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名师--中国近代伟大教育家蔡元培
介绍近代革命家蔡元培的评价
![介绍近代革命家蔡元培的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a4c78e32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8d.png)
介绍近代革命家蔡元培的评价蔡元培在封建旧科举制度到现代教育制度的转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本身是晚清科举里的进士,但是通过到出国学习到先进文化,蔡元培不断摸索改变中国的旧教育,引领中国文化教育走向前进道路。
第一,蔡元培的包容思想。
虽然他出生封建家庭,祖先甚至能追溯到明朝,但是他个人具有博大胸怀,包容精神。
他让中国的平民,女性都有时机得到教育。
第二,他树立了正确的学习观,引导学习者走向正确的道路上,他坚决发对文化成为官场利用的工具,坚持人文开展,重视人格的培养。
在儿童教育上他做出了大胆创新,引进了新的理念,使得下一代得到更好的学习教育。
第三,他用实际行动报效祖国。
他在外国侵略中国的时候,积极为中国自强而努力。
虽然他一直在资产阶级阵营,但是面对国难,他表现出了高尚的爱国精神,坚决站在国共合作这一方,并且联合了许多的民主人士共同组建联盟,为中国抗战奉献了个人力量。
蔡元培是一个以身作那么的实践者。
他自身的婚姻在早期受到封建束缚被迫接受了家族安排的妻子,但是他不断的影响和改造妻子,使妻子摆脱旧观念的影响学习男女平等先进的婚姻观。
蔡元培本身也是一个一夫一妻资产阶级婚姻制度的实践者。
庆幸的是,所有对蔡元培的评价都是正面的。
近代革命家蔡元培是个怎样的人蔡元培这辈子最轰动的两件事:一是五四运动;二是征婚启事。
在学生眼里,蔡元培是个怎样的人先来看看这第一件事情,在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之前,北大学术气氛混乱,教职工学生都是八大胡同的常客。
他将近50多岁的时候担任校长,将在欧洲游学的思想自由的观点完全运用在北大校园中。
一时之间北大之内,各种学问并存,包容力极强,而这就应该是一所大学该有的样子。
就在北大成型不久,就发生了中国在国际上受欺负的事件。
蔡元培闻知此事当然不同意,一时之间北大的学生自发组织上街抗议,至此五四运动开始。
可见蔡元培校长相当有影响力。
那么在老婆们眼里,蔡元培是个怎样的人蔡元培先生虽然致力教育事业,但是感情生活也没有耽误。
蔡元培
![蔡元培](https://img.taocdn.com/s3/m/377043d5d5bbfd0a795673c8.png)
• 5月 7日,迫于全国舆论压力,政府释放了被捕的学生。 蔡元培亲自率领全体师生到红楼前的广场迎接。北洋政 府认为蔡元培是学潮的幕后指使人,内阁会议上有人提 出解散北大,撤换蔡元培等主张。教育总长傅增湘也遭 到众人指责。最耸人听闻的传闻是:总统徐世昌要严办 北大校长,安福系军阀要刺杀蔡元培;陆军次长徐树铮 已命令军队将炮口对准北大。“但被拘的虽已保释,而 学生尚抱再接再厉的决心,政府亦且持不做不休的态度。 都中喧传政府将明令免我职而以马其昶君任北大校长, 我恐若因此增加学生对于政府的纠纷……不可以不速 去。 ”被捕学生安全返校,在学生欢庆胜利的热闹中, 蔡元培再次开始撰写他入主北大后的第三份辞呈。 • 5月9日晨,正是五四运动进入高潮之际,蔡元培不辞而 别,离京出走。蔡元培 临走前留下一个启事:“我倦矣! ‘杀君马者道旁儿。 ’‘民亦劳止,汔可小休’。我欲 小休矣!北京大学校长之职,已正式辞去;其他向有关 系之各学校、各集会,自五月九日起,一切脱离关系。 特此声明,惟知我者谅之。 ”
《先生》聚焦民国国家讲坛上的大家身影,以 最负盛名的近现代教育家为主角,揭示中国教 育的宏观走向和个性榜样,梳理中国教育百年 间的重大事件、观念嬗变,旨在溯源问脉,固 本图新。头十集选定的十位人物是:蔡元培、 胡适、马相伯、张伯苓、梅贻琦、竺可桢、晏 阳初、陶行知、梁漱溟、陈寅恪。
下一张
• 蒋梦麟(1886年-1964年),原名梦熊,字兆贤,号孟邻, 浙江余姚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蒋梦麟一生致力于 教育工作,在任北大校长期间,他致力于“整饬纪律,发展 群治,以补本校之不足”。在教育主张上,蒋梦麟认为教育 的长远之计在于“取中国之国粹,调和世界近世之精神:定 标准,立问题”,以培养“科学之精神”、“社会之自觉” 为目标。主要著作包括自传体作品《西潮》、《新潮》、 《谈学问》、《中国教育原则之研究》等。 • 罗家伦(1897~1969),字志希,笔名毅。绍兴柯桥镇江头 人[1] 。“五四运动”的命名者。他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 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民国年间,担任国立中央大学、国 立清华大学校长之职。南京大学今天的校训“诚、朴、雄、 伟”,就是由罗家伦所提出。1949年到台,先后出任中华民 国总统府国策顾问、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国民党史会主任 委员、中国笔会会长、考试院副院长、国史馆馆长等职。 • 杨振声(1890-1956),字今甫,亦作金甫,笔名希声,山 东蓬莱(今蓬莱市)水城村人。现代著名教育家、作家。 教 授,曾任国立青岛大学(今山东大学的前身)校长。
[作文素材]教育家蔡元培的故事
![[作文素材]教育家蔡元培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39e34708551810a6f42486ca.png)
[作文素材]教育家蔡元培的故事
教育家蔡元培的故事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我国近现代著名民主革命家和
教育家,为改革和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格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蔡元培于1912年就任中华民国教育总长后,无意中读到一个叫胡玉缙的人写的`一篇
文章。
由于内容生动、材料丰富、详实,引起了他的浓厚兴趣。
他一连读了几遍后,便决
定将其聘请到部中任职。
于是,他指示下属官员起草了一封信。
后成为著名国学大师的胡玉缙在当时学术界还是无名小卒,他与蔡元培素昧平生,有
蔡元培这样的大人物来举荐他,本应是感激不尽。
可出乎预料的是,胡玉缙接到邀请信后,非但没有感激,还给蔡元培写了一封抗议信。
原来,问题出在蔡元培让下属写的信中的个别字上。
信的全文是:“奉总长谕:派胡
玉缙接收(教育部)典礼院事务,此谕。
”按字面理解,“谕”和“派”两个字是上级对
下级的,包含着必须服从的意思。
而胡玉缙这时还不是教育部雇员,不存在上下级关系,
因此他感到不是滋味。
特别是“谕”字,本来是封建专制时代使用的一个“特定词”,所以,胡玉缙认为无法容忍。
蔡元培接到胡玉缙的抗议信后,内心深为不安。
他立即给胡玉缙复信表示歉意,称
“责任由我来负责”。
因部属拟稿用字失当,蔡元培主动承担责任,向人道歉,此事看似虽小,但从中折射
出的这种律己不苟的高尚精神却是十分可贵的。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教育家蔡元培的故事(优秀5篇)
![教育家蔡元培的故事(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725c472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27.png)
教育家蔡元培的故事(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教育家蔡元培的故事(优秀5篇)蔡元培,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
蔡元培:一生事教全心救国的人世楷模
![蔡元培:一生事教全心救国的人世楷模](https://img.taocdn.com/s3/m/56eb5533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15.png)
蔡元培:一生事教全心救国的人世楷模1. 引言1.1 蔡元培的生平简介蔡元培(1868年- 1940年),字季敬,号诱华,江苏省启东县人。
清末民初著名教育家、教育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
祖籍浙江绍兴。
自小耳聪目明,聪颖过人。
幼年时跟随诗人黄遵宪学习书法和著作,继学习经史百家。
1896年在上海创办私塾学东书院,后升格为东吴大学,1991年更名为南洋公学,1921年更名为国立北京大学。
1918年出任北洋政府教育部长。
1928年担任国立北平大学校长,次年北平大学更名国立北京大学,继任第一任校长。
1931年创办中国自然科学地图,致力于发展现代科学技术。
蔡元培非常强调教育的普及和提高,提倡自主学习和探究,主张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发展。
他的办学理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成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
2. 正文2.1 蔡元培的教育理念蔡元培强调以德育为先。
他认为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是教育的首要任务,只有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才能成就一个真正优秀的人。
他提倡教育要注重塑造学生的品格,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道德观念,让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社会栋梁。
蔡元培倡导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他认为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术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等各个方面。
他强调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让他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蔡元培提倡注重个性发展。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来制定教育方案,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他主张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独特性,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在发展中实现自我价值。
蔡元培的教育理念强调以德育为先,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个性发展。
他的教育理念深受人们的尊敬和赞扬,对当今教育事业仍具有启示意义。
2.2 蔡元培在教育事业中的贡献蔡元培在教育事业中的贡献非常突出,他致力于推动中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中国近代教育先驱蔡元培
![中国近代教育先驱蔡元培](https://img.taocdn.com/s3/m/04e5482d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15.png)
蔡元培(1868-1940年),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
他幼时接受传统教育,25岁经殿试中进士,被点为翰林院庶吉士,两年后升补翰林院编修。
这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有识之士预感到国家将面临更大危机,提倡变法,蔡元培思想亦偏向维新,特别佩服谭嗣同。
戊戌维新失败后,蔡元培对清廷深感失望,返回绍兴,就职于新式学校。
蔡元培在晚清时期先后任教于中西学堂、上海澄衷学堂、南洋公学,还创立中国教育会、爱国学社、爱国女学。
另一方面,他创办《俄事警闻》(后改《警钟日报》),并加入中国同盟会,任上海分会会长,积极从事革命活动。
1907年,他在驻德公使孙宝琦资助下前往德国柏林,开始了四年的留学生涯,期间主要研究哲学、美学、心理学和民族学。
1911年武昌起义后,蔡元培回到上海。
次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他就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任内颁行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及课程标准,确立了近代式的教育体制,并发表《对于新教育之意见》,描绘自己的教育蓝图。
同年7月,他因不满袁世凯专权,辞去教育总长之职,再赴欧洲。
1916年蔡元培回国,接任北京大学校长。
他支持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周树人)等人领导的新文化运动,提倡学术研究,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实行“教授治校”。
五四运动中,他支持学生的爱国行动,积极营救被捕学生。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蔡元培任大学院院长,专注于发展国家文教事业和学术研究。
他主张的大学院及大学区制,在中国教育史上是一个新尝试,并主张教育事业要与学术研究相配合。
1928年,蔡元培获任命为中央研究院院长,在他的领导下,中央研究院于储备人才、扶掖专家及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成果。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蔡元培原拟取道香港前往西南,主持西迁后的中央研究院,但因年老体弱而滞留于港。
居港期间他一直关心抗日活动,争取国际支持。
最终蔡元培于1940年在香港病逝。
蔡元培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视教育为救国的基本途径。
对蔡元培的个人感悟
![对蔡元培的个人感悟](https://img.taocdn.com/s3/m/d8d5a5da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74.png)
对蔡元培的个人感悟
蔡元培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政治家,他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对于我来说,蔡元培的影响力是深远的。
首先,蔡元培是一个具有强烈教育意识的人。
他注重教育的普及和改善,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的人才。
他的教育思想对我个人的教育观念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我也希望自己能够像他一样,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其次,蔡元培是一个具有强烈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怀的人。
他一生致力于振兴中华民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他的爱国精神深深感染了我,让我明白了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有的责任和担当。
我相信只有每个人都像蔡元培一样,才能让中华民族更加强大。
最后,蔡元培是一个具有强烈人文情怀的人。
他注重人文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倡导人类智慧的结晶。
他的思想深深感染了我,让我更加珍视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总之,蔡元培是一个杰出的人物,他的思想和精神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会一直保持对他的关注和学习,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 1 -。
中国近代教育家之蔡元培
![中国近代教育家之蔡元培](https://img.taocdn.com/s3/m/46e9bc2f76a20029bc642d60.png)
中国近代教育家之蔡元培第一:人物介绍及评价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
他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尤其是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毛泽东评价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第二:著作《蔡元培全集》、《蔡元培教育论著选》等。
第三:观点1、“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蔡元培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造就“完全人格”。
1912年2月,他发表了著名的教育论文《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比较系统地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思想,即: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
蔡元培认为,这五育是互相联系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2、改革北京大学的教育实践蔡元培对北大进行全面改革的主要措施有:(1)抱定宗旨,改变校风。
蔡元培认为,大学应当成为研究高深学问的学府,这是蔡元培的办学指导思想,也是其大学教育的出发点。
因此,蔡元培改革北大的第一步是明确大学的宗旨,并为师生创造研究高深学问的条件和氛围。
具体内容有:①改变学生的观念;②整顿教师队,延聘积学热心的教员;③发展研究所,广积图书,引导师生研究兴趣;④砥砺德行,培养正当兴趣。
(2)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
“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
蔡元培明确声明,在学术上“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这是他治理北京大学的基本指导思想。
(3)教授治校,民主管理。
(4)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
具体内容包括:①扩充文理,改变“轻学而重术”的思想;②沟通文理,废科设系;③改年级制为选科制。
3、教育独立思想教育独立的基本要求可大致归结为:(1)教育经费独立:(2)教育行政独立;(3)教育学术内容独立;(4)教育脱离宗教而独立。
1912年1月,蔡元培出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主持制定“壬子癸丑学制,4、主持制定“壬子癸丑学制”壬子癸丑学制,1912-1913年间民国政府制定公布的学校系统。
这两年旧历分别称壬子年、癸丑年,故称壬子癸丑学制。
【名人故事】教育家蔡元培的故事
![【名人故事】教育家蔡元培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18296561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82.png)
【名人故事】教育家蔡元培的故事蔡元培(1866年11月18日-1940年3月5日),字杲,号苍露。
中国近现代教育家,革命家、文学家、爱国者。
蔡元培生于江苏省镇江府丹徒县(今镇江市),祖籍浙江省绍兴府嵊县乌山村。
自幼聪颖,十三岁进入洋务运动的西学馆念书。
后来留学日本,深受东京英吉利学校校长奥斯汀的教导,受到从斯宾塞来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
1901年蔡元培被五邑大学迎请为首任校长,次年创办南洋公学(今为复旦大学),成为历史上中国本土最早的高等学校之一,他一直担任校长,1917年奉推荐中国孙中山总统聘任孙中山为国子监监正、拜总统府参事。
1919年他在北京组织成立全国遗老重学会,鼓励抵制日货运动,并发起五四运动。
1927年五一运动失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被推荐任国立北平大学校长。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受命创办国立长沙临时大学(今为中南大学)。
蔡元培一生与教育工作紧密相关,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提出了学校与社会、学习与生活、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理念,倡导实用主义教育,主张以人为本,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他还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提出“爱国、爱人、爱学、爱美”的教育宗旨,注重教育者的示范作用。
蔡元培本人也是一个德才兼备、为人谦和的教育家。
他为中国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不仅在于创办了多所知名学府,更是在于他对教育理念的坚持和实践。
他的一生值得我们学习和铭记。
蔡元培是近代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从他的人生经历和教育成就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他为中国教育事业所做出的卓越贡献,以及他对教育理念和实践的深刻思考。
蔡元培自幼聪明过人,求学期间品学兼优,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
1896年,蔡元培赴日本留学,后转赴美国留学,深受西方教育理念的影响。
此后,他积极投身于中国教育改革的事业,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蔡元培的教育理念不仅强调学生的知识学习,更注重学生的道德素养。
【名人故事】教育家蔡元培的故事
![【名人故事】教育家蔡元培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68bc6694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2b.png)
【名人故事】教育家蔡元培的故事蔡元培(1865年 - 1940年)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
他毕生致力于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对中国近代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就让我们来听听蔡元培的故事。
蔡元培出生在江苏省苏州市一个书香世家。
他的父亲是一位教育家,对蔡元培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蔡元培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曾经担任过清华学堂校长、国立北京大学校长等职务,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蔡元培在教育领域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深刻的思考。
他认为“教育不在书本,不在教室,也不在教师,而在于学生自身”。
他主张发扬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提倡灌输式教育和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
他在教育教学方面进行了许多尝试和改革,为中国的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蔡元培在教育领域做出了许多创新和改革尝试。
他提倡教育要紧密结合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他还倡导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倡“德育兼修”的教育理念,希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他还主张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提倡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是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
蔡元培在教育事业中取得了许多成就和荣誉。
他创办了许多知名的学校和教育机构,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
他还致力于改革中国的教育体制,提倡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体系,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他的一生都致力于中国的教育事业,对中国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蔡元培不仅在教育领域做出了许多贡献,他还参与了中国的社会活动和政治事业。
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积极倡导民主、科学和思想解放的精神。
他一直在为中国的社会改革和民族振兴而努力,为中国近现代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蔡元培的一生是充满了奋斗和追求的一生。
他一生都在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和民族复兴奋斗着,为中国的发展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他的一生都是光辉的,是振奋人心的,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
中国近代伟大教育家的故事
![中国近代伟大教育家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22dad349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00.png)
中国近代伟大教育家的故事在中国近代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伟大的教育家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教育的天空,他们的故事充满了力量、智慧和无尽的温暖。
蔡元培,这是一个一提起来就让人肃然起敬的名字。
他就像一位神奇的园丁,把北大这所园子从一片略显杂乱的草丛变成了繁花似锦的花园。
那时候的北大,有着各种不同思想的碰撞,就像一个大杂烩的菜市场,什么声音都有。
可蔡元培呢,他就秉持着“兼容并包”的理念,这就好比是一个胸怀宽广的家长,不管孩子是调皮捣蛋的还是文静乖巧的,都一视同仁地接纳并给予引导。
他聘请各路有识之士来任教,既有激进的新文化运动倡导者,也有传统国学的坚守者。
他的这种做法,不就是在告诉大家,知识的世界就应该是海纳百川的吗?要是他也像那些狭隘的人一样,只允许一种声音存在,那北大还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摇篮吗?肯定不能啊!蔡元培用他的理念和行动,让无数青年学子在北大这个舞台上自由地汲取知识的养分,茁壮成长。
陶行知先生也不简单啊。
他的名字就像是他一生的写照,为了教育“知行合一”地奔波着。
他看到当时的中国教育,就像是空中楼阁,离普通老百姓太远了。
于是他就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这感觉就像是把教育从那高高的神坛上拉下来,放到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里。
他就像一个勤劳的农夫,走到田间地头,走到大街小巷,把教育的种子播撒到每一个角落。
他创办晓庄学校,那可不是什么豪华的学府,而是实实在在贴近百姓生活的地方。
在那里,孩子们学习的东西都是跟生活息息相关的。
他就像是一个智慧的工匠,根据老百姓的生活材料来打造教育的器具。
如果教育一直都只是高高在上,只服务于少数人,那广大的普通民众该怎么办呢?他们就永远只能在愚昧的黑暗里摸索吗?陶行知先生可不答应,他用自己的一生让教育变得平民化,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知识的阳光。
陈鹤琴先生呢,他就像是一个细心的观察者和耐心的引导者。
他关注儿童的成长就像关注娇嫩的花朵一样。
他做了很多细致入微的研究,对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了解得透彻极了。
中国近现代著名语文教育家
![中国近现代著名语文教育家](https://img.taocdn.com/s3/m/2524ebfcf90f76c660371a05.png)
中国近现代著名语文教育家蔡元培蔡元培(1868—1940),我国近现代文化教育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浙江绍兴人,号孑民。
他是清末进士,曾任翰林院庶吉士。
后因目击戊戌变法中维新派人士“不先培养革新人士”而终遭失败的事实,立志兴教办学。
1898年辞官南下,在绍兴府中西学堂、南洋公学、爱国女学等新式学堂任教,并于1902年和1907年先后赴日本、德国留学,广泛接触和研究西方的哲学、美学和心理学。
辛亥革命后,从德国归来,由中山先生任命为临时政府教育总长。
期间,以“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公民道德、世界观、美育”等5项革新的教育宗旨为核心,亲自主持制定并颁布了中国第一部具有反封建意义的新教育制度。
1917年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以“学术自由,兼收并容”方针指引北大走上革新之路。
1926年任全国国语教育促进会会长。
以后众多的政治的、文化的研究会或研究机构聘任他为主席或理事长。
他凭着满腔爱国热忱,不负众望,深得国人的崇敬和爱戴。
1940年3月,在香港病逝。
从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百年发展历程看,蔡氏早年有关国文教育问题的言行,确实有开拓、指航的作用。
首先是他对我国旧式传统教育所作的深刻批判。
为建立20世纪初新的语文教育体系开辟了道路。
在他任教于绍兴府中西学堂等新式学堂的时候,就力排旧顽的非议,提倡“自由读书”。
这种“自由读书”的新观念、新教法,竟然培养出了邵力子、谢无量、李叔同、黄炎培等一大批学界的精英。
1918年,学者夏宇众编写出版了我国现代最早的一部全面论述中学语文教育的专著《中学国文教授之商榷》,书中讨论了中学国文科教授的标准、教材、教法以及当时规定的“文法要略”、“文字源流”、“中国文学史”等学科的内容等等。
蔡氏十分赞赏这部新著,欣然为之作序。
这篇著名序文的内容,被20世纪新语文教育的改革者奉为圭臬。
此外,蔡氏还针对旧式国文教育的流弊,提出了一系列卓越见解。
如“读书为应用”、国文与国语并重、学校国文科应以教授白话文为要务、教学“处处要使学生自动”、“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要把“美育”注入国文科的教学中去等等。
蔡元培简介
![蔡元培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aea90b11f18583d04964599a.png)
蔡元培简介蔡元培(1868-1940)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
字鹤卿,号孑民。
清同治丁卯年十二月十七日(1868年1月11日)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
17岁考取秀才,18岁设馆教书。
青年时期,连续中举人、取进士、点翰林、授编修。
1898年,弃官从教,初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嵊县剡山书院院长、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1902年,组织中国教育会并任会长,创立爱国学社、爱国女学,均曾被推为总理。
1904年组织光复会,1905年参加同盟会。
1907年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研读哲学、心理学、美术史等。
武昌起义后回国,1912年1月就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
不久,因不满袁世凯的专制而辞职,再赴德、法等国学习和考察。
1915年与李石曾等在法国组织勤工俭学会,次年与吴玉章等发起组织华法教育会,提倡勤工俭学。
1916年回国,次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1921年,法国里昂大学、美国纽约大学,分别授予他文学、法学博士荣誉学位。
在1924、1926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入选中央监察委员会。
1927年,除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委员、中央特别委员会常务委员、国民政府常务委员、监察院长、代理司法部长等职外,并倡议成立大学院作为全国最高学术教育行政机关,被任为大学院院长。
1928年辞去各行政职务,专任国立中央研究院院长。
还兼任交通大学、中法大学、国立西湖艺术院(后改为杭州艺专)等多所高等学校校长、院长以及故宫博物院理事长、北平图书馆馆长等职。
1932年,同宋庆龄、杨杏佛等在上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被推为副主席。
晚年,为抗日救亡事业奔波,努力促成国共合作。
1938年,被推为国际反侵略运动大会名誉主席。
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
蔡元培是20世纪初中国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创立者。
他明确提出废止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封建教育宗旨。
倡导以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为急务,以道德教育为中心,以世界观教育为终极目的,以美育为桥梁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初步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新教育体制。
蔡元培教育近代教育家的先驱精神
![蔡元培教育近代教育家的先驱精神](https://img.taocdn.com/s3/m/a5c47459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d2.png)
蔡元培教育近代教育家的先驱精神蔡元培:教育近代教育家的先驱精神近代中国的教育界涌现了许多杰出的教育家,而蔡元培无疑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一位。
他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深远的影响力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蔡元培以其先驱精神、理想追求和教育理念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教育,并对今天的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先驱精神的独特价值先驱精神是指创新、勇于担当和引领潮流的精神状态。
蔡元培作为近代中国教育的先驱,具有独特的先驱精神。
他在中国教育界大胆地探索,积极地倡导教育改革,并勇于引导中国教育跨越时代的变革。
他率先引进西方先进教育理念与方法,提倡普及教育,并倡导男女平等教育。
他的努力为中国教育事业的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蔡元培的先驱精神对当今教育事业的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代教育面临着日新月异的社会需求和变革,需要教育家拥有勇于开拓和创新的精神。
只有具备先驱精神的教育家,才能在变革中把握住机遇,引领教育事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理想追求的崇高品质蔡元培是一位富有理想主义精神的教育家。
他以清晰的教育理想为指引,致力于培养有品德、有才能、有国情意识的人才。
他提倡实用主义与人文主义的有机结合,主张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注重品格塑造与知识传授的并重。
蔡元培的理想追求对当今教育事业仍然具有启示意义。
在当今社会,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还要强调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
只有以培养有理想和追求的人才为目标,才能真正实现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三、教育理念与方法的变革蔡元培在教育理念与方法上的努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主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他提倡教育要与时俱进,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蔡元培的教育理念与方法的变革对当今教育事业也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知识爆炸的时代,教育要适应时代的变革和需求的变化。
只有与时俱进,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中国著名思想家蔡元培简介
![中国著名思想家蔡元培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51f4014248d7c1c708a145b1.png)
中国著名思想家蔡元培简介蔡元培,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原籍浙江诸暨。
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中国著名思想家蔡元培简介,希望大家喜欢!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孑民,号孑农,绍兴山阴(今越城区)人。
少年时曾在绍兴古越藏书楼校书,得以博览群书。
光绪十五年(1889)举人,十六年会试贡士,未殿试。
十八年补殿试,为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二十年补翰林院编修。
甲午战争后,开始接触西学,同情维新。
二十四年九月返绍兴,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提倡新学。
二十七年七月奔赴上海,出任南洋公学教习。
二十八年与蒋观云等组织中国教育会,任事务长。
夏,游历日本,同年秋回国,在上海创设爱国女校及爱国学社,任总理。
并以《晨报》为阵地,提倡民权,宣传排满革命。
三十年冬与陶成章、龚宝铨等在上海建立光复会,被推为会长,次年加入同盟会。
三十年赴德国留学。
民国元年(1912)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主张采用西方教育制度,废止祀孔读经,实行男女同校等改革措施,确立起我国资产阶级民主教育体制。
二次革命失败后,携眷赴法,与李石曾等创办留法勤工俭学会。
五年冬回国任北京大学校长,支持新文化运动,提倡学术研究,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实行教授治校。
“五四”运动中支持学生爱国行动,多方营救被捕学生。
-辞职后,多次赴欧洲英、法等国考察教育和讲学。
民国十六年后担任国民政府常务委员、大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
“九;一八”事变后,主张抗日,拥护国共合作。
民国二十一年(1932)与宋庆龄、鲁迅等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积极开展抗日-。
曾电救杨开慧烈士,援救许德珩等爱国民主人士,营救丁玲、朱宜权等共产党员。
二十九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
葬香港仔山巅华人公墓。
教育部北大在诔词中有“当中西文化交接之际,先生应运而生,集中西文化于一身;其量足以容之!其德足以化之!其学足以当之!其才足以择之!呜呼!此先生所以成一代大师欤?”周恩来送挽联:“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
【名人故事】教育家蔡元培的故事
![【名人故事】教育家蔡元培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8a49b00a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39.png)
【名人故事】教育家蔡元培的故事蔡元培是中国近代的教育家,他的故事深受人们的敬佩和喜爱。
蔡元培的一生充满了奋斗和探索的精神,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改革的力量。
蔡元培出生在一个有学者传统的家庭,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他年轻时读书勤奋,功课出色,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赏。
他对于教育的热情也开始在这个时候被点燃。
蔡元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并在那里开始了他的教育事业。
他深入研究教育理论,提出了一套自己的教育方法。
他认为,教育不应只关注知识的灌输,更应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他主张学校应该创设一个自由的学术环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观点。
蔡元培在教育改革方面有着很高的追求。
当时的中国教育体制陈旧僵化,他认为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改革。
他不断提出建议,争取政府的支持,试图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
尽管遭遇了来自保守派的阻挠和抵制,但蔡元培依然坚持自己的理念,努力寻找改革的突破口。
蔡元培希望中国的教育能够走出国门,与世界接轨。
他积极推动与国外教育机构的交流,争取国际教育资源。
他组织了大量的海外留学生,为他们提供机会去国外深造。
他相信通过与国外的学术交流,中国的教育水平可以得到提升。
蔡元培为了实现他的教育梦想,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和牺牲。
他忍受了无数的挫折和困难,但依然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世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改变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蔡元培的故事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
他的努力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整个中国的教育事业。
他用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他的教育理念对于今天的教育改革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蔡元培的故事告诉我们,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它能够改变人的命运,塑造国家的未来。
蔡元培希望每个人都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让教育成为每个人实现梦想的路径。
他相信,只要有教育,就有希望。
蔡元培的故事启发了无数的教育工作者。
他们在追求教育事业的道路上,继续着蔡元培的梦想和理念。
最尊敬的教育家蔡元培结构化面试
![最尊敬的教育家蔡元培结构化面试](https://img.taocdn.com/s3/m/8490b569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bb.png)
最尊敬的教育家蔡元培结构化面试最尊敬的教育家蔡元培,他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和政治家之一、他对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贡献非常巨大,他的教育理念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教育的发展方向。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以结构化面试的形式来探讨蔡元培的一些关键问题。
1.请介绍一下蔡元培的背景和教育经历。
蔡元培于1868年出生在湖北荆州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他在中国读书,后来前往美国留学,先后就读于康奈尔大学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并获得了哲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在他留学期间,他深受美国现代教育理念和体制的影响。
2.蔡元培对中国教育有哪些重要贡献?蔡元培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
首先,他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认为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人格发展。
他主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蔡元培积极倡导教育现代化和国际化,他结合中西方教育经验,推动了中国教育的和创新。
他建议引进西方先进的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并鼓励教育者积极参与国际教育交流,学习世界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
此外,蔡元培还积极倡导妇女教育和农民教育。
他认为教育是促进社会进步和现代化的关键力量,因此应该向所有社会成员开放,包括妇女和农民。
他致力于促进农村教育的建设,提倡妇女走出家庭参与社会。
他的努力使得中国的教育机会更加平等和普及。
3.蔡元培的教育理念对中国教育的发展有何启示?蔡元培的教育理念对中国教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启示。
首先,他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个体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塑造。
这也是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才智,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其次,教育国际化和现代化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重要方面。
中国应该开放心态,吸收和借鉴世界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不断推进教育的和发展。
蔡元培积极提倡国际教育交流,这也是我们在当今全球化社会中应该重视的一点。
蔡元培的人生经历简介 (2)
![蔡元培的人生经历简介 (2)](https://img.taocdn.com/s3/m/5a2542bb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07.png)
蔡元培的人生经历简介蔡元培(1868年 - 1940年)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家、民主革命家,也是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他身世卑微,但凭着聪明才智和勤奋努力,成为一位优秀的教育家,为中国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本文将为您简要介绍蔡元培的人生经历。
幼年与求学蔡元培出生于江苏省镇江市的一个贫寒家庭。
他的父亲是一个小小手工业者,母亲是一个贤良淑德的妇女。
蔡元培在家中排行第四,兄弟姐妹中只有他一个读书入学。
蔡元培从小就显示出过人的智慧。
他在乡村小学就读期间,表现出色,被老师们誉为一个聪明的学生。
随着他的成绩逐渐提高,他的父母也开始意识到他的学习潜力,并决定让他继续深造。
为了给蔡元培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他的父母筹集资金,将他送到上海南洋公学读书。
这所学校是当时华人社会中非常知名的西洋教育机构,为蔡元培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
留学日本在南洋公学读了几年后,蔡元培获得了留学日本的机会。
他去到了日本东京的早稻田大学,开始了他的大学学习。
在日本的早稻田大学,蔡元培学习了数学、哲学、政治和经济学等多个学科。
他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优秀成绩,还积极参与了当时在日本兴起的思想运动,受到了许多进步思想的影响。
蔡元培在留学期间还结识了许多知名教育家和政治家,如梁启超、邵鸿文等人。
这些人对蔡元培的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他对中国的教育事业充满热情,并决定将来回国从事教育工作。
回国从教1898年,蔡元培顺利完成了留学期间的学习,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部。
他怀着对教育的热爱回到了中国。
回国后,蔡元培先后在天津南开小学和南开中学任教。
他在教学工作中将西方的教育理念和经验融入到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他积极推广普及教育,倡导教育改革,提出了“教育本无国界”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蔡元培在教育界的出色表现得到了广泛认可,他被邀请出任多个教育机构的重要职位。
他也积极参与了中国近代的政治运动,为民主革命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对蔡元培的个人感悟
![对蔡元培的个人感悟](https://img.taocdn.com/s3/m/e6d66f0f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13.png)
对蔡元培的个人感悟蔡元培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家、政治家和文化名人,他对中国教育事业的贡献以及对民主思想的坚持都让人敬佩。
在我看来,蔡元培是一个崇尚自由、追求真理的人,他的个人魅力和思想观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蔡元培对中国教育事业的贡献不可忽视。
他致力于推动中国教育的现代化,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并积极倡导教育普及化。
蔡元培在国内外多所高校任教,为培养一批批优秀的人才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鼓励他们勇于追求真理和自由。
他的教育理念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和尊重,他们视蔡元培为教育的楷模。
蔡元培是一个坚定的民主主义者。
他一直致力于中国的政治改革,追求人民的自由和平等。
蔡元培在辛亥革命时期积极参与革命活动,为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主张尊重人权和民主原则,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专制和独裁。
蔡元培的民主思想深深影响了中国的政治发展,为后来的民主运动奠定了基础。
蔡元培还是一个有远见的文化名人。
他深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十分关注国际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蔡元培积极倡导中西文化的对话与交流,提倡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以推动中国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他在文化领域的贡献不仅体现在学术研究上,还体现在他本人的修养和风格上。
蔡元培的人文精神和雅量让人钦佩,他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都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蔡元培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政治家和文化名人。
他对中国教育事业的贡献、对民主思想的坚持以及对中西文化交流的推动都让人敬佩。
蔡元培的个人魅力和思想观念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追求真理和自由的精神将继续激励着我前行。
作为一名年轻人,我会向蔡元培学习,努力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蔡元培近代中国的教育家和家
![蔡元培近代中国的教育家和家](https://img.taocdn.com/s3/m/1d099134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76.png)
蔡元培近代中国的教育家和家蔡元培(1868年-1940年),是近代中国的杰出教育家和家。
他不仅在中国的教育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在家庭中也是一个可敬的人物。
本文将从他的教育事业和他对家庭的重视两个方面来介绍蔡元培。
一、蔡元培的教育事业蔡元培对教育的贡献可以说是为中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才,对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蔡元培提倡了科学教育。
在他的倡导下,中国的教育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
他成立了“南洋公学”和“北京大学”,致力于培养出具备科学素养的人才。
通过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蔡元培为中国的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次,蔡元培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他认为,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
他强调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思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不仅在专业领域有所建树,同时也有高尚的人格魅力。
蔡元培的教育事业影响深远。
他提倡的科学教育和注重人文素质的教育理念,为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他的教育思想被广泛传播,在中国的教育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
二、蔡元培在家庭中的重视除了他的教育事业,蔡元培也是一个家庭观念极强的人。
他注重家庭教育,为子女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首先,蔡元培注重子女的教育。
他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鼓励他们从小就独立思考和学习。
他给子女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培养他们的学术兴趣和能力。
他深知父母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因此他尽力为子女提供最好的教育资源。
其次,蔡元培重视家庭的和谐。
他和妻子黄至英一直保持着深厚的感情,相互支持和理解。
他们一起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共同面对困难和挑战。
蔡元培的家庭给了他温暖和力量,使他在教育事业的道路上始终坚持不懈。
蔡元培在教育事业和家庭中的表现都体现了他作为教育家和家庭人的优秀品质。
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了许多人,他的教育事业为中国的现代教育提供了指导,他的家庭则是他坚强地后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蔡元培简介:
蔡元培(1968-1940),是我国近代著名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和杰出的教育家。
他的一声,始终追求光明,憎恶黑暗,坚持以爱国主义为基础的民族民主主义立场,为我国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一生重视教育,为改革中国的教育制度,为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开磨灭的伟大业绩,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他是现代中国知识界的卓越先驱。
蔡元培作为中国近代最著名的民主教育家,初步建立了我国新式的,与共和政治相适应的教育体制。
他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涉及基础教育,大学教育,社会教育,职业教育女子教育,儿童教育等领域。
当然,蔡元培在教育事业上最杰出的贡献,是对北京大学的革新。
他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后积极倡导并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允许和鼓励不同学派发展的办学方针,热心引进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这样的新派人物到北京大学执教,使各种人才荟萃于沙滩“红楼”;大力扶植各种学术政治社团,培养了学术研究思想争辩之风,使新思潮新思想在这里应运而生;实行民主办学教授治校,对学校领导体制,学制与课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使北京大学成为人才辈出的最高学府。
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摇篮。
二、教育思想:
1、在革新中建设的大学教育思想
蔡元培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演说中,讲述了“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的三项要求;阐明了大学的性质:“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他指出:“大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
”他特别强调大学生要有正大的宗旨,“宗旨既定,自趋正轨。
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
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维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既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他把大学定位为研究高深学问的基地。
确立了以文理科为主的大学格局,坚持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使得北大聚集了一大批像胡适,鲁迅,李大钊等优秀的人才。
他招揽人才的观点是:“不是求有学问的,还要求于学问上很有研究的兴趣,并能引起学生的研究兴趣的。
不但世界的科学去最新的学说,就是我们
本国国有的材料,也要用新方法来整理它。
”他重视教员的品德和教学方法。
在学制改革与课程建设上,他改年级制为选科制,这是蔡元培对北大进行学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表现了他尊重个性,反对强求一律的教育思想。
在考试问题上,蔡元培承认考试“有好多坏处”,但又认为合理的考试还是必要的;考试废除与否“则以要不要证书为准,不要证书者废止试验,要证书者仍须试验。
”
蔡元培还重视直接邀请外国著名学者来校讲学。
他曾留杜威在北大讲授了一年哲学。
2、重视美育教育
他把新教育的方针归纳为体,智,德,美四个方面。
他说:”所谓健全的人格,内分四育,即:体育,智育,德育,美育。
这四项是一样重要,不可放松一项的。
”他还提出以美育代替宗教的进步主张。
3、重视男女平等的女子教育思想
蔡元培,毕生提倡男女平等,尊重女性,重视并倡导普及女子教育,强调“女子不学,无以自立”。
主张男女同校。
4、主张社会化教育
其主张教育平等,即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一是从国民的需要出发,普及教育,二是希望通过提高国民的文化科学知识,促进国际生产的发展。
他举办讲演会,以此来推广教育。
二,以学校为中心举办各种平民学校,补习班和习艺所,普及平民教育。
三,充分发挥公共教育设施及文化科学知识的作用。
5、面向社会的职业教育思想
蔡元培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十分强调发展面向实际需要的职业教育,讲“有用之学”。
倡导实利主义教育,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具有就业的本领。
6、崇尚自然,展个性的儿童教育思想
蔡元培强调儿童教育的民主性,主张“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原则。
就是把过去以成人为本位转变为以儿童为主体,从他们的心理特点出发,来决定其教育方法。
他强调儿童教育的目的,是要通过体,智,德,美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儿童具有健全的人格,成为未来健全的公民。
他主张儿童的个性与群性和谐的发展,认为个性和群性虽然相反但是相成,两者必须同时进行,才有利于儿童全面
成长,也有利于社会和国际的需要。
其儿童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胎教和幼儿教育,把美感教育贯彻儿童教育的全过程;培养儿童自立,自动的精神;儿童教育要循序渐进,因材施教,重视和普及普通教育;学生要有良好的老师。
三、教育名言:
1、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
2、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
3、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4、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
5、各级教育,应于训练上一律励行劳动化,使青年心理上确立尊重职业之基础,且使获得较正确之人生观。
6、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就要先有良好的教育。
7、于学生的希望:一、自己尊重自己。
二、化孤独为共同。
三、对自己学问能力的切实了解。
四、有计划的运动。
8、所谓健全的人格,内分四育,即:(一)体育,(二)智育,(三)德育,(四)美育。
…学校教育注重学生健全的人格,故处处要使学生自动。
9、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们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人去应用的,……教育是要个性与群性平均发达的。
10“我们教书,是要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做教员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的都讲给学生听,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去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