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
杜威传播学者
![杜威传播学者](https://img.taocdn.com/s3/m/30da1ecc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21.png)
杜威传播学者杜威传播学早期学术思想源流包括欧洲源流和美国源流,杜威就是美国源流的代表人物。
一、杜威简介杜威(John Dewey)是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
而对于杜威来说,传播学,就如 D.J.切特罗姆所说:现代传播在“杜威的工作中却不是主要课题,对于杜威漫长丰富的一生事业来说,它确实可以看成是个次要的小题目。
”传播之于杜威,尽管次要,但意义非同寻常。
它不仅曾是杜威重要的关注对象,而且与他其他领域的许多思想相互关联;它承担了推动社会改革运动的使命,也是晚年杜威在各种不同背景下反复思考的问题。
因此,杜威的传播思想不可忽略,尤其应该成为传播思想史和传播学理论的研究对象。
杜威的传播思想是他为新时期的进步主义确定基调的集中表现,他也是在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通过关于传播本质和社会作用的论述,为库利、米德等其他早期传播思想家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为理解现代西方传播思想的发展变化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二、杜威与传播学(一)杜威的传播观杜威从经验自然主义哲学观出发,形成了自己对传播的理解:活动参与和经验共享。
杜威认为,传播能改变活动参与的双方,使经验共享,使行动合作。
杜威所言的“经验共享”和“活动参与”,不仅有意义的共享,还有经验的共享,更重要的是把传播视为人们共同从事社会实践活动。
这种活动包括有机体与自然以及有机体之间的互相作用,它对有机体和自然都发生社会作用,正是这种作用使人从动物进化到人,即人的社会化过程。
杜威是把社会作为有机体来研究的。
他最著名的观念是:大众传播是社会变迁的工具,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把这些观念灌输给了其学生库利和帕克。
他还认为,“有组织的信息”能帮助创造一个“伟大的社会”。
在杜威看来,社会整体的存在高于社会的个人的利益”,而“传播的功能就是要使个人自由与社会责任相协调”。
现代传播对于社会存在的意义杜威在《民主与教育》(1915)一书中说:“社会不仅是由于传递、传播而得以持续存在,而且还应该说是在传递、传播之中存在着。
《杜威的教育思想》课件
![《杜威的教育思想》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f185d47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76.png)
1930年
杜威逝世于美国纽约市
杜威的教育背景
杜威在约翰·霍普金 斯大学学习哲学和教 育
杜威还曾在芝加哥大 学和哥伦比亚大学任 教
他深受约翰·杜威实 用主义哲学的影响
杜威的主要教育贡献
01
02
03
04
提出“教育即生活”的 理念
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实 践经验
提倡学校与社会生活的 联系
对传统教育观念的挑战 和改革
新精神。
课程设计:实用主义课程观
强调实用性
课程设计应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生活 化,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 际生活中。
注重社会适应性
课程应关注社会需求和学生未来职业 发展,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跨学科 识进行整合,形成综合性的课程体系 。
个性化课程设置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置个性化 的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
《杜威的教育思想》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杜威简介 • 杜威的教育哲学 • 杜威的教学理论 • 杜威的教育评价观 • 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与评价
01 杜威简介
CHAPTER
杜威的生平
01
1859年
杜威出生于美国佛蒙特州
02
1876年
毕业于佛蒙特大学
03
04
1884年
获得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 学位
终结性评价
在教育活动结束后进行总 结性评价,全面评估教育 效果。
教育评价的实践意义
提高教育质量
通过评价,发现并解决教育问题,促进教育 质量的提高。
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通过评价,激励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促进教育改革
评价可以为教育改革提供依据,推动教育改 革的发展。
心理学杜威ppt课件
![心理学杜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34e0d72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6d.png)
反思性思维
杜威提倡培养学生的反思性思维,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 结果进行思考和评价,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学生中心教学法
01
02
03
学生为主体
学生中心教学法强调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求 和兴趣进行教学设计。
强调心理现象的功能和适应性的 心理学派别。
关注心理现象在个体适应环境中 的功能作用。
主张心理学应研究意识的功能和 适应性行为,以揭示心理的内在 机制和目的。
教育心理学
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01
02
•·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认知发展和情感教育等方面。
03
04
强调教育应以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 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THANKS
感谢观看
性。
02
杜威的心理学理论
实用主义心理学
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心理学派别。
推崇实证科学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来 验证心理学理论。
认为心理学应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实用的 指导和帮助。
•·
强调心理学的研究应关注个体的适应行 为和实际问题解决。
功能主义心理学
•·
认为意识是连续不断的过程,强 调意识的机能和应用。
问题导向学习
这种方法鼓励学生通过解 决真实问题来学习新知识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 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合作与交流
学生中心教学法注重学生 的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培养 ,提倡学生之间的互助合 作,共同解决问题。
民主主义教育观
1 2
教育平等
杜威的民主主义教育观强调教育平等,认为每个 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教育应打破社会阶层的 限制。
杜威简介
![杜威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348f5feaf8c75fbfc77db292.png)
杜威简介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功能心理学的先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
出生在佛蒙特州柏林顿市附近的农村,祖先三代都是佛蒙特州的农民。
柏林顿市人口近一万五千人,其中约半数为本地人,半数来自爱尔兰和魁北克。
本地出生的人包括在佛蒙特州或新英格兰其他地方居住很久的盎格鲁撒克逊中产阶级新教徒家庭的后裔。
杜威就是在这样一个群体的传统中成长起来的。
他的主要教育著作有:《我的教育信条》(1897)、《学校和社会》(1899)、《儿童与课程》(1902)、《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明日之学校》(1915)、《经验与教育》(1938)和《人的问题》(1946)等。
思想背景19世纪当时流行的是殖民时期筵席下来的旧教育,再加上19世纪后期从德国传入的赫尔巴特教学方法逐渐刻板化,使得当时的学校陈陈相因,缺乏生气。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1859--1952)是当时传统教育的改造者,是新教育的拓荒者,他提倡从儿童的天性出发,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
思想内容(一)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教育能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把社会生活维系起来和发展起来。
广义地讲,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人接触、相互影响、逐步扩大和改进经验,养成道德品质和习得知识技能,就是教育。
由于改造经验必须紧密地和生活结为一体,而且改造经验能够促使个人成长,杜威便总结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为“经验改造”。
(二)教育无目的论在杜威的心中,在不民主、不平等的社会中,教育只是外力强加于受教育者的目的的。
在民主的社会中就不同了,应当奉行无目的论。
实则,在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日益激化的年代,杜威很强调教育在改进社会方面的效用,杜威教育目的论的资产阶级性是显而易见的。
(三)“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
《杜威教育思想》课件
![《杜威教育思想》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8c10460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55.png)
杜威提倡教育的民主性,认为 教育应该面向所有学生,尊重 学生的个性差异,并培养学生
的民主素养。
课程理论
经验课程
活动课程
杜威主张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来设计 课程,强调课程与生活的联系。
杜威提倡活动课程,认为通过活动可以培 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核心课程
实用课程
杜威认为应该设计核心课程,这些课程应 该涵盖对学生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领域, 如科学、艺术、历史等。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 和促进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 问题,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 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 业素养,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 和调整,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杜威主张实用课程,认为课程应该与学生 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 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学生主体性
杜威认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 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合作学习
杜威认为合作学习是实现学生中心教学观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这种思想强调了教育的实用性和社会性,对现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3 杜威的教学理论
教学方法论
活动性原则
杜威强调通过活动来学习,他 认为只有通过实际操作,学生
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反思性思维
杜威提倡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 反思性思维,鼓励学生对所学 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和质疑。
杜威
![杜威](https://img.taocdn.com/s3/m/d3732519650e52ea5518983e.png)
经济
文化
从19世纪七八十年代起,以马萨 诸塞州昆西学校实验为开端,美 国兴起了一次广泛的群众性教育 改革运动——“进步教育运动”。
总而言之,杜威的实用教育理论适应了 美国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 渡的社会发展需要,开启了现代教育的 先河。
进步主义教育代表人:
美国哲学和教育哲 学的代表人物,实用主 义哲学和进步主义教育 哲学的主要创始人。
杜威平生著述宏富,有论文815篇,专著44本(其中11 本论教育).其主要教育著作有:《我的教育信条》 (1897)、《学校和社会》(1899)、《儿童与 课程》(1902)、《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 《明日之学校》(1915)、《经验与教育》 (1938)、《人的问题》(1946)等。
思考:杜威个人经历对其思想的影响 ?
童年时代的环境
大学时 代和教授 生涯
实践与出访
开拓 者的 生活
枯燥 的 课堂
托莱 教授
莫里斯 教授
实验 学校
出国 访问
社会 政治
个人与社会的矛盾 :贫富分化、劳资对 立等。 精神文化与物质财富的矛盾 :两者 的农业 术革命的新 阶段 外来移民的纯熟技术
1859年,杜威生于美国佛蒙特州柏林顿 市附近农村零售商家庭。 15岁中学毕业后进入佛蒙特大学就读。 1879年毕业后,先后任中学教师和乡村 学校教师。 1882年进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学 位。
在杜威漫长的一生当中,从19世纪80 年代初期起,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时期:1884-1894年,在密执安 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心理学和哲学。 第二个时期:1894年-1904年,在芝加 哥大学担任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系主 任,创办了一所实验学校。 第三个时期:1904年后-1952年,事业 的辉煌时期。
杜威课程观
![杜威课程观](https://img.taocdn.com/s3/m/7005bdfb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3d.png)
杜威课程观【原创实用版】目录1.杜威课程观的概述2.杜威课程观的主要理念3.杜威课程观的实践应用4.杜威课程观对我国教育的启示正文1.杜威课程观的概述杜威课程观是指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关于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理论。
杜威认为,教育应该从儿童的兴趣和经验出发,以活动为主,通过实践、思考和反思,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杜威课程观强调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倡导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提倡学习者与教育者共同参与课程的制定与实施。
2.杜威课程观的主要理念(1)教育即生活。
杜威认为,教育应该紧密结合生活实际,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他反对将教育与生活割裂,主张学校教育应与社会生活、家庭生活相融合,共同促进儿童的成长。
(2)教育即生长。
杜威认为,教育应顺应儿童的天性,满足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让儿童在自由、民主、和谐的环境中自然生长。
他主张教育者应尊重儿童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儿童主动学习,自主发展。
(3)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杜威认为,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个体经验的改造。
他主张通过实践、思考和反思,使儿童在活动中不断积累经验,改造经验,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质。
(4)课程的编制应以学习者为中心。
杜威强调,课程设置应从学习者的兴趣、需求出发,注重学习者的主动参与,鼓励学习者与教育者共同讨论、制定课程。
3.杜威课程观的实践应用(1)创设情境教学。
根据杜威课程观,教师应结合儿童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引导儿童通过参与活动,主动探究知识,培养能力。
(2)倡导活动课程。
杜威主张,课程应以活动为主,通过实验、调查、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儿童在实践中学习,增强问题解决能力。
(3)实施开放教育。
杜威提倡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鼓励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合作,共同为儿童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4.杜威课程观对我国教育的启示(1)注重课程的实践性和生活化。
杜威生平简介
![杜威生平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304e53cff8c75fbfc77db276.png)
杜威所处的时代背景 • 第二次工业革命 • 美国经济总量位列世界首位 • 工人承受残酷的剥削 • 阶级矛盾尖锐 • 新的时代观念开始孕育
童年阶段的杜威 • 杜威的母亲对他灌输上帝和耶稣的信仰 • 酷爱读书 • 从事简单的工农业劳动 • 在母亲的要求下能吃苦耐劳
大学阶段的杜威
• 第一阶段:15岁进入佛蒙特大学学习,对哲学产生了兴 趣,并开始确立了研究哲学的志向,师从托里 (H.A.P.Tor-rey)教授,以哲学为传统的佛蒙特大学给 他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环境,这也是他走上学术研究道路 的起点,但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起点
杜威来到中国
• 1919年4月30日杜威携妻子到达上海。 • 把民主与科学的思想直接播种在中国。 • 延长假期,在中国讲学两年多。
感谢您的关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杜威的大学教授生涯
• 1884年获霍普金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同年任教于密执安 大学。 • 1889年在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哲学。 • 1890-1894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任教。 • 1894-1904年在芝加哥大学任哲学系、心理学系和教育系 主任 • 1902-1904年兼任芝加哥大学教育学院院长 • 1904-1930年,他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兼任教授教 职
大学阶段的杜威
• 第二阶段:大学毕业后杜威进入霍普金斯大学攻读研究生。 杜威在这里受到了更浓厚的学术气氛的熏陶,接触了更多 的具有激励作用的人,参加了更广泛的学术活动和研究, 从而更加坚定了研究哲学的志向。
• 在读研究生期间,莫里斯(G.S.Morris)教授,对杜威 的成长影响和帮助最大,使他对黑格尔哲学产生了极大的 兴趣。杜威本人后来也这样说:“与黑格尔的结识在他自 己的思想中留下了一种不可磨灭的痕迹。
杜威简介
![杜威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c0f95907ba1aa8114431d93d.png)
内容
教材的特点
1882年 杜威首次发表论文,这三篇论文被刊登在全国 唯一哲学学术论文的杂志上,对他自己来说,是一个 相当大的鼓舞。后来,杜威拿到博士学位,也结了婚, 他六个孩子中最聪颖的老三后来不幸因病夭折,对他 和太太的打击很大。
人物简介
1884年,杜威获取博士学位后在密执安和明尼苏达大学任 教 。1886年,出版了第一本美日心理学教科书,在当时很 受欢迎 。1894年,到芝加哥大学任教工作十年。这十年是 他对心理学有重大影响的时期。
1896年,他创立一所实验中学作为他教育理论的实验基地, 并任该校校长。反对传统的灌输和机械训练的教育方法, 主张从实践中学习。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口号。 其教育理论强调个人的发展、对外界事物的理解以及通过 实验获得知识,影响很大。 1904年 到哥伦比亚大学教书直到1930年 退休。在那里他不再研究心理学,而只是 把心理学应用到教育和哲学方面,宣扬他 的实用主义哲学和教育学思想。还担任过 美国心理学联合会、美国哲学协会、美国 大学教授联合会主席。
1859年 1859年10月20日,诞生在在新英 格兰的维蒙特州的贝林顿一个中产 阶级的杂货商家。他的出生地向来 习于自治,崇尚自由,笃信民主制 度。杜威小的时候有点害羞,并不 是很聪明的小孩,不过他很喜欢看 书,是大家公认的书虫。 1879年毕业于维蒙特大学,开始了他一直想要从事的 教职工作,并且继续研读哲学史 。
人物简介
约翰•杜威(John Dewey, 1859年10月20日-1952年6 月1日)是美国哲学家和教育 家,与皮尔士、詹姆士一起被 认为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重 要代表人物。
主要著作:
《哲学之改造》 《民主与教育》 《我的教育信条》《教育哲学》 《明日之学校》 《经验和教育》2年,因肺炎去世。
有关杜威的知识点总结
![有关杜威的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e564d69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85.png)
有关杜威的知识点总结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是20世纪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功能主义心理学和进步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对教育理论和实践,社会政治、民主和道德哲学等方面都有重要贡献,在国际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我们将对杜威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一、生平杜威出生于美国佛蒙特州,后来移居康涅狄克州。
他曾在弗吉尼亚大学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哲学和心理学学位,并于1884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他在多所大学任教,并在哥伦比亚大学建立了实验教育学,使得他成为了一位教育革新的先驱者。
杜威早年受到康德和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影响,后来又受到达尔文的进化论和詹姆斯的心理学实验方法的影响。
他对于人类的智力和社会进步,以及科学方法的发展都保持着极大的兴趣,这些思想都在他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中有所体现。
二、教育理论1. 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杜威提出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主张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技能,使其在社会中能够发挥作用。
他认为教育应该是一个与现实紧密结合的过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的实际技能和社会责任感。
因此,杜威强调实践教育和社会实践的重要性,提倡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密切结合。
2. 经验主义教育理论杜威的教育理论强调学生的经验和实践是教育的基础,他认为学习应该是一种积极的、与生活紧密相关的体验。
因此,他主张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问题解决,以此促进其全面发展。
3. 民主教育理论杜威认为,教育是促进社会民主和公民道德的重要工具,他主张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对社会责任感。
他强调学校应该是一个民主社会的缩影,学生应该参与学校的组织和管理,以此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民主意识。
三、心理学理论1. 功能主义心理学理论杜威是功能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于心理过程的研究主要关注于心理功能的目的和作用,而不是其结构和机制。
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心得体会(3篇)
![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心得体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9a088bc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57.png)
第1篇一、引言杜威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他的教育思想对世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道德教育领域,杜威提出了独特的观点,强调道德教育的实践性和情境性。
本文将从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出发,结合我国教育现状,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二、杜威道德教育思想概述1. 道德教育的本质杜威认为,道德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人的道德品质,使其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有爱心的人。
他强调道德教育应该关注个体的内心世界,培养其道德情感、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
2. 道德教育的目的杜威认为,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个体能够适应社会生活,实现自我价值。
他主张道德教育应该关注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培养其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责任感。
3. 道德教育的方法杜威强调道德教育的方法应该是实践性的,主张通过情境教学、体验教学等方式,使个体在具体情境中感受道德、体验道德、实践道德。
三、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的启示1. 重视道德教育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启示我们,在我国教育改革中,应重视道德教育,将其纳入教育体系的核心地位。
通过道德教育,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公民,为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2. 注重个体发展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强调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启示我们在道德教育中应注重个体发展。
关注个体在道德情感、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方面的需求,使个体在道德教育中实现自我价值。
3. 强化实践性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主张通过情境教学、体验教学等方式,使个体在具体情境中感受道德、体验道德、实践道德。
这启示我们在道德教育中应强化实践性,让个体在实践中体验道德、感悟道德。
4. 关注道德情感杜威认为,道德教育应关注个体的内心世界,培养其道德情感。
这启示我们在道德教育中应关注学生的道德情感需求,激发其道德情感,使其在道德教育中产生共鸣。
四、结语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深入挖掘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内涵,结合我国教育实际,推动道德教育改革,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公民。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及启示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00d8e789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bf.png)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及启示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是20世纪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家之一,他的道德教育思想为世人所重视和研究。
杜威认为,道德教育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对于今天的教育实践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杜威强调了道德教育的社会性和现实性。
他认为,道德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
道德教育应当融入到社会生活中,贯穿于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
杜威主张通过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行和价值观念,使他们在实践中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杜威强调了道德教育的民主性。
他认为,道德教育应当是共同参与、平等对话的过程,而不应当是一种权威式的灌输。
在他看来,民主精神是道德教育的本质,学生在学校中应当体验到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通过讨论、合作等方式来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
杜威的民主道德教育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道德教育模式,即注重个体参与和民主决策的教育模式。
杜威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道德教育理念。
他认为,学生应当成为道德教育的主体,他们应当在实践中主动构建自己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而不是被 passively 接受他人的道德规范。
杜威要求教育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和个性化的辅导来引导他们发展自己的道德品质,从而构建积极向上的道德个性。
杜威强调了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的融合。
他认为,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是相互关联的,不能割裂开来。
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中,应当融入大量的道德教育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杜威主张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通过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来促进学生的道德全面发展。
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启示意义。
在今天我们进行道德教育时,我们可以借鉴杜威的思想,让道德教育融入到学校的方方面面,注重学生的民主参与和实践经验,以学生为主体,注重知识与道德的融合,从而培养出更加全面、积极向上的人才。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及启示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71969d14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71.png)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及启示杜威(John Dewey)是20世纪著名的教育家和哲学家,他被誉为“现代教育之父”。
在他长达一生的教育实践与哲学探索中,杜威提出了许多具有深远意义的道德教育思想,并且对当代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本文将就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
杜威提出了以民主社会为背景的道德教育理念。
他认为,在一个真正的民主社会中,个体的价值和利益应当被平等对待,每个人都应当有平等的机会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这样的社会中,道德教育应当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民主精神和道德责任感,使他们具有对社会公共利益的关怀和承担。
杜威主张道德教育应当是综合的教育。
他强调道德教育不应当仅仅是道德规范的灌输和道德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判断能力。
他认为,道德教育应当融入到学科教育和全人教育之中,在学习科学知识、社会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道德素养。
杜威倡导以经验为基础的道德教育。
他认为,道德教育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经验和生活环境,而应当立足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社会互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和道德行为。
他主张道德教育应当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生活体验来理解道德规范和原则,从而使道德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成长发展。
杜威提出了以民主学校为载体的道德教育实践。
他认为,学校作为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应当成为学生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
在民主学校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当成为学生道德品格的榜样和引导者,学生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者,更应当成为民主社会的参与者和建设者。
杜威主张在民主学校中进行道德教育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形成尊重他人、关爱集体和承担责任的道德习惯和行为。
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对当代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
在当代社会中,价值观多元、社会纷繁复杂的背景下,我们应当秉承杜威的道德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民主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做一个有道德、有爱心、有担当的公民。
杜威的教育观点
![杜威的教育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b6ca0f57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32.png)
杜威的教育观点
哎,说起杜威这个美国的大教育家,他那些关于教育的观点,真的是让人眼前一亮哦。
你看他咋个说的:“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就是经验的改组或改造。
”这话听起来好深奥,但仔细一想,还真是那么回事。
杜威又说,“学校即社会”,这就是告诉我们,学校里头学的那些东西,都不是白学的,都是要在社会上头用得到的。
他还提倡“从做中学”,就是说,不要光看书本,要动手去做,做了才晓得是咋回事。
他还有个“教育无目的论”,听起来有点玄乎,其实就是说,教育不要为了考试、为了升学去搞,教育就是为了让人更好地生长、更好地发展。
教育的过程,就是不断改组、不断改造、不断转化的过程。
你看,他这话说得多实在,多接地气。
杜威的观点,真的是让人心头一亮。
他重视儿童的自由发展,不要拿那些千篇一律的标准去框他们。
每个娃娃都有自己的特长、自己的兴趣,要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长、去发展。
在我们四川,也讲究个因材施教,不要一刀切。
你看那些娃儿,有的喜欢唱歌,有的喜欢画画,有的喜欢打球,就要让他们去唱、去画、去打,不要把他们的天性给扼杀了。
所以说,杜威的教育观点,真的是值得我们好好去琢磨、去学习的。
他的那些话,虽然说的是外国的事情,但放在我们四川,也是同样的道理。
教育嘛,就是要让人更好地生长、更好地发展,不要去追求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要脚踏实地,才能走得更远。
杜威的简介
![杜威的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67a05599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d2.png)
杜威的简介杜威的简介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名人姓名:杜威出生年代:1859-1952名人职称: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名人国家:美国相关介绍:约翰?杜威(JohnDewey,1859—1952),美国着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功能心理学的先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
出生在佛蒙特州柏林顿市附近的农村,祖先三代都是佛蒙特州的农民。
柏林顿市人口近一万五千人,其中约半数为本地人,半数来自爱尔兰和魁北克。
本地出生的人包括在佛蒙特州或新英格兰其他地方居住很久的盎格鲁撒克逊中产阶级新教徒家庭的后裔。
杜威就是在这样一个群体的传统中成长起来的。
杜威在柏林顿市上公立学校,毕业后入本地的佛蒙特大学。
大学第四年,他学习了基本的政治、经济、哲学和宗教理论,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大学毕业后,在中学任教三年。
1882年进霍布金斯大学攻读哲学。
受到来自密歇根大学客座教授、新黑格尔主义的主要倡导者莫理斯和19世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思想复兴的影响。
他发现,这个哲学强调宇宙的精神的和有机的性质,正是他一直在模糊地探索着的东西,他热切地信奉这个哲学。
1884年,杜威获得霍布金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同年秋,受聘为密歇根大学哲学和心理学讲师。
除1888~1889年曾在明尼苏达大学任哲学教授以外,杜威在密歇根工作了十年。
在此期间,他主要致力于黑格尔和英国新黑格尔主义哲学研究,对霍尔与詹姆斯在美国提出的新实验生理心理学进行了深入研究。
杜威对教育的兴趣始于在密歇根的年代。
他发现多数学校正沿着早先的传统路线进行,没有适应儿童心理学的最新发现和变革中的民主社会秩序的需要。
寻找一种能补救这些缺陷的教育哲学,成了杜威主要关切的事情。
1894年,他离开密歇根,任芝加哥大学哲学教授,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系主任。
他在芝加哥的成就使他获得全国的名望。
进化论的生物学和心理学在他的思想中越来越占优势,导致他抛弃黑格尔的理论,接受工具主义的认识论。
美国哲学家:杜威人物简介
![美国哲学家:杜威人物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8a810f97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bc.png)
DOCS SMART CREATE
美国哲学家:杜威人物简介
DOCS
01
杜威的生平与背景
杜威的出生与成长
1859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州
• 出生在一个严格的宗教家庭,从小受到宗教教育的影响
• 他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神学家和作家,对杜威的成长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的少年时
期
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与启示
对美国教育的影响
• 杜威的教育思想对美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
• 他的教育思想对美国教育的改革和实践产生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对世界教育的影响
• 杜威的教育思想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应用,对各国的教育思想产生
了重要影响
• 他的教育思想对世界教育的改革和实践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社会活动家的生涯
• 积极参与社会和政治活动,反对战争和暴力
• 支持妇女权利和劳工权益,倡导和平和公正的社会制度
02
杜威的哲学思想体系
实用主义哲学的起源与发展
实用主义哲学的起源
•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一种新的哲学思潮——实用主义
• 实用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和行动的重要性,认为真理和价值取决于其对人类生活的
重要理论基础
• 他的著作和演讲对美国哲学的发展
• 他的哲学思想对世界哲学的发展产
• 他的教育思想对教育改革和教育实
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
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践产生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03
杜威的教育理念与实践
杜威的教育观
01
教育目的观
• 杜威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生
活,培养具有创造力和批判精神的人
杜威的教学实践(2篇)
![杜威的教学实践(2篇)](https://img.taocdn.com/s3/m/d459229f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cd.png)
第1篇一、引言约翰·杜威(John Dewey)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被誉为“现代教育之父”。
他的教育思想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主张教育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本文将探讨杜威的教学实践,分析其核心教育理念,并结合具体案例展示其实践探索。
二、杜威的教学实践核心教育理念1. 以学生为中心杜威认为,教育应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经验为基础,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创造。
2. 实践性教学杜威强调实践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主张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他认为,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3. 历史与现实的结合杜威认为,教育应关注历史与现实,引导学生了解历史,认识现实,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他主张通过历史与现实的教育,使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4. 综合性教育杜威主张教育应涵盖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多个方面,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他认为,教育应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培养他们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三、杜威的教学实践探索1. 蒙台梭利教学法杜威曾深入研究蒙台梭利教学法,并借鉴其理念。
蒙台梭利教学法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探索,通过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杜威认为,蒙台梭利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2. 项目式学习杜威提倡项目式学习,即让学生通过参与实际项目,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3. 教学案例:芝加哥实验室学校芝加哥实验室学校是杜威教育理念的典型实践案例。
该校采用开放式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实验室中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实验室学校的教学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
4. 教学案例:杜威与儿童图书馆杜威在儿童图书馆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杜威
![杜威](https://img.taocdn.com/s3/m/5ca896c8aa00b52acfc7ca73.png)
杜威杜威是一位在西方世界中被称为大师的著名学者,其教育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是现代世界的一部教育名著。
他的教育思想在19世纪末产生于社会急剧发展、社会矛盾错综复杂的美国,目的在于改造旧学校,使学校在社会改良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杜威强调教育的“社会方面”,是其教育理论的一个根本出发点;同时,杜威又从经验论哲学观点和机能主义、本能论心理学观点出发,突出了教育的“儿童方面”。
他力图把这二个方面综合起来讨论,从而提出了“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等主张;要求把社会的需要、儿童的发展以及教育的过程都作为教育的目的;强调课程、教材、教法都必须同社会生活直接联系起来,并充分顾及儿童的特点和兴趣,鼓励儿童从活动中进行发现式的学习。
杜威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把儿童的兴趣和活动引导到合乎社会要求的轨道上来,使他们适应社会的需要。
因此,儿童的整个学习过程就是道德教育的过程,儿童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社会教育。
杜威所有这些论述中,既有谬误,也有合理的因素,因此他的影响是十分复杂的。
对于教育史上这样一位影响巨大的人物,我们应该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给予恰当的评价。
▇教材(返回索引)张季娟、袁锐锷编著《外国教育史纲》,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修订版:第二十四章杜威的教育思想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是现代著名的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理论家和心理学家。
《新大英百科全书》(1979年版)在介绍杜威时说,他是“20世纪上半期美国教育改革中所谓进步运动的卓越思想家”。
1930年,巴黎大学在授予杜威荣誉博士学位时,称他是“美国精神的最深刻、最完全的表现”(转引自《新大英百科全书》第5卷,1979年版,第680页)。
杜威的教育思想曾经在全世界广泛传播,有人说,“杜威的教育学说,不仅塑造了现代的美国教育,且影响了全世界”。
可以认为,杜威是现代西方教育史上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
杜威关于教育的语录
![杜威关于教育的语录](https://img.taocdn.com/s3/m/7ded9133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5b.png)
杜威关于教育的语录1. 杜威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你想想,就像给孩子一个兴趣的小火苗,然后看着它熊熊燃烧,多棒啊!比如鼓励孩子对天文感兴趣,他可能就会像火箭一样在知识的宇宙中飞驰。
2. 杜威讲教育即生长,这多有道理呀!那不就像小树苗一点点长大,变得枝繁叶茂嘛!就像看着孩子从牙牙学语到能说会道,这过程多让人惊喜。
3. 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非将来生活的预备,这不是很对嘛!难道教育就是为了以后吗?当下的体验就不重要啦?就像和孩子一起做手工,享受的就是那个当下的快乐呀。
4. 杜威说如果我们还用昨天的方式教育今天的孩子,那等于抹杀孩子的明天,哎呀,这话说得太深刻啦!好比一直让孩子死记硬背,那怎么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的能力呢?5. 杜威强调从做中学,这可太有意思啦!不就像让孩子自己去摸爬滚打,然后学到真本事嘛!像让孩子自己尝试做饭,那才能真正学会烹饪呀。
6. 杜威指出教师总是真正上帝的代言者,真正天国的引路人,这得多重要啊!就像在黑暗中给孩子点亮一盏灯,指引他们前行,想想那些优秀的老师不就是这样嘛。
7. 杜威说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能够继续教育自己,这多在理呀!不就是要让孩子有自我成长的能力嘛!就像给了孩子一把钥匙,让他们自己去开启知识的大门。
8. 杜威认为失败是一种教育,知道这个多好呀!就像孩子摔倒了再爬起来,那也是一种成长啊!比如孩子比赛输了,不就更懂得努力的意义了嘛。
9. 杜威讲儿童能力初期萌芽尤其可贵,这不就是要珍惜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嘛!就像看到孩子第一次会走路,那是多么让人兴奋的时刻呀。
10. 杜威说学校中的求知识的目的,不在于知识的本身,而在于使学生自己获得求知识的方法,这说得太对啦!难道就是为了记住那些知识吗?不,是要让孩子学会怎么去学习呀!就像教会孩子怎么钓鱼,而不是直接给他们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迁,都是有鉴于传统教育实施上的缺陷,经由杜威的实验主义教育哲学 之提倡与实行而成为事实;教育之成为社会基本效能的认识,又重新为 人所重视,使教育不再误蹈过去偏重形式的覆辙。从教育上的教学实施 之重视行的问题及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不仅充实了教育的内容,而且 也顾及到受教者的需求及其兴趣与能力,并从民主社会生活的理想上, 引导学生经验之成长,趋向于道德的需求,突破了传统的教育型态,可 以说这是杜威对美国教育最伟大的贡献。
对中国的影响
杜威的教育思想曾对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教育界、 思想界发生过重大影响。民国时期一些重要人物如 胡适、陶行知、郭秉文、张伯苓、蒋梦麟等均曾在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曾是杜威的学生。
蒋梦麟和胡适侧重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中国化应用 与探索,陶行知与 陈鹤琴则能结合自己的长期教育实践经验对杜威教育 思想进行相应的理论履行与再创新,并自觉融入生生不 息的中华民族教育精神的历史长河之中。诚然,实用主 义教育思想有其自身的内在缺陷,但通过近代学人的 扬弃与再创造,仍有某些见解可供当今中国教育改革探 索的参考与借鉴。
杜威的成长
出生在佛蒙特州柏林顿市附近的农村,祖先
三代都是佛蒙特州的农民。杜威就是在这样 一个群体的传统中成长起来的。 1879年,大学毕业,开始从事的教职工作, 并继续研读哲学史 1882年,首次发表论文,并被刊登在全国唯 一哲学学术论文的杂志上 1884年,获约翰· 霍普金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884-1888,1890-1894年,在美国密歇根 大学任教 1889年,在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哲学
三、教材和课程:综合课程、 活动课程
“以社会性的作业为ຫໍສະໝຸດ 心的课程和教材”四、教学组织形式:活动教学 设计教学法
五、教师角色:助手
指导者
对杜威的评价
杜威教育思想是符合美国文化特性的教育思 想,已经成为美国的教育文化。
由于杜威全盘否定传统教育以学习系统学科课程为本的做法, 他的活动作业课程,偏重儿童目前的兴趣和经验片面强调“从 操作中学习”,把“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作为“学校科目相互联 实用主义教育对培养适应社会且具有创造力 的人有价值。 系的真正中心”,结果使教学变成儿童在活动作业中掇拾片段 的直接经验的过程,这是不符合教学的根本规律的。当然,他 批评传统学校的教学缺乏活动,压制了儿童主动性的发展,则 又是正确的。 实用主义课程和教学论比较适应低年级学生,
第二时期是密执安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时期( 1884~1894)。 研究实用主义哲学,参加教育改革并且开始研究教育问题。 第三时期是芝加哥大学时期(1894~1904)。教育思想形成 并且进行教育实验。1894年任芝加哥大学哲学教授,并任哲学、
心理学和教育学系的系主任。1896年创设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 (简称杜威学校)(37岁)。主要教育代表作是1897年发表的《 我的教育信条》。
随着年级的升高,越来越不适应。
杜威对教育的贡献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改造了美国旧教育和建立了美国新教育,其功绩 是公认的。杜威从美国教育的极端形式主义与严格主义的影响下,在维 蒙特州新英格兰的城镇,具有民主气息的环境之中,孕育了他对当时教 育实施的批判能力;同时,在日后接受生物学与心理学的洗礼后,而对 教育上的种种弊端,发出了深沉的呼吁,创立了新的哲学思想,作为教 正如汉德林在《杜威对于教育的挑战》中说, 育理论的基础,演成了一九三○年代的所谓进步教育运动。
经典性巨作《民主主义 与教育》全面地阐述了实用 主义教育理论,是其教育著 述的代表作。英美学者把它 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以及 卢梭的《爱弥儿》并列。
1937年版的封面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社 会 发 展
教 育 领 域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理 论 基 础
实用主义哲学
社会学基础(社会 方面)
心理学基础(儿童方 面)
(三)机能主义心理学
儿童是和他们的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积极而 能动的机体。 儿童学会适应环境并与社会成功合作的基本途径就 是直接参与社会生活的各种活动,这就是教育的基 本方式。 儿童生来就潜存着四种本能,分别表现为四种活动:
语言和社会的本能及其活动; 制作的本能及其活动; 研究和探索的本能及其活动; 艺术的本能及其活动。
(一)实用主义哲学 Instrumentalism and Pragmatism
“经验”是有机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统一的连
续体。 在这个统一的连续体里,经验和自然、人和 环境、认识的主体和被认识的客体,是同一 过程的两个侧面,它们相互作用着,相互连 续起来,以至合而为一 。 世界的本质是不可知的,只有“我”的经验 存在。 “一切学习来自经验” 。
第四时期哥伦比亚大学(1904-1952)教育思想成熟期和研 究成果丰产期。1904年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1930年退休,获
哥伦比亚大学荣誉教授称号。退休后仍然辛勤笔耕。主要教育代表 作是1916年出版的《民主主义与教育》(57岁)。
主要教育著作
《我的教育信条》 My Pedagogic
Creed(1897)
“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 来” 。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主要内容
关于教育本质的观点
关于教育目的的观点
关于教学方面的理论
关于教育本质的观点
教育即生长 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经验的不断重组和改造
教育即生长
杜威从其生物学化本能论心理学出发,认为 教育就是促进儿童本能生长的过程,即教育 的本质和作用就是促进儿童的本能生长。提 出了著名的“儿童中心主义”的教育原则, 并成为他的教育理论甚至整个现代派教育理 论中的一个核心要求。 同时重视环境的作用。既要正视儿童的 需要,又要提供相应的环境,以便使两者相 互作用。
1894年,跟他妻子创立了实验小学,后因归并的问 题,遂辞职离去。之后他到了哥伦比亚大学任教 1896年,创立一所实验中学作为他教育理论的实验 基地,并任该校校长,反对传统的灌输和机械训练 的教育方法,主张从实践中学习 1894-1904年,在芝加哥大学任哲学系、心理学系 和教育系主任 1902-1904年,兼任芝加哥大学教育学院院长 1904-1930年,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兼任教 授教职,并担任美国 心理学联合会、美国哲 学协会、美国大学教授联合会主席 1919年,他曾经先后在北京、南京、杭州、上海、 广州等地讲学,他还去了苏 联、土耳其、南非 及墨西哥等地 1952年6月1日,因肺炎在纽约去世
杜威的学术生涯
第一时期是佛蒙特大学——霍普金斯大学时期(1875~1884 年)。主要研究欧洲哲学。15岁进入佛蒙特大学
( 1875~1879),对哲学产生浓厚兴趣。大学毕业后曾先后执教于 一所城市中学和一所乡村中学。教学之余学习哲学史。1882年进入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深造,1884年以题为“康德的心理学”的论文 获得博士学位。
《学校与社会》 The School and Society (1899) 《儿童与课程》 The Child and the Curriculum (1902) 《民主主义与教育》 Democracy and Education(1916) 《经验与教育》 Experience and Education (1938)等。
“教育即经验的不断重组和改造”
这一观点是以杜威的主观经验论哲学理论为
基础提出来的。认为人的最初的经验来源于 “先天的能力”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连续性”原则 “交互作用”原则
关于教育目的的观点
教育无目的: “教育本身并无目的。 只是人,即家长 和教师等才有目的” 教育目的要因人而异:“一个教育目的必须根据受 教育者的特定个人的固有活动和需要(包括原始的 本能和习惯);如果家长或教师提出他们‘自己的’ 目的, 作为儿童生长的正当目标,这和农民不顾环境 情况提出一个农事理想,同样是荒谬可笑的。” 教育当然要有社会目的,学校要培养出适合社会生 活需要的人,这是教育的归宿点; 但是这种对社会生活的适应是通过儿童按其有特点 的发展(生长)而实现的,教育的目的不应排斥教育 的出发点——儿童,正如两点成一线那样,要把教 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统一起来,综合考虑。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转折时期, 杜威的教育思想,从初等教育一阶段来论,不难发现到他的理论之深具 美国教育急需强烈激荡和震动的关头, 价值,这也就说明了杜威对于初等、中等教育阶段之学校设施,是产生 杜威掀起的波澜是壮阔的,其意义是暴炸性的。 了不少的影响。教育目的、方法、课程内容、道德教育之方法等等的变
教学论
一、从做中学
是杜威教育理论的基本原则,实际上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 验中学”,他认为,儿童应该从自身的活动中进行学习,教学应该从学 生的经验和活动出发。
二、教学过程:教学五步骤(发现法)
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 在情境中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 观察和假设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展开调查和研究,获得设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有机会检验他的方法。
教育即生活
杜威又提出了教育的本质即生活的观点。他指出,
儿童本能生长总是在生活过程中展开的,或者说生 活就是生长的社会性表现。根据“教育即生活”, 杜威又提出“学校即社会”。要求把学校办成和现 有社会制度一样的环境,以便从中培养出能完全适 应当前社会生活的人。 “学校即社会”的具体要求:一是学校本身必须是 一种社会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二是校 内学习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两者之间应有自由的 相互影响。
(二)社会改良主义
他期望“以合作的智慧的方法,去逐步代替暴力冲突的 方法”,“坚持学校是社会进步和改革的最基本的和最 有效的工具”。 ______(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论著选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2页) 民主主义社会最需要教育,且为教育提供良好的条 件和要求,要求教育使人获得有效地参与共同生活 的经验,“使每个人都有对于社会关系和社会控制 的个人兴趣,都有能促进社会的变化而不致引起社 会混乱的心理习惯”。 _____(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论著 选》,第16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