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工作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组工作案例分析

【篇一:小组工作案例分析】

小组工作案例的分析小组工作被公认是继个案工作之后又一种经典的社会工作方法,是社会工作专业传统的三种基本工作方法之一。本文试以南京市儿童福利院希望家庭资源中心针对弱能儿童家长所做的一个小组工作为案例,介绍小组工作的方法及成效, 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 以推动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 促进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化的进程。

一、个案背景 .希望家庭资源中心情况简介残疾问题是全球性普遍存在的问题。为残疾人提供的服务模式, 通常有三种: 医疗模式一即通过医疗手段或辅助医疗方法及器具等, 解决残疾人的困难。(2) 个人模式一即将康复重点放在改善或恢复个人的心理状况, 使个人适应残疾带来的影响,并从心理方面接受残疾的现实和限制。(3) 社会模式一即残疾问题的焦点由临床治疗或个人调适, 转移到客观的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其工作重点在于改善残疾人的周围环境。

根据以上三种模式, 南京市儿童福利院在已下设一个儿童康复医院的基础上, 于199 年成立了希望家庭资源中心。中心的工作宗旨是向残疾儿童及其家长提供康复医疗方面的专业知识, 提供康复社会工作的专业服务, 尽可能帮助残障儿童恢复个人生活能力, 扩展其社会生活的参与能力, 最大限度地帮助残疾儿童家长充分挖掘自身资源, 合理运用社会资源来减缓他们因孩子残障所带来的各种压力,最终使残疾儿童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上充分发挥潜力。

成立一年多来, 已有残疾儿童及家长会员八十儿位, 其孩子的残疾类别包括: 听力语言残疾、智力残疾( 弱智) 、肢体残疾以及其他一些综合性残疾。年龄从1一2 岁的婴幼儿到十几岁的儿童不等。家长的职业、文化程度也各不相同。中心通过开办康复知识讲座、残疾儿童托儿所、家长小组工作、家长互助委员会等手段, 提供各种深受残疾儿童家长欢迎的支持和服务。在中心一年多的帮助下, 家长及残疾儿童在生理、心理及社会参与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变化, 其工作效果十分明显。越来越多的残疾儿童儿家长被吸引到中心来, 并在中心得到有益的帮助。以下我们将详细介绍中心的一个“ 同路人”家长小组工作的方法及内小组工作的背景残疾儿童的康复工作是十分需要家长协助与配合的, 否则, 即使有最优秀的专业人员与最先进的康复设施, 其康复的进程也有可能减慢。在对残疾儿童进行康复工作的过

程中, 中心工作人员发现残疾儿童家长从发现孩子是肠能, 到接受孩子、珍爱孩子, 学习护理孩子, 为孩子进行康复治疗, 其间经历了一段

漫长而又艰辛的路程。他们面临着来自主观和客观的诸多压力: 如何接受孩子弱能的事实;(2)被弱能孩子康复占去了私人时间, 没有精力

从事其他工作; 残疾儿童的前途问题等等。残疾儿童家长面对这些压力, 普遍感到通过自身的调适, 很难缓解和消除这些压力。为了帮助

家长充分挖掘自身资源, 合理运用社会资源来解决问题, 中心举办了“ 同路人”家长小组工作。

二、“同路人” 家长小组工作的方法及内容小组工作目标鉴于上述问题, 中心决定开办一个“同路人”家长小组工作、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

的专业方法之一它通过一个群体环境, 提供人际交往的机会以及一些

有助于处理各种困扰的经验和知识, 从而满足小组组员的需要。“ 同

路人” 家长小组被定位于一个支持小组, 作目标如下:助家长正确全面

地认识弱儿、接受弱儿; 介绍教育和训练弱儿的技巧; 加强家长的支

持系统, 使家长之间建立友谊, 互相支持; 帮助家长充分挖掘身资源,

合理运用社会资源。

中心社工强化培训。由于小组工作方法的运用在国内刚刚起步,社工

没有小组工作的实际经验, 因此中心在杨震社会服务处的帮助下, 对

社工进行了小组工作的专业培训。

确定工作对象通过个别访谈, 了解家长的意愿、动机及期望, 并对中

心会员的情况进行个案分析, 步确定了小组的目标对象,邀请六位母亲参加小组, 她们的家庭中都有一位十岁以下发育迟缓的弱儿, 且都是

独生子女。

心社工接触密切。小组工作的组长是组员最喜爱的社工之一,为人热

情开朗。为了对六位家长的状况有一个比较深人的了解, 组长特地拜

访了六个家庭, 走访了人学jl童的学校、幼儿园。组长与组员之间建立了信任、真诚与亲密的关系。

小组结构与内容小组活动分为八节, 每次活动基本上可分为热身运动、主题讨论、分享心情等, 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阶段活动第一阶段

创始阶第一节初次见面家长倾向于安静、局促不安、讨论偏向于非

个人化和一般性的问题第二节我家有宝逐渐形成小组沟通网, 彼此出

现信任与合作第三节倾诉心中倩小组未出现难以处理的组员第三

阶段委身阶第六、第七节坦然面对家长开始做深人的个人分享, 主

动参与互相帮助。最可喜的是家长将领悟转化为行动。

第四阶段终结阶第八节临别总结小组先是进人了伤感之中, 家长表现出对小组的依恋之情。但是组长提醒大家回顾小组欢乐时光并展望

今后的旅程。

组员的反应中心社工对家长在小组中的反应也作了一个大概的分析。他们的反应大概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阶段情况具体反应第一阶段

抗拒做个人的表达及探索家长显得安静、局促, 不愿表达自己, 或只

提供一般性的非个人化情况, 习惯要求组长作出指示。

第二阶段就个人有关情况开始表达和探索。

家长开始讲述有关弱儿及其抚养的情况. 但内容一般以过去为主,很

少分享当前内容, 内容绝不涉及小组其他家长第三阶段表达在小组

中的感受家长开始表达对其他人的感受和态度, 正面为主, 负面较少

且不具攻击性, 笑容出现频率增多, 大家逐渐产生了信任。

第四阶段出现治疗的能力组员开始常使用自己的方法来为他人提供

建议。

第五阶段个人的自我接纳组员已建立了充分的信任, 开始坦城表达,

对自己有了更大的接纳和认同。

第六阶段打破伪装家长已抛弃一切伪装, 开始享受小组的真挚。

第七阶段接受和提供回应家长开始坦城为别人提供回馈, 也接受他

人的帮第八阶段小组外帮助的延续在小组外, 家长们开始彼此互相

交流与支持。

第九阶段产生真正的真挚情谊家长之间产生了真挚的友谊, 人际互

动良性循环。

第十阶段在小组中作出行为改变家长不断改变, 开始走上自我实现

之路。

.组长的角色分析在整个小组中, 组长对于每个家长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及影响。首先, 组长应是一位专业社会工作者。其次, 组长应是一位

有爱心和修养的人。组长也是小组中的一员。她的第二个角色是做

一个模范的参与者。“ 同路人” 小组组长一直注意做个人化的分享,

分享自己在弱儿康复工作中所遇到的挫折, 不但强化了与家长之间的关系, 也给组员起了模范作用。

组长在小组中不掩饰自己, 不做自我防卫, 肯承认自己的错误, 这一切

都对组员起了积极的作用。因此, 小组成功的要素, 一方面是小组工

作的技巧,另一方面也与组长的人格魅力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