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澍-水岸山居ppt课件
王澍“瓦山”设计地丰富差异性(含设计图纸)
![王澍“瓦山”设计地丰富差异性(含设计图纸)](https://img.taocdn.com/s3/m/0edf1ec7767f5acfa0c7cd57.png)
王澍:“瓦山”设计的丰富差异性(含设计图纸)瓦山: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专家接待中心设计单位:业余建筑工作室建筑师/:王澍陆文宇地点:浙江杭州基地面积 7500㎡建筑面积 6200㎡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框架与局部钢结构,夯土围护墙体,木结构主要材料:竹胶模板混凝土,回收瓦及缸爿,生土,松木总平面:一层平面:二层平面:隔岸望瓦山中段:隔岸望瓦山西尾:从瓦山顶上山道远望:从瓦山顶上山道回望象山:隔岸望瓦山腹内:瓦山中小憩处:瓦山北侧:瓦山北侧局部:瓦山西尾休憩处:瓦山中腹木拱洞:瓦山西尾木构架:从象山山腰俯瞰瓦山西尾:节点详图:屋顶木屋架结构平面:瓦山中腹跌水池:瓦山中腹院落回廊:瓦山西尾内部的洞:瓦山缝隙:隔岸问山——一种聚集丰富差异性的建筑类型学闲来读元黄公望“山水画论”,其中特别强调:论一张山水画的好坏,最要紧是这画要有一个能点题破题的名字。
初读时,我多少觉得不以为然。
一张好画的层层深意,岂是一个名字可以涵盖,况且画非文章,它首先是一个纯粹的直观对象,它的那种实存状态,甚至无法命名。
俯瞰瓦山屋顶“瓦山”来源有意思的是,如何给这个房子命名。
我做方案的时候,给的名字是“瓦山”,和陆文宇讨论方案,她也觉得这名字有意思。
我想凡是到过现场的,都立即能体会到这名字的直接用意。
房子的屋顶既大又长且阔,从东面入口看,如一山迫前,那顶上的青黑小瓦几乎是铺天盖地的。
这房子的原址,学院曾利用一处旧仓库开过餐厅,菜的种类多而又价廉,临河有大院子,可以边吃边晒太阳,很受师生们喜欢,餐厅的名字就叫“水岸边”。
我其实很留恋这个旧名的。
房子快建成时,院长许江很有兴致为这个新房子取名,就定下个“水岸山居”的名,现在对内对外,学院都用这个名字称呼。
而我的一个研究生,写了篇毕业论文,探讨浙江村落的水口,也谈到这个房子,文章的题目是“隔岸问村”,我觉得也很切中这个房子被隐含的一层内质:游过其内部的人可能都隐隐有体会,这根本就不是一个房子,这是在一个屋顶下覆盖的一个村子。
有机建筑的可持续性研究——以王澍“瓦山”为例
![有机建筑的可持续性研究——以王澍“瓦山”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c08d15982e3f5727a4e9628a.png)
有机建筑的可持续性研究——以王澍“瓦山”为例发表时间:2018-09-11T11:18:33.183Z 来源:《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3月上作者:董华琳[导读] 本文阐述了有机建筑的思想及其发展过程。
从有机建筑“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与环境共生,协调发展的角度,探讨了它的可持续性发展。
进而引伸出我们应如何对待可持续发展和具有可持续发展观的建筑。
(河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河南省 475000)摘要:本文阐述了有机建筑的思想及其发展过程。
从有机建筑“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与环境共生,协调发展的角度,探讨了它的可持续性发展。
进而引伸出我们应如何对待可持续发展和具有可持续发展观的建筑。
文章以王澍的水岸山居为例,系统剖析现代木结构建筑中有机建筑的设计理念及其可持续性发展的设计手法。
关键词:有机建筑;水岸山居;可持续性发展1 有机建筑思想首先,建筑是有生命意志的。
同时有机建筑还提倡“大自然通过结构和装饰显示自己的艺术美”建筑也应如此而不是依靠建筑师的理性思考来赋予某种格。
这种建筑的生命意志观和对自然的模拟是有机建筑思想的基础。
其次,装饰具有独立的表现性和生命力,这是有机建筑有机观的重要一点。
第三,关于功能与形式革命性的认识。
这也是有机观的重要一个方面。
沙利文在以《艺术的考虑高层办公楼》为题目的文章里,通过自然的观察得出这样的结论“......生命通过其表现形式得到承认,形式追随功能。
”这个结论是在折衷主义为主流的条件下,以重返自然这一本源来寻求建筑,形式,风格和功能的崭新关系,这一点美国有机建筑得以产生的基点,并寻找与现实的契合。
如图1 瓦山鸟瞰(来源网络)2 有机建筑思想在水岸山居设计中的体现2.1 自然与人文的结合设计理念自然与人文的结合设计理念是一种生态观念的思想,也是有机建筑思想的一种延伸。
随着现代化建筑的迅速发展,环境生态问题日益突出,有机建筑的思想被得以推崇,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指导下,运用可持续发展观,把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构建和谐人文景观等生态文明建设内容作为有机建筑的重要方面。
“ 水岸山居”结构设计的回顾与反思
![“ 水岸山居”结构设计的回顾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48d681c79563c1ec5da7148.png)
初设计考虑了两种方案 :第一种是从力学概 念出发,将屋架杆件分为主序列和次序列, 在主序列杆件设置钢骨,次序列杆件中以纯 木构件为主 ( 图 3) ;第二种是依据计算结果 中的杆件内力分布情况,在受力较大的杆件 中布置钢骨 ( 图 4)。经比较,最终方案以结 构概念清晰,传力途径明确的第一种方案为 主,同时从提高结构刚度和承载力的角度出 发,结合计算结果在局部受力较大的非主序 列杆件中也加入钢骨。
计中的一个创新点。 从单榀屋架扩展到整体屋盖,结构设计
最初认为只需解决单榀屋架平面外的稳定性 和屋盖的整体性即可。为此设置了 3 大支撑 系统 :屋盖上弦平面支撑、屋盖支座斜平面 支撑、屋盖底部钢框架支撑 ( 图 7)。
然而事实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屋 盖不规则的外边界和采光及上人需要在屋盖 内部开设的孔洞衍生出的多种非标准屋架结
052 建筑学报 2014 \ 01
作品 Works
4800 8400 4800 6000 4800 1 根据建筑设计提取的标准形式屋架立面
9600
4800
14400
19800
8400
10500
5600 7200 6000 4800 6000
实心方木
上弦杆 钢木组合构件 ( 双序列 ) 木构件
双矩形扁木
回想江南乡村夯土墙情况和宁波五散房夯土墙的设计经验,我 们比较担心大面积使用夯土墙如何避免大量裂缝和土体剥落等缺陷 的出现。好在王澍老师通过学校的生土实验室已经做了不少研究。 遵照绿色、环保、可再回收的理念,夯土墙原料取自本地,且仅用 碎石、砂和黄土。试样成品达到了精细的装饰效果、土体剥落现象少。 夯筑密实度和强度不仅从感官看足够,实验室还得出了结构强度和 渗水性的量化结果。作为结构工程师,我们对美术学院的建筑学院 实验室的研究结果多少有些不放心,为此,我们又拿美院实验室配 比的夯土试块到浙江大学土工实验室再次测试,证明美院建筑学院
王澍的山水建筑PPT课件
![王澍的山水建筑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12e396584868762cbaed540.png)
每层每户基本都有 自己的前院和后院, 而且还有一部分的 公共院子,为了找 回原来的城市邻里 之间的生活习惯。
第9页/共48页
钱江时代标层平面图
第10页/共48页
南宋御街
南宋御街是杭州 市中心的一条古 街道,曾经一度 荒废到了拆除的 危险,后经由王 澍接手设计,在 保有原有居民和 建筑的情况下, 进行修复性保护。 体现了传统建筑 和现代化进程的 融合。
茶室 美术长廊
管理用房
第22页/共48页
茶室
餐厅 美术长廊
第23页/共48页
中国传统文化的保存
王澍对传统文化非常喜爱,也影响了他的建 筑风格,可以说王澍的建筑注重点是在传统 文化这一块。王澍把传统建筑的建筑形式有 机的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另外王澍能运用 传统建筑遗留下来的材料到自己建筑的材料 中,从而使传统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同 时保留下来。
第5页/共48页
在讲他的建筑之前,希望给他的建筑一个定性,王澍的建筑 因该被称作为实验性建筑,每个建筑是对一种新的建筑方式 或者建筑构件的探讨。
第6页/共48页
王澍对城市化进程的回答
现状:传统文化几乎被现代化进程所摧毁 王澍做法:通过自己的实验建筑对城市内 生活场所的重建 案例分析:钱江时代、南宋御街、象山 校区、
从整个设计方案看,宁波博 物馆的建筑形体为长方形, 像一艘在海上行驶着的大船。 如果从地面去仰视,它的侧 面又像一座山脉。
第43页/共48页
王澍的爱好非常中国风,他喜欢箫管,擅长书法和山水画, 并执着践行中国本土建筑学理念,也因此被誉为“中国最具 人文气质的建筑家”。王澍在屋顶层设计的时候采用了一种 山水的意向,把上面一个个体块当成一座座高大的山,把人 的行走流线比喻成曲折的流水
(完整版)王澍-水岸山居
![(完整版)王澍-水岸山居](https://img.taocdn.com/s3/m/c481c65dfc4ffe473268ab28.png)
2.园林意境
园林意境
江南古典园林--文人士大夫理想生活寄托--对自然的态度--情趣
疏密得当——整体布局 曲折尽致——叙事安排 眼前有景——对景的处理、借景对景
园林意境——疏密得当
“疏密得宜”呈现整体布局阶段 《江南园林志》“疏中有密,密中有疏,弛张启阖,两得其宜,即第一境界也。” “水岸山居”的疏密布局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水岸山居-村落空间营造
合院类型
四中合院类型 天井式 三面围合 三面围合,东西穿越 东西穿越,南北视线穿越
合院代表自然与建筑和谐相处,不同的合院在竖向上错落叠合,产生新奇体验
水岸山居-村落空间营造
丰富差异性-相似性
传统村落是以生活事件以及日常生活作为依据,自发营造发展演变,具有丰富差异性与相似性。“水岸山居” 汇聚大量的细节的、琐碎的细节,“水岸山居”出现了竹、木、土、石、混凝土、钢多种建筑材料,而这些材 料的建造方式以及形成的构建又是多种多样的。在一个场景中会同时出现,而且是毫无装饰的碰撞。
小结
“水岸山居”的园林意境营造: (1)抱以“情趣”的态度,营造出一种邀游人进入的空间,以园林意境标准
疏密得宜、曲折尽致、眼前有景这三个方面进行建筑设计。 (2)在建筑形态中利用园林片段进行简化转译——类型学。 对于造园王澍更多的是对意境的追求以及邀人进入的意识而不是简单的叠山理
水。
3.山水画-画意境营造
山水画——山水立轴
《仿黄鹤山樵山水图》 (3)山顶回望
当游人穿过建 筑内部,到达屋顶的 栈道,瞬间眼前开阔。
(2)山内观山
中部进入一组 建筑,建筑在小桥的 后面,在建筑内部游 人需要走进去,那里 异常丰富,居停外望 象山称为山内观山。
王澍-水岸山居
![王澍-水岸山居](https://img.taocdn.com/s3/m/3be801c0d15abe23482f4d84.png)
3空间 水街行走片墙之间 小和虚实的对比。
2墙体 22道墙分为18段,片墙之间根据场所功能进行疏密布置。
园林意境——疏密得当
3空间 水街行走片墙之间的空间大小和虚实的对比。
园林意境——曲折尽致
“曲折尽致”呈现整体布局阶段 (1)有明显曲折的长廊以及曲折的坡道;(2)有多种路径选择曲折;(3)又有像迷宫一样 的迂回曲折;
2迂回曲折 二层不同标高的楼层通过曲折的楼梯实现三维立体的迂回曲折 游览过程中会多次以不同的视角到达同一个地方,欣赏到不一样的景色,体验丰富的差异性和相似性。
园林意境——眼前有景-借景框景
《江南园林志》中对“眼前有景”并没有做直接的解释,却将其作为最高境界。“侧看成峯, 横看成岭,山回路转,竹径通幽,前后掩映,隐现无穷,借景对景,应接不暇,乃不觉而步 人第三境界矣。”
(4)对合院类型以及对村落丰富性与差异性的再现。
2.园林意境
园林意境
江南古典园林--文人士大夫理想生活寄托--对自然的态度--情趣
疏密得当——整体布局 曲折尽致——叙事安排 眼前有景——对景的处理、借景对景
园林意境——疏密得当
“疏密得宜”呈现整体布局阶段 《江南园林志》“疏中有密,密中有疏,弛张启阖,两得其宜,即第一境界也。” “Hale Waihona Puke 岸山居”的疏密布局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水岸山居-村落空间营造
合院类型
四中合院类型 天井式 三面围合 三面围合,东西穿越 东西穿越,南北视线穿越
合院代表自然与建筑和谐相处,不同的合院在竖向上错落叠合,产生新奇体验
水岸山居-村落空间营造
丰富差异性-相似性
王澍 建筑分析ppt课件
![王澍 建筑分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6bcb809a0116c175f0e48ef.png)
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建筑学学科带头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 科带头人。 2012年2月27日获得了普利兹克建筑奖(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成为获得该奖项的第一个中国人
1
• 王澍,1963年11月4日出生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乌鲁木齐市。成长于新疆、北京、西安。小学、初中均毕业于铁一局 西安子弟学校。1981年毕业于中铁一局西安中学。1981年后游学江南。
17
建筑所运用的砖、瓦、陶片都是自然材料, 是会呼吸的,容易与草木结合,产生一种 和谐沉静的气氛。
在建筑开裂的上部,有一片开阔的平台, 通过四个形状不同的裂口,可以远望城市 和远方的稻田和山脉。
18
北段浸在人工开掘的水池中,土岸,植芦 苇。水有走势,在中段溢过一到石坝,结 束在大片鹅卵石滩中。
19
院子
休息厅 展厅 商店 办公区
儿童馆
放映厅
报
告
厅
临时展区
服务区
天台
院子天井廊道
内院
天井
大厅
入口
竹刻馆 展厅
厕所 内院 竹刻馆 展厅 展厅
临时展厅 贵宾区
12
儿童馆 观景楼梯 报告厅 咖啡厅
院子 休息厅 展厅 商店 办公区
放映厅 临时展区 服务区
天台
天井廊道 大厅 入口
竹刻馆 展厅
厕所 内院 展厅 展厅
• 1999年6月,参加北京国际建协大会中国青年建筑师实验建筑展。
• 2008年,"垂直院宅-钱江时代高层住宅群"项目获德国全球高层建筑奖提名。 王澍作品 • 王澍作品
• 2010年,作品"衰朽的穹隆"获该年度威尼斯双年展特别奖。
传统村落形式转译方法探析——重读“水岸山居”
![传统村落形式转译方法探析——重读“水岸山居”](https://img.taocdn.com/s3/m/3d3c8029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42.png)
176城市建筑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 2022.111传统村落转译从1920年西方建筑师在华设计的“大屋顶建筑”,到吕彦直设计的中山陵,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国庆十大建筑”,如何传承民族传统建筑,传续中华建筑文明的问题一直备受中国建筑师重视,引发无数设计师的探索。
从1970年到1990年,一大批建筑师把目光转向乡村建筑,从民居建筑建造体系中寻找灵感。
转译手法大多分两类:一类是用现代材料简化模仿传统形式,另一类是采用传统材料用传统建造精髓加以创造[2]。
除此以外,20世纪台湾建筑师陈其宽在东海大学的建筑实践中从聚落的角度转译了合院空间并形成一套单元组合,用现代建筑的设计手法演绎传统聚落是近现代建筑史上重要的实践课题[3]。
中国单体建筑呈现出以平面的“间”为单元的扩增,整体形式大致为矩形及其变体,在建筑的组合上通过增加单体数量并组合成院落排列布置。
院落是中国建筑群体组合的基本单元,在夏代和商代的古代典籍中便记载了采用“四向之制”,将庭院作为过渡空间,实现“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的空间效果[4]。
单体建筑借助庭院不断地延伸组合,在周围环境的限制和影响下,受轴线的控制形成复杂的系统——聚落,村落亦是聚落的典型代表。
通过对聚落的分析,传统村落的两个典型单元分别是单体建筑和合院,合院是形成聚落的重要组合单元,其作为一种容纳在实体间的空间属性应受到更多关注。
从功能的角度来讲,中国单体建筑是孤立的个体,而建筑功能的实现往往需要多个单体的秩序组合,比如作为宗教建筑的佛寺需要多个合院的“伽蓝七堂”组成水平向的功能综合体;《红楼梦》中的贾府也作为摘要 “水岸山居”提供了一种将整个进行聚落提炼组合,并转译为现代建筑的思路,本文以单元转译与结构整合两个设计阶段为视角,分析解读“水岸山居”类同形异的单元塑造及其悬欠思想影响下的结构整合,进而探究聚落转译的方法,指出结构主义建筑、建筑群化是传统村落形式转译的理论基础及重要方法。
《文人建筑师王澍》PPT课件
![《文人建筑师王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75b716ff524ccbff0218409.png)
主要作品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1998-2000年) 宁波当代美术馆(2002-2003年) 宁波博物馆(2005年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2002-2005
王澍之建筑观
王澍,一个60年代出生的建筑家,他的建筑活动就如其所生的年代 一样矛盾而敏感。
在建筑师同行里,王澍被公认是最有中国文人气的。而他也是很早 就对中国的现代建筑提出尖锐看法的人之一。王澍在中国建筑师中的名 气,一方面是因为他在国际上受到的关注,另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另类。 他是把建筑带入大学的引路人,但他又一直表现着对于庙堂规则的不屑。 当年,硕士论文答辩的时候,他对着老先生说,“如果说中国有现代建 筑师,那只有一个半,半个是我导师,一个就是我。”
王澍与他的象山校区
他也常常坐着火车往返于北京和乌鲁木齐之间,四千公里的行程长达 四天四夜,这样的旅行让他有机会了解自然的广博和变化。在全中国 陷入了十年浩劫的期间,还是个孩子的王澍窝在荒废的图书馆里读着 外国文学译本和满是繁体字的古书了,在父母的熏陶下,王澍很小就 显示出鲜有的文艺气质。
王澍与他的象山校区
王澍与他的象山校区
王澍的研究范围远远地超过了建筑领域,它广泛涉猎艺术、哲学、文 学、人类学到电影。17世纪的艺术家李渔,现代主义建筑师勒•柯布 西耶,密斯•范德罗,作家罗兰•巴特,博尔赫斯,萨特,沈从文等都 是他思想的对话者。从广阔的视野回归到对地方状态的深思,他以文 人自称自称,也愿意承担起文人的责任。
王澍之建筑观
王澍,学贯东西方,所以他更能从比较中去感知那以远去中国的美。 古人造园的足迹也影响着他的建筑,去鼓励他去承袭与发展我们的华夏 建筑。后一句,则道出他对当下的批判。把建筑看的太神圣是会曲解建 筑、扭曲建筑的。抱着平常心,真心诚恳的对待建筑。去解决问题,而 不是制造问题。把乐趣带进建筑里,开开心心的设计。对于文化,建筑 其实不大,尤其在文学已经杀死建筑的今天。是先文化,再建筑;而不 是为了建筑,去套文化,谓之概念。
“水岸山居”空间原型与王澍建筑哲学
![“水岸山居”空间原型与王澍建筑哲学](https://img.taocdn.com/s3/m/6e57f3f7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df.png)
“水岸山居”空间原型与王澍建筑哲学目录1绪论 (1)1.1课题来源 (1)1.2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2.1课题研究的背景 (1)1.2.2课题研究的意义 (2)1.3研究内容、研究现状 (3)1.3.1研究内容 (3)1.3.2研究现状 (6)1.4研究方法 (9)1.5研究框架 (10)2 “水岸山居”概况 (11)2.1初感“水岸山居” (12)2.2所处宏观地域环境——杭州 (15)2.3场地分析 (16)2.3.1背山面水的场地 (16)2.3.2周边环境分析 (17)2.3.3场地特征 (22)2.4 “水岸山居”创作历程 (23)2.5建筑师本人 (24)2.5.1 多重身份 (24)2.5.2 传统文化的回归—蛰伏十年 (28)2.5.3 西方理论的影响—现象学、类型学 (29)2.5.4 建筑实践 (31)2.6“水岸山居”设计理念 (32)2.6.1 重返“自然之道”设计理念 (32)2.6.2 基于原型的本土营造的设计理念 (33)2.7本章小结 (33)3“水岸山居”“村落”空间营造 (35)3.1 两个村子 (35)3.1.1宁波慈溪古镇 (35)I3.1.2湘西洞庭溪村 (36)3.2建筑布局—重返自然之道 (37)3.3村落场所空间营造 (38)3.3.1场所与场所精神 (38)3.3.2村落结构营造 (39)3.3.3生活场所的重建 (43)3.4村落形态:类型的提取丰富差异的细节 (45) 3.4.1合院类型提取 (45)3.4.2巷道类型 (49)3.4.3丰富差异的细节 (51)3.5总结 (52)4 “水岸山居”园林意境营造 (55)4.1 疏密得宜——位置经营 (56)4.1.1 “水岸山居”布局的疏密 (57)4.1.2“水岸山居”空间的疏密 (58)4.1.3“水岸山居”时空的疏密—“25处景” (62) 4.2曲折尽致——空间叙事 (65)4.2.1多种路径选择 (65)4.2.2迂回曲折 (67)4.2.3层层院落 (71)4.2.4出人意外 (72)4.3 眼前有景——借景、框景 (73)4.4园林类型提取 (76)4.4.1太湖石 (76)4.4.2门洞 (77)4.4.3廊道 (78)5 “水岸山居”画意营造 (81)5.1 游观的设计 (82)5.2 “水岸山居“如画观法 (83)5.2.1 四种视线 (83)II5.2.2两种剖面视野 (84)5.2.3 三远 (87)5.3 两种移动视点 (90)5.3.1 垂直方向移动——一副山水立轴 (90) 5.3.2 水平方向移动——一副山水长卷 (91) 5.4 模山范水 (91)5.5 总结 (92)6 “水岸山居”建造技艺 (95)6.1 民间建造智慧 (95)6.1.1瓦爿墙 (95)6.1.2夯土墙 (96)6.1.3竹编混凝土墙 (99)6.1.4 斩假石 (99)6.2 屋顶营造 (99)6.3 自然材料的运用 (101)6.4 总结 (101)7 关于王澍建筑哲学 (103)7.1 文人与匠人 (103)7.2 自然与建筑 (105)7.3 全球化与本土化 (105)7.4 传统与现代 (107)7.5 乡村与城市 (109)7.6 建筑文本与建筑实践 (109)7.7 建筑实验与建筑实践 (109)8 结论 (111)8.1“水岸山居”是王澍的代表作 (111)8.2“水岸山居”空间原型 (113)8.3对王澍建筑哲学的思考 (114)参考文献 (117)图表目录 (123)III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29)致谢 (131)IV1绪论1.1课题来源本课题属于王军老师省级科研项目中的一个小分支,其次在2014-2015学期本人在导师王军老师的带领下已经对“水岸山居”这个建筑作品进行两次的参观于调研,通过与王军老师的实地调研认为本作品在空间、形式、建筑营造、建筑细节方面都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导师王澍:“隔岸问山”一种聚集丰富差异性的建筑类型学
![导师王澍:“隔岸问山”一种聚集丰富差异性的建筑类型学](https://img.taocdn.com/s3/m/76b73455e45c3b3567ec8bfd.png)
导师王澍:“隔岸问山”一种聚集丰富差异性的建筑类型学设计单位:业余建筑工作室建筑师/:王澍陆文宇地点:浙江杭州基地面积7500㎡建筑面积6200㎡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框架与局部钢结构,夯土围护墙体,木结构主要材料:竹胶模板混凝土,回收瓦及缸爿,生土,松木总平面:一层平面:二层平面:隔岸望瓦山中段:隔岸望瓦山西尾:从瓦山顶上山道远望:从瓦山顶上山道回望象山:隔岸望瓦山腹内:瓦山中小憩处:瓦山北侧:瓦山北侧局部:瓦山西尾休憩处:瓦山中腹木拱洞:瓦山西尾木构架:从象山山腰俯瞰瓦山西尾:节点详图:屋顶木屋架结构平面:瓦山中腹跌水池:瓦山中腹院落回廊:瓦山西尾内部的洞:瓦山缝隙:隔岸问山——一种聚集丰富差异性的建筑类型学闲来读元黄公望“山水画论”,其中特别强调:论一张山水画的好坏,最要紧是这画要有一个能点题破题的名字。
初读时,我多少觉得不以为然。
一张好画的层层深意,岂是一个名字可以涵盖,况且画非文章,它首先是一个纯粹的直观对象,它的那种实存状态,甚至无法命名。
俯瞰瓦山屋顶“瓦山”来源有意思的是,如何给这个房子命名。
我做方案的时候,给的名字是“瓦山”,和陆文宇讨论方案,她也觉得这名字有意思。
我想凡是到过现场的,都立即能体会到这名字的直接用意。
房子的屋顶既大又长且阔,从东面入口看,如一山迫前,那顶上的青黑小瓦几乎是铺天盖地的。
这房子的原址,学院曾利用一处旧仓库开过餐厅,菜的种类多而又价廉,临河有大院子,可以边吃边晒太阳,很受师生们喜欢,餐厅的名字就叫“水岸边”。
我其实很留恋这个旧名的。
房子快建成时,院长许江很有兴致为这个新房子取名,就定下个“水岸山居”的名,现在对内对外,学院都用这个名字称呼。
而我的一个研究生,写了篇毕业论文,探讨浙江村落的水口,也谈到这个房子,文章的题目是“隔岸问村”,我觉得也很切中这个房子被隐含的一层内质:游过其内部的人可能都隐隐有体会,这根本就不是一个房子,这是在一个屋顶下覆盖的一个村子。
王澍-水岸山居ppt课件
![王澍-水岸山居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9cfb75fce2f0066f4332251.png)
传统建筑文化
/传统村落 /江南园林 /古代山水画 /西方建筑学理论 /类型学
9
王澍的建筑实践原型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传统村落 /江南园林 /古代山水画
10
1.两个村子
宁波慈溪古镇 松阳古村落
11
单体建筑—传统村落
对浙江几百个传统村落的考察,感受到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村落的剧变——乡愁
宁波慈溪古城 (丰富差异性、建造技艺、材料)
5
环境与场地
6
地域环境—杭州
江南自然与文化最好的诠释 一半山水一半城
场地
背山—象山 面水—杜家浦 现状—“水岸边”餐厅/六座旧房子/师生聚集的场所
7
建筑师身份
8
多重身份
/文人 /匠人 /学者 /艺术家 /建筑师
态度
/业余态度 /追求情趣 /对中国传统园林喜爱 /对山水画的着迷 /传统营造技艺的热爱
14
水岸山居-村落空间营造
合院类型
四中合院类型 天井式 三面围合 三面围合,东西穿越 东西穿越,南北视线穿越
合院代表自然与建筑和谐相处,不同的合院在竖向上错落叠合,产生新奇体验 15
水岸山居-村落空间营造
丰富差异性-相似性
传统村落是以生活事件以及日常生活作为依据,自发营造发展演变,具有丰富差异性与相似性。“水岸山居” 汇聚大量的细节的、琐碎的细节,“水岸山居”出现了竹、木、土、石、混凝土、钢多种建筑材料,而这些材 料的建造方式以及形成的构建又是多种多样的。在一个场景中会同时出现,而且是毫无装饰的碰撞。
疏密得宜、曲折尽致、眼前有景这三个方面进行建筑设计。 (2)在建筑形态中利用园林片段进行简化转译——类型学。 对于造园王澍更多的是对意境的追求以及邀人进入的意识而不是简单的叠山理
文人视角下的“水岸山居”
![文人视角下的“水岸山居”](https://img.taocdn.com/s3/m/6b19bb49a76e58fafbb0033d.png)
文人视角下的“水岸山居”作者:尹志弘来源:《世界家苑》2018年第11期摘要:全球化的发展淡化了中国建筑与本土文化的主体意识,并由此而引发了多数城市建筑在空间尺度和形式上的趋同,从而逐渐失去了建筑应有的本土文化特色,而对此我们已经置若罔闻。
然而,愈演愈烈的全球化将不可避免地面临本土文化的抵制,吸收和消化。
中国在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理念下引入外来文化的同时,似乎已将自己的“体”所抛弃,盲目地吸收了所谓的西方建筑思想,将自身本土的建筑创作表现的毫无特色,缺失文化底蕴。
本文将以王澍的作品——“水岸山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探索“水岸山居”的设计理念与方法。
本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首先对“水岸山居”及其地域环境进行介绍。
第二部分以“水岸山居”的设计理念为基础,从传统村落,古典园林和古代山水画三个方面对“水岸山居”进行分析研究。
第三部分得出结论并对王澍的建筑设计进行认识与反思。
关键词:原型;本土营造;传统村落;古典园林;山水画“水岸山居”及其地域环境首先,讲述“水岸山居”这一名字的来源,从字面意思上理解“水岸”、“山居”,“水岸”是作为建筑设计的前提条件,代表着其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山居”是建筑目的,如居山林,身临其境,寄情自然。
其次,“水岸山居”坐落于杭州,杭州是浙江省省会,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和浙江省北部。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很好的诠释了江南地区的自然地域文化特色。
位于杭州市中心的西湖更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杰作,自古以来,它吸收了江南地区的地域文化特色,反映了人们对“自然之道”的见解,营建出画意般的山水城市。
最后,就城市格局而言,杭州是以“一半山水一半城”的传统格局建造的,自然景观和城市建筑各占一半,体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之道。
“水岸山居”设计理念重返“自然之道”设计理念如何在这个以象山为中心的理想场地环境中实现建筑与山水的融合,体现“自然之道”,是一个非常重要问题。
当然,自然所展现的要优于人类所创造的,人们通过对自然的模仿再造自己的家园,那么人类在面对自然时,须持尊重与敬仰的态度,以自然为主,不能脱离自然,独立存在,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意境——类型提取
太湖石 园林中的假山出现—水岸山居“门洞、景框、高台市建筑小品”
廊道 在园林建筑中,廊道作为路径的方式将整个园林各个景联系在一起,这些廊道渗透室内外空 间,打破室内外空间界限。 水岸山居-打破建筑垂直方向上的限制,将建筑不同标高的楼层联系在一起。
25
小结
“水岸山居”的园林意境营造: (1)抱以“情趣”的态度,营造出一种邀游人进入的空间,以园林意境标准
(2)山内观山 中部进入一组
建筑,建筑在小桥的 后面,在建筑内部游 人需要走进去,那里 异常丰富,居停外望 象山称为山内观山。
(1)山外观山 从河边的小桥
开始下部,居停仰望。
28
山水画——山水长卷
“水岸山居”全长130m,游人在杜家浦河的对面而望,只能望到“水岸山居”局部,必须沿着河边一边游走一边 观看。
1平面 在合院与合院之间留白,将自然“塞”进建筑之间,建筑与自然的面积比基本维持在1:1;
3空间 水街行走片墙之间 小和虚实的对比。
2墙体 22道墙分为18段,片墙之间根据场所功能进行疏密布置。
20
园林意境——疏密得当
3空间 水街行走片墙之间的空间大小和虚实的对比。
21
园林意境——曲折尽致
“曲折尽致”呈现整体布局阶段 (1)有明显曲折的长廊以及曲折的坡道;(2)有多种路径选择曲折;(3)又有像迷宫一样 的迂回曲折;
(1)25堵墙,包括瓦爿墙、夯土墙、竹编混凝土、斩假石等。
(2)根据功能,将栏杆进行分类。铁栏杆、钢骨竹栏、混凝 土框加大圆竹管,不同材质的栏杆直接碰撞交接。
16
小结
“水岸山居”对于传统村落的借鉴: (1)布局的借鉴传统村落的重返“自然之道“布局理念,以及对待自然的态度。 (2)对传统村落的整体结构进行再现,以及对村落平面形态自发性的生长的模拟; (3)以类型学的方式,对乡村生活场所空间进行重现。
松阳古村落 (屋顶交错、单体建筑-完整)
12
水岸山居-村落空间营造
重返自然的建筑布局
以象山为主,建筑隐于环境
建筑造型几何形体被繁琐的木构件消解,将自然与建筑融合在一起。
街巷院空间
含有街、巷、院三级系统。
一层水街、二楼主街 垂直于两条街的巷子 合院连续布置
13
水岸山居-村落空间营造
平面自发生长
合院之间不是平行布置,合院之间有6°的偏移,偏移的方式也不固定,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来模拟传统村落的自发生长。
14
水岸山居-村落空间营造
合院类型
四中合院类型 天井式 三面围合 三面围合,东西穿越 东西穿越,南北视线穿越
合院代表自然与建筑和谐相处,不同的合院在竖向上错落叠合,产生新奇体验 15
水岸山居-村落空间营造
丰富差异性-相似性
传统村落是以生活事件以及日常生活作为依据,自发营造发展演变,具有丰富差异性与相似性。“水岸山居” 汇聚大量的细节的、琐碎的细节,“水岸山居”出现了竹、木、土、石、混凝土、钢多种建筑材料,而这些材 料的建造方式以及形成的构建又是多种多样的。在一个场景中会同时出现,而且是毫无装饰的碰撞。
传统建筑文化
/传统村落 /江南园林 /古代山水画 /西方建筑学理论 /类型学
9
王澍的建筑实践原型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传统村落 /江南园林 /古代山水画
10
1.两个村子
宁波慈溪古镇 松阳古村落
11
单体建筑—传统村落
对浙江几百个传统村落的考察,感受到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村落的剧变——乡愁
宁波慈溪古城 (丰富差异性、建造技艺、材料)
你会发现“水岸山居”就像一副山水长卷一样,远处的象山成为画的背景,在这个建筑中多个生活场景同时出现在 一个画面之中.
“水岸山居”空间原型 1
刘家琨-董豫赣-王澍(12年普利茨克奖) 本土建筑师实水岸山居“
/获奖后第一个作品 /中国美院经济支持 /施工完成度最高的
代表作
3
初感“水岸山居”
4
学校建筑-酒店综合体(茶室/餐厅/客房)
坐落在杭州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内,给人的第一感觉是连绵不断的屋顶, 以及掩盖在屋顶下面的村落.
(4)对合院类型以及对村落丰富性与差异性的再现。
17
2.园林意境
18
园林意境
江南古典园林--文人士大夫理想生活寄托--对自然的态度--情趣
疏密得当——整体布局 曲折尽致——叙事安排 眼前有景——对景的处理、借景对景
19
园林意境——疏密得当
“疏密得宜”呈现整体布局阶段 《江南园林志》“疏中有密,密中有疏,弛张启阖,两得其宜,即第一境界也。” “水岸山居”的疏密布局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1多种路径选择 1F分岔路径,沿河边游走,可进入茶室,又可通过合院之间的留白进入后山。。。。
2F大量曲折的楼梯与多个标高楼层相连,可以选择进入不同标高的楼层,体验到丰富差异和相似的视觉感受。
22
园林意境——曲折尽致
“曲折尽致”呈现整体布局阶段 (1)有明显曲折的长廊以及曲折的坡道;(2)有多种路径选择曲折;(3)又有像迷宫一样 的迂回曲折;
疏密得宜、曲折尽致、眼前有景这三个方面进行建筑设计。 (2)在建筑形态中利用园林片段进行简化转译——类型学。 对于造园王澍更多的是对意境的追求以及邀人进入的意识而不是简单的叠山理
水。
26
3.山水画-画意境营造
27
山水画——山水立轴
《仿黄鹤山樵山水图》 (3)山顶回望 当游人穿过建 筑内部,到达屋顶的 栈道,瞬间眼前开阔。
2迂回曲折 二层不同标高的楼层通过曲折的楼梯实现三维立体的迂回曲折 游览过程中会多次以不同的视角到达同一个地方,欣赏到不一样的景色,体验丰富的差异性和相似性。
23
园林意境——眼前有景-借景框景
《江南园林志》中对“眼前有景”并没有做直接的解释,却将其作为最高境界。“侧看成峯, 横看成岭,山回路转,竹径通幽,前后掩映,隐现无穷,借景对景,应接不暇,乃不觉而步 人第三境界矣。” “水岸山居”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以及南北短边可以穿越,因此在其内部,借景手法被频繁 的运用,框景的形式也多种多样。
5
环境与场地
6
地域环境—杭州
江南自然与文化最好的诠释 一半山水一半城
场地
背山—象山 面水—杜家浦 现状—“水岸边”餐厅/六座旧房子/师生聚集的场所
7
建筑师身份
8
多重身份
/文人 /匠人 /学者 /艺术家 /建筑师
态度
/业余态度 /追求情趣 /对中国传统园林喜爱 /对山水画的着迷 /传统营造技艺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