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医科大学临床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和计划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a9cb62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65.png)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
1.系统掌握临床医学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独立设计和进行临床医学研究的能力。
2.具备扎实的临床实践能力,能够准确地掌握临床诊断、治疗和护理技术,熟练运用临床医学仪器设备。
3.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开展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临床问题。
4.具备良好的医学伦理素养和医疗安全意识,能够正确处理医学伦理和法律问题。
5.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强的沟通能力,能够与患者、家属和医疗团队有效地沟通和协作。
二、培养方案
1.必修课程
(1)基础医学课程: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基础医学课程,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医学基础知识。
(2)临床医学课程: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科学等临床学科,以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诊断治疗技能。
(3)医学研究方法学:包括临床研究方法、数据分析和统计学等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统计分析能力。
2.选修课程
(1)专业学科选修课程:包括放射学、超声学、影像学等专业学科选修课程,以帮助学生深入学习和掌握所选专业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医学伦理学:包括医学伦理、医学法律等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医学伦理素养和法律意识。
3.实践教学
(1)临床实习:学生在医院临床科室进行实习,与临床医生一起参与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工作,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2)科研实践:学生需要参与科学研究项目,并完成一定的科研任务,培养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fc0521a2161479171128f0.png)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征求意见稿)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七部门《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卫科教发[2013]56号)及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教研[2014]2号)文件精神,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学位[2015]9号)指导下,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培养目标与要求1、培养热爱医疗卫生事业,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的临床医师。
2、掌握坚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临床分析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表达能力与医患沟通能力。
能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常见多发病诊治工作。
3、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临床研究能力和临床教学能力。
4、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和较好的外语交流能力。
二、研究方向1、内科学2、儿科学3、神经病学4、影像医学与核医学5、临床检验诊断学6、外科学7、妇产科学8、眼科学9、耳鼻咽喉科学10、肿瘤学11、康复医学与理疗学12、麻醉学13、急诊医学14、全科医学三、学习年限与培养原则1、学习年限。
临床医学硕士学制3年。
在规定时间内未达到培养要求者,允许申请延长学习年限,但延长期不超过2年。
2、培养原则培养采用理论学习、临床轮转与导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以临床轮转为主。
培养过程应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进行,同时重视学位课程学习、以及临床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的全面培养。
四、课程学习与考核1、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根据硕士生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开设课程,课程满足学位授予以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
学位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学分的计算,一般18学时为1学分,体育、实验类课程36学时为1学分,每门课程一般不宜超过2学分。
研究生修习总学分不少于16学分。
课程设置中公共必修课为外语2学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含实践6学时);一级学科必修课1—2门,计2—4学分;二级学科必修课1—2门,计2—4学分;公共选修课包括限定选修课与任意选修课,限定选修课包括自然辩证法1学分、医学统计学2学分、科研思路与方法1学分以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课程,任意选修课为适于在一级学科范围内选修的专业选修课。
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
![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https://img.taocdn.com/s3/m/cb54931c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0e.png)
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一、培养目标培养能够在相关临床专科领域独立担负临床专科的诊疗工作,并能够在相关专科领域独立担负临床应用研究和临床教学工作的创新型医学人才。
1.知识目标: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医学专业知识;掌握在相关专业领域从事专科诊疗工作必需的医学人文知识;掌握从事本专业专科诊疗工作所必需的临床专业知识;掌握从事相关专业临床研究的基础知识和理论;熟悉本专业领域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最新进展;能综合应用所掌握的知识有效地进行临床诊疗和临床研究工作。
2.技术目标:掌握在相应专科领域独立从事临床诊疗工作的所需要的技术和方法;掌握独立开展临床研究工作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3.能力目标:围绕临床诊疗能力、医学知识与技术的应用和创新能力、人际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达到以下目标:(1)能够有效地处理医患关系和诊疗活动过程前中后的动态变化;(2)能够有效地与其他医疗人员开展协作,提供更佳的医疗服务;(3)能够参与组织可持续性医疗活动、资源分配决策和提高医疗卫生系统的有效性;(4)能够负责任地运用其专业技能和影响力促进患者个体、社区和群体的健康和幸福;(5)能够终身致力于思考性学习,以及医学知识的创新、传播、运用和转化;(6)能够在职业相关的法规和个人行为的高标准要求下,通过从事符合伦理要求的医疗实践,为个人和社会的健康幸福服务。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临床医学下设各二级学科的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包括:内科学、儿科学、老年医学、神经病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皮肤病与性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肿瘤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运动医学、麻醉学、急诊医学、疼痛医学、全科医学、儿内科学、儿外科学、临床病理学、危重症医学。
三、学习年限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因培养需要延期培养者最长可延期2年。
四、课程培养要求(一)博士学位课程博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必修课和选修课。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0bf67f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d9.png)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有助于培养具有良好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水平的临床医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临床医学研究人才,以满足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实现科学发展、健康中国的需求。
1、深入、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临床医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临床技能。
2、掌握获取、发展临床医学科学知识以及其他相关研究的方法和技能。
3、具有较强的英语读、写、会话能力,能够用英语进行国际科技交流。
4、具有独立开展科研和实验工作的能力,并能针对实际问题设计、开展有效的临床医学研究。
5、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以及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法的开发能力,能够有效的申请和管理科研项目。
6、具有较强的医学社会责任感和道德遵从感,能够严格执行医疗操作程序,积极参加社会服务活动。
二、培养计划
1、学制:3年。
2、学习内容:本专业拟开设9门专业课程,包括临床医学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口腔医学学、眼科学、皮肤病学以及药理学。
3、论文研究:在3年研究生学习期间,学生需要完成一篇原创性研究论文,并在学位论文答辩会上陈述论文目标、内容及研究成果。
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本科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cf6e64804d2b160a4ec026.png)
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需要,具备扎实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和良好职业素质,具备临床实际工作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健康个性和谐统一,能够在医疗卫生单位、教学科研机构胜任医疗、管理、疾病预防及医学科研等方面的工作,达到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水平的优秀医学毕业生。
二、培养要求通过临床医学七年的培养,使学生成为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现代医学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具有从事医学科学技术和科研工作能力的,达到硕士水平的高层次医学人才。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技能: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2、掌握与医学相关的自然科学、生命科学、行为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等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3、掌握生命各阶段的人体正常结构和功能、病理结构和机理、致病病原体以及药理基本知识;4、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够掌握本学科(指二级学科,内科和外科分别不少于3个三级学科)领域内的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疗原则以及临床用药原则,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试行办法》中规定的第一阶段培训合格的临床工作能力;5、掌握民族医学基本特点、全科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基本知识以及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与传播规律和防治原则;6、完成不少于两年半的临床实习,覆盖所有临床主干学科,并具有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历书写、各类常见病、多发病、急症的诊断、急救及处理能力;7、掌握医患沟通技巧,重视伦理道德,学会运用法律保护病人和自身的利益。
8、具备查阅专业文献的能力,能结合临床实际,学习并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完成一篇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9、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外科学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外科学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52ea6d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9a.png)
外科学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外科学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是培养具备扎实的外科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能够独立开展外科诊断、治疗和手术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下面是外科学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的详细介绍,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主要课程设置等。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以下素养和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1.具备扎实的外科专业理论基础,熟悉外科学最新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技术;2.具备临床诊断能力,在独立开展外科临床工作时能够准确诊断疾病并制定治疗方案;3.具备丰富的临床技能,能够独立完成外科手术和其他外科临床操作;4.具备研究能力,能够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讨论,并能撰写学术论文;5.具备人文关怀和医德医风,能够妥善处理与患者、家属和医务人员的关系。
二、培养要求1.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全日制学位课程,积累所要求的学分;2.完成临床实践和临床技能培训,掌握外科临床工作所需的基本技能;3.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完成学术研究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4.具备学术道德和职业道德,遵守医德和医业操守;5.通过国家和院校组织的考核,取得外科学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三、主要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医学综合基础(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医学遗传学-医学检验学-医学影像学-内科学基础2.专业课程:-外科学导论-外科学研究方法-胸外科学-心脏外科学-神经外科学-普外科学-骨科学-泌尿外科学-整形外科学-儿外科学-应急外科学3.临床实践课程:-临床诊断学-外科手术技术-临床技能培训(包括手术操作、术前术后护理等)-学术交流与论文写作四、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应根据研究方向和科研计划,选择合适的课题并进行深入的研究。
要求论文具备创新性、实用性和科学性,能够体现硕士研究生独立承担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实践教学学生在临床实践中要认真观察和分析病例,参与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并完成指导教师布置的实践任务。
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教学计划
![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e3ac435ccfc789eb162dc826.png)
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培养方案(201611模板-与2013版相比,主要项目应有适度调整与优化)一、专业名称、代码临床医学专业本科:100201K二、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及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工作,基础扎实、素质良好、实践能力强,具备接受和获取继续医学教育的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和奉献精神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医学人才。
三、培养要求(一)思想道德与职业要求1.遵纪守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2.珍视生命,关爱病人,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将预防疾病、驱除病痛作为自己的终身责任;将提供临终关怀作为自己的道德责任;将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3. 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认识到持续自我完善的重要性,不断追求卓越。
4. 具有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交流的意识,使他们充分参与和配合治疗计划。
5. 在职业活动中重视医疗的伦理问题,尊重患者的隐私和人格。
6. 尊重患者个人信仰,理解他人的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
7. 实事求是,对于自己不能胜任和安全处理的医疗问题,应该主动寻求其他医师的帮助。
8. 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开展卫生服务工作的观念。
9. 树立依法行医的法律观念,学会用法律保护病人和自身的权益。
10. 在应用各种可能的技术去追求准确的诊断或改变疾病的进程时,应考虑到病人及其家属的利益,并注意发挥可用卫生资源的最大效益。
11. 具有科学态度、创新和分析批判精神。
12. 履行维护医德的义务。
(二)知识要求1. 掌握与医学相关的自然科学、生命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
2. 掌握生命各阶段人体的正常结构、功能和心理状态。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ddaae1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5a.png)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为保证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加强培养及管理工作的计划性、规范性和科学性。
依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的通知》和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和敬业精神,科学严谨,团结协作,身体健康,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发展而奋斗。
(二)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临床实践能力强并具有进行临床应用研究和一定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高层次医疗人才。
(三)掌握临床医学下某一学科、专业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与知识;掌握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先进方法和手段;了解本专业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临床综合分析和思维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领域的科技资料与文献;完成一篇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二、培养要求(一)临床诊疗技能训练进行临床诊断、治疗技能的训练。
掌握本学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急症急救处理、诊疗操作、危重病人抢救、病历书写、临床教学等技能。
研究生每轮转一个科室,应对完成的工作量进行总结和考核。
要求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一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
(二)综合素质训练1.知识结构要求具有宽广、坚实、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将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可以独立解决和处理临床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兼具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知识与素养。
(1)基础知识要求掌握临床医学下某一个二级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专门知识要求系统、全面地掌握临床专科的理论和知识。
(3)人文社科知识要求掌握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行为学等相关的人文社科知识,真正从心理、生物学和社会的角度去理解患者、诊治患者。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8ee080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d6.png)
$number {01}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2023-11-30汇报人:目录•培养目标与要求•培养模式与方案•学位论文与答辩•导师与师资队伍•质量控制与评估•其他事项与补充说明01培养目标与要求培养目标01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临床医学专门人才,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临床医师。
02要求学生掌握坚实的临床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独立从事临床医学诊疗工作的能力。
03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够在临床医学领域发挥引领作用。
03硕士研究生应具备较高的学术素养和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够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
01硕士研究生应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和临床技能,同时具备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02硕士研究生应具备高尚的医德和严谨的工作态度,能够胜任临床医学诊疗工作。
总体要求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五官科学、传染病学等。
熟悉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了解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
了解临床医学学科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方向,具备跟踪学科前沿的能力。
010203掌握临床医学诊疗的基本技能,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诊断等。
具备独立处理常见疾病的临床思维能力,能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采取适当的诊疗措施。
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与患者及其家属、医护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有效沟通。
0302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能够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01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科研活动。
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和职业道德,能够遵循医学伦理原则,为患者谋求最大利益。
02培养模式与方案123培养模式专业方向划分根据医学专业的不同领域,对研究生进行专业方向的划分,如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使研究生能够更专注于某一领域的临床实践。
以临床能力培养为导向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应以临床能力培养为重点,注重实践操作和临床问题的解决能力。
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39df19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24.png)
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4左一、培养目标1.理论基础: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
2.实践经验:通过实习、规培等途径,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提高诊疗能力。
二、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的关键。
我们要根据培养目标,合理安排课程,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学到最实用的知识。
1.基础课程:包括生物学、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为学生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2.专业课程: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让学生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实践课程:安排实习、规培等环节,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提高诊疗能力。
4.跨学科课程:开设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课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跨学科思维。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我们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1.课堂讲授:结合实际案例,生动形象地讲解理论知识。
2.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观点,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3.模拟教学:利用模拟人、虚拟现实等技术,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练习临床操作。
4.临床实习:安排学生到实际工作岗位,参与诊疗工作,提高他们的实践经验。
四、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关键。
我们要选拔优秀的教师,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
1.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引进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师。
2.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开展教育教学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
3.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为学生树立榜样。
五、评价与反馈评价与反馈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
我们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他们提供指导。
1.学生评价:定期开展学生满意度调查,了解学生对教育教学的满意度。
2.教师评价: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提高教学质量。
3.行业反馈:加强与临床医学行业的沟通,了解行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5年学习计划(3篇)
![临床医学5年学习计划(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690046b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fa.png)
第1篇一、前言临床医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医学学科,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临床技能和良好职业道德的医学人才。
为了确保在五年学习过程中能够全面掌握临床医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特制定以下学习计划。
二、学习目标1. 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 具备较强的临床思维和诊疗能力;3.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4. 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5. 通过医学相关考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三、学习内容1. 基础医学(1)系统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等;(2)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眼科学、耳鼻喉科学、皮肤性病学、精神病学、神经病学等。
2. 临床技能(1)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2)临床诊疗思维、临床决策能力;(3)手术技能、急救技能、康复技能等。
3. 医学人文(1)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等;(2)医患沟通技巧、医学人文关怀等。
4. 科研与创新(1)医学统计学、医学研究方法、科研论文撰写等;(2)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等。
四、学习计划1. 第一学年(1)重点学习基础医学课程,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参加临床技能培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3)参加医学人文讲座,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
2. 第二学年(1)继续学习基础医学课程,深化理论知识;(2)参加临床实习,了解临床工作流程,提高临床诊疗能力;(3)参加医学人文活动,提升人文素养。
3. 第三学年(1)学习临床医学课程,掌握临床诊疗思维和技能;(2)参加临床实习,提高临床诊疗能力;(3)参加医学人文讲座,培养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
4. 第四学年(1)深入学习临床医学课程,提高临床诊疗能力;(2)参加临床实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临床实践能力;(3)参加医学人文活动,提升人文素养。
5. 第五学年(1)参加临床实习,提高临床诊疗能力;(2)准备医学相关考试,如执业医师资格考试;(3)参加医学人文讲座,提升人文素养;(4)撰写毕业论文,培养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0b0e3f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00.png)
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目标及培养要求: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的目标是培养掌握基本医学理论和临床医学知识,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能够独立进行诊断、治疗和预防常见、多发病,掌握基本的医疗卫生管理和科研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能够适应医疗卫生事业的需求的高级临床医师。
培养要求:1.掌握临床医学理论和医学基础知识,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2.掌握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独立进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3.具备临床技能,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诊断等;4.掌握医疗卫生管理和科研方法,能够进行疾病的预防、控制和管理;5.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能够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有效沟通,注重医患关系的建立;6.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能够不断更新医学知识,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二、培养计划:1.入学阶段(1-3年级):-学习基础医学科学,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学习临床医学基础知识,包括医学心理学、人体生殖与发育、医学遗传学等;-掌握临床技能,如体格检查、常用实验室检查、常用影像学检查等;-开展基础医学实验和临床实习,加深对医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临床技能的掌握;-建立医学科研意识,参与科研项目和论文写作。
2.临床阶段(4-5年级):-学习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原则和方法,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参与临床轮转实习,加深对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理解;-学习疾病的预防、控制和管理,包括公共卫生、流行病学等;-学习医疗卫生管理,包括医院管理、医疗质量控制等;-参与临床科研项目和论文写作,培养科研能力。
3.毕业阶段:-参加临床医学综合考试,获得医师资格证书;-撰写毕业论文,提供医学研究成果;-参加医学领域的继续教育课程,不断更新医学知识。
三、培养方法:1.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加强临床教学和实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2.小班教学:采用小班教学模式,注重个性化培养,提供个别辅导和指导;3.实践课程:设立实践课程,包括临床操作技能训练、临床实习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4.多样化评估:采用综合评价和多角度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包括考试成绩、实习表现、论文撰写等。
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
![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https://img.taocdn.com/s3/m/cb8d8457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0b.png)
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一、培养目标培养既具有较强临床实践能力又具备较好的临床应用研究能力、既具有良好的学术资质又具有合格的临床实践从业资质的高层次医学适用型人才。
1.热爱医疗卫生事业,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
2.掌握坚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临床分析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表达能力与医患沟通能力。
能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常见多发病诊治工作。
3.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临床研究能力和临床教学能力。
4.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和较好的外语交流能力。
二、培养对象被我校录取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三、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在规定时间内未达到培养要求者可以延期一年。
四、课程培养与考核所修课程总学分不低于16.0学分,包括公共必修课6.0学分,专业必修课不低于8.0学分,必修课学分可以替代选修课学分。
考试成绩以百分制评分,必修课70分及格,选修课60分及格。
1.公共必修课:共6.0学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0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1.0学分外语(英语):3.0学分2.专业必修课:不低于8.0学分医学科研中的统计学方法:3.0学分医学科研方法学(专业型)(或临床研究方法类课程):1.0-2.0学分临床岗位综合素质训练:1.0学分临床通用技能训练与实践:3.0学分3.选修课:不低于1.0学分医学信息检索:1.0学分或依据导师及专科学院系要求选择指定课程五、临床实践培养与考核按照《北京地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的要求在所学学科及相关学科范围内进行以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为主的临床轮转培养。
临床轮转在学校具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资格的附属(教学)医院研究生培养点进行。
临床能力考核采取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1.出科考核: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进行出科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科室轮转。
2.医师资格考试:于第一学年由学校按照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报名的有关规定组织报考“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毕业前需取得《医师资格证书》。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8314846783e0912a2162a3e.png)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类别代码:1051)(2015版)一、培养目标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热爱医疗卫生事业,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人际沟通能力,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而献身。
2、掌握坚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临床分析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表达能力与医患沟通能力。
能够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常见多发病诊治工作。
3、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研究能力和临床教学能力。
4、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的能力和较好的外语交流能力。
二、研究方向1、内科学;2、儿科学;3、神经病学;4、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5、皮肤病与性病学;6、影像医学与核医学;7、临床检验诊断学;8、外科学;9、眼科学;10、肿瘤学;11、麻醉学;12、急诊医学;三、学习年限基本学制为3年。
研究生在校修业年限(含休学、保留学籍、延期毕业)最长不得超过6年。
四、带教方式1、研究生导师组研究生入学后,由导师从本学科或相关学科选择不少于3名副高职称(含副主任医师)以上成员组成导师组,共同制定研究生培养计划,对其课程学习、临床轮转训练和学位论文等做出具体安排,全程指导研究生临床轮转训练和临床科研训练。
2、临床轮转带教小组每学年教学任务下达后,各轮转科室成立由3-5名主治医师及以上人员组成的临床轮转带教小组,组长由科室主任或副主任担任,负责在本科室轮转训练研究生的临床能力训练和考核。
五、培养内容与要求(一)课程设置与要求课程学习:集中授课、自学、专题讲座等方式相结合,主要安排在第1学期进行。
学位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
学位课程实行学分制,考试成绩以百分制评定,课程达到60分及格。
学位论文答辩前应修满38学分。
(含修满学位课程24学分,临床技能考核6学分、教学实践4学分及学术活动4学分)1、课程设置2、教学组织与实施(1)学校负责开设的课程包括:《公共英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自然辩证法概论》、《医学统计学》、《循证医学》、《临床流行病学》《医学文献检索》、《临床科研方法》9门课程,于第一学期完成授课。
临床医学硕士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硕士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def177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ad.png)
临床医学硕士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熟悉临床实践操作和临床病例分析。
2.具备临床科研和学术研究的能力,能进行科学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3.具备科学应用基础知识和技术方法的能力,能在医学实践中解决实
际问题。
4.具备团队合作和跨学科交流的能力,能与不同专业背景的专家和研
究人员进行有效的合作。
二、培养内容和要求
1.基础理论课程:包括临床医学基础知识、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等,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科学原理和理论知识。
2.专业课程: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科学等,要求学生熟悉临床实践操作和临床病例分析。
3.实习训练:学生将进行临床实践训练,包括接诊病人、制定治疗方案、观察治疗效果等。
实习期一般为1-2年。
4.学术研究:学生需要参与学术研究项目,并完成科学实验设计和数
据分析。
还需要撰写学术论文和参加学术交流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贵州医科大学
硕士研究生(统招)培养方案及培养计划(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年级:
专业:
研究方向:
研究生姓名:
导师姓名:
教研室(盖章):
学位类别: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贵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制
培养方案(总则)
一.培养目标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团结协作,身体健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而献身。
2、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处理本学科(指二级学科,内科与外科分别不少于3个三级学科,以下同)领域内的常见病,并初步具备某一三级学科基本技能,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高年住院医师的临床工作水平。
3、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
4、能结合临床实际,学习和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完成一篇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5、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
二.培养年限和时间安排
培养年限:3年。
时间安排:基础课学习6个月;临床能力训练28个月,其中,轮科学习14个月,本专业定向培养14个月,完成学位论文(含撰写论文,以下同)不脱产;预答辩、答辩、申请学位4个月。
三.培养办法和要求
学分要求:总学分20分以上,学位分15分以上。
学位课70分及格,非学位课60分及格。
1、课程设置:
学位课程:公共必修课(2门):政治理论、外语;
专业理论课(2~4门),详见各学科专业培养方案分则。
非学位课程:详见各学科专业培养方案分则。
2、临床能力训练:主要为二级学科基础训练。
以二级学科范围内的各专业轮转学习为主。
兼顾相关科室,要求在主治医师以上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轮转科室不少于3个(内、外科分别不少于3个三级学科),每个科室轮转学习时间不少于2~3个月。
研究生通过临床能力训练,要求掌握本学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处理方法和治疗技术;学会门、急诊处理,重危病人抢救,接待病人,书写病历,临床教学等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和高尚的医德。
研究生应根据本学科专业培养方案分则的转科规定,保质保量地完成转科学习,管理床位5张。
出科时必须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者应适当延长转科时间,并进行补考。
3、专业技能训练及学位论文:在导师指导下,学习和掌握某一三级学科基本技术和技能,并学会开展临床科学研究的程序和方法。
具体要求在临床技能训练中,学习和掌握文献检索、收集资料、数据处理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临床思维能力与分析能力,紧密结合临床实际,以总结临床实际经验为主,完成一篇达一定数量的病例分析报告和文献综述。
4、教学实践和学术活动:在临床能力训练过程中,带教本科生临床实习一轮。
在入学后的第3~6学期,每学期参加院级以上组织的有关专题学术活动不少于2次。
鼓励本人主讲专题讲座。
四.考核和学位论文答辩
(一)轮转考核:
硕士研究生在每一科室轮转结束时,均须进行考核。
考核内容和办法详见《贵州医科大学研究生工作手册》中《贵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实施细则》中“第七条二、轮转考核”,须填写相应表格见《贵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研究生临床轮转考核表》。
(二)临床能力毕业考试和学位论文答辩:
临床能力毕业考试和学位论文答辩按学科专业组成考核答辩委员会由3~5名具有临床医学副教授或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专家(含临床医学硕士导师1~2名)组成。
考核内容和办法详见《贵州医科大学研究生工作手册》中《贵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实施细则》中“第七条:临床医学研究生的考核办法”和《贵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研究生临床能力考试和学位论文答辩情况表》。
五、指导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第一阶段培养由科主任负责成立导师指导小组集体指导的方式,负责临床能力训练的指导和考核;第二阶段在科主任领导下,由导师负责专业技能训练和指导学位论文撰写。
六、学位授予
研究生通过全部学位课程考试,成绩合格,临床实际工作能力达到规定的相应标准,完成学位答辩后,经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相应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七、管理
实行院、二级学院或系、科室三级管理。
学院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院此项工作的指导、协调和咨询,对学位授予的质量进行严格监督和评估。
各科室导师和负责人负责科室轮转的安排和协调、临床能力训练的指导和考核等。
专业培养方案
根据贵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及分则的要求制订。
专业名称:
1.专业培养目标(由教研室填写。
要求制订出对研究生在本专业的业务能力的具体要求,包括外语能力、教学能力、医疗能力等。
医疗能力要求提出所能处理的疾病范畴和技术水平。
):
2.专业必修课(请按课程设置表中专业必修课的要求填写)
1)
2)
3)
3.教学、临床技能训练要求(时间安排、工作量要求):
培养计划
二、教学实践与临床能力训练:(第二学期末进入临床后填写)
(根据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和分则的要求和研究生个人专业培养方案作出具体的培养计划,如临床能力训练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要求等,教学实践时间安排及要求等)
三、通过集中开题报告记录:(第四学期记录)集中开题报告日期:
四、学位论文(课题)工作记录:(各学期末由导师填写并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