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BB发布血小板预防性输注指南
AABB+2012年输血指南的解读
![AABB+2012年输血指南的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8307d424482fb4daa58d4b61.png)
AABB 2012年输血指南的解读作者: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黄青青张悦红细胞输注时血红蛋白目标值的设定和凝血系统的监测调控,是ICU患者在输血中最常遇到的问题。
输血指南推荐,对于病情稳定的患者应遵循限制性输血策略;对于有创伤性凝血病的患者,应采用相应指标动态监测凝血和纤溶平衡状态。
2010年欧洲创伤出血管理指南进行了修订,2012年美国血库协会(AABB)临床输血专家组发布红细胞输注临床实践指南。
结合临床实践,针对ICU经常遇到的红细胞输注和凝血机制调控问题,对输血指南中的相关内容进行解读。
一、确定Hb目标值在输注红细胞时,对病情稳定住院患者,AABB推荐遵循限制输血策略(Hb 7 g/dl~8 g/dl)(推荐证据等级高,推荐强度强)。
对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当出现相关临床症状或Hb≤8 g/dl 时,可考虑输注红细胞(证据等级中,推荐强度弱)。
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ACS患者,由于相关证据等级非常低,指南对这部分患者无推荐意见。
二、不推荐单一HCT指标评估出血状况指南不推荐HCT作为单一的实验室检测指标评估机体的出血状况(1B)。
由于自身和容量复苏后的血压稀释,患者输注浓缩红细胞等原因,研究显示,HCT对判断出血的敏感性仅为50%,但HCT进行性下降则反映有继续出血。
三、动态监测凝血和纤溶系统研究显示,创伤出血患者中有1/3伴创伤性凝血病。
与同类无创伤性凝血病组相比,凝血病组患者多器官衰竭(MODF)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增加。
分析原因,与休克所致凝血和纤溶系统激活,凝血因子丢失,低温和酸中毒等相关。
因此,临床中在积极纠正低温和酸中毒外,还应动态监测凝血和纤溶系统变化。
指南推荐对创伤后的凝血系统进行常规监测,采用国际化标准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等参数动态监测,其中INR和APTT参数不单独用于指导止血治疗(1C)。
临床上应注意,当凝血酶原时间(PT)>正常值1.5倍或APTT>正常值2倍时,提示机体可能出现了凝血障碍。
血小板输注门槛的定义和临床指南说明书
![血小板输注门槛的定义和临床指南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9c373b87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02.png)
When the platelet value is low, patients are at risk of bleeding. Bleeding in vital organs is life-threatening.According to Giuseppe Lippi and other professors, there is no universal agreement on the definition of platelet transfusion thresholds.[1] However, the degree of accuracy and imprecision of the vast majority of fully automated hematological analyz-ers appears unsatisfactory, especially in the lower thrombocytopenic range, i.e.,<50× 109/L .The current guidelines and recommendations show that there is no consensus on the low PLT infusion threshold in several specific clinical situations, as shown in the following table. [1]Abbreviations: SIMTI, Italian Society of Transfusion Medicine and Immunohaematology; GMA, German Medical Association; AABB,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Blood Banks; BCSH, British Committee for Standards in Haematology; TMAG, British Columbia Transfusion Medicine Advisory Group; WHO,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RC, American Red Cross; N/A, not available.*Only in case of perioperative bleeding.Low value? High risk?Resolve your concerns about the risk oflow-value platelet measurementsSubcutaneous bleeding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Mucosal bleeding Fundus bleeding Visceral bleedingLow-value platelet counts als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evalu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platelet transfusion. In the most common platelet transfusion formulas, including the post-transfusion platelet increment (PPI), the percentage platelet recovery (PPR), and the corrected count increment (CCI), the absolute count of platelet is one of the key calculation factors.[2] Among them, most clinicians use an estimate of transfused platelet content and average body surface area to calculate the CCI, and an absolute platelet increment of greater than 10 × 109/L at 1 or 24 hours is considered a successful transfusion,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previous formula.[3]The platelet count results are still regarded as the mainstay for driving platelet transfusion practices, but the hematology analyzers, as the method, show different analytical performance. The Italian Working Group on Diagnostic Hematology of the Italian Society of Clinical Chemistry, Clinical Molecular Biology (WGDH-SIBioC) has conducted a multicenter study based on 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to verify the analytical performance of nine different types of hematology analyzers (HAs) in the automated platelet analysis. Let’s take a look at the report below.Four hundred and eighty-six peripheral blood samples (PB), collected in K3EDTA tubes, were analyzed by ABX Pentra, ADVIA2120i, BC-6800, BC-6800Plus, Cell-DYN Sapphire, DxH800, XE-2100, XE-5000, and XN-20 with PLT-F App.TABLE 1 Hematology analyzers and methods of platelet countsThe carry-over (CO) rates of BC-6800 and BC-6800Plus both meet the requirements, the lowest in the group. The limit of quantification (LoQ) of PLT-O of BC-6800 and BC-6800Plus is lower than that of PLT-I, and the LoQ of PLT-O of BC-6800Plus is as low as 4x10 /L, which is lower than PLT-O of XN-20, which is equivalent to PLT-F of XN-20. Interestingly, LoQ of PLT-I of XN-20 is lower than that of PLT-O.Among the cells of peripheral blood, platelets are the smallest, but as a population, the concentration of platelet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hemostasis. To account for the risk of bleeding caused by low platelets, Mindray has introduced multi-fold PLT-O platform (SF Cube) to provide the correct count for thrombocytopenia samples. PLT-O is available in Mindray BC-6000 Series Auto Hematology Analyzers and the CAL 8000/6000 Cellular Analysis Lines.Generally speaking, the imprecision (%CV) increases as the platelet count decreases. In the segment of chart B (PLT-O precision), BC-6800Plus shows the lowest CV at all concentration levels. In the abstract, it’s described as: No HAs showed desirable CV APS for PLT counts less than 50.0 × 10 /L, with the exception of Cell-DYN Sapphire (CV 3.0% with PLT-O mean value of 26.7 × 10 /L), XN-20 (CV 2.4% with PLT-F mean value of 21.5 × 10 /L), and BC-6800Plus (CV 1.9% with PLT-O mean value of 26.5 × 10 /L).References:[1] Platelet Transfusion Thresholds: How Low Can We Go in Respect to Platelet Counting? Lippi G, Favaloro EJ, Buoro S. Semin Thromb Hemost. 2019 Sep 28. doi: 10.1055/s-0039-1696943. [Epub ahead of print][2] Rebulla P . Formulae for the definition of refractoriness to platelet transfusion. Transfus Med 1993;3(1):91–3.[3] Hod E, Schwartz J. 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 Br J Haematol 2008;142(3): 348–60.P/N: ENG-HemaBook-PTCP-210285X4P-20201028©2020 Shenzhen Mindray Bio-Medical Electronics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美国ASH血小板输注指南2007
![美国ASH血小板输注指南2007](https://img.taocdn.com/s3/m/9a84358d0029bd64783e2c80.png)
指南解读通讯作者:刘文励,E -mail :liuw enli 1945@sina .co m基于循证医学的血小板输注指南———2007年美国A S H 血小板输注指南介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王芳 贺冠强译 孙汉英 刘文励审校,武汉 430030 关键词 血小板 输注 指南中图分类号 R 457.1 文献标识码 A 用于临床输注的血小板制剂有2种,多名随机供者血小板制剂的混合物,或是单供者机采血小板制剂,临床保存5d 内有效。
经研究,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的阈值为患者血小板计数低于10×109/L ,这样不仅能减低出血风险,且能够降低血小板输注所需的费用。
一项用于评估最佳血小板输注剂量的研究正在进行临床试验。
在进行脑部手术时要求血小板计数不低于100×109/L ,在其他侵入性操作或是创伤手术时要求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 水平。
去除血小板制剂中的白细胞可以降低同种异体免疫反应发生率、巨细胞病毒感染率和发热性输血反应。
普遍应用去除白细胞的血液制品,是否降低了输血的免疫调节效应(即降低感染率和肿瘤的复发率),对这一问题尚存在争议。
血小板无效输注通常是多因素的。
对于同种异体免疫引起的血小板无效输注来说,通过H LA 配型、交叉实验和鉴别患者特异性抗体以避免与错配供体的抗原发生反应,这些都有利于减少无效输注。
引起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其他原因还包括:脾大、ABO 配型错误、男性患者或有2次以上妊娠史的女性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过肝素或两性霉素B 、出血、发热、移植物抗宿主病(GVH D )和血管闭塞性疾病(VOD )。
用于输注的血小板制品可以通过2种不同的方法获得血小板:从全血中获得的血小板浓缩物或单采血小板。
从全血中获得的血小板浓缩物 血小板浓缩物可通过两种不同的方法制备。
这两种方法为:在美国专用的富含血小板血浆法(PRP )和主要在欧洲使用的白膜法(BC )(加拿大目前也逐渐转用该方法)。
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血小板减少症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
![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血小板减少症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f7c8f92afe4733687f21aa39.png)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8年 3月第 23卷第 3期 Chinese Clinical OncologT ̄,Mar.2018,Vo1.23,No.3
·261 ·
患者 外 周 血 PLT<10 ̄10 /L;而 治疗 性 血 小 板 输 注 仅 推荐 用 于患 者存 在 明显 的 出 血症 状 ,或 预期 将 实 施 侵入 性 操作 前输 注 血小 板 。然 而 ,输 注 血小 板 的 作 用有 限 ,可 能 引起 输 血 相 关 性 病 毒 或 细 菌 感 染 , 且反复多次输注容易导致机体产生抗血小板抗体 , 后 者 日益受 到重 视 。 目前认 为 ,对 于 因血 小板 减 少 而 非血 小板 功 能缺 陷 发 生 显著 出血 的患 者 ,为 了获 得 持续 的后 续 升血 小 板 效 应 ,可 以 考 虑在 血 小 板 输 注 的 同时 ,应 用 促 血 小 板 生 成 药 物 ,例 如 重 组 人 白 介素一11(rhlL一11)等 。近 年 的研 究 表 明,使 用 rhlL一11类 促血 小 板 药 物 可 以缩 短 血 小 板 减 少 症 的 病程 ,减 少 血 小 板 的输 注 ,从 而 降 低 血 小 板 输 注 的 风险 ,并减轻其严重程度 。 1.2 rhlL.11 白介 素 -11(IL一11)是 由造 血 微 环 境 基 质细胞 和 部分 间 叶 细胞 产 生 的多 效 性 细 胞 因 子 。 IL一11通 过 与 细胞 表 面 特 异 性 受 体 一配 体 结 合链 IL. 1 1 Ra结合 ,并连接到信号传导链可溶性糖蛋 白 130 (gpl30)后 发 挥 其 生 物 学 作 用 ,可 以直 接 作 用 于 骨 髓 巨核系 祖细 胞 、巨 噬 细 胞 、T细胞 、上皮 细 胞 和肝 细胞 ,具有促 进 巨核 细胞 和血 小 板 生成 、调 控 免疫 、 抗 炎 和保 护黏 膜上 皮等 多种 功 能 _1 J。
血小板输注无效
![血小板输注无效](https://img.taocdn.com/s3/m/a95e24e0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da.png)
血小板输注无效
23/26
However, some patients fail to receive the full benefit of platelet transfusions because they do not achieve the appropriate platelet count increment following transfusion.
➢ hybridization with sequence specific amplification primers (SSP) 序列引物引导PCR反应
➢ hybridization with sequence specific oligoprobes (SSO) 次序特异寡核酸法
➢ direct sequencing-based typing (SBT) 测序法分型
现有研究表明:重复大量输注血小板患者约50%以上产生 血小板同种抗体,其中HLA抗体占80%,HPA单独存在频率 较低(2%-3%),HLA、HPA共同存在约18%
血小板输注无效
10/26
Non-immune causes 非免疫原因
➢ Fever 发烧 ➢ Sepsis 败血症 ➢ Splenomegaly 脾肿大
血小板输注无效定义
血小板输注无效
7/26
Platelet refractoriness can be simply defined as a posttransfusion platelet increment that is less than expected.
是指病人在输注适当剂量血小板后没有产生预想疗效
➢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国内外临床输血指南解读 (1)
![国内外临床输血指南解读 (1)](https://img.taocdn.com/s3/m/737199fdf90f76c661371ab7.png)
大量失血对代谢的影响
肝功能障碍的患者枸橼酸盐代谢缓慢,容 易发生低钙血症 推荐10%氯化钙10ml静脉注射,不应采 用葡萄糖酸钙,因其需要肝脏代谢才能释 放离子钙
大失血抢救要点
大失血抢救成功依赖于快速处理、良好沟 通和经验丰富的资深医师 有效的保温技术 应在补充晶体液之前采集血样 抢救大失血的相关部门如急诊科、ICU、 病房、手术室、输血科等,应拥有本院大 出血抢救预案 定期演练预案,及时修改完善
细则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Hb <80g/L 病情稳定的患儿Hb <70g/L 严重烧伤患者维持Hb100g/L 重度海洋性贫血维持Hb(95~105)g/L 原来健康的年轻患者,即使失血量达40%, 只用晶体液复苏也能成功
何时使用非限制性输血?
患者的主观感受:胸痛、疲劳、气短 体位性低血压 心动过速且输液无效 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
大失血处理指南
大失血时,如果没有DIC发生,少见凝血 因子耗竭 只有输血量达到循环血容量时,凝血机制 方被破坏 DIC发生很可能是休克复苏不及时的后果 血小板数量与微血管出血高度相关 当失血量为血容量的150%,纤维蛋白原 出现明显不足,比其他凝血因子异常更早 出现
大失血处理指南
停用抗血小板药物 治疗血小板功能障碍的原发疾病 应用EPO使肾衰患者Hct达到30%以上 可考虑用DDAVP 尿毒症患者考虑用DDAVP或冷沉淀 以上治疗不适用或无效,则可输血小板
血小板输血指南
急性失血患者血小板≮50×109/L 多发性外伤或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患者 ≮100×109/L 心脏外科手术应容易获得血小板 肝移植手术患者凝血功能下降的原因:凝 血因子减少+纤溶亢进+血小板减少 TEG来指导血小板和其他血液成分输注
血小板输注操作规程
![血小板输注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0d192d4acfc789eb172dc87f.png)
血小板输注操作规程目前血小板制品有两种,一是从全血中分离制备的浓缩血小板;二是单采血小板。
当使用的剂量相同时,二者具有相似的止血效果。
临床上血小板输注的主要目的是预防或治疗因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引起的出血。
一、适应症和相对禁忌证(一)适应证是否要输注血小板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血小板的计数和功能以及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来综合考虑。
根据血小板输注的目的不同,临床上又分治疗性血小板输注和预防性血小板输注。
l治疗性血小板输注因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而导致的出血,输注血小板制品以达到迅速止血目的称为治疗性血小板输注。
主要有以下几种临床情况:(1)血小板生成障碍引起血小板减少:这是血小板输注的主要适应证,常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骨髓抑制或衰竭,使血小板生成减少,导致出血;血小板计数和出血程度是决定是否输注血小板的主要依据。
当血小板计数低于(5~20)×109/L 时,常有自发性出血,多需要进行治疗性血小板输注。
(2)稀释性血小板减少:因库存全血或红细胞中无有功能的血小板,大量输血时会引起稀释性血小板减少。
稀释性血小板减少的程度可根据患者自体血容量被替换数来推测。
一般来说,输注一个循环血量的血液,患者自体血小板约剩余35%-40%。
虽然稀释性血小板减少可能导致微血管出血,但接受1~2个循环血量的输血很少发生这种情况,只有当继续输血,血小板进一步被稀释而致血小板计数更低时,有出血倾向或伴有出血时才需要输注血小板。
(3)血小板功能异常引起的出血:有的患者,如血小板无力症、血小板病和阿司匹林类药物所致血小板功能障碍等,虽然血小板计数正常,但功能异常。
当这些患者出现威胁生命的大出血时,需要输注血小板以及时控制出血。
2预防性血小板输注预防性血小板输注是指通过输注血小板使各种血小板生成障碍患者(如恶性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移植等)的血小板计数提高到某一安全水平,防止出血。
临床大部分血小板输注是预防性的,但血小板究竟低到什么程度才需要预防性输注,目前尚无统一的阈值。
aabb技术手册第19版
![aabb技术手册第19版](https://img.taocdn.com/s3/m/0227a4e3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67.png)
aabb技术手册第19版AABB技术手册第19版: 血液和输血技术的综合指南第1章: 引言1.1 AABB技术手册的历史和背景1.2 AABB技术手册第19版的目的和用途1.3 AABB技术手册的结构和组织第2章: 血液成分和制备技术2.1 全血和血液成分的定义和组成2.2 血浆和血浆制品的制备和贮存2.3 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制备和保存2.4 白细胞的制备和质量控制2.5 血液成分的特殊制备技术(冷冻、冻干、过滤等)2.6 血液成分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标签、追溯、存储条件等) 第3章: 输血适应症和血型学3.1 输血适应症和禁忌症的分类和定义3.2 输血前的血型鉴定和抗体筛查3.3 供受血型不符合时的处理和相关检验3.4 输血反应和监测第4章: 输血安全和感染控制4.1 输血安全的基本原则和概念4.2 输血相关感染的预防和控制4.3 输血安全的经验和质量改进4.4 输血事故的管理和报告第5章: 输血配血技术5.1 供血者的选择和筛查5.2 受血者对供血者血液的反应5.3 供受血配型的原则和方法5.4 输血前的配对和交叉试验5.5 输血排斥反应和相关处理第6章: 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储存和输注技术6.1 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储存条件和储存时间6.2 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输注技术和注意事项6.3 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储存损伤和相关研究进展6.4 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第7章: 血小板制备技术和应用7.1 人体血小板的生理和功能7.2 血小板制备技术和方法7.3 血小板制备品的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7.4 血小板应用的临床指南和最佳实践第8章: 自体输血技术和应用8.1 自体输血的定义和分类8.2 自体输血的适应症和禁忌症8.3 自体输血的预处理和保存技术8.4 自体输血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评价8.5 自体输血的经济效益和相关研究进展第9章: 输血反应的管理和处理9.1 输血反应的分类和定义9.2 输血反应的发生机制和相关因素9.3 输血反应的识别和处理措施9.4 输血反应的预防和管理策略第10章: 造血干细胞移植和治疗10.1 造血干细胞的来源和概念10.2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适应症和禁忌症10.3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配型和配对技术10.4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管理和后续护理10.5 造血干细胞治疗的研究进展和展望第11章: 罕见血型和免疫变异的处理技术11.1 罕见血型的定义和分类11.2 罕见血型的鉴定和处理技术11.3 罕见血型的输血原则和处理策略11.4 免疫变异的处理技术和研究进展第12章: 输血仪器和设备的使用和维护12.1 输血仪器和设备的分类和功能12.2 输血仪器和设备的使用和操作技巧12.3 输血仪器和设备的维护和保养12.4 输血仪器和设备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评价第13章: 输血管理和质量控制13.1 输血的规范和流程管理13.2 输血的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13.3 输血相关的安全事件和管理13.4 输血管理和技术的教育与培训第14章: 输血制度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14.1 输血制度和政策的制定和制定原则14.2 输血制度和政策的执行和落地14.3 输血制度和政策的评估和改进第15章: 输血的法律和伦理问题15.1 输血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15.2 输血的伦理原则和道德准则15.3 输血相关纠纷的处理和调解第16章: 输血技术的进展和展望16.1 输血技术的研究和创新动态16.2 输血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16.3 输血技术对临床医学的意义和贡献第17章: 附录17.1 词汇表17.2 表格和图表17.3 参考文献17.4 相关网站和资源本手册旨在为医院、血液中心、研究机构、医疗保健从业者、血液技术专业人员和学生提供全面的血液和输血技术指南。
大量输血指导方案1
![大量输血指导方案1](https://img.taocdn.com/s3/m/86a72337580216fc700afd31.png)
是否应用抗凝药等;
检查患者有无血肿、瘀点、伤口渗血等
准备与评估
输血科术前准备充足的血液成分
输血科或麻醉科术前作好自体血回收准备:
减少异体血的使用量
实验室检查
血液 标本
检测 项目
试验 检测 频率
确认身份,健全身 全身份识别系统 份识别系统 尽早采集标本 尽早采集标本,统 ,统一标识 一标识
1、预防性输注:目前共识是急性出血患者须Plt≥50×109/L 当Plt<50×109/L时,预计输液或输注红细胞悬液量已达患 者2倍的血容量 但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有些患者Plt为75×109/L时即出现明 显出血,因此预防性输注的阈值还应结合临床状况综合判断(如中 枢神经损伤建议维持在Plt>100×109/L)
治
保持体温
疗
低体温增加了患者器官衰竭和凝血障碍 的风险性,复苏的同时注意患者保温及液体 、血液加温后再输入
治
血液成分治疗
疗
红细胞悬液
新鲜冰冻血浆
血小板悬液 冷沉淀及rFⅦ
治
疗
血液成分治疗——红细胞悬液
作用:
1、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氧到组织细胞,而非用于扩容 2、红细胞通过血小板边缘化利于止血
Kor DJ,et al.Best Pract Res Clin Anaesth,2010,24( 1) : 51-64
治
1、血容量恢复
维持组织灌注与氧供 急性出血初期输液
疗
3、辅助药物
抗纤维蛋白溶解药
•氨甲环酸 •抑肽酶
2、血液成分治疗
红细胞悬液 新鲜冰冻血浆 血小板悬液 冷沉淀及rFⅦ
用量:
冷沉淀1U含Fib150~250mg及FⅧ80~100U,据患者的实验室指标补充
实用内科学13版输血
![实用内科学13版输血](https://img.taocdn.com/s3/m/633f5106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9b.png)
输血录自《实用内科学》第13版输血(blood transfusion)指给患者输注供者的血液成分或全血,是一种替代治疗。
用以补充血容量维持有效血液循环,恢复O2、CO2、营养、代谢产物的运输能力,保持血液免疫、抗感染、止凝血和抗凝功能。
自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Landsteiner发现了AB0血型系统以来,输血已有了百年的发展历史。
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和造血干细胞移植也属于广义的输血,不在本章讨论。
【血型】至2005年已发现29个红细胞血型系统,经国际输血协会确认的红细胞抗原达256个,除熟知的AB0及Rh型外,还有MN,Lewis,K,MNS,Fy等血型系统。
AB0血型由染色体9p上的基因决定,为显性遗传。
ABO血型根据红细胞膜表达的抗原来命名,红细胞表达A抗原的为A 型,血浆中含有抗B;表达B抗原的为B型,血浆中含有抗A;同时表达A和B抗原的为AB型,血浆中无抗A和抗B;不表达A抗原和B抗原的为0型,血浆中有抗A和抗B。
抗A和抗B是IgM抗体。
各人种中0型均多见,约40%~56%;A型白种人高达44%,黑种人和东方人约为28%;B型白种人少见为9%,而东方人高达27%;AB型均少见,占4%~5%。
ABO血型系统抗原性最强,除红细胞外血管内皮细胞和一些组织细胞上也有ABO血型抗原分布。
异型输血可致严重溶血,甚至死亡。
异型器官移植可致严重的排斥反应,以致移植失败。
故AB()血型配型在输血和器官移植中起重要的作用。
Rh血型系统包括C、c、D、E、e等40余种抗原,D和两对等位基因E/e、c/c排列在1号染色体上。
表达D抗原者为Rh阳性,不表达者为阴性。
汉族Rh阴性者仅O.3%,西方人为15%,Rh系统的免疫原性的强度仅次于AB()系统。
Rh阴性者接受Rh阳性输血或怀Rh阳性胎儿即产生同种抗体(allo-一antibody)而致敏,抗体为IgG型。
再次输Rh阳性血可致严重溶血或死亡,再次怀Rh阳性胎儿可致严重的新生儿溶血。
〖医学〗婴幼儿和儿童的血小板输注
![〖医学〗婴幼儿和儿童的血小板输注](https://img.taocdn.com/s3/m/887a100b50e2524de4187e33.png)
抗肿瘤药也能引起血小板轻度到中度减少,但并 不严重; ➢ 自身免疫性疾病,特别是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性紫癜较为常见;
25
儿童的血小板输注
病因:
➢ 骨髓浸润性恶性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 等;
➢ 先天性骨髓衰竭综合征,如范可尼贫血; ➢ 先天性血小板功能缺陷,如血小板无力症
多种 如果肺炎的诊断成立,评价病情的 严重程 度、肺 部炎症 的播散 和全身 炎症反 应程度 。除此 之外患 者如有 下列危 险因素 会增加 肺炎的 严重程 度和死 亡危险 : (一 )病史 年龄>65岁; 存在基 础疾病 或相关 因素, 如慢性 阻塞性 肺疾病 (COPD)、 糖尿病 、慢性 心、肾 功能不 全、慢 性肝病 、一年 内住过 院、疑 有误吸 、神志 异常、
〖医学〗婴幼儿和儿童的血小板输注
常用的两种血小板制品
从全血分离的血小板(浓缩血小板)
➢ 欧美国家一单位全血(450ml)制成的浓缩血小 板约为50 ml,每10ml约含血小板10×109个,其 余为供者血浆和抗凝保存液。
➢ 我国一单位全血(200ml)制成的浓缩血小板容 量为25~35ml,含血小板≥2.0×1010个,其余为 供者血浆和抗凝保存液。
29
儿童的血小板输注
➢ 大手术可在血小板(30~70)×109情况下发生出 血。
➢ 某些小手术,如骨髓穿刺可以耐受很低的血小板而 不发生严重出血。
➢ 有人报告即使血小板<10×109/L仍可进行腰椎穿 刺。
➢ 也有专家建议血小板<20×109/L的患儿最好在腰 椎穿刺前输注血小板。
30
儿童的血小板输注
在给新生儿或婴幼儿输注血小板时,供者的ABO 血型应与患儿相同。 应避免反复输注O型血小板给A型或B型受血者, 因为大量输入抗-A或抗-B可能导致溶血反应。 因为血小板表面存在少量A或B抗原,所以提倡输 注ABO血型相同或相合的血小板。
成分输血与血液成分
![成分输血与血液成分](https://img.taocdn.com/s3/m/d46a4c42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5c.png)
制品性质
• 手工制备血小板: 容量为50~70ml;所含 血小板数应≥2.4×1010;红细胞混入量 ≤1.0×109
• 机采血小板: 血小板数≥2.5×1011个;红细 胞混入量<8.0×109/袋;白细胞混入量< 5.0×108/袋&
机采血小板与手工血小板质量对比
单袋血小板数 产品外观 混杂红细胞 混杂白细胞 保存时间 交叉配血 血小板配型 所需供者数 无效输注 止血效果
• 儿童剂量:增加血红蛋白X g/L所需要的 血量ml=0.6X×体重kg;
• 婴儿每kg体重输红细胞10ml可使血红蛋白 升高约30g/L&
• 用标准输血器输注
全血和红细胞悬液输注优缺点比较
全
血
提高携氧能力兼扩容
必须同型输血
含全部抗凝保存液
血浆中含较多钾、氨、乳酸
含较多白细胞、血小板碎屑
添加剂红细胞 以较小的容量提高携氧能力 同型或相容 抗凝剂随血浆去除 “保存损害物质”随血浆去除 白细胞、血小板碎屑较少
添加剂红细胞的保存期
• 一般在4度冰箱可保存21~42天
添加剂红细胞的适应症
• 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需要输血者 • 外伤或手术引起的急性失血需要输血者 • 心、肾、肝功能不全需要输血者 • 小儿和老人需要输血者 • 妊娠后期并发贫血需要输血者
剂量及用法
• 一位60~70kg体重的成年人来说;1单位添 加剂红细胞通常可提高血红蛋白5g/L或红 细胞压积0.015&
红细胞的功能
• 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 决定血型
红细胞制品的种类
• 添加剂红细胞 • 浓缩红细胞 • 少白细胞红细胞 • 洗涤红细胞 • 冰冻红细胞 • 年轻红细胞 • 辐照红细胞
国内外输血指南解读试题
![国内外输血指南解读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4fc1f199af1ffc4fff47ace9.png)
试题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5分)1.下列哪项不符合AABB推荐限制性输血策略: ( )A.年轻而原来健康的患者Hb <60g/LB.重度创伤患者液体复苏后Hb <70g/LC.出血性休克患者Hb <70g/LD. 非手术肿瘤患者Hb <70g/L2.下列哪项不符合急性失血的输血方案:()A.血容量减少20%,无需输血B.血容量减少15%—30%,输晶体液或胶体液C.血容量减少30%—40%,输晶体液或胶体液快速扩容,可能需要输红细胞D.血容量减少40%以上,需要包括红细胞在内的快速扩容3. 关于重症贫血病人的输血下列哪项说法不正确( )A.采用与急性失血相同的输血阈值B.过度输血增加重症贫血病人的死亡率C.采用限制性输血策略使死亡率更高D.急性低血容量患者的补液,晶体液优于胶体液4. 关于围术期输血说法错误的是()A.其目标是对患者积极治疗,使其无需输血B.治疗措施:贫血治疗、停用抗血小板药物、采用多种形式的自身输血、使用药物减少术中出血C.术中出血的处理原则与急性失血相同D.无论术前或术后,都应通过输血使患者Hb回升到“正常”水平5. 对于慢性贫血病人的输血下列哪一项不正确()A.应查明贫血原因B.只要能采用其他有效的替代手段,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贫、自免溶贫,就不应输红细胞C.除非贫血已危及生命D.Hb维持在不表现贫血症状的最低水平为宜6. 手术的预防性输注:腰穿、硬膜外麻醉、胃镜和胃组织活检、留置管插入、支气管活检、肝活检、剖腹手术,血小板计数应()A.>30×109/LB. >50×109/LC. >80×109/LD. >100×109/L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稀释性血小板减少(<50×109/L)是止血异常的最重要的原因B.大量研究表明,只有失血量达到整个血容量时,凝血机制方被破坏C. 输注血小板一定能升高血小板计数D. 重要部位如脑或眼部手术,血小板计数应>100×109/L8. 下列关于减少血小板输血的措施那一项不正确()A.纠正出血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伴发的凝血功能障碍B.术前停用阿司匹林或其他抗血小板药物C.尽量进行公式化或程序化预防性输注D. 使用增强血小板功能和凝血因子活性药物9.下列关于输注血小板注意事项那一项不符合()A.注意细菌污染的异常颜色或混浊B.由于某种原因,对于不能及时输注的血小板可以用4-8℃冰箱保存C.应使用新的输血器,最好是血小板专用输血器,这种输血器死腔较小,可减少血小板浪费D血小板输入体内,约33%将汇集在脾脏10. 下列那一项不是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免疫性因素()A. DICB. HLA或HPA同种免疫C. ABO血型不相容D.药物相关血小板抗体11. 下列那一项不是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非免疫性因素()A.感染B.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C.妊娠史D.发热12.发生大失血的处理程序下列哪项不正确()A.输血科与外科、麻醉科和血液学资深医师进行良好沟通与合作非常重要B.临床输血委员会起核心作用,编制大失血抢救预案是临委会的重要工作C.大失血抢救预案应置所有相关的临床科室和实验室D.以上都不正确13.下列关于大失血处理正确的是()A.紧急情况下无输血史的RhD阴性男性或绝经女性可输注RhD阳性血液B.输血速度>50ml/kg/h时,应使用血液加温和快速输血设备C.PT、APTT >1.5倍正常值,微血管出血风险增加D.以上都正确14. 对于大失血抢救要点不正确的是()A.大失血抢救成功依赖于快速处理、良好沟通和经验丰富的资深医师B.可在补充晶体液之后再采集血样C.抢救大失血的相关部门如急诊科、ICU、病房、手术室、输血科等,应拥有本院大出血抢救预案D.定期演练预案,及时修改完善15.大失血DIC处理指南下列哪项不正确()A. PT、APTT显著延长,纤维蛋白原小于1.0g/L,血小板显著减少,高度提示DICB. D-二聚体对于早期诊断具有一定价值C. 大量输注血浆和红细胞,无需冷沉淀D. 应经常进行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PT、APTT监测二、填空题(每空1.5分,共15分)1. M3型白血病:如果存在凝血障碍、出血,血小板应大于。
血小板输注指南
![血小板输注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e8ac62d06294dd88d0d26bbe.png)
尽管此指南中的建议和相关信息在印刷出版时被认为是真实准确的,但是不论作者或发行机构都对任何可能的错误或遗漏没有任何法律责任或义务。
1. 方法经使用合适的关键词在数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并对现有的专家组出版的指南(BCSH1992;Schfffer 等,2001)包括由英国血液学标准委员会在MedLiny(联机医学文献分析和检索系统)和其(BCSH)之前出版的血小板输注指南和标准委员会的建议(国立卫生研究院标准委员会,1987;血小板输注标准会议,1998)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后,在基于以上文献检索、回顾性研究的结果和作者多年的血小板输注经验,起草了本指南。
血小板输注指征部分系作者与BCSH 的临床血液学特别委员会合作起草。
本指南作者来自血小板输注治疗有关的各个专业,包括临床和实验血液学、儿科、外科、麻醉和危重监护以及护理。
2. 证据的分级和建议的力度在本标准中使用的证据类型的定义和推荐的分等源于美国卫生保健政策和研究署。
3. 背景在过去的40 年中,血小板输注治疗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是在某些方面仍有争议,例如对预防性血小板输注。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标准委员会,1987;Schfffer,2001)和英国(BCSH,1992;血小板输注标准委员会,1998)付出了许多努力以期在血小板输注治疗的各方面,包括临床指征达成一致。
尽管目前许多随机对照研究在本领域已经产生了有用的信息,但是由于缺少客观资料,基于客观证据的举荐受到了限制。
血小板的输注持续增长,和去年相比,英国2001-02 年度医院对浓缩血小板的需求(共215,050 成人剂量)增长了2.3%。
浓缩血小板十分昂贵,其采集、制备、贮存和使用的发展仍以提高临床效果和减少副作用为目的。
本指南的目的是对医院中负责处方、使用和提供血小板输注的医疗、护理和技术人员给予血小板输注方面的指导。
献血员的选择和浓缩血小板的制备在英国输血服务机构指南(英国输血服务机构/ 国立生物标准和控制研究院,2001)中已描述,不在本文中详细说明。
AABB发布红细胞输注标准指南
![AABB发布红细胞输注标准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55a4b8532e3f5727a5e962b7.png)
何时输血最适宜?AABB发布红细胞输注标准指南来源:网络转载每年,全球约有8500万单位红细胞(RBC)被用于输注,而各国输注操作标准差异较大。
因此,美国血库协会(AABB)临床输血专家组对1950~2011年间输血相关随机对照研究进行系统回顾,评估限制输血措施对总体死亡率、非致命心肌梗死、心血管事件、肺水肿、卒中、血栓形成、肾功能衰竭、感染、出血、精神异常、功能康复及住院时间的影响,并据此制定指南,就RBC输注标准做出推荐意见。
论文于3月26日发表于《内科学年鉴》(Ann Intern Med)。
Q1 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住院患者,当血红蛋白达到多少时须考虑输注RBC?推荐意见·AABB推荐遵循限制输血策略;·对于成人和儿童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当血红蛋白≤7 g/dl时应考虑进行RBC输注;·对于术后患者,当血红蛋白降至8 g/dl或以下时,或存在胸痛、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且输液无效或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时,应考虑进行RBC输注。
·证据等级:高;推荐强度:强。
Q2 对于既往存在心血管疾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的住院患者,当血红蛋白达到多少时须考虑输注RBC?推荐意见·AABB建议遵循限制输血策略;·当血红蛋白降至8 g/dl或以下,或存在胸痛、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且输液无效或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时,应考虑输注RBC。
·证据等级:中;推荐强度:弱。
Q3 对于存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血流动力学稳定的住院患者,血红蛋白达到多少时须进行RBC输注?推荐意见·AABB无法就限制输血或开放输血做出推荐意见,须进行更多研究以得出适宜的阈值。
·证据等级:非常低;推荐强度:不确定。
Q4 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住院患者,是否应根据症状而非血红蛋白水平决定是否输注RBC?推荐意见·AABB建议应根据症状和血红蛋白水平共同决定是否输注RBC。
【免费下载】国内外输血指南解读试题
![【免费下载】国内外输血指南解读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6a596f7c10a6f524cdbf8512.png)
A. PT、APTT 显著延长,纤维蛋白原小于 1.0g/L,血小板显著减少,高度提示 DIC
B. D-二聚体对于早期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C. 大量输注血浆和红细胞,无需冷沉淀
D. 应经常进行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PT、APTT 监测
二、填空题(每空 1.5 分,共 15 分)
1. M3 型白血病:如果存在凝血障碍、出血,血小板应大于
A.注意细菌污染的异常颜色或混浊
B.由于某种原因,对于不能及时输注的血小板可以用 4-8℃冰箱保存
C.应使用新的输血器,最好是血小板专用输血器,这种输血器死腔较小,可减少血小板浪费
D 血小板输入体内,约 33%将汇集在脾脏
10. 下列那一项不是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免疫性因素 ( )
A. DIC
C. ABO 血型不相容
()
D.发热
()
()
D.以上都正确
14. 对于大失血抢救要点不正确的是
A.大失血抢救成功依赖于快速处理、良好沟通和经验丰富的资深医师
B.可在补充晶体液之后再采集血样
C.抢救大失血的相关部门如急诊科、ICU、病房、手术室、输血科等,应拥有本院大出血抢救预案
D.定期演练预案,及时修改完善
15.大失血 DIC 处理指南下列哪项不正确
时间内输完。
min 内,一旦发生,立即报告医生,随
一、单选题(每题 3 分,共 45 分)
1.下列哪项不符合 AABB 推荐限制性输血策略: ( )
A.年轻而原来健康的患者 Hb <60g/L
B.重度创伤患者液体复苏后 Hb <70g/L
C.出血性休克患者 Hb <70g/L
D. 非手术肿瘤患者 Hb <70g/L
2. 下列哪项不符合急性失血的输血方案: ( )
aabb技术手册第19版
![aabb技术手册第19版](https://img.taocdn.com/s3/m/2a303281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74.png)
aabb技术手册第19版
《AABB技术手册第19版》是由美国血液银行协会(AABB)出
版的一本权威指南,旨在提供有关血液和输血服务的最新技术和标准。
该手册是血液银行和输血专业人员的重要参考资料,涵盖了广
泛的主题,包括血液采集、血型鉴定、免疫学检测、血液储存和输
血反应等。
该手册的第19版是在前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和修订,以反
映当前的最佳实践和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
它包含了许多重要的变
化和进展,以确保血液和输血服务的安全性和质量。
在《AABB技术手册第19版》中,你将找到关于血液采集的详
细指导,包括适当的采集方法、采集设备的选择和使用,以及采集
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此外,手册还提供了血型鉴定的准确方法和技术,以确保输血过程中的血液相容性。
免疫学检测是血液银行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手册涵盖了免疫
学检测的原理、方法和结果解读。
它详细介绍了常见的免疫学试验,如抗体筛查、交叉配对和免疫组化技术等。
此外,手册还包含了有关血液储存和输血反应的信息。
它提供了血液成分的适当储存条件和有效期限,以及输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应对措施。
总之,《AABB技术手册第19版》是一本全面而权威的血液银行和输血领域的指南,它提供了从血液采集到输血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详细指导和最佳实践。
对于从事血液银行和输血服务工作的专业人员来说,这本手册是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有助于确保血液和输血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aabb技术手册第19版
![aabb技术手册第19版](https://img.taocdn.com/s3/m/adcfc2b9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35.png)
aabb技术手册第19版AABB技术手册第19版是一本全面且权威的指南,涵盖了与血液传输、血液分析和血型鉴定相关的关键技术。
本手册为血库人员、实验室专业人员和医疗保健提供了宝贵的信息和指导。
无论您是刚刚加入该领域还是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本手册都将帮助您理解和掌握AABB技术的最新进展。
第一章:血型鉴定技术血型鉴定是血液传输的关键步骤之一,准确的鉴定结果对于输血安全至关重要。
本章介绍了常见的血型系统,并详细描述了各种血型鉴定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包括直接凝集试验、间接凝集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第二章:血液传输技术本章重点介绍了血液传输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包括血液采集、血型匹配和血制品贮存。
我们将详细介绍血液采集的最佳实践,确保采集无菌和避免污染。
此外,我们还将讨论血型匹配的原则和方法,以及血制品的正确存储和处理。
第三章:血液分析技术血液分析是评估病情和诊断疾病的重要工具之一。
本章将介绍常用的血液分析技术,包括完整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和凝血功能检测等。
我们将讨论这些技术的原理、操作步骤和结果解读,帮助您准确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
第四章: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在任何实验室工作中,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都是至关重要的。
本章将介绍AABB技术手册第19版中的质量控制原则和实践。
我们将重点讨论如何评估实验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提供质量控制计划的建议。
第五章:血液安全与感染控制血液安全和感染控制是血库和实验室工作的重要方面。
本章将介绍血液安全管理的关键原则和最佳实践。
我们将讨论如何防止输血相关的不良事件和感染传播,并提供相关的安全和控制措施。
结论AABB技术手册第19版为需要使用血液传输、血液分析和血型鉴定技术的人员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这本手册是一个全面的指南,准确而详尽地介绍了这些技术的原理、操作步骤和最新进展。
通过阅读本手册,读者将深入了解血液技术领域的最新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并为血液传输和分析工作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ABB发布血小板预防性输注指南
2014年11月11日,美国血库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Blood Bank,AABB)发布了关于血小板预防性输注的建议,该临床指南源于对随机临床试验和观察的系统回顾性研究,在线发表于《内科学年鉴》(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上。
该研究由21位专家组成的AABB专家组进行。
其中15名专家是AABB临床输血委员会成员,他们是血液学专家、病理学家与输血医学专家。
另外5名专家包括一名神经外科医生、一名心外科医生、一名重症监护专家、一名麻醉学专家和一名血液学专家,分别代表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协会、重症监护医学协会、美国麻醉师协会与美国血液病学协会。
最后一名专家组成员是建议评估、形成与评价分级框架(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方法学家。
AABB专家组强调,这些建议并不意味着严格的规范,而是为个体化临床输血决策提供有效的参考。
该研究检索了从1990年至2014年9月的相关研究(语言不限),调查结局包括任何原因导致的死亡,出血导致的死亡,出血和血小板输注单位数。
数据使用GRADE进行回顾并形成建议。
建议1:对于治疗引起的增殖不良性血小板减少成人住院患者预防性应用血小板以减少自发出血风险。
AABB建议对于血小板计数等于或低于1×104/mm3的成人住院患者预防性应用血小板以减少自发出血风险。
推荐输注量为一个单采单位或等同剂量。
更大剂量应用不能增加疗效,1/2标准单采单位的低剂量输注同样有效(等级:强推荐;中等质量证据)。
建议2:对于血小板计数低于2×104 /mm3的择期中心静脉插管患者预防性输注血小板(等级:弱推荐;非常低质量证据)。
建议3:对于血小板计数低于5×104 /mm3的择期诊断性腰椎穿刺患者预防性输注血小板(等级:弱推荐;非常低质量证据)。
建议4:对于血小板计数低于5×104 /mm3的择期非神经外科重要手术患者预防性输注血小板(等级:弱推荐;非常低质量证据)。
建议5:对于无血小板减少症的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反对常规预防性输注血小板。
对于体外循环患者围手术期出血伴血小板减少与/或血小板功能不良,建议给予血小板输注(等级:弱推荐;非常低质量证据)。
建议6:对于接受抗血小板治疗的颅内出血患者(外伤性或自发性),不建议也不反对血小板输注(等级:不确定推荐;非常低质量证据)。
美国每年的血小板输注总量为220万单位,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给予化疗后或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小板缺乏的患者预防性输注以减少自发性出血风险。
不同于其他血液成分,血小板必须在室温下储存,由于细菌生长的风险,其库存时限仅为5天。
因此,医院血小板库存的维持理论上存在困难且来源紧缺。
血小板输注伴有若干风险,包括过敏反应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血小板细菌污染导致的败血症是目前血液制品应用最常见的感染性并发症。
在任何情况下,血小板输注都必须对可能的临床益处与风险进行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