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学复习资料
地方政府学复习
地方政府学重点复习题目一、名词解释(5*4)1.地方政府52.地方政府的体制结构443.地方政府职能764.政府职能转变905.地方政府间关系976.地方政府管理1327.地方公共管理1448.地方政府管理方式1689.地方政府绩效管理190 10.地方治理21611.社会网络组织体系232 12.地方政府行政文化31213.社会资本347 14.服务型政府382二、单项选择题(10*1分)三、简答题(4*8)1.地方政府的角色定位82.地方政府权限的特点653.地方政府权力的来源654.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职能855.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926.地方政府间关系的特点1047.构建中央与地方新型伙伴关系的内容1098.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的内容1539.我国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改善对策19810.西方国家当代地方治理实践变革的内容22111.多中心治理模式的优势22912.地方政府主导的公民参与方式24813.地方政府优化地方社会资本生长环境的的方式34914.服务型政府的评价标准384三、论述题(1*20)1.从中央与地方利益关系视角,论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方政府职能的变迁、特征和理性归位(第三章补充资料第五个部分)2.试述我国推行“省管县”体制的主要内容、优势和不足(第二章补充资料)3.试述传统集权模式的困境和分权化变革的基本思路2344.多中心治理主体的构成、角色转换和前提条件342四、案例分析题(1*18)案例一:房价高企的关联方和成因2005年到2007年,全国各地“圈地运动”方兴未艾,房价居高不下,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公众的广泛诟病。
为解决这些问题,国务院及其相关部委陆续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但收效甚微。
其中的主要原因则是房地产市场中的相关各方,如一些地方政府、新闻媒体、学术精英和房地产商具有共同利益,它们在共同利益的纠结之下,不仅具有强大的自我保护能力,而且善于消解国家宏观调控,“扭曲”国家政策“为我所用”。
最新5566地方政府学复习
《中国地方政府学》复习一、单项选择题1.(C)是目前地方社会对地方政府最直接和最有效的监督方式。
A.新闻媒体B.信访和上访C.人大代表的监督D.行政诉讼3.在地方政府规模上,应当依据(B)决定政府规模的大小。
4.问责制有利于整顿吏治、有利于建立“以民为本”的政治道德,有利于建立更加直接有效的公务员淘汰机制,还有助于(C )5. 以下各项中,对政党责任制内涵理解不正确的是(A)三、名词解释1政府职能:是指作为国家行政机关的“政府”在实现国家职能所承担的职责与功能。
包括基本职能和具体职能。
2自治型地方政府: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规定,由当地居民组成地方自治社团,选举产生治理本地域社会公共事务的地方政府。
3善治: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与活动。
基本要素有:合法性、法治、透明性、责任性、回应、有效、参与、稳定、廉洁、公正。
要实现“善治”的理想与价值追求,首先必须实现“善政”5 行政责任制6 地方选举:地方选举是相对国家选举而言的,主要是选举产生地方代议机关成员和其他地方公职人员。
7地方选举制度:是选举地方各级代议机关组成人员和地方其他公职人员的原则和制度的总称,它是国家选举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8地方自治::是指国家内部一定地域的人民,由于国家授权或依据国家法令,在国家监督下自行组织法人团体,用地方的人力、财力、物力自行处理自身事务的政治制度。
四、简答题1.简述地方政府职能的发展趋势。
答:(1)更重视居民的日常生活(2)服务对象越来越多元化(3)第三部门影响日趋扩大(4)公民参与日益广泛(5)信息化对地方政府职能实现有重要影响。
2.简述地方税制存在的问题和完善途径。
答:存在问题有:(1)税收权力过于统一;(2)地方税主体税种缺位;完善的途径有:(1)给予地方政府在地方税上一定的立法权;(2)发展税基共享式地方税种;(4)逐步健全财产税;(4)完善地方税辅助税种。
3、简述中国地方政府关系的类型。
答:(1)上下级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2)“市管县”下的地方政府关系(3)同级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4、简述中国地方政府发展的动力。
地方政府学复习资料
《地方政府学》期末考试复习指导2011.1一、考核方式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的30%,其中三次书面作业占60%,期中考试占20%,课堂表现和BBS讨论占2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闭卷,考试时间:90分钟。
二、考试题型与分值比例1.单项选择题:20%(1*20)2.多项选择题:30%(2*15)3.辨别改错题:10%(2*5)4.简答题:20%(5*4)5.论述题:20%(1*20)三、判断改错题1.在中央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下,政府关系往往呈现出主动型模式。
(×)被动型2.地方分权的模式中,地方政府总要或多或少地受到来自中央政府的控制。
(√)3.地方政府层级多少是由国家行政效率的高低决定的。
(×)与国家行政效率高低并不构成直接关联。
4混合体地方政府首长是由上级政府任命产生的。
(×)当地居民选举5.我国的县、乡级政府由省级政府批准设立。
(×)县政府是有中央政府批准设立的。
6.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是间接选举产生的。
(×)县级、乡和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7.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地方政府管理没有组织地方经济建设方面的任务。
(√)8“相对议行合一”体制下,执行机关行使的权力并不来自于议决机关的授予,执行机关并不从属于议决机关。
(×)改为:相对议行分立体制9.地方政府关系的性质与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国家的各种政10.通常情况下,层级越高的政府,其政府职能中的社会职能更为凸显。
(×)政治11.资产阶级革命前,英国的地方自治就是由公民选举产生市议会和市行政首长。
(×)实际是地方精英或乡绅享有特权12. 大陆法系模式国家的自治程度相对低一些,中央政府对于自治事13.混合型地方政府地方议会的组成人员不能成为地方议会成员。
(×)地方议会常设机构的组成人员14.同一国家地方议决机关的法定任期都是相同的。
(×)可能相同,但不同层级、同一层级不同地方政府单位的议决机关也可能是不同的。
中央电大《地方政府学》复习重点本科
地方政府学复习重点1107
一、名词解释:
地方政府P2
公务员录用P187
政府雇员制P257
公务员任免P191
问责制P273
公务员职务升降P194
票决制P263
公务员培训制度P198
公务员辞职P204
公务员辞退P205
地方政府人力资源P169
公务员退休P206
二、简答:
1、中西地方政府的差异P29
2、公务员职位分类的基本内容P186
3、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P67
4、地方立法的权限P91
5、录用公务员的程序P188
6、地方行政权的含义和内容P103
7、地方收费的类型P228
8、英国中央监督和控制地方政府的主要方式P16
9、地方与中央税权的划分P223
10、当前地方政府治理模式存在的问题P117
11、中国民族自治地方的四种类型P52
12、审判权行使方式P132
13、检察权行使方式P135
三、论述题:
1、公务员考核的原则、标准与内容P189
2、政府雇员制与公务员制的区别及实行政府雇员制的意义P257-259
3、如何做好公务员培训P198
4、中国地方政府机构存在的问题及政府机构的改革选择。
P75-P77。
地方政府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5个/4分)1.地方政府:是由中央政府或联邦成员政府为治理部分地域的某些社会事务而依法设置的、由地方议决机关和地方执行机关组成的政府单位。
2.地方政府间关系:指围绕地方政府展开的公共组织间的各种关系,包括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地方政府之间、地方政府各部门之间、跨区域政府之间、地方政府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等。
3.地方政府的职能: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地方政府对社会发展和公民需求所承担的职责和功能。
4.地方政府管理:是指地方政府依据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权力,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社会公共事务和其自身内部事务行驶权力、履行职责、为实现预期目标而从事的组织和协调活动。
5.地方政府的权力:是指国家权力机关或中央政府依法授予地方政府在所辖区域进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强制力,是地方政府实现其职责与功能的手段和保障。
6.地方财政:因为多级政府体制的存在而出现,它是相对于中央财政而言的,是地方政府为提供地方性公共物品而进行的资源获取和配置。
7.地方政府行政文化:是地方行政组织和人员在当地公共管理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行政理念、行政心理和行政规范的总和,它源于地方公共行政的实践,受到特定地域社会文化和政治文化的制约,反映了地方政府行政系统深层的本质属性。
8.地方治理:在一定的贴近公民生活的多层次复合的地理空间内,依托于政府组织、民营组织、社会组织和民间公民组织等各种组织化的网络体系,应对地方的公共问题,共同完成和实现公共服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改革与发展过程。
治理理论在地方政府对地方公共事务管理中的应用。
9.地方政府绩效管理:是地方政府为了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满足其辖域内公民的需要,以绩效评估为基础,综合采取各种管理方式和技术,不断对其管理地方事务的过程进行监督、反馈、控制和改进,以提高地方政府绩效的管理方式。
10.地方政府文化职能:是指地方政府指导和管理文化事业的职能。
二、简答题(6个/7分)1.地方政府的角色定位?答:1.地方政府是国家和地方实施有效治理的管理;2.地方政府是地方公共政策、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3.地方政府是中央政府和地方非政府主体双重利益的代表者;4.地方政府是民主政治的建设者。
地方政府学复习资料
地方政府学复习资料一、填空1、广以上的中央政府,主要包括中央国家权力和中央权力执行机关。
2、当今世界上,没有设置地方政府的国家极为少见,仅有亚洲的新加坡和欧洲的梵蒂冈没有行政区域的划分。
3、所谓主权,在一般意义上,就是对权力的行使拥有最高、最终的决定权。
地方政府不拥有这样的权力,这是地方政府非主权性的特征。
4、地方政府治理的局部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其治理的地域范围上,二是表现在它承担的治理职责上。
5、国家按地域划分居民,氏族则建立在血缘亲属关系上。
6、国家的本质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镇压被压迫阶级的政治工具。
7、国家职能是由两个彼此不可分的方面组成的整体:实现阶级的政治统治和进行社会的公共管理。
8、国家权力结构体系的核心由议决权、执行权、行政权三者构成。
9、国家作为一种社会政治组织,实施阶级的政治统治,由地域、居民、公共权力和行使公共权力的政府四个要素构成。
10、地方政府体系的结构包括两个方面,即纵向的层级结构和横向的功能结构。
11、行政体地方政府的权力来自于中央或上级政府,而自治体地方政府的权力则来自于当地居民。
12、地方政府权限范围取决于事务利益所涉及的范围和事务所涉及的地域以及事务处理所导致的结果的影响。
13、绝对议行合一体制的地方政府单位,立法和执行权由同一机关掌握。
14、议行分立体制来自于权力制衡理论,认为权力集中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失控15、政府职能是指政府作为行政机关在对社会实施公共管理中承担的具体职责和应发挥的作用。
它是政府功能具体体现。
16、从理论上讲,宏观管理是政府实现职能的主要途径,微观管理只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
17、政府经济职能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对经济事务实施公共管理,而不是通过从事经济活动来完成。
18、在联邦制国家中,联邦政府与成员政府是并立的,不存在上下隶属关系。
19、中央与地方权限的划分,涉及政治的和行政的两个领域。
20、构成国家权力在政府内部运转的不可分割的两个侧面是中央控制和权限划分。
《地方政府学》期末考试复习指导整理版
《地方政府学》一、单项选择题9、(A)是决定地方政府关系形式和内涵的前提。
A、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同级政府之间的关系C、上下级政府之间的关系D、斜向间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28、(A)是中国持续最久的地方政府单位。
A、县B、省C、乡D、镇32、(A)是地方政府职能规范性的制度保障。
A、依法治国B、民主化C、标准化D、地方自治权34、(A)是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的核心和基础。
A、权限划分B、利益划分C、财权划分D、地域划分62、(A )是自治体和混合体地方政府单位的核心组成部分。
A、地方议决机关B、地方行政机关C、地方审判机关D、地方司法机关93、( A )一直是中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实质内容。
A、财政关系B、利益关系C、经济关系D、行政关系71、(B )是地方政府存在的目的。
A、内部管理B、外部管理C、国家安全D、军事控制25、(C)地方政府是由社会主义国家创建的兼具行政体、自治体两类政府特点的新型地方政府。
A、行政体B、自治体C、混合体D、特殊性86、(D)是国家设置地方政府的根本目的。
A、维护国家统一B、维护社会稳定C、维护国家安全D、分地域治理16、1949-1954年之间中国大陆的地方政府属于(B)A、自治体地方政府B、行政体地方政府C、混合体地方政府D、特殊性地方政府5、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A)自治是地方自治的主要内容。
A.省B.县C.社区D.乡1、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行政改革运动是从(B)开始的。
A.法国B.英国C.美国D.德国63、传统国家的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是一种(B )关系。
A、领主与封臣B、行政隶属C诸侯联盟D、绝对独立64、城镇型地方政府设置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C )的需要。
A、政治B、行政管理C、城市社会公共管理D、地方治安44、地方政府是由中央政府为治理国家一部分地域或部分地域某些社会事务而设置的(B)。
A、政府机关B、政府单位C、地方行政机关D地方立法机关11、地方政府的(B)是地方政府管理的根本目的。
地方政府学复习
第五章、地方政府的构成
地方政府单位及其构成 地方议决(立法)机关 地方行政机关 中国地方政府的构成
一、 地方政府单位
地方政府单位 地方政府单位是国家按地方行政建制设置的治理所辖地域的政府单
位。它是由相应的国家机关组成的整体。 1、地方政府单位的基础是地方行政建制
地方行政建制设置的变更,就要求相应地变更地方政府单位 的设置。中国于1997年根据《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关于 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的决定》,从原四川省分出原重庆市、 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所辖行政区域,设置另一个地方 行政建制单位,组成新的重庆市,因而增设一个省级政府单 位。
地方政府是由中央政府为治理国家一部分地域或部分地 域某些社会事务而设置的政府单位。
地方政府单位的组成:地方议决机关与地方执行机关 (行政机关)组成
在中国, “地方政权”与“地方政府” 是有区别的: “地方政权”是指由同级所有地方国家机关组成的整体,
在县以上地方各级政权,它包括人民法院与人民检察院; “地方政府”则是指由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政府组成的 一个政府单位。由于地方政府不单指地方行政机关,而 是指由议决பைடு நூலகம்关与行政机关(执行机关)组成的整体, 因此,中国的地区行政公署、区公所、街道办事处不是 地方政府,而是一级地方政府(省、县、市辖区)行政 机关的派出机构。
2、地方政府单位是由国家设置的 设置地方政府单位的权力,主要是掌握在中央政府手中,联邦制国
家掌握在联邦成员单位政府手中,有些国家则把低层级地方政府单 位的设置权力,赋予高层级地方政府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 行政区政府、省级政府、地市级政府、县级政府,依据《宪法》、 《地方组织法》、《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澳门特别行政区 基本法》等法律规定,由中央政府批准设立;乡级政府则由省级政 府批准设立。
地方政府学 复习资料
第一章1、地方政府的定义地方政府是由中央政府为治理国家一部分地域或部分地域某些社会事务而设置的政府单位★对定义的解释:第一,地方政府是由中央政府设置的;第二,地方政府是治理国家一部分地域或部分地域某些社会事务的政府单位;第三,地方政府是指一个政府单位2、地方政府的基本特征(一)地域的特定性一方面:这种地域是指一国内的部分地区;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作为特定区域内公共管理的主体,其治理权力仅限于它所管辖的地域范围及其居民(二)地位的双重性---(既是执行者又是领导者)一方面,从国家政治系统职能的纵向关系来说,地方政府必须服从和执行中央政府的法令;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又要对所辖区域进行管理和领导(三)权力的有限性一是权力的非主权性,一是职权的局部性(四)职能的社会性国家的两大职能: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中央政府一般较多地承担其政治职能,地方政府较多地承担了其社会职能(五)结构的差异性一是外部结构的差异,即地方政府纵向的层级结构和横向的类型结构二是内部结构的差异,即每一地方政府都是由一些大小不等,类型不同的政府部门和机构组成第二章1、影响行政区划的因素1)自然环境对行政区划的影响一是国家的大小是行政区划的基本依据二是许多自然地理物常常成为划分行政区域的边界线2)政治因素对行政区划的影响首先,一国国家政权的性质决定着行政区划的性质;其次,国家结构形式决定着各国选择不同的行政区划模式;最后,政府职能转变程度也直接决定着行政区划3)经济因素对行政区划的影响首先,经济体制对行政区划的影响其次,经济技术尤其是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发展对行政区划的影响4)社会因素对行政区划的影响(人口、民族因素、宗教历史)第三章1、按地方制度分类的地方政府(地方政府的体制结构)地方政府的体制结构是一个国家制度的体现形式,也是国家行政管理体制在地域上的安排,它是指维持地方政府运行的各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规范和组织的构成机制。
(一)行政体地方政府基本特征:一是不存在代表当地公民利益和意愿的代议机关;二是地方政府首长及其所属官员是由上级任命的;三是管辖事务的范围和权限不确定优点:①全国有一个整齐划一的行政制度,有助于提高和增进国家的统一性和政治统治;②地方事务由中央政府的代表主持,全国不至于出现畸轻畸重的现象,发展较为均衡;③政令统一出于中央,以同一方式施于全国,事易成,且较简便,行政效率得以发挥;④中央能从全国整体出发来规划国家的政策、计划、不致囿于狭隘的地方偏见,能有力地克服地方主义弊端:①广大居民被排除在地方政府之外,既不能参与管理,也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督,从根本上不符合政治民主原则;②各地的情况有差异,能施于一地的政令,不一定能适用于另一地,结果很难收到实效,无法发挥地方的积极性;③中央与地方相隔较远,层次越低距离越远,难以周知各地各级官吏的情况,如加强控制则易使地方政府的活动能力收到限制;④不能因地制宜地处理当地事务,导致地方政绩不高,易引起人民的反对(二) 自治体地方政府基本特征:1) 是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和法人资格;2) 是自治体地方政府依据法律赋予的权限,在规定的自治事务和地域范围内,代表当地公民的利益和意愿处理地方公共事务,独立行使职权,只对自治体和选举产生它的当地居民负责;3) 是自治体地方政府同中央政府及上级政府之间不存在直接的上下隶属与服从关系,但必须接受后者的法律监督;4)是自治体地方政府拥有独立的财政来源和法定的某些征税权力,以筹措自治所需的资金. 优点:一是能代表民意,吸引当地居民参与本地事务的管理,有效地监督政府行为;二是能促进地方民主政治建设,提高民众的民主意识和民主技能;三是能发挥地方的积极性,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促进地方各项事业的发展不足:一是地方自治团体可能会存在本位主义,更多地考虑本地局部利益而忽视国家整体利益;二是地方政府可能会以地方利益和地方特殊性为借口,使中央政府对全国性事务的政策不能落实;三是地方政府之间可能会囿于地方偏见或地方狭隘的利益,在公共资源、公共产品、公共事务的分配、提供和处理上产生矛盾(三) 混合体地方政府基本特征:一是存在由本地居民选举产生、代表当地居民意愿的代议机构,并由代议机构(通常称为国家权力机关)选出执行机关即行政机关;二是地方行政机关是中央和上级行政机关在当地的代表,是它们的下级机关,在各级权力机关之间不存在上下隶属关系,只存在法律监督和指导关系;三是行政机关为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在接受上级行政机关领导的同时,又对产生它的地方权力机关负责,并接受其领导;四是地方各级行政机关之间存在上下隶属关系,都是中央政府在当地的代表优点:一是有利于发挥中央和地方两方面的积极性,能够使国家的整体利益和地区的局部利益得以协调发展;二是政治上分权和行政上集权有机结合,从而保证政府整体效益得到较好的发挥;三是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国家通过在各级行政机关之间建立起上下隶属的领导关系,保证了全国行政的基本统一;四是有利于发扬政治民主,国家承认地区居民对处理当地事务拥有的权力,由当地居民选举产生的政府进行治理,推进了政治民主在地方的发展缺点:1) 集权,漠视当地居民的利益;2) 只顾地方利益而漠视国家整体利益第四章1、不同权力结构体制的地方政府议行合一体制的地方政府(一)绝对议行合一体制的地方政府议决权和执行权由同一机关掌握,选民选出的议会直接行使执行权,同时承担当地社会事务的公共管理职责。
地方政府期末复习资料
地方政府学名词解释:1.自治体地方政府:由当地居民依法选举产生的地方政府。
部分地域的居民,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规定,组成地方自治社团,选举产生治理本地域社会公共事务的地方政府。
2.强制性权利:利用物理的制裁或威胁的权力,惩罚手段有刑罚、禁锢、流放、死亡威胁以及其它种种对人的身体进行物理性制裁手段.是通过威慑力对权力客体产生影响的。
是由于对后果的惧怕所产生的服从,属于被动性服从。
强制型权力是社会控制的基本手段,也是实现统治基本方式。
3.议行合一制的地方政府:议决权和执行权由同一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行使。
1)绝对议行合一体制的地方政府:地方政府的议决权、执行权和行政权由同一个机关执掌。
只存在一个由选民选举产生的机关,它同时直接拥有决议权和执行权,还直接承担对本行政区域社会事务的管理职责,执掌行政权。
2)相对议行合一体制的地方政府:选民选举产生一个决议机关,同时统一行使议决权与执行权两种权力,还存在一个负责统一领导地方行政事务的机关,行使行政权。
地方政府的权力由两个机关分别行使。
4.区域行政:区域行政虽然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但主要是指为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突破了传统的、静态的、内生的行政管理体制,体现为一种动态的突破行政区划,一体化空间上的区域公共管理。
陈瑞莲教授:在一定区域内的政府(两个或两个以上),为了促进区域的发展而相互间协调关系,寻求合作,对公共事务进行综合治理,以便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
5.奖酬性权力:是依靠物质资源来奖励和处罚的权力.是通过诱惑力所产生的服从。
6.议行分立制的地方政府:议决权和执行权交由两个不同的机关分别行使,而行政权由承担执行权的机关行使。
1)绝对议行分立体制的地方体制:地方政府的议决机关和执行机关都是由选民直接选出,彼此不存在产生与负责的关系,由两个权力中心各自独立行使议决权和执行权,地方行政首长行使执行权的机关同时行使行政权。
2)相对议行分立体制的地方政府:选民只投票产生地方议会,由议会依法选举一位行政执行权的地方长官。
地方政府学复习资料
地方政府学复习资料地方政府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地方政府是由中央政府或联邦成员政府为治理部分地域或部分地域的某些社会事务而依法设置的、由地方议决机关和地方执行机关组成的政府单位。
2.行政体地方政府行政体地方政府一般存在于中央集权制下的传统国家,实质上只是一种在国家部分地域实施治理的、政治统治与行政管理高度统一的地方国家机关。
(如中国古代封建帝制时期的地方政府)3.自治体地方政府近现代社会,随着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地方自治逐渐成为早发展国家地方制度的主要形式,自治体地方政府就是这种发展的产物,而且自治的范围在不断扩大,自治的层次在不断提高。
4.地方政府层级机构的内涵:层级结构是指地方政府单位之间在纵向上按照一定关系而形成的组合方式。
5.地方政府职能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地方政府对社会发展和公民需求所承担的职责和功能。
6.地方政府管理是指地方政府依据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权力,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社会公共事务和对其自身内部事务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实现预期目标而从事的组织和协调活动。
7.地方政府管理方式就是地方政府为履行其行政管理职能,实现推进本辖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行政管理目的,依照国家宪法和相关法律授予的权限,对本辖区内的公共事务以及本级政府的内部事务进行管理所采取的措施、方法、手段和技术的总称。
8.地方治理是治理理论在地方政府对地方公共事务管理中的应用。
其目的在于建设以公民为中心的、面向公民需要的、积极回应外部环境变化的、促进地方富有发展活力的新型社会与公共管理体系。
9.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它追求的是在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之间创建一种新颖的合作关系,要求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进行合作管理。
二.简答题1.地方政府研究的理论工具(1)政治系统分析理论(2)结构功能主义理论(3)公共政策分析理论(4)当代治理理论(5)新制度主义理论(6)公共选择理论2.地方政府研究的分析方法(1)规范分析法(2)实证分析法(3)文献分析法(4)比较分析法(5)历史分析法3.地方政府研究的意义从世界范围的变化来看,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政府改革运动成为国际性潮流,随着这一进程的推进,地方政府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地方政府学》期末复习
地方政府学期末复习一、不定项选择C 34、城镇型地方政府设置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C城市社会公共管理的需要。
C 38、从行政区划单位设置的目的看,地方政府可分为 A一般地方政府B特殊性地方政府。
D 16、地方政府职能的 C双重性,产生于地方政府权力的双重来源。
D 17、地方议决机关通常拥有的权力包括 ABCD 。
D 20、地方财政收入的原则包括 ABCD 。
D 21、地方政府研究必须以研究 A地方政府权力结构安排为核心。
D 25、当代中国的基层地方政府有以下几种 ABCD 。
D 3、地方政府的内部管理包括 A自身组织要素管理B各类物质要素的管理C运转管理。
D 37、地方政府权限涉及的法定范围包括A地域范围B事务范围。
D 4、地方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包括A普遍选举原则B平等选举原则C直接选举原则D秘密投票原则。
D 41、地方议决机关一般以 A表决做出决定。
D 42、地方政府在职责权限、管理方式、政治作用呈现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 B地方政府在层级结构体系中所居位置的不同。
D 45、地方政府发展的一般环境包括 A政府职能不断膨胀B经济全球化C民主化与信息化的提升D媒体影响力的扩大。
D 48、地方政府活动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因素包括A地方制度安排B地方政府设置目的D地方政府所居的层级位置。
D 49、地方政府研究包括 ABCD 。
D 5、地方政府单位的基础是 B地方行政建制。
D 50、地方政府内部管理的目的在于 C提高各个行政系统活动的社会效益。
D 8、地方政府职能的基本特性包括 ABCD 。
F 27、服务行政从观念上讲要求地方政府A以社会公众的意志为根本向度。
J 1、进入现代以后,随着政治民主的发展,在欧美国家地方制度安排中, A自治体地方政府成为主流。
M 14、目前世界各国的预算主要采用 A增量预算法。
M 23、美国的市政府由 B州议会批准设立。
M 29、民族自治地方的地方政府除享有一般地方政府的权限外,还享有D民族自治权。
地方政府学复习重点
地方政府学复习重点第一篇:地方政府学复习重点第一章地方政府学——绪论60分一、地方政府学的含义(P4)地方政府是由中央政府为治理国家一部分地域或部分地域某些社会事务而设置的政府单位。
二、地方政府学的基本特点(P8)1、地方政府拥有的权力不具有主权性。
2、地方政府的权限是局部的。
3、地方政府的职责是完成地方社会管理。
三、地方政府学的分类1、按地方制度的不同安排,地方政府可分为三种类型:行政体地方政府;自治体地方政府;混合体地方政府。
(1)行政体地方政府是由中央政府或上级政府任命产生的地方政府。
它不存在通过选举产生的、代表当地居民利益和意愿的地方权力机关,只存在一个作为中央或上级政府下级机构的行政机关。
行政体地方政府实质上只是一个治理国家部分地域的地方国家行政机关。
(2)自治体地方政府是由当地居民依法选举产生的地方政府。
国家部分地域的居民,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规定,组成地方自治社团,选举产生治理本地域社会公共事务的地方政府。
由地方自治社团成员(即当地居民)选出的地方政府,依据国家法律所赋予的权限,在法律规定的自治事务范围内,按照并代表当地居民的利益和愿望,处理地方社会公共事务,独立地行使职权,只对选举产生它的当地居民负责。
(3)混合体地方政府也是由当地居民选举产生的,但它的行政机关同上级政府的行政机关之间却存在着不同形式的上下级关系。
将这类政府称为混合体地方政府,是因为:从这类地方政府的产生看,它相同于自治体地方政府,不同于行政体地方政府;但从它的行政机关与其他政府(中央或上级政府)的行政机关之间关系看,它又相同于行政体地方政府,不同于自治体地方政府。
2、从行政区划单位设置的目的看,地方政府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般性地方政府;特殊性地方政府。
结合我国国情,按照行政区划的设置目的,地方政府又可以细分为四种类型:一般地域型;民族区域型;城镇型;其他特殊型(1)一般地域型地方政府一般地域型地方政府的基本特征在于:第一,它是纯出于地域治理需要而设置的地方政府,对它不存在其他特定需要;第二,它所辖的地域范围,通常都包含城镇地区和乡村地区,即便出现为城镇地区专设的地方政府后,除部分基层地方政府外,其他地方政府和大多数高层地方政府仍然是兼辖城乡的地域性政府;第三,这类地方政府所在的行政区划单位,设置时不存在某种特定的要求,如关于人口数量或经济发展程度的要求(这不同于城镇地方政府),或关于民族构成比例的要求。
地方政府复习重点
地方政府学复习重点一.不定项选择题1.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的核心问题。
权力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不同划分,是两者关系的核心内容。
2.纵向府际关系中最核心的关系。
纵向府际关系中,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占据核心地位。
3.中国地方政府体制的核心内容。
中国地方政府组织结构中的三大关系——党政结构关系、宪政结构关系、条块结构关系。
中国地方党政关系是中国地方政府体制的核心内容。
4.地方政府地位的双重性。
执行性与领导性职能——执行中央政府的政策指令;对所管辖地区内的政务进行领导与管理。
5.在自治体地方政府的权力形成中,居民授予地方政府权力的中介。
自治体地方政府权力的形成依法定程序选举形成。
选举成为居民授予地方政府权力的中介6.按照功能结构划分,地方政府可以分为那些类型。
功能结构:一般地域型城镇型民族自治型其它特殊型7地方财政体制变迁的核心问题。
财政分权与集权问题。
8.中央与地方在财政体制上分权的理由。
1.产出适合当地偏好。
2.鼓励政府间竞争。
3.公共产品的消费拥挤性。
9.美国、加拿大、瑞士、印度关于联邦与联邦成员权限划分上的情况;理解西方联邦制国家在权限划分上,联邦权限日益扩大是一种趋势。
●仅列举联邦政府的权限,不列举成员政府权限;凡宪法未明确授予联邦的权力,由成员保留。
联邦权限的扩大,通过宪法修改来实现。
(如美国、瑞士)●仅列举成员的权限,不列举联邦权限;凡宪法未明确规定属于成员的权力,归属联邦保留。
成员权限的扩大,以联邦委托授权或以修改宪法来实现。
(如加拿大)●同时列举双方的权限;当出现对未明确列举的权限有争议时,大多以有利于联邦政府的方式解决。
(如印度)近数十年来,各国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表现出强化趋势(联邦制国家亦如此),主要成因:●地方政府承担的社会管理与服务职能扩大,中央政府须对此制定相应的统一标准供各地遵循,以防止出现影响全国稳定的混乱。
●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提供的财政资助伴随着相应的指令、要求或者附加条件。
地方政府学复习资料
地方政府学复习资料地方政府指由中央政府为治理国家一部分地域或部分地域某些社会事务而设置的政府单位。
地方政府权限是指在国家政权和政府系统内,依法对地方政府权力设定的限度和边界,其中包括权力的大小、权力效力的空间范围、时间长度和作用力度,它规定着地方政府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能做到什么程度,不能做到什么程度等。
政府权力的渊源是指政府如何获得公共权力,这是政府履行公共管理职能的必要条件,也是政府具有推动社会发展能力的重要前提。
中国政府的三大结构:科层结构、党政结构、宪政结构地方政府的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是国家行政权的一个组成部分——即地方行政权,地方行政权同样也是“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脱离的力量”。
政府关系即府际关系指政府之间在垂直和水来上的纵横交错关系以及不同地区政府之间的关系。
选举是指享有政治权利的公民,通过投票等方式,选择代议机关或其他国家公职人员的行为。
比例代表制是由参加竞选的各政党根据所得选票的多少,按比例分配议席的选票计算方法。
比例代表制只能适用于大选举区制。
地方自治指国家内部一定地域的人民,由于国家授权或依据国家法令,在国家监督下自行组织法人团体,用地方的人力、财力、物力自行处理自身事务的政治制度。
行政区划就是国家为了实现自己的职能,便于进行管理,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将国家的国土划分为若干区域,并相应建立各级行政机关、分层管理的区域结构。
现代政府理论的四维分析框架职能:“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机构:“由谁做”;体制:“政府机构”之间的关系一旦被确定下来,就是“政府体制”;(政府体制就是通过宪法和法律确定下来的各个政府机构之间的关系,是指立法、行政、司法、军队等不同的政府机构,依据一定的组织原则,通过承担相应的政府职责所形成的具有特定的政治、法律关系的整体。
)过程:一旦以一定的体制组织起来的政府真正发挥作用时,它就成为了“政府过程”。
所谓“政府过程”,就是政府的实际远作活动和工作程序。
地方政府学期末复习资料
地方政府学期末复习资料21、中央政府是单一制国家中拥有最高权力的政府..在单一制国家中;地方政府都是中央政府的下属政府..在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与联邦成员政府之间;不存在上下隶属关系;即不存在中央与地方关系:联邦政府不是联邦成员政府的中央政府..2、国家中治理国家一部分地域的政府;则是一种地域性政府地域政府;联邦制国家的联邦成员政府是地域政府;而地方政府则是单一制国家内的地域政府;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域政府..3、联邦政府指联邦制国家的中央政府..联邦政府通常出现于中央政府对地方掌控力较低的国家;或出现在地方意识强的国家..和中央集权制相对;联邦制为一种地方分权制;其宪法将绝大多数的政府权力划分给地方;而中央政府只能负责有限的事务;但是中央通常都保留有对于军事、外交和财政的权力4、地方政府:是中央管辖下;由中央政府设置的治理国家部分地域的政府..5、地方政府的构成由地方议决立法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组成.. 因为:①地方不拥有军队;不存在地方的军事机关..②司法系统独立;不属于地方..6、中国宪法与地方组织法的规定7、宪法——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仅有人大和人民政府才能行使相应的自治权..8、地方组织法——仅涉及地方各级人大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并不涉及司法机关9、因此;在中国;地方政府实际上也是由权力机关和权力执行机关行政机关组成的..10、我国学者的分类按地方制度的不同安排——行政体地方政府、实行地方自治的自治体地方政府、混合体地方政府按设置目的的分类——一般区域型地方政府、民族区域型地方政府、城镇型地方政府、特殊型地方政府按行政层级的分类——最高层地方政府、中间层地方政府、基层地方政府按所属国家的结构的分类——单一制国家的地方政府、联邦制国家的地方政府11、真正意义上的地方政府形成过程的两种类型建立在地主和小农经济基础之上的宗法等级君主制的东方国家建立在小商品市场经济基础之上的工商奴隶制的古代西欧城邦民主制国家12、20世纪70、80年代以来的西方国家地方政府的改革运动英国地方政府体制的改革法国地方政府体制的改革美国政府尤其是州和地方政府的重塑政府”的改革13、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地方政府研究宪政主义国家形成前——围绕着如何帮助中央政府实现民族统一、国家富强等问题展开宪政主义国家形成后——地方民主与公民参与14、地方政府丰富和改善公共部门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增强公共服务对公众需求的反应力;使公众更易获得公共服务15、如何达到此目标在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上对地方政府部门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分权;让渡权力给社会与市场16、“十二五”期间;我国行政区划的整体走向逐步健全和完善设置科学、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集约高效、与城镇化进程和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以及综合配套改革相适应的行政区划体制..17、“十二五”时期的行政区划调整和体制改革的宏观背景破除行政区划束缚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与旧的区划格局之间存在矛盾;“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对调整行政区划的要求非常迫切”..其次;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对行政区划提出了新的要求..再有;“交通通讯条件发生巨大变化;增大了一级行政单位的管理幅度;也是促进行政区划调整的客观因素”;18、“十二五”时期的行政区划调整和体制改革的原则按照有利于精简机构和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拓展科学发展空间的原则;平稳、有序、适度地推进行政区划调整”19、“十二五”期间;我国行政区划调整的重点方向一是根据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综合配套改革要求;合理调整和优化大中城市行政区划结构;形成规模适度、运转协调、管理高效的市辖区格局;推动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二是;适应城镇化发展的需要;推进城市设置标准和模式的改革创新;统筹规划;科学论证;适当增设城市;重点发展中小城市;特别是民族地区中小城市的发展;构建集约发展、布局合理的城市体系..三是遵循以人为本、方便群众的原则;完善乡镇撤并;加强和改进乡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扎实推进镇改街道的调整工作..20、“十二五”期间行政区划调整和体制改革的热点:市辖区强镇扩权都市群中小城市..21、地方政府体制结构的影响因素国体政体政治、行政制度各国人口数量、版图大小、民族构成、历史传统、文化背景、政治和经济发展水平22、行政体地方政府的内涵行政体地方政府由中央政府或上级政府任命产生;完全隶属于中央政府或上级政府;服从上级或中央政府指挥;对其负责..23、行政体地方政府的基本特征一是不存在代表当地公民利益和意愿的代议机关二是地方政府首长及其所属官员由上级任命三是管辖事务的范围和权限不确定24、行政体地方政府的利弊优点:第一;统一的行政制度;有利于政治统治的稳定和国家的完整统一第二;全国一盘棋;发展较为均衡第三政令统一;行政效率得以发挥第四;有利于克服狭隘的地方偏见和地方保护主义弊病:第一;民众无法参与参与管理;无权监督政府;背离民主原则第二;政令划一;不能因地制宜;无法发挥地方的积极性第三;高度集权导致地方官吏恣意妄为;滋生腐败25、自治体地方政府的内涵当地居民依法选举产生的地方政府..国家部分地域的居民;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规定;组成地方自治社团;选举产生本地域社会公共事务的地方政府..26、自治体地方政府的基本特征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和法人资格自治体地方政府依法履行自治权限;独立行使职权;只对自治体和选举产生它的居民负责自治体地方政府同中央政府和上级政府之间不存在直接的上下隶属与服从关系;但必须接受后者的法律监督自治体地方政府拥有独立的财政来源和法定的某些征税权力27、自治体地方政府的权限范围纵向上看;纯地方性事务的管理权横向上看;组织权、财政权、行政权、地方立法权和制裁权28、自治体地方政府的优缺点优点:能代表民意;吸引当地居民参与本地事务的管理;有效地监督政府能促进地方民主政治建设;提高民众的民主意识和民主技能能发挥地方的积极性;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促进地方各项事业的发展弊病:本位主义导致忽视国家整体利益、导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无法落实地方政府之间由于地方偏见或地方狭隘利益;在公共资源、公共产品、公共事务的分配、提供和处理上产生矛盾29、混合体地方政府的内涵由当地居民选举产生的;但它的行政机关同上级政府的行政机关之间却存在不同形式的上下级关系..兼具自治体和性整体地方政府的特点;从产生方式看与自治体地方政府相同;从其与行政机关与其他政府的关系看与行政体地方政府相同..30、混合体地方政府的基本特征当地居民选举产生代议机构、代议机构选出执行机关地方行政机关与中央和上级行政机关是上下级关系;各级权力机关之间存在法律监督和指导关系行政机关一方面接受上级行政机关领导;同时又作为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对产生它的权力机关负责;并接受其监督地方各级行政机关之间存在上下隶属关系;都是中央政府在当地的代表31、地方政府层级结构的特点稳定性与变动性并存同一性和多样性并存正是层级和非正式层级并存32、影响层级结构设置的因素国家规模历史惯性体制安排33、地方政府层级结构的类型高层地方政府政治地位、职责权限和关系方式基层地方政府设置原则、职责权限和管理方式中层地方政府职责权限和管理方式34、权力的涵义政治学家对权力的定义从控制和支配的角度定义权力权力是一种关系权力是一种影响力“权力”通常被描述为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指处在某个管理岗位上的人对整个组织或所辖单位与人员的一种影响力;或简称管理者影响别人的能力..权力是一定社会中的公共机关或居于管理和统治地位的人以公共利益的名义合法地行使的强制性控制和支配力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维系力量..权力包括非国家形态的公共权力和国家权力两种形态..通常所谓的权力;是指国家权力;即以阶级压迫为基础的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力量..35、权力类型传统权力:传统惯例或世袭得来..超凡权力:来源于别人的崇拜与追随..法定权力:理性——法律或制度规定的权力..36、权力的基本要素权力是一种力量权力是一种公共力量权力是合法的强制力权力是一种以不平等的社会政治关系表现出来的力量权力是不可自由选择和放弃的职权37、权限涵义及其国家权限权限——权利主体行使权力的范围国家权限——国家行使权力的范围权力行使的地域范围权力行使的事务范围38、地方政府权限在国家政权和政府系统内;依法对地方政府权力设定的限度与边界;其中包括权力的大小、权力效力的空间范围、时间长度和作用力度;规定着地方政府能够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能够到什么程度、不能做到什麽程度39、政府权力获取的途径暴力夺权摧毁式夺取;政变式夺取;征服性夺取..和平获取1 神圣性获得..2继承性获得..3契约式获得4程序性获得5制度性获得40、地方政府权力的主要渊源人民——国家授权;是为根本授权政府系统内部依法再授权或转授权41、中国地方政府权力的结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地方政府权力表现为制令权;对下领导权含改变或者撤消下级“不适当”的权力;行政全面管理权;保护、保障权、审计监察权、对设立在本行政区域内不属于自己管理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协助和监督权42、中国地方政府权力配置的内涵中国地方政府权力配置——地方政府在国家行政系统中其权力的分配与行使从根本关系上看:是中央政府赋予地方政府权力的限度与范围;也就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如何分配权力从主要内容看:地方政府之间如何确定权力的内容、行使权力的边界、相互之间的权力关系等问题43、长期以来;中国的权力配置方面出现的问题党政不分政企不分下级机关的权力过多得集中在上级机关44、中国原地方政府的权力配置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条条“为指导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具体表现:单向性高度的集权性职责同构45、中国原地方政府的权力配置带来的问题压抑了地方的积极性;地方自主意识缺乏地方政府的财权从扩大到缩小;而事权在不断扩大46、现实的地方政府权力配置呈现出的特点依靠政策调整集权与分权的结合竞争与合作的交织47、现实的地方政府权力配置的弊端条块之间的关系仍未理顺;条块之间的矛盾仍然突出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不相匹配行政审批制改革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缺陷权力运行机制不健全48、地方政府权力的运作——地方政府权力在行政系统内的运作..即在合理划分与配置行政权力的基础上;政府权力在政府系统内部的运作过程;包括决策、执行、监督、协调和控制等环节以及对政府系统人、财、物、信息等资源的支配方式49、地方政府权力的运作的主要特点规则性程序性公开性50、地方政府权力运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权力运作的法律规则不完善权力运作单向性;缺乏沟通和参与决策机构不合理、决策个人化、随意性而非制度化现象突出权力运作程序不规范、不透明决策的咨询机制不合理;保障决策科学的机制尚未建立51、权力运作的上述问题带来的负面效果纵向规则缺失导致中央监控乏力..地方之间无序竞争、不公平竞争和腐败现象盛行地方横向规则缺失使地方竞争混乱、合作发展缓慢政府内部规则的缺失造成决策不科学、执行分散、监督乏力;“弱政府、强部门”的格局52、中国地方政府权力运作法则的改革与重构地方政府权力运作法则的重构一般遵循权力有限法则、决策公众法则、职能双重法则和服务社会法则从地方政府的纵向关系看;权力运作应该遵循:从地方政府间的横向关系看;地方政府权力的合理运行应遵循:从地方政府内部的权力运作看;权力运作应该遵循:53、中国地方政府权力的现代化——政治现代化的组成部分;地方政府权力理性化、制度化和民主化的非常复杂的系统过程..54、地方政府权力的理性化——是指从传统政治体系向现代政治体系的转型过程;地方政府权力从传统的人治、习俗规范治理转向现代的法治或正式规则治理;从注重少数人的利益向注重公共利益、国家利益方向运行规则的确立、政府权力的统一性与权威性的政府过程..55、中国地方政府权力的理性化的主要内容重塑地方政府权力运行机制——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为基本思想和主要原则地方政府权力运行配置科学化地方政府权力运行主体责任化地方政府权力运行方式程序化地方政府权力运行监督法治化56、地方政府权力制度化——地方政府权力的来源、组织和运作从传统政治体系中以个人意志和少量不完善的法律制度为转移;向现代政治体系中由一系列法律制度加以规则化、程序化;以提高地方政府权力对变化着的社会环境系统的适应能力、内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过程..57、中国地方政府权力的制度化水平低地方政府行政权力滥用的势头尚未完全得到有效遏制地方政府决策失误和用人现象仍较严重行政法治与行政人治同时存在地方人大监督功能相对弱化;司法权力制约行政权力有时显得软弱公共权利和公共传媒舆论的制约作用常常受到妨碍政府权力失当导致暴力抗法现象时有发生..58、地方政府权力的民主化——地方政府权力从传统的排斥人民参与和控制的少数人掌握的权力向现代的容纳公民参与控制的大众化权力转变的过程..59、地方政府权力民主化道路任重而道远地方政府的民主行政理念有待加强地方政府的行政公开缺乏制度化人民参与政府决策渠道不畅通、重大决策听证制度不规范、政府决策的民意表达不充分集体领导与首长负责制的原则和规定得不到有效执行60、中国地方政府权力民主化的实现途径推进政治民主化扩大人民参与度推进公共管理民主化61、责任政府的政治学意义人民主权原则所导致的人民与政府间的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政府权力本身的任性和张力62、立法评判标准主要是政府的法律责任;其主要内容包括追究政府法律责任的主管机关的职责、权限以及与其他执法机关的关系、考察政府承担法律责任的程序是否完善、明确;也考察政府法律责任制度是否协调一致;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的分寸是否统一;追究政府法律责任主管管理机关的职责、权限是否冲突以及国家赔偿制度是否分配..63、中国地方政府责任的基本现状计划经济条件下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负责是地方政府唯一的责任内容根本原因在于计划条件下政府责任的价值导向的误导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地方政府责任的重新归位地方政府责任重新归位后所产生的问题64、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地方政府责任的重新归位地方政府成为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和行动主体地方政府本身的改革;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不断向着科学化、合理化的目标迈进;建立服务型政府;更好地对地方公众负责中国地方政府责任的重新归位:地方政府及其官员责任导向发生变化地方政府责任由传统的无限责任转为有限责任政府责任行为方式的变化65、中国地方政府责任的重新归位产生的影响为中国经济社会良性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地方经济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增强了地方政府的合法性66、地方政府责任重新归位后所产生的问题地方政府存在一些责任扭曲和异化行为:地方保护主义地方政府的短期行为权力滥用和腐败在政府与市场和社会的关系方面;出现的错位和越位67、行政责任分为主观责任与客观责任主观责任——行政人员伦理的自主性;是指行政人员违反道德规范、良知、正义要求而受到道德谴责的一种责任形式..这类责任在性质上属于自我约束的“软责任”..客观责任源于法律、组织机构、社会对行政人员的角色期待、具有外在的强制性的含义..68、党发动的政治责任追究因公辞职自愿辞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69、引咎辞职制度化的问题分析第一;权责明确和权责一致的问题第二;过失行为咎和违法违纪行为的外延问题..第三;引咎辞职的环境压力问题..70、有效的责任机制任何公共组织应该承担与公共权力相应的责任;任何行使公共权力的人都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要求有明确的责任主体责任机制的反应能力71、推动我国地方政府责任建设的若干思路一是转变政府行政理念二是健全政府责任体系三是完善对行政权监督制度四是建立有效的责任追究机制五是培育公民社会六是通过配套机制建设;为责任政府的运行提供保障..72、问责制实施的配套机制建设一要建立科学的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制度二要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党代表大会制度;三要建立健全舆论监督制度..四要加强保障机制建设..73、地方政府职能的制约因素地方政府自身的能力地方政治制度经济体制社会发展水平地方政府的辖境、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和人文地理条件74、地方政府职能的特征双重性多样性非完整性服务性75、西方国家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看;近代西方国家经历了“守夜人——积极干预——有限政府”三个阶段地方政府的政治性职能逐渐减少;而管理性、服务性职能逐渐增多在地方政府职能进一步分化和多样化的同时;出现了“职能合并”的倾向76、中国地方政府职能的演变传统帝制时期的地方政府职能中国地方政府职能总体的演变轨迹确保国家政治统治-保证地方社会的安定有序-从保障本地社会安定有序走向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进而为本地居民提供质量更好的生产生活环境..77、发达国家地方政府的职责和机构设置的共同点地方自治体制的采用;各级政府“职能分工”模式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能——提供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经济事务方面:以提供相应的服务为主78、发达国家地方政府的职能加强区域规划重视环境保护改善公共基础设施的提供突出职业教育与培训参与领土整治79、发展中国家地方政府的职能优先健全防御职能注重为经济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地方政府只承担部分公共事务地方政府职能趋向于规范化、法制化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职能有较多的干预;甚至代行地方政府的职能80、地方政府职能的发展趋势更重视居民的日常生活服务对象越来越多元化第三部门影响日趋扩大公民参与日益广泛信息化对地方政府职能实现有重要影响81、我国地方政府职能配置的影响因素基本制度因素社会需求因素历史传统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突发性因素政党因素中央和上级政府职能配置82、我国地方政府职能的配置原则规范性原则权能一致原则效能原则灵活性原则便民原则整体性原则83、民族自治地方自然环境与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职能民族自治地方分布极为广泛;差异性和不平衡性明显民族自治地方拥有比较丰富的自然资源民族自治地方大多地处边疆大多数民族自治地方的生态环境脆弱;人口、资源和环境矛盾较为突出84、政府职能是指为适应外在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对地方政府职能进行转换、重组和优化;是对地方政府的行为方式和职能结构体系的调整..85、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原因转变地方政府职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转变地方政府职能是实现“大政府、小社会”向“小政府、大社会”转型的需要转变地方政府职能是建立现代行政管理体制需要转变地方政府职能是社会生活多元化的需要86、我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内容理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加强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地方政府职能方式的转变87、地方政府经济调节职能——地方政府通过采用适当的财政政策和经济调控手段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进行中观调节;把握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向;及时发现经济运行中的问题;保证地方经济稳定增长的职责和功能..88、地方政府经济调节职能的内容承接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任务、协调上级宏观经济政策与地方经济政策引导地方经济健康发展;合理调控地方经济发展速度;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和优化;保证该地区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地方财税等经济手段;调节所辖行政区域内的收入分配;维护当地社会公平89、地方政府市场监管职能——地方政府作为制度的供给者;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法规和规则;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运行规则;对地方市场经济秩序进行监督和管理..90、地方政府市场监管职能的内容界定和保护各类产权通过地方政府行为维护、控制和规范当地的市场经济秩序、理顺市场竞争规则;消除垄断建设和保护当地的市场环境91、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主要是对地方社会治安、生态环境、交通运行秩序、社会进行的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进行依法管理;尊重和保障人权;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全面发展提供社会环境92、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内容规范地方社会组织或社会团体;培育地方社会治理的多元主体;促进当地公民社会的健康发育创制完整的地方社会规制体系;推行地方社会公共安全系统工程。
山东交通学院地方政府学复习题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地方政府》A复习题A.分级包干制B.统税制C.分税制D.统收统支制2.法国思想家( B )提出并区分了“政府集权”与“行政分权”的概念。
A.卢梭B.托克维尔C.孟德斯鸠D.洛克3.1983年,江苏省率先推行( A )体制改革试点,此后逐步推向全国。
A.市管县B.省管市C.省管县D.县管乡4.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实现国家的( D )。
A.政治职能B.客观职能C.文化职能D.社会职能5.( B )素有“地方自治之母”的称号。
二、名词解释1.地方政府管理是指地方政府中的行政机关依据国家宪法和相关法律对自身业务和对辖区社会公共事务,行使法定权力,履行自己职能,进行控制和协调活动的总称。
2.地方自治是指国家内部一定地域的人民,由于国家授权或依据国家法令,在国家监督下自行组织法人团体,用地方的人力、财力、物力自行处理自身事务的政治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4.地方行政机关是指地方政府单位的组成部分,是行使地方行政权的机关,是承担地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职责的机关。
(4分)三、简答题1.简述地方政府职能的基本特性。
答案:(1)双重性。
地方政府职能的双重性是指:地方政府既有义务执行中央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决议和决定,又有依法自主决定并处理仅仅关系到本地区居民利益的公共事务。
(2分)(2)差异性。
地方政府职能的差异性是指:不同国家的地方政府,同一国家不同地域、不同层次的政府,它们的职能都不完全相同。
地方政府职能的差异性表现在许多方面,包括职能内容、行使职能的机构设置、人员构成和实现职能的方式方法等诸多方面。
(2分)(3)局部性。
地方政府职能的局限性是指:地方政府不可能承担地方全部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和服务,而仅仅是对其中的一部分提供管理和服务。
(2分)(4)服务性。
地方政府职能的服务性是指:地方政府的全部活动都是为辖域居民提供服务。
地方政府学期末复习资料试题及答案
地方政府学期末复习资料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填空题(每空1分,功20分)(第一部分)1、广以上的中央政府,主要包括中央国家权力和中央权力执行机关。
(5页)2、当今世界上,没有设置地方政府的国家极为少见,仅有亚洲的新加坡和欧洲的梵蒂冈没有行政区域的划分。
(6页)3、所谓主权,在一般意义上,就是对权力的行使拥有最高、最终的决定权。
地方政府不拥有这样的权力,这是地方政府非主权性的特征。
(8页)4、地方政府治理的局部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其治理的地域范围上,二是表现在它承担的治理职责上。
(8页)5、国家按地域划分居民,氏族则建立在血缘亲属关系上。
6、国家的本质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镇压被压迫阶级的政治工具。
7、国家职能是由两个彼此不可分的方面组成的整体:实现阶级的政治统治和进行社会的公共管理。
8、国家权力结构体系的核心由议决权、执行权、行政权三者构成。
9、国家作为一种社会政治组织,实施阶级的政治统治,由地域、居民、公共权力和行使公共权力的政府四个要素构成。
10、地方政府体系的结构包括两个方面,即纵向的层级结构和横向的功能结构。
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第二部分)1、行政体地方政府的权力来自于中央或上级政府,而自治体地方政府的权力则来自于当地居民。
(65页)2、地方政府权限范围取决于事务利益所涉及的范围和事务所涉及的地域以及事务处理所导致的结果的影响。
(67页)3、绝对议行合一体制的地方政府单位,立法和执行权由同一机关掌握。
(69页)4、议行分立体制来自于权力制衡理论,认为权力集中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失控。
(74页)5、政府职能是指政府作为行政机关在对社会实施公共管理中承担的具体职责和应发挥的作用。
它是政府功能具体体现。
(85~86页)6、从理论上讲,宏观管理是政府实现职能的主要途径,微观管理只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
(89页)7、政府经济职能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对经济事务实施公共管理,而不是通过从事经济活动来完成。
地方政府学复习资料整理版
地方政府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地方政府: 是由中央政府管辖为治理国家一部分地域某些社会事务而设置的政府单位。
2、地方选举制度:是选举地方各级代议机关组成人员和地方其他公职人员的原则和制度的总称。
它是国家选举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P199 (这题没有划)3、政府职能:是指作为国家行政机关的“政府”在实现国家职能所承担的职责与功能。
政府职能包括两个层面:基本职能和具体职能。
P106 (这题没有划)4、自治体地方政府:自治体地方政府的基本特征是:国家对纯属地方的事务,不由自己任命行政长官来管理,而由当地公民选举产生的自治体地方政府来管理。
P48 ppt5、议行合一体制:议行合一体制的地方政府单位,立法和执行权由同一机关掌握,选民选出的议会直接行使执行权,同时承担当地社会事务公共管理职责。
(这题没有划)6、美国的议会经理制:美国市县议会制的主要特征是议决权与执行权都掌握在市或县议会手中,市或县议会将行政权委托给一位经理,由经理担任首席行政官,具体领导市或县各行政部门。
P737、地方政府职能:是受中央政府领导的、由法律法规所规定的、一定行政区域内国家机构、尤其是行政机构统治和管理社会的各项职责的总和。
P107 b卷8、地方自治:是指国家内部一定地域的人民,由于国家授权或依据国家法令,在国家监督下自行组织法人团体,用地方的人力、物力、财力自行处理自身事务的政治制度。
(b卷)P214判断对错:1、中国的地方政府单位是按地方行政建制设置的治理所辖地域的政府单位,因此“地方政权”和“地方政府”的两个术语的内涵是相同的。
(×)2、行政体地方政府的权力惟有一个来源,即来自于中央政府并隶属于中央政府。
(√)3、现代国家的职能日益增多,呈现出社会国家化的趋势,因此要逐步实现从“大政府、小社会”向“小政府、大社会”的转型。
(√)4、恩格斯指出:国家为了维持公共权力,就需要公民缴纳费用——捐税,因此对于财政和国家(政府)之间的紧密关系,熊彼特认为可以把现代国家直接称为“税务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政府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地方政府是由中央政府或联邦成员政府为治理部分地域或部分地域的某些社会事务而依法设置的、由地方议决机关和地方执行机关组成的政府单位。
2.行政体地方政府行政体地方政府一般存在于中央集权制下的传统国家,实质上只是一种在国家部分地域实施治理的、政治统治与行政管理高度统一的地方国家机关。
(如中国古代封建帝制时期的地方政府)3.自治体地方政府近现代社会,随着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地方自治逐渐成为早发展国家地方制度的主要形式,自治体地方政府就是这种发展的产物,而且自治的范围在不断扩大,自治的层次在不断提高。
4.地方政府层级机构的内涵:层级结构是指地方政府单位之间在纵向上按照一定关系而形成的组合方式。
5.地方政府职能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地方政府对社会发展和公民需求所承担的职责和功能。
6.地方政府管理是指地方政府依据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权力,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社会公共事务和对其自身内部事务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实现预期目标而从事的组织和协调活动。
7.地方政府管理方式就是地方政府为履行其行政管理职能,实现推进本辖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行政管理目的,依照国家宪法和相关法律授予的权限,对本辖区内的公共事务以及本级政府的内部事务进行管理所采取的措施、方法、手段和技术的总称。
8.地方治理是治理理论在地方政府对地方公共事务管理中的应用。
其目的在于建设以公民为中心的、面向公民需要的、积极回应外部环境变化的、促进地方富有发展活力的新型社会与公共管理体系。
9.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它追求的是在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之间创建一种新颖的合作关系,要求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进行合作管理。
二.简答题1.地方政府研究的理论工具(1)政治系统分析理论(2)结构功能主义理论(3)公共政策分析理论(4)当代治理理论(5)新制度主义理论(6)公共选择理论2.地方政府研究的分析方法(1)规范分析法(2)实证分析法(3)文献分析法(4)比较分析法(5)历史分析法3.地方政府研究的意义从世界范围的变化来看,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政府改革运动成为国际性潮流,随着这一进程的推进,地方政府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经济体制转型变革期,地方政府的管理能力面临着挑战,发展理念、体制改革、政府转型等方面亟待突破。
4.地方政府的角色定位(作用)(1)地方政府是国家和地方实施有效治理的管理者。
(2)地方政府是地方公共政策、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
(3)地方政府是中央政府和地方非政府主体双重利益的代表者。
(4)地方政府是民主政治的建设者。
5.地方政府在层级结构上通常分为三类:第一,直接与中央政府发生关系,受中央政府直接监督指挥的地方政府,称为高层地方政府;第二,直接与当地居发生关系,承担直接治理职责的地方政府,称为基层地方政府;第三,介于前述两者之间的地方政府,称为中层地方政府。
6.A.绝对议行合一的地方政府立法和执行权由同一机关掌握,选民选出的议会直接行使执行权,同时承担当地社会事务公共管理职责。
典型的情况有如下两种:(1)英国的议会委员会制(2)美国的议会委员会制B.相对议行合一的地方政府相对议行合一的地方政府是指选民选举产生一个权力机关仅行使议决权,再由它产生一个行使执行权的机关承担对社会的公共管理;或者议会行使执行权,另指定机关承担公共管理职责。
承担执行的机关必须对议决机关负责,接受其监督或领导。
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情况:(1)英国执行机关的制度安排(2)美国的市县经理制(3)德国的市行政主任制(4)北欧的议会执行委员会制7.地方政府权力结构的类型地方政府权力的配置和运行方式决定了地方政府权力结构的不同类型。
组成地方政府权力的议决权、执行权和行政权如何分配,由何种机关行使,就是地方政府权力的配置。
影响地方政府权力结构配置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三种权力的本质属性;二是政治理念的差异。
依据地方政府权力的配置与组合的不同形式,其权力结构基本上分为两种类型:议行合一体制和议行分立体制,在一些单一制国家的同一个地方政府单位中还存在双轨制的权力结构。
8.地方政府政治职能的内涵及内容(1)政治职能又可称为政治功能,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中的强力机构(如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军事机关、情报机关等)通过约束、控制、防御、保卫以及镇压手段,维护统治阶级的社会秩序,是任何国家行政都不可缺少的功能。
主要包括军事功能、保卫功能、镇压功能、民主功能。
”(2)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涉及地方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是指怎么处理地方政府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实际上就是如何处理政府和市场这两只“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的关系。
(3)地方政府社会职能是指地方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是与政治职能相对应的职能。
一是制度供给和创新职能;二是提供良好的公共政策服务;三是提供公共产品;四是提供公共服务。
(4)地方政府的文化职能就是指地方政府指导和管理文化事业的职能。
包括在全社会支持、鼓励、引导和提倡反映人类进步文明的积极的价值取向、伦理道德、行为模式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等等。
9.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原因(1)外部环境的压力使地方政府的社会职能不断扩张(2)地方政府内部管理导致的信任危机(3)私有企业改革的成就对地方政府的压力和示范效应(4)公民权利意识的增强对地方政府提出更高的要求10. 地方政府纵向关系与横向关系A.地方政府纵向关系的基本界定及特点1.地方政府纵向关系是依托国家结构形式和政府管理层次,以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为核心的纵向上各级政府之间的关系。
B.地方政府横向关系的界定及特点1.地方政府间横向关系是指不仅包括同级地方政府间的关系,而且包括不同级的地方政府间的关系。
2.横向关系的特点(1)多元性首先是主体多元性。
其次是内容多元性。
最后是形式多样性。
(2)平等性地方政府间的横向关系不论是平行的,还是斜向交叉的,政府作为主体,它们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
(3)互动性任何一方地方政府都不能强迫另一方地方政府做出与其意愿相反的行动。
(4)政策性地方政府间的横向关系一般情况下没有制度和法律上的明确规定和约束,主要受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本身政策的影响。
三,论述题11.地方政府公共管理的范围内部管理----地方政府作为一个组织对自身内部事务的管理公共管理----地方政府对辖区内的各项整治、经济、文化及其他A.地方政府内部管理是对地方政府机关内部事务进行管理。
1.程序规范地方政府内部管理程序规范的两方面要求“有程序可依”“有程序必依”设计地方政府管理程序的注意事项程序的有效性程序的规定性程序的灵活性2.政务公开(1)地方政府政务公开的意义政务公开是一项涉及政府“透明度”和公众“知情权”的制度,是现代法治型政府、服务型政府、透明型政府的重要标志。
政务公开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地方政府政务公开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政府公开促进了政务信息共享政务公开使得决策利害关系人能全面了解决策政务公开有利于真正实现公众和非政府组织对政府活动的监督(2)地方政府政务公开的主要途径政府门户网站定期召开政府新闻发布会建设固定的政府信息公开厅、公开栏、电子屏幕等设施定期公开发行政府信息专刊或利用当地主流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发布政府信息设立政府信息公开服务热线B.公共管理是指以政府为核心的各类公共部门以有效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促进公共利益最大化为宗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经济、管理等方法,依法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活动。
地方政府的公共管理就是公共管理在地方辖域的具体化,与地方政府的内部管理相对,是地方政府为实现地方的公共利益而进行的管理。
地方政府公共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地方政府公共事业管理、地方政府公共物品管理、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管理、地方政府公共安全管理。
12.公共危机管理(1)公共危机管理是指以政府为主导的危机管理主体,以公共危机为目标,通过预防、预警、预控来防止公共危机发生,或者通过危机控制、应急管理、危机评估、恢复补偿等措施,来减少危机损失,避免危机扩大和升级,使社会恢复正常秩序的一整套管理体系。
(2)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分类:按照危机发生的不同领域,分为:社会性公共危机管理、政治性公共危机管理、经济性公共危机管理;按照危机的动因性质,分为:自然灾害性公共危机管理、人为危害性公共危机管理;按照危机的规模为标准,分为:小型公共危机管理、中型公共危机管理和大型公共危机管理或者整体型公共危机管理;按照危机的内容,分为:单一型公共危机管理和符合型公共危机管理。
(3)在公共危机管理方面,地方政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第一,构建科学合理的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机制。
首先,构建规范灵活的危机预防体制。
其次,建立高效完善的危机管理控制系统。
最后,完善危机发生后的恢复机制。
第二,建立统一领导、分工协作的组织体制,强化政府管理危机的能力。
第三,改变公共危机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
第四,强化危机训练与危机知识的普及, 提高公众和政府官员的危机意识。
第五,完善公共危机的信息公开和发布制度。
13.善治的基本特征一是合法性。
社会秩序和权威被人们自觉认可与服从的性质与状态。
二是透明性。
指政治信息的公开性和政府工作的透明化。
三是责任性。
主要指与某一特定职位或机构相关的职责及相应的义务。
四是法治。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公民和政府官员都必须依法行事。
五是回应。
公共管理人员和管理机构必须对公民的要求做出及时和负责的反应。
六是有效。
包括管理机构合理、程序科学、活动灵活以及降低管理成本两个方面。
14.地方政府与社会关系的理论解释(1)围绕着如何界定地方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学术界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理论和学说。
比较有影响的是社群主义、功能主要和治理理论。
A.社群主义地方政府是建立在一定地域的社区之上的公共组织,强调社区是一个利益共同体;社区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主张通过倡导公民积极地参与社区政治生活来促进地方政府与社会的融合,通过二者互动实现有效的地方治理。
B.功能主义假设地方政府的角色为“服务者” ,要求政府在做出决策时要充分考虑公众的利益,符合社会的需求。
C.治理理论治理理论的出现,不仅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界限划分,也强调政府与社会的合作。
地方治理的理念以当代治理理念和思维为基础,将治理思想贯穿于地方政治与行政改革的过程中以及地方公共事务管理的过程。
地方治理的模式主要有多元主义与合作主义两种。
地方治理的出现意味着地方政府与社会之间将会呈现出更加密切的互动关系,治理主体将会多元化,一种新型的合作机制将会形成。
(2)社会利益结构变迁的现实挑战社会利益结构的变迁,使得地方政府面对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地方政府的治理提出了挑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社会利益结构变迁的过程中,由于民众获得解放,逐步形成独立的人格,民众参与公共管理的热情提升,力图影响政策的制定、参与政策的执行;不满地方政府控制社会和封锁民众参与渠道的做法,积极参与和组建社会团体以寻求利益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