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国民经济核算判断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浙江省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国民经济核算原理试题

浙江省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国民经济核算原理试题

浙江省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国民经济核算原理试题课程代码:00206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单位中属于我国常住单位的是()A.美国驻中国大使馆B.中国银行在纽约的分支机构C.中国在美国的留学生D.来华旅游的外国人2.电力生产和电力供应业属于()A.第一产业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D.前者是第二产业、后者是第三产业3.世界各国曾并行过两套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其简称分别是()A.MPS和SNAB.MPS和SSEAC.SNA和GDPD.GDP和GNP4.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基础是()A.统计学B.会计学C.经济学D.数学5.没有对等资源流的交易,通常被称为()A.交换B.转移C.经常转移D.资本转移6.下列哪项活动必须在生产核算中统计?()A.原始森林中树木的生长B.母亲照顾孩子C.农民自产自用的粮食D.家庭内部的自我服务7.“增加值”是哪个帐户的平衡项?()A.收入形成帐户B.收入使用帐户C.生产帐户D.资产负债帐户8.投入产出表的核心部分应该是()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9.在一个三产业的投入产出表中,直接消耗系数a23=0.5678,其含义是()A.第二产业生产1个单位总产出对第三产业的中间消耗量是0.5678B.第三产业生产1个单位总产出对第二产业的中间消耗量是0.5678C.第二产业生产1个单位最终产出对第三产业的中间消耗量是0.5678D.第三产业生产1个单位最终产出对第二产业的中间消耗量是0.567810.理论上要求:投入产出核算的部门分类采用()A.纯产品部门分类B.产业部门分类C.活动部门分类D.交叉分类11.资金流量表中有两个重要的平衡关系-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其中外部平衡是指()A.每一机构部门的来源合计等于其使用合计B.每一交易项目的来源合计等于其使用合计C.每一机构部门的来源合计等于每个交易项目的来源合计D.每一机构部门的使用合计等于每个交易项目的使用合计12.在资金流量核算中,每个机构部门列出运用和来源两个项目,其中“运用”记录()A.支出或资金流出B.收入或资金流出C.支出或资金流入D.收入或资金流入13.以下不属于金融交易的是()A.企业向工人支付工资B.人们购买保险C.股票价格大跌导致的市值损失D.企业向银行贷款14.以下属于生产资产的是()A.土地资源B.矿产资源C.存货D.商誉15.如果常住单位拥有国外企业的10%及10%以上的股权或投票权,则该投资可以视为()A.直接投资B.间接投资C.证券投资D.其他投资16.国际收支是指()A.境内和境外之间发生的所有的货币收支B.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之间所发生的所有的货币收支C.境内和境外之间所发生的各种交易活动,有货币收支,也有非货币收支D.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之间所发生的各种交易活动,有货币收支,也有非货币收支17.以现汇进口货物,则在国际收支核算中()A.仅需在“货物”项目的借方记录B.仅需在“储备资产”项目的贷方记录C.记录在“货物”项目的借方,同时记录在“储备资产”项目的贷方D.记录在“货物”项目的贷方,同时记录在“储备资产”项目的借方18.收入再分配账户的平衡项是()A.原始收入B.可支配收入C.总收入D.储蓄19.下列哪个帐户属于存量帐户?()A.生产帐户B.收入分配帐户C.资产负债账户D.重估价帐户20.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和小型工具属于()A.中间消耗B.固定资本消耗C.前者是固定资本消耗后者是中间消耗D.前者是中间消耗后者是固定资本消耗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国民经济核算练习题参考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练习题参考答案

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三)名词解释1.国民经济核算,简称国民核算,是指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系统描述,是了解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发现问题、分析规律、为经济决策服务的重要信息资源。

2.国民经济机构单位是指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

国民经济机构单位根据其主要经济职能、行为和目的的基本特征分类形成国民经济机构部门。

3.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为了进行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在我国统计部门也称为产业活动单位。

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在我国习惯称国民经济行业部门。

4.经济流量是反映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活动变化的价值数量,包括生产、分配和再分配、变换、流通、使用,以及资产和负债、物量和物价的变化的价值量。

经济存量是反映某一时点的资产和负债状况的价值量。

5.要素价格是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营余确定的价格形式。

6.基本价格是根据要素价格和产品税以外的生产税的构成因素确定的价格形式。

7.生产者价格是指生产者单位产品的市场价格,包括要素价格和单位产出的生产税净额。

8.购买者价格是指购买者购买单位产品应支付的市场价格。

9.三等价原则是指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国民生产、国民(原始或可支配)收入和国民(最终)支出之间的总量平衡关系的等价统计原则。

10.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对经济活动中机构单位之间交易按照其债权债务发生时、或生产活动中价值转移或新价值形成或取消时进行统计的原则。

(四)简答题1.答: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包括(1)非金融企业部门,由从事生产市场上的产品和非金融服务的法人企业组成。

(2)金融机构部门,由从事金融媒介活动的所有常住法人单位和企业组成。

(3)政府部门,由具备法人资格的各种类型的行政单位和非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组成。

(4)住户部门,由所有常住居民住户组成。

(5)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部门,它是法律实体,不以追求利润为目的,主要从事为居民家庭生产非市场性服务,其活动经费主要是由各种捐赠的资金来源负担。

国民经济核算考试真题2009-2010-1

国民经济核算考试真题2009-2010-1

一、单项选择题1.在国民经济核算的收入分配阶段,反映国民经济收入初次分配总量特征的指标是(B) B.国民原始收入2。

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 B )。

B.产业部门3.国民经济活动的微观主体是( A)。

A.基层单位4.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及大修理属于( D )。

D.固定资产投资5.直接消耗系数就是某部门为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各种( B )的数量。

B.中间投入6.不能为资产所有者带来财产收入的是( D )。

D.机器设备的租借7.收入初次分配所形成的流量属于( C )。

C. 生产性收入8.按照非金融资产产生的情况,可将其归纳为( B )。

B.生产资产和非生产资产9.下列各项中属于资本转移的是( D )。

D.某企业接受国外捐赠款项用于厂房的修建10.资产负债流量核算反映的是( C )。

C.两个时点间资产负债变动11.国民资产负债分类是根据( C )划分的。

C. 资产性质12.一国国民经济是由该国( B )上的常住单位组成的。

B.经济领土13.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常用的差额指标是( D )。

D.国际收支总差额14.国民经济总量帐户体系中的收入再分配帐户的主要目的是( D )。

D.核算国民可支配收入15.国际规定的劳动适龄人口的标准是( C )。

C. 男16—60周岁、女16—55周岁的全部人口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五个选项中,有二个或二个以上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小题3分,共15分)1.国民经济核算中反映国民经济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结果总量特征的指标有( BC )。

B.国民原始收人C.国民可支配收入2.我国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包括( ABCDE )。

A. 非金融企业部门B.金融机构部门C.政府部门D.住户部门E.国外部门3.个人消费支出包括下述内容( BCD )。

B.非耐用消费品支出 C. 耐用消费品支出 D. 文化服务费用支出4.某企业为本单位职工交纳退休保险金50万元,这属于( BC )。

国民经济核算试题(含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试题(含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试题(含答案)题目:如果个人收入等于570元,而个人所得税等于90元,消费等于430元,利息支付总额为10元,个人储蓄为40元,则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于()A: 500元B: 480元C: 470元D: 400元答案:C题目:对外经济活动所指的进出口是()。

A: 只包括货物进出口B: 只包括劳务进出口C: 只包括外汇转移D: 既包括货物进出口又包括劳务进出口答案:D题目:国民资产负债表中“来源”是指部门的()A: 资产B: 负债C: 资产和负债D: 负债和净值答案:D题目:工业企业自建厂房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出成果()。

A: 包括在工业总产出中B: 包括在工业增加值中C: 包括在建筑业总产出中D: 包括在房地产业总产出中答案:C题目:金融账户的使用方记录的是()A: 金融资产的增减B: 金融负债的增减C: 国际收支净误差与遗漏D: 资金余缺答案:A题目:下列属于资本转移的经济行为的是()A: 某金融机构购买价值200万元的网络通信设备B: 财政部向某贫困地区调拨3000万元的救济物资C: 政府对某企业划拨500万元用于增加固定资产D: 某企业向政府缴纳所得税450万元答案:C题目:国民资产负债核算以()为基础。

A: 国民收入核算B: 企业资产负债核算C: 存量核算D: 国际收支核算答案:B题目:我国资产负债核算的主体是()A: 产业机构部门B: 企业C: 法人D: 常住机构单位答案:D题目:投入产出表的第Ⅲ象限主要反映()。

A: 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B: 增加值或最初投入的构成C: 再分配关系D: 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答案:B题目:服务的特点是()A: 为社会提供物质产品B: 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C: 其总产出只能采用虚拟核算的方式D: 无增加值核算的内容答案:B题目:人口出生数是一个()。

A: 时点指标B: 时期指标C: 既可以是时点指标,也可以是时期指标D: 以上都对答案:B题目:收入再分配账户的平衡项是()A: 增加值B: 营业盈余C: 初次分配总收入D: 可支配收入答案:D题目: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国际收支逆差是指()。

国民经济核算(判断)打印

国民经济核算(判断)打印

《国民经济核算》(判断题)及答案1.常住机构单位和非常住机构单位都是一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经济单位,两种单位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都在一国或地区的经济领土范围内。

答:×。

2.对外经济核算的记账单位是本位币。

答:×。

3.工业总产出是按“工厂法”计算的,该方法的特点是:在工业企业内部产品价值不允许重复计算,但在工业企业之间可以重复计算。

答:√。

4.工业总产出在本企业内可以重复计算。

答:×。

5.国民经济核算的生产范围只包括货物的生产。

答:×。

6.国民经济核算中的资本形成各种交易都会影响到一国当期资产总量的变化。

答:×。

7.国民经济账户体系主要是揭示机构部门之间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积累使用以及资产负债等方面的有机联系。

答:√。

8.国民经济中的基层单位根据其主要经济职能、行为和目的的基本特征分类形成国民经济机构部门。

答:×。

9.国民总收入=现价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生产税净额+来自国外劳动要素报酬收入净额答:×。

国民总收入是在国内生产总值基础上,加减国内常住单位与国外之间发生的初次收入分配收支流量而形成的。

正确的计算公式是:国民总收入=国民劳动报酬收入+国民生产税净额收入+国民总营业盈余/混合收入+国民财产收入+国民财产收入支出10.国民总收入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答:×。

11.居民购买住房和支付房屋租金均属于居民消费支出。

答:×。

12.居民家庭投资股票获得的分红属于收入初次分配核算的范围。

答:√。

13.劳动者从企业获取货币工资和住户用存款购买债券都属于严格意义上的金融交易。

答:×。

14.劳动者的货币工资、劳动者的实物报酬及劳动者获得的侨汇收入都可以记入国内生产总值。

答:×。

15.流量与存量是两类总量指标,不能相互转化。

答:×。

16.某住户属于法人单位。

答:×。

17.农民生产的粮食,其中拿到市场上销售的部分应统计为生产的产出,计入国内生产总值;而自用的部分不能统计为生产的产出,不计入国内生产总值。

国民经济核算练习题加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练习题加答案

第一章总论一、简答题1.什么是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的功能有哪些?它为何能够赢得来自经济学界和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的如此重视?2.何谓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区分它们的简要原则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3.如何区分国民经济核算中的机构部门和产业部门?列举现实生活中的经济单位,分别将其归入所属机构部门和所属产业部门,并比较机构部门分类与产业部门分类在国民经济核算及其分析中的作用。

二、单项选择题1.国民经济核算是对_____所进行的系统定量描述。

A. 物质生产活动B. 非物质生产活动C. 社会经济活动D. 国民经济活动总体2.下列属于我国常住单位的是_______。

A. 外商投资企业B. 外国领事馆C. 季节性来华务工人员D. 外国机构在中国的临时办事处3._____反映了生产过程中各产业相互之间的生产与使用关系,对产业部门之间的货物服务流量做了详细的描述。

A. 国民收入与生产核算B. 资金流量核算C. 投入产出核算D. 资产负债核算答案:1.D 2.A 3.C三、多项选择题(答案有两项或两项以上)1.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特点是_____。

A.以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B.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C.引入工商企业会计的复式记账原理D.以一国经济总体为核算对象E.提供一套完整的数据体系2.国民经济核算与工商企业会计的关系表现为________。

A.国民经济核算运用了工商企业会计的账户形式B.两者在核算方法及核算原则上一致C.国民经济核算数据主要来源于工商企业会计核算D.两者的核算对象和目的不同E.国民经济核算引入了工商企业会计的复式记账法3.下列企业和单位中,属于中国经济领土范围内的常住单位的是_____。

A.日本驻华大使馆B. 中国驻洛杉矶领事馆C. 正在利比亚执行为期三个月维和任务的中国工兵小分队D. 深圳的一家中韩合资网络游戏开发公司E. 海尔集团在美国新收购的一家冰箱生产企业.答案:1.ABCDE 2.ACDE 3.BCD四、判断题1.国民经济核算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计算若干核心指标,而是要描述国民经济运行过程方方面面的全景,提供的是一个完整的数据体系。

国民经济核算综合测验(题库)及参考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综合测验(题库)及参考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综合测验(题库)及参考答案国民经济核算期中测验_0003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卷,共 100 分。

)1. 如果个人收入等于570元,而个人所得税等于90元,消费等于430元,利息支付总额为10元,个人储蓄为40元,个人可支配收入则等于(C )。

A. 500元B. 480元C. 470元D. 400元2. 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它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称为( A )。

A. 机构单位B. 机构部门C. 基层单位D. 产业部门3. 收入分配核算的起点指标是( D )。

A. 政府税收B. 劳动报酬C. 营业盈余D. 增加值4. 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为社会提供咨询服务,该公司属于( C )A. 第一产业B. 第二产业C. 第三产业D. 无法确定产业围5. 下列收入属于财产收入的是( A )A. 存款利息B. 政府发放的生活补贴C. 贷款D. 彩票中奖6. 企业的总产出是指企业( D )。

A. 生产过程中最初投入的价值B. 生产过程中对货物和服务的中间消耗的价值C. 上缴政府的生产税净额D. 生产出的货物和服务的全部价值7. 服务的特点是(B )A. 为社会提供物质产品B. 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C. 其总产出只能采用虚拟核算的方式D. 无增加值核算的容8. 下列行为属于转移性收支的是( B )A. 某居民家庭年底收到股票分红300元B. 某企业捐赠100万给希望工程C. 政府给某小区建设公用亭D. 银行收取利息税9. 投入产出表的第Ⅰ象限从纵向看,表明(B )。

A. 某个产业部门的产品提供给各个产业部门作为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B. 某个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各产业部门的产品数量C. 各产业部门提供给某个产业部门产品的数量D. 各产业部门生产中消耗某产业部门产品的数量10. 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了进行( B )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

A. 生产和收入分配核算B. 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C. 资金流量核算D. 国际收支核算11. 金融账户的使用方记录的是(A )A. 金融资产的增加B. 金融负债的增加C. 国际收支净误差与遗漏D. 资金余缺12. 国生产总值的实物构成不包括(D )。

国民经济核算综合测验(题库)及参考答案.doc

国民经济核算综合测验(题库)及参考答案.doc

国民经济核算综合测验(题库) 及参考答案国民经济核算期中测验_0003一、单项选择题(共20道试题,共100分。

)1.如果个人收入等于 570 元,而个人所得税等于 90 元,消费等于 430 元,利息支付总额为 10 元,个人储蓄为 40 元,个人可支配收入则等于( C )A. 500 元B. 480元C. 470元D. 400元2.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它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称为( A )。

3.收入分配核算的起点指标是( D )。

4.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为社会提供咨询服务,该公司属于(C )A. 第一产业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D.无法确定产业范围5.下列收入属于财产收入的是( A )A. 存款利息B.政府发放的生活补贴C.贷款D.彩票中奖6.企业的总产出是指企业( D )。

A. 生产过程中最初投入的价值B. 生产过程中对货物和服务的中间消耗的价值C. 上缴政府的生产税净额D.生产出的货物和服务的全部价值7.服务的特点是( B )A. 为社会提供物质产品B.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C. 其总产出只能采用虚拟核算的方式D.无增加值核算的内容8.下列行为属于转移性收支的是( B )A. 某居民家庭年底收到股票分红 300 元B. 某企业捐赠 100 万给希望工程C.政府给某小区建设公用电话亭 D. 银行收取利息税 9. 投入产出表的第Ⅰ象限从纵向看,表明( B )。

A.某个产业部门的产品提供给各个产业部门作为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B.某个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各产业部门的产品数量C.各产业部门提供给某个产业部门产品的数量D.各产业部门生产中消耗某产业部门产品的数量10.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了进行(B)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

A. 生产和收入分配核算B.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C. 资金流量核算D.国际收支核算11.金融账户的使用方记录的是( A )A. 金融资产的增加B.金融负债的增加C. 国际收支净误差与遗漏D.资金余缺12.国内生产总值的实物构成不包括( D )。

国民经济核算判断题

国民经济核算判断题

三、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错误。

因为基本价格是根据要素价格和产品税以外的生产税的构成因素确定的价格形式。

2、正确。

按“产品法”计算农业总产值的特点是在一个生产单位内允许产品的重复计算。

3、错误。

投入产出表的核心部分是第一象限。

4、错误。

购买住房不计入消费,支付房屋租金属于居民消费支出。

5、错误。

劳动者从企业获得货币工资是其他货币性交易,一方是金融性的,另一方却是非金融性的,因此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金融交易。

6、错误。

国民资产=非金融资产+国外金融净资产=15000-3200=11800(亿元)
三、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错误:农民生产的粮食无论出售还是自用都应作为生产的产业,计入目的生产总值。

2、错误:原材料和小型工具都属于中间消耗,因为小型工具价值较低操作使用简单,支出具有经常性,所以边将其视为中间消耗
3、正确
4、正确
5、错误:原始数术是自然资产,不是人类生产创造出来的
6、错误:判断常住机构和非常住机制单位的标准是在一国或地区经济领土内是否具有经济利益中心。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试题及答案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试题及答案

2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二.判断题(F,T)1.农民生产并用于自己消费的粮食不应计入GNP。

()2.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产出一定等于收入,但不一定等于支出3.当我们测度一个特定时期所发生的事时,我们涉及的是一个流量4.在进行国民收入核算时,政府为公务人员加薪,应视为政府购买。

5.储蓄要求一部分现有产品不被消费掉。

6.用支出法计算的GNP包括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的总和7.用收入法计算的GNP中包括折旧,但折旧不属于要素收入 8.用支出法计算GNP时的投资是净投资。

9.从NNP中扣除间接税、政府转移支出,再加上政府补助金就等于国民收入F。

10.住宅建筑是消费者的耐用品,在国民收入帐户中,被作为消费者支出处理。

11.在国民收入核算中所说的储蓄恒等于投资,是指计划的储蓄恒等于计划的投资。

12.对一个国外净要素收入为负的国家而言,GD P应小于GNP。

13.同样是建筑物,如被居民和企业购买属于投资,如被政府购买则属于政府购买。

F14.用收入法核算GNP时,政府公债利息应计入GNP,因为政府举债有相当部分用于生产性目的。

(不包括政府公债利息和消费信贷利息)15.个人收入即个人消费支出与储蓄之和。

()16,潜在国民生产总值作为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可以生产的最大产量,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低于实际的GNP。

()17.奥肯定律反映了产出增长与失业之间的反向关系。

18.根据奥肯定律,我们可以用某年的实际失业率与名义GNP计算潜在GNP。

()19.房主把房屋出租所获得的租金和自己居住所形成的虚拟租金均应计入GNP。

()20.如劳动合同规定雇员从雇主处得到的福利(如免费工作餐……)属于工资的一部分,则核算GNP时应减去这部分福利性收入。

()21.一般而言,公债利息和消费者个人之间的利息支付均不计入GNP。

()22. GN P总量增加时居民的平均生活水平相应提高。

()23.由耐用品的消费所提供的服务作为生产性活动计入当期的国民收入。

第九章国民经济核算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九章国民经济核算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九章国民经济核算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九章国民经济核算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1 .A 2.C 3. A 4.B 5.C6. A 7. C 8.D 9. A 10.B 11. C 12.A 13.D 14. B 15. D二、多项选择题1 .ABC 2.ACD 3.ABC 4.ABC 5.ABDE DE DE DE6.ABCE 7.AB 8.ABC 9.ACDE 10.AC CD三、判断分析题1 2 3 4 5 6 7 8 9 10 11.V. 乂. X・,・,・乂. 乂. X・,・乂. X四、名词解释题1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在本国〔或地区〕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它以地域为统计标准.2.支出法:也叫最终产品法,从使用角度考察GDP,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居民、厂商、政府和国外部门购置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总额.其计算公式:GDP=C+I+G+ 〔X-M 〕3.收入法:又叫生产要素法,从分配角度考察GDP,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要素所有者得到的报酬总和.其计算公式:国内生产总值=生产要素收入总和+折旧+间接税净额=工资+利息+地租+利润+折旧+〔间接税-政府补贴〕4.生产法:也叫部门法.从生产角度考察GDP, 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 在一定时期内各部门的增值的总和. 其计算公式:国内生产总值=各部门增值的总和=农业和采矿业的增值+建筑业和制造业的增值+交通和公用事业、批发和零售商业、金融保险和不动产、劳务、政府的增值5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按不变价格计算的GDP.用公式表示为:某年实际GDP■工g x y I〕6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按当年市场价格计算的一年所生产的全部产品和劳务的价值.用公式表示为:某年名又GDP=E©X H〕 J-]7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按人口平均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其计算公式:某年人均〔GDP〕= 某年全国GDP/某年平均人口数8 .国内生产净值〔NDP〕: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净值,即新增加的产值.9.国民收入〔NI〕: 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要得到的实际收入, 即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的总和扣除间接税净额和对企业转移支付后的余额.10 .个人收入〔PI〕: 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个人从各种来源所得到的全部收入的总和.11 .个人可支配收入〔PDI〕: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可以由个人支配的全部收入.12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本国公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的总和, 它以人口为统计标准.13 .绿色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名义GDP 中扣除各种自然资本消耗之后,再经过环境调整的国内生产总值.其计算公式:绿色GDP=GDP-GDP1-GDP2-GDP3五、计算题1 .〔1〕国民收入=雇员佣金+企业支付的利息+个人租金收入+公司利润+非公司企业主收入=2856.3+274.9+43.2+184.5+98.3=3457.2〔10 亿人民币〕〔2〕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间接税=3457.2+365.3=3822.5〔10 亿人民币〕〔3〕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资本消耗补偿=3822.5+256.4=4078.9〔10 亿人民币〕〔4〕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利润+社会保险金〕+政府支付的利息+政府转移支付+红利=3457.2-〔184.5+242.0〕+111.4+245.6+55.5=3443.2〔10 亿人民币〕〔5〕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3443.2-442.2=3001〔10 亿人民币〕〔6〕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者支付的利息-个人消费支出=3001-43.2-2334.6 =623.2〔10 亿人民币〕2.〔1〕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净值=C+I+G+ 〔X-M 〕=1832.3+403.8+667.9+339.6-286.3)=2957.3〔100亿人民币〕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折旧=2957.3-302.3=2655〔100亿人民币〕〔2〕用收入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工资+利息+地租+利润+折旧+〔间接税-政府补贴〕=2002.8+135.7+38.3+168.9+689.1+3 02.3=2681.3〔100亿人民币〕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折旧=2681.3-302.3=2379〔亿人民币〕3.(1) 2000年名义国内生产总值=3. 5 >28+8. 0X46+6. 6X40+4, 8 >72+3, 0>65 +7. 4 Mo=98+368+264+345. 6+165+222=1130.62002年名义国内生产总值=3. 8X32+9. 4 >64+7. 8X48+5, 6 >66+3, 5 >60+8. 0M8=121. 6+507. 6+374. 4+481. 6+210+304=1999.2(2) 2002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3. 5X32+8. 0>64+6. 6X48+4, 8 >66+3, 0>60+7. 4 >38=112+432+316. 8+412. 8+180+281. 2=1734.8六、问做题1 .简述两部门经济正常循环的假设条件经济是封闭型的,不存在对外贸易;政府和经济活动没有关系.在两部门经济中, 家庭向厂商提供各种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从企业得到生产要素的报酬,包括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厂商运用各种生产要素生产出来商品和劳务提供应居民, 家庭用所得的收入购置厂商生产的商品和劳务.2.简述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答:国内生产总值即GDP 是指一个国家在本国〔或地区〕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理解这一概念应注意以下四个问题:GDP 只包括最终产品价值,而不包括中间产品价值.计入GDP 的最终产品中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非生产性劳务.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 非生产性劳务在现代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日益增加. 非生产性劳务虽然不同于物质生产, 但能够满足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需要, 属于现代的综合性生产.国内生产总值中包含折旧费. 折旧是对原有资本存量消耗的补偿. 折旧可以反映资本设备的更新速度, 国民生产总值中包含折旧费, 可以反映技术进步的程度.计入一定时期的GDP 的最终产品和劳务, 必须是该期所生产的.3.简述三种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第一,支出法,也叫最终产品法.是从使用角度考察, GDP 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 在一定时期内居民、厂商、政府和国外部门购置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总额.其计算公式如下:GDP=C+I+G+ 〔X-M 〕按支出法计算GDP的主要工程:1.消费支出2.投资支出3.政府购置4.净出口(1)耐用品支出(2)非耐用品支出(3)劳务支出(1)固定投资(2)存货投资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购买(1)出口(+)(2)进口(-)第二,收入法,又叫生产要素法.从分配角度考察,GDP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 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要素所有者得到的报酬总和. 其计算公式:国内生产总值=生产要素收入总和+ 折旧+间接税净额=工资+利息+地租+利润+折旧 + (间接税-政府补贴)第三,生产法,也叫部门法.从生产角度考察,GDP 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各部门的增值的总和. GDP是由不同的行业生产的,从生产方面衡量GDP就是把GDP 的生产按行业分类,然后把各行业提供的商品和劳务的增值加总起来就得到国民生产总值.为了防止重复计算,在计算各行业的GDP 时,应采用增值法.计算公式:国内生产总值=各部门增值的总和=农业和采矿业的增值+建筑业和制造业的增值+交通和公用事业、批发和零售商业、金融保险和不动产、劳务、政府的增值4.比拟名义GDP 与实际GDP 的联系与区别联系:二者都是计算GDP 的方法,商品和劳务实际产出量的变化是引起二者变化的一个因素.区别:名义GDP 的计算因素之一是价格变化;实际GDP 那么不然;名义GDP 值大于实际GDP 值.5.简述五个总量指标的含义与关系第一, 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净值的关系国内生产净值简称NDP,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 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净值, 即新增加的产值.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折旧第二,国民收入和国内生产净值的关系国民收入简称NI ,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要得到的实际收入,即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的总和扣除间接税净额和对企业转移支付后的余额.国民收入=国内生产净值-〔间接税-政府对企业的补贴〕-企业转移支付第三,国民收入和个人收入的关系个人收入简称PI ,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个人从各种来源所得到的全部收入的总和.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所得税-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和利息支出.第四,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关系个人可支配收入简称PDI , 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可以由个人支配的全部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纳税.6.GDP 的缺陷与调整缺欠:第一, GDP 不能经济增长效率和社会本钱. GDP 总量的增长,只反映一定时期的最终产品的增加, 但没有反映为此所付出的社会本钱, 如能源消耗等.第二, GDP 不能全面地反映整体经济活动.表现之一GDP 是按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交易价格计算的,因此非市场交易活动无法被计入.如自给性的个生产与劳务.表现之二非法经济活动没有计入GDP.许多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非法经济活动.如黑市交易等.第三, GDP 不能反映环境污染和生态状况.第四, GDP 不能准确地反映人们的福利状况.人类行为的目标是获得尽可能多的福利.GDP 反映了总产量水平及其变化.但是人们所得到的福利却不一定和总产量同方向变化. 如产量的增加有可能伴随着人们闲暇时间的减少, 闲暇所带来的福利就会减少.调整:加上闲暇和地下经济的数据, 减去环境污染的损害.7.试述绿色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和计算绿色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名义GDP 中扣除各种自然资本消耗之后, 再经过环境调整的国内生产总值.其计算公式:绿色GDP=GDP-GDP1-GDP2-GDP3GDP1 是指人类无休止地向大自然索取资源, 造成生态资源可持续增长水平的减少所形成的GDP;GDP2 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造成的污染所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所形成的GDP;GDP3 是指人文因素造成的GDP 的虚数.绿色GDP 是较为科学的,但计算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需进一步改良和完善.。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考试用-全部章节综合汇总-单选多选判断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考试用-全部章节综合汇总-单选多选判断

国民经济核算综合练习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最终成果的统计指标是( ).A、国内生产总值B、社会总产值C、国民总收入D、社会最终产品2.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是( )。

A、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B、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C、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D、基层单位和产业部门3.一个国家的经济领土,()在国外的领土飞地.A、包括B、不包括C、可以包括也可以不包括D、以上都对4.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它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称为()。

A、常住单位B、非常住单位C、基层单位D、机构单位5.常住单位是指( )。

A、在一个国家地理领土内的经济单位B、在一个国家经济领土内的经济单位C、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D、在一国地理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6.机构单位可以分为两类().A、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ﻩB、住户和法人单位C、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 D、基层单位和产业部门7.常住单位定义中的经济领土不包括( ).A. 领土、领海、领空B.具有海底开采管辖权的大陆架C. 驻外使馆和领馆用地D.国外驻该国的使馆和领馆用地8.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属于( )。

A.第一产业B.第二产业ﻩC.第三产业 D.前者属于第二产业,后者属于第三产业9.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机构单位根据经济活动的市场特征可分为( ).A.住户和法人单位B.营利性机构单位和非营利性机构单位C.常住机构单位和非常住机构单位D.基层单位和产业部门10.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 )。

A.机构部门 B.产业部门C.行业部门D.综合部门11.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为社会各界提供咨询服务,该公司属于()。

A、第一产业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D、根据咨询的内容来确定产业12.保险公司属于( ).A、非金融企业部门B、金融机构部门C、政府部门D、住户部门13.在收入分配阶段,反映国民经济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结果总量特征的指标是( ).A.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原始收入、国民可支配收入C.国内生产总值、国民原始收入 D.国民总收入、国民可支配收入14.市场价格中的要素价格是根据( )确定的价格形式。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按题型)(含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按题型)(含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按题型)(含答案)《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目前正在使用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 A )A.SNA B.MPSC.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 D.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2.我国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分类,最综合的分类是( C )。

A.一次产业分类 B.二次产业分类C.三次产业分类 D.四次产业分类3.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是(B )。

A.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 B.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C.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 D.基层单位和产业部门4.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了进行( B )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

A.生产和收入分配核算 B.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C.资金流量核算 D.国际收支核算5.以下产业不属于第三产业的是(D )A.交通运输业 B.物资供销和仓储业C.科学研究事业 D.畜牧业6.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D )。

A.一个基层单位可以包含一个机构单位B.一个基层单位能包含多个机构单位C.一个机构单位不可以包含任何基层单位D.一个机构单位可以包含多个基层单位7、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 B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8、下列各项不能看作是增加值的是( A)A中间消耗 B劳动报酬C生产税 D营业盈余9、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不需要计算( C)A、最终消费B、资本形成总额C、营业盈余D、货物与服务净出口10、在当期粮食产量中,根据使用去向可以判断,属于最终产品的是( A )A农民自己食用的粮食;B 被食品加工企业当期生产消耗的粮食;C由粮食购销部门增加储备的粮食;D用做畜牧业饲料消耗的粮食11、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B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B、小于C、等于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12、企业的总产出包括是指企业( D )。

统计学概论-习题参考答案

统计学概论-习题参考答案

2010年《统计学概论》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CAACA 6-10: BBCCC 11-15:DACBC16-20:DCDDC21-25: DCDAA 26-30: BBDAC 31-35: CACDD 36-40: ABCBB41-45: AABBB 46-50: CDBDB 51-55:ABBDC 56-60: ACBCC61-64:CAAB二、多项选择题1.ABCE 2.ABC 3.ACD 4.ACD 5.ACE6.ABCE 7.ABCDE 8.ABD 9.BCD 10.AE11.ACD 12.ABCD 13.ABC 14.BCD 15.BCDE16.BCE 17.ABD 18.ACD 19.ADE 20.BCDE21.AD 22.ABC 23.ACD 24.ACDE三、判断题1-10 对错对对对错对对错错11-20 错错错对对对对对对对四、名词解释1.总体与样本-------总体是客观存在的具有相同性质的许多个体的集合,具有同质性、大量性、变异性的特点。

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出来的部分个体的集合,样本是用来推断总体的,样本同样具有同质性、大量性和变异性的特点。

2.标志和指标-------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有可以用文字说明的品质标志和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

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有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等区分,所有的指标都是或只能用数字来表示。

3.变量数列-----又称变量分布数列,是总体按数量标志分组所形成数列。

变量数列分为单项数列和组距数列。

4. 复合分组--------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进行的分组,又分平行分组和交叉分组两种情况。

复合分组便于对总体内部的差别和关系有更深入的分析。

5.中位数、众数----两者都是位置平均数。

中位数是将总体各单位标志值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标志值。

众数则是在分组的情况下,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标志值。

统计专业知识和实务:国民经济核算测试题(题库版)

统计专业知识和实务:国民经济核算测试题(题库版)

统计专业知识和实务:国民经济核算测试题(题库版)1、单选一个机构部门的资产净值()。

A、衡量的是国民经济的资产和财富B、衡量的是该机构部门的资产和财富C、衡量的是国民经济的财富D、衡量的是该机构部门的财富答(江南博哥)案:D2、填空题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采用的是()分类。

正确答案:产业部门3、填空题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基础是()。

正确答案:经济学4、填空题一个国家的初次分配总收入称为(),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之和。

正确答案:国民总收入5、多选人口构成统计的内容包括()。

A.人口的性别与年龄构成B.人口的经济构成C.人口的出生构成D.人口的地区构成E.人口的社会构成正确答案:A, B, C, E6、填空题房地产业和电力属于前者为第()产业后者为第()产业。

正确答案:三;二7、单选在投入产出表中,下列()平衡关系是错误的。

A.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总产品B.中间投入+最终产值=总产值C.各部门总投入之和=各部门总产出之和D.每个部门的增加值=该部门的最终产品价值正确答案:D8、问答题简述投入产出表的基本结构正确答案:投入产出表的基本结构:第一象限是中间产品象限,是投入产出表最基本的核心部分,它反映各部门的产品周转情况和经济技术联系。

其中的数据有两层含义,既反映各横栏中各产品提供部门生产的产品数量及产品的去向,又反映纵栏各部门的产品消耗情况及来自哪个部门;第二象限是最终产品象限,反映各部门产品供全社会最终使用的情况。

这个部分既反映了最终产品的实物构成,又反映了最终产品用于消费、固定资产形成、存货增加、出口数量及结构,描述了各社会部门之间的经济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经济政策和制度;第三象限是再分配象限,反映社会最终产品经过多次再分配之后形成的最终使用情况。

9、单选生产核算的核心是()。

A.财政收入B.居民生活水平C.国内生产总值D.国民总收入正确答案:C10、单选下列部门不核算非金融资产的是()。

《国民经济核算概论》试题及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概论》试题及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5道题)1. 国内生产总值(GDP)2. 国民收入(NI)3. 支出法4. 生产法5.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答案:1. 国内生产总值(GDP): 在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的全部常住单位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的市场价值总和。

2. 国民收入(NI): 从国民经济核算角度,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的新增价值,包括工资、利息、利润和租金等。

3. 支出法: GDP核算方法之一,通过计算一个经济体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来核算GDP。

4. 生产法: GDP核算方法之一,通过计算一个经济体在一定时期内各个产业部门生产的总产值减去中间投入后的增加值来核算GDP。

5.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 由联合国统计署制定的一套全面的、系统的、与国际接轨的经济核算体系,用于描述经济活动及其结果。

二、填空题(5道题)1. GDP的三种核算方法分别是____、____和____。

2. 支出法GDP的四大构成部分是____、____、____和____。

3.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的____。

4. 恩格尔系数是指一个家庭中____在总支出中的比重。

5. 国民经济核算中,最终消费支出包括____和____。

答案:1. 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2. 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净出口3. 经济增长速度4. 食品支出5. 居民消费、政府消费三、单项选择题(5道题)1. GDP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

a. 生产总量b. 生活水平c. 经济健康状况d. 收入分配情况2. 下列哪一种支出不包括在支出法GDP中()。

a. 消费支出b. 投资支出c. 政府购买d. 转移支付3. 国民收入等于()。

a. GDPb. GDP -折旧c. GDP -间接税d. GDP -折旧-间接税+ 补贴4. 下列关于生产法计算GDP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包括所有企业的总收入b. 仅包括最终产品的价值c. 不包括中间产品的价值d. 包括所有产品的市场价格5. GDP平减指数主要用来反映()。

国民经济核算试题

国民经济核算试题
B. 某 户 居 民 购 买 股 票 后 年 底 获 得 分 红3000 元
c.某户居民购买了 2 . 5 万 元 的 国 债
D.某企业向银行贷款 2 0 0万元
E. 某 企 业 购 买 了3. 5 万 元 的 固 定 资 产
319
得分|评卷人
三、判断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每小题 5分,共 2 5分}
3. 下 面 属 于 经 常 转 移 的 项 目 有 ( A. 住 户 和 法 人单 位 缴 纳 的 所 得 税 B. 劳 动 者 对 社会 保 险 计 划 的 缴 款
c.各单位代其职工对社会保险计划的缴款
D. 政 府 对 政 策 性 亏 损 企 业 的 补 贴 E. 居 民 个 人 购 买 福 利 彩 票
)
)。
B. 厂 房
c.原材料储备D.商标所有权
9. 下 列 指 标 中 , 不 属 于 金 融 交 易 的 指 标 是 ( )。
A. 股票 红利 收入B. 活 、 定 期 存款
c.企业贷款 10. 资 产 负 债 帐 户 的 左 方 列 示 ( )。

D.购买保险
A. 资 产 和 净 值
c.负债
B. 资 产
1.机构单位根据市场特征可以分为(
)。
A. 基 层 单 位B. 营 利 性 机构 单 位 C. 非 营 利 性 机 构 单 位D. 常住 机 构 单 位
E. 非 常住 机 构 单 位
2. 包 括 在 生 产 活 动 及 其产 出 核 算 中 的 有 以 下 内 容 (
)。
A.农民自产自用的粮食B.森林、矿藏等价值 C. 报 纸 、 书 刊 等 的 投 递 业 务D. 建 筑 业 活 动 及 房 屋 经 营 活 动 E. 政府 部 门 活 动 及 其 服 务

国民经济核算练习题参考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练习题参考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练习题参考答案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三)名词解释1.国民经济核算,简称国民核算,是指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系统描述,是了解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发现问题、分析规律、为经济决策服务的重要信息资源。

2.国民经济机构单位是指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

国民经济机构单位根据其主要经济职能、行为和目的的基本特征分类形成国民经济机构部门。

3.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为了进行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在我国统计部门也称为产业活动单位。

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在我国习惯称国民经济行业部门。

4.经济流量是反映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活动变化的价值数量,包括生产、分配和再分配、变换、流通、使用,以及资产和负债、物量和物价的变化的价值量。

经济存量是反映某一时点的资产和负债状况的价值量。

5.要素价格是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营余确定的价格形式。

6.基本价格是根据要素价格和产品税以外的生产税的构成因素确定的价格形式。

7.生产者价格是指生产者单位产品的市场价格,包括要素价格和单位产出的生产税净额。

8.购买者价格是指购买者购买单位产品应支付的市场价格。

9.三等价原则是指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国民生产、国民(原始或可支配)收入和国民(最终)支出之间的总量平衡关系的等价统计原则。

10.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对经济活动中机构单位之间交易按照其债权债务发生时、或生产活动中价值转移或新价值形成或取消时进行统计的原则。

(四)简答题1.答: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包括(1)非金融企业部门,由从事生产市场上的产品和非金融服务的法人企业组成。

(2)金融机构部门,由从事金融媒介活动的所有常住法人单位和企业组成。

(3)政府部门,由具备法人资格的各种类型的行政单位和非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组成。

国民经济核算考试真题2010-2011-1

国民经济核算考试真题2010-2011-1

一、单项选择题1.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最终成果的统计指标是( A )。

A.国内生产总值2.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是( B )。

B.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3.某企业下列产出中属于非市场产出的是( C )。

C.企业自制设备价值10亿元4.农业部门总产出计算的特点是( D )。

D.在一个生产单位内允许产品的重复计算5.生产账产中的平衡项是( A )。

A.增加值6.投入产出表的第Ⅱ象限主要反映( D )。

D.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7.下列指标中不属于收入初次分配环节的是( C )。

C.所得税8.收入形成账户和原始收入分配账户的起点指标分别是( D )。

D.增加值和营业盈余9.恩格尔系数是指( A )。

A.食品消费支出占居民最终消费支出的比重10.下列属于资本转移的经济行为的是( C )。

C.政府对某企业划拨500万元用于增加固定资产11.资本帐户中的平衡项是( C )。

C.资金余缺12.金融账户的使用方记录的是( A )。

A.金融资产的增加13.我国资产负债核算的主体是( D )。

D.所有常住机构单位14.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应记录在( C )。

C.资产数量其它账户15.为使国际收支平衡表保持平衡而设置的平衡项目是( C )。

C.净误差与遗漏二、多项选择题1.国民经济活动中的交易主要有( ABCDEA.产品交易 B.分配交易C.金融交易 D.内部交易E.其它积累交易2.下列属于机构部门分类的有( ACE) A.住户部门 C.金融机构部门 E.政府部门3.各机构部门中不具有消费职能的部门有( AB) A.非金融企业 B.金融机构4.形成积累的主要来源有( ABCDEA.资产的购买 B.资产的出售 C.资产的发现 D.资产的毁损 E.资产价格的变动5.积累账户包括( ABCDA.资本交易账户 B.金融交易账户 C.资产数量其他变化账户 D.重估价账户三、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1.工业总产出是按“工厂法”计算的,该方法的特点是:在工业企业内部产品价值不允许重复计算,但在工业企业之间可以重复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判断题方面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1.市场价格中的基本价格是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确定的价格形式。

2.国民经济中的基层单位根据其主要经济职能、行为和目的的基本特征分类形成国民经济机构部门。

3.国民经济账户体系主要是揭示机构部门之间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积累使用以及资产负债等方面的有机联系。

4.一月末银行存款余额加二月末银行存款余额即为一、二月月份银行存款的总余额。

5.农民生产的粮食,其中拿到市场上销售的部分应统计为生产的产出,计入国内生产总值;而自用的部分不能统计为生产的产出,不计入国内生产总值。

参考答案:1.×。

国民经济核算是以现期市场价格作为计价原则的,市场价格的主要价格形式有要素价格、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和购买者价格。

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确定的价格形式是要素价格;而基本价格是根据要素价格和产品税以外的生产税确定的价格形式。

2.×。

应该是机构单位根据其主要经济职能、行为和目的的基本特征分类形成国民经济机构部门。

而基层单位是根据其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国民经济产业部门。

3.√。

机构部门账户是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重要部分。

机构部门账户是按经济活动的生产、分配、消费、积累和资产负债存量设置账户体系的,反映机构部门之间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积累使用以及资产负债等方面的有机联系。

4.×。

银行存款期末余额属于存量指标,不能简单相加。

5.×。

国民经济生产核算依据的是市场原则。

该原则强调:凡是为市场交换目的所组织的生产活动,而不论其产出在市场上销售,还是自用都统计为生产的产出。

第二章生产总量核算1.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和小型工具前者属于中间消耗,后者属于固定资本消耗。

2.劳动者的货币工资、劳动者的实物报酬及劳动者获得的侨汇收入都可以记入国内生产总值。

3.在当期粮食产量中,用做畜牧业饲料消耗的粮食属于最终产品。

4.生产账户的平衡项是中间消耗。

5.国民经济核算的生产范围只包括货物的生产。

6.工业总产出在本企业内可以重复计算。

7.国民总收入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8.工业总产出是按“工厂法”计算的,该方法的特点是:在工业企业内部产品价值不允许重复计算,但在工业企业之间可以重复计算。

9.生产成果的价值测度指标有两种,即总产出和增加值。

两个指标的主要区别是前者包括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其它部门的产品价值,后者不包括。

参考答案:1.×。

中间消耗与固定资产消耗的共性在于都是货物和服务价值向产出的转移,但二者有较大的区别。

中间消耗通常是一次投入到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换的有形物质产品,而固定资产是在生产过程中被反复使用的货物,其价值逐渐转移到产出中。

因此,在企业部门的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很明显属于中间消耗,大型工具如机床等属于固定资产,而小型工具属于中间消耗。

2.×。

根据收入法国民生产总值计算的内容来看,应该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等。

题中的劳动者的货币工资、劳动者的实物报酬属于劳动者报酬,可以记入国内生产总值,而劳动者获得的侨汇收入为来自国外的转移性收入,不应该记入国内生产总值。

3. ×。

最终产品从整个国民经济着眼,既本期的生产的产品在全国范围内有没有被进一步加工,可供社会最终消费和使用的产品。

最终产品不是按完成程度而是按它的使用去向区分。

因此,用做畜牧业饲料消耗的粮食虽然是本期生产的但并没有脱离生产过程,属于畜牧业生产过程中的中间消耗而非最终产品。

4.×。

生产账户的平衡项是增加值。

5.×。

国民经济核算的生产范围除包括货物的生产外,还包括服务的生产。

6.×。

工业总产出是企业本期内不再进行加工的最终产品,但企业最终产品,有可能成为其它企业的中间产品。

因此,在企业内部不能重复计算,但在企业之间存在转移价值的重复计算。

7.×。

不一定,因为:国民总收入=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所以两者的关系取决于来自国外的净要收入净额。

8.√。

工业总产出是企业本期内不再进行加工的最终产品,但企业最终产品,有可能成为其它企业的中间产品。

因此,在企业内部不存在产品转移价值的重复计算,但在企业之间存在转移价值的重复计算。

9.√。

总产出以生产成果的全部价值测度,全部价值中既包括生产消耗的转移价值,也包括劳动报酬价值和资本报酬价值;增加值以生产成果的新增价值测度,不包括生产消耗的转移价值。

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1.投入产出表的核心部分是第Ⅱ象限。

2.投入产出表的第Ⅰ象限是表的核心部分,投入产出表第Ⅱ象限的宾栏为最终产品。

3.直接消耗系数会受影响它的因素变化而变化。

4.投入产出表第一象限的指标,若用结构相对数表示,可以更好地反映部门间的联系。

5.投入产出表第1象限的每个数字都有双重意义,从纵向看,它表明每个产品部门的产品提供给各个产业部门作为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称为中间产品。

参考答案:1.×。

第Ⅱ象限主要反映的是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包括消费、投资、出口的结构和最终产品的产业部门结构。

而第I象限主要反映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技术经济联系,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

2.√。

投入产出表中的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主要是通过第Ⅰ象限反映的,所以第Ⅰ象限是表的核心部分,该说法是正确的。

从投入产出表的结构看,第Ⅱ象限的主栏与第Ⅰ象限相同,而宾栏所列示的是最终产品或使用。

3.√。

根据影响直接消耗系数的因素可知,这些因素都是不断变化的,因而它们也会影响直接消耗系数的变化。

4.√。

投入产出表第一象限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根据表中数据计算的结构相对指标称为直接消耗系数,该指标反映了两个部门间直接存在的投入产出数量关系。

5.×。

第一象限的每个数字,从纵向看表明每个产品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各个产业部门的产品数量,称为中间投入。

第四章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1.收入使用账户的平衡项是储蓄。

储蓄的含义是指居民部门消费后的节余资金。

2.政府对政策性亏损企业的补贴和政府拨付给科教文卫部门的经常性经费都属于经常转移。

3.居民家庭投资股票获得的分红属于收入初次分配核算的范围。

4.居民购买住房和支付房屋租金均属于居民消费支出。

5.原始收入核算是收入初次分配核算的第二步,该项核算反映了各机构部门增加值中各项生产要素收入的形成。

参考答案:1.×。

储蓄是指各机构部门没有花在最终消费货物与服务上的那部分可支配收入。

2.×。

经常转移包括收入税收支、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以及其它经常转移三大类内容。

该题中政府对政策性亏损企业的补贴是作为负生产税处理,而生产税不属于收入税范畴,因而它不是经常转移;政府拨付给科教文卫部门的经常性经费在我国归为财政经常性拨款,此项内容属于其它经常转移类。

3.√。

收入初次分配核算的是直接与生产相关的要素收入流量,主要包括劳动报酬、生产税,财产收入、营业盈余等流量。

该题中的居民家庭投资股票获得的分红属于财产收入,故属于是收入初次分配核算的范畴。

4.×。

房屋租金的支付属于居民消费支出,而居民购买住房支出则属于投资。

5.×。

原始收入核算是收入形成核算的继续,它综合反映了各部门参与收入初次分配的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初次分配收入。

第五章资本形成与金融交易核算1.原始森林和围海造田都属于生产资产。

2.劳动者从企业获取货币工资和住户用存款购买债券都属于严格意义上的金融交易。

3.在通货、存款、贷款、证券及保险准备金等金融资产项目都属于金融机构负债。

4.国民经济核算中的资本形成各种交易都会影响到一国当期资产总量的变化。

参考答案:1.×。

根据生产资产和非生产资产的定义和各自所包括的内容,原始森林属于自然资产而非生产资产;围海造田是生产活动的产出结果,是对自然资产的改善属于生产资产。

2.×。

严格意义上的金融交易,即交易的两个组成部分都是金融性的,都涉及现有金融资产所有权的转移、金融资产或负债的产生和消失。

所以住户用存款购买债券属于严格意义上的金融交易,而劳动者从企业获取货币工资则属于其他货币性交易,即交易只有一个方面是金融性的,另一方面却是非金融性的。

3.×。

金融交易核算中,通货是持有者的资产,存款是存款者的资产,保险准备金是投保人的资产,以上几项都是金融机构的负债。

而贷款是贷款者的负债,是金融机构的资产,证券是发行者(通常是政府和企业)的负债。

4.×。

资本形成核算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当期产出作为资本品被配置在各部门转化为各部门的资产;另一种是原有资产的交易。

第一种情况会对一国资产总量产生影响,第二种交易只是使原有资产在各部门重新配置,不影响一国资产总量。

第六章国民资产负债核算1.同企业资产负债分类主要着眼于企业经营过程相比,新SNA资产负债分类主要着眼于资产性质。

2.流量与存量是两类总量指标,不能相互转化。

3.在一国资产负债综合账户中,国民经济非金融资产为15000亿元,金融资产14000亿元,国外部门净值为-3200亿元,则该国拥有的国民资产为18200亿元。

4.在一国资产负债综合账户中,国民经济非金融资产为15000亿元,金融资产14000亿元,国外部门净值为-3200亿元,则该国拥有的国民资产为18200亿元。

5.已知某部门期初金融资产总额为6000亿元,负债总额为7000亿元,净值2500亿元,则部门期初非金融资产总额为3500亿元。

6.在国民经济资产负债核算中,对于由价格变动而引起的资产负债的变化一般不予以核算,因为价格变动不属于经济交易活动。

参考答案:1.√。

企业资产负债分类主要着眼于企业经营过程,以便揭示企业经营活动和成果及其变现能力;新SNA资产负债分类着眼于资产性质,以便掌握国家(或部门)拥有各类资产负债的水平。

2.×。

流量核算和存量核算分别得到两类总量指标。

存量的内容包括资产与负债、财富与资源等方面,流量则包括投入与产出、收入与支出、消费与积累、进口与出口等方面。

各种经济流量的沉淀就形成存量;而存量的变动本身又是流量。

这表明存量与流量彼此又是相互转化的,它们的联系可以表示为:期初存量+期内流入量-期内流出量=期末存量。

3.√。

因为一国国民财产=该国非金融资产+对外金融投资净额,而本题中“国外部门净值为-3200亿元”,表示该国向国外贷出资金3200亿元,则国民财产=15000+3200=18200亿元。

4.√。

因为一国国民财产=该国非金融资产+对外金融投资净额,而本题中“国外部门净值为-3200亿元”,表示该国向国外贷出资金3200亿元,则国民财产=15000+3200=18200亿元5.√。

因:(金融资产+非金融资产)-负债=净值则非金融资产=净值+负债-金融资产=2500+7000-6000=3500亿元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