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艺造物文化基本范畴述评——传统工艺美学思想体系的再思考详细内容
传统工艺美术继承与发展思考
![传统工艺美术继承与发展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417548fb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a6.png)
传统工艺美术继承与发展思考传统工艺美术是指几千年来在各个地域、各个民族形成的,以手工制作为主要特征的艺术形式。
这些传统工艺美术代表了当地人民的文化、历史和生活方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然而,随着现代科技和工业化的发展,传统工艺美术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
如何正确继承和发展传统工艺美术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首先,要正确继承传统工艺美术,我们需要加强对相关技艺和技术的学习和传承。
传统工艺美术是凝结了前人智慧和经验的结晶,其中的技艺和技术是非常宝贵的财富。
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如师傅传徒、学校教育、培训机构等,将这些技艺和技术传承下去。
同时,还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年轻人从事传统工艺美术,培养更多的传统工艺美术人才。
其次,要注重将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为其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新。
传统工艺美术在古代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而存在的,它们与时俱进,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我们可以通过设计创新和材料创新等手段,使传统工艺美术更好地适应现代人的需求和喜好。
同时,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的力量,如3D打印、数字化设计等,提升传统工艺美术的制作效率和品质,使其在现代社会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此外,要加强文化传承和保护,为传统工艺美术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机会。
传统工艺美术与当地的文化和历史密不可分,只有当文化传承和保护得到充分重视,才能够确保传统工艺美术得到良好的氛围和资源保障。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对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和支持,同时,可以举办各种展览和活动,提高传统工艺美术的知名度和受欢迎程度。
此外,社会各界也应该积极参与到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和发展中来,共同努力实现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发展。
总之,传统工艺美术的继承和发展是一个综合性、长期性的工作,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正确的传承和创新,传统工艺美术才能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为人们带来更多的美好体验。
对传统工艺美术的理解与思考
![对传统工艺美术的理解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dc458e58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a1.png)
对传统工艺美术的理解与思考传统工艺美术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艺术形式,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智慧结晶,是我们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感悟和表达。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工艺美术凝聚了祖先们对生活的智慧和情感的表达,是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形式之一。
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对材料和工艺技术的独特运用。
不同地方、不同时间的传统工艺美术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如中国的景泰蓝、瓷器、剪纸等,日本的和纸、茶道、花道等,韩国的陶瓷、书法、服饰等。
这些工艺技术和材料的应用既展现了人类对材料的驾驭能力,也展示了人类对美的追求和表达的方式。
传统工艺美术可谓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中最闪耀的一颗明珠。
它既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和感悟,又传递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之道。
传统工艺美术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承载着文化的内涵,每一种工艺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被忽略了艺术的价值和美的存在,而传统工艺美术正是一种重要的提示,提醒我们要珍视生活,体会生活中的美好。
若熟悉传统工艺美术,我们可以从中读到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和对美的追求。
景泰蓝的制作工艺繁复精细,这种工艺在成型、施釉、烧制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每一件作品都需要匠人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而其色彩的变幻和画面的构图都是匠人凭借多年的经验和执着的精神所凝练而成。
与此类似,中国的瓷器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其研磨、烧制等工序都具有很高的难度和复杂性。
如今,虽然现代科技已经能够模拟出优美的瓷器和景泰蓝,但是其中蕴含的情感和历史故事是无法被复制的。
传统工艺美术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审美方式。
在传统工艺美术中,人们注重的是对自然的模仿和再现。
丰富的色彩和造型展现了自然界中的美。
而传统工艺美术正是通过这些杰出的艺术品,让我们重新审视自然,赋予自然以美的内涵。
回归自然是现代人内心深处的渴望,而传统工艺美术正是一种让我们重新与自然建立联系的方式。
中国传统工艺造物观(2篇)
![中国传统工艺造物观(2篇)](https://img.taocdn.com/s3/m/cb1abd8c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15.png)
第1篇一、引言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其文化底蕴深厚,传统工艺丰富多彩。
在中国传统工艺中,造物观是一种独特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深刻理解。
本文将从中国传统工艺造物观的内涵、特点、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二、中国传统工艺造物观的内涵1. 顺应自然中国传统工艺造物观强调顺应自然,追求天人合一。
古代工匠们认为,万物皆有灵性,人与自然息息相关。
因此,在创作过程中,他们注重观察自然、模仿自然,力求使作品与自然和谐共生。
如陶瓷、丝绸、玉器等传统工艺,都体现了这一造物观。
2. 强调实用中国传统工艺造物观强调实用,注重功能与形式的统一。
古代工匠们认为,一件物品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外观,更在于其实用性。
因此,在创作过程中,他们注重实用性的同时,兼顾美观性,使作品既有实用性,又有艺术价值。
3. 注重意境中国传统工艺造物观注重意境,追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
古代工匠们认为,一件物品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实用性和美观性,更在于其所蕴含的意境。
因此,在创作过程中,他们注重挖掘物品背后的文化内涵,赋予作品丰富的意境。
4. 追求和谐中国传统工艺造物观追求和谐,强调“五行相生相克”的哲学思想。
古代工匠们认为,万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只有达到和谐的状态,才能体现出事物的本质。
因此,在创作过程中,他们注重协调各种元素,使作品呈现出和谐之美。
三、中国传统工艺造物观的特点1. 继承与创新中国传统工艺造物观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古代工匠们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不断推陈出新,使传统工艺得以传承和发展。
2. 综合性与包容性中国传统工艺造物观具有综合性,融合了哲学、美学、伦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
同时,它还具有包容性,吸纳了各种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3. 精细入微中国传统工艺造物观注重细节,追求精益求精。
古代工匠们在创作过程中,对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做到完美,使作品呈现出极高的艺术价值。
对传统工艺美术的理解与思考
![对传统工艺美术的理解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3b7182b6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b7.png)
对传统工艺美术的理解与思考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凝聚着中国人智慧和创造力的精华,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传统工艺美术逐渐被冲击和淡忘,然而,它的价值和意义却不可忽视。
对传统工艺美术的理解和思考,不仅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也有助于传承与发展传统工艺美术。
传统工艺美术是指使用传统工艺技术创造和表现美的艺术形式。
其特点是通过手工制作,依托自然材料和传统工具进行创作,注重艺术品的实用性和审美价值。
传统工艺美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每一个工艺品背后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技艺。
1.传统工艺美术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的国家,传统工艺美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通过继承与发展传统工艺美术,人们不仅可以了解古人的思维方式、审美观念和生活态度,还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艺术风格。
2.传统工艺美术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传统工艺美术中,包括了禅宗哲学、文人意境、道德观念等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些内涵都蕴含在工艺品的形式、花纹和图案中,使得每一个工艺品都有丰富的象征性和寓意。
例如,中国的陶瓷艺术中,青花瓷精湛的绘画技艺和独特的蓝色花纹,不仅是美的表现,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价值的体现。
传统工艺美术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是艺术品,更是承载着历史的文物,具有触摸历史、感受时光的功效。
3.传统工艺美术对于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标准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流行的审美趋势通常是世界化和标准化的,人们趋向于一味追求外来的潮流和时尚。
而传统工艺美术不仅有助于激发人们对独特美感的理解和欣赏,更为人们提供了可以个性化表达的平台。
通过传统工艺美术的学习和参与,人们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重新审视美的定义和价值,培养独立思考和感知美的能力。
然而,面对现代科技的冲击和市场商品化的压力,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对传统工艺美术的理解与思考
![对传统工艺美术的理解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e29b2d2f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b6.png)
对传统工艺美术的理解与思考传统工艺美术是一种具有浓厚文化传承意义的艺术形式,它代表了一个民族或地区的独有艺术表达方式。
传统工艺美术通常由手工技艺创造而成,反映出当地特有的审美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审美价值,更承载了文化记忆和历史痕迹。
传统工艺美术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陶瓷、丝绸、漆器、木雕等传统工艺品走进博物馆和国际舞台,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名片。
这些古老的技艺和工艺,经过长时间的沉淀和发展,既有继承传统的作品,也有创新融合的新作品。
传统工艺美术不仅给人们带来审美的愉悦,更重要的是反映了民族精神、审美情趣和文化意蕴,传承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其中,陶瓷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中国的陶瓷艺术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就有了发展。
从仰韶文化到龙山文化,再到商代和周代的青铜器,陶瓷制作艺术逐渐成熟。
到了唐代和宋代,中国的瓷器制作达到了鼎盛时期,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技艺。
经历历代风格变迁的历练,中国陶瓷艺术融合了多元文化,并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韵味。
陶瓷作为一种生活艺术的代表,展现了民族之魂和文化之美。
中国的传统陶瓷工艺品,如青瓷、白瓷、彩瓷等,都以独特的色彩、造型和纹饰,展示出了丰富的民族审美情趣。
其中,青瓷以其深绿色的釉面和独特的斑点纹饰而闻名。
它不仅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更是中国陶瓷艺术的代表之一。
白瓷则以其纯洁素雅的色彩和简约的造型受到广泛追捧。
彩瓷则在白瓷的基础上加入了丰富多彩的绘画装饰,充分展现了创作者的想象力和艺术才华。
传统工艺美术在文化传承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是过去生活方式的一种表达形式,更是当代文化的瑰宝。
通过传统工艺美术的学习和弘扬,可以使年轻一代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
古代工艺品中所展示的民族精神、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都是我们继往开来、发扬光大的重要素材。
正如传统陶瓷工艺里所包含的创造力、执着和智慧,不仅代表了古代陶瓷工匠们的精神追求,更是一种激励和启示。
对传统工艺美术的理解与思考
![对传统工艺美术的理解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6575737d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30.png)
浅谈传统工艺美术的理解与思考论文摘要: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传统艺术的一部分,它是生活的艺术,生活文化的“活化石”。
所有传统工艺产品的背后,都蕴涵着非物质的技术内容和文化艺术内容;传统工艺美术作为商品,在历史上产生过巨大的经济价值,至今仍维持着一个以手工生产为主要特征的产业群,作为工业生产的互补。
可以说,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传统工艺美术的价值和历史意义都有再认识的可能;另一方面,进入21世纪的传统工艺美术,其创新与发展遭遇到了发展经济、技术更新和文化变迁的诸多矛盾,产生了不少新的问题,需要去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工艺美术形态神韵理解与传承我国传统图形艺术源远流长,发展到今天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早在文字诞生之前,先民就开始使用图形来传达思想与沟通感情,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与刻绘在崖壁上的岩石刻等等这一些不仅记载下了先民对自然的理解与期盼,同时也成为了人类最早的图形艺术。
中国的图形艺术不仅起源早,而且不断得到发展,虽然时快时慢,但从未中断,如商代青铜器上的饕餮图形;春秋战国时期的蝌蚪文、梅花篆;汉代漆器上的凤形、唐代的宝相花纹以及后来出现的金文形态等。
中国传统图形资源是极为丰富的,它们在自己的发展和演变中,既有一以贯之的脉络,又有多姿多彩的风貌,它们以其多样而又统一的格调,显示出独特、深厚并富有魅力的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
这些图形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发展而不断的沉淀、延伸、衍变,从而形成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体系,这一体系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精华,同时也体现出了华夏民族所特有的艺术精神。
一、回顾历史。
中国古代文明中的四大发明,其实大多与中国传统工艺相关,或者说就是传统工艺文明的产物。
久远的工艺美术历史留给今人的,既有无数令世人惊羡的产品,还有亟须传承的传统工艺文化及其精神。
首先,陶瓷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类。
当代考古资料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在我国黄河流域的河南、河北,长江流域的江西、浙江,东南沿海的广东、广西等地都已有烧陶器的活动。
传统工艺造物文化基本范畴述评论文
![传统工艺造物文化基本范畴述评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70ad449c8d376eeaeaa31f6.png)
传统工艺造物文化基本范畴述评论文一、发掘传统工艺文化的理论基石首先,作为概念范畴形态的精神文化,是建立在物质文化基础上的,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概括升华。
汉字“范”即工艺造物的模具。
《荀子·强国》:“刑范正、金锡美、工冶巧、火得齐。
”而“畴”指已耕作的田地或田地的分界。
可见“范畴”就是人们在生产实践基础上对事物的认识。
“道与器”,道即理,《说文》:“理,治玉也,从玉里声”。
玉有脉理,依其脉理而治,就是理。
“质与文”,质就是器物的质地,文即图案纹样之“纹”。
可见这些概念,原本就是工艺造物原初意义的引申。
我们只不过是把“借走”的概念“物归原主”,从本质上或本体上没有什么不妥。
二、传统工艺文化造物观念的基本范畴传统工艺文化造物观念的基本范畴和理论框架(见图示一)附图图示一:传统工艺文化造物——造形基本范畴(一)图示说明:(1)概念设立:循用旧名,但要汇通古今之义。
(2)逻辑层次:由上至下,从普遍到特殊、从总体到个别,再到综合、整体。
(3)逻辑顺序:以人为本位,统搅道、器、形;造物即造形,“形”位居中心;由构思到构形,再由构形到统形(型器、形象、形制)。
(4)此表为传统工艺文化造物——造形基本范畴和理论框架。
工艺美学的意匠美、造型美、色彩美、材料美、技艺美、形式美等基本范畴虽未列出,应为其中包含之义。
(5)传统概念的包涵性、多义性和模糊性,义理解释紧扣造物宗旨,不务诠析详尽。
着重理解概念范畴的理论框架。
(二)基本范畴1、本体论对偶范畴:天人、道器、理气、文质(2)道器从《易》开始,中国古代传统中道、器并举。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化而裁之谓之变。
推而行之谓之通。
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总体看这里并非空说易道。
“道者,器之道”,无弓箭即无射道,无车马也无御道。
“道寓于器”到制器的“载礼释道”,是作《易》者的本意,也是传统造物的一条规律和基本社会功能。
综观中华五千年的衣冠文物、宫室器用、典章制度,宗宗件件为既定的社会秩序形态提供着合法性的支持;为“大一统”社会体制的形成,发挥过何等重要的作用!“器之道”真可谓神矣!(4)文质《说文》曰:“文,错画也,象交文”。
对传统工艺美术的理解与思考
![对传统工艺美术的理解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969d184e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fc.png)
对传统工艺美术的理解与思考传统工艺美术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技艺和文化传统,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积淀。
它通过手工艺术的方式,将独特的美学理念和技艺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传统工艺美术可以是陶瓷、漆器、金属器、纺织品等等,这些材料的运用不仅仅是为了实现实用功能,更是为了表达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审美需求。
对于传统工艺美术,我一直深深着迷。
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
通过传统工艺美术,可以承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智慧,也可以通过创新,将传统工艺转化为现代艺术的一种表现方式。
首先,传统工艺美术能够传递文化价值和符号意义。
例如中国的陶瓷工艺凝聚了千年文明的智慧,不仅仅是一种瓷器的制作,更是一种文明的象征。
每一个陶瓷作品都以其花纹、图案、色彩等元素传递着藏族文化的丰富内涵。
其次,传统工艺美术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传统工艺的传承和保护,我们可以将这种宝贵的文化遗产留给后代。
毕竟,传统工艺美术的制作过程并不像机械化生产那样容易。
需要经历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需要呵护和保存历代的技艺秘密。
但是,传统工艺美术在面临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逐渐被人们遗忘。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和保护,以保证后代有机会欣赏和学习到传统工艺的美。
同时,传统工艺美术的独特性也是它的魅力所在。
与机械化生产相比,传统工艺美术更注重手工制作和个性化。
每一件传统工艺品都是由工艺师的双手一针一线绣制而成,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雕细刻。
这种独特性使得传统工艺美术的作品更具价值和观赏性。
然而,传统工艺美术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境。
首先,由于人们对现代化生活的追求和对高效率的需求,传统工艺美术的市场需求逐渐减少。
传统工艺美术的制作时间长,成本高,天工巧妙,无法与机械化生产相比。
因此,如何在现代化的社会环境下,保持传统工艺美术的灵活性和创新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其次,传统工艺美术的设计与时俱进也是一个挑战。
传统工艺美术的设计往往受到传统和历史的限制,很难做出大胆的创新和变革。
对传统工艺美术的理解与思考
![对传统工艺美术的理解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5cdf8c7c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af.png)
对传统工艺美术的理解与思考传统工艺美术是指在传统手工艺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的设计和细致的工艺,以实用的功能为目的,追求美的表达的一种艺术形式。
它通过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代代相传的手工艺技艺,传递着民族文化的精髓和价值观念。
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工艺美术相比,更注重情感的表达、意念的传达以及对生活的适应。
它以人为本,以功能性为导向,将民族文化融入其中,赋予艺术作品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传统工艺美术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体验。
它源于人们的生活,与人们的情感紧密相连。
传统工艺美术作为一种物质文化遗产,常常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每一件传统工艺品都是时代的见证,是民族文化的象征。
通过欣赏和研究传统工艺美术,人们可以了解和感受不同文化的独特之处,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民族传统的认同。
同时,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生活相融合,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审美享受。
传统工艺美术作品通过细腻的工艺和精湛的技术,展现了艺术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它们面向现代人群,以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方式呈现。
在传统工艺美术作品中,我们可以欣赏到古老的剪纸、刺绣、陶瓷、木雕等技法的娴熟运用,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细致的表达方式引人入胜,给人带来深刻的触动和享受。
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工艺美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智慧。
当代社会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伴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和传统文化的冲击。
在这种背景下,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既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也是对民族精神的传递。
通过传统工艺美术的继承与发展,我们可以弘扬民族文化,保护传统技艺,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总之,传统工艺美术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承载着民族历史和文化的记忆,通过艺术家们的创作和努力向人们展示了民族的独特之处。
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发展是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传统工艺学的美学思想
![传统工艺学的美学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50e2f245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60.png)
传统工艺学的美学思想
1. 简约美:传统工艺中的设计思想强调简单、朴素、大方。
刻意追求那些纷繁复杂的形式和装饰通常是不必要的。
可以借鉴一些自然图案,如花卉、草木等,也可以潜心发掘本身的文化传统,营造和弘扬传统的美学价值。
2. 对称美:传统工艺中对称美常常体现为均衡、和谐和平衡。
这可以通常通过几何形状、图案和装饰来实现。
这种美学思想可以在各种媒介上体现,如织物、染料、图案装饰等。
3. 色彩美:传统工艺中的颜色是十分重要的。
传统工艺作品的色彩常常是鲜明、明快、大胆、深刻和自然的。
通常使用的颜料和染料也是天然的,该过程充满了对色彩强烈性的渴望。
4. 实用美:传统工艺的美学思想不仅是关注作品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倡导生活实用性。
伴随着传统工艺过程的是纯手工艺人的工作,所以他们在设计和制作手工产品时总是更加注重其实用价值。
手工做的物品要比大规模生产的产品更耐用、更漂亮、更有价值。
5. 手工艺美:传统工艺的美学还体现在对手工艺的追求上。
在自动化生产取代人工生产的今天,传统手工艺仍然被艺术家们热爱。
手工艺常常有一种独特的质感,这种质感没有任何机器可以模拟,在传统工艺中更是被people追求与倡导。
传统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传承与设计创新的思考
![传统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传承与设计创新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5e4e36b8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e3.png)
传统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传承与设计创新的思考摘要:传统民间工艺美术是民间艺人经过生活经验的积累形成的传统文化,是国家艺术瑰宝。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文化艺术的不断创新和改革,民间工艺美术的自然生命和其文化生命的关系出现了偏离。
关键词:传统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传承;设计创新引言传统民间工艺美术品蕴藏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民族情感,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21世纪,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创新支撑着企业发展,民间工艺美术品作为历史文化载体,如何顺应市场发展,在创新中求发展成为关注点。
目前,企业要抓住契机,勇敢面对挑战,深入挖掘,创新研究,借助现代美术资源发展民间工艺美术品,促进文化发展,取长补短,实现民间工艺美术品的现实应用价值。
1传统民间工艺美术概述1.1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界定传统民间工艺美术指的是运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简单材料制作出具有地域特色、时代特点,且能够展现老百姓质朴的美的作品,是劳动者寄托情感、寄予希望不可或缺的方式。
与人文美术、宗教美术不同,传统民间工艺美术以自身特殊的方式在艺术长廊中占据一席之地,深受大众的青睐。
1.2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特点由于依托的是寻常百姓家的日常生活,中国传统民艺有如下一些特点。
第一,功能至上,产品出自淳朴的实用本源。
民间工艺非常单纯,老百姓需要什么就设计制作什么。
华而不实、徒有其表的会被自然淘汰。
同样,原料选择廉价、易得的,工艺会选择容易的方式。
第二,历史长,设计和制作反复改良。
民间产品刚刚产生的时候也许有很多不尽如人意,但只要这个产品有用,会不断有人改进其设计和工艺。
在群体智慧下直到非常成熟合理后,制式会相对固定。
科技进步的加快致使现代工业化产品的更新换代频率倍增,很多创造尚未成熟就已然淘汰,谈不上改良。
第三,受众数量大。
传统民间工艺的服务对象是人民群众,这就决定了其拥有者和使用者是一个庞大的群体。
这个特点和当前的工业化生产是一致的。
2传统民间工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首先是来自西方文化的冲击,受到我国社会与经济转型的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与理念不同程度地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而民间工艺主要根源于我国传统文化,为此如何在西方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中探索自身发展道路成为传统民间工艺发展的重要问题。
对传统工艺美术的理解与思考
![对传统工艺美术的理解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928e9b057cd184254b3535a0.png)
对传统工艺美术的理解与思考摘要: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传统艺术的一部分,它是生活的艺术,生活文化的”活化石”。
所有传统工艺产品的背后,都蕴涵着非物质的技术内容和文化艺术内容;传统工艺美术作为商品,在历史上产生过巨大的经济价值,至今仍维持着一个以手工生产为主要特征的产业群,作为工业生产的互补。
可以说,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传统工艺美术的价值和历史意义都有再认识的可能;另一方面,进入21世纪的传统工艺美术,其创新与发展遭遇到了发展经济、技术更新和文化变迁的诸多矛盾,产生了不少新的问题,需要去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工艺美术;形态;神韵;理解与传承中图分类号:j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8-0-01中国工艺美术以其悠久的历史,别具一格的风范,高超精湛的技艺和丰富多样的形态,为整个人类的文化创造史谱写了充满智慧和灵性之光的一章。
古人说“天工人其代之”。
工是应于天理,而艺则出于人灵。
所以工艺是和人类的文化分不开的。
中国的工艺美术,更是历史悠久,有着优秀的艺术传统和卓越的工艺技术,这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的宝贵结晶。
一、工艺美术的发展概况久远的工艺美术历史留给今人的,既有无数令世人惊羡的产品,还有亟须传承的传统工艺文化及其精神。
当代考古资料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在我国黄河流域的河南、河北,长江流域的江西、浙江,东南沿海的广东、广西等地都已有烧陶器的活动。
元代,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青花釉里红成为瓷器生产的经典作品。
明清时期,各色彩瓷展示着制瓷业的杰出贡献,各种制瓷技艺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斗彩、珐琅彩、粉彩、五彩等,形成一个惊羡天下的彩瓷时代。
其次,青铜工艺。
从公元前两千年左右开始,至殷商、西周达到鼎盛,历经十五个世纪的辉煌。
中国青铜工艺其冶铸技术之进步、生产和铸造规模之宏大、生产的品种和造型之多样、设计之匠心、装饰之精美、文化意义之丰富,都可以说举世无双。
传统造物文化的艺术魅力心得体会
![传统造物文化的艺术魅力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0312c2c9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b2.png)
传统造物文化的艺术魅力心得体会传统工艺造物文化基本范畴述评传统工艺美学思想体系的再思考。
一个国家要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除要具备相当的综合国力外,还必须保存和发扬其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尤其是承载着衣食住行的工艺造物文化。
在国际化的大潮中,一旦失去本身应有的特色和风貌,其民族文化存在的根和脉将会受到毁灭性的损伤。
因此继承和发扬传统优秀的工艺造物文化和美学思想,是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众所周知,中国造物文化的悠久、发达、辉煌、丰厚,无与伦比、举世公认。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未能形成独立、系统的理论学科。
但是没有系统整理不能误解为没有系统的工艺美学思想存在。
传统工艺造物文化基本范畴
![传统工艺造物文化基本范畴](https://img.taocdn.com/s3/m/455ce935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a0.png)
传统工艺造物文化基本范畴传统工艺造物文化是指通过传统的工艺技术,制作出具有独特风格和文化内涵的物品。
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独有的文化遗产,代表了该地区的历史、生活方式、审美观念和精神追求。
传统工艺造物文化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基本范畴。
一、传统手工艺品:传统手工艺品是通过手工操作,利用各种材料制作的艺术品或日常生活用品。
这些手工艺品包括陶瓷、木雕、玉雕、丝绸、刺绣、漆器等。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手工艺品,它们代表了地方文化的特点和历史。
例如,陶瓷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品之一,代表了中国古代的陶器制作技艺。
陶瓷器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杰出代表之一二、传统建筑:传统建筑是一种特定时期和地域的建筑风格,它融合了地域文化、环境因素和历史背景。
传统建筑采用传统的建筑方式和材料,体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审美态度。
例如,中国的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采用榫卯结构和斗拱结构,建筑风格独特。
传统的斗拱结构使中国古代建筑具有独特的韵味和美感,表现出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建筑技艺。
三、传统服饰:传统服饰是一种特定地区和民族的服饰风格,代表了一种文化和审美观念。
传统服饰在材料选择、加工工艺和图案设计上具有独特的特点。
例如,日本的和服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服饰。
和服是由细致的材料和复杂的打扮方式组成的,它除了体现了日本的传统文化外,还凸显了和服的高雅和复杂性。
四、传统美食:传统美食是一种地区特色的食品,包括传统的烹饪技法、食材选择和食品文化。
传统美食通常与地方生活和历史背景密切相关。
例如,法国的传统奶酪制作技艺源远流长,法国奶酪的制作和品尝已经成为法国文化的一部分。
每一种法国奶酪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和制作工艺,它们代表了法国美食的精髓。
总而言之,传统工艺造物文化是一个地区特色和历史痕迹的集合体。
传统手工艺品、传统建筑、传统服饰和传统美食是传统工艺造物文化的基本范畴,通过这些范畴可以了解一个地区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发展。
传统手工艺的美学思想研究
![传统手工艺的美学思想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890a4f6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1b.png)
传统手工艺的美学思想研究1 传统手工艺的美学思想研究传统手工艺有着悠久历史,一直被视为每个民族文化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手工艺已经被用于展现民族特色,并发展成为一门独特而优秀的艺术形式。
美学思想研究传统手工艺也是我们认识文化历史的重要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传统文化的全部内容,从而更好的传承传统文化。
2 美学思想和传统手工艺的内涵美学思想可以为传统手工艺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并思考传统手工艺背后的普遍价值,从而实现对传统艺术形式的深入探究。
传统手工艺大多是经由艺术家传授,其旨在表达艺术家对社会伦理价值观、美丽思想、审美追求以及生活情趣等内涵的思索。
例如,汉族书素绣的技法,强调的是利用金银绣法和图案的凝练丑化,传达着艺术家对蜡垂、万物复苏的追求。
3 美学思想研究传统手工艺的意义研究传统手工艺的美学思想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者可以从表达手法、技艺、图案及色彩的构成元素等几个方面,来研究艺术家在传统文化范畴中的主题思想,并从而解构艺术品背后深层次的思考维度和价值理念。
此外,美学思想研究还可以在对传统文化具体文化主题研究上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促进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增强生活情趣,提高文化素养。
4 结论总之,美学思想研究传统手工艺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在于: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以及它的特有的特点,从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产生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更深入的思考,从而改善人们的美学观念。
美学思想研究传统手工艺,将促进文化艺术形态和精神形态的完整发展,从而让人们有机会从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浓厚气息,形成美的文化体验。
传统工艺美术问题与思考.doc
![传统工艺美术问题与思考.doc](https://img.taocdn.com/s3/m/dbcd5b3776a20029bc642d34.png)
传统工艺美术问题与思考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传统工艺的美术的行业越来越边缘化,加上高等学校的有关专业也越来越少,导致我国传统工艺的美术的前行道路越来越艰难[1].对于我国现在很多人来说,分不清工艺美术的概念,其实工艺美术之前是我国很多高校的主要专业,培养了一大批相关的人才.目前设计的高校生已有一百万人,这些高校大部分是有之前的工艺美术类的职业学校升级上来的,在这样的职业学校,教学内容其实很少涉及工艺美术的内容,有些只留下了很少与之相关的课程。
在,有专门一个系叫做工艺美术系,但是这只是借用了手工的形式,与我们了解到的传统的工艺美术没有多大关系,因为他们提倡的只是用最新的工艺方法去加工艺术品。
ﻭﻭ标准性不强对于手工艺人来说,最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生活,去塑造艺术,对于我国目前的手工人来说,还没有建立起非常完善的手工工艺技术的标准,大多数还是停在美术的标准.因为我国的近代以来,我国的传统的手工工艺人员大都没有学识,文化背景不高也更别提接受了。
但是这一批手工艺人对于专业的美术工作者非常尊重,希望通过向他们学习来提高自己的工艺水平,因此当时很多手工艺人就到了美术职院进行学习深造,这就是了我国以素描、色彩和图案为核心的工艺美术的教学的一整套体系。
这个可以满足当时的需求,因为这一批手工工艺者有很丰富的的经验,将自己平时的经验与美术知识进行融合,这可以短时间提高他们的水平[2].但是想要长远的发展,却是不够的。
因为对于传统技术的传承与发展来说,需要对于手工工艺具有研发的视角,但是那一批手工工艺者只有学习到一些美术的专业知识,很多评价标准以及色彩造型都是来自于美术。
大家都崇尚美术标准,而忽视了工艺标准。
这是影响非常大的,因为传统工艺的传承需要借助标准的工艺技术,而不仅仅单纯是靠美的感觉。
目前我国的手工艺人的整体工艺技术的标准还不够强,由于会影响到我国传统手工工艺的进一步发展的自和方向,所以需要非常重视这一块。
论中国传统造物的设计美学思想
![论中国传统造物的设计美学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716a4a94e53a580216fcfe88.png)
论中国传统造物的设计美学思想【摘要】:在中国传统造物中,各种学派的思想对艺术设计都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
其中影响中国传统造物设计的主要思想有实用美思想、装饰美思想及道德性思想。
【关键词】:实用美;装饰美;道德性原始人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在不断积累对工具的使用和设计经验后,才逐渐成为真正意义上具有创造力的”人”。
判断人类进步的重要依据之一就是人类创造力的发展,而创造力的发展,则往往蕴含在不同时代人们对器物的设计中。
从出土的各时代的遗留物,包括建筑、石器、陶器、装饰物等等,生动形象地向人们展示出人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的演变,标志着人类文明所经历过的各个重要的历史阶段。
无论是生活必需品还是工艺装饰品,一般都具有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功能。
物质功能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精神功能则满足人们精神方面的需要。
1. 造物中的实用美思想在中国传统造物思想中,一贯遵循”和谐、实用、美观”的设计理念。
北宋范仲淹曾提出”器以象制”之说:”器以象制,水以轮济”,也就是人要想达到提水灌溉的目的,提水功能必须需要依附一个象--形式来实现,也就是功能要依靠形式来承载(”象以载器”)。
范仲淹在这里认为筒车的造型就代表了它的结构,这个器物结构必须依附在”象”这个形态上,才能完成其升水功能,而后四字是说:水通过水轮运转便达到了灌济农事的目的--”转此大水轮,救汝旱岁苦”。
.以人为中心和以实用为本的设计思想,始终贯穿在中国古代艺术设计的思想体系中。
自新石器时代创造了治陶、纺织等之后,人们对美的追求和表现就更迫切了。
其中”彩陶”便是反映这个时期的标志物之一,彩陶从形制来看,其功能的需求已设计的非常合理了,如罐耳的位置设计及罐足的大小高低都设计得合情合理,在制作中,其容量是设计所首要考虑的问题,因此彩陶的形体基本接近球体,在细部处理上,其口缘宽度、厚度及两侧系耳的大小、位置等,都充分考虑到携带与使用的方便。
这时的人们,已学会利用伸展或弯曲的线条、用器物的形体表现力量、情趣或节奏之美。
传统工艺造物文化基本范畴述评――传统工艺美学思想体系的再思考详细内容
![传统工艺造物文化基本范畴述评――传统工艺美学思想体系的再思考详细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85d32374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3d.png)
传统工艺造物文化基本范畴述评――传统工艺美学思想体系的再思考详细内容【摘要】本文探讨传统工艺美学思想体系的重要性和内涵。
首先介绍传统工艺造物文化基本范畴,然后概述传统工艺美学思想体系,并探讨其内涵和特点。
分析传统工艺美学思想体系对当代的启示和价值,强调其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
最后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总结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传统工艺美学思想体系的价值和意义,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供理论支持和启示。
传统工艺美学思想体系的研究不仅可以丰富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还有助于推动当代工艺美学的发展和创新。
【关键词】传统工艺、造物文化、基本范畴、传统工艺美学、思想体系、当代价值、重要性、研究展望、结论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传统工艺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随着现代工业化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统工艺逐渐被忽视和淡化,面临着失传的危机。
传统工艺所包含的造物文化基本范畴却是我们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和理解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当今社会,人们对于传统工艺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传统工艺的保护和传承。
对传统工艺造物文化基本范畴的评述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传统工艺中的基本概念、技艺、材料等方面进行系统地梳理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传统工艺的内涵和特点,以及其在文化传承中的价值和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传统工艺美学思想体系的再思考,深入探讨传统工艺造物文化基本范畴,揭示其内涵与特点,探讨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价值。
通过对传统工艺美学思想体系的系统分析和评述,提高对传统工艺美学思想的认识和理解,为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传统工艺美学思想体系的研究,探讨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和转化,促进传统工艺与现代文化的融合,推动传统工艺文化的传统与创新相结合,促进传统工艺造物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1.3 研究意义传统工艺美学思想体系在当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工艺造物文化基本范畴述评传统工艺美学思想体系的再思考详细内容一个国家要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除要具备相当的综合国力外,还必须保存和发扬其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尤其是承载着衣食住行的工艺造物文化。
在国际化的大潮中,一旦失去本身应有的特色和风貌,其民族文化存在的“根”和“脉”将会受到毁灭性的损伤。
因此继承和发扬传统优秀的工艺造物文化和美学思想,是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众所周知,中国造物文化的悠久、发达、辉煌、丰厚,无与伦比、举世公认。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未能形成独立、系统的理论学科。
但是没有系统整理不能误解为没有系统的工艺美学思想存在。
为此我在1989年发表的《传统工艺美学思想体系述评》一文(见《中国工艺美术》总第32期)中明确指出,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传统工艺美学已经初步形成了思想体系和理论形态,并从7个方面对其重要内容作了简要述评。
继续这一研究,本文将进一步对传统工艺造物文化的基本范畴、理论框架及其思想特色加以述评和探讨。
一、发掘传统工艺文化的理论基石范畴是理论构建的基本概念,是构成体系“网结”的支点和要素。
范畴系统,是概念范畴间的内在联系和层次结构。
因此,发掘传统工艺文化的理论基石,寻求和建构传统工艺美学基本范畴的理论框架,是建立科学、系统理论的首要前提。
但是,要想从传世的有限几本工艺着述中找到这样的理论范畴是比较困难的。
因为中国古代的设计思想、技术思想是和古代的哲学思想融汇一体的。
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对于道与器、物与欲、文与质、技与艺、用与美等工艺美学基本范畴展开了热烈的争论。
或取譬引类,或直言阐述,连篇累牍,史不绝书。
《周易·系辞》更是一部阐释天道易理“人文化成”的宏篇巨构和百科全书,其中就包括了工艺文化“开物成务”的丰富内容。
例如制器尚象、立象尽意的致思方式;道寓于器、载礼释道的教化功能;以意立象、取象构形的造型意识;天人合一、共生共荣的美学追求等等。
如果有人说引用这些范畴概念是妄测臆改,牵强附会,那么,我们如何认识这些范畴概念就成为问题的关键。
下面有必要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首先,作为概念范畴形态的精神文化,是建立在物质文化基础上的,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概括升华。
汉字“范”即工艺造物的模具。
《荀子·强国》:“刑范正、金锡美、工冶巧、火得齐。
”而“畴”指已耕作的田地或田地的分界。
可见“范畴”就是人们在生产实践基础上对事物的认识。
“道与器”,道即理,《说文》:“理,治玉也,从玉里声”。
玉有脉理,依其脉理而治,就是理。
“质与文”,质就是器物的质地,文即图案纹样之“纹”。
可见这些概念,原本就是工艺造物原初意义的引申。
我们只不过是把“借走”的概念“物归原主”,从本质上或本体上没有什么不妥。
第二,工艺造物的双重建构,工艺及工业历史的对象性存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打开之书,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的心理学”(马克思语)。
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实际上工艺美学比传统美学更接近哲学。
建立在实用理性、经验直觉、意象思维方式和讲究“经世致用”的传统哲学如《易·系辞》,更接近于广义的“营造学”。
“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己者也。
”工艺与传统哲学的双向靠近,使《易·系辞》的工艺文化人类学和工艺文化生态学的理论内涵便凸显出来。
对于人类文化的起源、社会文明的发展、衣冠文物与发明创造一一对应:渔猪时代(庖牺氏),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农耕时代(神农氏),斫木为耜,揉木为耒;刳木为舟、剡木为楫,垂衣裳而天下治。
“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
把这些工艺造物、文明建树推崇为圣人的事业。
“以制器者尚其象”视为推行“圣人之道”。
“尚’就是注重、效法,这里明确指出了《易经》对于工艺造物方法论的重大意义。
第三,工具(广义)性的造物实践,“开始对观察世界造成极为多样而广泛的客观因果联系”(李泽厚语)这是《易》之所谓体察天道、人文、万物化醇的最深刻的基础。
从钻木取火到烧陶、冶铜“五材”的掌握,再到“五行生克”和“五德始终”的“改正朔、易服色”,穷理尽性,品物流行,弥纶天地人“三才”之道;从形、色、材,位、向、数,时、比、应的构物系统要素,到天人合一的有机生成论和时空一体的文化生态观念,尽精微、致广大,囊括造物玄机。
如果说《周礼·考工记》为传统工艺美学提供了基本的技术论,那么《周易·系辞》为传统工艺学提供了基本范畴和方法论。
两者构成了传统工艺文化的理论基石。
二、传统工艺文化造物观念的基本范畴传统工艺文化造物观念的基本范畴和理论框架(见图示一)附图图示一:传统工艺文化造物——造形基本范畴(一)图示说明:(1)概念设立:循用旧名,但要汇通古今之义。
(2)逻辑层次:由上至下,从普遍到特殊、从总体到个别,再到综合、整体。
(3)逻辑顺序:以人为本位,统搅道、器、形;造物即造形,“形”位居中心;由构思到构形,再由构形到统形(型器、形象、形制)。
(4)此表为传统工艺文化造物——造形基本范畴和理论框架。
工艺美学的意匠美、造型美、色彩美、材料美、技艺美、形式美等基本范畴虽未列出,应为其中包含之义。
(5)传统概念的包涵性、多义性和模糊性,义理解释紧扣造物宗旨,不务诠析详尽。
着重理解概念范畴的理论框架。
(二)基本范畴1、本体论对偶范畴:天人、道器、理气、文质(1)天人天即自然、造化;人是人文、社会;物是物质、物体。
天——人——物主要指人与自然物质变换之关系。
天人合一是传统文化的最高理想,也是最基本的思维方式。
自然与人的生命活动、生存方式休戚相关。
尽人性以尽物性,尽物性以“参天地之化育”,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管子·五行》)。
师造化自然天成,尽人功巧夺天工。
从而也规范了工艺美的两大基本类型。
(2)道器从《易》开始,中国古代传统中道、器并举。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化而裁之谓之变。
推而行之谓之通。
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总体看这里并非空说易道。
“道者,器之道”,无弓箭即无射道,无车马也无御道。
“道寓于器”到制器的“载礼释道”,是作《易》者的本意,也是传统造物的一条规律和基本社会功能。
综观中华五千年的衣冠文物、宫室器用、典章制度,宗宗件件为既定的社会秩序形态提供着合法性的支持;为“大一统”社会体制的形成,发挥过何等重要的作用!“器之道”真可谓神矣!(3)理气理,通常指条理、准则。
《韩非子·解老》:“理者,成物之文也”。
《诗》:“天生蒸民,有物有则”。
凡造物皆须“审理定则”,就是要符合物理、物性和规矩、法度。
气是宇宙和生命化生之元。
“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庄子·外篇》)。
故气又代表一种生命力。
传统工艺造物传神,讲究“气韵”,是独具特色的概念范畴。
(4)文质《说文》曰:“文,错画也,象交文”。
段玉裁注:“像两纹交互也。
纹者文之俗字。
”可知本义为纹饰。
它指的就是色彩、线条的交叉组合结构所呈现出来的形式美。
《髹饰录》指出工艺造物要“质则人身、文象阴阳”,就是要求以人自身作为内在的尺度;外在形式要有阳刚和阴柔之美。
中国古代文“”的宇源取象,肇自人体的文身。
孔子引申为仪表修养,提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对造物而言,就是要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功能与装饰的统一。
2、形象发生论范畴:意、象、形、法、技、意象、意匠、型器、形制、形象。
(1)意有意图、意想的含义。
作动词指意会、料想、测度。
造物指创意。
(2)象有二义:一是指形状象貌,“象也者像也。
”(易辞)。
二是想象之象,作动词指象征。
(3)形《说文》:“形,象形也。
从彡开声。
”古人造“形”字是从毛饰画文而来。
指形质、形状。
(4)法《易·系辞》“制而用之谓之法”,指方法、作法,也指标准、模式。
《管子·七法》:“尺寸也、绳量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
”也指效法、遵守。
(5)技《说文》:“技,巧也。
”工部曰巧者技也。
二字互为转注。
指技术、技巧。
古代观念“技艺相通”,因此,还包括艺术加工技巧。
技艺美是构成工艺特殊本质美的重要因素之一。
(6)意象是传统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
意象的形成是客观物象经主体意识的加工,糅入人的意志,情感,思想观念,带有理想化、创意化的形象。
它也是介于具象和抽象之间的一种思维形态。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意象的获取乃是造型观念、审美心理最基本的部分。
(7)意匠意匠是人心构想之象,心意如匠师之筹度。
与现代词构思、设计同义。
意匠是工艺形象发生论的中枢“大脑。
”(8)型器工艺造物文化中“器物层”之统称。
包括器皿、器械、工具、农具、仪器、兵器等。
(9)形制工艺造物文化中“制度层”之名词。
形制就是按规定的制作式样。
例如:宫殿、陵墓、服饰、舆仗等象征礼仪、等级的器用和式样。
(10)形象工艺造物文化中“观念层”之“工艺形象”,通常指从艺术和审美表观的角度,涉及功能、材料、技术以及装饰趣味与生活情感等方面,对于形象的塑造与评价。
3、造型要素系统范畴:形、色、材,位、向、数、时、比、应。
(1)形此处指造形及造形要素点、线、面、体。
“形乃谓之器”,“成形曰器”(易辞)。
人类对形的深刻认识,主要是在制造工具的实践中,体察到各种形状变化与功能的关系,并在造物中形戍了物态化意识。
(2)色即色彩。
传统创立了独特的“五原色说”(青、赤、黄、白、黑)。
非常重视色彩的作用。
色彩成为地位、等级甚至国运的象征。
(3)材材料、材质, (4)位一指空间位置,也叫构图布局。
二指定位,当位,如图案的“四方八位”。
成位立象,各得其位。
(5)向指方向和变化的向度与趋势。
如发射、向心,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等。
(6)数指与形象呈现有关的所有可数字化的要素。
如大小、长短、比例等。
也指数理。
《易·系辞》:“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逐成天下之文;及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
”(7)时指天时季节,也指时代、时尚。
造物应时,识时知变。
传统造物观念中,十分重视“时”的要素,因为万物因时而变,形成一个动态时空系统。
(8)比有比较、比和、比喻之义。
《易·序卦》:“众必有所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物连类、比类取象、取类供喻。
无论形象、寓意皆因“比”而得,故视其为造型系统必不可少之要素。
(9)应指物与物、物与人的交感对应。
物与物同类相感、同声相应,或异质互补、相反相成;人与物的感应就是生理、心理作用以及精神对物质的“穿透性”。
“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易·系辞》)。
三、传统工艺造物文化基本范畴的理论特色传统工艺文化有自己独特造型理念、创造心态、视觉模式和构形规律。
从形象发生学范畴讲求意、象、形三分,而不像西方“就形论形”或追求所谓科学的视象(如透视、光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