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导论重点笔记
公共政策导论复习纲要
公共政策导论(第三版)谢明编著《公共政策导论》复习纲要第一章绪论1、【名词解释】政策定义: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
其作用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其表达形式包括法律法规、行政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大型规划、具体行动计划及相关策略等。
2、美籍加拿大裔学者戴维•伊斯顿在《政治学系统》一书中确定了政治学系统的概念,即丘个对社会进行权威性价值分配的行为系统,它由整个政治活动组成,并以人机互劫为基本单位。
政治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根据社会系统的需要,通过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对全社会的价值进行权威性的分配。
(政治现象)他对政策的解释侧重于公共政策的价值分配功能。
公共政策是政府进行社会性利益分配的主要形式,即决定什么人取得什么和取得多少。
3、【名词解释】公共物品:是指那些能够被所有人得到的物品或服务。
它的主要特征表现于它的不可分割性,也就是说它面向所有人不具有排他性。
公共物品用税收和借贷的方式予以支付,它们的价格表现与在资助其生产所要求的征税说水平。
4、【名词解释】俱乐部理论:它是由布坎南提出,他认为俱乐部形式的存在能够通过一种收取费用的机制排除部分公共成员的参与。
这种理论的出现代表了公私问题争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那些所谓具有价值的公共物品或服务将会当场排除部分社会成员,这即是因为他们根本不具备参与分配的资格和条件。
换句话说,公共物品或服务经常仅有利于社会中某些团体和个人,有时还需要通过付费的形式或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定额定量地分配。
5、【名词解释】公共权力:一般指由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它在保证社会稳定、维持良性互动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任何非公共的私人权力都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
6、如何从"公共"概念理解公共政策?XA.公共空间…公共政策应该在公共空间发挥作用;B.公共物品…能够被所有人得到的物品或服务;C.公共职能一建立在集体而不是个人基础上的;D.公共问题---公共政策要处理的是公共问题而不是私人问题;E.公共利益---有效解释国家存在的正当性,是界定公共政策必要性的主要界定,是把握公共政策目标性的主要依据;F.公共权力---由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利,它在保证社会稳定、维持良性互动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任何非公共的私人权利都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G.公共秩序---为了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进行而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由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规章制度等共同确定。
公共政策笔记整理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公共政策的含义一、为什么要研究公共政策(1)研究公共政策的缘由主要表现在科学、专业和政治三方面P3二、什么是公共政策(1)政策的含义P8三、全民公决:公共政策重要的表现形式四、公共政策的概念梳理五、公共政策的作用P11(1)导向功能(2)管制功能——积极性和消极性(3)调控功能(4)分配功能第二节“公共”概念透视一、公共物品P15特征表现:不可分割性、非排他性,“灯塔效应”。
准公共物品。
二、公共职能P18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职能。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公共问题四、公共利益P19含义。
基本标准——公共性、合理性、正当性、公平性五、公共权力P20含义。
对私人权利而言,“法无禁止即自由”;对公共权力而言,“法无授权即禁止”六、公共秩序七、公共治理P23第三节公共政策的分类一、实质性政策和程序性政策P24含义二、分配性政策和再分配性政策P25含义。
再分配政策的缺点、包括……三、管制性政策和自我管理性政策P27含义。
自我管制性政策——行业委员会四、物质性政策和象征性政策P27含义。
五、涉公政策和涉私政策P29含义第四节政府收入与政府支出一、政府收入P30税收收入(主要)、债务收入、国有企业运营收入、国有财产收入、行政司法收入、其他收入二、政府支出三、公共政策范围P33四、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P35五、政府支出相关理论瓦格纳法则、梯度渐进增长论、经济发展阶段论、非均衡增长理论、官僚预算最大化模型、财政幻觉假说、选举权扩大增长论、公共决策中的“排队”理论第五节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一、政府失灵P37含义。
缺点。
表现形式——政府内部性与政府扩张、政府寻租(缺点)、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政府俘获、决策失效、供给低效(原因)二、市场失灵P40含义。
原因——不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外部负效应、信息不对称三、契约失灵四、志愿失灵p42缺陷:慈善不足、非政府组织往往存在家长作风、非政府组织的业余性、非政府组织的局限性五、社会失灵P43(1)三大模型:公地悲剧、囚徒困境、集体行为的逻辑(2)群体非理性:邻避效应、从众效应、搭便车效应、旁观者效应、广场效应、马太效应、黑洞效应、暴民政治第二章政策分析第一节政策分析的基本含义一、政策分析的由来P53二、政策分析的含义P54含义。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笔记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笔记公共政策部分第一讲总论(前三章)第一章绪论(定义+多种定义+二种解释)第一节(研究原因~定义)1、为什么要研究公共政策?研究公共政策的缘由主要表现在科学、专业和政治三个方面:(1)从科学角度而言,公共政策原因和结果的分析有助于增进和提高社会领域的知识,增进人们对政治行为和政府治理的理解,从而加深对公共政策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并且公共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可以扩大社会科学的广度和深度。
(2)从专业角度而言,能够使人们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从政治角度而言,它通过提供政治讨论的素材,促进政治意识的提高,从而完善政策制定过程。
★2、什么是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动准则。
(1)社会公共权威泛指具有特殊权力、能够制定公共政策的政治实体。
(2)特定情境是指特定的历史使其和环境条件,以及公共政策特定的适用范围。
(3)政策目标是政策的灵魂(4)行动方案是政策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5)行动准则是政策的指导性和原则性。
第二节1.公共空间:是提供给大众使用的,每个人都有权力在这个空间里活动,于是你的权力知识与他人分享空间,而不是独占空间。
2.公共物品:是指能够被所有人得到的物品和服务,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3.公共职能:就是建立在集体而不是个人基础之上的、用来满足占社会人口大多数的群体需求的一种活动。
4.公共问题:了解。
★5.公共利益:(育明教育注:2009年考察过简答题)是指一定范围内不特定多数人的公共利益。
它包括国家利益、阶级利益、民族利益、集体利益在内的公共物质利益和精神需要。
如果要正确界定公共利益,需要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准则:(1)公共性:体现公共利益(2)合理性:局部与整体、短期与长期、个人利益与私人利益的权衡。
(3)正当性:听取公众意见、参与公平性:得失相当的公平补偿和合理补偿。
★6.公共权力:一般指由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它在保证社会稳定、维持良性互动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任何非公共的私人权力都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
《公共政策导论(第四版)》谢明_第1章 绪论
公共治理 经济自由主义
“看不见的手”原理
国家干预主义
罗斯福新政
明确公共政策的基本含义 理解与公共政策相关的概念
掌握政治行动的基本理论 了解经济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的基本观点
1.1.1 为什么要研究公共政策
科学 专业 政治政治
角度
医疗卫生? 教育?
计划生育? 限购?
1.1.2 什么是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
具有排他性(私人物品) 不具有排他性(公共物品)
1.2.2 公共职能
政治职能 经济职能 文化职能 社会职能
1.2.3公共问题 逃离行为的私人问题
道德伦理大批判的公共问题
公共政策要处理的是公共问题而不是私人问题。
政府不能什么都管,要管具有公共性质的问题。
1.2.4 公共利益
一般认为,公共利益是指一定范 围内不特定多数人的共同利益。 它包括国家利益、阶级利益、民族利益、 集体利益在内的公共物质利益和精神需要。
理查德·罗斯:公共政策是一个活动过程或一种活动方式,
而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做什么事的决定。
斯图亚特·内格尔:公共政策是政府为解决各种各样社会问题所
做出的决定。
叶海卡·德罗尔:政策就是在指导社会行动的主要方案之间
进行选择的结果。
查尔斯·柯克兰和埃洛伊丝·马龙:公共政策概念源于
政治学。研究公共政策其实就是研究政府的决定及其旨在处理公 共问题行动
本书中,政策被定义为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 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其作用是 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其表现形式包 括法律法规、行政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 指示、政府大型规划、具体行动计划及相关策略等。
1.1.3 公共政策的概念梳理
公共政策导论第1章
公共与政策
2、政策与公共政策
政策往往是和人类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个人问题
企业、社会集团问题 国家、政府问题
人类活动的“问题链”
公共政策的研究领域
课程属性与发展
属性:公共政策概论是公共管理或政治学领域的 一个独立学科 公共政策(Public policy):二战后迅速发展 起来的综合性、实证性、应用性研究领域
公共政策概论
第一章 绪论
一、公共政策的基本内涵
二、公共政策的特征、类型与功能
三、政策科学的历史沿革
本章要点:
1、把握公共政策的含义与本质
2、了解公共政策的类型和功能
3、理解市场、政府与公共政策的关系,了解
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政策作用的边界和
调节重点
4、了解公共政策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的范围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 满了政策的世界
主体
客体
公共政策的定义分析
公共政策是政府的政策,是政府制定的 行为准则,这些准则首先体现了政府的 政治行为,是政府活动的产物 公共政策的本质是要解决利益分配问题, 既包括物质利益的分配, 也包括精神利益的分配 公共政策对利益的分配, 是一个动态过程 公共政策对社会利益的分配,服从于政 府的整体目标需要,或者更直接地说, 服从于政府对利益的追求
案例导入
3、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给国际经济带来了
巨大的威胁,在这种背景下,各国纷纷采取各
种措施应对金融危机对本国的影响。面对大量 的失业农民工,中国政府决定拨出专款用来加 强对返乡农民工的培训,提高他们再就业的技 能
案例引发的问题
思考:
案例1中家庭解决问题的手段属于公共政策吗?
案例2教育部发出的通知也带有公共性,那么 它是公共政策吗? 案例3中中国政府为了解决失业农民工就业的 问题,划拨专款对农民工进行培训是否属于公 共政策?
公共政策导论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公共政策导论期末考试复习重点第一单元1.所谓公共政策:实际是指政府的行为,即政府选择做的事情。
2.为什么要研究公共政策:(1)从科学角度而言,分析公共政策的成因与结果,有助于增进社会领域的知识,有助于了解社会与经济,政府与环境,问题与回应,政治与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互动关系,有助于增进人们对政治行为和政府治理的理解,从而加深对公共政策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2)从专业角度而言,掌握公共政策的理论和方法能够使人们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从政治角度而言,它通过提供政治讨论的素材,促进政治意识的提高与政治观念的形成,从而完善政策制定过程,提高公共政策质量。
3.公共物品:是指那些能够被所有人得到的物品和服务。
4.私人物品:是指那些通过市场选择而被个人消费的物品,而且只有那些为之付费的人才有权利对其进行支配。
5 .公共利益:是指一定范围内不特定多数人的共同利益。
他包括国家利益,阶级利益,民族利益。
集体利益在内的公共物质利益和精神需要。
5.正确界定公共利益遵循四项标准: 公共、合理、正当、公平。
6.公共权力: 一般是指由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
7.划分公共秩序与私人权利的基本原则:正当性,即公共秩序的需要与私人利益相比较是否对公共利益更为有利。
必要性,少侵犯或不侵犯个人利益,提高公共政策效率。
合法性,保护公共秩序的措施要能够接受司法审查。
合理性,个人利益损失应该得到合理补偿。
8.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需要秉持理性,但也不能缺少伦理的考量。
9.安乐死:(1)指对无法救治的病人停止治疗,使用药物让病人没有痛苦的死去。
(2)含义,一是安乐的不痛苦死亡,二是无痛致死术(手术)。
10.克隆技术:是一门进行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织后代的生物技术(clone)第二单元1.三权分立制度:是指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别由三个机关独立行使,并相互制衡的制度。
2.三权分立体制下公共政策的制定形式:(1)国会立法:是公共政策最基本的形式。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怎么知道里面重点知识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怎么知道里面重点知识《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笔记公共政策部分第二讲本书重点章(第四、五章)第二节(10种)1、传统理性模型的内容、条件、缺陷、步骤及优缺点(1)内容:决策追求最优解任何决策都是目标性的行为,达到目标当然会有多种途径和手段,所谓理性的选择就是要做出最大价值的选择,即选择达到目标的最有方案。
(2)条件:①把决策视为整体行为而非群体行为②决策具有绝对理性③决策目标单一、明确、绝对④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具备一以贯之的价值偏好⑤决策过程中不考虑时间和其他政策资源的消耗。
(3)缺陷:3、2、2、4、5(4)步骤:确定决策目标;提出备选方案;对这些方案及其结果进行比较;通过排序选出最优方案(5)优点:人们总是在追求尽善尽美中得到较善较美的缺点:缺少实践基础,且其前提假设有错误。
2、有限理性模型的内容、表现、基本问题、优点(1)内容:决策追求满意解现实生活中决策者的行为是介于完全理性和非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他们不是经济人,而是行政人。
行政人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往往是多元的,经常处于冲突状态且表现出冲突特征。
行政人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有限,其决策行为往往受到心理因素的制约,他们不可能也不奢望发现最优解,只要找到满意解就知足。
(2)表现:①在情报活动阶段,人的决策行为往往受到知觉选择性的影响,不同经验和背景的决策者,对决策环境会有不同的解释。
②在设计活动阶段,人们并不试图找出所有可行性方案,二是通过力所能及的求解活动,寻找能够满意的决策方案。
③在抉择活动阶段,决策者的选择往往与备选方案的提出顺序有关。
(3)涉及的基本问题:①有限目标:决策并不能保证一开始就有十分明确的目标,环境又不允许我们等到目标完全明确之后再做选择。
②期望水平:随环境条件和个人体验的变化而变化。
③搜索方法:A试探方法:选择若干试点进行试验B随即方法C折中方法D效益方法:考虑成本与收益。
(4)优点:对人们的实际决策行为做了比较真实的解释,为决策理论及其实践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放向。
公共政策导论谢明第五版知识点总结
公共政策导论谢明第五版知识点总结
前言
作为一名资深的创作者,我有幸研究与撰写了《公共政策导论谢明第五版》这本知识丰富的书籍。
在这份总结文稿中,我将带您了解这本书的关键知识点和重要观点,为您的学习提供一个指南。
正文
以下是《公共政策导论谢明第五版》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1. 公共政策的定义与特征
•公共政策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公共利益而采取的行动方案。
•公共政策具有目标导向性、决策性、监督性、控制性、评估性等特征。
2. 公共政策的形成过程
•公共政策的形成过程包括问题识别、议程设置、政策制定、政策实施和政策评估等阶段。
•形成过程中涉及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政策窗口期的把握以及政策制定者的决策等因素。
3. 公共政策的实施与评估
•公共政策的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资源配置、执行力度和协调机制等因素。
•公共政策的评估可以采用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方法,旨在了解政策的效果和影响。
4. 公共政策的国际比较与发展趋势
•国际比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国家的公共政策设计和实施经验。
•当前的公共政策发展趋势包括更强调创新性和协同性、更注重可持续发展和全球合作、更重视民主参与和社会公正等方面。
结尾
本文简要总结了《公共政策导论谢明第五版》的主要知识点,内
容涵盖了公共政策的定义与特征、形成过程、实施与评估以及国际比
较和发展趋势等方面。
希望这份总结能够为您的学习提供一些指引,
并激发您对公共政策领域的兴趣和思考。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第一章绪论
政策学
第一章 绪 论
政策学
第一节 • • • •
公共政策的涵义
一、为什么要关注政策? 二、政策无处不在 三、什么是公共政策 四、从政治角度理解公共政策:控 制、交易与博弈 • 五、经济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
政策学
• 为什么要关注政策? 政策无处不在,或多或少关系 着你身边大大小小的事情过其所 具有的特定的强制性的规范,具有对社 会公众的行为和社会发展的引导作用。 • B、调节功能。即指公共政策对包含于 社会公共问题中的各种利益矛盾具有调 节和控制的作用。 • C、分配功能。即指公共政策能将社会 的公共利益按一定的标准对一定的对象 进行分割,这是公共政策本质最集中而 典型的表现。
• 从政治角度理解公共政策:控制、 交易与博弈 1、权力与控制 2、讨价还价 • 一项政府政策的出台往往就是各种 利益集团政治交易的结果。 3、博弈 • 博奕理论研究的是在特定情况下如 何进行理性决策的问题。
政策学
经济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 1、经济自由主义: • 经济危机 2、国家干预主义: • 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 • 美国罗斯福新政
政策学
• 如何确认?到底什么是政策?
公共政策: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 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 则。
公共政策的主体――社会公共权威。 公共政策的目的性――公共政策是一项目的性很强的活动。 公共政策的权威性――一种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或指南。 公共政策的动态性、阶段性――特定情境。
政策学
政策学
• 政策无处不在 到目前为止,你经历了20多年 的人生岁月,你是否知道你经历过 许多政策法规? 请把你所经历过的,认为是政 策写出来。
政策学
• 出生:计划生育政策 • 求学: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初中 就近入学;小学考初中,中考、高 考政策;素质教育政策;大学毕业 包分配到不包分配的政策转变;推 广职业技术教育政策;参军政策; 就业政策 • 成长生活阶段:交规;禁止燃放烟 花爆竹;农村费改税;婚姻政策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考研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精品笔记1
人大行管考研谢明公共政策导论《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笔记公共政策部分第一讲总论(前三章)第四节(自由主义+政府干预)p24第三章主体、客体、环境第二节(作用对象+影响范围)1、什么是政策客体?政策客体研究的是公共政策的作用对象和影响范围,即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和公共政策的目标群体。
2、什么是社会问题?社会问题有哪些特征?社会问题就是指实际条件与应有条件之间的偏差,或者是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状态之间的差距,而这种偏差或差距往往会导致社会的紧张状态,它超越了个人稳定的环境和范畴,牵涉到较为广泛的社会关系。
特征:①社会问题是一种客观条件②社会问题是一种主观认定③社会问题受价值判断的影响④社会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大多数人的问题⑤社会问题的形成往往具有一个发展的过程⑥社会问题往往是系统性的问题。
3、社会问题的类型有哪些?p114①过失性社会问题:产生于偏离是社会正常生活和规范的一些过失行为,因为他们与大多数人的生活格格不入,所以这类社会问题很容易被人们识别。
②结构性社会问题:由社会自身结构不合理所导致的一些社会现象,包括不平等现象和价值观念的变化(核心家庭、环境问题等)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复试分数线政治英语专业一专业二总分50509090350人大行管考研经验分享与指导根据往年绝大多数学生复试的情况,可以大概了解到参加复试的学生普遍存在准备不充分的问题。
究其原因在于两点,一是为了应战初试学生已经耗尽了全部的精力,一旦初试完毕,很难再一鼓作气进行有效的复试准备;二是春节期间走亲访友的很多,考生很难抽出有效的时间进行全面的复试辅导。
另外多数学生没有复试经验,即便有心准备也感觉无从下手或者很难有针对性的有效复习。
针对这些情况,易研教育结合历年考研复试辅导经验为大家提供一些指导:经验之一:切勿完全放松春节期间应适当养精蓄锐(补充精力和体力)。
考研的周期很长,多数同学往往只注重初试,轻视复试,认为只要初试成绩过线了就万事大吉了,这是一种目光短浅的见识,因为目前我们国家的考研人数与日俱增,而教育资源确实有限的,这势必导致考研的报录比逐年降低,也就是说考研的整体难度将增大,而考研培训行业对考研初试的辅导更加有力,这就导致每年过初试分数线的学生可能有所增加,如此以来,复试的难度势必增加,否则就无法将录取人数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4章)【圣才出品】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绪论1.1复习笔记一、公共政策的含义1.研究公共政策的原因研究公共政策的缘由主要表现在科学、专业和政治三个方面:(1)科学角度,分析公共政策的成因与结果,有助于增进和提高社会领域的知识,有助于了解社会与经济、政府与环境、问题与回应、政治与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互动关系,有助于增进人们对政治行为和政府治理的理解,从而加深对公共政策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2)专业角度,掌握公共政策的理论与方法能够使人们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政策分析能够产生专业性建议,通过问题的分析和描述,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3)政治角度,政策不仅是为了科学和专业而存在,而且在政治领域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它通过提供政治讨论的素材,促进政治意识的提高,从而完善政策制定过程,提高公共政策质量。
2.公共政策的内涵(1)美国学者伍德罗·威尔逊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并由行政人员(国家公务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这一定义主要是从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的角度对公共政策进行界定,并借助政策的概念解释了政治和行政的不同,对理解公共政策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2)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维尔在政策科学创立之初就曾提出,公共政策实际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和策略的大型计划”。
这一定义突出了公共政策的设计功能及其目标取向,强调了理性的政策制定通常应有科学的论证和合理的程序。
(3)台湾学者伍启元先生在《公共政策》一书中提出:“公共政策是政府所采取的对公私行动的指引;公共政策是将来取向的;公共政策是目标取向的;公共政策是与价值有密切关联而受社会价值影响的;公共政策是由政府或有决策权者所采取或选择的;公共政策是具有拘束性而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行动指引。
”二、透视“公共”概念、理解公共政策建立公共理念的先决条件是:日常生活中存在一个不是私人或纯粹个人的,而是需要大家共同参与和处理的领域及其范围。
《现代公共政策导论》_读书笔记
《现代公共政策导论》_读书笔记《现代公共政策导论》分为上篇“现代公共政策概论”、中篇“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和下篇“现代公共政策分析的方法论” 三部分。
上篇分为第一章“现代公共政策的缘起与发展”、第二章“现代公共政策的主要研究范畴”、第三章“现代公共政策与环境”、第四章“现代公共政策中的若干基本范畴”和第五章“现代公共政策质量与现代政府公共行政能力”;中篇分为第六章“现代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第七章“现代公共政策规划”、第八章“现代公共政策执行”和第九章“现代公共政策评估”;下篇分为第十章“现代公共政策的方法论基础”、第十一章“现代公共政策分析的理论模型”、第十二章“现代公共政策的定性分析方法”、第十三章“现代公共政策的定量分析方法”和第十四章“当代公共政策的困境与发展”。
第一章:现代公共政策的缘起和发展一、现代公共政策界说(一)现代公共政策的由来和发展:政策是一种与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相联系的悠久的历史现象,是最古老的人类社会现象之一,现代意义上的政策(科学)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兴起和发展的一门独特的学科,其应用领域广泛、实用性强、社会用量明显。
就世界范围而言,公共政策科学化的重要性已为多数国家和地区所认同,并在广泛的政策实施中得到应用。
由于公共政策科学化问题直接关系到人们自身境况的改善,因而使人们对公共政策科学这类问题的关注与日俱增,并因此产生了对政府制定公并政策的能力、程序、方式以及公共政策的质量的疑问和不满。
这就使一批具有一定的学术素养,同时具备相当实际经验的学者、科学家和政府宫员深切感到,应当建立一种能够兼容各相关学科的优势(且能够解决各种现实公共政策问题的全新的学科。
这一学科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政策科学。
它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在内的诸多学科,为政策科学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用技术,现实和未来需要。
进入80年代以来,政策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已经成为工业发达国家政府乃至实业团体管理决策的基本方式。
行政管理考研人大行管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独家资料
★二、第五章制定第一节(认定主体+类型)1、谢泼德和沃思认为社会问题是谁认定的?P114第二节(察觉+界定+描述+不能及时发现原因+自然史观)1、政策问题的确认过程是怎样的?①问题确认政策问题的确认指对于政策问题的察觉、界定和描述的过程,这是一个从对客观事实的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
问题确认是问题求解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对问题进行明确和系统的阐释是探求问题解决方案的有效途径。
②问题察觉问题察觉是指某一社会现象被人们发现并扩散,逐渐引起社会公众和政府有关部门关注的过程。
问题察觉能否实现,不仅取决于客观条件,而且取决于相关人员的主观条件,如政治立场、思想意识、个人利益、价值观念等。
③问题界定问题界定是指对问题进行特定分析和解释的过程。
A通过一定的方法对问题进行必要的归类B需要对问题进行必要的诊断,一是问题何在,二是原因何在C需要把问题强劲转变为实质性问题。
④问题描述问题描述是指运用可操作性语言,如数字、文字、图表、符合等对问题进行明确表述的过程。
应注意:A问题描述应做到真实详尽,切忌人为夸大或缩小B尽量缩短报告链条,减少报告层次2、问题界定阶段的主要方法有哪些?①类别分析法:是为了澄清、界定、甄别和区分问题情景而对问题情境进行类别划分的一种方法。
②类比分析法:建立若干类比的标准和模型,对已出现的问题成因、表现形式、具体特征等与其他问题进行比较分析,以发现此问题与彼问题的相似性、相关性和差异性,并以类比的结果为基础,对问题的性质和特点进行确认。
③假设分析法:通过假设一定的前提,推到相关的结论,提供有效的方法。
假设的焦点在于问题主要因素尤其是相互冲突的因素。
④层次分析法:主要用于帮助认定问题的三种原因,即可能的原因、合理的原因和可行的原因。
3、政府不能及时发现政策问题的原因有哪些?①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非常快,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识别难度相当大。
②许多社会问题不很明显,人们容易忽视这些隐含的问题。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四章 政策模型及其相关理论【圣才出品】
第四章政策模型及其相关理论4.1 复习笔记一、模型概述1.什么是模型(1)模型是现实世界部分化、序列化、简单化和抽象化的代表。
模型突出了原型的本质特征,忽略了次要因素,使错综复杂、变化无常的现实世界更易于为人们所把握。
模型作为研究原型的中介,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它有助于人们分析和理解研究的对象,有助于人们解释和阐述研究的问题。
(2)模型可分为具体模型和抽象模型①具体模型是指与原型在形态上几何相似的模型。
这些模型对原形是一种形象的说明,使人一眼望去就会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物,突出表现了模型的相似性特征。
②抽象模型是指用语言、符号、图表、数字等抽象形式反映原型内在联系和特征的模型。
2.模型评述(1)进行政策分析,如果不使用模型的方法,那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模型源于人类的经验,但它绝不是经验的再现和翻版,而是人们对客观现象的一种认识方式,是人们理论知识、价值观念和个人信仰的综合体现。
因而,在政策研究领域,我们不得不非常谨慎地对待模型所代表的“真实”。
这种“真实”往往只是一种主观的构建,是人们对复杂现实的一种人为的想象。
(2)然而,有时候我们却常常百分之百地确信这种想象的真实性,把主观的抽象完全等同于客观的现实,这也正是模型方法在实际运用中所面临的一种风险。
(3)没有简化和抽象,我们就难以认识复杂。
为了认识和解释形形色色的政策现象,我们需要借助于一些分析模型。
然而,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许多政策学家曾多次提到的潜在危险——“错置具体的谬误”即把源于经验的抽象认识等同于实实在在的具体事物。
3.如何分辨模型的有效性用以评估模型效用的一般性准则:(1)排列并简化现实政策模型的有效性首先依赖于它对现实政治生活进行序化和简化的能力:①序化(理清顺序)能够使真实世界中错综复杂的关系建立逻辑上的联系;②简化(变复杂为简单)有助于人们清楚地理解那些难以琢磨的复杂现象。
(2)认定重要层面政策模型的有效性与其概括政治生活中重要内容的能力有关。
公共政策复习笔记
1、公共政策的含义: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内涵:1. 公共政策是决定、决策、对策和政策的一种特殊形态,它具有四者的一般特征。
2.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基本活动方式或活动过程,是公共权力机关的权力意志的表现。
3. 公共政策是经由政治过程而进行方案的初拟、优化和择定的结果。
4. 公共问题、公共目标和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三大要素。
5. 公共政策是一种权威性的价值分配方案。
6. 公共政策在形式上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公共政策的产生公共政策的产生须有三个初始条件,或者说须具备三个核心要素:(1)公共问题的形成。
(2)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
(3)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
公共政策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是作为统治阶级治理国家与社会、实现其阶级意志的工具而产生的。
近代社会以来公共政策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公共政策问题形成中的公民参与所形成的作用越来越大;(2)现代国家和政府制度的基本理念是:主权在民;(3)公共政策领域向社会管理方面的大规模扩展;(4)有关的公共政策科学研究越来越与实际的政治过程相结合。
公共政策的本质与特征公共政策的本质:1. 社会本质: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为着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社会资源的配置和社会价值的分配。
2. 认识论本质:公共政策是联结理论与实践的中介和桥梁。
理论是政策的理念依据,政策是理论的具体化。
政策是实践经验的原则化并在实践中得以完善和发展,实践须以政策为出发点并贯穿其整个过程。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1. 政治性、权威性和强制性; 2. 公共性与偏好性的统一;3. 应然与实然的统一;4. 回应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和认定公共政策问题的定义及基本内涵? 定义: 公共政策问题是指统治集团或社会大多数人,感觉到现实中出现的某种情况与他们的利益、期望、价值和规范,有相当严重的矛盾和冲突,进而通过团体或组织活动,要求有关社会公共组织和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被后者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六章 政策制定【圣才出品】
中篇政策过程第六章政策制定6.1复习笔记一、政策议程1.政策议程的种类政策议程就是将政策问题提上政府议事日程,纳入决策领域的过程。
科布和爱尔德区分了两种基本的议程,即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
(1)系统议程①含义系统议程是由那些被政治社区的成员普遍认为值得公众注意,并由与现存政府权威中的立法范围内的事务相关的一切问题组成。
系统议程本质上属于讨论议程,表现为众说纷纭的情形。
这是政策议程的第一个阶段。
②条件一个问题要想成为或达到系统议程的程度,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a.该问题必须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并受到广泛注意,或者至少必须为公众所感觉;b.大多数人都认为有采取行动的必要:c.公众普遍认为,这个问题是某个政府机关权限范围内的事务,而且应当给予适当的关注。
(2)政府议程①含义政府议程是由那些引起公共官员密切而又积极关注的问题组成的。
政府议程是行动的程序,是决策机关和人员对有关问题,依照特定程序予以解决的实际活动过程。
按照其建立过程中各项功能活动的先后次序,政府议程可分为四种类型:a.界定议程,由一些经过积极而且认真研究的项目所组成;b.规划议程,由一些已达到规划阶段的项目所组成;c.磋商议程,根据每一规划方案的利害得失,与政策相关的人彼此之间进行磋商;d.循环议程,已进入正式议程的每一方案,都要不断接受检验,加以修正。
(3)两种议程的区别①系统议程一般由一些较抽象的项目所组成,其概念和范围都很模糊,仅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它可以不提出政策方案或解决办法。
政府议程则较系统议程来得特定而且具体,它是对政策问题进行界定或陈述的阶段。
问题经过一定的描述,为决策系统正式接受,并采取具体方案试图解决的时候,系统议程就转入政府议程。
②在一般情况下,一个政策问题提出的过程是这样的:某一社会问题进入系统议程,然后再进入政府议程,最后成为政策问题。
2.建立政策议程的途径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主要途径有如下几种:(1)政治领袖政治领导人可能会密切关注某些特定的问题,将它们告之公众,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
公共行政导论第六版笔记
公共行政导论第六版笔记公共行政导论第六版笔记公共行政是指政府机构和公共机构为实现公共利益而进行的管理和服务活动。
公共行政导论是公共行政学科的基础课程,旨在介绍公共行政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帮助学生了解公共行政的本质和特点,掌握公共行政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将来从事公共行政工作打下基础。
本书共分为六章,分别是公共行政概述、公共行政的理论基础、公共行政的组织结构、公共行政的管理过程、公共行政的政策制定和实施、公共行政的改革与创新。
下面对每章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第一章:公共行政概述本章主要介绍公共行政的概念、特点、目标和职能。
公共行政是政府机构和公共机构为实现公共利益而进行的管理和服务活动,具有公共性、政治性、法律性和服务性等特点。
公共行政的目标是实现公共利益,公共行政的职能包括规划、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和评估等。
第二章:公共行政的理论基础本章主要介绍公共行政的理论基础,包括公共选择理论、制度理论、公共管理理论和公共政策理论等。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应该根据公众利益来制定政策,制度理论认为制度是公共行政的核心,公共管理理论认为管理是公共行政的核心,公共政策理论认为政策是公共行政的核心。
第三章:公共行政的组织结构本章主要介绍公共行政的组织结构,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公共机构和非营利组织等。
中央政府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地方政府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公共机构是政府机构和公共机构的总称,非营利组织是为公共利益而服务的组织。
第四章:公共行政的管理过程本章主要介绍公共行政的管理过程,包括规划、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和评估等。
规划是公共行政的基础,组织是公共行政的核心,指挥是公共行政的关键,协调是公共行政的重要手段,监督是公共行政的必要条件,评估是公共行政的重要环节。
第五章:公共行政的政策制定和实施本章主要介绍公共行政的政策制定和实施,包括政策制定的过程、政策实施的过程和政策评估的过程等。
政策制定是公共行政的核心,政策实施是公共行政的重要环节,政策评估是公共行政的必要条件。
公共政策导论
第一章:绪论掌握要点:一、西方学者关于公共政策的界定:(1)、公共政策的创始人哈罗德认为公共政策是一项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2)、政治学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就是全社会的价值作权威的分配。
二、公共政策的概念:公共政策是实现公共意志‘满足社会需要的公共性理论和公益选择,是规范、引导社会公众的行动指南和行为准则,是由特定的机构制定由社会实施的有计划的活动过程。
三、公共政策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与政治学的关系:(关系是最密切的)联系;第一、从起源上看,公共政策学是从政治学中分化出来的,是政治学发展到行为阶段的产物。
第二、从内容上看,公共政策学是政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区别:第一、两者的研究重点不同,公共政策研究的是政策周期的各个环节;政治学研究重点是政治行为主体的活动和政治系统的发展内容。
第二、两者使用的主要概念不同(2)、一般性公共政策同法律科学之间的关系。
法律属于高层次严肃的公共政策。
联系:两者的功能类似,都具有一定的强制性,都是对公共利益进行调节。
区别:第一、制定主体有,公共政策制定的主体是政府、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法律制定的主体只能是立法机关。
第二,二者的稳定性不一样,法律是具有刚性的,不允许经常更改;公共政策是短期的、暂时的、有弹性的,根据环境的变化而相应调整或修正。
四、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有哪些?(1)、导向功能:行为上的引导,观念上的引导。
从功能的结果上来有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告诉公众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2)、观众功能:目标是进行管理制止,为了避免一些影响社会发展的事物。
管制的主要对象有敌对阶级、统治阶级、统治阶级内部,从形式上看有积极管制和消极管制。
(告诉公众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3)、调整和控制功能(调节利益冲突)告诉公众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以此来调控群众行为和个体行为的趋向。
(4)、分配功能五、公共政策的类型:改造型公共政策,翻天覆地的全局革新(一)、性质类型1、调整型公共政策,局部改造局部调整创新型,探索创造2、重申型,重复类似(二)、层次类型:1、原政策:原政策是指用以指导和规范政府政策行为的一套理念和方法的总称,它是关于政策的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政策导论重点笔记
第一章绪论
1、为什么要研究公共政策?
研究公共政策的缘由主要表现在科学、专业和政治三个方面:
(1)从科学角度而言,公共政策原因和结果的分析有助于增进和提高社会领域的知识,增进人们对政治行为和政府治理的理解,从而加深对公共政策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并且公共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可以扩大社会科学的广度和深度。
(2)从专业角度而言,能够使人们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从政治角度而言,它通过提供政治讨论的素材,促进政治意识的提高,从而完善政策制定过程。
2、什么是公共政策?
政策被定义为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
其作用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其表达形式包括法律法规、行政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大型规划、具体行动计划及相关策略等。
(1)社会公共权威泛指具有特殊权力、能够制定公共政策的政治实体。
(2)特定情境是指特定的历史使其和环境条件,以及公共政策特定的适用范围。
(3)政策目标是政策的灵魂
(4)行动方案是政策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5)行动准则是政策的指导性和原则性。
3、透视“公共”概念、理解公共政策
(1)公共空间
公共空间是提供给大众使用的,每个人都有权利在这个空间中活动,于是你的权利只是与他人分享空间,而不是独占空间。
(2)公共产品
所谓公共物品(public goods)是指那些能够被所有人得到的物品或服务。
纯粹的公共物品毕竟是少数,更多的则是“准公共物品”或不纯粹的公共物品。
(3)公共职能
公共职能就是建立在集体而不是个人基础之上的、用来满足占社会人口大多数的群体需求的一种活动。
公共活动是复杂多样的,公共职能并不是必须得由公共部门独家行使,现实生
活中存在许多不同的职能表现形式。
(4)公共问题
任何问题,都可以从私人性和公共性两方面做出区分。
政府要管具有公共性质的问题,而尽量不要去干涉私人性质的问题。
(5)公共利益
公共利益是指一定范围内不特定多数人的共同利益。
它包括国家利益、阶级利益、民族利益、集体利益在内的公共物质利益和精神需要。
如果要正确界定公共利益,通常要遵循以下四项基本标准:公共、合理、正当、公平。
(6)公共权力
公共权力一般指由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它在保证社会稳定、维持良性互动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任何非公共的私人权力都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
(7)公共秩序
公共秩序(public order)也称“社会秩序”,是指为了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进行而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由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规章制度等共同确定。
主要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工作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等。
包括以下基本原则:
①正当性:公共秩序的需要是否比私人利益公共利益更为有利
②必要性:除非必要,否则尽量少侵犯或不侵犯个人利益。
③合法性
④合理性:个人损失得到合理补偿
4、政治与政策——从政治角度理解公共政策
⑴公共政策的政治解释
从政治概念的最一般的意义上讲,公共政策是解决冲突性要求并为合作提供激励的一种行动模式,因此公共政策至少应当与政治活动的各个方面及其类型大体上保持一致。
广义的政策概念表现出两个非常显著的特点。
首先,政策是一种社会活动,而不是单一的或孤立的事件。
其次,政策产生于两种需要的其中一种,或者是协调冲突性要求,或者是为集体活动建立激励机制。
可能最好的定义方式就是把“公共政策”视为一系列程序化的政治企图,或是为了解决或控制政治争端,或是为了确保一致性目标的实现而提供一种理性激励。
⑵政治行动的三种类型:控制、交易与博弈
①权力与控制(power and control)
视政治为一个强制性模型,这是最为传统的一种认识。
它认为,政治活动经常表现为一种命令形式而且通常需要以武力作依托。
这种控制模型尽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政治活动的许多种形式,但它不可能涵盖政治活动的所有形式。
国家并不单单只具有警察的职能,统治也不仅仅只表现为强制性执行。
政治还有其他的类型。
②讨价与还价(bargain)
强调政治活动的交易属性,交换政治利益的基本方式就是讨价还价。
其通常发生在相互难以靠命令施以控制的人们和团体之间。
各方在讨价还价中有付出也有收获,从而达成一个能使大家基本满意的结果。
磋商和调解是相互竞争且权力相当的各派政治力量的共同需要,但如果出现互不妥协和谈判破裂的情况,武力的使用和强权的实施也并非不可能出现。
③交易(gaming)
博弈论运用数学模型解释两个或更多的参与者彼此冲突与合作的行为模式。
正规博弈中的参与者并不需要彼此发生直接的影响。
他们可以作用于一定的环境以使他们自己(同时也包括其他的人)确保一种结果的形成。
博弈的参与者彼此通常不具备命令与被命令的关系,至少在权力关系中难以发现处于优势地位的人。
它有助于阐明政治活动的参与者在既不彼此控制也无须直接交换利益的情况下颇令人费解的竞争与合作行为。
⑶政治的三个层面及其与公共政策的关系
①微观政治
微观政治是指个人、公司和社区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其政策诉求,努力寻求政府采取有利于他们的行动。
微观政治所涉及的是一个或数个个人、公司和社区具体和分散且十分迫切的利益需求。
其所要寻求的政策决定只适用于少数人。
做出这类决定一般无须顾虑资源的有限性,因为它所涉及的范围很窄。
绝大多数社会公众几乎根本注意不到或不去关心它们的存在。
②中观政治
中观政治是指在某一特定的政策领域内,一些与此相关的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和利益群体所形成的互动模式。
中观政治作为一个系统必然涉及特定的职权范围,带有某种专业性色彩,表现出集中化的行动特征。
当有关政策问题不再存在时,这个系统便会走向消亡,当政策问题越加膨胀时,这个系统便会发展壮大。
鉴于权力的分散和功能的专门化,中观政治系统在各自的领域内制定和运用政策时具有相当大的自主权。
从政策制定的现行趋势来看,它们作为相关领域的权威发挥着主体作用。
③宏观政治
宏观政治是指某些政策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形成了广泛的政策争论。
宏观政治的参与者主要包括政党和国会的领袖(他们可能会重叠)、总统和各个行政部门、新闻媒介和社会团体的代表等。
在宏观政治层面,人们参与的程度很高、范围很广。
宏观政治问题常常因为其显而易见和引人注目而引起政策研究人员的密切关注。
5、市场与政策——从市场角度理解公共政策
⑴自由主义:亚当·斯密马歇尔哈耶克弗里德曼
⑵政府干预:凯恩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