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图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教育传播
• 是由教育者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 观念等传递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是教育者和受 教育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传播理论
• 教育传播的特点
• 有明确的目的性
• 内容的严格规定性
• 受者的特定性
• 媒体和传播通道的多样性
传播理论
• 网络传播
• 概念
• 以计算机网络为物质载体进行传递或交流信息的 行为和过程
(控制分析) (内容分析) (媒体分析) (受众分析) (效果分析)
缺陷:1.忽略了“反馈”的要素,忽略了反馈过程的研究 2.没有重视“为什么”或动机的研究问题
传播理论
• 香农—韦弗传播模式
信源 编码 信道 干扰 反馈 译码 信宿
传播理论
• 贝罗传播模式
(SOURCE) 传播技术 态度 知识 社会系统 容 文化 号 内 符 成分
• 非对称式均衡,不是指数量、重量上的 相等或形体上的对称,而是运用人们心 理上的感觉和生活中的体验,形成画面 中力度和价值上的均衡。
视感知规律
• 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
• 色彩与明暗
• 质感、线条
视感知规律
• 视觉重心
• 画面的“重量”的中心。有右撇现象。
视感知规律
• 视觉心理与构图
• 是把对象及造型元素加以有机组织、选择和
三、传播理论
• 传播的概念
• 传播(communication)原指“通信、传达、 联系”之意,后专指信息的交换与交流。 • 广义的传播可理解为“大自然中一切信息的传 送或交换”,包括植物、动物、机器、人所进 行的信息传播。 • 狭义的传播主要指人所进行的信息传播,而且 又分为人的内在传播(或称自我传播)、人与 人的传播 。
明暗
视觉节奏
• 是指把画面中特征 相近的物体和构图 要素加以归类、结 合,以各种形式不 断重复,形成视觉 上的“节拍”,取 得和谐的效果。
二、听感知规律
• 人耳的听觉特性
• 响度
• 是人耳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 • 主要取决于声音的声压或压强的大小。用分贝 (dB)来表示响度。还与声音的频率有关。
主要内容
• 视听教育理论
• 视感知规律 • 听感知规律 • 经验之塔理论
• 传播理论
• 传播的概念和类型 • 传播模式 • 教育传播
一、视听教育理论
视听教育理论研究如何利用视觉、听 觉感官的特点和功能,提高教育信息传
递的效果。
视感知规律
• 人眼的视觉特性
• 视觉的光谱灵敏度随波长的变化而变化
1.0 0.8 0.6 0.4 0.2 0
信源
(MESSAGE) 结构
信息
(CHANNEL) 视 听 触 嗅
通道
(RECEIVER) 传播技术 态度 知识 社会系统 文化
受传者
处理

传播理论
• 海曼—弗朗克传播模式
B教学方法
L教材 教什么 教 用什么教 M教学媒体 教谁 P心理结构 学 在什么情况下教 S社会结构 怎样教 Z教育目的 为什么教
• 特征
• 传播的数字化、互动性、快捷性 • 信息的大容量、检索的便利性 • 媒体的综合性、信息的再生性 • 传播的开放性、选择性
传播模式
拉斯威尔“五W”传播模式 谁 传播者 说什么 讯 息 通过什 么渠道 媒 体 对 受 谁 者 产生什 么效果 效 果
• • • • •
who, Says what, In which Channel, to whom, with what Effects
性行为和选择性行为。
教育传播要素
• 媒体和通道:媒体是用来传递和取得教育、
教学信息的工具。通道是教育信息传递的通
道,包括图像、声音和文字通道。 • 传播环境:校园、教室、社会、人际关系、 温度、空气、声等。
教育传播
• 教育传播的基本方式
• 自学传播:指没有专职教师当面传授的一种教育传 播方式。
• 个别传播:传播者与受传者单独面授知识和经验的 一种教育传播方式。 • 课堂传播:学生的学习主要依据课本和教师的语言 讲解,亦即是主要通过语言和文字符号进行。 • 远程传播:是非面对面的传播活动,例如函授、电 视教学、网络教学等等。
• 设计的经验 对客观事物进行“仿造”的设计、制作过程所 取得的经验。 • 演戏的经验 通常有许多事情我们是不能直接去实践而取得 经验的,如一些历史事件,我们便无法再去取得 直接的经验。
观察的经验
• 观摩示范
• 观摩示范是将重要的事实、过程与观念用形象动作去呈现 出来,使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准确的观察,从而获得一种观 察经验。
教育传播
教育传播学定义
• 教育传播学是综合运用传播学和教育学 的理论和方法,去研究和揭示教育信息 传播活动的过程与规律,以求得最优化 效果的科学。
教育传播
• 教育传播要素
在教育传播中,构成传播系统的要素包括 教育者、教育信息、受教育者、媒体、通道、 环境等。
教育传播要素
• 教育者:教育信息的组织者、传播者和控制者。 • 教育信息:教学目标、预测学生、教师传送、实 践教学、家庭教育、大众传媒、人际交往、学生 接受和学生反馈等信息。 • 受教育者:接受、加工、存储信息。在信息传播 过程中,学生的行为可概括为目标性行为、主动
• 言语符号
• 言语符号是一种抽象化了的代表事物或观念的 符号。所谓抽象化就是这种符号已经没有实在 事物的形态,不再含有对意义的视觉暗示。
“经验之塔” 的基本观点
• 经验之塔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越抽象。
• 教育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
• 教学不能止于具体经验,要向抽象发展,形成概念。 • 应用各种教学媒体既可使教育更为具体,又可更好地 形成抽象经验。 • 视听媒体较言语、视觉符号能为学生提供较具体和易 于理解的经验,并能冲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其他直接 经验方式的不足。
380
420
460
500
540
人眼的视敏曲线
绿
580
620 660
700 740
波长(nm)
视感知规律
• 视觉范围
• 是指人眼所能感觉到的亮度变化的范围,它在数 值上等于亮度上、下限之比。 • 人眼所能感觉到的亮度可达0.0001cd/m2——几百 万cd/m2。 • 在平均亮度适当时,人眼的视觉范围是1000:1, 在平均亮度很低时,仅为10:1。 • 人眼的明暗感觉是相对的。 • 人眼的亮度感觉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 人眼的主观亮度感觉是实际亮度出现后近似 按指数规律上升的;当亮度突然消失后,人 眼的亮度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而是近似按指 数规律下降。 • 人眼的亮度感觉总滞后于实际亮度的特性称 为视觉惰性。 • 人眼视觉惰性的残留时间一般约为0.1s。 • 闪烁效应
视觉心理图片
视感知规律
• 人的视觉心理
• 心理趋合 是指利用人们的想象力去填充实际在画 面中并没有见到的空间。积极与消极。
视感知规律
• 画面均衡
• 是人们对画面表现主题的一种形式感觉,是 产生画面稳定感的因素。 • 对称式均衡,主题居中,左右对称。稳定感 强烈,适于一些严肃、庄重的场合。常显得 比较呆板,单调无趣味。
视感知规律
教育传播
• 教育传播过程
确定信息
选择媒体
通道传送
接收解释
评价反馈
调整再传送
教育传播
• 教育传播的基本原理
• 共同经验原理
• 抽象层次原理 • 重复作用原理 • 信息来源原理 • 最小代价律原理
思考题
• 举例说明如何在教学中利用人的视、听觉特性。 • 简述“经验之塔”理论的内容和基本观点。 • 简述拉斯威尔传播模式、香农—韦弗传播模式、
• 音调
• 是人耳对声音调子高低的主观感觉,主要取决于 声音的频率。
• 音色
• 是人耳对声源发声特色的感受。
二、听感知规律
• 人耳的非线性效应
• 掩蔽效应:一个声音在听觉上会掩盖其他声音
• 鸡尾酒会效应 • 颤音效应 • 哈斯效应:当内容相同的两个声音相继到达人 耳时,仅当第二个音延迟时间达到35~50ms后,
• 人类独有的传播形式: 语言、文字,音乐、摄影、美术、戏剧、 电影、电视、舞蹈,人的全部行为。
“人对人”传播的类型
• 人际传播
• 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 组织传播
• 是组织与组织之间、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 大众传播
• 是传播者用专门编制的内容,通过媒体,对广大受众进行 信息交流的活动。
• 当照度太强、太弱时或当背景亮度太强时,人眼 分辨率降低。 • 当视觉目标运动速度加快时,人眼分辨率降低。 • 人眼对彩色细节的分辨率比对亮度细节的分辨率 要差。
视感知规律
细节色别
黑白 黑绿 黑红 黑蓝 红绿 红蓝 绿蓝
相对分辨力 100%
94%
90%
26%
40%
23%
19%
视感知规律
• 视觉惰性
才会感受到有延迟音出现。
二、听感知规律
• 人耳的声音定位机理
• 双耳效应
• 声音绕过头部在两耳间产生的声压级差。 • 听觉神经中枢就是根据相位差和声压级差等因素 进行综合判断,来确定声音方位。
• 耳廓效应
• 不同频率的声波会由于耳廓形状特点而产生不同 的反射。反射声进入耳道与直达声之间就产生了 时间差(相位差)。 • 耳廓效应对声音定位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特 别是对频率较高的声音。
倾斜的地平线、歪斜的旗 给人以运动、变化、跳跃和 杆 不安定的感觉 人们的舞姿、蜿蜒的小道、给人以柔和、优美、和谐和 山脉 韵律的感觉 一轮圆月、飞驰的车轮 光芒四射的太阳 给人以完整、圆满和圆润的 感觉 给人以活泼、奔放的感觉
色彩
红色——热烈、喜悦、勇敢、斗争 黄色——醒目、庄重、高贵、光辉 蓝色——安静、深远、幽清、阴郁 绿色——生意、健康、活泼、平和 白色——清洁、坦率、朴素、单调 紫色——柔和、幽婉、华贵、娴静 品红——秀丽、鲜艳、飘逸、悦目 黑色——沉着、恐惧、严肃、神秘
经验之塔
1946年美国教育家戴尔(Edgar Dale)
出版了《视听教学方法》(Audio-visual
Methods in Teaching)一书,其中他将各
种视听教学的手段与方法概括为一个“经
验之塔”(The Cone of Experience),对
于视听教育起到了推动作用。
Leabharlann Baidu
言语 符号
视觉符号
视感知规律
• 彩色视觉
• 是指彩色光对视网膜的刺激所引起的彩色知觉。 • 人眼视网膜上的光敏细胞——杆状细胞和锥状 细胞。 • 人眼视网膜存在红、绿、蓝三种锥状细胞。 • 通常用亮度、色调、色饱和度三个特性来描述 人眼能看到的彩色光。
视感知规律
• 分辨力
• 是指人眼刚能分辨出被观察物体上相邻两点至人 眼所张视角的倒数。
录音 广播 静态图像 电视电影 参观展览 野外旅行
抽 象 的 经 验 观 察 的 经 验 做 的 经 验
观摩示范 参与演戏
设计的经验 有目的的直接的经验
做的经验
• 有目的直接的经验 “塔”的底部是直接的、具体的经验、它是直接 与客观事物本身接触取得的经验,是通过自己对 客观事物的看、听、尝、摸和嗅,即通过完整的 生活经验,去取得大量有意义的信息与观念。
安排,构成画面样式的一种创作活动。 • 构图元素包括线条、色彩、明暗、节奏等。
线条
线条结构 横线结构 垂直结构 斜线结构 曲线结构 圆形结构 放射结构 例子 地平线、海平线 心理效应 给人以广阔、寂静、平衡和 安定的感觉 经常代表生命永恒和权力 给人以庄严、宏伟、尊 严和刚强的感觉
林立的楼群、庄严的人民 英雄纪念碑
• 室外旅行
• 见习旅行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观察在课堂上看不到的处于自 然状态的事物。
• 参观展览
• 展览有陈列的实物、模型、图表甚至照片,由他们组合起 来说明某一事件的特定的意义。
• 电视和电影
• 电视和电影主要是用图像与声音去表现客观事物,在银屏 上呈现的只是客观事物的替代画面,而不是事物本身。
• 静态图像、广播、录音
传播现象普遍存在
人 人
动物
动物
机器
机器
动物传播
• 气味 • 发光 • 超声波 • 动作 • 声音
灰雁的不同动作信号
克里特岛居民使用的45个图形符号(约公元3500年)
云南丽江纳西族象形文字
传播的类型
植物的传播 传 播 动物的传播 人的传播 机器的传播 人对人的传播 人的内在传播 人际传播 组织传播 大众传播 教育传播 网络传播
• 由静态图像、广播、录音等提供的信息,通常能 为没有文字阅读能力的人所理解。
抽象的经验
• 视觉符号
• 视觉符号是指平面地图、示意图、图表等抽象 化了的符号,它们与现实事物已没有多少类似 的地方,如地图中用圆圈表示城市、乡镇,用 线条表示了公路、铁路,用曲线表示河流或等 高线,用不同粗细的实线、虚线表示国界、省 界、县界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