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汉语基础)全部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
语
文学院
基
刘彩霞
础
古代汉语部分
绪
论
一 什么是古代汉语
1 前提:古代汉语专指古代汉语书面语 2 历史分期: 五四运动以前的汉语,都叫古代汉语。分为四 个时期:远古时期(殷商时代);上古时期(周 秦两汉);中古时期(魏晋南北朝唐宋);近古 时期(元明清)。这是传统的分法 近年来又兴起了“近代汉语”的概念,指晚唐 五代到清初的汉语。那么,魏晋南北朝到晚唐以 前为中古汉语,清中叶以后迄今为现代汉语
甲骨文 通行于公元前1300多年到1100多年,又叫贞卜文字、 甲骨卜辞(内容);殷墟文字、殷墟书契(出土地 点);契文、契刻文字(书写方法) 金文 通行于殷商至战国,铸在青铜器上,又叫钟鼎文(商 周时期出土的铜器以钟鼎为最多) 六国古文(籀文和小篆) 指秦以外的六国文字,又叫战国古文。主要写在竹简 和缯帛上,也叫简帛文。秦国文字叫大篆,也称籀文。 秦统一以后文字由大篆变为小篆
名词活用为动词
2 名词后面出现宾语或补语 (1)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 之。 (2)从左右,皆肘之,使立 于后。 (3)左右欲刃相如。 (4)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 雍水。 (5)师还,馆于虞。 (6)沛公军霸上。
3 用在能愿动词或状语后面 的名词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而绝江河。 (2)不备不虞(防备),不 可以师。 (3)左右欲兵之。 (4)陛下不能将兵。 (5)晋灵公不君。 (6)不足生于不农。
数词活用为动词
(1)六王毕,四海一。 (2)民参其力,二入于公,而衣食其一。 (3)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民之耳目也。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不十年,王弗召也。 (6)此三子(专诸刺吴王僚、聂政刺侠傫、要离刺庆忌) 者,皆布衣之士也……与臣而将四矣。 (7)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8)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嗜食,和于身。
今文字(秦以后)
隶书 分古隶和今隶。古隶又称秦隶,今隶又称汉隶。古隶承 上启下,是古今文字的一种过渡形体,今隶则是今文字的 开端 汉字的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一次剧烈的变革,使汉字 形体发生了质的变化,彻底改变了古汉字的象形面貌,使 汉字进一步声化和符号化 楷书(草书和行书) 先有草书,再有楷书,再有行书。三种字体都是在汉以 后流行
特殊动宾关系
二 意动用法:
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怎么样,或把宾 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当做什么。名词、形容词有意动用法
三 为动用法:
主语为宾语实施某种动作行为。这个“为”包含多方面 的意义。比如替、给;为了;对;因为等。名词、动词、 形容都有为动用法。翻译时要添加相应的介词
一 使动用法
1 名词的使动用法 (1)吾见申叔,生死而肉骨也。 (楚国的申叔豫提醒令尹莲子冯注意自己的行 为,否则会像以前的令尹子南和他宠信的观起一 样,招来杀身之祸。莲子冯非常感激。每个朝代 都有权倾朝野的大臣和宦官。如秦朝的赵高;东 汉末年的十常侍、董卓;清朝的鳌拜、安德海等)
(1)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富民。 (秦国的司马错建议秦惠文王攻打蜀地) (2)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 可小也。 (3)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4)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 (5)既来之,则安之。 (6)乃出图书,空囊橐。
二 意动用法
1 名词的意动用法 (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2)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3)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 玉者,殃必及身。 (4)盖天下言治生,祖白圭。
3 会 意
“会意者,比类合谊(同“义”),以见指挥, 武信是也。”把两个以上的形象合并在一起, 会合出新意的方法就是会意
(1)异体会意:之 步 牧 即 既 采 乘 安 明 (2)同体会意:并 从 比 林 森 磊 淼 聶 焱
4 形 声
“以事为名,取譬相 成,江河是也。”以 表示意义的字为形符, 取音同或音近的字为 声符,合在一起就是 形声字
四 如何学习古代汉语
1 落实字、词、句;2 查阅工具书; 3 多读作品
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汉字 实词活用 特殊动宾关系 名词作状语 宾语前臵 判断句 被动句
汉 字 的 形 体 构 造
汉 字 的 形 体 演 变
第 一 章 汉 字
一 汉字的形体演变
古文字(秦以前)
2 动词的使动用法
(1)先生举手出狼。 (2)毕礼而归之。 (3)焉用亡郑以陪邻? (4)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5)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6)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7)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 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 负秦曲。
3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古代汉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和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我 们应该学习的是文言和古白话。按照现在课时的安排,中 文专业的古汉语课以文言为主,理论上讲授文字、词汇、 语法等知识,同时学习一定数量的文言作品。现在的课时 太少,内容一减再减,我们只能分专题讲解最最基本的理 论知识
三 古代汉语的作用
古代汉语是一门工具课,也是一门基础课。同现代汉语 一样,语言类的课是我们学习的基础,不论你学什么,语 言基础打不好,都会成为学习的障碍。更不用说中文、新 闻这样的专业了。还有像古代文学、古代文化史等所有涉 及古代的课程,都与古代汉语有密切的关系。而且,古代 汉语和现代汉语之间是源和流的关系,现代汉语由古代汉 语发展而来,它对古代汉语有继承也有剔除,想学好现代 汉语,也需要有良好的古汉语基础
第二章 实词活用
一 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在句中处于动词谓语的位臵,并且具有动词的语法 特点,叫做名词用如动词。后面具体列出名词用如动词的 条件
二 形容词、数词用如动词
形容词和动词相同的是,它也能做谓语,但不能带宾语。 还不能修饰代词,其他语法特点也与动词根本不同。形容 词和数词活用为动词的条件比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稍微少一 些,所以不再单独列出。参考名词活用的条件即可
2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2)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 (3)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4)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5)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6)成(名)以其小,劣之。 (7)时充国七十余岁,上老之。 (8)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名词活用为动词
6 “者”字前面的名词
(1)赵主之子孙侯者, 其继(后代)有在 者乎? (2)如平地三月花者, 深山中则四月花。 7 句中缺少谓语,处于谓语 位臵上的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1)有楚大夫于此,欲 其子之齐语也。 (2)戚夫人泣,上曰:“为 我楚舞,吾为若楚歌。” (这个也可以放在第三 条)
(2)故扁鹊不能肉白骨,微、箕不能存亡国也。 (微子、箕子是商纣王时期的王族,是像比干 一样的忠臣、仁者)
名词的使动用法
(3)王若负人徒之众,仗兵车之强,乘毁魏之 威,而欲以力臣天下主,臣恐其有后患也。 (秦昭王要攻打楚国,楚国使臣黄歇上书) (4)于是东诸侯之师,次于鄫以待晋师。 (5)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立国、建国) (6)鲁欲将吴起。
第四章 名词作状语
这里的名词作状语指的 是普通名词、方位名词和 时间名词直接用于动词前 作状语,是古代汉语中的 特殊用法,与现代汉语不 同 (现代汉语的普通名词 和方位名词一般必须加介 词组成介宾结构才能作状 语。时间名词可以单独做 状语,但是与古汉语的时 间名词在意义和用法上大 不相同)
一 普通名词作状语
召 问 剥 放 组 杜 追 暮 蒿 盟
5 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 同意相受, 考老是也。”同一个形符的字意义互相贯通,可 以互相解释 许慎在《说文解字· 叙》中的界说比较含糊,导 致后人意见不一。转注没有产生新字,是用字法 而不是造字法 6 假借:“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 是也。”本来没有这个字,靠借来的同音字记录 要表达的词的意义 自 焉 难 来 它 东 南 西 北 莫
二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1)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
(2)夫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 (3)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 (4)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5)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6)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 (商鞅的观点) (7)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8)世之所高,莫若黄帝。 (9)(令尹子兰)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 于顷襄王。
普通名词直接用于动词前作状语,对动词 起修饰限制作用,叫做名词作状语。需要注 意的是,状语和主语的位臵都在谓语前,一 定要区别开二者,语法作用和意义都不相同。 一般在翻译时要添加相应的介词
到,当) (1)赵王郊迎甘罗。 (2)夫山居而谷汲者,膢 腊而相遗以水;泽 (湿地、洼地)居苦 水者,买庸而决窦。 (雇佣人开挖水道)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 之过者,受上赏。 (4)魏其、灌夫日夜招 聚天下豪杰壮士, 与议论,腹诽而心 谤。 (5)横历(遍游)天 下,庭说诸侯之王。 (6)黎丘之鬼效其子之 状,扶而道苦之。
关于汉字构造理论的新探索
三书说:
唐兰《中国文字学》:象形 象意 象声 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象形 形声 假借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大的分类同陈的观点,但不同 的是下面又细分了很多小类
写词法理论——词的书写形式:
孙常叙《古——汉语文学语言词汇概论》:从词的内涵 写词,有象物、象事、象意;从词的声音写词,有形声、假 借;形声是从词的意义和声音两方面写词
二 汉字的形体构造
许慎《说文解字· 叙》:“六书说”
1 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弯 曲),日月是也。”通过描摹事物的形 象和线条而造字 (1)独体象形:木 水 刀 人 口 手 女 止 牛 (2)合体(附体)象形:瓜 果 齿 须 眉 州
2 指 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 察而见义,上下是 也。”初看能够识别 形体,审视方能显现 意义 (1)独体指事:一 二 三 四 五 十 (2)合体指事:本 末 朱 刃 寸 叉 厷 甘
三 为动用法
(1)文嬴请三帅。(为、替) (2)夫人将启之。(替,给) (3)邴夏御齐侯。(替,给) (4)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死国可乎? (5)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 (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 则忧其君。
(7)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喜悦自得的样 子)从外来,骄其妻妾。(对) (8)遂臵姜氏于城颖,而誓之曰:“不及黄 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对) (9)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 (因为) (10)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 (因为)
第三章 特殊动宾关系
一般来说,动词和宾语之间是支配关系,在有些情况下, 宾语不是动词的支配对象,动词和宾语之间的关系比较特 殊,叫做特殊动宾关系。(在省略宾语的句子中也一样) 特殊动宾关系有以下几类
一 使动用法 :
主语使宾语发出动词谓语所表示的动作,主语自己并 不发出动作。名词、动词、形容词都有使动用法
3 内容: 古代汉语书面语还包括两个系统:文言和古白话。文言 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进行加工的书面语言。(如诸子百家 的文章,《史记》《战国策》《国语》《左传》)古白话 是六朝以后,以北方口语为基础进行加工的书面语言,又 叫“近代汉语”。(元杂剧像《窦娥冤》,明清小说中的 古代四大名著)
二 古代汉语的学习内容
一 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等活用为动词 的原则:名词等前后 往往满足好几个活用 的条件,所以不能逐 条死记硬背。要对比 名词等与动词的语法 功能,看它前后的语 法成分和语法条件是 什么,名词等是不是 放在了动词应该出现 的位臵上
1 两名词连用,构成主谓 或动宾关系 (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2)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 民,教学为先。 (3)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 天南。 (4)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5)曹子手剑而从之。 (6)汉王解衣衣我,推 食食我。
名词活用为动词
4 有“而”字连接的名词 (1)不耕而食,不蚕而衣。 5 “所”字后面的名词 (2)辇而归,君亲推之。 (1)食吾之所耕,而衣我 之所蚕。 (3)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 (2)臵人所罾鱼腹中。 而见之。 (4)善者入门而左,不善者 (3)孤山有陈(朝代)时 柏二株,其一为人所 入门而右。 薪。 (5)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 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语
文学院
基
刘彩霞
础
古代汉语部分
绪
论
一 什么是古代汉语
1 前提:古代汉语专指古代汉语书面语 2 历史分期: 五四运动以前的汉语,都叫古代汉语。分为四 个时期:远古时期(殷商时代);上古时期(周 秦两汉);中古时期(魏晋南北朝唐宋);近古 时期(元明清)。这是传统的分法 近年来又兴起了“近代汉语”的概念,指晚唐 五代到清初的汉语。那么,魏晋南北朝到晚唐以 前为中古汉语,清中叶以后迄今为现代汉语
甲骨文 通行于公元前1300多年到1100多年,又叫贞卜文字、 甲骨卜辞(内容);殷墟文字、殷墟书契(出土地 点);契文、契刻文字(书写方法) 金文 通行于殷商至战国,铸在青铜器上,又叫钟鼎文(商 周时期出土的铜器以钟鼎为最多) 六国古文(籀文和小篆) 指秦以外的六国文字,又叫战国古文。主要写在竹简 和缯帛上,也叫简帛文。秦国文字叫大篆,也称籀文。 秦统一以后文字由大篆变为小篆
名词活用为动词
2 名词后面出现宾语或补语 (1)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 之。 (2)从左右,皆肘之,使立 于后。 (3)左右欲刃相如。 (4)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 雍水。 (5)师还,馆于虞。 (6)沛公军霸上。
3 用在能愿动词或状语后面 的名词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而绝江河。 (2)不备不虞(防备),不 可以师。 (3)左右欲兵之。 (4)陛下不能将兵。 (5)晋灵公不君。 (6)不足生于不农。
数词活用为动词
(1)六王毕,四海一。 (2)民参其力,二入于公,而衣食其一。 (3)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民之耳目也。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不十年,王弗召也。 (6)此三子(专诸刺吴王僚、聂政刺侠傫、要离刺庆忌) 者,皆布衣之士也……与臣而将四矣。 (7)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8)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嗜食,和于身。
今文字(秦以后)
隶书 分古隶和今隶。古隶又称秦隶,今隶又称汉隶。古隶承 上启下,是古今文字的一种过渡形体,今隶则是今文字的 开端 汉字的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一次剧烈的变革,使汉字 形体发生了质的变化,彻底改变了古汉字的象形面貌,使 汉字进一步声化和符号化 楷书(草书和行书) 先有草书,再有楷书,再有行书。三种字体都是在汉以 后流行
特殊动宾关系
二 意动用法:
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怎么样,或把宾 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当做什么。名词、形容词有意动用法
三 为动用法:
主语为宾语实施某种动作行为。这个“为”包含多方面 的意义。比如替、给;为了;对;因为等。名词、动词、 形容都有为动用法。翻译时要添加相应的介词
一 使动用法
1 名词的使动用法 (1)吾见申叔,生死而肉骨也。 (楚国的申叔豫提醒令尹莲子冯注意自己的行 为,否则会像以前的令尹子南和他宠信的观起一 样,招来杀身之祸。莲子冯非常感激。每个朝代 都有权倾朝野的大臣和宦官。如秦朝的赵高;东 汉末年的十常侍、董卓;清朝的鳌拜、安德海等)
(1)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富民。 (秦国的司马错建议秦惠文王攻打蜀地) (2)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 可小也。 (3)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4)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 (5)既来之,则安之。 (6)乃出图书,空囊橐。
二 意动用法
1 名词的意动用法 (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2)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3)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 玉者,殃必及身。 (4)盖天下言治生,祖白圭。
3 会 意
“会意者,比类合谊(同“义”),以见指挥, 武信是也。”把两个以上的形象合并在一起, 会合出新意的方法就是会意
(1)异体会意:之 步 牧 即 既 采 乘 安 明 (2)同体会意:并 从 比 林 森 磊 淼 聶 焱
4 形 声
“以事为名,取譬相 成,江河是也。”以 表示意义的字为形符, 取音同或音近的字为 声符,合在一起就是 形声字
四 如何学习古代汉语
1 落实字、词、句;2 查阅工具书; 3 多读作品
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汉字 实词活用 特殊动宾关系 名词作状语 宾语前臵 判断句 被动句
汉 字 的 形 体 构 造
汉 字 的 形 体 演 变
第 一 章 汉 字
一 汉字的形体演变
古文字(秦以前)
2 动词的使动用法
(1)先生举手出狼。 (2)毕礼而归之。 (3)焉用亡郑以陪邻? (4)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5)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6)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7)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 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 负秦曲。
3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古代汉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和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我 们应该学习的是文言和古白话。按照现在课时的安排,中 文专业的古汉语课以文言为主,理论上讲授文字、词汇、 语法等知识,同时学习一定数量的文言作品。现在的课时 太少,内容一减再减,我们只能分专题讲解最最基本的理 论知识
三 古代汉语的作用
古代汉语是一门工具课,也是一门基础课。同现代汉语 一样,语言类的课是我们学习的基础,不论你学什么,语 言基础打不好,都会成为学习的障碍。更不用说中文、新 闻这样的专业了。还有像古代文学、古代文化史等所有涉 及古代的课程,都与古代汉语有密切的关系。而且,古代 汉语和现代汉语之间是源和流的关系,现代汉语由古代汉 语发展而来,它对古代汉语有继承也有剔除,想学好现代 汉语,也需要有良好的古汉语基础
第二章 实词活用
一 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在句中处于动词谓语的位臵,并且具有动词的语法 特点,叫做名词用如动词。后面具体列出名词用如动词的 条件
二 形容词、数词用如动词
形容词和动词相同的是,它也能做谓语,但不能带宾语。 还不能修饰代词,其他语法特点也与动词根本不同。形容 词和数词活用为动词的条件比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稍微少一 些,所以不再单独列出。参考名词活用的条件即可
2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2)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 (3)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4)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5)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6)成(名)以其小,劣之。 (7)时充国七十余岁,上老之。 (8)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名词活用为动词
6 “者”字前面的名词
(1)赵主之子孙侯者, 其继(后代)有在 者乎? (2)如平地三月花者, 深山中则四月花。 7 句中缺少谓语,处于谓语 位臵上的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1)有楚大夫于此,欲 其子之齐语也。 (2)戚夫人泣,上曰:“为 我楚舞,吾为若楚歌。” (这个也可以放在第三 条)
(2)故扁鹊不能肉白骨,微、箕不能存亡国也。 (微子、箕子是商纣王时期的王族,是像比干 一样的忠臣、仁者)
名词的使动用法
(3)王若负人徒之众,仗兵车之强,乘毁魏之 威,而欲以力臣天下主,臣恐其有后患也。 (秦昭王要攻打楚国,楚国使臣黄歇上书) (4)于是东诸侯之师,次于鄫以待晋师。 (5)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立国、建国) (6)鲁欲将吴起。
第四章 名词作状语
这里的名词作状语指的 是普通名词、方位名词和 时间名词直接用于动词前 作状语,是古代汉语中的 特殊用法,与现代汉语不 同 (现代汉语的普通名词 和方位名词一般必须加介 词组成介宾结构才能作状 语。时间名词可以单独做 状语,但是与古汉语的时 间名词在意义和用法上大 不相同)
一 普通名词作状语
召 问 剥 放 组 杜 追 暮 蒿 盟
5 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 同意相受, 考老是也。”同一个形符的字意义互相贯通,可 以互相解释 许慎在《说文解字· 叙》中的界说比较含糊,导 致后人意见不一。转注没有产生新字,是用字法 而不是造字法 6 假借:“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 是也。”本来没有这个字,靠借来的同音字记录 要表达的词的意义 自 焉 难 来 它 东 南 西 北 莫
二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1)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
(2)夫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 (3)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 (4)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5)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6)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 (商鞅的观点) (7)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8)世之所高,莫若黄帝。 (9)(令尹子兰)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 于顷襄王。
普通名词直接用于动词前作状语,对动词 起修饰限制作用,叫做名词作状语。需要注 意的是,状语和主语的位臵都在谓语前,一 定要区别开二者,语法作用和意义都不相同。 一般在翻译时要添加相应的介词
到,当) (1)赵王郊迎甘罗。 (2)夫山居而谷汲者,膢 腊而相遗以水;泽 (湿地、洼地)居苦 水者,买庸而决窦。 (雇佣人开挖水道)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 之过者,受上赏。 (4)魏其、灌夫日夜招 聚天下豪杰壮士, 与议论,腹诽而心 谤。 (5)横历(遍游)天 下,庭说诸侯之王。 (6)黎丘之鬼效其子之 状,扶而道苦之。
关于汉字构造理论的新探索
三书说:
唐兰《中国文字学》:象形 象意 象声 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象形 形声 假借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大的分类同陈的观点,但不同 的是下面又细分了很多小类
写词法理论——词的书写形式:
孙常叙《古——汉语文学语言词汇概论》:从词的内涵 写词,有象物、象事、象意;从词的声音写词,有形声、假 借;形声是从词的意义和声音两方面写词
二 汉字的形体构造
许慎《说文解字· 叙》:“六书说”
1 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弯 曲),日月是也。”通过描摹事物的形 象和线条而造字 (1)独体象形:木 水 刀 人 口 手 女 止 牛 (2)合体(附体)象形:瓜 果 齿 须 眉 州
2 指 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 察而见义,上下是 也。”初看能够识别 形体,审视方能显现 意义 (1)独体指事:一 二 三 四 五 十 (2)合体指事:本 末 朱 刃 寸 叉 厷 甘
三 为动用法
(1)文嬴请三帅。(为、替) (2)夫人将启之。(替,给) (3)邴夏御齐侯。(替,给) (4)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死国可乎? (5)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 (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 则忧其君。
(7)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喜悦自得的样 子)从外来,骄其妻妾。(对) (8)遂臵姜氏于城颖,而誓之曰:“不及黄 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对) (9)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 (因为) (10)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 (因为)
第三章 特殊动宾关系
一般来说,动词和宾语之间是支配关系,在有些情况下, 宾语不是动词的支配对象,动词和宾语之间的关系比较特 殊,叫做特殊动宾关系。(在省略宾语的句子中也一样) 特殊动宾关系有以下几类
一 使动用法 :
主语使宾语发出动词谓语所表示的动作,主语自己并 不发出动作。名词、动词、形容词都有使动用法
3 内容: 古代汉语书面语还包括两个系统:文言和古白话。文言 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进行加工的书面语言。(如诸子百家 的文章,《史记》《战国策》《国语》《左传》)古白话 是六朝以后,以北方口语为基础进行加工的书面语言,又 叫“近代汉语”。(元杂剧像《窦娥冤》,明清小说中的 古代四大名著)
二 古代汉语的学习内容
一 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等活用为动词 的原则:名词等前后 往往满足好几个活用 的条件,所以不能逐 条死记硬背。要对比 名词等与动词的语法 功能,看它前后的语 法成分和语法条件是 什么,名词等是不是 放在了动词应该出现 的位臵上
1 两名词连用,构成主谓 或动宾关系 (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2)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 民,教学为先。 (3)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 天南。 (4)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5)曹子手剑而从之。 (6)汉王解衣衣我,推 食食我。
名词活用为动词
4 有“而”字连接的名词 (1)不耕而食,不蚕而衣。 5 “所”字后面的名词 (2)辇而归,君亲推之。 (1)食吾之所耕,而衣我 之所蚕。 (3)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 (2)臵人所罾鱼腹中。 而见之。 (4)善者入门而左,不善者 (3)孤山有陈(朝代)时 柏二株,其一为人所 入门而右。 薪。 (5)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 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