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武术教学与民族精神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武术教学与民族精神的培养
中小学武术教学与民族精神的培养
从古至今,习练武术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强身健体、自卫防身,更重要的是修养心性、培养民族精神。从中小学武术教学的现状研
究来看,竟然有70﹪的中小学校由于各种原因没能开设武术课。加
之在西方强势文化的渗透下,武术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2004年
3月,中宣部、教育部联合颁发《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
教育实施纲要》其中明确规定:体育课应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强调武术不仅具有体育课中其他项目共有的增进健康、提高运动能
力等作用,还有着其他体育项目不可替代的传承民族文化、培育和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因此,如何在中小学武术教学中培养民
族精神,发挥武术的育人功能,是学校武术教学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武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而形成了内容丰富、社会价值广泛、文化色彩浓厚的我国特有的体育文化形态,与我国传统文化的
许多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习练武术的过程中不仅能使身体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还能够培养
果敢、顽强等的意志品质,潜移默化地加强民族精神的培养,从而
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
1.民族精神的内涵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大多数成员所共同接受和认可的、先进的、优秀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精神气质的综合,是一个民族得以生生不息地繁衍
和发展的灵魂与根本的动力,也是该民族所创造的文化和文明的核
心部分。它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是一
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民族精神一经形成,就具有很
强的稳定性和传承性,它成为这个民族的民族文化主干。在日常生
活中对民族成员的实践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
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是: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实践中形成的对自己的祖国
最诚挚最深厚的情感。它是民族凝聚的强大力量,是动员和鼓舞人
们为自己祖国的生存和发展前赴后继、奋斗不息的向导。爱国主义
居于核心地位,它渗透在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贯穿民族精神形成
和发展的始终。②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我国是一个统
一的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长期相互交流、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
共同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凝聚成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③爱好
和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中华民族爱好和平不仅是表现在
各民族之间平等交往、共同发展,而且表现在与世界其他民族的和
平共处、友好往来上。爱好和平是陶冶性情、磨砺人格的重要环节,也是立身、持家、治国的根本。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独立自主、奋
发向上、不断进取精神的民族。④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动力。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中,勤劳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基本保证,是兴
家立国之根本。勇敢是中华民族广为推崇的美德,它要求人们无论
是遭遇险风恶浪,还是面对残暴权势,都要有无所畏惧的精神。勤
劳勇敢是中华民族创造一个又一个伟大奇迹的精神动力。⑤自强不
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是体现中华民族的生命力永
不衰竭,具有与时俱进、自强不息的基本品质。民族精神的精髓蕴
藏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之中,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是激
励中国人民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力量。
2.中小学武术教学的特征
①强调安全意识的教育特征
在武术教学课堂中隐藏着许多危险的教学因素,如果轻视或忽略这些因素将对学生的人身安全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引发严重的教
学事故。因此,教师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始终把安全检查和教育放
在首位。安全意识是对学生的关怀,是对教学的负责和对他人尊重
的一种表现,是素质教育中的较为重要的环节。认真做好课前准备
活动是安全意识教育的第一步:教师在课前讲解时可以运用形象的
比喻、举例等方法给学生灌输准备活动的重要性,要求认真充分地
做好课前准备活动。提前布置好场地、器材和安排合适的运动量。
在进行武术内容的教授时适当的穿插武术文化的知识,让学生了解
更多的中国武术的精神,挖掘、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课后多鼓励
学生坚持习练武术,达到武术教学的目的:强身健体、自卫防身。
②重视武德教育的渗透
冯友兰先生认为“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是伦理,不是宗教”。武术理论是在中国文化为背景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武术文化中的武
术道德是中国文化伦理道德的具体体现。目前武术在学校教育中也
强调学生通过习练武术达到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培养民族精神的目的。这与中国文化重视伦理道德的特点是紧密相连的。中国文化注
重道德的修养,追求的是德与智的统一。武术教学需要结合武术的
特点、教学规律和学生特定年龄阶段的需求发挥武术育人的功能。
重视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的教学理念,明确习练武术的目的,端正
学生的习武动机。“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明德”,传统武
术的学练过程中始终把武德列为习武教武的先决条件。武术在中国
几千年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一向注重礼仪,推崇武德。诸如尊师爱友,包含了深刻广泛的道德内容,讲礼守信,见义勇为,不以强欺
弱等品德。在不同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武德的标准和规范也不尽相同,传承文化、尚武崇德,不仅能很好地陶冶情操,还有益于社会
精神文明的建设。
③以领做、示范为主教学的特征
中国文化从古到今就有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之说,文化的兼容并蓄也赋予武术这样的文化特征。在1983—1986年的传统武术挖掘整
理的工作中,就传统武术套路而言,源流有序、自成体系、风格独特、拳理明晰的拳种就多达129种,拳械套路近5000余种。
在武术教学中,武术内容的博大精深给初学者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武术的动作数量多、姿势方向变化多、动作要求多等。此外,武术
动作的身法、节奏、眼法等也是困扰武术初学者的难题。武术历来
的传授方式就以“口传身授”为主,再加上,武术是来源于搏斗、
技击等具有攻防性质人体运动形式。因此,在武术教学中武术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