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福利制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负功能
D. 助功能
E. 显功能
第二节 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关系
社会福利与社会工作专业
社会福利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它同家庭、 社区、非赢利组织和国家有着千丝万缕的 联系,而社会工作专业则成为社会福利制 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传递体系。随着一个 国家或地区福利制度的完善,其社会工作 专业的发展水平也响应会得到提高。
者提供的暂时性、补偿性和紧急性的社会 救助。 制度性的社会福利。制度性的社会福利是 指为所有公民提供的福利津贴或服务。
2.积极的(社会)福利与消极的(社会)福利
根据福利的目标(或功能)、影响与后果,社 会福利还可以分为积极的福利与消极的福利。
消极的福利是关注更多的是社会层面而较少关注 个人的福祉与发展。
D. 混合福利模式
第三节 当代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一、 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的建立与发展
(一)福利国家的内涵与意义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类型:
以英美等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福利国家 以德国等为代表的欧洲大陆法团主义福利国家和 以北欧国家为代表的民主社会主义福利国家。
当今发达资本主义福利基本上可以分为三 类,其中包括以( )等为代表的自由主义 福利国家。
同时,为减少社会开支并防止穷人滥用福利,政府 强化了家庭调查制度的实施,严格了社会救助的条 件与时限,其后果是贫困者的生活处境进一步恶化, 贫富差距加大,社会排斥现象不断涌现。
二、中国社会主义福利制度与社会工作 的发展
建国后改革前,中国的社会福利体制基本是 一种低水平、专业化发育不足和覆盖面狭小 的剩余性社会福利,政府提供的社会福利和 相关的社会服务主要是通过行政管理与社会 动员的方式来完成。
(二)社会福利的定义
从广义上来说,社会福利是指同改善公民生活素质、 促进社会发展与提高社会总体文明水平相关的一切物 质、活动与相关服务。
从狭义上讲,社会福利则是指国家(或政府)针对社会 中有特殊需要的个人和群体提供的津贴、物质和社会 服务。
在中国,社会福利主要是指由政府部门(主要是民政部) 为社会中困难群体提供的津贴、服务和相关支援活动, 是一种基于需要但是专业化水平较低的社会服务。
从潜功能的角度出发,社会福利是为了提升公 民的社会地位、改善社会关系从而增强社会团 结。
而从显功能的角度来看,社会福利是为了解决 贫困、失业和社会不平等等社会问题,在此基 础上改善公民的生活素质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社会福利具有多方 面的功能,即()。
A.潜功能
B. 正功能
D.社会工作专业化水平 E.教育发展水 平
当代社会福利模式:
普惠主义模式 剩余主义福利模式 混合型的社会福利模式
就普惠型的社会福利模式来说,它所强调的是福利津贴的统一 费率和社会服务中的普遍主义原则。
剩余型的社会福利模式的基本特征是国家在社会福利方面扮演 有限的角色,政府除了在社会救助和基本的社会服务方面承担 主要责任外,在其他社会服务或福利领域,基本上依赖市场、 非政府组织和就业者个人(家庭)。
二、社会福利作为人—资源—行动的 综合系统
首先,社会福利制度中最基本的是人的系统, 包括一般的公民、社会福利工作者、与社会 福利对象。
其次,社会福利制度功能的正常运行还必 须依赖必要的资源,这些资源包括金钱、 物质、津贴、服务、相关的理念及政策。
最后,社会福利制度作为一个解决社会问 题和满足社会需要的过程,必须要通过具 体的社会行动来往完成社会服务的规划与 传递。
从广义上来说,社会福利是指同( )相关的一切物质、活动 与相关服务。
A. 促进经济发展 B. 改善公民生活素质 C. 促进社会发展 D.提高社会总体文明水平 E.国家或政府针对社会中有特殊需要的个人和群体
在中国,社会福利主要是指由( )为社会中困难群体提供的
津贴、服务和相关支援活动。
A. 以民政部为主的政府部门
社会工作概论
第五章 社会福利制度
第一节 社会福利的内涵、分类与功能 第二节 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关系 第三节 当代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第一节 社会福利的内涵、分类与功能
一、社会福利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内涵
(一)福利的概念 “福利”的最基本的解释是泛指生活上的利益。
从本质上说,“福祉”意味着一种好的生活状 态,也是社会发展的目标。
20世纪20——40年代,福利制度建构萌芽,政 府开始从社会问题的角度关注福利的责任
20世纪50——60年代,西方普遍建立福利国家, 福利与公民权联系在一起,推行民主社会主义的 政策,强调社会团结和社会平等。
西方福利国家社会变迁与 福利的变化过程
20世纪70年代以后,福利国家社会政策改 革,福利问题上强调个人责任,减少依赖。 第三条道路:政府将福利与个人责任联系在 一起,强调国家经济发展与民族振兴。
第二,促进解决社会问题并改善社会关系, 提升人的社会功能;
第三,为有需要的公民提供专业化的社会 服务,有利于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
第四,有利于促进公民的人力资本的增加, 同时对改善公民与政府的关系也有积极作 用;
第五,增强人与人间的和谐,从而促进社 会中利他主义精神的发展。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社会福利具有两方 面的功能,即潜功能和显功能。
A.传递 D.整合
B.分配
C.引导
社会工作作为社会福利服务的传递体系,其 作用与意义:
第一,社会福利资源与分配和政策实施需 要通过一定的组织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 社会工作扮演着核心的角色。
第二,社会工作服务的基本对象包括儿童、 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等弱势 群体,社会工作的实施可以使服务更有效 地惠及服务对象。
社会福利的三分法
剩余性社会福利(主要指社会服务) 财政福利(通过税收渠道安排的相关福利津贴
和待遇) 职业福利(以就业为基础的福利津贴和服务)。
通常来说,社会福利的分类包括( )
A.一分法. B. 二分法
C. 三分法 D. 四分法
E. 五分法
三、社会福利的功能:
第一、减轻公民之间的不平等,促进社会 平等目标的实现;
B.以民间志愿机构和政府
C.以国家劳动保障部为主的政府部门
D.以民间志愿机构为主,政府部门支持
(三)社会福利制度的内涵
社会福利制度是为满足公民的社会需要、解决 社会问题而设置的专门制度,它必须通过社会 服务体系来实现。
社会福利制度本身代表一系列有组织的专业服 务机构和内容,彼此联系与依赖。
混合型的社会福利模式则是上述两种模式的综合,它的社会政 策路线是“中间道路”,其经济发展的方式是公私混合的模式。
在( )福利模式下,国家只为公民承担最 低限度的社会福利和相关社会服务,市场、 非政府组织和就业者个人等则承担了主要 的社会福利责任。
A. 剩余主义福利模式 B. 普惠主义模式
C. 选择主义模式
三、 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服务的传递体系
作为社会福利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社会服 务基本上包括两类:
直接的社会服务 间接的社会服务
社会福利制度(设计)
制度平台 给付系统
服务系统
专业设置
社会保障
社会工作
(给付评估) (专业服务)
直接服务
间接服务
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是社会福利制度中的服务( )体系。
一、社会工作在社会福利制度中的地位
第一,社会福利服务的组织和推行,依赖于专业的社 会工作来完成,而且只有通过这样一门成熟的专业, 社会福利服务的诚信和效果才能得以保证。
第二,社会工作专业是社会福利体系一个重要的知识 基础,它的完善与发展对促进社会福利的进步至关重 要。
第三,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制度具体化的一个过程, 它通过社会福利服务的策划、推行和评估等一系列专 业活动保障整个福利制度功能的正常发挥,同时也有 助于改善社会服务的管理。
20世纪90年代——
社会福利社会化
社会福利社会化是养老、医疗等以前由单位为员工 提供的福利,现在成为由社会提供的福利,由政府 直接进行管理,由社会解决,方便了人员的流动。
社会福利多元化
社会福利பைடு நூலகம்多元性
福利内容多元化
由单一福利向多元福利形式转变,公民和受助者对 社会服务有多种选择;
福利提供者多元化
由单一政府提供福利向多元转化:政府、非政府 (NGO或NPO组织),市场(个人付费的)、非市场 (社区的志愿者,受助者家庭)提供;
A.德国 D.日本
B.北欧国家
C.英美
(二)工业化进程与福利国家的发展
1.工业化进程对社会福利发展的影响 2.产业革命的发展及其社会后果 3.工业化进程中社会福利发展模式的发展
西方福利国家社会变迁与 福利的变化过程
17世纪——20世纪20年代,制度意义上的福利 仅仅是在道德层面的考虑,政府只承担有限的公 共福利。
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发展
新中国以剩余型为的社会福利 1949年以后,计划经济和城乡二元户籍
制度模式下,形成以剩余型为主的社会 福利和以就业为基础的全民保障体系。 计划经济的社会福利服务是通过单位制 的行政管理推行完成,社会福利的承担 者是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
建国后——
城镇:就业为基础的单位社会福利制度 农村:集体经济为基础的有限的社会保护机制
(二)社会福利的三分法
英国社会政策学蒂特姆斯《社会政策导论》(1974)
将社会福利总结为三种模式:
社会福利的三分法
剩余性社会福利模式 工业成就—表现模式
制度再分配模式
蒂特姆斯《社会政策导论》
社会福利归结为三种模式 剩余性社会福利: 工业成就—表现模式:社会福利作为经济
发展产物的意义,总体社会福利与经济联 系在一切,个体福利同其在就业市场上的 业绩联系。 制度再分配模式:以公民需要为原则,在 市场外通过国家再分配的方式,为所有公 民提供福利津贴和社会服务。
社会福利制度构成要素
资源(物质与金钱) 组织(机构) 人力(社会工作者和群体专业服务人员) 服务对象 外在制度和系统环境
二、社会福利的分类
威伦斯基和李宾士:1965 在《工业社会与社会福利》中提出:
社会福利的二分法:
剩余性福利 制度性福利
(一)社会福利的二分法
1.剩余性社会福利与制度性社会福利 剩余性的社会福利,是为社会上无法自助
(三)福利国家的危机与改革
20世纪80年代后,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市场经 济与选择社会福利制度安排上做出了重大改革。
英国改革其国有化经济体系,以私有化方式改变了 社会福利服务的体制与供给方式,同时政府也通过 降低税收来刺激经济的发展。
在社会福利服务领域,政府试图通过增强志愿部门、 社区和家庭的作用来强化“混合福利”的建构,从 而提高社会福利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第三,社会福利制度是实现既定的社会 目标,必须通过社会行动来完成,而这 一行动必须以专业实践来达到,社会工 作是这一行动的内容。
第四,社会是不断变迁和发展的,社会 福利制度必须对上述过程做出反应,而 社会工作的介入是应对社会变迁与促进 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三、社会福利模式对社会工作专业化 服务发展的影响
积极的福利是指福利本身不是单纯为了经济的目 标,而是在满足经济利益的基础上促进个人的人 格发展。
3.公共福利与私人福利
公共福利主要是指由国家提供的、用于满足公民 的社会需要的资源和相关社会服务,其目的是解 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进步与社会整合
私人福利主要是指由市场与家庭提供的用来解决 公民个人需要、改进个人物质与精神状况的物质 资源与相关的社会服务。
福利改革:社会福利社会化
1978年中国实行从农村到城市的经济 体制改革,单位制社会福利削减,社 会福利社会化,
国家、企业和个人要共同承担社会福 利的责任,
有能力的就业者,要通过个人购买保 险来承担自己应承担的责任。
我国实行的是一种剩余型社会福利 模式和低水平混合福利模式的综合 体。
我国的社会福利制度是处于建构过 程中,我们有意识地积极地影响社 会政策,对社会福利制度的设计与 建构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从世界各国社会福利发展状况来看,在经济社 会发展水平越高的国家与地区,其社会福利制 度也就越发达,社会服务专业水平也越高。
社会福利理念、经济发展程度、意识形态与社 会工作专业化水平,基本上决定了一个国家或 地区社会服务的专业化水准。
( )基本上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服 务的专业化水准。
A.社会福利理念 B.经济发展程度 C.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