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强度与温度的关系
温度对材料性质的影响分析
温度对材料性质的影响分析温度是一种能量的表现形式,对于材料性质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材料的结构和特性、热膨胀、电阻率、硬度和强度等方面,探讨温度对材料性质的影响。
一、材料的结构和特性温度变化会影响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分子排列,从而改变其物理和化学特性。
以金属为例,当温度升高时,金属原子的振动会增强,原子间的距离也会增加,导致金属的导电性变差。
这是因为高温下,电子与金属离子的碰撞频率增加,电子受到散射的几率增大,电阻增加。
相反,当温度下降时,金属内部的有序性增强,电子与离子的散射减少,电阻降低。
这种温度对导电性的影响在许多金属中都存在。
二、热膨胀温度的变化会引起物质的热膨胀,即物体在温度变化时的体积变化。
当物体受热时,其分子会具有更大的动能,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弱,导致物体的体积膨胀。
这种影响在不同材料中表现不同。
例如,金属通常具有较大的热膨胀系数,而陶瓷则较小。
这也是我们在制造工程中需要考虑到温度变化对材料尺寸稳定性的影响的原因之一。
三、电阻率材料的电阻率也会受到温度的变化影响。
一般来说,温度升高会使材料的电阻率增加。
这是因为随着温度增加,原子与电子的碰撞几率增加,电子受到散射的概率增加,电流的流动收到阻碍,电阻率增加。
这种现象在金属、半导体以及导体材料中都有体现。
但也有一些例外,例如,铜在低温下电阻率会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这种现象被称为超导现象。
超导材料在低温下具有零电阻,被广泛应用于磁共振成像等领域。
四、硬度和强度材料的硬度和强度也会受温度变化的影响。
一般来说,随着温度的升高,材料的硬度会下降,这是因为高温下材料结构的热膨胀导致原子之间的粘接减弱。
相反,随着温度的降低,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硬度增加。
然而,对于部分材料来说,温度的升高也可能导致硬度的增加。
例如,增强型钢在高温下具有更好的耐热性和耐磨性,这是由于高温下合金元素的溶解度增加,并在晶界处形成致密的硬质晶体。
此外,高温下的材料可能也会发生相变,从而产生不同的晶体结构,从而导致材料硬度和强度的变化。
solidworks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强度
Solidworks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强度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工程材料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Solidworks作为一种常用的工程设计软件,对于材料的强度和性能要求也越发严格。
本文将重点讨论Solidworks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强度问题,以期增进对材料性能的理解和应用。
1. 材料强度的定义在Solidworks中,材料的强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材料的强度通常包括抗拉强度、屈服强度、硬度等指标。
这些指标直接影响着材料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使用性能。
2. 材料强度与温度的关系在不同温度下,材料的强度表现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随着温度的升高,材料的强度会下降。
这是因为高温会导致材料内部晶格的变化,从而影响了材料的力学性能。
3. 温度对金属材料强度的影响金属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强度表现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一般来说,金属在低温下会变得更加脆性,而在高温下则容易发生变形和破坏。
对于金属材料在Solidworks设计中的应用,需要充分考虑其在不同温度下的强度表现。
4. 温度对塑料材料强度的影响与金属材料不同,塑料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强度表现也有其特殊性。
一般来说,塑料在低温下会变得更加脆硬,而在高温下则容易软化和变形。
在Solidworks设计中选择塑料材料时,需要综合考虑其在不同温度下的强度特点。
5. Solidworks中的材料数据库在Solidworks软件中,有着丰富的材料数据库可供选择。
这些材料包括金属材料、塑料材料等,用户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材料。
在材料数据库中,一般也会包含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强度数据,用户可以据此进行材料的合理选择和应用。
6. 温度因素在Solidworks设计中的应用在进行Solidworks设计时,温度因素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零部件,需要选择具有良好高温强度的材料;对于在低温环境下工作的零部件,需要选择具有良好低温韧性的材料。
采用合适的材料能够保证产品在不同工作温度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金属材料高温强度与塑性现象研究
金属材料高温强度与塑性现象研究金属材料是人类社会中使用最广泛的材料之一。
其中,高温下的金属材料的强度与塑性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在高温环境下,金属材料的强度与塑性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了解这些变化对于设计和制造高温应用材料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温下金属材料的强度与塑性是相互关联的。
在高温下,金属材料的强度会受到温度的影响。
温度的升高会导致金属原子的振动加剧,从而增加了金属中的缺陷,例如晶界滑移、孔洞和位错。
这些缺陷会影响金属材料的应力分布和位移,在一定温度区间内,材料的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同时,高温下的金属材料的塑性也会发生变化。
在一定温度区间内,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增大,导致材料的尺寸发生变化。
此外,高温下的金属材料的塑性也会因为缺陷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材料的位错密度会增大,因此材料的可塑性会得到提高。
在高温下,材料的塑性增加,但是材料也更容易发生流变和热疲劳。
高温下金属材料的强度与塑性研究已经成为材料科学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
科学家们通过多种实验方法以及计算和模拟方法,研究材料在高温下的微观结构和变化过程。
这些研究为设计和制造高温应用材料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一个例子是航空发动机的叶片设计。
航空发动机必须在非常高的温度下运行,需要具有很高的强度和塑性。
科学家们研究了不同材料在高温下的力学性能和塑性,通过实验和计算,找到了最优材料和最优设计方案。
这些研究不仅为航空发动机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和建议,也为其他高温应用材料的设计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除了材料的强度与塑性,高温下的材料还会发生其他的物理和化学变化,例如氧化、晶界滑移和相变等。
这些变化也对材料的性能和寿命产生了影响。
因此,科学家们也在研究这些变化,以了解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完整的物理和化学行为。
总之,高温下金属材料的强度与塑性是一个复杂且关键的研究领域。
对于高温应用材料的设计和制造来说,了解这些变化尤为重要。
通过科学家们的不断探索,我们相信,在未来,我们会有更好的高温应用材料。
不锈钢抗拉强度和温度的关系
不锈钢抗拉强度和温度的关系1. 引言1.1 背景介绍而温度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对不锈钢的抗拉强度有着显著的影响。
在不同温度下,不锈钢的晶格结构、力学性能、变形能力等都会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其抗拉强度。
深入研究温度对不锈钢抗拉强度的影响规律,可以为合理选材、产品设计、工艺优化等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探究温度对不锈钢抗拉强度的影响机制,本研究将运用一系列实验和分析方法,系统地研究不同温度条件下不锈钢的力学性能变化规律,探讨温度和抗拉强度之间的关系,并为相关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此处省略】。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不锈钢抗拉强度和温度关系的深入探讨,揭示其内在规律和特性,为工程领域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1.分析不同温度下不锈钢抗拉强度的变化趋势,探讨其规律性和关联性;2.验证不同温度对不锈钢抗拉强度的影响程度,为工程设计和材料选择提供科学依据;3.建立温度和抗拉强度之间的关系模型,为今后类似研究提供方法借鉴。
通过对以上研究目的的实现,旨在深入了解不锈钢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力学性能表现,为工程实践中的材料选用和设计提供理论支撑和指导。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指在研究中采用的方法和步骤,用以验证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本研究中,我们首先收集了大量关于不锈钢抗拉强度及温度的相关文献资料,对其中的理论知识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总结。
接着,我们设计了一系列实验,通过改变不同温度下不锈钢试样的抗拉强度进行测试。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严格控制了各项实验条件,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我们还采用了专业的测试仪器和设备,对实验数据进行了详细记录和分析。
我们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出了不同温度下不锈钢抗拉强度的变化规律,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
通过以上研究方法的应用,我们可以对温度对不锈钢抗拉强度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和依据。
2. 正文2.1 不锈钢的抗拉强度简介不锈钢是一种耐腐蚀、耐高温的金属材料,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
金属材料疲劳强度
金属材料疲劳强度引言:金属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变形和应力的作用,长期使用后容易出现疲劳现象。
疲劳强度是评估材料在疲劳加载下的抗疲劳性能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介绍金属材料疲劳强度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测试方法。
一、疲劳强度的概念疲劳强度是指材料在循环加载下承受的最大应力,也称为疲劳极限。
其单位为MPa或N/mm²。
疲劳强度是金属材料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对材料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有着重要影响。
二、影响因素1. 材料的组织结构:晶体结构的排列方式、晶粒大小和晶界的形态对疲劳强度有着显著影响。
晶粒越细小,晶界越强固,材料的疲劳强度越高。
2. 表面质量:表面缺陷如裂纹、划痕等会成为疲劳起始点,导致疲劳破坏的发生。
因此,良好的表面质量有助于提高疲劳强度。
3. 加工硬化:金属材料经过加工后,晶粒会细化,晶界也会变得更加强固,因此加工硬化能够提高材料的疲劳强度。
4. 温度:温度对金属材料的疲劳强度有一定影响。
一般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材料的疲劳强度会降低。
5. 应力水平:应力水平是指材料在循环加载下所受到的应力大小。
较低的应力水平可以提高材料的疲劳强度。
三、测试方法1. S-N曲线法:该方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疲劳试验方法之一。
实验中通过不同应力水平下的循环加载,记录下材料的疲劳寿命,然后绘制S-N曲线,得出疲劳强度。
2. 破坏断口分析法:该方法通过观察材料的疲劳破坏断口来判断疲劳强度。
根据断口的形貌、特征来分析疲劳破坏的机制和强度。
3. 微观结构分析法:该方法通过显微镜、扫描电镜等工具对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进而推断疲劳强度。
结论:金属材料的疲劳强度是评估材料抗疲劳性能的重要指标。
疲劳强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材料的组织结构、表面质量、加工硬化、温度和应力水平等。
为了准确评估材料的疲劳强度,可以采用S-N 曲线法、破坏断口分析法和微观结构分析法等测试方法。
通过研究和提高材料的疲劳强度,可以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温度变化对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温度变化对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引言:
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领域,其力学性能在不同温度下的表现对工程应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讨论温度变化对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机理。
1. 热膨胀与热应变
温度升高或降低会导致金属材料的线膨胀系数增大或减小,热膨胀引起的热应变进而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
热应变引起的应力变化可能导致材料的破坏,尤其在高温环境或剧烈温度变化的情况下。
2. 热导率与热冲击
金属材料的热导率随温度变化而改变,高温下热导率增大,低温下热导率减小。
温度变化引起的热冲击可能导致材料的变形、断裂甚至熔化。
因此,在设计工程结构时,需要合理考虑材料的热导率特性。
3. 材料相变
温度变化可能引起金属材料的相变,特别是在临界温度附近。
相变过程中伴随的体积变化会导致材料的应力分布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其力学性能。
此外,相变还可能导致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发生改变,并影响其塑性、强度和韧性等力学性能。
4. 热蠕变
高温下,金属材料会发生热蠕变现象,即在一定应力作用下,材料会发生时间依赖的塑性变形。
热蠕变的发生导致材料的力学性能发生变化,例如降低强度和刚度,增加延展性和塑性。
因此,在高温环境下使用金属材料时,热蠕变现象必须得到有效控制。
结论:
温度变化对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具有显著影响。
通过了解温度变化对热膨胀、热导率、相变和热蠕变等方面的影响机理,可以更好地采取措施来应对和优化金属材料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应用。
在工程设计和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温度变化对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以确保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温度对金属材料性能的影响
氧化产物
• 温度升高,氧化产物可能发生变化
• 如氧化膜的组成、结构等可能受到影响
温度对金属腐蚀速率的影响
腐蚀产物
• 温度升高,腐蚀产物可能发生变化
• 如腐蚀膜的组成、结构等可能受到影响
腐蚀速率
• 随着温度的升高,腐蚀速率逐渐提高
• 在高温范围内,腐蚀速率提高较为明显
05
温度对金属材料的应用与选材的影响
温度对金属材料性能的影响
01
金属材料的性能与温度的关联
金属材料的基本性能与温度的关联
力学性能
物理性能
化学性能
• 强度、硬度随着温度的升高
• 热导率、电导率随着温度的
• 活泼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提
而降低
升高而提高
高
• 塑性、韧性随着温度的升高
• 热膨胀系数随着温度的升高
• 抗腐蚀性能随着温度的升高
而提高
理工艺具有重要影响
02
组织结构
• 温度升高,金属材料的
组织结构可能发生变化
03
性能变化
• 温度升高,金属材料的
性能可能发生变化
• 如退火、正火、淬火、
• 如晶粒大小、相组成等
• 如力学性能、物理性能ຫໍສະໝຸດ 回火等可能受到影响
等可能受到影响
THANK YOU FOR WATCHING
谢谢观看
• 在低温范围内,断裂强度降低较
为明显
为明显
为明显
温度对金属材料物理性能的影响
热导率
• 随着温度的升高,热导率逐渐提高
• 在高温范围内,热导率提高较为明显
热膨胀系数
• 随着温度的升高,热膨胀系数逐渐提高
• 在高温范围内,热膨胀系数提高较为明
屈服强度随温度变化的原因
屈服强度随温度变化的原因屈服强度是材料在受力时发生塑性变形的临界点,也是材料的一个重要力学性能指标。
材料的屈服强度与温度密切相关,温度的变化会对材料的屈服强度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材料的屈服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会使材料的晶格结构发生变化,原子的热振动增强,导致材料的塑性变形能力增强,从而使材料的屈服强度降低。
这种现象在大多数金属材料中都存在。
以FCC和BCC金属为例。
对于FCC 金属,随着温度升高,原子的热振动变得更加明显,位错更容易移动。
这导致屈服强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此外,由于变形机制的变化,FCC 金属在低温下会发生韧性-脆性转变,这也会影响屈服强度-温度关系。
对于 BCC 金属,屈服强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更为复杂。
在低温下,由于位错运动的热激活减少,BCC 金属的屈服强度通常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加。
然而,在较高温度下,由于位错运动的热激活变得更加明显,屈服强度通常会降低。
此外,一些 BCC 金属可以在低温下经历延展性到脆性转变,类似于 FCC 金属。
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的材料,如高分子材料和陶瓷材料等,随着温度的升高,它们的屈服强度却会增加。
这是因为这些材料的分子结构和晶格结构在高温下会发生变化,使得材料的分子间力增强,从而使材料的屈服强度增加。
温度对材料的屈服强度还会产生其他影响。
例如,温度升高会使材料的断裂韧性降低,易于发生断裂;温度降低会使材料的脆性增加,易于发生裂纹。
因此,在材料的设计和使用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温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艺参数。
材料的屈服强度与温度密切相关,温度的变化会对材料的屈服强度产生影响。
在材料的设计和使用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温度因素,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艺参数,以保证材料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金属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金属材料的强度和韧性1.定义: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1)抗拉强度:金属材料在拉伸过程中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
(2)抗压强度:金属材料在压缩过程中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
(3)抗弯强度:金属材料在弯曲过程中所能承受的最大力矩。
(4)抗剪强度:金属材料在剪切过程中所能承受的最大剪力。
3.影响因素:(1)材料的化学成分:合金元素的加入可以提高金属材料的强度。
(2)材料的微观结构:晶粒大小、晶界、位错等微观缺陷会影响金属材料的强度。
(3)温度:金属材料在高温下的强度会降低。
(4)应变速率:应变速率越快,金属材料的强度越高。
1.定义:韧性是指金属材料在断裂前吸收塑性变形能量的能力。
(1)冲击韧性:金属材料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韧性。
(2)断裂韧性:金属材料在拉伸载荷作用下的韧性。
3.影响因素:(1)材料的化学成分:合金元素的加入可以提高金属材料的韧性。
(2)材料的微观结构:晶粒大小、晶界、位错等微观缺陷会影响金属材料的韧性。
(3)温度:金属材料在低温下的韧性会降低。
(4)应力状态:三向应力状态下,金属材料的韧性优于单向应力状态。
三、强度和韧性的关系1.强度和韧性往往存在一定的矛盾:强度高的材料,韧性往往较低;韧性好的材料,强度往往较低。
2.衡量强度和韧性的指标:韧脆转变温度(DBTT),即材料由韧性断裂转变为脆性断裂的温度。
3.如何在保证强度的同时提高韧性:(1)合金化:通过加入适当的合金元素,提高金属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2)热处理:通过改变材料的微观结构,提高金属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3)微观缺陷控制:通过控制晶粒大小、晶界和位错等微观缺陷,提高金属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四、应用实例1.航空领域:高性能铝合金、钛合金等材料在航空器结构件中的应用,要求材料具有高强度和良好韧性。
2.汽车领域:钢铁、铝合金等材料在汽车零部件中的应用,要求材料具有适当的强度和韧性。
3.建筑领域:不锈钢、钢筋等材料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要求材料具有高强度和良好韧性。
温度对金属材料强度的影响
温度对金属材料强度的影响引言:金属材料在各个工业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强度是评估其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然而,温度对金属材料强度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且关键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温度对金属材料强度的影响机制以及相关的实验研究。
一、热膨胀与热应力温度升高会引起金属材料的热膨胀,这是由于温度上升使得金属原子振动加剧,从而使晶格空间增大。
然而,不同金属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并不相同,因此在高温下,由于热膨胀的差异,金属材料之间会产生热应力。
这种热应力可能导致金属材料的变形和破裂,从而降低其强度。
二、晶体结构的变化金属材料的强度与其晶体结构密切相关。
在高温下,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可能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其强度。
例如,铁在高温下会发生相变,从面心立方结构变为体心立方结构,这会导致其强度下降。
此外,高温下还会发生晶体的再结晶现象,使得晶体界面的缺陷得到修复,从而提高了金属材料的强度。
三、晶界与位错运动金属材料中的晶界与位错对其强度也有重要影响。
在高温下,晶界的迁移速度增加,晶界的能量降低,从而使金属材料的强度下降。
此外,高温下位错的运动速度也会增加,从而导致金属材料的塑性增加,但同时也会减少其强度。
四、热蠕变热蠕变是指金属材料在高温下由于长时间受力而发生的塑性变形。
在高温下,金属材料的蠕变速率会显著增加,这是由于高温下原子的扩散速率增加,从而使得金属材料的强度下降。
热蠕变对金属材料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其结果是不可逆的,即使在恢复到室温下,金属材料的强度也无法完全恢复。
五、实验研究为了深入了解温度对金属材料强度的影响,许多实验研究已经进行。
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热拉伸实验,通过在高温下对金属材料进行拉伸测试,可以得到其高温下的力学性能。
此外,还可以使用差热分析仪等仪器来研究金属材料的热膨胀行为。
这些实验研究为我们提供了理论模型的验证和实际工程应用的指导。
结论:温度对金属材料强度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问题,涉及到热膨胀、晶体结构的变化、晶界与位错运动以及热蠕变等多个方面。
纯紫铜与温度的关系
纯紫铜与温度的关系
纯紫铜是一种常见的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而与温度的关系是纯紫铜在不同温度下的性能变化。
下面我将通过实例和描述,向大家介绍纯紫铜与温度的关系。
一、低温下的纯紫铜
在低温环境下,纯紫铜会表现出一些特殊的性质。
比如,当温度降低到接近绝对零度时,纯紫铜将变得非常脆弱,容易发生断裂。
这是因为低温下,金属原子的热运动减弱,导致晶格结构变得更加有序,从而使纯紫铜的强度下降。
二、室温下的纯紫铜
在室温下,纯紫铜是一种相对稳定的材料。
它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延展性,可以轻松地被加工成各种形状。
此外,纯紫铜还有较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因此广泛应用于电子、电气和热传导领域。
三、高温下的纯紫铜
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纯紫铜的性能会发生变化。
首先,纯紫铜的导电性和导热性会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这是因为高温下,金属原子的热运动增强,导致电子和热量的传输受到阻碍。
其次,纯紫铜的强度和硬度也会下降,使其更容易塑性变形。
总结起来,纯紫铜与温度存在一定的关系。
在低温下,纯紫铜变得脆弱易碎;在室温下,纯紫铜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延展性;而在高温
下,纯紫铜的导电性、导热性、强度和硬度都会发生变化。
这些性质的变化,使得纯紫铜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下,具有不同的应用价值。
因此,在工程设计和材料选择时,需要考虑纯紫铜的温度特性,以确保其在不同温度下的性能满足实际需求。
工程材料与热处理复习题1
判断题。
1、金属的熔点及凝固点是同一温度。
(对)2、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是由其内部组织结构决定的。
(对)3、液态金属的结晶是在恒定温度下进行的,所以金属具有固定的熔点。
(错)4、钢中的锰、硅、磷、硫等杂质元素含量一般低于生铁。
(对)5、导热性差金属,加热和冷却时产生内外温度差,导致内外不同的膨胀或收缩,使金属变形或开裂。
(对)6、体心立方晶格的原子位于立方体的八个顶角及立方体的中心。
(√)7、所有金属材料的晶格类型都是相同的。
(错)8、金属发生同素异构转变时,要吸收或放出热量,转变是在恒温下进行的。
(对)9、非晶体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
(错)10、弹性变形能随载荷的去除而消失。
(×)11、金属结晶时,过冷度越大,结晶后晶粒也越粗。
(×)12、一般说,晶粒越细小,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越好。
(√)13、拉伸试验可以测定金属材料的弹性、强度和塑性等多项指标。
所以拉伸试验是机械性能试验的重要方法。
(×)14、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是由其内部组织结构决定的。
(√)15、在任何情况下,铁及其合金都是体心立方晶格。
×16、所有金属材料在拉伸试验时都会出现显著的屈服现象。
(×)17、金属发生同素异构转变时,要吸收或放出热量,转变是在恒温下进行的。
√18、钢的铸造性比铸铁好,故常用来铸造形状复杂的工件。
(×)19、材料的伸长率、断面收缩率数值越大,表明塑性越好。
(√)填空题。
1.奥氏体是碳原子溶于γ_-Fe_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铁素体是碳原子溶于___α-Fe_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
2、钢的调质处理即___淬火__加___高温回火_。
3.钢的热处理的冷却方式由__缓冷________和___快冷_______。
4、根据采用的渗碳剂的不同,将渗碳分为固体渗碳、_液体渗碳_和_气体渗碳_三种。
5、化学热处理常用的方法有__渗氮__‘渗碳_、___碳氮共渗_等。
6、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称为_过冷度__。
影响屈服强度的因素
影响屈服强度的因素1.材料的性质:材料的强度与其物理、化学性质密切相关。
例如,金属材料的屈服强度受其晶体结构、晶粒大小、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强度特点,例如钢材具有较高的屈服强度,而铝材具有较低的屈服强度。
2.温度:温度对材料的屈服强度有显著影响。
通常情况下,材料的屈服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这是由于高温会导致材料中原子的热运动增加,原子结构的稳定性降低,从而降低了材料的强度。
3.应变速率:材料的屈服强度还与外加应变速率有关。
在快速加载的情况下,材料的屈服强度通常会提高。
这是由于快速加载导致材料变形速率快,使得材料中的位错运动和塑性形变受到限制,从而提高了材料的抗变形能力。
4.加载方向:材料在不同加载方向上的屈服强度可能会有所差异。
这是由于材料的结晶方向、晶界特征以及材料内部的应力传递机制等因素的影响。
5.加工工艺:加工工艺可以显著影响材料的强度。
例如,冷变形处理可以通过形成位错和晶界的运动来增强材料的屈服强度。
热处理也可以通过调整材料的微观结构以及晶粒尺寸来改善材料的强度。
6.加载速率:加载速率对材料的屈服强度有影响。
在快速加载下,材料的屈服强度通常会提高。
这是由于快速加载导致材料变形速率快,使得材料中的位错运动和塑性形变受到限制,从而提高了材料的抗变形能力。
7.材料缺陷:材料中的缺陷如裂纹、夹杂物等对屈服强度有重要影响。
这些缺陷会导致材料的应力集中,从而降低材料的强度。
总结起来,影响材料的屈服强度的主要因素包括材料的性质、温度、应变速率、加载方向、加工工艺、加载速率以及材料中的缺陷等。
在进行材料设计和工程应用时,需要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并通过合适的处理和控制手段来优化材料的屈服强度。
金属工艺学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含详细答案)
铸造试题一、填空1.金属凝固组织对其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影响很大,金属结晶时冷却速度越快,则晶粒__越小_,材料的强度和硬度越_高_ ,塑性和韧性_越好_ 。
逐层凝固合金,其充型能力较_强_ 。
2.铸件的三种凝固方式是逐层凝固、糊状凝固、中间凝固,那种凝固易于出现缩松_糊状凝固_ ,那种易于出现缩孔逐层凝固,那种缺陷容易消除缩孔,采取_顺序凝固_方法。
哪种铁碳合金易于出现逐层凝固?共金白口铸铁3.合金的收缩可分为三个阶段,各是_液态收缩,凝固收缩,固态收缩_ 。
_固态收缩受到阻碍_是铸件产生应力,变形和裂纹的主要原因。
应力分为热应力和机械能力4.铸件各部分的壁厚差异过大时,在厚壁处易产生缩孔_缺陷,在薄壁与厚壁的连接处因冷却速度不一致易产生裂纹_缺陷。
当铸件壁厚不均时,凝固成形后的铸件易在壁厚处产生_拉_应力。
5.常见的铸造方法有砂型铸造、压力铸造、_熔模铸造、金属型铸造、消失铸造、离心铸造等。
在各种铸造方法中,适应性最广的是_砂型铸造,生产率最高的是_压力铸造_,易于获得较高精度和表面质量的是_压力铸造或熔模铸造,对合金流动性要求不高的是_压力铸造或离心铸造_。
6.标志合金的铸造性能的指标有_充型能力____、和__收缩性____等。
影响它们的因素有_成分、浇注温度、模型蓄热能力等。
7.为了防止铸件变形, 再进行铸件结构设计时, 应力求壁厚_均匀_, 形状_简单对称_。
8.当铸件收缩受阻时, 就可能发生_裂纹_、_变形_等缺陷; 因此如轮形铸件的轮辐应设计为_奇_数或做成__弯曲_形状。
9.在铸件设计中,铸件垂直于分型面的侧壁应给出__拔模/起模斜度_,铸件壁的转角及壁间联接处均应考虑_过度圆角_, 壁厚不仅要防止_过厚_____, 而且要防止_过薄____, 以防止_浇不足或冷隔。
二、选择题1.铸造硬币的金属材料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B)A硬度B、导电性C、耐腐蚀性D、价格2.在铸造中,通常用(C )的方法生产铸铁件。
钢材在低温、中温、高温下,性能不同
3.3.1 温度不同用途的压力容器的工作温度不同。
钢材在低温、中温、高温下,性能不同。
高温下,钢材性能往往与作用时间有关。
介绍几种情况的影响:一、短期静载下温度对钢材力学性能的影响1、高温下在温度较高时,仅仅根据常温下材料抗拉强度和屈服点来决定许用应力是不够的,一般还应考虑设计温度下材料的屈服点。
2、低温下随着温度降低,碳素钢和低合金钢的强度提高,而韧性降低。
当温度低于20℃时,钢材可采用20℃时的许用应力。
韧脆性转变温度——(或脆性转变温度)当温度低于某一界限时,钢的冲击吸收功大幅度地下降,从韧性状态变为脆性状态。
这一温度常被称为韧脆性转变温度或脆性转变温度。
图 3-3 温度对低碳钢力学性能的影响(图3-4 低碳钢冲击吸收功和温度的关系曲线)低温变脆的金属:具有体心立方晶格的金属如碳素钢和低合金钢。
低温仍有很高韧性的金属:面心立方晶格材料如铜、铝和奥氏体不锈钢,冲击吸收功随温度的变化很小,在很低的温度下仍具有高的韧性。
二、高温、长期静载下钢材性能蠕变现象:在高温和恒定载荷的作用下,金属材料会产生随时间而发展的塑性变形,这种现象被称为蠕变现象。
一定的应力作用下,碳素钢(>420度)合金钢(>400-500度)时发生蠕变。
蠕变的危害:蠕变的结果是使压力容器材料产生蠕变脆化、应力松弛、蠕变变形和蠕变断裂。
因此,高温压力容器设计时应采取措施防止蠕变破坏发生。
1、蠕变曲线蠕变曲线三阶段:减速蠕变,恒速蠕变,加速蠕变。
oa线段——试样加载后的瞬时应变。
a点以后的线段——从a点开始随时间增长而产生的应变才属于蠕变。
蠕变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表示该点的蠕变速率。
ab为蠕变的第一阶段:即蠕变的不稳定阶段,蠕变速率随时间的增长而逐渐降低,因此也称为蠕变的减速阶段。
bc为蠕变的第二阶段:图3-5 蠕变应变与时间的关系在此阶段,材料以接近恒定蠕变速率进行变形,故也称为蠕变的恒速阶段。
cd为蠕变的第三阶段:在这阶段里蠕变速度不断增加,直至断裂。
铝在高温下的强度变化
铝在高温下的强度变化
铝,作为现代工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金属材料之一,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使其在许多领域都具有广泛应用。
然而,铝的强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话题,尤其在高温环境下,这种关系变得更加微妙。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铝是一种具有面心立方晶体结构的金属,这种结构赋予了铝良好的延展性和韧性。
然而,当铝暴露于高温环境时,其强度会发生显著的变化。
这是因为高温会使铝的晶格发生膨胀,导致原子间的距离增大,这会降低铝的强度和硬度。
具体来说,随着温度的升高,铝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都会逐渐下降。
一般来说,当温度达到200℃左右时,铝的强度开始明显下降;当温度超过300℃时,铝的强度会急剧下降。
此外,高温还会使铝的塑性增加,使得它更容易发生塑性变形。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高温会对铝的强度产生负面影响,但在某些情况下,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
例如,在焊接或热处理过程中,适当的加热可以改善铝的加工性能,使其更容易成型和连接。
总的来说,铝在高温下的强度变化是一个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理解的问题。
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和利用这种变化,以满足各种工程应用的需求。
金属材料的强度与什么因素相关?
金属材料的强度与什么因素相关?
金属材料的强度是指其抵抗外部力量和变形的能力。
金属材料
的强度与以下几个因素密切相关:
1. 结晶缺陷:
金属材料的结晶缺陷包括晶界、位错和空位等,这些缺陷会影
响金属的强度。
晶界是不同晶粒之间的界面,位错是晶格中的错配,空位是晶格中缺少原子的地方。
结晶缺陷会导致内部应力集中,从
而降低金属的强度。
2. 晶粒大小:
金属材料的晶粒大小会影响其强度。
通常情况下,较小的晶粒
会导致材料更高的强度,因为较小的晶粒界面更多,能够阻碍位错
的移动和蠕变。
因此,通过控制金属的加工工艺或合金化元素的添加,可以调控晶粒大小,从而改善金属的强度。
3. 温度:
温度是影响金属材料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晶格热振动会增加金属原子的位移和位错的移动,使金属材料的强度降低。
当温度升高时,金属材料的强度会下降。
4. 合金化元素:
添加一些合金化元素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强度。
例如,添加碳元素可以形成碳化物,使金属变硬和强化。
添加其他合金化元素如铝、镁、硅等也可以提高金属的强度和硬度。
5. 加工工艺:
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也会影响其强度。
常用的加工工艺包括冷加工和热加工。
冷加工可以通过塑性变形改善金属的强度,而热加工可以通过晶粒长大和结合强化机制来提高强度。
总之,金属材料的强度与结晶缺陷、晶粒大小、温度、合金化元素和加工工艺等因素密切相关。
深入了解这些因素对金属强度的影响,可以为金属材料的设计和应用提供指导和优化。
抗拉强度与温度的关系
抗拉强度与温度的关系引言:抗拉强度是材料工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能指标,它反映了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断裂的能力。
而温度则是影响材料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抗拉强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原因。
一、抗拉强度随温度的变化抗拉强度与温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材料的抗拉强度会下降。
这是因为高温会引起材料内部晶体结构的变化,导致晶格的错位和晶界的移动增多,从而降低了材料的强度。
此外,高温还会使材料的塑性增加,从而降低了材料的抗拉强度。
二、不同材料的抗拉强度与温度的关系不同材料的抗拉强度与温度的关系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金属材料的抗拉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这是因为金属材料在高温下容易发生晶界滑移和晶界蠕变,从而降低了材料的强度。
而陶瓷材料的抗拉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这是由于陶瓷材料在高温下晶体结构的变化可以提高材料的抗拉强度。
三、影响抗拉强度与温度关系的因素抗拉强度与温度的关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材料的组成和结构对其抗拉强度与温度的关系起着重要作用。
不同的材料由于其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的不同,对温度的响应也不同。
其次,加工工艺和热处理对材料的抗拉强度与温度的关系也有影响。
适当的加工工艺和热处理可以改善材料的抗拉强度与温度的关系。
最后,材料的应力状态和加载速率也会影响抗拉强度与温度的关系。
四、应对抗拉强度与温度关系的方法为了提高材料的抗拉强度在高温条件下的性能,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选择合适的材料。
不同材料的抗拉强度与温度的关系不同,选择抗拉强度随温度变化较小的材料可以提高材料的高温性能。
其次,进行适当的热处理。
通过热处理可以改变材料的晶体结构,提高材料的抗拉强度与温度的关系。
最后,控制加载速率。
在高温条件下,适当降低加载速率可以减小材料的应力集中,提高材料的抗拉强度。
结论:抗拉强度与温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抗拉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不同材料的抗拉强度与温度的关系有所不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材料的高温强度
19
2.2.1在给定温度或应力下蠕变与时间的关系
Bailey提出适用于第一阶段的公式
Atn
(1/3≤n<1/2 )
………(1)
Mevetly提出适用于第一及第二阶段的公式
B(1 ect ) Ft
………(2)
第二阶段为线性关系,上两式中的A、B、C、F均 为实验待定常数,ε为应变,t为时间。
9
金属材料的高温强度
2. 蠕
变
金属在一定温度、一定应力(即使小于ζs) 作用下,随着时间的增加而缓慢连续产生 塑性变形的现象称为蠕变。
蠕变在温度较低时也会发生,但只有在温度高
于0.3Tf(熔点温度)时才比较明显。
引起材料蠕变的应力状态可以是简单的(例如单向 拉伸、压缩、弯曲),也可能是复杂的;可以是静 态的,也可能是动态的。
10
金属材料的高温强度
2.1蠕变曲线的定性分析
蠕变是材料力学性能之一,材料抗蠕变的能力是蠕变强度, 用蠕变极限表示。 材料抗蠕变断裂的能力用持久强度表示。
蠕变极限与持久强度用试验测定,测定出的蠕变曲线可能是恒应 力状态,也可能是恒温度状态曲线。 无论何种,典型的蠕变曲线都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T p : 0.002m m
金属材料的高温强度
7
材料在高温条件下,承受不同的载荷,其断裂所需的时间也不同。
不但断裂所需的时间随着承受的应力增加而缩短,而且断裂的形式也会 发生改变。
晶界强度与晶粒强度随温度增加而下降的趋势不同,在其交点 对应温度TS(称为等强温度)以上,材料由穿晶断裂变为沿晶 断裂。 形变速度愈低则TS愈低
T 0 mm .01 : 每格 0.001
0.2 : 0.01% 0.01%
T T
E 0.002%
3 6
<±1%
4
Г О С Т 9651 前苏联
<±1%
T T 0 : 0.02 mm 0 .01 mm .2 0 .2 : 每格
(0.04~0.1)l0/min 不大于80MPa/min
金属材料的强度预温度的关系
内
1.
容
金属材料在高温下的力学行为特点
蠕变 表征材料高温力学性能的强度指标
2.
3.
4.
高温强度的影响因素
金属材料的高温强度
2
1.金属材料在高温下的力学行为特点
由于高温下原子扩散能力的增大,材料中空位数 量的增多以及晶界滑移系的改变或增加,使得材 料的高温强度与室温强度有很大的不同。
金属材料的高温强度
20
高温蠕变与低温蠕变
Graham和Walles提出第一及第二阶段公式,在较低温度和较小应力时,第一 阶段蠕变公式为:
0 ln t
称为α蠕变或对数蠕变,也称为低温蠕变。
…………….(3)
当温度较高应力较低时,公式为:
0 t1/ 3
700 600 500 20钢 15CrMo钢
400 350
15CrMo钢 20钢
抗拉强度,MPa
屈服强度,MPa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18-8不锈钢
400 300 200 100 0 0 200 400 600 温度,℃ 800 18-8不锈钢
0
100
200
300
400
初始阶段、中间阶段和第三阶段。
在初始阶段温度较低,强度极限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明显降低。 在中间阶段,强度极限随温度升高而缓慢下降。 在温度较高的第三阶段,强度极限急剧降低。
碳钢和某些低合金钢(如Cr-Mo钢、Cr-Mo-V钢)在中间阶段强 度极限会出现一个升高的峰值,这是时效硬化所造成的。 峰值温度与材料的蓝脆温度相当。
100
20钢δ 20钢δ
5
60 50 40
80
15CrMo钢
10
断面收缩率,%
伸长率,%
60 40 20 0
30 20 10 15CrMo钢δ 0 0 100 200 300 400 500 温度,℃ 600
10
20钢
15CrMo钢δ
5
0
100
200
300
400
500 温度,℃
600
金属材料的高温强度
13
蠕变第二阶段,晶内变形以位错滑移和攀 移交替方式进行,晶界变形以晶界滑动和 迁移交替方式进行。
晶内迁移和晶界滑动使金属强化,但位错攀移
和晶界迁移使金属软化,强化与软化作用达到 动态平衡时,形变速率即保持稳定。
蠕变第二阶段在应力和空位流同时作用下,裂
纹优先在与拉应力垂直的晶界上长大,形成楔 形和孔洞形裂纹。
蠕变是一个包含许多过程的复杂现象。比起室温下的 力学性能来材料的蠕变性能对组织结构的变化更为敏 感。 所以蠕变曲线的形状往往随着材料的组织状态以及蠕 变过程中所发生的组织结构变化的不同而不相同。
例如在高温下会发生相变的某些合金(如Fe-20.5%W,Ni- 25.5%Mo等),即使在承受拉伸载荷时,也会由于相变时的 体积变化而使试件收缩,形成所谓的“负蠕变现象”。
450℃
50 应变ε %
60
70
金属材料的高温强度
6
由于应变速率的这种影响,为了使高温短时拉伸试验的结 果能相互比较,其试验时间必须统一规定。
各国在试验标准中都对此作出了严格的要求
载荷 精度 <±1% <±1% <±1% <±0.5% <±1% 试验温度允差(℃) 波动 <600:±3 600~900:±4 >900~1200:±5 ≤800:±5 >800~1000:±6 ≤982:±3 >982:±6 ≤800:±5 300~600:±3 >600~800:±4 >800~1000:±6 ≤600:±3 >600~800:±4 >800~1000:±6 >1000~1100:±8 仲裁试验时 ≤600:±3 >600~900:±5 >900~1200:±6 常规试验时,允许再 加2°波动 5 0.01mm
5
在高温条件下,应变速度对材料的强度也有明显 的影响。
应变速度越高,材料的强度也越高。
尽管室温下应变速度对强度也有影响,但在高温下这种影响要 大得多。
450 400 350 ε =85%/min ε =10%/min ε =1.0%/min ε =0.1%/min 25℃
应力,MPa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0 10 20 30 40 ε =85%/min ε =10%/min ε =1.0%/min ε =0.1%/min
金属材料的高温强度
11
不同金属材料在不同条件下得到的蠕变曲线是不同的 同一种金属材料蠕变曲线的形状也随应力和温度不同而不同
但一般而言,各种蠕变曲线差不多都保持着上述三个组成部分,只是各阶段持续时 间长短不一 左图表示了温度不变时应力对蠕变曲线的影响, 右图表示了应力不变时温度对蠕变曲线的影响。 由图可见,应力较小或温度较低时,蠕变第二阶段即稳定蠕变阶段延续很长。 反之则第二阶段可能很短甚至消失。这时蠕变只有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材 料将在短时间内断裂。
s B
.
s B' exp( ) s B" (sinh )n
23
.
.
金属材料的高温强度
2.2.3 温度与蠕变速度的关系
温度对蠕变有重要影响,进行蠕变试验时 必须精确测量与控制温度。随着温度升高, 蠕变速度增大。许多人提出过温度与恒速 蠕变的变形量或蠕变速度的关系式。
金属材料的高温强度
12
蠕变第一阶段以晶内滑移和晶界滑移方式 进行。
蠕变初期由于攀移驱动力不足,因而滑移造成
的形变强化效应超过攀移造成的回复软化效应, 故变形速率不断降低。
蠕变初期可能在晶界台阶处或第二相质点附近
形成裂纹核心,也可能由于晶界滑动在三晶粒 交汇处受阻而形成裂纹核心。
金属材料的高温强度
T 0 mm .2 : 0.01
项目 标准名称 YB941 中国 ISO R-783 国际 ASTM E21 美国 BS3688 英国 JIS G0567 日本 DIN 50112 DIN 50118 德国
梯度 3 4 5
引伸仪精度
T 0 .2 : 0.02%
应变速度(加载速度)
屈服点或屈服强度前: ≤0.03l0/min(一般试验) ≤0.02l0/min(仲裁试验) 屈服强度前: 0.1%~0.3%/min 屈服点前:(0.5±0.2)%/min 屈服点后:(5±1)%/min 屈服强度前: (0.1~0.3)%/min 屈服点或屈服强度附近: (0.1~0.5)%/min 屈服强度后:(0.5~1.0)%/min 屈服点前:<5MPa/s
金属材料的高温强度
14
蠕变第三阶段在由第二阶段后开始连接的 楔形与孔洞形裂纹上进一步依靠晶界滑动、 空位扩散和孔洞连接而扩展,蠕变速度加 快,直至裂纹达到临界尺寸而断裂。
金属材料的高温强度
15
金属材料的高温强度
16
金属材料的高温强度
17
一种理想的材料,要求它的蠕变曲线具有很小的 起始蠕变(蠕变第一阶段)和低的蠕变速度(蠕变第 二阶段),以便延长产生1%总变形量所需的时间。 同时也要有一个明显的第三阶段,可以预示材料 的强度正在消失,断裂时有一定的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