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散文的意境与情趣的赏析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
教学设计如何涵泳品味散文的美情美意论文
教学设计如何涵泳品味散文的美情美意论文教学设计如何涵泳品味散文的美情美意论文摘要:散文不是诗歌,却诗意盎然;不是议论文,却含义深刻;不是小说,却生动曲折;不是说明文,却浅显易懂。
散文的美,应该在于真正的“唯美”,在于语言美,意境美,情思美。
关键词:散文;涵泳词语;美情美意在散文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把握散文的基本特征,进入语境、品味意境、感悟心境,涵泳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思美。
我在设计苏教三年级上册第5课《北大荒的秋天》这课的教学时,采用了“涵泳”阅读的教学方法,也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启发、点拨和引导学生的过程中,使学生从感性的角度接近文本,并且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品味语言、感悟品读和加深理解,根据课堂真实阅读情况和学生接受情况再进行训练,帮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对作品进行整体的感知深层次的感悟,从而达到对文本语言的整体把握,获得作品更深层次的审美体验,让学生获得主观的感受,体会作品的实际情义,更加使学生得到情操的陶冶,获得审美的享受。
一、复习导入,涵泳词语在第一个板块我进行了复习导入,涵泳词语。
我在指导学生朗读完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后,幻灯片上出示三个四字词语:“一碧如洗、清澈见底、热闹非凡”,让学生说说它们分别写出了北大荒的秋天美在哪里吗?这样的设计能让学生在复习词语的过程中既能练好朗读,也能从朗读中初步感受散文语言的画面美,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也能为学生朗读课文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而且在这种训练当中也潜移默化地渗透了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初读课文中涵泳词语,感受散文的语言美。
二、品读感悟,涵泳散文的美情美意我在设计教学课文第二自然段“天空美”时,先让学生自由读一读这一段,然后提问“你觉得北大荒的秋天哪里最美呢?”当学生回答说“天空最美,因为天空———一碧如洗”时,我紧接着追问“一碧如洗的‘碧’是什么意思?`一碧如洗的天空是什么样的?”学生在理解这个词语的同时,同时脑海中有了天空的色彩形象,我又问“一碧如洗的天空真美啊,到了傍晚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于是学生们开始在课文中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此时我又让学生充分朗读这些词语,涵泳品味这些能展示流云色彩斑斓的词语,让学生通过朗读把流云的美展现在眼前。
散文的美学意境感受文字中的审美情趣
散文的美学意境感受文字中的审美情趣散文,作为一种以散发个人情感、独特意境为主的文学形式,在文字中蕴含着独特魅力和审美情趣。
散文以其独到的观点、悠远的意境,让读者在欣赏阅读过程中得到一种审美的享受。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散文的美学意境以及文字中的审美情趣。
一、独特观点的表达散文通过作者个人独特的观察力和思考,将对于事物的独立见解与表达融入到文字之中。
这种观点的传达方式无法用其他文学形式来取代,正是散文的独特性。
而这种个人观点的表达,同样能带给读者一种审美情趣的享受。
比如,在散文《一夜之间》中,作者通过对宵禁后城市的描写,传达了社会变革对个人和城市的影响,唤起了读者对于时代变迁的感慨与思考。
二、意境的刻画与表现散文本身的特点就是强调给读者以美的享受,所以意境的刻画与表现是散文中一项重要的审美因素。
通过对细节的刻画、语言的融合,在给读者呈现一个鲜明生动的意境的同时,也唤起了读者的共鸣与美感。
比如,在散文《小桥流水人家》中,作者通过描写小桥流水、人家的生活场景,勾勒出一幅宁静、和谐的山乡意境,使读者如同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质朴生活中的美妙。
三、语言的韵律与美感散文中的语言需要有一种韵律,能够带给读者一种美感的享受。
有时候,这种美感来源于汉字的优美曲线和发音的美妙音节,有时候,语言之美则是通过句子的节奏与韵律,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和谐和流动的美感。
因此,散文中的语言表达需要经过精心的选择与使用,以达到流畅、优美、生动的效果。
比如,在散文《春意盎然》中,作者运用了律动的句子结构和富有韵律的文字表达,使整篇文章浑然一体,节奏流畅,给读者带来了一种愉悦的审美享受。
四、思想情感的抒发散文以其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思想观点来抒发作者的内心情感。
这种情感的抒发并非像诗歌那样借助押韵和格律来表达,而是以平淡真实的文字,将情感直接而真诚地流露出来。
这种情感的抒发,正是散文与其他文学形式的一个重大区别,它能让读者更为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心灵共鸣。
关于汉语言文学中的散文赏析探讨
关于汉语言文学中的散文赏析探讨
散文赏析探讨
汉语言文学中的散文赏析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很有深度的话题,其中有着多种理解角度,也
有不同的学者对于散文赏析进行研究与探讨。
其一,对于汉语言文学中的散文赏析,最重要的一个概念是文体分析。
文体分析是散文赏
析的一个基础,而文体也是散文赏析的一种语言方式,它在散文赏析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重
要形式。
文体通过文字、语言、结构等来表现作者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以及作品主题的内涵,它影响着读者解读作品的态度、意见与观点。
其二,汉语言文学中的散文赏析也涉及到作品的艺术性以及写作技巧。
作品的艺术性可以
使读者在阅读时可以得到持久的内涵,熔炼出的文字和思想是作品最独特的方式。
散文赏
析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写作技巧,也就是如何使用语句加以规范,使准确地表达出情趣。
综上,汉语言文学中的散文赏析涉及的内容非常多,包括文体、艺术性以及写作技巧都需
要我们细心研究,去思考散文赏析的精妙之处,去感受散文赏析最原生态的一面。
关于散文教学的论文范文3篇
关于散文教学的论文范文3篇关于散文教学的论文范文二一、观赏散文的意境美“意境”两字在许多民心目宛如只属诗歌,着实否则,“意”,情思也;境,形象也。
散文既是一种自由多样,关注真实世相的文体,自有其对特定意境的寻求;古有“诗文一家”“文中有画”之说,也展现了意境美不独为诗,也为散文全部;而且,今众人搪塞“散文是美文”的界说,也在认同散文文质相承,形神兼美的同时,实质上认可了散文的特之一,即用独具质感的精致的语言建立特定的情境以托付自己的哲理情思。
在散文中意境的建立,通常有两种重要途径mdash;mdash;以形传神和以神御形,其共是到达散文意境的融和统一,不行疏散。
观赏散文的意境美,就要循其通达意境的路途,领略差异人物的差异人生的差异场景,从这种场景的或闪灼而过或慢速展现之间,捕捉到作者寄寓于其中的绵长的情思,深奥的哲理。
(一)以形传神的意境需要循形察情散文意境建立要领之一因此形传神,即是“议决对具体形象的传神描绘而传达出抒怀主体的精神意蕴”,转达出文中主人公的主观情绪,阅读这样的*,我们没关系循其形,入其里,察其情,到达观赏的目的,得到审美的愉悦。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月光如流水”一段给人的美感非统一样平常,作为观赏,就需要体味这种美感的孕育发生历程。
我们可以见出该段重点是何塘的月色,故文中先用一笔喻写月光,用“流水”似的“泻”来形容圆月的普照,给人月华似水的传神的以为。
“薄薄的青雾”句看似唐兀,实乃紧扣住“月色”二字:上有月光映照,下有荷叶反射,白雾便成若有若无之青雾。
透过薄雾看荷塘,风景皆云云朦胧飘忽,作者便用“像笼着轻纱的梦”句来形容,“梦”为喻体,恰恰是月色之美,美得令人感想不真实的写照。
至于下文的“梵婀玲”“树影”都是组成此段美盛意境的绝不行少的一环。
总之,在这幅画面中,月光、荷塘、青雾,造成了绘画的构图美,明与暗,条理和色彩造成视觉上的美感,小提琴演奏名曲,给人以音乐美,造成听觉上的美感。
散文的意境与情趣
创 境 与 写 境
意 境 构 成 的最 基 本 的凶 素 是 意 象 ,优 美 的散 文 都着 意刻 画 、 抒写一 个主体形象 。 凭着丰体形象 , 营 构意境的轮廓 , 凭着主体 形象倾注作者 内心 的激情 , 显露 …抒 情的微波洪涛 。如范云诗中“ 昔 去花如雩 . 今来雪如仡” . 天然 之 作 , 不着 人 、 然擅长借助 意象来传达意境的近代 也名家也 不少 . 朱 n清的 篇《 背影》 即是如此 朱 自清的名篇《 背影》 . 足 回忆父亲 、 抒 写父爱的 篇 脍 炙 人 口的散 文 , 作者 抓 住 父 亲一 个特 定 的 “ 背 影” 为意象 , 作为创造意境 的构 图中心 . 先后 四次进 行 r 点 染 与 刻 丽 第 一 次 开 头 , “ 我 和 父 亲不 枉 I 见 二年余 了, 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 的背影 。 第 二次写 “ 背影 ” 的 现 , 是父亲送“ 我” 上 车后 , 义特 意 为 “ 我” 灭一包桔子 : “ 我看 见 他戴 着 黑 布 小 帽 ,穿 着 黑 柿大 马褂 ,深 青 布 棉袍 蹒 跚 地 走 铁 道 边 … …要 爬 那边 月台 , 就 不 容易 r。 他 两 手攀 荇. 面 , 两脚 再 向上 缩 他肥胖 的身子 向左微倾 , 显 出努 的样子 。 这时 我 看 见他 的背 影 , 我 的 渭很 快 地 流下 来 了 。 ” 筇 t次 , 写 “ 背 影 ” 的 隐没 : “ 等 他 的 背 影 混 人 来来 往 往 的 人 里, 再找不若 r, 我便进米坐下 , 我的眼泪 义米 了。” 第四次 , 则是作 ^ 的结尾 , 手捧父亲“ 膀 子疼痛 r 方害 、 举箸挺笔 , 诸多不便 , 大 约 大 去 之 期 不 远矣 ” , 深探 怀 念父 亲的“ 背影” : “ 在 晶 的洞 光 中 , 又 看 见N J I e H  ̄ - 的, 青 棉袍 , 黑伽 5 褂的背影。” 父亲的背影存此文 中是最能于 J ‘ 动作者 ,也能打 动 诸 多 读 者 的心 , 父 亲 的背 影 ・ 次 义 次 的 出现 , 一 次次撩动着作 者的心弦 ,每一次琴 都 是亲情 的弹 奏或许并不嘹亮 ,但却饱含温情 ,最 能打 动读者的 心 父亲的背影此时已成为亲情 的象征 , 有父亲对儿 予的荚爱 , 也有儿子对父亲的牵挂 父亲的背影如 同 乐的尾 问,在舒缓的尾 爵中凝 重滞 涩的惜别情韵 跃然变 为怀念 父亲此 时兀 限缠绵之情 , 打 一个 不十 分恰 切的 比喻 说: “ 背影” 就像一块瞧 , 感情 的浪花 筒 一 次撞 击 , : 牛 了同中有异 , 异 中 有 同 的波 纹 , 显 示若感情 旋转 向前 , 变化的流程 。 因此抓住 意境构图 的主体 形象 . 往往就能抓住情绪 变化 的“ 焦点 ” 、 诗情 喷薄的关 眼, 为也就能够 通过灌注情感 的 术形 象, 诗意浓烈地面 抒情 的“ 波澜 ” 。
有关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有关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有关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一:关于语言应用的汉语言文学论文摘要:我国具有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从古到今流传下来很多经典名篇,学生如果可以对这些经典文学进行背诵,不仅可以弘扬中国优秀的文化历史,还能增加汉语言的理解和应用。
关键词:语言应用;汉语言文学一、汉语言使用与意境分析的作用作为汉语言专业讲师,应该强化学生对汉语言的应用能力和对语言意境分析的能力,这也是丰富学生情感的重要手段。
所以,汉语言的使用和意境分析是所有汉语言专业学习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
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学素养语言的生命力在于能够灵活使用,否则,语言就始终处于静止状态。
所以,汉语言的应用也就促成了汉语言的使用意境。
语文知识的形成与汉语言素养强化相得益彰。
例如,在形容风景的时候人们经常使用风光旖旎、风景秀丽,如果用作风光靓丽,风景艳丽,不仅读起来拗口,就连基本意思也被扭曲,让美丽的风景变得艳俗无比,让人无语。
虽然四个词语单独拎出来都是形容词,但是用法差别很大。
所以,汉语言的应用会直接影响语境的塑造,说风光旖旎、风景秀丽人们会眼前一亮,甚至可以想象出美好的景色,但是如果用靓丽、艳丽形容风景,只会让人们倒胃口,很难找到美的感觉。
2.培养学生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当今社会,人们除了需要语言交流,还需要借助安静、舒适的文学阅读来提高修养。
所以,在品读汉语言文学作品的时候,不仅需要对汉语言的使用环境进行了解,还要对语言的使用意境进行深入地了解。
如果不了解汉语言的使用方法和意境,就无法安心阅读,也不能完全理解文学作品中极尽深刻而优美的语言。
例如,在欣赏海子的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最后四句包含作者所有的寄托: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简单的语言朴素明朗却又隽永清新,作者对世界充满希望,充满感恩,善良虔诚的祈祷,愿每一个人在尘世间都可以获得幸福,而自己却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散文一)
浅谈余秋雨散文的艺术与美学特色内容摘要:余秋雨散文问世之后在海内外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得到许多作家的好评,构成了本世纪末期中国文坛一大景观。
其散文美学型态迥异于前一切散文文本。
他的散文独特之处在于,打破了传统散文文体的束缚,开创了散文的一代新风。
本文拟就其散文艺术与美学特色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余秋雨散文艺术美学特色余秋雨的散文,跨越了纯文学的界线,走向文化领域。
其散文美学型态迥异于前一切散文文本。
他的散文独特之处在于,打破了传统散文文体的束缚,开创了散文的一代新风。
本文拟就其散文艺术与美学特色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一、艺术特色余秋雨散文的特色,即:追寻文化是根,表达民族情感是茎,描述生活点滴是叶,这三者共同熔铸了茂盛而充满活力的秋雨散文之树.当代文坛,谈到散文不能不谈余秋雨。
余秋雨散文,最有价值之处是其丰厚的文化意蕴,余秋雨结集出版的《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秋雨散文》等,都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
据说,单他的《文化苦旅》在台湾一年就重印了11次,可见其散文的魅力。
余秋雨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打破了传统散文的束缚,创造了新的意与思结合的文化散文,借山水风物,寻求中国文化意蕴与人生真谛,探寻中国文化的巨大内涵与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
1、他大胆突破了传统的散文观念,成功地运用了一系列饱含着作家的个性、独创性的艺术表达程式:其一,从理性回到感性,同时,在这种回复的过程中充分注重感性王国与理性王国的自由切入与转换;其二,本世纪末期散文作家们在意图呈示时总体上存在着一种隐匿化倾向;研读余秋雨散文,我们发现,这一特征在这位作家的文本中体现得更为明显、集中与频繁,并且不仅将这一追求运用于状物散文,而且运用于写景散文。
从而导致其散文中所出现的某种景观、物象总是处于时代、社会、历史、文化、道德等多元视角的透视之中,或在一种多元开放的发散式显示中凸现出所写对象宽广、丰富的涵义,比如其《白发苏州》是一篇写景散文,按照传统的写法,无非是先介绍苏州有哪些美好的景点,这些景点的美学特征,然后再抒发一点主体的感怀完事。
散文语言风格与意境营造分析
散文语言风格与意境营造分析散文,作为一种自由灵活、富有个性的文学体裁,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读者。
在散文的世界里,语言风格和意境营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共同构建了散文的艺术之美,让读者在文字的海洋中沉醉、思索、感悟。
散文的语言风格多种多样,有的如潺潺溪流,清新自然;有的似汹涌波涛,雄浑豪放;有的像绵绵细雨,细腻婉约;有的仿若疾风骤雨,简洁明快。
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往往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它宛如山间的清泉,清澈透明,不事雕琢。
作者运用简洁明了的词汇,描绘出生活中平凡而美好的景象,让读者仿佛能够亲身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和生活的宁静。
例如,在朱自清的《春》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这段文字用朴素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充满希望的季节之中。
雄浑豪放的语言风格,则充满了力量和激情。
作者常常运用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以及豪迈壮阔的词汇,展现出宏大的场面或强烈的情感。
像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其语言气势磅礴,将历史的沧桑与英雄的豪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细腻婉约的语言风格,如同江南水乡的女子,温婉柔情。
作者善于捕捉细微的情感变化和生活细节,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内心的感受和世界的美好。
比如,张爱玲的散文,她在《私语》中写道:“我希望有个如你一般的人,如山间清爽的风,如古城温暖的光。
从清晨到夜晚,由山野到书房。
只要最后是你,就好。
”这种细腻的情感表达,让人不禁为之心动。
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以其干脆利落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作者不拖泥带水,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让读者能够迅速抓住核心内容。
鲁迅先生的散文就常常具有这种风格,如《朝花夕拾》中的一些篇章,用简洁有力的语言,批判社会的黑暗,呼唤人性的觉醒。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散文意境与情趣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散文意境与情趣作者:杜艳凌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3年第03期摘要:散文变化较多,思维的跳跃性与发散性也极强,在语言特色、文章修辞和感情宣泄等方面都极富特色与创造性,因而在缺乏对散文意境与情趣的深入剖析和理解的基础上,很难完全融入散文之中去领会作者欲表达的情感与文章的主题。
因此,本文就将对语文教学中散文意境与情趣的赏析进行分析与讨论。
关键字:语文教学散文意境生活化语文教学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表达、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重要的基础性学科。
在语文教学中,散文是十分常见的一类教学文体,因为形式多样、内涵丰富、表达形式多元,历来受到广泛的重视和喜爱,对于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塑造和文章内涵体会都有着积极意义。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散文教学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因为散文变化较多,思维的跳跃性与发散性也极强,在语言特色、文章修辞和感情宣泄等方面都极富特色与创造性,这些都是其他文体不常见的,因而在缺乏对散文意境与情趣的深入剖析和理解的基础上,很难完全融入散文之中去领会作者欲表达的情感与文章的主题,从这一角度来看,散文的教学与理解都具有较大挑战性。
散文教学中,散文的意境和其中体现出来的情趣可以说是深入理解文章和体会文章主题的关键,如果能融入到文章的意境之中,就为领会作者的情感和文章主题打开了门户。
相反,如果对散文的教学和理解停留在文字层面,局限于文章的修辞技巧和写作手法,那对于散文的理解也就只能停留在文字层面,这是和议论文、叙事文等问题之间的重大差异,因而散文中的意境与情趣属于散文教学中关注的重点。
在教学实践中,目前对于散文教学更多地还是采用诵读与引导讲解的模式,对于文章的主题思想,基本还是由教师引导学生向一定的方向思考,属于“被动式”教学,而引导学生“主动“进入文章的意境,品味当中的情趣的模式仍然不多见。
如何提升和改进散文教学,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知散文的意境与情趣,从总体上来看,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入手。
关于汉语言文学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汉语言文学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与意境分析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语言应用及意境分析方面的特点汉语言文学专业设计面较广,理论知识也较为复杂,可以涉猎字、词、音、句、段落、篇等内容,还可以涉猎逻辑、语法、修辞等等内容。
但也正是因为这种博大精深的内容,才能赢得很多学生的青睐。
当然,明确其自身特点,对于语言应用及意境分析有着非常重要的铺垫作用。
1、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汉语言文学专业通过其所涵盖的内容增强学生的语言知识,从流程的与人交流沟通,进行理性的思维,对文学作品进行有效的鉴赏品读。
具备了这些综合能力,学生对汉语言的应用及语境的拿捏会更加准确到位,从而使自身的语文能力得到较为明显的增强。
2、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主体的特定性汉语言对于文科生具备非常大的吸引力。
尽管汉语言专业能够惠及各个人群,但是,终究还是文科生对其情有独钟。
因此,汉语言文学专业以文科生作为主要教学对象,当然,有一部分学生在进入高校后,会改变专业,从而进入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
可见,汉语言文学的魅力所在。
理所当然,语言的应用及意境的分析自然被得到重视,因为,这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的重中之重。
3、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明显的交际性语言作为一种非常普遍的交流工具,能够带给人们更多的情感表达机会,能够带给人们更多的语言锻炼机会。
语言表达机会被人们及时抓住,并赋予真情实感,那么,语言的应用及意境分析自然而然得到了彰显,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魅力就会被更多人所体会,被更多人所认同。
此外,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还能有效改善了很多人的自卑心理,促使他们从容的与人对话交流,这也是语言应用的良好结果。
4、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平实的生活性汉语言文学专业具备较为深厚的理论知识。
然而,最终,这种理论知识还是要回归生活,最终要通过人们的生活性语言解决问题,指导实践。
因此,深厚的理论知识只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基础,语言的适时应用及意境的到位分析,还需要借助特定的生活气息和生活情景。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2篇-大学毕业论文参考范文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2篇:大学毕业论文参考范文汉语言文学研究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而我国的文化经历了历史长河的洗礼与积淀,融合了更多精华。
汉语言文学是研究中国词语、句法和传统的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的课程,是通过对其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来学习汉语言的主要能力,其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具有中国语言功底和写作能力,更是追求各种文字美的关键。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一:汉语言文学语言意境研究汉语言文学是我国文化传承的重要学科,是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传承的历史古国,所传承与积淀的文化精髓是我国重要的财富,对促进我国的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对汉语言文学研究的过程中,语言与意境是重要的研究内容,语言是本质,意境是一种思想上的升华,是对汉语言进行深入研究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语言与意境的研究,能更加深入地了解汉语言文化的精髓,更加精确地管窥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文对汉语言文学语言意境研究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对提高汉语言文学研究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古代读书人在语言应用中,通常会深思熟虑以探求语言的意境,在此基础上组合出来的语言往往会给人一种触类旁通、柳暗花明之妙感。
汉语言文学中语言意境主要源于生活,通过对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事物进行描述,融入作者对生活与时代背景的感悟,从而表现出不同的语言艺术效果,呈现出不同的意境。
一、汉语言文学语言意境研究的意义汉语言文学研究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而我国的文化经历了历史长河的洗礼与积淀,融合了更多精华。
其中对语言与意境的研究,是更加深入了解汉语言文化的重要手段。
语言是了解汉语言的基础,也是深入学习的重要门户,语言所包含的内容及形式千变万化,在研究语言时对象及内容也更加广泛。
汉语言的意境是一种比较微妙的感觉,这是一种情与景的融合,是一种思想与灵魂的升华。
我国的汉语言文化包罗万象,同样的事物,通过不同的描述方式,以不同的语言组织形式就会阐述出不同的意境。
意境的来源是客观存在的事物,而在对客观事物描述的过程中,就会融入作者的个人情感,将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化成人生感悟,然后通过语言的形态表现出来,通过文学作品抒发自己的情感。
散文语言风格与意境营造分析
散文语言风格与意境营造分析散文,作为一种自由灵活、情感真挚的文学体裁,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读者。
在散文的世界里,语言风格和意境营造是两个至关重要的元素,它们相互交融,共同塑造了散文的艺术价值。
散文的语言风格丰富多样,犹如一个五彩斑斓的调色盘。
有的散文语言简洁明快,直抒胸臆,仿佛一位爽直的友人,毫无保留地与你分享内心的喜怒哀乐。
这样的语言风格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能够迅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让读者在短时间内感受到作者强烈的情感冲击。
比如鲁迅先生的散文,言辞犀利,一针见血,以简洁有力的文字批判社会的种种弊病,唤起人们的觉醒。
与之相反,有些散文的语言则细腻温婉,如潺潺流水,轻柔地抚摸着读者的心灵。
这类语言注重细节的描绘,善于运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作者所经历的一切。
像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用细腻的语言描绘了荷塘的美景,“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那优美的语句,如同一幅精致的画卷,在读者眼前徐徐展开。
还有一种散文语言,幽默风趣,充满了生活的智慧和情趣。
作者以轻松诙谐的口吻讲述故事,让人在欢笑中领悟人生的真谛。
比如老舍先生的散文,常常以幽默的语言展现老北京的风土人情,让读者在忍俊不禁的同时,也对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而散文的意境营造,则是作者通过语言的巧妙运用,为读者创造出一个独特的精神空间。
意境就像是散文的灵魂,它赋予了散文更深层次的内涵和艺术魅力。
作者可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来营造意境。
比如描绘山川河流、花鸟鱼虫等,让读者在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宁静与美好。
在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中,作者通过对夏夜海滨景色的生动描写,“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
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而且比天空的景色更要壮观。
”营造出了一种浪漫而迷人的氛围,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美丽的海滨仲夏夜之中。
语文课学习散文的韵味和意境
语文课学习散文的韵味和意境散文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是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写、抒情和思考来展现人生哲理和文化价值的一种文风。
学习散文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观和写作能力。
在语文课堂上学习散文,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散文的韵味和意境,从中汲取文化营养,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一、散文的基本特征散文作为文学体裁有其自身的基本特征,包括言语简洁明了、形式随意自由、情感真诚流畅、表现思想深邃等特点。
散文的语言通俗易懂,不需要过多的修辞手法,但是却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让读者在细腻的描写中深入感知人生的真谛。
同时,散文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故事,可以是随笔,还可以是记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让作者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二、散文的艺术魅力散文的艺术魅力在于其独特的韵味和意境。
通过语言的魔力和深度的思考,散文能够将平凡的生活转化为优美的艺术形态,让我们在散文的语言中感受到人生的真谛。
散文的韵味在于通过作者的真情实感去渲染生活的感悟,使读者在阅读散文时产生共鸣。
散文的意境则在于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出一种真理和美感。
三、如何欣赏散文欣赏散文需要从多个方面综合分析,既要关注散文的语言表达,又要关注其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首先要认真品味散文的语言,掌握其文学特点和风格特色,从字里行间感受散文的情感和思想。
其次要关注散文所体现的文化背景和时代性,理解散文的情境和所蕴含的深层文化内涵。
最后要从个人愉悦的心理出发,用欣赏和赏析的态度去感受散文,让自己在感性和理性的交织中获得深沉的体验。
四、如何写好散文写好散文需要具备深入理解和思考能力,同时还需要有一定的文字表达技巧。
在写作散文时,要着重把握散文的艺术特征,注重写作的艺术性和真实性,努力将作品融入生活之中。
同时,在写作过程中,还需要注重语言表达的流畅性和准确性,善于运用修辞手法,让句子的语言感更为鲜明。
五、结语散文作为一种文学体裁,能够让我们在语文课堂上深入了解人生的真谛和文化的内涵,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
浅谈散文意境的品析
浅谈散文意境的品析作者:闻萍来源:《文学教育》 2017年第5期内容摘要:小学苏教版教材高年段教材中,有十几篇散文。
小学阶段的散文教学该如何展开?笔者认为要关注作者个性化的语文经验,立足散文“优美语句”去感受作者通过自己的情感、想法、观点营造“深邃的意境”,从而在求知中明理,在悟情中启志,提升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散文的意境,是知趣,是理趣,是情趣,是志趣。
关键词:散文意境品析散文是处于诗歌和小说之间的过渡性文体,它有浓浓的情感,耐人寻味的意境,是作者集叙述、知识、哲理与情趣相统一的内心世界的表达。
苏教版教材小学高年段教材中,出现了多达十几篇散文,然而2011版课标在小学阶段并未提及散文的教学目标,小学阶段的散文教学该如何展开?笔者就此引发了思考。
笔者认为,散文的作者,在写作时构思最多的就是句子,散文教学,唯有带领学生对散文的句子进行咬文嚼字,寻找“这一位”作者独特的气质,包括他所谈论的话题,所运用的言语,所抒发的情思,往他的“独特经验”里走,才能凸显散文的“意境”。
散文的意境,是知趣,是理趣,是情趣,是志趣。
一.推敲比较,横生“知趣”“知趣”,是指作者说明事物的乐趣和读者求知与获知的乐趣。
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月光启蒙》,是一篇淳朴真情的散文。
作者开头就写到童年夏夜的“美妙”,母亲搂着“我”唱歌谣,给我民间文学的启蒙,体现了“我”对母亲,对故乡民间艺术的热爱。
师: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那样(),像小溪的流水那样()。
师:芳香是形容花的香味的,这里说“芳香的音韵”。
那么,这美妙的歌声令人——(心旷神怡)老师把课文又变成这样,你还会说吗?师: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令人(),这是多么( )的夏夜,这是多么( )的画面。
生:......师: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
这句话中有两个“长”字,请你仔细比较,思考分别怎么理解?生:前一个是“生长”。
后一个是“创作歌谣”。
师:为什么说创作歌谣就是长歌谣呢?师:这里的人们你也唱,他也唱,所有的人都会唱,叫——口口相传。
浅析语文教学中的散文鉴赏
浅析语文教学中的散文鉴赏【摘要】散文是一种文学性很强的文体,究竟应如何去教学,我认为应把传统的散文分析课变成鉴赏课。
并在具体教学中通过对散文的意境美、情感美、哲思美、风格美这几方面去进行鉴赏,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鉴赏散文的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散文;鉴赏散文这种文学体裁,在古代跟骈文、韵文相区别,在现代跟诗歌、小说、戏剧相并列。
它是一种文学性很强的文体,究竟应如何去教学,我认为应把传统的散文分析课变成鉴赏课。
让散文的教学更加具备作为“美”的特质,体现语言特色的原汁原味。
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鉴赏散文的能力,特别是名家作品。
那么应从哪些方面去鉴赏散文呢?一、鉴赏散文的意境美意境,就是作者把深刻的思想、动人的感情,通过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来,达到情与物融合、意与景交织,以唤起读者的联想,产生动人的艺术效果。
古有“诗文一家”“文中有画”之说,也揭示了意境美不独为诗,也为散文所有;并且,现代人对于“散文是美文”的界说,也在认同散文文质相承,形神兼美的同时,实质上承认了散文用独具质感的优美的语言创设特定的情境以寄托自己的哲理情思的特征。
散文贵在意境。
散文中的“意”是指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主观情感。
这种情感,必须要有所依托,或是借景抒情,或是托物言志,或是因事明理。
这些可寄托作者情思的景、物、事就是“境”。
“意境”则是这二者交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境界。
单纯的景物描写谈不上意境,意境应该是外在景物与作者心境的高度统一,是外物与内情的自然融合,是给读者以美感的艺术画面。
读《荷塘月色》,感叹作者笔下美景,那“淡淡”的月色,那“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一样的荷叶,那“明珠”“星星”一般的荷花,那“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清香,那“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似的光和影……一切的一切都“像笼着轻纱的梦”。
作者之所以要创造一种朦胧的环境,是因为这环境正象征着他此刻的心境。
因为“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尽管景色“今晚却很好”,尽管“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但我仍然“什么也没有”。
汉语言文学中的散文解析
汉语言文学中的散文解析摘要:汉语言文学在我国传统文化有着独特的地位,中国语言文化博大精深,汉语言文学发挥着独特的价值。
而散文是汉语言文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散文能够有效的体现出汉语言文学的魅力。
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汉语言文学的教育比较缺乏,学生的积极性并不高,没有较高的兴趣学习散文的鉴赏。
本文具体论述汉语言文学中的散文赏析教学工作。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散文;赏析1汉语言文学简介1.1汉语言文学概念汉语言文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能够有效的体现出我国文化软实力。
在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主要涉及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汉语言文学的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技能等各方面。
通过学习汉语言文学,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1.2汉语言文学的特色汉语言文学具有独特的特色,首先它传承了我国优秀的人文精神,能够体现出我国优秀的文化,同时汉语言文学包含的内容也非常多,有效的体现出我国的人文情怀。
在进行汉语文学散文鉴赏的教学过程中,还能够有效的体会出散文所表达的意境,能够陶冶人的情操,能够增强我国国民的素养,这些散文都具备一定的人文情怀,同时从不同层面反映了我国文化。
2汉语言文学散文赏析教学现状2.1汉语言文学散文赏析教学缺失相关高校在进行汉语言教学过程中,没有重视散文赏析的具体工作。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做出了一定的改革,在改革中,减小了散文赏析的比例,正是由于这样的现状,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有效的认识散文鉴赏工作的重要性,直接影响我国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水平,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2汉语言文学散文鉴赏教学死板我国目前有一些高校在进行汉语言文学散文鉴赏教学过程中,依然采用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在具体讲解散文时,往往把散文通读一遍,然后让学生仔细分析散文的结构,之后,再让学生分析散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的步骤比较死板,不能够有效的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参与的欲望,这就会使学生对汉语言文学丧失学习兴趣,久而久之,成绩也会下降,不利于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2】语文教学中散文的意境与情趣的赏析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2】语文教学中散文的意境与情趣的赏析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在赏析某一类文章时,总要强调文体自身的特点,如小说我们强它的人物、情节,诗歌强调它的意境、用词,戏剧强调它的矛盾冲突,散文则过多的强调它的语言。
只是我们这样做难免有时会顾此失彼,甚至会本末倒置,在散文教学中就存在这们的现象,其实支撑散文的是散文自身的意境,还有它独特的情趣,而语言只是用来构建意境和描写情趣的工具,本文就从散文的意境与情趣方面论述一下,在散文教学中应该重点注意的东西。
一意境何谓意境,袁行霈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意境是作者主观意志情感与客观事物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像世界”,简单来说意指的是思想感情,而境指的是文中所呈现的画面,两者紧密结合形成了散文的意意境。
意境是一篇散文的魂,只是已与诗歌的意境不同,诗歌意境是画中小品,一山一水而已,而散文的意境则是鸿幅巨著,需要全篇构局,否则一处失误,全局皆毁。
《论语》无疑是最早的古代散文,只是大多只是支言片语,难以成就意境,而论语中最为称道的具有散文特色的还是那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待坐》。
师徒五人席地而坐,弟子各言其志,公西华一旁鼓瑟自若,直至老师问及其志才琴声渐稀,而其回答也很有意境,可以说是画中之画。
那时的景,那时的情,让今人看来也感叹不已,感叹情的真挚,感叹景的迷人,一切皆如此的惬意如此的和谐,不刻意为之而天然自成,可以说是散文意境中难见的一高峰,如司空图在诗品中所言“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亦如李白所称赞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因此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若我们只知道翻译句子,讲解文言现象,讲述孔子的思想,描述各个弟子的志向,这篇文章中最优美的部分反而被舍弃掉了,不是有点本末倒置吗?有天然之美,便有人工之妙,庄子是此中高手,其文多先创一意境,后才阐述一道理。
如其文《逍遥游》,前文扬扬洒洒言之许多,鲲如何化而为鹏,鹏又如何飞于九天,列子如何御风而游于天下,将这些意境营造成的美妙非凡,引人入胜。
浅论汉语言文学中散文的赏析
浅论汉语言文学中散文的赏析摘要: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
汉语言文学是中国文化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中国的文化保护状况。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超过了对文化发展的重视,这对学生汉语语言学的学习能力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文化软实力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汉语言文学对于提高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散文;传统文化;鉴赏能力汉字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几代人的产生和成熟阶段,并逐渐走向成熟。
文学的发展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说理散文是独立于纯文学之外的一种成熟和发展的散文。
文学的发展水平也在日益提高,文学发展所涉及的内容也更加丰富。
1.汉语言文学简介1.1汉语言文学概述中国语言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讲授的是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汉语言文学在新闻界、文艺出版部门、科研机构和华文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汉语语言文学的学习,可以培养文化方面的专门人才,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1.2汉语言文学整体特色中国语言文学有自己的特点,中国语言文学能够继承我国的人文精神,能够反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所教的唐诗、宋词是中国语言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国时期,一些华文文章批评了社会的黑暗。
语文教学可以提高人民的综合素质,拓宽人民群众的人文情怀,提高人民的人文素质。
2.汉语言文学赏析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与欣赏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意境的创造和创作过程中的情感表达。
在我国的汉语言文学中,古诗词是最能体现汉字意境的写作风格的文学作品。
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我们可以构建了一个很好的意境。
从语言的角度来看,人在发展的过程中在实践中进行了多层次的语言尝试,使人们对语言的理解更加深入,灵活运用语言,为文学风格的形成和形成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在先秦时期具有明显个性化的创作特点和能力。
汉语言文学中的散文赏析研究
汉语言文学中的散文赏析研究摘要:我国经历几千年的发展涌现了大批优秀传统文化,汉语言文学作为文化中的重点组成质疑,对中国文化体系发展有着积极影响。
散文属于比较特殊的文体,能够深刻展现汉语言文学的独特魅力,因此在汉语言文学中进行散文赏析能够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散文赏析;语言能力前言:汉语言文学中进行散文赏析能够提升文学研究深度,进入到深度学习领域中,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中不断提升文化素养,从整体层面上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因此就需要明确汉语言文学中进行散文赏析的意义,在明确赏析特点的基础上使用新颖方法,实现提升核心素养目标。
一、汉语言文学中散文赏析的意义(一)提升语言能力进行散文赏析能够积累语言,提升语言能力。
散文作者的语言功底比较深厚,能够将语言功底运用到作品中,使得作品语言水平较高。
在赏析散文作品时能够感受到作者的语言魅力,学习使用语言文字,在知识内化基础上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提升作品质量。
(二)提升理解能力在散文作品中内涵主要存在于文字中,不会直接展示在读者面前的,针对作品进行赏析能够深入领悟散文内涵与思想。
因散文的思想内涵比较丰富,读者在阅读中需要不断分析与解读,才能掌握作者思想情感。
所以对于读者来讲,需要做好散文作品赏析,结合内容进行分析,提升对作品的理解能力,通过作品展现思想内涵[1]。
(三)提升艺术水平散文作品具有艺术性较强等特点,对于读者来讲通过赏析散文能够产生美的享受。
在散文作品创作中需要不断提升作品艺术性,赋予作品深刻内涵,在赏析中需要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在体验作品艺术性的基础上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不断积累中提升艺术水平。
(四)提升构思能力作者创作角度不同,使得作品艺术构思也是各不相同的,能够展现独特的思维方式。
通过艺术构思可以明确作者对文章架构、思想立意等方面的认识,逐渐提升掌控能力,在深度解读与探究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领悟思想内涵,逐渐提升构思能力。
二、汉语言文学中散文赏析措施(一)确定赏析内容1.了解文章表达技巧进行散文创作时必然需要使用表达技巧,通过使用适合的表达技巧能够有效提升作品可读性,所以作者在创作中会使用不同的表达技巧,丰富作品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中散文的意境与情趣的赏析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在赏析某一类文章时,总要强调文体自身的特点,如小说我们强它的人物、情节,诗歌强调它的意境、用词,戏剧强调它的矛盾冲突,散文则过多的强调它的语言。
只是我们这样做难免有时会顾此失彼,甚至会本末倒置,在散文教学中就存在这们的现象,其实支撑散文的是散文自身的意境,还有它独特的情趣,而语言只是用来构建意境和描写情趣的工具,本文就从散文的意境与情趣方面论述一下,在散文教学中应该重点注意的东西。
一意境何谓意境,袁行霈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意境是作者主观意志情感与客观事物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像世界”,简单来说意指的是思想感情,而境指的是文中所呈现的画面,两者紧密结合形成了散文的意意境。
意境是一篇散文的魂,只是已与诗歌的意境不同,诗歌意境是画中小品,一山一水而已,而散文的意境则是鸿幅巨著,需要全篇构局,否则一处失误,全局皆毁。
《论语》无疑是最早的古代散文,只是大多只是支言片语,难以成就意境,而论语中最为称道的具有散文特色的还是那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待坐》。
师徒五人席地而坐,弟子各言其志,公西华一旁鼓瑟自若,直至老师问及其志才琴声渐稀,而其回答也很有意境,可以说是画中之画。
那时的景,那时的情,让今人看来也感叹不已,感叹情的真挚,感叹景的迷人,一切皆如此的惬意如此的和谐,不刻意为之而天然自成,可以说是散文意境中难见的一高峰,如司空图在诗品中所言“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亦如李白所称赞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因此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若我们只知道翻译句子,讲解文言现象,讲述孔子的思想,描述各个弟子的志向,这篇文章中最优美的部分反而被舍弃掉了,不是有点本末倒置吗?有天然之美,便有人工之妙,庄子是此中高手,其文多先创一意境,后才阐述一道理。
如其文《逍遥游》,前文扬扬洒洒言之许多,鲲如何化而为鹏,鹏又如何飞于九天,列子如何御风而游于天下,将这些意境营造成的美妙非凡,引人入胜。
这便属于成功的意境营造,庄子心中对自然对万物的认识,通过这些意象带出,从而阐述出自己的观点,“圣人无己,至人无名,神人无功”。
当然擅长借助意象来传达意境的近代名家也不少,朱自清的名篇《荷塘月色》即是如此。
还有一篇散文需提一提,史铁生的《我与地坛》。
“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
四百多年里,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
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
”这是《我与地坛》中的文字,地坛在这像一位智者开启了作者,地坛中的种种景物是作者眼中的境,而意则是那地坛中的生机,各种生物尽心生长,使作者领悟生死。
荒芜的地坛尚且生机无限,年轻的自己又何必急于求成。
这时的地坛有一种与作者合而为一的感觉,领悟是如此自然,成果那么令人欣慰,就如论语中的《子路、冉有、曾皙、公西华待坐》一般,一切自然而成,而不刻意为之。
如宗白华先生所说:“意境不是一个单层的平面的自然的再现,而是一个境界层深的创构。
从直观感相的模写,活跃生命的传达,到最高灵境的启迪。
”因此在散文教学中不能不重视对散文意境的赏析,否则的话,我们不是在欣赏美文而是在破坏,文章原有的美感,在散文赏析的过程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同时也要引引导学生在赏析那些优美散文时,不要只看见那些优美的语言主,而把散文真正的灵魂弃之一旁,如果长久如此的话,学生对散文的欣赏永远只是停留在入门的阶段,难以登堂,就更不要求入室了。
在散文的学习中要让学生有所感悟,而非只记住了某些华美的语段,记住这些语段对学生有什么好处呢?因为这些并没有真正变为学生自己的东西,而只是一个知识储存罢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赏析散文的正确方法这才是我们要做的,即从意境出发赏析,而不必过多纠结在字句当中。
二情趣意境是散文中要的一面,但是不是所有的散文都是以意境以意境取胜,也不是所的的散文都必需都有什么天然浑成的意境,情趣也是散文中重要的一方面。
散文中的情趣是对人、对事、对物的一份真,也正是这一份真,才是这一类散文得以长久流传,无论是文中那份情,还是文中那一趣,都没有脱离一个真字。
如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其中没有什么非凡的意境,也没有人为的意境再创,有的只是那一份真情。
行文看似平淡无奇,却充分体现了作者的极度悲哀,字字血声声泪,于呜咽处见悲痛,于萦回中见深挚。
此文被誉为祭文中的“千年绝调”,名符实也。
再有李密的《陈情表》,感动当时,亦感动今日。
此皆散文中以情取胜的佼佼者。
还有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亦是。
这一类散文不是靠什么华美语句,优美意境,深入的哲思,它们的流传凭借的完全是自身的那一份真,真的如此平凡,真的那么琐碎,又真的那么让人感动。
如归有光文章中的最后一句: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这其中包含多少想思,多少泪痕。
正如台湾著名文化散文家龙应台所说的“我没见过好的抒情散文是没有洞见的——让读者看见他之前看不见的东西:一阵美的悸动,一个瞬间的顿悟,一种挥之不去的悲凉,一个刹那间的发现。
好的抒情散文绝不只是浮面的美文,它以作者感情或思想的深刻为读者带来发现……”这里龙应台所说的“悸动、顿悟、悲凉、发现”集中概括了散文的情趣内涵的丰富性;而“洞见”其实就是指情趣带给读者的心灵冲击与美的享受。
在教授这类散文时重点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情感,韩愈叔侄之间的亲情,李密与祖母之间的相互依靠,归有光文中家族衰落的凄凉之感,妻子早逝的凄苦之情,这一切都是在教授这一类文章时的重点。
不过这些都需要学生自己去发现,在琐碎的日常生活小事中去体会人与人之间那份真情,这一步骤是老师所不能代劳的,让学生在这些凄凉的描述中去体会那一份温情,让文中的情感与学生的心灵产生共鸣,也让学生通过身边的日常琐事去体会自己身边的那一份温暖,对学生时行情感教育,而不仅仅是对文章的分析。
如果仅仅停留在对文章的分析上,那么就失去了教授这类文章的意义,我们要通过这一类文章告诉学生爱在日常琐事间,亲人之间,月友之间,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无不如此,这些关爱一直伴随着每一个人,如同那些情感散文中的真情一样,只是表现形式不同罢了。
另外,除了真情之外,散文中还有一灵趣,只是这一点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做的,学生学散文的话还是从真情入手较好。
散文的灵趣,笔者认为出自作者的喜怒哀乐而自成文章者,皆可归入此类,现以苏轼的《游沙湖》为例,全文较短,现引之如下: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
余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
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
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
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
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冰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
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难。
”是日剧饮而归。
这是古代散文中灵趣散文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通读全文我们发现它不似有意境的散文那样,通过所绘之景来传达什么,或是情感散文那样表达怎样的情感。
文章由人而己此可以说是文中的灵趣,无关喜忧,所说的是一种态度,世于我不公之时我该如何,在这里我们所看到是作者处世处事的一种态度,而非通过意象来表传达。
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言:“境独非景物也。
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境界、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在今人之中有此炎类笔法的也不乏其人,如贾平凹的《平凹小传》中所写:姓贾,名平凹,无字无号。
娘号…平娃‟,理想于顺利;我写…平凹‟,正视于崎岖。
一字之改,音同形异,两代人心境可见也。
生于1953年2月21日,孕胎期娘未梦星入怀,生产时亦没有祥云罩屋。
幼年外祖母从不讲甚神话,少年更不得家庭艺术熏陶。
祖宗三代平民百姓,我辈哪能显贵发达?原籍陕西丹凤,实为深谷野洼;五谷都长而不丰,山高水长却清秀。
离家10年季季归里,因无衣锦还乡之欲,便没…无颜见江东父老‟之愧。
先读书,后务农;又读书,再弄文学;苦于心实,不能仕途;拙于言辞,难会经济;执笔涂墨,纯属滥竽充数。
若问出版的哪几本小书,皆是速朽玩意儿,哪敢在此列出名目呢?如此而已。
在小传里,作者交代了姓名及含义、生日、家境、经历和成就,内容十分丰富,语言很有个性。
而在之中所传达的是自己的种性格,谦虚、淡泊。
这些看似是文学大家的游戏之作,却也是散文中的精品,因其是游戏才尽显一颗赤子之心,是作者的真情流露,那时的作者没有丝毫的掩饰完全把自己的灵魂赤裸,此便是王国维所说的真境界、真感情。
当然这一类散文在所存的名篇中所占篇较少,之所以在这谈论,是想说明灵趣也是散文中的一大物色,只不过能做到这点的散文大家不是很多,唐宋八大家中仅有苏轼一人,并非说其它人不如苏只是个人性格不同罢了。
能把散文写的具有灵趣的,作者本人就应有一赤子之心或一旷达的态度,在今人的作品中丰子凯的散文就具有如此特色,就是因为他文中的那一份童真。
综上所述,我们在散文教学中不能只注重语言文字,而偏废了散文的意境与真情,同时也对一些灵趣散文对学生加以介绍,让学生知道,散文也可以有这种写法。
这样说不是说散文的语言不重要,只是想说明在散文教学中何为本何为末,使我们的散文教学因句废篇,那已不是我们散文教学最初的出发点。
因此在散文教学中,我们先细品,再根据散文的侧重点,是侧重意境还是侧重真情再决定教学,不可再使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
参考书目:《诗品·人间词话》《谈美·谈文学》《中华文化概论》《论语》《朱自清散文集》《古文观止》《异样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