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管桩检测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测方案二O一二年二月

项目经理:编制:审核:审定:批准:

目录

1、工程概况

2、检测方案编制依据

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4、检测工作量布置

5、试验方法与技术要求

6、质量保证措施

7、工程安全措施

8、重要环境因素运行控制措施

9、工期计划

10、检测成果提交容

检测方案

1、工程概况

本工程地基处理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要求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1500kN,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uk≥3000KN。桩径500mm,,桩长25m (入土24m)。

根据委托要求,采用单桩静载荷试验确定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采用低应变动测法检测试桩桩身完整性,判定桩身缺陷的程度。

2、检测方案编制依据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GB50007-20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2-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JGJ94-2008)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JGJ106-2003)

《勘察报告》()

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4、检测工作量布置

根据委托要求,本次检测工作量为3组单桩静载荷试验,采用低应变法检测桩身完整性。

5、试验方法与技术要求

5.1单桩静载荷试验

5.1.1 检测方法简介

1)采用单桩静载荷试验确定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

①本试验采用压重平台反力装置,最大加载量为3000kN。试桩桩顶放置一承压钢板,钢板上放置一台500T千斤顶,并使千斤顶位于试桩中心,千斤顶通过高压油泵供油加载,荷载观测采用并联于千斤顶油路的压力表测定油压,根据千斤顶率定曲线换算荷载,并控制加载量。

②本次试验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分十级等量加载:

③单桩试验每级加载后,间隔5、10、15min各测读一次,以后每隔15min 测读一次,累计一小时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

④沉降相对稳定标准:每1h的沉降不超过0.1mm,并连续出现两次(从分级荷载施加后第30min开始,由1.5h连续三次每30min观测值计算),认为已达到相对稳定,可加下一级荷载。

⑤单桩静载试验当出现下列现象之一时,可终止试验:

某级荷载下,桩顶的沉降量为前一级荷载作用下的沉降量下的5倍,且沉降量大于40mm;

某级荷载作用下,桩的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下沉降量的2倍,且经24小时尚未达到相对稳定的;

当载荷沉降曲线呈缓变形时,可加至桩顶沉降量60~80mm,在特殊情况下,可根据具体要求加载至桩顶累计沉降量超过80mm;

已达到设计要求的最大加载量。

⑥卸载分五级进行:

⑦单桩静载荷卸载时,每级卸载量为加载量的2倍,每级荷载维持1小时,按第15,30,6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后,即可卸下一级荷载。卸载至零后,

应测读桩顶残余沉降量,维持时间为3h,测读时间为第15,30min,以后每隔30min读一次。

⑧检测设备为压力表,10m大梁两根,承压板,千斤顶,油泵、位移传感器等。

2)低应变反射波法测试桩身完整性

①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原理:

利用自由落锤(或力棒)在桩头施加一小冲击扰动力F(t),激发一应力波沿桩身传播,然后利用速度检波器或加速度传感器接收由初始信号和由桩身缺陷或桩底产生的反射信号组合的时程曲线(或称为波形),最后利用信号采集分析仪对所记录的带有桩身质量信息的波形进行处理和分析,并结合有关地质资料和施工记录作出对桩身完整性的判断。

②低应变法完整性分类及判别标准:

根据各桩实测时域信号,桩身的完整性结合缺陷出现的深度、测试信号衰减特性以及设计桩型、成桩工艺、地质条件等按下表综合分析判定。反射波波形规则、桩底反射波合理、桩底反射波到达前,无同相反射信号出现,实测波速在合理围为完整性好的单桩,一般可分Ⅰ、Ⅱ、Ⅲ、Ⅳ四类桩:

桩身完整性分类表

Ⅲ类桩及Ⅳ类桩宜采用钻芯法或浅部开挖等其它方法进一步判断(或直接进行处理),并分析原因,由原设计单位复核是否可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要求,提出针对处理措施,根除质量隐患。

③检测流程:本次检测,严格依据(JGJ106-2003)执行。被检测桩均被凿去浮浆及破损部分,露出新鲜密实的混凝土;每根桩布置2~4个检测点,检测点打磨平整,每个检测点记录的有效信号数均大于3个。现场检测示意图如图2。

基桩反射波法现场检测示意图

④低应变检测设备

低应变检测设备一览表

6、质量保证措施

6.1质量方针与目标

质量方针:科学勘测精心施工安全环保持续改进诚信守法和谐共赢

质量管理目标:优良

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

6.2 质量保证体系

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现场主管和项目技术负责共同监督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层层监督落实质量管理制度,实行工程质量岗位责任制,为实现本工程质量目标,根据公司质量体系的要求,建立本项目质量保证体系(见下图)。

6.3 质量保证措施

6.3.1全面深入贯彻GB/T19001-2008/ISO9001:2008标准质量体系.

6.3.2各级荷载下的稳压控制,以保证恒载作用于桩顶。

6.3.3施工前现场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沉降相对稳定标准要严格执行。

6.3.4沉降相对稳定标准要严格执行,做好数据记录。

6.3.5压桩过程中避免振动干扰,车辆、桩机远离现场或停机。对施工中出现的有可能影响施工质量的特殊情况及时向设计、监理部门汇报,采取措施并及时做好记录。

6.3.6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进行试验,每个台班二人组成,认真观测记录,不能随意离岗。

7、工程安全措施

7.1 安全生产目标:

安全管理目标:死亡事故 0 重伤事故 0 轻伤事故 0

职业病发生率≦1‰重大火灾事故 0 重大机械设备事故 0

7.2 安全生产管理保证体系:

安全保证体系

7.3.2 现场操作人员必须戴安全帽,进入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或甲方代表、监理人员也必须戴安全帽。

7.3.3 施工人员必须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各岗位人员必须执行本岗位的有关安全操作规程。

7.3.4 施工中应注意用电安全,各种用电线路不得互相纠缠,且不得在地下乱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