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原理实验课程教案
编译原理实验教案
编译原理实验教案计算机专业教研室季玉茹实验一:词法分析程序设计实验目的1.巩固对词法分析的基本功能和原理的认识。
2.能够应用自动机的知识进行词法分析。
3.理解并处理词法分析中的异常和错误。
实验要求1.掌握词法分析的基本功能,并将其实现。
2.词法分析程序应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应清晰明确。
3.除对相关问题的全面考虑外,还需对局部作一些优化考虑(如符号表)。
3.明确词法分析的基本功能和原理。
4.在词法分析中哪些地方体现自动机意识。
5.词法分析的异常和错误处理。
6.编写并运行该题目程序代码,具有该题目的参考答案。
7.深刻理解题目内涵,能够清晰描述问题,掌握该题目涉及的知识点,指导学生实验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实验原理参考教材第2章2.3节和下图算法,可以做Pascal语言的词法分析程序;单词的种类分为五种:1.Pascal常用保留字:AND,ARRAY,BEGIN,CASE,CONST,DIV,DO,DOWNTO,ELSE,END,FILE,FOR,GOTO,FUNCTION,IF,IN,LABEL,MOD,NOT,OF,OR,PACKEN,PROCEDURE,PROG RAM,RECORD,REPEAR,SET,THEN,TO,TYPE,UNTIL,V AR,WHILE,WITH2.标识符:[字母]{字母|数字}另外标识符里包括:标准常量:false,ture标准类型:integer,boolen,real,char,text标准文件:input,output标准过程:read,readln,write,writeln3.运算符:+,-,*,/,DIV,MOD,OR,AND,NOT,<,<=,=,>=,>,<>,:=4.界符:“,”,“.”,“、”,“(”,“)”,“:”,“;”5.常数:如10,25,100,14.25实验内容对一段类高级语言代码进行词法分析,并输出词法分析的结果。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教案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教案第一章:编译原理概述1.1 编译器的作用与重要性解释编译器将高级语言程序转换为机器语言程序的过程强调编译器在软件开发中的关键角色1.2 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介绍编译程序的基本组成部分,如词法分析器、语法分析器、语义分析器、中间代码器、目标代码器和代码优化器等解释源程序、目标程序和中间代码的概念1.3 编译过程的阶段详细介绍编译过程的各个阶段,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强调每个阶段的目标和重要性第二章:词法分析2.1 词法分析的基本概念解释词法分析器的任务和作用介绍词法单位的概念,如标识符、关键字、常量和符号等2.2 词法分析的技术和方法介绍词法分析常用的技术和方法,如有限自动机、正则表达式和词法规则等解释词法分析过程中的扫描线和词法单元的产生过程2.3 词法分析器的实现介绍如何实现一个简单的词法分析器,包括词法规则的定义和词法分析器的构造提供相关的编程练习,让学生通过编写代码实现基本的词法分析功能第三章:语法分析3.1 语法分析的基本概念解释语法分析器的任务和作用介绍语法规则和语法树的概念3.2 语法分析的技术和方法介绍语法分析常用的技术和方法,如递归下降分析法、LL分析法、LR分析法等解释语法分析过程中的分析表和状态机的概念3.3 语法分析器的实现介绍如何实现一个简单的语法分析器,包括语法规则的定义和语法分析器的构造提供相关的编程练习,让学生通过编写代码实现基本的语法分析功能第四章:语义分析4.1 语义分析的基本概念解释语义分析器的任务和作用介绍语义规则和语义错误的概念4.2 语义分析的技术和方法介绍语义分析常用的技术和方法,如类型检查、上下文无关文法分析、语义规则等解释语义分析过程中的语义规则和语义冲突的解决方法4.3 语义分析器的实现介绍如何实现一个简单的语义分析器,包括语义规则的定义和语义分析器的构造提供相关的编程练习,让学生通过编写代码实现基本的语义分析功能第五章:中间代码5.1 中间代码的基本概念解释中间代码器的任务和作用介绍中间代码的概念和中间代码的原则5.2 中间代码的技术和方法介绍中间代码的常用技术和方法,如三地址代码、静态单赋值代码等解释中间代码过程中的基本规则和操作符的转换5.3 中间代码器的实现介绍如何实现一个简单的中间代码器,包括中间代码的定义和中间代码器的构造提供相关的编程练习,让学生通过编写代码实现基本的中间代码功能第六章:代码优化6.1 代码优化的基本概念解释代码优化器的任务和作用介绍代码优化的目标和常见的优化技术6.2 常见代码优化技术详细介绍各种代码优化技术,如常量折叠、死代码消除、循环优化、表达式简化等强调优化技术对提高程序性能的重要性6.3 代码优化器的实现介绍如何实现一个简单的代码优化器,包括优化规则的定义和代码优化器的构造提供相关的编程练习,让学生通过编写代码实现基本的代码优化功能第七章:目标代码7.1 目标代码的基本概念解释目标代码器的任务和作用介绍目标代码的概念和目标代码的原则7.2 目标代码的技术和方法介绍目标代码的常用技术和方法,如寄存器分配、指令调度等解释目标代码过程中的基本规则和操作符的转换7.3 目标代码器的实现介绍如何实现一个简单的目标代码器,包括目标代码的定义和目标代码器的构造提供相关的编程练习,让学生通过编写代码实现基本的目标代码功能第八章:调试技术8.1 调试技术的基本概念解释调试器的作用和重要性介绍调试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和调试技术8.2 调试器的结构和原理详细介绍调试器的结构和原理,如断点、单步执行、查看变量等功能强调调试技术对发现和修复程序错误的重要性8.3 调试器的实现介绍如何实现一个简单的调试器,包括断点的设置、单步执行、变量查看等功能提供相关的编程练习,让学生通过编写代码实现基本的调试功能第九章:编译器性能评价9.1 编译器性能评价的基本概念解释编译器性能评价的目的和方法介绍编译器性能评价的指标和评价方法9.2 编译器性能评价的指标和评价方法详细介绍编译器性能评价的指标,如执行速度、内存占用、编译时间等介绍常用的编译器性能评价方法和工具9.3 编译器性能评价的实践介绍如何进行编译器性能评价的实践,包括评价指标的选取和评价方法的实施提供相关的实践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评价编译器的性能第十章:编译原理应用与发展趋势10.1 编译原理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介绍编译原理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领域,如解释器设计、即时编译、程序分析等强调编译原理在提高程序性能和开发效率方面的重要性10.2 编译原理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介绍编译原理研究领域的前沿技术和最新研究成果探讨编译原理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10.3 编译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案例分析分析编译原理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案例,如开源编译器项目、商业编译器产品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编译原理应用于实际工程实践中的问题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编译器的作用与重要性编译器作为程序设计语言和计算机硬件之间的桥梁,其作用不可忽视。
编译原理_教学设计方案
一、课程概述编译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个核心课程,主要研究如何将高级语言程序转换为机器语言或中间代码的过程。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编译器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编译器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 掌握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代码生成和优化等编译器核心组件的工作原理。
- 了解编译器在软件工程中的重要作用。
2. 能力目标:- 能够分析和设计简单的编译器。
- 能够运用编译原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和算法设计能力。
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严谨的学术态度。
-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引言:编译器的概念、发展历史和作用。
2. 词法分析:正规表达式、有限自动机、词法分析器设计。
3. 语法分析:上下文无关文法、递归下降分析、LL(1)分析、LR分析。
4. 语义分析:类型检查、作用域分析、语义规则。
5. 中间代码生成:三地址码、四元式、逆波兰表示法。
6. 代码优化:数据流分析、代码优化策略。
7. 目标代码生成:机器代码、汇编语言、目标代码生成技术。
8. 编译器构造工具:编译器生成器、代码优化工具。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经典的编译器案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 实验法:设计实验,让学生动手实现编译器的基本组件。
4. 讨论法:组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5. 项目法:设计编译器开发项目,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编译原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系统讲解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 案例分析:分析经典的编译器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
4. 实验:设计实验,让学生动手实现编译器的基本组件。
5. 讨论:组织课堂讨论,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掌握编译器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流程;2. 学会使用词法分析、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的基本方法,能对简单程序进行编译过程分析;3. 掌握程序语言中的类型系统、作用域规则和中间代码生成等关键知识。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编译原理知识,编写简单的词法分析器和语法分析器;2. 具备分析并优化程序代码的能力,提高程序运行效率;3. 能够运用调试工具对编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定位和解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探索热情;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3. 增强学生的学术自信,培养他们勇于挑战困难、持续学习的优良品质。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程序设计语言的编译过程,掌握编译原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编程基础,熟悉至少一种程序设计语言,但可能对编译原理的理论知识掌握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案例教学,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编程中。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上所述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后续相关课程和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编译原理概述:介绍编译器的基本概念、编译过程及编译器的结构;- 教材章节:第1章 编译原理概述2. 词法分析:讲解词法分析的基本任务、词法分析器的实现方法及相关算法;- 教材章节:第2章 词法分析3. 语法分析:介绍语法分析的基本概念、语法分析器的构造方法及递归下降分析法等;- 教材章节:第3章 语法分析4. 语义分析:讲述语义分析的任务、类型检查、符号表管理及语义分析器的实现;- 教材章节:第4章 语义分析5. 中间代码生成:解析中间代码的概念、中间代码表示形式及中间代码生成方法;- 教材章节:第5章 中间代码生成6. 代码优化与生成:介绍代码优化的目的、方法及目标代码生成的基本过程;- 教材章节:第6章 代码优化与生成7. 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进行词法分析器、语法分析器的编写和调试,分析并优化给定程序;- 教材章节:实践环节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共1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0学时,实践环节6学时。
《编译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编译原理》实验教学大纲一、实验目的和任务编译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主要研究的是将高级语言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的方法和技术。
通过本实验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掌握编译原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对编译器结构与构造技术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为学生今后进行编译器设计与实现打下基础。
二、实验设备和工具1.计算机和相关硬件设备2. 编程语言的开发环境,如C/C++或Java三、实验内容1.实验一:词法分析器设计与实现a)实验目的:学习词法分析器的原理和设计方法,掌握正则表达式、DFA和NFA的转换方法。
b)实验任务:i.设计并实现一个词法分析器的原型,能够正确地识别出给定的程序中的词法单元。
ii. 使用给定的正则表达式设计并实现识别给定程序中的关键字、标识符、常量等的词法分析器。
2.实验二:语法分析器设计与实现a)实验目的:学习语法分析器的原理和设计方法,掌握上下文无关文法和LR分析表的构造方法。
b)实验任务:i.学习并理解上下文无关文法和LR分析表的构造方法。
ii. 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递归下降语法分析器。
3.实验三:语义分析器设计与实现a)实验目的:学习语义分析器的原理和设计方法,掌握语义动作的定义和处理方法。
b)实验任务:i.学习并理解语义分析器的原理和设计方法。
ii. 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语义分析器,能够对给定的程序进行语义分析和语义动作的处理。
4.实验四:中间代码生成器设计与实现a)实验目的:学习中间代码生成器的原理和设计方法,掌握中间代码的生成和优化方法。
b)实验任务:i.学习并理解中间代码生成器的原理和设计方法。
ii. 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中间代码生成器,能够将给定的程序翻译成中间代码。
5.实验五:目标代码生成器设计与实现a)实验目的:学习目标代码生成器的原理和设计方法,掌握目标代码的生成和优化方法。
b)实验任务:i.学习并理解目标代码生成器的原理和设计方法。
ii. 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目标代码生成器,能够将中间代码翻译成目标代码。
编译原理实验教案
编译原理实验教案1.1 背景介绍1.1.1 编译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如何将高级编程语言转换为机器语言。
1.1.2 编译器作为编程语言和计算机硬件之间的桥梁,对于软件开发至关重要。
1.1.3 通过实验学习编译原理,可以加深对编译过程的理解,提高实际编程能力。
二、知识点讲解2.1 编译器的基本组成部分2.1.1 词法分析器:将字符串分解为词法单元。
2.1.2 语法分析器:根据语言的语法规则,将词法单元组合成抽象语法树。
2.1.3 语义分析器:检查抽象语法树的语义正确性,如类型检查等。
2.1.4 中间代码器:将抽象语法树转换为中间代码表示。
2.1.5 代码优化器:对中间代码进行优化,提高代码执行效率。
2.1.6 目标代码器:将优化后的中间代码转换为目标机器代码。
三、教学内容3.1 词法分析实验3.1.1 实现一个简单的词法分析器,能够识别变量名、关键字、常量等。
3.1.2 练习使用正则表达式处理字符串,实现词法单元的提取。
3.1.3 分析词法分析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标识符与关键字的冲突等。
3.2 语法分析实验3.2.1 学习常用的语法分析算法,如LL(1)、LR(1)等。
3.2.2 实现一个简单的语法分析器,能够对简单的算术表达式进行解析。
3.2.3 通过构造预测分析表,解决标识符与关键字冲突的问题。
3.3 语义分析实验3.3.1 学习基本的语义分析方法,如静态语义分析、动态语义分析等。
3.3.2 实现一个简单的类型检查器,能够检查变量类型的正确性。
3.3.3 分析并解决常见语义错误,如类型不匹配、未定义变量等。
四、教学目标4.1 理解编译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各个组件的功能。
4.2 掌握基本的词法分析、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方法。
4.3 能够独立设计和实现简单的编译器组件,解决实际编程中的问题。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编译器的设计与实现涉及多个方面的知识,如语言学、逻辑学、计算机科学等。
编译原理实验教案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 实验目的(1) 理解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2) 掌握常用的编译方法和技术。
(3) 熟练使用编译器开发工具。
2. 实验要求(1) 熟悉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
(2) 掌握C/C++编程语言。
(3) 了解基本的编译原理。
二、实验环境1. 硬件环境(1) 计算机一台。
(2) 编译器开发工具(如GCC、Clang等)。
2. 软件环境(1) 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等)。
(2) 文本编辑器或集成开发环境(如Visual Studio、Eclipse等)。
三、实验内容1. 实验一:词法分析(1) 实现一个简单的词法分析器,识别出关键字、标识符、常量等。
(2) 分析输入的程序,输出词法分析结果。
2. 实验二:语法分析(1) 实现一个简单的语法分析器,根据给定的语法规则分析输入的程序。
(2) 分析输入的程序,输出语法分析树。
3. 实验三:语义分析(1) 实现一个简单的语义分析器,检查程序中的语义错误。
(2) 分析输入的程序,输出语义分析结果。
4. 实验四:中间代码(1) 实现一个简单的中间代码器,将转换为中间代码表示。
(2) 对输入的程序进行转换,输出中间代码。
5. 实验五:目标代码(1) 实现一个简单的目标代码器,将中间代码转换为目标代码。
(2) 对输入的中间代码进行转换,输出目标代码。
四、实验步骤与方法1. 实验一:词法分析(1) 编写词法分析器的代码。
(2) 测试并调试词法分析器。
2. 实验二:语法分析(1) 编写语法分析器的代码。
(2) 测试并调试语法分析器。
3. 实验三:语义分析(1) 编写语义分析器的代码。
(2) 测试并调试语义分析器。
4. 实验四:中间代码(1) 编写中间代码器的代码。
(2) 测试并调试中间代码器。
5. 实验五:目标代码(1) 编写目标代码器的代码。
(2) 测试并调试目标代码器。
五、实验注意事项1. 按照实验要求编写代码,注意代码规范和可读性。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教案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教案第一章:编译原理概述1.1 编译器的作用与重要性解释编译器将高级语言程序转换为机器语言程序的过程强调编译器在软件开发中的关键角色1.2 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介绍源程序、目标程序、抽象语法树等基本概念解释编译过程中的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等阶段1.3 编译器的设计与实现概述编译器的设计原则与实现方法介绍编译器的架构和各个阶段的功能划分第二章:词法分析2.1 词法分析的基本任务解释词法分析器的作用和重要性介绍词法分析过程中的词法规则识别和词素提取等任务2.2 词法分析器的实现讲解实现词法分析器的方法和技巧介绍词法分析器的常见实现方式,如状态机和正则表达式等2.3 词法分析器的测试与优化介绍词法分析器的测试方法和评估指标讲解词法分析器的优化技巧和策略第三章:语法分析3.1 语法分析的基本任务解释语法分析器的作用和重要性介绍语法分析过程中的语法规则识别和句子构建等任务3.2 语法分析器的实现讲解实现语法分析器的方法和技巧介绍语法分析器的常见实现方式,如递归下降分析和LL/LR分析等3.3 语法分析器的测试与优化介绍语法分析器的测试方法和评估指标讲解语法分析器的优化技巧和策略第四章:语义分析4.1 语义分析的基本任务解释语义分析器的作用和重要性介绍语义分析过程中的类型检查、变量作用域处理等任务4.2 语义分析器的实现讲解实现语义分析器的方法和技巧介绍语义分析器的常见实现方式,如类型系统、符号表等4.3 语义分析器的测试与优化介绍语义分析器的测试方法和评估指标讲解语义分析器的优化技巧和策略第五章:中间代码与优化5.1 中间代码的基本任务解释中间代码器的作用和重要性介绍中间代码的过程和目标5.2 中间代码器的实现讲解实现中间代码器的方法和技巧介绍中间代码器的常见实现方式,如三地址码、四地址码等5.3 代码优化解释代码优化的目的和重要性介绍常见的代码优化技术和方法,如常数折叠、循环展开等第六章:目标代码6.1 目标代码的基本任务解释目标代码器的作用和重要性介绍目标代码的过程和目标6.2 目标代码器的实现讲解实现目标代码器的方法和技巧介绍目标代码器的常见实现方式,如指令选择、寄存器分配等6.3 目标代码的优化解释目标代码优化的重要性介绍目标代码优化的技术和方法,如指令重排、代码压缩等第七章:符号表管理7.1 符号表的作用和管理解释符号表在编译过程中的作用和管理方法介绍符号表的存储结构和相关操作,如插入、查找和删除等7.2 符号表的实现讲解实现符号表的方法和技巧介绍常见的符号表实现方式,如哈希表、有序表等7.3 符号表的优化和策略解释符号表优化的重要性介绍符号表优化的技术和方法,如名称替换、变量提升等第八章:错误处理与调试8.1 错误处理的基本任务解释错误处理在编译过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介绍错误处理的流程和策略,如错误报告、错误恢复等8.2 错误处理的实现讲解实现错误处理的方法和技巧介绍常见的错误处理实现方式,如错误码、错误栈等8.3 调试与测试解释调试和测试在编译器开发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介绍调试和测试的方法和技巧,如断点调试、测试用例设计等第九章:编译器性能评估9.1 编译器性能评估的基本概念解释编译器性能评估的目的和重要性介绍编译器性能评估的指标和方法,如执行时间、代码大小等9.2 编译器性能评估的实现讲解实现编译器性能评估的方法和技巧介绍常见的编译器性能评估工具和技术,如性能分析器、性能模型等9.3 编译器性能优化解释编译器性能优化的重要性介绍编译器性能优化的技术和方法,如并行计算、指令调度等第十章:案例分析与实践10.1 编译器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编译器设计案例,如C编译器、Java编译器等讲解编译器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案10.2 编译器实践项目介绍编译器实践项目的设计和实现过程指导学生完成编译器实践项目,提高编译原理应用能力10.3 编译器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探讨编译器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如动态编译、云编译等激发学生对编译器设计研究的兴趣和热情重点和难点解析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与优化、目标代码:这些章节涵盖了编译器设计的核心部分,即编译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对于理解编译器的工作原理至关重要。
编译原理实验教案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 实验目的(1) 理解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和流程;(2) 掌握编译器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实现方法;(3) 熟悉编程语言和编译工具的使用;(4)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 实验要求(1) 了解编译原理的基本原理和编译过程;(2) 掌握至少一种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二、实验环境与工具1. 实验环境(1) 计算机一台;(2) 操作系统:Windows/Linux/MacOS;(3) 网络环境:可访问互联网。
2. 实验工具(1) 编程语言:C/C++/Java/Python等;(2) 编译器:GCC/G++/Java Compiler/Python Interpreter等;(3) 编辑器:Visual Studio/Eclipse/Sublime Text/Vim等;(4) 调试工具:GDB/JDB/Python Debugger等。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 实验内容(1) 词法分析:实现一个简单的词法分析器,识别基本词法单元;(2) 语法分析:实现一个简单的语法分析器,分析给定的语法规则;(3) 语义分析:实现一个简单的语义分析器,检查程序中的语义错误;(4) 中间代码:根据语法分析结果中间代码;(5) 目标代码:根据中间代码目标代码。
2. 实验步骤(1) 选择合适的编程语言和编译工具;(2) 设计词法分析器、语法分析器、语义分析器、中间代码器和目标代码器的结构;(3) 编写各个阶段的代码,并进行调试;(4) 分析实验结果,优化和改进算法;四、实验注意事项1. 严格按照实验要求和步骤进行,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2. 遇到问题时,先自行查找资料和尝试解决,再寻求助教或老师的帮助;3.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代码的规范性和可读性,便于后续的调试和维护;4. 实验报告要详细记录实验过程、结果和收获,以及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五、实验评价与成绩评定1. 实验评价(1) 词法分析器的功能和性能;(2) 语法分析器的功能和性能;(3) 语义分析器的功能和性能;(4) 中间代码器的功能和性能;(5) 目标代码器的功能和性能。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实验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实验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编译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编译过程;(2)掌握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目标代码生成和优化等基本技术;(3)了解编译器的设计和实现方法。
2.技能目标:(1)能够使用编译原理相关工具和框架进行编程实践;(2)具备分析和解决编译器设计和实现中问题的能力;(3)能够撰写简单的编译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2)增强学生对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工程的兴趣;(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编译原理基本概念:编译器、解释器、编译过程等;2.词法分析:词法规则、词法分析器的设计与实现;3.语法分析:语法规则、语法分析器的设计与实现;4.语义分析:类型检查、语义分析器的设计与实现;5.中间代码生成:三地址代码、代码优化等;6.目标代码生成:指令集、寄存器分配、代码生成策略等;7.编译器优化:基本优化技术、整数优化、控制流优化等;8.编译器实现:编译器架构、模块划分、调试与测试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讲解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编译原理的应用;4.实验法:让学生动手编写编译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编译原理》(原作者:Alfred V. Aho et al.);2.参考书:《编译原理与应用》(原作者:Rajeev Motwani et al.);3.多媒体资料:课件、教学视频等;4.实验设备:计算机、编程环境等。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教案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教案一、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编译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编译器设计和实现的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编译器的基本原理、构造方法和实现技巧。
1.2 课程目标(1)理解编译器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分类;(2)熟悉源程序的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目标代码和优化等基本过程;(3)掌握常用的编译器构造方法和技术;(4)能够设计和实现简单的编译器。
二、教学内容2.1 词法分析(1)词法规则的定义和描述;(2)词法分析器的实现方法;(3)词法分析在编译器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2 语法分析(1)语法规则的定义和描述;(2)语法分析树的构建方法;(3)常用的语法分析算法及其特点。
2.3 语义分析(1)语义规则的定义和描述;(2)语义分析的方法和技巧;(3)语义分析在编译器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4 中间代码(1)中间代码的定义和表示;(2)中间代码的方法和策略;(3)中间代码在编译器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5 目标代码和优化(1)目标代码的方法和技巧;(2)代码优化的方法和策略;(3)目标代码和优化在编译器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讲解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编译器的设计和实现技巧。
3.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编译器的设计和实现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编译原理的应用。
3.3 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动手设计和实现简单的编译器组件,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4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4.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测验成绩,占总评的30%。
4.2 实验成绩包括实验报告和实验演示,占总评的30%。
4.3 期末考试包括理论知识考核和实际操作考核,占总评的40%。
五、教学资源5.1 教材推荐使用《编译原理》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学习资料。
5.2 课件制作精美、清晰的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实验cplab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实验cplab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对编译器设计和实现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编译器的基本组成部分,掌握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在技能目标方面,学生应掌握使用编译原理相关工具和实验方法进行简单的编译器设计和实现,具备分析和解决编译器设计和实现中问题的能力。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学生应培养对编译原理和计算机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认识编译原理在软件开发和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编译器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2.词法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语法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上下文无关文法、有限自动机等;4.语义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类型检查、符号表管理等;5.中间代码生成和代码优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6.目标代码生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以上内容将按照教材的章节安排进行讲解和实验。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编译原理相关问题;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的编译器设计和实现案例,使学生理解编译器的实际应用;4.实验法:通过动手设计和实现简单的编译器,让学生掌握编译器的设计和实现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经典的编译原理教材,如《编译原理》(Alfred V. Aho etal.);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编译原理参考书籍,供学生深入学习;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和教学视频,辅助学生理解编译原理的相关概念和方法;4.实验设备:提供计算机实验室,让学生动手实践编译器的设计和实现。
编译原理实验教案教学文稿
实验教学进度表实验一 C语言子集编译程序一、实验目的用C语言对一个C语言的子集编制一个一遍扫描的编译程序,以加深对编译原理的理解,掌握编译程序的实现方法和技术。
1.设计、编制并调试一个词法分析程序,加深对词法分析原理的理解。
2.编制一个递归下降分析程序,并对C语言的简单子集进行分析。
3.通过上机实习,加深对语法制导翻译原理的理解,掌握将语法分析所识别的语法成分变换中间代码的语义翻译方法。
二、实验要求、内容及学时词法分析部分:2学时(一)待分析的C语言子集的词法:1.关键字main if else int return void while所有关键字都是小写。
2.专用符号= + - * / < <= > >= == != ; : , { } [ ] ( )3.其他标记ID和NUM通过以下正规式定义其他标记:ID→letter(letter|digit)*NUM→digit(digit)*letter→a|…|z|A|…|Z digit→0|…|94.空格由空白、制表符和换行符组成空格一般用来分隔ID、NUM、专用符号和关键字,词法分析阶段空格通(二)词法分析程序的功能:输入:所给文法的源程序字符串。
输出:二元组(syn,token或sum)构成的序列。
其中,syn 为单词类别码。
token 为存放的单词自身字符串。
sum 为整型常量。
具体实现时,可以将单词的二元组用结构进行处理。
例如:对源程序main(){int i=10;while(i) i=i-1;}的源文件,经词法分析后输出如下序列:(1,main) (26,() (27,)) (30,{) (2,int) (10,i) (21,=) (20,10) (34,;) (7,while) (26,() (10,i) (27,)) (10,i) (21,=) (10,i) (23,-) (20,1) (34,;) (31, })(三)词法分析程序主要算法思想:算法的基本任务是从字符串表示的源程序中识别出具有独立意义的单词符号,其基本思想是根据扫描到单词符号的第一个字符的种类,拼出相应的单词符号。
编译原理实验课程教案
编译原理实验课程教案一、课程概述编译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介绍编译器的原理、设计和实现方法。
编译原理实验课程是编译原理理论课程的实践环节,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编译原理相关概念和算法的理解,提高编程能力和软件开发能力。
二、课程目标1. 理解编译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流程;2. 学习编译器设计和实现的基本方法和技术;3. 掌握编译器前端和后端的关键技术和算法;4. 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5. 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和软件开发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1. 实验1:词法分析器设计与实现- 理解词法分析的基本概念和任务;- 学习正则表达式和有限自动机的基本原理;- 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词法分析器。
2. 实验2:语法分析器设计与实现- 理解语法分析的基本概念和任务;- 学习上下文无关文法和语法分析器的基本原理;- 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语法分析器。
3. 实验3:语义分析器设计与实现- 理解语义分析的基本概念和任务;- 学习语义动作和语义分析器的基本原理;- 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语义分析器。
4. 实验4:中间代码生成与优化- 理解中间代码的基本概念和任务;- 学习中间代码生成和优化的基本原理;- 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中间代码生成器和优化器。
5. 实验5:目标代码生成与优化- 理解目标代码的基本概念和任务;- 学习目标代码生成和优化的基本原理;- 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目标代码生成器和优化器。
四、实验环境与工具为了完成编译原理实验课程,学生需要具备以下环境和工具:1. 操作系统:Windows、Linux或Mac OS;2. 编程语言:C、C++、Java等;3. 开发环境:Eclipse、Visual Studio等;4. 其他辅助工具:Lex、Yacc等。
五、实验评分与要求1. 实验报告:每个实验需要撰写一份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和实验总结等内容;2. 实验代码:每个实验需要提交相应的实验代码,代码需要符合编码规范,结构清晰,注释完整;3. 实验演示:每个实验需要进行实验演示,学生需要能够清晰地演示实验过程和结果;4. 实验评分:实验报告、实验代码和实验演示将综合评分,占实验总成绩的一定比例。
编译原理实验教案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 实验目的(1)掌握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熟悉编译器的结构和工作流程;(3)掌握基本的数据结构和算法;(4)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实验要求(1)认真阅读实验教材和参考资料,了解相关概念和原理;(2)按照实验步骤和要求进行操作,确保实验结果的正确性;(4)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要积极寻求帮助,解决问题。
二、实验环境与工具1. 实验环境(1)操作系统:Windows 10或Linux;(2)编程语言:C/C++;(3)开发工具:Visual Studio或Code::Blocks。
2. 实验工具(1)文本编辑器:Notepad或Vim;(2)编译器:GCC或Clang;(3)调试工具:GDB或Valgrind。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 实验一:词法分析(1)编写一个简单的词法分析器,实现基本标识符、关键字、常量的识别;(2)对给定的进行词法分析,输出词法单元序列。
2. 实验二:语法分析(1)编写一个简单的语法分析器,实现基本语法规则的识别;(2)对给定的进行语法分析,输出语法树。
3. 实验三:语义分析(1)编写一个简单的语义分析器,实现变量声明、类型检查等功能;(2)对给定的进行语义分析,输出分析结果。
4. 实验四:中间代码(1)编写一个中间代码器,实现基本操作符的;(2)对给定的进行中间代码,输出中间代码。
5. 实验五:目标代码(1)编写一个目标代码器,实现基本操作符的汇编代码;(2)对给定的进行目标代码,输出汇编代码。
四、实验报告要求1. 报告内容(1)实验目的与要求;(2)实验环境与工具;(3)实验内容与步骤;(4)实验结果与分析;(5)实验收获与不足。
2. 报告格式(1)采用Word或LaTeX排版;(2)编译原理实验报告;(3)作者:实验者姓名;(4)日期:实验日期。
五、实验评价与考核1. 实验评价(1)实验结果的正确性;(2)实验报告的完整性;(3)实验过程的规范性;(4)实验收获的总结性。
编译原理实验课程设计
编译原理实验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对编译器设计和实现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对程序设计语言和计算机体系结构的理解。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理解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如源程序、目标程序、编译器等。
2.掌握编译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目标代码生成和优化等。
3.了解编译器的数据结构和算法设计,如有限自动机、抽象语法树、中间代码表示等。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使用编译器开发工具,如lex、yacc等,编写简单的编译器组件。
2.能够设计和实现简单的编译器,完成基本的词法分析、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功能。
3.能够对编译器进行性能优化,提高编译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对编程语言和计算机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对编译原理的学习热情。
2.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编译器设计和实现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团队项目中有效合作,共同完成编译器的开发和优化。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编译过程的各个阶段、编译器的数据结构和算法设计。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的安排如下:1.第一章:编译原理概述,介绍编译器的基本概念和编译过程的阶段。
2.第二章:词法分析,讲解词法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有限自动机的构建。
3.第三章:语法分析,介绍语法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抽象语法树的处理。
4.第四章:语义分析,讲解语义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5.第五章:中间代码生成,介绍中间代码的表示和生成方法。
6.第六章:目标代码生成和优化,讲解目标代码的生成和优化技巧。
教材选用《编译原理》(作者:Alfred V. Aho et al.),该教材是编译原理领域的经典著作,内容系统全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将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相结合的方式。
编译原理实验教案
编译原理实验教案(总46页) --本页仅作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2实验教学进度表3实验一 C语言子集编译程序一、实验目的用C语言对一个C语言的子集编制一个一遍扫描的编译程序,以加深对编译原理的理解,掌握编译程序的实现方法和技术。
1.设计、编制并调试一个词法分析程序,加深对词法分析原理的理解。
2.编制一个递归下降分析程序,并对C语言的简单子集进行分析。
3.通过上机实习,加深对语法制导翻译原理的理解,掌握将语法分析所识别的语法成分变换中间代码的语义翻译方法。
二、实验要求、内容及学时词法分析部分:2学时(一)待分析的C语言子集的词法:1.关键字main if else int return void while所有关键字都是小写。
2.专用符号= + - * / < <= > >= == != ; : , { } [ ] ( )3.其他标记ID和NUM通过以下正规式定义其他标记:ID→letter(letter|digit)*NUM→digit(digit)*letter→a|…|z|A|…|Z digit→0|…|94.空格由空白、制表符和换行符组成空格一般用来分隔ID、NUM、专用符号和关键字,词法分析阶段空格通常被忽略。
各种单词符号对应的类别码:(采用一符一类别码,见下表)4(二)词法分析程序的功能:输入:所给文法的源程序字符串。
输出:二元组(syn,token或sum)构成的序列。
其中,syn 为单词类别码。
token 为存放的单词自身字符串。
sum 为整型常量。
具体实现时,可以将单词的二元组用结构进行处理。
例如:对源程序main(){int i=10;while(i) i=i-1;}的源文件,经词法分析后输出如下序列:(1,main) (26,() (27,)) (30,{) (2,int) (10,i) (21,=) (20,10) (34,;) (7,while) (26,() (10,i) (27,)) (10,i) (21,=) (10,i) (23,-) (20,1) (34,;) (31, })(三)词法分析程序主要算法思想:算法的基本任务是从字符串表示的源程序中识别出具有独立意义的单词符号,其基本思想是根据扫描到单词符号的第一个字符的种类,拼出相应的单词符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k 是一个有穷非空集,集合中的每个元素称为一个状态; (2) ∑是一个有穷字母表,∑中的每个元素称为一个输入符号; (3) F 是一个从 K×∑→K 的子集的转换函数; (4) S K,是一个非空的初态集; (5) Z K,是一个终态集。
由定义可见,不确定有穷自动机 NFA 与确定有穷自动机 DFA 的主要区别是: (1)NFA 的初始状态 S 为一个状态集,即允许有多个初始状态; (2)NFA 中允许状态在某输出边上有相同的符号,即对同一个输入符号可 以有多个后继状态。即 DFA 中的 F 是单值函数,而 NFA 中的 F 是多值函数。 因此, 可以将确定有穷自动机 DFA 看作是不确定有穷自动机 NFA 的特例。和 DFA 一样,NFA 也可以用矩阵和状态转换图来表示。 对于 NFA M,若存在一条从某个初态结点到某一个终态结点的通路,则称这 条通路上的所有弧的标记(ε 除外)连接形成的字符串可为 M 所接受。NFA M 所 能接受的全部字符串(字)组成的集合记作 L(M) 。 由于 DFA 是 NFA 的特例,所以能被 DFA 所接受的符号串必能被 NFA 所接受。 设 M1 和 M2 是同一个字母集∑上的有穷自动机,若 L(M1)=L(M2) ,则称有 穷自动机 M1 和 M2 等价。 由以上定义可知, 若两个自动机能够接受相同的语言,则称这两个自动机等 价。DFA 是 NFA 的特例,因此对于每一个 NFA M1 总存在一个 DFA M2,使得 L(M1) =L(M2) 。即一个不确定有穷自动机能接受的语言总可以找到一个等价的确定有 穷自动机来接受该语言。 NFA 确定化为 DFA 同一个字符串α 可以由多条通路产生,而在实际应用中,作为描述控制过程 的自动机,通常都是确定有穷自动机 DFA,因此这就需要将不确定有穷自动机转 换成等价的确定有穷自动机,这个过程称为不确定有穷自动机的确定化,即 NFA 确定化为 DFA。 下面介绍一种 NFA 的确定化算法,这种算法称为子集法:
正规文法
正规式
实验 三
名称 不确定有穷自动机的确定化
一、背景资料 有穷自动机(FA)可以看作是由一个带有读头的有穷控制器和一条字符输 入带组成,如图所示。
a a a b b b c c
……
输入带
控制器
FA 的示意图 控制器的读头从左至右顺次扫描输入带,每当从输入带上读到一个符号时, 便引起控制器状态的改变,同时读头右移一个符号位。 控制器包括有穷个状态,状态和状态之间存在转换关系。当处于某个状态, 读入一个字符时,则使状态改变为另一个状态,从而形成状态转换,改变后的状 态称为后继状态。 状态转换后的后继状态有三种可能情况: (1) 后继状态为自身; (2)后继状态为一个; (3)后继状态为若干个。 某个有穷自动机,如果每次状态转换的后继状态都是惟一的,则称它是 确定有穷自动机( DFA) ;如果转换后的后继状态并不都是惟一的,则称它是 不确定有穷自动机( NFA) 。 有穷自动机的开始工作状态称为初始状态,结束工作的状态称为终止工作 状态或接收状态。如果把上一小节中的状态转换图的各个结点看成是某一个状 态,初始结点为初始状态,终止结点为终止状态,并且每一条边表示一个转换 关系,这样一个有穷自动机的工作状态就可以采用状态转换图来描述了,从而 可以把前面的图看成是一个有穷自动机。 对于上图,有穷自动机处在初始状态 0,当读入符号 a 后,自动机便从状态 0 转换到后继状态 1 中,再读入一个符号 b 后,自动机便从状态 1 转换到后继状 态 2。当自动机读入一个符号串,自动机则从初始状态开始,经过一系列状态转 换,最终若能够到达终止状态,则称这一符号串被该自动机所接收或识别,否则 不能被该自动机所接收。 二、实验目的要求 输入: 非确定有穷(穷)状态自动机。 输出: 确定化的有穷(穷)状态自动机 三、实验原理 一个确定的有穷自动机(DFA)M 可以定义为一个五元组,M=(K,∑,F, S,Z) ,其中:
(5) Z K,是一个终态集。
由定义可见,确定有穷自动机只有惟一的一个初态,但可以有多个终态,每 个状态对字母表中的任一输入符号,最多只有一个后继状态。 对于 DFA M,若存在一条从某个初态结点到某一个终态结点的通路,则称这 条通路上的所有弧的标记符连接形成的字符串可为 DFA M 所接受。若 M 的初态结 点同时又是终态结点,则称ε 可为 M 所接受(或识别) ,DFA M 所能接受的全部 字符串(字)组成的集合记作 L(M) 。 一个不确定有穷自动机(NFA)M 可以定义为一个五元组,M=(K,∑,F, S,Z) ,其中:
安 徽 大 学
实 验 课 程 教 案
课 课 开 开 年 主
程 程 课 课 级 讲
名 属 学 学 专 教
称 性 年 期 业 师
编译原理 专业基础
课程所属院系部 课程所属系(教研室)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实验一
名称 Chomsky 文法类型判断
一、背景资料 1956 年,N.Chomsky 首先对形式语言进行了描述。N.Chomsky 在对某些自然语 言进行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用于描述语言和文法的数学系统,按照对文法 规则的不同定义形式,对语言和文法分成了 4 类,对每一类语言,让它与一种特 定种类的自动机那样的识别器联系起来。形式语言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对计算机 科学的发展是一个推动, 在程序设计语言的设计与编译实现以及计算复杂性等方 面都有着重大影响。 二、实验目的要求 输入:一组任意的规则。 输出:相应的 Chomsky 文法的类型。 三、实验原理 1.0 型文法(短语文法) 如果对于某文法 G,P 中的每个规则具有下列形式: u:: = v + 其中 u∈V ,v∈V*,则称该文法 G 为 0 型文法或短语文法,简写为 PSG。 0 型文法或短语结构文法的相应语言称为 0 型语言或短语结构语言 L0。 这种 文法由于没有其他任何限制, 因此 0 型文法也称为无限制文法,其相应的语言称 为无限制性语言。 任何 0 型语言都是递归可枚举的,故 0 型语言又称递归可枚举 集。这种语言可由图灵机(Turning)来识别。 2.1 型文法(上下文有关文法) 如果对于某文法 G,P 中的每个规则具有下列形式: xUy:: = xuy 其中 U∈VN;u∈V+;x,y∈V*,则称该文法 G 为 1 型文法或上下文有关 文法,也称上下文敏感文法,简写为 CSG。 1 型文法的规则左部的 U 和右部的 u 具有相同的上文 x 和下文 y,利用该规 则进行推导时,要用 u 替换 U,必须在前面有 x 和后面有 y 的情况下才能进行, 显示了上下文有关的特性。 1 型文法所确定的语言为 1 型语言 L1, 1 型语言可由线性有界自动机来识别。 3.2 型文法(上下文无关文法) 如果对于某文法 G,P 中的每个规则具有下列形式: U :: = u 其中 U∈VN;u∈V+,则称该文法 G 为 2 型文法或上下文无关文法,简写
实验 二
名称 正规文法和正规式等价转换 一、背景资料 一个文法可以定义某种语言,而一个特定的语言也可以由文法来描述。 但文法与语言之间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形式语言理论已经证明: (1)给定一个文法,就能从结构上惟一地确定其语言,即 G→L(G) (2)给出文法后,语言也就相应地确定了,其语言可以是有穷的,也可以是无 限的。 二、实验目的要求 输入:任意的正规文法。 输出:相应的正规式。 三、实验原理 3 型文法(正则文法,线性文法) 如果对于某文法 G,P 中的每个规则具有下列形式: U :: = T 或 U :: = WT 其中 T∈VT;U,W∈VN,则称该文法 G 为左线性文法。 如果对于某文法 G,P 中的每个规则具有下列形式: U :: = T 或 U :: = TW 其中 T∈VT;U, W∈VN,则称该文法 G 为右线性文法。 左线性文法和右线性文法通称为 3 型文法或正则文法, 有时又称为有穷状态 文法,简写为 RG。 按照定义,对于正则文法应用规则时,单个非终结符号只能被替换为单个终 结符号, 或被替换为单个非终结符号加上单个终结符号,或者被替换为单个终结 符号加上单个非终结符号。 3 型文法所确定的语言为 3 型语言 L3,3 型语言可由确定的有穷状态自动机 来识别。 程序设计语言的单词可由正则文法产生,例如,标识符的定义可由正则文法 描述如下: <标识符>::=<字母>/<标识符><字母>/<标识符><数字> 显然, 该文法描述了以字母开头的字母数字串的集合。现在要引入另一种适 合于描述单词的表示法——正则表达式。正则表达式又称为正则式,每个正则表 达式描述的集合称为正则集。 之所以采用正则表达式来描述,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原因: (1) 词法规则简单,无需上下文无关文法那样严格的表示法,用正则式表 示法来理解被定义的符号集合比理解由重写规则集合定义的语言更为容 易; (2) 从正则式构造高效识别程序比上下文无关文法更容易; (3) 可以从某个正则式自动地构造识别程序,它可以识别用该正则式表示 的字符串集合中的字符串, 从而减轻后面要介绍的词法分析时的工作量。
为 CFG。 按照这条规则,对于上下文无关文法,利用该规则进行推导时,无需考虑非 终结符 U 所在的上下文,总能用 u 替换 U,或者将 u 归约为 U,显示了上下文 无关的特点。 2 型文法所确定的语言为 2 型语言 L2,2 型语言可由非确定的下推自动机来 识别。 一般定义程序设计语言的文法是上下文无关的。如 C 语言便是如此。因此, 上下文无关文法及相应语言引起了人们较大的兴趣与重视。 4.3 型文法(正则文法,线性文法) 如果对于某文法 G,P 中的每个规则具有下列形式: U :: = T 或 U :: = WT 其中 T∈VT;U,W∈VN,则称该文法 G 为左线性文法。 如果对于某文法 G,P 中的每个规则具有下列形式: U :: = T 或 U :: = TW 其中 T∈VT;U, W∈VN,则称该文法 G 为右线性文法。 左线性文法和右线性文法通称为 3 型文法或正则文法, 有时又称为有穷状态 文法,简写为 RG。 按照定义,对于正则文法应用规则时,单个非终结符号只能被替换为单个终 结符号, 或被替换为单个非终结符号加上单个终结符号,或者被替换为单个终结 符号加上单个非终结符号。 3 型文法所确定的语言为 3 型语言 L3,3 型语言可由确定的有穷状态自动机 来识别。 在常见的程序设计语言中,多数与词法有关的文法属于 3 型文法。 可以看出,上述 4 类文法,从 0 型到 3 型,产生式限制越来越强,其后一 类都是前一类的子集,而描述语言的功能越来越弱,四类文法及其表示的语言 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0 型 1 型 2 型 3 型;即 L0 L1 L2 L3 四、注意事项 ⑴ 文法的输入应简便。 ⑵ 指明是哪一类 Chomsky 文法, 并给出相应的四元组 形 式 :G = ( VN, VT, P, S) 。 说明:简单起见, 可以不考虑 0 型文法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