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师范学院召开2020级人才培养方案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研讨会

合集下载

OBE理念下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体系的逆向设计——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

OBE理念下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体系的逆向设计——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

O B E 理念下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体系的逆向设计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田德刚,王 川(绵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学系,四川绵阳 621000)*摘 要:依据O B E 理念逆向设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逻辑,在市场调查基础上,分析学生就业岗位群,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毕业要求设计教学内容,以产出为导向设计课程体系,充分保障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㊂关键词:O B E 理念;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体系;逆向设计;高职院校d o i :10.3969/j .i s s n .2095-5642.2020.12.005中图分类号:G 71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5642(2020)12-0035-06借鉴‘悉尼协议“等国际范式认证标准以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并将标准要求转变为专业建设的行动方向势在必行[1]㊂国际范围内实质等效的专业认证标准可以归纳为 专业建设机制的梳理与改进㊁基于O B E 理念的培养目标修订及课程体系调整㊁培养质量的持续检测与评估 三大举措和相应方法论[1]㊂O B E 理念以产出为指导,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人才培养目标决定学生毕业要求,依照毕业要求设计专业课程体系[2]㊂传统人才培养观念及人才培养方式不到位造成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当毕业生走出校园,面临实际工作问题时,只会机械处理,不能随机应变,甚至表现不出专业态度,更谈不上专业解决办法㊂基于O B E 理念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思路对于深化教学改革㊁优化人才培养质量[3],为地方产业提供大量适应产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有促进作用㊂一㊁O B E 理念下的课程体系设计思路O B E (O u t c o m e -b a s e d e d u c a t i o n )理念是成果导向教育理念,该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教学活动必须围绕可预期的学校效果开展,在实践中聚焦学生受教育后获得什么能力和能够做什么的培养模式㊂该理念自20世纪80年代由S p a d y 提出来以后,已经成为美国㊁英国等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㊂O B E 理念主要解决五大核心问题:目标 学生学习什么,掌握什么;需求 学生学习这些内容的原因是什么;过程 如何使学生获得这样的学习结果;评价 如何有效地知道学生学习结果[4];改进 学生取得这样的学习结果,保障措施如何?O B E 理念关注产出,即学生学得怎么样,更多强调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是否明确,设定目标是否达成㊂O B E 理念下课程体系顶层设计思路如下:从学校定位和培养目标入手,调研行业企53*收稿日期:2020-06-08 基金项目:四川省2018-2020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初创型企业管理能力需求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资源协同研究与实践 (J G 2018-1039) 作者简介:田德刚(1987 ),男,山东滨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㊁职业教育;王 川(1966 ),女,四川绵阳人,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㊁职业教育㊂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12月业人才需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梳理出能力指标点㊂再对照毕业要求和能力指标点调整课程体系㊂二㊁基于O B E理念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逆向设计的逻辑结构如何培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成为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需要迫切思考的重要课题㊂O B E理念为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理论,O B E理念下的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不再遵循传统的 正向设计-正向实施 ,而是在市场调查基础上充分了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群及典型工作任务要求,进而总结出学生应当达到的素质和能力标准,将此设定为学生毕业要达到的指标,置于人才培养的最前端㊂因此,逆向设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逻辑结构便是:市场调查 明确目标岗位群 确定用人单位需求期望 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明确毕业要求 构建课程体系(见图1)㊂该逻辑强调 需求 既是起点也是终点,其实质是 了解需求 进而 满足需求 ㊂图1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逆向设计的逻辑结构三㊁O B E理念下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一)市场调查,确定目标岗位群首先,本研究通过访谈㊁问卷调查㊁查阅相关文献等方式进行市场调研,走访了智联招聘成都分公司等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和重庆斯威汽车公司等多家企业,与现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往届毕业生进行座谈,听取了来自企业一线专家对企业用人的意见和建议;其次,先后与青岛职业学院㊁淄博职业学院和山东经贸职业学院针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研讨㊂根据教育部公布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国家教学标准“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2017版)“,确定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目标岗位群方案㊂旧版方案里人力资源管理只针对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岗位,新方案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企业外部人力资源服务业和企业行政事务管理人员(具体如表1所示)㊂63第36卷(总第334期)田德刚,等:O B E 理念下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体系的逆向设计表1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职业面向分析表所属专业大类所属专业类对应产业类型对应行业类别主要职业类别主要岗位群或技术领域举例职业岗位(职业资格证书)公共管理与服务公共管理类人力资源服务人力资源服务人力资源专业人员人力资源服务人员行政事务处理人员人力资源规划㊁招聘与配置㊁绩效管理㊁薪酬福利管理㊁培训与开发㊁员工关系管理㊁人事业务代理㊁职业介绍行政助理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二)胜任力分析,确定产出成果依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将要从事的岗位能力进行分析,建立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胜任力模型,借鉴麦克利兰提炼的21项通用能力构成的能力词典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职业标准“‘岗位说明书“及相关文献资料[5],在对企业人力资源相关岗位群调研基础上,找到它们胜任工作的通用素质㊁知识和能力,确定人才培养的 成果 为后续工作开展导向作用㊂通过调查,总结出本专业的通识能力主要有爱岗敬业㊁工匠精神㊁学习能力㊁沟通协调能力㊁信息处理能力㊁分析综合能力㊁团队合作能力㊁外部客户服务能力㊁内部客户服务能力㊁创新能力和保密能力11项㊂专业素质和能力主要由三大岗位群决定:企业内部人力资源(H R )岗位群有人力资源规划㊁招聘与配置㊁培训与开发㊁绩效管理㊁薪酬管理和劳动关系等相关专业能力51项;人力资源服务岗位群有人事代理㊁专业介绍与职业指导等相关专业能力17项;企业行政事务管理岗位群有行政事务管理㊁办公事务管理㊁涉外事务管理等13项㊂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由岗位通用能力(40%)和岗位职业能力(60%)构成,并对岗位通识能力和岗位技能进行描述㊁能力编号㊁能力赋值㊂本研究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岗位胜任力83项能力指标的分析,确定出专业培养的 产出成果 ,部分成果如表2所示㊂表2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部分 产出成果 (部分示例)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专业技术技能描述能力编号分值60分/岗位2招聘与配置2.1招聘信息的发布2.1.1能够确定人员招聘的来源和内部招聘的方式2.1.2能够采集人员招聘需求信息2.1.3能够选择招聘信息发布渠道设计招聘广告和应聘申请表2.1.4能够编写企业简介Z Y-RW-12Z Y-RW-13Z Y-RW-14Z Y-RW-15871010(三)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本研究通过市场调查,充分了解人力资源行业发展趋势和国家及川渝地区人力资源相关政策,明确人力资源管理行业需求和人力资源岗位胜任力需求㊂结合学校办学定位,明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面向川渝地区民营企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㊁智㊁体㊁美㊁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㊁良好的人文素养㊁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㊁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和 两弹一星 精神,熟练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知识和人力资源服务技能,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适应社会转型背景下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组织内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以及外部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㊂(四)合理制定毕业要求根据用人单位需求,明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职业资格标准,在听取专家㊁企业人员和专业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毕业要求意见稿,再对新的要求意见稿以问卷73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12月形式听取行业企业专家㊁毕业生和在校生意见㊂对反馈意见进行收集整理,形成毕业要求建议书,再通过相关领导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讨论,经学校党委会讨论通过确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毕业要求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确定了9项明确可衡量毕业指标,51项具体标准㊂为了使学生达到毕业要求,每项毕业指标设置相关理论课程和实践训练进行支撑,其中部分毕业指标如表3所示㊂表3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部分毕业要求(部分示例)毕业指标培养目标招聘信息的发布应聘人员的初步选拔校园招聘员工录用管理课程设置胜任招聘专员1.能够确定人员招聘的来源和内部招聘的方式2.能够采集人员招聘需求信息3.能够选择招聘信息发布渠道设计招聘广告和应聘申请表4.能够编写企业简介1.能够分析应聘人员履历筛选应聘人员2.能够进行应聘人员背景调查并安排体检1.能够组织校园招聘设计校园招聘面试题目2.能够编制填写校园招聘记录表1.能够办理员工录用手续签订劳动合同组织新员工培训2.能够收集整理新员工信息认知实习人力资源管理基础人员招聘与测评实务人员招聘与测评实训劳动法理论与实务专业实习顶岗实习(五)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重构在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时本着 必须 够用 原则和学生发展的需要,结合企业人力资源师职业资格四级考试的知识㊁技能要求,将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进行适度糅合,强调以技能和素质培养为中心,专业知识为技能和素质服务的课程设计理念,构建专业基础课程㊁专业核心课程㊁专业实践课程体系[6]㊂在新的课程体系中,重点突出 育人 功能,强调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㊁身体心理素质㊁人文素质㊁职业素质的培养,同时兼顾学生专业技能要求,培养国家需要的 德技并修 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见表4)㊂表4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课程类别课程名称专业基础课程组织行为管理实务㊁管理心理学㊁社会学㊁信息技术与办公自动化㊁应用文写作㊁中国传统文化专业核心课程人力资源管理基础㊁招聘与测评实务㊁绩效与薪酬管理实务㊁培训管理实务㊁劳动法理论与实务㊁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专业拓展课程企业行政管理㊁数字化人事档案管理㊁社会保障概论㊁公关与礼仪㊁人力资源管理综合实训专业实践课程专业认知实习㊁专业综合实习㊁专业跟岗实习㊁专业顶岗实习㊁招聘与测评实训㊁数字化人事档案管理实训㊁信息技术与办公自动化实训㊁绩效与薪酬管理实训四㊁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逆向设计与常规设计的差别(一)课程设置更加注重产业需求打破传统人力资源管理 学科为中心 的六大模块,紧密对接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新要求㊂新方案中人才培养目标由单一的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增加了企业外部人力资源服务人员和企业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相应地增加了 人力资源市场服务 和 企业行政管理 两门课程㊂考虑到学生学习和就业实际,将 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与规划 课程调整为 人力资源管理综合实训 ,采用虚拟仿真软件教83第36卷(总第334期)田德刚,等:O B E理念下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体系的逆向设计学,上课时间由第二学期调整为第五学期㊂新增 认知实习 让大一新生在第一学期最后一周进入企业考察参观,了解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环境,增强对未来职业的初步认知和专业的归属感㊂另外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对其他课程进行内容调整与课程合并,主要有 劳动法理论与实务 由 劳动关系管理实务 调整而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劳动法律意识和基本法律知识; 人力资源管理基础 由 人力资资源开发与管理 调整而来; 信息技术与办公自动化 由 计算机文化 与 办公自动化 合并而来; 组织行为管理实务 由 管理学原理 调整而来㊂取消了 领导艺术 组织行为学 信息学 统计学 汉语言实训 和 计算机文化 等专业课程㊂(二)课程进度更加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新课程进度安排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诉求,按照 小模块理实一体 循序渐进安排课程㊂在大学一年级主要进行专业大类培育,主要涉及公共基础课程㊁专业基础课程,以通识教育作为重点㊂大二主要侧重专业能力培育,主要是专业课程,尤其六门专业核心课程学习㊂大二下学期和大三上学期则主要考虑学生个人兴趣爱好,开展多出口培育,因此大二下学期增设了 人力资源市场服务 和 企业行政管理 两个专业方向课程㊂为了更好地实现 理实一体化教学 ,提升学生实践技能,在每门专业课程后加设相应实训课程,如 人员招聘与测评实务 理论课程结束后设置了一周的 人员招聘与测评实训 课程㊂为了巩固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先后开设 专业认知实习 专业综合实习 专业跟岗实习 和 专业顶岗实习 ,使学生从对岗位有基础认知到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再到能够完全履行岗位职责,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专业人才㊂(三)教材选取基于任务导向的活页式教材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新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教师摒除先前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材,选取活页式教材,并鼓励教师与企业专家合作编写教材,不再以知识体系为主要教学内容,不再强调知识体系的系统性㊁连贯性和完整性,而是以 岗位需求 为导向,将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以项目形式组织教学,以活页式贯穿起来[7],更加注重学生在一定理论基础上职业技能的掌握㊂同时辅之以数字化线上教学资源,包括动画㊁虚拟仿真㊁微课等专业教学资源库,改变过去漫灌式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置于教学中心,以产出为导向,强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强化资料的 学习功能 而非 教学 功能㊂(四)以教学产出作为课程评价的主要指标新方案课程评价注重教学效果产出,主要依据课程教学目标任务达成度作为课程评价主要依据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评价体系改变过去以期末成绩为主的评价方式,加强了学生学习全过程的跟踪性评价和最后的形成性评价,考核主体由单一的教师评价发展为学生自评(20%)㊁小组互评(30%)和教师(或企业教师)评价(50%)综合考量㊂对每门课程教学内容设计考核项目及对应产出,并辅之以科学的权重,既要考查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也要考查学生综合素养,为培养国家和企业需要的合格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㊂五㊁结语O B E理念在很大限度上实现了对传统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翻转㊂利用O B E理念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逆向设计,改变传统的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科体系,让学生处在课堂的中心,更加清晰毕业要求和职业需求,也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教学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需求,最终有效助推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㊂参考文献:[1]杨前华,汤昕怡,王文轩.基于国际范式的O B E课程体系构建路径的设计与研究[J].职教通讯,2019(4):30-35.93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12月[2]张少华.基于O B E理念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8):144-145.[3]吴佩莹.O B E教育理念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20(12):56-58.[4]张霞,胡建元.基于O B E理念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6):227-231.[5]唐伶.基于 中国制造2025 的技能人才培养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6):30-35.[6]陈高锋,付建军.活页式教材设计及应用探索与实践[J].陕西教育,2020(5):26-27.[7]周蒨.基于项目教学法的运用实践 以‘秘书信息工作实务“课程为例[J].科技展望,2016(5):211.R e v e r s eD e s i g no fV o c a t i o n a l C o l l e g e s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C u r r i c u l u mS y s t e mu n d e r t h eO B EC o n c e p t:T a k i n g H u m a nR e s o u r c eM a n a g e m e n tM a j o r a s a nE x a m p l eT I A N D e g a n g,WA N GC h u a n(D e p a r t m e n t o fH u m a n i t i e s,M i a n y a n g P o l y t e c h n i c,M i a n y a n g,S i c h u a n621000,C h i n a)A b s t r a c t: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OB Ec o n c e p t,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 l o g i co f t h ec u r r i c u l u ms y s t e m o fh u m a n r e s o u r c em a n a g e m e n t i s r e v e r s e l y d e s i g n e d.T h e e m p l o y m e n t g r o u p s o f s t u d e n t s a r e a n a l y z e d a n d t h e p r o-f e s s i o n a l t a l e n t t r a i n i n gg o a l s a r e c l a r i f i e do n t h eb a s i s o fm a r k e t r e s e a r c h.D e s i g n i n g t h e t e a c h i n g c o n t e n t b a s e do n g r a d u a t i o n r e q u i r e m e n t s a n dd e s i g n i n g t h e c u r r i c u l u ms y s t e ml e a d e db y o u t p u t c a n f u l l yg u a r a n-t e e t h e r e a l i z a t i o no f t h e t a l e n t t r a i n i n gg o a l s o f h u m a n r e s o u r c em a n a g e m e n tm a j o r i nv o c a t i o n a l c o l l e g e s. K e y w o r d s:t h eO B Ec o n c e p t;h u m a nr e s o u r c e sm a n a g e m e n t;c o u r s e s y s t e m;r e v e r s ed e s i g n;h i g h e r v o c a t i o n a l c o l l e g e s(编辑:赵华责任校对:罗布) 04。

面向“新师范”的师范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面向“新师范”的师范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面向“新师范”的师范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作者:陈涛和斌涛马引弟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2024年第02期[摘要]“新师范”教育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到来孕育而生的。

本文在解析“新师范”教育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师范专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以陕西理工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例,根据“新师范”教育的建设理念,从重塑人才培养目标入手,构建了涵盖“五模块”一体化课程体系、“五层次”渐进式实践教学体系、“高校—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新模式、“五阶段”全程闭环式质量保障体系的师范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为“新师范”教育背景下师范专业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师范”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目标基金项目:陕西省教师教育改革与教师发展研究项目(编号:SJS2022YB048);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3BZ047)。

引言近些年,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基础教育的师资需求从“以量的增长”向“以质的提升”转变,并呈现出“发展性需求”,即从对“合格教师”的需求向着对“优秀教师”需求转变,这对教师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对教师教育提出新的使命和要求,赋予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师范教育体系新的内涵。

同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出台《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提出办好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教师教育院校和师范类专业,健全教师培养培训体系。

这些政策的陆续出台,标志着我国师范教育正式开启“新师范”教育的新篇章,它赋予了教师教育新的目标和任务,振兴教师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满足当前和未来人民群众对高質量基础教育的期盼。

2018年开始,国内学者对“新师范”教育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王创等系统介绍了广东省“新师范”建设的总体情况,为我国其他省份开展新师范教育提供重要参考。

“新工科”背景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新工科”背景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新工科”背景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摘要:新经济的发展对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

未来新兴产业和经济对新工科人才的定义为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基于新工科对工程造价专业产生的变革与挑战,文章着重分析了传统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新工科背景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出建议。

关键词:新工科;工程造价;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5-0086-03收稿日期:2019-05-08基金项目:2018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810636183)作者简介:曾思媛(2000—),女,四川内江人,在读本科生,攻读方向:工程造价。

指导老师:霍海娥(1974—),女,山西代县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绿色建筑理论与技术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高校要坚持立德树人,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占据基础地位。

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环节。

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行进,给中国的工程教育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提高工程科技人才的竞争力,我国必须致力于成为工程教育大国和工程教育强国,为培养大批高质量的工程科技人才奠定基础[1]。

未来新兴产业和经济对新工科人才的定义为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新工科工程教育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区别在于其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新工科工程教育模式以实际工程为主线,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建虚拟仿真实践平台,将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放在首位,致力于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一体化成长。

四川师范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服务四川省区域经济进而辐射全国经济发展需求。

在新工科背景下,提出以成效为导向进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不断发展专业内涵,完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群建设,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和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是加快工程造价本科教育发展的重要抓手。

衔接需求目标的地方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改革转向

衔接需求目标的地方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改革转向

2020年12月第6期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Xingy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Dec.2020No.6衔接需求目标的地方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改革转向李圆赵虹元(洛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河南洛阳471934)摘要:地方师范院校是区域基础教育师资的重要来源,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需要充分关注基础教育学校对教师基本素质的。

,师范人才培养基础教育学校对教师的实际需求,人才协同培养缺少稳定成熟的联接运行机制,导致职培养与职后需求的素质结构脱节,造成了人才资源实教师基本技能的重的人才培养改革能够地方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帮助职前师范生和职后教师定位,有基础教育教学的区域特点,学学生教师的实关键词:师范院校;基础教育;;改革中图分类号:G6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673(2020)06—0090—05Demand-Oriented Transformation of TalentCultivation in Local Norm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LI Yuan,ZHAO Hongyuan(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Luoyang He'nan471934) Abstract:Local norm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an important source of basic education teachers in the region.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alents training programs need to focus on teachers'basic quality.At present,it is difficult for local normal in­stitutes to master the actual needs of teachers in the region,and the lack of a stable and mature connecting operation mechanism for coordinated training of talents leads to a disjointed quality structure between pre-service training and post-service demand.As a re­sult,talent resources could not be reasonably deployed and teachers'basic skills could not be repeatedly improved.Demand-oriented personnel training reform can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eachers'education in local norm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elp pre-service training and post-service teachers to adjust their role orientation,and effectively adapt to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basic education teaching,which can meet the actual expectations of schools and students.Key Jords:local norm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basic education;demand convergence;reform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简称《意见》),《意见》指岀:“有的地方师范教育体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系有所削弱,对师范院校支持不够;有的教师素质收稿日期:2019—11—06基金项目:2020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于身份认同的师范生师德素养培育研究”(项目编号:2020BJY026)阶段性成果;2019年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项目“教育扶贫背景下河南省乡村教师职业稳定的社会支持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92400410123)阶段性成果;2014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教师的文化困境及化解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14YJC880077)阶段性成果。

教师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模板

教师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模板
教育实习
必修
16
16W
考查

0)
各学院
师范生技能训练与考核
必修
4
4W
考查
1w
1w
1w
1w
实验实训中心
各院系
按《合肥师范学院师范生技能训练与考核大纲》执行。
教育研习(毕业论文)
必修
10
10W
考查
3w
7w
各学院
教育实训与研习课程
(培养实践能力)
30
修读30学分
素质拓展教育平台
69401101
入学教育
必修
1
培养基本军事技能
5
专业教育
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
培养实验技能
6
随课进行的实验或实验课
培养基本实验技能及组织实验能力
7
。。。。。。
教师教育
师德修养模块
1
16
3
培养从教素养
教育理论基础模块
1.5
24
1-2
培养理论素养
学生指导模块
0.5
8
1-4
培养教育能力
学科教学模块
15.5
224
1-5
培养教学能力
职业实训
附件1:师范类文科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
课程类别
课程
代码
课程名称
修读
性质
学分
总学时
学时构成
考核
形式
周学时分布
所属学院
备注
理论
课内
实践
课外
实践




1
2
3
4
5
6
7
8

以趣促学 以督提质 以优增效--北二外成都附小创生优势增值课程提升课后服务质量

以趣促学 以督提质 以优增效--北二外成都附小创生优势增值课程提升课后服务质量

[摘 要]2019年1月,四川省教育厅颁布了《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之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

我校认真学习了文件精神,围绕育人目标和教育任务精心谋划、周密部署、积极借鉴、科学设置,创新开设了课后服务优势增值课程,推动上级指示精神落地、走深、抓实。

[关键词]延时服务 增值课程 提质增效学校由原来的百草园小学更名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成都附属小学后,办学理念、办学目标、育人目标等发生了质的飞越,如何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如何实现学校办学目标,彰显学校特色,亮出学校新名片,是当时学校亟待解决的难题。

延时服务开展以来,我们把在服务中发现问题、正视问题、解决问题作为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

我校面临的主要问题及矛盾如下:问题1:学生的课程需求与学校教师能否提供高质量课程之间的矛盾。

问题2:家长对课后服务形式和内容的差异性需求和担心课后服务质量之间的矛盾。

家长既希望通过课后服务提高孩子语数学科的学业成绩,又希望能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

问题3:大幅度增加的教学工作量与部分教师参与课后服务不主动、不积极导致教师收入不均衡之间的矛盾。

问题4:班级师资水平参差不齐与班级均衡发展之间的矛盾。

教师之间的优势与短板,导致班级学生发展差异性增大。

问题5:学校发展历史与学校发展愿景的矛盾。

一、主要做法瞭望Liaowang以趣促学 以督提质 以优增效——北二外成都附小创生优势增值课程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四川省成都市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成都附属小学 毕 英(一)精心谋划,科学设置,夯实基础,提升素养第一,科学研判。

围绕育人目标,班子成员积极征求教师、家长、学生的意见建议。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现有师资资源,开设了课后服务优势增值课程,多元浸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全面发展。

第二,课程设置。

学校将课后服务课程分为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

基础课程由基础学科类课程和核心素养提升类课程组成。

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以玉林师范学院为例

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以玉林师范学院为例

2016年第11期总第426期一、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新建本科院校作为培养地方性、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多样化的快速发展。

新建本科院校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不明晰。

新建本科院校要根据地方教育发展的要求来确定教师人才的培养目标,让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能够适应地方基础教育改革要求。

但新建本科院在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殖方面却存在目标不明晰的问题,教学单一,针对性不强。

2.专业课程体系不科学。

调查中发现,一些新建本科院校现行的教学计划一般是根据本校的师资情况来安排课程的,致使开设的课程不科学、重复严重,不能体现新建本科院校的特色。

在课程设置上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单纯强调对学科知识的系统掌握,这种封闭性师资培养体系带来课程结构体系的滞后,导致学生知识结构单一、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欠缺。

3.考核内容和培养类型结构待完善。

教育专业型人才培养最重要的环节是实践教学能力的训练。

我国的教育课程中的理论课过多,而切合实际需要的实践机会和能力培养的课程太少,导致课程结构比例失调。

为了使学生充分认识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高校应该将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考核内容中,根据培养目标和实践的需求,以适当分配普通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课时。

相关学院应将实践性教学的成绩和学生的学分挂钩。

二、以玉林师范学院为例,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议1.加强对地方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的研究。

玉林师范学院在今年5月初被确定为全区4所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之一。

在此背景下,我校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中心工作就是学校的转型发展。

将与企业工作任务相对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等内容和已确定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在企业中征求意见,从而使学校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2.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应用型”加“能力型”。

北师大2020版教育学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北师大2020版教育学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北师大2020版教育学研究生培养方案.doc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北师大2020版教育学研究生培养方案》近年来,教育学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不断完善和更新已成为高校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

作为中国教育行业的领军学府之一,北京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北师大”)不断优化教育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以适应教育发展的新需求和变革的趋势。

2020年的最新版教育学研究生培养方案,是北师大在多年教育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和学生的需求,着眼于培养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学研究生,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一、教育学研究生培养目标北师大2020版教育学研究生培养方案首先明确了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育学研究生,培养具有较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育专家和学者,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教育学研究生;培养以人为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学研究生;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科技潮流意识和国际化视野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教育学研究生。

北师大2020版教育学研究生培养方案紧密围绕培养目标,设计了系统全面的培养内容。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专业知识和理论学习:教育学研究生需深入学习教育学相关专业知识和理论,包括教育学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方法学、课程与教学论、学校管理与领导等方面的知识。

2. 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提升教育学研究生的实践教学能力和授课技巧,培养其在教学实践中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3. 学术研究与科研能力的培养:北师大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与科研能力,鼓励教育学研究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撰写科研论文,提升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

4. 国际化视野和跨学科学习:为了提升教育学研究生的国际竞争力,北师大2020版教育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也增加了国际化视野和跨学科学习的内容,鼓励学生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项目,扩展学术视野。

1. 导师制:教育学研究生将由指导教师负责全程指导和带领,帮助学生规划学习和科研计划,解决学术问题,提升学术能力。

基于ADDIE模型下高校专创融合课程教学及考评方法的改革探究

基于ADDIE模型下高校专创融合课程教学及考评方法的改革探究

基于ADDIE模型下高校专创融合课程教学及考评方法的改革探究!杨秋玲黄高雨(四川旅游学院,四川成都610100)摘要:在落实国家政策和适应旅游业发展的前提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成为当务之急。

文章通过对专创融合课程现有的四种教育方法和考评方式进行梳理分析总结后提出专创融合课程的定义,并基于ADDIE模型理论对专创融合课程提出“四三二二三”的改革建议,即“四方面的课程分析、三个阶段的课程设计、两个方面的课程资源开发、软硬件两步同时实施的授课环境以及三层课程评估体系”,旨在为推动旅游类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教育做出贡献。

关键词:专创融合课程;教学方法;考评方式;ADDIE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志码:A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及2018年发表的《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国办发&2018〕32号),都要求和支持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及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

同时,我国为贯彻“十三五”旅游人才发展规划,提高旅游人力资源的能力与素质,也对旅游类应用型本科高校提出了要培养能适应行业创新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要求。

基于以上政策的要求与支持,高校对双创养的要,推动专业课程与双创课程有机融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1专创融合教育的现状专创融合课程建国双创教育化教学要求下应的,年创新创业教学改革的,专创融合高双创教育质量的必经之途。

而现今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展专创融合课程的级,对教学改革创新探索的研究也处于起步阶段。

1-1教学方法的现状课程的教学方法本,的师队伍实现专创融合的前提。

在“双创”的背景下,大多数高校已开发出一些成功的专创融合教学方法。

文章编号:2095-7211(2020)05-0001-05如清华大学的“三位一体、三创融合”,东北师范大学“广谱式”双创教育体系[1]等,成为我国双创教育方面的榜样。

“双减”背景下地方院校师范生就业问题研究——以成都师范学院为例

“双减”背景下地方院校师范生就业问题研究——以成都师范学院为例

“双减”背景下地方院校师范生就业问题研究———以成都师范学院为例刘圆,古力铭(成都师范学院招生就业处,四川成都610000)一、研究背景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下称“双减”政策),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双减”政策要求作业总量和时长要全面压减,学生作业负担要减轻,学校课后服务水平要提升,学生多样化需求要满足,同时校外培训行为要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组织学科类培训。

“双减”政策并不是简单调整学校作息时间,甚至也不仅仅是给学生减负,其目标是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而最终目的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建立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十四五”期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的教育发展目标,而“双减”是系统谋划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回归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最终实现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整体构建,正是“双减”的真正目的。

随着“双减”工作的推进,作为地方师范院校师范生最主要的雇主之一的教培机构面临较大冲击。

教培机构大量转型或倒闭直接影响了地方师范院校师范生的就业。

地方师范院校作为基础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人才输出方,作为教育参与主体,在“双减”背景下,落实师范生就业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双减”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引导并努力做好学生、家长、教师、校长、培训机构、社会公众等各方工作。

唯有做到合力育人、标本兼治,回归教育本质,“双减”才能真正落地开花。

本文主要从地方师范院校层面和师范生个体层面来研究双减背景下就业问题。

二、成都师范学院师范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一)师范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成都师范学院是四川省省属本科师范学院,长期致力于为四川基础教育发展培养师资。

本文以成都师范学院为例,以师范生就业问题为研究对象。

文章对成都师范学院2017年至2020年的师范专业毕业生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该调查显示近四年成都师范学院师范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维持在90%以上,但就业率总体呈下降趋势,2020年就业率创新低,主要原因是受疫情的持续影响,就业市场上的岗位减少所致。

专业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ppt课件

专业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ppt课件

教学安排
课程性质来分,可分为必修和选修; 从课程类别上来分,可分为通识教育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实践环节。
培养基本条件
通用设备示波器、万用表、信号源、电源、 频谱仪
专用设备 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射频电路、 通信原理、移动通信、光纤通信、FPGA实 验
配合起来可以做系统级实验
在职业领域方面集中在通信领域的研究、 设计、开发的和工程设计;电子产品、通 信设备和网络的设计、制造、规划、管理、 维护等。
培养规格
学生完成基础学习任务后,应具有扎实的 基础理论知识,掌握通信系统的基础知识 和基本理论,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
培养基本条件
通信工程专业的实验项目总体上有专业课 随课实验及专题实习。
普通本科院校
北京邮电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吉林大学、 安徽农业大学、汕头大学、皖西学院、成 都工业学院、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地理上覆盖广泛;学术层次上覆盖了通信 工程的多个层次
培养定位
一般一本院校为研发型与应用型兼顾(电 子科大感觉应用型更多一些),而二本院 校多为应用型;
岗位群如前P41
通信工程专业发展
传统互联网产业蓬勃发展 移动互联网发展迅猛 物联网 移动通信 4G已经投入使用,5G开始研发
通信工程专业教师能力分析
基本 素养
整体 能力
专业教 学能力
专业 能力
专业基本素养
• 掌握一定的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的法律法规、 行业标准知识,以及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 遵守所属职业体系的职业行为准则。
开设的课程(丢了所有与数学相关)
C语言程序设计、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 技术、高频电子技术、电子线路CAD技术、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传感器应用技术、电 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电子测量与产品检测 技术、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电子整 机原理与装配技术、计算机系统维护、电 工电子基本技能实训、电子设计与制作实 训、电子整机装配调试维修实训、综合实 训。

四川师范在职研究生培养方式

四川师范在职研究生培养方式

四川师范在职研究生培养方式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四川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培养方式突出实践教学。

学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职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以实践操作为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学校设立了多个实践教学基地,为在职研究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加强了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川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培养方式注重导师制度。

学校设有一支高水平的导师队伍,他们既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又具备深厚的学术造诣。

在职研究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导师进行指导,保证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导师制度的实施,帮助在职研究生更好地把握学习进度,加强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率。

四川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培养方式还注重开展学术交流和科研活动。

学校每年举办多场学术会议、专题讲座等活动,为在职研究生提供更多学术交流的机会。

学校还鼓励在职研究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提升他们的科研能力。

通过开展学术交流和科研活动,激发了在职研究生的学术热情,促进了学术氛围的形成。

四川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培养方式综合素质教育,突出实践教学,注重导师制度,开展学术交流和科研活动。

这些举措都为在职研究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发展平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质量和综合素质。

四川师范大学将继续秉承“厚德博学,敬业乐群”的校训,为在职研究生培养提供更多优质资源和服务,助力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级人才。

【2000字】第二篇示例:四川师范在职研究生培养方式四川师范大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办学历史和丰富教学经验的知名高校,其在职研究生教育一直备受关注。

在职研究生培养方式是指在职研究生在工作的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并取得研究生学位的方法和途径。

四川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培养方式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其培养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四川师范大学注重实践教学。

在职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学校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学校设立了实践课程,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和实习实践,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卓越教师背景下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研究——基于18所院校计算机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文本分析

卓越教师背景下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研究——基于18所院校计算机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文本分析

卓越教师背景下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研究——基于18所院校计算机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文本分析林璇1,冯健文*2(1.韩山师范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广东潮州521041;2.韩山师范学院教务处,广东潮州521041)摘要: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决定了未来教师的素质.以培养未来卓越信息技术教师为目标,选取18所有代表性的师范院校计算机师范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对教师教育课程设置进行文本分析.研究发现存在重专业轻师范、重理论轻实践、师德教育缺失和教师职业素养培养不足等问题.提出应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加大教师教育课程的比重、培养教师职业荣誉感、明确职业定位、增加师德教育课程模块、强化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强化教育理论素养.关键词:卓越教师;教师教育课程设置;计算机师范生;人才培养方案中图分类号:G 6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883(2020)06-0083-0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1]对过去二十年来教师教育体系改革有这样的判断:“我国师范教育体系有所削弱,对师范院校支持不够”.因此,教育部相继出台了《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2]和《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3],提出了要“采取切实措施建强做优教师教育”,“办好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教师教育院校和师范类专业”,“全面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养与能力水平”,“以师范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新形态基本形成”.为解决“师范生培养质量不高,师范技能不强,信息化素养不足,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等问题.为深化广东省教师教育改革,广东省教育厅出台了《广东“新师范”建设实施方案》[4],助推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5]提出,2019年开始,要全面实施信息素养提升行动,包括开展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测评,加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等.随着《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新高考制度改革全面铺开和信息技术学科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中小学对信息技术教师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新入职的教师不仅要尽快适应新教育形式带来的变革,还要担负起智慧校园建设和协助老教师提升信息素养的任务.作为培养未来信息技术教师摇篮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专业的课程体系现状如何,能否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这正是本文研究的重点.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根据目前全国各中小学招聘教师的专业要求,信息技术教学岗位的专业代码一般为0401开头(即第41卷第6期Vol.41No.62020年12月Dec.2020韩山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 收稿日期:2020-02-28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东省本科高校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粤教高函[2016]236号);潮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项目(项目编号:2019-C-12).作者简介:林璇(1977-),女,广东潮州人,韩山师范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高级实验师.通信作者:冯健文.教育学学科,但并不包括040110教育技术学)或0809开头(计算机类),结合目前国内开设计算机师范生的专业设置,绝大部分是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设置师范方向,因此,本文以师范院校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专业(以下简称计师)的课程设置为研究内容.从教育部高校招生阳光工程指定平台“阳光高考”[6]网站上以计算机专业、学历层次为本科,院校类型为师范进行查询,根据院校特性和隶属,将全国高师院校分为985、211和普通省(自治区、直辖市)属高校三类,通过学校官网等途径搜集这些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专业的办学情况,进行了第一轮的筛选.(1)985师范院校两所.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从2020级没有进行计师专业招生.(2)211高师六所.其中,东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没有计师专业;湖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有计师专业,列入研究对象.(3)普通省(直辖市、自治区)属高师.在确定省(市、自治区)的范畴时,考虑到地域、培养方式、政策法规的不同,暂时不把香港、澳门和台湾列入其中;如果一个省有多所师范院校,则根据“阳光高考”平台综合满意度排列,选取该省(市、自治区)综合满意度最高的那所学校.其中,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4个省(自治区)没有高师院校;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湖北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8所高师没有计师专业;辽宁省两所高师均无法找到培养方案.因此,最终进入文本分析的高校共18所,如表1所示.这18所高校基本上能代表我国各类型师范院校计算机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表118所高师院校序号1 2 3 4 5 6院校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华南师范大学(广东)陕西师范大学(陕西)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山西师范大学(山西)吉林师范大学(吉林)序号789101112院校上海师范大学(上海)江苏师范大学(江苏)浙江师范大学(浙江)闽南师范大学(福建)山东师范大学(山东)海南师范大学(海南)序号131415161718院校贵州师范大学(贵州)青海师范大学(青海)信阳师范学院(河南)广西师范学院(广西)长江师范学院(重庆)宁夏师范学院(宁夏)1.2研究方法首先采用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利用图书馆、中国知网、教育部等数据库和平台认真研读有关卓越教师培养、教育信息化、教师队伍建设、师范生教育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文件及学术著作,并通过访问师范院校官网等方式收集各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专业最新的培养方案.然后,运用文本分析法对收集到的18所师范院校计师专业培养方案进行筛选、查阅、归类整理、分析比较,从而对我国现行师范院校计师专业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现状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2结果与分析2.1教育部对普通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专业课程设置的要求课程设置的制定,首先应符合国家政策的基本要求,结合社会需求、地区特色和学校定位进行个性化设置.课程设置是院校在确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制定培养标准,设计培养方案,规划课程体系,区分课程类型,明确课程内容和学时学分的一系列过程,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2018年1月,教育部出台了《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7],其中“计算机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所适用的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体系的建议包括通识类知识、学科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由此可见,教育部并没有对计算机师范生的培养目标、知识体系和核心课程制定国家标准,部分高校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发展需要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设置了师范方向,培养方案也有很大不同.虽然没有计算机师范专业的课程标准,但我国教育部门一直很重视教师教育质量,教育部于2011年10月提出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简称《课程标准》)[8]、2012年9月制定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专业标准》)[9],于2017年10月更是提出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简称《认证办法》)[10],决定开展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全面保障和提升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市场调查可知,本科计师专业的学生就业大多在中学,鉴于此,本文结合《计算机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照《课程标准》《专业标准》《认证办法》中对中学教师教育课程的要求对18所师范院校计师专业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进行讨论.2.2对《课程标准》《专业标准》《认证办法》的解读(1)《课程标准》中对中学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目标与课程设置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课程目标下设教育信念与责任、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实践与体验三个目标领域,学习领域课程设置要求如表2所示.表2《课程标准》中对课程设置的要求学习领域1.儿童发展与学习2.中学教育基础3.中学学科教育与活动指导4.心理健康与道德教育5.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6.教育实践教师教育课程最低总学分数(含选修课程)四年制本科学分要求最低必修学分10学分18周14学分+18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是国家对教师教育课程的基本要求,如果师范院校能依照规定开足课程,达到预定目标,那么师范生的培养质量将能得到保障.(2)《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中学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高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专业标准》包括三个维度十四个领域,如表3所示.表3《专业标准》中的基本内容维度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领域职业理解与认识教育知识教学设计教育教学评价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学科知识教学实施沟通与合作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学科教学知识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反思与发展个人修养与行为通识性知识(3)《认证办法》中,将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分成了三级,其中《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二级)》(下称《认证标准》)是国家对中学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的合格要求,主要依据国家教育法规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制定,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培养中学教师的本科师范类专业,因此,本文以第二级为参照指标.在该标准中,明确了培养目标应面向地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需求,符合学校办学定位.要求培养目标内容明确清晰,体现专业特色,能反映师范生毕业后5年左右在社会和专业领域的发展预期.课程设置应符合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要求,能够支撑毕业要求达成.课程结构要体现通识教育、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教育有机结合;其中,学科专业课程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50%,教师教育课程达到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规定的学分要求.本文聚焦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对通识课程和学科专业课程的讨论将另文阐述.2.3普通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专业教师教育课程现状2.3.1.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所提出来的具体培养要求,是课程设置的起点和归宿[11].专业的培养目标需要符合所在学校的定位,要求具体、能够分解落实、能够有效指导培养进程.应作为对全体学生的期望,并将其作为日常教与学活动追求的具体目标[12].在《认证标准》中,明确指出了培养目标要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内容明确清晰,能反映师范生毕业后5年左右在社会和专业领域的发展预期,也就是要有前瞻性.虽然是计师专业,但绝大部分的高师院校在培养目标的制定上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兼顾了教育领域和工程技术应用领域的培养.根据目前用人单位的需求,本科计算机师范毕业生主要集中在中学就业,通过统计,除了江苏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和信阳师范学院没有明确指出培养目标的定位外,绝大多数高师院校计师专业培养目标均符合《认证标准》的要求,明确指出了培养基础教育或中职教育的人才;除此之外,有少数几所院校提出要培养培训机构的教师;有的院校提出培养实验室管理人员.而湖南师范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提出了培养高等(高专)院校的专业化教师,根据目前高校招聘的要求,本科毕业生是达不到从事高校教学工作的招聘要求,这两所院校的培养方案定位不合理.2.3.2培养方案总学分《计算机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建议参考总学分为140-180学分.统计上述18份培养方案,总学分平均值是173.6学分,其中,山西师范大学总学分是141学分,接近建议总学分的下限;首都师范大学183学分,长江师范学院189学分,略超过了建议总学分的上限,其它16所总学分均符合规定.2.3.3课程设置课程设置要兼顾合理性和科学性,要站在人才培养的高度进行,对照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要求,将毕业要求分解落实到相应课程中.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教育课程有6个必修领域——儿童发展与学习、中学教育基础、中学学科教育与活动指导、心理健康与道德教育、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及教育实践,前5个领域不低于10学分,教育实践要求18周;而教师教育课程最低总学分数(含选修课程)要求是14学分+18周.由于有些师范院校的培养方案没有明确指出教育实践的周数,但都注明了学分,因此统一按学分进行统计.(1)教师教育课程总学分.从教师教育模块总学分来看,18所师范院校都达到了《课程标准》最低学分要求,根据“教师教育课程总学分/人才培养方案总学分”来计算教师教育课程学分占比.图1左侧是教师教育课程总学分及占比前六的院校,右侧是后六的院校.由图1可看出,总学分和占比基本保持一致,但也有陕西师范大学、长江师范学院、宁夏师范学院、海南师范大学和广西师范学院5所高师总学分排名和占比排名不一致,这也提醒研究者,在进行统计时,需兼顾学分和学分占比两者的关系.另外,从图1也可看出,各师范院校在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上差异颇大,如吉林(上海)师范大学比贵州师范大学,学分竟相差了22分,吉林(上海)师范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在占比上相差了13%,这或许与学校的定位有关,这方面的讨论将另文阐述.虽然都达到了最低学分的标准,但在教师教育必修课、教师教育选修课和教育实践课的设置上,有着明显的不同,接下来从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教育实践三个模块对标《课程标准》中的三大目标领域和六个必修领域展开讨论.(2)教师教育必修课程培养方案中的教师教育必修课程包括学科基础课和学科核心课,目的是培养计算机师范生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实践能力,以能胜任信息技术教学等领域实际工作的要求,这些课程是培养该专业人才的框架和必不可少的部分.目前,各师范院校开设的必修课如表4所示.表4部分教育教学课程必修课学校名称上海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信阳师范学院广西师范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宁夏师范学院山东师范大学长江师范学院必修课学分489151616161818.525必修课占比2.50%5.00%5.10%8.80%10.00%11.30%10.30%10.70%11.00%13.00%必修课课程教育原理,教育心理学教师职业基本技能,教育心理学,中学教学论,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师专业发展、教育心理学、教育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微格教学技能训练职业教育心理学、职业教育学、信息技术教学论与教学设计、普通话与教师口语、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师范生综合能力测评教师资格考试实务准职业人导向训练(一、二)、职业定位与发展(一、二)、求职能力提升训练心理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题、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政策法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论、信息技术学科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技能模拟训练、二笔字、普通话书面表达与口语表达、儿童发展与学习、学校教育学基础、现代教育技术及应用、中小学心理健康与道德教育、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学科教学与活动指导、教学技能与微格训练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学科教育心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计算机学科教学论、学科教育研究方法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与评价、中学信息技术教材分析与研究教育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教育学基础、课程与教学论、教师专业发展与职业道德、基础教育改革与实践、班级管理与学习方法指导、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课程开发与教材分析、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经典阅读、教育动态专题、学科教育与活动综合指导、口语能力训练、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综合(教师职业道德、教师专业发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逻辑推理与思维创新)、书写能力训练、心理教育能力训练、教育基本理论综合(现代教育哲学、教育思想史、教育管理、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学)、班主任工作训练、教育技术应用能力训练教师教育课程总学分及占比示意图图1教师教育课程总学分及占比示意图从表4可以看出,大部分师范院校都开足了《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10个学分,吉林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信阳师范学院没有开足学分,尤其是上海师范大学,仅开了两门课,4学分,占总学分的2.5%,远远达不到《课程标准》的要求.长江师范学院必修课25学分,占总学分13.2%,这两项均是18所高师最高的,该校专设了教师教育学院,根据人才培养规律在全校统一开设教师教育类课程,在开设的17门必修课中,有16门由教师教育学院负责授课.另外,还有陕西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宁夏师范学院、山东师范大学5所高师必修课占总学分比例超过10%.在这18所高师院校中,我们特别关注到广西师范学院,在教师教育平台课程中设定了四种类型——教师基本理论、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师资格考证和准职业人能力教育,并规定了师范生在教育实习前必须通过学校统一组织的师范生教师综合能力测评,体现了师范生培养的精细和精准,符合该校培养职业教师教育、培训讲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目标.(3)选修课程选修课是各高师基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拓展知识技能,培养兴趣爱好,提升个人素质,根据本校条件与特色而开设的课程.《课程标准》并没有对选修学分做强制规定,而18所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课程总学分均达到要求.目前,各师范院校教师教育选修课的开设情况如表5所示.表5部分教育教学课程选修课学校名称海南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闽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选修课学分2661112课程数量2419151712选修课课程教育研究方法专题、中学生心理辅导与教育、教育政策与法规专题、教育社会学专题、教师口语、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教育哲学专题、课程设计与开发、中外教育史专题、学习心理学、现代教育流派、教育热点问题专题、学校管理专题、中外教育比较专题、教育案例评析、中小学名校长/名教师讲坛、教育测量与评价专题、教师礼仪与人际交往、阅读与写作、教师文化素养(人文)、教师文化素养(科学)、教师文化素养(艺术)、逻辑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未来教师教学技能训练、课堂组织与管理、家庭教育学、比较教育、教育研究方法、简明中外教育史、德育原理、文化比较与教育改苹、板书艺术、富有想象力的教育、中学课堂教学技能赏析、教师素养培养与训练、教师职业能力与专业发展、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心理学、影视作品中的教育人生、教师科学用声、教师语言技能、教师文化素养班主任与班级管理、教师专业发展、教育发展史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学科教材与课例分析、多媒体素材与课件制作、教育政策与法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效教学、家庭与社区教育、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考试与评价、现代教师礼仪、现代教育思潮、学校教育发展JAVA语言程序设计、软件工程、电子技术基础、多媒体教学设计艺术、教学动画设计、数据库应用、Blackboard平台应用、Web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Office可视化集成开发、微课设计与实践、模拟课堂、教育统计方法与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育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校园网工程、教育机器人教师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计算机经典名著选读、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前沿与热点、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与测量、信息技术教学策略与方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技能训练、中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指导、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方法、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模式与方法、计算机类课件制作、中学信息技术课程评课与说课、信息技术奥林匹克解题训练从学分来看,陕西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的选修课均达到10学分以上;山西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学院这4所学校没有设置教师教育课程的选修课;其中吉林师范大学必修课学分同样达不到规定的10学分;浙江师范大学任选课模块要求4学分,虽然提供了不少的教师教育课程,却在培养方案中注明了“建议修读网络工程、软件工程专业课程”的字样,这与该校计师致力培养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目标相一致.从选修课开设的门数看,海南师范大学24门、山东师范大学19门、陕西师范大学17门、闽南师范大学15门、贵州师范大学12门,位列前五.从选修课开设的类型看,海南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闽南师范大学和贵州师范大学的选修课偏重通识课程,侧重中学教育基础、中学学科教育与活动指导、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儿童发展与学习、心理健康与道德教育五个领域;而陕西师范大学偏重专业类课程,侧重培养师范生的学科知识,这与该校致力培养具有扎实系统的计算机科学和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卓越教师的目标基本一致.但大多数院校教师教育选修课开设类型略显单一,范围狭窄,交叉学科、跨学科课程较少;缺乏国际化课程.(4)教育实践课程师范生教育实践是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未来教师的必要环节和关键措施.通过系统设计和有效指导,能引导师范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提升教育教学设计与实施、班级管理、学生指导等能力.通过教育实践,能增强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推动实践就业一体化.从学分设置看,各高校差距颇大,从最低的4学分(青海师范大学)到最高的18学分(闽南师范大学),而这两所高校却都仅开设了教育实习一门课程,因此,仅从学分一个指标无法全面了解这些高校教育实践课程的开设情况,需要从综合开设的课程来讨论.从开设的门数看,有5所高校仅开设了教育实习一门实践课程;5所高校开设了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两门实践课程;5所高校开设了三门实践课程,包括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和教育研习(或教育调查);首都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分别开设了五门、七门、九门实践课程,除了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外,还特别开设了教师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方面的实践课程.从实施形式看,大部分高校能提供师范生观摩教育实践和参与教育实践的经历和体验,缺乏研究教育实践和教学技能训练的相关课程.综上所述,大部分师范院校并不重视教育实践环节,存在课程开设门数少、形式单一、学分设置不规范,教育实践选修课范围狭窄,教研实践缺失等问题.3存在问题及建议通过以上分析,对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和《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建设要求,剖析目前我国院校计算机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3.1存在问题3.1.1课程设置重专业轻师范、重理论轻实践完善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是培养和提高师范生教师素质的重要手段,能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欧美等发达国家普遍采用开放式的教师培养模式,在完成学历教育的基础上,用1年或2年的时间完成教师专业化训练,开设的教师教育类课程学分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在20%—50%之间,教师专业理论课程和教师职业技能课程门类丰富,内容广泛,类型多样,彰显了教师教育专业化的特色,培养目标实际达成度高,有效地促进了职前教师的专业发展[13].而我国是以“大学+师范”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教师,利用4年的时间同时完成学历教育和教师教育,课程结构突出学科专业教育,师范类课程学分占比小.另一方面教师教育类课程以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教育技术等居多,内容上偏向理论化,实践活动的安排往往是空中楼阁,缺乏与基础教育的衔接,忽视师范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教育实践重视不够,实践课程过于单薄,实践时间短,流于形式,忽视师范技能的培养,实践效果难以保证.3.1.2师德教育缺失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所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职业道德具有强烈的示范性,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因此,要把师德教育放在培育师资的首要位置,未来教师才能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早在2011年,在《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中,就明确指出了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列为教师教育必修课程”,2018年底,教育部更。

师范培养 实施方案

师范培养 实施方案

师范培养实施方案
一、引言。

师范教育是培养教师队伍的重要途径,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教育质量和未来的发展。

为了提高师范教育的质量,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师范培养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二、培养目标。

1. 培养具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专业能力,能够胜任教学工作的优秀教师;
2. 培养具有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相结合的教育专家;
3.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适应未来教育发展需求的教育领军人才。

三、实施方案。

1. 提高师范教育的学科专业性,加强教师的学科基础知识和教学技能培养,注
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 加强教育实践环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实践活动,
提升教学实践能力;
3. 建立导师制度,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培养学生的教育领导力和
团队合作能力;
4. 加强师范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师范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注重培养
学生的教育情怀和教育情感。

四、实施保障。

1. 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和教学环境;
2. 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师范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实践进行全面评估;
3. 加强与实际教育工作的对接,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提供实习实训机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职业发展支持。

五、总结。

师范培养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师范教育的质量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教师和教育领军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才能更好地满足未来教育发展的需求,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制订2023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制订2023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XX师范学院制订2023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人才培养的指导性文件,是组织教学工作、安排教学任务的主要依据。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按照学分制教学管理的要求,现就制订2023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如下意见。

一、制订原则和要求总体原则: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坚持以“四个转变”的理念引导人才培养改革,从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从以专业教育为主转变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从以课堂教学为主转变为课内和课外相结合,从以结果评价为主转变为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

明确人才培养规格,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人才。

修订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要突出我校特色,突显教育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具体要求:(一)注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通过通识教育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提高跨学科综合学习、研究、创新能力。

为实现拓展学科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二)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努力适应社会需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结合我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科学、合理地构建课程体系,保证人才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

(三) 突出教师教育特色,培养基础教育的合格师资围绕培养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发挥师范类专业优势,构建体现教师教育特色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重点培养学生潜在的教师素质, 增强学生适应基础教育工作的能力。

(四)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努力适应社会需求各专业根据专业特点,进一步完善包括课程实验、教育(专业)实习、专业见习(考察)、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社会实践在内的实践教学体系,精心设计实践教学内容,着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效果,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实践锻炼的平台。

成都师范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计划公示

成都师范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计划公示

成都师范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计划公示(原创版)目录1.成都师范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计划公示的背景和目的2.联合培养计划的具体内容和特点3.联合培养计划的意义和影响正文近日,成都市教育局发布了关于师范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计划的公示,旨在进一步加强成都市师范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本文将从联合培养计划的背景和目的、具体内容和特点以及意义和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成都师范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计划公示的背景和目的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成为了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成都市教育局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探索和实践,制定了师范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计划,旨在通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师范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水平。

二、联合培养计划的具体内容和特点1.联合培养计划的内容联合培养计划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环节、导师制等。

其中,课程设置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实践环节设置丰富多样,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能力、积累经验;导师制则充分发挥导师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2.联合培养计划的特点联合培养计划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紧密结合地方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培养目标明确;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教育质量;三是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四是强化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和就业机会。

三、联合培养计划的意义和影响1.联合培养计划的意义联合培养计划对于优化师范类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更多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优秀教师;其次,它有助于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地方教育事业提供更多优秀人才支持;最后,它有助于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师范类应用型人才。

2.联合培养计划的影响联合培养计划的实施将对成都市师范类应用型人才培养产生积极影响。

成都师范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计划公示

成都师范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计划公示

成都师范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计划公示(原创实用版)目录1.成都师范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计划公示背景2.联合培养计划的目标和意义3.联合培养计划的具体内容和措施4.联合培养计划的预期效果和影响正文近日,成都师范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计划公示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一计划旨在通过多方合作,共同培养具备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

联合培养计划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这一目标的实现,对于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联合培养计划的实施,将对成都师范类专业的人才培养产生深远影响。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联合培养计划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内容和措施。

首先,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学校将与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将企业实际需求融入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其次,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增设实习实训环节。

学生将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学校将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联合培养计划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成都师范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更多具备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这一计划的实施,也将对成都师范类专业的教育改革产生积极推动作用,促使高校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联合培养计划将有助于缓解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

总之,成都师范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计划公示的实施,将为成都师范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新的发展契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师范学院召开2020级人才培养方案教师教育
课程设置研讨会
3月31日,成都师范学院2015级人才培养方案教师教育课程设
置研讨会在实验南楼一楼会议室举行.学校副校长任迎虹教授同教务处、教师教育学院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学校教务处
处长冯鸿教授主持.
研讨会上,任迎虹强调,各师范专业院系要高度重视人才培养方案的研制,其中,教师教育类课程板块的设置要与学校发展转型和办学
定位紧密结合,要与培养合格的中小学教师目标紧密结合,要与教师
教育发展的新趋势紧密结合,要与专业学科知识深度融合;同时,要
全面体现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要求,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和自主
性要求;整个人才培养方案最终要体现学校办学特色,为学生顺利入职、提升师德水平和专业能力和紧跟时代要求奠定基础.
教务处教学质量科科长钱小华老师,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李清树教
授等就2015级人才培养方案中教师教育课程设置问题先后进行说明;教育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系、政教系、美术学院等相关开课单位
参会代表重点围绕教师教育课程板块的初步设计方案进行了充分讨论,提出了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
整个会议持续近三个小时.与会同志在2015级人才培养方案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上达成初步共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