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杨凤池讲座讲稿)

合集下载

心理学名家杨凤池:给孩子恰如其分的爱

心理学名家杨凤池:给孩子恰如其分的爱

误区三:重学龄后轻学龄前
有一对年轻夫妇在外地打拼,把孩子交给奶奶带。在孩子的心里, 奶奶就成了孩子的母亲。等孩子长大后再回到母亲身边后,眼前这个 母亲只是一个符号,没有实际内容。所以当母亲要教育和管理他,跟 他沟通的时候,孩子心理上就会拒绝,跟父母的沟通甚至会出现很大 的障碍。
为人父母一定要学习掌握科学的育儿理念和必要 的方式方法。 在决定孕育孩子的时候,就要痛下决心,艰苦几 年,把孩子带大。可以请老人帮忙,但不放弃自 己照料孩子的责任。
——当孩子没表达吃奶的愿望时不主动 喂奶;当孩子表达有这个愿望时也不耽搁太 长时间。
理解接纳孩子,开展良性沟通
宽容孩子的迷茫
甘当孩子的谋士
——站在孩子身后, 跟着孩子前进
鼓励异性交往
少男少女在青春期中自然地进入异性世界,直 观地认识异性,在与异性的交往中认识自己,学习 性别尊重、性别平等,进入与自己匹配的性别角色, 这比任何的理论教导都有效。而且这种交往可视为 对未来的恋爱和婚姻的“早期铺垫”和积极准备。
五、四个重要问题——表扬和批评的技巧 ——网瘾少年的帮助 ——考出好成绩 ——单亲家庭的孩子也快乐
六、五个成长关键期——0-6岁:学龄前期心理健康重点问题探讨 ——12~17岁:青春期心理健康重点问题探讨
幸福取决于——
你怎么想你自己 怎么对你自己
怎么想你周围的人 怎么对待周围的人
怎么想你的生活 怎么对待生活
上哪个学校就上哪个学校,因为我爸爸什么都可以办到。”
父亲用自己的能干剥夺了孩子健康成长的机会,扼杀了孩 子学习生存技能的动机。这类父母以为是在爱孩子、帮孩 子,实际上是害了孩子!
基点二:让孩子在肯定中成长
赏识教育是指赏识孩子应该被赏识的行为。 提倡表扬、鼓励和肯定并不意味着没有批评。 小错误确实可以忽视,尤其是无心之过。但严重

心理专家杨凤池、李子勋论心理健康

心理专家杨凤池、李子勋论心理健康

心理专家杨凤池、李子勋论心理健康心理专家杨凤池、李子勋论心理健康抑郁症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由外因导致的,这样走出心理障碍,主要靠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另外一种类型称之为内源性抑郁,这样的抑郁症必须吃药,而且吃药是有效果的。

严重的内源抑郁症还有其他医学治疗方法,也是有效果的。

【杨凤池】其实所谓精神无法集中,这是一种错觉。

因为你的注意力每时每刻都必须集中在一个兴奋点,或者一个对象上,所谓注意力无法集中,是你不能按照你自己的主观意志集中注意力,而有一种无意识的趋向或者无意识的对象拉走了你的注意力,你要搞清楚你当前注意的那些东西和当前不能集中注意的那些东西两者之间有些什么区别,你就应该知道意识你要想注意集中注意力的对象和无意识当中你要注意的内容,应该统一起来。

这样,你就能做到集中注意力了。

比如说,意识层你想集中注意力与学习,那你要想办法让自己对学习发生兴趣,有兴趣的事情你就不会刻意集中注意,这样集中注意才不会那么困难。

你可以再想想。

【杨凤池】失眠是一种结果,往往是其他原因引起的,我们帮助睡眠障碍的人,通常不直接帮他们入睡,比如吃安眠药或者催眠,而是帮他寻找失眠的原因,分析并加以解决,原因消除了结果也就不存在了。

这就是我们帮助失眠者的思路。

【杨凤池】周期性的情绪低落,是每个人都会发生的事情。

因为每个人都有一个生物钟,每个人的生理、心理活动都有其周期节律性,而且这种节律性明显的话,正说明这个人健康。

【杨凤池】心理咨询的原则有五六条:比如说保密原则、计划性原则、单向原则、系统性原则;良好的咨访关系、讲究职业道德;综合性原则。

维护身心健康的原则是: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情绪乐观稳定,意志坚强,个性健全,人际关系协调。

解决心理问题的原则主要是:帮助来访者或者当事人正确地认识自我,正确地评价情境,发现自己解决自己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的人格成长。

【杨凤池】人际关系不协调,主要原因是过于自我中心。

因为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我们喜欢一个人就跟他交朋友,跟他交朋友的时候,就得要深入他的内心,替他着想,如果你是自我中心,你老以自己的想法为重,跟其他人交往的时候,别人就没有兴趣继续跟你交往。

心理因素与疾病

心理因素与疾病

心理因素与疾病演讲人:杨凤池(首都医科大学副教授)大家好,今天我讲的题目是《心理因素与疾病》,我们大家都很关心健康。

我想关于健康,我们首先应该明确一下我们的概念,就是所谓健康,实际上不单纯指躯体的强壮和没有疾病,或者没有营养不良的虚弱现象,而是应该不仅仅有身体的健康,还有心理和精神世界的健康。

所以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曾经在1948年成立宣言当中,为健康下了一个定义。

健康,是一种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

在世界卫生组织举行的初级卫生保健会议上,又强调这个完整的健康的概念。

同时还补充了道德健康。

所谓道德健康,其实它和生理、心理、社会意义上的健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所以一个完整的健康概念,不仅仅包括生理学的健康,而且还包括心理学、社会学和道德肯定这样一些方面的完满状态。

前些年我们国家和社会不够发达,在那种情况下,大家可能更多的精力集中在注意我们身体健康上。

即便我们仅仅关注身体健康,我们应该也有这样一个概念,就是我们的心理状态也会影响我们的躯体健康的。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正在进行医学模式的转变,传统的医学模式是在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大潮影响之下,这些先进的技术应用于人体的健康与疾病研究领域。

结果导致人们发现了细菌,发现了抗菌素,有一些科学家提出来了人的生理功能、血液循环等等的学说。

还有人发现了病毒,这样就促使人们去想办法研究新的技术手段,特别是生物医学的技术手段去解决人们的疾病问题。

这样就建立起来了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对人类最大的贡献就是在地球上消灭了烈性传染病,感染性的疾病,对人的生命的威胁也大大的减小。

所以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就是生物医学模式的,对于人类健康最积极的贡献。

随着人类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原有的生物医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应人们现代社会的实际情况的需要。

所以有很多学者就提倡要进行医学模式的转变,其中很重要的就是罗彻斯特大学的恩格尔教授曾经提出来,需要新的医学模式。

如何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讲座

如何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讲座

如何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讲座示例文章篇一:《如何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讲座》嗨,大家好呀!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怎么让咱们的孩子拥有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

这可太重要了,就像给孩子的心里种上了一棵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小树苗。

我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吧。

我有个邻居家的小孩叫小明。

有一回啊,他在学校的绘画比赛里没拿到奖。

哎呀,他当时可沮丧了,就像一只斗败了的小公鸡,耷拉着脑袋,回家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他妈妈就很担心呀,这可怎么办呢?要是孩子一直这么消极可不行。

那到底什么是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呢?这可不是说孩子每天傻乐呵就行了。

积极乐观的孩子呀,就像是自带小太阳的。

遇到困难的时候,不会一下子就被打倒。

比如说在学习上,遇到一道很难的数学题,积极乐观的孩子会想:“嘿,这题有点难,不过我肯定能想办法做出来。

”而不是说:“完了完了,我肯定做不出来,我好笨啊。

”这就好比走在路上,前面有个大石头挡住了路。

乐观的孩子会想着怎么绕过去或者把石头挪开,消极的孩子就只会坐在石头旁边哭。

那咱们要怎么培养孩子的这种品质呢?第一点,家庭氛围很重要。

家得是个温暖的港湾。

家长可不能一天到晚板着脸,就像个严厉的老法官似的。

我认识一个家庭,爸爸妈妈总是在家里说说笑笑的。

哪怕有时候有点小烦恼,也会互相打趣。

他们家的孩子呀,也是个小开心果。

每天都笑嘻嘻的。

这就像植物需要阳光雨露一样,孩子在充满爱的家庭氛围里,心理品质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朝着积极乐观的方向发展。

家长们得经常给孩子一些鼓励的话。

孩子考了个不错的成绩,您就别光说“嗯,还行吧。

”得说:“哇,宝贝,你太棒了,这都是你努力的结果呢。

”要是孩子没做好,也别上来就批评,说什么“你怎么这么笨呀。

”可以说“宝贝,这次没做好没关系,咱们看看哪里出问题了,下次肯定能做好。

”再说说学校的作用吧。

学校就像是一个大花园,孩子们是各种各样的花朵。

老师呢,就像是园丁。

老师对待孩子的态度也能影响孩子的心理品质。

我记得我上学的时候,我们班有个同学回答问题老是答错。

如何培养孩子的心理健康

如何培养孩子的心理健康

如何培养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健康对其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一个健康的心灵能够使孩子更加自信、积极,并且有助于他们在学习和社交中取得成功。

然而,很多家长对于如何培养孩子的心理健康并感到困惑。

在本文中,我将分享一些有效的方法,帮助家长们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心理健康。

1. 给予关爱和关注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得到父母的关爱和关注。

家长应该花时间和孩子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并尽可能理解他们的需求。

关爱和关注能够给孩子一种安全感,让他们知道他们的感受和需求被重视和尊重。

2. 建立积极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家长应该提供一个积极、和谐的家庭氛围,减少家庭冲突和负面情绪的存在。

通过互相支持、理解和尊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能够更加融洽,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3. 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学会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并教导他们适当的情绪调节技巧,例如深呼吸、与他人交流以及运动等。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孩子处理和应对困惑、愤怒、焦虑等负面情绪,保持内心的平静。

4. 培养积极的自尊心自尊心是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长应该给予孩子积极的认同和肯定,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兴趣,并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同时,还需要教导孩子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提高他们的自尊心。

5. 鼓励孩子参与有益的活动参与有益的活动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也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加体育运动、音乐艺术、社区服务等活动,以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社交能力。

这些活动能够提高孩子的自我认知、自律性和团队合作能力,有助于塑造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6. 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良好的家庭沟通是培养孩子心理健康的基础。

家长应该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困惑和问题。

适当的沟通能够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并帮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和需求,以便及时作出适当的支持和引导。

如何培养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杨凤池(2)

如何培养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杨凤池(2)

如何培养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杨凤池(2)如何培养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杨凤池现在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有两大误区值得重视,第一大误区是很多家长特别重视孩子青年和青少年时期,忽略了学龄前时期,其实上学之前特别重要。

第二个误区是很多家长觉得对孩子好就是帮孩子做事。

我的建议是第一要特别注意孩子学龄前时期心理、体质的培养,第二是要把孩子的智商和情商的培养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要让孩子爱,首先让孩子能够有责任心能够独立承担生活的负担,这样的孩子才有可能好好学习。

有很多家长经常和孩子说“你只要好好学习,你什么都不用管什么都不用干,你要什么爸爸妈妈给你什么”,一般这样的孩子学习都挺有问题,如果这样说法的孩子学习没有问题,那么心理健康就会有大问题。

因为一个人不可能只好好学习别的什么都不干,人的一生没有一个阶段只把一件事做好别的什么都不用做。

只有短促突击的情况下,可以一些天专干一件事,情况不可能相当长时间什么都不干只做一件事。

一个孩子如果只注重学习,不干家务不替父母着想和别人交往的能力也差。

一个孩子爱学习心理比较健康的学习像回事干家务也自觉交往方式也冷静,这种孩子才真正要培养。

婴儿期在婴儿期要注重非语言的沟通。

婴儿期的孩子不会说话,要注重语言前的沟通,如果有的同志孩子刚刚一岁或者一岁以内,要注意这个时段对婴儿、乳儿要注重对感官、言语和行动的三大训练。

感官是给孩子听觉、视觉、嗅觉等方面的感觉,让孩子感官发展比较全面、协调。

训练孩子活动,让孩子做各种各样的动作,有很多家长觉得孩子越老实越好,一动就会碰到、摔到,但从我们心理学发展学角度来看,一岁以内小孩的肢体动作对身体心理发展都是特别有利的。

言语训练,有的家长看孩子不言语听不懂家长的话也不会说话,家长就不理孩子。

聪明的母亲经常和孩子对话“宝贝,饿了吧?渴了吧?想妈妈了吧?”有的人认为孩子听不懂妈妈说些话没有用,孩子听不懂话不会说话是因为在妈妈和他说话之前没听过声音,老和他说话,有相应的表情和动作,他就慢慢知道这个声音是这个意思那个声音是那个意思,学着用这个声音和妈妈说话,妈妈就会有反应。

培养心理健康享受内心宁静演讲稿

培养心理健康享受内心宁静演讲稿

培养心理健康享受内心宁静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我是今天的演讲嘉宾,很荣幸能够在这个特殊的场合与大家分享有关培养心理健康、享受内心宁静的话题。

心理健康是每个人追求幸福与幸运的必备条件。

然而,随着社会压力日益增加,我们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许多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却备受影响。

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探讨如何培养心理健康,享受内心宁静。

第一,树立正确的心理观念。

心理健康的基础是正确的心理观念。

我们应该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每个人都会面临挑战和困难。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学会宽容和接纳自己,对待他人也要充满理解和宽容。

同时,我们还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积极面对困难和挫折,相信自己可以克服困难并变得更加强大。

第二,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生活习惯对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充足的睡眠对于恢复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此外,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学会放松和调整自己的心情都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定期放松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释放压力,譬如读书、听音乐、散步等等。

第三,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我们要学会与他人友善相处,倾听他人的需求和感受,理解和关心他人。

同时,积极地寻找与他人分享快乐和困扰的机会,互相支持和鼓励。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有效地缓解心理压力,给予我们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第四,培养情绪管理能力。

情绪是人的内心世界的反应,情绪管理能力对于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学会识别和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培养积极的情绪态度。

当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寻找积极的解决方式。

此外,我们还要学会认识和引导他人的情绪,提供支持和帮助。

第五,寻求专业的帮助。

当我们面对严重的心理问题时,及时寻求专业的帮助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医生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和解决心理问题,帮助我们建立积极的心理状态,提升生活质量。

如何培养心理健康积极阳光的孩子讲座内容

如何培养心理健康积极阳光的孩子讲座内容

一、概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革,人们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视。

心理健康不仅对孩子的成长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关系着社会的和谐稳定。

本次讲座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举办的,旨在帮助家长和教育者了解如何培养心理健康、积极阳光的孩子,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

二、认识心理健康1.心理健康的定义及重要性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对现实的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达到一定水平,并且具有积极的心态和行为。

心理健康对孩子的学习、人际关系、情绪调节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

2.心理健康的特征和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心理健康的孩子通常表现为情绪稳定、积极乐观、自信自信、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有批判性思维等。

三、如何培养心理健康的孩子1.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中的教育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深远。

家长应该关注自己的情绪状态,保持良好的心态,与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关怀。

2.注重孩子的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对于培养孩子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情感需求,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引导孩子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

3.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自我意识和自信心是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和教育者应该为孩子提供适当的自主空间,让他们学会自我决策,树立自信心。

4.鼓励孩子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从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树立积极乐观的态度,教会他们如何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四、孩子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策略1.关于学习压力学习压力是当前很多孩子面临的问题,家长和教育者应该理性看待孩子的学习压力,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学习态度,保持合理的学习节奏。

2.关于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巨大,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引导孩子树立积极的人际关系观,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3.关于情绪管理孩子在情绪管理方面常常会遇到困难,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帮助孩子发展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教会他们如何理性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如何培养一个心理阳光的孩子

如何培养一个心理阳光的孩子

如何培养一个心理阳光的孩子要培养一个心理阳光的孩子,首先需要在他们的成长环境中营造积极向上、充满爱与理解的氛围。

以下是我对此的一些建议:1.给孩子正面的肯定和鼓励。

当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或者取得进步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努力是被认可和重视的。

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乐观态度。

2.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倾听的机制。

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倾听的关系,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声音和情感是被尊重和理解的。

不论是孩子的喜怒哀乐,都要真心倾听,关注他们的需求和情感状态。

3.培养孩子的情绪认知与管理能力。

给孩子提供适当的情绪表达和情绪管理的渠道,引导他们学会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并学会有效地处理负面情绪。

家长可以通过示范,告诉孩子合理处理情绪的方法,例如呼吸练习、与他人沟通等。

4.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和团队合作。

鼓励孩子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如班级活动、俱乐部等,并鼓励他们与他人互动和合作。

通过与他人互动,孩子可以学会交流、分享、合作和倾听,从而培养乐观、阳光的心态。

5.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

给孩子提供一些适应性训练的机会和挑战,让他们学会适应变化和面对挫折。

适度的变化和挑战可以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他们勇敢面对困难和逆境的能力。

6.给予孩子正确的价值观。

教育孩子正确的价值观是培养他们阳光心态的关键。

家长可以通过言传身教,示范诚实、正义、友爱等美德,并培养孩子尊重他人、关心社会和积极面对生活的价值观。

7.着重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和自我价值。

鼓励孩子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并给予适当的支持和引导。

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才能和潜力,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爱好和才能为他人做贡献,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最后,培养一个心理阳光的孩子需要家长的耐心和爱心。

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

在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给予他们及时的支持和关爱,帮助他们度过困难时期,重新找回阳光的心态。

杨凤池谈亲子沟通(一):良好沟通,让你和孩子心更近

杨凤池谈亲子沟通(一):良好沟通,让你和孩子心更近

杨凤池谈亲子沟通(一):良好沟通,让你和孩子心更近所有的父母,都特别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健康、快乐的成功的孩子。

我们家长对孩子寄托很大的希望,通常我们会有很多的想法,希望告诉我们的孩子,那么怎么沟通会有效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有些家长,他们是满腔热情,对孩子是一片的关爱!他们想把最好的东西给孩子,最好的想法给孩子,但是沟通的结果是,孩子不能够领会家长的这份爱心和他们沟通的有效信息。

反过来呢,孩子倒是非常坚决的拒绝家长给他们的这些信息,所以很多家长很困惑,怎么我们对孩子投入那么多的爱,那样的关心爱护孩子,怎么倒惹来孩子激烈的反抗呢?那我想就这些问题跟大家一起探讨。

来分享在我的学习、工作和教育孩子的实践中,从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的角度出发,看一看怎样有效的和孩子沟通。

01平等的态度,而不是家长主导在谈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想可能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我们必须考虑到的。

就是我们家长在和孩子的沟通当中,是一个主导方。

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其实当我们和孩子有沟通的时候,我们已经把沟通的主动权和主导权抓到了我们的手里,如果我们牢牢地抓住我们的主导权不放的话,孩子就处于被动状态——好的沟通,往往是两个信息沟通者完全顺畅的、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意见,认真的倾听对方的观点,而且跟对方进行平等的、相互尊重的讨论,这样的沟通才是有效的!那么,在孩子和家长的沟通关系当中,家长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在有意无意之间,处在某一种误区里,就是家长觉得自己是什么都懂的人,孩子是什么都不懂的人,孩子只有被动的接受家长给予的信息,才是好孩子!所以这样一来呢,家长经常在不自觉的状态下,就变成了孩子的批评者,教育者,训导者。

这时,就特别容易激发孩子的反抗。

比如说孩子特别小的时候,孩子对世界会充满了好奇,他们可能看看家里的各种摆设,他们会主动探索,去动一动,看了有趣的玩具,他们要看一看,拆一拆,弄得房间乱七八糟,玩具七零八落。

这时候,家长会很生气,觉得孩子的这些行为是无效行为,可能就会批评指责,甚至否定他!说:不要乱动!家长说这几个字的时候,就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可能随意的做一些什么事情,或者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一些什么事情,就会遭到家长的批评和指责,所以就在和家长的沟通当中,孩子可能就陷入某种不情愿的状态里。

杨凤池谈孩子的性格养成

杨凤池谈孩子的性格养成

杨凤池谈孩子的性格养成我们每一个家长都盼望着我们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活泼、聪明地成长,也希望他们形成阳光的心态,愿意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性格健全的孩子。

以后成为一个性格平衡、受人欢迎的孩子。

所有的家长想法都是一样的,但是我们怎样达到这个目的呢?是不是只要我们有一个善良、美好的愿望,我们按照这个愿望就想当然地去做事,由此就可以达到这个目的呢?回答这个问题,各位家长朋友有可能心虚。

如果单纯从我们受过的教育、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的传统思维和行为方式,我们的父母是怎么对待我们的,就按照这样的方法去对待我们的孩子,或者是我们发现我们的父母对于孩子的方式、问题反其道而行之,是不是就可以达到美好的、善良的愿望,能够达成呢,可能各位家长心理也是无数的。

我这里要指出的是,如果不掌握人的心理活动规律,也不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也不知道如何利用心理学的科学原理去客观、理性地对待孩子,我们的这些良好的愿望和美好的目标,确实很难满足、很难实现。

所以我今天要想讲一讲: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我们怎样对孩子能够给孩子培养出比较健全、比较协调、比较平衡,并且具有灵活性的性格。

中国有句古话:三岁看小、七岁看老。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的思维和行为,有可能在早期的养育当中就养成了固定的反应模式。

以后长大了,在没有得到强力干预的情况下,在没有专业干预的情况下,这个人外形虽然越来越高大,看起来越来越成熟,但是内心按照幼儿形成的模式在活动。

一个人最重要的时期就是童年早期的生活,以及在这个童年早期生活当中孩子怎样跟家长互动,家长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由此可见,为人父母责任重大。

孩子的好感觉、阳光的心态往往是家长和孩子有效沟通的结果。

所以父母在家庭教育当中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就十分重要了。

要从孩子生命的最早期就开始着手培养他们一些优秀的性格品质。

01什么样的性格才是好性格1、喜欢自己,接纳自己一个好的性格孩子的第一个特征,他就是能够喜欢自己,接纳自己,今天我去央视心理访谈又拍摄了12年节目回馈回访的节目。

【杨凤池】和孩子做朋友

【杨凤池】和孩子做朋友

【杨凤池】和孩子做朋友讲座简介讲师:杨凤池格式:rm《和孩子做朋友——如何有效的和孩子沟通》一、讲师简介杨凤池,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心理学教研室主任,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

杨教授同时兼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特殊职业群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

杨凤池教授长期从事心理学教学、科研、咨询工作,有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丰富工作经验。

杨凤池教授开展了大量心理学社会实践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他曾经为“神舟飞船”系统工程技术人员、中央驻京机关干部、国际航空公司等全国各地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和高校大学生做心理健康讲座,并参与黑龙江洪灾灾后心理救援和“非典”心理干预工作。

他的活动经常被中央和地方媒体报道,并经常应邀主持心理咨询节目,目前担任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节目特邀专家。

二、内容简介:良好的家庭教育时刻离不开沟通,有效沟通是亲子关系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环节。

孩子通过体验家长和自己沟通的方式,学会和别人沟通,如果家长不能和孩子有效的沟通,孩子就很难发展有效的人际沟通能力,也就难以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本课程由著名心理咨询专家杨凤池教授主讲。

在本课程中,杨教授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心理咨询个案,详细解析了不同年龄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家庭教育的任务,从言语交流和非言语沟通两个方面介绍了与孩子有效沟通的原则与技巧。

杨教授还结合自己二十多年的临床经验,告诉那些与孩子存在沟通障碍的父母如何解决沟通无效的困扰,如何引导不良行为的孩子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孩子。

三、宣传提示语:本产品是献给父母和老师最贴心的礼物孩子一生的命运其实就掌握在父母手里。

作为孩子的父母,你要问自己:我会教孩子吗?如果您存在困惑,那您一定要看看专家怎么说。

四、课程大纲:1. 与孩子沟通遵循的原则和态度2. 怎样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效的沟通3. 言语信息交流的沟通技巧4. 非言语信息交流的沟通技巧5. 如何做明理家长6. 如何引导不良行为的孩子五、读者对象:关心孩子健康成长的父母和老师六、光盘产品规格:4VCD,168元。

教师如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发言稿

教师如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发言稿

教师如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聊聊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教师如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我想说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心灵,这颗心灵就像一棵树,需要阳光、雨露和关爱才能茁壮成长。

而我们作为教师,就是那棵树下的人,我们的责任就是给学生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的心灵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做呢?下面,我就给大家分享几个小技巧。

我们要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小秘密,有的喜欢画画,有的喜欢唱歌,有的喜欢读书......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在学习之余,也能够尽情地发挥自己的特长。

我们还要学会倾听,用心去感受学生的情感变化,及时发现他们的困扰和问题,给予适当的关心和帮助。

只有真正了解学生,我们才能成为他们心灵的引路人。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

我们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让他们明白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

我们还要教会学生如何面对挫折和失败,让他们知道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只要勇敢面对,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

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和自信。

我们要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但有时候,学生会因为压力过大而感到焦虑和紧张。

这时候,我们就要想方设法让课堂变得轻松有趣。

比如,我们可以运用一些幽默的语言和表情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还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小组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会合作和分享;我们还可以适时地给学生们讲一些励志的故事,激发他们的斗志和信心。

我们要让学生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让他们在快乐中茁壮成长。

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我们不能用同一个标准来衡量他们。

我们要学会欣赏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和特长,鼓励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

我们还要关注那些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给予关爱和帮助。

如何培养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doc资料

如何培养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doc资料

如何培养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首都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心理咨询师杨凤池今天想和大家一起谈谈各位都很感兴趣的话题《如何培养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这是清华大学电教中心给我出的题目。

在《心理访谈》我们做了很多个案做了很多个别访谈,有孩子也有成人,这些人的问题都从侧面折射出来家庭教育中的一些问题。

在《心理访谈》中我做个一个案子,一个先生已经三十五岁了,没有正当职业,每天就是上网、打麻将、去茶馆,他已经结婚了,我问他“你太太肯嫁给你吗?”他说是他妈给找的对象,他有一个已经六岁的小孩,我问他如何生活,他说他妈妈给他生活费。

家长把一个几斤重的孩子养成一个一米七几的壮汉,还需要给他娶媳妇给他看孩子给他的家庭发工资,这个妈妈当得太冤了,但这个孩子觉得挺对的。

后来他妈觉得不对,说“你这个儿子是不是有问题呀?”打电话找心理访谈专家,说她儿子赌博欠人十万元钱赌债被人绑架了,绑架他儿子的人打电话让她还钱,如果不还钱就跺掉她儿子一条胳膊或一条腿,她一害怕就把钱还上了。

可还完钱之后觉得挺冤的,这个孩子以后怎么办呀?她把这个问题扔给我了,这个难题是什么性质的?是孩子还是大人的问题?凭什么孩子不工作照样能有钱上网、打麻将?为什么他没有资格做父亲却生儿子?要是没有别人帮忙,这一切他都做不到,帮他忙的是他的妈妈,他妈妈是在帮儿子还是在害儿子呀?俗话说“三十而立”,他已经三十五岁了,还不能立起来!立起来和谁扶着他有关系,你早一点松手,小孩摔了跟头,小孩摔跟头没关系,摔了跟头爬起来就行了。

但家长一直扶着他,那么就要扶到底。

小孩子有一个特点,不会走路的时候不让抱,哭着喊着要自己走,等到他会走的时候就让你抱着。

小孩一步一个踉跄一步一个跟头却不让你抱,坚持让自己走,但等走得平稳以后却一出门就张手让你抱。

抱着孩子出门就是让孩子不能走路让他的两条腿废了,我们要做的事是让他自己走,他自己会走路就让他自己走,不要再抱着他。

今天我们就从孩子出生到成长的不同年龄阶段,来看一看怎么样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好处。

如何促进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发言稿

如何促进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发言稿

如何促进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发言稿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尊敬的家长们。

各位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如何促进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心得体会。

拯救情绪放飞心灵杨凤池教授

拯救情绪放飞心灵杨凤池教授

健康的心态
1、内心安宁平和 2、生活的实在感 3、具有无差别感 4、不急于追求结果
心理健康标准
1)思维符合现实; 2)情绪愉快稳定; 3)意志坚强; 4)人格健全; 5) 有的。我们都以为快乐只是一种感觉,来自碰 巧发生在我们身上的好事,而那种好事会不会 发生并不是我们所能主宰的。但真相正好相反: 快乐主要是由我们支配的,我们应该主动争取, 而非被动等待。
与别人比较
多数人都拿自己与我们认为人生顺利的 人比较,这些人可能是亲友、也可能是 我们认识得很浅的人。 然而,我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每 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每一个顺 利人生的背后都有一个艰辛的故事。如 果我们不知道,仅仅是我们对这个人生 还不了解而已。
过分注意缺憾
破坏快乐的有效方法莫过于对任何事物 都只注意瑕疵,例如抬头注视天花板时, 只盯着缺了块板的地方,心里总是不快。 一旦你找出自己缺了那块天花板,就要 探讨:若重新补上这块天花板是否真的 可以使你快乐。
——拿破仑
哲人格言
“生动地把自己想象成失败者,就会使你不能 取胜;生动地把自己想象成胜利者,将会带来 无法估量的成功。伟大的人生以你想象中的图 画——你希望取得什么成就,作一个什么样的 人——作为开端。”
——哈利·爱墨生
哲人格言
“生命的意义既不能模仿也不能引进, 它只能由每个人在各自不同的存在环境 中寻找和发现。人类的目标不是寻求心 理或灵魂的安宁,而是在现实到理想的 健康奋斗中体验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意 义来自于个人在与责任相连的自由中运 用有意识和无意识的人类精神力量。”
结论
人的一生遭遇和他会多快乐并无太大关 联,我们都认识一些人,生活颇为顺利, 但从根本上说不快乐;我们也知道有些 人吃过不少苦头,却能乐天知命处世。

家长怎样教育有心理问题的孩子讲稿

家长怎样教育有心理问题的孩子讲稿

家长怎样教育有心理问题的孩子讲稿
尊敬的家长们:
您们好!今天,我想与您们探讨一下如何教育有心理问题的孩子。

首先,了解孩子的心理问题非常重要。

由于孩子的心理问题可能有许多不同的原因,例如家庭问题、学校压力、社会压力等等。

了解孩子的根源问题是有益的,可以帮助家长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教育计划。

其次,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是至关重要的。

家长应该尽力去了解孩子的情况,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并及时回应他们的问题和需要。

家长可以通过开展家庭活动和谈话,以及建立家庭规则来改善与孩子的关系,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第三,为孩子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家长可以寻找专业人员的帮助,如心理咨询师等。

在孩子需要时,家长可以提供支持和安慰,鼓励他们与家庭和社会建立更强大的联系。

家长还可以帮助孩子改变不健康的习惯,如不规律的饮食和睡眠,以及积极鼓励他们参加运动和其他健康的活动。

最后,让我们承认,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需要时间和努力,但是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关系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应对生活的挑战,并且在未来成为更加强大和健康的人。

谢谢大家的聆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位朋友大家好,很高兴也很荣幸今天到廊坊来和各位见面。

昨天晚上我到这里以后和我的学生在市里遛了遛,发现廊坊是一个建设得相当好的充满欢乐、详和的城市,我看见好几个地方的老百姓都在很高兴的休闲、愉乐,我在金光道的公园看了一会儿,看见有人在独唱还有拉琴的有伴奏的,有很多群众在旁边祝兴,我和我的学生也随着音乐唱了一段,我们是在黑影里没走光,我发现我往外一走很多人看我,我赶紧就缩回来了。

今天想和大家一起谈谈各位都很感兴趣的话题《如何培养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这是清华大学电教中心给我出的题目。

在《心理访谈》我们做了很多个案做了很多个别访谈,有孩子也有**,这些人的问题都从侧面折射出来家庭教育中的一些问题。

在《心理访谈》中我做个一个案子,一个先生已经三十五岁了,没有正当职业,每天就是上网、打麻将、去茶馆,他已经结婚了,我问他“你太太肯嫁给你吗?”他说是他妈给找的对象,他有一个已经六岁的小孩,我问他如何生活,他说他妈妈给他生活费。

家长把一个几斤重的孩子养成一个一米七几的壮汉,还需要给他娶媳妇给他看孩子给他的家庭发工资,这个妈妈当得太冤了,但这个孩子觉得挺对的。

后来他妈觉得不对,说“你这个儿子是不是有问题呀?”打电话找心理访谈专家,说她儿子赌博欠人十万元钱赌债被人绑架了,绑架他儿子的人打电话让她还钱,如果不还钱就跺掉她儿子一条胳膊或一条腿,她一害怕就把钱还上了。

可还完钱之后觉得挺冤的,这个孩子以后怎么办呀?她把这个问题扔给我了,这个难题是什么性质的?是孩子还是大人的问题?凭什么孩子不工作照样能有钱上网、打麻将?为什么他没有资格做父亲却生儿子?要是没有别人帮忙,这一切他都做不到,帮他忙的是他的妈妈,他妈妈是在帮儿子还是在害儿子呀?俗话说“三十而立”,他已经三十五岁了,还不能立起来!立起来和谁扶着他有关系,你早一点松手,小孩摔了跟头,小孩摔跟头没关系,摔了跟头爬起来就行了。

但家长一直扶着他,那么就要扶到底。

小孩子有一个特点,不会走路的时候不让抱,哭着喊着要自己走,等到他会走的时候就让你抱着。

小孩一步一个踉跄一步一个跟头却不让你抱,坚持让自己走,但等走得平稳以后却一出门就张手让你抱。

抱着孩子出门就是让孩子不能走路让他的两条腿废了,我们要做的事是让他自己走,他自己会走路就让他自己走,不要再抱着他。

今天我们就从孩子出生到成长的不同年龄阶段来看一看怎么样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好处。

我们想培养心理健康的孩子,要知道心理健康是怎么实现的,这里面就有心理卫生的概念,所谓心理卫生就是通过各种教育和具体措施,维护和改进健康的心理,以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条件,使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都保持良好或完满的状态。

培养心理健康的孩子就是心理卫生的任务,今天团市委请我到这里做这个讲座就是心理卫生的干预措施,在这个讲座里面我可以通过讲一些教育的原理和具体措施,能够让各位天教育自己的孩子当中,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

什么样是健康的心理?就是能够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不是让孩子能办好眼前的事就行了,还要适应发展和变化的社会。

孩子小时候上幼儿园,大了上学校,以后进入社会工作,恋爱结婚生育子女,这一生都在发展变化,要看我们培养的孩子有没有能力适应当前的环境和发展变化适应未来。

刚才我说的那个三十五岁的孩子,叫他孩子都很牵强,他已经是**了,但他生理学的年龄是三十五岁,心理的年龄只是学龄前儿童。

上学的孩子都可以自己做作业,这个小伙子每天上网、打麻将、泡茶馆,这是成年人的行为吗?他如何做丈夫和父亲?这个人被家长培养出来只能适应学龄前儿童的生活环境,不能适应**的生活环境,他的心理一直停置在儿童状态。

我们可以肯定的说,一个三十五岁的人不能承担家庭和社会的责任,肯定是心理不健康的。

我们把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做一些阶段性的区分,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1、婴儿期;2、幼儿期;3、学龄前期;4、少年期;少年期的孩子已经可以承担很多责任,我姐姐七岁上小学一年级时,我四岁我弟弟一岁多,那时我姐姐就已经给我和弟弟做饭了,现在十七岁的孩子有多少在家里能做饭?我们的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方面很大的问题把孩子控制在孩子不能承担责任的状态,我们要考虑在孩子不同年龄阶段,我们如何教育、培养他们如何和他们互动如何和他们沟通,真正把我们的想法贯彻在他们身上,尤其是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有好处的。

关于如何沟通的问题,有很多家长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说的是我要和孩子交流,不太注意孩子是否想和家长交流。

很多孩子的问题是家长教育的时候特别急切,恨不得孩子一天之内成长为一个人才,对孩子要求过高过急,要求的方法过于简单,孩子不能接受。

很多厌学的孩子,是到了青少年时期和家长激烈对抗,其中家长要负主要责任。

现在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有两大误区值得重视,第一大误区是很多家长特别重视孩子青年和青少年时期,忽略了学龄前时期,其实上学之前特别重要。

第二个误区是很多家长觉得对孩子好就是帮孩子做事。

我的建议是第一要特别注意孩子学龄前时期心理、体质的培养,第二是要把孩子的智商和情商的培养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要让孩子爱学习,首先让孩子能够有责任心能够独立承担生活的负担,这样的孩子才有可能好好学习。

有很多家长经常和孩子说“你只要好好学习,你什么都不用管什么都不用干,你要什么爸爸妈妈给你什么”,一般这样的孩子学习都挺有问题,如果这样说法的孩子学习没有问题,那么心理健康就会有大问题。

因为一个人不可能只好好学习别的什么都不干,人的一生没有一个阶段只把一件事做好别的什么都不用做。

只有短促突击的情况下,可以一些天专干一件事,其他情况不可能相当长时间什么都不干只做一件事。

一个孩子如果只注重学习,不干家务不替父母着想和别人交往的能力也差。

一个孩子爱学习心理比较健康的学习像回事干家务也自觉交往方式也冷静,这种孩子才真正要培养。

在婴儿期要注重非语言的沟通。

婴儿期的孩子不会说话,要注重语言前的沟通,如果有的同志孩子刚刚一岁或者一岁以内,要注意这个时段对婴儿、乳儿要注重对感官、言语和行动的三大训练。

感官是给孩子听觉、视觉、嗅觉等方面的感觉,让孩子感官发展比较全面、协调。

训练孩子活动,让孩子做各种各样的动作,有很多家长觉得孩子越老实越好,一动就会碰到、摔到,但从我们心理学发展学角度来看,一岁以内小孩的肢体动作对身体心理发展都是特别有利的。

言语训练,有的家长看孩子不言语听不懂家长的话也不会说话,家长就不理孩子。

聪明的母亲经常和孩子对话“宝贝,饿了吧?渴了吧?想妈妈了吧?”有的人认为孩子听不懂妈妈说些话没有用,孩子听不懂话不会说话是因为在妈妈和他说话之前没听过声音,老和他说话,有相应的表情和动作,他就慢慢知道这个声音是这个意思那个声音是那个意思,学着用这个声音和妈妈说话,妈妈就会有反应。

你会说话就和孩子说话。

吃奶的小孩不仅是通过从母亲身体吃奶获取营养,还从母爱中体会到安全。

吃奶的孩子刚从母亲身体里生出来,内心有很大的紧张和焦虑,他从那么温暖的环境离开母体,有很大的不适应,通过吃奶恢复安全感。

所以现在提倡尽量让孩子吃母亲的奶,不仅是有营养,还在于母亲在喂奶过程中和孩子有亲密的接触。

有很多**的问题,例如对人不信任可能来自内心极强的感觉,有的人和别人谈恋爱,忽然间提出分手,对方问他为什么,他说觉得对方不同意所以先分手以免有被抛弃的感觉,对方不同意的信息是他自己的感觉,为了求证他才提出分手。

母亲喂养能够去除孩子内心的不安全感,人工喂养容易造成孩子敏感和焦虑。

尤其是有些人工哺养的时候拿奶瓶塞到孩子嘴里,这对孩子心理健康不利,孩子感受不到和喂奶人的亲密关系,即使拿奶瓶喂奶也要抱着他,让他尽量接近母乳喂养的状态。

吃谁的奶,都有感情的付出、投入。

喂奶有讲究,什么时候喂奶也有讲究,孩子在那儿躺着,抱起来就喂,这样对吗?有一派克己关系学派的心理学家,关注乳儿喂奶的过程,追踪到孩子长大,在孩子不饿在有饿的感觉之前的时候就喂奶的孩子和饿了之后哭但老是得不到奶吃的孩子长大后形成不同的心理品质,感受不到饿就喂奶的孩子长大后容易倾信别人,凡是饿得不得了猛哭周围没有人来喂奶的孩子长大后不容易信任别人。

你的同事、熟人、朋友是否有的人戒心特别强,什么事都小心谨慎,特别害怕上别人的当,如果他做生意,往往因为太谨慎了和别人无法合作。

比如我是卖手机的,对方打款我才能把手机发出去。

有人没有那么强的戒心,先把手机发过去,货到付款就行。

做生意戒心特别强的人有可能失掉大部分生意,如果你劝他让他先付货后收款,他总觉得不安全。

如果你说现在是诚实守信的人多先把货发过去吧,他会回答你:虽然是好人多,但万一他是坏人呢。

他老有这样的心理,他有一个不可动摇的信念。

很多人有不可动摇的信念,和内心深处的潜意识有关系,潜意识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经常觉得自己是矛盾的,脑子想得很清楚要干什么,但行为不受控制不去干,或者觉得什么不应该干但不受控制偏要去做,在你精神世界里好象有两个想法,最终哪个想法力量强呢?还是你内心深处觉得不好控制的力量强,那个力量就是潜意识的力量,潜意识是上升到意识到清醒的头脑里想不清楚不容易觉察的问题。

大家如果相信潜意识,潜意识来自于我们清醒之前的年代在我们的脑子里注入了什么。

喂奶基本是孩子不哭不想吃奶的时候不要喂,孩子哭了没拉没尿可能是饿了再喂奶,这时候喂奶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培养有好处。

断奶的问题,有些家长不愿意母乳喂养,怕破坏体型,也怕喂奶麻烦断奶也麻烦。

有些家长实在没办法要上班不断奶不行了就断奶,采取生硬的办法,有一些妈妈把奶头上抹上红药水、紫药水或者辣椒面,让孩子一吃觉得不对劲孩子就不吃奶了,可是大家要注意断奶断不好也会给孩子造成心理伤害,孩子原始的分离焦虑和安全感就来自于母亲的哺乳过程。

一般孩子应当在一岁以内断奶,如果一岁以上还在吃奶会造成孩子依赖性格的形成。

断奶也不能早于十个月,有的人产假是半年或三个月,那么应该循序渐进的断奶,慢慢减少喂奶次数增加辅食次数,到彻底断奶。

成年人恋爱第一天还拥抱接吻,第二天就强硬的分手就好比抹辣椒面断奶,**对突然情感的断裂还有激烈的反应呢,更何况一岁的孩子,断奶应该小心谨慎,避免造成给孩子伤害。

孩子到一岁多会叫爸妈会说一些话会做一些简单的事时,家长要特别强调控制孩子大小便,训练孩子控制大小便,这里面也有心理学的讲究。

不能强令孩子迅速控制大小便,大便好一些,尤其是小便不好控制。

婴儿为什么要换尿布呀,是因为婴儿不能控制自己排便排尿,后来排大便可以控制,但排尿控制有困难,控制程度有逐渐成长的过程。

有的家长对孩子尿床采取十分严厉的责骂甚至责打的态度,让孩子在控制大小便的问题上产生挫折。

逗孩子玩有时也有问题,小孩有时候晚上不爱睡觉,大人就吓唬孩子,容易给孩子造成一些胆小和恐惧的行为。

幼儿期的心理卫生。

幼儿期的孩子最强烈的愿望是多做游戏,这个时期的孩子就是喜欢玩,让他吃喝睡他都兴趣不大,孩子在游戏中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