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观花开花落 笑看云卷云舒 — — 读《种好心田》有感
读《种好心田》有感
读《种好心田——魏书生与陶继新的幸福教育》有感学魏书生先生久已,却难解魏书生之谜:世人皆晓魏书生做事的技巧,为什么却难以拓展开自己对教育之路的求索?众人趋之若鹜,为何总也走不进魏书生的精神世界?在这棵教育的常青树面前,只能喟叹弗如,宝山空回。
同是教育者,如何才有望其项背而心慕手追的资格呢?然而陶继新却握住了魏书生的思想精髓,他这样解读魏书生:“他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不折腾,一心一意地种好自己的心田。
”种好心田,便能做好教育?教育对话录《种好心田——魏书生与陶继新的幸福教育》一书,从人生经历、教学、管理、心灵修炼等多方面,深入挖掘了他们的成功之道与心灵修炼之道,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细细品读。
魏老师说任何岗位都光辉,不要互相攀比。
停止攀比,回归内心,超越自我,种好心田,敬业乐业,尽职尽责,才有很幸福可言。
他结合自己坎坷的经历告诉我们,教育做到心里那是一种享受。
读完《种好心田》这本书就会知道,病由心起,一切阻挠自己成长障碍的最终祸端是自己,是因为自己没有一颗宁静的心。
心浮躁,必不能专注;心抱怨,并不能长生;心不静,让自己难以畅快游走人生。
魏书生说,我们当老师的要守住个人的优点和长处,不懈怠,不动摇。
用公家时间锻炼自己,把上班当做走进乐园。
他使用频率最多的词汇就是“松、静、匀、乐”,他强调时时事事都要想到这四字方针。
“松”就是身体要放松;“静”就是心灵要宁静;“匀”就是呼吸要均匀;“乐”就是情绪要快乐。
他强调,无论做什么工作,无论多么平淡,都可以把它做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有条不紊,从从容容的。
重要的是“停止攀比,回归内心,种好心田,敬业乐业,超越自我,尽职尽责。
魏书生在学校上课整整35年。
他只喜欢上课,喜欢看到他的学生。
魏书生只要一说学校上课的事儿,他就浑身都快乐!他是一位踏实、不作秀、骨子里热爱教育、热爱孩子的教育人。
“如果把工作当做兴趣,那么人生就是天堂。
”魏书生做到了,他是把工作当兴趣事对待,所以他坚持上课,即便是当上了教育局长他还照常兼职上课,他始终热爱教师这个职业,所以他把转化差生当做人生最大的成就和快乐。
《种好心田》读后感
《种好心田》读后感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种好心田》读后感
阅读《种好心田》一书,恭听魏书生和陶继新两位教育家谈他们的幸福教育,让我从中受益颇多。
我们知道,魏书生老师无论当教师、当班主任,还是当校长,当局长都是成功的。
他的成功是与他有一颗宁静的,乐观的,积极向上的心分不开的。
一个人唯有心静了,才能摒弃一切杂念,才没有解不开的锁链
魏书生老师的生活态度是——收缩成本,回归内心,超越自我,种好心田。
他说:“人世间的事分成两类,一类是自己说了不算的,一类是自己说了算的。
对自己说了不算的事儿,你必须学会看得开,想得透,出得来,放得下,不跟它较劲,不然,你就会白白浪费生存成本,这样你才能静下心来;对于自己说
了算的事,你必须拿得起,进得去,想得深,干得实。
”告诉我们,只有在自己说了算的事情上下功夫,才能集中精力把眼下该做的事情做好,才能尽到自己眼下该尽的责任。
这样不仅能缩小做事成本,还能不断超越自我。
陶继新老师也说了一段精彩的话:“无论外界的生活多么光彩照人,只有回到自己的内心世界,向内走,总会发现外界贴上标签的幸福并不特别重要,只有心灵的力量才是最重要的。
”只有这样,才能种好自己的心田,才能把握好自己生命的方向。
种好心田,需要智慧。
作为教师,如果能种好心田,不仅利己也利人。
如果一个老师能够很阳光地走进教室,传递给学生的就是一种正能量,就会赢得学生的尊敬,就会提高教学效果。
种好心田的主动权就在我们手里,让我们牢牢把握,做最幸福的教师!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种好心田,收获满满——《种好心田》心得体会
种好心田,收获满满——《种好心田》心得体会幸福是一种心灵的能量,迷上了读书与练字,是因为迷上了那份宁静,沉淀,那种静坐在花香弥漫的宁静阳台上,品上一杯香茗,手执一本好书,任思绪跟着作者或领略山水,沉思险峰,或感受世间风情,体验精彩人生的感觉吧。
同时为了提升自己,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消除职业倦怠,我拿起了这本有着温暖名字的教育著作《种好心田》细细品读,封面上魏书生和陶继新老师睿智温和的眼神,亲切温暖的微笑,朴实淡定的大师风范,一下子攫住了我的目光。
在两位教育大师侃侃而谈的过程中,我了解了魏老师生命磨难的历史,理解了他语文教学的核心,学习了班级管理的经验,探讨了对教育管理的疑点,学会了“种好心田”,当然也“收获满满”。
一、种好心田,做一个幸福的人。
书中,魏老师反复强调的要时时事事都要想到四个字——“松、静、匀、乐”。
“松”就是身体要放松;“静”就是心灵要宁静;“匀”就是呼吸要均匀;“乐”就是情绪要快乐。
使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都变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快乐常驻。
另外,魏老师还结合自己以及周围的很多事例,告诉大家:停止攀比,回归内心,种好心田,敬业乐业,超越自我,尽职尽责。
“大的事你想通了,就容易放下自己说了不算的事,看得开,想得透,出得来,放得下。
要收缩成本,回归内心,超越自我,种好心田。
做好自己的事情,做好眼前的事情,尽到眼前能尽的责任。
这样,你就把自己有限的成本,都投资在了你说了算的土地上,而不是投资在人家那个地上,当然,你就会快乐。
”是啊,在看完魏老师的书后,我对他的这段话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让我们种好自己的心田,把工作当作一种享受,一种快乐,一种兴趣,让我们人生变成天堂,变得更加精彩!做一个幸福的人。
二、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做一名努力的教师。
工作越来越繁琐复杂,学生越来越难管理,教学内容越来越活,考试题目越出越难……魏老师几十年的教书经验告诉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便是一名努力的老师,一名成功的老师。
种好心田洪平发
修养一份和谐心态——《种好心田》读后感魏书生和陶继新两位老师的职业并不相同——他们一个长期在教育第一线,一个长期在教育媒体,但是他们却有惊人相似的心态:淡定、从容、与人为善,并深深享受教育的幸福。
这样的心态,究竟源自哪里?想探寻答案,我便打开了两位老师的教育对话录《种好心田——魏书生与陶继新的幸福教育》。
魏老师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出发,讲了很多关于自己的生活往事,从一些生活琐事中,充分的体现出自己的座右铭:“收缩成本,回归内心,超越自我,种好心田”。
简洁的短句,铺陈开去,无非就是敦促大家做好自己的事情,做好眼前的事情,尽到眼前能尽的责任。
这些话并无新意,道理人人能懂。
然而,真正数十年如一日遵从并执行的又有多少人呢?(一)、做一名看得开、放得下的老师做好眼前的事情,尽到眼前的能尽到的责任,做自己能做主的事,那些自己说了不算的事,没有必要去研究,用魏老师的话说:“收缩成本”,这样你就会快乐。
是啊,老师的生活何尝不是这样,每天都要面对不同的学生,领导和家长,难免有时候会心浮气燥, 这样的情绪不但影响到教师自己的幸福指数,也影响到他们面对学生时候的心态,使得他们会经常抱怨,举个魏老师说的例子:每天老师要写教案,有些老师就说拉,抄抄抄,我都抄了几十年了,还要再抄,烦死了!面对这种情况,魏老师是以“用公家的时间来练字”的态度写教案的,这样的心态比在那抱怨的效果好多了,为什么呢?你越抱怨就使得自己的暴躁神经锻炼得更加暴躁了,相反你是用练字的心态来写教案那就是在心情愉悦中工作,两种心态,我相信我们会更希望在愉悦中生活的。
(二)、做一名知足的老师。
在的生活中,你要把握一个生命准则,就是有得有失。
你得的越多,负担也越重,甚至得的越多,失的越多。
无论外界的生活多么光彩照人,只有回到自己的内心,向内走,才会发现外界贴的标签的幸福并不特别重要,只有心灵的力量才是生命的魂所在。
魏书生说,我们当老师的要守住个人的优点和长处,不懈怠,不动摇。
种好心田 收获幸福
种好心田,收获幸福——读《种好心田》有感有一首歌最动人那就是师德有一种人生最为美丽那就是教师有一道风景线最为铭记那就是师魂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拥有无数颗炽热的心我们用爱播撒着希望是的,做老师是幸福的,每每从讲台上凝视那一张张纯真的笑脸;这是我一天最幸福的时刻。
于是,我不断探索不断学习,如何成为一名更优秀更受学生喜爱的教师,成为一个幸福快乐的教书匠。
读了教育对话录《种好心田——魏书生与陶继新的幸福教育》一书,感受良多。
魏书生与陶继新两位教育专家从生命磨难谈到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从教育管理谈到种好心田,字字朴实,句句含情,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细细品读。
魏老师在学校上课整整35年。
他不求名利,不贪富贵,只喜欢上课,一看到学生,就浑身都来了劲头。
之所以能做到这些,是因为他心中有自己的幸福秘诀,那就是:“收缩成本,回归内心,超越自我,种好心田。
”简洁的短句,铺陈开去,无非就是敦促大家做好自己的事情,做好眼前的事情,尽到眼前能尽的责任。
那么何谓“种好心田”?我想,是要守住一颗宁静的心不折腾;是守持善良不浮躁,;是坚定信念不动摇。
在教育的田地里挥汗播种,放眼春光的美好。
然而,教书育人从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因此我们也会常常出现抱怨或烦躁的情绪,可是,比起偏远山区资源匮乏的教育环境下还有那么一群默默奉献的乡村教师在坚守着自己的信仰,我们的困苦又算什么呢?记得去年《感动中国》的徐德光老师,大家都称他为“马背上的校长”。
从17岁到今天,31年的时间里徐校长将自己的命运与学生紧紧捆绑在一起,从未离开过扇子林小学。
他用自己艰辛的劳动,托起了大山里孩子们的希望。
也许你会觉得这位“马背上的校长”离我们似乎有些遥远。
那我就来说说我的同事们。
我们办公室的牛业华老师,寒假去北京做了手术,医生千叮咛万嘱咐要在家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再去上班。
可她知道自己班的孩子很淘气,无人能管理,实在放不下班上的孩子。
刚开学就拖着尚未痊愈的身体来上班了。
2024年种好心田心得体会(二篇)
2024年种好心田心得体会在教育的道路上,我们常常被“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
日月既往,不可复追”这样的警句所激励。
作为一名在教育领域耕耘多年的工作者,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对于担任班主任这一角色,我始终怀着一份敬畏之心。
每当目睹学生们眼中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我便会坚定信念,立志要成为一名能够引导他们正确前行的人。
我也深知在班级管理方面,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近日,我在阅读《中好心田》时,偶遇一段魏老师的教育论述,深受启发。
魏老师提到,班主任工作应简化形式,直击教育规律,关注学生的需求,并提倡民主与科学的管理方法。
他强调,班主任应当以学生为中心,关注他们的情感、优点、困难和成长速度,将每个学生视为助手,共同参与班级管理。
魏老师的管理理念,如同指路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他提倡的民主、科学管理机制,以及“班级事务,人人有责”的理念,让我深受触动。
班级不仅是学生们的大家庭,也是一个缩影的社会,需要合理的管理。
魏老师的管理策略,依赖于两大原则——民主与科学,以及一小点——引导学生强身健体。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始终牢记,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学生,要关心他们的喜怒哀乐,赋予他们责任和权利,让他们在承担责任的学会行使权利。
面对教育工作中不可避免的困难与挑战,我们应选择积极的态度,努力适应学生,而非让学生适应我们。
通过这样的实践,我们不仅能够提升自身教育教学水平,还能引领学生走向更好的未来。
在魏老师的引领下,我仿佛进入了一个充满发现和感悟的奇妙世界。
他的教育理念和哲学思考,使我深受启发,也让我对自己的教育方法和理念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我坚信,只要我静下心来,以真诚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即使我的教育和管理还有不足,我也会感到幸福和满足。
因为在教育的旅途中,我们的目标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引导学生成为更好的人。
2024年种好心田心得体会(二)在阅读《种好心田》一书中,我深刻感受到了魏书生老师的教育理念和人格魅力。
读书心得 常向内看,种好自己的心田——读《种好心田》点滴思考
魏书生老师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教育家,最近在读他和陶继新老师合著的书《种好心田——魏书生与陶继新的幸福教育》。
边读边思,边读边写,两位老师的话都似敲在心头,在某个不经意间触碰到心上最柔软的地方。
对于成功,你是怎么界定的呢?亲爱的们?曾经的我,似乎是急功近利的吧,我那样焦急地等待着别人对我的评定,那样在意别人的意见或者话语,每当我做了一点点什么事情,我都曾那样渴盼着别人给予我肯定的评价。
得到了,很兴奋;得不到,很失落。
我茫然而固执地行走,似乎充满目的性地做一些事情,做的最后结果常常是很不开心,即便是做完了,心里也不是很舒适。
却在慢慢成长起来的过程中,因为遇到了一些人一些事,彼时那样一颗功利而焦急的心,终于平静了下来。
现在,虽也在意但已然平和了很多,即便是取得了一些成绩,也能学会谦虚接纳、低调处之。
当我终于开始平静和沉默,成长也许才刚刚开始。
以前的我急于用各种各样的途径来展示我自己,后来才发现,着急展现自己的人,恰恰大部分是什么都没有的人,渴望得到别人的回应,所以他定会将最好的示人。
而真正有才华有能耐的人,则无需通过任何途径证明自己。
反思,反思,再反思。
成长,便在这不知不觉中到来了。
而成功,也在这慢慢成长中也来了。
关于成功,著名的英国首相丘吉尔曾给出过最好的答案。
众人翘首期待这个成功的人士给出多么令人振聋发聩的箴言,却听他说到:“我的成功,秘诀有三个:第一,是决不放弃;第二,是决不,决不放弃;第三,是决不,决不放弃。
”简短平凡的话语,背后却是日复一日的坚持。
虽然只是反复重复的四个字,却是无数个默默无言一人坚持的日子。
说出来很容易,做出来却很难。
由此,我便想到该书的作者魏书生老师和陶继新老师。
我与魏老师只有一面之缘,是在去年的9月份,他来郑州做了一场讲座,我在下面安安静静地当了一次他的学生。
那次一别,我再没有见过他,他怕是早已不记得我是谁,可他写到我日记本扉页的“乐在教中”四个大字却熠熠生辉,将永远刻在我的心中。
《种好心田》的读后感
《种好心田》的读后感
《种好心田》的读后感
曾经看过一本名为《种好心田》的书,这本书主要是讲魏书生与陶继新两位前辈的幸福教育事情,在读过书一遍之后,自己就想写下一篇读后感,可是提起笔,却真的无从下笔,因为自己找不到主题重点了,认为所有的东西似乎都是自己想要的,每一点都不想放弃!
那一刹那之间竟然觉得自己像个贪心的孩子,什么都想要。
手不释卷的有开始重新的阅读。
或许最终是心态的使然,自己最终选择了心态的主题视角写下了一篇读后感,这篇读后感还曾经在单位的刊物中获得发表,虽然没有在大的或者知名的杂志中发表,不过我心足矣。
因为那一篇读后感正是在告诫自己的心态——种好心田,自得福田!
这是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很多时候因为一种不端正的心态,而让自己会做出很多的错事。
对自己所处环境的不满,心生抱怨,或者经常感觉自己每一天都在付出很多,可是收获却很少,于是一股自怨自怜,自暴自弃的心态就产生,从而让自己陷入更艰难的境地,无法自拔。
其实这个时候,真的需要一盏指路的`明灯,为迷失的人照亮前方的路。
而我的指路明灯就是自己写的这篇读后感,这篇源自《种好心田》的读后感。
每当自己被无奈的心态左右的时候,就会想到自己在读后感中所写的话语:“心浮躁,必不能专注;心抱怨,并不能长生;心不静,让自己难以畅快游走人生。
”一切顿时释然。
读《种好心田》有感
面对人生经历集聚积极能量读《种好心田》有感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成长环境,教育经历和自我反省力,可以说这样的一个变化的集合体,形成了今天的我们——这一独立的“人”。
有时候在某些场合,总是能听到年轻的或是老的朋友们抱怨,社会对自己如何不公,自己家庭背景是如何的不济,自己是如何的不行,每当听到这些时候我就会随波逐流,一味的与自己相比,就感到他们正在说自己。
今天,当我读到《种好心田》这本书中魏书生先生和陶继新先生论述自己人生不平凡的经历时候,我感触颇深,原来每个成功人士背后都会有一些让人刻骨铭心的记忆和伤痕。
不同的是那些成功的人士将这些经历当做了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而普通的人却将它们变成了前行的包袱,更有甚者将它们归咎为“万恶之源”。
书中两位先生都提到了“文革”时候他们的经历,当时给他们的肉体和心灵都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可是他们却能从那样的时代汲取养分,为未来的自我发展铺路。
其中魏先生在被人“放逐”的时候,他却能每天坚持体育锻炼、坚持吹竖笛和坚持看书,以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灾难”,正应了孟子所说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最终魏先生能够变成一位拿得起放得下的“大丈夫”。
还有书中记载了魏先生对自己认清的事情就绝不放弃这一个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特别是在现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中,我们这些涌浪儿经常是看到哪里浪高就上哪里,却不知道退潮之后我们都处在地平线上,都要回归大地,回归到我们那份本职上来。
魏书生先生就是不论“文革”如何折腾,不论官职多大,他都坚持那份最初的心愿——当老师,一干就是一辈子,所以他成功了。
可以说这种被“洗礼”的理想会变成现实的。
再说书中的陶先生,他更是一个为了理想而当“逃犯”的人,在与人相交中他经历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磨难,更明白了如何选择自己的优势,隐藏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适应当时的社会。
其实,这些也同时适用现在的社会,现在的我们。
读《种好心田》有感范文.doc
读《种好心田》有感范文【读后感范文】有人说:老师像一支红烛,为教育事业燃烧自己,发出全部的热,全部的光,全部的能量。
有人说:老师就像那默默无闻的树根,使小树茁壮成长,又使树枝上挂满丰硕的果实,却并不要求任何报酬。
也有人说:老师这个职业很累、很辛苦,工作责任重、压力大,付出和所得的回报不成正比。
有个形象的比喻叫做:吃的是草,挤的是奶。
还记得大学填报志愿时,我没有多犹豫,专业栏填写的是汉语言文学。
所以大学毕业后,我毅然选择教师这个行业。
因为教师这个职业一直是我毕生的梦想。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与学生打交道,深感其乐无穷;与文字打交道,倍感情趣无限。
作为新老师,很多事情只有亲身经历的才是真实。
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我觉得首先要宽容学生,对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我们应该因材而施教,而不应该“一刀切”。
要留意观察分析学生学习的特点。
学生在出现问题时的表现尤其是值得分析的迹象,从中有可能发现他们认知特征和倾向。
要多想问题:“为什么会感到困惑,卡在哪里了?”“为什么老是出同样类型的错?“为什么会出现反常现象”?学生学习中明显的进步也是值得关注分析的,从中可以发现学生擅长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和学习的动力所在,通过观察分析,了解学生的特性。
对待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做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有的学生因为思维水平较低,有的学生因为学习风格的限制,有的学生因为学习动机的障碍,导致了学习成绩差。
在实际情况中,必须从动机的激发维持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等多方面入手,采取不同的措施使学生在自尊自信的状态下学习,对于能力水平低的学生尤为重要。
如果教育不得法,抹煞了能力较差学生的自尊心,则无异于雪上加霜,抽去了他们发展的动力之源。
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现象,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父母外出打工,把自己的子女留在年迈的父母身边,或托付给亲戚来照管孩子,这些“临时家长”便成了“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
《种好心田》读后感
《种好心田》读后感瓦玉新源小学柳小莲我认真地拜读了《种好心田》这本书,感触颇深。
初时阅此类书,只为了解决孩子成长中的问题,所以惟方法至上。
读得多了,才发现,方法万千之众,且各不相同,甚至相互矛盾,然各据其理,也曾茫然不知所措。
然而再读下去,也渐渐寻出些感觉,得窥教育的真美所在。
于是,尽弃各类在细枝末节上做文章的教育方法,专研读教育大家探讨教育规律的书籍。
所以,当我读《种好心田——魏书生与陶继新的幸福教育》这本书毕时,我那颗慕道求真之心再次得到了大大的满足。
翻览着两位当代教育家的智慧,倾听着他们细诉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感受着教育之“道”以不变应万变的纯粹,这何尝不是一次幸福的阅读之旅啊!看了《生命磨难》这本书后,得知魏老师虽然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吃了不少苦,遭了不少罪,忍饥挨饿,挨批斗,劳动惩罚,但是也磨练出他坚强的意志。
真所谓:有得有失。
我想:这大概就是他以后工作勤恳忘我的原因吧!其实,不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不论是对于专业教师,还是对于一个普通的母亲;教育的“道”是普适的。
而《种好心田》一书,就是把这种“道”通过两位教育家的感悟和实践加以阐释。
而在家庭教育中,作父母的,要种好心田,究竟其核心之妙是修身懿德;对待孩子,要放手信任,自负其责。
《种好心田》这本书,令我感动不已。
深深得体会到:一个人如果有良好的工作态度,良好的生活态度,什么事情都能做好,同时也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如何才能搞好教育,今后教育应该怎样走?”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教育在这种“老生常谈”中,一次又一次地“创新”与“变革”,却也一次又一次地出现问题。
那么,其中是不是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呢?我觉得,还是有的,那就是民主治教、科学发展,其关键的关键就在于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
被大多数人民群众认可的常识,被大多数师生愿意接受的常识,常常就是符合规律的、科学的人间大道。
对这些常识,我们一定要坚守、坚守再坚守,决不动摇。
种花养花心得作文(精彩3篇)
种花养花心得作文(精彩3篇)种花养花心得作文篇一《养花》这篇课文,详细记叙了老舍爷爷在养花劳动中的苦与乐,充分表达了老舍爷爷对劳动的热爱。
读了这篇文章,我对劳动中的酸甜苦辣有了深刻的体会。
“要是天气突变,就得全家动员,抢救花草,腰酸腿疼,热汗直流也不在乎。
”劳动中要是没有苦,又怎么会有甜呢?世间上没有不劳动就获得的快乐,也没有可以不吃苦的劳动。
老舍爷爷的经历不正是一个有力的证明吗?劳动先苦后甜,我写作文不是也要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吗?吃完了苦,看到了自己满意的作文,心里是多么甜呀!“多得知识并不是坏事。
”说得多好。
不过,要获得知识,如果不付出劳动,不尝尽酸苦,怎么能行?又怎么会取得快乐和甘甜?吃不了苦的人,永远无法遨游知识的海洋。
我以往学习吃不得苦,想认真听课,却又不得不封住嘴不说话又不敢举手发言。
经过看《养花》一课,我明白了“学习应当吃苦耐劳”的道理。
从下学期开始,我要上课认真,举手发言,掌握更多、更扎实的知识,尝试学习的甜头。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多么富有哲理的话呀!老舍爷爷不但说明了劳动的重要性,还揭示了人做事的真理。
这句话将永远是我的座右铭:只有劳动,才能创造出美好的生活。
试问,不劳动又哪来什么作为呢?读了《养花》这篇课文,我深深认识到了劳动的真正含义:在尝尽了苦、辣、酸、咸之后,才会有不尽的甘甜。
我一定永远热爱劳动。
种花养花心得作文篇二养花是一种情趣,养花是一种艺术,养花是一种乐趣,养花同时也是一种生活。
如果你能从养花中得到对生活的感悟,那你就算是“养花”的高手了!在老舍的《养花》中曾讲到过他对养花这事的感悟:“有喜有愁,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是的,老舍他对花、对生活都充满这热情。
他不管是选花,还是浇花,搬花或是移盘,他都会亲力亲为。
因为他知道一点:“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是呀,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碰到许许多多像养花这样的事情。
《种好心田》感悟[修改版]
第一篇:《种好心田》感悟《种好心田》感悟八一小学:顾毓敏虽然,我没能聆听魏书生老师的讲座,但是,看了《种好心田》这本书,我深深的被魏老师震撼了!他的朴实,他的胸襟,他的爱岗敬业,他的创新精神无一不使我深受震撼。
《种好心田》使我真正的感受到了名家的风范,使我对教书事业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从《种好心田》书中,我学到了许多管理班级的科学的方法,靠民主,靠科学,实在是很不错的方式。
魏老师被称为当代的孔子,实不为过。
其实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也就能解决许多的问题了。
魏老师一再强调:我们当老师的要守住个人的优点和长处,不懈怠,不动摇。
用公家的时间锻炼自己的身体,把书写备课当成自己练字的机会,把在学校上班,教学当成自己的精神乐园。
因此,我觉得我们作为教师,应该要用自己的爱和宽容之心,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升华,得到净化,进入一种从容不迫的崇高境界。
在书中,魏老师告诉大家:停止攀比,回归内心,种好心田,敬业乐业,超越自我,尽职尽责。
这句话现在已经成为了我的座右铭。
魏老师还说“大的事你想通了,就容易放下自己说了不算的事,看得开,想得透,出得来,放得下。
要收缩成本,回归内心,超越自我,种好心田。
做好自己的事情,做好眼前的事情,尽到眼前能尽的责任。
这样,你就会快乐。
”确实是这样,我感受到当我们种好自己的心田,把工作当成是一种享受的时候,我们的内心是无比的快乐的,我们仿佛置身于心灵的乐园,看着心灵的沃土,长出新鲜的幼苗。
等待,我们享受丰收的喜悦的那一刻。
书中,尤使我难忘的是魏老师的四字诀——松、静、匀、乐!“松”——身体放轻松;“静”——心灵要宁静;“匀”——呼吸要均匀;“乐”——情绪要快乐。
这几个字,使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变得有声有色,趣味无穷!实在是妙招啊!受益匪浅!“处天外遥望,地球很小;居体内细察,心域极宽!”魏老师的话使我的心灵得到启迪,得到了净化!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魏老师,以夫子之博学,以深厚的文化素养,以深邃的哲学气质,让我仰慕!第二篇:种好心田《种好心田》读后感《种好心田》——魏书生与陶继新的幸福教育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细细品读。
读《心田的庄稼》有感450字
读《心田的庄稼》有感450字第1篇:读《心田的庄稼》有感450字读了《心田的庄稼》这篇文章后,使我感受十分深刻,总让我念念不忘,小女孩的精神也令我赞叹不已。
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一位小女孩从小和妈妈相依为命,日子过的十分艰难,经常被人欺负,心中充满了仇恨。
有一年夏天,庄稼里长满了杂草,小女孩便想把杂草扔到欺负过她和妈妈人的庄稼里。
后来受到妈妈的阻拦。
妈妈对小女孩说:“一个人如果心中长满了杂草,怎么能有饱满的庄稼?只有心中的杂草清除了,你才能真正快乐起来。
”小女孩听了妈妈的话,从此再也没有报复别人的想法,她考上了大学,事业上成绩斐然。
小女孩放弃了仇恨,原谅了曾经欺负过她与她妈妈的人,因此也解脱了自己,专心做自己的事,最后成功了。
我们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和别人产生矛盾,这个时候是怀恨于心,还是忘记那些不愉快呢?如果总是想着别人的过错,时刻想着如何去报复,自然不利于我们的成长和进步。
所以我们在这时应该学会宽容,宽容别人也就等于宽容自己,也只有学会宽容才能使自己的内心充满欢乐与温暖,不被仇恨包围。
拥有一颗宽容别人的心,才会拥有更多朋友,有朋友的人生道路上,才会有关爱和扶持,才不会有寂寞和孤独。
宽容就是坚强的化身,令我们的心灵感受到爱,能够承受背叛和欺负的人才是最勇敢的!忘记不愉快的事吧!这样可以让自己的生活充满阳光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读把成熟的庄稼收回家有感350字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那就是《把成熟的庄稼收回家》。
读完了这篇文章,我有了许多感想。
它主要讲了女孩陈艳青要即将参加悉尼奥运会之时,一则假情报断送了她的奥运之路。
这个时候,她的心灰到了极点,离开了举重队。
后来父亲对她说:“你花了很大力气去种庄稼,在秋天成熟时却没有把庄稼收回家,你怎么又能够说这丰收是属于你的?”陈艳青已有了归队的想法,加上教练曹新明的劝说,她又回到了举重队。
后来,陈艳青在2004年雅典运动会上,得到了女子58公斤举重金牌。
魏书生种好心田观后感.doc(精选五篇)
魏书生种好心田观后感.doc(精选五篇)第一篇:魏书生种好心田观后感.doc“种好心田” 观后感开学初有幸观看了陶继新对话魏书生讲座“种好心田”。
从中学到了许多科学管理班级的方法。
教书先育人,育人先做人,他的教改,他的思想,他的班级管理,他的一切,都是真真切切地从学生怎样做人开始的。
教会了学生怎样做人,很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就像一盏指路明灯,里面有许多实用的班主任工作方法值得学习借鉴。
其中,魏老师民主、科学的管理机制,“把每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助手,每个学生都能帮老师管理班级,大事干不来干小事;班级的事,人人有事做,消灭没事做的人和没人做的事。
”让我很是受用。
一个班集体就像一个大家庭,同学们如兄弟姐妹般相互关心着,帮助着,团结着。
一个班集体更像一个小社会,既然是一个小社会,就应该有一个管理问题。
而魏书生老师管理班级,靠的就是两大点,一小点。
两大点:一是民主,一是科学;一小点就是引导学生强身健体。
老师是为了学生服务的,得考虑学生的喜怒哀乐,把每一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助手,当成自己的副班主任。
一个班级,不能把权利集中在老师或是班干部手里,一定把它下放分撒,扁平化管理。
每个人都给了他一个责任,在某种意义上都给了他某种权利。
这个权利和责任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每一个学生一旦有了权利之后,他会行使权利,但是他还履行他的责任,所以这样就能做好了。
许多事情是没办法选择的,但你可以选择态度。
做班主任不能选择学生,什么学生进来,你都得接受,但只要我们尽心尽力,问心无愧,积极面对学生的实际状况,总有一天,学生会提高,会进步的。
在工作中遇到不利环境和问题时主观努力解决是关键。
魏老师说得好:“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难教,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太少。
”回顾自己在平凡的生活和工作中,遇到不顺时,就出现埋怨周围的环境和别人的想法,经常有不平衡心理,却不懂得从自身出发找原因,不善于改变自己来适应周围的环境。
《种好心田——魏书生与陶继新的幸福教育》有感
《种好心田——魏书生与陶继新的幸福教育》有感有人说:魏书生是当今教育界的常青树,从做语文教师、班主任,到校长、局长,当了一辈子的典型,其影响波及整个教育界。
很多人仰视魏书生每年100多天外出开会讲学但班级语文成绩却遥遥领先的教育奇迹,人们熙熙攘攘学他的班级管理模式,模仿他的语文教学方法,模仿过后才发现,自己无法掌握魏书生的教育精髓,也最终没能得到他的“真经”。
于是,魏书生成了当今教育界的一个“神话”。
这个寒假,我用几天的时间读完了《种好心田——魏书生与陶继新的幸福教育》一书。
本书为对话体,是根据魏书生与陶继新在中央电视台“人口”栏目摄制组六七个小时的对话整理而成的文稿。
感谢陶继新老师,这位资深的教育媒体专家,用自己深厚的生活阅历和人生智慧帮我们解读了魏书生这个“神话”。
本书分为五个部分:“生命磨难”“语文教学”“班级工作”“教育管理”“种好心田”,让我们从不同侧面全方位地理解了魏书生这位教育界的精英。
读这本书,自不过然地就不会去全神贯注于魏书生的教育“技法”,而是更多地去随着“魏”“陶”两位大家去思考一个教育者生命的走向。
当今社会,浮躁与宁静相互交织,龙种与跳骚同时活跃,一个教育者在滚滚红尘中常常会面对无数失败的无奈、名利的诱惑从而内心失衡、紊乱。
在这样的生命状态下,我们的心田会滋长一些无名的杂草,内耗自身的能量,使心田荒芜,无法收获人生的幸福。
魏书生老师这三十年,一直是在“学习、工作、养性、健身”一体化的生命态势中完成自己教育工作的。
魏书生不但自己“看穿了人世间的正常公式”,而且教育学生:“自己说了不算的事情,要看得开,想得透,出得来,放得下”,“自己说了算的事,必须拿得起,放得下,想得深,干得实”。
想一想,这个世上“自己说了不算的事情”的确太多太多,有多少人在为这些事情天天抱怨、牢骚、赌气,从而耗费大量的生命成本,同时又在“自己说了算的事情”上遇到困难就懈怠、退缩,找理由放弃,让岁月白白流逝。
种好自己的心田听魏书生老师讲座有感
种好自己的心田——听魏书生老师讲座有感哈尔滨市第137中学吕春辉 2011年8月31日今天,参加听到魏老师的讲座——《种好自己的心田》,使我真正感受到名家的风范。
学魏书生久已,却难解魏书生之谜:世人皆晓魏书生做事的技巧,为什么却难以拓展开自己对教育之路的求索?众人熙熙,趋之若鹜,为何总也走不进魏书生的精神世界?“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不入“道”焉得真,所以“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在这棵教育的常青树面前,只能喟叹弗如,宝山空回。
憾矣!同是教育者,如何只有望其项背而心慕手追的资格呢?然而陶继新老师却握住了魏书生的思想精髓,他这样解读魏书生:“他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不折腾,一心一意地种好自己的心田。
”首先,魏老师的讲课形式与众不同:一个已经退休的老人,跑步上场,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给我们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语言诙谐幽默,妙趣横生,体态语丰富,无不吸引大家。
不知不觉间,一个半小时悄然溜走,让大家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其次,魏老师的讲课内容给我们的工作、生活指明了方向:松、静、匀、乐理论,让我们能够体会到工作的乐趣,学习的乐趣、生活的乐趣。
身体松、心灵静、呼吸匀、情绪乐,从而种好自己心田,不受外界纷扰,最终达到学习、工作、养心、健体一体化。
魏老师的“三守住”更是为我们的课程改革指明了道路:守住传统常识,守住新中国经验、守住自己的优点。
使我们认识到在教育改革过程中,是发展自己,提高自己,而不是打倒自己、推翻自己。
这使我想到在爱心学校建设培训会上,张萍局长给我们要求的爱心学校建设不是让我们推倒重来,不是另起炉灶另开戏,而是把以前的工作细化、条理化、具体化。
同时,魏老师该给我们讲了自己的工作经历,可以看出他对课堂的喜爱,对学生的热爱,一次次要求不离开课堂。
还给我们讲到中国教育了不起,我国教育培养了那么多的人才,树立了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信心,同时又讲了中国教育有问题,需要改革。
但改革的前提是要把握好自我,认清自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观花开花落笑看云卷云舒
——读《种好心田》有感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加入教师队伍已快两年了,从刚踏入教师这个队伍开始就一直很想把班带好,做一个好班主任,一个好教师,能够与学生打成一片,共同快乐的学习、成长。
每个学期都尝试用更好的办法,却发现往往事与愿违,学生学的比较累,我也教的并不轻松,就在这时候,“种好心田”这本书出现在我的视野、一个崭新的思想源泉慢慢的融入了我的心田。
《种好心田》一书中有对生命磨难的回忆,有对语文教学的梳理,有对班级工作的总结,有对教育管理的探讨,更有对“种好心田”的共识。
魏老师说得好:“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难教,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太少。
”回顾自己在平凡的生活和工作中,遇到不顺时,就出现埋怨周围的环境和别人的想法,经常有不平衡心理,却不懂得从自身出发找原因,不善于改变自己来适应周围的环境。
通过魏老师与陶老师的对话,我也深深懂得:在遇到问题时要变换角度思考问题,选择积极的角色进入生活,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来适应老师,作为一名教育者而是要去努力适应自己的学生。
魏老师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出发,讲了很多关于自己的生活往事,从一些生活琐事中,充分的体现出自己的座右铭:“收缩成本,回归内心,超越自我,种好心田”。
简洁的短句,铺陈开去,无非就是敦促大家做好自己的事情,做好眼前的事情,尽到眼前能尽的责任。
而陶继新呢,正是用其独有的人生智慧和深厚阅历,给我们抛出了一把解开心锁的金钥匙。
面对挫折,他坦然应受,面对荣耀,他淡然处之,当作为一名教育记者为教育者奉献出一餐餐盛宴时,他却说:“被采访者给了我很多启迪,让我更加明澈自己担当的职责,由此我就享受到付出之后的大快乐。
”
打开这本书,魏书生和陶继新老师如两位宽厚慈慧的哲人在和我们对话,用他们真实的生活轨迹展示给我们一幅淡雅而又美丽的生命画卷,随便触动哪一条线,都能够奏出一曲灵动的生命之歌。
在生命的磨砺中,陶老师和魏老师的经历都非常坎坷。
那段岁月真是难以想象,在那个时代,遭受批斗的都是正直敢说真话的人。
也许正是那段磨难,才把他们磨砺成锋利的宝剑,才折射出他们闪光的灵魂。
正像陶老师说的:“感谢这些敌人,他们迫使你不断进步,不断超越,给你酿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春天。
”
无论走到何处都是净土——因为他们守住的是心田里的一方净土。
这本书中不单单告诉我们教育工作者怎么做好教育,其实更多让我们体会的是生活的大智慧。
魏书生老师说:“大的事你想通了,就容易放下自己说了不算的事,看得开,想得透,出得来,放得下。
要收缩成本,回归内心,超越自我,种好心田。
做好自己的事情,做好眼前的事情,尽到眼前能尽的责任。
这样,你就把自己有限的成本,都投资在了你说了算的土地上,而不是投资在人家那个地上,当然,你就会快乐。
”我们常人的心灵极容易迷失在这个光怪陆离的尘世里,只有能够超脱于外才能够定心守静。
世间万象,人生百味,没有一颗通达的心,就不会坦然面对和承受生命的风雨。
就像不经过怀疑、拷问和扬弃的信仰也不是幸福,只有“通
过苦恼的欢欣”,千般滋味都品尝过才能说过了完整的一生。
正如陶继新老师所言:“有得就有失是一个生命准则:得的越多,负担也越重;甚至得的越多,失的也越多。
无论外界的生活多么光彩照人,只有回到自己的内心世界,向内走,才会发现外界的贴上标签的幸福并不特别重要,只有心灵的力量才是生命的魂兮所系。
所以,我们应当以最纯净的态度去对待生命的本然状态,‘物来则应,物去不留’。
因为得失在人生中总是相互转换的,我们没有必要自己丢弃本然的快乐。
”古代的圣贤们都将得失看得淡泊,他们实际看重的就是个人的修养,不患得患失,以平常的心态坦然去面对。
他们都知道,这世上有许多的事,越想得到就越容易得不到,越害怕失去就越容易失去。
在现实生活和人际交往过程中,也总难免会遇到得与失之间无法选择的情况,这就要个人在平时注重修养,才能做到恰到好处,不偏不倚,才能做到不患得患失,否则,一味的渴求,最终也只是得不偿失。
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向魏老师和陶老师那样用爱与宽容来拓宽自己的心路,从容地面对一切困难和磨难,并努力使之成为过眼云烟,让自己的心灵达到一种宠辱不惊,镇定自若的崇高境界。
让我们种好自己的心田,把工作当做一种享受,一种快乐,一种兴趣。
让我们学习静观花开花落,笑看云卷云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