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合集下载

区域经济学概念、分支与学派

区域经济学概念、分支与学派

区域经济学概念、分支与学派
区域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领域,主要研究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相互关系和影响。

区域经济学的主要概念包括:
1. 区域:指地理空间上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相互关联的区域单元,如国家、地区、城市等。

2. 区域经济:指一个特定区域内的经济活动,包括产业结构、投资、就业、贸易等方面的经济现象和特征。

3. 区域经济增长:指一个区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和发展,通常包括人口、产出、就业等指标。

区域经济学的主要分支包括:
1. 区域经济理论:主要研究区域经济的基本规律和原因,包括区域发展的内外因素、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等。

2. 区域经济政策:主要研究区域发展的政策手段和措施,包括产业政策、区域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政策内容。

3. 区域经济分析:主要研究区域经济现象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包括经济测量、经济模型、统计分析等研究技术。

区域经济学的主要学派包括:
1. 新地域经济学:强调地理空间的因素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主张经济活动的地理集聚和空间分工。

2. 新经济地理学:强调创新、技术进步和网络空间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注重地理空间内的经济网络和创新环境。

3. 区域科学:强调综合分析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因素的作用,关注区域发展的综合性和可持续性。

4. 古典区域经济学:注重地方特征和比较优势的作用,强调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和区位优势。

(完整版)区域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区域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区域经济学第一二章● 1.基本概念:区域、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学●区域: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区域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起点。

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概念,对其进行界定或定义,需要从地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出发。

➢地理学的区域概念:地理学时最早提出区域概念的学科。

为了便于考查,地理学把地球空间按照其相互关系进行分类,或者是区分,并用一定的事先设定的法则,将其划分为各种区域,诸如海洋区、陆地区、高原区,平原区、丘陵区等等。

由于每一类区域不同的特征以及温度、降雨和生物物种分布等的巨大差异,使每一个区域的内容更加丰富和更多样化。

➢地理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地球表面的一个地域单元。

➢政治学的区域概念:政治学是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不同的地点,根据人口居民点和社会经济活动的位置及分布状况,划分系统的地方单元。

政治学中的区域不但表示地理区域的概念,而且还包含地方公民间的文化联结、惯例认同、心理归属、民族历史、社会经济关系等意义。

➢政治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行政管理的一个地方单元。

➢社会、文化区域:根据人类社会活动的特征,在人口、民族、宗教、语言、政治等因素交互影响下而产生的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文化景观特定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划分出来的地域单元,如华人文化圈、东方文化圈、穆斯林文化圈等;➢经济学的区域概念:经济学的区域概念就是区域经济学的区域概念。

经济学的区域是在地理学和政治学关于区域概念的基础上,考虑某个地域空间的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公共设施和行政管理的特点,是居民高度认同、地域完整、功能明确、内聚力强大的地域单元。

➢它一般以两种形式存在:同质区域和极化区域。

➢区域的特征:内在整体性、空间界线的客观性与模糊性➢区域经济:区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和。

➢如果我们把全国的国民经济看做是一个整体,那么区域经济就是整体的一部分,是国民经济整体不断分解的结果。

第2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31页PPT

第2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31页PPT

③存在两个相反有互补的梯度差,即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远
远高于中西部,而中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又要比东部地区
丰富得多;
2020/5/24
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12
④经济发展速度不同造成的人均产出和人均生活 水平的差距日益扩大,并呈上升趋势。
5.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处:
不利于我国国民 经济的整体素质
不利于国民经济 的协调发展。
2020/5/24
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3
二、区位单位 1.定义:指布局于某一区位上的某一社会经济统一体内的
各个组成部分,它是经济区位的布局主体。 2.内涵:因研究层次的不同而不同
研究工业区—某一工业整体 更微观层次--一个工厂、大楼、公司的业务部门等 3.结论:
区位单位是经济区位的主体因素,是社会经济活 动区位布局的物质实体。
亚当·斯密将不同国家的同种产品的成本进行直接比较,认 为在某种产品上所花成本绝对的低,就称之为具有“绝对优
势”, 只有这种产品才应该被生产,并出口换回自己在生产上不具 备绝对优势的产品。
按绝对优势理论,一个没有任何绝对优势产品的地区就不 能从贸易中获利。然而,现实的地域分工与贸易并非如此。
2020/5/24
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重要问题
● 区位概念 ● 区域与经济区域的内涵 ● 区域经济的含义 ● 区域经济学的概念
2020/5/24
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1
第一节 区位概念 第二节 区域与经济区域 第三节 区域经济 第四节 区域经济学
2020/5/24
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2
第一节 区位概念
第三节 区域经济

第2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区域经济学》PPT课件)

第2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区域经济学》PPT课件)

①均质区域
即某区域内各 变量一致性最 大,区际分异 最大
2020年5月28日星期四
②极化区域
指地理空间中地方化 的异质连续地域,其 不同部分通过围绕区 域增长极的相互关联 而相互依存。
③计划区域
是指实际存在的管 理区域,它为一定 的管理目的而创造, 是政府计划、政策 的实施地区。
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区域是一个具有整体利益的综合 体,其竞争是在区际收支平衡的基础上的,因而受到 竞争法则的支配。
绝对优势理论:把区域仅仅视为商品生产的区位, 忽略了其作为一个综合主体具有整体利益的作用。
2020年5月28日星期四
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28
第一节 区位概念
5.要素禀赋论 解释了导致产品比较成本区域差异的关键原 因在于要素比例的不同。
13
第二节 区域与经济区域
二、经济区域
1.定义
人的经济活动所造就的、围绕经济中 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 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 合体。
2020年5月28日星期四
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14
第二节 区域与经济区域
人的经济活动的产物; 不能无限划分;
不是固定不变的;
开放的,界限是模糊的。
题重 点 问
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区位概念 区域与经济区域的内涵 区域经济的含义 区域经济学的概念
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区区区域域位与经概经济念济区域 区域经济学
第一节 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经区 济位 区单 位位
区区 位位 因决 素策
2020年5月28日星期四
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产业结构
分析不同地区产业结构的特点、转型和优化,以 及其对经济发的就业情况、劳动力市场状况和人 口迁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资源配置
探讨不同地区资源的分布、利用效率和可持续性, 以及如何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
区域经济学的重要性
1 理解地区差异
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和机制。
案例三
某地区由于资源匮乏和环境问 题,经济发展受到了限制,需 要制定可持续发展政策。
人力资本
具备高素质、技能丰富的人才能 够推动地区经济的创新和竞争力。
区域经济发展的阻碍因素
1
资源匮乏
地区缺乏关键资源会限制经济的发展潜力和竞争力。
2
经济结构不合理
产业结构单一或不适应市场需求会影响地区经济的发展。
3
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会对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区域经济政策的实施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区域经济学是研究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学科。通过理解驱动和阻碍区域 经济发展的因素,我们可以制定有效的区域经济政策。
区域经济学的定义
区域经济学是研究不同地区的经济现象、结构和发展规律的学科。它探讨了区域内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资源 配置和产业发展。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范围
经济增长
研究不同地区经济增长的速度、趋势和影响因素, 以及如何促进经济增长。
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区域经济政策是促进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支持、税收优惠、产业引导等措施来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案例分析及结论
案例一
通过投资基础设施和建设科技 园区,某地区成功实现了经济 转型与发展。
案例二
通过制定扶持政策和培训计划, 某地区成功培育了一批高技能 人才,推动了产业升级和创新 发展。

第2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区域经济学》PPT课件)

第2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区域经济学》PPT课件)
2.区域经济发展的含义 : ①按人口平均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居民人均实际收入在一个长时期内
持续稳定的增长; ②居民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人们有相当程度的安全感; ③生产要素数量不断增加,足以满足生产投入的客观需要; ④经济结构发生重大的转变,形成持续的高级化变化过程; ⑤社会结构不断完善,收入分配不断趋向公平与合理; ⑥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发展与经济的增长相适应; ⑦文化发展、观念习俗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⑧经济运行及其调控的机制趋于完善和健全。
第四节 区域经济学
3.有时间变量的区域非均衡增长理论
1965年,威廉逊发现,经济增长中区域间不 平衡程度的变化呈倒U形,亦即随着时间的推移, 区域间经济发展趋同。1991年又指出,发达国家 的人均收入差距并非一贯如此。
4.评述-尚待解决问题
增长无论处于哪一阶段是否都存在对非均衡 的依赖性?增长对非均衡的依赖性是否存在某种客 观限制?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所要求的区域经济发 展差异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怎样判断区域经济发 展差异的合理性?
各种生产要素禀赋不同:
较稀缺-相对价格高
第四节 区域经济学
6.要素禀赋论和比较优势理论比较 相同:都使用相对比较原则来说明比较优势
李嘉图:着眼于商品本身的差异 不同:
要素禀赋理论:引入资本,对导致比较优势产生的原因作 了深刻、科学的研究,完善了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 不足:要素禀赋论假设生产要素总量既定不变且得到充分利用, 采用的是短期静态比较分析,缺乏长期动态的观点且把技术 因素视为无差别、相对静止的既定因素,显然有悖事实。
第四节 区域经济学
2.无时间变量的区域非均衡增长理论 (1)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1957 年 , 经 济 学 家 缪 尔 达 尔 ( Myrdal ) 提 出 了 “地理上的二元经济”概念和“二元空间结构”理 论,认为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别性,主要是区 际人均收入工资水平和利润率都是大致相同的,而 且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发展中国家的区域经济 发展中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地理上的二元经济。

区域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

区域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

区域经济学第一二章● 1.基本概念:区域、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学●区域: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区域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起点。

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概念,对其进行界定或定义,需要从地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出发。

地理学的区域概念:地理学时最早提出区域概念的学科。

为了便于考查,地理学把地球空间按照其相互关系进行分类,或者是区分,并用一定的事先设定的法则,将其划分为各种区域,诸如海洋区、陆地区、高原区,平原区、丘陵区等等。

由于每一类区域不同的特征以及温度、降雨和生物物种分布等的巨大差异,使每一个区域的内容更加丰富和更多样化。

地理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地球表面的一个地域单元。

政治学的区域概念:政治学是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不同的地点,根据人口居民点和社会经济活动的位置及分布状况,划分系统的地方单元。

政治学中的区域不但表示地理区域的概念,而且还包含地方公民间的文化联结、惯例认同、心理归属、民族历史、社会经济关系等意义。

政治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行政管理的一个地方单元。

社会、文化区域:根据人类社会活动的特征,在人口、民族、宗教、语言、政治等因素交互影响下而产生的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文化景观特定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划分出来的地域单元,如华人文化圈、东方文化圈、穆斯林文化圈等;经济学的区域概念:经济学的区域概念就是区域经济学的区域概念。

经济学的区域是在地理学和政治学关于区域概念的基础上,考虑某个地域空间的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公共设施和行政管理的特点,是居民高度认同、地域完整、功能明确、内聚力强大的地域单元。

它一般以两种形式存在:同质区域和极化区域。

区域的特征:内在整体性、空间界线的客观性与模糊性区域经济:区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和。

如果我们把全国的国民经济看做是一个整体,那么区域经济就是整体的一部分,是国民经济整体不断分解的结果。

区域经济的特点包括:区域性——区域经济最根本的特点非均衡性阶段性和连续性开放性思考:区域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差异?区域经济学: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

区域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区域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区域经济学知识点总结区域经济学第一二章● 1.基本概念:区域、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学●区域: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区域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起点。

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概念,对其进行界定或定义,需要从地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出发。

地理学的区域概念:地理学时最早提出区域概念的学科。

为了便于考查,地理学把地球空间按照其相互关系进行分类,或者是区分,并用一定的事先设定的法则,将其划分为各种区域,诸如海洋区、陆地区、高原区,平原区、丘陵区等等。

由于每一类区域不同的特征以及温度、降雨和生物物种分布等的巨大差异,使每一个区域的内容更加丰富和更多样化。

地理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地球表面的一个地域单元。

政治学的区域概念:政治学是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不同的地点,根据人口居民点和社会经济活动的位置及分布状况,划分系统的地方单元。

政治学中的区域不但表示地理区域的概念,而且还包含地方公民间的文化联结、惯例认同、心理归属、民族历史、社会经济关系等意义。

政治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行政管理的一个地方单元。

社会、文化区域:根据人类社会活动的特征,在人口、民族、宗教、语言、政治等因素交互影响下而产生的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文化景观特定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划分出来的地域单元,如华人文化圈、东方文化圈、穆斯林文化圈等;经济学的区域概念:经济学的区域概念就是区域经济学的区域概念。

经济学的区域是在地理学和政治学关于区域概念的基础上,考虑某个地域空间的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公共设施和行政管理的特点,是居民高度认同、地域完整、功能明确、内聚力强大的地域单元。

它一般以两种形式存在:同质区域和极化区域。

区域的特征:内在整体性、空间界线的客观性与模糊性区域经济:区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和。

如果我们把全国的国民经济看做是一个整体,那么区域经济就是整体的一部分,是国民经济整体不断分解的结果。

区域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区域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区域经济学知识点总结区域经济学第一二章● 1.基本概念:区域、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学●区域: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区域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起点。

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概念,对其进行界定或定义,需要从地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出发。

地理学的区域概念:地理学时最早提出区域概念的学科。

为了便于考查,地理学把地球空间按照其相互关系进行分类,或者是区分,并用一定的事先设定的法则,将其划分为各种区域,诸如海洋区、陆地区、高原区,平原区、丘陵区等等。

由于每一类区域不同的特征以及温度、降雨和生物物种分布等的巨大差异,使每一个区域的内容更加丰富和更多样化。

地理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地球表面的一个地域单元。

政治学的区域概念:政治学是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不同的地点,根据人口居民点和社会经济活动的位置及分布状况,划分系统的地方单元。

政治学中的区域不但表示地理区域的概念,而且还包含地方公民间的文化联结、惯例认同、心理归属、民族历史、社会经济关系等意义。

政治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行政管理的一个地方单元。

社会、文化区域:根据人类社会活动的特征,在人口、民族、宗教、语言、政治等因素交互影响下而产生的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文化景观特定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划分出来的地域单元,如华人文化圈、东方文化圈、穆斯林文化圈等;经济学的区域概念:经济学的区域概念就是区域经济学的区域概念。

经济学的区域是在地理学和政治学关于区域概念的基础上,考虑某个地域空间的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公共设施和行政管理的特点,是居民高度认同、地域完整、功能明确、内聚力强大的地域单元。

它一般以两种形式存在:同质区域和极化区域。

区域的特征:内在整体性、空间界线的客观性与模糊性区域经济:区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和。

如果我们把全国的国民经济看做是一个整体,那么区域经济就是整体的一部分,是国民经济整体不断分解的结果。

区域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2)

区域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2)

区域经济学第一二章● 1.基本概念:区域、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学●区域: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区域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起点。

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概念,对其进行界定或定义,需要从地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出发。

➢地理学的区域概念:地理学时最早提出区域概念的学科。

为了便于考查,地理学把地球空间按照其相互关系进行分类,或者是区分,并用一定的事先设定的法则,将其划分为各种区域,诸如海洋区、陆地区、高原区,平原区、丘陵区等等。

由于每一类区域不同的特征以及温度、降雨和生物物种分布等的巨大差异,使每一个区域的内容更加丰富和更多样化。

➢地理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地球表面的一个地域单元。

➢政治学的区域概念:政治学是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不同的地点,根据人口居民点和社会经济活动的位置及分布状况,划分系统的地方单元。

政治学中的区域不但表示地理区域的概念,而且还包含地方公民间的文化联结、惯例认同、心理归属、民族历史、社会经济关系等意义。

➢政治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行政管理的一个地方单元。

➢社会、文化区域:根据人类社会活动的特征,在人口、民族、宗教、语言、政治等因素交互影响下而产生的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文化景观特定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划分出来的地域单元,如华人文化圈、东方文化圈、穆斯林文化圈等;➢经济学的区域概念:经济学的区域概念就是区域经济学的区域概念。

经济学的区域是在地理学和政治学关于区域概念的基础上,考虑某个地域空间的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公共设施和行政管理的特点,是居民高度认同、地域完整、功能明确、内聚力强大的地域单元。

➢它一般以两种形式存在:同质区域和极化区域。

➢区域的特征:内在整体性、空间界线的客观性与模糊性➢区域经济:区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和。

➢如果我们把全国的国民经济看做是一个整体,那么区域经济就是整体的一部分,是国民经济整体不断分解的结果。

区域经济第二章基本概念

区域经济第二章基本概念

区位优势 即区位的综合资源优势。 某一地区在发展经济方面客观存在的有利条件 或优越地位。 其构成因素主要包括: 自然资源、地理位置,以及社会、经济、科技、 管理、政治、文化、教育、旅游等方面。 区位优势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单项优势往往 难以形成区位优势。一个地区的区位优势主要就 是由自然资源、劳力、工业聚集、地理位置、交 通等决定。同时区位优势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随着有关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区域空间 结构中的 网络是由 相关的点 和线相互 连接所形 成的。
网络是连接空间结构中点 与线的载体,网络的意义在于 它能够使连接起来的点和线产 生出单个点或线所不能完成的 功能。网络可以分为单一性网 络和综合性网络。前者是由单 一性质的点与线组成,如交通 网络、通讯网络、能源供给网 络等。后者是由不同性质的点 与线组成。正是由于网络的存 在,才可能产生区域经济发展 中的各种商品流、资金流、信 息流、人流。
经济区域
人类经济活动所造就的,围绕经济中心而 客观 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的不可分割的社会 经济综合体 第一、经济要素加入到区域研究当中,使区域的内 容更加丰富,但同时区域的界限也更加不容易划分 • 第二、经济因素的变化很快,所以经济的区域也处 在一种变化的过程当中,使我们很难完全依照自然 科学的研究方法去研究经济区域。
(二) 经济地理学对区域的认识 • 经济地理学对区域的认识,按照德国著 名地理学家赫特纳的观点,无非是在自然地 理的基础上加上人类和经济的因素。 • 人类和自然都应属于区域的特征,但在某 些地区,例如城市地区,人类的作用可能明 显些;在另一些地区,例如极地、高原、海 洋等,自然的作用可能更明显。 • 把一个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类所从事的经 济活动结合起来,是经济地理学对区域进行 研究的主要特点。

区域经济学重点笔记

区域经济学重点笔记

第一章导论1 区分经济区域和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学初步形成的标志:1956年胡弗《区域经济学导论》(1)区域经济学所研究的空间:经济区域。

(强调空间)①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域,多为具有相对完善的点、线、面结构的功能区。

如:地域生产综合体、行政—经济区、核心—边缘区,通常为异质区。

②人们出于研究的目的划分的经济区域,通常属于同质区。

(2)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内容:区域经济。

(强调经济活动)①区域经济指的是特定的经济区域及其相互之间经济活动。

②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或国际经济的组成部分。

¥③在通常情况下,区域经济并不具有宏观经济的基本属性。

④国家尺度以下的地方经济,以及城市经济都可以被看作是区域经济。

⑤在中国,区域经济往往还特指行政区经济。

2 经济区域的特点。

(1)、有限的空间。

(2)、往往包括在一个国家的疆域内。

(3)、经济上完整。

(4)、在经济系统中具备专业化分工的职能。

3 古典区位论的缺陷。

(1)假设前提是完全竞争(2)部门最优与整体最优往往不一致¥(3)自由竞争下的自由放任往往导致区际间不平衡(4)研究方法局部均衡,静态(5)单纯考虑纯粹的经济因素,忽略了创新环境、制度变迁、不确定的政治因素、社会文化背景等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区域早期区位论:重商主义贸易观古典贸易与分工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斯密) 比较优势理论(李嘉图)古典的区域经济学时期——古典的区位论: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市场区位论中心地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区位论的发展:1)从单个厂商的区位决策发展到地区总体经济结构及其模型的研究…2)从抽象的纯理论模型的推导,变为力求作出接近区域实际的、可具有应用型的区域模型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 区位与区位决策的含义。

(1)区位:指可以供(经济)活动选择的位置或者是(经济)活动位置的确定过程。

区位通常指经济活动出现的最有利的有限空间范围。

(特定空间,寻找最优空间过程)(2)区位决策:人类在自己的社会生活中,不得不为自身或所代表的机构(企业、社团、政府等)做出各种各样的选择。

区域经济学复习重点

区域经济学复习重点

区域经济学复习范围第一章导论1.1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狭义上: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

广义上: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研究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上的发展变化规律。

联系上:研究区域经济学需要熟悉其他相关的经济学和地理学知识。

1.2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六个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海陆统筹。

三期叠加: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集约、可持续、创新。

一、区域经济学的作用:1.综合开发利用区域条件2.确保生态环境良性循环3.建立国家或地区经济系统4.开展地域空间结构研究二、中国区域经济学的特殊历史使命:第一,研究的核心问题:深入研究中国作为一个特定区域的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人们利用规律驾驭经济活动、提高发展效率的基本途径。

1.农业—集体—承包2.城市—公有—多种所有制第二,区域经济学者有义务回答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要求及人们有效作用于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途径与措施。

1.港口发展问题2.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第三,研究的历史使命:我国的政府需要一门系统阐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资源开发的理论,该理论应能够回答处于区域发展各个过程中所产生的基本问题以及政府可能采取的对策。

1.3 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一、经济地理对区域的认识:1.对区域认识的延伸在自然地理的基础上加入人类和经济的因素。

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人类和自然都应属于区域的特征。

把一个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类所从事的经济活动结合起来,是经济地理学对区域进行研究的主要特点。

2.区域的分类——区划自从人们认识了区域,区划就成为人们对区域内部的组成及其区域之间相互关系认识的一种必然手段。

首先把地表看作一个整体,然后对地表进行逐层分解,形成一个区域系统。

3.类型区(产业相同的一个地区)类型区的划分是依据区域的相同性或相异性的关系,即区内的相同性和区际的相异性来划分的。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区域经济研究的又一重要的理论基石。
•经济活动的选址在考虑产品生产成本的同时,交通成本作为其中的一项极为
重要部分,并最终将影响企业对于位置的偏好。
•不同企业对于由于自身生产技术条件的差异从而形成了对于空间位置的不同
偏好,进而形成了区域中的空间结构布局。
返回
二、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与内容
•研究对象 •研究内容 •其他学科的关系
总结
•广义的区域经济学:研究区域经济
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以一定地理空间为研究对象。研究 各种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上发展变 化的规律。
•狭义的区域经济学:研究区域经济
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
(二)研究内容
•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 •第二部分:区际关系 •第三部分:区域经济政策与管理
是通过选择与特定问题相关的特征并排 除不相关的特征而制定的。也就是说, 区域包含的地区具有同质性”。
• “区域乃为有内聚力的地区。区域所
包含的地区具有同质性,经济上有密切 的相关性、协调运转的整体性、相互交 叉的渗透性”。
返回
2.区域概念的基本内涵
•区域是个有限的空间范围 •区域内部具有经济、社会、文化、自然等条件的均质性
返回
3.区域的类型
•同质区域:根据区内某些重要因素特征的一致性或相
似性划分的区域。**作物种植区,杜能圈,我国的东 中西三大地带,资源类型区、加工类型区等
•极化区域(也叫集聚区域、结节区域、功能区域):由
若干异质部分构成的、在功能上联系很紧密的区域。 这种区域是以在某种区域的共同利益和集团意识基础 上所形成的内聚力为基础而形成,这种区域的划分依 据主要是组成极化区各部分(或部门)之间在经济上的相 互依存程度,因此它强调的是区域内事物的相互联系 性和内聚力,它反映的是一种结构。

第二章-区域经济学PPT课件

第二章-区域经济学PPT课件

.
18
三 、人口的集中与城市的形成
1、人口集中的原因 (1)最早,由于手工业发展以及城市建设需要人; (2)自然灾害及战争破产的农民; (3)近代,收入水平差异,向往城市生活; 2、各种经济活动和人口的集中以及各种基础设施的出
现,造就了城市。
.
19
四、城市的有序化进程
(一)企业组织的变化 1、一体化: (1)纵向一体化 (2)横向一体化 2 纵向分解:
图 2-11 经济规模
M
.
起始规模(S)。 这是一个盈亏平衡规模; 最小经济规模(MES),指 盈利水平可达到基准收 益率水平的规模; 最优规模M。 在区间[ S,M ]都是经 济规模。
28
5:影响企业最优规模的因素
(1) 技术经济因素——技术经济规模 企业最优技术经济规模指用当代最先进的设备
.
10
2、影响区位选择的主要机制
(1)利益驱动机制 (利润、效用、福利最大化) (2)市场调控机制 (由企业抉择) (3)宏观调控机制 (国家投资手段、财税、转移支付) (4)目标驱动机制 (建立国家、区域、企业发展目标体系)
.
11
三、公共设施的区位选择
1、费用最小化: 出行设施 2、福利最大化: 保险服务设施
技术联系 技术相互依赖、灌溉系统、通讯系统。
社会性联系 访问形式、亲戚关系、仪式、典礼和宗教活动、社会团体间相 互作用。
服务联系 能量流和网络、信贷和金融网络、教育、培训、医疗、职业、 商业和技术服务形式、交通运输服务系统。
政治、行政、组织结构关系、政府预算流、组织间相互依赖、权力-批准-监 组织联系 督模式、行政区间交易模式、非正式的政治决策链。
会知名度,增加企业的无形资产; ➢ 从融资角度,可给企业带来融资渠道拓宽、融资能力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区位单位
• 是指布局于某一区位上的某一社会经济 统一体内的各个组成部分,是经济区位 的布局主体,它可以是一个工业整体, 也可是指一个工厂、公司、大楼。 • 区位单位是经济区位的主体因素,是社 会经济活动区位布局的物质实体。 • 区域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研究 区位单位的空间配置问题。
3、区位因素 (因子)
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一、区位及其相关概念 二、区域与经济区域 三、区域经济及经济区划
一、区位及其相关概念
1、区位、经济区位
区位——是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据的 场所,具体可标识为一定的空间坐标。 经济区位——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 所占有的场所。则更多地强调由地理坐标 (空间位置)所标识的经济利益差别。 在区域经济学中,经济区位往往被描述为距 离某一个或几个特殊地点的不同位置所反映 的市场、供求、(运输)成本等方面的差异问 题,如距离城市中心的远近、距离自然资源 供给源的距离、各空间位置上的市场供求状 况等所形成的经济利益差异。
区位因素——区位单位空间配置的外部约束 因素。 根据胡佛的总结,一个区位的相对优劣主要 取决于4个因素: ( 1 )地区性投入。区位上不可转移的投入 供应情况,为难以从它处移入的原料,供 应品和服务等。( 2 )地区性需求:不易 转移的产业的需求状况。( 3 )输入的投 入:从外部供给源输入该区位的可转移投 入的供应情况。( 4 )外部需求:可从外 部市场销售转移产出中得到的净收入。
二、区域与经济区域
1、区域的含义和特征
• 按一定标准划分的连续的有限空间范围。 是具有自然、经济或社会特征的某一方面 或几个方面的同质性的地域单位。
• 区域:指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内部联系紧 密而较为完整,具备特定功能的地域空间。
特征
(1) 地域性或空间性
• 是区别于其他经济学科的根本点。指地 域空间,整体中的一个部分。这个地域 空间是经济活动的载体,是自然、社会、 历史、经济、文化等因素形成的有机综 合体,因而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层次 性、实体性等特征。
2、经济区划
• 指在全国或者一个特定的区域内,根据 一定的经济条件进行分区,为制定区域 经济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 经济区划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中国不同时期的经济区划
• 50年代的六大经济协作区:东北、华北、华东、中南、 西南、西北。 • 60年代的三线地区: 沿海、沿江、沿铁路线。 • 国家“七五”计划提出了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东中 西。 • 90年代后国家计委提出了“七大片经济区”的设想。 •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以 提高实效为目标,打破地区封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 发展,促进地区间优势互补和合作交流,形成若干各 具特色的经济区和经济带”的思路。 • “十一五”的区域发展思路划分为八大经济区。
八大经济区
1) 2) 3) 4) 5) 6) 7) 8) 南部沿海地区(广东、福建、海南) 东部沿海地区(上海市和江苏省、浙江省) 北部沿海地区(山东、河北、北京、天津) 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 长江中游地区(湖南、湖北、江西、安徽) 黄河中游地区(陕西、河南、山西、内蒙古) 西南地区(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重庆) 西北地区(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经济区域和特点
经济区域:是人的经济活动所造就的、围 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 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 会综合体。 特点:(1)是人的经济活动的产物。 (2)不能无限划分。 (3)不是固定不变的。 (4)是开放的,其界限是模糊的。
三、区域经济及经济区划
1、区域经济
• 区域经济是一个系统的概念,我们要研究 的主要是区域经济的发展。 • 区域经济的发展,通常是指一个国家或地 区按人口平均的实际福利增长过程。 • 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外部的国际影 响、政府行为、区际互动三方面和区域内 部影响经济发展的诸要素。 •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见课本P27
4、区位决策
• 经济主体(决策主体)的区位选择过程。 • 生产要素具有不完全流动性和分割性,不同区位的区 位因素有很大差异;优势区位将给经济主体带来额外 的经济利益;优势区位将吸引大量厂商、居民的聚集, 并带动资金、人口、物资的聚集。 • 为追逐最大化的经济利益,各决策主体将根据自身的 需要和相应的约束条件选择最佳的区位,这就是区位 决策。 • 只有当决策主体与区位单位一致时,区位单位的区位 选择是自主的;否则,则是由外部决策所决定的。
与区域有关的几组概念
(一)区域、地带和地区
区域:用于空间经济分析,如市场区域概念 地带:表示从边缘区分割的纬度带 地区:指国民经济中的一个区域
(二)经济空间和地理空间
生产要素或生产力活动密集的地域可孕育出较大 的经济空间,地理空间同样大小而生产要素或生产力 活动稀疏的地域只能形成较小的经济空间
(三)经济区和行政区
七大片经济区
(1)东北区,经济水平较高,城镇化水平最高,老 工业基地。 (2)环渤海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东。 (3)长江三角洲地区,上海、江苏、浙江。 (4)东南沿海地区,福建、广东、海南。 (5)西北区,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宁夏、 新疆。 (6)中部区,安徽、江西、河南、湖南、湖北。 (7)西南区,云南、贵州、广西、四川、西臧。
(2)独立性或疆域性
• 各区域相对独立。不仅区域内各利益主体有 独立性,且每个区域的功能差异、界面划分 也是独立的。 • 虽然区域的范围可大可小,不是指行政区域 也不是自然地理单元,而是按经济活动内在 联系形成的经济区域。因而同行政区比,有 相对独立性,它可以跨行政区,跨国,因而 通常设有必要的协调机构,但从实用上考虑, 一般把区域限定在一个主权国家疆域内。
(3)开放性
区域不是封闭的,是开放的。开放中竞争 才能确定其比较成本优势、经济特色,确 定其在一国乃至世界的位置、地位、形象。
(4)完整性
• 区域在经济上尽可能是一个完整的地区, 能独立生存和发展,有较完整的经济结构, 有组织协调内部和区域经济联系的能力。 • 胡佛:“每一个标准的地区必须包括至少 有一个‘中心城市’构成的核心。”根据 核心外围理论或极化空间理论或克里斯泰 勒的中心地理论,只要存在调节和协调一 定范围内经济活动的核心,则在理论上可 以构成某种区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