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的社会保障思想及其影响

合集下载

凯恩斯主义的内容和现实指导意义

凯恩斯主义的内容和现实指导意义

凯恩斯主义的内容和现实指导意义凯恩斯主义是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的一种经济学理论体系。

该理论主张政府应该通过经济政策的调控来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并且强调了政府在经济中的积极作用。

凯恩斯主义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总需求,从而实现经济的全面就业和稳定增长。

凯恩斯主义认为,市场经济存在着固有的不稳定性和失业问题。

在经济不景气时,私人部门的投资和消费会下降,导致总需求不足,进而引发经济衰退和失业。

凯恩斯主义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支出来刺激总需求,从而推动经济增长和就业。

同时,凯恩斯主义还主张通过调整税收政策来影响个人和企业的行为,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

凯恩斯主义的现实指导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凯恩斯主义强调了政府在经济中的积极作用。

在经济衰退时,政府应该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支出来刺激需求,从而带动经济的复苏。

这对于当前的经济形势具有重要的启示。

例如,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经济冲击,各国政府纷纷出台了大规模的财政刺激计划,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稳定就业和经济增长。

这一做法与凯恩斯主义的思想是一致的。

凯恩斯主义提出了“逆周期调节”的概念。

即在经济繁荣时期,政府应该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控制通胀和过热经济;而在经济衰退时期,政府应该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刺激需求。

这一理念对于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例如,在经济增长过快、通胀压力上升时,政府可以通过提高税收、减少支出等措施来抑制过热经济;而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支出、降低税收等手段来刺激经济增长。

凯恩斯主义还强调了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凯恩斯认为,如果收入分配过于不均衡,富人的消费能力相对较低,无法有效拉动经济增长。

因此,政府应该通过税收和福利政策来实现收入再分配,缩小贫富差距。

这一观点对于当前的社会问题也有借鉴意义。

随着贫富差距的扩大,一些人的消费能力受到限制,影响了整体经济的增长。

浅谈凯恩斯主义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浅谈凯恩斯主义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浅谈凯恩斯主义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读《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有感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对于经济管理学院的学生来讲,是不得不读的经典经济学著作中的经典。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的被凯恩斯大师的思想所折服,这本书所创造的价值以及留下的深远影响是无法估计的,包括对当今的中国。

《通论》一书不仅在历史上对西方经济学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产生过巨大影响,而且它的理论和政策观点今天仍在发生作用。

因此,研究《通论》不仅有历史意义,而且也有实际意义。

一、凯恩斯主义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马克思的《资本论》和斯密的《国富论》被封为欧洲资本主义世界三大经典经济学理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在50~60年代,凯恩斯主义在西方经济学界和大学讲坛上占有统治地位。

《通论》创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实现了西方经济学演进中的第三次革命,这在西方经济学史上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或凯恩斯主义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1936)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以刺激经济,维持繁荣。

即使是在“大萧条”最严重的年份,这一理论仍然把经济的崩溃解释为缺乏有力的刺激生产的机制。

所以合适的办法是将劳动的价格降低到维持生存的水平,导致价格下降,从而购买力(就业)就会回升。

没有作为工资付出的资金将会转化为投资,也许是在其它的产业。

关闭工厂和解雇工人也是必须采取的办法。

其它关键的政策措施就是平衡国家预算,或者通过增加税率,或者通过削减财政支出。

二、凯恩斯主义的成功《通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有重要影响,凯恩斯的追随者竭力把《通论》提出的政策建议具体化,并特别强调财政政策的作用。

凯恩斯主义及其税收思想在西方世界风行了半个多世纪,不少资本主义国家政府曾奉若神明。

美国大危机爆发后,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主义不谋而合。

凯恩斯主义名词解释

凯恩斯主义名词解释

凯恩斯主义名词解释凯恩斯主义(Keynesianism)是20世纪初期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所倡导的一种经济学思想。

其主张通过国家干预市场,调节宏观经济活动,达到稳定增长、保障充分就业和保证价格稳定的目标。

凯恩斯主义被视为现代宏观经济学体系的基础,并深刻影响了会议世纪的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

1.需求管理:凯恩斯主义主张需求管理是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手段,领导应通过财政和货币的调整,调节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的总需求,从而实现经济增长和就业的稳定。

2.财政:凯恩斯主义主张领导应当通过公共支出,促进总需求增加,刺激经济增长和就业,同时通过税收来调节财政收支平衡,使公共财政保持稳健。

3.货币:凯恩斯主义认为,领导应该通过货币,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水平,促进企业投资和消费者消费,从而增加总需求,达到宏观经济的稳定。

4.效率工资理论:凯恩斯主义提出效率工资理论,主张通过提高薪资水平,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和生产效率,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

5.多重均衡理论:凯恩斯主义提出多重均衡理论,认为市场会出现多种可能的均衡状态,领导应该通过调整,促进市场向最优的均衡状态发展,从而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6.市场失灵理论:凯恩斯主义认为,市场会出现失灵和不完全竞争的现象,领导应该通过干预和调节,促进市场的有效运行,从而实现更好的市场效率和社会福利。

7.失业率理论:凯恩斯主义提出失业率理论,认为失业率是由总需求不足导致的,领导应该通过增加公共支出,提高就业率,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稳定。

总体而言,凯恩斯主义是一种以领导干预市场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学理论,认为通过领导的调控,可以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促进社会福利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这种思想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学的基础,对现代社会和经济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凯恩斯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凯恩斯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 二、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及其发展演变 ? (一) 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 ? 1,就业一般理论: ? 什么是充分就业? ? 失业包括摩擦性失业、自愿性失业、非自愿失业。 ? 非充分就业是社会生活的正常情况,充分就业只是资本主
义经济的一种特例 ? 有效需求不足是非充分就业的原因 ? 凯恩斯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失业,即非自愿失业问题。 ?
稳定的,投资需求则波动较大。刺激投资需求是提高有效 需求的更重要的方面 ? 流动偏好规律:
? 在这三个基本心理规律中,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 规律是造成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也是政府 ? 1、 政策的重心:赤字财政政策
以财政赤字弥补有效需求的不足。政府要承担公共事业 投资,社会福利责任,设置社会保险与救济等。 ? 2、 辅助政策: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 ? 以举债或增加货币量弥补财政赤字必然会引起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对于解救危机和减少失业是一个好方法。 ? 3、主张奢侈消费和降低分配不公
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独特的理论基础
? 四、凯恩斯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 ? (一 )对社会福利思想发展的影响 ? 1、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 2、通过实施累进税调节国民收入 ? 3、以生产为导向以实现充分就业为目的的福利价值 ? (二 )对战后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影响 ? 凯恩斯主义主要以其政府干预和有限保障为基本理念,为
第四章 凯恩斯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一、凯恩斯与凯恩斯主义的产生 (一)凯恩斯其人
? 1883年6月5日生于英格兰的剑桥,14岁以奖学金入伊顿公 学(Eton College)主修数学,曾获托姆林奖金 (Tomline Prize)。毕业后,以数学及古典文学奖学金 入学剑桥大学国王学院。1905年毕业,获剑桥文学硕士学 位。之后又滞留剑桥一年,从师马歇尔和庇古攻读经济学, 以准备英国文官考试。1906年以第二名成绩通过文官考试, 入选印度事务部。任职期间,为其第一部经济著作《印度 通货与金融》(Indian Currency and Finance,1931)作 了大量研究准备工作。1908年辞去印度事务部职务,回剑 桥任经济学讲师至1915年。其间1909年以一篇概率论论文 入选剑桥大学国王学院院士,另以一篇关于指数的论文获 亚当斯密奖。概率论论文后稍经补充,于1921年以《概率 论》(A Treatise on Probability)为书名出版。第一 次世界大战爆发不久,即应征入英国财政部,主管外汇管 制、美国贷款等对外财务工作。1919年初作为英国财政部 首席代表出席巴黎和会。

浅析凯恩斯就业理论及启发

浅析凯恩斯就业理论及启发

浅析凯恩斯就业理论及启发1. 引言1.1 简介凯恩斯就业理论是20世纪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在他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的一套关于经济循环波动和就业问题的理论系统。

凯恩斯就业理论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20世纪经济学的重要理论流派之一。

凯恩斯就业理论主要关注经济循环波动和就业问题,其核心观点是总需求不足将导致经济萧条和失业,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总需求,从而实现经济稳定和就业增长。

凯恩斯强调了政府在经济中的积极作用,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来对抗经济危机和失业问题。

凯恩斯就业理论的实践启示在于政府可以通过提高公共支出、降低利率等措施来刺激经济增长,促进就业。

凯恩斯就业理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在通货膨胀和失业同时存在时,政策上的冲突和选择困难。

凯恩斯就业理论的影响是深远的,不仅对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政府的经济政策和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2000字待续】。

2. 正文2.1 凯恩斯就业理论的核心观点1. 总需求决定就业:凯恩斯认为,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就业水平取决于总需求的水平。

当总需求不足时,企业会减少生产,导致就业减少;相反,当总需求增加时,企业会增加生产,从而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2. 政府干预可以促进就业:凯恩斯主张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干预经济,刺激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从而增加就业机会。

他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理论,主张政府应该扮演积极的角色,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降低利率等手段来促进经济发展。

3. 不完全竞争市场:凯恩斯认为,市场并非完全竞争,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和市场垄断等问题,导致市场不能自动调节失业问题。

政府需要介入市场,通过管制和公共投资等手段来解决失业问题。

凯恩斯就业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强调总需求对就业的决定作用,主张政府干预经济以促进就业,同时对市场失灵和非理性行为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评。

这些观点对后世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当今世界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启示。

第五章 凯恩斯主义

第五章 凯恩斯主义

一、构筑现代社会福利的经济学基石
凯恩斯主义为大危机后西方社会福利思想 的发展、特别是二战后西方福利国家思想的建 立和发展,提供了系统的、宏观层次的经济学 理论的支持。
主要表现: 第一,通过政府财政政策提高社会福利 水平的思想。 第二,通过实施累进税调节国民收入的 思想。
第三 , 以生产为导向以 实现充分就业 为目的的福利价值趋向.
第二节
第三节
第一节
凯恩斯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 1929-1933 年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 世界有史以来最为严重和最为深刻的一次 经济危机,它涉及面广、程度深、持续时 间长,给民众和社会带来的灾难比此前历 次都严重。
第一节
凯恩斯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
二、对战后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和政 策的影响
凯恩斯所主张的政府积极干预经济的理论与 政策主张,是资本主义国家克服市场缺陷、对付经 济危机、制定经济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理论 依据,为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提供了一个 独特的理论基础,对战后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 建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思考题?
3.微观经济学的局限
30 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也充分说明了传统经济 学研究方法的过时。它表明以个量分析为主的微观 分析,已无法分析国民经济总体的失衡问题,也无 法研究国家干预经济的必要性和手段问题,所以迫 切需要创立宏观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三、凯恩斯主义的产生
凯恩斯的经济学思想是一种主张国家干 预的宏观经济理论。其产生是以《就业、利 息和货币通论 》的出版为标志的。 凯恩斯主义的“革命”意义,主要体现 在以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代替传统的资产阶 级经济学、以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代替自由 经营理论上面。他的理论成为罗斯福新政和 福利国家的经济学基础。

凯恩斯主义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凯恩斯主义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凯恩斯主义对中国的借鉴意义凯恩斯主义是指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20世纪30年代发表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后,提出的一种主张通过国家干预来调控经济的宏观经济学理论。

这一理论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首先,凯恩斯主义提出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对于中国当前和过去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高速增长的阶段,但在现阶段面临着外需下降、内需不足的问题。

凯恩斯主义强调通过政府的积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刺激有效需求,可以缓解经济下行压力,促进经济增长。

中国可以通过采取财政政策来提升政府支出水平,并通过货币政策来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以增加有效需求,推动经济增长。

其次,凯恩斯主义强调通过政府干预来解决失业问题。

中国当前每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庞大,但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凯恩斯主义认为,政府应该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通过减税、增加政府支出、提供职业培训等手段来刺激就业,并借此缓解失业压力。

中国政府可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通过提供税收减免和财政支持等方式,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第三,凯恩斯主义对于中国的社会公平与收入分配问题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凯恩斯主义主张通过调节税收体系和社会保障机制,来实现社会公平和收入分配的目标。

中国当前面临着贫富差距扩大、城乡差距加大等问题,需要通过调整税收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来实现收入再分配,提高弱势群体收入水平。

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为中国提供了一种借鉴,通过适当加大对富人的税收负担,减少富人的收入,增加对穷人的财政支出,提高穷人的收入,进而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此外,凯恩斯主义还提出了经济政策应对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措施。

在经济运行中,周期性的波动是不可避免的,凯恩斯主义认为政府应该采取逆周期政策,即在经济低迷时增加政府支出和降低利率,以刺激需求和投资;在经济过热时,政府应加大调控力度,避免经济过热。

中国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经历了周期性的经济波动,凯恩斯主义的时机原则对中国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关于凯恩斯主义的看法

关于凯恩斯主义的看法

关于凯恩斯主义的看法2010级社会学姚国戎201003030372010.5.3 谈到凯恩斯主义就必须的考虑到自由主义,我不认为那种思想会比那种思想更重要,如果坚信一种思想能解决一切问题,就会有两个例子来证明这样做是错误的,1929——1933年世界出现经济大危机的一个重要思想根源就是太相信自由和不干预思想,而苏联经济模式的瓦解也证实了过多干预所造成的恶果,单就在凯恩斯主义对社会保障思想的影响这一范围来讨论,从凯恩斯思想中寻找剖析自认为利于社会保障的观点应该不会涉及干预和自由二者的博弈。

凯恩斯主义认为,普遍生产过剩危机和失业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存在,其根源在于三大心理规律和游戏那个需求不足,三大基本心理规律分别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及流动偏好规律,凯恩斯认为,在影响消费的众多因素中,收入是主要的因素,人们会随着收入的增加来增加消费,但增加的不如收入的多,由于社会各个不同收入阶层的边际消费倾向不同,富有阶层的边际消费倾向较低,贫穷阶层的边际消费倾向较高,国民收入分配的均等同程度将直接关系到社会总消费的数量,分配越不均等,消费需求就越小,穷人想消费,没钱,富人消费下降,但有很多钱,考虑到利率和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不可能把钱存起来不用,只能投入再生产,扩大生产规模,消费市场不活跃,生产再多产品销售不出去,也就造成了生产过剩危机的出现,如果政府能够采取征收累进税等政府措施将富人的部分收入转移给穷人,那么就促进社会消费,从而刺激总需求,而资本边际递减规律和流动偏好规律有可能导致投资不足,投资不足或消费不足都不能达到有效需求,有效需求不足导致充分就业不能实现,这个问题又是市场机制自身所不能克服的,因此产生了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

凯恩斯主义主张通过政府的干预来改变这种现状。

扩大政府的开支,通过对基础设施的建设,来扩大就业,通过发放补助金,提高工人的福利等手段来刺激需求的扩大。

总的来说,凯恩斯主义的主要思想国家干预主义,在社会保障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一个总结和提示的作用,自德国实施社会保险以来,世界各国发展各式各样的保障制度都离不开国家的干预,在这方面来看,凯恩斯主义起到了一种总结的作用,不管自由主义者相信不相信,事实证明没有政府的干预,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不可能的。

凯恩斯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凯恩斯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14
第二节 凯恩斯经济学理论的主 一、就业一般理要论内容
二、有效需求理论 三、经济危机理论 四、政府干预理论
15
一、就业一般理论
失业类型:摩擦性失业、自愿性失业 、非自愿失业论
失业原因:有效需求不足 充分就业
16
二、有效需求理论
社会就业水平取决于社会有效需求的水平 ;失业源于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不足 又源于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不足;而 消费和投资需求的不足则是由三大心理规 律所致。
9
补充知识: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
商品滞销,利润减少,导致生产(主要是 工业生产)急剧下降,失业大量增加,企 业开工不足并大批倒闭,生产力和产品遭 到严重的破坏和损失,社会经济陷入瘫痪 、混乱和倒退状态。
10
补充知识:经济危机的特征
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但是,经济 危机所表现出来的生产过剩,不是生产的 绝对过剩,而是一种相对的过剩,即相对 于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言表现为 过剩的经济危机。因此,在经济危机爆发 时,一方面资本家的货物堆积如山,卖不 出去;另一方面,广大劳动群众却处于失 业或半失业状态,因购买力下降而得不到
任皇家经济学会秘书; 1929-33年主持英国财政经济顾问委员会工作; 1942年被进封为勋爵; 1944年出席布雷顿森林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并担任
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董事; 1946年猝死于心脏病,时年63岁。
5
凯恩斯对经济学的革命性贡献是提出了以 国家干预为核心内容的宏观经济学理论, 改变了自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思想 提出以来,经济学一直相信的放任自由主 义的思想传统,建立起了影响经济学理论 与实践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凯恩斯主义。
视频资料:罗斯福新政—克服危机对策

凯恩斯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凯恩斯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1929年10月29日
❖ 1929年10月29日,华尔街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终于到 来。当日刚一开市,雪片般的抛单就席卷而来;所有的股 票都成了烫手山芋,所有的交易员只接到一个指令:抛! 但他们立刻就发现,许多股票只有卖家却找不到买家。这 也诞生了一个传言。在这个被称作“黑色星期二”的日子 里,纽交所一交易员突然想试下以1美元的价格买进一批 股票,可由于没人出价,他还真的就以这个价格买到了那 批股票。29日收盘,道指下跌30.57点,最终收于230.07 点;而纽交所成交量在这一日达到了惊人的1661.003万股, 直到当晚7时45分,自动报价机才完成工作。 这一日起, “咆哮的20年代”正式结束。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
1.在程度上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危机; 2.在范围上特别广泛,不仅影响到工农业和商 业,而且波及金融市场、资本市场和货币流通 等领域; 3.持续时间特别长。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策的改变
罗斯福新政(1933-1939)
罗斯福的“新政”处方先从整顿金融入手。 在就职后的第三天,即1933年3月6日,罗斯福宣 布全国银行“休假”,这是他所采取的重建银行 和经济结构的第一步。3月9日,国会通过《紧急 银行法令》,对银行采取个别审查、颁发许可证 制度,对有偿付能力的银行,允许尽快复业。
充分就业:在某一货币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 工作的人都实现就业;充分就业意味着失业现 象的消失。
❖ 凯恩斯否定了古典经济理论中以完全竞争 为前提得出充分就业是资本主义经济常态的 结论,认为非充分就业才是社会经济的通常 状况。除了“摩擦性失业”和“自愿性失业” 外,还存在“非自愿性失业”。
凯恩斯认为,充分就业均衡只是资本主义 经济的一种特例,而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是资 本主义的常态。现实的经济生活之所以经常处 于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是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

边际效用:指消费者对某物品(或服务)每增加一个单位消费量所增加的心理满足感。

费边主义:主张通过渐进的社会改良,而非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提升福祉。

改善人类生活状况。

穆勒:人应该争取最大多数人的最大的幸福,他把这种幸福建立在人类的社会感情上,即与其同胞和睦相处的愿望上,强调人的个性自由、独立的发展,并且认为,只有个性的充分发展,个人对自己、对他人才更有价值。

凯恩斯主义:凯恩斯对经济学的革命性贡献是提出以国家干预为核心内容的宏观经济学理论,改变了自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思想提出以来,经济学一直相信的放任自由主义的思想传统,从而影响了经济学理论与实践。

罗尔斯:罗尔斯提出的公平分配的正义理论是对社会的基本结构或主要制度的建构问题提出了一套系统的看法,《正义论》的出版,把自由主义、市场经济和再分配的福利国家结合起来,并且提供了一个系统而完整的正确理论,真是这一点,他的自由主义的平等理论为当代社会福利理论贡献的重要的思想。

威廉配第:在政治经济学说史上第一个提出了劳动价值理论;以最低工资理论为基本内同的分配理论;国家的所有租税就应该由土地和劳动收入来负担的租税理论;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劳动力以提高生产效率、增进社会财富的理论。

韦伯:只有通过公共使用生产资料才能够得到最大的幸福。

除了少数高度集中的大型企业归国家所有外,大部分企业应该由地方。

即郡议会来管理,希望把城市和郡议会变成生产资料社会化的代理机构。

庇古:福利经济学之父。

分为社会福利和经济福利;个人的福利是可以几辆的,主张基数效用论;把经济福利同国民收入等同起来;坚持正义理论,强调收入的均等化,认为并主张夫人的一部分货币应该转移给穷人,这样将会增加效用,从而增加国民收入量,因为他认为实际收入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主张最适度的配置生产资源,使生产出来的国民收入达到最大值。

圣西门:实业制度是为人类设计的理想和永久正义王国的蓝图,在实业制度下,他提出了“劳动权和按劳分配”的社会福利观,必须坚持尽可能完全平等的原则,不承认各种特权;必须有计划地组织整个社会生产,以克服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在分配方面。

凯恩斯主义对中国的影响

凯恩斯主义对中国的影响

凯恩斯主义对中国的影响
凯恩斯主义是指由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一种经济学理论和政策体系,旨在通过政府干预来调节经济波动和促进经济增长。

在中国,凯恩斯主义思想对经济发展和政策制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几个方面的影响:
1. 政府干预经济:中国政府在经济领域实行相对干预主义的政策,即通过计划经济和政府性投资来推动经济发展。

这种做法与凯恩斯主义政策的倡导相符。

2. 经济刺激政策:在经济危机与疫情影响下,中国政府也采取了类似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刺激政策,例如地方政府债务扩大、基建投资和税收优惠等。

3. 对就业的重视:凯恩斯主义强调对就业的重视,因为创造就业机会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政府也相应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如实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外出务工农民工的支持等来促进就业。

4. 储蓄率与消费率的平衡:凯恩斯主义提倡通过增加政府公共支出来缓解经济危机,并增加消费者的消费支出。

在中国,政府也在努力调整储蓄率与消费率之间的平衡,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经济发展。

总之,凯恩斯主义的思想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但影响了政策制
定和经济发展的方向,同时也推动了经济对外开放和自我调整能力的提升。

凯恩斯主义对当代世界经济的影响

凯恩斯主义对当代世界经济的影响

凯恩斯主义对当代世界经济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变化,凯恩斯主义的理念和政策在当代世界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学思想流派,凯恩斯主义对当代世界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评估凯恩斯主义对当代世界经济的影响,并探讨其深远的意义。

1. 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凯恩斯主义强调政府干预和调控经济,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平稳调节经济活动。

在当代世界经济中,许多国家都采取了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例如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来刺激内需,或者通过降低利率来促进投资。

这些政策对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然而,同时也引发了一些财政和通货膨胀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监管和控制。

2. 对社会公平和福利的影响凯恩斯主义注重社会公平和福利,主张通过持续的政府干预来解决社会不平等和贫富差距的问题。

在当代世界经济中,一些国家通过实行社会保障制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等措施,试图实现社会公平和福利的最大化。

然而,随着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些政策也面临着挑战,需要寻求更加灵活和有效的社会公平和福利政策。

3. 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凯恩斯主义强调国际经济合作和协调,主张通过调节贸易和资本流动来维护国际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在当代世界经济中,凯恩斯主义的国际经济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应用,例如一些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都在尝试通过凯恩斯主义的思想来解决国际经济关系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

然而,随着全球化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国际经济关系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更加有效的国际经济管理和合作机制。

凯恩斯主义对当代世界经济的影响是深远而复杂的。

它在一定程度上为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政策工具和思想支持,同时也为社会公平和福利的实现提供了借鉴和经验。

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的深入,凯恩斯主义所面临的挑战也日益凸显,需要更加积极和灵活地应对。

在当代世界经济中,我们需要更加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凯恩斯主义的理念和政策,以应对经济发展中的各种挑战和变化。

凯恩斯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课件

凯恩斯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课件

凯恩斯主义对福利支出的影响
凯恩斯主义认为福利支出是必要的,能够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保障,降低贫困和 社会不平等,从而促进经济稳定和增长。
凯恩斯主义主张政府应该合理规划福利支出,既要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需求,又 要避免过度依赖和财政负担过重的情况,实现福利支出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平衡 。
CHAPTER 03
凯恩斯主义的社会福利 思想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凯恩斯主义简介 • 凯恩斯主义与社会福利思想的关系 • 凯恩斯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的具体内容 • 凯恩斯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的评价与争
议 • 凯恩斯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与实

CHAPTER 01
凯恩斯主义简介
凯恩斯主义的基本概念
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初期由英国经 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的一 种经济学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 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增 长。
凯恩斯主义强调政府应加大对社会福 利的投入,以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 支持者认为这有助于减少社会不平等 和贫困现象。
批评者的观点
财政赤字风险
批评者认为凯恩斯主义主能对经济发 展产生负面影响。
对市场机制的干预
批评者认为凯恩斯主义主张的政 府干预会扭曲市场机制,导致资 源错配和效率低下。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凯恩斯 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的前景展望也随之发生变 化。未来,政府在制定社会福利政策时,需 要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平,以应对 全球化、人口老龄化等挑战。
凯恩斯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对未来的启示
凯恩斯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将继续对未来的 经济和社会政策产生启示。政府需要平衡市 场和干预的作用,既促进经济增长又保障人 民福利。同时,政府还需要关注社会公平和
,保障社会公平和稳定。

凯恩斯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概论

凯恩斯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概论

凯恩斯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概论凯恩斯主义是一种经济学和社会政策理论,其核心观点是通过国家干预和政府支出来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

凯恩斯主义的思想深受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影响,他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提出了这一理论。

本文将就凯恩斯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进行概述和分析。

首先,凯恩斯主义认为政府应该扮演一个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的角色。

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市场经济存在自身的缺陷,会导致经济停滞和失衡。

因此,政府应该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干预来恢复和维持经济的稳定。

财政政策包括政府支出和税收的调整,货币政策主要通过利率和货币供应的调控来影响经济活动。

凯恩斯主义者认为,政府支出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和就业率。

在经济衰退时,私人部门的投资需求下降,导致了经济停滞。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支出来填补私人投资的空缺,刺激经济增长。

这种增加政府支出的政策被称为“积极财政政策”。

凯恩斯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还强调了公共品和公共服务的重要性。

凯恩斯认为,市场经济无法提供足够的公共品和公共服务,因为它们没有明确的经济利润可追求。

凯恩斯主义者主张政府提供和扩大公共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例如教育、医疗保健和基础设施等。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社会福利,还可以增加就业机会。

凯恩斯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也关注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

凯恩斯认为社会福利应当基于公平和正义的原则,政府应该承担责任来保障社会的弱势群体的福利。

凯恩斯主义者主张建立全面的社会保障制度,以解决贫困、失业和健康问题。

他们认为,政府应该通过适当的税收和福利政策来提供资金和支持,以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基本的福利保障。

然而,凯恩斯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也面临一些批评和争议。

一些人认为,过度的政府干预和政府支出可能会导致高通货膨胀和不可持续的财政赤字。

此外,一些经济学家指出,凯恩斯主义的思想对于解决结构性失业和经济增长的问题并不足够有效。

因此,他们提倡更加市场导向的经济政策。

从美国的社会保障看凯恩斯主义的意义

从美国的社会保障看凯恩斯主义的意义

从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看凯恩斯主义的意义南师于旋摘要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国家无一不为其公民提供一定的经济保障,美国也是如此。

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晚于西欧,但发展迅速,福利项目,受益者和政府开支不断增加。

凯恩斯主义为美国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两者相互影响。

本文从美国社会保障着眼,论述凯恩斯主义的意义。

关键词美国社会保障凯恩斯主义“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 它是在1929一1933年以大衰退、大萧条为特征的经济危机催生下建立起来的。

”①1935年制定了《社会保障法》,这是美国福利史的里程碑,是美国现代保障制度的基石。

资本主义的经济大危机给予了政府干预主义发展的机会,凯恩斯主义从20世纪30年代到60末70年代初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成为这一阶段美国乃至整个西方国家制定经济和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依据。

(此处的社会福利具有广泛的含义,在当代,社会福利具有广泛的意义,它包括社会保障,其他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社会服务等。

)美国社会保障制度概况一、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过程美国建国以来,社会福利制度经历了四个阶段:自由放任,创建,发展,收缩。

(一)自由放任阶段这个阶段从建国起到20世纪30年代。

联邦政府对社会福利也同样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社会福利基本上是慈善团体的事,州和地方政府也担负部分责任,联邦政府则采取不干预的自由放任政策,美国没有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

(二)创建阶段这个阶段从1935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使美国1/3的人口限于贫困。

当时州和地方政府以及私人慈善团体为寡妇、孤儿和老年人提供有限的救济。

大危机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大多数美国人抛弃了传统的看法,认为联邦政府应对社会福利负起责任和发挥作用。

至1935年制定了《社会保障法》,对老年,遗嘱和残疾保险,失业保险,政府援助及公共保健服务进行规定。

它标志着联邦政府社会福利政策由自由放任到积极承担责任的重大转折,不仅仅为穷人提供援助,而是全体人民提供基本的经济社会保障,开创了美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新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凯恩斯的社会保障思想及其影响作者:霍慧丽作者单位: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专业刊名:决策与信息(下旬刊)英文刊名:THE FRIEND OF THE HEAD年,卷(期):2009,""(4)被引用次数:0次1.张存刚马克思的相对过剩人口理论与凯恩斯就业理论的比较[期刊论文]-教学与研究 2001(07)2.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19993.成志刚西方社会保障理论主要流派论析[期刊论文]-湘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02(03)4.陈银娥西方福利经济理论的发展演变[期刊论文]-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04)5.员玉玲.彭恩泽.席酉民西方福利经济理论的发展演变 1997(10)6.杨艳琳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发展[期刊论文]-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03)7.高和荣论中国特色社会保障理论的构建 2008(07)8.曹信邦社会保障学 20071.学位论文瞿茜杜鲁门政府的社会福利政策研究(1946——1953)2009杜鲁门政府的社会福利政策是杜鲁门“公平施政”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方面,杜鲁门政府的社会福利政策是针对二战后美国由战时经济向和平时期经济转型所造成的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以及大批军队复员所造成的社会经济问题而制定的。

另一方面,杜鲁门政府的社会福利政策是罗斯福“新政”的继续,它受到当时流行的凯恩斯主义以及欧洲国家建立福利国家的影响,是针对罗斯福政府时期开创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对美国社会福利进行的改革和完善。

在其政策中,《1946年就业法》、《1949年住房法》和针对复员军人的一系列福利政策都获得立法成功,作为正式法律得以实施,对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和影响。

而另一部分政策,如国民健康保险和联邦政府对教育的援助则因立法失败而未能实施。

本文运用历史学和社会学相结合的方法,探讨杜鲁门政府的社会福利政策制定的背景,利用相关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归纳其社会福利政策措施及其实施的结果和影响,并以《1946年就业法》和国民健康保险为例,从经济、政治及社会价值观等方面的可行性分别分析杜鲁门政府社会福利政策立法成功与失败的原因,从中总结出社会经济、思想文化与社会福利政策间的关系,以期对我国完善和发展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2.学位论文刘钧社会保障资金运行与宏观调节2002该论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借鉴西方福利经济学、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理论的合理内核,提出了现阶段中国完善社会保障的目标和原则.社会保障资金运行的政策调节是针对社会保障资金收支的不平衡状况提出的,社会保障资金筹集的调节、社会保障资金给付的调节和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营调节实际上是对社会保障制度运作效率的调节;社会保障资金运行对经济周期的调节,是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调节,对经济运行具有"内在稳定器"的作用.为了确保社会保障制度发挥有效的作用,必须进行社会保障资金运行的监管,这是社会保障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也是社会保障资金有效运营的制度保证,构建完善的法律监管体系是社会保障资金有序运行的法律保证.论文共分为九章.第一章,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第二章,中国完善社会保障的目标和原则.第三章,社会保障资金的运行.第四章,社会保障资金运行中的问题和改革.第五章,社会保障资金运行对经济行为主体的影响.第六章,社会保障的水平.第七章,社会保障资金收支的平衡匡算.第八章,社会保障资金运行的政策调节.第九章,社会保障资金运行的监管.3.期刊论文万谊娜试论中国社会保障改革理论方向的回归-金融与经济2010,""(2)金融危机的来袭向世界敲响了警钟,在这一国际经济形势下,我们不得不反思几十年来新自由主义给我国社会保障改革带来的负面影响.以过度市场化及私有化为核心思想的新自由主义使我国的社会保障改革一度偏离了公平、互济的轨道,我们需要强调国家干预和社会公平的凯恩斯主义的理性回归,来正确指引社会保障改革的方向.4.学位论文呼巾杰英国国民卫生服务体系研究2008英国作为第一个福利国家其国民卫生体系自其建立到70年代的市场经济改革,已经走过了60多年的风雨历程。

面对我国医改的重重困惑,本文通过对英国国民卫生服务体系的介绍和“市场化”改革的剖析,探究其对我国医疗改革的启示。

<br> 本文通过对贝弗里奇报告所建立的原则,提出“为国民提供免费医疗”的理念出发,探究其建立的思想基础,认为必须由国家负责对国民的医疗服务;随着人口老龄化,经济全球化对原有医疗保障体系的冲击,凯恩斯主义的“失效”,国家干预思想受到西方各国的冷遇,新古典学派、新保守主义以及“第三条道路”等社会福利思想顺应新时期社会保障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成为英国现代社会保障思想的重要流派,并为其国民卫生服务体系改革提供理论支撑。

在介绍国民卫生服务体系建立的过程上,分析了英国国民卫生服务体系的“市场化”改革进程和特点,并对其改革的效果进行的探讨。

针对中国医疗体制两个部分(城镇医疗和农村合作医疗)中出现的问题,指出英国国民卫生服务体系对解决中国“看病难,看病贵”,建立一个高质量的医疗体系提出几点建议:将公平作为医改的价值理念,明确界定政府和市场在医疗保障体系中的责任;构建医疗相关部门的协调机构;建立利益补偿机制。

5.学位论文刘双霞欧盟福利国家养老金市场化改革研究2008福利国家从20世纪40年代建立至今,经过了高速发展期、成熟期,陷入了危机重重的境地,传统的福利制度难以维持,养老保险面临严峻挑战,政府不得不对原有的制度进行改革。

本文的研究即着眼于欧盟福利国家养老金市场化改革的情况,探究其对中国当代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启示。

<br> 本文通过对人口老龄化、经济全球化对原有养老保险制度的冲击以及欧盟福利国家原有养老保险制度的弊端进行探讨,认为其改革势在必行。

随着凯恩斯主义的“失效”,国家干预思想受到西方各国的冷遇,新右派以及中间道路等社会福利思想顺应新时期社会保障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成为福利国家现代社会保障思想的重要流派,并为其养老保险市场化改革提供理论支撑。

本文选取两个典型的欧盟福利国家英国和瑞典,着重分析了两国养老金市场化的改革进程及特点,并对两国养老金市场化改革的效果进行了探讨。

文章最后针对中国养老保险制度从“现收现付”到“统账结合”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欧盟福利国家养老金市场化改革对中国社会养老保险改革的启示在于两个方面:建立可持续性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

6.期刊论文尹阳娜.YIN Yang-na社会保障、消费与内需——基于凯恩斯主义模型的应用-消费经济2006,22(4)本文构建了社会保障如何促进消费进而促进内需,以及在基本的凯恩斯主义模型前提下促进短期经济增长的基本模型,并简要刻画了与长期经济增长的关系.模型具备良好的微观经济基础,运用本文的结论,对目前中国的社会保障及促进消费和内需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7.学位论文涂平安当代中国的社会医疗保险研究2003该文围绕中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进行探讨.论文首先阐述了社会医疗保险相关理论基础,综合分析了国外主要国家典型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模型和管理模式特点,借鉴国际经验,对中国社会医疗保险的模式及具体制度安排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中国计划体制社会医疗保险的评价,指出了计划体制下社会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对98年以来新型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这一制度改革的背景原因,阐述了这一改革所取得的成绩,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加以改革的方向.同时,对当前农村医疗保险的主要形式、内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完善农村医疗保险的基本原则和对策.该文共分六章.第一章"导论"总体介绍该文的内容和研究意义,介绍了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提出了该研究的主要观点.第二章为社会医疗保险相关理论分析,指出疾病风险理论、社会保险理论和社会保障理论如新旧福利经济学、福利国家理论以及凯恩斯主义是社会医疗保险产生和发展的主要理论基础.第三章阐述国外主要国家典型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类型、管理模式和国外医疗保险基金管理特点、发展趋势以及发展中国家农村社会医疗保险的主要经验.第四章旨在探讨中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模式选择及其论证,借鉴国际经验,分析中国社会医疗保险的发展方向.第五章为中国城镇社会医疗保险分析.通过对中国计划体制社会医疗保险的评价,对其存在的问题、医疗保险改革背景因素以及98年以来新型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进行了探讨,指出仍需加以改革和完善.第六章着重探讨中国农村社会医疗保险.在阐述农村医疗保险的意义及历史沿革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农村医疗保险的主要形式、内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的基本原则和对策.8.期刊论文胡爱平税制与社会保障——日本个人所得税扣除制度的启示-中国医疗保险2010,""(5)1960年代受凯恩斯主义影响,日本政府提出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其理论依据是在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如果劳动者的工资水平没有随着GDP的增长而同步增长,社会生产力与消费水平的巨大反差会阻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工人和农民收入倍增才能解决国家经济发展中内需不足、产能过剩的问题.9.学位论文武琼英国养老保险市场化改革研究2007英国的社会保险事业在伴随着市场经济一同走过20世纪50到70年代这20年的“黄金时代”后,也同样陷入了危机重重的境地,传统的福利制度难以维持,养老保险面临严峻挑战,政府不得不对原有的制度进行改革。

本文的研究即着眼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英国养老险市场化改革的情况,探究其对中国当代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启示。

<br> 本文通过对人口老龄化、经济全球化对原有养老保险制度的冲击以及英国原有养老保险制度的弊端进行探讨,认为其改革势在必行;随着凯恩斯主义的“失效”,国家干预思想受到西方各国的冷遇,新古典学派、新保守主义以及“第三条道路”等社会福利思想顺应新时期社会保障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成为英国现代社会保障思想的重要流派,并为其养老保险市场化改革提供理论支撑。

本文在介绍世界各国养老保险改革情况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英国养老保险市场化的改革进程及特点;并对英国养老保险市场化改革的效果进行了深入探讨。

文章最后针对中国养老保险制度从“现收现付”到“统账结合”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指出英国养老保险市场化改革对中国社会养老保险改革的启示在于三个方面:在改革中要明确界定政府和市场在养老保险中的责任;建立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在养老保险制度中适度的加大市场化成分以适应经济发展水平。

10.期刊论文王楠.徐占春20世纪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困境及其社会影响-行政管理改革2010,""(10)1935年8月14日,<社会保障法>的签署标志着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正式确立,但其援助对象却仅限于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盲人、未成年人和残疾儿童.二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社会保障政策逐步完善,内容涉及个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诸多方面,使美国社会保障形成特色,并成为名副其实的"福利国家".1970年后,随着凯恩斯主义政策的失灵,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渐陷入困境,社会保障的负面效应日益显现出来,与之相关的社会问题成为政府与民众关注的焦点.本文链接:/Periodical_jcyxx-xxk200904128.aspx授权使用:苏州大学图书馆(wfszdx),授权号:801861a5-2950-49fe-a5e9-9e5f01587da4下载时间:2011年1月2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