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观点综述
对国企改革的认识与理解
对国企改革的认识与理解
近年来,中国国企改革成为社会热点话题。
然而,对于国企改革的认识与理解存在很大的差异。
一些人认为改革是必要的,可以提高国企的效率和竞争力,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而其他人则认为,改革可能导致大量的失业、社会不稳定和资产流失。
实际上,国企改革不仅仅是为了提高效率和竞争力,更重要的是为了增强国企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不仅仅是为了追求利润,更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因此,国企改革应该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推动企业向社会责任型企业转变。
此外,国企改革还应该注重企业的员工福利和权益保护。
国企的员工是企业的重要资产,应该得到合理的待遇和保护。
在改革过程中,应该注重保障员工的劳动权益,避免对员工产生影响。
总的来说,国企改革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进行。
改革应该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注重员工的权益保护,同时保持国有资产的安全和稳定。
只有这样,国企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企业。
- 1 -。
深化国企改革总结汇报
深化国企改革总结汇报深化国企改革是当前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本次总结汇报将从背景分析、改革方向、成效评估和展望未来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背景分析国企改革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的开放政策,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国企改革逐渐深化。
然而,由于传统国企体制的弊端,包括产权模糊、决策机制僵化、资源配置低效等问题,制约了国企的发展。
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深化国企改革势在必行。
二、改革方向1. 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国企产权保护和产权明晰,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加快国有资本市场化、法人化、多元化改革。
2. 激发内部活力: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引入市场化机制激励员工创新创效。
3. 混合所有制改革: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推动国有资本向非公有制经济流转,促进国企与民营企业等其他市场主体共同发展。
4. 提高经济效益:推动国企创新驱动发展,加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三、成效评估1. 产权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国企产权明晰,国有资本市场化进程加快,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不断完善。
2. 内部活力得到有效激发。
国企员工创新创效意识增强,管理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企业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显著提高。
3. 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取得积极进展。
一批具有示范性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案例涌现,国企与民营企业等其他市场主体合作态势积极。
4. 经济效益得到明显提高。
国企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得到有效提升,经济效益持续向好。
四、展望未来1. 进一步推动产权制度改革。
加强产权保护,完善国有资本市场化、法人化、多元化改革机制,形成有效运行的现代企业制度。
2. 深化内部活力激发。
继续推进管理体制改革,推动企业员工创新创效,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3. 拓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
积极引入民营资本,促进国企与其他市场主体合作,形成多元化的所有制结构。
国有企业改革研究综述
• 1988年4月七届人大一次通过同年8月1日实 行《企业法》。承包制和租赁制、企业自 主权、厂长负责制、政企关系以法律方式 确定。
• 经济学界关于“两权分离”的理论主张对 政府政策的选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1984年10月实行以税代利的第二步“利改 税”,目的是将国家和企业之间的隶属式 分配关系改为税收关系,为企业创造平等 竞争的机会。
• 1993年底通过《公司法》确立法律依据, 1994年百户企业制度试点,国有小企业大 规模以公司制、出售产权、股份合作制以 及过渡(租赁、托管、兼并、破产)形式 进行改革。
• 国有大中型企业如何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改 革,理论界形成了两种倾向:
• 1、产权改革为核心
• 2、政企分开为核心
• 产权论者的主张:
• 在将政府的双重身份与职能分离的基础上 构筑新的公有产权主体,即不同形式的国 有资产持股公司,解决国有企业所有者缺 位问题;
• 1、股份制企业集团
• 2、各种基金组织
• 3、国有资产经营公司
• (1)上海模式
• (2)武汉模式
• (3)深圳模式
1997——
• 1997年十五大报告:“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 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 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 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
• 1988年国家实行双紧政策治理通货膨胀, 企业竞相通过股份制形式向社会发行股票 筹集资金,全国掀起第二次“股份热”。
• 1989年治理整顿,清理资产阶级自由化思 潮,股份热骤然降温,一些地区甚至要求 退出股份制试点。
• 1990年国务院提出《关于治理整顿,深化 改革的意见》,1990年11月和1992年4月 上海和深圳两市证券交易所先后成立。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文献综述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文献综述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核心是通过引入非国有资本,改变国有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和经营机制,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推动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在这一背景下,学界和专业机构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形成了丰富的文献资料,为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一、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理论探讨1. 混合所有制理论的演进混合所有制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企业所有制形式,它是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相结合的新型经济组织形式。
混合所有制的提出,打破了过去对于企业所有制模式的单一认识,将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相结合,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混合所有制理论的演进,反映了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历程和实践经验,对于指导国有企业改革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2. 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企业经营效益的影响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为了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和盈利能力,改善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
相关研究表明,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企业经营效益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混合所有制改革也提高了国有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和产品质量,提升了企业价值和社会效益。
混合所有制改革不仅改变了国有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也影响了企业的股权结构。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将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结合,改变了过去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增加了企业的股东多元化,提高了企业的治理水平和透明度,促进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选择对于企业的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实践中,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引进外部资本、推动股权多元化等方式,改变国有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和经营机制,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成效评估是对改革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和检验的过程,可以通过企业的经营数据、财务状况、市场表现等指标,综合评估改革的效果和影响。
国有企业改革理论文献综述
国有企业改革理论文献综述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议题。
作为国家的经济支柱,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同时也面临着效率低下、管理不善等问题。
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中国经济改革的重点领域之一。
本文将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来探讨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以期为今后的国有企业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和意义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转型经济体制的必然选择。
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是中国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后,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效率低下、管理混乱、负债累累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也影响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国有企业改革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
国有企业改革的意义在于,通过改革能够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推动国民经济的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国有企业改革也有利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动政府职能优化和市场监管的完善,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框架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了所有制变革、治理结构优化、激励机制建立等方面的理论。
下面将分别对这些理论进行综述。
1. 所有制变革所有制变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
在早期的国有企业改革中,重点是通过产权的明晰和界定,改善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并逐步引入非国有资本。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只有改变产权关系还不足以解决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问题,更需要改善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和激励机制。
2. 治理结构优化治理结构优化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资产的代表,其治理结构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效益。
优化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
在理论上,治理结构优化主要包括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和内部审计制度等内容。
3. 激励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建立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又一重要方面。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论述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论述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领域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因此,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论述,对于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坚持国有企业改革方向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国有企业转型升级,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
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加强国有企业治理,提高国有企业效益。
同时,要加强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的合作,促进国有企业与市场的深度融合。
二、加强国有企业创新能力国有企业要加强创新能力,推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的创新。
要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技术转移和产业升级。
同时,要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提高员工素质和创新能力。
三、推进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国有企业要加快转型升级,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要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推进新兴产业的发展,提高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要加强国有企业与市场的深度融合,推进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的合作,促进国有企业的转型升级。
四、加强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国有企业要加强社会责任,推进可持续发展。
要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绿色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同时,要加强对员工的关爱和培养,提高员工福利和生活质量。
五、加强国有企业监管国有企业监管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
要加强国有企业监管,推进国有企业治理体系和监管体系的建设。
要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和管理,提高国有企业的透明度和公开度,防止国有企业出现腐败和违法行为。
六、加强国有企业国际化发展国有企业要加强国际化发展,推进国有企业走出去。
要加强国有企业与国际企业的合作,提高国有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同时,要加强国有企业的海外投资和并购,推进国有企业的国际化发展。
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资国企改革总结汇报
国资国企改革总结汇报国资国企改革是指对国家控股企业(国企)和国有资产(国资)的改革和重组。
这一改革旨在提高国企的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和创新发展。
本文将对国资国企改革进行总结和汇报。
首先,国资国企改革的背景和目标。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面临着经济增长放缓、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压力。
为应对这一挑战,中国政府决定进行国资国企改革,以提高国企的竞争力,加快创新和升级,并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其次,国资国企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举措。
国资国企改革涉及到国企的产权调整、混合所有制改革、市场化运作、经营机制创新等方面。
其中,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引入民间资本,国企得以引入新的管理理念和先进技术,提高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此外,国资国企改革还包括重组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审批制度改革等举措。
再次,国资国企改革取得的进展和成果。
自2013年国资国企改革启动以来,中国政府已经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和举措,并在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经验。
国企的市场竞争力得到了提升,创新和升级步伐明显加快。
国有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也得到了提高。
但是,国资国企改革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包括国企的产权制度不完善、国资监管不到位、约束机制不健全等。
此外,改革过程中存在一些利益固化和利益分配不均的问题,需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来解决。
最后,展望未来,国资国企改革仍需深化和完善。
国资国企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工程,需要持续推进。
下一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完善产权制度和服务机构,加强国资监管和约束机制,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强权益保护和激励机制。
总之,国资国企改革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通过改革,国企的竞争力得到提升,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
但改革仍面临一系列挑战和问题,需要持续深化和完善。
期待未来国资国企改革取得更为显著的成果,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国资国企2023年综述
国资国企2023年综述
国资国企在2023年的综述涉及到许多方面,包括经济发展、政策调整、企业改革等多个方面。
首先,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国资国企在2023年可能会受到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包括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调整等因素。
此外,2023年可能会有一些新的经济政策出台,对国资国企的发展产生影响。
其次,从政策调整的角度来看,2023年可能会有一些针对国资国企的政策调整,包括国资委改革、国企改革、国有资产监管等方面的政策调整。
这些政策的调整可能会对国资国企的经营和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再者,从企业改革的角度来看,2023年国资国企可能会继续进行改革,包括混合所有制改革、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市场化改革等方面。
这些改革可能会对国企的经营模式、管理机制、市场竞争力等方面产生影响。
此外,国资国企在2023年还可能面临一些挑战,包括市场竞争压力、企业转型升级、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挑战。
同时也会有一些机遇,比如国际市场拓展、新技术应用、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
机遇。
综上所述,国资国企在2023年的综述涉及到经济发展、政策调整、企业改革、挑战和机遇等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国资国企的影响。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国企改革三项制度改革情况汇报
国企改革三项制度改革情况汇报国企改革三项制度改革情况汇报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和变革。
其中,国企改革是其中之一。
国企改革旨在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评估国企改革的三项制度改革情况,并对其进行综合回顾和总结。
1. 产权制度改革产权制度改革是国企改革的核心和基础。
在过去,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管理权经常混淆,导致资产流失和低效率。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推行了产权制度改革,明确界定了企业的产权归属和经营管理机制。
通过产权制度改革,中国国有企业实现了股权多元化和市场化运作。
政府将国有企业的部分所有权交给了投资者,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这使得国企能够参与市场竞争,吸引了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国有企业,并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
然而,产权制度改革仍面临一些挑战。
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包括产权确认和确权、担保机制不完善等。
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以确保产权制度改革顺利进行,为国有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2.人事制度改革人事制度改革是国企改革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在过去,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任免基本上由政府决定,这导致了人事决策的低效和政治化问题。
为了改进这一状况,中国实施了人事制度改革,引入了市场化的人才选拔机制。
通过人事制度改革,国企管理层的选拔和任免更加注重专业能力和市场经验,减少了政治因素的干扰。
这使得国企能够吸引和留住更具竞争力的人才,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益。
然而,人事制度改革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国有企业在人才选拔上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在管理层的选拔和培养上,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人事决策的公开和透明度也需要加强,以确保公平公正。
3.市场化运作改革市场化运作改革是国企改革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过去,国有企业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和效益低下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进行了市场化运作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和改革。
通过市场化运作改革,国企能够更加灵活地与市场竞争,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资源配置和经营决策。
国企改革方面总结汇报
国企改革方面总结汇报国企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旨在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以下是国企改革方面的总结汇报,包括改革的背景、目标、措施及取得的成效等。
一、背景中国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但由于存在问题,如效益低下、管理不规范等,制约了国有企业的发展。
为了推动国企改革,提高其竞争力和效益,我国于改革开放以来积极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二、目标国企改革的目标是通过市场化、多元化、现代化的改革措施,提高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国有企业的转型升级。
三、措施1. 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引入民资、外资等进行股权合作,改变单一的国有经济模式,推动国有企业与市场的深度融合。
2. 资产重组与整合:通过兼并、重组、剥离等方式,优化国有企业的产业结构,做强做优重点领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效益的最大化。
3. 激励机制改革:改革国有企业的员工激励机制,建立与市场化运作相适应的薪酬体系,激发员工的创新活力和积极性。
4. 股权多元化:通过股份制改革,引入社会投资者,增加国有企业的市场化经营,打破垄断,提高效率。
5. 优化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国有企业的经营机构,完善股东权益保护,提高企业的决策效率和运行透明度。
四、成效国企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成效:1. 经济效益显著提升: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激发了国有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市场竞争力,提高了效益水平。
2. 结构调整有序推进:通过资产重组与整合,优化了国有企业的产业结构,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效益的最大化。
3. 激励机制有效改善:通过激励机制改革,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新活力,推动了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4. 股权市场逐渐规范:通过股权多元化改革,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提高了企业的市场化程度和效率。
5. 治理结构逐步完善:优化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了企业的决策效率和运行透明度。
五、展望国企改革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推动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
国企改革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的观点和见解
国企改革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的观点和见解标题:国企改革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的观点和见解导言:国企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提升国家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国企改革的过程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被认为是非常关键的任务。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国企改革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的观点和见解,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国企改革的意义和重要性。
一、改革产权制度1.1 背景:解决国企产权关系不清晰、权责不一致等问题。
1.2 观点和理解:深化改革产权制度是国企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通过完善产权制度,明确产权关系,优化国企治理结构,提高国企运行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1 背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国有企业。
2.2 观点和理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深化国企改革的关键环节,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和运营机制,提升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适应性。
三、推进国企市场化改革3.1 背景:增强国企市场竞争力,推动国企改革向纵深发展。
3.2 观点和理解:国企市场化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市场化改革,激发国企活力,推动国有资本实现优化配置,促进国企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推动国企改革向更高层次发展。
综合回顾与总结:国企改革是我国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是国企改革的关键任务。
改革产权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推进国企市场化改革,是实现国企优化升级、提升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这三项制度改革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国企发展与国家经济全面进步。
对于改革产权制度,我们应重视产权的明晰化和规范化,建立健全的产权保护机制,促进国企内部权责清晰明确,优化国企治理结构。
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面,应注重市场机制的引入,提升国企的市场竞争力和适应性。
推进国企市场化改革,则需要推动国企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激发国企活力和创新能力。
在国企改革中,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和推进三项制度改革,不断优化改革措施和路径,以实现国企发展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为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关于国企改革论述的重要文章
关于国企改革论述的重要文章国企改革是当前中国经济领域的重要议题之一,也是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一环。
本文将以人类的视角,从不同角度论述国企改革的重要性及其影响。
国企改革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之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逐渐发生了变化。
过去,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也面临着效率低下、体制僵化等问题。
通过国企改革,可以推动国有企业转型升级,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和经营效益。
改革将引入市场化机制,激发企业活力,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国企改革对于提高经济效益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效益和创新能力的提升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进程。
通过改革,可以推动国有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盈利能力。
同时,改革还可以鼓励国有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这将推动整个经济的创新和发展,提高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地位。
国企改革还可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调整。
在过去的发展中,由于国有企业在资源配置中的特殊地位,导致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配置。
通过改革,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改革还可以推动国有企业的结构调整,引导其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业领域转型。
这将有助于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提高国家的产业竞争力。
国企改革还可以推动中国经济的全面开放和国际化进程。
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开放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
通过改革,可以推动国有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和竞争,吸引外资和技术引进,促进国内企业与国际接轨。
这将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的全面开放和国际化进程,提高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国企改革对于推动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提高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改革,可以推动国有企业转型升级,提高经济效益和创新能力,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推动经济的全面开放和国际化进程。
国有企业改革综述
经济学院经济0902---温家明
改革的成果
• 承包制推行伊始,确实调动起企业和职 工的积极性,推动了国有经济的发展。198 8年和19 8 8 年我国工业增长速度分别为 14.1%和20.7%。企业实现利润和上缴税金 1987年比1986年增长8.0%,1988年比 1987年增长18.2%,亏损面也逐年下降, 经济效益有所提高。
经济学院经济0902---温家明
国企改革经历的四个阶段
一 、扩大企业自主权阶段 (1978-1984年) 年 实行两权分离阶段( 二、实行两权分离阶段(19851992年) 年 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阶段 (1993-1996年) 年 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阶 段(1997年-) 年)
经济学院经济0902---温家明
经济学界提出“减政放权论” 经济学界提出“减政放权论”,核心主张是国家掌握对企 业的所有权和重大经营决策权, 业的所有权和重大经营决策权,并将一定程度的经营权交给企 业。 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 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 重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 重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让地方和工 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 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
不足: 随着时间的推移, 不足: 随着时间的推移,利改税不能解决合理 不能解决企业之间的“苦乐不均” 确 定调节税,不能解决企业之间的“苦乐不均” 鞭打快牛”的弊端愈趋严重。 和“鞭打快牛”的弊端愈趋严重。国企改革需要 寻 找新的方向。 找新的方向。
经济学院经济2---温家明
改革背景
“放权让利”的改革,让人们开始重新思考 放权让利”的改革, 放权让利 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认为过去国家对企 业管得太多太死的一个重要原因, 业管得太多太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把全 民所有同国家机构直接经营企业混为一谈。 民所有同国家机构直接经营企业混为一谈。 这预示着政企职责分开, 两权分离” 这预示着政企职责分开,“两权分离”的改 革思路开始显现, 革思路开始显现,以承包为主的多种形式经 营责任制着手建立, 营责任制着手建立,国有企业改革开始从经 营权向所有权层面过渡。 营权向所有权层面过渡。
国企改革发展综述
国企改革发展综述近年来,我国国企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本文将对国企改革发展进行综述,探讨其现状、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国企改革的背景和现状国企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环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企改革取得了巨大进展。
通过深化改革,国企的经营机制得到了优化,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国企改革的成功经验,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国国企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
一方面,国企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着一些制约和挑战,如产能过剩、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另一方面,国企改革的力度和广度仍然不够,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企业的改革进展相对滞后。
因此,推进国企改革发展仍然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任务。
二、国企改革发展的问题和挑战国企改革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一些国企仍然存在产权不明晰、经营机制僵化、管理体制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其发展潜力的释放。
其次,国企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竞争对手的压力,需要加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此外,一些国企在改革过程中还面临着人员安置、利益调整等难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改革政策和措施。
三、国企改革发展的未来方向为了推进国企改革发展,我国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首先,要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明确国企的产权归属,提高经营机制的透明度和市场化程度。
其次,要加强国企的创新能力培养,推动科技创新与企业发展的有效结合。
此外,要优化国企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提高企业的灵活性和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
同时,还要加强国企与社会的互动,提高国企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形象。
四、国企改革发展的推进措施为了推动国企改革发展,我国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首先,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为国企改革提供明确的方向和政策支持。
其次,加大改革力度,推动国企的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发展。
此外,要加强监管,提高国企的市场竞争力和风险防控能力。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文献综述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文献综述近年来,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成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混合所有制改革旨在通过引入民间资本,改善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提高其投资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从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转型升级,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本文旨在对近年来关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文献进行综述,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意义与现状。
一、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和意义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管理不合理、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开始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核心思想是,在保持“国有”的基础上,引入“非国有”的股东,以达到优化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促进其转型升级、提高效益的目的。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引入民间资本可以丰富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资源和资本,改善其绩效状况。
另一方面,混合所有制改革还有助于推进国有企业从“手握大产业”的经营方式向“独角兽”模式的经营管理方式转变,构建基于现代企业制度的新型国有企业体系,从而助推中国经济发展。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增资扩股,即通过发行股票或向社会募集资金,引入私人股东入股,以扩大股份公司的股权比例。
二是引进战略投资者,即将与国有企业相关产业链、市场以及技术等领域的优质资源与股权捆绑,引入战略投资者对企业进行管理和服务。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践主要以一些代表性的国企改革为例。
例如,2015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对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的路径、时间表、实施机制等进行了规范和明确。
此后,一些大型国企相继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例如中国平安、中国联通等。
混合所有制改革虽然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但也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例如:1.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施方式和路径不够完备,流程不够规范,导致实施过程中存在困难和阻力。
国有企业改革理论文献综述
国有企业改革理论文献综述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理论研究的积累和总结对于指导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对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文献进行综述,分析其主要观点、方法和结论,以期为实际改革提供理论指导。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理论框架1.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国有企业改革应着力于改革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组织制度和治理结构,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北大荒集团的改革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研究者通过对不同产权结构下企业绩效的比较,总结了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建议。
2. 管理学视角从管理学的角度看,国有企业改革需要关注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的创新。
一些研究者提出,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应引入市场化、法治化和专业化的管理理念,加强内部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
著名学者王石的碧桂园案例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政治经济学认为国有企业改革不能只从经济角度出发,还要考虑政治、社会等因素。
一些学者指出,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重大的社会变革,需要政府在宏观政策层面提供支持和保障。
正是在政府的有效引导下,国有企业改革才能取得成功。
以上三个理论框架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指导,但也存在着各自的局限性。
需要综合运用不同的理论视角,分析和解决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探索1. 国外经验借鉴国有企业改革不仅可以借鉴国内成功的案例,还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
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在国有企业改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可以从国外企业改革的成功经验中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为国内的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2. 不同地区实践经验在国内,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经验也非常丰富。
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国有企业改革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和成功之处。
比如上海国有企业改革可以借鉴非常多的经验,可以分析不同地区、不同行业改革的得失,总结规律和经验。
国企改革中关于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的理解和看法
国企改革中关于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的理解和看法引言国企改革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一环,其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是关键措施之一。
本文将就深化国企改革的三项制度改革进行全面、详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一、产权制度改革1.1 产权制度改革的背景和目标中国国企在过去长期以来,主要采用所有制为主体的产权制度。
然而,这种产权制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已经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资源配置不合理、效率低下等。
因此,深化国企改革中的第一项制度改革即是对产权制度进行调整和完善。
1.2 产权制度改革的措施和效果为了解决现有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
首先是通过股份制改造,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增加国企经营活力。
其次是推进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实现资本运作与实业经营分离,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
此外,还加强了国资监管,推动国企上市和混合所有制改革。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激发了国企的活力和创造力。
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同时,产权制度改革也促进了国企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协同发展。
二、治理结构改革2.1 治理结构改革的背景和目标中国国企长期以来存在着决策权过于集中、监管不到位等问题。
为此,深化国企改革中的第二项制度改革即是对治理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提高国有企业的决策效率和运营效能。
2.2 治理结构改革的措施和效果为了解决现有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
首先是推行董事会制度,引入独立董事、职工代表等多元化治理机制,增加决策科学性和公正性。
其次是完善内部监管机制,加强对国企的监督和约束。
此外,还推行了绩效考核制度,激励国企管理层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国企的决策更加科学、民主和透明,提高了决策效率和运营效能。
国企管理层和员工通过绩效考核等激励机制,更加注重经营业绩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同时,治理结构改革也促进了国企与社会各界的互动与合作,增强了国企的社会责任感。
郎咸平引爆“国企改革大辩论”背景故事综述
辩难问诘,求智求真,开辟鸿蒙,穿越时空。
观点的交锋,思想的碰撞,正是挑战思维,淬炼智慧,追求卓越,达成共识的过程。
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五四”时代的东、西之辩,都开辟了中国思想史上的新纪元。
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更是前无古人,奠定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思想共识。
二十五年来的改革历程中,每到关键时刻,每到“十字”路口,都伴随着观点的交锋与论战,新的思想在论战中得以催生,社会共识在论战中得以达成。
2004年的夏天,在台湾出生、在美国求学、在香港执教的著名学者郎咸平教授的文章与言论,陡然引发了关于国企改革的大讨论,一“郎”击起千层浪,拉开了中国进入网络时代以来第一次关于改革问题的社会性大讨论。
在高潮迭起,精彩纷呈之后,撇去情绪的喧嚣和炒作之外,迄今为止,这还是一场尚未结束的思想交锋。
它的影响力,覆盖面都已超出了它所讨论的问题本身。
它所激发的、表达的、探讨的、甚至折射出来的学术、利益与使命等问题都已到需要经济界、法学界、政治学界、社会学界与历史学界等领域认真对待和反思的时候了。
2004年6月以来,香港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连连在媒体指名道姓地痛斥许多中国企业领导人借国企改革之机大肆“化公为私”,侵吞国资。
这些被指责的企业几乎都是过去被树为改革成功典型的“明星企业”,包括TCL、海尔、格林柯尔(科龙)等。
风乍起,搅动一池春水。
从而引发了国内学术界一场大讨论。
郎曾以其独具特色的案例研究方法准确预言了“德隆系”的坍塌而名气大噪。
郎咸平分析认为,海尔集团的曲线MBO、TCL的产权改革存在“侵吞国资”嫌疑。
随后,郎咸平又在不同场合,以《国退民进”盛筵中狂欢的格林柯尔》为题,披露了“格林柯尔系”卷国家财富的手法。
郎咸平根据公开数据分析认为,顾雏军用于其“收购风暴”的资金其实只有9亿多元人民币,而这9亿元换回来的是一些响当当的资产总值共计136亿的企业,其间存在“挪用上市公司资金”以及“不当的压价收购”等嫌疑。
郎并不排除顾雏军的殚精竭虑和运营管理的成效,但是换个角度,则是在国退民进大潮背景下,一个长袖善舞,精于运作的顾雏军。
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重要论述
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重要论述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有企业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经历了从“大而全”到“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的转变,经历了从“政企不分、政资不分”到“政企分开、政资分离”的改革。
这些改革都是为了推动国有企业的发展,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现状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未来展望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
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有企业在国家经济中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作用:1. 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国有企业在国家经济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2. 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
国有企业在国家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
国有企业在国家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
3. 经济安全的重要保障。
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保障,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有企业在国家经济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保障。
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现状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现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国有企业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中,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数量不断增加。
国有企业在国家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2. 企业效益不断提高。
国有企业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中,企业效益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提高。
国有企业在国家经济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综述(集团公司)
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综述(集团公司)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综述(集团公司)近年来,我国国企改革持续推进,为打造现代化经济体系、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和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国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团公司在国企改革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本文将对近三年来我国集团公司深化国企改革的行动进行综述,以期全面梳理和分析国企改革取得的成效以及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一、背景和意义集团公司是我国国有经济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国家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实施任务。
深化国企改革,尤其是集团公司的改革,对于提升国有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集团公司改革的核心是解决权责不对称问题、优化产权结构、转变企业经营机制等,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创新动力。
二、改革举措和政策近三年来,我国集团公司在国企改革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具体的举措和政策,主要包括:1. 深化产权改革。
通过积极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设立,促进国资国企的资本运作和结构调整,打破资源配置的行政性干预,加大混合所有制改革力度。
2. 推进企业上市。
通过优化企业资产结构、增加上市公司数量,激发企业市场活力,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和核心竞争力。
3. 加强企业创新能力。
通过建设创新平台、引入激励机制等措施,推动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育壮大战略新兴产业。
4. 深化国企改革的综合试点。
在全国范围内设立综合改革试点,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路径和经验,为后续改革提供参考。
三、改革成效和进展近三年来,集团公司在深化国企改革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首先,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加快推进,市场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
其次,通过对国企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和市场化程度的提升,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资本运作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第三,集团公司加大创新投入,培育一大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第四,推进综合改革试点,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改革政策。
四、问题和挑战在改革的同时,集团公司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权责不对称问题在一些企业中依然存在,传统的行政化管理模式难以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种观点认 为 国有 企业 的投 资主体 应 当多元 化 、 私有
化 。 国有 企 业 的股 东 应 该 多样 化 , 法 人 机 构 相 互 持 股 , 吸 让 并 收其 他类 型 的 社会 股 本 。
13 关 于 国企 改 革 中 的政 企 分 离 问题 .
[0 张军玲 .云计算环 境下 高校 数 字图 书馆 信息 资源整 合 1] 机 制研 究[] J .图书馆 学研 究,027 . 21 ()
作者简介 :
与资源的交互 、 云数据挖掘等内容进行更深入 的研究。
参考文献 :
黄
陈
旅 ,93 生, 18 年 本科 , 毕业 于四川 音乐学 院声 乐表演 。
力面前才能获得新生 。
12 关 于 国企 改 革 中 的产 权 问题 .
种观点认为 , 国有资产委托代 理链条 可分为 政治 委托 、
行政委托和经济委 托三个 层次 , 赶超 战 略下 的我 国传统 国有 资产委托代理关系表现为两头薄 弱和较强 的行政 色彩 。我 国 国有资产管理体 制改革 呈现一 种逆 层次 推进 的态 势 , 现行 体 制存在 明显局 限 : 第二层次的行政授权 没有被 根本打 破 , 三 第 层次委托代理链 条过 紧 , 以及第 一层 次的政 治委 托关 系改 革 滞后 。因此 , 必须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完 善 : 证法 人财产 权关 保 键 是放 松第 三层 次代 理链 条 ; 明确 管理范 围 , 时调整第 二层 及 次代理链条 ; 完善终极所有者监督 , 收紧第一层次代理链 条。 另一种观点认为 , 政府不应该简单地把 国有 资产保值增值 的 任务交给国资委 , 同时又赋予其 国有资产管理规则 的制定权。作 为出资人代表的国资委与其他出资人的行 为特征在许多方面存
业 分 离 出 的社 会 职 能 , 业 实 现 自主 经 营 。 企
第 三次全国工业普查资料进行实证 分析得 出的结论 。而 退 出
的 方 式 主 要 有 制 度 性 退 出和 竞 争 性 退 出两 种 。
14 关于国有 资产 管理体制 改革 .
一
另一种观点认 为 , 国有企业不应该退 出竞争性 行业 , 而应 该在竞争性行业与外 资企业 和 民营企业竞 争。 因为 如果 国有 企业进入 到垄 断性 行业 中, 不可 能有 效率 , 因为在垄 断性行业 中国有企 业会用行政力量去强化垄 断。既然在垄 断性行业 中 不可能有效率 , 么国企 只有在竞争性领域 , 那 在市 场竞争 的压
科 学 ,0 1s) 2 l(1 .
云计算 、 物联网 的繁荣 , 带给 了图书馆 很多技 术层 面的创 新和支持 , 智能化显得并不那么遥远 了。但现有 的物联 网技术 在图书馆的应 用面还 比较狭窄 , 如对 R I 例 FD的应 用几乎 只是 取代了条形码 , 且成本高昂。智能化作 为图书馆今后的发展趋 势 , 当围绕信息 资源和用户 两个 中心 , 应 把握 云计算 和物联 网 融合带给图书馆的新契机。对不 同载体信 息资源的交互 、 用户
中国经济体制改 革走 的是一 条循 序渐进 的道 路 , 革 的 改
目标 模 式 , 始 并 不 是 十 分 清 晰 , 要 在 实 践 中 逐 渐 清 晰 化 。 开 需 国有 企 业 改 革 同样 如 此 。
一
种观点认 为 , 国企改革 的 目标 应 是使 国有企 业从 竞争
第二种观点认为 , 政企分 开包 含两个方 面 的内容 : 一是政
5 结 语
[ ] 刘林 东, 7 邬依林 . 于云计算的 U B e 基 S Ky身份认证技术研
究 [] J .广 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o 15 . 2 1( ) [ ] 刘绍荣 , 8 张丽娟 , 也 力.R I 杜 FD在 图书馆使 用现 状 分析 [] J .大学 图书馆学报 ,0 11 :3 6 2 1() 8 —8 . [ ] 吕倩 . 于 云计算及 物联 网构 建智 慧校 园[] 9 基 J .计 算机
在 不 同 , 超 然于 市 场 之 外 , 过非 市场 手 段 来 调 整 国有 经 济 布 它 通
第 一 种 观 点 认 为政 府 对 国有 企 业 没 有 必 要 百 分 之 百 地 控
制, 国家在一个企业 的总股本 中 占到 5 %以上就 足 以控 制整 1 个企业 。而且 , 通过这 种方 式还能 使 国家控制 更 多 的社 会 资
d i1 .9 9 j i n 10 —8 5 . 1 .8 19 o:0 3 6 / . s .0 6 5 4 2 2 0 .3 s 0
1 当前 国企 改革 观点 综述 1 1 关 于 国 企 业 改 革 的 目标 .
难题是 , 中国的政治体 制是 一党执 政 , 其他 的党 是参 政议 政 , 所 以过去 国有企业 政企 合一 的政 治条件 是党 政合 一 , 到企 业
会 针 对 国 有 企 业 的 不 满 越 积 越 多 , 些 国 有 企 业 迫 于 市 场 竞 一
[ ] 殷开成 , 3 仲超 生 . 智能 图书馆 C S及 面临的挑 战[] P J .图
书馆 学研 究,0 11) 2 l(5 .
( 上接 第 16页 ) 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 多种经济成 分同时并存 的基
[ ] 董晓 霞, 4 龚向阳 , 张若林 , 严潮斌 . 于物联 网 的智能 图 基 书馆设计与 实现 [] J .图书馆杂志 ,0 13 . 2 1( ) [] 范并 思 .图书馆信 息技 术应 用的战略 思 考[ ] 5 J .图 书馆
建设 ,0 11) 1 21 (0 :2一l . 6
本 , 化 国家 对 整 个 经 济 的影 响力 。 强
第二 种 观 点认 为 通 过 对 内 部 人 控 制 的 强 劲 趋 势 的认 识 ,
驱使 我们寻找一种 特别 的对企 业的外 部监控 机制 , 种机 制 这 即使是在外部人并 不拥 有决定 性 的股份 , 而经 理和工 人又 不 会 自愿放弃其既得 利益 和权利 的情 况下 , 依然 可 以有 效地 发 生作用 。要推行这 种机制 , 行就是 一个 明显 的可 以考虑 的 银 机构 。银行监督可 以与 一定程度 的 内部人 控制 相一致 , 至 甚
专 题 研 究
Vo . 9N 8。 01 1 1 o. 2 2
国 企 改 革 观 点 综 述
张 婧, 吴麒麟
( 安徽 大学 经济 学 院 , 安徽 合肥 200 ) 36 1
摘 要: 当前 , 国 的 经 济体 制 改革 已经进 入 了关键 阶段 , 国企 改 革 作 为 “ 个 经 济体 制 改 革 的 中心 环 节 ” 已进 入 攻 我 而 整 也
坚阶段 。回顾 改革开放 的三十 多年 , 国企改革取得的成绩有 目共 睹, 但是 , 我们 不得 不看 到 , 国有企 业改革存在 的 问题
仍 然 不 容 小觑 , 革 的 整 体 状 况 仍 然 十 分 严 峻 。 近 年 来 经 济 学 界 对 国 企 改 革 进 行 了 广 泛 的 探 索 , 者 见 仁 智 者 见 智 。 改 仁 对 当前 国有 企 业 改 革研 究 的 主要 观 点进 行 了综 述 , 据 此 提 出 自己的 观 点 。 并 关键词 : 国企 改革 ; 点 综 述 观
与之互补 。
局, 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然而 , 国资委却面临着国有资产保 值增值 目标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目标的冲突。
2 对 国企 改 革 的认 识
下面就国有企业 改革谈谈 自己的一点拙见 。 目前 , 我们正处在 以国有 大企 业改革 为中心 的阶段 上 , 这 个 阶段 的核心问题就是要找到 国有 大企业 与市场经济 最终融 合 的方式 。而依托 资本市 场实行 公众 公 司改革 、 实现企 业 的 多元化 和国有资 产 的资本化 , 未来 国有大 企业 和市场 经 济 是 最终结合 的具体 形式 。围绕这个 关键 环节 , 我们应 当重 视 以
性领域 中退 出, 由有 三 : 是从 经 济人 假设 借 鉴 推论 出来 理 一 的; 二是借鉴世界各 国国有企业 发展 的状况来 分析 ; 三是 根据
资职能分开 , 即政府 的管 理职能与资产所 有者职 能分开 ; 二是
政企职责分开 , 即政府只用间接手段来 管理企业 , 承担起 企 并
础 上 的 , 有 经 济 只 需 要 通 过 市 场 来 发 挥 主 导 作 用 。 除 了基 国
争的压力 , 自身利益 出发 , 从 只讲经济 责任而对社 会责 任履行 不够。国有企业 之所 以会 被全社 会指 责为 不履 行社 会责 任 , 其深层次原 因在 于 , 国有企业 在 既有 的制 度框 架下 对责 任 的 自我认知与社 会期望 发生 了冲 突。因此 , 必须 重新 审 视 国企
曦 ,93年 生 , 士 研 究 生 。 业 于 四 川 大 学 信 息 资 18 硕 毕
[] 李 涛 .智 慧 的云 计 算 [ ] 1 J .中 国 高新 技 术 企 业 ,0 1 21,
( 6 :7 9 2 ) 4 —4 .
四川 音乐 学 院 图 书馆 。 理 馆 员 。 助 源管理系 。 四川 音 乐 学 院 图 书馆 馆 员 。
第一种观点认 为 , 从制度上谈论政 企分离 的问题 , 涉及 到
两个难题 , 一个难题 是政 企合 一 的财 产制 度 。根据 是政 资合
一
2 】 收缩战线 , 中力量 于关键 领域 和重 要行 业 , . 集 优化 国有
经 济 的布 局 结构
( 转 第 18页 ) 下 7
,
资产是 国家的 , 国家 出 资, 国家作 为老 板 , 坏 了 国家赔 , 搞
[ ] 杜 丰, 6 韩博 , 洁 , 杨 李一鸣 . 于 S LSre M be与 R I 基 Q e r oi v l FD 的 身份认证设计与 实现[] J .实验技 术与管理 ,0 15 . 2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