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发展战略)绵阳科技城发展纲要
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的安居
![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的安居](https://img.taocdn.com/s3/m/cf4982c4050876323012120c.png)
第3 卷 第1 2 O期
20 0 6 年 5 月
山 西 建 筑
S A H Ⅸ J ARCHI TECTU E
Vol3 2 No. 0 1
Ma . 2 0 y 06
・1 - 7
文章 编 号 :0 96 2 {06 1 0 70 10 .8 5 20 )00 1 —2
区可以与北流镇各 中 、 小学校合作 , 利用其操 场作 为临 时停 车场 。
规 划,0 14 :07 . 2 0 ( )7 —3
4 结语
[] 3 李 山, 王 慧, 王 铮 . 中国 国内观 光旅 游线路 :76 . J. 20 ()5— 2 在对皇城相府旅游交通路线整合之后, 景点内部交通规划更 [] 4马晓龙. 基于游客行为的旅游线路组织研究[]地理与地理 J. 为合理 , 最大限度地利 用 了景点 的空间 与容量 , 而游 客也 可 以得 信 息科 学,052 : 215 20 ()1 —0 . 0 到更为舒适便捷的感受 ; 皇城相府及其 周边 区域 的联动与路线组
体 系已基本形成 , 只需进一 步完 善各 院落 、 各分 叉路 口的 中英文 游资源的优势和特色, 并将其与其所在区域相连接, 构成旅游精 导引标识 , 并适当增设供游客休息的石 、 木桌椅 。
品线路 , 才能真正发挥旅游业对地方经济的推动作用。
瑛. 轨道交通对城 市 空间形态的影响 []城 市问 J.
Th o rs ’ r fi y t m n e r to f e t u it St a fcs se i t g a i n o
H u ng he e i e c ft rm e m i se n S a x r v nc a c ng r sd n e o hep i nitr i h n ip o i e
扎实完成七项任务 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扎实完成七项任务 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b03169eeba1aa8114531d9c2.png)
扎实完成七项任务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者:袁正来源:《四川党的建设》2021年第01期2020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时指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要尊重客观规律,发挥比较优势,推进成渝地区统筹发展,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强化重庆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带动作用,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助推高质量发展。
继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之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川渝两地党委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此高度重视。
两地表示,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理念,聚焦“两中心两地”战略定位,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
2020年12月14日,川渝两地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举行第二次会议,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强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系统工程,既要着眼长远、又要干在当下。
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指出,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已进入全面实施、加速推进的新阶段。
落实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是川渝两省市共同的政治责任和巨大的發展机遇。
诚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
在东部地区发展起来之后,党中央更加重视西部地区发展,这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有望发展成为继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之后的中国经济“第四极”,这四极构成一个稳固的菱形格局,有利于在西部打造经济增长极。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起步较晚,具有更大的增长潜力。
发挥川渝地区人口、资源、科教、文化优势,打造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有利于我国经济实现“六稳”“六保”目标任务,有利于提升我国的战略纵深。
绵阳简介
![绵阳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1bc43b28cfc789eb172dc8c2.png)
灾后新绵阳魅力科技城2010-10-22 07:08:00来源: 四川日报(成都)跟贴0 条手机看新闻绵阳科技城集聚十年发展动能蓄势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绵阳科技城位于四川省第二大城市——绵阳市,距省会成都100公里。
这里聚集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等科研院所18家,西南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11所,长虹集团、九洲集团等大型骨干企业50余家,有“两院”院士26名,各类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17万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00多名,是中国重要的科研生产和人才基地,科技资源位列西部地区中等城市之首。
正是因为绵阳有丰富的科技人才资源,2000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建设绵阳科技城的重大决策。
李晓东10月,绵阳科技城以涌动的发展热潮迎来自己10岁生日。
经历“5·12”汶川特大地震的洗礼和艰苦卓绝的灾后恢复重建,高新区等工业园区快速扩张,艾默生、中国重汽、长虹PDP等一大批重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绕城高速、快速通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市显山露水整洁靓丽更宜居……科技城建设十年来,在国家部委的关心支持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科技城建设发展纲要》所确立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围绕科技城建设“产业发展、军民结合、城市建设”三大任务,致力于打造以科技为先导、以工业为核心、以军转民为特色、以创新为灵魂和以良好发展环境为吸引力的科技产业城。
科技城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体制机制不断创新,自主创新能力快速提升,成为西部率先崛起的城市之一。
十年创业科技城实力倍增“预计2010年科技城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600亿元,在2000年基础上实现翻两番;规模工业总产值将突破千亿元,是2000年的6倍;工业增加值将突破300亿元,在2000年基础上实现翻两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00亿元,是2000年的10倍。
”科技城建设伊始,绵阳便明确,科技城是科技产业城。
经历十年艰苦创业,科技城实力实现快速倍增。
关于批复的范文9篇
![关于批复的范文9篇](https://img.taocdn.com/s3/m/4a01dee8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7c.png)
关于批复的范文9篇关于批复的范文 1湖南省人民政府:你省《关于报请审批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x年——x年)的请示》(湘政〔〕23号)收悉。
国务院同意修订后的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现就有关问题批复如下:一、长沙市是湖南省的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今后的建设和发展要根据城市性质、强化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的综合功能。
长沙、湘潭、株洲三市在地域上相邻,建设中既要发挥城市群体的优势,又要考虑各自的特点,对区域性的生产力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安排,并在规划的实施中加强协调,避免重复建设和城市发展连绵成片。
二、到x年长沙城市人口控制在一百六十万人左右。
长沙市近年人口增长较快,要加强对人口增长的管理,特别是控制市区人口的机械增长,要健全管理办法,实行归口管理,杜绝多头审批,并要注意城市地区人口合理分布。
同意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九百六十平方公里的范围,要划定具体区界,切实加强实施管理。
按照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把城市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在人均一百平方米以内。
三、长沙市中心市区、马坡岭、望城坡、捞霞、坪塘等若干地区形成的组团式规划布局及功能划分是合理的。
近期要重点开发北部捞霞地区,有控制地发展东西两翼组团。
要严格保护组团间的隔离绿带,不得任意侵占。
各类开发区要按照城市总体规划进行选址和布局,并实行统一的规划行政管理。
要通过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对城市用地进行调整和布局优化,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四、目前长沙市城市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要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加快城市道路、通信、民用燃气以及重要的区域性基础设施的建设,搞好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
新区开发要按照统一规划、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先行的原则,开发一片、建成一片,有计划、有步骤地滚动发展。
旧城改造要按照详细规划,尽可能集中成片地进行。
要适当疏散旧城人口。
更新城市基础设施,拓展公共绿地。
长沙是国家重点防汛城市,要努力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合理分配和使用湘江岸线。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创新型省份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办函〔2017〕209号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创新型省份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办函〔2017〕209号](https://img.taocdn.com/s3/m/0a60c4d6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be.png)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创新型省份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创新型省份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办函〔2017〕209号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四川创新型省份建设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组织实施。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7年11月13日四川创新型省份建设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按照《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决定》精神,根据《科技部关于支持四川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函》(国科函创〔2017〕24号),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总体思路。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人才队伍,扩大科技开放合作,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经济增长保持中高速、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加快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
(二)总体原则。
坚持深化改革,优化创新环境。
加快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推进经济、科技、教育等相关领域改革,形成勇于探索、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和社会氛围。
坚持全面创新,着力重点突破。
聚焦最紧迫、有影响、可实现的重大领域,找准全面创新改革突破口,统筹推进军民融合、区域协同、开放合作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实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开放创新的有机统一和协同发展。
绵阳市制造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推动六大重点产业转型升级
![绵阳市制造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推动六大重点产业转型升级](https://img.taocdn.com/s3/m/e8af45d7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88.png)
绵阳市制造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推动六大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聚焦六大重点产业和六大创新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巩固提升先进制造业在全市经济中的支柱地位、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塑造先进制造业发展新优势,到2025年,全市制造业整体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基本建成以创新为引领的西部先进制造强市。
健全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分行业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有效稳定供应链、优化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
完善延伸产业链供应链。
立足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规模优势、配套优势和科技领先优势,找准薄弱环节,通过精准招商、以企引企等方式,引进材料、元器件、终端设备等引领型、补链型、基地型重特大项目,带动一批企业落户绵阳,形成产业集群。
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质量水平。
实施新一轮大规模技术改造,加大技改有效投入,加大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发展先进适用技术。
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加速推动先进制造业迈向中高端,实现科技创新应用与产业发展能级提升深度融合。
推动六大重点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六大重点产业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力争六大重点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0%以上。
电子信息和汽车产业。
坚持高端切入和协调推进相结合,突出发展电子信息、汽车产业,建设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四川第二大汽车产业基地。
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加强产品研发创新,提升中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支持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提升能级,做大规模,建设西部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基地、西部节能装备制造及循环经济发展基地、西部高端装备制造基础配套零部件制造基地。
食品饮料等传统产业。
加大食品饮料等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价值链,建设西部知名的食品精深加工基地。
支持发展天然气开发和综合利用。
推动化工产业转型升级。
先进制造业六大重点产业加快提升六大创新产业发展能级加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产业化对接融通,加快提升六大创新产业发展能级,提升创新产业的集中度和显示度。
美丽的故乡绵阳
![美丽的故乡绵阳](https://img.taocdn.com/s3/m/6d70fc1d6edb6f1aff001f54.png)
川 北 明 珠 富 乐 之 乡
川 北 明 珠 富 乐 之 乡
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北 明 珠 富 乐 之 乡
绵 阳
“5·12”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的一 次地震。绵阳全市9个县市区、293个乡镇(街道)、521.7万人受灾, 21963人遇难,17.4万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1689.09亿元。北川县是四 川地震损失最重灾区之一,整个县城已是一片废墟,无一间房屋可以再使 用,无一条街道可以通行。
川 北 明 珠 富 乐 之 乡
川 北 明 珠 富 乐 之 乡
2008年5.12日 14:28分,发生 里氏8.0级大地 震
5.14日,温家宝 总理温家宝赶赴 北川,指导救灾
5.23日,北川中 学复课,温家宝 赴北川中学复课 点勉励受灾学子, 写下“多难兴邦”
2009年6月 8月,北川新县 城,进行异地重 建
川 北 明 珠 富 乐 之 乡
川 北 明 珠 富 乐 之 乡
白朗保护区
云中尔玛
绵 阳
七曲大庙山
富乐山 螺祖故里
绵阳,古称涪郡,北倚剑门雄关,南接成都平原,西连黄龙九寨,东临巴渝、三峡, 史称“蜀道咽喉”、“川西北第一重镇”。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涪县 以来,已有2100多年历史,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相映成辉的自然、人文景观,旅 游资源极为丰富。如:平武境内王朗自然保护区是大熊猫最多的地方,超过现存大 熊猫总数的四分之一;北川境内的小寨子沟,是目前亚洲最原始状态的自然保护区; 窦团山、猿王洞、千佛山、七曲山古柏林、罗浮山温泉、仙海风景区、白马民俗风 情、西蜀子云亭、三国古战场,山水园林城市风光,有以中物院科技展览馆、亚洲 最大的风洞群、长虹商贸中心为代表的工科旅游,都极具魅力。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绵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绵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img.taocdn.com/s3/m/71a3ad7f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80.png)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绵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2.27•【字号】川府函〔2024〕56号•【施行日期】2024.02.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绵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川府函〔2024〕56号绵阳市人民政府、自然资源厅:你们关于审批《绵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绵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绵阳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坚持创新引领,聚焦建设成渝副中心,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中国(绵阳)科技城、国家重要的国防军工和科研生产基地、国家科技创新先行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枢纽,加快建成川北省域经济副中心。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绵阳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523.27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457.86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4572.17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543.23平方千米以内。
落实蓝线、绿线、黄线、紫线、历史文化保护线以及防灾减灾等各类控制线,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一核一圈、三区两屏”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加强集中连片优质耕地保护,依托西北部山区、中部盆地、东南部丘区,构筑差异化农业发展空间,筑牢涪江上游、岷山横断山脉生态屏障。
绵阳科技城军民融合发展现状
![绵阳科技城军民融合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045e4cd6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26.png)
绵阳科技城军民融合发展现状2023-11-11•绵阳科技城概述•绵阳科技城军民融合政策落实情况•绵阳科技城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现状•绵阳科技城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现状•绵阳科技城军民融合发展前景与展望目•案例分享:绵阳科技城内企业军民融合实践探索录绵阳科技城概述01成立时间绵阳科技城成立于1992年,由原国家科委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批准建立,是国家级科技城和四川省重点开发区。
地理位置绵阳科技城位于中国西部,四川省第二大城市绵阳市,坐落在绵阳市涪城区和游仙区交界处,总面积约为59.1平方公里。
产业定位绵阳科技城以军民融合、科技创新、高端制造、现代服务等产业为主导,致力于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绵阳科技城的基本情况绵阳科技城被赋予了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的战略定位,旨在探索军民融合的新模式和新路径,推动国防科技工业与地方经济深度融合。
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绵阳科技城被定位为区域性的科技创新中心,聚集了大量的科研院所和高校,致力于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中心绵阳科技城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军民融合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旨在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绵阳科技城享有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支持,包括财税优惠、人才引进、土地使用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政策支持绵阳拥有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有利于推动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
科教资源丰富绵阳科技城已形成了以军民融合产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拥有众多高新技术企业,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产业基础雄厚绵阳科技城军民融合政策落实情况02绵阳科技城作为国家级军民融合示范区,享有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
国家级政策支持四川省和绵阳市也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为科技城的军民融合发展提供地方政策保障。
地方政策支持政策支持情况设立了军民融合发展专项基金,用于支持科技城内的军民融合项目。
中国电科第九研究所
![中国电科第九研究所](https://img.taocdn.com/s3/m/9970441cb90d6c85ec3ac68b.png)
1.2 评价目的和工作原则
1.2.1 评价目的 在调查评价范围内环境特征、污染源和周边人口分布、社会经济状况、发展
规划和环境保护要求的基础上,预测分析本项目建成后,生产排污及对周围环境 的影响变化程度,提出污染防治对策和防范措施,从产业政策、规划要求、清洁 生产、达标排放、总量控制、环境影响、风险影响及防范应急、公众参与等方面, 论证本项目建设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可行性,为环保部门和建设单位的环境管理提 供技术依据。
本项目主要包括新建生产厂房、动力厂房及冷却循环水池等配套设施、新增 配套动力辅助设备以及 A 区工艺线的搬迁,涉及烧结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后加 工工艺线和软磁磁芯加工工艺线的搬迁。本项目新增建筑面积 22070m2(包含 “XX 条件建设项目”分摊的 8750 m2)。项目涉及搬迁工艺设备仪器 210 台(套), 淘汰工艺设备仪器 5 台(套),新增动力辅助设备 155 台(套),项目总投资
绵阳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建设
![绵阳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a111f6c1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1a.png)
绵阳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建设发挥绵阳科技城在科技创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推进区域协同创新,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建设,大力营造创新生态,充分激发人才活力,加快构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高地,助力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推进区域协同创新打造成渝地区创新高地。
以“一城多园”模式,与成都科学城、重庆科学城共建西部科学城。
加强成渝绵科研院所、高校、公司研发中心合作,建立研发需求互通平台,谋划布局科技孵化“飞地”和异地研发中心,联合争创国家级创新平台。
推动科技项目库、专家人才库信息资源互动共享。
支持创新型领军企业联合行业上下游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跨区域创新联合体。
以创新驱动深化成绵一体化发展合作,支持绵阳“优科服”和成都“科创通”开展全面合作。
拓展区域协同创新范围。
积极推进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协同联动,主动加强与京津冀、粤港澳等地在科技协同创新、技术转移方面合作。
推动国际科技合作,鼓励跨国公司在绵设立或联合设立研发中心和创新基地。
加快建设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规模“双提升”“专利提质增量工程”和“科技小巨人培育工程”,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引领重要产业发展的创新型企业。
发挥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支持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提升技术、产品和品牌创新能力。
建设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
聚焦北斗卫星导航、信息安全、智能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建设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
吸引聚集科研院所、知名高等院校及大型企业在绵设立分支机构。
支持产学研合作。
支持高校、科研机构、行业骨干企业合作,围绕科技城特色优势产业,开展产学研合作。
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提升创新链整体效能。
充分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
深入实施科研人员激励计划,建立全市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人才库,率先在主导产业领域实施领军人才行动。
绵阳科技城及其建设发展启示_合肥科学城建设联合调研组
![绵阳科技城及其建设发展启示_合肥科学城建设联合调研组](https://img.taocdn.com/s3/m/c501b8a4d1f34693daef3ef8.png)
’.注 重 推 动 体 制 创 新 ,改 善 了 创 新 创 业 环
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科技孵化园为中心 境
的游仙片区;以科教创业园为中心的青义片
在突破体制障碍、抓好中介服务体系和
区。科技城资源雄厚,拥有科研院所 ’, 家,西 制造业信息化基地建设等三个方面,科技城
南科技大学等大专院校 - 所,现有各类科研 十分注意创新行政、科技、教育、经济、金融体
院 批 复 同 意 《绵 阳 科 技 城 发 展 纲 要 》,要 求 把 员,居住人口 ) 万人,单位占地面积 ) 平方公 九洲公司等企业为骨干、众多中小企业为基
绵阳建设成西部的创新基地、人才基地和高 里,是绵阳科技城最重要的科研单位。
础的企业集群已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以中
新 技 术 产 业 基 地 ,科 技 城 要 具 备 创 新 功 能 、积
示
产投资 -’ 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2,’%2, 各类人才 ,)"$ 人,有 !"" 多名科研人员到园 ’"2;外贸出口 (.$# 亿美元,招商引资引进项 区创业,有 3"( 名博士创办了 -" 多家科技型 目 !#" 个,协议引资 ’"( 亿元,到位资金 $" 实体。
亿元。城市基础设施完善,绿化覆盖率 $!.)2。
新上都取!""" 年 前 后 ,国 家 开 始 实 施 西 部 大 的规模、质量得到了不断扩大和提高,公办与
逐步形成,初步具备了科技城发展纲要所要 开发战略,面对新的发展机遇,迫切需要把绵 民办相结合的多元化办学格局已经形成。科
求的五大功能;工业保持较快增长,体制有所 阳众多的科技人员集中起来,并运用创新的 技中介服务机构快速发展,金融机构积极介
批复的范文
![批复的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20af6c4f705cc1754270913.png)
批复的范文批复的范文批复批复的范文批复的范文市教委关于修建师范学院教学楼的批复师范学院:你院关于修建教学楼的请示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一、同意教学楼面积为8000平方米。
二、投资400万元,分二次拨款。
不足部分请自行解决。
三、建筑材料和施工力量请自行组织。
请抓紧组织,并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力争明年底竣工使用。
特此批复。
市教委一九九○年三月十五日批复的范文相关内容:批复的写作要点及范文一、批复的概念批复是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的回复性公文。
其制作和应用一般以下级的请示为条件。
当下级机关的工作涉及到方针、政策等方面的重大问题,报请上级机关审核批准时;当下级机关在工作中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无章可循,报请。
撤销南通县设立通州市的批复关于xx省撤销南通县设立通州市的批复民行批 4号 xx省人民政府:你省201X年x月x日《关于撤销南通县设立通州市的请示》和201X年xx月xx日的补充请示收悉。
批复例文批复例文例文一审批性批复关于xx省撤销南通县设立通州市的批复民行批 4号 xx省人民政府:你省201X年x月x日《关于撤销南通县设立通州市的请示》和201X年xx月xx日的补充请示收悉。
任职资格批复xxxx保险有限公司:你公司《关于xxxx保险有限公司聘任部分高级管理人员的请示》(xxxx〔XX〕第0099号)收悉。
经审核,xxx 符合《保险公司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规定》的有关要求,核准其担任你公司资金运用部门负责人的任职资格。
成立党委的批复市编办机关党总支:你们报来《关于成立市编办机关党委的请示》收悉。
经研究,同意你们成立中共重庆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机关委员会。
请按《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进行组建。
国务院关于建设绵阳科技城有关问题的批复批复例文国务院关于建设绵阳科技城有关问题的批复四川省人民政府:你省《关于报批绵阳科技城发展纲要的请示》收悉。
对外开放的批复关于市对外开放工作报告的批复(年月日)****省人民政府,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省转报的《****市对外开放工作的报告》收悉。
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eb4d6122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9c.png)
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
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绵阳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1.03.19
•【字号】绵府发〔2021〕3号
•【施行日期】2021.03.19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发展规划
正文
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绵府发〔2021〕3号
科技城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科学城办事处,市级各部门:
《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市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绵阳市人民政府
2021年3月19日。
绵阳市服务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发展
![绵阳市服务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0c27a3b9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ae.png)
绵阳市服务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发展突出科技引领,深入实施服务业“513”工程建设行动[29],加快构建“8+1”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推进服务业数字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促进新兴服务业态涌现和服务业品质提升,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西部现代服务业强市。
到2025年,力争“8+1”重点服务业产业占服务业比重达80%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3%以上。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发展以产业升级需求为导向,重点增强生产性服务业的服务功能和辐射能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推动科技服务发展。
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做强科技服务平台,重点探索电子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的公共研发服务模式,大力发展创业孵化、检验检测认证、科技金融、知识产权、技术转移、科技咨询等领域的第三方专业服务模式。
推动现代物流发展。
完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三级物流体系,加快物流企业信息化、标准化和一体化建设,推进标准化仓储网点和城市统仓统配项目建设,构建城区及乡村终端配送网络。
加快发展现代金融。
聚焦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强化信贷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新型金融等领域金融服务,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支持银证保等金融机构来绵聚集发展,构建现代金融服务体系。
加快建设金融支持创新创业强市,打造“升级版”科技金融投融资体系。
深化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
推动电子商务发展。
全方位推进电子商务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重点发展平台经济、数字零售、共享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
深入推进县域电商产业发展,发展“电商+文旅+农特产品”等融合模式,提升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水平。
鼓励传统商贸企业充分运用网络直播、社区电商、网红带货等创新零售模式拓展销售渠道,开展数字“绵阳造”示范。
推动会展业发展。
坚持以展览业为主、会议节庆为辅,打造“一核、三区、多点”会展业发展新格局。
绵阳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问题及建议
![绵阳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问题及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8b916287680203d8ce2f2480.png)
绵阳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问题及建议【摘要】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水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
为了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本文通过对绵阳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加以分析,提出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几点建议,供参考。
【关键词】绵阳市;水资源;现状;问题;建议四川省绵阳市位于长江上游,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较快,是国务院2001年批准建设的科技城。
为了促进绵阳市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维系良好的水生态系统,推进水利现代化,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科技城建设,探索在水资源相对丰富地区建设水资源高效利用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相协调的节水型社会经验,经水利部决定,于2003~2005年在绵阳市开展了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全国共4个城市)。
通过节水型社会建设和科技城建设的有机结合,实现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涉水事物的一体化管理,建立节水体制,运用经济手段促进全社会节约用水,抓好各地区各行业水量配置方案、水价调整方案、节约用水制度、用水和排污定额以及绵阳市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等工作,逐步实现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的目标任务。
1 绵阳市经济与社会发展概况绵阳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嘉陵江右岸最大支流涪江的中上游地带,是四川省第二大城市,也是长江上游的重要城市之一,对长江水资源开发和保护有重要影响。
绵阳市区位于涪江、安昌河、芙蓉溪三江汇合地。
绵阳市幅员面积20249.45km2,辖6县1市2区,273个乡镇,代管江油市和省人民政府科学城办事处,还直辖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绵阳科教创业园区、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绵阳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仙海水利风景区。
总人口529.0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08.72万人、非农业人口120.35万人,人口密度256人/km2。
2010年,绵阳完成GDP 960.2亿元,总量居全省第2位,增长15.3%,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比成都高0.3个百分点,比德阳高0.9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12位,比上年提升4位。
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绵阳市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绵府发〔2018〕17号
![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绵阳市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绵府发〔2018〕17号](https://img.taocdn.com/s3/m/d9eab6e7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02.png)
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绵阳市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正文:----------------------------------------------------------------------------------------------------------------------------------------------------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绵阳市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绵府发〔2018〕17号科技城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科学城办事处,市级有关部门:《绵阳市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已经市七届政府第50次常务会议审议,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绵阳市人民政府2018年11月2日绵阳市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的若干措施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西部先进制造强市,根据《中共绵阳市委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西部先进制造强市的实施意见》(绵委发〔2018〕23号),制订本措施。
一、支持先进制造产业体系构建(一)优先支持六大重点产业发展。
突出发展电子信息、汽车产业,建设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四川第二大汽车产业基地、四川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西南地区重要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基地。
积极支持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提升能级,打造一批在全省有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加大食品饮料产业技术改造力度,加速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
继续支持具有一定基础规模的化工、轻纺产业发展,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促进其向精细化、高端化转型升级,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
(二)积极支持四大新兴产业发展。
积极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核技术应用、生物医药等产业,加快培育发展具有绵阳特色优势的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移动光伏能源、动力及储能电池、核医学等新兴产业,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
二、支持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三)支持创新平台建设。
实施《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推动重点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对通过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认定的企业,分别给予100万元和50万元一次性奖励;通过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新认定的企业,给予100万元一次性奖励;通过部属、省属及部省共建重点实验室新认定的企业,给予50万元一次性奖励;创建为国家级、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且考核成绩突出的企业,分别给予30万元、10万元一次性奖励。
四川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模板】
![四川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799527324028915f814dc2a5.png)
四川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2016年12月目录一、发展基础和发展态势 (11)(一)发展基础 (11)(二)发展态势 (16)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20)(一)指导思想 (20)(二)发展目标 (21)(三)总体部署 (23)三、重大任务 (24)(一)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24)1.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25)2.创新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机制 (25)3.完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 (26)4.分类推进科研院所深化改革 (27)5.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 (27)(二)大力夯实科技创新基础 (28)1.加强前沿技术和应用基础研究 (29)2.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 (29)3.提升高校科研院所创新能力 (31)(三)增强现代产业技术创新竞争力 (31)1.加强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32)2.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32)3.全面推进技术标准战略 (32)4.加强创新产品培育 (33)(四)加快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 (33)1.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33)2.加强创新型企业建设 (34)3.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 (34)(五)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35)1.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 (35)2.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 (36)3.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 (36)(六)促进区域创新协调发展 (37)1.推进各具特色的创新型区域建设 (37)2.加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绵阳科技城创新发展 (38)3.强化各类创新园区(基地)建设 (39)4.推动创新型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 (40)5.加强市县科技工作 (40)(七)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40)1.加快孵化载体建设 (41)2.激励“四路大军”创新创业 (42)3.加强创新创业政策支持 (42)4.促进科技和金融深度结合 (43)5.推动科普能力和创新文化建设 (44)(八)全方位扩大科技创新开放合作 (45)1.打造国际科技开放创新合作平台 (45)2.加强港澳台地区科技创新合作 (46)3.促进跨区域和省院省校科技合作 (46)(九)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47)1.强化创新人才培养 (47)2.促进创新人才引进 (48)3.健全科技创新人才发展机制 (48)(十)开展贫困地区科技精准扶贫 (49)1.完善科技扶贫服务体系 (49)2.开展科技扶贫产业技术示范 (50)四、重点领域 (50)(一)高新技术领域 (50)1.新一代信息技术 (51)2.航空航天 (51)3.先进能源电力 (52)4.智能制造 (53)5.先进轨道交通 (53)6.节能环保 (54)7.油气开采及加工 (55)8.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55)9.新材料 (55)10.生物医药 (56)(二)优势传统产业改造提升 (58)1.优势传统产业制造装备及产品升级 (58)2.提升优势传统产业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58)3.推进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升级 (58)(三)现代农业科技领域 (59)1.生物种业 (59)2.农产品安全 (59)3.粮食产业 (60)4.畜禽水产业 (60)5.现代林业与经济作物产业 (61)6.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61)7.农产品精深加工 (62)8.现代农业装备 (63)(四)社会发展科技领域 (63)1.人口健康 (64)2.资源保护与综合利用 (64)3.公共安全 (65)4.文化和旅游 (65)(五)生态环保科技领域 (66)1.环境治理 (66)2.生态保护 (67)3.减灾防灾 (68)(六)科技服务业 (69)1.研发设计 (69)2.信息资源 (70)3.创业孵化 (70)4.科技中介 (71)5.科技金融 (71)6.科技文化融合 (72)7.检验检测 (72)五、重大专项 (73)(一)信息安全与集成电路专项 (73)(二)云计算与大数据专项 (74)(三)航空及燃气轮机专项 (74)(四)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专项 (75)(五)高档数控机床及机器人专项 (75)(六)新型功能材料专项 (76)(七)生物技术与医药专项 (77)(八)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专项 (78)(九)核电与核技术应用专项 (78)(十)重大科学仪器设备专项 (79)六、组织实施 (80)(一)完善组织实施机制 (80)(二)完善落实创新政策 (80)(三)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 (81)(四)加强规划实施考核评价 (81)“十三五”时期是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我省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
绵阳打造西部工业强市--专访中共绵阳市委书记谭力
![绵阳打造西部工业强市--专访中共绵阳市委书记谭力](https://img.taocdn.com/s3/m/d2301f30580216fc700afdb9.png)
全党 全国深 入贯彻十 六届五 中全会 精神和 " 十 一
数字平板电视生产线
绵阳科技城被国家命名为园林绿化城市
口加工区� .� � 我市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 � ,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 的快速发展 . 年以来, 我们又以工业为核心 ,坚持产业强市 多项殊荣 , 成功承办了 第二届全国体育大 赛 , 世界拳击锦 标赛 不动摇, 推动全市工业发展走出了一条由低向高 ,逐月攀升的上 等多项重大赛事 � � � � , 具备吸引外来投资的强大" 磁场 " � 效应 � � . 扬轨迹. 预计 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 亿 � � 年城市建成区面积达 � 平方公里 , 正在构建百万人口大城市 , 元 ,同比增长 % 实现销售收入 亿元 ,同比增长 � � � � � � � � � % . 打造中国" 西部明 珠 " , 对周边地区 各类生产 要素具有强 大的 二是通过狠抓自主创新体系建设 , 推动了科技城建设再上 聚合力. 从绵阳投融资软环境上讲 , 我们已出台了一系列鼓励 � 新台阶 . 近年来 ,我们通过大力实施 绵阳科技城发展纲要 , 和支持工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与措施 , 正在积极致力于建设中国 � � � � 顺利完成了科技城建设" 三年打基础 " 的目标任务 . 年我 西部投融资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 第三, 投入成本低 ,能源供应足 . 绵阳城区现有 公里可供开发的 存量土地和初步清 理出的近 余平方 平方公里 闲置 们又把科技城建设作为" 三大要务 " 之首 ,加快了电 子信息 ,新 材料 ,精细化工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恒泰 , 利尔等军转民企业 呈现良好成长态势. 科技城范围内全年预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
国务院关于建设绵阳科技城有关问题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建设绵阳科技城有关问题的批复](https://img.taocdn.com/s3/m/99f04e79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bc.png)
国务院关于建设绵阳科技城有关问题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01.07.03•【文号】国函[2001]76号•【施行日期】2001.07.03•【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国务院关于建设绵阳科技城有关问题的批复(二00一年七月三日国函〔2001〕76号)你省《关于报批〈绵阳科技城发展纲要〉的请示》(川府〔2001〕28号,以下简称《纲要》)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纲要》中关于绵阳科技城发展的指导思想、功能定位、发展重点及总体规划的意见。
二、绵阳市是我国重要的国防军工和科研生产基地,科技人员和智力资源密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一定基础。
建设好绵阳科技城,把绵阳市丰富的科技资源转化为巨大的生产力,促进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是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要论断的具体实践,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三、建设绵阳科技城要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发挥科技、人才优势和特色,科学规划,精心组织。
要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营造有利于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
要充分发挥绵阳地区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和高等学校的整体优势,推进军民结合、产学研结合,加速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建立起能吸引、凝聚优秀科技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的良好机制。
适度超前发展教育,集中力量、联合当地科研院所和高科技企业办好西南科技大学,培养建设绵阳科技城所需人才。
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以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及精细化工、光机电一体化、环保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并带动相关服务业的发展。
要继续注重生态和环境保护,注意防止重复建设。
四、建设绵阳科技城的主体是四川省和绵阳市。
建设中需国务院有关部门解决的问题,有关部门要给予积极支持;重大问题,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或会同科学技术部等有关部门报国务院审批。
请你省根据本批复精神,对《纲要》作必要修改后印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战略)绵阳科技城发展纲要绵阳科技城发展纲要中共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关系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关系地区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
"四川是西部的大省,具有壹定的自然资源和科技教育优势,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就,高新技术产业已有壹定的基础,科教兴川的发展战略已经深入人心。
充分发挥四川省的优势,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实现四川省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是我省广大干部群众的殷切期望。
建设科技城是国内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有效途径,不失时机地启动绵阳科技城建设,发挥绵阳的科技和军转民优势,把绵阳丰富的科技资源转化为巨大的生产力,对于带动四川区域经济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四川省经济整体素质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同时,对于探索西部内陆省份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绵阳市是我国重要的国防军工和科研生产基地,工农业生产基础较好,四川省区划调整后,其经济总量仅次于成均,于四川省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绵阳科技人员和智力资源密集,有壹大批实力很强的军工科研院所和企业,已建成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处于成德绵高新技术产业带。
交通便捷,城市建设已形成较好基础,建设绵阳科技城是切实可行的。
本纲要按照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借鉴国际国内科技城建设的成功经验,广泛征求国家有关部委和各方面专家的意见,经反复研究讨论形成。
第壹章绵阳科技城建设目标第壹节区域范围和基础条件绵阳科技城位于四川省成均平原北部,距成均110km,以绵阳城区为中心,规划建设面积80平方km。
建设绵阳科技城的基础条件:壹、经济基础。
1999年绵阳市GDP总量311亿元,其中科技城区域内GDP155.5亿元,人均GDP2.7万元。
二、科技基础。
绵阳市是国家重要的国防军工和科研生产基地。
拥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和发展中心等国防科研院所18家,西南科技大学等大专院校6所,大中型骨干企业50家,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各类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10万人,俩院院士21人,于许多重要科技领域聚集着大量高层次人才。
三、城市基础。
绵阳科技城现有建成区面积50平方km,人口50万,城市基础设施比较完善。
建市10多年来,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路、铁路、机场等建设总投资达300多亿元。
城市绿化覆盖率32.48%、人均居住面积13.68㎡。
先后被命名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示范城市。
四、体制基础。
绵阳是全国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全国技术创新试点城市和四川省"俩个转变"试点城市。
国有企业改革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第二节指导思想于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支持下,贯彻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的精神,以"科教兴国"战略为指导,按照"绵阳实际+国际标准和惯例+创新"的发展模式,艰苦创业,锐意改革,全面开放,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科技为支撑、教育为基础、人才为根本、着力抓好观念创新、科技创新、体制创新,营造良好的高新技术产业化环境。
加强军民结合、产学研结合,最大限度地释放科技人员潜能。
广泛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和人才,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的高新技术企业,努力推进高科技成果产业化。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绵阳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第三节功能定位创新功能:成为西部重要的科技创新基地。
成为观纪念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的综合改革试验区。
集聚功能:依靠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环境、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成为投资者的热土,资本、技术、人才、信息和知识的集聚地。
孵化功能:成为企业家、创业者的摇篮;成为高新技术孵化和风险投资相结合、高新技术产业化、培育创新人才的新型科技工业区。
示范功能:成为军转民、产学研结合、信息化建设的试验示范区;成为西部对外开放、国内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示范区。
增长功能: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经济,曾长,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四节战略目标未来10年,把绵阳科技城建设成为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城市水平的现代化城市。
壹、经济快速增长。
到2010年,绵阳科技城国内生产总值于2000年的基础上翻俩番。
二、高新科技成果产业化。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力争达到50%之上。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三、城市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人居环境优良,山、水、城特色鲜明,实现"天蓝、地绿、水清、人和"。
城市人口控制于80万人左右。
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45%之上。
四、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运行机制,和国际惯例接轨。
五、人民生活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人口的健康情况和文化素质明显改善。
第二章绵阳科技城产业发展重点第壹节发展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壹、电子信息产业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产业,着力建设以长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依托的信息化数字家电开发中心,以九洲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依托的宽带综合信息系统产品和网络技术开发中心,以长虹、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和发展中心、西南自动化研究所等为依托的计算机及软件产品和车辆电子技术工程开发中心。
成为中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品的研发制造基地。
二、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超微粉体及纳米材料、高性能磁性材料、热缩材料制品、高分子材料等。
建成纳米材料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基地、绝缘材料技术开发中心、高性能磁性材料开发中心。
三、生物及精细化工产业重点发展多肽及蛋白质药物、基因工程药品、现代中药材饮片加工等。
建成国际先进、国内壹流的精细化工产品研制开发和生产基地。
四、光机电壹体化产业重点发展全数字智能化医疗仪器和设备;传感技术和智能探测器;汽车电子及零部件。
五、环保产业重点发展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综合处理成套技术和设备、燃煤烟气电子束辐照脱硫脱硝技术和设备、液电效应污水处理设备等。
第二节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优化产业结构和创造名牌产品。
机械工业利用光机电壹体化、自动控制、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AD/CIMS)等技术,改进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形成高附加值的产品。
食品工业要运用生物工程和先进的生产工艺,开发生产自然及生态绿色食品,创造名牌产品,扩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
建材工业要引进和运用先进成熟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大力开发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和非金属矿深加工产品。
围绕住宅产业开发新型装饰材料、轻质墙体材料等。
纺织丝绸工业要以高档新面料为突破口,以后整理工艺的先进技术为重点,采用先进技术装备,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增加花色品种,扩大出口,实现产业升级。
轻化工业要以高新技术提高整个产业的开发能力,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扩大名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第三章加大改革力度,发展科技教育事业第壹节加快科研院所体制改革通过加快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步伐,力求于科研院所体制创新、解决科技和经济脱节问题、释放科技人员潜能、军转民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及推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和显著成效。
壹、推进技术开发类科研院所向企业化转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
加快实施技术开发类科研单位转变为科技型企业、整体或部分进入企业以及转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改革。
鼓励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及科技人员以高新技术成果出资人股,创办高新技术企业或和企业合作。
吸引民间资本入股,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积极支持国防军工科研院所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对运营性资产实行授权运营,将民品单位改组为规范的XX公司制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探索建立适应国防建设和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国防科研体制。
通过改革,建立起"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新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引导科技型企业按照技术、产品开发和营销俩头大,生产环节小的"哑铃型"模式发展。
二、面向市场,建立新型的技术开发类科研成果评价机制。
改变传统的评价方法,对技术开发类科研成果要以投入市场后带来的经济效益为主要评价标准,且作为奖励及职称评定的依据。
建立开放型的科技体制,挖掘、激活和利用绵阳军工科技可转为民用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聚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选择壹批有市场需求和前景的高新技术项目,整合和优化军转民的产业要素,形成绵阳科技城跨越式发展的产业优势。
三、改革科研院所人事用工制度。
实行全员聘用和竞争上岗制度,实现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形成且完善支持和鼓励科技人员兼职或离岗从事应用技术研究开发、转化科技成果等创新创业活动的制度,允许离岗创业人员于壹定时期内保留身份待遇,且回原单位竞争上岗。
四、实施产权激励制度,建立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参和收益分配的激励机制。
于转制为企业的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中实施产权激励试点。
按照国家政策,鼓励科技人员和职工出资人股,从新增的资产中拿出壹定份额以股份形式奖励有贡献的科技骨干和主要运营管理人员,实行股份期权制。
从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所获得的股权等收益中,拿出壹定比例奖励科技骨干和实施成果转化的主要运营管理人员。
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落实各项保护措施。
境内外科技人员和海外留学人员带高新技术成果到绵阳科技城实施转化,经认定,均可同等享受优惠政策以及可优先享受高新技术转化项目的贷款贴息和融资担保。
五、分离办社会职能。
对改制为企业的技术开发类科研单位,鼓励其采用多种方式分离办社会职能,且参照国有企业关联政策执行。
六、发展风险投资,进入资本市场。
建立多元化、社会化的风险投资机制。
鼓励境内外各类投资主体于绵阳科技城建立风险投资机构、风险投资XX公司和风险投资管理XX公司。
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到主板或创业板上市,进入资本证券市场融资。
七、支持企业建立健全技术开发机构,增加科技投入,形成各具特色的技术开发中心。
八、加强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服务的中介机构建设。
大力发展以生产力促进中心、孵化器为代表的各类技术服务机构、技术交易机构、技术经纪机构、技术评估机构以及法律、会计等中介服务组织,逐步实现中介机构的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
第二节办好西南科技大学,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走创新之路,适度超前发展教育。
集中力量办好西南科技大学,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四有"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