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评价第十章

合集下载

第十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第十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第十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第十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第十章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知识目标:1.了解遗传、生理成熟度、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交媒体的基本概念。

2.熟悉和掌握基因和生理成熟度对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3、熟悉和掌握家庭教养、学校教育和社会传媒等环境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技能目标:1、在熟悉和掌握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遗传和生理成熟因素的基础上为学前儿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

2.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交媒体等环境因素对学龄前儿童心理的影响展影响的基础上,为学前儿童创造有利于其发展的生活环境。

社会媒体遗传学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生物学因素生理成熟度家庭养育环境因素学校教育第一节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因素一、遗传和生理成熟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物质前提遗传是指遗传物质代相传的现象。

遗传因素是指由基因传递的生理和解剖特征,如先天的身体结构、形态、感觉和神经系统。

它们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和自然条件。

生理成熟是指生理发展,是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而然出现的个体身体各器官的成长与变化。

遗传和生理成熟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生物前提,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与过程,同时遗传和生理成熟奠定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基因和生理成熟度对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身体素质和大脑的改善上发育上,身体素质和大脑发育是心理发展的自然物质前提,没有这个物质前提,任何心理都无从产生,如儿童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其动作发展的重要前提,而动作发展又为其认知和社会性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

二、遗传和生理成熟度为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奠定了初步基础。

遗传和生理成熟之间的差异是学龄前儿童个体差异的初始基础。

每个孩子出生时都有一个独特的基因。

有不同的发展可能性,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

研究表明,如果4个月大的婴儿通过鞠躬、踢腿或哭泣来应对变化的情况,他们通常在2岁时表现出胆小、矜持和内向。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文件编码(TTU-UITID-GGBKT-POIU-WUUI-0089)第十章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情绪情感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儿童心理、行为有着重大影响。

儿童年龄越小,这种影响就越大。

本章将涉及以下内容:情绪情感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生与分化;学前儿童几种基本情绪(哭、笑、恐惧和依恋)及高级情感(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的发展;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趋势等。

学习者应重点掌握情绪情感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趋势,了解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生、分化以及几种基本情绪和高级情感的发展状况。

第一节情绪情感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一、情绪的动机作用情绪是儿童认知和行为的唤起者与组织者,也就是说情绪对婴幼儿心理活动和行为具有非常明显的动机和激发作用。

婴幼儿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情绪色彩非常浓厚。

情绪直接指导、调控着儿童的行为,驱动、促使着儿童去作出这样或那样的行为,或不去作某种行为。

例如,让儿童学会早上来园时跟老师说:“早上好”,下午离园时说“再见”,结果许多儿童先学会说“再见”,而问“早上好”则较晚才学会。

其重要原因是由于儿童早上不愿意和父母分离,缺乏向老师问早的良好情绪和动机,下午则愿意立即随父母回家,所以赶快说“再见”。

虽然同样是学说话,在不同情绪影响下,学习效果并不相同。

到了学前晚期,情绪对行为的动机作用仍然相当明显。

二、情绪对认知发展的作用情绪与认知之间关系密切,一方面,情绪是随着认知的发展而分化和发展,另一方面,情绪对儿童的认知活动及其发展起着激发、促进作用,或抑制、延缓作用。

孟昭兰曾以婴幼儿为被试,研究了不同情绪状态包括了快乐、痛苦、兴趣、惧怕、愤怒和大怒等,对其智力操作活动的影响。

结果表明,婴幼儿不同情绪状态对其智力操作的影响是明显不同的,具有显着的差别。

具体表现为:①在外界新异刺激作用下,婴幼儿的情绪可以在兴趣与惧怕之间浮动。

陈国宁《学前心理学》第10章-学前儿童动作和意志动作的发展

陈国宁《学前心理学》第10章-学前儿童动作和意志动作的发展
◈ 儿童动作的发展笼统地说比小动物晚。
◈ 人的动作和动物动作的主要不同,在于儿童动作的发展和儿童 心理发展有密切关系,特别是意志行动。
二、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
◈ 每个孩子动作的发展顺序是遵循着客观规律的。 ◈ 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
(一)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由粗到细)
◈ 最初的动作时全身性的、笼统的、弥漫性的,以后动作逐渐分 化、局部化、准确化和专门化。
一、幼儿的坚持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 研究证明,1岁半至2岁的儿童,已经出现坚持性的萌芽。 ◈ 2岁儿童已经能够接受坚持性任务。 ◈ 从2岁到6岁,坚持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二、幼儿坚持性发展的关键年龄
◈ 3岁幼儿坚持性发展的水平是很低的,他们坚持的时间极端。在 实现目的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小小的困难,或者任务比较单调 枯燥,一般会失去坚持完成任务的愿望和行动。
(二)认识过程有意性也是意志过程的成分
◈ 所谓有意的感知(观察)、有意记忆、有意想象等,这些“有 意性”,是认识活动中的意志成分。
三、意志行动与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
◈ 意志和情绪有密切的联系。 ◈ 一方面,在意志行动中,无论是遇到外部障碍还是客服内部障
碍,以及目的能否实现,都会引起人的情绪反应。
◈ 另一方面,情绪是人的活动的一种内部动力,它既鼓舞人的意 志行动,又能阻碍人的意志行动。
(一)有意运动在无意运动的基础上发生 ◈ 有意运动又称随意运动,它是意志的基本组成部分。有意运动
是在无意运动(即不随意运动)的基础上发生的。 ◈ 无意运动的特征:
1.天生就会的
2.被动的,人没有意识到的
(二)有意运动的特点 ◈ 有意运动是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主动去支配自己的肌肉运动。 ◈ 有意运动有两个特征:

学前心理学-第十章-幼儿个性的发展

学前心理学-第十章-幼儿个性的发展
自我; • 3 主观自我时期(青春期—成人期)进入
心理自我。
一、自我认识的发展
1 对自己身体的认识 2 对自己行动的认识 3 对自己心理活动的意识
• 当婴儿发现咬手 指与咬布娃娃的 感觉不一样时, 就有了最初的自 我意识--自我 感觉。
• 如果婴儿能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对象区分 开来,这时自我意识就开始发展了。例如, 知道自己推皮球,皮球就滚开了。
生智商较低。
第四节 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 自我意识的概念
• 自我意识: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 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
• 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监督、自我体验、 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
• 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三个阶段 • 1 自我中心期(8个月—3岁) 生理自我; • 2 客观化时期(3岁—青春期) 获得社会
内向,敏感,细腻,幻 想、胆小
贾宝玉:多血质
外向,热情、活泼好动, 善于交往,兴趣变化快
萨达姆:胆汁质
• 外向,脾气急躁,易激动、难约束,直爽,精力旺盛,
张飞:胆汁质
• 人一般是两种气质混 合型,具备一种气质 或三种气质的人比例 较少。
• 气质在童年期表现得 比较明显
4 为什么要研究幼儿气质?
• 1 先天的气质
– 幼儿的四种气质类型 – 容易护理的40% – 困难的10% – 慢慢活跃起来的15% – 中间型 35%
• 儿童最初表现出来的这些气质特点是 儿童个性发展的基础,是个性塑造的 起跑线。
• 正是这种差异或特点制约了父母或其 他教养者与儿童相互作用的方式,也 制约了父母和教养者对儿童作用的效 果。
• 两岁左右,随着各心理过程、心理状 态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出现了最初性 格的萌芽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讲义 第十章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讲义 第十章

第十章完整治疗和理性情感理论及方法第一节完整治疗和理性情感的总体论完整治疗法(Gestalt therapy)是由皮尔斯(F.Perls)倡导和建立的一种心理辅导法。

(识记)理性情感治疗(rational-emotive therapy,简称RET),是由心理学家艾利班、(A.Ellis)开创和拓展的一种心理辅导方法。

一、完整治疗的总体观(一)皮尔斯的人性观(领会)1.人的完整性完整学派强调人的完整性。

皮尔斯认为,人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只有当人们以“完整”,即以整个有机体都投入的方式来作出反应和行动时,正常和健康的行为才会产生。

2.人的自主性完整学派强调人的自主性。

皮尔斯认为,每一个完整的个体都具有自身的独特的力量。

他相信个体本身有自我运作的能力,能够引导自己整合自己的生命。

3.感官知觉性完整学派强调人的感官知觉性。

皮尔斯认为,一个人如果失去了他的脑子,但是能得到他的感官知觉也未尝不是件好事,人的身体和感觉常比我们所说出来的诚实。

4.自我觉察性完整学派强调人的自我觉察性。

皮尔斯认为,人的自我觉察性是很重要的。

因为人有自我觉察,本身就足以引起自我改变。

(二)皮尔斯的健康观(领会)1.健康的定义完整学派对心理健康所下的定义是,个体能够不受到环境中各种刺激的影响,一直保持在“自我觉察”的状态之下,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需要,并且知道该用什么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2.责任感与健康完整学派认为,健康的个体是具有为达到成功的适应而发展出为自己的生命以及为自己对环境所作的反应负责任的能力的人。

3.专注与健康皮尔斯认为,拥有健康特征的人,是那些专注的人。

因为在同一个时段中,人只能集中在一件事上,其他的事就会先放到一边去。

4.问题与原因将个体为什么会产生问题的原因归纳如下(1)与环境失去互动或接触他(她)可能会使自己与其他人和环境都失去联系。

(2)与环境分离他(她)也可能太注意环境中的信息而忽略了自己的需要,以致行为完全被环境所控制。

第十章 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习题答案

第十章 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习题答案

第十章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一、名词解释1.社会性发展:是指儿童从一个自然人,逐步掌握社会的道德规范与社会行为技能,成长为一个社会人,逐步融入社会的过程。

2.依恋:广义:依恋是指个体对某一特定个体或群体的长久持续的情感联结。

狭义:依恋是婴幼儿与特定对象之间的感情连接,它发生在婴幼儿和经常与之接触并有密切关系的照顾者之间。

在大多数情况下,依恋发生在母婴之间,所以又称母婴依恋。

3.亲社会行为:是指一个人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或群体的行为及倾向。

亲社会行为主要包括:分享、合作、谦让、援助等。

二、填空题1.民主型的亲子关系最有益于学前儿童个性的良好发展。

2.亲子关系的类型是民主型、专制型、放任型。

3.广义的亲子关系指父母与子女的相互作用方式,即父母的教养态度与方式。

4.交往中的问题儿童有被忽视儿童和被拒绝型儿童两种。

5.亲社会行为是学前儿童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

6.移情是指从他人角度来考虑问题。

7.亲社会行为的倾向在儿童出生后一年后可以看到。

8.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是父母的惩罚、大众传播媒介、经验的积累和强化和挫折等。

三、选择题1.母亲在场与不在场对儿童影响不大,属于 C类型儿童。

A.反抗型B.安全型C.回避型D.放任型2. 安全型依恋是较好的依恋类型。

A.反抗型B.安全型C.回避型D.放任型3. A,称为移情。

A.从他人角度来考虑问题B.帮助他人或群体的行为及倾向C.与同伴协同完成某一活动D.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先满足对方4.儿童依恋发展的第三阶段是 C。

A.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B.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C.特殊情感连接阶段D.普遍情感连接阶段5. C是学前儿童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

A.亲子关系的发展B.强化C.亲社会行为的发展D.社交技能的发展6.下面不属于影响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因素的是 C。

A.榜样B.强化C.移情D.挫折7. A,学前儿童游戏中的交往主要是非社会性的,儿童以独自游戏或平行游戏为主。

A.3岁左右B.4岁左右C.5岁左右D.4.5岁左右四、判断题1.学前儿童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

第十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第十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2675名双亲和他们10071个子女的智力的关系(%)
父母智力 组合 优+优 优+劣
一般+一般 劣+劣
子女智力 优秀 71.5 33.4
18.6 5.4
子女智力 一般 25.4 42.8
66.9 34.4
子女智力 低下 3.0 23.7
14.5 60.1
三种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的人格相关
被研究者 同卵双生子 血缘关系水平 1.00 人格的相关 0.52
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环境因素(考点)

一、家庭教养 家庭生态系统是儿童生理与心理发展 最为核心的中间系统(考点)
鲍姆林德 的家庭教养类型理论
权威型
专型
放任自流型
漠不关心型
• 权威型: 父母地位平等,相互尊重,进行平等交流协商 热情、爱心、耐心、鼓励…… 孩子:发展特别好
• 专制型: 父母与孩子=管制与被管制 提要求、无条件遵从、惩罚、强制…… 孩子:焦虑、退缩、抑郁、与挫折敌对
• 三、社会传媒 (一)控制学前儿童看电视的时间 (二)鼓励儿童收看有意义的电视时间 (三)将电视节目内容与儿童每天的生活联系
带着孩子看电视
选取电视节目中的一个片段模拟家长和孩子一起看电视的情景,要求在一起观看 电视节目过程中要有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引导。
第十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1 2
生物因素
环境因素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因素
有一位实验者把自己的孩子和一个黑猩猩一块儿喂养,黑猩猩和小孩吃一模一样 的东西,同时交给黑猩猩和小孩一样的内容。数月过去后发现,自己三岁的孩子 不仅学会了认字,而且能够简单的讲解故事,但是黑猩猩却无法做到。 这一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因素

第十章 学前教育评价

第十章  学前教育评价

第十章学前教育评价本章导读学前教育评价的功能学前教育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学前教育评价的类型学前教育评价的方法学前教育评价的步骤案例十“一所受欢迎的差幼儿园”学前教育评价是教育评价体系的组成部分,它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的信息,获得科学的评价结果,为学前教育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是学前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一节学前教育评价概述一、学前教育评价的涵义学前教育评价是在一定的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采取科学的方法,对学前教育活动有关的各个方面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二、学前教育评价的功能1、鉴定作用鉴定是教育评价最基本的功能。

通过评价,可以对教育活动的目标定位和达成程度做出鉴别和判定。

2、激励与导向作用评价通常要对评价对象的水平高低进行区分或分出等次,从而影响到评价对象的形象和利益,因此评价常能激发被评价者的动机,激励他们做好各项工作。

另外,评价是以国家和社会的价值和需要为依据而进行的目的性、规范性很强的一项活动,科学的教育评价对学前教育发展起着“定标导航”的作用。

3、诊断与改进作用在学前教育评价活动中,通过对评价对象的有关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常能发现评价对象的优缺点,为人们及时发现问题与差距、改进工作提供帮助。

第二节学前教育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学前教育评价主要包括学前儿童发展评价、教师工作评价和学前教育机构评价三个方面。

一、学前儿童发展评价学前儿童发展评价包括对儿童婴儿期发展评价和幼儿期发展评价两方面的内容。

(一)婴儿发展评价从出生起就不断接受对外界刺激,婴儿的感知觉、动作、认识能力、语言和思维、想像就不断产生和发展。

学前教育工作者全面、客观地了解和评价婴儿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下面是婴儿期儿童在语言、动作、认识能力和人际关系等四方面的发展表现,可以作为对婴儿发展评价的内容和标准的参考。

①1、语言的发展-----2个月的婴儿有时伴着微笑能发出声音。

-----3、4个月的婴儿能咿哑学语,逗引时能大声笑,5个月会拉长声发喉音,能将头转向叫名字的人,成人与婴儿说话时,有手脚不断活动的反应。

第一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评价概述

第一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评价概述
的评价,逐渐发展出自我效能感。
四、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一)皮亚杰对认知发展的观点
• 智力是可以协助个体适应其环境 的基本生活过程。
• 当儿童成熟时,他们会获得更为 复杂的“认知结构”,以协助其 适应环境。
四、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二)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的几个主要概念 1.认知结构或图式
指有组织的思维或行动模式,可用来整合经 验、解决问题。
比如,三岁的幼儿可能会认为,太阳是 有生命的,只因为太阳每天一早就出来,一 到晚上就下山了。
认知图式——会移动的物体是有生命的
四、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二)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的几个主要概念
2.组织和适应
• 组织是指儿童将现有的图式结合,而成为新的、复杂 的智力结构的过程。
• 组五、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 儿童心理的发展并不完全取决于认知成熟,儿童与成人或年 长伙伴的互动是影响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
• 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的指导可能达到的水 平”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一个 动态的概念。
较高水平 现有水平
最近发展区
35
六、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
18-25岁:亲密对孤独,发展和谐的亲密关系
25-65岁:繁衍对停滞,发展“关心和创造力”的品质 65岁以后:自我完善对绝望,发展“智慧”的品质
三、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发展观
(一)华生的行为主义观点
• 一切行为都是刺激(S)——反应 (R)的学习过程。
给我一打婴儿,在良好的由我做主的环境 中,无论他们的天资、能力、父母的职业和种 族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医生、律诗 、艺术家、大商人或者是乞丐、小偷。
比如,幼儿一开始可能会认为,所有会 飞的都是鸟,后来他慢慢发现有许多东西不 是鸟,但会飞,于是,他就可能会将这些知 识进行组织而成为新、更复杂的阶层结构。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第十章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第十章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第十章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2019年下半年)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中,出现最早、变化最缓慢的是()。

A. 性格B. 气质C. 能力D. 兴趣2. (2013年上半年)有的幼儿擅长绘画,有的善于动手操作,还有的很会讲故事。

这体现的是幼儿()。

A. 能力类型的差异B. 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C. 能力发展速度的差异D. 能力水平的差异3. (2012年下半年)肖晓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思维敏捷,易接受新事物,兴趣广泛,注意力容易转移。

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4.(2019·山东德州)从一个人行为的一方面可以看出他的个性。

这是个性()的表现。

A. 独特性B. 整体性C. 稳定性D. 社会性5.(2019·山东烟台)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沉默寡言,情绪内向,不易激动的气质类型是()。

A. 黏液质B. 抑郁质C. 胆汁质D. 多血质6.(2019·湖南衡阳)儿童的各项能力中,发展得最早的是()。

A. 操作能力B. 创造能力C. 认知能力D. 社交能力7.(2019·福建)妈妈问牛牛今天乖不乖,牛牛说:“不乖,因为老师说我不乖。

”这体现了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是()。

A. 表面性B. 局部性C. 不确定性D. 依从性8.(2018·江苏淮安)学前儿童自我意识萌芽的时间在()。

A. 0~1岁B. 1~2岁C. 2~3岁D. 3岁以后9.(2019·福建)大家都说小东喜欢交朋友,待人接物礼貌大方。

这体现的是小东的()。

A. 气质B. 情感C. 能力D. 性格10.“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体现了个性的()。

A.独特性 B. 稳定性 C.整体性 D.社会性二、简答题简述幼儿期自我评价的趋势并举例说明。

三、材料分析题材料:小虎精力旺盛,爱打抱不平,但是做事急躁、马虎,喜欢指挥别人,稍不如意,便大发脾气,甚至动手打人,事后虽也后悔,但遇事总是难以克制……问题:根据小虎的上述行为表现,回答下列问题。

学前心理学第十章学前儿童的个性PPT课件

学前心理学第十章学前儿童的个性PPT课件
生影响。
家庭经济条件也对学前儿童个 性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如家庭 经济状况、生活水平等都会对 儿童的个性发展产生影响。
04 学前儿童个性培养
培养学前儿童的自信心和独立性
自信心
通过鼓励和肯定,帮助学前儿童 建立自信心,让他们在面对困难 和挑战时能够勇敢地迎接。
独立性
培养学前儿童的独立性,让他们 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和 活动,增强自我照顾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外向型儿童
培养自我控制能力,学习冷静思考;设定明确的行为准则, 引导其遵守规则。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学前心理学第十章学前儿童的个性 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个性概述 • 学前儿童的个性特征 • 影响学前儿童个性的因素 • 学前儿童个性培养 • 个性发展障碍与干预
01 个性概述
什么是个性
定义
个性是一个人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 上,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 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倾向。
自我意识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开 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自我价值, 从而影响个性的形成。
个性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
适应环境
心理健康
个性能够帮助学前儿童适应不同的生活环 境和人际关系,使他们在面对挑战时能够 灵活应对。
良好的个性有助于学前儿童保持健康的心 理状态,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学前儿童易受他人影响,特别是亲近的人如父母、老师等,他 们的意见和评价对儿童个性发展有重要影响。
学前儿童往往渴望得到关注和赞赏,他们乐于展示自己的才能 和作品,以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赞扬。
学前儿童开始有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创作和表现 一些艺术形式,如绘画、音乐等。

第十章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第十章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第十章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情绪情感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儿童心理、行为有着重大影响。

儿童年龄越小,这种影响就越大。

本章将涉及以下内容:情绪情感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生与分化;学前儿童几种基本情绪(哭、笑、恐惧和依恋)及高级情感(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的发展;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趋势等。

学习者应重点掌握情绪情感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趋势,了解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生、分化以及几种基本情绪和高级情感的发展状况。

本章练习一、选择题1.关于情绪在儿童心理活动中的动机作用最恰当的观点是()。

A.是人的认识和行为的唤起者和组织者B.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C.使儿童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D.阻碍儿童去做不良的行为2.儿童在掌握语言之前,主要的交往工具是()。

A.哭声B.叫喊声C.表情D.行为3.华生认为婴儿天生的情绪反应有()。

A.愉快和不愉快B.激动、快乐和痛苦C.惧怕、愤怒和快乐D.怕、怒和爱4.与儿童最初出现的情绪反应相联系的是()。

A.脑的成熟B.肌肉运动C.生理需要D.社会需要5.学前儿童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的发展趋势是()。

A.保持稳定B.不断增加C.不断减少D.稳中有减6.儿童情绪的动因处于以主要为满足生理需要向为满足社会性需要的过渡阶段是()。

A.1~2岁B.2~3岁C.3~4岁D.4~5岁7.成人对幼儿不理睬,可以成为一种惩罚手段,是因为()。

A.幼儿独处时感到恐惧B.幼儿有和别人交往的需要C.幼儿害怕成人不要他D.幼儿离不开成人8.近1岁的婴儿如对他做笑脸,他会笑。

如果接着立即对他拉长脸,作出严厉的表情,他会马上哭起来,这是因为()。

A.他已经产生了社会性需要B.他的哭和笑已带有社会意义C.他已能模仿成人的表情D.他已经能够笼统地辨别成人的表情9.幼儿看到故事书当中的“坏人”,常常会把它抠掉,即用动作把“坏人”去掉,造成这种行为的主要原因是()。

第十章 学前教育的评价

第十章     学前教育的评价

二、教师教育行为评价的方法
【课堂活动】讨论: 你认为可以如何对教师教育行为作 评价?
3 )自由回答的谈话:这种方法是围绕着一个或几 个问题进行回答,直到了解问题为止。 幼儿教师情况询问举例(幼儿对教师的评价)
△你最喜欢班上的哪个老师?
△你为什么喜欢这个老师? △别的小朋友喜欢哪个老师? △他们为什么喜欢这个老师? 4)自然谈话:这种谈话没有具体顺序和问答形式。
二、学前儿童发展评价的方法
一、学前儿童发展评价的意义
2.有助于了解和评定学前儿童发展的水平,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案和教学策略。 在对学前儿童发展的评价中,评价者按指标 对学前儿童进行评价,获得众多的反馈信息(事 实、资料、数据等),掌握全面的情况,了解学 前儿童发展的现状,根据不同的园所、不同的班 级等实际情况,确定下一步合适的发展目标、教 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学前儿童发展评价的方法
(一)测验 测验是对幼儿身体、认知、语言、社会性发展等方面的 测量。它是学前教育评价的一种重要工具。主要包括标准 测验和教师自制测验两大类。 1.标准测验:是专门组织人力、物力,由教育专家制定的测 验。比如:比纳的智力量表。 2.教师自制测验:在学前教育评价中,教师为了了解本班 幼儿在某些方面的发展情况,可以自制一些测验题目,对 评价对象进行测查。例如:要评价幼儿“形状与数概念” 理解能力,教师可在幼儿小组或个别活动时,出示相关材 料,有目的地对幼儿进行测试和提问,记录幼儿的反应, 并做出评价。
三、学前教育评价的方法
(一)按评价的范围划分
1.宏观评价:主要指以学前教育的全部问题或涉及宏 观决策方面的学前教育问题为对象进行评价。如对 80年代以来学前教育内容方面的评价。 2.中观评价:主要指以幼儿园内部工作为对象进行的 评价。

陈帼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圣才出品】

陈帼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圣才出品】

第10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10.1 复习笔记一、思维的发生及其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一)思维的发生1.儿童心理学中的思维概念(1)普通心理学中的思维概念①一般的心理学著作中定义的思维概念: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以词为中介,通过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形式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

②一般性的思维概念指的是逻辑思维,它是人类典型的思维形式,个体身上很晚才能完全形成,而且它的形成也非一蹴而就,有一个从无到有、从萌芽到成熟的发展过程。

(2)儿童心理学的思维概念由于儿童心理学是以个体心理的发生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因此,儿童心理学中的思维概念更广泛,包含思维的萌芽以及迈向逻辑思维途中的各种过渡形态。

2.思维发生的指标(1)思维与其他认识过程相比,最根本的不同在于它的间接性、概括性以及解决问题的特征。

这是思维的最重要的品质。

(2)将概括性、间接性和解决问题作为判断思维发生的指标。

3.思维的发生儿童最初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反映是依靠动作实现的,最初解决问题的方案也是用动作“设计”成的。

1岁左右,儿童手的动作开始出现了新的功能——运用工具和表达意愿。

这两种功能的出现为思维的萌芽提供了直接前提。

(1)表意性动作的间接性①表意性动作的含义表意性动作是指用动作表达意愿。

11~12个月的婴儿都会用手指向成人指出他们想要的东西,或者指向他们想去的地方。

②表意性动作包含着儿童对一系列关系的认识和分析自己的目的是拿取物体或出门玩耍,而依靠自己的力量达不到目的;成人有能力而且会帮助自己。

这时,手的动作已不仅仅是获得事物触觉信息的手段,也不仅仅是直接运用物体的工具,而成为一种具有象征功能的类似语言的符号,并使得心理反映具有了初步的间接性。

表意性动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机能——利用别人的力量达到自己的目的,无论如何也是一种高于感知和记忆的认知能力。

(2)工具性动作的概括性①工具性动作的含义工具性动作指的是按照物体的结构特征和功用来使用物体的动作。

学前儿童发展,讲义第十章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讲义第十章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课程代码:12340)第十章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个性的形成及其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第二节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第三节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第四节学前儿童性格的形成第一节个性的形成及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一、个性及其内容(一)个性的概念个性,指的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

个性是一个复杂的、多侧面的、多层次的动力结构。

(二)个性的基本特征1.个性的独特性个性的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个性特点,人的个性千差万别。

但个性的独特性并不排斥人与人之间的共同性。

2.个体的整体性个性的整体性指的是个性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是由各个密切联系的成分所构成的多层次、多水平的统一体。

3.稳定性个性具有稳定性的特点。

个人的偶然的行为不能代表他真正的个性,只有比较稳定的、在行为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才能代表一个人的个性。

4.社会性个性的社会性指的是,个体个性的本质是由人的社会关系决定的。

个性特征的形成,和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及其所受的教育密切相关。

个性具有社会性,但个性的形成离不开生物因素。

(三)个性的结构1.个性的调控系统(1)个性的调节系统个性调节系统是个性调控系统的组成部分之- ,它以自我意识为核心。

自我意识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是个性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制约着个性的发展。

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水平越高,其个性也就越成熟、越稳定。

(2)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是个性调节系统的又一个组成部分,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志向、人生观和世界观等方面,它是以个体需要为基础的动机系统,是个体行为的推动力。

2.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指的是个体经常表现出的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点,是个体各种心理特点的系统结合,集中体现了个体个性及心理面貌的独特性。

二、个性的初步形成(一)心理活动整体性的形成3岁以前,儿童逐渐出现思维、想象和记忆等心理现象,但是,这这个阶段儿童的心理活动是混乱而零散的,他们的各种心理过程还在逐渐发生之中。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十章 个性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十章 个性
在幼儿期,儿童个性只能是形成的开始,或是个性 初具雏形。直到成熟年龄(大约18岁左右),个性才 基本定型,而且在个性定型以后,还可能发生变化。
第二节 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 世界的关系的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反映形式,是 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一大特征。
自我意识主要包括三个层次: 对自己肢体活动及自身状态的认识; 对自己外部行为及人际关系的认识; 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 如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小马过河 马妈妈让小马去磨房搬粮食,它走啊走啊,被一条小河挡住 了去路。看着奔流的河水,小马不知自己该不该过河去?小松 鼠告诉它,河水很深,昨天才淹死了一个小伙伴。老牛却说: “河水很浅,水面才到我的膝关节”。小马看看小松鼠,又看 看老牛,然后走到老牛的跟前将自己的身高与老牛比了比,它 笑了。它勇敢的过了河。 讨论: (1) 小马开始为什么不敢过河? (2) 小马后来为什么又敢过河了? (3) 如果小马不了解自己的身高和能力,结果会怎样?
所谓个性就是个别性、个人性,就是一 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 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这个 特质表现为他的言语方式、行为方式和 情感方式等等。
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个性。
个性的结构
• 个性倾向性指人对社会环境的态度和行为的积极特征, 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 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中最能突出人的心理个别差异的
神经过程的灵活性:指兴奋和抑制互相转换的速度
灵活性
注意易转移,情绪多变化、思维灵活、 言语动作敏捷、坚持性差
不灵活性 与上述灵活型的表现相反
神经过程的平衡性,指兴奋和抑制的力量对比的程度;
平衡型

1.18第十章幼儿的个性(自我意识)

1.18第十章幼儿的个性(自我意识)
(主要表现在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及自我控制的发展)
知识准备
三、 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幼儿期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及自我控制的发展这三个方面。 1.自我评价 (1)概念 自我评价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 (2)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主要特点 ①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 幼儿初期,孩子还没有自我评价,依赖于成人对他们的评价;如“老师说我是个好孩子”。 幼儿晚期,开始出现独立的评价。 ②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 幼儿初、中期,往往不从事实出发,而从情绪出发进行自我评价,即使自己不如别人也往 往说自己好。幼儿晚期,幼儿的自我评价逐渐客观。 ③自我评价具有笼统性、片面性和表面性 评价不具体、不细致、不全面、不深刻,这与幼儿认识水平自我控制 D.自我觉醒
5、“老师说我是好孩子”、“老师说我不乖”,这些都说明幼儿对自己的评价是( )
A.独立性的
B.个别方面的 C.多方面的 D.依从性的
答案:1-5

课后作业:
1、填空:
(1)自我意识的两个基本特点是


(2)自我意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3)幼儿自我体验最明显的特点是
儿童在2~3岁时,掌握代名词“我”( “我是……” “我要……”“我有……”) 是儿童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标志。
二、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生的阶段性
(一)自我感觉的发生(0—1岁) (二)自我认识的发展(1—2岁) (三)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
(标志:掌握代名词“我”)
(四)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3岁以后)
课堂练习 (单选题)
1、儿童自我意识的萌芽,一般是在( )
A 3岁以后
B 1~ 2岁
C 2~ 3岁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课件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课件
(4)宏观系统:不是一个特殊的内容,相反,它包括价 值观、法律、习俗和特定的文化来源。
根据布朗芬布伦纳的观点,环境并非是按固定方式始终 如一地影响着儿童的静态力量。相反,它是动态的,时 时变化着的。它认为其模型的暂时标准是时间系统,他 强调生命中的事件的变化可以从外部施加影响,相应地, 它们也可以产生于有机体内部,因为儿童可以选择、更 改和创造许多他们自己的环境和经历。
胆道疾病病人护理化工企业本质安全 理论实 践及方 法内科 护理学 呼吸系 统总论 概论脾 胃病常 见症状 及治疗 经验偏 瘫截瘫 康复训 练手册 偏执性 精神障 碍品管 圈实践
(3)外在系统:指不包括儿童而在即时环境中影响他们 经历的社会环境,这些社会环境是正式的社会组织,如 父母的工作场所或社区的健康福利服务机构。
增长自然而然出现地个体身体各器官的成长与变 化。 3、遗传和生理成熟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其身体素质和大脑的发育上。
胆道疾病病人护理化工企业本质安全 理论实 践及方 法内科 护理学 呼吸系 统总论 概论脾 胃病常 见症状 及治疗 经验偏 瘫截瘫 康复训 练手册 偏执性 精神障 碍品管 圈实践
返回
胆道疾病病人护理化工企业本质安全 理论实 践及方 法内科 护理学 呼吸系 统总论 概论脾 胃病常 见症状 及治疗 经验偏 瘫截瘫 康复训 练手册 偏执性 精神障 碍品管 圈实践
(三)幼儿园与家长的合作 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幼儿园可以通过以下手段鼓励家长积极参与:
(1)培养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个人关系 (2)指导家长对儿童进行家庭教育 (3)构架少数民族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文化桥梁 (4)通过各种家庭作业让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扮演
第十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胆道疾病病人护理化工企业本质安全 理论实 践及方 法内科 护理学 呼吸系 统总论 概论脾 胃病常 见症状 及治疗 经验偏 瘫截瘫 康复训 练手册 偏执性 精神障 碍品管 圈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如:
问(一个幼儿):你是不是好孩子?为什么?
答:我是好孩子,客人来了我主动问客人好,上课发言积 极,帮老师收拾积木。
三、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二)自我体验发展的特点
1.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由生理性体验向社会性体验发展
2.易受暗示性 3.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丰富
(三)自我控制发展的特点
四、促进自我发展的策略
不同年龄智力的主要因素因素是不同的,随着年龄的增长, 复杂的因素越来越重要。
(二)特殊能力的发展
特殊能力的早期表现为有些人在幼儿期已经表现出来某些方 面的优势。
据统计,这种现象在音乐、绘画等领域为最常见。
三、学前儿童能力的培养
(一)提供丰富多采的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刺激
(二)发展观察力、言语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培养强烈的求知欲、坚强的意志等 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1.从依从性发展到独立性
幼儿初期,幼儿常常依从于成人对他的评价,简单重
复成人的评价
比如:
问(一个幼儿):你是不是班上最乖的孩子? 答:不是。 问:为什么? 答:因为老师经常批评我,说我不是乖孩子。
三、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
2.从片面、表面性发展到全面、深刻性
幼儿初期,往往不从事实出发,而从情绪出发进行自我 评价,带有明显的主观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在良好的教育下,幼儿的自我 评价逐渐趋向于客观
他们的气质有什么不一样?
第三节 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 一、气质的概述
二、学前儿童的气质
三、学前儿童的气质和教育
一、气质的概述
(一)气质的概念
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动
力特征。
心理活动的速度(如言语速度、思维速度等)
强度(如情绪体验强弱、意志努力程度等) 稳定性(如注集中时间长短) 指向性(如内向或外向)
(一)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指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
智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注意力都是一般能 力。 特殊能力指为某项专门活动所必须的能力,又称专门能力。如 数学能力、音乐能力、美术能力等。
一、能力的概述
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 心理特征。
比如,通过谈话活动“我觉得自己哪些地方进步了”、 “我看到谁的哪些进步”、 “我最欣赏的人”等,引导幼儿 关注自己和同伴的优点。
三、促进自我发展的策略
(二)在自我体验中享受成功
1.鼓励幼儿的自主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2.创设表现机会,获得成就感
(三)在自我调节中增进交往
1.在日常生活中增强自我约束力,提高同伴交往的质量 2.通过游戏等活动提高幼儿自我控制力
在睡眠和饮食习惯方面相当不规律,很慢才能适应新的环 境,情绪反应强烈,心境相当消极,容易表现出不寻常的紧张 反应,如大声哭叫,暴躁。
混合型(35%)
案例分析1
清清易于察觉别人不察觉的事情。在实验中,两根钢丝本应该 是等长的,但实际有细微差距。先后参加实验的同龄小朋友只有她 一人注意到这个差异。 她不喜欢说话,喜欢一个人玩,有时其他小朋友凑过来玩,他 也不说话,只是厌烦的把他们推开。更不易和陌生人接触。 她的情绪不易外露,受到表扬时,也没什么表示。在幼儿园里 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可以毫无表情,但回家后对着妈妈哭。 上课时很安静,总是一个姿势坐着。吃饭时,不管饭 菜多么好吃,从不见她大口的吃。 午睡时,她总是把衣服一件一件叠好放在椅子上,如 果椅子稍歪一点,她也要把它扶正,还要看上几眼,然后 躺下。起床时穿衣动作也很慢。
案例分析2
奇奇性子急,每次拿小人书,都是那一大叠,翻的很快。即使 是新书也很快看完。喜欢大量的活动,每次玩创造性游戏,总是玩 打仗,他是全班扔沙包扔的最远的一个。 奇奇爱逞强,有一次,全班小朋友正在排队,他突然跑出队伍, 用力拉住正在转动的转椅。 他上课坐不住,随便站起来,或在椅子上乱动,常常发出叫声。 即使老师对他有不满,他仍然克制不住。对老师的提问常常没有听 清楚就急着回答,因此常常答非所问。
一、自我意识
二、婴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三、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四、促进自我发展的策略
• 他们为什么会啃脚趾? • 现在的你为什么没有这
样做了?
一、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指主体对自身的意识,是个性形成水平的
标志。人们常说的自尊心、自豪感、自信心等都是自 我意识的具体表现。 成熟的自我意识表现在三层次: 对自己的机体及其状态的意识
案例中的清清和奇奇是什么气质类型?
二、学前儿童的气质
(二)幼儿气质发展的特点
1.具有相对稳定性
在大多数儿童身上,早期的气质特征一直保持稳定不变。
2.具有个体差异
婴儿出生后即表现出气质的个体差异。到幼儿期,幼儿已 经比较明显地出现不同的气质类型。
3.具有一定的可变性
幼儿的气质在教育和生活条件的影下可以逐渐改变。 幼儿的气质也可能受到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的影响而发生 “掩蔽”现象。
(一)在自我评价中树立信心
1.多给幼儿具体而真诚的赞美
比如,“某某小朋友用了那么多的颜,漂亮极了!”“某 某最爱干净了,画纸上一点也没弄脏。”……
2.多给幼儿公正而客观的评价
比如,对一些能力强的孩子,不能认为他们事事都行;而 对一些能力弱的孩子,要经常鼓励他们,找出他们的闪光点。
3.多给幼儿提供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机会
(四)好冲动
【想一想】
如何根据幼儿的性格特征实施
教育?
四、学前儿童性格的培养
(一)家庭是幼儿性格形成的摇篮
(二)组织各种积极的实践活动 (三)发展幼儿道德意识
第五节 学前儿童能力的发展 一、能力的概述
二、幼儿能力的发展
三、学前儿童能力的培养
一、能力的概述
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 心理特征。
二、个性的基本特征
• 独特性 如: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兴趣爱好、为人处世差异
• 整体性
• 稳定性 • 社会性
如:东西方人的差异与共性
如: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如:人前人后各一套
突遭变故,性情大变
三、幼儿期是个性初步形成的时期
个性的形成
2岁:个性萌芽 3-6岁:个性开始形成 18岁:成熟
第二节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二、学前儿童的气质
(一)婴儿的气质类型
容易抚育型(40%)
饮食和睡眠习惯很有规律,很容易适应新的时间表、食物 和人,情绪反应温和、较积极,醒后常笑,显得很愉快。
缓慢型(15%)
在第一次遭遇到一种新的经验时总要退缩,应较慢,看起 来总带点消极的心境,同时,表现出低的活动水平。
难以抚育型(10%)
+ + +
一、气质的概述
(二)气质的类型
1.希波格拉底的气质分类——个体内有四种体液,其分 布多寡构成了人的气质差异
胆汁质 生于肝的黄胆汁过多——易激,好发怒,不可抑制 多血质 生于心脏的血液过多——热情、活泼好动 抑郁质 生于胃的黑胆汁过多——敏感、抑郁 粘液质
生于脑的粘液过多——冷静、沉稳
(三)针对学前儿童气质的特点取适宜的教育 措施
第四节 学前儿童性格的发展 一、性格的概念
二、婴儿性格的萌芽
三、幼儿性格的发展 四、学前儿童性格的培养
一、性格的概念
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 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从起源上看,气质的特性出生时已具备,性格是后天获得的。 从可塑性看,气质受生物因素制约,可塑性小;性格受社会因 素制约,较气质可塑性大。 从社会评价看,气质无好坏之分,性格有好坏之分。
【想一想】
作为幼儿教师,如何对幼儿进
行气质教育?
三、学前儿童的气质和教育
(一)要了解学前儿童的气质特征
(二)不要轻易对学前儿童的气质类型下结论
①在实际生活中纯粹属于某种气质类型的人是极少的 ②某一种行为特点可能为几种气质类型所共有
③学前儿童虽然表现出气质的个别差异,但他们的气质还在发展之
中,尚未稳定
比如:
问孩子谁画的画漂亮,绝大多数孩子都会说自己的好,而 实事并非如此。 大班幼儿想说自己好,又觉得不好意思,于是说:“我不 知道我做得怎么样”或说:“我不说”。
三、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
2.从情绪性、不确定性的主观评价到客观性评价
幼儿往往善于评价别人,不善于评价自己
在评价自己的行为时,幼儿容易更多地看到自己的优点 ,评价也往往局限于一些具体行为的评价上 幼儿晚期,幼儿开始从多个方面进行评价,出现向对内 心品质评价过渡的倾向
实践:学前儿童个性发展评价
以行动学习小组为单位,分别选择一名幼儿
作为个性评价对象,通过日常观察、调查和测验
了解其气质、自我意识、能力、兴趣、性格、能
力等方面的特点,根据其家庭背景及成长经历分 析其个性特点形成的原因,撰写该幼儿的个性评 价报告。
思 考 与 练 习
如何理解气质?
气质类型的典型特征的表现?
幼儿气质的特点? 什么是自我意识?
幼儿的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根据学前儿童气质和自 我意识的发展特点进行教育?
性格与气质关系密切,相互渗透,相互制约。
二、婴儿性格的萌芽
儿童性格的最初表现是在婴儿期 形成对母亲的信任和依恋,为以后良好性格的形成打 下基础 气质差异对婴儿性格的萌芽有所影响
成人的教养方式和教育在儿童的性格最初形成中具有
决定性的意义
三、幼儿性格的发展
(一)好动 (二)好奇好问
(三)好模仿
第五节 学前儿童能力的发展
第一节 个性的概述 一、个性的概述
二、个性的基本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