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的课题研究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的课题研究计划
一、课题提出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1、21世纪的数学教学,我们的教学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我们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立足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包括学生的原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组织展开教学,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教学面向全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点的研究正是切合了《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等“以人为本”的基本教学理念。
2、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媒体信息普及以及家庭教育水平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渠道已经大大拓宽,学习资源也日益丰富多样,他们除了依据教材的学习进度获取知识以外,还可以从父母长辈、课外读物、媒体网络等学习渠道中接触到新的知识,或借助生活中多种学习资源的共同作用,深入理解或延伸学习课内获取的知识基础。所以他们的学习准备状态有时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许多课本上尚未涉及的知识,学生可能已经知道得清清楚楚了。这就意味着学生的知识状况对于老师来说是一个有待了解而且必须了解的未知数。如果教师仅凭习惯或经验,按部就班地展现学习过程的条理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就有可能地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泯灭探究欲望。所以,只有摸清了学生的底细,把握了学生的学习起点,才能找准了教学的切入点,才能使教师教的有的放矢,学生学得有兴趣、有滋味。
3、在我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或亲身体验到这样的尴尬的情景:有时刚刚导入新课,学生就喊“我早就知道了”;有时精心设计了教学活动,学生却提不起劲来;有时老师的话刚开了头,学生就把后面的内容讲了出来;有时满以为学生都会了,可是做起作业却又错误百出,有时教师教得满头大汗,说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以,有时课上得很顺利,从头到尾“一条龙”式教学,而没有了教学探究的深度……凡此种种,都属于教师对学生学习起点的预测失误。因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每个学生每节课都有所收获。
鉴于以上认识,我提出了“数学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的课题研究方案,试图立足于学生,敏锐地找寻和把握学生学习的起点,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起点灵活而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进程,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有尽可能大的收获,真正做到面向全体,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⑴国外同类课题综述
自古以来,国外许多教育家、心理学家都十分关注“学生数学学习起点”。
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影响学习的最主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建构主义认为,数学学习并非对于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社会建构过程。传统认知模式格式塔,其特征是把注意引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体意识。美国研究认知学习和认知发展的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还提出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组织或处理教学内容。
⑵国内同类课题综述
我国《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老师们也积极在具体的教学中关注学生学习起点并发现了一些问题,写出了许多论文和案例。如章锦周在2006年第9期《教学月刊》发表的《起点教学,我们迷失了什么》;网上文章《小学数学偏离学生现实起点的现象和对策》、《把握学习起点实现有效建构》《如何寻找与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等等。
⑶我的研究:本课题研究在认同国内外同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强调依据学生学习起点进行
教学的重要性,力图能依据数学学科特点,挖掘得更加深入。通过研究,形成比较系统、操作性更强的理论体系。
三、课题的界定
看过多种版本,不同的版本对学习起点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说:学习起点可以分为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逻辑起点是指按照教材学习的进度,学生应该具有的知识基础;现实起点可以理解为学生从事新内容的学习所必须借助的知识准备。有的说:何谓学生学习的起点?它指的是学生在学习新知之前原有的知识储备、技能基础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是教师设定教学目标、教授新知识、开展教学活动的切入点……
在本项研究中,我对学生学习起点的界定是:所谓学习起点是指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活动时,原有的知识水平、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度。学习可以分为认知的、动作技能的和情感的学习,在教学中对学生学习起点的把握也理应从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三个方面相对应开展,只有根据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正确地、适当地、最大限度地激化学生的学习潜能,才能促进学生最大化的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依据
1、“因材施教”的教育理论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中,最有代表性的主张是“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发展。
2、《数学课程标准》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组织、引导下的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
3、建构主义理论
知识建构理论指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的建构活动。也就是说,任何学习者在学习之前并不是像一张白纸一样空着脑袋进入教室的,而是带着他独特的数学现实开始新的学习对新知识进行同化或顺应,他需要经历一个由“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螺旋上升的认知结构重组的过程。4、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中,其已有知识经验与新知识的距离将极大地影响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他将学生的学习分为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学习者已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学习者通过学习可以达到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只有适当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得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合理地把握学生数学学习的现实起点,使学习起点与将要学习的知识之间的距离正好是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不过于困难,也不过于简单,从而有信心、有决心去探索、去学习。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学习数学起点的现状调查及其分析。
对课堂上“是否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教学现象进行调研,分析致因,针对其现象,开展对应策略研究。比如:要改变这一情况,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或者:如果重新处理,怎样进行教学?
2、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起点的类型
学生原有认知水平或知识经验是散的、零碎的,怎样的知识可以认为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在数学教学中学习起点有哪些不同的类型?
3、如何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合理组织有效的数学教学。
在面对参差不齐的学习起点和统一的数学教材,如何把学生形式不一、层次不同的学习起点进行系统的整理、分类,合理的组织有效的数学教学?我初步的想法有:
⑴深层估计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应从学生的实际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