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第10章

合集下载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第二版)第10章包过滤技术原理及应用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第二版)第10章包过滤技术原理及应用

第10章 包过滤技术原理及应用
10.3.2 “往内”与“往外”
在我们制订包过滤规则时,必须准确理解“往内”与“往外” 的包和“往内”与“往外”的服务这几个词的语义。一个往外的 服务(如上面提到的Telnet)同时包含往外的包(键入信息)和 往内的包(返回的屏幕显示信息)。虽然大多数人习惯于用“服 务”来定义规定,但在制订包过滤规则时,我们一定要具体到每 一种类型的包。我们在使用包过滤时也一定要弄清“往内”与 “往外”的包和“往内”与“往外”的服务这几个词之间的区别。
第10章 包过滤技术原理及应用
包过滤不允许的操作 (1) 允许某个用户从外部网用Telnet登录而不允许其他用 户进行这种操作; (2) 允许用户传送一些文件而不允许用户传送其他文件。
第10章 包过滤技术原理及应用 图 10.1 源地址伪装
第10章 包过滤技术原理及应用
10.2.3 1. 包过滤方式的优点 包过滤方式有许多优点,而其主要优点之一是仅用一个放
第10章 包过滤技术原理及应用
路由器针对每一个接收到的包做出路由决定如何将包送达 目的地。在一般情况下,包本身不包含任何有助确定路由的信 息。包只告诉路由器要将它发往何地,至于如何将它送达,包 本身则不提供任何帮助。路由器之间通过诸如RIP和OSPF的路 由协议相互通信,并在内存中建立路由表。当路由器对包进行 路由时, 它将包的目的地址与路由表中的入口地址相比较,并 依据该表来发送这个包。在一般情况下,一个目的地的路由不 可能是固定的。同时,路由器还经常使用“默认路由”, 即把
第10章 包过滤技术原理及应用
10.3.3 “默认允许”与“默认拒绝” 网络的安全策略中有两种方法:默认拒绝(没有明确地被
允许就应被拒绝)与默认允许(没有明确地被拒绝就应被允 许)。从安全角度来看, 用默认拒绝应该更合适。 就如我们前 面讨论的,我们首先应从拒绝任何传输来开始设置包过滤规则, 然后再对某些应被允许传输的协议设置允许标志。这样做我们 会感到系统的安全性更好一些。

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专业资料第一章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概述1、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威胁因素主要有哪些?(1)人为无意失误(2)人为恶意攻击(3)计算机软件的漏洞和后门2、从技术角度分析引起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

(1)计算机外部安全(2)信息在计算机系统存储介质上的安全(3)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3、信息安全的CIA 指的是什么 ?Confidenciality隐私性 , 也可称为机密性, 是指只有授权的用户才能获取信息 Integrity 完整性 , 是指信息在传输过程中 , 不被非法授权和破坏 , 保证数据的一致性Availability可用性 , 是指信息的可靠度4、简述 PPDR安全模型的构成要素及运作方式PPDR由安全策略 , 防护 , 检测和响应构成运作方式 :PPDR 模型在整体的安全策略的控制和指导下, 综合运用防护工具的同时, 利用检测工具了解和评估系统的安全状态 , 通过适当的安全响应将系统调整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状态。

防护 , 检测和响应构成一个完整的、动态的安全循环。

5、计算机信息安全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计算机外部安全(2)信息在计算机系统存储介质上的安全(3)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6、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定义是什么?计算机信息安全是研究在特定的应用环境下, 依据特定的安全策略 , 对信息及信息系统实施防护, 检测和恢复的科学7、信息安全系统中, 人、制度和技术之间的关系如何?在信息安全系统中, 人是核心。

任何安全系统的核心都是人。

而技术是信息安全系统发展的动力, 技术的发展推动着信息安全系统的不断完善。

信息安全系统不仅要靠人和技术, 还应该建立相应的制度以起到规范的作用。

只有三者的完美结合 , 才有安全的信息安全系统第二章密码技术一、选择题1.下列( RSA算法)算法属于公开密钥算法。

2. 下列(天书密码)算法属于置换密码。

3.DES 加密过程中,需要进行(16 )轮交换。

二、填空题1. 给定密钥K=10010011,若明文为P=11001100,则采用异或加密的方法得到的密文为01011111。

《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1章计算机信息安全概述习题参考答案1. 对计算机信息安全造成威胁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影响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自然威胁和人为威胁两种。

自然威胁包括:自然灾害、恶劣的场地环境、物理损坏、设备故障、电磁辐射和电磁干扰等。

人为威胁包括:无意威胁、有意威胁。

自然威胁的共同特点是突发性、自然性、非针对性。

这类不安全因素不仅对计算机信息安全造成威胁,而且严重威胁着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因为物理上的破坏很容易毁灭整个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以及网络系统。

人为恶意攻击有明显的企图,其危害性相当大,给信息安全、系统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人为恶意攻击能得逞的原因是计算机系统本身有安全缺陷,如通信链路的缺陷、电磁辐射的缺陷、引进技术的缺陷、软件漏洞、网络服务的漏洞等。

2. 计算机信息安全的特性有哪些?答:信息安全的特性有:⑴完整性完整性是指信息在存储或传输的过程中保持未经授权不能改变的特性,即对抗主动攻击,保证数据的一致性,防止数据被非法用户修改和破坏。

⑵可用性可用性是指信息可被授权者访问并按需求使用的特性,即保证合法用户对信息和资源的使用不会被不合理地拒绝。

对可用性的攻击就是阻断信息的合理使用。

⑶保密性保密性是指信息不被泄露给未经授权者的特性,即对抗被动攻击,以保证机密信息不会泄露给非法用户或供其使用。

⑷可控性可控性是指对信息的传播及内容具有控制能力的特性。

授权机构可以随时控制信息的机密性,能够对信息实施安全监控。

⑸不可否认性不可否认性也称为不可抵赖性,即所有参与者都不可能否认或抵赖曾经完成的操作和承诺。

发送方不能否认已发送的信息,接收方也不能否认已收到的信息。

3. 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对策有哪些?答:要全面地应对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建立一个立体的计算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一般主要从三个层面来做工作,那就是技术、管理、人员。

(1)技术保障指运用一系列技术层面的措施来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营,检测、预防、应对信息安全问题。

第10章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 习题与答案

第10章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 习题与答案

第10章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习题(P257-258)一、复习题1、计算机网络系统主要面临哪些威胁?答:由于黑客的攻击、管理的欠缺、网络的缺陷、软件的漏洞或“后门”,还有网络内部的威胁(比如用户的误操作,资源滥用和恶意行为使得再完善的防火墙也无法抵御来自网络内部的攻击,也无法对网络内部的滥用做出反应)等安全问题的根源。

网络信息安全主要面临以下威胁。

非授权访问:非授权访问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假冒、身份攻击、非法用户进入网络系统进行违法操作、合法用户以未授权方式进行操作等。

非授权访问的威胁涉及到受影响的用户数量和可能被泄露的信息。

入侵是一件很难办的事,它将动摇人的信心。

而入侵者往往将目标对准政府部门或学术组织。

信息泄漏或丢失:指敏感数据在有意或无意中被泄漏出去或丢失,它通常包括,信息在传输中丢失或泄漏,信息在存储介质中丢失或泄漏,通过建立隐蔽隧道等窃取敏感信息等。

具有严格分类的信息系统不应该直接连接Internet。

破坏数据完整性:以非法手段窃得对数据的使用权,删除、修改、插入或重发某些重要信息,以取得有益于攻击者的响应;恶意添加,修改数据,以干扰用户的正常使用。

拒绝服务攻击:拒绝服务攻击不断对网络服务系统进行干扰,改变其正常的作业流程,执行无关程序使系统响应减慢甚至瘫痪,使合法用户被排斥而不能进入计算机网络系统或不能得到相应的服务。

利用网络传播病毒,通过网络传播计算机病毒,其破坏性大大高于单机系统,而且用户很难防范。

2、简述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服务与安全机制。

答:通常将为加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性及对抗安全攻击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称为安全服务。

ISO7498-2中定义的5类安全服务是:数据完整性,鉴别,数据保密,访问控制,不可否认,这5类安全服务同面的安全目标的5个方面基本对应。

安全机制是实现安全服务的技术手段,表现为操作系统、软硬件功能部件、管理程序以及它们的任意组合。

信息系统的安全是一个系统的概念,为了保障整个系统的安全可以采用多种机制。

第1章 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概述-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第2版)-付永钢-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1章 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概述-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第2版)-付永钢-清华大学出版社
– 计算机病毒、恶意软件 – 网络攻击 – 网络渗透 – 网络窃密
• 网络游戏成为电子鸦片……
第一章 计算机信息安全概述
Internet 变得越来越重要
复杂程度
电子交易
Email
E-Commerce ISP门户网站 Web
时间
第一章 计算机信息安全概述
总体网民遇到的信息安全事件
第一章 计算机信息安全概述
影响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因素: 1.人为的无意失误; 2.人为恶意攻击; 3.软件设计不完善。
第一章 计算机信息安全概述
1.2 信息安全的含义
机密性
通信保密
完整性 可用性 机密性
信息安全
不可否认 鉴别 可用性 完整性 机密性 信息保障
20世纪70年代前
80、90年代
21世纪
第一章 计算机信息安全概述
第一章 计算机信息安全概述
1.3.1 计算机外部安全
• 安全规章制度; • 电磁辐射/泄漏。
– 使用低辐射设备 – 利用噪声干扰源 – 电磁屏蔽 – 滤波技术 – 光纤传输
第一章 计算机信息安全概述
1.3.2 计算机内部安全
• 计算机软件保护 • 软件安全 • 数据安全
第一章 计算机信息安全概述
1.2 信息安全的含义
• 安全的信息交换应该满足5个基本特征:
– 数据机密性 – 数据完整性 – 可用性
CIA: Confidentiality
Integrity
– 不可否认性
Availability
– 鉴别。
第一章 计算机信息安全概述
1.3 计算机信息安全研究的内容
1.计算机外部安全; 2.计算机内部安全; 3.计算机网络安全。

信息安全技术教程习题及答案(全)

信息安全技术教程习题及答案(全)

信息安全技术教程习题及答案第一章概述一、判断题1。

信息网络的物理安全要从环境安全和设备安全两个角度来考虑。

√2。

计算机场地可以选择在公共区域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

×3. 计算机场地可以选择在化工厂生产车间附近。

×4。

计算机场地在正常情况下温度保持在18~28 摄氏度.√5。

机房供电线路和动力、照明用电可以用同一线路.×6。

只要手干净就可以直接触摸或者擦拔电路组件,不必有进一步的措施。

×7. 备用电路板或者元器件、图纸文件必须存放在防静电屏蔽袋内,使用时要远离静电敏感器件.√8。

屏蔽室是一个导电的金属材料制成的大型六面体,能够抑制和阻挡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

√9。

屏蔽室的拼接、焊接工艺对电磁防护没有影响。

×10. 由于传输的内容不同,电力线可以与网络线同槽铺设。

×11. 接地线在穿越墙壁、楼板和地坪时应套钢管或其他非金属的保护套管,钢管应与接地线做电气连通.√12. 新添设备时应该先给设备或者部件做上明显标记,最好是明显的无法除去的标记,以防更换和方便查找赃物。

√13.TEMPEST 技术,是指在设计和生产计算机设备时,就对可能产生电磁辐射的元器件、集成电路、连接线、显示器等采取防辐射措施于从而达到减少计算机信息泄露的最终目的。

√14。

机房内的环境对粉尘含量没有要求。

×15。

防电磁辐射的干扰技术,是指把干扰器发射出来的电磁波和计算机辐射出来的电磁波混合在一起,以掩盖原泄露信息的内容和特征等,使窃密者即使截获这一混合信号也无法提取其中的信息。

√16。

有很高使用价值或很高机密程度的重要数据应采用加密等方法进行保护。

√17。

纸介质资料废弃应用碎纸机粉碎或焚毁。

√二、单选题1. 以下不符合防静电要求的是A。

穿合适的防静电衣服和防静电鞋B。

在机房内直接更衣梳理C。

用表面光滑平整的办公家具D。

经常用湿拖布拖地2。

布置电子信息系统信号线缆的路由走向时,以下做法错误的是A. 可以随意弯折B。

信息安全技术(第二版)一到七章课后习题答案 俞承杭

信息安全技术(第二版)一到七章课后习题答案 俞承杭

信息安全技术复习资料第一章1.对于信息的功能特征,它的____基本功能_____在于维持和强化世界的有序性动态性。

2.对于信息的功能特征,它的____社会功能____表现为维系社会的生存、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和自身的发展。

3.信息技术主要分为感测与识别技术、__信息传递技术__、信息处理与再生技术、信息的施用技术等四大类。

4.信息系统是指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系统,是人、____规程_________、数据库、硬件和软件等各种设备、工具的有机集合。

5.在信息安全领域,重点关注的是与____信息处理生活周期________相关的各个环节。

6.信息化社会发展三要素是物质、能源和____信息________。

7.信息安全的基本目标应该是保护信息的机密性、____完整性________、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抵赖性。

8.____机密性________指保证信息不被非授权访问,即使非授权用户得到信息也无法知晓信息的内容,因而不能使用。

9.____完整性________指维护信息的一致性,即在信息生成、传输、存储和使用过程中不应发生人为或非人为的非授权篡改。

10._____可用性_______指授权用户在需要时能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方便地使用所需信息。

这一目标是对信息系统的总体可靠性要求。

11.____可控性________指信息在整个生命周期内都可由合法拥有者加以安全的控制。

12.____不可抵赖性________指保障用户无法在事后否认曾经对信息进行的生成、签发、接收等行为。

13.PDRR模型,即“信息保障”模型,作为信息安全的目标,是由信息的____保护____、信息使用中的___检测____、信息受影响或攻击时的____响应____和受损后的___恢复____组成的。

14.当前信息安全的整体解决方案是PDRR模型和___安全管理_________的整合应用。

1.DoS破坏了信息的(C)。

A.保密性B.完整性C.可用性D.可控性2.用户收到了一封可疑的电子邮件,要求用户提供银行账户及密码,这是属于何种攻击手段?(B)A.缓冲区溢出攻击B.钓鱼攻击C.后门攻击D.DDoS攻击3.在网络安全中,中断指攻击者破坏网络系统的资源,使之变成无效的或无用的,这是对(A)的攻击。

计算机网络安全教程第2版__亲自整理最全课后答案

计算机网络安全教程第2版__亲自整理最全课后答案

第1章网络安全概述与环境配置一、选择题1. 狭义上说的信息安全,只是从自然科学的角度介绍信息安全的研究内容。

2. 信息安全从总体上可以分成5个层次,密码技术是信息安全中研究的关键点。

3. 信息安全的目标CIA指的是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

4. 1999年10月经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将计算机安全保护划分为以下5个级别。

二、填空题1. 信息保障的核心思想是对系统或者数据的4个方面的要求:保护(Protect),检测(Detect),反应(React),恢复(Restore)。

2. TCG目的是在计算和通信系统中广泛使用基于硬件安全模块支持下的可信计算平台Trusted Computing Platform,以提高整体的安全性。

3. 从1998年到2006年,平均年增长幅度达50%左右,使这些安全事件的主要因素是系统和网络安全脆弱性(Vulnerability)层出不穷,这些安全威胁事件给Internet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4. B2级,又叫结构保护(Structured Protection)级别,它要求计算机系统中所有的对象都要加上标签,而且给设备(磁盘、磁带和终端)分配单个或者多个安全级别。

5. 从系统安全的角度可以把网络安全的研究内容分成两大体系:攻击和防御。

三、简答题1. 网络攻击和防御分别包括哪些内容?答:①攻击技术:网络扫描,网络监听,网络入侵,网络后门,网络隐身②防御技术:安全操作系统和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网络安全协议。

2. 从层次上,网络安全可以分成哪几层?每层有什么特点?答:从层次体系上,可以将网络安全分为4个层次上的安全:(1)物理安全特点:防火,防盗,防静电,防雷击和防电磁泄露。

(2)逻辑安全特点:计算机的逻辑安全需要用口令、文件许可等方法实现。

(3)操作系统特点:操作系统是计算机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软件。

大学计算机第十章练习题

大学计算机第十章练习题

第10章练习单项选择题:1.个人微机之间“病毒”传染媒介是()。

A、键盘输入B、硬盘C、电磁波D、U盘参考答案:D2.密码通信系统的核心是()。

A、明文、密文、密钥、加解密算法B、明文、发送者、接受者、破译者C、密文、信息传输信道、加解密算法D、密钥传输信道、密文、明文、破译者参考答案:A3.关于防火墙的功能,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只管理外界的哪些人可以访问哪些内部服务B、所有来自和去往因特网的业务流都必须接受防火墙的检查C、管理内部网络服务哪些可被外界访问D、管理内部人员可以访问哪些外部服务参考答案:A4.实现计算机系统中软件安全的核心是()。

A、操作系统的安全性B、硬件的安全性C、语音处理系统的安全性D、应用软件的安全性参考答案:A5.计算机病毒的特点是()。

A、程序短小、寄生B、感染、传播C、潜伏、发作D、其余选项都是参考答案:D6.按密钥的不同,密码通信系统分为()。

A、单密钥密码体制和多密钥密码体制B、对称密钥密码体制和非对称密钥密码体制C、双密钥体制和传统密钥体制D、双向加密体制和单向加密体制参考答案:B7.用数论构造的,安全性基于“大数分解和素性检测”理论的密码算法是()A、IDEA算法B、RSA算法C、LOKI算法D、DES算法参考答案:B8.电子政务主要指政府部门内部的数字办公,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及()三部分组成。

A、政府部门访问Internet的管理B、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公众进行双向交流C、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国外政府进行双向交流D、政府部门内部的财务安全保证参考答案:B9.()是用于在企业内部网和因特网之间实施安全策略的一个系统或一组系统。

A、网络加密机B、杀毒软件C、入侵检测D、防火墙参考答案:D10.计算机病毒由安装部分、()、破坏部分组成。

A、传染部分B、计算部分C、衍生部分D、加密部分参考答案:A11.根据防火墙的功能来理解,我们认为防火墙不可能是()。

第10章-访问控制机制

第10章-访问控制机制

有关Windows系统日志的说明
信息类型
错误,是很重要的问题,如数据丢失。 警告,一般重要,有可能导致问题的事
件。 信息,描述程序、驱动程序或服务的
成功操作。
网络攻防技术
有关Windows系统日志的说明
事件类型
系统事件是Windows内核和系统服务对运行 情况进行记录的事件。
安全事件,也叫做审核事件。系统记录的和 安全相关的事件,如用户登录Windows的尝 试是否成功。
中等完整性 级别文件对

低完整性级 别文件对象
UAC机制分析
UAC的用户体验 动态提升权限:
默认情况下用户进程只有中等完整性 默认情况下用户进程只有一般用户权限 需要提升权限时用户必须面对的提示框
49
UAC机制分析
Windows 7中的UAC为了用户的体验引 入了白名单
50
网络攻防技术
ACL和CL访问方式比较
ACL
CL
鉴别
两者鉴别的实体不同
浏览访问权 限
容易
访问权限回 收
容易
困难 困难
之间转换 ->CL困难 ->ACL容易
网络攻防技术
应用授权关系表
应用授权关系表直接建立用户与客体的隶属 关系,如表中所示,各行分别说明了用户与 客体的权限,不同的权限占不同的行。
网络攻防技术
本章主要内容
网络攻防技术
10.1 访问控制概述
将访问动作的发起者和目标定义为主体 和客体。访问控制即确定主体是否能够对 客体进行访问的控制机制和过程。 主体:用户和用户所创建的进程 客体:所有资源
网络攻防技术
什么是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的目的: 为了限制访问主体(用户、进程、服 务等)对访问客体(文件、系统等) 的访问权限,从而使计算机系统在合 法范围内使用。

第十章网络信息安全

第十章网络信息安全

第十章网络信息安全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不是网络信息安全的技术特征。

A.可靠性B.可用性C.保密性D.可行性2.下列选项中,不是网络信息安全所面临的自然威胁。

A.自然灾难B. 恶劣的场地环境C. 电磁辐射和电磁干扰D. 偶然事故3.下列选项中,不是计算机犯罪的特点。

A. 犯罪智能化B. 犯罪分子低龄化C. 犯罪手段公开D. 跨国性4.下列选项中,不是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A. 可执行性B. 破坏性C. 遗传性D. 潜伏性5.计算机病毒通常分为引导区型、、混合型和宏病毒等四类。

A.恶性B.扩展名C.文件型 D.潜伏型6.下列选项中,不是黑客行为特征的表现形式。

A.恶作剧型B.隐蔽攻击型C.定时炸弹型 D.解决矛盾型7.密码学中,发送方要发送的消息称做。

A.原文B.密文C.明文D.数据8.非法接收者试图从密文分析出明文的过程称为。

A.破译B.解密C.读取D.翻译9.以下不是单钥密码算法的是________。

A.DES B.RSA C.IDEA D.LOKI10.下列选项中,不是防火墙的类型。

A.网络层防火墙B.应用层防火墙C.链路层防火墙D.物理层防火墙11. 信息安全所面临的威胁来自于很多方面。

这些威胁大致可分为自然威胁和人为威胁。

下列不属于人为威胁的是____。

A.人为攻击B.安全缺陷C.结构隐患D.电磁辐射和电磁干扰12. 我国的第一个计算机安全法规,也是我国计算机安全工作的总纲是94年颁布的___。

A.《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B。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办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D。

《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13. 防火墙不具有基本功能是______。

A.过滤进出网络的数据包B.管理进出网络的访问行为,封堵某些禁止的访问行为C.防止感染了病毒的软件或文件的传输D.记录通过防火墙的信息内容和活动;对网络攻击进行检测和告警二、填空题1.可靠性是指网络信息系统能够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特性。

《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计算机学科各专业一门重要的入门性导引类专业基础课程。

该课程教学的目标是认知与导学,其主要任务是全面地简要地介绍该学科的主要内容、计算机的基本知识、硬件和软件的核心及其发展趋势、学科研究和应用中所采用的数学与系统科学方法、计算机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以及在学科教育中所涉及的知识体系、教学方法与要求等等。

目的在于让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们对计算机学科所含概的知识领域有个系统化、逻辑化的概括性了解,明确各主领域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各主领域存在的基本问题以及求解这些基本问题的方式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以科学的认识论和科学的方法论统领整个课程的教学,采取高级科普的深度定位和通俗流畅的语言,向学生介绍整个学科的概貌,对学生进行整个学科正确的认知与导学,为学生顺利完成大学的学习任务提供必要的专业认识基础,同时,给学生的学习留下大量的疑问和问题,为后续课程的教学留下“伏笔”,真正使导论课程的教学起到初步认知与正确导学的作用,能够引导和帮助学生按照学科专业的特点和要求来开展学习,顺利完成学业。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与应用操作相结合的课程。

课程内容涉及计算机科学的方方面面,但着重讲解的是基本概念而不是数学模型和技术细节,要求做到“广度优先,广而不细”。

课程侧重点在于勾画计算机科学体系的框架,奠定计算机科学知识的基础,为今后深入学习信息专业各专业理论课程做好铺垫;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实验学习将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技术,提高感性认识,为今后在各自的专业中对计算机的使用打下厚实的基础。

学完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2.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3.了解高级语言与程序设计技术4.了解计算机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5.了解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6. 了解数据库系统及其应用7.了解新一代计算机体系结构与软件方法学8.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及Word、Excel、Powerpoint的使用9.了解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10.了解职业道德与择业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和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重点与难点1.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课件第10章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课件第10章

4. 信息高速公路 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Highway)是指一个高速度、大 容量、多媒体的信息传输网络。网络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 任何地点以声音、数据、图像或影像等多媒体方式相互传递 信息。换句话说,信息高速公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 相互沟通交流的方式,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可以使人们 享受影视娱乐、网上购物、遥控医疗、实施远程教育、举行 视频会议等网络行为。
90.32%
(4) 列联表:用列表方式表示两个(或多个)变量(或属性)分 类时所列出的频数。若总体中的个体可按两个变量X与Y分类, Xi(i = 1,2,3,…,r)表示行变量X的第i个类别,Yj(j = 1,2, 3,…,c)表示列变量Y的第j个类别,设nij为每种组合的频次, 将r×c个nij排列为一个r行c列的二维列联表,简称r×c列联表。 其结构如表10-5所示。
第10章 信息处理技术与实务
10.1 信息技术基本概念 10.2 信息处理与信息处理实务 10.3 信息安全基础知识 10.4 知识产权与标准法规
10.1 信息技术基本概念
10.1.1 信息的含义及特征 1. 信息的含义及表示形式 信息(Information)是信息论中的一个术语,常常把消息中
有意义的内容称为信息。
【例10-1】 信息运动的三个要素是信源、信宿与载体, 其中:信宿是信息的 (1) 。天气预报、市场信息都会随时间 的推移而变化,这体现了信息的 (2) ;交通信号能同时被多 人接收,说明信息具有 (3) 。
(1) A. 接收者 (2) A. 载体依附性 (3) A. 载体依附性
B. 发送者 B. 共享性 B. 共享性
1104
62
6
合计
245
22

信息安全 chapter10

信息安全 chapter10
用Java编写的可嵌入网页中的程序
3.电子邮件中的移动代码
大部分的电子邮件客户软件都包括了某种形式的 Web浏览器功能
10.4 后门
后门是一个允许攻击者绕过系统中常规安全 控制机制的程序,它按照攻击者自己的意愿 提供通道。
10.4.1 不同类型的后门
本地权限的提升 单个命令的远程执行 远程命令行访问 远程控制GUI
10.2.3 防御蠕虫
安装反病毒软件 及时配置补丁 阻断任意的输出连接 建立事故响应机制
10.3 恶意移动代码
移动代码就是一种小型程序,它可以从远程 系统下载并以最小限度调用或者以不需要用 户介入的形式在本地执行。 攻击者利用了移动代码的这个特点,将一些 恶意的行为加入到这些代码中
10.3.1 浏览器脚本
10.5.3 特洛伊软件发布
攻击者把软件下载作为攻击目标,用来发布 特洛伊木马。
10.5.4 源代码中的特洛伊
特洛伊木马携带者是那些在发布之前就已经 被插入恶意代码的软件产品。
10.6 RootKit
RootKit是一种特洛伊木马工具,通过修改现 有的操作系统软件,使攻击者获得访问权并 隐藏在计算机中。 特点:它获取运行在目标计算机上与操作系统 相关联的常规程序,用恶意版本替代它们
2.传播引擎
传输自身的其他部分到目标机
3.目标选择算法
寻找新的攻击目标
4.扫描引擎
对潜在的目标慢慢传送一个或者多个数据包,以 此权衡蠕虫的弹头是否可以在这台计算机上工作
5.有效载荷
蠕虫进入目标机后所做的事情。
Nimda案例
2001年9月18日,Nimda蠕虫开始在Internet 上迅速蔓延。它尽可能多的感染Windows系 统。 名字由来: 单词“admin”倒过来拼写。

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课后习题答案(总2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一章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概述1、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威胁因素主要有哪些(1)人为无意失误(2)人为恶意攻击(3)计算机软件的漏洞和后门2、从技术角度分析引起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

(1)计算机外部安全(2)信息在计算机系统存储介质上的安全(3)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3、信息安全的CIA指的是什么Confidenciality 隐私性,也可称为机密性,是指只有授权的用户才能获取信息Integrity 完整性,是指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不被非法授权和破坏,保证数据的一致性Availability 可用性,是指信息的可靠度4、简述PPDR安全模型的构成要素及运作方式PPDR由安全策略,防护,检测和响应构成运作方式:PPDR模型在整体的安全策略的控制和指导下,综合运用防护工具的同时,利用检测工具了解和评估系统的安全状态,通过适当的安全响应将系统调整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状态。

防护,检测和响应构成一个完整的、动态的安全循环。

5、计算机信息安全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计算机外部安全(2)信息在计算机系统存储介质上的安全(3)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6、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定义是什么计算机信息安全是研究在特定的应用环境下,依据特定的安全策略,对信息及信息系统实施防护,检测和恢复的科学7、信息安全系统中,人、制度和技术之间的关系如何在信息安全系统中,人是核心。

任何安全系统的核心都是人。

而技术是信息安全系统发展的动力,技术的发展推动着信息安全系统的不断完善。

信息安全系统不仅要靠人和技术,还应该建立相应的制度以起到规范的作用。

只有三者的完美结合,才有安全的信息安全系统第二章密码技术一、选择题1.下列(RSA算法)算法属于公开密钥算法。

2.下列(天书密码)算法属于置换密码。

加密过程中,需要进行(16)轮交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1 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
6. 隐蔽通道
所谓隐蔽通道是指允许进程间以危害系 统安全策略的方式传输信息的通信信道。根 据共享资源性质的不同,具体可分为存储隐 蔽通道和时间隐蔽通道。鉴于隐蔽通道可能 会造成严重的信息泄露,应当建立适当的隐 蔽通道分析处理机制,以监测和识别可能的 隐蔽通道,并予以消除。
10.1 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
7. 安全审计
安全审计是对操作系统中有关安全的活动进行 记录、检查及审核。它是一种事后追查的安全机 制,其主要目标是检测和判定非法用户对系统的渗 透或入侵,识别误操作并记录进程基于特定安全级 活动的详细情况,并显示合法用户的误操作。安全 审计为操作系统进行事故原因的查询、定位,事故 发生前的预测、报警以及事故发生之后的实时处理 提供详细、可靠的依据和证据支持,以备在违反系 统安全规则的事件发生后能够有效地追查事件发生 的地点、过程和责任人。
10.1 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
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包括: 1. 硬件安全机制 2. 标识与鉴别 3. 访问控制 4. 最小特权管理 5. 可信通路 6. 隐蔽通道 7. 安全审计
10.1 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
1. 硬件安全机制 优秀的硬件保护性能是高效、可靠的操
作系统的基础。计算机硬件安全的目标是保 证其自身的可靠性和为操作系统提供基本安 全机制。其中,基本安全机制包括存储保护、 运行保护、I/O保护等。
10.1 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
5. 可信通路
在计算机系统中,用户是通过不可信的中间应 用层和操作系统相互作用的。但用户登录、定义 其安全属性、改变文件的安全级别等操作,必须 确定是在与安全核心通信,而不是与一个特洛伊 木马进行通信。操作系统必须防止特洛伊木马模 仿登录过程,窃取用户的口令。
特权用户在进行特权操作时,也要有办法证实 从终端上输出的信息是正确的,而不是来自特洛 伊木马。这些都需要一个机制保障用户和内核的 通信,这种机制就是由可信通路提供的。
10.1 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
4. 最小特权管理
最小特权管理机制根据敏感操作类型进 行特权细分,基于职责关联一组特权指令 集,同时建立特权传递及计算机制,并保证 任何企图超越强制访问控制和自主访问控制 的特权任务都必须通过特权机制的检查,从 而减少由于特权用户口令丢失、恶意软件、 误操作所引起的损失。
第10章 操作系统安全
本章:3 学时 理论讲授2学时,上机实验1学时来自第10章 操作系统安全
熟练掌握:Windows安全配置。 掌 握: 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Windows安
全机制。
第10章 操作系统安全
10.1 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 10.2 Windows安全机制 10.3 Windows安全配置 本章小结 实验 13-6 Windows本地安全策略配置
10.2 Windows安全机制
目前,Windows已经成为广大中小企业网络 服务器的首选系统平台。Windows所提供的分布 式安全服务可通过多种技术手段来控制用户对资 源的访问。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全模型包括信 任域控制器(用于活动目录存储)、身份鉴别、 服务之间的信任委派以及基于对象的访问控制。
10.1 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
3. 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是操作系统安全的核心内容和基 本要求。当操作系统主体(进程或用户)对 客体(如文件、目录、特殊设备文件等)进 行访问时,应按照一定的机制判定访问请求 和访问方式是否合法,进而决定是否支持访 问请求和执行访问操作。访问方式通常包括 自主访问控制和强制访问控制两种方式。
10.2 Windows安全机制
2. Kerberos协议
Windows使用互联网标准Kerberos V5协议作为 网络用户身份认证的主要方法。Kerberos协议定义 了客户端和密钥分配中心的认证服务之间的安全交 互,并提供在客户机和应用服务器之间建立连接之 前进行相互身份鉴别的机制。
10.1 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
操作系统是连接硬件与其他应用软件之间的 桥梁,因此它的安全性是计算机系统安全的基石。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体系结构、存 储系统以及软件设计等方面的发展,计算机系统 已经形成了多种安全机制,以确保可信地自动执 行系统安全策略,从而保护操作系统的信息资源、 能力资源不受破坏,为操作系统提供相应的安全 服务。
10.2 Windows安全机制
Windows安全服务的核心功能包括: 1. 活动目录服务 2. Kerberos协议 3. 公钥基础设施 4. 智能卡 5. 加密文件系统 6. 安全模板 7. 安全账号管理器
10.2 Windows安全机制
1. 活动目录服务
Windows系统最大的突破和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就在于
10.1 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
2. 标识与鉴别
标识与鉴别是涉及操作系统和用户的一个过程。 标识就是操作系统要标识用户的身份,并为每 个用户取一个操作系统可以识别的内部名称—— 用户标识符。用户标识符必须是唯一的且不能被 伪造,防止一个用户冒充其他用户。将用户标识 符与用户联系的过程称为鉴别,鉴别过程主要用 于识别用户的真实身份,鉴别操作总是要求用户 具有能够证明他身份的特殊信息,并且这个信息 是秘密的,任何其他用户都不能拥有它。
它引入了活动目录服务(Active Directory,AD),活动目录
服务在网络安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活动目录为用户、
硬件以及网络上的数据提供了一个存储中心,活动目录也存
储用户的授权和认证信息。Windows活动目录以一种逻辑分
层结构来存储信息,这样具有很好的扩展性并便于简化管理。
一个域是一个网络对象,是组织单元、用户账号、组和计 算机的集合。多个域组成域树。组织单元是把对象组织成逻 辑管理组的容器,它可包含一个或多个对象。一个对象是一 个独立的个体,如用户账号、计算机、打印机等。Windows 以域间的信任关系控制用户对网络资源的访问,通过建立域 间的信任关系,可以允许用户和计算机在任何一个域中进行 身份认证,从而使用经过授权的资源,这种横穿多个域而保 持的信任关系也称为穿越信任。采用穿越信任关系可以在很 大程度上减少网络单向信任关系的量,从而简化网络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