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酸丁酯危险特性及处置措施表
丙烯酸丁酯安全技术说明书
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静电服,戴橡胶耐油手套。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他不燃材料吸收.使用洁净的无火花工具收集吸收材料。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砂土、惰性物质或蛭石吸收大量液体。用抗溶性泡沫覆盖,减少蒸发。喷水雾能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限制性空间内的易燃性.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容器内.
运输注意事项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酸类、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租户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带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渗透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丙烯酸丁酯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的液体,有强烈的水果香味
200只化学品理化特性表
目录丙烯酸丁酯的理化及危险特性表 (1)丙烯酸的理化及危险特性表 (2)硝酸锌的理化及危险特性表 (3)过氧化二苯甲酰的理化及危险特性表 (4)过硫酸铵的理化及危险特性表 (5)丁酮的理化及危险特性表 (6)苯酚的主要理化和危险特性 (7)甲基叔丁基醚的主要理化及危险特性 (8)三聚氰酸的主要理化和危险特性 (9)季戊四醇的主要理化和危险特性 (10)硬脂醇的主要理化和危险特性 (11)多聚甲醛的主要理化和危险特性 (12)1,2-二甲苯的主要理化及危险特性 (13)1,3-二甲苯的主要理化及危险特性 (14)1,4-二甲苯的主要理化及危险特性 (15)环己烯的主要理化和危险特性 (16)二丁胺的主要理化和危险特性 (17)三乙胺的主要理化和危险特性 (18)甲基二氯硅烷的主要理化和危险特性 (19)异丁烯的主要理化和危险特性 (20)邻叔丁基苯酚的主要理化和危险特性 (21)对叔丁基苯酚的主要理化和危险特性 (22)环己烷的主要理化和危险特性 (23)二氯甲烷的主要理化和危险特性 (24)三氯甲烷的主要理化及危险特性 (25)硫脲的主要理化和危险特性 (26)六亚甲基四胺的主要理化和危险特性 (27)抗氧剂AT-10的主要理化和危险特性 (28)抗氧剂AT-76的主要理化和危险特性 (29)抗氧剂AT-3114的主要理化和危险特性 (30)催化剂JH-CMMS的主要理化和危险特性 (31)抗氧剂AT-168的主要理化和危险特性 (32)甲氧基钠的主要理化和危险特性 (33)氧气的理化及危险特性 (34)硝酸钾的理化及危险特性表 (35)硝酸钙的理化及危险特性表 (36)液氯的理化及危险特性 (37)盐酸的理化及危险特性 (38)丙酮理化及危险特性表 (39)次氯酸钠的理化及危险特性表 (40)二甲氧基甲烷的理化及危险特性表 (41)乙酸的理化及危险特性表 (42)香蕉水的理化及危险特性表 (43)甲醇的理化及危险特性表 (44)氰化亚铜的理化及危险特性 (45)硝酸的理化及危险特性 (46)硫酸的理化及危险特性 (47)铬酸的理化及危险特性 (48)铬酸酐的理化及危险特性 (49)氰化钠的理化及危险特性 (50)丁醇的理化及危险特性 (51)异丙醇的的理化及危险特性 (52)硝酸银的理化及危险特性表 (53)间戊二烯的理化及危险特性 (54)环戊二烯的理化及危险特性 (55)甲苯二异氰酸酯的理化及危险特性表 (56)200#溶剂油的理化及危险特性表 (57)聚氨酯漆固化剂理化及危险特性表 (58)聚氨酯漆稀释剂理化及危险特性表 (59)N,N--二甲基甲酰胺理化及危险特性 (60)丙烯腈理化及危险特性 (61)二氧化硫的特性 (62)异戊二烯的理化及危险特性 (63)醋酸丁酯的理化及危险特性 (64)醋酸乙酯的理化及危险特性 (65)甲苯的理化及危险特性 (66)环己酮的理化及危险特性 (67)三氯化铝(无水)的理化及危险特性 (68)氢氧化钠的理化及危险特性 (69)硝酸铅的理化及危险特性表 (70)电石理化及危险特性表 (71)乙炔理化及危险特性表 (72)氰化亚铜的理化及危险特性 (73)丙烯酸甲酯理化及危险特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丙烯酸正丁酯的物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沸点(℃)
145.7
饱和蒸气压(kPa)
1.33/35.5℃
溶解性
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
毒性及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毒性
LD50:900mg/kg(大鼠经口)/ 2000mg/kg(兔经皮)
LC50:14305 mg/m3(大鼠吸入)
健康危害
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对身体有害。其蒸气或雾对眼睛、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中毒表现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急救方法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或流动清水彻底冲洗。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易燃
燃烧分解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闪点(℃)
37
爆炸上限(v%)
9.9
引燃温度(℃)
275
爆炸下限(v%)
1.2
危险特性
易燃、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时,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容易自聚,聚合反应随着温度的上升而急骤加剧。
储运条件
与泄漏处理
储运条件: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内温度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充装要控制流速,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泄漏处理: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放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
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中毒医疗救治措施
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中毒医疗救治措施(一)现场医疗救援现场医疗救援首要措施是迅速将中毒病人移离中毒现场至空气新鲜处,脱去被污染衣服,松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
1、现场医疗救援急救原则:(1)不管吸入性、接触性或食入性中毒的,均可先给予氧气。
(2)若意识不清,则将患者置于复苏姿势,不可喂食。
(3)若呼吸、心跳停止,立即施予心肺复苏术(CPR)。
吸入性中毒(1)给予氧气吸入(2) 若呼吸停止,施予人工呼吸(勿口对口)。
(3) 若心跳停止,立即施予体外心脏按摩。
皮肤接触性中毒(1)如果液体接触皮肤,立刻以大量的水清洗患部。
(2)若是衣服受到污染,立刻脱去衣服,使用大量的水清洗。
(3)持续用水冲洗至少15-30分钟。
眼睛接触性中毒(1)立刻以大量水冲洗眼睛至少15~30分钟,并不时地撑开上下眼皮。
(2)隐形眼镜必先除去或用水将它冲出来。
(3)用湿润棉棒将可移除之异物移除。
(4)冲洗完毕用乾净纱布覆盖,并用纸胶布固定。
3、病人转送中毒病人经现场急救处理后,应立即就近转送至镇卫生院或二级以上医院继续观察和治疗。
(二)医院内的医疗救援1、病人交接中毒病人送到医院后,由接诊医护人员与转送人员对中毒病人的相关信息交接,并签字确认。
2、诊断救治医生向中毒病人或陪患人员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确认中毒病人的诊断。
3、治疗对所接收的中毒病人确认诊断后,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对病人进行进一步救治。
观察对象可在观察室严密观察至少24~48小时。
轻、中度中毒病人送入普通病房住院治疗,重度中毒病人立即转诊。
⑴、一般治疗中毒病人保持安静,卧床休息,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
出现眼部刺激症状时,可用生理盐水冲洗,然后交替用抗生素眼药水和可的松眼药水滴眼,睡前涂以红霉素或金霉素眼膏。
⑵、合理氧疗可采用鼻塞、鼻导管或面罩给氧,维持动脉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
发生严重肺水肿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时,给予机械通气。
⑶、防治肺水肿a)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应用原则是早期、足量、短程。
丙烯酸丁酯 BA
丙烯酸丁酯(BUTYL ACRYLATE)1.外观、气味:无色液体,刺鼻的芳香气味;2.比重:0.88;3.家族:丙烯酸酯(或盐)类;4.污染类:B;5.沸点:137℃;6.冰点:-61℃;7.蒸汽压力20℃(mmHG):10.7;8.雷德蒸汽压:0.028 KG/CM2;9.蒸汽压力46℃:0.042 KG/CM2;10.蒸汽密度(空气=1.0):4.42;11.溶于水:轻微;火灾&爆炸危险数据1.级别——D:易燃液体;2.综述——主要危险是很容易聚合。
被热和开敞火焰点燃。
火灾可引起严重的舱室破裂。
3.闪点:30℃;4.燃烧极限:1.9%到8.0%;5.自然温度:340℃;6.灭火剂:CO2、水雾、干粉、泡沫;7.特别火灾程序:戴上呼吸器。
用水冷却舱室。
健康危险数据:1.刺激性蒸气:在高浓度下能引起眼睛或呼吸道短时间轻微疼痛;2.液体及固体的刺激性:危害性很小;3.进入人体的毒品对肌体造成的危害:危害性很小,阈限值(PPM)>500;4.气味阈限值(PPM):未得到;5.允许暴露极限/时间重量平均值:10 PPM;6.毒性阈限值/时间重量平均:10 PPM;7.综述——蒸汽和液体具有刺激性;8.症侯——刺激眼睛;用水洗眼,吸入时过量唾液分泌(多涎);9.短时间暴露容限:未得到;10.暴露程序——皮肤接触用肥皂水充分清洗。
如眼睛接触用水冲洗15分钟。
得到医疗护理或忠告;反应数据:1.稳定性——加热时迅速聚合。
必须抑制。
2.适容性——材料:与钢铁、不锈钢或铝适容。
溢出或泄漏程序:戴上橡胶手套,面罩,完整的防护服。
备妥万用滤毒罐。
关闭点火源。
小溢漏可用水冲洗。
装载条件:1.获得厂家抑制证书;2.装货以前测试所有液位报警;3.不可加热也不可装于与加热货物相邻的舱室;4.闷死加热盘管。
标准防护:围裙,手套,高靴,长袖工作服,眼镜,空气呼吸器。
最低要求:1.污染:B;2.危害性:具有安全危害性和污染危害性;3.船型:2;4.舱型:2G;5.液货舱透气:控制式;6.液货舱环境控制:无要求;7.测量:限制式;8.蒸汽探测:易燃性,毒性;9.防火:抗已醇泡沫或多用途泡沫;10.构造材料:无特殊要求;11.防毒面具及眼睛保护:在本规则中无特殊要求。
丙烯酸丁酯危险特性及处置措施表
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毒
性
及
健
康
危
害
健康危害
车间卫生标准:前苏联(mg/m3)
10
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对身体有害。其蒸气或雾对眼睛、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中毒表现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防护处理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泄
漏
处
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储存
运输
注意
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内温度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不宜大量或久存。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充装要控制流速,注意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丙烯酸正丁酯危险特性及处置措施表
标
识
中文名
丙烯酸正丁酯
丙烯酸丁酯危险化学品物质安全信息卡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毒性:属低毒类。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对身体有害。其蒸气或雾对眼睛、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中毒表现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储运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内。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密封包装,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库房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不超过3米/秒),注意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丙烯酸丁酯危险化学品物质安全信息卡
资料卡编号:M065
名称
丙烯酸丁酯(抑制了的)
英文名称
n-butyl acrylate
别名
――
化学式
C7H12O2/CH2=CHCOOC4H9
相对密度(水)
0.89
引燃温度(℃)
275
熔点(℃)
-64.6
蒸气相对密度(空气)
4.42
爆炸极限(%)
1.2-9.9
闪点(℃)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丙烯酸丁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丙烯酸丁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一、化学名称及成分:1、化学名称:丙烯酸丁酯BA英文名称:Buty Acrylate别名名称:2-丙烯酸丁酯,正丁基丙烯酸酯分子式:C7H12O22、国际编号:33601二、基本化学特性:1、沸点:147℃;闪点-64.6℃;引燃温度267℃。
2、密度0.8934;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丙酮。
3、爆炸上限9.9﹪v/v爆炸下限1.5﹪v/v;4、主要用途:用作涂料、黏合剂、晴纶纤维改性、纸张处理剂、皮革加工及丙烯酸类橡胶等工业。
5、生产方法:丙烯腈水解法、氰乙醇法、B-丙内酯法、雷配法、改良雷配法。
三、危险性概述:1、无色易燃易挥发液体,具有强辣刺激性气味,属3.3类高闪点液体,非常易燃。
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遇明火、高温或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若遇高温,可能发生聚合反应,出现大量放热现象引起容器破裂或爆炸。
其蒸气比空气中,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起回燃。
能积聚静电,引燃其蒸气。
易燃性为红色。
2、安全说明:远离火源,不要吸入蒸汽,不要将残余物倒入排水口;采取防护措施防止静电产生。
3、通常商品加有阻聚剂,光照易聚合。
易受热遇光或微量的过氧化物聚合成透明固体,通常加对苯二酚或二苯胺做稳定剂,不加稳定剂的纯品储存时间不应超过24小时。
4、健康危害: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作用。
工作完毕应淋浴更衣,不得把工作服带回宿舍或家里。
四、急救措施:1、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物,用流动的清水冲洗。
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3、吸入:本品为麻醉剂,麻醉浓度和致死浓度几乎相同,有强烈刺激性气味。
急性中毒有粘膜刺激症状,浑身乏力,恶心、反复呕吐、头痛头晕、胸闷等症状。
如果吸入本产品,则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4、食入:因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5、空气中浓度较高时建议戴防毒面具。
丙烯酸丁酯-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丙烯酸丁酯化学品英文名:Butyl acrylateCAS:141-32-2分子式:C7H12O2分子量:128.17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工业及科研用途。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易燃液体和蒸气。
造成皮肤刺激。
造成严重眼刺激。
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
可引起呼吸道刺激。
GHS危险性类别:易燃液体类别3皮肤腐蚀/刺激类别2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2皮肤致敏物类别1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3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警告危险性说明:H226易燃液体和蒸气H315造成皮肤刺激H319造成严重眼刺激H317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H335可引起呼吸道刺激防范说明:•预防措施:——P210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
禁止吸烟。
——P233保持容器密闭。
——P240容器和装载设备接地/等势联接。
——P241使用防爆的电气/通风/照明/设备。
——P242只能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
——P243采取防止静电放电的措施。
——P280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264作业后彻底清洗。
——P261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2受沾染的工作服不得带出工作场地。
——P271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使用。
•事故响应:——P303+P361+P353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
用水清洗皮肤/淋浴。
——P370+P378火灾时:使用灭火器灭火。
——P302+P352如皮肤沾染:用水充分清洗。
——P332+P313如发生皮肤刺激:求医/就诊。
——P362+P364脱掉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P305+P351+P338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
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
继续冲洗。
——P337+P313如仍觉眼刺激:求医/就诊。
——P333+P313如发生皮肤刺激或皮疹:求医/就诊。
——P304+P340如误吸入:将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体位。
丙烯酸正丁酯-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标识
中文名:丙烯酸正丁酯[抑制了的]
危险化学品目录序号:134
英文名:n-butyl acrylate
UN编号:2348
分子式:C7H12O2
分子量:128.17
CAS号:141-32-2
理
-64.6
相对密度(水=1)
0.89
相对密度(空气=1)
4.42
沸点(℃)
145.7
饱和蒸气压(kPa)
1.33/35.5℃
溶解性
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
毒性及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毒性
LD50:900mg/kg(大鼠经口);2000mg/kg(兔经皮)
LC50:14305 mg/m3(大鼠吸入)
健康危害
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对身体有害。其蒸气或雾对眼睛、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中毒表现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9.9
引燃温度(℃)
275
爆炸下限(v%)
1.2
建规火险分级
乙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聚合
禁忌物
强氧化剂、强碱、强酸。
危险特性
易燃、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时,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容易自聚,聚合反应随着温度的上升而急骤加剧。
泄漏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放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少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收或吸附,也可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专用收集器,回收或运到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灭火方法
丙烯酸丁酯MSDS
丙烯酸丁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说明书目录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第九部分理化特性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丙烯酸丁酯(抑制了的)化学品英文名称:n-butyl acrylate中文名称2:英文名称2:技术说明书编码:253CAS No.: 141-32-2分子式:GHLQ分子量:128.17第二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丙烯酸丁酯(抑制了的)>99.5 % 141-32-2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对身体有害。
其蒸气或雾对眼睛、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中毒表现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食入: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易燃,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容易自聚,聚合反应随着温度的上升而急骤加剧。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遇大火,消防人员须在有防护掩蔽处操作。
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但可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岀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丙烯酸丁酯[抑制了的] 危险、有害识别表
漏
处
理
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静电服,戴橡胶耐油手套。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他不燃材料吸收。使用洁净的无火花工具收集吸收材料。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减少蒸发。喷水雾能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限制性空间内的易燃性。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
标
识
中文名:丙烯酸丁酯[抑制了的];丙烯酸正丁酯
英文名:n-butyl acrylate(inhibited);
butyl 2-propenoate
危规号:33601
分子式:C7H12O2
分子量:128.2
UN号:2348
危险性类别:第3.3类高闪点液体
CAS号:141-32-2
理
化
性
质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强烈的水果香味
溶解性: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
熔点/℃:-64.6
临界温度/℃:327
相对密度(水=1):0.90
沸点/℃:145~149
临界压力/MPa:2.94
相对密度(空气=1):4.42
最小引燃能量/mJ:
饱和蒸汽压/kPa:0.43(20℃)
燃烧热/(kJ·mol-1):4073.2
燃
烧
爆
炸
危
险
性
燃烧性:易燃
闪点/℃:36
聚合危害:聚合
引燃温度/℃:267~292
爆炸极限/%:1.3~9.9
稳定性:稳定
丙烯酸丁酯(危化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相对密度(空气=1):4.42
燃烧热(KJ/mol):
最小点火能(mJ):
饱和蒸汽压(kPa):1.33(35.5℃)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易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闪点(℃):37
聚合危害:聚合
爆炸下限(%(%):9.9
最大爆炸压力(MPa):
泄漏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气、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丙烯酸丁酯
标识
中文名:丙烯酸丁酯
英文名:n-butyl acrylate
分子式:C7H12O2
分子量:128.17
CAS号:141-32-2
危规号:33601
理化性质
性状:无色液体。
溶解性: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
熔点(℃):-64.6
沸点(℃):145.7
相对密度(水=1):0.89
临界温度(℃):
引燃温度(℃):275
禁忌物:强氧化剂、强碱、强酸。
危险特性:易燃,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容易自聚,聚合反应随着温度的上升而急骤加剧。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遇大火,消防人员须在有防护掩蔽处操作。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但可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
丙烯酸丁酯
生殖毒性评价:动物研究结果表明对生育无损害影响。产品未经测试。本声明由具有相似结构和组分的其它产品推而及之。
7、发展性毒性
致畸形评价:动物研究表明,在对母体没有毒性的剂量水平上对生育无损害影响。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一次接触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评估:对(飞)机上人员有刺激性。
消防方法
适宜的灭火介质:二氧化碳,干粉末,水喷雾,泡沫
特殊危害:如果在一容器中过热有猛烈自聚反应的危险。
特殊保护设备:戴自给式呼吸器。
更多信息:当附近着火,若储存容器温度达45°C,应使用重稳定系统.现场疏散所有不必要人员。当附近着火,若储存容器达60°C,在更大范围内撤离所有人员。
一般包装
优先考虑的储存条件是:保证使用传动装置和储存本产品的容器不能含有其他的物质。在把产品转移到仓库中之前,必须保证标签的正确性。只允许经受过训练培训的人进入储
眼睛防护
双边有框架的安全眼镜(框架式护目镜)(EN 166)
身体防护
身体保护用品必须根据活动和可能的暴露部位选择,如围裙、保护靴、化学防护服(根据EN 14465防止弹着或根据ISO 13982防止灰尘)
手防护
适合长时间、直接接触的材料(推荐:在保护索引6中,按照EN 374规定相应的防渗透时间>480分钟):氟橡胶(FKM)-0.7毫米涂层厚
丁腈橡胶(NBR)-0.4毫米涂层厚
其他
一般安全及卫生措施:避免与皮肤接触。避免吸入蒸气。
应急措施
急救措施
一般建议:立即脱掉受污染的衣物,如有丧失知觉危险,将病人置于可恢复位置运走。如有必要,给予人工呼吸。急救人员应注意自身安全。
如吸入:保持病人冷静,移至空气新鲜处,就医诊治。
丙烯酸丁酯
0.89
相对密度(空气=1):
4.42
饱和蒸汽压(kPa):
1.33/35.5℃
溶解性:
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MPa):
燃烧热(kj/mol):
燃
烧
爆
炸
危
险
性
避免接触的条件:
受热、光照。
燃烧性:
易燃
建规火险分级:
乙
闪点(℃):
37
自燃温度(℃):
275
爆炸下限(V%):
1.2
爆炸上限(V%):
9.9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若遇高热,可能发生聚合反应,出现大量放热现象,引起容器破裂和爆炸事故。
燃烧(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能发生
禁忌物:
强氧化剂、强碱、强酸。
灭火方法:
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毒性危害
接触限值:
中国MAC:未制定标准
苏联MAC:10mg/m3
美国TWA:ACGIH 10ppm,52mg/m3
美国STEL:未制定标准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毒性:
LD50:900mg/kg(大鼠经口);2000mg/kg(兔经皮)
LC50:2730ppm 4小时(大鼠吸入)
健康危害:
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对身体有害。其蒸气或烟雾对眼睛、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中毒表现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标
识中文名:Βιβλιοθήκη 丙烯酸丁酯英文名:
丙烯酸丁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中文MSDS(完整版)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丙烯酸丁酯[抑制了的]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丙烯酸丁酯[抑制了的]化学品英文名:n-butyl acrylate(inhibited);butyl 2-propenoate供应商名称:供应商地址:供应商电话:邮编:供应商传真:电子邮件地址: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用于生产树脂、涂料、粘合剂、乳化剂等。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易燃液体和蒸气,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
GHS危险性类别:易燃液体-类别3;皮肤腐蚀/刺激-类别2;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2;皮肤致敏物-类别1;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3(呼吸道刺激);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类别2;危害水生环境-长期危害-类别3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警告危险信息:H226:易燃液体和蒸气H315:造成皮肤刺激H319:造成严重眼刺激H317: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H335: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H401:对水生生物有毒H412:对水生生物有害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防范说明:预防措施:P210: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
禁止吸烟。
P233:保持容器密闭。
P240:容器和接收设备接地/等势联接。
P241:使用防爆的电气/通风/照明/设备。
P242:只能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
P243:采取防止静电放电的措施。
P280: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264:作业后彻底清洗。
P261: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2:受沾染的工作服不得带出工作场地。
P260: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1: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用。
P273: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应急响应:P303+P361+P353: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
用水清洗皮肤/淋浴。
P370+P378:火灾时,使用灭火。
P302+P352:如皮肤沾染:用大量肥皂和水清洗。
P321:具体治疗(见本标签上的)。
危险化学品丙烯酸丁酯安全周知卡
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泄露处理及防火防爆措施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喷水雾或蛋白泡沫以减少蒸发。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沙土或其他不燃材料吸收。
也可用大量水冲洗稀释后进入废水处理系统。
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槽车或收集器)、回收或无害化处理后废弃。
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
保持容器密封。
切勿用纯氮封存,不可将无氧气体喷入本品液体内。
因为抑制剂在有氧的条件下才发挥效用。
避免高热,抑制剂高温失效。
避免强碱,抑制剂被强碱萃取。
电气全部要求防爆型。
最高允许浓度当地应急救援单位名称当地应急救援单位电话
中国MAC(mg/m3):- 前苏联MAC(mg/m3):- 市消防中心
市人民医院
市消防中心:110
市人民医院:120。
丙烯酸丁酯
美国TLV-TWA OSHA mg/m3
——
前苏联MAC(mg/m3)
10
美国TLV-TWA ACGIH mg/m3
52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对身体有害。其蒸气或雾对眼睛,粘膜或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中毒表现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燃
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必要时佩戴导管式防毒面具或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苯耐油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控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气,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烧
爆
炸
危
险
性
燃烧性
易燃
闪点(℃)
37
引燃温度(℃)
275
爆炸极限%
上限9.9下限1.2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聚合
燃烧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危险特性
MSDS-丙烯酸丁酯
主要用途:
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粘合剂、乳化剂。
其它理化性质:
-
稳定性:
禁配物:
强氧化剂、强碱、强酸。
避免接触的条件:
受热、光照。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急性毒性:
LD50:900 mg/kg(大鼠经口);2000 mg/kg(兔经皮)
LC50:14305mg/m3,4小时(大鼠吸入)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充装要控制流速,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废弃注意事项:
危险货物编号:
33601
UN编号:
2348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O53
包装方法:
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运输注意事项: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酸类、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危险化学品丙烯酸丁酯抑制了的危险有特性及害因素识别
危险化学品丙烯酸丁酯抑制了的危险有特性及害因素识别丙烯酸丁酯(抑制了的),液体,分子式CHO,分子量2127128.17,相对于水的密度0.89,相对于空气的密度4.42,溶点-64.6℃,沸点145.7℃,闪点37℃,引燃温度275℃,爆炸极限范围1.2~9.9%,危规号33601,按《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该物质为第3.3类高闪点易燃液体,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其火灾危险性为乙类。
丙烯酸丁酯在常温下为无色液体,具有刺激性,易燃,其蒸汽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或与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容易自聚,聚合反应随着温度的上升而急骤加剧。
丙烯酸具有中度毒性,其LD为900mg/kg(大鼠经口)、(4)为2000mg/kg(免经皮),LC14305mg/m50 503,小时,大鼠吸入侵入途径为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本品对皮肤、眼睛和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
丙烯酸丁酯应储存于阴凉、通风仓库内,远离火种、热源。
℃。
防止阳光直射。
包装要求密封,不可30仓内温度不宜超过与空气接触。
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且不宜大量或久存。
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充装要控制流速,注意防止静电积聚。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丙烯酸丁酯的灭火方法为泡沫、干粉和二氧化碳、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
但可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
发生丙烯酸丁酯泄漏时,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应急处理人员应戴自给正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时,可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
也可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时,应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汽灾害。
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输
注意
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内温度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不宜大量或久存。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充装要控制流速,注意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灭火剂种类
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毒
性
及
健
康
危
害
健康危害
车间卫生标准:前苏联(mg/m3)
10
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对身体有害。其蒸气或雾对眼睛、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中毒表现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防护处理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熔点,℃
-64.6
稳定性
稳定
燃
爆
特
性
闪点,℃
37
爆炸极限
1.2~9.9
引燃温度,℃
275
最大爆炸压力,Mpa
无资料
火灾危险类别
——
爆炸危险组别/类别
——
危险特性
危险特性:易燃,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容易自聚,聚合反应随着温度的上升而急骤加剧。若遇高热,可能发生聚合反应,出现大量放热现象,引起容器破裂和爆炸事故。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必要时,佩戴导管式防毒面具或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苯耐油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丙烯酸正丁酯危险特性及处置措施表
标
识
中文名
丙烯酸正丁酯
英文名
n-butyl acrylate
分子式
C7H12O2;CH2CHCOO(CH2)3CH3
危货及UN编号
33601/2348
理
化
性
质
相对密度
[水=1]
0.89
相对密度
[空气=1]
4.42
外观性状
无色液体
沸点,℃
145.7
溶解性
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泄
漏
处
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