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解说词 第六集 故宫藏瓷

合集下载

北京故宫解说词(通用16篇)

北京故宫解说词(通用16篇)

北京故宫解说词(通用16篇)北京故宫篇1下面是北京故宫解说词第一篇:歌曲“金瓦金銮殿,皇上看不见,一朝出了五门口,一个名子两只手!”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们今天参观的景点是北京故宫。

故宫是北京十大旅游景点之一。

据说天上有紫薇星垣,是天帝的居所,皇帝以天帝之子自居,因此称自己的宫殿为紫薇宫。

皇宫又是百姓的禁地称禁城,故名紫禁城。

今天我们称紫禁城为故宫意为过去的皇宫。

故宫是我国文物收藏最多的博物馆。

来故宫游览当然要欣赏丰富多彩的建筑艺术和陈列于室内的珍贵文物了。

接下来就让我们欣赏一下它的建筑艺术。

重重的殿宇,层层的阁楼,千门万户的宅院,扑朔迷离的小巷……仿佛永远也转不完的故宫,最初建有9999.5间房屋。

古人认为天帝居住的天宫为一万间,皇帝身为天子需自我克制不能超越天帝,于是少建半间。

故宫布局左右对称,城墙四面各设城门一座,南面的午门,北面是神武门。

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可谓是天白灿烂,暗夜肃穆。

而文华,武英两殿为侧翼,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称为前朝。

北半部以乾清,交泰,坤宁三宫为中心,东西又有妃嫔居住的六宫,再向外东侧是奉先殿和皇极殿,西侧是养心殿,雨花阁,慈宁宫等,最后一部分是御花园,这部分整体被称为是“后寝”或“内廷”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祭祀和居住的地方。

细心的您在参观这些宏伟的建筑会发现宫殿的垂脊上有一列小兽,其用途首先是为了固定脊瓦,使脊瓦不至脱落,另外还有装饰的作用,同时也是地位的象征。

这些小兽的最前面都有一位骑着凤凰的仙人,然后依次排列的是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斗牛,小兽的后边还有一个垂兽殿后。

并不是每座宫殿上都有如此多的小兽,其中太和殿最多,九个小兽的后面还多了一个行十,再加上前导的仙人骑凤,殿后的垂兽,太和殿上的小兽共有十二个,是所有宫殿中小兽最多的。

其他宫殿的小兽总是保持单数。

乾清宫是皇帝的正寝地位仅次于太和殿。

因此,乾清宫的小兽是九个。

坤宁宫是皇帝大婚的洞房,有七个小兽,东西六宫是后妃们居住的场所,有五个小兽,其他的一些宫殿有的是三个,有的是一个,有的甚至没有。

《故宫》解说词

《故宫》解说词

CCTV:《故宫》解说词第一集肇建紫禁城第二集盛世的屋脊第三集礼仪天下第四集指点江山第五集家国之间第六集故宫藏瓷第七集故宫书画第八集故宫藏玉第九集宫廷西洋风第十集从皇宫到博物院第十一集国宝大流迁第十二集永远的故宫2005年恰逢故宫博物院建院80周年,故宫博物院和中央电视台届时将联合推出大型电视纪录片《故宫》。

这部百集电视纪录片的精华部分为12集,每集50分钟,于2005年11月21日起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播出。

12集《故宫》将从建筑艺术、使用、馆藏文物和从皇宫到博物院等四个方面,全面展示故宫辉煌瑰丽、神秘沧桑的宫廷建筑、馆藏文物,讲述宫闱内不为人知、真实鲜活的人物命运、历史事件和宫廷生活。

触摸历史跳动的脉搏,感悟众多精英人物的命运,传承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见证故宫百年大修的整个历史过程。

内容简介:** 第一集肇建紫禁城一座城市兴起的开端;一个国家转折的焦点。

本集内容是紫禁城建造历史的展示,在历经百年的规划、设计与修建中,也伴随着激烈的政治斗争,大的历史震荡,本集将告诉你这座经典的古代历史文化遗存是怎样诞生的。

** 第二集盛世的屋脊紫禁城在建后的二百多年里,不仅多次经历了雷雨、失火等天灾的侵害,也历经了一次改朝换代,当时间留在十八世纪时,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文明辉煌,在乾隆年间宫廷建筑、皇家园林的改扩建中达到鼎盛,奠定了故宫建筑群的最终布局。

** 第三集指点江山“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民若水,君若舟;水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

”作为东亚政治地理图上的要塞,北京已经占据了前后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自战国时期以来,各朝就在此筑城。

中国历史上三个皇朝的都城就在这里。

紫禁城是明清两代政治统治的中枢神经,紫禁城的政务功能,承载国运兴衰。

政令由此发出,通过遍布全国的官僚体系实现对广袤国土的管理,同时根据反馈制定新决策。

本集以明清政务不同入手,通过明清政务比较来展现中国封建社会政务体制的流程,并呈现其中细微的差别以及这种差别产生的巨大的历史效应。

CCTV《故宫》解说词

CCTV《故宫》解说词

CCTV《故宫》解说词.txt生活是过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

放得下的是曾经,放不下的是记忆。

无论我在哪里,我离你都只有一转身的距离。

CCTV《故宫》解说词《故宫》的宫殿建筑破解《故宫》热播之谜《故宫》:一次华丽的尝试第一集肇建紫禁城第二集盛世的屋脊第三集礼仪天下第四集指点江山第五集家国之间第六集故宫藏瓷第七集故宫书画第八集故宫藏玉第九集宫廷西洋风第十集从皇宫到博物院第十一集国宝大流迁第十二集永远的故宫破解《故宫》热播之谜<!--HTMLBUILERPART0--> 传统文化击败快餐文化纪录片击败电视剧《故宫》剧组的统筹以及第12集的导演邱民在忙碌的工作当中接受了记者的电话采访。

在回忆起拍摄《故宫》的情景时,邱民意味深长地说,那段日子令自己记忆犹新。

拍摄纪录片,用电影手法邱民导演介绍说,《故宫》将电影拍摄的手法应用到了电视纪录片中,因此,这个剧组既不同于电影剧组,也不同于一般的纪录片剧组。

“《故宫》前后大约有8位导演加入,剧组最高峰时加上群众演员大约会有100多人。

4月29日开机当天,负责统筹的同事发烧在打吊瓶,我还看见有两个同事在掉泪。

现在说起来很轻松,但当时只要是有一个监视器协调不好,也会出问题。

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根本没有时间想自己为什么要这么辛苦这么累,每一个人在最关键的时刻都没有自我。

”未送通知单,拍午门告吹在进入拍摄高峰期后,一天之中就有6个组在同时进行拍摄。

每次都要做一个繁琐的通知表,把3天内要拍摄的计划报告给故宫的保安部门,还要把使用的器材分配情况、每个岗位人员几点到场等所有情况都做成表格。

因为工作人员只认单子,根据单子来展开一切工作。

“一次,我们凌晨1点要在午门开拍,一切都协调好之后,却发现因为一个小助理的疏忽,一个通知单没有送到保安部门,因此拍不成。

我看见这个小助理当时转过身去就哭了。

”]路不能乱走,墙不能乱摸“我们每天最高兴的事情就是没有什么事情发生,”邱民说,“顺利地完成拍摄计划。

《故宫》解说词解析

《故宫》解说词解析

《故宫》纪录片解说词赏析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

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

故宫全部建筑由“前朝”与“内廷”两部分组成,四周有城墙围绕。

2005年10月在央视一套播出了纪录片《故宫》,让总导演周兵欣喜的是,《故宫》的收视率与当年电视剧收视之冠《京华烟云》持平,《故宫》成为央视史上最赚钱的纪录片。

正版DVD直到现在还在销售。

《故宫》之所以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销售业绩,最重要的是它和国际的制作理念和水准接轨了。

不但采用了国际上最先进的拍摄技术和手法,也学会了在纪录片中讲故事。

《故宫》的解说词写的也相当漂亮,《故宫》第一集以紫金城为例,以历史时空为线索,为我们讲解了故宫的修建过程。

并且把冗长沉重的历史事件讲得津津有味,不再像中学课堂上老师讲历史那样乏味,引起了观众的兴趣,也为中国纪录片的水平添上漂亮的一笔。

对大多数的纪录片而言,通过纪实拍摄只能记录特定的一小段时空,尤其是对于故宫历史来说,虽然有有现代影像技术和拍摄技术来做后盾,但是解说词的作用不可忽视,故宫解说词把每个画面都串联起来,使得它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而不是零星的历史事件。

也使得观众理解起来更为快捷和方便。

例如,镜头里出现故宫里面木柱时,配以“这里是今天紫禁城太和殿的内景,当年那些被砍伐的楠木,就是被用来制作这些柱子的。

那些永乐时期巨大的楠木,在太和殿里早已难见踪影,这些巨大的柱子,是后来清朝由松木拼凑而成的。

”的解说,使得这些木头更有故事性的生动性,不再是干瘪瘪的木头,就像是有了生命里一样,从明朝坚持到今天。

由于电视媒介具有转瞬即逝、一晃而过的特点,当电视里画面纷至沓来的时候,观众往往回来不及细细品读和欣赏,紫禁城殿宇众多,装潢华丽,难免使观众沉溺其中,再加上太厚重的历史韵味,让人理解起来难免有些难度,而《故宫》解说词中对宫殿没有一一介绍,反而对建造宫殿的人进行了不少的描写,让观众把注意力转移到人们建造上来,因此发挥对其殿宇的想象和理解,让观众朋友在历史时光穿梭中了解故宫的历史和人们的力量。

《故宫博物院》解说词

《故宫博物院》解说词

《故宫博物院》解说词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参观故宫博物院,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是故宫的午门前,在进入故宫之前,我先就故宫的情况向大家作个简单介绍。

故宫,又称紫禁城,原为明清两代的皇宫。

建于1406-1420年,距今已有580多年的历史了。

它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宫建筑群,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紫禁城这一名称是怎样得来的呢?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的主要恒星分为三恒、四象和二十八星宿。

三恒是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

其中紫微垣居中,是天帝居住的地方,称为“紫宫”。

封建帝王自称是天帝的儿子,所以他们也把自己居住的皇宫象征为人间的紫宫。

而且皇帝居住的地方戒备森严,不许庶民百姓接近,是绝对的禁地,又称为禁宫,所以故宫又被叫做紫禁城。

故宫为北京的城中之城,坐落在北京的中轴线上,背靠景山,面南朝阳。

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由无数房屋、高大的城墙和宽阔的护城河组成。

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相当于两个标准的足球场那么大。

共有宫殿房屋8704间(1973年统计),这上千座房屋由10米高的城墙和52米宽的护城河护卫着。

故宫始建于永乐四年(1406)。

为营建这座宏伟的建筑群,明成祖朱棣派遣大臣到全国各地采备上好的建筑材料,明代采用上好的楠木,大都取自云、贵、川及两广地区;金砖产自苏州;汉白玉取于北京的房山。

在建造过程中,动用工匠23万,民夫百万人。

经过十四年的建造,紫禁城终于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竣工。

永乐十九年元旦,朱棣迁都北京。

从此故宫开始成为明清两朝皇帝的生活之所。

明代从成祖朱棣到思宗朱由检,共有14位皇帝在此生活起居、治理国家。

清代从清世祖福临到逊帝溥仪,共有10位皇帝在紫禁城生活起居和治理国家。

在这五百多年的时间里,紫禁城可谓是饱经风雨。

明朝,在紫禁城建成后,人祸天灾就不断发生。

永乐十九年(1421)四月,紫禁城启用不到百日,前朝三大殿就被一场大火烧毁。

第九课《故宫》:中华文明的盛宴

第九课《故宫》:中华文明的盛宴

节目获奖情况
1997年:《周恩来》荣获纪录片学术委 员会特别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金鹰电视 节特别奖,任编导。 2001年:《达比亚》荣获中国纪录片学 术委员会一等奖,任制片人。 2002年:《三峡移民》荣获上海国际电 视节“白玉兰”最佳纪录片及最佳摄影奖, 任制片人。
2003年:《晋大爷和他的老主顾们》荣 获中国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大奖,任制片人。 2005年:《黄河人家》荣获中国纪录片 委员会2005年十大纪录片,入选法国“非帕” 国际电视节,任制片人。 《故宫》荣获中国四川国际电视节最佳纪 录片长篇及最佳摄影两项“金熊猫奖” 。 2008年:《台北故宫》。
故事梗概
《故宫》第一集:肇建紫禁城
是谁创造了历史?又是谁在历史中创造了 伟大的文明?永乐元年农历正月十三,礼部尚 书李至刚提出北平应立为京都。永乐皇帝当即 非常高兴地答应了下来。在这之后的几个小时 里,将北平升为北京,成为王朝第二个京都的 一道圣旨昭告了天下。
《故宫》第二集 盛世的屋脊 深红色的宫墙和金黄色的琉璃瓦是故宫最 引人注目的特征。紫禁城在建后的二百多年里, 不仅多次经历了雷雨、失火等天灾的侵害,也历 经了一次改朝换代,当时间留在18世纪时,中国 封建社会最后的文明辉煌,在乾隆年间宫廷建筑、 皇家园林的改扩建中达到鼎盛,奠定了故宫建筑 群的最终布局。
祖国的土地,天是蓝的,水是甜的,空气 是清新的,可尽情地呼吸。每一个行人脸上都 透着那么纯洁,我体验到了精神的幸福。这是 一位文化人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描述他的内心感 受。幸福来自于一个新时代的来临,在新的气 象中,故宫开启了新的一页。新的一页的开启, 发生在1949年的年初。
片段赏析
下面请欣赏十二集电视记录片《故宫》7的片段
三、 提示:本题意在引导学生结合写作训练 鉴赏书画作品,会鉴赏才可能具备一定的书 画素养。本题没有标准答案,欣赏性文字主 要写自己鉴赏时候的所思所感,自己的心得 体会;说明性的文字主要说明鉴赏对象的一 些客观特征,如作品外观、作者情况等。

故宫博物院解说词800字

故宫博物院解说词800字

故宫博物院解说词800字《故宫博物院解说词》篇一:故宫博物院解说词嘿,各位朋友!今天咱就来到了大名鼎鼎的故宫博物院啦。

您看这故宫,那可真是老祖宗给咱留下来的超级大宝贝啊。

一进故宫,就感觉像穿越回了古代似的。

那红墙黄瓦,就跟画儿里一样。

我就琢磨着,以前住在这儿的皇帝老儿得多威风啊。

您看这太和殿,好家伙,那是故宫里最大的宫殿,就像一个超级巨星站在舞台中央,特别耀眼。

太和殿的屋顶啊,那叫一个金碧辉煌,上面的琉璃瓦在太阳底下闪着光,就像无数颗宝石在眨眼睛呢。

我听说这太和殿以前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像什么登基啊、大婚啊之类的。

想象一下,皇帝坐在那龙椅上,下面一群大臣跪着,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那场面肯定特别震撼。

不过呢,也许皇帝也有自己的烦恼,每天要处理那么多国家大事,还得防着别人篡位,也挺累的。

您说是不是?再往前走,就是中和殿和保和殿啦。

这中和殿就像是太和殿和保和殿之间的一个过渡,就像咱们吃西餐,前菜和主菜之间的那道汤一样。

保和殿呢,在古代也是很重要的地方,殿试就在这儿举行。

那些个才子们啊,在这儿奋笔疾书,都盼着能一举成名呢。

我就想啊,如果我生在古代,能来这儿参加考试吗?估计我这水平啊,够呛,哈哈。

故宫里的这些宫殿,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故事。

就拿那些大缸来说吧,您可别小看它们,那叫“门海”,是用来防火的。

我就想啊,古代没有消防队,就靠这些缸,万一着火了,能管用吗?也许在那个时候,这就是最好的防火措施了吧。

走着走着,就到后宫了。

后宫那可就是皇帝的家眷们住的地方啦。

像坤宁宫,以前是皇后住的地方,那肯定布置得特别华丽。

不过我听说啊,这坤宁宫后来也不太平静,发生了不少事儿呢。

咱也不知道那些后宫的女人们每天都在想些什么,是盼着皇帝的宠爱,还是就想安安稳稳过日子呢?这后宫啊,就像一个神秘的大舞台,每个女人都在上面演着自己的戏。

故宫太大了,咱这一天逛下来啊,腿都要断了。

但是真的值啊,这故宫就像一本巨大的历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

故宫解说词优秀例文

故宫解说词优秀例文

故宫解说词优秀例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报告、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演讲致辞、人物事迹、学习资料、教学资源、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character stories, learning materials, teaching resource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故宫解说词优秀例文在不断进步的时代,需要使用解说词的情境愈发增多,解说词有解释、深化、概括的作用。

世界遗产在中国——故宫解说词(很棒的解说词)

世界遗产在中国——故宫解说词(很棒的解说词)

世界遗产在中国(明清故宫解说词配音稿件)这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宏伟的宫殿建筑,这是十五世纪到二十世纪初中国五百年间政治权力的中心,这些红墙黄瓦、深宅大院,就像一本厚重的书,纪录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最后的辉煌与没落。

故宫——昨日中国曾经华丽的交响,今天中国历史文化的象征。

公元1368年,蒙古人建立的元王朝被明朝所取代。

三十八年后(公元1406年),明朝的永乐皇帝朱棣把都城从南京迁到了。

他毫不客气地把曾经金碧辉煌的元大都皇宫推成一片平地,在元皇宫的轰然倒塌声中拉开了新都城建造的序幕。

这是大明王朝的又一次奠基礼,雄才大略的永乐皇帝将京都变成了天子守边的边塞司令部,永远将虎视眈眈的北元残余势力摒除在长城之外。

那年六月,永乐皇帝正式诏建宫殿。

他任命泰宁侯陈珪为修建总指挥,大批官员被派遣到全国各地采办木材等建筑材料。

朱棣要用整个帝国的财力物力建造一个人间奇迹般的都城。

在长达近十年的时间里,陈珪把逐渐变成了大明王朝疆域内最热闹、最庞大的建筑工地。

这是当年营建紫禁城时工地的景象,那些由此而生的著名工地和材料库名称一直保存至今。

2002年故宫开始实施一项庞大的维修计划,各种建筑机械和大批的建筑工人陆续进入故宫。

当年朱棣修建紫禁城用了十八年的时间,而完成这项维修工程预计耗时十九年。

这不是一般的建筑工程,所有的修复技术都要严格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这些建筑工艺从建造这座宫殿的时候就存在了。

我们已经看不到当年陈珪监督下的紫禁城建造场景,可是这些工艺和这座宫殿一样,至今还保留着。

清朝的时候,它被总结成八大作,即木作、瓦作、石作、扎材作、土作、油漆作、彩画作、糊裱作。

这样的工序与当时掌握的工艺是一样的。

朱棣建造的宫殿就是今天的故宫,也叫紫禁城,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历朝皇宫的沿袭和集大成者。

紫禁城东西宽七百五十米、南北长九百六十米,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十五万平方米。

传说共有房间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

但是历经几百年的风风雨雨、天灾人祸,1973年经专家核实,故宫还剩下大小房屋八千七百零四间。

北京故宫博物院解说词、导游词

北京故宫博物院解说词、导游词

北京故宫博物院导游词/解说词(故宫午门前)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道参观,我感到很高兴。

这里就是世界闻名地故宫博物馆,一般大家都简称它为故宫,顾名思义,就是昔日地皇家宫殿。

自1911年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被迫宣告退位上溯至1420年明朝第三代永乐皇帝朱棣迁都于此,先后有明朝地14位,清朝地10位,共24位皇帝在这座金碧辉煌地宫城里统治中国长达五个世纪之久。

帝王之家,自然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时至今日这里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上也是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地古代皇家宫殿建筑群。

由于这座宫城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地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所以在建筑史上具有十分重要地地位,是建筑艺术地经典之作,1987年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又称紫禁城,究其由来,是由天文学说和民间传说相互交融而形成地。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将天上所有地星宿分为三垣、二十八宿、三十一天区。

其中地三垣是指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

紫微垣在三垣地中央,正符合“紫微居中”地说法。

因此,古人认为紫外线微垣是天帝之座,故被称为紫宫。

皇帝是天帝之子、人间至尊,因此他们也要模仿天帝,在自己宫殿地名字上冠其紫字,以表现其位居中央,环视天下地帝王气概。

还有一个说法就是指“紫气东来”。

传说老子出函谷关,关令尹喜见有紫气从东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

果然老子骑了青牛前来,喜便请他写下了《道德经》。

后人因此以“紫气东来”表示祥瑞。

帝王之家当然希望出祥瑞天象,那么用“紫”字来命名也就顺理成章了。

“禁”字地意思就比较明显了,那就是皇宫禁地,戒备森严,万民莫近。

此话决无半个虚字,在1924年末代皇帝被逐出宫后这里正式开放以前平民百姓别想踏近半步,大家可以想像紫禁城过去是多么崇高威严,神圣不可侵犯啊!紫禁城建在北京,是有其历史地,也因为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说起来话长。

故宫从明永乐四年(1406)开始修建,用了14年地时间才基本建成,到今天已有570多年地历史。

《故宫》故宫藏瓷(解说词)

《故宫》故宫藏瓷(解说词)

《故宫》故宫藏瓷(解说词)故宫藏瓷十二集大型纪录片《故宫》第六集解说词这里是故宫博物院东南角的南三所。

它曾经是紫禁城里皇子居住读书的地方。

故宫博物院的古器物部就在这里办公。

这位叫耿宝昌的老人,已经84岁了。

他已经在故宫工作了将近50年。

在这50年里,他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研究瓷器、鉴定瓷器、抚摸这些瓷器。

瓷器,是我们这个善于创造,并深赋美感的民族曾经所独有的。

它有火的刚烈、水的优雅、土的敦厚。

中国人把那个看似普通的泥土,在水与火的灵动下,在中国人心灵与精神的升华中,成就出这种美丽的器皿。

它曾经是武则天供奉佛指舍利的至尊之器;是宋徽宗宫廷院落中雅致的摆设;是元世祖进行东西方贸易的贵重商品;是永乐皇帝赐予外国使臣的珍贵礼物;是雍正皇帝亲自参与创作和设计的艺术品;也是中国每一个老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更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宫殿中无处不见的珍宝。

它跨越千年的时空,成为今天紫禁城里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如今在这座博物馆里所收藏的150万件文物中,约35万件是瓷器。

据耿宝昌先生自己介绍说,这些瓷器他都曾亲自鉴定过。

而在这其中,和他最有缘分的,是一对高不过两寸的小瓷杯。

它是明成化斗彩三秋杯,是故宫博物院里最珍贵的藏品之一。

70年前,当耿宝昌先生在琉璃厂的古玩店作学徒时,就曾和它有过一面之交。

这对瓷杯最初的主人,是统治大明帝国的成化皇帝。

据传说,明成化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481年。

主持日常朝政的大臣们,已经很久没有见到他们的皇帝了。

此时的皇帝朱见深,经常和自己最宠爱的万贵妃,在后宫里寻欢作乐。

为了讨这个比自己大17岁的女人的欢心,成化皇帝命令景德镇的工匠,特制出一种小巧玲珑的酒杯给她把玩。

这种绘有子母鸡图案的,叫成化斗彩鸡缸杯,目前世界上仅存十几只。

而绘有蝴蝶、兰花和小草图案的成化斗彩三秋杯则更为珍贵。

世界上保存完好的仅有一对儿,现在珍藏在故宫博物院。

这些小小的杯子一出世不久,就被当时的文人,称赞为天下酒器中的极品,其鲜嫩而淡雅的风格旷绝古今。

故宫礼仪天下

故宫礼仪天下

故宫礼仪天下篇一:评《故宫-礼仪天下》泱泱中华礼仪天下——观纪录片《故宫——礼仪天下》《故宫》是中央电视台拍摄的一部历史类的纪录片,全片分为12集,《礼仪天下》是其中的一集。

《礼仪天下》以古建筑故宫为线索和由头,回忆了一些关乎中华礼仪的历史事件:朱厚璁进京继位,玄烨皇帝登基仪式,状元进京赶考,雍正务农,皇帝祭祀典礼,英国使者礼仪风波,以及乾隆禅位等等,让我们在这些事件的讲述中对中华泱泱大国的健全礼仪有了更全面深刻的了解。

通过对以上事件的生动叙述和形象刻画,纪录片《礼仪天下》完美的阐释了这样的主题:中华古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它在礼仪的建置和发展历史上源远流长,有着一整套完备健全的礼仪规范。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这些礼仪既保证了中国封建社会以一个有序稳定的模式发展维持,使得国家康泰、人民安居;但是,消极的一面便是繁冗的礼节阻挠了长远眼光的开拓、对外交流的深入和国富民强的步伐。

全片采用了客观空镜头和真人扮演相结合的结构方式。

既有故宫的风光介绍,东华门、太和殿、天安门广场,大气磅礴的景物描写满足了我们对于故宫的视觉好奇,使这个神秘的东方殿堂的耀世光辉展现得一览无余;又有历史事件的现实还原,真人扮演的皇帝登基、状元殿考、祭祀大典、使节觐见等,形象生动,趣味横生,虽然始终没有人物近景或特写的镜头,观众无法看清演员的表情,却让观众觉得笔到神到,惟妙惟肖,不仅没有虚假感,反而扣人心弦,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一切景语皆情语,浑厚磁性、文采飞扬、纵横捭阖的解说为作品增色不少。

“试问天下,难道还有比这更稳定、更合理的国家吗?放眼世界,难道还有别的力量能与朕平起平坐吗?”当乾隆禅位时,充满骄傲自豪之情的解说彰显了东方大国的非凡气度;作品的最后,伴随着黯淡的光线、汹涌的海浪、国力的式微,“紫禁城,盛典即将结束”又充满了丰厚的意蕴和无限的慨叹,仿佛暗示了大清帝国已难以避免落寞殒命的败局,而繁琐冗余的礼仪和保守自负的国策便是掘墓人。

《故宫》纪录片解说词:故宫书画

《故宫》纪录片解说词:故宫书画

《故宫》纪录片解说词:故宫书画这里是皇帝赏玩书画的私人空间,200多年前,一个名叫弘历的皇帝常常独自坐在这个不足6平米的小暖阁里,静静地欣赏着三件堪称绝世珍品的书法。

它们是王珣的《伯远帖》、王献之的《中秋帖》,还有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弘历认为,这是整个大清帝国汪洋般的宫廷书画收藏中,最精致的三件东西,为此他特意将这间小屋改名为“三希堂”。

正是这位爱好书画的皇帝,成就了整个清王朝的宫廷书画收藏,中国的书画收藏史也因此留下了绚烂的一笔。

在这位乾隆皇帝当政的那半个多世纪里,他将这座皇家宫殿变成了中国最大的书画博物馆!今天,当人们置身其中的时候可能想不到,在这片宫殿里的这样一些地方,都曾经存放过中国历史上最精致的心灵的证明。

将近600年的岁月中,就在这些宫殿里,它们传递着华夏文化的审美价值和观念,今天,它们依然深入我们这个民族的内心世界。

对于一位肩负治国重任的当朝皇帝来说,收藏书画不过是个人微不足道的消遣爱好,但恰恰因为弘历是个皇帝,而且还是个盛世帝王,他个人的这种风雅情趣就引发了一次历史空前的书画大聚集。

几乎所有中国美术史上最重要的作品,都在他在位的60年间,进入了紫禁城,今天我们能够在故宫博物院里看到的那些最珍贵的书画文物,大多源自弘历的毕生收藏。

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乾隆朝之前紫禁城里的书画收藏史。

最初进入这座皇城的书画来自元代宫廷旧藏,作为胜利者,明王朝接管了属于前代王朝的一切遗物,这些曾经被元代宫廷保管的珍贵书画,被新主人钤上了新的印章,这样轻轻一印,历史就又翻过了一页。

然而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对这些前代书画并没有更多的兴趣,宋代大画家李公麟的如花妙笔,在他眼里不过是一大批军用物资的图像,“思得多马,牧于野郊,有益于后世子孙,使有防边御患”,这位马上皇帝欣赏的似乎只是广备军马的战略意识。

整个明王朝的宫廷基本上没有什么积极的书画收藏活动,唯一值得一提的,只是查抄犯罪大臣家产的收获。

万历十年,富藏书画的权相张居正去世,他生前为自己谋取私利的事逐渐被政敌揭发。

朗诵考级文本复述故宫简介

朗诵考级文本复述故宫简介

故宫解说词篇1大家好!我是星星导游社的导游王景瑶,也可以叫我小王。

我们今天游览地方是故宫,希望可以和大家度过美好的一天。

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堪称当今世界上无与伦比的建筑杰作。

很多人慕名来到故宫,就是为了欣赏中国古代建筑的辉煌与帝王的奢华。

故宫始建于1406年,1420年竣工。

这片堪称世界最宏伟的宫殿建筑群,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建筑面积有15.5万平方米,内有大小院落九十多座,房屋980间。

都是用上等木材、琉璃瓦顶、青白的石座与各种金碧辉煌的彩画交相辉映,尽显出故宫的富贵荣华。

故宫很大,它的庞大往往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范畴。

东华门,午门、西华门、神武门分守故宫东南西北4个方向。

故宫内部可分为“外朝“与“内廷“两部分。

外朝以太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是皇帝与后妃的住所。

后人不远千里迢迢来到这座红色城池前瞻仰、游览、触摸、感怀……好了,今天我的导游就到这里结束了,下面请大家自己观赏这美丽的风景吧!但是大家一定要记住,请大家不要乱扔果皮,谢谢配合。

445分钟后,请大家来这里集合,愿你们开心快乐。

故宫解说词篇2尊敬的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游览的是北京的故宫。

故宫是明清两朝皇帝的宫殿。

是我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景点之一。

大家看这边,这就是我们的目的地了——故宫。

请大家下车参观吧!瞧,故宫多么宏伟壮观阿!它是由23万民工和军工,经过了14年的时间才建成的这规模宏大的宫殿。

它是东方最早的宫殿,有9999间屋子。

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群。

宫殿所在地区称皇城。

东西宽2500米。

南北长2700米,皇城由高大坚固的城砖砌成的,四面都有门:东——东华门;西——西安门;南——天安门;北——地安门。

皇城内包含了宫苑(北海、中海、南海)。

太庙、社稷坛以及皇家所建寺观等建筑。

非常壮观。

宫城世称紫禁城。

在皇城里,南北长约960米,东西约760米,矩形平面。

宫城四周是用砖头砌的城墙,死角还有美丽的角楼,城墙也是四面开门的。

故宫解说词

故宫解说词

故宫解说词故宫解说词(通用13篇)在不断进步的时代,很多地方都会使用到解说词,解说词让观众在观看实物和形象的同时,从听觉上得到形象的描述和解释,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

大家知道解说词的格式吗?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故宫解说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故宫解说词篇1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参观故宫,我感到非常荣幸,我是你们的解说员。

这里位于北京市中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又称“紫禁城”。

为什么叫“紫禁城”呢?是因为君为天子,天子的宫殿如同天帝居住的“紫宫”禁地,故名“紫禁城”。

故宫规模宏大,西宽750米,南北长960米,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多平方米,有房屋九千九百九十九间,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为了突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故宫有一条贯穿宫城南北的中轴线,象征政治中心的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帝后居住的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都建在这根中轴线上。

而其他建筑布局都沿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红墙黄瓦,画栋雕梁,金碧辉煌。

殿宇楼台,高低错乱,壮观雄伟,仿若人间仙境。

漫步其庄严肃穆的感觉贯彻全身。

出于防御的需要,故宫内所有建筑的围筑有高达十米的宫墙,四周有角楼,外有护城河。

在故宫内,边值的一提的同时还有御花园,它原来的名字叫宫后苑,占地12000平方米。

以钦安殿为中心,园林建筑采用主次相辅,左右对称的格局,布局紧凑,古典富丽。

1987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是当之无愧的建筑艺术经典之作。

好了,本次的讲解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大家!故宫解说词篇2这里位于北京城中心,这就是城中之城,紫禁城又名故宫,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

故宫的正门为午门,在故宫的南边,北边为神武门,东西两边,分别是东华门与西华门。

从午门进去,正对面就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组成的金水桥,弯弯的内金水河横贯东西两边。

过了桥就是太和门,进了太和门就来到了紫禁城中心,也就是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故宫博物馆的解说词

故宫博物馆的解说词

故宫博物馆的解说词嘿,朋友,你要是打算去故宫博物馆逛逛,那可真是个超棒的想法!这故宫啊,就像一本巨大的、活着的历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

故宫的建筑那可不得了。

红墙黄瓦,金碧辉煌的,远远看去就像一个巨大的宝藏盒子静静地放在那儿。

那些宫殿,一排排的,就像是一个个威严的巨人站在那里,守卫着过去的记忆。

太和殿呢,那可是故宫里最气派的宫殿之一。

你一进去,就感觉像是走进了古代皇帝上朝的地方,那个空间大得呀,感觉能把好几个篮球场都装进去。

而且殿里的柱子,粗得就像几个人都抱不过来的大树,撑起了整个大殿的威严。

这太和殿的屋顶啊,层层叠叠的,就像那种超级精致的蛋糕,每一层都有不同的装饰,精美极了。

再说说故宫里的那些展品吧。

各种瓷器、书画、青铜器,那简直就是一个古代艺术的大集合。

那些瓷器啊,白的像雪,青的像天,上面的花纹细腻得就像小姑娘绣出来的手绢。

有一个青花瓷瓶,瓶身上画的花鸟就像是真的要从瓶子上飞出来、跳出来一样。

书画呢,每一笔都像是古人用灵魂在诉说着当时的故事。

看着那些字,就好像能看到古代的文人墨客在那里挥毫泼墨,有的字写得飘逸得像天上的云彩,有的又写得刚劲有力,像战场上的勇士。

青铜器也很有趣,它们身上带着岁月的痕迹,斑驳陆离的,就像一位位满脸皱纹的老人在讲述着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

在故宫里漫步,你就像穿越回了古代。

脚下的石板路,被无数的古人踩过,现在轮到我们来走了。

每走一步,都感觉像是在和历史对话。

那一道道宫门,像是时空的入口,从这个门进去,就进入了另一个时代的画卷。

有时候,你在一个小角落里,可能就会发现一块不起眼的石头雕刻,但是仔细一看,那雕刻的精细程度,就像微雕大师的作品,每一个线条都充满了生命力。

故宫里的花园也别有一番风味。

花草树木都像是经过精心安排的演员,在不同的季节里演绎着不同的故事。

春天的时候,花朵们争奇斗艳,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整个花园就像一个大花毯。

夏天呢,绿树成荫,走在里面就像走进了一个绿色的大伞下面,清凉得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宫》解说词第六集故宫藏瓷《故宫》解说词第六集故宫藏瓷2010-11-21 22:26这里是故宫博物院东南角的南三所。

它曾经是紫禁城里皇子居住读书的地方。

故宫博物院的古器物部就在这里办公。

这位叫耿宝昌的老人,已经84岁了。

他已经在故宫工作了将近50年。

在这50年里,他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研究瓷器、鉴定瓷器、抚摸这些瓷器。

瓷器,是我们这个善于创造,并深赋美感的民族曾经所独有的。

它有火的刚烈、水的优雅、土的敦厚。

中国人把那个看似普通的泥土,在水与火的灵动下,在中国人心灵与精神的升华中,成就出这种美丽的器皿。

它曾经是武则天供奉佛指舍利的至尊之器;是宋徽宗宫廷院落中雅致的摆设;是元世祖进行东西方贸易的贵重商品;是永乐皇帝赐予外国使臣的珍贵礼物;是雍正皇帝亲自参与创作和设计的艺术品;也是中国每一个老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更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宫殿中无处不见的珍宝。

它跨越千年的时空,成为今天紫禁城里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如今在这座博物馆里所收藏的150万件文物中,约35万件是瓷器。

据耿宝昌先生自己介绍说,这些瓷器他都曾亲自鉴定过。

而在这其中,和他最有缘分的,是一对高不过两寸的小瓷杯。

它是明成化斗彩三秋杯,是故宫博物院里最珍贵的藏品之一。

70年前,当耿宝昌先生在琉璃厂的古玩店作学徒时,就曾和它有过一面之交。

这对瓷杯最初的主人,是统治大明帝国的成化皇帝。

据传说,明成化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481年。

主持日常朝政的大臣们,已经很久没有见到他们的皇帝了。

此时的皇帝朱见深,经常和自己最宠爱的万贵妃,在后宫里寻欢作乐。

为了讨这个比自己大17岁的女人的欢心,成化皇帝命令景德镇的工匠,特制出一种小巧玲珑的酒杯给她把玩。

这种绘有子母鸡图案的,叫成化斗彩鸡缸杯,目前世界上仅存十几只。

而绘有蝴蝶、兰花和小草图案的成化斗彩三秋杯则更为珍贵。

世界上保存完好的仅有一对儿,现在珍藏在故宫博物院。

这些小小的杯子一出世不久,就被当时的文人,称赞为天下酒器中的极品,其鲜嫩而淡雅的风格旷绝古今。

时间已经过去了500多年,成化皇帝和万贵妃曾经把玩过的这些瓷器,有的至今仍然收藏在这座宫殿里,有的已经散落在世界的不同角落。

现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的35万件瓷器中,绝大多数都是这座宫殿曾经所独有的,这些瓷器与生活在这座宫殿里不同时代的主人,发生过很多的故事。

斗转星移之间,它们大都成为了今天我们中国人,引以为豪的经典艺术品。

它是温润的玉,它是晶莹的冰,它是山水之间的青翠。

这是中国历代文人雅士,对这种瓷器的赞美。

它就是秘色瓷。

这是今天故宫博物院收藏到的,最早为皇宫专用的瓷器。

在将近数百年的时间里,关于这种瓷器,有很多神秘的传说。

关于它是否存在,关于它的来历和名称,曾经众说纷纭无有定论。

直到1987年,13件秘色瓷,在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这种争论才结束。

目前仅存于世的秘色瓷数量尚无考证,故宫博物院在新中国成立后,收购有三件藏品。

这种神秘的瓷器,即便是明清两代的皇帝,也难以见到它的真容。

乾隆皇帝曾经做诗感叹:李唐越器人间无,赵宋官窑辰星看。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稀少和最美的东西,往往会被皇家垄断。

明洪武二年,御窑厂正式在景德镇设置。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官窑。

它由朝廷督办,集中全国最好的工匠,用最好的瓷土,专门生产皇家使用的瓷器。

这些瓷器禁止民间使用和买卖,烧制手段和配方对外严格保密。

贫穷出身的朱元璋,也就是在设置官窑的这一年,出于节约的目的,规定将祭拜天地的礼器,改为瓷器。

过去这些礼器,都是用金银器和玉器制作的。

后来明成祖朱棣,带头将吃饭使用的玉碗换成瓷碗,还将随葬时的明器,对海外臣国的赏赐换成了瓷器。

这是收藏在故宫博物院的明永乐青花压手杯。

在它的内底,写有&#8220;永乐年制&#8221;的字样。

这是中国官窑瓷器上,第一次出现皇帝的年款。

从此以后,新皇帝登基,都会在他新烧的瓷器上,写上自己的年号。

这也成为中国官窑瓷器,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在皇帝的提倡和带动下,明朝瓷器的烧造水平又得以提高,并开始大规模生产。

那个时候,景德镇&#8220;工匠四方来,器成天下走&#8221;,成为中国制瓷业的中心。

一位到过景德镇的法国传教士,形容其制瓷的壮观场面&#8220;白天浓烟遮蔽了云彩,晚上窑火映红了夜空&#8221;。

那些烧制好的瓷器,将被带到世界上各个文明地带。

那些从扬州、广州、泉州出发的,中国的、波斯的、葡萄牙的和以后英国的船队,满载着瓷器,驶向印度、阿拉伯半岛、欧洲、甚至非洲。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在这里烧造的最精美、品质最高贵的瓷器,却只会运往一个地方,这就是北京紫禁城。

这些瓷器,就是当年从景德镇运到皇宫的,明代官窑瓷器。

现在故宫博物院不仅收藏着专为皇家烧制的御用瓷。

也收藏着,元明时期向海外输出的贸易用瓷。

这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青花瓷。

这种白底蓝彩的瓷器淡雅青翠,被后世称为人间瑰宝。

公元2005年7月,在英国佳士德拍卖会上,一件元代青花瓷,拍到了2.3亿元人民币,这创造了亚洲艺术品拍卖的最高价格。

这是现在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元青花大盘。

这是元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

这种青花釉里红,比单色青花还要名贵和稀少。

中国青花瓷起源于唐,兴盛于明。

它的制造,到了明代,无论是数量还是品质,都达到了一个最高峰。

这里最具代表性的,是故宫博物院藏的永乐宣德青花。

永宣青花,采用郑和从西洋带回来的外来青料,俗称苏麻离青。

用这种颜料能烧出浓艳的色彩,它在瓷器表面,烧成独特的斑点。

形成了类似中国水墨画般的晕散效果。

就是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器,与茶叶、丝绸一起,作为最受欢迎的中国商品,运往亚欧非三大洲。

从元到明,大规模的海外运输中,到底有多少艘运送中国瓷器的船只,被大西洋还有印度洋的波涛吞灭,已经无人所知。

幽深的海底,沉睡着多少秘密,每次打捞,都有激动人心的发现,让人意外的惊喜。

陶瓷质地脆弱,非常容易损坏。

在高温烧制的过程中,发生的复杂变化,往往是难以预料和控制的。

所以中国古人说,一件好的陶瓷烧成,要具备天时地利和人巧。

一些器型、质地、图案和色彩俱佳的精品,甚至是工匠们终其一生而求之不得的。

但精品依然流传到了今天。

这就是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代官窑最有代表性的瓷器。

耗费很多人力物力烧造的官窑之作,据说稍有瑕疵便会被当场砸碎,就地掩埋。

这是今天景德镇明代御窑厂的遗址。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埋藏在那个年代土壤里的,官窑青花碎片。

而在紫禁城里埋藏碎瓷片,也曾经是太监们的一项日常工作。

据记载明清时期,皇宫内所使用的瓷器,即使破损了,也不能随便处置,必须找专门的地方掩埋,不能有一片碎瓷流出宫外。

故宫博物院成立后,在院内多处施工时。

挖出过大量各个年代的,陶瓷器碎片,完全证实了这一记载。

这是位于故宫博物院北路的北五所。

从故宫院内挖出的碎瓷片,已经成为陶瓷专家研究古代陶瓷的最好标本。

而清洗瓷片,也就成为故宫博物院古器物部陶瓷组,经常进行的主要工作之一。

故宫博物院陶瓷专家耿宝昌:&#8220;它为什么也不写字这个问题呀,康熙没款的东西,还是官窑还是民窑,历史上就没有把它弄清楚。

在过去约定成俗的一句话叫客货,客货是什么,就是外销的东西了,等于外销瓷了,那不是官窑。

有的说康熙时候,康熙皇帝本身啊,不愿意让写皇帝的年款。

说这瓷器容易打碎,打碎以后当垃圾一样就扔了,把皇帝就扔了,所以康熙不好尊号。

&#8221;皇家之物就会被打上皇帝的印记,皇帝的审美情趣、性情爱好以及他的政治抱负,都会深深地影响不同时代瓷器的制作。

大清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八岁的康熙皇帝刚刚登基。

专管宫中事务的司礼大太监吴良辅,便被孝庄皇太后下令捕杀。

由明朝设立的太监专权的十三衙门被撤销,另立内务府。

内务府由皇上直接任命亲信管理,负责宫中的一切事物。

内务府下设的造办处,掌管宫廷内一切器物的制造,下设如意馆、金玉作等几十个部门。

瓷器的生产,则由内务府总管直接负责。

从康熙开始,清朝皇帝对瓷器烧造所投入的心血,远远地超出前朝君王。

但康熙对中国瓷器最大的贡献是,他创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珐琅彩瓷。

那个时候,法国传教士进贡来一些铜胎画珐琅,让康熙皇帝几乎是一见钟情。

他决定在宫中尝试制造,并将这种珐琅工艺,移植到他所喜爱的瓷器上。

为了全力烧造珐琅彩瓷器,康熙皇帝在造办处下,专门设立了珐琅作。

瓷胎画珐琅的烧制方法,和其他瓷器都是不同的。

它是唯一在皇宫中搭窑烧制的御用瓷器。

当陶瓷的素胎在景德镇烧好后,再将素胎运至紫禁城内,由宫中画师画上图画,上好彩料,然后在宫中烧制。

为了方便康熙随时亲临作坊巡视督察,烧制珐琅彩的小窑,搭设在了养心殿。

一件瓷器,由皇帝直接授意,亲自过问并且就在皇宫内烧制完成,这在中国乃至世界是绝无先例的。

铜胎画珐琅来自西洋,康熙广为召集会画画的外国传教士。

甚至每见到一个传教士,就会问他是否可以作画。

如果回答是,那么这名传教士,就会被半强制地请进宫内,与工匠们一起烧造珐琅彩。

康熙五十六年的三月,来自意大利的传教士马国贤,在写给欧洲同行的信中这样写道:皇上开始非常喜欢欧洲珐琅画,命欧洲画家来画珐琅,我们必须将一整天和卑贱的工匠们同作息,于是言称不曾学过画珐琅,而且也故意不学此技术。

我们将画画的其劣无比,于是皇帝下旨作罢。

在康熙皇帝的直接督管下,珐琅彩瓷器,终于在康熙去世前烧制成功。

这一时期康熙珐琅彩,还是和铜胎画珐琅风格一致,图案多以花卉为主,珐琅颜料也全部依靠外国进口。

公元1723年,雍正皇帝继位。

他继承了父亲的江山,也继承了康熙皇帝对珐琅彩的酷爱。

但是在雍正六年以前,珐朗彩瓷器进展还是比较缓慢。

主要是在康熙到雍正六年以前这段时间,珐朗彩瓷器用的珐琅料,还需从西洋进口,颜色也只有八九种。

雍正皇帝登基以后,当时就让他最信赖的十三弟允祥,来负责内务府造办处的工作,也具体参与珐琅彩瓷器的烧造。

到雍正六年,国产珐琅料终于炼成,而且它烧炼出来的花色品种比进口料还要多,足以保证珐琅彩瓷的创新需要。

雍正对珐琅彩瓷器的痴迷,比他的父亲康熙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在处理繁忙的政务之余,还经常亲自设计瓷器的样式。

对使用的原料、绘画图案乃至器物的高矮尺寸,都要一一过问。

雍正六年二月十七日这一天,雍正皇帝处理了多件国家大事。

上午他先到中和殿保和殿,检视第二天到先农坛祭祀的准备工作。

回到养心殿后,他批阅了三份奏折,又发了两道谕旨。

就是在这样繁忙的情况下,他还对珐琅器的器形、花样、材料,做出了细致的批示。

这是雍正时期珐琅彩瓷器,现在的研究者评价这些瓷器,淡雅、清新、有着隽永的审美。

他跟康熙时候的风格有所不同,基本上摆脱了铜胎珐琅彩的影响。

这一时期的珐琅彩瓷,直接让当时著名的宫廷画家用珐琅料在白瓷胎上彩绘。

在这些瓷器上,出现了中国传统文人所崇尚的梅兰竹菊和意境悠远的山水画。

在中国八千年延绵不断的陶瓷发展史上,珐琅彩瓷器是中国古陶瓷顶峰期的作品,它代表了中国陶瓷制作的最高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