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册第四单元 乐海泛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乐海泛舟》(三课时)
第一课时《乐海泛舟·变奏曲1》
教学内容:《鳟鱼钢琴五重奏》。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鳟鱼钢琴五重奏》培养学生对西方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趣。
2、通过欣赏《鳟鱼钢琴五重奏》初步了解变奏曲式和变奏手法等知识。
3、熟悉《鳟鱼》的主题旋律,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表现这些情绪。
教学重点:1、音乐形象的感受和体验。
2、了解变奏曲及简单的变奏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笛子曲,演奏笛子曲《我是一个兵》片段,[摘A(愉快活泼)A1(舒展自豪)、A3(欢快跳跃)三个片段],演奏前提出问题:
(1)老师演奏的乐曲情绪是怎样的?有没有变化?
(2)每一种情绪的音乐旋律有什么关系(异同)?
2、教师演奏后,学生讨论交流一分钟。
3、学生回答问题
(1)问题(1)(见“导入1”大括号中)
(2)同:旋律很相似
异:速度不同:力度不同;节奏不同;演奏技巧不同;其他不同;(视学生讨论情况定,也可以不提)
4、教师总结:像这首乐曲一样,主题旋律相似,但在其它音乐要素
方面加以变化重复,表现出不同的音乐形象和情绪。这样的乐(歌)曲称为变奏曲。下面我们来聆听一首著名的变奏曲——《鳟鱼钢琴五重奏》。
二、欣赏《鳟鱼钢琴五重奏》
1、教师简单介绍《鳟鱼》的创作背景,教师唱一遍主题旋律,使学生熟悉。
舒伯特是奥地利作曲家,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谱写的艺术歌曲对后人影响很大,被誉为“歌曲之王”。他还创作了大量其它体裁的音乐作品。
《鳟鱼》原是舒伯特根据诗人巴尔特的浪漫诗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它以叙述式的手法向人们揭示了善良和单纯往往被诈和邪恶所害,借对小鳟鱼不幸遭遇的同情,抒发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迫害者的憎恶。《鳟鱼钢琴五重奏》根据歌曲的音乐主题写成,运用多种变奏的手法,将歌曲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刻画和描述。
2、听乐曲中的几个音乐主题的片段,分析音乐形象,并注意哪些音乐要素发生了变化。
(1)主题(A):自由、悠闲地无忧无虑的在水中游。
(2)主题(A1):水鳟鱼纯真可爱的形象刻画。(音色等的变化)(3)变奏(A4):钓者出现,描绘鳟鱼不幸的遭遇。(节奏等变化)
3、分组讨论音乐形象,并概括变奏手法(音乐要素的变化)(节奏、速度、力度、音色等)
4、分发表格,学生游览后,完整地欣赏乐曲。要求结合刚才欣赏的音乐片段的音乐形象,边聆听,边用简洁的语言填写表格。
5、交流分析音乐形象及变奏手法(学生回答,教师在屏幕上打出)
(“节奏型”一栏可视学生情况决定是否由老师先填写好。“其它”栏,学生如没提,可以不填,不讨论)
6、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刚才乐曲演奏时运用了哪些乐器?归纳出钢琴五重奏的定义,并点明它是室内乐的一种形式。
钢琴、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五件乐器,每件乐器担任一个声部旋律的演奏,这种演奏形式称为钢琴五重奏。它是室内乐的一种。室内乐原指西欧宫廷贵族中演奏(唱)的世俗音乐,以区别于教堂音乐、歌剧音乐。十八世纪末以后指由少数人演奏(唱)并为少数人欣赏的音乐。现在多指各种重奏曲(有时也包括独奏曲)、使用少数乐器伴奏的独唱、重唱曲等。
7、请同学们分组,自选你最喜欢的鳟鱼形象或你以为最有把握表现的鳟鱼的形象,讨论设计并分工把鳟鱼的形象表现出来,也可表演完整的音乐剧,把鳟鱼的几种形象以故事的形式都表演出来。
教师巡回指导,或加入“力量薄弱”的一组进行表演。
8、分组展示,进一步体验音乐形象。
三、课后作业,请同学们找一些课外资料,了解并熟悉一些变奏曲式的歌曲或乐曲,下节课带来同学们相互交流欣赏(每小组课外交流后各推荐出一首在课堂上展示)。需要了解作品中的几个问题:(1)作者及作品的背景。
(2)作品的音乐形象及情绪。
(3)了解乐曲中运用了哪些变奏手法。
第四单元《乐海泛舟》(三课时)
第二课时《乐海泛舟·变奏曲2》
教学内容:1、学生收集的变奏曲欣赏。
2、海顿《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自选变奏曲的欣赏活动,促使学生在课后接触一些古典音乐等正统音乐作品,开拓学生音乐视野,培养其独立思考,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
2、欣赏海顿《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进一步了解变奏曲及变奏手法,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
3、为简单的旋律乐句创作小变奏,体验音乐创作。
教学重点:1、变奏曲式及变奏手法的进一步了解。
2、《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音乐形象的体验。
教学过程:
1、导入:上星期布置的课后作业准备的吗?请大家拿出课后准备的变奏曲,每组推荐一首,准备给同学们介绍。
2、由每组乐曲的推荐者主持同学们聆听音乐,讨论并回答问题。
(1)问题
①作者及作品的背景。
②音乐形象和情绪。
③举出乐曲中运用的几种变奏手法来。
(2)逐组按以上操作。建议:可先聆听再交流讨论、介绍,也可先介绍再聆听、交流或采用其它方式。由主持同学自己决定。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3)注意问题:
学生在分析作品时可能查找了许多资料,也可能只来源于自己的想象,只要分析得有一定道理,教师就应加以肯定并看情况适当补充。教师评价时以鼓励为主,不能伤害学生的积极性。
3、聆听老师带来的作品:海顿《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
(1)作品及作品背景介绍(教师)。
介绍:海顿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奠基者之一,被后人称为“交响
乐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关于这部交响曲曾流传一段故事:当时伦敦的贵妇们是音乐会的常客,借欣赏交响乐以点缀风雅,其实根本不懂海顿的大作,每每在乐队演奏时打瞌睡。椐说海顿颇为不满,对人说:“我要写一部‘惊醒音乐’,吓他们一跳。”当那天首演时,听客们觉得这首曲子并没有什么稀奇的,与以往的大同小异,贵妇们又在那儿晕晕欲睡了。刹那间,乐队全奏爆发出强烈和弦和定音鼓的猛击声,酷似惊雷忽,狠狠地使打盹者吓了一大跳,以为是地动山摇……,以后人们便将这部作品称为《惊愕交响曲》。
(2)聆听音乐,聆听时请同学们注意,乐曲运用了哪些变奏手法,其中最有特色的手法是什么?
主题:音乐轻柔、单纯、典雅(第一次出现惊愕)。
第一变奏:音色、力度等变化。音乐较为活跃、流畅(第二次惊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