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军乐的历史与发展

合集下载

商朝与西周的礼乐制度

商朝与西周的礼乐制度

商朝与西周的礼乐制度商朝(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和西周(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是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王朝。

虽然两个王朝相隔了几百年,但它们在礼乐制度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

下面将详细介绍商朝和西周的礼乐制度。

商朝的礼乐制度: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记载的王朝,它奠定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在商朝时期,礼乐制度得到了高度重视和发展。

1.礼:商朝非常注重礼仪,将其视为统治者与臣民之间维持秩序和关系的关键。

礼仪包括宴会、祭祀、婚嫁等活动。

统治者通过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来彰显自己的威望和地位。

商朝礼制的核心是尊崇先祖,因此祭祀祖先显得尤为重要。

2.乐:商朝的音乐也非常发达。

商朝的音乐以钟、磬、箫、笙等为主要乐器。

音乐在商朝社会中被广泛用于祭祀、宴会和娱乐活动中。

音乐不仅用于表达情感,更被看作是天地和谐的体现。

西周的礼乐制度:西周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关键时期,它对以后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周的礼乐制度在商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1.礼:西周的礼仪制度更加完善和复杂。

西周将礼仪作为社会秩序和对人际关系的规范进行了细致的划分。

礼仪的拘束力进一步加强,礼仪严格遵守成为官员和贵族统治阶级的重要标志。

2.乐:西周时期的音乐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发展。

西周的乐曲分为宗庙乐、宴会乐、军乐等不同分类。

乐曲的表演被视为向神灵表示尊敬的方式。

西周金石文献中记载着许多不同种类的乐器,包括瑟、筝、簧笛等。

两朝礼乐的相似之处:2.社会秩序的维护:两个王朝都非常重视礼仪,将其视为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规范。

通过遵守和执行严格的礼仪制度,可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3.音乐的重要性:不论是商朝还是西周,都高度重视音乐的发展和运用。

音乐不仅用于娱乐和娱乐活动中,还被认为是表达情感和维持社会和谐的重要工具。

总结:商朝和西周在礼乐制度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

两个王朝都高度重视礼仪的发展和实行,将其视为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重要规范。

战争的遗物一战时期的军用物品

战争的遗物一战时期的军用物品

22年并购案例22年并购案例一、背景介绍随着全球市场的不断扩大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重视并购这一策略。

本案例介绍了一家公司在22年内进行了多次并购,成功实现了业务拓展和市场扩张。

二、公司概况该公司是一家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的互联网科技企业,主要从事在线广告服务和数据分析。

起初,该公司只是一个小型创业公司,但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该公司逐渐壮大,并在2000年成功上市。

三、第一次并购在2002年,该公司进行了第一次并购。

目标公司是一家从事在线广告投放的初创企业。

通过收购这家企业,该公司得到了更多的客户资源和技术支持,并且进一步扩大了其在线广告服务的覆盖范围。

四、第二次并购在2005年,该公司进行了第二次并购。

目标公司是一家从事数据分析的初创企业。

通过收购这家企业,该公司得到了更多的数据资源和技术支持,并且进一步提高了其数据分析服务的质量。

五、第三次并购在2008年,该公司进行了第三次并购。

目标公司是一家从事在线广告服务的中型企业。

通过收购这家企业,该公司得到了更多的客户资源和技术支持,并且进一步扩大了其在线广告服务的市场份额。

六、第四次并购在2011年,该公司进行了第四次并购。

目标公司是一家从事在线广告技术开发的初创企业。

通过收购这家企业,该公司得到了更多的技术资源和人才支持,并且进一步提高了其在线广告服务的创新能力。

七、第五次并购在2014年,该公司进行了第五次并购。

目标公司是一家从事移动广告投放的初创企业。

通过收购这家企业,该公司得到了更多的移动端客户资源和技术支持,并且进一步扩大了其移动广告服务的市场份额。

八、第六次并购在2017年,该公司进行了第六次并购。

目标公司是一家从事数据科学研究的中型企业。

通过收购这家企业,该公司得到了更多的数据科学人才和技术支持,并且进一步提高了其数据分析服务的研究能力。

九、总结通过22年来多次并购,该公司成功实现了业务拓展和市场扩张。

在并购过程中,该公司注重整合目标公司的资源和人才,提高其自身的服务水平和创新能力。

世界民族音乐的九大分区详解

世界民族音乐的九大分区详解

世界民族音乐的九大分区详解(一)东亚音乐文化区包括中国、朝鲜、韩国、日本、蒙古在内的东亚温带地区,以五声音阶为主。

虽然在中国的古代,出现了可以和与古希腊、古印度高度发达的音乐理论相匹敌的以音律论为代表的音乐理论,在理论上对七声音阶作了许多研究,并且在古典的艺术音乐中得到了运用,但是,这种七声音阶的旋法特征仍然强调是五声性的。

另外,在与人民群众生活和感情有密切关联的民俗音乐中,却十分明显的以五声音阶和旋法为主。

在中国各地的少数民族传承的音乐也大多数是五声音阶。

朝鲜、韩国、蒙古的情况也基本相同。

日本虽有含半音的都节音阶、琉球音阶和不含半音的律音阶、民谣音阶的区别,但也都是五声音阶。

因此,东亚可以称为五声音阶音乐文化区。

东亚音乐文化区在音乐审美方面的最大特色就是追求古朴典雅的横向旋律的音乐美。

在音乐形态方面具有以下特点:(1)弹性的节拍和节奏;(2)五声音阶和五声性旋法;(3)渐变的音乐结构;(4)音响表现形式的单音性。

另外,在以琵琶、胡琴、三弦为代表的乐器的运用、音乐曲式结构以及音乐体裁形式等方面也有许多共同的因素。

(二)东南亚音乐文化区东南亚地区大致可以分为大陆部和岛屿部两大部分。

东南亚地区在音乐形态方面,五声音阶与七声音阶并存,在分布于北部山岳地带的藏缅语族或帝汶岛和龙目岛等岛屿部的多声部民歌和音乐感觉的共同性,横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地的铜鼓、铜鼓类的金属打击乐器群的系谱和分布等,都是这一音乐文化区的较为独特的特征。

东南亚地区人民的音乐审美特征表现在对青铜、竹制乐器的朴素、清新、稳健音乐美的喜好。

在音乐形态方面具有如下特点:(1)以青铜和竹为主要制作材料的乐器。

(2)以二拍子、四拍子为基本节拍。

(3)以七平均律为特色的律制。

(4)以注重横向旋律发挥的单音音乐为基本音乐织体。

(三)南亚音乐文化区指的是包括印度次大陆和斯里兰卡等周边国家和地区,这一地区也称为印度音乐文化区。

在音乐方面,自古以来,以高度发达的音乐理论为背景的印度古典艺术音乐成为本地区的高峰。

《中国近代音乐史简述》读后感

《中国近代音乐史简述》读后感

《中国近代音乐史简述》读后感《中国近代音乐史简述》读后感《中国近代音乐史简述》读后感:2012-12-9 21:07:20以史为鉴,雅俗共赏——读刘再生《中国近代音乐史简述》《中国近代音乐史简述》读后感《中国近代音乐史简述》(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以下简称“刘著”)是刘再生先生继《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之后的又一部力作。

作者集数十年的治史之功,将视线聚焦于1840-1949年间的中国音乐历史文化,以丰富翔实的资料、独特的视野、严谨的史观,用四编、90个专题对这一特定历史阶段的音乐人物、音乐事件、音乐现象和音乐作品进行全面的回顾和反思,向读者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论述中,作者秉承“爱国的、民族的、人性的”史观,力求在严谨的历史叙述中,弘扬民族文化,激荡民族精神,探索近百年我国音乐发展的规律。

因此,本文试图从学术史观、学术态度、语言风格、音乐人物塑造手法四个层面,阐述拙见。

一、学术史观如果说中国近代音乐史是一部雄壮的交响曲,那么史学家就是这部交响曲的编创者,其激荡的主旋律,正是作者精心编创的着力点。

面对纷繁复杂的百年音乐历程,作者所选取的标尺是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刚正不阿的民族风骨、宽厚爱人的人性追求,为推动中国音乐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音乐人物皆为其一一立传,热情颂扬。

因此,“爱国的、民族的、人性的”主旋律成为刘著的主要史观。

(一)爱国的音乐史观纵观刘著全文,始终洋溢的是“爱国的”主旋律。

首先表现在对音乐家的选取上,作者从1928年国立音乐院师生谱写8首救亡歌曲为开端,到聂耳、冼星海等左翼作曲家群,一次次掀起抗日爱国歌咏运动高潮。

在本书配置半身标准照片或在标题中突出介绍的95位音乐人物中,着重推介的抗日、爱国音乐人物占了近一半。

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2] 。

人类文化的发展历史表明,进步的文艺从来都是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的重要载体和重要形式。

每个时代的进步文艺,对于拓展人们的视野,激励人们的斗志,锤炼人们的品格,激发人们的创造,都展示了巨大力量。

唐朝的宫廷乐队与音乐演奏

唐朝的宫廷乐队与音乐演奏

唐朝的宫廷乐队与音乐演奏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之一,该朝代对音乐的重视程度特别突出。

宫廷乐队作为唐朝贵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载了皇帝和宫廷成员的欢乐和祝福。

本文将介绍唐朝宫廷乐队的组成、乐器种类以及音乐演奏等内容。

一、宫廷乐队的组成唐朝的宫廷乐队通常由三个部分构成:宫廷文官乐队、宫廷武官乐队以及吹打乐队。

宫廷文官乐队由文臣组成,主要负责演奏雅乐和宴会音乐。

宫廷武官乐队则由武将组成,主要演奏军乐和嘉乐。

吹打乐队则是由吹奏和打击乐器演奏者组成,负责增添音乐曲目的韵味。

二、乐器种类在唐朝的宫廷乐队中,乐器的种类繁多,各具特色。

从古琴、筝、瑟等弹拨乐器到笛、箫、琵琶等管弦乐器,乐队成员纷纷演奏出美妙的音乐。

此外,还有像铜锣、铜鼓、铃、响、钹等打击乐器,它们能够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节奏和声音效果。

宫廷乐队的乐器种类之丰富使得音乐演奏具备丰富的层次与韵味。

三、音乐演奏唐朝的宫廷乐队在各种重大场合都将音乐演奏作为重要的礼节和表演方式。

皇帝朝见大臣、宴请外使、庆祝节日等重要场合,宫廷乐队都会出场演奏,以表达对各个场合的祝愿和庆贺之情。

而音乐演奏的内容也非常丰富,有古典、雅致的宫廷音乐,也有祥和、喜庆的民间音乐。

无论是宴会还是祭祀,音乐演奏都是唐朝宫廷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演奏方面,唐朝的宫廷乐队注重的不仅是技巧的精湛,更注重的是情感与意境的表达。

乐队成员通过各种乐器的协奏,以及配合合声与和声的运用,创造出动人心弦的音乐效果。

演奏时,演奏者们往往身着华丽的服饰,摇曳生姿,配合着音乐的起伏和节奏,展现出唐朝宫廷乐队独具魅力的演奏风貌。

总结:唐朝的宫廷乐队是当时文化繁荣的体现,乐队由宫廷文官乐队、武官乐队和吹打乐队组成,演奏着古典雅致的宫廷音乐和喜庆祥和的民间音乐。

不仅乐器种类繁多,而且演奏具有高超的技巧和极富表现力的情感表达。

通过宫廷乐队的演奏,唐朝皇帝与官员们能够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欢乐和祝福,使得宫廷生活更加充满魅力。

团结友谊进行曲描述 -回复

团结友谊进行曲描述 -回复

团结友谊进行曲描述-回复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团结友谊进行曲及其主题。

团结友谊进行曲是一首中国经典军乐,经常用于大型庆典和集会。

中括号内的内容团结友谊将成为我们文章的主题,我们将从它的历史背景、音乐特点、表达的主题和对社会的影响等多个方面进行逐步回答。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团结友谊进行曲的历史背景。

这首进行曲是由中国音乐家贝勒杰德的贝勒所作,于1949年作为新中国的国歌之一而诞生。

它代表了中国共产在解放战争中所倡导的以团结友谊为纽带的革命理念。

历经70年的时间,这首进行曲已经成为了中国国内外民众耳熟能详的歌曲之一。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团结友谊进行曲的音乐特点。

团结友谊进行曲采用了典型的进行曲节奏和旋律。

通过欢快的节奏和悦耳的旋律,这首进行曲成功地将中华民族团结友谊的精神表达出来。

曲中的各个乐器相互呼应,营造出激情洋溢的氛围,使人们产生团结一心、共同前行的情感共鸣。

团结友谊进行曲的主题在其歌词和音乐中都得到了体现。

歌词中强调团结和友谊是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石,唱出了人民对和领袖的无限热爱和信任,以及人民群众众志成城、团结奋斗的信念。

歌词中“愿尽绵薄之力,祝你好运”表达了对祖国的祝福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音乐中通过富含情感的旋律和动感的节奏,表达出人民的喜悦和激情,激发了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团结意识。

团结友谊进行曲不仅在庆典场合中被广泛演奏,也广受人们喜爱。

这首进行曲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影响。

首先,它提醒人们要团结一心,共同为国家的繁荣和稳定而努力。

其次,它强调了友谊的重要性,促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友好关系并相互帮助。

此外,由于团结友谊进行曲与中国共产革命历史紧密相连,它也激发了人们对社会主义制度和的领导的信心。

总之,团结友谊进行曲是一首经典的中国进行曲,代表了中国共产的革命理念,表达了团结友谊的重要性。

通过其激昂的旋律和歌词,它激发了人们对国家和社会的热爱和投入。

团结友谊进行曲在中华民族的音乐历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柱,也是中国人民共同的情感纽带。

音乐在各个社会时期的表现及作用

音乐在各个社会时期的表现及作用

音乐在各个社会时期的表现及作用【摘要】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个社会时期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和表现形式。

古代社会的音乐表现着民族、宗教和战争等多重作用;中世纪社会的音乐则主要用于宗教仪式和宫廷娱乐;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展现了对人文主义的追求和音乐理论的发展;近现代社会的音乐则影响着政治、社会和文化变革;当代社会的音乐则多样化,充满了多元文化和跨界融合。

音乐在不同社会时期承载着时代的精神和情感,同时也反映出社会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

音乐在各个社会时期的演变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同时也受到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的影响,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启示。

【关键词】关键词:音乐、古代社会、中世纪社会、文艺复兴时期、近现代社会、当代社会、表现、作用、演变、影响、启示。

1. 引言1.1 音乐在各个社会时期的表现及作用古代社会的音乐表现在于宗教仪式、庆典活动和战争过程中。

音乐被视为与神灵沟通的媒介,能够祈求丰收和平安。

中世纪社会的音乐则更多地围绕着宗教礼仪和宫廷生活展开,它既是统治者的象征,也是劳动者们的休憩。

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追求人文主义,强调个人情感和审美追求,从而推动了音乐艺术的发展。

近现代社会的音乐则更加多元化,反映了社会变革和文化多样性。

当代社会的音乐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借助科技和互联网实现了跨越国界的传播。

通过对音乐在各个社会时期的表现及作用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同时也可以看到音乐对社会和个体生活的影响和启示。

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纽带,传递着文化的价值和精神的力量。

2. 正文2.1 古代社会的音乐表现及作用在古代社会,音乐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古代人们利用简单的乐器和歌唱来表达情感,传达信息,以及祭祀神灵。

古代社会的音乐多以宗教仪式和庆祝活动为主,如古埃及的法老墓室中发现的乐谱,以及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的音乐演出,都体现了古代社会对音乐的重视。

中国音乐史

中国音乐史

中国古代音乐史一、先秦:六代乐舞、八音、三分损益法、《诗经》、《乐记》1、六代乐舞:又称六代之乐,是黄帝时期流传下来并保留在周代宫廷中六部代表性乐舞,是当时统治者用于祭祀大典和重大宴享活动,包括黄帝的《云门大卷》、尧时的《咸池》、舜时的《大韶》(孔子称之为尽善尽美的乐舞)、夏时的《大夏》、商时的《大濩》、周时的《大武》,这六部规模宏大的典礼音乐,是分别用于祭祀天神、地神、四望、山川、仙妣、仙祖,前三部属于原始社会后期作品,都是以图腾崇拜为主,后三部为夏、商、周的创作性乐舞,均歌颂统治者的文功武德。

特点:规模宏大,有歌有舞而声调平淡、节奏缓慢,大多表现一种中庸平和的情绪,给人以严肃、静穆之感,六代乐舞是周代音乐文化具有集大成意义的代表性作品。

2、三分损益法:我国战国时确立的以数学来计算一个五声音阶中各音弦长比例的生律法,史称三分损益法,是我国制定音乐史所使用最早的生律法,最早记述的著作是《管子·地图》,分三分损一和三分益一,即以黄钟标准音为宫,以宫音弦长增加三分之一,得低四度徵音,再就徵音的弦长减去三分之一,得高五度商音,如此往复,出现宫、徵、商、羽、角五音,并在此基础上推出12律,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由此得出的12律为不平均律,因而出现黄钟不能还原现象,暴露出12律不能回归本律和无法周而复始地旋宫转调,该问题直到明代朱载堉的《新法密率》才得以解决。

3、《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儒家经典之一,是周代统治者为体察民情而设的采风制度,于春秋末期形成300个集子,后世称之为“诗经”,它保存了西周初期到春秋末年500年间的音乐作品,歌词共305首,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风”又称为“国风”,是北方15国的民歌,共有160篇,也是诗经中的精华之作,它直接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天才,具有高度的思想性与艺术性,“雅”主要是贵族创作乐段,分大雅、小雅,大雅都为朝会宴饮之作,小雅乃为个人抒情之作,“颂”为宗庙祭祀的乐舞,共40篇,包括周颂、鲁颂、商颂,是当时三个文化中特有的传统乐舞,诗经是周代流传下来的音乐文学之经典,为后人研究先秦文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古代音乐史

古代音乐史

名词解释骨笛河南舞阳贾湖出土的骨笛是用猛禽的肢骨在其一面钻孔而成的,其中有八孔、七孔、六孔、五孔笛,五、七孔笛较多,共18支,其中保存最完整的是七骨笛,用简单指法可以吹奏出像河北民歌《小白菜》这样的曲调,这些骨笛有距今9000年的历史六代乐舞:又称“六舞”,是西周统治者用于祭祀大曲和重要宴享活动的六部乐舞,被后世儒家奉为雅乐的最高典范,包括《大夏》《大濩》《云门》《九韶》《咸池》《大武》《云门》:黄帝时期崇拜天神的乐舞《大夏》:夏周时期的乐舞,歌颂大禹治理水的功绩的乐舞《大濩》:夏商时期的乐舞,歌颂商汤伐桀的功绩《大武》:西周时期的乐舞,歌颂武王伐纣的功绩大司乐西周时期建立的庞大宫廷音乐机构,重要职能是音乐教育西周礼乐制乐队的排列:礼乐制度将上层的人分为许多等级,根据等级不同规定其生活各个方面的区别和限制宫县:天子,四面排列轩县:诸候,三面排列判县:卿大夫,两面排列特县:士,一面排列十二律是周代逐渐形成的完整的十二个半音结构——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ruí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yì、应钟旋宫西周以来的转调理论八音八音是我国周代按照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进行分类的方法,也是我国音乐史上最早的乐器分类法。

“八音”就是按发音体物质的不同而分成的八类,分别是:金、土、石、木、丝、竹、匏、革金:钟、镛、钲、铙náo、铎duó石:磬、鸣球土:埙革:鼓、建鼓、鼗táo、拊fǔ丝:琴、瑟、筑木:柷zhù、匏:笙、竽竹:箫、篪chí《流水》古琴曲,此曲现存曲谱初见于明代朱权《神奇秘谱》。

该书在题解中说“《高山流水》本只一曲,至唐时分为两曲,不分段数。

宋代分《高山》四段,《流水》八段。

”《神奇秘谱》所收为不分段。

它们所表现的内容来自己两千年来民间一直流传的故事:伯牙弹琴可以表现出他的“巍巍乎若泰山”和“汤汤乎若流水”,而他的好友钟子期完全能够准领会到他的音乐表现。

军乐队串词

军乐队串词

军乐队串词篇一:军乐队解说词军乐队解说词女:听!嘹亮的军号正在吹响!男:听!激越的鼓点在运动场回荡!女:看,我们的步伐多么坚定!男:看,我们的队伍多么雄壮!女:现在走向主席台的是军乐队。

男:以“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为办学理念,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下,学校不断发展壮大,先后获得“运动会总分第二名”、“体育道德风尚奖”、“运动会组织奖”、“全民健身运动优秀表演奖”、“庆七一广场文艺表演组织奖”、“少儿书画大赛优秀组织奖”、“山东省智力七巧板比赛组织奖”。

女:学校先后被评为“文明单位”“教研工作先进单位”、“少先队工作先进单位”、“书香校园”等称号。

教学质量也已经居于19所小学的第一方阵。

男:面对未来的竞争,学校又把“营造书香校园,建设文明校园,创建和谐校园,打造动感校园”作为发展目标,成为孩子们成长的乐园。

女:这支军乐队有41人组成,瞧,队员们昂首挺胸,神采飞扬,踏着鼓点,步伐坚定,军号声声,多么嘹亮!男:我们的军乐队将演奏四首乐曲:进行曲,迎宾曲,出旗曲,退旗曲。

女:亲爱的同学们,男:亲爱的伙伴们,女:让我们为了祖国更美好的明天,男:让我们为了祖国更辉煌的未来,女:勇于开拓,男:努力进取,女:扎扎实实学习,男:踏踏实实做事,合:让五星红旗永远飘扬在我们儿女的心中!让伟大祖国永远屹立在我们儿女的心中!篇二:诸由中学军乐队解说词20XX诸由中学军乐队解说词军乐之声,固我军魂,壮我国威。

在激昂的鼓号声中,排着整齐队伍向我们走来的是诸由中学军乐队。

这是一只由260人组成的浩大军乐队,训练中,队员们发扬了不怕困难,勤奋训练的精神。

看!欢腾的锣鼓敲出了他们的风采和自信,那坚定地步伐展现出了军乐队的无限风采;听!那震天撼地的锣鼓声也奏响了诸由中学的新篇章。

今天的诸由中学正沐浴着各级领导的关怀和社会各界的阳光雨露,踏上跨越发展的征程,全校师生在“永不放弃,永不满足,不干则已,干则一流”的丛林精神感召下,在中际公司“勇于开拓,锐意创新”的精神激励下,学校坚持以“发展教师,成就学生,服务社会”为办学理念,一支有朝气的教师队伍心连心、肩并肩,顽强拼搏、历练品格,用智慧和汗水,用激情和梦想打造了一所崭新、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诸由中学!青春无悔,激情飞扬,这铿锵的鼓号声承载着我们的梦想奔向未来。

西方音乐史知识点

西方音乐史知识点

西方音乐史知识点第一章古希腊、古罗马音乐一、古希腊音乐古希腊文化是西方文明的渊源。

与古希腊的哲学、文学、科学、建筑、美术和戏剧一样,音乐也是古希腊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古希腊流传下来的音乐作品很少,但是丰富的文字记述和雕刻向人们描绘了古希腊音乐文化的风貌。

在漫长的西方音乐历史中,古希腊音乐文化精神不断地影响和启发着后世的人们。

神话是古希腊艺术的丰富土壤,在古希腊神话中音乐是极富魅力的。

阿波罗不仅是太阳神,也主管音乐。

半神半人的底比斯国王安菲翁用琴声的魔力修筑了底比斯城堡。

色雷斯的歌手奥尔菲斯以音乐的魅力拯救出地狱中的妻子尤丽狄茜,后又得而复失。

这个故事体现出古希腊神话的人性特征,它被近百次地谱写成歌剧。

缪斯(Muses)是分别掌管文艺和科学的九位女神的统称,而“音乐”(music)一词还是由缪斯演化来的,足见在古希腊人眼中,音乐是与人类追求真和美的活动密切相关的。

西方最早的弦乐器是里拉琴(Lyre),又称诗琴。

神话中的众神的使者赫耳墨斯在龟壳上蒙上牛皮,支起两只羚羊角,架横木拉起琴弦便发明了里拉琴。

从文艺复兴开始,在西方的文学艺术中,里拉琴一直成为音乐的象征。

里拉琴后来演变成形状较大的基萨拉琴(Kithars)。

古希腊的管乐器是阿夫洛斯管(Aulos),一种芦管制成的单管或双管的竖笛。

里拉琴多用于独唱伴奏,史诗弹唱,它是祭祀阿波罗仪式中的主要乐器。

而在崇拜酒神的仪式中,及后来的酒神合唱和雅典悲剧合唱中,阿夫洛斯都是重要乐器。

在西方现代文化观念中,里拉琴和崇拜阿波罗的音乐与阿夫洛斯和崇拜酒神的音乐,已成为相互对立性格的两大类音乐的象征。

前者平静而节制,后者狂喜、放纵。

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对音乐的论述,对于西方音乐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和启发。

毕达哥拉斯把音乐的音程与节奏的和谐与宇宙星际的和谐和秩序相联系,因而把音乐纳入他以抽象的数为万物之源的理论中。

然而他对弦长比例与音乐和谐关系的探讨已经带有科学的萌芽。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考试资料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考试资料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考试资料1、1840至1919年中国音乐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①封建统治阶级的雅乐早已衰落,而且原来来自民间俗乐的“雅部”也处于不断衰落的状况;②随着政治形势的发展出现了大量反映当时现实生活的新民歌、地方戏曲和说唱音乐获得了更为迅速的发展,并增加了不少新的剧种和新的曲种,还自发产生了初期的戏曲改良运动;③随着西方文化和近代西洋音乐文化的陆续传入,特别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发展,从20世纪初至五四运动前后,出现了大量有别于传统旧乐的学堂乐歌。

2、1919至1949年中国音乐发展突出表现在哪些方面?①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衰落和城市经济的逐步繁荣,大量原来活跃在农村的民间艺人纷纷进入城市,使绝大部分原来主要流传在农村的说唱曲种、戏曲剧种不断在城市中落脚,不断走向职业化的发展。

②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中国的新音乐文化得到了全面的建设和发展。

其中以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推动全面的“龙头”作用。

③由于普通教育的发展和城市革命斗争的影响,中国近代音乐创作始终以各类声乐体裁发展占有特别突出的地位。

④20世纪30年代开始,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进步音乐运动越来越对整个中国近代音乐的发展带来不可否认的重大影响。

⑤随着民主革命斗争的不断深入,随着中国社会的曲折向前发展,中国的新音乐以我国自己特有的方式也不断得到迅速的提高和广泛的发展;另外,与之同时并存的各种中国传统音乐,也随着这一客观形式的发展不平衡地、缓慢地、向前推进。

3、近代北方大鼓的发展概况及其特点。

★清代中叶以后,在我国广大城乡各种带有地方特色的说唱音乐大体上都陆续成熟成型,例如主要流传在北方各省的大鼓一类的说唱音乐,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增强了地方特色,实际上已为后来所形成的山东大鼓、西河大鼓、京东大鼓、乐亭大鼓、梅花大鼓及东北大鼓等不同曲种确立了雏形。

山东大鼓是北方各种大鼓中较早进入城市、较早成熟成型的曲种之一。

在其发展过程中曾出现像何老凤、王小玉姊妹等艺人。

3中国音乐史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3中国音乐史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第三章;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前221-公元589)。

第一节、概述。

短暂的秦王朝揭开了封建大一统的序幕。

它虽然在音乐文化的发展方面并未有更多典章文物遗世,缺乏清晰的历史脉络,但大一统思想,包括开水渠、修驰道、筑长城、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力图规范化的政策措施却给音乐思想以及音乐文化的发展留下了印迹。

汉承秦制。

汉初,由于统治阶级采取了发展封建制的政策,西汉文、景之世(公元前179-公元前141)与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40—公元前87)接连出现了两个科学文化发展的高峰,音乐文化的发展也相应进入了中古伎乐的新的历史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则是中国音乐文化上承秦、汉,下启隋、唐的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社会历史的发展以动荡、分裂、割据为特点。

从三国建立,到梁、陈灭亡的三个半世纪中,除西晋灭吴后有过短暂的统一外,我国长期处于南北分裂状态。

北方先后出现了20多个政权;南方前后经历了六个王朝。

在这种分裂状态下,战乱不可避免,各个政权的分立、对峙,也形成了一些相对稳定的局面,为音乐文化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特别是由于局部战争而造成的民族迁徙和融合,使得中原文化传统在并未中断的情况下进一步融会外来文化而得到新的继承和发展。

在数学和天文学方面,刘徽、祖冲之贡献卓著;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的出现,标志着农学的成熟;此外在医药、地理、冶铁、纺织等方面均涌现出灿若星汉的科技成果。

这些文化成果构成的文化环境显示着文化开放、交融的魅力。

在此文化背景下,音乐史上中古伎乐的发展延续着春秋以来散乐发展的遗绪,体现着世俗性的特点。

从汉高祖刘邦起,统治者对民间音乐的偏爱即影响着民间音乐的发展。

乐府机构的建立,采集了大量的民间歌曲,即或旌旗猎猎的仪仗鼓吹音乐,也多用世俗性歌词;歌舞伎乐中百戏的形式绽开新花;相和歌这种民间艺术形式不断丰富、完善;随着魏晋间民族音乐大融合的发展趋势,汉时的相和歌辗转南北,演变为清商乐;中原音乐和西域及北狄诸乐的保存与输入形成隋唐七部乐、九部乐的雏形;随着世俗音乐潮流的发展壮大还孕育了这一时期歌舞戏的产生。

世界音乐史经典乐曲年表

世界音乐史经典乐曲年表

世界音乐史经典乐曲年表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音乐的诞生在公元前3000年的古埃及,音乐作为一种礼仪和宗教活动开始发展。

古埃及人使用琴、鼓、竖琴等乐器演奏各种乐曲,并将音乐作为祭祀和庆祝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公元前600年:古希腊音乐的辉煌时期古希腊是音乐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希腊人对音乐的研究和创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时期,音乐逐渐与哲学、文学、戏剧等艺术形式相结合,形成了多种类型的乐曲,如进行曲、群唱和独奏。

公元前200年:古罗马音乐的兴盛随着古罗马帝国的兴起,古罗马音乐开始大规模发展,并汲取了古希腊音乐的精华。

罗马音乐家将乐曲分为牧歌、祭祀曲、军乐等不同类型,并发展出著名的喜剧歌曲和悲剧音乐。

公元5世纪:中世纪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中世纪是音乐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宗教音乐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教堂中演唱的圣歌、赞美诗等成为中世纪音乐的主要形式,而管风琴的出现也极大地丰富了音乐表达的手段。

公元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创新文艺复兴时期,音乐走出教堂,变得日益世俗化。

名家如赫斯普伯劳、蒙德赛尔、巴赫等纷纷涌现,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乐曲。

同时,音乐学习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不断丰富了音乐理论和技巧。

18世纪:巴洛克音乐的辉煌时代巴洛克音乐是欧洲音乐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以多变的旋律和复杂的和声著称。

巴赫、韦伯、莫扎特等众多作曲家在这个时期创作了大量经典的音乐作品,如《小夜曲》和《四季》等,至今仍广受欢迎。

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盛行浪漫主义音乐追求个人情感和表达,音乐作品更加具有故事性和感染力。

肖邦、贝多芬等作曲家创作了一批令人难以忘怀的作品,其中如《命运交响曲》、《英雄交响曲》等享誉世界。

20世纪:现代音乐的多元发展20世纪是音乐史上一个多元化的时代。

受到科技的推动,音乐形式日趋丰富多样,挪威作曲家格里格、俄国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等创作了许多极富创新和独特风格的作品。

(花城版)音乐五上第9课欣赏军乐曲《马赛曲》说课稿

(花城版)音乐五上第9课欣赏军乐曲《马赛曲》说课稿

(花城版)音乐五上第9课欣赏军乐曲《马赛曲》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马赛曲》是法国大时期的著名军乐曲,由法国作曲家鲁热·德·利尔创作。

这首曲子具有激昂的旋律和强烈的节奏感,表达了人们对自由、平等、博爱的渴望和对的热情。

在我国的音乐教材中,引入《马赛曲》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世界名曲,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对音乐的认知水平和兴趣,他们在学习《马赛曲》时可能存在以下情况:一部分学生对军乐曲感兴趣,但对《马赛曲》的了解不多;另一部分学生对军事题材的音乐较陌生,可能对这首曲子产生抵触情绪。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点,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理解《马赛曲》的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

三. 说教学目标1.了解《马赛曲》的创作背景、作者及音乐特点。

2.能够哼唱《马赛曲》片段,感受其激昂的旋律和强烈的节奏感。

3.理解并体会《马赛曲》所表达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

4.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世界名曲的鉴赏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马赛曲》的创作背景、作者及音乐特点。

2.教学难点:《马赛曲》的节奏感和旋律特点,以及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其背后的精神内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讲授法,讲解《马赛曲》的创作背景、作者及音乐特点。

2.运用示范法,播放《马赛曲》片段,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3.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马赛曲》所表达的精神内涵。

4.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与《马赛曲》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马赛曲》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课教学:讲解《马赛曲》的旋律特点、节奏感,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魅力。

3.欣赏与分析:播放《马赛曲》片段,引导学生关注乐曲中的细节,讨论其音乐特点。

4.情感体验:让学生哼唱《马赛曲》片段,体会乐曲所表达的自由、平等、博爱精神。

5.拓展延伸:介绍《马赛曲》在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军队进行曲 教案

军队进行曲 教案

军队进行曲教案教案标题:军队进行曲教案目标:1. 了解军队进行曲的起源、特点和重要性。

2. 学习并演奏军队进行曲的基本音乐元素和技巧。

3. 发展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军队进行曲的概念和历史背景,解释其在军事和音乐方面的重要性。

2. 播放一段经典的军队进行曲,引导学生聆听并感受其节奏、旋律和氛围。

知识讲解:3. 解释军队进行曲的基本音乐元素,如节奏、旋律、和声和音色。

4. 分析一首军队进行曲的乐谱,解释其中的乐理符号和表达要求。

5. 引导学生理解军队进行曲的演奏技巧,如强奏、准确的节拍和协调的呼吸。

实践演练:6.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军队进行曲进行学习和演奏。

7. 指导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分别担任指挥、演奏乐器和打击乐器。

8. 引导学生通过多次排练,逐渐掌握军队进行曲的整体演奏技巧和团队合作精神。

展示和评价:9. 让每个小组轮流演奏他们选择的军队进行曲,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提供反馈。

10. 鼓励学生提出改进意见,并指导他们如何改进演奏技巧和团队合作。

11. 给予学生积极的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拓展活动:12. 邀请一位专业音乐家或军乐队的成员来学校进行讲座或演出,向学生展示军队进行曲的高水平演奏和表演技巧。

13.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军乐队演出或音乐厅举办的军乐音乐会,让学生亲身感受军队进行曲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教案评估:14.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价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个人技能的发展。

15. 评估学生对军队进行曲的理解和表达能力,通过学生的演奏和口头回答问题来评估他们的学习成果。

教案扩展:16. 鼓励学生研究和了解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军队进行曲,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音乐特色和文化背景。

17. 引导学生创作自己的军队进行曲,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和表达个人风格。

教案总结: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将能够了解军队进行曲的起源和特点,学习并演奏军队进行曲的基本音乐元素和技巧。

浅析中国音乐发展史论文

浅析中国音乐发展史论文

浅析中国音乐发展史论文浅析中国音乐发展史论文中国音乐史是中国音乐长达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对中国音乐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今天店铺带大家学习一下中国的音乐发展史。

浅析中国音乐发展史论文篇1【一】远古时期中华民族音乐的蒙昧时期早于华夏族的始祖神轩辕黄帝两千余年。

据今六千七百年至七千余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可能已经可以烧制陶埙,挖制骨哨。

这些原始的乐器无可置疑地告诉人们,当时的人类已经具备对乐音的审美能力。

远古的音乐文化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具有歌、舞、乐互相结合的特点。

葛天氏氏族中的所谓“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的乐舞就是最好的说明。

当时,人们所歌咏的内容,诸如“敬天常”、“奋五谷”、“总禽兽之极”反映了先民们对农业、畜牧业以及天地自然规律的认识。

这些歌、舞、乐互为一体的原始乐舞还与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想联系。

例如黄帝氏族曾以云为图腾,他的乐舞就叫做《云门》。

关于原始的歌曲形式,可见《吕氏春秋》所记涂山氏之女所作的“候人歌”。

这首歌的歌词仅只“候人兮猗”一句,而只有“候人”二字有实意。

这便是音乐的萌芽,是一种孕而未化的语言。

【二】夏、商时期中国音乐史图册夏商两代是奴隶制社会时期。

从古典文献记载来看,这时的乐舞已经渐渐脱离原始氏族乐舞为氏族共有的特点,它们更多地为奴隶主所占有。

从内容上看,它们渐渐离开了原始的图腾崇拜,转而为对征服自然的人的颂歌。

例如夏禹治水,造福人民,于是便出现了歌颂夏禹的乐舞《大夏》。

夏桀无道,商汤伐之,于是便有了歌颂商汤伐桀的乐舞《大蠖》。

商代巫风盛行,于是出现了专司祭祀的巫(女巫)和觋(男巫)。

他们为奴隶主所豢养,在行祭时舞蹈、歌唱,是最早以音乐为职业的人。

奴隶主以乐舞来祭祀天帝、祖先,同时又以乐舞来放纵自身的享受。

他们死后还要以乐人殉葬,这种残酷的殉杀制度一方面暴露了奴隶主的残酷统治,而在客观上也反映出生产力较原始时代的进步,从而使音乐文化具备了迅速发展的条件。

据史料记载,在夏代已经有用鳄鱼皮蒙制的鼍鼓。

论军乐的历史与发展

论军乐的历史与发展

论军乐的历史与发展目录第一章军乐的发展历史概述第二章各国军乐简要介绍第三章军乐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及未来发展展望第一章军乐的发展历史概述军乐是由铜管乐、木管乐、打击乐组成的,以集体合奏为主要表演形式(还有重奏、齐奏和独奏),气势恢弘壮观,乐曲浑厚流畅,给人以强烈感染和鼓舞的一种高雅音乐艺术。

军乐艺术在欧洲各国和澳大利亚等世界各地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许多国家每年举办军乐艺术节或军乐艺术盛典活动,英国爱丁堡军乐节已举办50多年。

我国的军乐艺术已有百余年历史。

1.中国军乐发展历史概述图1爱丁堡军乐节1.1中国古代军乐发展历史概述我国先统治者重视礼乐建设,至周代,已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礼乐体系。

然此时,军中用乐还未独立成为这一系统的分支。

目前所见到的关于“军乐”的较早记录是汉代蔡邕的《礼乐志》,在先典籍中,未见“军乐”一词。

但这并不代表先不存在军乐。

军中音乐的使用早在汉之前即已开始。

在先各类战争中,音乐是不可或缺的,战前音乐的一个重要用途即对敌方的声讨、威慑。

另一个重大作用是充当战胜后的凯歌、凯乐。

先时代,军乐还不是一个独立的概念,在音乐系统中也不是一个独立、完整的分类。

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分散在其它的音乐分支中。

自周以降,历入汉,军乐歌辞创作、保存发生了许多变化,其表现为1.军乐独立性的增强:到东汉末,军乐已成为一个独立的群类,军乐歌辞有了专类的记录加以保存。

2.乐器的变化:先军中乐器多为击打乐器,两汉之际,吹乐器加入了军乐乐器。

3.用途的拓宽:两汉军乐除了其本身实用用途之外,更多增加的是人事方面的功用,如给赐、游行等等。

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更多的文士加入这一创作队伍,军乐歌辞更是呈现一派勃勃生机。

到了隋、唐、宋朝,鼓吹军乐有了长足的进步。

乐器的种类也丰富,音乐配属也清晰地分出若干吹奏声部,并在阵列礼仪等方面有一整套的统一规则。

在唐宋这一中国历史发展的鼎盛进期,帝王的仪仗隆重无比,仅鼓吹军乐一项,动辙千人,令后人望尘莫及。

小谈《秦王破阵乐》

小谈《秦王破阵乐》

龙源期刊网 小谈《秦王破阵乐》作者:李永庆来源:《军营文化天地》2014年第11期若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军乐,自然非《秦王破阵乐》莫属了。

乐名中的秦王,即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李世民,“秦”是其登基前的封号。

唐刘餗《隋唐嘉话》、《旧唐书·音乐志》以及《太平广记》二百零三卷等典籍均有记载,唐武德三年(620),秦王李世民率军一举击溃了代北的劲敌——刘武周,巩固了刚刚建立不久的唐政权。

唐军将士亲眼目睹了李世民身先士卒、大破敌阵的战况,感慨系之,便以军中旧曲填唱新词,歌颂李世民的英武。

唱词全文已不可考,但现今仍流传有“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

咸歌《破阵乐》,共赏太平人”、“四海皇风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主圣开昌历,臣忠奉大猷;君看偃革后,便是太平秋”等句。

这首《秦王破阵乐》不久即被编入乐府,成为唐军的军歌,伴随着唐军的旌旗扫荡南北,一统华夏。

李世民十分喜欢此曲。

贞观元年(627)正月初三,已登基为帝的李世民大宴群臣,奏《秦王破阵乐》。

这是此曲第一次在这样庄严、隆重的场合中演奏。

六年后,他又亲自设计了《秦王破阵乐舞图》,有左圆、右方、先偏、后伍、鱼丽、鹅贯、箕张、翼舒之分,交错屈伸,首尾回互,往来刺击,以像战阵之形。

舞凡三变,每变为四阵,计十二阵,与歌节相应。

李百药、虞世南、储亮、魏徵等人重新填了歌词。

音乐家、太常丞吕才在原有的汉族清商乐基础上揉进了龟兹乐成分,并依照《舞图》指导128位乐工披甲执戟而舞,歌者合唱。

史称其舞象及音乐“发扬蹈厉,声韵慷慨”,充分展现了大唐蓬勃向上的辉腾气象。

《秦王破阵乐》最初用于宴享,凡宴三品以上的官员及“蛮夷酋长”,便于玄武门外奏之,后用于祭祀。

此乐当时在国内外影响极大。

唐高宗时的《神功破阵乐》、唐玄宗时的《小破阵乐》,皆源出《秦王破阵乐》,只不过在形式上略有变化而已。

此乐甚至还传到了国外。

唐玄奘取经抵达天竺后,天竺国王尸罗逸多在召见他时便问起了《秦王破阵乐》,足见其影响之大。

游击队歌的历史故事

游击队歌的历史故事

游击队歌的历史故事引言游击队歌是一种特殊的音乐形式,它以其激昂、鼓舞人心的旋律和歌词,成为了许多革命斗争中的标志性歌曲。

本文将通过回顾游击队歌的历史故事,探索其起源、发展和影响。

起源游击队歌起源于20世纪初期的俄罗斯。

当时,俄国革命运动正处于高潮,各种革命组织和游击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抵抗沙皇统治的斗争。

为了鼓舞士气、动员群众,他们创作了一系列具有战斗意义的歌曲,这就是最早的游击队歌。

发展随着时间推移,游击队歌逐渐传播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并在不同的革命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中,游击队歌成为了红军士兵们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

他们在战场上高唱着这些歌曲,以鼓舞士气、表达决心。

游击队歌的发展也与音乐形式的变化密切相关。

最早的游击队歌多以民谣或军乐为基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元化的音乐形式被引入其中,如摇滚、流行等。

这使得游击队歌不仅能够满足革命斗争的需要,也能够吸引更广泛的听众。

影响游击队歌在革命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影响力。

首先,它成为了革命者们坚定信念和意志的象征。

通过高唱这些歌曲,他们能够找到内心的力量和勇气,在困难和危险面前坚持战斗。

其次,游击队歌也起到了动员群众、团结力量的作用。

这些歌曲通常具有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并强调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通过唱歌、跳舞等形式,人们能够感受到彼此之间的联系和支持,从而增强了集体意识和凝聚力。

最重要的是,游击队歌激发了许多人投身革命事业的热情。

通过传唱和传播这些歌曲,更多的人受到了启发和鼓舞,加入到革命斗争中。

他们以游击队歌为背景音乐,为自己的行动赋予了更大的意义和力量。

结语游击队歌是革命斗争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以其激昂、鼓舞人心的旋律和歌词,成为了许多革命者们的精神支柱。

通过回顾游击队歌的历史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的起源、发展和影响,并欣赏其中蕴含的革命精神。

注意:本文所使用的Markdown格式可能无法完全展示,请参考原始文本进行阅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军乐的历史与发展目录第一章军乐的发展历史概述第二章各国军乐简要介绍第三章军乐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及未来发展展望第一章军乐的发展历史概述军乐是由铜管乐、木管乐、打击乐组成的,以集体合奏为主要表演形式(还有重奏、齐奏和独奏),气势恢弘壮观,乐曲浑厚流畅,给人以强烈感染和鼓舞的一种高雅音乐艺术。

军乐艺术在欧洲各国和图1爱丁堡军乐节澳大利亚等世界各地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许多国家每年举办军乐艺术节或军乐艺术盛典活动,英国爱丁堡军乐节已举办50多年。

我国的军乐艺术已有百余年历史。

1.中国军乐发展历史概述1.1中国古代军乐发展历史概述我国先秦统治者重视礼乐建设,至周代,已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礼乐体系。

然此时,军中用乐还未独立成为这一系统的分支。

目前所见到的关于“军乐”的较早记录是汉代蔡邕的《礼乐志》,在先秦典籍中,未见“军乐”一词。

但这并不代表先秦不存在军乐。

军中音乐的使用早在汉之前即已开始。

在先秦各类战争中,音乐是不可或缺的,战前音乐的一个重要用途即对敌方的声讨、威慑。

另一个重大作用是充当战胜后的凯歌、凯乐。

先秦时代,军乐还不是一个独立的概念,在音乐系统中也不是一个独立、完整的分类。

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分散在其它的音乐分支中。

自周以降,历秦入汉,军乐歌辞创作、保存发生了许多变化,其表现为1.军乐独立性的增强:到东汉末,军乐已成为一个独立的群类,军乐歌辞有了专类的记录加以保存。

2.乐器的变化:先秦军中乐器多为击打乐器,两汉之际,吹乐器加入了军乐乐器。

3.用途的拓宽:两汉军乐除了其本身实用用途之外,更多增加的是人事方面的功用,如给赐、游行等等。

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更多的文士加入这一创作队伍,军乐歌辞更是呈现一派勃勃生机。

到了隋、唐、宋朝,鼓吹军乐有了长足的进步。

乐器的种类也丰富,音乐配属也清晰地分出若干吹奏声部,并在阵列礼仪等方面有一整套的统一规则。

在唐宋这一中国历史发展的鼎盛进期,帝王的仪仗隆重无比,仅鼓吹军乐一项,动辙千人,令后人望尘莫及。

到了明清更为声势浩大。

但是随着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八国联军的入侵和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深入开展,中国鼓军乐以它固有的残存弊端终于被西洋军乐无情地取代,结束了它那漫长的一生。

1.2中国近现代军乐发展历史概述光绪二十五年,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练兵,聘来一个德籍顾问,在他的建议下把军队里所有的长号筒换成西洋喇叭,编制号谱,同时,招收聪慧青年数十人,加以训练,组成了一个军乐队。

于是,中国的近现代军乐有了一个新的开端。

李映庚收拾历年旧稿加以整理,分为四卷,题名为《军乐稿》。

《军乐稿》是我国近现代军事史上第一部军乐专著。

这部曲集以其民族特有旋律激励斗志,振奋军威,为反抗帝国列强的侵略起到了积极作用。

蒋介石也十分重视军乐在军队里的作用。

抗战前,曾呈准由军政部组设军乐研究会,从事乐谱、号谱研究与整理,并设干部训练班,将全国军乐、军号干部分期集训。

国共内战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收编了部分国民党军乐队,最早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就是由南昌起义后一些国民党军乐队里的成员收编组成的。

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后,中国军乐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1952年7月10日,在北京市东郊,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诞生。

军乐团以华北军区军乐队为主干,又集中了全国各大军区的演奏精英,人数达1500人,是军乐团历史上人数最多的时期。

现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是每年投入巨额资金培养的世界级军乐团。

随着演奏技艺的专业化,军乐团的身影开始在各种类型的音乐会上出现,并多次获得各类音乐比赛奖牌。

中国的军乐发展也已经跨入了世界军乐的先进行列当中。

2.西方军乐发展历史概述现代军歌与军乐的主流是以西方近代发展而来的音乐流派为主。

简单的概括;西方军歌与军乐起源于13世纪,开创于15世纪,发展于17世纪,成熟于19世纪,普及于20世纪,现代21世纪则拓展成一种普罗大众的通俗文化音乐。

目前已知最早的文书纪录是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苏丹有关军乐团与合唱团的官方史书纪载。

这支军乐队才是现代铜管军乐队与步操乐队最初的雏形模式。

奥斯曼土耳其军乐队所使用的乐器型式与编组方式是近代军乐队的先驱。

西方基督教文明虽然承袭了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但其军歌与军乐的发展却与上述的两个文明没有直接关联,现代西方军歌与军乐初始发轫于13世纪十字军东征时期,在14世纪初十字军虽然已经没落,但带给社会冲击的效应却正在发酵,此时人民拥有较大的经济与经商往来的自主权,经济与思想逐渐萌芽开化的民间产生了一种新兴的行业,即为中世纪杂耍团的崛起。

杂耍团是歌咏十字军东征的英勇事迹与故事为主轴,所使用的乐器与乐曲也参杂了东方异国的风格与特色,尤其是14世纪开始兴盛的鄂图曼土耳其帝国的影响甚深,东方异国乐器与乐曲对于当时民智尚未开化的西方群众而言可说相当的惊奇与惊艳,这种街头表演型态被视为是西方近代征战军乐与现代军歌与军乐的起源。

17世纪是欧洲文艺复兴发展的末期,随著欧洲文明的逐渐强盛壮大,西班牙帝国与大英帝国的崛起与海权的扩张,葡萄牙与荷兰的全球海上殖民贸易等,欧洲军乐也有著长足的飞跃进步,原本只是作为行军战斗信号乐曲的军乐,也因国际之间交流的频繁,为了展示国家实力与外交武力的威吓,军乐开始成为军团的代表性图腾,也是诸侯王室与权贵的图腾象征,甚至更提升到了国家层级的图腾象征。

此时西方军乐不再局限于征战信号曲,也扩展到了军礼检阅与皇家礼仪的层次,乐曲的繁复形式与乐器的种类也有所增长,并加入了许多新的元素与独创的风格。

欧洲自17世纪军乐大革新开始,到进入19世纪后已经发展出一套完整且复杂的成熟系统,19世纪的百年间是西方军乐成熟壮大的时期。

因欧洲大陆是众多列强争霸的时代,每个主要列强都有兴亡史,也都有自己的一套独立思考模式与发展方向,不能一并而论。

西方军乐凌驾于世界成为主流,西方文明站在世界的顶端。

第二章各国军乐简要介绍1苏联/俄罗斯军乐前苏联和俄罗斯的军乐是世界军乐中的一朵奇葩。

在世界军乐史上占有重要和辉煌的一页。

它向来给人以气势恢宏的感觉内涵充满着力量、向上、坚毅和奋进。

前苏联军乐的巅峰是卫国战争时期的作品,它与帝俄时代的进行曲风格完全不同,后者很华丽,但没有那种精神内涵。

在这片诞生过柴可夫斯基、肖斯塔科维奇等伟大的音乐家的国度里。

它的每首军乐几乎都很经典。

大气磅礴,浑实厚重,振聋发聩,鼓舞斗志。

其永恒的旋律至今为人们所铭记。

美国《时代》周刊发表过一篇研究苏联政治和社会问题的专论。

它开宗明义第一句话是“尽管我们并不认同苏联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但我们却不能不承认:‘她的诗歌和音乐是首屈一指的’”。

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向斯拉夫人告别》,《喀秋莎》,《神圣的战争》,《苏军之歌》,《万岁,我们强大的祖国》等等,不胜枚举,再次仅作简要分析。

《向斯拉夫人告别》是最为经典的俄罗斯军乐,是一首沙俄时代古老的士兵进行曲。

没有歌词,但由于其雄壮的气势、昂扬的节奏、激昂又略带忧伤的典型的俄罗斯情绪风格,再加上旋律流畅易记,很快便在俄罗斯及巴尔干地区迅速传播开来。

巴尔干战争及一战期间这首曲子不仅在俄罗斯迅速地获得了知名度。

曾送一支又一支团队开赴第一战前线,且受许多外国军人的喜爱:保加利亚、德国、奥地利、挪威、罗马尼亚、法国、瑞典、南斯拉夫以及其它若干国家的军乐队都曾演奏过这支进行曲。

《喀秋莎》是一首几乎所有中国人都知道并喜爱的苏联歌曲。

这首歌曲诞生于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

结构简明,曲调流畅,感情真挚,朗朗上口。

它是一曲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流淌在红军战士情感深处的心曲。

至今不仅在俄罗斯,而且在中国仍脍炙人口,广泛流传。

《神圣的战争》是响应伟大的卫国战争的第一首歌曲。

在苏联歌曲编年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被誉为“苏联卫国战争的音乐纪念碑"这首歌有一个特色:在节奏上是三拍子写成,却具有队列进行曲般的二拍子的特征。

这首激扬的旋律不仅道出了所有苏联人奋起反抗的心声!也深深打动了维护世界和平的每一个人豪迈的献身激情、同仇敌忾的英勇气概。

天地也为之悲愤!为之轰鸣!今天我们欣赏前苏联歌曲不仅是源于它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厚重的文化品位,也不仅是对过往时代的追忆。

更多的是对它蕴含的我们曾经拥有一种对于过去美好的怀念。

对于苏联这个名词我们也许会渐渐忘记,但是乐曲的永恒的旋律会被我们铭记!2西欧及美国军乐2.1美国军乐美国军乐是在自己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同时它也极其鲜明而深刻地表现出美国的民族精神。

一般说来,18、19世纪的美国,包括交响乐在内的大多数严肃音乐都是从欧洲引进的舶来品,而军乐却是个例外。

19世纪中期以后,军乐是作为本土流行音乐的一种形式,随着迅猛发展的经济在美国的广大城镇和乡村蓬勃地发展起来。

美国军乐的发展是跟美国的经济、政治和军事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并且与美国的经济、政治和军事的发展水平基本上是平衡的。

军乐跟文学一样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从军乐的发展中同样可以折射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军事生活。

国家的统一,西进运动的成功以及海外扩张的成功,以及金元帝国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实力,使美利坚民族的征服精神极大膨胀。

美国人的精神和情绪,在军乐《华盛顿邮报》、《自由之钟》、《星条旗永不落》、《舰长进行曲》和《越过海洋的握手》等曲目中,找到了最好的表现形式。

在《舰长进行曲》和《越过海洋的握手》中,高、中、低音部和声和对位和谐,能听到高音旋律的起伏和低音旋律的浑厚,同时也仿佛看到一艘艘巨舰不停地鼓浪向前。

征服大海的惊天动地的搏斗转化成了轻松和浪漫。

美国的开拓是带着微笑的,仿佛世界对于他们从来就没有什么挫折和困难。

在展开的旋律中,甚至可以感受到黑人踢踏舞的节奏。

《星条旗永不落》是一首典型的美国颂歌。

乐曲的前部搬出“美国”这一生动精彩的亮相,到乐曲的中部展现出对美国创业辉煌的夸耀,再到乐曲后部的高潮,将高中低各声部一起加入,组合成气势宏伟的多元“大合唱”,表现对美国未来的畅想,整个乐曲如此巧妙衔接,浑然一体。

特别是高飘在主旋律之上的短笛的华彩,可以想象美国人乐观的口哨。

《星条旗永不落》,问世于19、20世纪之交,表现了美国要成为世界霸主的急切自我宣泄。

美国军乐是美国历史和社会生活的产物。

作为美国文化和美国民族精神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深深根植于美国的土壤之中,并且生长得枝繁叶茂,开出绚丽之花。

2.2英国军乐英国是把现代西方军乐推广到世界各地最有力的推手,尤其是进行曲式的军乐,一方面是英国海权的强盛,另一方面是英国最重视军礼与阅兵方面的进行曲军乐。

虽说英国是推广西方军乐最强力的推手,但却又不是军乐大国,比起欧陆诸列强来说差的很远。

英国立国精神向来是以注重"传统与传承"而著称,英国相对其他欧陆国家的政经社会从没有"快速变革"的情况发生,而是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变革,因此英国军乐保有一种所谓的旧欧陆传统模式,就是军乐曲的多取材来自于民间的民俗、宗教、戏剧、流行等等乐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