鼻腔恶性黑色素瘤20例临床分析
(新)鼻腔及副鼻窦恶性肿瘤概述及偏方汇总
鼻腔及副鼻窦恶性肿瘤概述及偏方(一)概述鼻腔恶性肿瘤好发于鼻腔上部,以鳞状细胞癌多见,尚可见腺癌,恶性黑色素瘤等;其临床表现以鼻阻塞最常见,疼痛可出现于较早期,表现为鼻内痛、上牙痛、头痛、眼及面颌部痛等;其他可见脓性或血性渗出液,流泪等。
副鼻窦恶性肿瘤多发于上颌窦、筛窦,额窦癌及蝶窦癌甚少见。
上颌窦恶性肿瘤初期因肿瘤再窦内,外观无明显表现;待症状明显时,癌瘤多已破坏骨壁而侵出窦外。
最多见的症状为见异常渗出液,鼻阻塞,面部肿胀及牙痛等。
筛窦恶性肿瘤以内眦部肿块最多见,依次为鼻阻塞,头痛,突眼及流泪,鼻血性渗出液,面部皮肤麻木,嗅觉减退,患侧视力减退或失明及眼胀感等。
额窦癌常见的症状为患侧持续性额窦区疼痛,患侧上眼睑肿胀,下垂及眼球向下移位,鼻阻塞,复视及基底部变宽等。
蝶窦癌主要症状为患侧头痛,鼻阻塞及复视等。
本病发生原因,尚未阐明。
详询病史,结合临床表现、X 线检查及病理活检,诊断多无困难。
现代医学对本病治疗,主要采用手术、放疗及综合疗法。
中医学所记载的“颧疔”、“颧疽”、“鼻渊”等难治之病与本病有相似之处。
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阳明毒热,侵袭上焦,或气虚血瘀、毒邪郁滞所致。
(二)鼻腔恶性肿瘤方1、主治:鼻侧未分化癌方药:(1)、玄参15克,生地12克,丹皮12克,赤芍9克,金银花9克,败酱草12克,凤尾草12克,蒲公英18克,贯众炭12克,藕节炭9克,消瘤丸9克(吞)茅根30克。
(2)、柴胡4.5克,龙胆草6克、炙鳖甲24克,地骨皮18克,地龙6克,土贝母12克,海藻12克,昆布12克,凤尾草12克,败酱草12克,消瘤丸(全蝎、蜂房、龙衣各等份)9克(吞)用法:水煎服,日1剂。
来源:《上海老中医经验选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0:180。
2、主治:鼻腔未分化癌方药:鲜野荞麦30克,鲜汉防己30克,鲜土牛膝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另用灯芯草捣碎,口含;垂盆草捣烂,外敷。
病例:女,16岁。
鼻咽部黑色素瘤的影像诊断
③MRI所有序列均倾向为中等信号,或T1WI低信号与T2WI中高信号;
④增强扫描常呈中度均匀强化,可见沿神经周围蔓延。
嗅神经母细胞瘤
嗅 神 经 母 细 胞 瘤 (esthesioneuroblastoma ENB) 最常见于鼻腔顶部的嗅上皮,属于神经嵴细胞肿瘤,发病年龄有两个高峰,即10~
20岁与50~60岁。临床表现为鼻塞感、头痛、鼻腔分泌物、用鼻吸气困难、鼻腔息
鼻腔乳头状腺癌,横轴面CT平扫示左侧 鼻前颌窦多见。CT表现窦腔内填充软组织密度影伴窦口区点状及片状致 密影。窦腔钙化灶是其特征性影像学表现。MRI呈T1稍低或等信号,T2多为低信号。 增强后侵袭型病变可明显强化。
淋巴瘤
淋巴瘤好发于中老年,常见症状是鼻阻塞与无痛性鼻腔肿块,鼻阻塞进行性
2.腺癌 鼻腔腺癌
腺样囊性癌最常见于于腭部,向上侵犯鼻腔,累及鼻腔者约为30%。临床上病程较长, 可达5年之久,临床表现为鼻腔肿块与疼痛、麻木、鼻阻塞等。CT和MRI表现为鼻腔 鼻窦内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匀,增强呈中度或显著不均匀强化; 邻近骨质溶骨 性、侵袭性、压迫性或膨胀性破坏,并突破窦壁向邻近窦腔和组织侵犯为特点。
左侧鼻腔ENB:图(1A) CT平扫示鼻腔(左侧为主)软组织肿块,密度均匀(箭)。 图(1B),(1C)左侧筛骨及上颌窦壁骨质破坏(箭)。
双侧额叶ENB 图(2A)T2WI示双侧额 叶病灶不均匀高信号 (箭)。 图(2B)T1WI示病灶呈 不均匀低信号,周围脑组 织呈指状水肿(箭)。 图(2C~2E)冠状位及矢状 位增强时病灶不均匀强化, 其内见条带状低信号,呈 “花瓣”状(箭)。 图(F)病理证实为ENB。
加重并呈持续性。好发部位为鼻腔前部,特别是鼻前庭上方、鼻骨后方。 CT与MRI特点:
鼻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活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表达及临床特征分析
鼻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活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表达及临床特征分析李厚勇;周梁;王璟;丛宁【摘要】目的观察鼻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活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的表达,分析ERK活化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从20例鼻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肿瘤新鲜冻存组织中提取总蛋白,并采用蛋白印迹方法检测活化ERK的表达.对20例患者进行随访,观察肿瘤复发及颈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 20例鼻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组织中,活化ERK表达阳性12例,其中9例术后复发,3例发生颈淋巴结转移;在8例活化ERK表达阴性患者中,2例术后复发,1例发生颈淋巴结转移.活化ERK表达阳性患者的复发情况高于ERK表达阴性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者间颈淋巴结转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活化ERK表达阳性患者更易复发.【期刊名称】《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年(卷),期】2011(011)001【总页数】4页(P30-32,后插4)【关键词】黑色素瘤;鼻腔;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复发;转移【作者】李厚勇;周梁;王璟;丛宁【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上海,200031;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上海,200031;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上海,200031;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上海,200031【正文语种】中文恶性黑色素瘤是恶性程度较高的一类肿瘤,好发于皮肤,原发于鼻腔鼻窦者较少。
有学者[1-2]对皮肤恶性黑色素瘤进行研究,发现RAS-RAF-ERK途径信号转导通路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和复发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对鼻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中RAS-RAF-ERK信号转导通路及该通路与肿瘤的临床特征间联系的研究少有报道。
本研究拟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鼻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中持续活化的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观察活化ERK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与肿瘤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以期发现活化ERK的表达与肿瘤临床特征之间的联系。
2例鼻腔恶性肿瘤误诊分析(1)
2例鼻腔恶性肿瘤误诊分析(1)【关键词】恶性肿瘤误诊鼻-鼻窦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3%左右,占耳鼻咽喉科恶性肿瘤的20-50%[1],从数据上看,鼻-鼻窦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因隐匿性较高,在没有行专科检查前,诊断率不高,所以鼻部恶性肿瘤的误诊及漏诊率较其他肿瘤高,现将我科诊断的2例鼻腔恶性肿瘤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例1.女,55岁,因右侧鼻腔反复出血半年为主诉就诊。
曾在外院基层医院就诊多次,以治疗鼻出血方法处理,即行静脉止血及前鼻孔填塞处理,效果欠佳。
在我科门诊行鼻内镜示:右侧鼻腔中鼻道黑褐色肿物,较大,约4cm,质软,鼻咽部可及。
行鼻窦CT检查示:全组鼻窦炎(右)。
右侧中鼻道肿物。
行肾上腺素丁卡因棉片收缩鼻腔后,考虑为坏死性鼻息肉病,鼻内镜下取活检,病理报告为:右侧中鼻道恶性黑色素瘤。
因患者要求转上级医院治疗,出院失访。
例2.女,51岁。
以反复发热,头痛2月为主诉就诊。
患者曾于外院因发热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较低,约×109/L,在外院内科行抗炎及升白细胞治疗后,体温每天下午升高至38℃-39℃,口服尼美舒利后,体温可降至37℃左右,治疗20天,效果欠佳。
故转一家三甲医院血液科就治,同样给予抗炎,激素治疗,患者体温于治疗后可降至正常,但停用药物后,体温再度升高。
行各项血液检查结果回报均未见有明显异常。
行骨髓穿刺术示:骨髓轻度感染。
并行鼻窦CT示鼻窦炎,右侧窦腔大量散在霉菌菌斑,并见窦腔内大量积液,自然开口闭锁。
因患者经济困难,未行鼻窦手术。
于2月后,来我科门诊就诊,以“右侧霉菌性上颌窦炎”收住。
住院后,行鼻内镜检查示:双侧鼻腔干燥,鼻腔内可见较多白色干痂,鼻腔粘膜脆弱,触之有渗血,右侧中鼻道可见白色团块状肿物,约3cm,不规则,触之出血。
故取活检,病理结果回报示:恶性淋巴瘤,故转肿瘤科进一步治疗。
2 讨论因鼻腔及鼻窦解剖位置较为隐蔽,肿瘤发生于此,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主要表现为鼻塞、低热、头痛、鼻腔反复出血等。
鼻恶性黑色素瘤
•
• CT 和 MRI 均能确定肿瘤形态及中心 位置
病理学检查
• 形态多样性
• 特异性免疫组化 • HMB45、Melan-A、vimentin、S-100
• 结节状、息肉样、菜花状
• 组织排列方式多样 • 结节状、血管外皮瘤样、片状、旋涡状及 巢状 • 细胞形态和结构多样 • 浆细胞样、气球样、小圆细胞样、淋巴细 胞样、上皮样、梭形、多形性细胞等,常 见核分裂和大的嗜伊红细胞 在瘤细胞内找到黑色素颗粒时可确诊,但当 瘤细胞无色素及仅含较少量黑色素时则易误 诊。
.
靶向药物治疗
副作用减少
有效率较高
.
生物治疗
基因治疗 细胞因子
.
手术治疗
鼻内镜手术
• 首选治疗方法
• 把病人的术后生存质量考虑在内 • 手术治疗一般不彻底,术后复发率也很高 • 对正常组织损伤小。 • 出血量少。 • 通过术前 CT 或 MRI 检查结合术中显微内镜的可更 精确的控制肿瘤根蒂及范围,对于肿瘤的彻底切除 有意义。 • 且术后恢复好且快。 • 对于复发的17
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
李龙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
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
• 鼻腔恶性黑色素瘤是原发于鼻腔来源于色素细胞的恶性肿瘤。 • 黑色素细胞起源于神经嵴,多存在于皮肤、眼球脉络膜和神经系统。 • 皮肤的发病率最高,其次是肛门、足底及外阴,鼻腔黏膜者少见。 • 发生率占全身恶性黑色素瘤的0.5%~2%。
化学治疗
• 化疗的缓解率很低。 • 单独化疗的药物有达卡巴嗪和替莫唑胺:细胞 毒作用, 作用于细胞周期 G2 期, 增强对肿瘤 细胞 RNA、蛋白质的抑制作用,抑制肿瘤形成。 通过甲基化加成物的错配修复,发挥细胞毒作 用 • 紫杉醇和多西他赛:主要是保持微管蛋白稳定 性,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进而起到抗肿瘤作 用
鼻内镜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切除术15例临床观察
痕 、便 于复查和对复发病灶进 行处理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Ke wo ds y r n sl a i a a c v t y; n s l i u e ; mai n n y; a a sn s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s lg a c
edsoe ra e t n。cp ;【 t n em
关键 词 鼻腔 ;鼻 窦 ;恶性肿 瘤 ; 内窥镜 ;治疗
1 对 象和 方法 11 对 象 . 本 组 l 患 者 中 ,男 9例 ,女 6例 ;年 5例
c mp eey;t e a u to e dn s3 ~1 0 mL n o l tl h mo n fble ig wa 0 0 ad t e e c s swe e r c r e o t e h s t l7 — a s h s a e r e ha g d f m h o pi ・1 d y r a 0 a tr p r t n fe o e a i 、Th f l w— wa c ri d u fo o e o l up o s a re o t r m 2 mo t s o y a s, a d c s wa f u d e d, 3 n t 3 e r h n 1 a e s o n d a r o c re n h e tno r o c re e e c u r d a d t e r s e c u nc . Co c u i n n l so Co a e wi te r d t n l p r t n, mp r d t h ta ii a o e a i h o o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较 良性肿瘤多见,因其解剖位 置隐 蔽 ,早 期 症状 少 ,故 病 人 就诊 时 多 为 中 、晚期 。 目前治疗仍 以手术 切 除为主 ,传统术 式为鼻侧切 开 术 ,因其创 伤 大 、出血 多 ,深部 病 变 不易 观察 ,术后 遗 留面部 瘢 痕 ,因 此 我 科 于 20 -620 -6采 用 鼻 0 40 /0 7 0 内镜下手术治疗鼻腔鼻窦恶性肿瘤 l ,取得 满意 5例 疗 效 ,现报 告 如下 。
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10例临床分析
论 著 ・临 床 论 坛
CH l E C o M M UNI v Oo C TO S N SE T
鼻腔 鼻窦 恶性 黑 色素瘤 l 临床分 析 O例
朱 瑞
内, 向鼻腔侵犯 ; 例肿瘤 位于筛 窦, 内 1 眶 侧壁骨质破坏 , 侵犯 相应 内直 肌 , 颈部 且 彩超有颈 部 淋 巴结转 移 , 远处 转 移征 无
合钴 6 o放 射 治 疗 。1 0例 中 临 床 误 诊 2
2 , 例误诊 为鼻腔 出血坏死 性息 肉 , 例 1 1 例误诊为低 分化磷 状细胞 癌。手 术后标 本病理诊断均为恶性黑色素瘤 , 其中 2例 为无色素型 , 免疫组 化学检查 , S一10蛋 0
白阳性 8例( O 。 8 %) 治疗方法 :0例 均行 手术治疗 , 中 l 其
—
,
质脆 , 之 易 出血 。影像 学 检 查 :0 触 l
2 . 81
例均行鼻窦冠状 位和轴位 C T扫描 , 中 其 8例肿瘤局限于鼻 腔 , 侧上颌窦 或筛 窦 患 有 阻塞 性 炎症 ; 1例肿 瘤 位 于上 颌 窦 腔
5 徐纪为 , 陈丽荣 . 发性鼻黏膜 恶性 黑色素 原 瘤病理和免疫 组化 观察. 中华耳 鼻咽喉 科
黑的病理 改变为组织结构虽多样 性 , 细胞 浆内可有黑色素颗粒 , 电镜 下检查可见其
恶性黑色素瘤136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1 一般资 料 本 组 136 例, 其 中男 74 例, 女 62 例, 男 女
部分 有近期 迅速 增大 的现 象, 其次 是颜 色变 深呈 紫 、 黑色 (占
53% ) , 出血 、 糜烂、 咖啡色 、 豇豆水样分泌物, 疼痛发痒 。病 变处
之比为 1. 19 ∶1, 年龄 18 ~ 79 岁, 平均 54 岁; 发生部位 以下肢 多见 ( 45 例占 30% ) , 上肢 25 例 (占 18% ) ; 牙龈 10 例, 直 肠肛 门 16 例, 鼻腔 8 例, 眼球 6 例, 外阴, 阴 道 6 例, 包 皮 2 例, 外耳 道 3 例, 面、 背、 胸、 腰皮肤共有 15 例。
2 临床表 现 最多见 是缓慢 增大 的肿块 ( 占 7 5% ) , 大
有黑痣史 34 例, 占 25% , 其中 17 例有明显外伤史 (包括自 行剪 破 、 割 除、 针 刺、 手指挠破、 沥 青烫伤、 医生 切除不净、 游 医消痣 药水处理)。
[ 1 ] 中国生物 医学工程 学会心 脏起搏与 电生理 分会, 中华医
的确认 精确定位和消融导管的稳定性。本组患者中有 2 例初 次未成功, 再次消融 后获得成功。 其原因不 仅与右侧旁路消融 无参照物有关, 与右 侧旁道的解剖特点也 有很大关系。 右房室 瓣环不是一个完全连续的纤维环, 其与右室心 内膜面交角较小 呈锐角, 右房心肌 和右室 心肌在 右房室瓣 环处相 互重叠, 使右 房室瓣 环水 平的心 内膜 形成 隆突 状, 从而 使消 融导 管不 易固 定 。贴靠右房室瓣环困难, 稳定性差, 阻碍了射频电流产生的热 效应向心肌深层侵袭, 不能有效阻断旁道。 故术中应选用能提
2 右 侧旁道 射频消 融: 消 融旁道 成功的关 键在于 靶点图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8年第24卷关键词索引
的表 达 ( ) 18 2 :8
上皮瘤样增生 ( ) 66 5 :1
并殖 吸虫 病 脑 型并 殖 吸虫 病 1例
( )2 0 2 :5
错构瘤
异位性错构 瘤性胸 腺瘤 1 例
E T 肠道病毒 E 7 感染 重症儿童 V1 V1
E
( ) 12 1 :2
E B病毒
股 骨 骨 膜
新 疆维 吾 尔族霍 奇 金淋 巴
鼻炎
常年变应性 鼻炎黏膜 中水 通道
蛋白 1 的表达及意义 ( ) 18 1 :1
促 结 缔 组 织 增 生性 纤 维 瘤
( :o 4) 5 7
瘤与 E B病毒感染的关系 ( ) 8 1 :0
酶联 免疫 、 免疫组 化 和原位 杂交 检
( ) 10 2 :7
无色 素性 恶性 黑 色素 瘤 2 3例 临 床
艾பைடு நூலகம்病
1 O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
霉病 的临床病 理特 征( ) 34 3 :3
B
多器 官功 能障碍综 合征
多 器官功能
eeiE 细胞周期素 E和 p3在乳腺 yl n 5 癌 中表达及 意义( )4 6 4 :3 肠道病 毒 肠源性囊肿 肠 道病 毒 E 7 感 染 重症 V1 脊髓 内肠源性 囊肿 1例 儿童 的病理学 特点 ( )5 8 5 :l
障碍综 合 征 小 鼠脾 脏 树 突状 细 胞与炎 症 因子变 化 的关 系 ( ) 6 :
71 6
B . Bi mi m 一 E H 1 1和 Z 2在肝癌 中的表 达及其临床意义 ( )7 3 6 :4 瘢痕疙瘩 左肩瘢痕 疙瘩样 皮肤纤 维 瘤 1 4 :0 例( ) 50
鼻中隔恶性黑色素瘤1例并文献复习
诊, 发现鼻中隔有一豌豆大小包块 , 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 出 易 血, 行活检 、 病理切 片 , 辅以免 疫组 化 , 证实为恶性黑色素瘤 。 术 后追踪观察一 年 , 未见复发及 转移 , 颈部淋巴结无 转移 。 1 方法 . 2 标本 以 1 %福尔 马林溶液 固定 , 0 经多处取材 , 石蜡包埋 , m厚切片 , HE染色 , 4 行 辅以免 疫组化 。
皮肤 , 以外身体其他部位少见[发生于鼻腔 的原发性恶性 皮肤 1 ] , 黑色素瘤颇为少见 , 发生率 占全部恶性 黑色素瘤 1 %以下嘲 。我
院20 年收治鼻中隔恶性黑色素瘤 1 现介绍如下。 05 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 资料 .
患者 , ,5岁 , 女 6 因鼻腔 阻塞 、 出血 就 鼻
发肿瘤同 。
2 肉眼观 . 1
肿块豌豆 大小 , 红黑色 , 蒂 , 无 切面灰红色 ,
与周围组织粘连 、 分界不清。
基层医学论 坛 2 0 0 6年第 1 O卷 8月 B版
本例 因有典型 的组织学结 构 , 以免疫组 化 , 断并不 困 辅 诊
2 结 果
其发生与色素痣 、 日光 、 家族史 、 、 种族 内分泌 、 外伤和感染 等因 素有关嘲 。恶性 黑色素瘤 为高度恶性肿瘤 , 差 , 预后 但预后 与其
类型及转移有很大关系。 发生于皮肤的恶性黑色素瘤部分或完 全 自发 消退 者较 多。瘤 组织完全 消退 者约 占 7 .%, 8 3 部分 消退 的病例 占 1 %~ 55 3 但这种消退现象仅见 于皮肤原发 和继 3 1. %t
维普资讯
染, 术后患者均痊愈出院 , 1 无 例出现并发症。
2 讨 论
2 . 经过 1 .5 2 周治疗肿块不缩小 , 或时小时大者 。
干扰素-α联合化疗治疗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疗效观察
干扰素-α联合化疗治疗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疗效观察任庆;伍靖武;田秀荣;谢岳云【期刊名称】《现代肿瘤医学》【年(卷),期】2009(017)001【摘要】目的:观察干扰素-α联合化疗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25例晚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采用干扰素联合氮烯咪胺(DTIC)为主的DDAVC方案化疗(治疗组),25例晚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采用DDVAC方案化疗(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免疫水平以及生存时间.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64%,对照组为36%,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经干扰素-α免疫治疗的患者化疗一周后免疫水平继续提高,而单纯化疗的患者一周后明显下降,两者之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化疗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两组的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α联合氮烯咪胺(DTIC)为主的DDAVC方案化疗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总页数】3页(P112-114)【作者】任庆;伍靖武;田秀荣;谢岳云【作者单位】解放军第181中心医院肿瘤治疗中心,广西,桂林541002;解放军第181中心医院肿瘤治疗中心,广西,桂林541002;解放军第181中心医院肿瘤治疗中心,广西,桂林541002;解放军第181中心医院肿瘤治疗中心,广西,桂林541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5【相关文献】1.手术联合化疗治疗鼻腔鼻窦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远期疗效 [J], 罗小宁;张鸿彬;陈少华;詹建东;陈良嗣;张华2.抗原负载的DC-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研究 [J], 刘洋;刘林嶓3.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效果观察 [J], 梁宪斌;张雅慧;张燕玲;王艳;张维真4.干扰素-α联合化疗治疗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疗效观察 [J], 王丹平;范爱月;冯凌娇;林忠5.联合化疗治疗恶性黑色素瘤合并恶性胸腔积液一例 [J], 金彦青;王志新;刘召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恶性黑色素瘤治疗效案——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恶性黑色素瘤治疗效案——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导语:恶性黑色素瘤简称“恶黑瘤”,是一种来源于黑色素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
起病隐袭,误诊率高,预后很差。
我治疗的这例鼻腔黑色素瘤收到很好效果,今分享一下病案及治疗思路。
01病案恶性黑色素瘤靳某,男,62岁,主诉:进行性鼻塞、鼻衄6个月。
病史:患者6月前感觉右鼻腔阻塞不通,进行性加重,时流鼻血,经当地医院检查,见息肉样新生物填塞鼻腔,表面见暗灰褐黑色样坏死物覆附,触之成血痂,质脆。
病理检查诊断为鼻腔恶性黑色素瘤,建议手术治疗。
患者不同意手术,遂经人介绍于我处就诊。
诊见:患者面赤声高,右鼻腔黑褐色肿物、呈息肉状,并有臭味,时时流鼻血,血流不止。
纳尚可,大便秘结,5日一行,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舌下瘀阻,脉弦滑数,小涩。
西医诊断:恶性黑色素瘤中医诊断:鼻痔证型:热毒蕴结,血热妄行,痰瘀互结治则: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拟方十灰散、龙胆泻肝汤加减化裁。
处方:白芷10克、白茅根15克、芦根15克、藕节10克、大蓟10克、小蓟10克、侧柏叶10克、地榆10克、茜草10克、棕榈炭10克、三七10克、白及10克、丹皮10克、炒栀子10克、黄芩10克、柴胡12克、木通6克、生地15克、车前子10克、泽泻10克、当归10克、甘草6克、代赭石15克、钩藤15克、仙鹤草30克、旱莲草15克、玄参10克、桔梗10克、杏仁10克、法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大贝10克、水牛角30克、荆芥炭10克、大黄炭10克、芒硝10克(冲)、7剂。
二诊,患者鼻血减轻,大便已通,但觉胃口欠佳,遂改方如下:处方:柴胡15克、黄芩10克、法夏15克、大贝15克、炒苍术15克、薏苡仁60克、败酱草15克、蒲公英15克、鱼腥草15克、蛇莓15克、胆南星10克、白芥子10克、炒山楂10克、炒谷芽10克、炒麦芽10克、炒鸡内金10克、炒神曲10克、桔梗10克、玄参10克、白芷10克、黄芪10克、五味子10克、当归10克、金银花10克、甘草10克、瓜蒌仁10克、防风10克、天花粉15克、芦根15克、荆芥炭10克、白及10克、棕榈炭10克、三七10克,3剂三诊:服后衄血已止,稍有头晕,遂去止血炭药,加茵陈、天麻,处方如下:柴胡15克、黄芩10克、法夏15克、大贝15克、炒苍术15克、薏苡仁60克、败酱草30克、蒲公英15克、鱼腥草30克、蛇莓15克、胆南星10克、白芥子10克、炒鸡内金10克、炒麦芽10克、炒谷芽10克、炒神曲10克、炒山楂10克、桔梗10克、玄参10克、白芷10克、黄芪10克、五味子10克、当归10克、金银花10克、甘草10克、瓜蒌仁10克、防风10克、天花粉15克、芦根10克、三七10克、茵陈15克、天麻10克,7剂。
恶性黑色素瘤的免疫组化和透射电镜诊断
恶性黑色素瘤的免疫组化和透射电镜诊断张新民;冯本澄;罗天锡;黄宝珍;肖振德【期刊名称】《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年(卷),期】1989(000)001【摘要】无色素性黑色素瘤(恶黑)形态结构无特异性,常易误诊。
近年来发现S-100蛋白可做为恶黑的诊断标记,尤其是对无色素性恶黑有意义,国内尚未见同类研究的报道。
本文通过S-100蛋白免疫组化和透射电镜观察不同色素程度的恶黑,现报道如下: 材料和方法一、材料从我科档案及活检中选取40例恶黑,其中7例新鲜取材组织同时做透射电镜观察。
二、组化及免疫组化染色 1.显示黑色素的Lilli 氏硫酸亚铁染色。
2.抗S-100蛋白免疫组化(ABC法)染色(S-100染色):抗S-100蛋白抗体和显色剂AEC为Dako公司试剂,兔ABC药盒购于美国Vector公司。
用AEC显色,苏木素复染封片。
阴性对照用PBS代替第一抗体,阳性对照为脑脉络膜丛乳头状瘤切片。
结【总页数】3页(P61-62,73)【作者】张新民;冯本澄;罗天锡;黄宝珍;肖振德【作者单位】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病理科;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病理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相关文献】1.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诊断与综合治疗 [J], 吴俊伟;郑俊发;林铭;邓雪莲;王南燕;何国燕2.免疫组化在恶性黑色素瘤诊断中的作用 [J], 谷化平;冯和平3.应用组化、免疫组化及电镜技术诊断腹水中恶性黑色素瘤细胞 [J], 沈志刚;黄晓南;李琳;陈佩兰4.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鼻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进行诊断和?… [J], 魏红权;曹敏5.抗黑色素瘤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在恶性黑色素瘤诊断应用中的免疫组化研究 [J], 冯和平;谷化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例原发性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及病理分析
Melan-A 蛋白被称为Tcell-1 识别的MM抗原,本文阳性率为 70.83%。此外角蛋白 、波形蛋白(Vimentin)等也可用于鉴别诊 断。
按照AJCC分期标准,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有 助于判断MM有无远处转移。
MM的发病时间长,早期临床症状并不典型,常 易与“色素痣”、“寻常疣”及创伤后色素沉着等相混淆 。临床可使用“ABCDE法则”诊断早期的MM,即:
皮损数量:病灶单发69例,多发9例(8例患者 初诊时同时可见2处皮损,1例患者初诊时有3个皮 损),7例病灶周围可见卫星现象。
症状:破溃的皮损均有轻度到中度的疼痛或瘙痒症状; 未破溃皮损除少数患者偶觉轻微瘙痒外,其余无自觉症 状。
系统检查:7例初诊患者区域浅表淋巴结肿大(其 中腋窝3例,腹股沟2例,肘部1例,腘窝2例),均行 淋巴结活检术,除1例为炎症性改变,其它6例均经病 理证实为肿瘤淋巴结转移。
早期MM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卫星灶、破溃及区域 淋巴结转移,移行转移和远隔转移。常见的远隔转移 部位包括皮肤、淋巴结、肺、脑、肝脏、骨等部位。 发生于非内脏部位远隔转移的患者生存时间要高于内 脏转移者,脑和骨部位的转移者生存期亦短,预后差。
淋巴结转移及转移数目是判断临床分期的重要标准和独 立预后因素。 Andtbacka等认为,肿瘤厚度0.75~ 1mm的ⅠA 或ⅠB患者以及>1mm的患者推荐前哨淋巴结活检。但国内 一般推荐前哨淋巴结活检,阳性者及时行淋巴结清扫。对于 无条件开展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单位,可结合影像学检查, 包括区域淋巴结超声和CT检查,来决定是否行淋巴结清扫。MM病 Nhomakorabea分级(期)
治疗:除3例患者因年老体弱、皮损面积过大且出现转移而 仅做活检,未予手术切除,余75例均行原发灶手术切除。32例 甲下及肢端MM行病变指(趾)超关节截肢术,5例行截肢术 (截除平面在跗跖关节或腕掌关节),6例足底负重区皮损行皮 瓣转位修复,7例非负重区皮损行游离皮瓣移植术。术后29例接 受了生物治疗(干扰素α-2b、IL-2等)。9例患者转入肿瘤科进 行联合化疗,2例患者行生物靶向治疗(贝伐珠单抗)。
黑色素瘤治愈案例
黑色素瘤治愈案例
患者:女性,50岁
病史:
该患者于2017年被确诊患有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是一种具有恶性潜能的皮肤肿瘤,典型临床特征是恶性黑色素瘤病灶出现的皮损。
治疗计划:
患者经过全面的初步评估,医生建议采取以下治疗方案:
1. 手术:患者接受了广泛的手术切除以确保完整的肿瘤切除;
2. 化疗:术后患者接受了化疗,以减少局部和远处复发的风险;
3. 免疫疗法:为了加强患者的免疫系统,患者接受了免疫疗法,这种治疗方法可以帮助身体识别和攻击黑色素瘤细胞。
治疗过程:
1. 手术切除:在手术前,患者进行了全身麻醉,外科医生通过手术切除了黑色素瘤病灶及周围健康组织,确保肿瘤完全切除。
2. 化疗:术后,患者接受了定期的化疗。
化疗药物的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全身状态进行了个性化调整。
3. 免疫疗法:患者开始接受免疫疗法,该疗法通过激活免疫系统,增强其对黑色素瘤细胞的攻击能力。
治疗结果:
经过连续的治疗和定期的复查,患者在两年后被正式宣布治愈。
患者的体检结果显示没有发现任何黑色素瘤的复发迹象。
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也显着改善。
讨论与结论:
通过手术切除、化疗和免疫疗法的综合治疗,患者成功战胜了黑色素瘤。
早期诊断、全面治疗和良好的管理是黑色素瘤治愈的关键要素。
建议公众定期进行皮肤健康检查,并对皮肤病变进行及时干预,以预防和早期发现黑色素瘤,提供更好的治疗机会。
*请注意,此案例为虚构案例,仅用于描述治疗黑色素瘤的一般方法。
实际治疗方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请遵循医生的建议。
30例恶性黑色素瘤几种标记物的免疫组化表达分析
用 价值 ,并 寻 找 对 MM 诊 断 敏 感 和 特 异 的标 记 物 。
l 资 料 和方 法 1 1 一 般 资 料 :选 取 我 院 20  ̄ 20 年 经 病 理 确 诊 的 M M . 00 0 5 3 O例 ( 素 性 1 色 8例 ,无 色 素 性 1 2例 ) ,其 中男 2 O例 ,女 l 例 ,年 龄 2 ~ 6 O O O岁 ,平 均 4 8岁 ;色 素 痣 1 7例 ( 内痣 皮
福 建 省 立 医院 病 理 科 ( 5 0 1 300) 潘 丹玲 施 作 霖 陈 小 岩
【 摘 要 】 目的 探 讨 不 同 克 隆 的 黑 色 素 瘤 标 记 物 在 恶 性 黑 色 素 瘤 ( MM ) 诊 断 和 鉴 别 诊 断 中 的应 用 价 值 。 方 法 应 用 免 疫 组 化 技 术 检 测 3 O例 MM 、 1 7例 色 素 痣 、3例 蓝 痣 和 2 O例 其 他 恶 性 肿 瘤 组 织 中 HMB 5 4 、GP 0 、 10
Pn a 、M E AN— 和 T rs e的表 达 。结 果 对 MM ,HMB 5 P 0 L A yoi n 4 、G 1 0及 P n表 达 检 测 的 敏 感 性 及 特 异 性 之 间 差 a 异 无统计学意义 ( >O0 ) P . 5 ;M E — 表 达 检 测 的 敏 感 性 较 高 (6 7 ) HMB 5 I AN A 9 . ; 4 、G 10及 P n 达 检 测 的 特 P0 a表 异 性 较 高 ,分 别 为 9 . 、 9 . 和 9 . 。结 论 50 50 25 HMB 5 G 1 0 a 、 ME AN A 均 可 作 为 MM 诊 断标 志 4 、 P 0 、P n L — 物 。选 择 HM B 5 4 、GP 0 10及 P n之 一 与 ME A A 联 合 标 记 ,可 提 高 恶 性 黑 色 素 瘤 的 诊 断 敏 感 性 和 特 异 性 。 a L N— 【 键 词 】 恶 性 黑 色 素 瘤 ; 免 疫 组 化 ;标 记 物 关
鼻腔和鼻窦的肿瘤精选全文
横纹肌肉瘤鉴别诊断
嗅神经母细胞瘤: 多位于鼻腔顶部, 常破坏筛板骨质,部分可见骨质增生或膨胀性改变, 非何杰金淋巴瘤:多位于鼻腔前部,易向前浸润鼻前庭、
鼻翼及面部皮肤, 骨质破坏较轻, 纤维血管瘤:多见于青少年男性, 沿自然孔道与裂隙侵袭生长,可压迫周围骨质使之变形、
血管瘤-鉴别诊断
黑色素瘤的特征: 病变多发生于中年患者; 病变在平扫MRI上呈短T1短T2信号 病变容易发生于鼻腔,其次是鼻窦、鼻中 隔等,左侧较右侧更为常见
血管外皮细胞瘤的特征: 病变更容易发生于鼻窦腔内; 病变实质内可能含有骨质和软骨。
横纹肌肉瘤
① 横纹肌肉瘤(RMS)多见于小儿,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② 临床表现可有鼻塞、流脓血涕、眼球移位等, 进展快。 ③ 肿瘤起源于向横纹肌分化的原始间叶细胞, ④ 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头颈部,其次为泌尿生殖道、四肢、腹膜后和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鉴别诊断
骨化纤维瘤的特征: 多为单骨性病变,下颌骨多见(约占75%)膨胀性病变, 边界清晰 边缘为较厚的骨性包壳,中心为较低密度。 囊变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区分困难
畸形性骨炎(Paget病)的特征: 有自限性,早期多表现为骨质破坏,而中、后期CT表现呈 磨玻璃样改变 此病多累及颞骨和颅盖骨,颅面骨少见;骨质的“棉线 样”CT表现有助于Paget病的诊断。
血管瘤-鉴别诊断
鼻腔息肉: 骨质压迫吸收,破坏少见 仅病变边缘强化,实质部分无明显强化
出血性坏死性息肉的特征: 病变容易累及鼻腔及筛窦 CT:多呈混杂低密度影,内部可见点、片状高密 度出血影,低密度影的囊变坏死区,骨质吸收、 变形 MRI:信号混杂,与出血的时期、坏死组织及储 留的粘液相关,增强后不均匀强化,与血管瘤较 难鉴别,靠病理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 图 分 类 号 : R 3 .2 79 6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 号 :
17 0 6 ( 00 1 6 2— 39 2 1 ) 3—18 — 2 6 1 0
恶性 黑色素瘤 好发 于皮 肤 , 发生 于黏 膜者 少见 , 发生 而
于鼻腔 的恶性 黑 色素 瘤 则更 少 见。其 恶性 程 度 高 , 发率 复
例, 棕褐色 3例 , 暗紫色 4例 , 白色 6例 ; 灰 质脆 软 , 之易 出 触
鼻腔原发性恶 性黑 色素瘤 目前 仍 主张 以手术 切 除为首
血。肿瘤 发病 部位 ; 中鼻道 6例 , 中鼻 甲 5例 , 下鼻 甲 3例 , 鼻中隔 6例 。6例鼻 中隔黑色 素瘤 中 2例 有黑色卫星病灶 , 1 例卫 星病 灶延 及鼻咽部 。
(0 ) 女性 8例 (0 ) 男女 之 比为 1 5 1 6% , 4% , . :。年 龄 2 6~7 0 岁, 平均 5 . , 5 29岁 以 O~6 0岁最 为多 见。
道、 中鼻 甲、 鼻 甲等 ) 鼻 中隔 为 主 , 组 分 别 为 1 下 和 本 4例 (0 、 (0 ) 7 %) 6例 3 % 。肿瘤外观呈黑色 、 紫褐 色和淡红 色 , 如
常见 症状为鼻塞 、 中带血 和头 痛等 , 涕 所有 患 者均有 鼻塞 主
诉, 头痛症状 多提示肿 瘤 已侵入 鼻窦 , 提示 有颅 内转移 可 并 能。肿瘤 可生长在鼻腔 任何部 位 , 以鼻腔 外侧 壁 ( 中鼻 但 如
1 临床 资料 1 1 一般情况 . 本 组鼻 腔恶性 黑 色素瘤 2 0例 , 男性 1 2例
对恶性 黑 色 素瘤 早 期 诊 断 的 重要 手 段 。其 中 免疫 组 化 中 HMB 5及 S一10为 黑色素瘤的特异性标记物 ] 4 0 。
状: 鼻塞 、 中带血 、 涕 头痛 者 6例 , 鼻塞 、 涕者 7例 , 血 仅鼻 塞
者 5例 , 痛 、 头 耳鸣者 2例 ; 3 临床 检查 : 腔见结 节状 或 () 鼻 息肉样新生物 , 有溃烂及 坏死 , 面覆 血痂。肿 块显黑色者 7 表
随着 免疫 学及分子生物学进展 , 生物治疗 手段治 疗晚期黑 色 素瘤 取得 了一 定 临床 疗效 。美 国的东 部肿 瘤 协作 组 E O CG
2 中 l 采用 手术治 疗。手术 方式 采用 同 . 研究结果 显示 , 色素瘤采用 高剂量的干扰 素 一O(F 仪) 0例 4例 黑 tIN一
21 0 0年 0 7月
中国民康 医学
Me ia o ra fChn s e pe dc lJu l o ieeP o l ̄Hel n at h
Ja,0 0 t 2 1
V0 . 2 F _ 2 HM No 1 1 .3
第2 2卷
上 半月
第1 3期
【 床研究 】 临
鼻 腔恶性 黑色素瘤 2 0例 临 床 分 析
赵 春 霞 薛 ,
(. 1 新乡市 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 , 河南
鸣 管 ,
乡市中心医院放疗 科)
【 摘要 】 目的 : 探讨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 治疗及预后。方法 : 采用回顾性研究, 总结分析我院 18 20 98— 08年鼻腔恶性黑色素瘤
道放疗有效 J 。我们认为放疗可 作为术后补充治疗 , 同时对
色素瘤 。治疗前活检定 性 1 , 4例 术后确诊 6例 , 中 4例 临 其
床和病 理 曾误诊 为 肉瘤 、 管瘤 、 血 出血 性 息 肉等 , 诊率 为 误 2% 。 0 14 治疗 .
晚期 和高龄不宜手术者 , 亦能控制病 情和延 长生命 。近年来
13 诊断 . 本组 2 0例均经病 理学 确诊 为鼻腔 黏膜 恶性黑
选H , 术后 放疗 的综合 治疗 。手 术 多数不 能彻 底治 愈 , 配合 J 但可提高成活 率 。手术 方 法多 采用 局部广 泛切 除。过去 认 为本病是放射抗拒 性肿 瘤 , 对放 疗不 敏感 , 来亦 有文献 报 近
侧鼻侧切开术 , 累及的鼻腔侧壁 、 中隔 , 所 鼻 包括 肿瘤边 缘部
分正常的黏膜一并 切除 。其 中 1例加 行 同侧根 治性 颈淋 巴 结清扫术 。1 1例手术患者 术后 2周加 放射 治疗 。本 组单 纯 放射 治疗 3例 。其余 3例 , 2例做 了中医 中药 治疗 , 1例未 行 任何 治疗 。 15 随访结果 . 随访 1 , 7例 失访 3例 , 访率 8 %。单 纯 随 5 放疗者 2例 , 6个月 内全身 多处 转移死 亡 , 失访 ; 1例 未作 任
2 例 的I床资料 。结 果 : 0 临 免疫组化等病理诊断有重要作用 。广泛彻底 的手术切 除加术 后放疗 可提高本病生存 率。结 论 : 早期诊断 、 广泛切 除
原发性病灶 , 明显改善鼻腔恶性黑色素瘤患者 的生存率 。 将
【 关键词 】 黑色素瘤; 鼻腔; 手术
d i 1 .9 9ji n 17 0 6 .0 0 1. 2 o: 03 6 /.s .6 2— 3 9 2 1 .3 0 5 s
5. 2 9岁 , 男女 比例 为 15 1与文献报道相符 。鼻腔恶性黑 .: ,
色素瘤起病较 为隐蔽 , 者多 于症状 出现 数月后 方被 诊 断。 患
高, 易转移 , 预后不 良。我院 18 9 8年至 20 0 8年共 收治 2 0例 ,
本文根据 随访 资料 对 2 0例鼻腔恶性 黑色素 瘤病患者 的治疗 和预后等进行 临床分析 。
结节 状 、 菜花状 和息 肉样 , 面尚光滑 , 限较分 明 , 表 界 富有 弹 性, 触之易 出血 。晚期则 不断排出黑色或淡 灰色 黏稠有臭 味
12 临床表现 .
() 1 病程 : 半月至 3年 , 平均 8个月 。( ) 2 症
的分 泌物 。本 病易误 诊为 鼻息 肉、 血管 瘤等 鼻腔其 他肿 瘤 , 特别是无 色素者更易误诊 。用光镜观 察及免疫组 化检 测 ,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