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_失道寡助》中考练习题

合集下载

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课内阅读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回答各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知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委.而去之①寡助之至,亲戚畔.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孟子》说服力极强,结合文段中的语句具体分析其语言特色。

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说“得道着多助”,下面的链接材料中说“得天下有道”。

这两个“道”的意思一样吗?说说你的理解。

【链接材料】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①也。

”【注释】①圹(kuàng):野外。

5.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兵.革非不坚利也兵:武器B.委而去.之去:离开C.三里之城.城:外城D.寡助之至.至:极点(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寡助之.至往之.女家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C.然而不胜者.以顺为正者.D.环而.攻之何苦而.不平(3)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是由孟子及其弟子著作的语录体典籍。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考阅读选择题(附参考答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考阅读选择题(附参考答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考阅读选择题(附参考答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A.兵.革非不坚利也(兵器) 池.非不深也(池塘)B.亲戚畔.之(通“叛”,背叛) 故.君子有不战(所以)C.寡助之至.(极点) 城.非不高也(内城)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区域)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三里之城.城.非不高也B环而攻之.而不胜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C 自富阳至.桐庐寡助之至.D委而去.之过中不至,太丘舍去.3.与“三里之城,七里之郭”中“之”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两狼之并驱如故B.水陆草木之花C.亲戚畔之D.康肃笑而遣之。

4.选出下列翻译正确的一项()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国都,不能靠山河的险要)B.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C.委而去之(萎靡不振地逃跑)D.池非不深也(池塘不是不深)5.选出对文章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A.孟子认为“战必胜”的必要条件是“得道”。

B.“君子”是指追随贤明君主的人C.文章主要论述了弱者可以战胜强者。

D.孟子所说的“人和”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6.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A“寡助之至,亲戚畔之”,这个句子从反面论证了“人和”的重要。

B.文章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句式,显得很有气势。

C.文章最后一句运用了对比的写法,突出了“得道”的作用。

D.第二句运用一个守城的例子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

专题17《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真题专练)(原卷版)-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专题17《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真题专练)(原卷版)-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专题17:《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卷版)真题专练【12023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语文真题】课内文言文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成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感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威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6. 加点词语解释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 委而去.之一狼径去.B.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皆以.美于徐公C. 七里之郭.出郭.相扶将D.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7. 翻译句子。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8. 举例证明“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一观点。

【22023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语文真题】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A. 有仙则.名险躁则.不能治性(《诫子书》)B. 无丝竹之.乱耳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C. 旧南阁子也.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D. 以.当南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3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真题】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足肤皲裂而.不知B. 左臂挂念珠倚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C. 相与步于.中庭行者休于.树D. 何.处无竹柏水何.澹澹【42023年湖北省潜江、天门、仙桃、江汉油田中考语文真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项伯畔.楚而归汉攻亲戚之所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B. 辄引.车避道属引.凄异C. 异一夫之.用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D. 以.佐国安人先帝不以.臣卑鄙【5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语文真题】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考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考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考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考题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XXX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XXX非不多了,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好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XXX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4分)1)夫环而攻之环:(2)兵革非不坚利也兵:3)委而去之委:(4)寡助之至至: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环而攻之而不胜委而去之B.然而不胜者得道者多助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以天下之所顺D.寡助之至天下顺之3.请“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4.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利的主要条件是什么?你认为文中哪个句子最能体现作者的仁政思想?(2分)5.说明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委而去之()(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3)威世界不以兵革之利()(4)寡助之至,亲戚畔之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环而攻之而不胜委而去之B.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天时也得道者多助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句子: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8.文中体现了XXX怎样的治国主张?(3分)答:二)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做6—9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尖利也,XXX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初中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节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广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⑴亲戚畔. 之畔:⑵攻亲戚. 之所畔亲戚:⑶委而去. 之去:⑷域. 民不以封疆之界域:2.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⑵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 为了证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论点,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4. 本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与《曹刿论战》中“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蕴含的观点有相同之处。

其相同之处是什么?你从中获得的最大启示是什么?答案1.⑴通“叛”,背叛⑵内外亲属⑶离开⑷限制2.⑴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天时、地利、人和)⑵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道、者、寡)3.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道理论证)4.相同之处:两句话都强调了人心向背的重要性。

启示只要围绕人心向背来谈。

试题2: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节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得道多助失之寡助练习题

得道多助失之寡助练习题

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属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内涵?A. 正义的事业得到广泛支持B. 非正义的事业受到孤立C. 个人品德高尚,朋友众多D. 个人品德低劣,朋友稀少2. 下列哪个成语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意思相近?A. 一呼百应B. 众志成城C. 众叛亲离D. 独木难支3. 下列哪个历史事件最能体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A. 秦始皇统一六国B. 楚汉争霸C. 唐太宗贞观之治D. 清朝康乾盛世4. 下列哪个人物最能体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精神?A. 孔子B. 孟子C. 墨子D. 韩非子5. 下列哪个观点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相悖?A. 强者为尊B. 仁者见之C. 诚信为本D. 力量决定一切二、填空题1.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______》。

2.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强调的是______与______的关系。

3.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所体现的是一种______与______的关系。

4.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强调的是______的力量。

三、判断题1.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只适用于政治领域。

()2.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强调的是个人品德的重要性。

()3.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认为,只要坚持正义,就一定能得到帮助。

()4.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认为,只要失去道德,就一定会受到孤立。

()四、简答题1. 简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内涵。

2. 如何理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所体现的道德力量?3. 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践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精神?五、论述题1. 结合实际,论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2. 如何在个人成长过程中践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精神?六、案例分析题案例一:某企业因诚信经营,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业务量逐年增长。

案例二:某官员因贪污腐败,最终被查处,事业和生活陷入困境。

案例一:一个团结协作的团队,在项目中取得了成功。

案例二:一个内部矛盾重重的团队,在项目中屡遭失败。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二)请阅读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8-10 题。

(共8 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8.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 分)A. 三里之.城亲戚畔之.B.环.而攻之环.环相扣C.兵革之利.天时地利.D.委.而去之相委.而去9. 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翻译:天时比不上地利,地利比不上人和。

理解:孟子认为,在战争中,好的天气、时令等因素不如地理条件优越;而地理条件优越,又不如人心所向上下团结的力量大。

所以,战争胜利的最重要条件是“人和”。

【乙】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翻译: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间溪流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士兵的勇猛。

理解:孟子认为划定边疆界限,有险要的山河、强大的武力,都不能使人民安居、国家稳定。

【丙】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理解:可见孟子期待战争,认为只要君主施行仁政,战争就一定能胜利。

10. 上文的结论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结合下面【链接材料】,简要说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西伯与纣王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4 分)【链接材料】百姓怨望①而诸侯有畔者,于是纣乃重刑辟,有炮格之法。

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②。

九侯有好女,入之纣。

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对比阅读

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对比阅读

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对比阅读1.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乙】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选自《曹刿论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固:巩固B.亲戚畔.之畔:同“叛”,背叛C.肉食者鄙.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D.忠.之属也忠:忠诚(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七里之.郭/肉食者谋之.B.环而攻之而.不胜/云归而.岩穴暝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何以.战D.战则.请从/然则.北通巫峡(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4)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甲乙选文都写到了与战争相关的内容,但角度不同。

甲文主要写战争结果,乙文主要叙述战前准备。

B.甲乙选文对取得战争胜利前提条件的认识是一致的,都强调了民贵、人和的重要性。

甲文认为君主应施以仁政,得民心。

乙文则表示君主在政治上要取信于民。

C.甲乙选文语言简洁精炼。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3说理哲思类第23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3说理哲思类第23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质:以财物或人员作抵押
1
2
34
• 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答(案1):特应宜该宽特省别 宽,恩以减招省未, 以至招。来(3那分些)尚 未 归 附 的 人 民 。
(“宜”“省”译对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3分) 答案: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
• 材料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 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 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 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 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 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 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
长治久安。两文均强调了得民心的重要性。(4分,言之成理即 可)
1
2
34
• 词语迁移 • [1]质
• ◀课内篇目迁移▶
• ①援疑质· 理(《送东阳马生序》) •询_问_____
• ②非天质· 之卑(《送东阳马生序》) •资_质_____
• [2]省
• ◀课内篇目迁移▶
• ①吾日三省· 吾身(《<论语>十二章》) •自_我_检__查_、__反_省________
• (选自《孟子译注》)
• 注释:①薛虎子:北魏大臣。②覃(tán):蔓延 ,延伸。③蒙化:蒙受教化。④缣(jiān):双 丝织的浅黄色细绢。
• 薛虎子又(向皇帝)进呈奏章说:“陛下您 以道义让天下百姓融洽,恩德如同大自然一样 ,仁德所延伸的范围,功业超过前代的圣哲。 我私下认为居住在边境的民众,蒙受教化的时 间短。小户人家只有一个成年人,统计他被征 调的赋税,一年竟然有七匹细绢的价值。去年 不能满足征收(赋税)的求取,有的人卖掉田地 房屋,典当妻子,卖掉孩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练习题含答案附文言文的词类活用技巧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练习题含答案附文言文的词类活用技巧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练习题含答案附文言文的词类活用技巧(一)阅读回答下列问题(共4小题,共28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 .(7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 .(7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3 .(7分)下面是有关本文的分析,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其补充完整。

(前两空用自己的话回答,后两空用原文回答)文章先用“三里”“七里”等词语来强调防守方虽,但占有地利,用“环而攻之”来表明进攻方,用攻方无法取胜的结果证明地利的重要。

然后再用一组排比句,表明防守方占有地利,用其最终却“”的结果证明人和的重要。

在此基础之上,文章最后阐明了作者的观点,告诉我们君子“战必胜”的根本原因是“"(限两个字)。

4 .(7分)(1)《伯牙善鼓琴》中“钟子期必得之”一句中“之”是代词,代“伯牙所念”,《核舟记》中“能以径寸之木”中“之”相当于“的”,文中“七里之郭”一句中“之”的意思是:。

(2)《小石潭记》“如鸣琼环”一句中“环”是指“圆形中间有孔的玉器”,《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一句中“环”是“围,绕”的意思,本文中“环而攻之而不胜”一句中,“环”的意思是:(二)阅读《《孟子》两章》回答下列问题(共5小题,共40分)《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文言文训练题与答案7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文言文训练题与答案7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文言文训练题与答案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文言文训练题与答案7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是中学语文课本的传统篇,其思想内容与写作技巧都有可借鉴处。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练习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练习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练习题(一)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下列加上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2分)(1)委而去之委:_________ (2)亲戚畔之畔: ______________(3)天时不如地利天时:_________(4)池非不深池:_______(6)地利不如人和地利:___________ 人和:____________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标示正确的一项是( )A、天时/不如地/利B、必有/得天时/者矣C、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对“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在军事上的不同作用,作者持怎样的看法?(原文回答)4、(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乙】齐王使使者问赵威王后。

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选自《战国策•齐策》)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024年语文中考总复习第五部分文言文复习训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024年语文中考总复习第五部分文言文复习训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练实基础
练透核心
练活运用
进阶训练
-8-
1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在现代生活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仍然有其普遍意 义,请结合现实,谈谈你对“道”的理解。 【示例】就个人而言,“道”指与人为善,讲仁义道德; 就国家内部而言,“道”指爱民,为老百姓着想;就外交 而言,“道”指国家间和平共处,互不侵犯。
1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重点字词解释。
(1)三里之城. 城: 内城
(2)七里之郭. 郭: 外城
(3)环.而攻之 环: 围
(4)池.非不深也 池: 护城河
(5)委.而去之
委: 放弃
(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使……居住
练实基础
练透核心
练活运用
进阶训练
-2-
1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选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练实基础
练透核心
练活运用
进阶训练
-10-
1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上(汉文帝)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明年,
遂除民田之租税。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
服御无所增益.。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 “百金,中人十家之产也。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 何以台为①!”慎夫人②衣不曳.地,帷帐无文绣,以示敦朴, 为天下先……其后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 民人给家足,都鄙③廪庾④尽满,而府库余财。
练实基础
练透核心
练活运用
进阶训练
-5-
1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理解性默写。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 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句子是“ 天时不如地利 ,
地利不如人和 ”。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将“寡助”和“多助”进行对 比后,得出的结论是“故君子有不战 ,战必胜矣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考训练题及答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考训练题及答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考训练题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池非不深也池:护城河B.委而去.之去:离开C.寡助之至.至:到 D.亲戚畔.之畔:同“叛”,背叛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 )A.三里之.城天下顺之.B.委而.去之环而攻之而.不胜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以.顺为正者D.然而不胜者.得道者.多助3.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B.文章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地利”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

C.文章“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断,阐明了统治者施行“仁政”的必要性。

D.文章论证中运用排比、对比等手法,使文章气势恢宏,层层深人,结构缜密。

4.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三里之城.城:内城B.环.而攻之环:围C.委.而去之委:放弃D.兵.革非不坚利也兵:士兵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 )例句: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A.念无与为乐者.B.卿今者.才略C.或异二者.之为D.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6.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中与“得道者“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君子”。

B.文章集中反映了孟于“仁政“法治”的思想。

C.文章运用了举例论证和正反又证明论点,逻辑严密,说服力强。

对比论证的方法来D文精收站介,这来用明上口,期读时要注值节;奏正确。

例如:‘”城/非不高也”“战/必胜矣”。

小品敢/君子有不战,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得道.者多助策之不以其道.不足为外人道.也B.委而去.之去.国怀乡一狼径去.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以.天下之所顺以.光先帝遗德D.攻亲戚之.所畔辍耕之.垄上宋何罪之.有8.对“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一句翻译恰当..的一项是()A.所以,品德高尚的人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B.品德高尚的人故意不战,只要战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专题17《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过关检测)-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专题17《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过关检测)-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专题17:《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解析版)过关检测1.(2022秋•天津市第五十五中学校级期末)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下面小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下面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池.非不深也池:护城河B. 委而去.之去:离开C. 多助之至.至:到达D. 天下顺.之顺:归顺,服从(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A.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B.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C. 寡助之至.D. 亲戚畔.之(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孟子是继老子之后的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尊称为“亚圣”。

B. 本文论述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时,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

C. 文章最后将“多助”与“寡助”进行对比,突出人心向背对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影响。

D. 通过学习本文,我们能够体会到孟子的文章气势充沛,逻辑严密,说服力强的特点。

【答案】(1)C (2) D (3)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翻译。

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

A.句意为: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

池:护城河。

B.句意为: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

去:离开。

C.句意为: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

至:意思是“极点”。

D.句意为: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

顺:归顺。

故选C。

【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的通假字。

解答此题时,可以先理解句子的大意,再去判断是否是通假字。

A. 句意为: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练习与答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练习与答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练习与答案一、选择题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A. 人在成功的时候会得到更多帮助B. 失败后,周围的人会离你远去C. 人在成功时需要更多的帮助和支持D. 成功后,你会变得更加独立答案:C2.以下哪项不是失道的原因?A. 缺乏诚信B. 没有正确的价值观C. 缺乏执行力D. 人际关系差答案:D3.失道后,以下哪个方法最不可取?A. 寻找正确的人生方向B. 逃避现实C. 反思自己的错误D. 重新树立信心答案:B4.成功者的共同特点是:A. 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B. 具有创新精神C. 具有超强的意志力和毅力D. 以上都是答案:D5.“得道多助”中的“道”指的是:A. 成功的道路B. 道德C. 正确的方向D. 知识、技能答案:C二、填空题1.失道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正确的_______观。

答案:价值2.失道后,我们应该及时反思自己的错误,寻找正确的_______。

答案:方向3.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具备扎实的专业_______。

答案:知识4.“得道多助”中的“道”指的是正确的_______。

答案:方向5.失道后,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如重新树立_______。

答案:信心三、问答题1.什么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答:这是一句成语,意思是在人生的道路上,如果能够找到正确的方向,就能得到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相反,如果失去了正确的方向,就会变得孤独和无助。

2.失道的原因有哪些?答:失道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正确的价值观。

此外,缺乏执行力、人际关系差等也是失道的原因。

3.成功者的共同特点有哪些?答:成功者的共同特点包括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创新精神、超强的意志力和毅力、良好的人际关系、正确的价值观和目标意识等。

同时,成功者还需要具备积极乐观的态度,勇于承担责任和决策,并能不断学习和进步。

四、判断题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一句表达人生哲理的成语。

答案:正确2.失道的原因只有缺乏正确的价值观一种。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专项训练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专项训练
8.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委而去之( )(2)寡助之至( )
9.请简要概括孟子对战争的看法。
阅读文言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下面小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A.本文以议论为主,逐层推进,一气贯通,气势充沛,体现了孟子“以民为本”的政治主张。
B.本文先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接着两两比较,指明“天时”的重要性。
C.文章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来证明作者的观点,逻辑严密,说服力强。
D.文章对于“得道者多助,失曲同工之妙。乙文相当于论证了甲文的哪一观点?请写出具体语句(限一小句),并结合乙文的内容和思路进行分析。
18.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A.七里之郭:外城亲戚畔之:同“叛”,背叛
B.委而去之:放弃齐军使治阿:派遣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疆域追者反曰:同“返”,返回

专练07《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卷版)-2023年中考课标文言文20篇专项训练

专练07《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卷版)-2023年中考课标文言文20篇专项训练

2023中考文言文专项训练07《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孟轲.()(2)七里之郭.()(3)米粟.()(4)域.民()(5)亲戚畔.()之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三里之城.城:(2)环.而攻之而不胜环:(3)池.非不深也池:(4)兵革..非不坚利也兵革:(5)委.而去之委:(6)得道..者多助得道:(7)寡助之至.,亲戚畔...之至:亲戚:畔:3.(原创)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地利.不如人和兵革非不坚利.也B.三里之城.城.非不高也C.四时.俱备春冬之时.D.夕日欲.颓实是欲.界之仙都4.(原创)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C.米粟非不多也。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5.填空。

(1)孟子名,字子舆,(朝代)思想家,代表人物之一。

(2)《孟子》是记录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6.默写。

(1)天时不如地利,。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3)寡助之至,;多助之至,。

(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的关系的句子是:“,。

”(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强调守方具有的地利方面有利的条件的句子是:“,,,。

”(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强调在治国时地利和武力不足恃的句子是:“,,。

”(7)日本某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那句话:“,。

”7.翻译下列句子。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译文:(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译文:(3)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译文:(4)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译文:(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译文:(6)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译文:(7)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8.(2017•北京中考)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练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考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考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考题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如果敌人围攻一个有城墙的城池,即使敌人有得天时的优势,也不一定能打赢,因为城墙高,城池深,兵器锋利,粮食充足,如果城池内部团结一致,那么即使地利不如敌人,也能够获胜。

因此,国家的疆界不是封建王朝的界限,国家的稳固也不是靠山川险阻,国家的威望不是靠兵器的利益。

得道者会得到很多帮助,失道者会受到很少的帮助。

当失道者遭到困境时,亲戚会背叛他。

当得道者遇到困难时,天下会支持他。

所以,通过攻击亲戚的弱点,利用天下的支持,君子可以不用战斗就能获胜。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夫环而攻之环:围攻2)兵革非不坚利也兵:武器3)委而去之委:放弃4)寡助之至至:到达极点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然而不胜者得道者多助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意思是:通过攻击亲戚的弱点,利用天下的支持,君子可以不用战斗就能获胜。

4.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利的主要条件是什么?你认为文中哪个句子最能体现作者的仁政思想?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利的主要条件是人和。

我认为文中最能体现作者的仁政思想的句子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因为这个观点强调了仁政的重要性,表明君主应该以仁政来治国,这样才能得到天下人的支持。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委而去之():放弃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疆界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武器4)寡助之至,亲戚畔之():背叛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环而攻之而不胜委而去之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意思是:通过攻击亲戚的弱点,利用天下的支持,君子可以不用战斗就能获胜。

8.文中体现了___怎样的治国主张?___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认为国家的稳定和繁荣需要人民的团结和互助,而不是靠武力和地理条件。

中考语文复习练习 古诗文阅读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中考语文复习练习 古诗文阅读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第8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版课标新增)梳文意·全析全解战,战必胜矣。

那连亲人都背叛的人,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梳文旨·主题归纳本文开头即提出中心论点,并用概括性很强的战例加以证明,然后从理论上进行论证,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断,阐明了“人和”的实质。

短文最后以得“人和”的“君子”“战必胜矣”作结,突出地说明了“人和”是决定战争胜负最主要的条件。

梳框架·结构分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论据⎩⎪⎨⎪⎧ 进攻 天时不如地利防御 地利不如人和战争需“人和”类推⎩⎪⎨⎪⎧ 域民固国威天下治国需要“人和”结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梳重点·归纳探究字词‖释义一、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

1.夫环.而攻之 环:__围__2.池.非不深也池:__护城河__3.兵革..非不坚利也兵革:__泛指武器装备__兵:__兵器__革:__皮革制成的甲、胄、盾之类__ 4.委.而去.之委:__放弃__去:__离开__5.得道..者多助得道:__指能够施行治国的正道,即行仁政__6.寡助之至.至:__极点__7.亲戚畔...之亲戚:__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__畔:__同“叛”,背叛__二、课下未注释的重点字词。

1.天时....不如地利天时:__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运__地利:__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__2.地利不如人和..人和:__人心所向,上下团结__3.七里之郭.郭:__外城__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民:__使人民定居下来__5.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固国:__巩固国防__以:__依靠,凭借__6.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__震慑__7.故.君子有不战故:__所以__句子‖翻译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__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__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子两章》中考习题集锦2004年四川省遂宁市 文言文阅读(每小题 2 分,共 10分)(一)孟子曰: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 天时不如地利也。

(三), , , ;委而去之,是地利 不如人和也。

(四)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 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 不战,战必胜矣。

”1 、选文横线上应填的文字正确的一项是( )A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米粟非不多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B 、池非不深也,城非不高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C 、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D 、 池非不深也,城非不高也,米粟非不多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2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环而攻之而不胜 (环:包围) B 、池非不深也 (池:水池)C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通“叛” ,背叛)D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这里是“限制”的意思) 3 、对下面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方圆三里那样的小城和方圆七里的大城) (弃城而逃)不能只靠武力强大来震慑天下)A 、 《孟子》相传是孟子及其弟子所作。

B 、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C 、文章第(四)段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

D 、本文骈散结合,读来琅琅上口,朗读时要注意节奏正确。

比如“城 不战,战 / 必胜矣”。

5 、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文中与“得道者”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君子”B 、作者在论述战争的三个要素时,着重强调了“人和”C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D 、文章集中反映了孟子“仁政” 、“法治”的思想。

2005年芜湖市(一)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 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地利不如人 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 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 有不战,战必胜矣。

20、 解释下列加上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2分)(1)委而去之委:(2)亲戚畔之 畔:21、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标示正确的一项是()A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B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C 、委而去之D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4 、下面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非不高也”、“故/ 君子有A、天时/不如地/利B必有/得天时/者矣C、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2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23、对“天时” “地利” “人和”三者在军事上的不同作用,作者持怎样的看法?(用文中句子回答)(2分)答:24、文章的结论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请道坊蛳质担僖桓稣庋睦印# ?分)答:2006年四川省攀枝花市阅读《〈孟子〉二章》,完成8-10小题(6分,每小题2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区域、地域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 通“叛”背叛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被起用D、必先苦其心志苦:使……受苦9、下列四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210、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作者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B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中心论点。

C 遭腐刑而著《史记》的司马迁,幼年丧父发奋读书的欧阳修,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等三人的故事不能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

D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 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三、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文。

(9 分,每小题 3分)11、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译文:12、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13、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译文:2007年天津市(人教四年制)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三.(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5 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文语段,回答18〜22题。

(15分)[ 甲]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 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 战,战必胜矣。

[乙]孟子曰:“桀、纣①之失下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 斯得天下矣。

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得其心有道:所欲与②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③。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④也。

” 注释:① 指夏桀、商纣,古代的暴君。

②与:同“为”,替的意思。

③ 尔也:而已。

④ 圹(kumg ):原野。

18.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具体含义。

(4 分)( 1 )寡助之至( ) ( 2)亲戚畔之( ) ( 3)所恶勿施尔也()( 4)兽之走圹()19. 甲文认为“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的结果是怎样的,将这个句子写在下面,并加以 翻译。

( 3 分)句子: 翻译:20. 甲文说的“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的情形,在乙文中有形象的描绘。

乙文中的这个句子是:。

( 2 分)21. 乙文中说到的“桀、纣” ,其失天下的原因,用甲文的句子来解释就是:A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B 环而攻之而不胜C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D 择其善者而从之属予作文以记之 杜少府之任蜀州曹操比于袁绍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分)22. 甲文说“得道者多助” ,乙文说“得天下有道” 。

这两个“道”的意思一样吗?说说你的理解。

( 4 分)答:2007年浙江丽水(二)( 11 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告子下》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 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 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 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 分)(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 分) ( 1)饿其体肤。

译文: ( 2)人恒过然后能改。

译文:18、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2008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湖州市)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7—— 19 越。

(8 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 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 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 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 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 公孙丑下》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3 分)① 池非不深也 ② 兵革非不坚利也 ③ 委而去之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 2 分)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译文: 19.结合现实,谈谈你对“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理解。

( 3 分) 答: (二)[甲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 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 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用原文回答) (3分)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 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 乙 ] 子奇治县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①。

既而君悔之,遣使追。

追者反曰: “子奇必能治阿,共载皆白首页。

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②,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廩③以赈贫穷,阿县大治。

魏闻童子治邑,库无病,仓无粟,乃起兵击之。

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 败魏师。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 2 分)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②追者反曰7、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 分)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子奇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使“阿县大治”?(用自己的话回答) (2 分) 答:一句,形象地印证了甲文中“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的道理。

2008 年四川省内江市初中毕业会考暨高中阶段升学考试试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 一一 9 题.( 9 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 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 粟非不多也。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 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