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企业财务舞弊问题的研究

合集下载

《2024年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识别及其监管研究》范文

《2024年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识别及其监管研究》范文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识别及其监管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日益成熟,上市公司数量与日俱增。

然而,在这个庞大的市场环境中,财务报告舞弊行为屡见不鲜,这不仅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的秩序,还严重损害了投资者利益,对我国经济健康发展构成威胁。

因此,识别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并加强其监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识别方法及其监管策略,以期为相关监管部门和投资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现状与危害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主要表现在利润操纵、资产减值准备等方面。

这些舞弊行为往往具有较高的隐蔽性,难以被外界察觉。

一旦发生,将导致投资者决策失误、市场信心丧失、企业破产等严重后果。

因此,识别和防范财务报告舞弊行为对于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市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三、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识别方法(一)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表是识别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的分析,可以发现异常的会计处理、不合理的估值等方法。

如资产负债表中存货价值的异常变动、利润表中非经常性损益占比过大等,都可能揭示企业存在舞弊行为。

(二)审计意见审计是识别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重要手段。

审计师应独立、客观地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审查,并发表审计意见。

若审计意见中出现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等情况,可能意味着企业存在财务报告舞弊行为。

(三)数据挖掘与模型分析数据挖掘与模型分析是现代财务报告舞弊行为识别的有效方法。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发现企业财务报表中的异常数据,如突然增加的营业收入、不合理的成本控制等。

同时,利用统计模型、机器学习等方法,可以对财务报表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发现潜在的舞弊行为。

四、监管策略与措施(一)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是防范和打击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基础。

应加大对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使企业不敢轻易触碰红线。

《2024年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手段及识别研究》范文

《2024年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手段及识别研究》范文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手段及识别研究》篇一一、引言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是一种严重影响资本市场秩序、破坏投资者利益、影响企业信誉的行为。

本文将通过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常见手段进行分析,同时探讨如何有效识别这些舞弊行为,以维护资本市场的公平与公正。

二、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常见手段1. 虚构收入和利润上市公司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如提高股价、满足业绩承诺等,可能会通过虚构收入和利润的方式,如虚构销售合同、伪造发票等手段,来制造虚假的业绩。

2. 资产减值准备不足部分上市公司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上,可能会利用会计估计的模糊性,通过人为降低减值准备来掩盖资产的实际损失,从而达到虚增资产和利润的目的。

3. 关联方交易舞弊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往往存在不公平、不透明的现象。

通过关联方交易进行舞弊,如虚构交易、转移资产、逃避税收等,已成为一种常见的财务舞弊手段。

4. 假冒账外经营和现金循环上市公司为了逃避监管,可能采用假冒账外经营的方式,设立暗箱操作的经营项目,或通过现金循环的方式进行财务操纵,使得真实的财务状况难以被外界所知。

三、识别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方法1. 财务报表分析通过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详细分析,关注收入、利润、资产等关键指标的变化趋势,以及与同行业其他公司的比较,可以发现异常的财务数据和可能的舞弊行为。

2. 审计与监管加强审计与监管是防范和识别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重要手段。

通过加强审计力度,提高审计质量,以及加强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和监管范围,可以有效地发现和打击财务舞弊行为。

3. 关注关联方交易关注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的交易情况,分析交易的真实性和合理性,是识别关联方交易舞弊的关键。

对于异常的关联方交易,应进行深入调查和审计。

4. 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分析运用大数据技术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可以发现异常的财务数据模式和趋势,从而识别出可能的财务舞弊行为。

同时,大数据技术还可以帮助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

财务舞弊研究方法

财务舞弊研究方法

财务舞弊研究方法
财务舞弊的研究方法有很多种,以下是其中几种常用的方法:
1. 分析性复核法: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账户、交易等进行全面分析,发现异常波动、关系或模式,进而识别财务报告的粉饰问题。

2. 关联交易剔除法:将来自关联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予以剔除,计算各种分析指标值。

通过分析关联交易的定价政策、交易未结算金额占比等,判断企业是否存在财务报告粉饰。

3. 异常利润剔除法:将来源不稳定、不可能经常发生的非经常损益从企业利益总额中剔除,以分析和评价异常利润是否对企业利润增长的贡献过大。

这样可以客观地判断和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高低和利润来源的稳定性。

4. 现金流量分析法:通过对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了解企业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进而判断企业是否存在财务报告粉饰。

5. 风险评估法:通过对企业的经营环境、内部控制等因素进行评估,发现可能存在的财务舞弊风险点,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和应对。

这些方法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

在实际研究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或者将多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以提高财务舞弊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也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完善研究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企业的经营状况。

国有企业财务舞弊研究

国有企业财务舞弊研究

国有企业财务舞弊研究【摘要】国有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舞弊问题,这不仅损害了企业的经济利益,也影响了国家的金融秩序。

本文通过对国有企业财务舞弊的概述、形式、影响因素、相关案例分析以及防范对策的探讨,揭示了财务舞弊的危害和成因。

国有企业财务舞弊一般包括财务报表造假、挪用资金、骗取贷款等多种形式,同时受到管理层动机、内部管控缺失等因素的影响。

在呼吁对国有企业财务舞弊风险进行高度重视,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加强企业诚信建设,以实现国有企业财务的规范管理和健康发展。

这些措施对于减少财务风险、维护市场秩序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舞弊、风险、影响因素、监管机制、诚信建设、案例分析、防范对策、研究意义、研究问题。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国有企业作为国家资产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责任。

在国有企业运营过程中,财务舞弊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财务舞弊不仅损害了国有企业的声誉和利益,还影响了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逐步加快,国有企业财务舞弊现象屡见不鲜,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背景介绍部分将梳理国有企业财务舞弊的基本情况,包括财务舞弊的定义、特点和影响等方面。

通过对国有企业财务舞弊问题的背景介绍,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

背景介绍也可以为后续文章的研究内容提供必要的铺垫和理论依据。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国有企业财务舞弊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急需加强研究和探讨。

通过对国有企业财务舞弊问题的深入挖掘和分析,可以为有效防范和治理财务舞弊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本文旨在对国有企业财务舞弊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1.2 研究意义国有企业财务舞弊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其财务状况的稳健性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如果国有企业发生财务舞弊,将严重影响国家经济的正常运行。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资产的代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国有企业财务舞弊研究

国有企业财务舞弊研究

国有企业财务舞弊研究近年来,国有企业的财务舞弊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国有企业是国家的重要资产和经济支柱,其财务状况的真实性和透明度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然而,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国有企业通过各种手段进行财务舞弊的情况。

本文将从财务舞弊的定义、类型、原因和预防措施等方面对国有企业财务舞弊问题进行研究。

一、财务舞弊的定义财务舞弊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为了掩盖真实经营情况,而采取一些非法手段、操作或虚报账目、隐瞒财务信息、误导投资者等行为,以获取不当利益或逃避法律法规的追究。

1.虚假报表虚假报表是指企业虚构业绩,通过虚报收入、减少费用、隐藏负债等手段,伪造真实的财务报表,从而欺骗投资者和银行等相关方。

2.内部欺诈内部欺诈是指企业内部员工为了获取不当利益,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滥用职权,使用虚假账目、制造虚假交易等手段,从而骗取企业资金。

3.违规资金使用违规资金使用是指企业在资金运作和使用方面违反法律法规的要求,挪用公共资金、滋扰资金使用等。

1.管理层个人动机由于管理层个人的利益和企业利益之间的冲突,导致管理层为了自身的利益而采取不正当手段进行财务舞弊,如虚构业绩来获得丰厚的薪酬奖励。

2.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是保障企业不发生财务舞弊的关键环节,如果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就容易让财务人员和管理层有机可乘,通过虚报账目等手段进行财务舞弊。

3.环境因素社会、政治、市场等各种环境因素也会影响财务舞弊的发生。

例如,在宏观经济环境不景气时,企业面临着资金紧张等问题,为了维持企业经营活动和员工的福利待遇,管理层或许会采取财务舞弊等手段来填补资金缺口。

四、财务舞弊的预防措施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防范内部违法违规行为,严格审计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

2.完善健康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和考核评估机制,避免因个人经济利益的考虑而导致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

3.加强外部监管加强外部监管,对于各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和监督,各级监管部门应及时发现和查处财务舞弊行为,形成对商业、投资和消费者的保护机制。

关于财务舞弊及对策研究

关于财务舞弊及对策研究

关于财务舞弊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财务舞弊是指企业在实施财务活动中,通过欺诈、隐瞒、篡改财务数据等手段,以获取私利或者规避责任的行为。

财务舞弊已经成为当前企业管理中的一大隐患,给企业的经济利益和声誉带来严重损失,甚至影响整个市场的秩序。

对财务舞弊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广泛开展防范和治理工作,对于维护企业的正常经营秩序,推动企业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企业经营环境的复杂化,财务舞弊问题日益凸显,给企业经营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

许多企业在没有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和严格的制度执行机制的情况下,往往容易出现财务舞弊问题。

有必要深入研究财务舞弊问题的根源和特点,找出防范控制的有效策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财务舞弊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探讨财务舞弊的定义、种类、影响以及常见手段,进一步总结防范财务舞弊的策略,为企业有效应对财务舞弊风险提供有效建议和指导。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为企业经营管理实践提供参考,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和市场秩序稳定。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深入探讨财务舞弊的现状和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特点,为各类企业提供有效的防范和应对策略。

通过研究财务舞弊的定义、种类、影响以及常见手段,可以为相关机构和企业提供更好的风险管控和内部控制措施,减少财务损失和信誉风险。

通过总结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推动财务舞弊研究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通过研究财务舞弊及其对策,可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和透明度,建立健全的财务风险防范体系,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经济稳定。

1.3 研究意义财务舞弊是企业发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它可能导致企业蒙受巨大的损失,严重影响企业的经营效果和声誉。

深入研究财务舞弊,探讨其影响因素和对策是非常重要的。

研究财务舞弊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研究财务舞弊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财务风险和内部控制问题,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财务问题,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关于财务舞弊及对策研究

关于财务舞弊及对策研究

关于财务舞弊及对策研究【摘要】财务舞弊是指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为谋取私利而进行的欺诈行为。

财务舞弊不仅对企业财务状况和声誉造成严重损害,也影响了市场秩序和投资者信任。

本文旨在研究财务舞弊的常见手段、预防措施、发现与应对方法、惩罚与监管措施,以及通过案例分析来深入了解实际情况。

研究发现,加强内部控制和审计监督是预防财务舞弊的有效途径,同时强化监管力度和加大处罚力度也是必要的。

该研究强调了对策研究的重要性,并提出未来研究可以关注新型财务舞弊手段的发展趋势及应对措施。

通过加强对财务舞弊的研究和监管,可为建立诚信经济环境和维护金融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财务舞弊,定义,影响,研究目的,常见手段,预防措施,发现与应对,惩罚与监管,案例分析,对策研究,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结语1. 引言1.1 财务舞弊的定义财务舞弊是指企业员工或管理层为了谋取个人利益或达到某种目的,通过欺诈、伪造、隐瞒等手段,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故意违反会计准则、规定和会计规范,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等进行篡改和虚假报告的行为。

财务舞弊往往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不仅严重损害了企业的声誉和信誉,影响企业的经营稳定和发展,还可能导致投资者利益受损、员工失业以及整个市场秩序混乱。

财务舞弊的定义可以简单概括为:在企业财务会计领域中,通过操纵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告,故意违规行为对外部投资者、监管机构、内部员工等进行欺骗和误导,从而达到谋取私利的目的。

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企业的经济利益和声誉,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财务舞弊的定义虽然简洁明了,但在实际操作中常常涉及复杂的财务工程,需要深入挖掘和研究。

1.2 财务舞弊的影响财务舞弊对企业和社会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

财务舞弊会严重损害企业的声誉和信誉,导致投资者和客户的信任受损,进而影响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财务舞弊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造成严重伤害,导致财务数据的失真,从而影响决策的准确性。

《2024年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识别及其监管研究》范文

《2024年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识别及其监管研究》范文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识别及其监管研究》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的繁荣与扩张,上市公司数量大幅增加。

然而,与此同时,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问题频发,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损失,严重破坏了市场的公平与公正。

财务报告舞弊行为不仅削弱了市场的信心,也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因此,如何有效地识别和监管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已经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识别及其监管进行研究,为投资者、监管机构和相关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类型与特点财务报告舞弊行为多种多样,其主要类型包括虚增收入、隐瞒负债、资产夸大等。

这些舞弊行为具有隐秘性、复杂性和危害性等特点。

舞弊者往往利用会计准则的漏洞,通过复杂的会计处理手段进行舞弊。

此外,舞弊行为往往伴随着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和内部控制的失效。

三、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识别方法(一)基于会计信息的识别方法通过分析财务报表的各项指标,如毛利率、资产周转率、净利润率等,可以发现异常数据,从而对可能存在的舞弊行为进行初步判断。

此外,对比公司历史数据和行业平均水平,可以进一步验证舞弊的可能性。

(二)基于审计的识别方法审计是识别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重要手段。

通过审计可以发现在会计处理过程中的不合理和异常情况。

此外,对内部控制的审计也能发现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和内部控制的失效。

(三)基于人工智能的识别方法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利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技术进行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识别已经成为可能。

通过对公司财务报表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找出潜在的舞弊模式和趋势,为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提供参考。

四、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监管现状与问题目前,我国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监管主要由证监会、交易所等机构负责。

然而,监管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监管手段单一、监管力度不足、监管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对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监管效果不尽如人意。

关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研究及监管对策分析

关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研究及监管对策分析

关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研究及监管对策分析上市公司作为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财务状况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对市场秩序和投资者权益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也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市场的公平和健康发展。

研究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并提出有效的监管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一、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的现状分析1.财务舞弊问题的表现形式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主要体现在利润操纵、虚假披露、会计准则违规等方面。

利润操纵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通过不当的会计政策和手段,使公司财务状况和业绩呈现出与实际状况不符的情况,从而误导投资者的判断。

虚假披露和违规会计处理也成为财务舞弊问题的突出表现。

2.财务舞弊问题的危害财务舞弊问题严重损害了上市公司的诚信形象和市场信任度,加剧了市场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财务舞弊问题也给投资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影响了市场的良性发展。

更为严重的是,财务舞弊问题可能会引发市场恐慌,危及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

3.造成财务舞弊问题的原因财务舞弊问题的产生有诸多原因,主要包括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内部控制体系薄弱,监管制度滞后等。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追求短期利润和股价表现,不惜采取不正当手段来规避市场风险。

一些投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等相关机构的失职监管也为财务舞弊问题的发生提供了温床。

二、监管对策分析1.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是预防财务舞弊问题的重要抓手。

对上市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实施有效的监督和约束,加强内部风险控制和自律管理,不断提高上市公司的治理质量,将是有效预防财务舞弊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2.强化内部控制体系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透明度的把关。

从源头上防范财务舞弊问题的发生,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提高市场的公平和透明度。

3.加强会计准则和监管制度建设严格执行会计准则和规范会计处理,加强会计信息的质量把控,提高会计准则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

财务报告舞弊的现状分析(3篇)

财务报告舞弊的现状分析(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财务报告舞弊问题日益严重,给企业、投资者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本文从财务报告舞弊的定义、类型、成因、现状及防范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为我国企业防范财务报告舞弊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引言财务报告舞弊是指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通过虚构、隐瞒、歪曲等手段,使财务报告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行为。

近年来,财务报告舞弊事件频发,给企业、投资者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因此,分析财务报告舞弊的现状,探讨其成因和防范措施,对于维护我国金融市场稳定、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财务报告舞弊的定义与类型1. 定义财务报告舞弊是指企业为了实现非法目的,通过虚构、隐瞒、歪曲等手段,使财务报告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行为。

其主要目的是误导投资者、债权人、监管部门等利益相关者,以获取不正当利益。

2. 类型根据舞弊手段的不同,财务报告舞弊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虚构交易:企业虚构交易,夸大收入、利润,降低负债,以美化财务报告。

(2)隐瞒交易:企业隐瞒实际交易,故意少计收入、利润,高估负债,以掩盖财务问题。

(3)歪曲事实:企业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故意夸大或缩小某些财务指标,误导利益相关者。

(4)滥用会计政策:企业滥用会计政策,故意选择有利于自身的会计处理方法,以操纵财务报告。

三、财务报告舞弊的成因1. 监管环境因素(1)监管制度不完善:我国现行财务报告制度存在一定程度的漏洞,为企业舞弊提供了可乘之机。

(2)监管力度不足:监管部门在监管过程中,存在监管不到位、处罚力度不够等问题。

2. 企业内部因素(1)管理层利益驱动:企业管理层为了实现业绩目标,不惜采取舞弊手段。

(2)内部审计机制不健全: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不独立,审计工作流于形式,无法有效发现和防范舞弊。

(3)员工职业道德缺失:部分员工职业道德素质不高,为舞弊行为提供便利。

3. 社会环境因素(1)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脱颖而出,不惜采取舞弊手段。

关于财务舞弊及对策研究

关于财务舞弊及对策研究

关于财务舞弊及对策研究财务舞弊是一个严重影响企业经营和社会稳定的问题,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财务舞弊的风险与日俱增。

为了有效应对财务舞弊的挑战,需要加强对财务舞弊的认识,并采取有效的对策来防范和打击这一现象。

一、财务舞弊的定义和特点财务舞弊是指企业在财务报告中故意进行虚假陈述、隐瞒或误导,以及以非法手段获取不当利益的行为。

财务舞弊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故意欺骗:财务舞弊是企业故意违法规定进行的欺骗行为,其目的是为了获取个人或集团利益。

2. 隐蔽性强:财务舞弊一般是在内部进行,很难被外部人员发现,而且舞弊者通常会采取各种手段掩盖其行为。

3. 造成巨大损失:财务舞弊可能导致企业财务信誉受损、经济利益受损,甚至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

4. 波及面广:财务舞弊不仅仅影响企业内部的经营,还可能波及投资者、供应商、消费者等各个利益相关者。

二、财务舞弊的原因分析财务舞弊的发生通常与企业内部控制不完善、管理制度漏洞、员工道德缺失等因素息息相关。

具体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利益驱动:一些企业负责人为了追求短期利益,故意操纵财务数据,虚报盈利或隐瞒负债,以获得丰厚的奖金和股票期权。

2. 管理漏洞:企业管理制度缺陷、岗位职责不明确、审计制度不健全等原因,为财务舞弊提供了可乘之机。

3. 员工道德失范:一些员工缺乏职业操守和责任感,对企业利益不够认识,为个人私利而从事财务舞弊。

4. 监管缺失:监管部门对企业的监管不到位,监管制度不完善,导致一些企业“趁虚而入”,从而进行财务舞弊。

三、财务舞弊的预防和对策针对财务舞弊的发生原因和特点,应采取一系列有效对策来预防和打击财务舞弊的现象。

1.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明确责任、规范流程,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加强监管和审计: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定期对企业进行财务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违法违规行为。

《2024年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手段及识别研究》范文

《2024年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手段及识别研究》范文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手段及识别研究》篇一一、引言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已经成为资本市场稳定运行的严重隐患,这不仅破坏了市场的公平与正义,而且给广大投资者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为了深入分析财务舞弊的常见手段并寻找有效的识别方法,本文将从舞弊手段的种类、案例分析以及识别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研究。

二、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手段(一)虚假记载和误导性陈述财务报告中虚增或虚减资产、收入、利润等关键指标是常见的舞弊手段。

企业可能通过伪造销售合同、虚构交易等方式虚增收入和利润,从而达到美化财务报表的目的。

(二)利用关联方交易舞弊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往往存在不公平、不透明的现象。

企业可能通过与关联方进行虚假交易、转移资产等方式进行舞弊。

(三)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企业可能通过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来调整财务报表,以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

例如,通过提前或推迟确认费用、变更折旧政策等手段来影响利润。

(四)利用其他非财务信息舞弊除了上述财务手段外,企业还可能通过伪造非财务信息来掩盖其财务舞弊行为。

例如,伪造公司内部文件、编造业绩宣传等。

三、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一)某公司财务报表虚增收入和利润案例某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和交易,虚增收入和利润。

监管部门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该公司财务报表存在明显异常,并进一步查实了其舞弊行为。

该案例表明,虚假记载和误导性陈述是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常见手段。

(二)某公司利用关联方交易转移资产案例某公司与关联方之间进行虚假交易,将资产从公司账上转移到关联方名下。

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公司的利益和股东的权益。

该案例表明,关联方交易是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识别方法(一)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防范财务舞弊的关键。

企业应制定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业务流程和审批程序,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加强外部审计监督力度外部审计是监督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手段。

企业内部控制对财务舞弊的防范研究

企业内部控制对财务舞弊的防范研究

企业内部控制对财务舞弊的防范研究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企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风险,其中财务舞弊是一个严重影响企业健康发展和市场秩序的问题。

财务舞弊不仅会导致企业财务信息失真,误导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的决策,还可能引发法律责任和声誉损失,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

因此,研究企业内部控制对财务舞弊的防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财务舞弊的常见手段及危害财务舞弊的手段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以下几种:1、虚构收入通过伪造销售合同、发货单等文件,虚增销售收入,营造企业业绩良好的假象。

2、隐瞒费用将本应计入当期的费用推迟或不计入,以提高当期利润。

3、资产造假高估资产价值,如固定资产、存货等,或者虚构资产项目。

4、关联交易舞弊通过与关联方进行不公允的交易,转移利润或资产。

财务舞弊给企业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

首先,它破坏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真实性,使管理层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

其次,投资者和债权人基于虚假的财务信息做出投资和信贷决策,可能遭受重大损失,从而影响市场的信心和资源配置效率。

此外,财务舞弊一旦被揭露,企业将面临法律诉讼、罚款和声誉损害,严重的可能导致企业破产。

二、企业内部控制的要素与作用企业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内部控制包括以下五个要素:1、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良好的内部环境能够为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提供保障。

2、风险评估企业需要及时识别和分析内外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3、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

常见的控制活动包括授权审批、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

4、信息与沟通企业需要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内部和外部的信息沟通顺畅。

5、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国有企业财务舞弊研究

国有企业财务舞弊研究

国有企业财务舞弊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在各行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经济的发展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国有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财务舞弊问题一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挑战。

财务舞弊不仅损害了国有企业的经济利益,也影响了整个经济秩序的良性发展。

本文将围绕国有企业财务舞弊这一课题展开研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以期对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国有企业财务舞弊的原因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支柱,其财务舞弊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国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受到政策环境的影响较大,政府的指导性计划和市场干预会导致企业在财务报表上进行造假,以应对政策性指标的考核。

国有企业的人才结构相对单一,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和管理存在一定的疏漏,容易出现内部人员利用职权进行财务欺诈的情况。

由于国有企业股权结构的特殊性,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会导致企业管理层为了追求短期经济利益而进行财务舞弊,以获取个人私利。

市场竞争的激烈和企业经营的压力也是导致财务舞弊的原因之一。

国有企业财务舞弊的原因主要包括政策环境、内部管理、所有权结构以及市场竞争等多个方面。

财务舞弊对国有企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对企业经济利益的损害。

财务舞弊会导致企业财务数据失真,影响企业内部的经济决策和经营管理,进而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

财务舞弊会损害国有企业的信誉和形象,降低企业在市场上的声誉和竞争力。

财务舞弊还会影响国家宏观经济秩序的稳定,扰乱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

最重要的是,财务舞弊还会对社会造成严重的伦理和道德风险,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国有企业财务舞弊的影响是深远而严重的,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为了有效遏制和防范国有企业的财务舞弊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国家需要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管力度,提高政府部门对企业的监督能力,及时发现和纠正企业的财务舞弊行为。

国有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完善企业内部的监督机制和管理制度,加强内部审计和风险控制措施。

我国企业财务舞弊的识别与防范研究

我国企业财务舞弊的识别与防范研究

我国企业财务舞弊的识别与防范研究【摘要】企业财务舞弊是一种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稳定与发展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企业财务舞弊的定义与特点进行分析,揭示了我国企业财务舞弊的现状,探讨了财务舞弊的识别方法和防范策略。

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提出了针对我国企业财务舞弊的识别与防范建议,并指出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识别和防范财务舞弊行为,维护企业和市场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企业财务舞弊、识别、防范、现状分析、定义、特点、方法、策略、案例分析、建议、研究方向、总结、我国企业1. 引言1.1 研究背景企业财务舞弊是当前我国企业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为了谋求利润最大化,一些企业可能会选择采取不正当手段来进行财务欺诈。

企业财务舞弊不仅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秩序,还损害了投资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对整个经济社会造成了严重影响。

我国近年来发生了多起企业财务丑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这些案例揭示了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一些漏洞和问题,急需加强对财务舞弊的识别和防范。

对我国企业财务舞弊的识别与防范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深入分析企业财务舞弊的定义、特点以及识别防范方法,有助于提高我国企业的财务透明度,维护市场秩序,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1.2 研究意义企业财务舞弊是企业中较为严重的问题之一,其不仅严重损害了企业的利益,还会对整个社会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对企业财务舞弊的识别与防范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企业财务舞弊的识别与防范可以帮助企业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抵御风险的能力。

通过深入研究财务舞弊的特点和识别方法,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财务舞弊的本质,及时发现并阻止财务舞弊行为,有效减少企业的损失,确保企业的健康发展。

研究企业财务舞弊的识别与防范对于维护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财务舞弊不仅伤害了企业的利益,也损害了投资者和消费者的权益,影响了市场的正常秩序。

关于财务舞弊及对策研究

关于财务舞弊及对策研究

关于财务舞弊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财务舞弊是指企业或个人为了获得不正当利益而通过篡改财务数据、虚构交易等手段来欺骗投资者、债权人和税务机关的行为。

财务舞弊在各个行业和规模的企业中都存在,并且对公司的经济利益、声誉和市场信任造成巨大的损害。

财务舞弊不仅危害了企业的经济利益,也损害了整个市场的正常秩序。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诱惑和压力,或许会因为贪图一时之利而采取不道德的手段。

了解财务舞弊的定义、形式、危害以及常见手段,以及如何防范和监督财务舞弊就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完善的监督和惩罚机制,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打击财务舞弊行为。

本研究将对财务舞弊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期为企业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对策,保护企业的经济利益和市场信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财务舞弊现象,分析其危害和常见手段,以及探讨有效的防范和监督机制。

通过研究财务舞弊的定义与形式,可以更好地认识财务舞弊的本质及其在企业中的表现形式。

通过分析财务舞弊的危害,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财务舞弊对企业、员工和社会的严重影响。

了解财务舞弊的常见手段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预防和识别财务舞弊行为。

研究防范财务舞弊的对策和监督与惩罚机制,可以为企业提供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来防止和打击财务舞弊,维护企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通过本研究的实施,可以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和参考,为有效防范和打击财务舞弊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 正文2.1 财务舞弊的定义与形式财务舞弊是指企业在财务报表中故意采取欺骗性手段,以谋取个人私利或公司利益的行为。

财务舞弊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虚假销售额、资产贬值不当、利润操纵、虚构支出等。

最常见的形式是利用会计政策漏洞或法律漏洞,编造虚假信息来误导外部投资者、股东和监管机构。

财务舞弊的定义并不仅限于涉及会计数据的欺诈行为,还包括管理层对股东、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隐瞒信息或提供虚假信息的行为。

企业财务报告舞弊风险的识别与防范对策研究

企业财务报告舞弊风险的识别与防范对策研究

企业财务报告舞弊风险的识别与防范对策研究一、引言企业财务报告是企业向外界传达财务信息的重要手段,对于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决策价值。

然而,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存在对企业信誉和金融市场稳定产生严重影响。

本文将对企业财务报告舞弊风险进行识别与防范对策研究,以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的诚信和准确性,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二、现状分析1. 财务报告舞弊风险的定义与特征财务报告舞弊是指企业为达到一定的经济利益,通过篡改财务信息、隐瞒重要信息、欺骗投资者等手段,误导用户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的判断,实施违法违规行为。

财务报告舞弊的特征包括虚构财务信息、非常规会计处理、信息披露不透明等。

2. 财务报告舞弊风险的影响财务报告舞弊对企业及金融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企业信誉受损:财务报告舞弊行为使企业丧失了市场的信任和声誉,投资者、债权人失去对企业的信心,可能导致企业陷入信任危机。

(2) 金融市场风险增加:财务报告舞弊行为使得市场信息不真实,导致投资者无法准确判断企业的价值和风险,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受到威胁。

(3) 社会经济秩序紊乱:财务报告舞弊行为使得金融市场的秩序受到破坏,严重影响到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三、存在问题1. 公司治理不健全公司治理不健全是财务报告舞弊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些企业缺乏独立的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导致内部人员可以滥用职权进行财务报告舞弊。

2. 会计准则缺陷目前的会计准则在一些方面仍存在缺陷,容易被不诚实的企业利用进行财务报告舞弊。

例如,某些会计准则对于关联交易、资产减值等方面的规定不够详细和严格。

3. 内部控制不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是财务报告舞弊风险的重要因素。

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会导致企业信息的不准确性和透明度不高。

四、对策建议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来识别和防范企业财务报告舞弊风险:1.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对企业的监管,要求上市公司建立独立的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加强对企业管理层的监督和约束。

企业财务舞弊的识别和防范研究

企业财务舞弊的识别和防范研究

企业财务舞弊的识别和防范研究企业财务舞弊是指企业利用财务手段,以欺骗、误导、隐藏等方式,突破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达到牟取非法利益的目的。

企业财务舞弊不仅仅伤害了企业内部的正常运转,更是对整个社会、市场环境与金融秩序的破坏,因而对于企业影响深远。

为了确保企业财务运作的真实性、准确性和透明度,我们需要加强对企业财务舞弊的识别和防范研究。

一、企业财务舞弊的主要形式1、虚假交易:企业通过虚构或放大货物销售、采购、专利技术转让等交易行为,来增加营业收入或减少利润,以此欺骗监管部门、投资者和债权人。

2、资产负债造假:企业通过操纵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来美化企业财务状况,以此欺骗投资者和债权人。

例如虚构资产价格,隐藏负债,虚构非经常性损益等手段。

3、内部控制不当:企业通过弱化内部控制制度,降低对财务管理的监控程度,使得企业内部存在严重的腐败问题。

4、会计准则违规:企业利用会计准则中存在的漏洞和不确定性,来隐瞒或变相记账以达到欺骗的效果。

例如利用会计原则的选择性、会计政策变更等手段来达到希望的财务数据。

二、企业财务舞弊的防范措施1、制定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给予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实施、监测和评价足够的重视。

应该建立完善的风险管控制度、动态预警机制、审计流程等制度来进行事前预防和事后查处。

2、完善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制度:公司应制定公司治理制度,确保公司治理结构合理、透明、健康。

信息披露应当及时、全面、真实、准确,确保投资者和债权人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3、加强市场监管:应完善市场规则和法律法规,特别是加强机构监管和行业自律,严惩财务舞弊的企业和行业,建立健全的市场信用体系,保障市场秩序的正常运行。

4、提高投资者和债权人的风险防范意识:鼓励投资者或债权人多询问、多考虑、多验证,引导投资者进行风险评估和关注企业的信息披露,避免投资或贷款的损失。

5、企业应当保持透明度,与行业内的同行进行定期交流和讨论,了解行业的各种情况与趋势的变化,通过行业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及时把握市场变化。

《2024年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识别及其监管研究》范文

《2024年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识别及其监管研究》范文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识别及其监管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财务报告作为企业信息披露的重要手段,其真实性和准确性对于投资者决策、市场资源配置以及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事件频发,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投资者利益。

因此,识别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并加强监管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识别方法及其监管策略,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现状及危害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主要包括虚构利润、提前确认收入、滥用会计估计等。

这些行为往往伴随着财务信息失真、内部控制失效等问题,导致投资者无法准确判断企业真实经营状况,进而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

此外,财务报告舞弊还会损害企业信誉,降低市场资源配置效率,阻碍企业健康发展。

三、财务报告舞弊行为识别方法(一)数据分析法数据分析法是识别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有效手段。

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分析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发现异常数据和不合理变动。

此外,还可以运用统计抽样、回归分析等方法对财务报表进行深入分析,揭示潜在舞弊行为。

(二)审计法审计是发现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重要途径。

审计人员应关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检查财务报表的编制过程和依据,发现可能存在的舞弊线索。

此外,审计人员还应关注企业关联方交易、重大资产重组等高风险领域,深入调查和了解企业业务背景和经营环境,以揭示潜在舞弊行为。

(三)调查取证法调查取证法是揭示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关键手段。

通过实地调查、函证、访谈等方式收集企业内外部信息,包括员工举报、媒体报道等线索,进一步了解企业实际经营状况和财务报表真实性。

在调查过程中,应注重证据的收集和保全,确保调查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财务舞弊经济分析报告(3篇)

财务舞弊经济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财务舞弊是指企业通过虚构交易、隐瞒债务、夸大资产、虚增收入等手段,以达到非法目的或误导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行为。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财务舞弊现象日益严重,给我国经济和社会稳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财务舞弊的经济分析,揭示其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应对措施,为我国防范和打击财务舞弊提供参考。

二、财务舞弊的原因分析1. 盈利压力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企业面临巨大的盈利压力。

部分企业为了达到业绩目标,不惜采取财务舞弊手段虚增收入、隐瞒成本,以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2. 利益驱动财务舞弊往往涉及企业内部管理层、股东、债权人等多方利益。

在利益驱动下,部分企业为了实现个人或集团利益最大化,不惜采取舞弊手段。

3. 法规不完善我国财务法规体系尚不完善,部分法规存在漏洞,为财务舞弊提供了可乘之机。

此外,执法力度不足、监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也使得财务舞弊行为难以得到有效遏制。

4. 内部控制缺陷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到位,导致财务舞弊行为有机可乘。

例如,缺乏有效的审计、监督和激励机制,使得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

5. 企业文化因素部分企业内部存在不健康的竞争文化,企业领导层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忽视长期发展,导致财务舞弊行为屡禁不止。

三、财务舞弊的危害分析1. 侵害投资者利益财务舞弊行为会导致投资者对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产生误判,进而导致投资决策失误,侵害投资者利益。

2. 影响资本市场稳定财务舞弊行为会扰乱资本市场秩序,导致股价波动、市场失灵,甚至引发金融危机。

3. 损害企业声誉财务舞弊行为会损害企业声誉,降低企业品牌价值,影响企业长远发展。

4. 加剧社会不公财务舞弊行为会导致财富分配不均,加剧社会不公,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四、应对财务舞弊的措施1. 完善法规体系加强财务法规体系建设,填补法规漏洞,提高执法力度,确保法规的有效实施。

2. 强化内部控制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提高内部控制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引言(一)研究财务舞弊的目的及意义所谓财务舞弊是指用财务欺诈等违法违规手段,给舞弊人带来经济利益,而最终导致他人受到伤害或遭受损失的故意行为. 其主要表现形式为:伪造、变造会计记录或凭证;隐瞒或删除交易或事项;记录虚假的交易,蓄意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故意违反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财务报告等.进入本世纪以来,财务舞弊案件频频发生,像安然、世通等财务舞弊和会计造假案件的发生,曾严重冲击了美国乃至国际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

而国内发生的郑百文、银广厦、科龙、草原兴发等财务造假事件也给社会造成了恶劣影响。

据国家会计学院的调查显示,只有2.51%的总会计师认为中国目前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是可信的。

舞弊事件的发生对各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加强企业舞弊的防范成为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这样不仅能重拾广大投资者对投资市场的信心,而且有利于我国法律法规、单位规章制度的完善,对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和长远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财务舞弊研究现状和评析关于财务舞弊问题的研究,国内外学者主要从董事会构成、董事会规模、股权结构、审计委员会、外部审计等方面研究公司治理与财务舞弊的关系。

我国学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也得出了一些结果:如“舞弊公司的法人股比例较高,流通股比例较低;舞弊公司的执行董事比例较高,监事会规模较大。

”(刘立国,杜莹,2003);而蔡宁、梁丽珍(2003)发现“舞弊与未舞弊公司的外部董事比例无显著差异,股权集中度越高的上市公司越容易发生财务舞弊,控股股东性质与财务舞弊行为不显著相关,公司配股活动、公司规模与舞弊显著负相关,董事会规模与财务舞弊显著正相关”;粱杰、王璇、李进中(2004)发现“内部人控制度、国有股比例、股权制衡度与舞弊正相关,流通股比例、股权集中度、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比例则相反,董事长与总经理变动及两职合一、董事会与监事会的规模和开会次数对财务舞弊无影响”。

除此之外,国外的研究人员也得出不少结论:像Uzun etal(2004)发现董事会与审计委员会中外部独立董事数量增加,舞弊概率下降。

Sharma(2004)研究发现,随着独立董事比例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增加,舞弊概率下降。

Beasley(1996)发现审计委员会的存在与否及其组成对会计舞弊的发生并无显著影响。

Sharraa(2004)发现审计费用与舞弊概率呈正相关,而审计质量与舞弊并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Beasley(1996,1998)的实证研究表明:舞弊公司董事会中外部董事比例显著低于未舞弊公司;外部董事任期增加、持股比例增加、在其它公司任职减少使舞弊可能性下降;董事会规模小,舞弊可能性下降。

上述文献研究结论存在差异,如Beasley(1996)、Uzunetal(2004),蔡宁、梁丽珍(2003)发现董事会规模与舞弊正相关,Sharma(2004)的结论则与之相反,而梁杰、王璇、李进中(2004)的研究结果表明董事会规模对舞弊无影响。

究其原因,一是研究方法问题。

Beasley(1996),Uzunetal(2004),蔡宁、梁丽珍(2003)研究舞弊与董事会结构关系时只用董事会有关变量作为解释变量,在研究舞弊与股权结构关系时则用股权结构有关变量作为解释变量,分别建立回归方程对公司是否舞弊进行回归。

而实际上董事会特征、监事会特征、独立审计等都对舞弊有影响,应该同时考虑这些影响因素。

二是样本时间跨度太长。

Sharma(2004)使用的样本跨度为12年(1988-2000),梁杰、王璇、李进中(2004)采用我国证券市场建立以来直到2003年的样本,时间跨度10年。

在英美等国家,其有关公司治理的制度变化不大,可以采用长时间样本进行研究,同时其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样本比较少,采用长时间段的样本才能满足研究需要。

我国对上市公司监管的有关法律法规一直在陆续出台,采用长时间的样本可能不合适。

(三)本论文主要研究观点和创新该篇关于企业舞弊问题的研究在承袭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仅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事件中,注册会计师的失职或违法、监管部门监管不力、会计准则与制度的落后等方面着手,而且我认为,审计、监管、会计准则与制度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外在保障机制,犹如抗洪斗争中的修堤筑坝,只能起到“堵”的作用,能解一时之困却无法“防患于未然”。

真正需要我们做的是从源头上保护植被,涵养水源,建立健全会计诚信体系,发挥“防”的作用,根除会计信息造假之洪流。

所以,必须理智地、客观地探寻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这一“顽症”的真正根源,以便采取有效措施。

二、财务舞弊的现状(一)舞弊数量的直线攀升据有关资料,2005年度自行披露会计重大差错更正的有84家;因涉及到财务问题被证监会限令整改的有38家;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的有50家,其中有两家已经出具调查报告被公开处罚;被证监会公开处罚及两个交易所公开谴责的有58家。

其中有一半以上甚至是绝大多数都是因为现金舞弊,也不乏屡教不改,屡查屡犯的主。

(二)现金舞弊的泛滥成灾以往上市公司喜欢简单地通过虚增收入、虚减成本来制造虚假利润,但是久而久之,这种贯用的伎俩已被中小投资者揭穿。

于是,信心越来越消沉,市场越来越低迷,没有了“后备军”支援的上市公司渐渐露出端倪,巨额的窟窿渐渐浮出水面,于是他们开始把矛头对准了现金(货币资金)。

正所谓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现金由于它的强流动性,一直被监管机构和CPA列为重点观察对象,但是他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以为现金只会被贪污,被挪用,却也不曾想现金还可以用来粉饰报表。

(三)串通舞弊的日益深化现行的财务舞弊不光是单纯的企业管理层或员工的舞弊,而与银行、证券管理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或部门串通舞弊的情况时有发生。

独立董事和上市公司,事务所和上市公司总存在着那么一点千丝万缕、剪不断、理还乱的利益关系。

(四)财务造假行为更具有技术性、隐蔽性近年,随着监管机构打击力度的加大,某些公司的财务造假行为也更加隐蔽多样。

根据审计署今年9月公布的有关检查报告披露,湖南某上市公司为掩盖其利用募股资金和银行贷款转移账外买卖股票的事实,居然和其当地的开户银行相互串通,伪造银行存款对账单,造成公司资产、负债均不实。

而顾雏军的造假手段就更是丰富多彩,涉及伪造身份证、虚假注资、造假账、诈骗国家土地等多种手段。

三、财务舞弊的成因(一)经济利益的驱动作用1、欺诈上市。

在现实状况下,一部分公司在上市前,其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并没有达到上市公司的资格的相关标准,比如,上市公司要连续三年盈利的严格规定,因此,一时期间形成“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情形,像提前确认收入,隐瞒重大事项,虚假编制公司前三年的财务报表,实现账上盈利,帐下亏损,从而取得上市资格。

蓝田股份,大庆联谊,麦科特等就是上市欺诈的典型。

2、骗取信贷资金。

公司难免在资金周转上会出现一点困难,这是往往需要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然而一个公司要想取得银行的贷款,就必须通过银行的相关考核指标,比如偿债能力指标,信用能力指标等,这些都需要考察该公司的财务报告等财务信息。

一些业绩欠佳的公司或企业为了获得金融机构的巨额贷款,缓解财务危机,于是乎通过舞弊行为,虚增利润来通过各项考核指标。

3、为了再融资。

在证券市场上,潜在投资者主要依据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或经营业绩来做出投资决策的,一些公司为扩大公司规模,需要大量资金,增发新股,但2001年监证会对其做出的具体限制,使得不少上市公司靠自身主营业务的正常经营无法达到融资的条件,于是乎对财务报表进行粉饰,释放良好的业绩信息,已达到向社会募股集资的目的。

(二)内部治理结构的缺陷如今,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还很不完善,存在诸多问题,这为上市公司进行财务舞弊提供了契机。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股权结构不合理。

(1)“大股东控制”的局面。

通过截止到2006年下半年沪深股市的数据显示,第一大股东控股比例没有超过25%的只有219家,60%-70%的上市公司都存在着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款项的情况。

在所有权高度集中的情况下,上市公司治理失效的可能性随之增大,控股股东将出于自利目的报告会计信息,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2、董事会独立性缺失。

当今在很多上市公司中,董事长和总经理常常两职合一,董事会成员绝大多数是企业经理人员,使得经理人员在公司的经营决策、利润分配、聘任或解聘公司的财务负责人、制定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等方面具有更大的发言权。

在这种情况下,公司董事会的运作通常被“内部人”控制,而不是以集体利益为基础的。

由于经理人员的目标是自身利益最大化,与上市公司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存在偏差,信息披露必然按照有利于经理人员利益的要求披露。

这种现象的出现导致公司经理操纵利润、侵蚀公司外部中小投资者的合法利益,公司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不能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财务舞弊现象时有发生。

3、监事会形同虚设。

(1)监事会独立性差。

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的成员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由股东提名,另一部分由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由股东提名的监事会代表往往是由大股东选派的,其作用更多的是维护大股东的利益,配合董事会和经理进行工作;由职代会推荐的职工代表则由于工作上受公司董事和经理的领导,其行为易受到董事会和经理层的影响,很难对其进行监督,以致监事会的监督工作虚化。

因此,职工监事和股东监事对大股东和管理层的舞弊行为起不到应有的监督作用。

(2)监事会监督能力不强。

监事的整体素质不够高,尤其是在国有企业中,不少监事是由上级主管部门选派来的行政干部,并不具备监督企业所需的专业知识。

这些因素都会导致监事会的监督职能弱化。

(三)社会监督体系不严密社会监督体系分为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

外部监督主要指财政监督、审计监督.内部监督主要是指内部审计。

1、内审职能弱化。

(1)审计的独立性不足。

独立性是社会审计的灵魂。

但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却远未达到市场经济发展的规范要求。

这体现在:第一,公司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失效;第二,会计事务所的规模偏小,导致其在业务和经济上对客户的依赖。

(2) 审计人员业务素质欠佳。

一些公司尽管在形式上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也名义上赋予了相应的职权,但实质上却将内部审计机构作为摆设,聘用一些非专业人员从事内部审计工作或者专业内审人员无所事事,再加上对后续教育又往往重视不够因此,审计执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2、外部监督措施的弱化。

(1)外部监督相关法规不健全。

《会计法》、《公司法》、《证券法》等法规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推行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公司行为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但目前这些法规尚存诸多待完善之处。

特别是一些条款的表述模糊。

如《企业会计制度》在执行其中的计提八项减值准备、借款费用核算方法、股权投资核算方法、合并政策以及不同的折旧方法等,这些方法的选用,大部分是会计专业人员,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相关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