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的教学尝试
《农村之家》教学评一致性教案
《农村之家》教学评一致性教案农村之家教学评一致性教案概述本教学评一致性教案旨在提高农村之家学生的研究效果和整体研究水平。
通过统一的教学评估标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公平的教育资源,并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合理的指导和支持。
教学评估标准在农村之家教学评一致性教案中,我们将使用以下评估标准:1. 学术成绩:评估学生在各个学科上的成绩,包括课堂测试、作业、考试等内容。
2. 研究态度:评估学生的研究态度和研究方法,包括参与度、积极性、自主研究能力等方面。
3.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听课、回答问题、交流、互动等方面。
4.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能力和质量。
教学评一致性实施步骤以下是实施农村之家教学评一致性教案的步骤:1. 设定学科教学目标:每个教师根据课程要求和学科特点,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
2. 制定评估标准:教师根据农村之家学校的整体教学计划和要求,制定学科评估标准。
3. 教学过程中的评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询问问题、课堂小测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
4. 作业评估:教师根据设定的评估标准,对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评估和反馈。
5. 成绩汇总和反馈:教师根据评估结果,将学生的学术成绩进行汇总并向学生和家长进行反馈。
教学评一致性的意义农村之家教学评一致性教案的实施具有以下意义:1. 提高学生研究积极性:通过公平的教学评估标准,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他们的研究积极性。
2. 规范教学过程:通过统一的评估标准,教师能够更好地规范自己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3. 个性化指导:通过评估结果,教师可以了解每个学生的研究情况和问题,因此能够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4. 家校合作:评估结果的反馈可以帮助家长了解学生的研究状况,促进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
总结农村之家教学评一致性教案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整体学习水平而设计的方案。
通过统一的评估标准和实施步骤,可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并获得相应的指导和支持。
小学美术《教学评一致性》教案
-介绍色彩的基本概念,如三原色、间色、对比色,并讲解色彩的冷暖、明度、纯度特性。
-强调色彩搭配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色彩的情感表达功能。
3.案例分析(10分钟)
-展示分析经典美术作品中色彩搭配的案例,让学生了解色彩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以实例说明如何运用色彩知识表达情感,为学生提供创作灵感。
首先,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出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对接下来的学习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理论介绍部分,我发现学生们对色彩的基本概念掌握得还不错,但个别学生在区分冷暖、明度、纯度等方面仍存在困难。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些学生,采用更直观、生动的方式帮助他们理解。
-在创作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色彩的冷暖、明度、纯度在作品中的应用,以实例说明如何通过调整这些特性使作品更具表现力。
2.教学难点
-理解并运用色彩理论知识进行创作;
-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提出有建设性的修改意见;
-感知色彩的情感表达,将色彩与主题紧密结合。
举例解释:
-对于色彩理论的应用,教师需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如通过色彩卡片、调色板等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色彩搭配的原理,并鼓励他们在实践中尝试和探索。
4.重点难点解析(10分钟)
-针对色彩调配、情感表达等难点,通过举例和比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鼓励学生提问,解答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
5.实践活动(1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色彩搭配实验,尝试用不同色彩表达特定情感。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给予反馈和建议。
6.小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成果,交流色彩搭配心得。
-在评价环节,教师应教授评价方法,如从色彩搭配、画面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提出具体、中肯的评价意见。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数学高年级解决问题的教学探究
基于“教 -学 -评一致性”的小学数学高年级解决问题的教学探究摘要:根据小学数学课程新课标的相关规定,数学应当发展成为一门用于传播各种知识、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各种基本技能、培养教育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科。
随着我国小学生素质教育的覆盖面越来越广,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发掘已经有了更高的追求。
这也必然要求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改革工作中需要更加细致地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一举一动,发掘学生潜在的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能够尽情展现自己独特的一面和更加灵活的一面。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解决问题;教学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是新课标和对教师教学提出的重点要求,众所周知,积极主动的思考和实践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拓展自己的思维。
这就要求数学教师深入解读实践这一教育任务,创造出有质量的课堂效果,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体验。
一、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有效设计数学应用题应用题与实际生活联系比较紧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
实际应用题考量的是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如果数学题缺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那么学生对题目就难以理解。
学生分析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和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实际应用题都是有具体的生活情境,教师可以与生活相结合进行指导。
例如应用题的场景在超市购物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在超市的购物经历,分享商品是如何称重计价的,收营员是如何收钱找钱的。
这样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也分享了实际生活经验,增加了情绪情感体验,也增加了生活经验和实际运用的能力。
除了要提高学生数学应用题的解决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自主创编数学应用题的能力。
因为应用题是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种题型,所以教师还需要注意对学生生活经验和生活能力的培养。
多鼓励学生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数学题目的一个创编。
例如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在超市购物的一个经验,与数学课本里的分数这一块的知识相结合,来创编成一个新的数学问题。
历史课堂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路径
探索篇誗核心素养历史课堂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路径文|陈庆为美国教育评价专家韦伯指出,“一致性”是指两种或更多事物之间的吻合程度,即事物各个部分或要素融合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并指向对同一概念的理解。
按照这个理论,“教、学、评一致性”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体系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之间的一致性,而“指向同一概念的理解”可以解释为教、学、评都指向同一目标,这个目标就是学生在核心素养方面的发展。
新课程要求改变高中育人的方式,强调核心素养的价值。
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离不开课程、教学和评价等环节的支持,所以,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转型势在必行。
简言之,这一切的现实路径需于繁复的教学实践中探寻得之。
实际上,教师更多关注自己“怎么教”,较少关注学生“如何学”,更少考虑“评”的问题。
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教师的主要任务,它指引着学生的学习方向;学习过程是在教师帮助下学生的自主学习,它指向学生达到目标的过程,而评价的任务则是诊断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为了清晰并具体地说明教、学、评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试通过高中历史学科的几个教学示例进行阐述。
一、创设真实情境,让目标与过程一致“教”与“学”是课堂实践的一体两面,“教”最终是服务于“学”的,教学目标虽然由教师来确定,实则是教师为学生制订的学习目标。
就学科而言,历史是过去的事情,学生要了解和认识历史,需要了解、感受、体会历史的真实境况和当时社会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而才能去理解历史和解释历史,因此,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设法引领学生在真实的历史情境中展开学习活动。
创设真实的历史情境并非还原历史原貌,因为这既不可能也没必要,而是教师应尽可能利用不同形式、不同角度的史实和史料来构筑真实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对历史进行探究。
比如,在教学高一历史必修上册“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的第一子目时,我设定的教学目标是:(1)能够梳理相关史实,说明自明朝后期起,农业、手工业、商业各经济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局限;(2)能够辩证认识明清时期的经济变化;(3)能够通过研读相关史料,分析明清社会经济出现新变化的原因及意义。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策略与实践
抽象/有基础 非常抽象复 杂/无基础
抽象/无基础
通过观看动画、 建构模型、合作 学习概述
通过讨论和比较 简述
免疫特点
☆ 一种解决办法:制定适切的教学目标 · 五步转化法第五步:Fra bibliotek合呈现三维教学目标
《生物课程标准》 概述特异性免疫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最后叙写的表现性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动画,准确说出抗原的根本特征,说出病原体 与抗原的关系。 (2)通过观看动画、模型构建、小组讨论,用生物学术语概 述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的识别与清除的过程与特点,比较特 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异同。 (3)通过分解动画及概念图的制作,尝试用系统分析和模型的 方法解决复杂问题。 (4)通过合作学习,认同特异性免疫知识体系的建构线索,体 验交流与分享的学习意义,形成正确的免疫观和稳态观。
特 异 性 免 疫
☆ 一种解决办法:制定适切的教学目标 · 五步转化法
第二步:根据教材和学情分析确定重点和难点
教材分析 免疫主体 (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 免疫对象 (病原体、抗原、靶细胞) 重点 免疫过程 (识别—增殖和分化—清除) 难点 免疫特点 学情分析 抽象/有基础 抽象/有基础
特 异 性 免 疫
非常抽象复杂/ 无基础
抽象/无基础
☆ 一种解决办法:制定适切的教学目标 · 五步转化法
第三步:根据教材和学情分析,确定行为程度
教材分析 免疫主体 (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 免疫对象 特 异 (病原体、抗原、靶细胞) 性 免 免疫过程 疫 (识别—增殖和分化—清除) 免疫特点 行为程度 用准确的生物学 术语说出 学情分析 抽象/有基础
抽象/有基础 非常抽象复 杂/无基础
抽象/无基础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一致的问题及其对策
小学英语课堂教 -学 -评一致的问题及其对策摘要:教-学-评一致即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以及课堂评价形成一致性,学习目标为共同指向。
在学习目标明确的基础上,才能使教-学-评达成一致性。
小学英语教学在开展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习目标的确立,制定合理教学方案,积极展开评价,了解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等情况。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评;一致性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学-评的实施,可以使学习目标实现核心统领,课堂设计实现逆向思考,课堂评价实现理性导航,教学活动实现有序开放,并且更为关注学习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英语教学改革的实施,深入对教学进行思考[1]。
1.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一致的问题1.教学目标设定不准确影响任务设计在进行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评一致应建立在准确制定教学目标基础上,目标不够明确的情况下,将难易结合目标合理设置评价任务。
结合课堂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教学目标在描述维度、条目数量以及表述形式这几方面存在问题[2]。
从描述维度来讲,子目标彼此之间关联性并不大,从条目数量来讲,数量存在过多问题,从表述方式来讲,也存在难以评估,整体表述较为含糊的情况。
1.任务子目标未能对接评价任务教学过程中,子目标的设置应和评价任务之间进行对接,但是部分子目标并未设置对应评价任务,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目标落实产生不良影响。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在教学中并未形成教-学-评一致思想认识,思考问题的方式比较单一[3]。
同时部分教师没有将设定教学目标作为切入点,而是将设计评价人物作为重点,进行任务设计时没有将教学目标以及对哪个子目标通过评价任务完成纳入思考范围中,进而出现目标未能对接任务,以及任务缺少目标指向的问题。
1.执行方式缺少广度评价任务在设计时,教师多数比较关注任务内容,但是对于任务的执行会有所忽视。
而英语具有交际性特点,交际时的广度会对任务执行结果产生重要影响[4]。
执行任务时,方式主要为对子、个人、全班、小组,上述方式虽然具有层次性以及多样性,但是广度上相对欠缺,学生进行交际时范围会比较小。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如何做到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如何做到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2.教师在每一次教学设计前是否对照目标,预估学生对本堂课学习的达成度?例如《有趣的汉字》一节,我们制定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通过查资料,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感受汉字特有的美。
情感与态度:通过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热爱,发现美、创造美。
与之前相比,从目标上能明显地看出学生当堂要解决的问题,教师要怎样协助学生达成目标都是一目了然。
二、教学环节教学设计的好坏决定一节课的成败。
教师在设计每一节课时一定要先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围绕学习目标,你选择了什么教学内容?这些内容是怎样组织的?设计了怎样的教学活动?落实的怎样?我认为,教师应立足于学科的自身特点,根据学生的学情,按照每堂课知识的具体情况选择教学策略,设计每节课的个性化教学方案。
所以,应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贴近生活设疑,增强学习兴趣。
2.转变学习观念,引导自主学习。
所以课堂就应该创造条件、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将新知识的学习与问题解决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三、评价标准要达到教、学、评的一致性,就必须让学生正确地理解评价的标准。
这里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1.设计与目标一致的预设评价。
2.设计与目标一致的测试评价。
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忽视这一点。
所以,我们要选择与学习目标一致的题目作为检测,从而对学生一节课的目标达成做出准确的评价。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分层教学法于晓静山东省乳山市午极镇中心学校264500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不仅要遵循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也要保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掌握基本的物理原理,并为学生今后的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面对一个班级中各种学习水平以及能力层次不相同的学生,物理老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具体能力来判断教学方案的可行性,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从而实施层次化的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体会到物理课堂的乐趣。
分层制定课堂学生的学习目标。
“分层目标教与学”就是在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人而异分层制订出不同的教与学目标,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施以不同的辅导手段,采取不同的训练内容,达到所有学生各自发展,最终都能达到既定目标的方法。
小学语文校本教研《教-学-评一致性研究》发言稿
小学语文校本教研《教-学-评一致性研究》
发言稿
各位专家、老师,大家好!本学期,我校的教研主题是
“基于教学目标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其核心理念是“教学
评一致性”。
因此,我们语文组积极开展了教学评一致性的实
践与探索。
通过多次教研组活动,我们研究了教学评一致性理
论以及各地区兄弟学校的相关研究资料,从思想观念上加深了
认识,理解了“教-学-评一致性”的含义。
首先,我们认识到,清晰的目标是“教-学-评一致性”的前
提和灵魂。
没有清晰的目标,就无所谓教-学-评的活动;没有
清晰的目标,也就无所谓一致性,因为判断教-学-评是否一致
的依据就是,教学、研究与评价是否都是围绕共享的目标展开的。
其次,“教-学-评一致性”指向有效教学。
教学“有效”的唯
一证据在于目标的达成,在于学生研究结果的质量,在于何以
证明学生学会了什么。
因此,“教-学-评一致性”是有效教学的
基本原理,它要求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课堂的评是一致性的,而不是各自为政、四分五裂、互不相干的。
这种一致性体现在教、学、评必须共同指向研究目标:教师的教,是为研究目标
的教;学生的学,是为研究目标的学;课堂的评,是对研究目标的评。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开始尝试运用“教学评一致性”原则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
于是,我们做的第一件事是研制研究目标,因为正确的研究目标是一堂课的前提,是课堂教学的核心。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究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究自新课程改革开始,各个学科都积极落实相关要求,特别是结合“双减”政策,共同实现教育的新发展。
语文作为小学阶段重要的一门课程,其教学一致性改革思路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许多语文教师已经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了当前语文教学工作中存在的教、学、评不一致的问题,但是如何提升教、学、评一致性却没有系统性的指导意见。
本文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相关教学策略,希望能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一、小学语文教、学、评不一致的主要表现目前阶段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学、评不一致现象层出不穷,表现在教、评不一致,学、评不一致以及教、学不一致。
这种不一致的现象就使得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工作中形成了错误的认识,产生诸如“知识点再重复学生也学不会”“题目讲过许多遍学生依然会做错”,久而久之,教师就会把日常的教学变成一种无趣且重复的体力劳动,学生也没机会真正学会知识,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
二、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意义教、学、评三者之间并没有孰轻孰重的区别,而是同样重要。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许多语文教师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教”的水平上,至于学生怎样“学”,反而显得被忽略。
另外,教、学、评理论中的“评”,指的是教学评价。
这是新课程改革中针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索,与过去的考试、随堂测验等教学测评方式不同,新课程改革中的“评”将重心放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也是一种有利于提升语文课堂完成学习目标的手段。
换句话说,教师围绕学习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学生以学习目标为中心完成学习任务,评价以学习目标为核心而设。
通过教、学、评一致性的模式构建,不仅可以有效调节学生、教师与评价间的关系,还能够帮助构建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热情,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探索热情,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三、教、学、评一致性的构建要点学习目标始终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首先需要学生完成的内容,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良好的教学互动。
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与探索——以《认识除法(二)》为例
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与探索——以《认识除法(二)》为例本课时是XXX版教材中《表内除法(一)》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中的课程总目标、学段目标和单元目标,在前面已经作了梳理,现直接呈现如下,本课时中的教学目标属于分课时教学目标。
在教学评一致性的课程设计指导下,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学目标怎样表述,还没有找到适合借鉴的例子,这是本人的一种尝试表达方法,下面是设计案例,希望各位同仁积极的关注交流,共同探讨。
一、教学目标(一)总目标1.数学的眼光:数感、符号意识2.数学的思维:运算能力、几何直观、推理意识3.数学的语言:模型意识(二)学段目标1.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运算,形成初步的数感、符号意识和运算能力。
2.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尝试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形成初步的几何直观和应用意识。
3.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在他人帮助下,尝试克服困难,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
4.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并树立信心。
(三)单元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感悟运算之间的关系。
2.探索乘法和除法的算理与算法,会简单的整数乘除法。
3.在解决生活情境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识、数感、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
4.在简单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和数的运算解决问题能解释结果的字孩章义,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
(四)课时教学目标1.熟悉除法的结构及各部分名称。
2.理解除法的意义,能举例说明建构除法模型,树立模型意识。
3.理解除法与减法的关系,感受除法与乘法的联系,增强对除法意义的感悟。
二、学习过程(一)复习引新,说说你对除法的印象1.除法长什么样子。
2.除法与加法减法和乘法有联系吗?3.举例说说除法的意义。
(二)教学新课1.出示例1:一共有10串葡萄,每个小朋友分二串,可以分给()个小朋友。
教学评一致性学习目标的叙写策略
教学评一致性学习目标的叙写策略随着教育的发展和新课程理念的深入推进,教学评一致性成为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要求。
在教学时,教师必须要根据教学目标,并结合大纲的要求,来设立教学的最终目标,然后再进行教学。
必须要在教学评一致性的理念下,结合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完善地叙写教学目标。
本文将分析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叙写的现状,讨论教学评一致性的特点和优点,并研究教学评一致性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叙写课堂的教学目标决定了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设定,所以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十分关键的。
教学评一致性的理念贯穿在教学中的教、学、评的三个过程中,将教学评一致性的理念融入教学目标的设立,可以促进教、学、评三个过程的平衡,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大大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文将分析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叙写的现状,讨论教学评一致性的特点和优点,并研究教学评一致性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的策略。
一、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叙写的现状分析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持续推进,教学和课堂的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教学评一致性的理念已经成为小学教育的重要要求。
为了改善教学的质量,教师必须将教学、学习、评价三个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有效地开展小学语文教学。
但是在以往的或者说传统的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中,常常仅立足于课本不加以扩展,以一种固有的不变的教学观念和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形成了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些现状。
首先,传统教学方式常常教学目标混乱,大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前,未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只是为了完成课时任务而完成教学,使得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不理想。
其次,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与教学目标的设置不一致,教学目标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它是小学语文课堂的中心思想。
在进行教学时,有些教师会出现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相背离的现象,导致教学质量较差。
还有就是对于新兴技术的教学手段的应用,在大多数的学校依然是空白的,这些问题都会制约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所以归根结底必须要在教学评一致性的理念下,建立适当的教学目标。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
新教育 上旬刊33“教—学—评”一体化是一种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评价活动协同的过程。
具体说是师生在完成评价任务的过程,通过将评价融入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全过程,依据评价证据推论教与学的成效,并不断反思,以改进学习计划,再以可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
“教—学—评”一体化本质是有效学习,体现学生中心;“教—学—评”一体化核心是学习目标体现目标导向;“教—学—评”一体化关键是教学评价体现质量标准。
“教—学—评”一体化的基本要素是学习目标、教学任务、评价任务,学生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这都是教师应在课堂上重点关注的要素。
一、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设定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它主导并决定着学习活动与课堂评价的跟进,学习活动与课堂评价围绕学习目标相互渗透,达成并验证学习目标,形成“定标—达标—验标”课堂教学转轴,“学”与“教”围绕学习目标双线并行有机合作,形成师促生学的课堂。
新课程标准对于小学音乐教学的要求,主要强调了基础音乐素养知识的掌握,例如速度、节奏、力度、旋律、演唱、音乐、和声等内容。
其中,对于乐谱的识读也成为了音乐教学目标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作品的精神内涵有更好的理解,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实践活动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在模仿与创作中积累更多的感性经验。
在教学每首歌曲时,教师首要考虑的就是解读歌曲,明确在课上什么是学生需要学习和教师该教授的内容,选择正确的评价方式才能确定教学的任务。
例如在教学《四季童趣》这一歌曲时,通过对歌曲分析与研究,给出三个教学目标,第一是引导学生先熟悉音乐曲目的旋律,第二是引导学生尝试哼唱乐谱,第三是正式学习歌曲的演唱方法和技巧。
学生应在演唱时能表达自己的情感,也就是有感情地演唱,能用不同的速度演唱这首歌曲,并尝试重新创编这首歌的歌词。
在设计了教学目标后,设计教学任务和教学方法就都有了依据。
学生在学习了三个不同的旋律后,比较三者的异同,了解这三句的区别,为歌曲的准确诠释奠定了基础。
高中化学:指向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实例
“境脉链接,模型建构”促进核心素养落地——以“硫和二氧化硫”教学为例*一、内容解读1.课标要求能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的角度,依据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预测硫和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和变化,设计实验进行初步验证,并能分析、解释有关实验现象;能说明二氧化硫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价值、对环境的影响,与此同时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体现化学学科的价值。
2.教材分析本课时主要内容包括硫和二氧化硫。
在这之前,教材已经安排学习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物质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核心概念与理论知识以及金属单质与典型化合物的性质。
为了加强理论知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教材在编写时从硫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结构入手,从化学变化的视角考虑硫单质能否与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化合物等发生反应。
之后,根据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预测二氧化硫的性质,通过化学实验研究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教材中资料卡片“食品中的二氧化硫”引导学生从正面认识二氧化硫的价值,从而能够辩证看待二氧化硫。
本节课的重难点在于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认识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二、学情分析1.已有基础从知识层面来看,已经学习了酸雨的定义与危害;分类法、实验探究法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等基本理论;钠、铁、氯等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从能力层面来看,学生整体能力较强、素养较高;知道从价态、类别角度认识无机物的性质;从心理层面上看,高一学生思维敏捷、活跃,好奇心强,对化学实验有浓厚的兴趣。
2.潜在困难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系统学习方法还没有掌握;实验思维不够严谨;尚不能认识到物质性质的多样性:既有一般规律又有特殊性。
三、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硫的原子结构,推断硫元素可能的化学性质并进行证实,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质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掌握二氧*改编自:王星乔.“境脉链接,模型建构”促进核心素养落地[J].教学月刊(教学参考),2019(7-8):68-72.化硫的化学性质(酸性氧化物通性、还原性、漂白性),能用化学方程式描述酸雨形成过程及尾气处理涉及的物质变化,初步形成“性质决定用途”的观念;2.通过酸雨成因的探讨,认识到二氧化硫与其它含硫物质间可以相互转化,且需要一定的条件;3.通过二氧化硫相关实验现象的分析推测二氧化硫的相关性质,形成基于物质类别和价态对物质性质进行预测和检验的认识模型;4.能设计酸雨形成的模拟实验方案,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操作,客观进行记录,对实验现象作出解释;5.通过镇海炼化含硫烟气处理相关问题探讨,认识到二氧化硫过量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能从化学的角度提出减少硫酸型酸雨的措施,具有“绿色化学”的观念,赞赏政府、企业为改善环境所作出的持续努力。
《简单的组合问题》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案例
《简单的组合问题》教学设计
相同,让学生小组充分交流表达。
师:验证活动结束,现在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再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做好记录,准备汇报。
学生先独立思考,写出自己的问题解决方法,在小组交流验证。
教师巡视,投影展示学生的方案。
预设:
1.列举法:一一列举;
师:列举法需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总结有次序,不重复,不遗漏。
列举时可以用字母或数字代替人名,表达更加简洁。
2.计算法:
师:必须从第一名同学开始握手吗?
引导学生说出组合问题的一般思路。
小结:几种方法都是先找出一名同学和其他人握几次手,再找第二名同学和剩下的人握几次手,依次类推直到完成。
3.画图法:线段连点
师:这些解决方案都可以解决4个同学互相握手的问题,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一种方法,用点来表示人数,用两点之间的线段表示一次握手,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找出握手的总次数。
(PPT出示)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想出的方案,引导学生在听其他同学介绍时掌握每种方法,掌握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数学问题解决的策略多样性。
1.探索发现规律:。
教学评一致性教案《立定跳远》
、向老师问好。
、集中注意力,组织:四列横
队
要求:快、静、齐
精神饱满
注意力集中
组织:两路纵队
要求:遵守规则
组织:扇形散点
要求:双脚跳起,双脚
落地
设计意图:在欢快的音乐下,带领学生模仿开汽车、小青蛙、小白兔和骑马舞,学生提高了学习
组织一、二:扇形内散点
要求:积极思考,认真练习
组织三:扇形内散点
要求:仔细观察,认组织四:两人一组
要求:收腹提膝,屈组织五:六人一组
要求:保持间距,安全练习
要求:认真观察,相互评价
、仔细观察优秀 设计意图:将立定跳远的技术,有机地植入到各情境游戏中,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模仿、交流、 第三关组织:
要求:团结协作,遵守规则
、为同伴加油喝
、同学间相互鼓 设计意图:在比赛中,跳过“小河”,目的是巩固学生掌握的动作技能;爬过彩色垫,目的是锻师生再见。
组织:
要求: 积极放松,认真评价 设计意图:利用彩色垫,伴随优美舒缓的音乐,师生共同翩翩起舞,动作舒展、神情愉悦,充分
预计运动强度。
“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探究——以杜甫《登高》为例
49美眉 2023.11下教研与美育教学研究“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探究——以杜甫《登高》为例田晓慧(惠州市东江高级中学,广东 惠州 516003)摘 要:“学教评一致性”是实现备课的专业提升之路,本文以杜甫《登高》为例,初步尝试“学教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探究,从学习目标、教学活动、评价任务三个角度探索教学任务落实的一致性问题,尝试进一步向“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看齐。
关键词:学教评一致性;学习目标;教学活动;评价任务近期,笔者阅读了张爱军老师《备课专业化——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理念与操作》和《温儒敏论语文教育四集》的相关篇目,明白了教学活动要围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核心进行设计。
学习目标体现学生要学什么,要“去哪里”;教学活动要铺路搭桥,具体落实怎么学,也就是“怎么去”;评价任务是评估学习任务的达成度,也就是“怎么知道去了没有”,同时要保证学教评的一致性。
本文以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登高》为例,对“学教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进行探究。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谈及“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的学习目标与内容时提到,多角度、多层面地组织主题学习单元,引导学生合理运用精读、略读的方式,由点到面地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初步认识所读作品在中国文化史上的贡献。
考虑到本课为高一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笔者尝试先运用精读的方式,紧紧扣住“登高”这一古诗词中常有的抒怀场景,指导并组织学生开展课堂活动,从抒情方法的角度深入探究本诗的情感,并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进一步感受诗人在独特时代背景之下汹涌的情感洪流,体会本诗“古今独步”的艺术魅力,挖掘其中宝贵的精神价值。
本课的学习目标确定为:1.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能准确描述意象特征,意境特征。
初步揣摩意境中的情。
2.学习直抒胸臆的方法。
能准确理解关键词,并能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赏析诗歌的情感。
3.进行比较阅读,进一步审视本诗蕴含的宝贵情感意蕴和思想价值。
如何才能保证学习目标和教学活动的一致性呢?笔者决定运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的学习目标与内容”中提到的方法,以诵读培养学生语感,搭建台阶,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等独立研读文本;明确角度,以精读的方式组织交流,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作者:肖祖坤来源:《江西教育C》2024年第06期摘要:在小学数学教育中,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达到预期,教师应尝试将“教学评一致性”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以此改善教学状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助力。
笔者主要描述了“教学评一致性”的基本概念,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具体的教学策略谈一谈自身的看法。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小学教育数学教学在“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中,“教”指“教学目标”,“学”指“学习结果”,“评”指“形成性评价”,而“一致性”指的是基于教学改革背景,三者彼此配合。
在日常授课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渗透“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在确保教学活动质量的同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机会。
一、“教学评一致性”的基本概念一般来说,教师在“教”的过程中,理应考虑“教的原因”“教的内容”“教的方法”“教的程度”。
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迁移”和“学习程序”。
“评”指的是“评价”,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人表现和预期学习目标展开评价,指出学生现阶段的优点和不足。
“教学评一致性”指的是教师的讲解、学生的学习、教学评价三者应保持协调统一。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基本内涵,我们可以得知,教学工作应围绕三个核心问题展开,也就是“学生需要掌握怎样的知识(目标)”“教师如何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评估证据)”及“怎样让学生掌握知识(学习活动)”。
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程序的过程中,首要工作便是明确评价的基本标准和任务。
接着,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完成信息收集,对评价结果展开分析,并重新思考目标是否达到预期,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贯彻“教学评一致性”的问题(一)目标定位不准确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向,如果教学活动失去了方向,教学工作就很难正常推进。
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教师都存在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的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的教学尝试──以《灰雀》为例编者按:2011年,崔允漷先生曾撰文呼吁《基于课程标准:让教学回家》,指出当前语文教学课堂中普遍存在无目标导向的教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那种“穿溜冰鞋”的课;或者是偏离目标的教学,即我们常说的那种“为合作而合作”“为讨论而讨论”,或者不受目标制约的“深挖洞,广积粮”的课。
并给出了如何送教学“回家”的理论依据与操作路径。
然后,时隔几年后的今天,观察我们的语文课堂,崔先生提出的问题仍然大量存在。
为此,《小学语文》杂志从2015年第9期开始,以崔先生给出的路径为指导,邀请广东省的陈基老师,尝试进行“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的课堂教学设计系列探索,同时,邀请大家成为我们“教学设计”的试教者,共同探讨,共同实践,共同送语文“教学”回家。
关键内容重读:教学何以“回家”──基于课程标准,追求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崔允漷教学的“老家”是国家课程标准,教师理所当然要基于课程标准开展教学。
如何才能让教学“回家”呢?首先,确立清晰的学科目标体系。
具体地说,就是如何将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或水平标准,通过一系列的目标具体化技术,确定学期或模块的目标,再具体化为单元或课时目标。
此路径可以表述为:内容或水平标准——学期或模块目标——单元或课时目标。
其次,设计基于目标的评价任务。
也就是说,当明确了目标之后,教师就应该设想“我用什么样的检测工具可以检测学生目标达成的程度”,例如可以通过观察、提问、表演、交流、练习、测试、作品等了解学生已经学习到了什么。
离预设的目标还有多远,以便于自己作出基于证据的教学决策。
第三,规划基于目标的教学过程。
即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上述的评价任务,以便于学生有更好的表现,同时也便于自己不断了解学生的目标达成情况。
这样既体现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以学定教、目标导向教学等思想,也体现了教学与评价二合一的思想。
教学与评价不是先教后评,而是一个过程两个方面,即一体两面。
第四,实施规划好的教学过程。
这一环节,最关键的问题有三个:一是自始之终把目标当作一节课的灵魂,教学的关键行为都应指向目标的达成;二是把教的过程当作评的过程,不断了解学生学到了什么,不断作出后续基于证据的教学决策;三是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问题,预设是前提,是底线;生成是必然,是机智。
第五,布置基于目标检测的有效作业。
在课堂形成性评价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地思考作业的问题,如,布置的作业是检测什么目标的,与目标相匹配的作业是什么样的,该生的错与对说明什么,如何反馈作业结果才能促进该生的后续学习,等等。
如果从文本的角度,要把上述过程说得更可操作些,那么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可以分两层来叙述。
一是教师根据研读国家课程标准,研制某学期或模块的课程纲要,再编制单元或课时教案,体现学段内容标准──学期或模块课程纲要──教案的一致性。
二是就一节课而言,教师在备教案时,必须明确三个基本问题“我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目标)”“我如何知道学生已经到哪里了(评价任务设计)”“我如何安排教学过程以便于学生有更好的表现,也有利于我了解学生学到了什么(教学环节)”,体现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
归纳起来,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的主要特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目标源于课程标准,二是评价设计先于教学设计,三是教学全程指向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四是体现“像专家一样思考”课程标准──教学──评价的目标一致性。
选编自《基础教育课程》,原文阅读:教学何以回家《灰雀》教学设计陈基设计理念:1. 遵循制定教学目标的标准性原则,以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为依据,制定教学目标。
2.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教学的过程应当由一个又一个学生直面任务问题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所构成。
3.达成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的需求,教学目标导向就是以学定教,所有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必须有教学目标依据。
4.强化反馈评价,完善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学习结果思维过程调整教学,进行指导,实现顺学而导。
5. 落实“过程与方法”这一维教学目标,让学生亲历语文学习过程,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全面习得语文素养。
6.落实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这一语文课程性质要求,教师“教阅读”“教表达”,学生“学阅读”“学表达”。
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桦”等2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郊”等12个生字新词和“仰望”等7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制定依据】课后识字写字安排和“词语表”安排,以及课程标准关于学段理解词语的目标要求。
2.学习根据时间的推移梳理课文,概括课文各部分内容,了解课文内容,复述课文大意;初步了解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要求。
【制定依据】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
”因此制定教学目标要瞻前顾后。
制定这个教学目标,一是落实课程标准“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的学段目标要求,以及为第三学段“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的目标内容学习做铺垫准备。
二是语文园地“习作”的题目要求“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把这件事想清楚再动笔写”。
这是教科书安排的第一次的写人习作,其提示的教学目标水平要求,只是“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即要求习作想要表达的人物特点,与所写的事情要对上号,从而体现阶段性要求。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根据人物的话语,猜想人物内心想法;找出并读懂有关人物描写的句段,与同学交流,感悟列宁喜爱灰雀和尊重、爱护小男孩的特点,感悟小男孩知错能改的品质。
【制定依据】课后练习和课文中的“泡泡”,落实课标阶段目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语感,积累语言,发展思维。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抄写描写灰雀的句子。
【制定依据】课后练习。
重点教学目标:教学目标2、3。
难点教学目标:教学目标3。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一、学习整组导读,明确主要学习目标,激趣导入【设计说明】整组的导读,提示了该组的课文主题内容和主要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整组课文的主题内容,明确主要学习目标,有利于明确学习方向,激发学习兴趣,以及对新课的主题内容的把握。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通过上一组课文的学习以及综合性学习活动,体会到了课余生活的丰富多彩。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学习一组新的课文了,让我们一起读读这组课文的导读,看看导读告诉我们学习什么课文内容,向我们提出什么学习要求。
1.(复习默读要求后)出示任务。
2.反馈指导。
个体学习后班级交流。
预设:课文内容的句子:“这组课文讲的都是发生在名人身上的平凡小事”。
学习要求的句子:“我们能感受到他们的不平凡”“可以搜集一些名人的故事,更多地了解他们”。
小结谈话:同学们真会读书!对了,这组课文讲的都是一些名人的小故事,通过学习这些小故事,我们要了解他们身上的特点、品质;在这组课文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去搜集一些名人的故事,准备在口语交际课上开一个名人故事会,更好地了解他们,向他们学习。
接下来,我们学习这一组课文的第一篇。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释题【设计说明】一、阅读应该从题目开始。
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窗口,透过题目,可以了解到文章的某些东西;二、释题还是一个读写结合点,让学生了解作者是如何给课文起一个恰当的题目的,从而达到能给自己的习作起一个恰当的题目。
读了课题,根据课题,我们可以知道这个名人故事是围绕什么展开的?(灰雀)(三)展示灰雀图,简介灰雀小结谈话:阅读从题目开始,我们不要忽略了题目提供给我们的信息。
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窗口,会引领我们了解到文章的某些东西。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课文围绕灰雀向我们讲了一个什么名人的什么故事,表现了他的什么特点和品质。
二、指导预习,梳理课文条理,复述课文大意【设计说明】一、课堂上进行预习,让所有学生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有利于真正实现顺学而导,能有效缩小学生的两极分化。
二、第二学段有两个重要的教学目标:“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
而按照教科书所说的把握主要内容方法,其中的一个操作步骤,就是将课文划分部分,了解每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详见四年级下册第八组“我的发现”)。
因此,学习梳理课文条理,概括各部分内容,是三年级重要的教学目标,要给予安排。
再者梳理课文条理,是一项很好的思维训练的语文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理解力、分析力、概括力、抽象力等思维能力都得到锻炼。
(一)指导预习课文,粗知课文大意【设计说明】一、“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是第二学段一个教学目标,由于几乎每篇课文都应该落实,为免重复啰嗦,没有制定在“教学目标”中,但要在每一课文的学习中安排落实,尤其是叙事性课文。
二、“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的外显表现,就是能用六种基本句式表达出来(谁干什么、谁是什么、谁怎么样,什么干什么、什么是什么、什么怎么样)。
三、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是阅读教学的一个基本规律。
因此,“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既是一个教学目标,也是一个从整体入手的阅读教学策略。
1.组织学生预习。
(1)出示任务。
【设计说明】“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在第二学段的教学策略,是通过提有关的问题,帮助学生抽取信息,然后联系起来说一说,从而明确标准、要求和粗知的方法。
这个教学目标,在二年级的学习中就应该做铺垫了,但不需要学生完整说。
而到了第三学段,则要求学生初读课文就能完整说出。
(2)反馈指导。
①出示会认读的生字词(注音)。
通过个别指名检查等方法,指导读准生字读音。
②说说哪个生字容易读错,指导读准音难字。
预设:“胸”“渣”。
③出示会写字词“郊外、散步、面包渣、或者、不敢、可惜、低头、诚实”复习认读。
【设计说明】一、第二学段学习的重点就转移到阅读了。
因此,识字教学在通过读音教学解决了生字(会认的字)的读音,扫除了阅读障碍,就应该进入阅读的学习,充分利用无意注意来达成正确认读的目标。
二、会写的字,除了认写同步的字外,其余的是已经会认读的了。
这里复习认读,既是诊断性检测,又是唤起注意的操作,为阅读过程中利用无意注意记认字形做铺垫。
三、关于理解生字词义。
按照课标的要求,学生如没有产生阅读理解的障碍,就应该视作达成理解的教学目标了。
④指名朗读课文,评议是否读准、读通顺,听的同时继续思考任务③。
⑤同位交流任务③的学习结果后,班级讨论交流,(说说从哪些语句中获得此信息)达成共识(见预设)。
预设:(凡文字作答,只求意思相同,不求文字雷同。
以下要求相同,不再重复啰嗦。
)课文是围绕着灰雀,写了一个列宁和一个男孩之间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一个公园里。
男孩捉了一只灰雀后来又放了。
列宁巧妙地教育男孩认识到捉灰雀不对。
⑥同位用简练的一两句话说说课文的大意,相互提提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