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优质课课件

合集下载

21 古诗词三首 长相思 课件(共18张PPT)

21 古诗词三首 长相思 课件(共18张PPT)

为什么要强调“身”? 表现身心分离的痛苦 身在征途,心在故园。
请同学们想象词中景色,再读这首词。边读边 思考:作者干什么去了?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呢?
诗人跟随军队去关外了,很想念自己的家人。
这首词的主题是思乡。
终于到了安营扎寨休息的时候了,面对 着“夜深千帐灯”,作者的心情会是什么样 的?他会想到什么样的景象呢?
那边,指山海关
词意: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 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 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想象将士们“山一程,水一程”的画面。 你想到了什么样的山?什么样的水?从中感 受到了什么?

崇山峻岭 悬崖峭壁

波涛滚滚 巨浪滔天
让我们感受到将士跋山涉水、翻山越岭 的情景与艰辛。
旧时一夜分为五更, 每更大约两小时。
思乡之心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
不成,故园无此声。
故乡
诗意: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声 音嘈杂打碎了思乡的梦,而相隔千里的 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
难道将士们的家乡真的没有风雪声吗?诗人 在家里听到风雪交加的声音和在塞外征途中听 到有什么不同呢?
塞外征途中 思乡之情
听到的只有嘈杂的风雪声。
家乡
有亲人、朋友相伴,是温暖、 舒适、宁静、祥和的。
凄凉
孤寂
想家
和家人团聚的景象
结构梳理
主题概括
词人通过对将士们远赴关外长途跋涉 的细致描写,表达了深深的__思__乡___之情。
下 课
小知识
长相思,词牌名,又名“吴山青”“山 渐青”“相思令”等。出自《古诗十九首》 “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一句。
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 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古诗词三首PPT课件

《长相思》古诗词三首PPT课件
22
民族精神传承
爱国情怀
三首《长相思》表达了诗人对故 土、对国家的深深眷恋和忧国忧 民的情怀,这种爱国情怀是中华
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4/1/29
奋斗精神
诗词中展现了诗人在逆境中不屈不 挠、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激励着 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勇往直前,为实 现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
审美追求
诗词中对美的追求和创造,体现了 中华民族崇尚美、追求美的传统, 对于提高现代人的审美水平和文化 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26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 择一首《长相思》进行讨论。
2024/1/29
引导学生从诗词的意境、情感 、表达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和 讨论。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 报讨论结果,分享对所选《长 相思》的理解和感受。
27
分享交流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分享对《长相思》中某一句或某一意象的独特理解和感受。
探讨该诗所表现的意象 和营造的意境。
分析该诗所表达的情感 及其内涵。
11
《长相思·其三》内容解析
诗词背景介绍
阐述该诗的作者、创作背景及 主题。
2024/1/29
逐句解析
对该诗的每一句进行详细的解 读和分析。
意象与意境
探讨该诗所表现的意象和营造 的意境。
情感表达
分析该诗所表达的情感及其内 涵。
12
04
词中所涉及的文化背景和传统元素,如边塞、故园、风雪等,与中 国传统文化紧密相关,易于引发读者的文化认同感和情感共鸣。
艺术审美的享受
诗人运用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创造出一种艺术美感,让读者在 欣赏中获得审美愉悦和情感共鸣。
2024/1/29
20
06

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 课件(共39张PPT).ppt

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 课件(共39张PPT).ppt

路程长达七百多里,途径燕山,七老 图山等几十座险峻山峰;渡过北运河,永 定河等几十条湍急河流,来回一百多天。
沈阳 终点
北京 起点
山海关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夜深千帐灯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李白《长相思.其一》
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
——白居易《除夜寄弟妹》
长相思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pàn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gēng
guō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eng韵
声音延长,低沉回旋
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chénɡ chénɡ
dēnɡ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g更ēn,ɡ 雪一g更ēn,ɡ 聒碎乡心/梦不ch成én,ɡ 故园/无此sh声ēn。ɡ
诗词歌赋共同织就了中国古典文 学的绝代风华,尤以诗词独领风骚, 艳冠其间。
—— 著名美学家李泽厚先生
课后作业:
1、熟读并背诵这首词。 2、用你喜欢的方式演绎这首词。(书法、绘画、课本剧等)
1.对照注音把词读准确。 2.读出诗句的节奏。
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pàn

部编版《长相思》公开课课件

部编版《长相思》公开课课件
纳兰性德生平
出生于富贵之家,父亲是康熙朝重臣纳兰明珠。他自幼聪颖 好学,文武兼备,官至一等侍卫。纳兰性德一生短暂,22岁 中进士,30岁因病去世。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纳兰性德随康熙帝出关东巡,祭告奉天、吉林、长 白山等。词人深感鞍马劳顿,思乡心切,于是写下了这首《长相思》。
学生的家国情怀。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朗诵、理解、表 达的能力,提高文学鉴赏
水平。
教学重点
理解《长相思》的词意,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方法
讲解、讨论、朗诵、情境 创设等。
教学方法
讲解法
教师对《长相思》的词 意进行讲解,帮助学生 理解词的内容和情感。
讨论法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 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 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
诗词内容
《长相思》上片写旅程的漫长与曲折,下片写塞外的荒寒景象,不仅描述了边疆 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场景,而且表达了诗人身在边关,心在故园的相思之情。
主题思想
主题思想概述
《长相思》的主题思想是表达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
主题思想分析
这首词通过描绘边疆的荒寒景象和军营的艰辛生活,反映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牺牲,表达了诗 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同时,通过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展现了诗人对家庭 和亲情的不舍和追求。
能力。
朗诵法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朗诵 ,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
音表达能力。
情境创设法
教师通过多媒体手段, 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 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和
心境。
教学反思
01
02
03
04
教学效果

部编版五年级《长相思》PPT优秀课件1-2024鲜版

部编版五年级《长相思》PPT优秀课件1-2024鲜版

2024/3/28
16
边塞风光描绘与意境营造
课件中展示边塞风光的图片和视 频,让学生直观感受边塞的苍茫、 荒凉与壮美,理解边塞风光对诗
人情感表达的作用。
通过对诗句中边塞风光的描绘和 解读,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 和韵味,感受边塞诗歌的独特魅
力。
结合诗人的其他边塞诗作品,进 一步拓展学生对边塞诗歌的认识
等。
2024/3/28
21
边塞诗派特点及代表作品概览
特点
边塞诗派以描绘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生活为主题,风格豪 放、意境深远。这些诗歌往往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 豪感,同时也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边塞生活的艰辛。
2024/3/28
代表作品概览
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高适的《燕歌行》、 王昌龄的《出塞》等都是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品。这些诗歌描绘 了边塞的壮丽风光和将士们的英勇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 热爱和对和平的向往。
内心的愁绪和孤独感。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02
深入剖析诗人思念之情的深沉和长久,以及“恨”字所表达的
无奈和痛苦,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
“月明人倚楼”
03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月夜下诗人独倚高楼的场景,感受诗人的孤
独和无助,进一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10
03
写作手法与技巧探讨
2024/3/28
高。他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 泛的赞誉和传颂。这首词不仅在清朝广
情,将真切的感情融入词中,情景交融, 为流传,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
浑然天成。
远的影响。
2024/3/28
6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2024/3/28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课件(共33张PPT)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课件(共33张PPT)

读出韵味:押eng韵 低沉回旋 声音延长~
山/一程~ 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 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任务二:小组交流合作
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结合插图, 联系生活,展开想象等方法默读这首词, 理解《长相思》的意思,试着体会作者 的思想感情。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风一更,雪一更”的动态与“故园无此声”的静态形成 了强烈的对比,进一步体现了故园的温馨、宁静、祥和。
是什么引起了他的思乡之情?请找出词中描写的景物。
一切景语皆情语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山一程,水一程, 程都是长相思
风一更,雪一更, 更更唤醒故园心
作业: 1.背诵并默写《长相思》。
2.继续搜集思乡的诗。
长相思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
思考:
《长相思》和前两首诗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词牌名 上下阕 长短句
纳兰性德,字容若,淡泊 名利,善骑射,好读书。
他的词全以一个“真”字 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 真传神,主要成就在于词,后多 称《纳兰词》,被誉为“满清 第一词人”。
任务一:朗读
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读准字音,读出节 奏,读出韵味。
品读诗词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翻过一座座山,渡过一条 条河,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 已深千万个帐篷里亮起了灯。
“山一程,水一程”的动态描写,写出了旅程的 艰难曲折,遥远漫长。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诗人“身”在何处?
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 里都点起了灯的情景。

《长相思》优秀ppt课件

《长相思》优秀ppt课件
情感表达
《长相思》传递了真挚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启示现代人在快节奏生活中关注内心情感。
文学创作
现代作家可以从《长相思》中汲取灵感,学习其 独特的文学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创作水平。
文化自信
《长相思》展示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启示现代人 树立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05 《长相思》的实践应用
通过在企业文化中融入《长相思》的思想和价值观,可 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
总结词
促进文化交流
详细描述
《长相思》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可以在企业文化中发 挥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作用,提升企业的国际影响力。
06 《长相思》的延伸思考
关于诗词创作的思考
诗词创作的灵感来源
灵感是创作的源泉,对于《长相思》的创作,我们可以探讨其灵感 来源,如自然风光、历史事件、个人经历等。
生动形象
通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 法,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富有画面感。
音韵和谐
运用平仄和韵律,使词的 节奏感强烈,读起来朗朗 上口。
诗词风格
婉约风格
豪放风格
词中表现出细腻、柔美的情感,语言 婉转含蓄,情感深沉。
词中表现出豪放、豁达的情感,语言 奔放有力,情感激昂。
清新风格
用自然景物描绘出清新、优美的画面, 给人以美的享受。
文化创新与传承
《长相思》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也融入了时代元素 和个人风格,为文化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文化传承与现代价值
探讨《长相思》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如何将其中的思想、 情感和智慧与现代价值观相结合,为现代人提供精神滋养 和文化认同。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部编版长相思PPT课件完美版

部编版长相思PPT课件完美版

22
06 课后作业与自评互评
2024/1/26
23
作业布置要求说明
1 2
作业内容
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一篇与长相思主题相 关的PPT课件。
作业要求
课件内容需包含背景介绍、主题阐述、案例分析 等部分,要求条理清晰、图文并茂。
3
提交方式
将制作好的PPT课件以电子邮件形式提交至指定 邮箱。
2024/1/26
2024/1/26
导入问题
通过提出与长相思主题相关的问题, 如“什么是相思?”,“长相思表达 了怎样的情感?”,引导学生进入课 堂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讨论引导
组织学生就导入问题展开讨论,鼓励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通过讨 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长相思的主题和 情感。
20
小组合作任务布置
分组合作
作品以其深沉的情感、优美的语言和 独特的艺术手法,具有极高的审美价 值,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2024/1/26
10
03 知识点梳理与拓展
2024/1/26
11
古代文学常识介绍
古代诗词发展概述
古代诗词鉴赏方法
简要介绍古代诗词的起源、发展和主 要流派,帮助学生了解古代诗词的背 景和脉络。
介绍古代诗词的鉴赏方法,如意象分 析、情感体会、语言品味等,帮助学 生掌握欣赏古代诗词的技巧。
意象描绘
通过描述“山一程,水一程”的 漫长旅程和“夜深千帐灯”的孤 独景象,营造出一种凄美、孤寂 的氛围。
情感表达
表达了词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 念之情,以及羁旅漂泊的愁苦和 无奈。
9
艺术手法与审美价值
艺术手法
运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手法,将 情感融入景物描写中,使作品更具感 染力和艺术魅力。

长相思课件(共25张PPT)

长相思课件(共25张PPT)

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 长相思 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 长相思 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做---- 长相思
填空
• 王安石的乡愁融于(春色 )之中,张 籍的乡愁是由( 秋风 )引起的,纳兰性 德所描写的将士的乡愁是由( 风雪)勾 起的。
练一练:
同学们,在纳兰性德的心中,在
纳兰性德的记忆里面,在他的家乡, 在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样的画面, 怎样的情景呢?展开你的想象,把你 在作者的家乡,在作者的故园看到的 画面写下来。
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gēng
guō suì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一)梳理内容
1.身:作者的“身”,身体的“身”,身躯的 “身”, 作者的身在哪里?身在何方?
1.山海关 2.山海关那边 3.山上 4.船上 5.营帐里 6.前往山海关的路上
故园无此声。
• 【翻译】:
• 将士们跋山涉水,向榆关那边 行进。夜里住宿帐篷,只见无数帐 篷中都亮着灯火。

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
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
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
宁静,是没有这种声音的。
• 词文延伸
<<菩萨蛮>>:问君何事轻离别, 一年能几团圆月?
除了纳兰性德在问自己以外, 还有谁要问一问纳兰性德“问 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 月?
2023-2024学年 电教组 全新完整版课件
清 纳兰性德
**诗人简介**
纳兰性德(1654—1685) 康熙时宰 相明珠之子。文武双全,尤擅长于 词,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 ,所 写的词清新自然。

长相思纳兰性德精品课件教学教材.ppt

长相思纳兰性德精品课件教学教材.ppt
5、请分析词中抒发的思想情感。
【拓展延伸】
长相思 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 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 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 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 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拓展延伸】
长相思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 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拓展延伸】 长相思
纳兰词: 身在征途、心系故 园之碎;爱故园、
爱祖国之重。
李白诗: 豪迈奔放,上下追求, 政治理想实现之难。
白居易词: 思恨绵绵、怀人念
远的抒情小词。
【拓展延伸】
关于思乡的诗词: 01.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李白 02.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 03. 日幕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孟浩然 04.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 05.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王勃 06.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07.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08.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
【译文】
走过一条条山路,走过一条条水路,正向 榆关那边走去。
夜深了,人们在帐篷里点灯。
晚上又刮风又下雪,声音嘈杂打碎了我思 乡的梦。
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
【作品评说】
王国维:“‘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悬明 月’‘长河落日圆’,此种境界,可谓千古奇观,求之 于词,唯纳兰性德塞上之作,如《长相思》之‘夜深千 帐灯’。”这句话点到了此篇的独到之处,盛赞它的 “千古奇观”。
(《浣溪沙》)
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 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 夜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儿, 比翼连枝当日愿。

21古诗词三首 《长相思》 课件 (共16张PPT)

21古诗词三首 《长相思》 课件 (共16张PPT)

旧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 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思乡之心
故乡
词意: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的声音啊。
请同学们想象词中景色,再读这首词。读 后思考:作者干什么去了?这首词的主题是什 么呢?
诗人跟随军队去关外了,很想念自己的家人。
二、请你以作者的口吻写一封信。把这 首词的内容呈现给作者的家人。
没有 如愿
醒着离家千里之外,想梦中与家人团聚又被风雪 之声吵醒。这样的情景之下,我们的作者愈发的 了。 思乡
让我们带着这份思乡之情,再次朗读诗歌。
主题概括
词人通过对远赴关外时,一路所 见的细致描写,表达了深深的 思乡之 情。
课堂演练
一、判断对错。
1.纳兰性德是清代诗人。 ( √ ) 2.这首诗中蕴含思乡的思想感情。 ( √ ) 3.这首诗中的“千帐”只有一千只帐篷。( X)
这首词的主题是思乡。
山一水程一艰程难 身向榆关那畔行
终于到了安营扎寨休息的时候了,面对着“夜 深千帐灯”,作者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他会想到 什么样的景象呢?
和家人团聚的景象 凄凉
孤寂 想家
雪一风更一更
我们的诗人离家千里之外,只能在梦里 和家人团聚了。但是,他如愿了吗?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字容若。纳兰
明珠长子。清朝词人。清 词三大家之一。 有《纳兰词》《通志堂集》 等流传。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我会认

榆关
pàn
那畔
gēng
三更
suì
聒碎
一起解词题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 人们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 这些名字就是词牌。

精选推荐《长相思》ppt精美课件公开课(2024)

精选推荐《长相思》ppt精美课件公开课(2024)
排比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语势,表达强烈的情 感。
篇章结构安排
总分总结构
先总述主题,然后分述各个方面,最后再总结全文,使文章条理 清晰,重点突出。
情感线索贯穿始终
以情感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情感真挚,感人至深。
巧妙过渡
运用过渡句或过渡段,将文章各部分紧密连接起来,使文章结构 严谨。
创作灵感来源及启示
象更加立体。
情感变化轨迹剖析
璟与小夭
两人从相识到相知,经历了许多波折和误会,但最终走到 了一起。他们的感情深厚而真挚,是小说中最主要的情感 线索之一。
小夭与相柳
两人之间的关系复杂而微妙,既有仇恨和敌对,也有理解 和感激。相柳对小夭的特殊情感为小说增添了许多悬念和 看点。
璟与相柳
虽然两人是敌对关系,但在某些时刻也展现出了惺惺相惜 之情。他们之间的较量不仅体现了各自的智慧和实力,也 展现了男人之间的友谊和尊重。
意境的营造
作品通过独特的艺术构 思和精湛的语言表达, 营造出一种深邃、悠远 的意境,使读者沉浸其 中,感受美的熏陶。
情感的共鸣
作品中的情感表达与读 者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 产生共鸣,引发读者对 爱情、人生等主题的深 刻思考。
艺术的享受
阅读《长相思》不仅是 一次文学的盛宴,更是 一次艺术的享受,让读 者在欣赏中感受到美的 力量和魅力。
THANKS
感谢观看
文学地位
作者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 影响力,以及其在当时社 会中的认可度。
主要成就
作者的主要文学成就和代 表作品,包括《长相思》 在内的其他著名词作。
时代背景与文学流派
时代背景
介绍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包括 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以便更好地理解其作品所反映

部编版《长相思》公开课经典课件

部编版《长相思》公开课经典课件
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公开课目标与意义
01
通过公开课的形式,展 示《长相思》这首经典 词作的艺术魅力和文化 内涵。
02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主题和情感表达,提高 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 审美情趣。
0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 合作,提升教师的专业 素养和教学水平。
04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 感和文化自信心。
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尽管本次公开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但在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差 异化教学方面仍有不足。
课堂时间分配不够合理
在公开课过程中,部分环节的课堂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导致部分内 容讲解不够深入。
未来改进方向及建议
01
加强学生基础培养
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在课前或课后提供辅导资料,帮助他们巩固
基础知识。
异同。
柳永《雨霖铃》
介绍柳永的《雨霖铃》一词,与《 长相思》进行比较,分析两首词在 表达相思之情时的不同风格和技巧 。
白居易《长恨歌》
推荐白居易的《长恨歌》作为拓展 阅读作品,让学生了解古代叙事诗 中关于爱情和相思的经典呈现。
跨学科知识融合:音乐、美术等角度切入
音乐与诗词的韵律美
结合音乐知识,分析《长相思》一词的韵律特点和美感体现,引导 学生感受诗词与音乐的内在联系。
学生参与度提高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朗诵、讨论、分析等,有效提高了学生 的课堂参与度,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课堂氛围良好
公开课过程中,师生互动频繁,学生积极发言,课堂氛围热烈而和 谐。
存在问题和不足分析
部分学生基础薄弱
尽管大部分学生能够跟上教学进度,但仍有部分学生因基础薄弱 而难以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长相思课件(完美版)(共20张PPT)

长相思课件(完美版)(共20张PPT)


妹成了康熙帝的妃子。他有过如花美眷,可是诗意的

生活只有3年,妻子便香销玉殒。再加上上层政治党
争倾轧的污浊内幕,使他憔悴忧伤、哀苦无端。故康
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
【写作背景】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十五日, 性德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 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长相思》 及《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作于出 关前后之途中。作者出关时冰雪未消, 又离开了京城千山万水,对于生于关 内,长于京城的性德而言,一切都是 那么荒凉,那么寂寞,于是不由思念 亲人朋友,作者有感而发,填下这首 《长相思》。
行军十分艰难。
行,夜深千帐灯。乡心梦不
天气非常恶劣
成,故园无此声。
词中的“一”字用得怎样?有什么特点?
上下片的前两句均用“一”字,不但对 仗工整,还使文字呈连续不绝之势,词 风更加缠绵。
作者“身” 在何方?你从哪里读出 来的?
他经过了崇山峻岭,他经过了小河大川,他骑 马随军奔向山海关,他住在军营的帐篷里。一 身在征途。
作者的“心”又在何方?你是怎么 知晓的?
心系故园
置 身
同学们自由朗读词的上阕,你们的眼前出 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诗 境
我看到了跋山涉水 的画面。


我看到了辗转反侧 的画面。

明 情
我看到了抬头仰望的画面。
我看到了孤独沉思 的画面。
置 身 诗
2、作者多么希望能在梦中返回故园,但 是帐外风雪交加的呼啸声使他难以入睡, 这小小的愿望也无法实现了。辗转反侧

骑射,好读书。经史百家无所不窥,谙悉传统学术文

化,尤好填词。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授乾清门

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 课件(共28张PPT).ppt

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 课件(共28张PPT).ppt
夜深千帐灯
学习活动二:悟别样深情
再次默读这首词,你能悟出纳兰性德心中的风景吗?请你试着填一填。
纳兰性德心中的风景在
(哪里),那里有


,还有
……
学习活动二:悟别样深情
学习活动二:悟别样深情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学习活动二:悟别样深情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学习活动二:悟别样深情
卡纸上。
学习活动一:赏别样风景
山一程,水一程
1682年,康熙帝从北京出发前往盛京,祭告先祖, 最终到达吉林省,纳兰作为御前侍卫陪同,一行7万人, 队伍绵延20多里,他们跨越了3个省,往返共80多个日 日夜夜……
学习活动一:赏别样风景
风一更,雪一更
学习活动一:赏别样风景
学习活动一:赏别样风景
山一程,水一程 风一更,雪一更
学习活动二:悟别样深情
北平的冬天,风既冷又硬,夹着沙土扑面而来,眼睛被吹闭上了,脑子被
吹糊涂了。人在风中就如同风前的烛光忽灭忽亮,难怪外国人说,一刮风,北平
城就成了个大香炉。
——老舍《北平的冬天》
学习活动二:悟别样深情
•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高鼎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
学习活动二:悟别样深情
学习活动二:悟别样深情
据说,纳兰性德从二十二岁第一次护卫康熙出塞开始, 直到三十一岁去世,总共出塞十三次,甚至在二十八岁,也 就是写《长相思》这首词不久以后,作为皇帝亲信,出使梭 龙,经历寒苦恶劣的气候,完成了边境的军事考察,时间长 达四个月,为后来康熙平定边境立下大功。
学习活动二:悟别样深情
学习拓展活动
课后任务: 纳兰性德短短的一生,有很多时间走在征途,也写在征

《长相思》纳兰性德课件

《长相思》纳兰性德课件
2 意境优美深刻
《长相思》的诗词有着优美而深刻的意境,让人沉浸其中,感受诗人的内心世界。
3 表达手法巧妙
纳兰性德运用巧妙的表达手法,充分展现了他的诗词才华和情感表达能力。
诗句欣赏
1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
行。”
2 “夜深千帐灯。”
这句诗简洁而富有意境,描绘了夜晚的寂
通过细致的描写,纳兰性德将自己的思念
3 通过欣赏诗词可以
开拓思维、增长知 识、提高审美水平
学习和欣赏诗词不仅能 丰富个人文化素养,还 能开阔视野、提升人文 素质。
《长相思》纳兰性德精品ppt 课件
介绍纳兰性德及其代表作品《长相思》,探索其诗词的魅力和深远影响。
纳兰性德
清代著名文学家
纳兰性德是清代杰出的文学家,以诗词才华闻名,被誉为“词中之圣”。
诗词为其代表作品
纳兰性德的诗词作品在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广泛传诵和欣赏。
影响深远
纳兰性德的创作对后世词人和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纳兰性德的诗词通透真 实,情感深刻,使读者 产生共鸣。
3 对后世影响深远
纳兰性德的诗词对后世 词人和文化领域产生了 广泛的影响和启发。
结语
1 纳兰性德的《长相
思》具有深远影响
2 诗词艺术的魅力不
容忽视
《长相思》的艺术价值 和文化意义使其成为纳 兰性德不朽的代表作品。
诗词艺术能够引发浓厚 的情感共鸣,提供人们 不同层面的审美享受。
《长相思》
1 描述爱情悲苦
《长相思》以细腻的笔 触描绘了爱情中的痛苦 和思念之情。
2 通过描写景物表现
情感
纳兰性德巧妙地运用景 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内 心深处的情感。
3 具有深远意义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长相思课件(17张PPT)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长相思课件(17张PPT)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看谁说 的最好。
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 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 灯。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声音嘈杂打碎了思 乡的梦,而相隔千里的故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
作者在词中描画了哪些景物?
山水、山海关、风雪、 千帐灯、故园。
《枫桥夜泊》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 想感情。
《长相思》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深寻思念,也 反应了词人期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读一读,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 写,想象诗句描画的景象。
◇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这两句诗中的照是静态的,清泉流是动态的。 前一句描画了一幅松林图,后一句描画了一幅清 泉流动图。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这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突出了什么? 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
复使用,突出了将士们离故乡之远,行军之艰巨。。
风一更,雪一更,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
大约两小时。风一更、雪一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 更,整夜风雪交加。
园无此声。
聒:声音嘈杂,这里指风
雪声。
故园:故乡。
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 园无此声。
诗意: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声音嘈杂 打碎了思乡的梦,而相隔千里的故乡没有这样 的声音啊。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结尾这一句直接地表达了征人对故乡的深深爱恋 之意。
采用了映衬的写法,用帐外的寒冷来映衬故乡的 温暖,写出了战士们身处寒风暴雪之中,听到帐外的 凛冽寒风,而产生的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长相思 词牌名。
清·纳兰性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成就: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 称“清词三大家”。况周颐《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聒 碎 乡 心 梦 不 成 异 家故 地 庭 他 衬 的园 乡托温 的 暖无 冷 此 寂 声
长水远也。 【榆关】即今山海关 【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故园】故乡 【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译文
一路上登山涉水,山山水水,行行重行行,
——故园的生活,幸福的生活,其乐融融的生 活。
《长相思》读到这里,你们感受
到了作者一颗怎样的心?
孤独、思念、期盼、豪迈
总结
纳兰性德的老师徐乾学说他的词“清新隽秀,
自然超逸”,况周颐说他的词“纯任性灵, 纤尘不染”(《蕙风词话》),这都指出了 纳兰词的一个鲜明的特征:真——情真景真, 意境天成。这首小令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 它以壮观的塞外景象来渲染柔婉的乡思情绪, 情意隽永;以白描手法绘景,造语朴素,自 然真切。
风 一 更
风 雪 感之 慨夜 万 千思 乡 之 情
对仗
雪 一 更
身 向 山榆 海 关关 那 畔 行 夜 皇 帝 深走 感过 如 慨的 那 又风 厮 峰景 回 那 路 处 转 放松、高兴 激动、豪迈
水 一 程
长 相 思
词 牌 名
重点字词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
鲁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长 相 思
多情贵胄——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清词人。 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性德;字容若 (纳兰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 人。大学士纳兰明珠长子,生长在北京。 善骑射,好读书。经史百家无所不窥,谙 悉传统学术文化,尤好填词。康熙十五年 (1676)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 迁至一等。随扈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龙 (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情况。 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 被埋葬在北京海淀区上庄皂甲屯。 作品特点:词以小令见长,多感伤情调,间有雄浑之作。词集名 《纳兰词》,有单行本。
长相思
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天涯羁旅最易引起共鸣的是那“山一程,水一 程”的身漂异乡、梦回家园的意境,信手拈来 不显雕琢,难怪王国维评价“容若词自然真 切”。 这首词更可贵的是缠绵而不颓废,柔情之中露 出男儿镇守边塞的慷慨报国之志。一句“夜深 千帐灯”不愧“千古壮观”。
你还知道哪些我们所学的边塞诗?
• 《雁门太守行》李贺 ; 《出塞 》王昌龄 《凉州词 》王之涣 ;《使至塞上》王维 等等
——你看到了辗转反侧的画面。
——你看到了眺望家乡的画面。 ——你看到了风雪交加的画面。 ——你看到了刀光剑影的画面。
自由朗读词的下阕 如果身在故园,又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 景呢? 一幅恬静安闲的村居图。 ——故乡就是老母手中那一针针纳入寒衣的线 啊! ——故乡就是妻子那一双含情脉脉的眼睛啊!
——一个多么宁静、多么美好的团圆之夜啊!
往山海关那边行进。夜深宿营,只见无数座 行帐中都亮着灯火。 挨过了一更又一更,风 雪一阵又一阵,在耳边呼啸,吵得我乡心碎 乱,乡梦难圆,在我的故园,几曾有聒耳的 风雪声?
翻译

山路走一程,水路走一程,走了一程又一 程,向山海关那边行进。夜深人静,千百 座营帐中仍然亮着灯。风吹了一更,雪下了 一更,风雪声扰使思乡心碎,旧梦难成,故 乡从未有过这样的风雪之声.(“故园无此 声”看似无理实则有理,故园岂无风雪? 但同样的寒霄风雪之声,在家中听与在异 乡听,自然会有不同的感受。)
1、作者的“身”在哪里?你们是 从哪儿读出来的? 他经过了崇山峻岭,他经过了小河大川,他 经过了山海关外,他经过了军营的帐篷,他 还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一句话,作者身 在征途上。 2、作者的“心”又在哪里? 心系故园
展开想象,读出词情
同学们自由朗读词的上阕,你们的眼前出现了 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你看到了翻山越岭的画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