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之意境分析的方法含练习
中考古诗词鉴赏画面意境类(含例题答案)(20200203114653)

花,布满了全城。
(2) 惆怅。作者由花开花谢,春光易逝,想到人生短暂,年华似水,发出
“人生看得几清
明”的感慨。 “惆怅 ”一词包含作者对生命短促的感慨和无奈的思想感情。
【点评】( 1)本题考查对诗歌意境的理解赏析。首句以
“淡白 ”状梨花,以深青状柳叶,以
柳青衬梨白,可谓是一青二白。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这一对比,景色立刻就鲜活了,
课后巩固
一、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
(1)【浙江舟山】
忆钱塘江
①
宋·李觏
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 好是满江涵 ②返照,水仙 ③齐著淡红衫。
【注释】①觏:读 gòu。 ②涵:包含。 ③水仙:指水中女神。这里喻指归帆。
13. 这首诗描绘了
时分的景色。诗中“隐隐“照应了前句中的“
”一词。( 2
分) 14. 此诗想象奇特,比喻生动。请描绘三、四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中考古诗词鉴赏画面意境类 ( 含例题答案 )
学而时习 一、默写下列诗句 (1)蒹葭苍苍, _________________ 。(《诗经》) (2)海内存知己, _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 _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4)人有悲欢离合,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 (5)杜甫的《望岳》中表达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与豪气的语句 是: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 (6) 站在江边,微风轻拂,江水浩淼,波平浪静,一叶白帆悠然地飘荡在江面上,恰似王湾 《次北固山下》中“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美景。 (7)北京奥运会将至,我们将以满腔的热情喜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正可谓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用《 <论语 >十则》中原句回答) ( 8)中国古代关于清明、春节、重阳节、中秋节的诗句很多,请写出一个相应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
古典诗词意象意境鉴赏

一、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古典诗词意象意境鉴赏哈三中李玉涛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方式、步骤:①描摹物象,(联想、想像)再现画面: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我们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意境)。
点明景物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最佳,意境(氛围)特点术语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凉、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揭示寓意或表达效果、作用等。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主旨。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典型例题1】(2006年湖北卷)14、阅读下列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韩琮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
(4分)(2)《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4分)【典型例题2】(2007年广东卷)10、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溪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芽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古诗歌鉴赏的几种模式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 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 喻.3拟人.4夸张.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 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 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 唱后庭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 等.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 怎样的意境
•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 想感情
•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 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 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练习3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 何特色
•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 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 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 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 意象有: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名词
• 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 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动词
练习:2005年浙江高考卷
•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 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
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古代诗歌意境及其鉴赏方法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 草有水,有山有树,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 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 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 景都显现出了山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步骤三)。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因见到菊花在秋天开放时冷寂,而 想到改变菊花的处境,让它在春天同桃花一 起开放。将所见之景和引发之情,艺术地表 达出来,有着完美的意境。
2、缘情写景 诗人用某种感情看待某一景物或场景,在
其笔下,这一景物或场景也染上了某种感情 的色彩。此种意境,古人称为“有我之境”。 如欧阳修《蝶恋花》中的“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这里的花也成了同作者 感情一致的东西。再如苏轼的 《新城道中》: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蛾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此题要求准确捕捉诗眼,达到意境鉴赏的目 的。王维在第三联中写山中危石耸立,流泉只能 在嶙峋的危石间艰难地穿行,水流声音变得细小 了,低沉了,喑哑了,仿佛是在痛苦地幽咽。 “咽”字下得极准确、生动、传神。深山松密阴 浓,日光照射在松林间,因为受到阴暗的环境影 响,而现出冷色调。诗人以“冷”字形容日色, 更为新奇绝妙。这十个字,把泉声、危石、日色、 青松四个意象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日色之凄冷 与泉声之幽咽相互衬托,幽僻冷寂的境界全出。 可见,找准诗眼、词眼,对诗词意境的理解就会 更加真切、深刻。
方式有即景述怀、直抒胸臆、寓情于景、情景相
古诗鉴赏考题分析

古诗词鉴赏模板一、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两个双音节词概括)【描写氛围特点的词】1.感伤基调:孤寂冷清、萧瑟凄凉、幽深寂静、荒凉清冷、凄清萧瑟2.平和基调:恬静优美、和谐静谧、淡雅闲适、宁静淡雅、朦胧飘渺3.豁达基调:雄浑壮阔、浩瀚辽阔、广袤高远、旷达洒脱4.欢愉基调:秀丽艳美、生机勃勃、清新明丽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思想感情类属】1.送别诗:离愁别绪;孤独寂寞;表明心志;勉励好友;感叹世事2.思乡诗: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游子异乡生活的孤单凄苦辛酸3.田园诗:追求闲适,对山水自然的喜欢;对官场的厌恶,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淡漠名利不同流合污3.边塞诗: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卫国家的决心;塞外环境的恶劣:生活的艰苦:对战争的厌恶: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4.怀古诗:物是人非的惆怅;怀才不遇的感叹;忧国伤时;借古讽今:建功立业的渴望5.闺怨诗:怀才不遇;官场受到排挤打击;壮志未酬、功业未立6.咏物诗:感慨时代兴衰;寄托诗人哀思;托古讽今;借古伤今二、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艺术手法/表现手法)诗人②是怎样抒发自己情感的?这样表达有何效果?答题步骤:1准确的指出用了何种手法②结合诗句,阐述为什幺用这种手法【表现手法】1.象征:通过特定的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思想2.烘托:从侧面描写,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3.渲染:指对环境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以突出形象4.对比:把两个事物作为对照,使好的显得更好5.反衬:从反面作背景,衬托主体6.联想:一定要牵涉到两件事,即从甲事想到乙事7.想象:指对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来③阐述此手法有效传达诗人怎样的感情三、分析语言特色型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答题步骤:①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名语言特色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语言特点常用表达】1.语言精练:用精炼的语言概括丰富的内容,不浪费一个字2.形象生动:状物描形,读后富有实感,如临其境表达含蓄:把思想感情隐藏在形象之中,言有尽而意无穷3.文风清新:用语新颖,不落俗套,描写手法独特4.文风绚丽:华丽的词藻,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5.表达明快:斩钉截铁,一语破的四、炼字型提问方式:某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幺字?为什幺?提问变体:本诗中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用某个字替代行吗?为什幺?答题步骤:①解释该字在句子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④如果说用某个字替代,好不好?结合原文好的原因是什幺?如何生动贴切的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五、一词领会全诗型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幺?提问变体: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请问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答题步骤:①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②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诗眼特点】1.能表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这类词通常具有浓厚的情感色彩)2.具有概括性、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3.能够笼罩或点染全句全联、甚至全篇六、炼句型提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里?提问变体:①这句诗有什幺含义和作用?②表达上有什幺特点或简析这句诗的作用和艺术效果?答题步骤: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②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③有时还可简要说明艺术效果七、分析构思型提问方式: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答题步骤:①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②概括诗句描绘的内容③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幺思想感情八、情感、主旨型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幺?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②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意境类古诗试题解答技巧及练习答案

意境类古诗试题解答技巧及练习答案意境类(一)设问方式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2、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4、诗中描绘了哪些景象?这些景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二)分析思路鉴赏古诗的意境,要注意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意象),有什么特征,渲染了何种气氛或传达了何种情感,情景之间的关系如何等问题。
【常用术语】雄浑壮丽雄奇险峻辽阔苍茫清幽明净闲适恬淡恬静优美萧瑟凄凉孤寂冷清肃杀荒寒雄浑开阔?ば燮婀謇霆せ趾敫咴丢ず棋?辽阔?げ┐笮缕妾ど铄淦驷泉る?胧渺远?た樟楦咴丢た彰擅悦*ば榛闷?渺?げ粤贡?壮?τ琶烂匀霜で逍旅骼霆で寰挥脑丢つ?静恬淡?ぐ糙酌篮锚で寰挥葡歇?冷森幽僻?て嗲謇渎? 萧疏凄寂淡雅闲适和谐静谧开阔苍凉深远绵邈高远辽阔沉郁孤愁等(三)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或指出描写的具体景象、意象)。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要注意两点:一要忠实于原诗,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意境)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常见失误】一是描摹景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二是考生往往着重于“思与境偕、情景相融”的正衬模式,而忽略了一些诗歌是通过景物来反衬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错误。
【特别提示】题目中如要求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一定注意结合原诗中的意象进行具体阐释。
(四)答题示例【例题1】(2012年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诗歌鉴赏意象意境分析总结

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玉阶怨 谢眺 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 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
注:玉阶怨,属乐府《相和歌辞· 楚调曲》,从所存歌辞看,主要是写“宫怨”的。
谢眺的《玉阶怨》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本诗刻画了一个思妇形象。(身份)萤虫飞回休息, 说明夜已经很深了,主人公借着缝制衣服来打发时光,表现对爱 人的思念。(性格—具体分析)诗人借思妇这样一个形象抒发了 自己内心的苦闷。(意义)
练习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请结合诗中五、六句谈谈诗人塑造了怎样的自我形象?
参考答案:诗中五、六句塑造了一个正直的地方官吏面对现实处 境而无可奈何的形象。(总说)第五句既申述了自己的多病羸弱, 又表达了归隐田园之意向;第六句表达了身为地方官吏却不能解 除人们疾苦的惶愧之情。(具体说明)其表现出的封建官员进退 两难、有志无奈的矛盾苦闷真实、动人 。(表达效果)
典型例题
1、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 逸士形象。(身份)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 描写,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 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性格—具体分析) 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诗歌鉴赏篇:古代诗歌的意象与意境综合练习

诗歌鉴赏篇:古代诗歌的意象与意境综合练习(答题时间:60分钟)1. 对《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 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受,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
2. 阅读杜甫的《春望》一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⑵从本诗中你感受到诗人如何的思想感情?3. 欣赏下面的诗歌,完成⑴~⑵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⑴全诗以“行”为线索,从“——”起,到“——”终。
以“——”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
最后两句中的“——”二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
⑵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4.欣赏下面的诗歌,完成⑴-⑵题。
题春晚周敦颐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⑴联系全诗看,第三句中诗人“小立”时见到的景物要紧有什么?这些景物构成的画面有何特点?⑵全诗是如何扣住诗题中的“晚”字来写的?5. 欣赏下面的诗歌,完成⑴-⑵题。
菊花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⑴第二句中的“遍绕”“日斜”表现了如何的情景?⑵这首诗寄予了诗人如何的思想感情?6.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⑴-⑵题。
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专题04 赏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古代诗歌阅读课件

四、范例剖析
请找出下列诗句的意象并分析其作用。
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意象:小楼深巷 氛围:静谧幽邃,诗人客居临安的寂寞 意象:春雨杏花 氛围:江南早春的气息,预告一个万紫千红 的局面即将到来 意境:寂寞的诗人躺在深巷小楼里,春天的脚步随着雨声来到 深巷,进入小楼,给诗人带来一个不眠之夜,诗人设想明天早晨该 能听到深巷传来的卖花声了,这两句构成的意境,其中有春天到来 的喜悦,也有流光易逝的感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深秋时节,诗人才卸征鞍,又上孤舟,一“卸”一“上”,虽然 用语平淡,却写尽羁旅行役之苦。 B.颔联写景视听结合,“烟笼古木”“月印平沙”写出了夜色之美, 猿声、雁鸣突出了夜的静谧。 C.远处传来捣衣的砧杵声,使飘零的游子不由伤感落泪;鼙鼓之声 才响起,就惹起了诗人无尽的愁思。 D.尾联照应诗题,都是写当年易水送别的场景:二人击筑悲歌时, 慷慨诀别的气氛使寒波也为之凝滞。
五、典例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 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 陈师道
平林广野骑台荒,山寺钟鸣报夕阳。 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 巾欹更觉霜侵鬓,语妙何妨石作肠。 落木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忙。
B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景叙事不仅工在形象,而且注重象外之意,一“荒”字,有 咏怀古迹之意。 B.颔联抒情,与唐代刘希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 感慨截然相反。 C.颈联写诗人头巾从头上滑下一半,更觉霜发之多,也更深切地感到 时节相催。 D.陈师道作诗多学杜甫,这首也是学杜甫有得之作,全诗沉郁顿挫, 内蕴深刻。
二、常见意象及其内涵
类别 送别类 愁苦类 思乡类 抒怀类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意境分析+课件

类别 意境特点
教材示例
清幽明净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清幽 类4
清新明丽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 》)
闲适恬淡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和谐静谧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凄清冷寂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
杨花——飘泊、离愁别绪
梧桐——凄凉悲伤
枫叶芦花——秋凉冷落
落叶——秋意荒凉萧瑟
斜阳—日暮含凄惨之感
西风——凄凉忧愁
月——思乡
意境赏析三步骤:
《金版教程》P228
1、找景物,组画面——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
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歌,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
语言力求优美。
王安石
豚栅鸡埘②晻霭间,暮林摇落献南山③。
丰年处处人家好,随意飘然得往还。
【注】①宋神宗元丰初,王安石退居江宁,于元丰二年写下一组《歌元丰》诗,这是 其中的第五首。②埘:古代称墙壁上挖洞做成的鸡窝。③南山:钟山的南面。
2、“暮林摇落献南山”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它和陶渊明的诗句“悠 然见南山”在意境上有何不同?试作简要分析。
身①着意轻境装:足全踏诗轻通软过的描鞋写漫野步鸭在、江莲沙叶,、柳燕树子后、面桐不花显、露渔处船有、几纬户车人、家蛙。声等意 野象鸭,在营江造水了上乡戏间水清,幽莲闲叶适微、微充晃满动生,机微的风意轻境轻。吹过,燕子拂过桐花飞翔。 村边渡口恰好横卧着一艘打渔的船,树林外时常听到缫丝和纺纱的声音。 此②时心恰情逢:黄诗梅人时通节过到再来现,江一村场的雨生后活,情归景来和的村路民上的处精处神有状清态脆,的展蛙现鸣乡声村。生活 的无拘无束和惬意,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以及对这种隐居生活的喜爱。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另外一种问法: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解答分析: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3.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答题示例1: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古人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答案1.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2.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答题示例2:游月陂宋·程颢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3分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3分答案1.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1分2.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2分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另外一种问法: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2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3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传达出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1: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第三联运用了夸张手法步骤一写出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步骤二,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步骤三;答题示例2:醉落魄·咏鹰清陈维崧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①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②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①“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②“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另外一种问法: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2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3答题步骤:1用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1: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突出的语言特点;参考答案清新、自然、质朴步骤一,描绘的清江、梁上燕、水中鸥构成了一派恬静优雅的自然田园景象;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爱;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天真无邪,弥足可爱步骤二;不作雕饰,自然成趣,生活意味十足步骤三;第四种模式炼字型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另外一种问法: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2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4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1 : 华子岗裴迪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曦;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请谈谈“侵”“拂”两个字的妙处;参考答案“侵”字写夕阳余辉逐渐消退的过程步骤一,展现了诗人在夕阳中一步步下山的生动情景步骤二;“拂”字运用拟人手法,增强了动感步骤一,也使人想见山色的青翠可爱、柔和多姿步骤二;这两个动词写云光山翠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折射出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步骤三;答题示例2 : 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问:结合作品简析旅夜书怀第三联中的两个虚词“岂”“应”使用的妙处;参考答案“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的意思是“我的名誉哪里是因为文章而显扬呢我的官位也真该因年老多病而罢退”;步骤二诗人本是以诗文自负的,而一个“岂”字说,表达了内心的愤懑之情;诗人本是想建功立业的,而一个“应”字反其意而用,表达了受排挤被罢官的无可奈何的情绪;“岂”“应”二字,将一个不得志者的心理表现得颇为准确、精炼、传神;步骤三答题示例3:葛溪驿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2分参考答案驿站秋夜难眠图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答题示例4:溪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芽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参考答案用“日暮”即落日,“月初白”即初升的月亮这两个意象,表现时间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表现作者的孤独寂寞情感;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参考答案“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句中“穿”字写出了在萧萧落叶中穿行,而无人相伴的孤独;一人独坐而无聊,一个“数”字表现了主人公的动作神态,更表现出闲极无聊的寂寞情感;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1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2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3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答题示例1: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参考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答题示例2:江阴浮远堂戴复古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步骤一;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眺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之情步骤二;答题示例3:山行即事王质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苹①风吹袖清;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②;注①:一种水草;②酲:chéng,酒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觉,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1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是如何统领全诗的3分参考答案拟人手法1分;由首联浮云不定议“阴晴”领起,颔联写“荷雨”、“湿”——下起雨来;颈联写“日出”——太阳又出来了;2分,合情理即可给分;2颈联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参考答案借喜鹊的喧声表现对“日出”的喜悦;雨霁日出,波平如镜,爱水的“鸥”尽情地玩乐;有声有形、有动有静,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2分;诗人精神愉快、神清气爽1分;第六种模式情感、主旨型1.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2.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3.答题步骤:1诗歌某句写了什么内容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3抒发什么情感答题示例1:南柯子王炎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步骤三答题示例2: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参考答案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步骤一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画面,步骤二来表现“思家”的;步骤三题目已说明情感第七种模式评价题型1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2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3答题思路:1认真审题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4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答题示例: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答案参考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第八种模式比较评价题型1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2答题思路: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答题示例:齐安郡中偶题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分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写出表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答案参考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一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步骤二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骤二特别提示不论回答何种问题,都应尽量涉及三方面的内容:诗歌相关内容、表达技巧、诗歌主旨;例如第五种模式的示例,答案中已包含内容和主旨两方面的内容,如果加上“‘折柳’运用了双关修辞,既指听到的折柳曲,又指联想到的现实生活中的折柳相送的生活场景”,那么就万无一失了;。
诗歌鉴赏意境技巧

⑶借景抒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 是否情景交融, “一切景语皆情语”, 是否情景交融, 是判断古典诗歌有无意境的重要标志。 是判断古典诗歌有无意境的重要标志。借景抒 是古典诗歌常用的手法。 情,是古典诗歌常用的手法。比如马致远的 秋思》 句句是写景,句句又是抒情, 《秋思》,句句是写景,句句又是抒情,情和 景高度的统一起来。 景高度的统一起来。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其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既是写景, 其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既是写景, 也是抒情。 无边落木萧萧下” 让人联想到一年将尽, 也是抒情。“无边落木萧萧下”,让人联想到一年将尽, 韶华易逝,平添乡愁。 不尽长江滚滚来” 韶华易逝,平添乡愁。“不尽长江滚滚来”,让人联想到 不尽的愁绪、飞逝的时光、 不尽的愁绪、飞逝的时光、历朝历代的优秀人物的不幸遭 杜甫此处明为写景,实为抒发人生的感慨。 遇。杜甫此处明为写景,实为抒发人生的感慨。
(5)虚写和实写 ) 虚写,不是写眼前的实景,而是写想象中的景象。 虚写,不是写眼前的实景,而是写想象中的景象。实 恰好与之相反。例如: 写,恰好与之相反。例如: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 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 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 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 眼前实景、实事, 眼前实景、实事,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 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 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 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写,状不在眼前的事物如在眼前, 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写,状不在眼前的事物如在眼前, 引起读者的想象。虚实结合, 引起读者的想象。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时的依依 不舍之情。 不舍之情。
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2)“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说说诗中“独”字好在哪里?【答案】(1)幽篁、深林、明月。
营造了月夜山林清新幽静的意境。
(2)“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境。
【解析】【分析】(1)作者在写景上运用物象幽篁、深林、明月,写人则用独坐、弹琴、长啸。
看似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意境,使其成为千古佳品。
据此理解作答。
(2)本题要深入挖掘“独”字在表达作者情感上的作用。
“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洁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故答案为:⑴幽篁、深林、明月。
营造了月夜山林清新幽静的意境。
⑵“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境。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意境的把握,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明确诗中所写景物及营造的意境。
⑵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注意结合“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句意,明确“独”的本意,语境意义及传达出诗人的心境。
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柏林寺南望郎士元溪上遥闻精舍①钟,泊舟微径②度深松。
青山霁③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
【注】①精舍:寺庙,这里指柏林寺。
②微径:指小路。
③霁:雨停天晴。
(1)发挥想象,描绘“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的优美意境。
鉴赏古代诗词的技巧和方法大全

鉴赏古代诗词的技巧和方法大全鉴赏古代诗词的技巧和方法大全(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
记叙类*: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
说明类*: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
议论类*: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七)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中考课外古诗赏析指导及习题训练

中考课外古诗赏析指导及习题训练班级姓名(一)知识指导1.了解古代诗歌分类。
(1)从体裁分:古典诗歌首先分为诗、词、曲。
诗:又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又包含有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和乐府诗(题目上加有“歌”、“行”、“歌行”、“引”、“曲”、“吟”)。
近体诗包括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和排律)和绝句(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律诗:共八句,1、2句为首联,3、4句为颔联,5、6句为颈联,7、8句为尾联或末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首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偶句都押韵。
绝句:一共四句,又叫“截句”,是律诗的一半。
词:句子长短不一,词牌限定了词的字数、音韵、文字的形式,词中用典较多。
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词分为豪放派(XXX和XXX)和婉约派(XXX、XXX和XXX)。
(2)从题材分: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怀古诗、咏史诗、送别诗、边塞诗。
此外还有爱情诗、说理诗、感怀诗等。
送别诗: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怀古诗:或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
思乡诗: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战争诗: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田园诗: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写景诗: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体现不肯与世俗与世浮沉的品格,或借景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慨。
咏物诗:或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格,或托物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2.掌握一定术语,鉴赏时能说较规范的“内行话”。
(1)反映诗歌风格方面:雄奇、刚健、悲壮、旷达、洒脱、苍凉、恢宏、奔放;沉郁顿挫、缠绵悱恻、婉约清丽、明丽清新、含蓄有致、生动活泼、幽默诙谐等。
(2)反映诗歌结构方面:开门见山、逐层拓展、环环相扣、前后呼应等。
(3)反映诗歌表现手法方面: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相生、托物言志、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对比映村、以虚写实、虚实结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白描勾勒、浓墨重彩等。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之意象鉴赏练习与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之意象鉴赏练习与答案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骢马[唐]万楚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
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
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
君能一饮长城窟[注],为尽天山行路难。
【注】长城窟:相传长城有泉窟,可以饮马。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即于读者眼前展现出一匹形貌引人注目、气度不凡的良马。
B.颔联以夸张的手法表现骢马被主人驱驰,需日行千里的艰辛与无奈。
C.诗歌从马的外在风神写到内在精神,形象生动地表现出骢马的神骏。
D.全诗格调高亢,豪放壮阔,体现了盛唐奋发昂扬、热情奔放的诗风。
2.诗歌尾联“能”“尽”二字是如何表达诗人的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答: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房兵曹胡马①[唐]杜甫胡马大宛②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③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注】①兵曹,即兵曹参军,唐代官名,辅佐府的长官管理军事。
这首诗作于开元二十八年(740)或开元二十九年(741),正值诗人漫游齐赵,裘马轻狂的一段时期。
②胡马:古代泛称北方边地与西域的民族为胡,胡马即产于该地区的马。
大宛(yuān):西域国名,以产良马著称。
③批:割,削。
竹批:马的双耳像斜削的竹筒一样竖立着。
古人认为这是千里马的标志。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介绍了良马产地和外形。
大宛名马,瘦骨锋棱,通过马的骨相,勾勒其神清骨峻的轮廓。
B.颈联承上写奔马纵横驰骋,有着无穷广阔的活动天地;它逾越一切险阻的能力足以使人信赖。
C.尾联先用“骁腾有如此”对马作概括,再以“万里可横行”,主要是对胡马的赞美,气势宏大。
D.此诗状物与抒情相结合,看似写马,实为表达对友人的无尽期望,并抒写自己的胸襟和抱负。
4.古人认为“少陵咏马,写生神妙”,试结合颔联具体赏析。
答: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开门见山,出句交代胡马产地;对句描写胡马骨相,从外形上勾勒其神峻的轮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鉴赏之意境分析的方法
一、诗歌意境的概念
意境:
意: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境:诗中所描绘的生活画面。
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画面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示例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首诗营造了一幅什么意境?
二、常见的诗歌意境种类
概括诗歌意境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常见的诗歌意境如下:
孤寂冷清: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雄浑壮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瑟凄凉: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恬淡静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恬淡温馨: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旷达开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三、常考题型:
1.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 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本首诗作赏析。
四、诗歌意境解题思路(答题技巧)
答题思路:
1.找出诗中的意象(景物),
2.描述想象的画面,
3.分析诗中的感情。
语言组织形式:
这首诗描写了……意象(景物),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表达了……情感。
五、典型例题分析
西楼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这首诗营造了什么意境?
课后练习巩固
01.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
秋风引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2)“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意境与下面哪一项相近?()
A.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02. 古诗词鉴赏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
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
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
03.古诗词赏析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桂云帆济沧海。
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描绘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诗人悲愤失望的情绪。
B.“欲渡”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诗人想有所作为但事与愿违,志向难以实现的矛盾、痛苦的心情。
C.“闲来”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向往。
D.末尾两句是全诗的最强音,表现诗人摆脱苦闷,相信理想终会实现的乐观与自信。
04.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淳朴的农民朋友邀请诗人到家里作客,他对诗人说,请别嫌弃农家的酒有些浑浊,今年农作物丰收了,家里有丰足的鸡和猪款待您。
B.在前住农家的路上,诗人越过一重重山,蹚过一道道水,正疑惑无路可行之时,忽见柳林浓绿,花丛艳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一路走来,诗人感悟到了生活的道理: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只要努力探索,就一定能寻找到出路,到达目的地。
C.春社祭日已临近,村民们穿着布衣,带着素帽,你吹着箫,我击着鼓,一起快乐地庆祝丰收——村子里仍然保存着古朴浓厚的乡俗民风。
D.热情的主人,变幻的美景,淳朴的民风,都使诗人不但流连忘返,还与村民相约;虽然自己年老体弱,即使拄着拐杖,即使是在月夜,以后也可能随时再来登门拜访。
05. 阅读唐代诗人高适的《除夜作》,回答下列问题。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旅馆寒灯独不眠”呈现出怎样的意境?(用一个词语回答)
(2)诗人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