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教案)梯形教案2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梯形教案2
八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1•知道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的有关概念;能说出并证明等腰梯形的两个性质;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两条对角线相等。

2•会运用梯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进行有关问题的论证和计算。

3•通过添加辅助线,把梯形的问题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问题,使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方法和转化的思想。

教学模式问题解决教学
教学过程
想一想:
什么样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有哪些性质?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以下关系图中的有关部分:
画一画:
画一个梯形,并指出梯形的上、下底,画出梯形的高。

问题教学
问题1:根据刚才的画图,请给梯形下一个定义,并说说梯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和联系。

(说明与建议:(|)让学生自己给梯形下定义,有助于训练学生观察、概括和语言表述的能力。

如果学生定义时,遗漏了"另一组对边不平行"教师可举及例(2)对梯形的定义,还可以让学生讨论以下问题:一组对边平行且这组对边不相等的四边形是梯形吗?为什么?教师可用反证法的思想说理。

然后,板书完成"想一想"中的关系图,并结合图表指出: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区别和联系。

(3)梯形的高是指夹在两底间的公垂线段,在计算面积时高即为上下两底(平行线)间的距离,也就是夹在两底间的公垂线段的长度。

画高时可以从上底任一点向下底作垂线段,一般常从上底的两端向下底作垂线段可方便地构造直角三角形,便于计算。

)问题2:如图4.9-1,在(1)中:四边形ABCD的AD// BC,AB C[且CD丄BC 在(2)中, 四边形ABCD的AD / BC,AB CD且AB=CD请你给这两种四边形命名。

(说明与建议:学生说出图(I)的四边形是直角梯形,图(2)是等腰梯形,通常不会有困难;教师应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在图(1)中CD丄BC那么CD丄AD吗?(CD丄AD且指出:CD就是直角梯形的高)当CD丄BC时,另一腰AB可以垂直BC吗?为什么?(若AB丄BC那么四边形ABCD就成为矩形了,不再是梯形。

)在图⑵中,上底AD与下底BC能相等吗?(不能,否则四边形ABCD成为平行四边形,不再是梯形。


练一练:课本例1后练习第I、2题。

问题3:观察图4.9-2中的等腰梯形ABCD青想它还可能具有哪些特殊性质。

并能证明你的猜想吗?
说明与建议:⑴教师要用微笑、点头、赞叹、激励的表情和话语来鼓励学生
大胆猜想。

(2)学生可能提出以下猜想:/B二/ C,Z A二/ D,Z A+Z B=,/ C+Z
D=是
轴对称图形等等。

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等腰梯形特有的性质---等腰梯形的底角
相等。

(3)如何证明这个猜想,可让学生自己思考、探索、交流,教师给以引导,鼓励证明多样化,如课本第174页的证法。

教师可提醒学生证明过程中用到了"夹在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这一性质。

并指出:这种证法的实质是把一腰平移,从而构造出等腰三角形;对于如图4.9-2(作AE± BC,D吐BC所示的证法,教师可指出:通过作梯形的两条高,可以构造出两个全等的直三角形等。

问题4:如何证明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呢?(说明与建议:可让学生用折纸的方法,确认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教学中,还可引导学生借助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加以证明,如图4.9-3,延长等腰梯形两腰BA、CD相交于点E易证△ AED和△ EBC都是等腰三角形。

EF丄BC则EF丄AD,EF所在的直线是两个等腰三角形EAD EBC的对称轴。

由轴对称图形可知,也是等腰梯形ABCD的对称轴。

因此,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是过两底中点的直线。


例题解析(课本例1)说明:本例的结论,为学生在讨论"问题3"时已提及,则可由学生自已完成证明,并概括成为一个文字命题。

如学生讨论问题3时未提及,则可由教师引导学生猜想,然后再完成证明。

课堂练习 1.课本例1后练习第3题。

2.如图4.9-4,已知等腰梯形ABCD
的腰长为5cm,上、下底长分别是6cm和12cm,求梯形的面积。

(方法一,过点C 作CE// AD,再作等腰三角形BCE的高CF可知CF=4cm然后用梯形面积公式求解方法二,过点C和D分别作高CF DG可知,从而在Rt A AGD中求出高
DG=4c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