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一代新诗风郭沫若
浅析郭沫若的浪漫主义特征
浅析郭沫若的浪漫主义特征他是一个充满热情的爱国主义者,一个无畏的战士,一个热血的青年。
他就是开一代诗风的新中国预言诗人——郭沫若。
“五四”运动以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精神刷新了中国的历史,郭沫若的创作激情也在此时找到了喷火口,于是开始了“诗的创作爆发期”。
他热爱诗人的美,崇尚哲人的真,这种双重追求形成了他的独特的浪漫主义诗风:火山爆发式的激情、狂飙突进的气势、怒涛震海般的节奏、昂扬急骤的旋律、浓烈明丽的色彩。
其浪漫主义诗歌理论从主情的自我表现与主利主义目的为两翼,卓然一家。
郭沫若的浪漫主义以直抒胸臆为主要表达方式,《凤凰涅槃》语言夸张,色彩绚丽,音调高昂,旋律急促,直抒胸臆。
他的浪漫主义抒情特征,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表现自我,歌唱自我和情感的“自然流露”。
郭沫若是一个偏于主观、极富激情的抒情诗人,他把直觉与情感直接联系在一起,而撇开了理性。
他主张“诗的创造贵在自然流露,以自然流露为上乘”,并用“诗=直觉+情调+适当文字”这一公式来表示他对诗的审美认识。
《凤凰涅槃》中诗人对黑暗中国的愤怒和诅咒的感情通过“茫茫的宇宙,冷酷如铁;茫茫的宇宙,黑暗如漆;茫茫的宇宙,腥秽如血”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他的浪漫主义重主观,强调自我表现。
《女神》是“自我表现”的诗作,其中的代表作《凤凰涅槃》把五四时代的祖国、民族、包括诗人本人比作凤凰,象征经过五四烈火的熔炼,旧我的毁灭和新我的诞生,表现了强烈的爱国激情和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诗中的“自我”主观精神是强烈的反抗、叛逆的精神,是追求光明的理想主义精神。
关于这一主题,诗人曾说:“那诗是在象征着中国的再生,同时也是我自己的再生。
”二、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
郭沫若独特的想象取材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的形象,在这些形象中熔铸了现实生活内容,注入新的生命,新的精神。
在《凤凰涅槃》中诗人将“天方国古有神鸟‘菲尼克司’,满五百岁后,集香木自焚,再从死灰中更生,鲜美异常,不再死”的传说略加想象,并赋予他们新的象征意义。
《凤凰涅盘》赏析
《凤凰涅槃》赏析《凤凰涅槃》是现代著名诗人郭沫若的诗歌代表作。
郭沫若(1890—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
早年留学日本。
创造社的主要成员。
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诗人和剧作家。
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前茅》、《恢复》和话剧《屈原》、《虎符》等。
郭沫若的代表诗集是《女神》。
《女神》出版于1921年8月,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开辟了一代新诗风,成为新诗运动的奠基之作。
在思想内容上,体现了“五四”时代的狂飙突进的精神;在艺术上,奔腾的想象,急骤的旋律,宏伟的气势,英雄主义的基调,自由的新诗形式构成了其浪漫主义特色。
这首诗歌选自《女神》,发表于1920年宗白华主编的《时事新报·学灯》。
《凤凰涅槃》采用了象征的艺术形式,用凤凰涅槃的过程象征中国现代社会和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蜕变过程。
诗中涉及的艺术形象大多具有象征意义:凤凰是五四时代精神的象征、诗人自我的象征;火是五四时代的革命烈火的象征;群鸟是反动军阀和无耻市侩文人的象征。
这首诗具有显著的泛神论色彩。
这种泛神论色彩既是精神内涵的也是创作手法的。
作者借助凤凰的传说,书写大地、自然、万物与宇宙,并赋予他们以生命,并把自我融会于其中。
因此,诗作中歌咏凤凰、歌咏宇宙、歌咏万物、歌咏宇宙,也就是歌咏自我。
而歌咏自我也就是歌咏自然造化的一切。
“一切的一,一的一切”这是一个完整的状态,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整体。
诗人“万物同源”,“万物同灵”的宇宙观和生命观在此得到了张扬。
《凤凰涅槃》借凤凰的传说,象征着旧世界和诗人旧我的毁灭以及新世界和诗人新我的诞生。
整个《女神》所体现的彻底的破坏精神和创新精神都集中体现在这首诗中。
凤凰的死而新生正是“五四”运动中人民反帝反封建精神的象征,也是祖国及诗人自己开是觉醒的象征,洋溢着热烈的破旧立新、追求自由、创造理想的激情。
在艺术特色上,本诗显出了浓烈的浪漫主义抒情特征:首先,本诗显示出了火山爆发似的激情和狂飙突进的气概。
郭沫若的人物简介
郭沫若的人物简介郭沫若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的文人,他的文学成就非常高,是我国新诗的代表人之一。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郭沫若的人物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郭沫若的人物简介郭沫若(1892一1978),男,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
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
1914年,郭沫若留学日本。
1921年,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
1926年7月,投笔从戎,随国民革命军北伐,历任北伐军总政治部宣传科长,副主任。
1949年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会主席。
1978年6月12日,郭沫若因病去世,终年86岁。
郭沫若的生平简介1892年11月16日生于四川省乐山县铜河沙湾。
1906 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开始接受民主思想。
1914年,郭沫若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在日本福冈发起组织救国团体夏社,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磐》、《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
1921年,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书中洋溢着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息,《女神》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郭沫若也因而成为中国新诗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同年,又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一同创立上海文学学社“创造社”,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旗手。
1922年3月15日,《创造季刊》问世。
这一时期,郭沫若的诗作同胡适等人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作品,影响了日据时期台湾的早期新诗创作。
1926年到1927年,任国立武昌中山大学筹备委员会委员。
1926年7月,郭沫若投笔从戎,随国民革命军北伐,历任北伐军总政治部宣传科长,副主任。
1927年“四、一二”事变前夕,郭沫若撰写了《请看今日之蒋介石》一文,揭露了蒋介石“背叛国家,背叛民众,背叛革命”的行径,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巨大影响。
[文学]开一代诗风的《女神》
有人说郭沫若的诗“一点诗味儿没有”、“纯粹是大喊大叫”,缺少含蓄的韵味,显得散漫、幼稚、直露、粗糙。 从现代诗歌发展的 链条中去理解郭沫若的意义。
影响。 我在我神经上飞跑,我在我脊髓上飞跑,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女神》对现代诗歌发展的贡献
验性的宏大意象,超越日常生活经验,塑造出视 野开阔的巨人的形象 。 体现强烈的主体精神。 意象的创造与中国传统诗歌美学形成强烈反差。
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
李白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 黛光。……
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来自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1921年,诗人将1918——1920年创作的诗歌
结集为诗集——《女神》出版。
五 四 时 期 的 郭 沫 若
一、郭沫若与《女神》
诗集所体现的追求自由、个性解放的精神, 成为五四时代精神的最强音。
这些诗歌在艺术上与传统诗歌美学背道而驰, 体现彻底的反传统的艺术倾向。彻底摆脱传 统诗歌形式的束缚,对建构现代诗歌艺术产 生深远的影响。
《站在地球边上放号》节选
……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 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
的 律吕哟!
一、郭沫若与《女神》
1920年8月出版诗集《女神》,成为那个时代 的畅销书。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水平都超过了 胡适的《尝试集》,标志着对于现代诗歌艺 术的认识的深化。
开一代新诗风的郭沫若
开一代新诗风的郭沫若开一代新诗风的郭沫若郭沫若新诗应运而生,以《女神》破除一切陈规旧套的自由奔放形式、火山爆发般的叛逆激情取代了初期白话诗那种平坦自然而又缺乏想象和强烈情感的平实诗风。
一中国现代新诗,在晚清“诗界革命”到“五四”前后的初期白话诗的历史过渡中产生。
龚自珍以“欲为平易近人诗,下笔情深不自持”的姿态,首开近代诗风。
而戊戌变法前后,更有黄遵宪、梁启超、谭嗣同等大力鼓吹“诗界革命”,提出“以文为诗”的口号,试图对整个旧体诗的结构加以变革,从而发出了新诗运动的强力先声。
新诗则挟“诗界革命”之威而一马当先,成为“五四”文学革命先驱。
新诗的第一批名篇,如沈尹默的《月夜》、刘半农的《相隔一层纸》、胡适的《鸽子》,在语言形式上突出了新诗的特质及新诗的建立过程。
而1920年3月胡适的《尝试集》作为中国第一部新诗集,表现出不怕失败,勇于创新的大胆尝试,反映了新诗逐步由旧诗的违格、再构,直至诞生出全新的新诗的具体过程,揭示了早期新诗从旧体诗中逐步蝉蜕的过渡性特征。
也就表现出这一时期新诗的最大意义尚局限于突破文言这一语言的牢笼,仅仅只是在形式上的突破。
虽然“五四”前新诗人对旧派诗的批评是义无反顾的,意欲彻底打破旧体诗虚假的、腐朽的、僵化的形式枷锁。
他们是勇敢的,却又是天真的。
以至于从1917年到1920年,白话新诗不但很少能捉真实的诗意,相反却难以摆脱对于旧诗词虚假的依附。
但“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彻底的反封建民主革命,它使新文学具备了极为先进、科学,乃至庞杂的思想基础。
民主科学、人道、个性、共产主义等各种大异于“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旧封建文学传统的新思想、新观念,当然不会仅仅满足于语言形式的变换,它强烈要求新诗在突破语言的藩篱之后乘胜进击,开拓奋进,成为时代主体精神之强力载体。
面对时代的呼唤,应运而生的就是郭沫若的新诗,尤其是他的作品《女神》以破除一切陈规旧套的自由奔放形式、火山爆发般的叛逆激情取代了初期白话诗那种平坦自然而又缺乏想象和强烈情感的平实诗风。
《郭沫若》专题介绍
3、历史剧本 :《屈原》(已拍摄发行)、《虎符》、《棠棣之花》、《孔雀 胆》、《南冠草》、《卓文君》、《王昭君》、《蔡文姬》、《武则天》、 《聂嫈》《高渐离》;
4、 回忆录:《洪波曲》 5、评论集: 《雄鸡集》 6、专著:《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研究》、《卜辞研究》、《殷商青铜器 金文研究》、《十批判书》、《奴隶制时代》、《文史论集》、《郭沫若文集》(38卷) 等。
郭沫若,男,汉族,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社会活动家。 1892年11月16日出生,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早年赴日本留 学,后接受斯宾诺沙、泰戈尔、惠特曼等人思想,决心弃医从文。 与成仿吾、郁达夫等组织“创造社”,积极从事新文学运动。这一 时期的代表作诗集《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充分反映 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一代诗风,是当代最优秀 的革命浪漫主义诗作。1923年后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倡无 产阶级文学。1926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副主任。 1927年蒋介石清党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1928 年2月因被国民党政府通缉,流亡日本,埋头研究中国古代社会, 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重要学术著作。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后 改任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团结进步文化人士从事抗日救亡运动。 1946年后,站在民主运动前列,成为国民党统治区文化界的革命旗 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 席,历任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九、 十、十一届中央委员。主编《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
保存的郭沫若的故居
郭 沫 若 的 著 作
郭 沫 若 的 著 作
郭沫若的简介
郭沫若的简介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生于四川省乐山县铜河沙湾,那么你对郭沫若了解多少呢?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郭沫若的简介,欢迎阅读。
郭沫若的简介郭沫若(1892一1978年),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
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
1920xx年,郭沫若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
1920xx 年,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 1930年,他撰写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1949年;郭沫若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会主席。
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中国文联主席等要职,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二、第三、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78年6月12日,因病长期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
郭沫若的书法特色在书法艺术方面,郭沫若同样成就不凡,在现代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郭沫若以“回锋转向,逆入平出”为学书执笔8字要诀。
其书体既重师承,又多创新,展现了大胆的创造精神和鲜活的时代特色,被世人誉为“郭体”。
郭沫若以行草见长,笔力爽劲洒脱,运转变通,韵味无穷;其楷书作品虽然留存不多,却尤见功力,气贯笔端,形神兼备。
郭沫若在书法艺术上的探索与实践历时70余年。
青年郭沫若的书法得到社会承认,始于辛亥年间。
新中国成立以后,郭沫若在繁重的国事之余从事更为丰富的书法创作。
他慷慨为人,博识广闻,为全国各地名胜古迹、工矿学校、以及社会各界、海内外友人留下难计其数的辞章墨宝。
其书法作品数量之多,影响之广,少有出其右者。
为纪念建国15周年而创作的巨幅书法作品是郭沫若书法作品的代表作之一。
【评郭沫若的《女神》】郭沫若的女神是第一部
【评郭沫若的《女神》】郭沫若的女神是第一部评郭沫若的《女神》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号尚武。
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翻译家和文化活动家,新文学活动的先驱。
《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具有杰出成就和巨大影响的新诗集。
《女神》这部诗集发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呐喊。
那狂飙突进式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代新的诗风,奠定了现代诗歌的基础。
郭沫若认为,只有人格比较圆满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诗人。
所以,一个真正的诗人首先应进行“人格创造”,要美化感情、净化感情。
《女神》中许多篇幅便是诗人的人格冲动与诗人内心激情的统一。
郭沫若的拳诗以崭新的内容和形式,开一代诗风。
诗作借助泛神论的滋润,热情赞美十月革命,彻底反抗旧有传统,极力张扬个性主义,抒发诗人的爱国情感,表现对祖中美好明天的憧憬。
《凤凰涅槃》是一首庄严的时代颂歌,宣告在“五四”开辟的新时代里,世界上最古老的中华民族正经历着伟大的涅。
诗中“凤歌”、“凰歌”以低昂、悲壮的葬歌结束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凤凰更生歌”以热诚、和谐的欢唱预示着生动、自由、净朗、华美的民族振兴新时期的到来。
《炉中煤》是一首诗人对于祖国的诚挚而热烈的恋歌。
全诗通篇以比喻的形象抒发感情。
诗人以煤自比,用燃烧着的煤比喻自己被革命烈火点燃起来的爱国热情,以年轻的女郎比喻“五四”以后青春的祖国,富有恋歌的深婉含蓄。
贯穿在《女神》中的那个无所不在、顶天立地的自我便是作者的化身。
他像山岳一样耸峙,大海一样广阔,你像狂风一样呼号,烈火一样燃烧;他要摧毁整个的旧世界,要“不断”的破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直到扫荡世间的腥风血雨”,再创造个新鲜的太阳来照彻“天内的世界,天外的世界。
”这里诗人的形象是何等鲜艳夺目,光彩照人!但是,郭沫若在这里所表现的个性,并非偏狭的、孤立的,他所抒发的感情不只是一己的、小我的感情,而是同时体现着一定的社会要求,反映了时代和大众的情绪、愿望和呼声。
3.2中国现当代文学史《20年代诗歌创作》第二节《开创一代诗风的郭沫若》PPT课件
第二节:开创一代诗风的郭沫若
❖四、《女神》的主要内容 ❖1、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
❖ 《晨安》:新生渴望, ❖ 《炉中煤》:眷恋祖国, ❖ 《匪徒颂》:礼赞五四
第二节:开创一代诗风的郭沫若
❖一
啊,我年青的女郎! /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 的思量。 /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二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 你该不嫌我黑奴 卤莽?/ 要我这黑奴底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三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想我的前身 /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我活 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
四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自从重见天光,/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我
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第二节:开创一代诗风的郭沫若
一、郭沫若的生平:
1、家塾教育:读了很多的古典书, 形成了他良好的古典文学修养。
第二节:开创一代诗风的郭沫若
❖ 2、自然环境:
❖ 郭沫若出生在四川的乐山 ❖ 县,山清水秀,是沫水和 ❖ 若水的交汇的地方,正的郭沫若
❖3、郭沫若早期的三个转捩点 ❖第一个转捩点:1905(叛逆) ❖第二转捩点:1913(东渡); ❖第三个转捩点:“喷火口”(五四
运动,惠特曼的影响)。 ❖北伐、流亡、回国。
第二节:开创一代诗风的郭沫若
❖ 二、郭沫若的早期思想: ❖ 1、泛神论思想: ❖ (1)三个来源: ❖ 布鲁诺、斯宾诺莎西方泛神论哲学:神即
自然,泛神即无神 ❖ 孔子、庄子、王阳明的哲学思想:“吾与
点也”,浑沌、静坐以明知。 ❖ 古印度《奥义书》的东方哲学思想:泰
❖
——郭沫若:《炉中煤》
第二节:开创一代诗风的郭沫若
郭沫若的代表作
简介:
郭沫假设(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剧作家。
本书收入其新旧体诗60余首,古诗今译10篇,历史剧4部,散文、小
说10余篇。
新诗《女神之再生》、《凤凰涅槃》等开一代诗风,堪称中国现代新
诗的奠基之作:历史剧《棠棣之花》、《孔雀胆》是他的代表作,借古喻今,成为浪漫主义戏剧的典范。
代表作:
他的代表作有《棠棣之花》《孔雀胆》《凤凰涅槃》《星空》《反正前后》《新月与白云》等。
他的作品有的借古喻今,成为浪漫主义戏剧的典范。
郭沫假设著作书目:
《女神》(诗集)1921,泰东
《三叶集》(散文集)
与宗白华、田汉合著,1920,亚东
《星空》(诗集)1923,泰东
《聂莹》(剧本)1925,光华
《文艺论集》(论文集)1925,光华
《塔》(小说、戏剧集)1926、商务
《落叶》(小说、戏剧集)1929,创造社
《三个叛逆的女性》(戏剧集)1926,光华
《西洋美术史》(理论)1926,商务
《橄榄》(小说、散文集)1926,创造社
《瓶》(诗集)1927,创造社
《前茅》(诗集)1928,创造社
《恢复》(诗集)1928,创造社
《水平线下》(小说、散文集)1928,创造社
《我的幼年》(自传)1929、光华
《漂流三部曲》(小说、戏剧集)1929,新兴书店
《山中杂记及其他》(小说、戏剧集)
1929,新兴书店
《黑猫与塔》(小说、散文集)。
现代文学【作家及代表作:郭沫若】
现代文学【作家及代表作:郭沫若】第一本诗集《女神》出版于1921.8,以崭新的内容与形式,开一代诗风,堪称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
一、《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其成功在于时代的需要与诗人创作个性的统一。
《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首先是“开辟鸿荒的大我”—五四时期觉醒的中华民族的自我形象。
这是一个具有彻底破坏和大胆创造精神的新人。
这个新生的巨人崇拜自己的本质,把自己的本质神化,热烈追求精神自由与个性解放。
这个新时代的巨人目光不局限于中国一隅,而是面对整个世界与人类。
它是大时代中诗人自我灵魂、个性的真实袒露,展现了诗人在美学追求中的内在矛盾。
1.《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首先是“开辟洪荒的大我”———“五四”时期觉醒的中华民族的自我形象。
《凤凰涅槃》2.这是一个具有彻底破坏和大胆创造精神的新人。
《女神之再生》3.这个新生的巨人崇拜自己的本质,把自己的本质神话,热烈地追求精神自由与个性解放。
《天狗》4.这个新时代的巨人目光不局限于中国一隅,而是面对整个世界与人类。
《晨安》5.女神中的“自我”抒情形象又是大时代中诗人自我灵魂、个性的真实袒露。
不加掩饰地赤裸裸地袒露自己,这是“五四”时代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五四”时期浪漫主义文学的一大特色。
二、《女神》的艺术想象力、形象特征与形式早期白话诗的共同特点:想象力、形象性不足。
1.泛神论思想布鲁诺、斯宾诺莎为代表的西欧16、17世纪泛神论哲学及中国印度古代哲学。
哲学基础:“泛神便是无神。
一切的自然只是神的表现”,“我就是神,一切自然都是我的表现”。
2.囊括宇宙万物的极其壮阔的形象体系宇宙地球、日月星辰、山岳海洋、风云雷雨、草木飞禽等统统奔入笔底,寄寓其世界性的眼光、时代所赋予的宽广胸怀以及对理想的炽烈追求。
3.《女神》式的奇特想象大自然被充分人化,地球成了有生命的母体;作为人的自我被赋予创造与驱使自然万物的神力。
以上几个方面,构成了其形象的基本特色:壮阔性、奇异性与飞动性,由此形成女神体雄奇的艺术风格。
对郭沫若诗歌的评价
1.恰当而巧妙地选用象征的形象以抒写激情。如《天狗》,借助“天狗”这个传统中的天上叛逆者的形象、以寄托作者急切要求反封建的强烈情绪,全诗想象新奇、气势磅礴。《炉中煤》中的煤自称“黑奴”,这正是受压迫者的形象,煤的外表不好看,但内心十分真挚,有热有光这一切特征恰恰符合广大劳动人民的特点;而“炉中”之“煤”的熊熊燃烧,则贴切地显示出对祖国炽烈的爱。
1.强烈要求冲破封建藩篱,彻底破坏和扫荡一切旧事物、旧思想。诗歌抒情主人公是一个大胆地反抗封建思想的叛逆者、革命民族主义者的形象。《女神》中的“我”是与广大群众结合在一起的、代表时代精神的大“我”。如《天狗》,从头到尾每句诗中都是“我”,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塑造了一个旧世界叛逆者的典型形象。“天狗”这种冲破一切罗网,破坏一切旧物的强悍形象,正是那个时代个性解放要求的极度夸张。《我是个偶像崇拜者》中诗人表白崇拜自然界与社会界一切象征生命的事物,来否定一切人为的偶像,一切扼杀生机的旧传统,表现出对封建权威的极度蔑视。,《欲海》等诗,也都通过抒情主人公“我”的塑造,表现出破坏旧世界,冲破一切尘垢(包括自身的尘垢)的激情,那个“血和海浪同潮”、“心和日火同烧”、要决太平洋之水“把那陈腐了的旧皮囊全盘洗掉”的自我形象,同样是实现自我个性解放的宣泄。这种个性解放的要求不仅仅着眼于个人本身,诗人将个体的解放作为社会、民族、国家解放的前提,将它们融合为一体。
2.借古代神话传说、历史人物以抒写自己的激情,如《湘累》、《棠棣之花》等诗中屈原、聂荌所唱的实际上是郭沫若要唱的歌,是借历史人物作“夫子自况”;《天狗》、《凤凰涅槃》则是借传说以抒情的代表作。
现代文学 郭沫若资料
《女神》中许多诗篇以极大的激情抒写温暖、光明、 太阳,这正反映了时代的需要,也是诗人自己的追求。 这些诗从时代的制高点上,对我们民族在‚五四‛高 潮中的伟大觉醒作了色彩鲜明的象征性的反映,而‚五四‛ 的时代精神反过头又赋予诗人以激越的情调。虽然当时也 有许多进步诗群众观点写过向往光明的诗歌,但象《女神 之再生》、《凤》那样敢于同旧世界彻底决裂,敢于向旧 世界宣战,充满着创造的信心和歹观的精神,充满着英雄 气概和革命理想主义的诗篇,却是少见的。
郭沫若的诗歌
《女神》
1924年前后郭沫若与安娜及孩子们
郭沫若与妻子于立群及子女
郭沫若的诗歌
1、《女神》的基本内容 《女神》的成功在于时代的需要与诗人创作个性的统一。
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需要用高昂热情的浪漫主义来表 现,而诗人郭沫若正是‚偏于主观的人‛,艺术想象力胜 于观察力。 个人的郁结,民族的郁结,在浪漫主义这里找到了喷火口, 也找到了喷口的方法。 郭沫若反复强调:‚诗的本职专在抒情”,艺术是“灵 魂与自然的结合”,“诗是人格创造的表现”,“个性 最彻底的文艺便是最有普遍性的文艺,民众的文艺”。 诗的抒情本质的强调,以及诗歌个性化的问题的提出,标 志着对诗歌艺术认识的深化。
郭沫若的诗歌
《女神》的基本主题
《凤凰涅槃》
它们从滔滔的泪水中倾诉悲愤,诅咒了五百年来 沉睡、衰弱、死尸似的生活,在这般悠长的时间 里,有的只是‚流不尽的眼泪,洗不尽的污浊, 浇不息的情类、荡不不去的羞辱‛;
在这极悠长的时间里,看不到‚新鲜‛和‚甘 美‛,看不到‚光华‛和‚欢爱‛,年青时的生 命力已任消逝。于是它们痛不欲生,集木自焚。
郭沫若的诗歌
郭沫若(1892-1978年)在
现代文学史上是足以代表一个 时代的诗人与历史剧作家。他 是鲁迅在本世纪初热切呼唤、 终于出现的摩罗诗人,又是新 中国的预言诗人。 他的第一本诗集《女神》出版 于1921年8月,以崭新的内容与 形式,开一代诗风,堪称中国 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
郭沫若《女神》简介
(1892~1978)现代作家、诗人、历史学者、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四川乐山人。
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女神》是“五四”时期创作的,是其诗歌艺术的最高成就,也是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
开创了“一代诗风”。
《女神》收入1919年到1921年之间的主要诗作。
连同序诗共57篇。
多为诗人留学日本时所作。
其中代表诗篇有《凤凰涅磐》《女神之再生》《炉中煤》、《日出》《笔立山头展望》《地球,我的母亲!》《天狗》《晨安》《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等。
在诗歌形式上,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成为我国新诗的奠基之作。
今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本,后又重印多次。
思想内容:通观整部《女神》,反抗、创造、爱国是贯穿诗集的基本思想内容:《女神》共分三辑。
除《序诗》外,第一辑包括《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
第二辑在一九二一年《女神》初版本上分为三部分。
自《凤凰涅盘》至《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共十篇为《凤凰涅盘之什》,自《三个泛神论者》至《我是个偶像崇拜者》共十篇为《泛神论者之什》,自《太阳礼赞》至《死》共十篇为《太阳礼赞之什》。
第三辑在一九二一年《女神》初版本上分为三部分,自《Venus》至《晚步》共十篇为《爱神之什》,自《春蚕》至《日暮的婚筵》其中《岸上》为三篇共十篇为《春蚕之什》,自《新生》至《西湖纪游》其中《西湖纪游》为六篇共十篇为《归国吟》。
反抗、叛逆与创造精神的歌唱。
《女神》充分地体现了“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凤凰涅槃》借凤凰“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的故事,体现了诗人否定旧我、诅咒旧世界、追求新生的精神。
把社会的改造和个人精神的自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追求理想、追求精神自新的决心。
在《女神之再生》里,女神再也不能忍受黑暗混乱的世界,再也不安于在壁龛中静享人间的牺牲,她们毅然来到世间炼石补天,创造能给世界带来温热的新太阳。
开一代诗风的代表作品——读郭沫若的《凤凰涅槃》
作者: 李秀华
出版物刊名: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页码: 28-30页
主题词: 郭沫若;代表作品;《凤凰涅槃》;《女神》;诗风;旧中国;革命浪漫主义;新生;美丑对照;周作人
摘要: <正>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在诗的创作方面,郭沫若的贡献最大。
就作新诗而言,比之胡适、沈尹默、刘半农、鲁迅、周作人、俞平伯、康白情诸人,郭沫若不是先驱;就诗集出版的时间而言,胡适的《尝试集》先于《女神》十七个月就已面世。
但是,真正地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创造性的新诗,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女神》。
它热情地歌颂“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的精神,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倾向,表达了五四的最强音,达到了当时其他诗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开创了新诗革命浪漫主义的传统,艺术上“绝端的自主”,彻底地打破旧体诗词的羁绊,成功地创造和运用了崭新的自由诗体,成为白话涛真正取代历史悠久的文言旧诗的标志,从而为我国新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郭沫若的确成功地做到了“开一代诗风”。
在《女神》中,长诗《凤凰涅槃》是诗人开一代诗风的代表作品。
诗人自己也认为这篇诗最足以代表他早期诗作的精神。
《凤凰涅槃》是用革命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借阿拉伯“凤凰白焚”的神话和我国有关传说写成的。
“涅槃”是印度梵语的音译。
佛教认为菩萨死去时,它的幻身—肉体是消灭了,但本性是永存的,这就是涅槃。
长诗就是在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的躯壳中,吹进了时代精神的火焰,借叙事以抒情,通过凤凰集木自焚,在。
《女神》在中国现代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及不足
《女神》在中国现代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及不足
郭沫若的《女神》是开一代诗风的新诗集。
这就是它在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
一、思想内容上。
《女神》体现了“五四”时代精神。
它彻底反帝反封建和反抗一切旧势力的革命精神,对光明的向往等,是最强烈地体现了“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二、在艺术上,《女神》是中国浪漫主义新诗的开山之作,开拓和形成了浪漫主义新诗流派。
《女神》以鲜明的浪漫主义独树一帜。
它强烈的感情,唯美的艺术形象等对当时和后来的浪漫主义诗人发生重要影响。
三、在诗歌形式上,《女神》是自由体诗的一个高峰,为诗歌的革新和创造树立了榜样。
它完全冲破了旧诗格律的束缚。
诗节、诗行长短无定,韵律无固定格式。
不足之处:
1、他把形式的自由强调到绝端的地步,造成有的诗一泻无遗,有的诗过于散文化。
2、有的诗用语造句属于生造,还夹入一些欧化语法。
郭沫若诗歌的主情主义
郭沫若诗歌的主情主义 ]郭沫若 是我国新诗歌 运动的奠基者与领袖。
他的诗集《女神》“开一代诗风”。
不仅在思想内容 上成功地反映了“五·四”的时代精神而且在艺术上有伟大的创造性, 是中国现 代文学 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郭沫若诗歌的主情主义, 欢迎 阅读。
郭沫若诗歌的主情主义 1 一、诗集所体现的浪漫主义色彩 在我国新诗以及现代文学中,诗人 1920 年出版的《女神》率先举起浪漫主 义的大旗,产生了深刻长远的影响。
而后的《星空》和《瓶》也被浪漫主义气息 所围绕。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从诗歌的选材上看,《女神》《星空》和《瓶》往往以神话传说、自 然万物、历史故事 等为题材,突破了传统的束缚,根据主题需要,创造性地运用各种题材,充 分表达诗人的情感。
其次,从作品的自我形象看,《女神》《星空》以及《瓶》中的自我形象都 带有浪漫主义色彩。
《女神》中的自我形象基本上是受泛神论的影响而塑造的, “个体”不再消融在“类”之中, 而是凸现在世界万物之上得到肯定和尊重, 是 顶天立地、所向无敌的英雄,是披着神话外衣的自我形象。
《星空》中的自我形 象虽然或多或少受到了泛神论的影响,但是《星空》中的“我”已不是那个“开 辟鸿荒的大我”,而是“带的雁鹅”,“受了伤的勇士”。
而《瓶》中的“我” 则是一个狂热追求爱情,多愁善感,终于觉醒奋起,投身正义事业的形象。
郭沫 若通过自我形象来传达自己的心路历程, 抒发自己的理想, 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 界的追求。
最后,从艺术手法的采用上看,神奇的想象、大胆夸张以及在形式上打破了 传统的束缚,也体现了《女神》《星空》和《瓶》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凤凰 涅梁》《立在地球边上的放号》《天上的市街》《洪水时代》等都充分显示出诗人高超的艺术虚构才能和想象力。
二、诗集所蕴含的情感真实 被浪漫气息和狂飙突进精神包裹着的郭沫若, 他的感情自然比一般人丰富多 彩,对人生的追求也富有层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开一代新诗风的郭沫若摘要中国现代新诗,挟“诗界革命”之威,充当“五四”文学革命先驱。
而“五四”新文化运动使其在极为先进、科学,乃至庞杂的思想基础上突破语言的藩篱,开拓奋进,成为时代主体精神之强力的载体。
郭沫若新诗应运而生,以《女神》破除一切陈规旧套的自由奔放形式、火山爆发般的叛逆激情取代了初期白话诗那种平坦自然而又缺乏想象和强烈情感的平实诗风。
关键词:新诗风时代肖子郭沫若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一中国现代新诗,在晚清“诗界革命”到“五四”前后的初期白话诗的历史过渡中产生。
龚自珍以“欲为平易近人诗,下笔情深不自持”的姿态,首开近代诗风。
而戊戌变法前后,更有黄遵宪、梁启超、谭嗣同等大力鼓吹“诗界革命”,提出“以文为诗”的口号,试图对整个旧体诗的结构加以变革,从而发出了新诗运动的强力先声。
新诗则挟“诗界革命”之威而一马当先,成为“五四”文学革命先驱。
新诗的第一批名篇,如沈尹默的《月夜》、刘半农的《相隔一层纸》、胡适的《鸽子》,在语言形式上突出了新诗的特质及新诗的建立过程。
而1920年3月胡适的《尝试集》作为中国第一部新诗集,表现出不怕失败,勇于创新的大胆尝试,反映了新诗逐步由旧诗的违格、再构,直至诞生出全新的新诗的具体过程,揭示了早期新诗从旧体诗中逐步蝉蜕的过渡性特征。
也就表现出这一时期新诗的最大意义尚局限于突破文言这一语言的牢笼,仅仅只是在形式上的突破。
虽然“五四”前新诗人对旧派诗的批评是义无反顾的,意欲彻底打破旧体诗虚假的、腐朽的、僵化的形式枷锁。
他们是勇敢的,却又是天真的。
以至于从1917年到1920年,白话新诗不但很少能捉真实的诗意,相反却难以摆脱对于旧诗词虚假的依附。
但“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彻底的反封建民主革命,它使新文学具备了极为先进、科学,乃至庞杂的思想基础。
民主科学、人道、个性、共产主义等各种大异于“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旧封建文学传统的新思想、新观念,当然不会仅仅满足于语言形式的变换,它强烈要求新诗在突破语言的藩篱之后乘胜进击,开拓奋进,成为时代主体精神之强力载体。
面对时代的呼唤,应运而生的就是郭沫若的新诗,尤其是他的作品《女神》以破除一切陈规旧套的自由奔放形式、火山爆发般的叛逆激情取代了初期白话诗那种平坦自然而又缺乏想象和强烈情感的平实诗风。
故而闻一多在《女神之时代精神》一文里大赞“《女神》真不愧为时代第一个肖子”。
它的问世,迅速结束了“五四”诗坛上的“尝试”时代,开一代诗风,引领新诗踏上新里程。
二郭沫若的家庭既给他以丰富充足的传统文化滋养,又给他带来了民主、变革的新鲜气息。
他生在四川乐山的沙湾镇,家中颇为富足,因而享受了家塾残酷的封建“教刑”,而山中聚集的讲义气、劫富济贫的“土匪”曾在少年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成为叛逆性格的萌芽。
在小学和中学,都由于反叛的行径,数次被学校“斥退”。
到了年青时代,使他极为反感并造成莫大痛苦的包办婚姻,更激发了他对旧礼教的痛恨。
长兄郭橙坞是民主革命派,辛亥革命后,曾任川边驻京代表,促成了郭沫若出川和留学日本。
郭沫若天资聪慧,感觉敏锐,长于想象,感情异常丰富而易冲动,性格外向直露,浪漫开放,极富诗人天资。
在日本,他接受了西学的浸淫,饱尝弱国子民的屈辱,也受到爱情滋润。
各种西方思潮都引起他的兴趣:革命民主主义,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无神论,还有东方印度的“梵”。
在文学上,“我接近了太戈尔、雪莱、莎士比亚、海涅、歌德、席勤”(《我的学生时代》)。
而中国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精神却依然在郭沫若的个性意识中牢固地占据着一席之地。
屈原及楚辞在他眼中即是两千年前的“五四”,而陶潜、王维则被等同为泰戈尔式的冲淡。
总之,“五四”时处于日本的郭沫若,文化精神上简直丰富到了繁杂的境地。
而这正是“五四”时代精神之所在:西学东渐,除旧布新,感情激荡,充满理想。
可以说,郭沫若的思想、经历、才情、爱情都合上了时代的节拍。
所以,“伟大的诗人在写他自己的时候就是在写他的时代”(艾略特语)。
《女神》可谓“五四”时代中国国民大觉醒、大奋起,是狂热追求个性解放朝代潮流的集中体现。
诗集中抒情主人公主体意识空前勃发,个性极度张扬,反对一切对于个性的束缚。
作为医学院的大学生,他率真地用自然科学的公式将其对于诗的理解提炼为一个公式:诗=(直觉+情调+想象)+(适当的文字)。
特别把文字(语言)放在最后,仅仅作为形式(form)来考虑,而把直觉、情感和想象当成最为重要的因素。
成就了他“狂飙突进”式的诗歌激情。
请看《天狗》中的“我”:“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吞了,我把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我便是我了……”这是何等巨大、强有力,是何等充满自信的人啊,是人的伟大与尊严的象征,是勃发的主体意识与泛神思想结合的庞然巨物。
他蔑视一切神的权威,能够踏破一切神定的规矩,砸碎一切礼教的束缚。
藉此目空一切的狂想,在令人敬仰、俯伏的宇宙万物面前,诗人所具有的,也就是一种超自然的审美了。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面对滚滚而来的洪涛,面对具有无限魔力似要将整个地球掀翻的太平洋,也只有超乎自然的“我”才能欣赏了。
如此时代、巨人、狂情,当然唯有激越奔放的浪漫主义方式才能承载了。
故郭沫若源于卢梭、歌德,深受华兹华斯影响的“情绪”化“自我表现”,以惠特曼式的浪漫主义作为喷火口,在《女神》中展现“五四”狂飙突进式的时代精神,形成了火山爆发般内在热情的“自然流露”,是“生底颤动”“灵底喊叫”(《三叶集》),是岩浆之喷射炽热。
《凤凰涅磐》《女神之再生》更显示出翻江倒海之磅薄气势、惊涛拍岸之亢扬情调;兼之精采绝伦的奇异想像,美妙奇特的神化色彩,成就了现代新诗中最为出类拔萃的浪漫主义杰作。
《女神》在现代新诗建设中的特别贡献还在于突破了华夏农本生活的陆地文明传统,引进了西方特异的蓝色文明——海洋精神。
炎黄子孙世代以农为本,海岸即成了陆地文明的生存界限。
古代诗人笔下的海洋多是烟波缥缈,神秘莫测,可望而不可及。
故古典诗歌津津乐道的是宁静、详和的田园风光。
唯见山野田畴各安其位,村落乡民怡然自得;江河川流,月出日落。
而郭沫若生性好奇、敏锐、大胆。
他漂洋过海,留学扶桑,傍海而居。
读的是西洋书,爱的是东洋女,其审美视点发生了质的改变:由观海、渡海直至全身心投入洋中“浴海”,与大海来“一个圆形舞蹈”!“我在这舞蹈场中戏弄波涛!我的血和海浪同潮”(《浴海》)。
在他笔下,无限的大洋鼓动着“男性的音调”,起伏翻腾,动荡不息,茫茫一片,毫无参照,在中国诗史上首次真实地展现出了大海的真切景况和全新意象。
1919年9月,郭沫若最先发表在《学灯》“新文艺栏”中的就是《抱和儿浴搏多湾中》和《鹭鹚》,给萌动中的国民带来了撼破传统的心灵感应。
这一海洋精神贯注于《女神》之中,建构起了一种全新海潮般滚动不息的动态美。
郭沫若自言为“气韵”。
他一改古典诗美中词语与词语、意象与意象间的微妙关合;没有“诗眼”之类需要白发苦呤的细细锤炼,而代之以整个诗句间不息的推动。
恰如海潮般起伏动荡,其中传达出具有整体性的美的情愫。
这种由西洋文明促成的审美心态与动态诗美构建的短暂统一,是郭沫若对新诗的最大贡献,实际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如《笔立山头展望》中写的虽是静止的现代都市,但在诗人眼里,整个城市都沸腾了一般,竞成了躁动的海洋。
他如《晨安》《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等,均充盈着难以为常人所名状的海洋神韵,令后世仰止,难于为继。
三通过上面梳理的一些材料,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五四”时期中国现代新诗拓进中郭沫若诗作所带来的新风尚。
1 “时代的肖子”《女神》在新诗坛出现,如亘古洪荒,汹涌澎湃,气吞山河,横扫一切;或是“天狗”,要把日月星辰,全宇宙都“吞”了;忽为“炉中煤”,“有火一样的心肠”。
他的诗篇以极大的激情抒写温暖、光明、太阳,这正反映了“五四”时代的需要,而“五四”的时代精神反过来又赋予诗人以激越的情调。
他从时代的制高点上,对古老民族在“五四”高潮中的伟大觉醒作了色彩鲜明的象征性反映。
最为突出的是《炉中煤》,诗人自喻为正在炉中燃烧的煤,而把祖国比作“年青的女郎”。
作为“先驱者”,被时代所驱使,为了民族,去实现人生的价值。
其异常活跃丰富、大胆奇特的想象,仿佛诗歌插上了翅膀腾飞起来。
这使得新诗的诗性特征由此特别突出,从而大大提升了中国新诗的质素。
它真实体现了“五四”时代所要求于新诗的情感大解放和诗体的大解放,创立了自由体诗的格局。
它所体现的浪漫主义精神、美学原则及其独特的审美倾向,照亮了整个“五四”新诗坛。
闻一多在《女神之时代精神》一文里写道:“若讲新诗,郭沫若君的诗才配称新呢,不仅在艺术上他的作品与旧诗词相去最远,最要紧的是他的精神完全是时代的精神——20世纪底时代的精神。
有人讲文艺作品是时代底产儿。
《女神》真不愧为时代第一个肖子。
”2 转型期的大“杂家”接受外国文化思潮的影响,郭沫若是庞杂的。
泛神论、民主主义、进化论,意象派、浪漫主义,印度的佛教与泰戈尔哲学等,兼收并蓄,为我所用。
只要反封建,一切政治、社会、宗教、科学、文艺、教育的“匪徒”均在礼赞之列。
然而,《女神》反对偶像崇拜的诗歌并不是泛神论和卢梭民主思想的抽象演绎,而是活生生的艺术形象。
他的诗作流注着一种敢于对偶像统治世界宣布“否定一切”的叛逆激情。
这个否定了一切天上的和人间的偶像,冲决了一切精神罗网的自我形象,在诗人的思想和艺术境界中,居于很崇高的地位,他是被当做偶像,当做神来赞美的。
在斯宾诺莎那里,神是大自然。
在郭沫若这里是不受人为的教条束缚的个性——泛神论成了“泛我论”。
《女神》及其后几部诗集拓展了新诗广阔的领域,使中国诗歌最终完成了从古典向现代的历史性变迁。
只是在作诗的初期受泰戈尔清新平和诗风的影响,致力冲淡,也写了一些幽婉恬静的自然风光,如《天上的街市》。
3 传统的“叛逆者”通过新异的海洋精神展现,歌颂象征工业革命、近代文明的无限壮丽的自然生命力。
“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诗人以“无限的太平洋鼓奏着男性的音调”,仿佛“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歌唱“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充满男性的阳刚;在诗情演泽的节奏上,他全力鼓奏着对于黄色农业社会陌生的蓝色海韵。
意味着被两千多年封建传统抑制的人的欲望、人的要求,面对西太平洋勃发的创造活力与人性的恣肆状态,表现出对人的自由、个性、权利、尊严的追求与向往,达到前所未有的力度与广度。
他以前无古人的情感力量,冲击着封建精神大厦,他那洪钟大吕般的诗歌,奏出了不可遏止的、撼人心魄的音调,真正体现了人类情感解放在中国的实现。
中国诗人几千年来未曾有过的情感宣泄,在“五四”那一个时辰,通过郭沫若的新诗彻底爆发了出来。
当然,在新诗的创作中,郭沫若也不自觉地反映了中华古典诗歌的内在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