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头晕(眩晕)的病因诊断
头晕的诊断与鉴别
结果:
发现仅5%有颅外椎动脉(ECVA)受压(很少见)
转头时且伴随颅外椎动脉受压者,无1例表现为 头晕/眩晕,恰恰表现晕厥样或视物不清,说明转 头导致椎动脉受压突出表现为意识障碍而非头晕/ 眩晕。
在900多例没有任何症状的老年人及108例非转头 时出现后循环症状者,椎动脉受压比率无差异, 说明绝大多数头晕/眩晕人群没有颈椎病导致的椎 动脉受压。
最常见的体位变化是:躺下、坐起、抬头、低头 和平卧翻身。
诊断:
后半规管BPPV诊断:
Dix-Hallpike 位置试验检查法是金标准
BPPV的治疗
手法复位法由于无明显禁忌证,易重复,一次性治愈率高, 短期(1~3个月)复发少,已成为本病的首选治疗。
后半规管管结石症手法复位常用改良Epley复位法 、 Semont复位法。
Epley: 1.非常有效 2.约15分钟
Semont
水平半规管耳石Barbecue 翻滚法
鉴别诊断
其他常见眩晕疾病
偏头痛性眩晕.前庭性偏头痛(VM)诊断标准
梅尼埃病(MD)诊断标准
1.反复发作眩晕(至少2次或2次以上)每次持续时间20分钟到数小时。 2.具有典型的听力学改变,即前期为低频听力下降,后期为平坦型。 可以波动性。 3.伴耳鸣出现或加重,伴有耳闷堵感。 4.排除其他引起眩晕的疾病。 临床反复发作的四联征:眩晕、耳鸣、耳聋、耳胀。 电测听:感音性听力下降
良性复发性眩晕
基本标准是:有中或重度发作性眩晕,不伴听觉 症状;发作持续时间以小时计;没有原因不明的听 力异常;相应的检查除外其他原因。
支持的标准是:发作期伴恶心、呕吐或共济失调; 发作期可见眼球震颤;有偏头痛或偏头痛家族史; 听力正常或由其他原因造成的对称性的听力丧失; 典型的偏头痛触发因素,如月经、酒精、睡眠紊乱 等。
头眩晕各种原因的鉴别方法
头眩晕各种原因的鉴别方法头眩晕为临床常见症状,是人体空间定位障碍引起的主观症状,患者可能感到自身或周围物体在旋转、摆动或倾斜,有时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血压异常等症状。
眩晕可分为真性眩晕和假性眩晕两类,真性眩晕是由前庭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的,而假性眩晕则多由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
头眩晕可能涉及多种疾病和因素。
为了准确鉴别头眩晕的原因,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诊断。
以下是对头眩晕各种原因的鉴别方法。
一、持续性姿势性知觉性头晕持续性姿势性知觉性头晕是一种慢性前庭功能障碍,属于继发性慢性前庭综合征,姿势性不稳或非旋转性眩晕常在站立或行走或处于复杂视觉刺激环境中加重。
持续性姿势性知觉性头晕的诊断鉴别方法为:1.头晕、不稳或非旋转性眩晕发生超过3个月且多数时间有症状,有时症状持续数小时以上。
2.持续性症状可因三个因素加剧:①直立姿势;②主动或被动运动;③暴露于移动视觉刺激或复杂视觉类型。
3.发病前诱因包括前庭疾病、内科疾病或心理应激事件。
4.疾病症状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
持续性姿势性知觉性头晕的本质为继发性头晕,对于自发性头晕,如与体位以及活动无关联的头部持续性不适,临床多见于焦虑抑郁状态,部分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少数为脑血管重度狭窄或其他系统性疾病。
持续性姿势性知觉性头晕的鉴别诊断需要排除结构性前庭疾病,包括单侧或双侧前庭病和早期小脑退行性病变,患者通常存在与症状关联的客观体征或辅助检查异常。
二、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属于诱发性的发作性前庭综合征,症状均发生在头部位置相对于重力垂直线的改变时,诊断鉴别方法为:每次发作具有短暂性、反复发作的刻板性、较高比率的自愈性和间隔相对较久的复发性的特点。
发作期患者,位置试验常能诱发出与眩晕发作同步发生的特征性眼震。
典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上不难诊治,但对于以下非典型患者则应注意鉴别诊断,并排除中枢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等病因,包括:反复发作的短暂性位置性眩晕或头晕但不伴眼震;位置试验诱发出的眼震不符合相应半规管的眼震特征;不同位置试验诱发出不同的眼震;虽诱发出特征性眼震,但多次复位不成功。
头晕眩晕诊疗指南
头晕眩晕诊疗指南头晕眩晕是指人体感到头部晕眩、眼前发花、走路摇晃等症状。
这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内耳疾病、血液循环问题、中耳炎、颈椎病等。
下面为您介绍头晕眩晕的诊疗指南。
一、诊断1.面诊:医生会观察患者的面色、精神状态、步态等。
2.详细询问病史:医生会询问患者的头晕眩晕的发作时间、持续时间、诱发因素、伴随症状等。
3.神经系统检查:医生会检查患者的听力、平衡和共济运动功能。
二、实验室检查1.血液检查:可以检查血常规、电解质、凝血功能等。
2.内分泌检查:甲状腺功能、垂体功能等。
3.耳部检查:包括听力测试、前庭功能检查、眼震检查等。
三、影像学检查1.头颅CT:可以检查是否有颅脑肿瘤、脑出血等病变。
2.颈椎CT或MRI:可以检查颈椎是否有病变。
3.颅内血管超声:可以检查颈动脉、椎动脉是否有狭窄或堵塞。
四、诊断与治疗1.内耳疾病: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可以通过特定的头部动作来恢复耳石的位置,从而缓解症状。
对于慢性内耳炎或耳聋者,可以考虑内耳手术治疗。
2.血液循环问题:如果头晕是由于低血压、心律失常等引起的,可以采取调整体位、增加水分摄入、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等方法进行治疗。
3.中耳炎:对于中耳炎引起的头晕,通常会给予抗生素治疗,并配合口服或局部使用激素药物。
4.颈椎病:如颈椎病引起的头晕,可以采取颈椎牵引、理疗、按摩等物理治疗方法,同时可以配合使用消炎镇痛药物。
5.其他病因治疗:对于其他引起头晕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应积极控制其基础疾病,并配合病因相关的治疗。
五、预防与康复1.预防:注意休息、避免暴饮暴食、不过度疲劳、避免一直保持一个姿势坐或站立。
2.康复:采取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游泳等,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耐力和抵抗力。
总结:头晕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
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医生会通过面诊、病史询问、神经系统检查等方法来进行诊断,并进行相应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
头晕的常见病因及救治方法
头晕的常见病因及救治方法头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经常会伴随着眩晕、站立不稳等感觉。
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经历过头晕,但很少有人真正了解头晕的病因以及相应的救治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头晕的常见病因,并提供相应的救治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头晕问题。
一、内耳问题引起的头晕内耳是与平衡功能紧密相关的器官,当内耳出现问题时就会导致头晕。
最常见的内耳问题是良性位置性眩晕(BPPV)。
这种情况下,人们在改变体位时会感到眩晕或错觉旋转感。
此外,梅尼埃尔病也是引起头晕的常见原因之一。
梅尼埃尔病通常由内耳液体积聚引起,导致听力丧失和持久的眩晕。
针对这些内耳问题引起的头晕,医生通常会采取以下救治方法:1. 特定体位训练(Cawthorne-Cooksey运动):通过特定体位训练可以促进内耳液体排出,减轻眩晕症状。
2. 药物治疗:例如前庭神经抑制剂可以帮助减轻眩晕症状。
二、低血压导致的头晕低血压是另一个常见的头晕原因。
当血压过低时,脑部供氧不足,造成头晕的感觉。
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血压下降的原因:1. 缺乏液体:身体缺水会导致血容量减少,进而引起低血压。
保持饮水量足够有助于避免这一问题。
2. 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高血压药物、利尿药等)可能会导致低血压。
如果发现自己的头晕与特定药物使用相关,请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进行适当调整。
3. 长时间站立或坐着不动: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会阻碍正常的血液循环,导致低血压和头晕。
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时间可以改善这种情况。
针对低血压引起的头晕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救治方法:1. 补充液体:确保足够饮水量,保持身体充分水分可以有助于提高血压。
2. 适当锻炼:经常进行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增加血压。
3. 均匀起立:当从坐位或躺位突然起立时容易出现低血压和头晕。
建议起床后先坐一会儿,等待一段时间再缓慢站起。
三、焦虑和压力引发的头晕焦虑和压力也是导致头晕的常见因素之一。
当人们处于紧张或惊恐状态时,大脑中的神经系统会受到影响,从而引发头晕感觉。
(完整版)头晕临床路径
(完整版)头晕临床路径头晕临床路径摘要头晕是指旋转、涡旋、晕倒或失衡感,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
由于头晕的病因复杂多样,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本文旨在探讨头晕的常见病因及诊断治疗路径。
1. 引言头晕是指患者感觉周围事物旋转或自身出现过度迅速、不真实感觉,伴随眩晕或站立不稳等症状。
头晕症状的出现可能与多种病因有关,如内耳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
2. 头晕的常见病因及诊断头晕的常见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类:2.1 内耳疾病内耳疾病是导致头晕的主要原因之一。
包括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前庭神经炎、迷路炎等。
对于内耳疾病的诊断,可进行Otometrics测试、伍德伯克散技术等。
2.2 循环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如低血压、心律失常、颈动脉狭窄等也会引起头晕。
诊断时可通过测量血压、心电图、颈动脉超声等来帮助确定病因。
2.3 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癫痫、帕金森病等也与头晕症状有关。
通过核磁共振、脑电图等检查手段可以帮助确定病因。
3. 头晕的诊断治疗路径对于头晕症状的诊断治疗路径,可以遵循以下步骤:3.1 详细病史采集了解患者头晕的持续时间、发作频率、诱因以及伴随症状等,可以帮助确定可能的病因。
3.2 进行体格检查包括血压、心率、听力、眼震检查等,有助于发现潜在的病理改变。
3.3 辅助检查根据病情及病史,选择适当的辅助检查手段,如Otometrics测试、心电图、核磁共振等,以辅助病因诊断。
3.4 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根据病因确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以提高治疗效果。
3.5 随访及复查定期随访患者,观察症状的缓解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复查检查,评估治疗效果。
结论头晕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其病因复杂多样。
针对头晕症状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等多方面信息。
建立完善的临床路径,能够提高头晕诊疗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以上为头晕临床路径的完整版。
头晕鉴别诊断与治疗
Dix-Hallpick 检查法
患者头向一侧转45°后快速卧倒,使头悬至床下,与床平 面成30°夹角。是确定后或上半规管BPPV常用的方法。
阳性:一般是向左侧或右侧出现眼震,眼震为垂直扭转
性。 阴性:向双侧均没有眼震。
Dix-Hallpick 检查法
BPPV变位检查的眼震特点
后半规管BPPV眼震特点:患者头向一侧转 45°后快速卧倒, 使头悬至床下,与床平面成30°夹角。患耳向地时出现以 眼球上极为标志的垂直扭转性眼震(垂直成分向眼球上极, 扭转成分向地);回到坐位时眼震方向逆转。管结石症眼 震持续时间小于1min,嵴帽结石症眼震持续时间≥1min。 前半规管BPPV眼震特点:患者头向一侧转45°后快速卧倒, 使头悬至床下,与床平面成30°夹角。患耳向地时出现以 眼球上极为标志的垂直扭转性眼震(垂直成分向眼球下极, 扭转成分向地);回到坐位时眼震方向逆转。管结石症眼 震持续时间小于1min,嵴帽结石症眼震持续时间≥1min。 水平半规管BPPV眼震特点:管结石症在双侧变位检查中均 可诱发向地性或背地性水平眼震,眼震持续时间小于1min; 嵴帽结石症在双侧变位检查中可诱发背地性水平眼震,眼 震持续时间≥1min。
鉴别诊断
颈性眩晕:最大特点是当头颅转动时引起眩晕发作。常伴发 头痛,可发生猝倒,有时伴植物神经症状。查体主要是颈椎 病的临床体征,转颈诱发试验阳性。听力检查中纯音测听无 典型曲线,老年人可有高频为主的听力损害。椎动脉血流异 常。血管超声可发现患侧血流量减少,血流缓慢。椎动脉造 影可协助定位,显示椎动脉扭曲、狭窄等。X线检查显示椎体 不稳、椎间孔狭窄、椎间隙变窄、骨刺形成、椎体前缘唇样 突出及椎间盘突出等。
头晕眩晕基础诊疗指南(2023年)
头晕眩晕基础诊疗指南(2023年)头晕眩晕基础诊疗指南(2023年完整版)介绍头晕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表现为头部不适、头晕或旋转感以及失衡感。
本文档旨在提供基础诊疗指南,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处理头晕眩晕患者。
病因与分类头晕眩晕的病因复杂多样,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 内耳疾病: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前庭神经炎等;2.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颅脑外伤、颅内肿瘤等;3. 全身性疾病:如低血压、中耳炎、贫血等;4. 药物副作用或中毒:如某些抗生素、镇静剂和抗抑郁药物。
诊断要点以下是头晕眩晕的常规诊断要点:1. 详细病史采集:包括发作频率、程度、时长、伴随症状等;2. 头颈检查:检查颈动脉搏动、神经系统功能等;3. 前庭功能评估:如病理性眼震检查、头位试验等;4. 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电解质、甲状腺功能等;5. 影像学检查:如颅脑CT或MRI等。
治疗与护理头晕眩晕的治疗与护理应针对病因进行:1. 内耳疾病:可采用前庭功能训练、药物治疗或手术干预;2.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如抗凝治疗、手术切除等;3. 全身性疾病:治疗原发疾病,如调节血压、抗感染等;4. 药物副作用或中毒:停用或更换相关药物,注意解毒治疗。
预防措施与建议为降低头晕眩晕的发生和复发风险,可考虑以下预防措施和建议:1. 注意安全:保持居住和工作环境的安全,避免摔倒及其他安全事故;2. 合理用药:遵医嘱用药,避免滥用或误用药物;3. 规律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4. 保持健康: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定期体检,并治疗慢性疾病;5. 患教指导:向患者提供头晕眩晕的相关知识,提醒其遵医嘱治疗和注意事项。
结论头晕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需要综合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进行准确诊断。
根据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并加强预防意识,可以有效管理和预防头晕眩晕的发生。
眩晕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眩晕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眩晕(vertigo,dizziness)是一种主观感觉障碍。
按感觉的不同可分为真性眩晕和假性眩晕。
前者是指患者感到自身或其周围环境物体在旋转,后者是指患者只有头昏眼花和头重脚轻而无旋转感。
引起眩晕的病因很多,但最常见的是前庭系统病变,由此引起周围性眩晕(耳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脑性眩晕)。
【诊断提示】1周围性眩晕是指内耳前庭至前庭神经颅外段之间的病变所引起的眩晕。
常见于以下疾病。
(1)梅尼埃(Meniere)病:也称内耳眩晕症,是引起周围性眩晕的最常见疾病,多见于中年人。
以发作性眩晕伴耳鸣,波动性、渐进性、感音性的听力减退及眼球震颤为主要表现,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
其眩晕为旋转性,常突然发作伴有恶心、呕吐。
面色苍白和出汗,发作多短暂,很少超过2周。
(2)迷路炎:为中耳炎的常见并发症。
如中耳炎患者出现阵发性眩晕,伴有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听力丧失、平衡失调及外耳道检查有鼓膜穿孔等则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3)前庭神经元炎:病前多有发热或上呼吸道感染史,发病突然,眩晕时伴有恶心、呕吐,但少有耳鸣、耳聋,眩晕持续时间较梅尼埃病持续时间长,可达6周,痊愈后很少复发。
(4)内耳药物中毒:以链霉素为多见,多为慢性中毒,常于用药后2~4周开始逐渐出现眩晕,7~10d症状达高峰,常伴有平衡失调、步态蹒跚、听力下降、口周及四肢远端发麻,但通常无眼球震颤,闭目难立征阳性。
卡那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也可引起眩晕,但程度较轻。
(5)晕动病:由于乘坐车船或飞机时,内耳迷路受到机械刺激而引起前庭功能紊乱所致。
主要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可伴有面色苍白,出冷汗,女性多于男性。
2.中枢性眩晕指前庭神经颅内段、前庭神经核及其纤维联系、小脑、大脑等的病变所引起的眩晕。
常见于以下疾病。
(1)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各种原因导致椎-基底动脉管腔狭窄时,均可发生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眩晕,常突然发作并伴有头痛、运动障碍(面瘫、肢瘫、吞咽困难等)、站立不稳,感觉异常及恶心、呕吐、出汗、呼吸节律失调、血管舒缩功能紊乱等症状。
综述:头晕(眩晕)的病因诊断
临床误诊误诊2015-04-23发表评论(11人参与)分享头晕(眩晕)是门急诊患者最常见的主诉。
欧洲的一项研究报道,普通人群中有约30%的人有过中重度的头晕症状,其中25%为眩晕。
我国的研究报道,10岁以上人群眩晕症的总体患病率为4.1%,头晕(眩晕)是65岁以上人群就诊的主要原因。
头晕(眩晕)症状具有主观性和非特异性的特点,患者主观感觉表达不一,医生很难获得客观、有价值的信息。
其病因可能涉及耳鼻咽喉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普通内科、骨科等多学科。
基于非循证证据的传统观念认为,头晕(眩晕)的主要病因为颈椎病、脑供血不足,国外大量关于头晕(眩晕)病因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上述两种疾病并不是头晕(眩晕)的主要病因。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为:大部分临床医生不了解与头晕(眩晕)相关的前庭解剖学及前庭病理生理学知识,不了解国外大量的关于头晕(眩晕)病因学的循证证据,对于主诉为头晕(眩晕)的患者,缺乏详细的病史询问和查体,特别是关于前庭功能的相关检查,而是基于传统的病因学观念,进行颈椎影像学、头颅影像学及经颅多普勒等血管结构学检查,并错误地将医技检查结果与头晕(眩晕)的病因相关联。
本文从循证医学的角度就头晕(眩晕)的病因诊断进行综述。
一、头晕(眩晕)的概念1972年,Drachman和Hart将头晕(眩晕)定义为非特异性的一组症状。
依据症状性质和可能的病因学线索分为以下4种:①眩晕(vertigo):患者睁眼感到天旋地转,闭目舒服’常伴恶心及呕吐,是三维空间的视空间障碍,常见于外周前庭疾病,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前庭神经炎、梅尼埃病。
②失衡(imbalance/disequiliblium/unsteadiness):患者感到走路不稳,感觉有“踩棉花感”,常于站立和行走时出现,是平衡障碍,多由神经系统疾病引起,常见于深感觉障碍、周围神经疾病、共济失调、视觉障碍、神经变性性疾病、双侧前庭病变等。
③晕厥前(presyncope/near faint):患者感到眼前发黑、站立不稳、要摔倒的感觉,可伴有出冷汗、心悸,多由心血管疾病引起,常见于低血压、严重心律失常、低血糖、贫血等。
眩晕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眩晕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眩晕症是一种让人感到天旋地转、头晕目眩的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要了解眩晕症,首先得弄清楚它产生的原因。
导致眩晕症的原因多种多样,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耳部问题是引发眩晕症的常见原因之一。
耳朵不仅是我们的听觉器官,还在维持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比如,美尼尔氏综合征,这是一种内耳疾病,会导致内耳淋巴液增多,引起膜迷路积水。
患者常常会感到突然发作的旋转性眩晕,同时可能伴有耳鸣、听力下降和耳闷胀感。
耳石症也是常见的耳部致眩疾病,当耳石从原本的位置脱落,进入内耳的半规管,头部位置变动时就会引起眩晕。
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同样可能导致眩晕症。
比如,脑供血不足。
当脑部的血液供应不足时,大脑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引起眩晕。
常见的原因包括颈椎病导致椎动脉受压、脑血管狭窄或痉挛等。
另外,脑部的肿瘤、炎症或损伤也可能影响到平衡中枢,引发眩晕。
眼部问题有时也会造成眩晕。
如果眼睛的视力有问题,或者双眼的协调功能出现障碍,大脑接收到的视觉信号不准确,也可能导致眩晕感。
心血管疾病也是眩晕症的“元凶”之一。
例如,低血压或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异常波动可能影响到脑部的供血,从而引发眩晕。
心律失常,特别是心跳过缓或过快,会导致心脏输出的血量不稳定,影响脑部血液循环,引起眩晕。
贫血也可能是眩晕症的诱因。
当身体内的血红蛋白不足,氧气输送减少,大脑缺氧,就容易出现眩晕、乏力等症状。
内分泌疾病也不能忽视。
比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影响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功能,可能导致眩晕。
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出现低血糖或高血糖,也可能引发眩晕。
药物副作用也可能导致眩晕。
某些降压药、抗抑郁药、镇静药等可能影响到神经系统的功能或血压,从而引起眩晕。
精神心理因素在眩晕症的发生中也起着一定的作用。
长期的焦虑、抑郁、压力过大等情绪问题,可能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进而引发眩晕。
除了上述原因,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可能导致眩晕症。
头晕眩晕诊疗指南
头晕眩晕诊疗指南一、头晕眩晕的定义和分类头晕是一种广义的概念,通常指头部昏沉、不清醒的感觉。
眩晕则是指患者感到自身或周围环境在旋转、摇晃或移动的错觉。
头晕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头昏:头脑不清晰,持续时间较长,可能与精神压力、睡眠不足、贫血等有关。
2、失衡感:站立或行走时感觉不稳,可能与耳部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或下肢关节问题有关。
眩晕又可进一步分为:1、周围性眩晕:多由内耳疾病引起,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梅尼埃病等。
特点是发作突然,持续时间短,常伴有耳鸣、听力下降等耳部症状。
2、中枢性眩晕:由脑部疾病导致,如脑血管疾病、脑部肿瘤等。
症状相对较持续,通常不伴有耳部症状。
二、头晕眩晕的常见原因1、耳部疾病内耳是维持平衡的重要器官。
耳石症是常见的周围性眩晕原因,当头位改变时可突然发作。
梅尼埃病则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眩晕、耳鸣、听力下降和耳闷胀感。
2、脑血管疾病如脑动脉硬化、脑梗死、脑出血等,影响脑部血液循环,导致眩晕。
3、颈椎病颈椎病变可能压迫椎动脉,影响脑部供血,引起头晕。
4、低血压或高血压血压异常可导致脑部供血不足或过度灌注,引发头晕眩晕。
5、贫血血红蛋白不足,导致氧气输送减少,引起头晕。
6、精神心理因素焦虑、抑郁、压力过大等可能导致躯体症状,包括头晕眩晕。
7、眼部疾病如屈光不正、眼肌麻痹等,影响视觉平衡,导致头晕。
8、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降压药、抗心律失常药等,可能引起头晕眩晕。
三、头晕眩晕的诊断方法1、详细的病史采集包括症状的发作特点、频率、持续时间、诱发因素、伴随症状等,以及患者的既往病史、用药史、家族史等。
2、体格检查重点检查耳部、眼部、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
进行平衡功能测试、眼球震颤检查、听力测试等。
3、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血糖、血脂、电解质、甲状腺功能等,以排除贫血、低血糖、高血脂等全身性疾病。
4、影像学检查根据病情需要,可能会进行头颅 CT、MRI、脑血管造影等检查,以排除脑部病变。
头晕和眩晕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发作形式
睁闭眼时眩晕加重/减轻, 发病,或眩晕加重
声光刺激、变换体位、扭颈或某种特殊体位
持续时间 数秒钟,数分钟,数小时,数天,数月(长期)
1.发作型:如BPPV、偏头痛、癫痫、惊恐发作、家族遗传性发作性共济
发作频率 失调、TIA 2. 间歇型:梅尼埃病程间歇波动 3. 持续性:迷路炎、前庭
神经元炎、慢性主观性眩晕4. 进行性:肿瘤和退行性神经病变(PSP)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publishing as Benjamin Cummings
前庭周围性眩晕
• 前庭周围性眩晕发病率最高 • 常见疾病依次为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梅尼埃病 前庭神经元炎 迷路炎
前庭中枢性眩晕
• 偏头痛性眩晕 • 脑血管病(PCI) • 多发性硬化 • 癫痫 • 颅颈部交界区肿瘤 • 肿瘤性病变;原发性、转移性、副肿瘤性 • 遗传性共济失调 • 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帕金森病、正压性脑积水
精神心理测评:HAMA,HAMD,DHI,PANAS,HADS 内科系统:血常规-贫血;心电图,心电Holter,超声
心动图-心脏疾病;直立倾斜试验-直立性体位性低血压; 甲状腺功能、电解质及代谢障碍、中毒
眩晕
vertigo 头昏
lightheadedness 晕厥前
presyncope 失衡
概况
• 发病率高,占门诊患者常见症状的第二位 • 神经内科 20% • 耳鼻喉科 15% • 内科 5% • 骨科 10-20%
头晕 + 眩晕
• 眩晕 (Vertigo)
• 晕厥前状态
(Presyncope)
前庭
(vestibular)
眩晕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眩晕的鉴别诊断和治疗一、你有没有眩晕的症状和体征:1、转颈、屈伸颈部诱发症状---颈椎不稳导致;2、颈部不动,头部位置改变(翻身,低头、抬头,坐立)诱发-耳石脱落导致3、持续时间:持续时间久,可能与脑部疾患、颈脊髓压迫等有关;持续时间短(小于1分钟)一耳石脱落、颈椎不稳、TIA有关4、有无意识丧失:有-可能与脑部疾患相关5、有无闭眼站立不稳,睁眼可以站稳:有,与颈脊髓本体感觉或视觉受损相关。
6、有无交感症状,如恶心、呕吐、眼花、耳鸣等:无,与脑中枢神经系统相关;有,与前庭和外周神经相关二、概念及分类:1、眩晕:是身体空间定位的运动错觉,是对外物和自身旋转、摇晃、倾倒等错,可并存眼球震颤、平衡障碍、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等植物神经症状。
强调的是一种运动性幻觉,就是我们常说的那种''天旋地转”的感觉;病因上是由前庭神经系统病变所致。
2、假性眩晕(头晕):头昏脑胀、头沉、头重脚轻和摇晃不稳感,无视物旋转、摇晃等运动错觉,无眼球颤动,非前庭神经系统病变所致。
3、头昏:常表现以持续的头脑昏昏沉沉不清晰感为主症,多伴有头重、头闷、头涨、健忘、乏力和其它神经症或慢性躯体性疾病症状,劳累时加重。
系由神经衰弱或慢性躯体性疾病等所致。
4、晕厥:突发的、一过性意识障碍丧失,伴有昏倒。
昏倒后多于短时间内意识恢复,一般无眼颤。
系由多种原因导致一过性血压低、心跳慢、短暂性脑缺血所致。
三:眩晕的机制;前庭神经系统病变所致。
1.前庭神经系统包括:内耳迷路的末梢感受器、半规管的壶腹嵴、椭圆囊、球囊斑、前庭神经和前庭神经核。
2.前庭神经系统具有6条通路:前庭眼动通路、前庭脊髓通路、前庭网状结构通路、前庭小脑通路、前庭植物神经通路和前庭大脑皮层通路。
双侧前庭神经系统是协调同步活动。
如一侧发生病变,即可导致眩晕。
前庭植物神经通路,前庭网状结构通路:前庭神经一网状结构一延髓网状结构的血管运动中枢+迷走神经背核f引起眩晕、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等植物神经症状。
头晕的常见病因
头晕的常见病因头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它可能解释为感觉周围环境旋转或自身旋转的错觉。
头晕的常见病因有很多种,包括中耳问题、神经系统疾病、颈椎问题、药物副作用等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头晕的常见病因及其相关信息。
中耳问题是引起头晕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耳是一个负责平衡和听力功能的重要器官。
当中耳受到感染或发生异常时,会干扰正常的平衡系统,导致头晕。
例如,迷路炎是一种常见的中耳感染,可以引起持续性的头晕和眩晕感。
此外,梅尼埃疾病也是中耳问题导致的头晕原因之一。
这种疾病通常与内淋巴液体积分失调有关。
神经系统疾病也可能导致头晕。
神经系统是我们整个身体运作和协调各部分活动的控制中心。
当神经系统出现异常时,如脑部肿瘤、多发性硬化等情况时,都有可能出现头晕症状。
这是因为这些疾病会干扰到大脑及神经传输信号,影响平衡系统的正常功能。
颈椎问题也是引起头晕的常见原因之一。
颈椎是连接头部和身体的重要支撑结构。
当颈椎出现退行性变、异常压力或损伤时,会对附近的神经和血管产生压迫,导致头晕。
尤其是颈椎间盘突出和颈椎型眩晕等情况更容易引起头晕症状。
药物副作用也可能导致头晕。
许多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并造成失衡感觉,从而引起头晕。
例如,抗高血压药物、抗抑郁药物、镇静剂等都有可能导致头晕的副作用。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病因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可能会导致头晕,如低血糖、贫血、心脏问题等。
低血糖可以通过限制身体对葡萄糖的供应而导致大脑功能受损,进而引起头晕。
贫血导致身体器官供氧不足,特别是脑部,也会引起头晕。
心脏问题如心律失常、心肌梗塞等也可能导致头晕,并且常常伴随其他严重的症状。
鉴于上述的常见病因,了解自己出现头晕的原因非常重要。
在确诊疾病之前,我们可以尝试一些简单的方法来缓解和预防头晕。
首先,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和规律饮食可以帮助维持整体健康状态,减少头晕发作的频率。
此外,避免颈部过度用力和长时间固定姿势也是很重要的。
保持适当的运动和休息是必须的,在办公室长时间久坐时可间断活动。
眩晕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眩晕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通常表现为头晕、头昏、恶心、出汗等不适感。
眩晕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内耳疾病、颈椎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眩晕的情况,了解眩晕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对于我们更好地应对眩晕症状至关重要。
眩晕的原因:
1. 内耳疾病,内耳是人体平衡的重要器官,内耳疾病如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等可导致眩晕症状。
2. 颈椎病,颈椎病患者常常出现头晕的症状,颈椎病引起的眩晕通常伴随着颈部疼痛、僵硬等症状。
3. 神经系统疾病,如中风、脑瘤等疾病会对人体的平衡系统造成影响,导致眩晕。
眩晕的治疗方法:
1. 对症治疗,根据眩晕的具体原因进行治疗,如内耳疾病可采
用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2. 物理治疗,针对颈椎病引起的眩晕,可以进行物理治疗,如
颈部按摩、理疗等。
3. 药物治疗,眩晕症状严重时,可采用药物治疗缓解症状,但
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低头、过度疲劳、饮酒过
量等,有助于减轻眩晕症状。
5. 寻求医生帮助,如果眩晕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
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对于眩晕的治疗方法,我们应该根据
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同时,平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造成眩晕的诱因,如长时间低头、过度疲劳等。
当出现眩晕症
状时,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治疗。
希望大家都能够保持健康,
远离眩晕的困扰。
头晕的病因诊断
头晕的病因诊断头晕的病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神经系统疾病:如脑供血不足、脑梗塞、颈椎病等。
这些疾病会影响脑部供血和神经传导,导致头晕。
2、内耳疾病:如美尼尔病、耳石症等。
这些疾病会影响内耳平衡功能,导致头晕。
3、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低血压、贫血、甲亢等。
这些疾病会影响血液循环、能量供给等,导致头晕。
4、精神心理因素:如焦虑症、抑郁症等。
这些疾病会影响神经功能,导致头晕。
针对不同的病因,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一般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
1、药物治疗:针对不同的病因,使用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如脑供血不足可使用扩张血管药物,贫血可使用补血药物等。
2、物理治疗:如针对颈椎病的治疗,可以采用牵引、按摩等物理疗法来缓解症状。
3、心理治疗:如针对焦虑症的治疗,可以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等来缓解症状。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实际案例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治疗过程和效果。
我曾经因为工作压力大,经常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
通过检查,医生诊断为焦虑症所致。
医生建议我采取认知行为疗法来缓解症状。
经过几个疗程的治疗,我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同时也学会了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效果非常不错。
总之,头晕的病因有很多,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我们可以通过了解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缓解症状。
也需要注意生活习惯的调整和心理状态的保持,以预防头晕的发生。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头晕问题,让大家拥有健康的身体和愉快的心情。
引言头晕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症状,很多疾病都可能引起头晕。
在神经内科门诊中,头晕患者数量较多,为了更好地了解头晕的病因和治疗方法,本文对310例头晕患者进行了病因分析。
概念及意义头晕是指自身或周围环境出现旋转、晃动、平衡失调等主观感受,常常伴有恶心、呕吐、耳鸣等症状。
神经内科门诊是指专门针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门诊,包括头晕、头痛、癫痫、帕金森病等疾病。
头晕在神经内科门诊中非常常见,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产生严重影响。
眩晕症的诊断与治疗
3、病灶及病毒感染学说:扁桃腺炎可引发本病,曾有人主张摘除 扁桃体可治疗病变。其他病灶(阑尾炎、胆囊炎、胆囊结石、腮腺炎、 上感),出现眩晕伴发突聋,认为是病毒引起。
4、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学说:主要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使血液循 环障碍所致。
5、迷路卒中学说:内听动脉起自基底动脉或小脑前下动脉进入内 听道后分为前庭支及耳蜗支,供应耳蜗、半规管、椭圆囊、球囊等, 分支均为终末动脉,由于内耳血供存在较多先天不足和缺陷,故意遭 受先天或后天损害。
神经内科 张志雄
五、常见引起眩晕的疾病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七、治疗
(四)美尼尔氏病
典型表现:发作性疾病、恶心呕吐、耳鸣、耳聋、眼震;
病理病因:尸解发现膜迷路水肿、积水、內淋巴液分泌过 多或吸收功能障碍;
1、末梢血液循环障碍学说:血管痉挛所致; 2、代谢障碍学说:代谢失调、组织水肿、服盐过多导 致水钠潴留引起组织水肿;甲减可以引起该病。
真性眩晕(前庭系统性眩晕):前庭系统(内 耳迷路末梢、半规管中的壶腹嵴和椭圆囊、球囊 中的位置斑)、前庭神经及中枢病变等部位引起 的眩晕;表现为旋转、摇晃、移动、站立不稳、 倾倒、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脉搏和血 压改变。
按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和性质分为两类:
假性眩晕(非前庭系统性眩晕):
1、眼源性:眼肌病、青光眼、屈光不正、近视、配镜不合适 等;
1、一般处理:卧床休息、补液等 2、病因治疗 3、对症治疗:止吐(莫沙比利、地芬尼多)、镇静(地西泮、艾司唑 仑)、扩张血管(甲磺酸倍他斯汀、氟桂利嗪、罂粟碱)、改善微循环 (银杏制剂)、减轻局部水肿(七叶皂苷钠、乙酰唑胺、醋酸泼尼松)等
4、高压氧治疗。
2、本体感觉性:脊髓空洞症、慢性酒精中毒症、糙皮病、恶 性贫血、脊髓梅毒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述:头晕(眩晕)的病因诊断临床误诊误诊2015-04-23 发表评论(11 人参与)分享头晕(眩晕)是门急诊患者最常见的主诉。
欧洲的一项研究报道,普通人群中有约30%的人有过中重度的头晕症状,其中25%为眩晕。
我国的研究报道,10 岁以上人群眩晕症的总体患病率为4.1%,头晕(眩晕)是65 岁以上人群就诊的主要原因。
头晕(眩晕)症状具有主观性和非特异性的特点,患者主观感觉表达不一,医生很难获得客观、有价值的信息。
其病因可能涉及耳鼻咽喉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普通内科、骨科等多学科。
基于非循证证据的传统观念认为,头晕(眩晕)的主要病因为颈椎病、脑供血不足,国外大量关于头晕(眩晕)病因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上述两种疾病并不是头晕(眩晕)的主要病因。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为:大部分临床医生不了解与头晕(眩晕)相关的前庭解剖学及前庭病理生理学知识,不了解国外大量的关于头晕(眩晕)病因学的循证证据,对于主诉为头晕(眩晕)的患者,缺乏详细的病史询问和查体,特别是关于前庭功能的相关检查,而是基于传统的病因学观念,进行颈椎影像学、头颅影像学及经颅多普勒等血管结构学检查,并错误地将医技检查结果与头晕(眩晕)的病因相关联。
本文从循证医学的角度就头晕(眩晕)的病因诊断进行综述。
一、头晕(眩晕)的概念1972 年,Drachman 和Hart 将头晕(眩晕)定义为非特异性的一组症状。
依据症状性质和可能的病因学线索分为以下4种:①眩晕(vertigo ):患者睁眼感到天旋地转,闭目舒服'常伴恶心及呕吐,是三维空间的视空间障碍,常见于外周前庭疾病,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前庭神经炎、梅尼埃病。
② 失衡(imbalance/disequiliblium/unsteadiness ):患者感到走路不稳,感觉有“踩棉花感”,常于站立和行走时出现,是平衡障碍,多由神经系统疾病引起,常见于深感觉障碍、周围神经疾病、共济失调、视觉障碍、神经变性性疾病、双侧前庭病变等。
③晕厥前(presyncope/near faint ):患者感到眼前发黑、站立不稳、要摔倒的感觉,可伴有出冷汗、心悸,多由心血管疾病引起,常见于低血压、严重心律失常、低血糖、贫血等。
④非特异性头重脚轻(light-headness/woozy/giddy ):患者主诉为头昏或头沉,常见于精神因素、急性前庭疾病恢复期、内科疾病或药物相关。
具有上述症状的患者都可以头晕(眩晕)为主诉,却可能具有不同的病因。
头晕(眩晕)是一种临床综合征而非某一种疾病,1972 年的概念分类将头晕(眩晕)按照主诉症状的性质分为4 个层次,避免了主诉的主观性和非特异性,提供了病因学线索,历经40 余年,经过临床实践检验,被主流学术界认可。
2009 年Barany 协会提出了首个前庭症状国际分类共识,该分类把前庭症状分为头晕、眩晕、前庭视觉症状和姿势性症状4 类。
此分类属于单纯的前庭症状分类,非前庭疾病专业的医生很难鉴别上述症状,且此分类并不具有病因学线索,鉴于其专业的局限性和临床的不易操作性,此分类并未得到非前庭疾病专业医生的认可和推广。
对于主诉为头晕(眩晕)的患者,在询问病史的过程中,首先对患者进行上述症状界定,从而获得病因学的线索,是明确诊断的前提。
二、头晕(眩晕)的病因国外学者进行了很多关于头晕(眩晕)病因的流行病学研究。
1989 年125 例急诊头晕(眩晕)患者的病因诊断分析研究显示,以头晕(眩晕)为主诉就诊的急诊患者前3 位的病因分别是前庭周围疾病、心血管病变和不明原因,分别占43%、21%、10%。
2001 年200 例神经内科头晕门诊患者的病因诊断分析研究显示,神经内科门诊头晕患者前3 位的病因分别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精神因素或心源性因素、偏头痛,分别占61%、40%、14%。
2005年Brandt 教授对神经科门诊5353 例头晕患者的病因进行诊断分析,位于前4 位的病因分别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惊恐发作、前庭中枢性眩晕及偏头痛。
我国学者戚晓昆教授对367 例神经内科门诊头晕(眩晕)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位于前3 位的病因分别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后循环缺血及偏头痛,分别占59.7%、17.7%、8.4%。
以上研究提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头晕(眩晕)患者的主要病因,但患者就诊于不同的科室,病因学研究的结果仍存在差异。
为此国外学者对就诊不同单位的患者进行了研究。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神经内科- 耳鼻咽喉科联合头晕(眩晕)门诊对812例头晕(眩晕)患者进行研究,周围性病因、中枢性病因、精神因素、多病因、不明原因分别占64.7%、8.2%、9.0%、4.9%、13.3%,其中周围性病因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约占42%,中枢性病因中血管因素仅占3%。
Kroanke 等对Med-line 数据库有关头晕(眩晕)患者的病因分析的文献(12 篇)进行系统评估,其中包括全科门诊、专病门诊及急诊患者共4536 例,结果显示,前庭周围性病因、前庭中枢性病因、精神心理因素、其他病因、不明病因分别占44%、11%、16%、26%、13%。
在前庭周围性病因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约占16%,前庭神经炎约占9%,梅尼埃病约占5%。
对比全科门诊和专病门诊就诊患者的病因,前庭周围性病因均是最常见的病因,分别占44%和46%;精神心理因素也不少见,分别占21%和20%;前庭中枢性病因最少,分别占9%和7%。
作者得出结论:头晕(眩晕)病因复杂,涉及前庭周围、前庭中枢及精神因素等。
其中前庭周围性病因约占50%,其次为精神因素,两者约占头晕病因的70%;前庭中枢性因素较少见,约占10%;严重的病因相对少见,其中卒中为6%,心律失常为1.5%,脑肿瘤<1%。
此系统评估与Brandt 教授的研究结果相近,这与我国大部分医生常常将头晕(眩晕)的病因归结为颈椎病和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现状明显不符。
基于上述大量头晕(眩晕)病因的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观察,发现主诉为头晕的患者约有50%为眩晕。
眩晕的主要病因为前庭周围性疾病,占70%? 80%,其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约占50%,前庭神经炎占15%? 25%,梅尼埃病占5%~10%,上述3 种疾病是前庭周围性眩晕的主要病因。
前庭中枢性疾病约占眩晕病因的20%~30%,病种较多,每一种疾病所占的比例较少,其中包括血管性、神经系统退行性及变性性疾病,脱髓鞘,肿瘤,感染,外伤等。
对于无基础疾病病史,症状发作不伴有小脑、脑干及其他前庭疾病表现的持续性头晕(眩晕)患者,应进行焦虑和抑郁等相关精神心理量表评估。
认识头晕(眩晕)的常见及少见病因,对于临床诊断非常重要。
三、头晕(眩晕)与颈椎病的关系随着年龄的增加,常规颈椎X 线检查很容易发现颈椎的退行性病变,大部分医生认为颈椎的退行性病变压迫椎动脉致头晕(眩晕),并以此作为诊断颈椎病及推测症状病因的依据。
临床诊断颈椎病需同时具备3 个条件:①椎间盘和椎间关节的退行性改变,这是颈椎病的病变基础,是诊断颈椎病的先决条件,但不能仅凭这一点诊断颈椎病;② 在椎间盘和椎间关节退行性变的基础上出现邻近组织和结构受累,包括脊髓、神经根、椎动脉和交感神经受累;③ 与上述病理学改变一致的临床表现。
大多数临床医师往往注重通过影像学寻找退行性病变的证据,却很少分析是否存在邻近组织和结构受累,极少分析邻近组织和结构受累是否可以解释患者的头晕(眩晕)症状。
从解剖学角度看,椎动脉从颈椎两侧的横突孔穿过,而并非由椎间孔穿过。
颈椎X 线检查不能显示横突孔,且椎间孔的退行性病变并不能代表横突孔的退行性病变。
从颈椎应力学的角度看,只有椎间盘向横侧严重突出才有可能压迫椎动脉。
国外203 例椎动脉造影研究只发现2 例骨赘引起椎动脉侧向移位,此类情况的比例<1%。
1986 年的一项循证医学研究将平均年龄为77 岁的64 例患者平均分为2 组,研究组主诉均为头晕(眩晕)症状,对照组无症状,两组均行颈椎X 线检查,结果两组的椎间隙狭窄和骨质增生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不认为颈椎退行性病变导致了头晕(眩晕)症状,不建议将颈椎X 线检查作为常规检查。
那么转颈是否增加了颈椎压迫椎动脉的概率而导致头晕(眩晕)症状呢?1108 例具有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老年患者转颈后的血管评估研究显示,仅有5 例转颈后出现症状,并经血管评估提示椎动脉受压,但无一例表现为头晕(眩晕)。
这项经典的循证研究提示,颈椎退行性病变导致椎动脉受压,椎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头晕(眩晕)症状并没有充足的循证医学证据。
颈椎机械性压迫椎动脉不是头晕(眩晕)的主要病因,头晕(眩晕)与转颈后椎动脉受压无相关性,椎动脉型颈椎病非常少见。
从解剖学的角度看,包括小关节囊和椎间组织的颈椎周围组织含有大量交感末梢,椎体不稳易累及交感末梢,过伸过屈位的颈椎X 线检查能提供椎体不稳的影像学证据,为交感型颈椎病提供诊断依据。
但诊断仍需排除其他相关疾病,必要时可行硬膜外或颈交感神经节封闭的诊断性治疗措施。
交感神经广泛分布于血管、内脏及腺体,交感神经受累具有症状多、体征少及非特异性的特点,且目前无客观的证据证实交感链的损害,故国际上无交感型颈椎病的概念。
四、头晕(眩晕)与脑血管病的关系大部分临床医生认为头晕(眩晕)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表现,从而推测其为头晕(眩晕)的常见病因。
新英格兰医学中心后循环缺血登记(NEMC-PC)R研究407 例后循环缺血患者,以头晕(眩晕)为唯一症状的仅占不足1%。
这一经典的循证实验证实后循环缺血以脑干或小脑受累为主要临床表现(构音障碍、复视、跌倒发作或共济失调等),而不是单纯的头晕(眩晕),缺血性脑血管病并不是头晕(眩晕)的主要病因。
后循环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发生还取决于颅底动脉环的代偿情况,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常见于责任椎动脉的对侧动脉存在先天缺如或严重狭窄,从而无法充分代偿,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累及小脑前下动脉从而导致后循环缺血。
前庭动脉为终末动脉,存在血流动力学障碍时,可因近端动脉的严重狭窄而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因斑块的脱落产生脑梗死。
前庭小脑的供血动脉为小脑后下动脉内侧支,小脑后下动脉起源于椎动脉。
近年有文献报道,部分责任动脉为椎动脉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VA-TIA ),其临床症状为孤立性眩晕。
Braun 等报道了12 例以孤立性眩晕为主诉的患者,9 例有自发性眼震,无其他神经系统局灶样体征,均被误诊为外周前庭疾病。
发病后7d 内逐渐出现神经系统局灶样体征,MRI-DWI 可见高信号梗死灶。
以眩晕为唯一症状的VA-TIA 常为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前奏,但此类患者常具有多重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查体应注意有无平滑追踪、扫视及前庭眼球反射(VOR)抑制异常等前庭中枢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