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专项训练附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

1.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观沧海

三国·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人通过描绘沧海的景象,抒发了______的雄心壮志。

2.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东临”两句既点明“观”的位置,又有“君临天下”的气势。

B.“水何”两句既有大海的动静相称,又勾勒了大海的辽阔壮观。

C.“树木”四句虚写山岛与海水的景象,表现其不息的生命活力。

D.“日月”四句想象大海吞吐星辰的景象,表现诗人旷达的胸襟。

【答案】

1.统一中原建功立业

2.C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人思想感情的理解。根据诗歌内容可知,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开阔,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2.C.表述错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是对眼前大海和山岛景色的描写,写的是眼前实景。故选C。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五律·喜闻捷报

毛泽东

一九四七年中秋步运河上,闻西北野战军收复蟠龙作。

秋风度①河上,大野入苍穹。

佳令随人至,明月傍云生。

故里鸿音绝,妻儿信未通。

满宇频翘望,凯歌奏边城。

(注)①度:通“渡”,过的意思。

1.“每逢佳节倍思亲”,诗中最能表达这层感情的是第______联。

2.这首诗是毛泽东喜闻捷报后诗兴大发而作,诗歌情景交融,耐人寻味。请从写景的角度赏析诗歌的首联。

【答案】

1.三

2.首联点出时令,铺写近景远景,极目所视,开阔舒展,表现出诗人闻捷报的喜悦之情和革命领袖的博大胸怀。

【解析】

1.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析。结合“每逢佳节倍思亲”分析,需要找出思念亲人的诗句。故应该是“故里鸿音绝,妻儿信未通。”答案是第三联(颈联)。

2.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析。结合“秋风度河上,大野入苍穹。”的意思“暮色苍茫,挟秋带晚的风冉冉从河上吹过,晓来一眼尽收的无边原野渐渐与天地溶为一体。”分析:秋风:点出时令。度河:铺写近景;大野入苍穹:是远景,极目所视,开阔舒展。从而衬托出领袖的心境和胸怀。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下面各项对诗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两句用夸张的手法,极力渲染酒好价高,与下文“不能食”“心茫然”形成对比。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C.“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用了姜尚和伊尹两位古人的典故。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描写诗人终于摆脱了苦闷,在海上扬帆破浪的情景。

2.下列各项对两首诗歌内容与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箸”“拔剑四顾”,透露出内心的迷茫与痛苦。B.“闲来垂钓碧溪上”借用姜太公在碧溪垂钓的典故,表现了诗人对悠闲生活的向往。C.诗人反复咏叹“行路难”,其中透露着迷惘和悲愤,这是诗人被迫离开长安时的心情写照。

D.最后两句充满对现实理想的坚定信念,表现了诗人摆脱苦闷后积极进取、执着追求的豪迈情怀。

【答案】

1.D

2.B

【解析】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意思是有一天一定能乘着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渡过沧海。即总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运用比喻,生动地表现了作者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D项“描写诗人终于摆脱了苦闷,在海上扬帆破浪的情景”理解有误。

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运用了吕尚(姜太公)垂钓碧溪和伊尹乘舟梦日的典故,表达了自己能重新得到任用的愿望(对从政仍有所期待)。B项“表现了诗人对悠闲生活的向往”理解有误。

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野望①

(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②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③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④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释)①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杜甫50岁。②三城:为蜀边要镇,吐蕃时相侵犯,故驻军守之。③风尘:指安史之乱导致的连年战火。④涓埃:滴水、微尘,指毫末之微。

1.诗歌尾联中哪些词扣住了题意?

2.诗歌颈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古文《旧唐书·杜甫传》和诗歌《野望》相关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案】

1.出郊极目

2.诗的颈联中“唯将迟暮供多病”一句表达了自己暮年多病的无奈与苦闷,“未有涓埃答圣朝”一句表达了自己无法为国家献出绵薄之力的惭愧、遗憾。在那个战乱不断的时代,文中“时关畿乱离”、“甫以其家避乱荆、楚”与诗中“海内风尘诸弟隔”、“人事日萧条”都在渲染社会的动荡、给人民带来漂泊不安、流离失所的生活。所以,身处其中的杜甫,既为天下苍生担忧,又无能为力,由此诗人内心的痛苦就充分表现在诗的颈联中了。【解析】

1.诗以“野望”为题,是诗人跃马出郊时感伤时局、怀念诸弟的自我写照。尾联“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中的“出郊、极目”紧扣题意而来。

2.五六句又由“天涯”“一身”引出残年“多病”,“未”贡微力,无补“圣朝”的内愧。杜甫时年五十,因此说已入“迟暮”之年。他叹息说:我只有将暮年付诸给“多病”之身,但“未有”丝毫贡献,报答“圣朝”,是很感惭愧的。与《旧唐书·杜甫传》中的“时关畿乱离”、“甫以其家避乱荆、楚”,写出国家动荡不安,百姓流离失所,与此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