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的故事》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鞋的故事》教案
主备人:卞丽菊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研习、合作学习,获得个性化的阅读认知,初步实现多元解读、
创新阅读。
2.通过学习,唤醒学生对正在逐渐逝去的传统的美好事物的记忆,激发热爱
生活的热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正所谓“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一个看似平凡的物件,却也藏着一段故事、一份情怀,甚至是一个时代。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孙犁先生的《鞋的故事》,看看在普通的鞋上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二、作者简介
孙犁(1913——2003),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他一直相信“艺术为人生”的主张。他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散文创作中,文学大师孙犁曾经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观点,即:中国的优秀散文,其取胜之处,从不在于“诗”,而在于“理”;散文的生命在于“理”而不在于“诗”。【投影】这是针对散文创作中某种片面追求“诗意”倾向而言的,这个道理,常常是通过一件事,或一个人物表现出来。这个道理常常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人人体会过的,充满人世之间的,但还没有人这样通俗地、明确地提出过。
三、课文研习
(一)扫清字音
别(biè)扭馈.(kuì) 赠皱(zhòu)纹撩(liāo)衣襟箍(gū)好勉(miǎn)强(qiǎng)淤.(yū) 血匀称.(chèn) 箍.(gū) 好
(二)整体感知
1.文章标题为“鞋的故事”,围绕“鞋”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提示:我送钱给小书绫作为结婚的礼物,小书绫为了答谢我先后给我做了两双鞋,并由此生发出感慨。第一双鞋是感激之情,第二双鞋是情面之情。
文章思路分析
全文共有38个自然段。按故事情节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部分:
1—2段为第一部分,写作家自己对“家做鞋”感情;
3—37段为第二部分,写发生在自己与小书绫之间关于鞋的故事;
38段为第三部分,抒发感慨,升华主题。
(三)重点研习
1.文章开篇就表达了自己对“家做鞋”的情感,什么样的情感?但是作者的态度有没有变化?有什么变化?
提示:时间顺序:自己对“家做鞋”情有独钟。(“到大城市读书,觉得‘家做鞋’土气”,嫌弃它,时间不长。“现在老了,买的鞋总觉得穿着别扭”,“想弄一双家做鞋,住在这个大城市,离老家又远,没有办法。”作者与“家做鞋”之间似乎有着某种割舍不断的情缘。在年老之时,这样的情缘越发牵引着作者的心,但远离家乡,没法实现这个愿望。)
2.作者为何再文章之初写这些内容?
提示:这两段叙述,简洁,明了,目的是做铺垫(a、为下文引出主人公小
书绫;b、对鞋的钟爱的表现)。
3.人物形象分析,如何塑造?——小书绫
3-6段中柳嫂的介绍【侧面描写】:“婆家是自己找的,定婚以前,她还亲自到婆家私访一次”,说明这是一个很有主见的姑娘;“定婚以后,她除拼命织席以外,还到山沟里去教人家织席”,说明她有着勤劳的品格;“吃带沙子的饭,一个月也不过挣二十元”,说明她肯吃苦,但收入低微,生活艰难。
7—22段,作者的观察【外貌】:“她的额头上,过早地有了几条不太明显的皱纹”,说明主人公生活艰辛;“脸面清秀,嘴唇稍厚一些,嘴角上总是带有一点微笑”,反映了主人公善良的性格;“他看人时,好斜视”,“很注意地看了看我伸出的脚”,反映出小书绫做鞋手艺的高超。
23—33段,小书绫为作者做了第一双鞋“我当时有一搭没一搭,没想她真给做了”,反映出小书绫为人仗义,重情意。
23-35小书绫前后做了两双鞋,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第二双鞋比第一双鞋做的粗糙?相比较柳嫂的态度,作者对小书绫前后两双鞋是什么态度?作者为什么特别喜爱小书绫做的“家做鞋”?表达了对物质文明下农村女孩命运的理解和关注,以及对正在逐渐逝去的美好事物的呼唤。作者通过大量的对话描写,或正面刻画人物形象,或侧面表现人物性格。如与小书绫得正面对话,表现出了她淳朴、善良、热爱生活的性格;写与柳嫂的对话,从侧面反映小书绫的生活状况。
(四)互动探究
1.“家做鞋”和小书绫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对小书绫一种什么态度?(找出相关的语句)
提示:质朴欣赏赞美
2.鞋、小书绫在文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提示:传统文化传统美德
3.那除了之前的情感,那还有没有其他的情感呢?
提示:①“默默”,一丝遗憾,一声叹息,一份喟叹。
②“也许”这个语气不确定的词,其含义是相当丰富的,期望之中隐含着淡淡的忧虑。但愿曾经淳朴的永远淳朴,但愿曾经美丽的永远美丽,这些淳朴、美丽不会因物质文明的进步(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生存的寄寓)而丧失。
③“眼前,就是农村,也没有人再穿家做鞋了,材料、针线都不好找了。”(如今的生活已不同于以往,一些传统的东西已逐步淡出人们的生活)
④“我们这一代人死了以后,这种鞋就不存在了,长期走过的那条饥饿贫穷、艰难险阻、山穷水尽的道路,也就消失了”?农民的生活变得富裕起来,小书绫未来的日子,一定是甜蜜美满的。(其实是作者对寄托在“家做鞋”上、渐渐消失的朴素的民族精神的一种隐隐担忧,表达了作者的某种忧虑:“家做鞋”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产物,是不是它的消失就能赶走饥饿、贫穷?)
⑤文章前面——因为“城市姑娘,虽然漂亮,我对她们终是格格不入”。外表漂亮,但内涵精神、内在品质却在物质文明进步下逐渐缺失,这句话正好印证了“对农村女孩子的勤快劳动,质朴聪明,有很深的印象,对她们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因此,当传统文化遇到存在的危机时,作者更加喜爱那些能做“家做鞋”的、具有农民传统纯朴的并不十分漂亮的小书绫们,作者渴望这种民族文化的精髓能够传递下去。)
四、交流展示
其实在我们自己身边一些美好的传统已慢慢消失,你也“发现”“挖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