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他主义浅析
浅析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
浅析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浅析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从安·兰德的思维看待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摘要:世俗的自私本质上都是在背叛自己,背叛精神、灵魂。
为了满足他人的目光,用昂贵的材料来粉饰;为了满足他人的利益,去做些“高贵”的工作;为了满足他人的品味,用恶俗的语言来讨巧。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财富并不是满足自己,而是满足了社会对你挑剔的眼光。
有些人炫耀自己的财富,宣称财富是个人能力的体现,实际上他们有多少个敢于说出自己财富是真正的被自己创造的?真正的自我主义者,是无所谓财富的,而是享受产物,以及创造过程。
那种充实的快乐,是没有金钱、权力能给与的。
关键词:利己主义,利他主义,安·兰德这是一个道德崩溃的年代,你们将会为恶行而承担惩罚。
你们的道德标准已经发展到了极端,也是其寿终正寝前的黑暗时代。
如果你们还想继续生活,并不需要回到旧道德,而是要挖掘出人类道德的新意。
很多情况下,人们并非找不到问题的答案,只是因为人们总是刻意回避问题的存在,或者说人们一直找不到生活的答案恰恰是因为他们根本不在乎这些答案。
人们费尽心思寻找的不是问题的答案,而是想要找到充足的证据,证明一切都没有答案。
《圣经》中曾这样描述:“上帝,原谅我吧,我不知道我在做什么,你也不要告诉我。
”2一、什么是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安·兰德说,人是理性的,这是人的本质特征。
人还有很多非本质的特征。
我觉得很重要的一个是虚伪。
人是最虚伪的动物。
这一点恐怕没有人能够反对。
人虚伪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用集体主义掩盖自私等种种不正当的欲望和诡计。
世界上的政治、道德、信仰等大都宣扬利他主义,很多个人、团体、组织都宣称是利他的,是为了他人、社会、全人类利益奋斗的。
一个人从进入幼儿园开始,就必须接受为他人、为社会、为某党和政府牺牲的思想洗脑,每个孩子都必须接受“崇高”的、牺牲个人的道德标准。
但是实际生活中,事情却并非如此。
思想教育和现实情况的巨大反差,使每个善于思考的人心里难以平衡甚至痛苦迷茫。
利他的心得感悟
利他的心得感悟
利他的心得感悟
利他主义是一种情感,是一种自发付出的积极精神,是一种乐于帮助别人、付出爱心的思想。
利他思想的实践可以带来许多好处,比如,增强社会正能量、促进社会和谐、团结各方、助人为乐等等。
利他主义是一种重视人际关系的价值观,它激励人们去做付出的事情,从而使社会更加美好。
我们应当实践利他思想,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重要的是为了别人,从而培养做一个爱心者的精神。
我们应当多欣赏利他的优秀表现,多去做一些利他的事情,去帮助他人,去把爱心传递出去,去关注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去关心他人的需求,去关注公益,去分享经验,去分享知识,去关注社会发展,去关注贫困地区的人们,去关心社会上的弱势群体。
利他主义是一种温暖的心态,它可以让我们远离心理负担,远离贪婪,远离自私,远离恶意,远离悲观,远离自卑等情绪,让我们能够拥有充满爱心的心态,去创造一个充满爱心的社会。
在今天,我们更应该学会珍惜朋友,在关系中多去付出,去体会被别人爱的幸福,在生活中多表现利他的精神,去学会体谅、宽容、帮助他人,去追求共同的幸福,去分享欢乐,去培养一颗利他的心。
利他主义的理解
利他主义的理解咱就说身边那些小事儿吧。
就像邻居家的阿姨,她呀,老是做一些小点心,然后分给周围的小朋友吃。
这可不是为了图啥回报,她就是单纯地觉得小朋友们吃了会开心。
这就是一种利他主义呀。
她在付出的时候,心里想的就是让别人高兴,自己也跟着高兴。
这就像是有一种魔力一样,当你做了对别人好的事情,自己心里也会暖乎乎的。
再比如说那些志愿者们。
他们跑到偏远的山区去教孩子们读书识字。
那些地方可能条件很艰苦,连住的地方都不怎么舒服。
但是志愿者们还是义无反顾地去了。
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还不是为了让那些山里的孩子能多学点东西,能有机会看看外面的世界。
他们放弃了自己舒适的生活,去帮助那些素不相识的孩子,这就是利他主义在闪闪发光呢。
其实利他主义还体现在很多小细节里。
比如说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在马路上给外地人指个路。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是利他主义的表现。
当你给老人让座的时候,老人那感激的眼神,就像一束光,能照亮你一整天的心情。
给外地人指路的时候,看到他们恍然大悟的表情,自己也会觉得很有成就感。
而且呀,利他主义也不是说要做多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它就像一颗小种子,种在咱们每个人的心里。
只要咱们心里有这个念头,随时随地都能做利他的事情。
你今天帮同事带了一份早餐,明天给邻居分享了一本好书,这都是利他的行为。
这种行为多了,咱们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我就觉得利他主义就像一股暖流,在人与人之间流淌。
它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温暖,更加有人情味。
每个人都在这个暖流里,既是受益者,也是付出者。
大家都互相帮助,互相温暖,那咱们的生活就会充满爱和欢笑。
所以呀,利他主义可不是什么高高在上的概念,它就是咱们日常生活里那些美好的小确幸。
创业思维是利他(3篇)
第1篇在当今社会,创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然而,在追求个人成功和财富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开始意识到,创业思维的核心应当是利他。
利他主义不仅仅是一种道德准则,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创业思维中的利他主义,以及如何通过利他实现共赢的未来。
一、利他主义的内涵1. 利他主义是一种价值观利他主义是指个体在行动和决策中,以他人的利益为首要考虑,愿意为他人付出、牺牲自己的利益。
这种价值观强调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共生,追求共同利益的最大化。
2. 利他主义是一种精神境界利他主义是一种精神境界,它超越了个人利益的局限,关注整个社会的福祉。
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应具备这种精神境界,关注员工、客户、合作伙伴乃至整个社会的需求。
二、创业思维中的利他主义1. 以用户为中心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应以用户为中心,关注用户需求,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只有满足用户需求,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 关爱员工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基石。
创业者应关爱员工,关注员工的成长和福利,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还能为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
3. 责任担当创业者应具备社会责任感,关注环境保护、公益事业等领域。
通过参与公益活动,企业可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同时为社会作出贡献。
4. 合作共赢在商业活动中,创业者应倡导合作共赢的理念,与合作伙伴共同成长。
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
三、利他主义在创业实践中的应用1. 创新商业模式创业者可以从利他主义的角度出发,创新商业模式。
例如,共享经济、公益众筹等模式,既满足了用户需求,又为社会创造了价值。
2. 培养社会责任感创业者可以通过开展企业社会责任项目,培养员工和社会公众的社会责任感。
例如,开展环保活动、扶贫帮困等。
3. 搭建平台,促进资源共享创业者可以搭建平台,促进企业、个人之间的资源共享。
通过资源共享,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实现共赢。
利他主义建立温暖互助的人际关系
利他主义建立温暖互助的人际关系利他主义是一种道德理念,强调个体应该为他人的利益和幸福着想,而不是仅仅关注自己的私利。
在当今社会,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幸福感至关重要。
利他主义作为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温暖互助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
利他主义的意义与作用利他主义强调个体应该将他人的利益置于自己之上,关注他人的需求和幸福感。
这种道德理念不仅有助于培养个体的同理心和善良品质,还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融洽与和谐。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面临各种挑战和压力,而利他主义可以成为化解矛盾、增进友谊、建立信任的重要桥梁。
利他主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1. 增进互相理解与尊重利他主义倡导个体应该尊重他人的需求和感受,关心他人的幸福与困境。
当我们以利他主义的态度对待他人时,会更加倾听对方的心声,理解对方的处境,从而建立起互相理解与尊重的人际关系。
2. 促进情感交流与沟通利他主义鼓励个体主动为他人提供帮助与支持,在这个过程中,情感交流与沟通变得更加顺畅。
通过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建立起真诚而深厚的情感纽带,使人际关系更加紧密与温馨。
3. 培养团队合作与协作精神在团队合作中,利他主义可以激发每个成员无私奉献、相互帮助的精神。
通过互相支持、互相鼓励,团队成员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与信任,共同实现团队目标。
4. 塑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利他主义不仅在个体层面产生积极影响,在整个社会范围内也能够促进社会风气的形成。
当更多人拥有利他主义精神时,社会将充满爱与温暖,人们之间将更加团结友爱,共同创造美好未来。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利他主义1. 关爱家人与朋友在家庭和友情关系中,我们可以通过关心、支持、包容彼此来践行利他主义。
多花时间陪伴家人、倾听朋友倾诉、给予理解和鼓励,让爱与温暖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
2. 参与公益活动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是践行利他主义的重要方式之一。
可以通过志愿服务、捐款捐物等形式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群体,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4年彼得·辛格利他主义伦理价值取向探析》范文
《彼得·辛格利他主义伦理价值取向探析》篇一一、引言在当代伦理学研究领域,彼得·辛格利的他主义伦理价值取向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见,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辛格利他主义伦理的价值取向,分析其理论内涵、特点及其在现实社会中的应用,以期为伦理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辛格利他主义伦理概述辛格利他主义伦理是一种以他人为中心的伦理价值取向,强调在道德决策中应将他人的利益置于首位。
这种伦理取向认为,个体的行为应当以他人福祉为出发点,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追求社会的公正与和谐。
辛格利他主义伦理的核心理念是“他人优先”,即在他人的利益与自身利益发生冲突时,应当优先考虑他人的利益。
三、辛格利他主义伦理价值取向的特点1. 他人中心性:辛格利他主义伦理强调将他人的利益置于首位,以他人为中心进行道德决策。
2. 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权利、尊严和价值,不侵犯他人的权益。
3. 公正和谐:追求社会的公正与和谐,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努力消除社会不公。
4. 行动导向:强调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实际行动践行他主义伦理,而非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
四、辛格利他主义伦理价值取向的深层内涵辛格利他主义伦理不仅关注个体的道德行为,更关注社会的整体道德风尚。
它认为,一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取决于其成员对他人的尊重程度和关爱程度。
因此,辛格利他主义伦理强调培养人们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感,使人们在面对他人时能够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行动。
此外,辛格利他主义伦理还强调通过教育、法律等手段来推动社会的道德进步,营造一个更加公正、和谐的社会环境。
五、辛格利他主义伦理在现实社会中的应用辛格利他主义伦理在现实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在个人层面,辛格利他主义伦理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使人们在面对他人时能够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行动。
其次,在社会层面,辛格利他主义伦理可以促进社会的公正与和谐,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消除社会不公。
此外,在环境保护、国际关系等领域,辛格利他主义伦理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024年彼得·辛格利他主义伦理价值取向探析》范文
《彼得·辛格利他主义伦理价值取向探析》篇一一、引言伦理学是研究道德价值、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的科学,其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众多伦理学派中,彼得·辛格利的他主义伦理价值取向独树一帜,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彼得·辛格利的他主义伦理价值取向,分析其内涵、特点及影响,以期为伦理学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彼得·辛格利的他主义伦理价值取向概述彼得·辛格利是当代著名的伦理学家,他的他主义伦理价值取向主张关注他人利益,以他人为中心,强调个人应当尊重并关心他人的权利和利益。
这种伦理价值取向突破了传统自我中心的伦理观念,将关注点从个人扩展到他人,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互动。
三、他主义伦理价值取向的内涵与特点1. 内涵:他主义伦理价值取向强调个人应当关注他人的权利和利益,尊重他人的主体地位。
这种价值取向不仅关注个人的道德行为是否符合社会规范,更关注个人是否关心他人的需求和福祉。
在决策时,应当考虑他人的利益,使自己的行为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发展。
2. 特点:彼得·辛格利的他主义伦理价值取向具有普遍性、平等性和互惠性等特点。
普遍性表现在关注所有人的权利和利益,不受地域、民族、性别等限制;平等性强调每个人都应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互惠性则要求个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要考虑他人的利益,实现互利共赢。
四、他主义伦理价值取向的影响1. 对个人行为的影响:他主义伦理价值取向有助于培养个人的道德责任感和同情心,使个人在面对他人时能够更加关注他人的需求和福祉。
同时,这种价值取向也有助于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
2. 对社会的影响:他主义伦理价值取向有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在公共领域中,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利益是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的重要基础。
此外,这种价值取向还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什么是利他主义,它对我们的社会有什么帮助?
什么是利他主义,它对我们的社会有什么帮助?利他主义是一种伦理道德理念,它的重点在于关注别人的需求和福利,而不是仅仅关注自己。
在这个以自我为中心的时代,人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利他主义,来解决一些社会问题。
本文将介绍什么是利他主义,它的优点和如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实践利他主义。
什么是利他主义?(1)利他主义的定义利他主义是一种伦理道德观念,强调在道德和行为的方面以他人需求为目标,尤其是表现出恻隐之心,善良和宽容。
基本上,它提倡人们要将自己摆在别人的立场上,去了解和体验别人的感受,从而实现自我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
(2)利他主义的优点利他主义可以为我们和社会带来以下几个优点:- 促进社会和谐。
有了利他主义,我们更愿意与他人沟通交流,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他人所关心的事情。
这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更好的友谊和更健康的社会关系。
- 提高生活质量。
利他主义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关爱温暖,更懂得分享,从而带来更多的快乐和满足感。
- 促进道德和谐。
尊重和关爱别人是社会安定的基础。
因此,利他主义可能有助于减少道德冲突和犯罪行为。
如何实践利他主义?(1)尝试理解和欣赏别人的观点和感受。
想要了解别人的观点和感受是实践利他主义的关键。
当与他人交流时,要仔细聆听他们的话语,关注他们的情感体验,并尝试理解他们的态度和看法,从而更好地参与到社交活动中。
(2)提供自己的帮助想要提高自己的利他主义能力,可以从身边小事开始,为他人提供一些具体的帮助,如提供一个帮助别人的信息链接或者给予他人对自己事业的支持等等,这样也能给别人温暖和希望。
(3)关怀和支持他人关怀和支持他人是实践利他主义的重要手段。
可以在自己有助于他人的时候,提供一个亲密朋友或伴侣等特别的支持和照顾,使他人得到安慰和心理疏导;或者加入志愿服务行业,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和支持等。
总结利他主义是一种关注和帮助他人的道德观念,并且有助于提高社会和谐、身心健康和有益的关系等。
想要实践利他主义,需要充分理解和欣赏别人的观点和感受,提供自己的帮助,以及关怀和支持他人等。
浅析利他行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浅析利他行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利他行为是指在行动中关注并考虑他人利益的行为,而不只是追求个人利益。
利他行为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建立社会信任、促进社会合作、塑造社会公德和培养社会责任感等方面进行浅析。
首先,利他行为有助于建立社会信任。
在日常生活中,利他行为可以体现为帮助他人、尊重他人以及与他人分享资源等。
这些行为能够表达出个人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从而增强社会成员之间的信任感。
当社会成员相互之间具有信任感时,他们更容易相互合作、交流和分享资源,从而形成更为紧密的社会关系。
而这种社会信任的建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其次,利他行为能够促进社会合作。
社会合作是指社会成员为了共同的利益而进行的合作行为。
在社会合作中,个人往往需要放弃一部分个人利益来追求整体的利益。
而利他行为的存在可以鼓励和激励更多的个体参与到社会合作中来。
他人的利益被重视和尊重,个人也更愿意为了共同的利益而付出努力。
通过社会合作的方式,社会成员可以共同解决一些共同面临的问题,提高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
此外,利他行为有助于塑造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是指社会成员遵守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利他行为可以使个人更加关注社会整体利益,遵循社会公德的规范行为。
个人的利他行为不仅会给他人带来好处,也会对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社会形象产生积极的影响。
而当大多数个体都能够表现出利他行为时,社会公德也会得到更好的普及和弘扬。
这有助于创建一个以公德守则为基础的和谐社会。
最后,利他行为可以培养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是指个人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和义务的认知和担当。
利他行为可以通过关注他人的需求和利益来培养个人的社会责任感。
当个体能够主动展现利他行为时,他们会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和公共利益,并愿意为之付出自己的努力。
这种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有助于构建一个社会充满关爱和责任意识的和谐社会。
综上所述,利他行为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建立社会信任、促进社会合作、塑造社会公德和培养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利他行为能够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良好关系,提高社会的整体水平和素质,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利他主义浅析
利他主义浅析摘要利他主义强调他人利益,颂扬为他人作出牺牲的精神,并以此作为善的标准。
19世纪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奥古斯特・孔德最初就是在这个意义上来创造这个词的。
一般来说,利他主义往往从抽象的人性本能和人性来证明利他主义的合理性。
一方面,利他主义借助动物的利他行为,来证明人类在天性中也存在着这种利他动机;另一方面,利他主义往往还利用人的本能需要是多方面的,即人既有自私的一面,也有利他的一面的这种观点来证明利他本能的存在。
关键词:利他主义;利己主义;无私利他;利他行为;集体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作用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意识真实的反映( 适应) 社会存在,会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推动作用;二是社会意识歪曲反映 ( 背离 ) 社会存在,就会阻碍社会存在的正常发展。
利他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也在很大程度上对社会的发展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当下我国正面临着社会道德退化的风险,青年人利他行为的心理意识开始弱化,需要通过教育手段来鼓励该行为的涌现。
一、利他主义的涵义及特征1、利他主义的涵义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中很早就有利他主义思想的内容,但是,都浓浓地打上封建专制思想的烙印,比如“三从四德”,臣子对君主的利他思想已经上升到“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程度。
这是很狭隘的利他主义思想。
近代哲学思想对利他主义一词的研究源于孔德。
利他主义一词最早是孔德创造的,他希望用这个词来说明一个人给与他人的无私行为【1】。
后来,社会生物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经济学等都对利他主义进行了研究,并且各自从自己的学科对利他主义给与了界定。
下面是几位学者对于利他主义的界定:①把无私利他奉为评价行为善恶的惟一准则的伦理观,便是把无私利他奉为道德总原则的伦理观。
(王海明)②将牺牲个体自己的适应性来增加、促进和提高另一个个体的适应性的行为原则视为道德总原则。
(威尔逊)③把在利益的分配中优先考虑的是他人,并努力使他人处于有利地位,从而使利益天平更倾向于他人的行为原则奉为伦理观。
为什么有些人会愿意为了别人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利益?
为什么有些人会愿意为了别人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利益?我们常常听说牺牲自己的利益来帮助别人是一种高尚的品质,但究竟为什么有些人会愿意付出自己的利益呢?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会一步步探讨这个问题。
一、利他主义的心理机制利他主义,也就是为了帮助别人而牺牲自己的利益,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人类行为。
其心理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善良的天性人们天生具有一种善良的天性,它使得许多人能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别人的痛苦和困难。
这种同情心和关切感让人们觉得自己有责任去帮助他人。
2. 社会化的影响社会化是塑造我们行为的最重要的力量之一。
社会化过程中,人们学会了把自己放在别人的位置上去考虑问题。
这让人们更容易感同身受,从而更容易理解别人的需要和问题。
3. 关系的作用我们通常会主动帮助那些与我们有亲密关系的人,如家人、朋友、同事等等。
这种关系可以激发我们的共情和互助,让我们更容易牺牲自己的利益来帮助他人。
二、利他主义的益处利他主义不仅在道德上有益,也对个人和社会有着很多的益处。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益处:1. 心理健康研究表明,利他主义者往往比利己主义者更快乐,更有成就感,更容易转移注意力,从而更有弹性和适应能力。
利他主义者有更高的自尊心和更少的心理疾病。
2. 人际关系利他主义者在人际关系中更容易被接受和信任,他们通常也拥有更多的朋友和更紧密的关系。
这种信任和紧密的关系让他们更容易获得支持和帮助,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更有勇气和信心。
3. 社会福利利他主义者对社区和社会有更加积极的贡献。
他们往往是社会福利和慈善工作中的积极参与者,他们可以帮助改善贫困和弱势群体的生活条件,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三、利他主义的注意事项尽管利他主义有很多益处,但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范围的选择我们需要学会正确地选择自己帮助的对象,不要让自己陷入过度关注他人的困扰中而导致自己的问题被忽视。
2. 健康的自我保护利他主义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要放弃自己的利益。
利他主义论文:利他主义的效率浅析
利他主义论文:利他主义的效率浅析摘要:利他主义就是指一个个体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以牺牲自己的适应性来增加、促进和提高另一个个体适应性的表现。
利他主义可以分为“亲缘利他”、“互惠利他”与“纯粹利他”三种形式,对于利他主义的本身内涵、利他主义的三种形式及它们存在原因,国内外不少的学者和专家从生物学、社会学及经济学等方面作出了一些合理的解释,而文章主要是对三种利他主义的效率进行理论分析。
关键词:利他主义;效率;分析利他主义就是指一个个体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以牺牲自己的适应性来增加、促进和提高另一个个体适应性的表现。
利他主义可以分为“亲缘利他”、“互惠利他”与“纯粹利他”三种形式,对于利他主义的本身内涵、利他主义的三种形式及它们存在原因,国内外不少的学者和专家从生物学、社会学及经济学等方面做出了一些合理的解释。
1993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蒙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利他主义与经济学》(altruismandeconomics)的文章,在文中,西蒙提出了利他主义的概念,即特指为了提高其他个体适存度而降低自己适存度的生物学行为。
实质上从这个概念中,我们可以发现西蒙在这里同时也提出了一个评判利他主义效率的标准:如果群体内全部利他主义行为所减少的平均适存度小于利他主义行为所带来的平均适存度的增长,那么这类利他主义是有效或越小越有效;反之则无效。
正是以西蒙所提出的,利他主义降低自己个体的适存度来提高他人的或整个群体的适存度作为理论依据来考察利他主义的效率。
因此,文章试图对三种“利他主义”的效率进行理论分析。
一、“亲缘利他”主义“亲缘利他”,即有血缘关系的生物个体为自己的亲属提供帮助或作出牺牲,如父母与子女、兄弟与姐妹之间的相互帮助。
一般情况下,这种以血缘和亲情为纽带的利他行为不含有功利的目的,因此有人把它称为“硬核的利他”(hard-core altruism)。
但生物学的研究业已证明,“亲缘利他”对生物个体来说并非没有回报。
利他主义关注他人利益的态度
利他主义关注他人利益的态度在人类社会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而其中一种被广泛认可的道德观念是利他主义。
利他主义强调了关注他人利益的态度,认为在行为和决策中应该优先考虑他人的福祉和需求,而不是只追求自身的利益。
利他主义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他人的利益,即以他人为导向。
它强调了对他人的同理心和关怀,并希望通过自己的行为来促进他人的幸福。
利他主义认为,个体的幸福不仅仅取决于自身的成功和满足,还与周围的社会环境和他人的幸福紧密相关。
因此,一个真正具有利他主义精神的人,会在行为和决策中将他人的利益纳入考量范围,并努力做出对他人有益的选择。
利他主义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首先,利他主义者会对他人的需要和困境产生共鸣,试图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无论是家庭中的关爱、朋友之间的支持,还是社会公益活动的参与,利他主义都鼓励个体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关注他人的利益。
其次,利他主义强调了公正和公平的原则。
利他主义者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平等地享有机会和资源,并且应该在社会分配中平等对待他人的需求。
他们会坚定地抵制各种形式的歧视和不公正行为,致力于构建一个更加公正和平等的社会。
利他主义不仅对他人产生积极影响,还对个体自身有着重要的价值。
通过关注他人的利益,个体能够发展出更加广泛的社交网络,并得到他人的认可和支持。
此外,利他主义的行为也可以给人带来满足感和成就感,因为能够意识到自己为他人带来的积极影响。
与此同时,利他主义也有助于个体的道德成长和人格提升,使其更加关注他人的利益,表现出更加善良和宽容的品质。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有效地实践利他主义并不容易。
现代社会往往强调个人主义和自我实现,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随处可见。
在面对自己的利益与他人的利益之间的冲突时,一些人可能会选择追求自身的利益而忽略他人的需求。
因此,要真正践行利他主义,需要个体具备高度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感,在行动中始终关注他人的利益并做出对他人有益的选择。
在教育领域,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利他主义精神。
浅析利他主义行为
浅析利他主义行为一、利他主义行为与利他行为美国大百科全书①这样写道:“利他主义由法国哲学家孔德发展而来。
他以egoisme(自利)为模式,artrui(他人)为基础,创造出altruisme这个法国单词。
”孔德利用该词来说明一个人对他人的无私行为。
继孔德之后,逐渐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探究这种人类行为,并试图对其做出进一步的定义。
社会学家特里弗斯②将利他主义行为定义为一种“对履行这种行为的有机体明显不利,而对另一个与自己没有什么关联的有机体却有利的行为”,社会生物学家威尔逊③则把利他主义界定为“对他人有利而自损的行为”。
不过,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单一的因素并不能很好地界定利他主义行为,利他主义行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行为中获得与付出的代价之外,利他的动机因素同样是不容忽视的—而上述这两种定义在强调利他主义行为的代价的同时恰恰都忽略了利他主义行为的动机要素。
鉴于上述考虑,威尔逊④把利他主义又分为两种:无条件的利他主义(纯粹利他主义)和有条件的利他主义(互惠利他主义)。
并认为无条件利他主义行为具备纯粹的利他动机,其服务的对象主要是最近的亲属,在疏远的社会关系中比较少,利他者往往不求回报,不受社会奖励和惩罚的影响,表现出无私的忘我。
而有条件的利他主义的实质则是为求自利的“利他主义”,其典型反映就是互惠互利—同社会中的远亲或不相干的个体交往时常会通过有形或无形的约定来实现这种互惠互利。
不过,由于有条件的利他主义者往往在行动前考虑个人的得失(例如指望在将来获得回报),所以人们并不习惯于将其视为真正的利他主义行为。
因此,大多数学者在谈到利他主义行为的时候更多的是指前一种利他主义—即无条件的利他主义。
因此,巴尔一塔尔⑤认为,以利他动机为基础的利他主义行为具有以下特点: (1)必须使他人获利;(2)必须是自愿行为;(3)行为必须是有意识且有明确目的意图的;(4)他人所获利益必须是行为目的本身;(5)必须不期望有任何回报。
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的辨析与对比
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的辨析与对比自古以来,人们对于人性内在的冲突和道德选择问题一直感到困惑。
其中,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两种观点,被广泛讨论和辩论。
利己主义注重个体的个人利益和快乐,而利他主义则强调为他人着想和利益的最大化。
本文将对这两种观点进行辨析与对比。
首先,利己主义强调个人的利益和快乐。
利己主义追求个体的个人利益,并主张在进行道德选择时,应当以追求个人利益为基础。
例如,亚里士多德的利己主义伦理学认为,幸福是每个人追求的最高目标,自我实现是道德行为的基石。
根据这种观点,个人应该关注自身的利益和幸福,并在追求这些利益的过程中才能对他人做出积极的贡献。
然而,利他主义则强调对他人的关怀和利益的最大化。
利他主义认为,在道德选择中,应当考虑到他人的利益和幸福。
康德的“人为目的论”观点主张,个体应当将他人视作目的,而非手段,积极为他人创造幸福和利益。
从社会层面来看,伦理学家彼得·边沁提出的实用主义也是一种利他主义的思想体系,强调行为的后果应该以造福大多数人为基准,对他人的福祉负有义务。
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在实践中体现出不同的行为模式。
利己主义倾向于追求个体的私利,而忽视他人的需要和权益。
亚当·斯密的经典自利主义观点认为,每个个体的私利追求将最终导致整体社会的利益最大化。
尽管看似只顾自身,但这种利己主义的观点实际上间接产生了利他的结果。
利他主义则更加强调对他人的关怀和帮助,强调个体之间的互助与共赢。
例如,著名的实证主义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赞同在市场经济中的自由竞争和自由交换,认为这样的经济制度可以以最有效的方式促进每个人的福祉。
然而,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并非绝对的对立。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道德行为往往是在这两种观点的双重影响下形成的。
事实上,普遍认同的伦理原则中,既融合了个体利益的追求,也考虑到了社会的整体利益。
例如,享有普遍认同和被喻为“黄金法则”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既体现了利他主义的关怀,同时也体现了理性的自我保护利己主义。
利他主义行为背后神经机理初探
利他主义行为背后神经机理初探利他主义是指个体为了他人的利益而采取的行为,而不是自私地追求个人的利益。
这种行为可能包括帮助别人、分享资源、关心他人的幸福和福祉等。
尽管利他主义行为在人类社会中非常普遍,但是背后的神经机理仍然是一个引人关注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探讨利他主义行为的背后神经机制,并介绍一些相关的研究成果。
在理解利他主义行为的神经机理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个重要的概念,即“他人利他主义行为”。
他人利他主义行为是指个体在见到他人受到困扰、感到痛苦或需要帮助的情况下,表现出帮助、安慰或支持的行为。
神经科学研究表明,大脑的奖赏系统在他人利他主义行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奖赏系统包括一系列互相联系的脑区,如杏仁核、腹侧前额叶皮质和纹状体等。
在利他主义行为中,这些脑区的活动被认为与产生积极情绪和满足感相关。
例如,研究发现,参与捐赠活动的人们的奖赏系统活动比没有参与的人更加活跃。
此外,一项研究还发现,被认为是利他主义行为的诸如分享金钱等行为时,奖赏系统的活动水平与行为的利他主义程度呈正相关。
此外,利他主义行为还与镜像神经元系统的活动密切相关。
镜像神经元是一类特殊的神经元,当我们执行某项动作时,它们会激发类似的神经元群体,使我们能够模拟和理解他人的行为和感受。
研究发现,当人们观察到他人受到伤害或需要帮助时,镜像神经元系统会启动,进而促使我们采取相应的行动去帮助他人。
另外,一些神经递质也在利他主义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催产素被认为是调节社会行为的重要神经递质之一。
研究表明,催产素与利他主义行为之间存在着正向关联。
一项研究发现,当参与者接受催产素注射后,他们在社会合作实验中更倾向于采取利他主义的行为。
此外,多巴胺也可能在利他主义行为中发挥一定作用,因为多巴胺与奖赏系统密切相关。
除了上述神经机制外,个体的道德判断和社会情境也会对利他主义行为产生影响。
道德判断是指我们对某一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的判断和决策。
利他主义的盲点和扭曲
利他主义的盲点和扭曲利他主义的概念起源于西方文明,它强调个人应该把自己的利益置于社会的利益之上,即个人应该为了他人的福利而行动。
这个道德理念影响了无数人,令他们做出了很多有益于社会和人类的行为和贡献。
然而,利他主义也有它的盲点和扭曲,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阐述。
首先,利他主义的一大盲点在于它往往过于强调个人放弃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了个人自身的权益和需求。
当个人为了他人的利益而完全放弃自己的利益时,往往会付出高昂的代价,比如个人发展受限、自由和权力被剥夺、身心健康受损等。
如果过分追求利他主义,反而会导致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公正。
因此,我们需要在推崇利他主义的同时,也应该注重个人的权益和需求,保障个人的自由和权力。
其次,利他主义的另一个盲点在于它往往把个人和集体、社会之间的关系简单二分。
利他主义主张个人应该把集体和社会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但这么做的结果可能会太过简单化。
个人和集体、社会之间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很难用简单的二分法来划分。
另外,利他主义忽视了集体和社会对个人的回报,集体和社会的发展也需要有个人的共同努力和贡献。
因此,我们需要在利他主义的基础上理性思考个人、集体、社会之间的关系,探寻更好的平衡点。
最后,利他主义的扭曲主要表现在其过度强调自我牺牲而忽视了其他行为和素质。
利他主义并不等同于完全的自我牺牲,更多的是要求人们以关爱和同情、体谅和支持等非物质的方式去帮助他人。
如果人们仅仅以自我牺牲或者物质资助来证明自己的利他主义,那么这种行为很难维持下去,反而可能会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和社会安全问题。
因此,利他主义应该是一个全面和复杂的道德理念,需要人们从多个维度去实践和弘扬,从而真正实现人类的利益和福利。
综上所述,利他主义虽然是一个有益的道德理念,但也存在着各种盲点和扭曲。
为了正确理解和实践利他主义,我们需要从自身出发,重视自己的权益和需求,理性思考个人、集体、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更全面、复杂、多维度的方式去表达和实践利他主义的价值和精神。
对利他主义行为有什么理解的作文
对利他主义行为有什么理解的作文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能听到“利他主义”这个词,那到底啥是利他主义
行为呢?
简单来说,利他主义行为就是那种一心为了别人好,不怎么考虑自己得失
的举动。
比如说,有人在路上看到一个老人摔倒了,毫不犹豫地跑过去扶起来,也不怕被讹诈,这就是利他主义行为。
想象一下,有一天你走在大街上,突然看到一个小朋友的气球飞走了,他
急得大哭。
这时候,你二话不说,噌噌噌爬上树,帮他把气球拿下来。
这一过
程中,你可能会弄脏衣服,甚至可能会从树上摔下来,但你没想那么多,只想
着让小朋友不再伤心。
这,就是利他主义。
利他主义行为可不只是在大事上才有,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里也到处都是。
像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帮邻居搬搬重物,给贫困地区的孩子捐一些自己的
零花钱等等。
这些小小的举动,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却能给别人带来大大的
温暖和帮助。
有人可能会想,那些做利他主义行为的人是不是傻呀?自己啥好处都没捞着,还可能会给自己添麻烦。
但其实,利他主义者可不这么想。
他们从帮助别
人的过程中获得了快乐和满足感,这种内心的愉悦,可比物质上的东西珍贵多啦!
而且,利他主义行为还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它就像传染病一样,会一个传
一个。
当你帮助了别人,别人也会受到感染,去帮助更多的人。
这样一来,整
个社会就会变得越来越美好,充满了爱和温暖。
所以说,利他主义行为可不是什么傻事,而是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魔法棒。
让我们都多做一些利他的事情,把这个世界变得更加温馨、更加美好吧!。
利他主义:利益博弈的一种均衡
内容提要:人类社会的利他主义本质上是利益搏弈的一种均衡。
主要是:利他主义是实现人类理性均衡的基本条件;利他主义有利于实现利益博弈的客体均衡;同时,利他主义也有利于实现利益博弈的主体均衡。
利他主义的最高境界是:作为工具的利他主义与作为目的的利他主义实现了高度统一。
关键词:利他主义均衡作者简介:宋圭武,男,甘肃靖远人,1964年10月出生,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毕业,获理学、经济学双学士学位,现为甘肃省委党校经济学部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理论与中国经济问题,曾先后公开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专著6本,并获得过10多项科研奖励。
所谓利他主义,就是一个个体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以牺牲自己的适应性来增加、促进和提高另一个个体适应性的表现。
利他主义,不管是在动物界,还是在人类社会,都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这已被许多事实所证明。
问题是,为什么会产生利他主义?原因可能是多重的。
对于一般动物而言,产生利他主义情结的原因可能更多地是出于本能和遗传,当然也不排除它们通过一些简单的计算和推理而导致利他的可能性。
从总体上看,动物没有人类所具有的发达理性和计算能力;所以,动物中的利他主义更多体现为一种自然属性,而非社会属性。
但对于人类社会而言,情况并非如此。
一方面,人类不可能脱离自然属性,所以,人类社会中存在的利他主义,并不排除来自本能和遗传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人类又是社会性动物,所以,人类社会的利他主义,又带有强烈的社会属性。
由于人的本质是人的社会性,所以,人类利他主义的本质属性应在人的社会属性方面,而非在人的自然属性方面。
从人类社会的演进过程看,利益追求是人类社会属性的核心,所以,利他主义的实质在于主体间的利益博弈,并且应是长期利益博弈的一种均衡(本文所指均衡,是指具有收敛性的稳定状态,以下同)。
首先,利他主义是实现人类理性均衡的基本条件。
人类理性最突出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类有复杂的计算推理能力,能进行短期和长期的成本――收益分析;二是追求收益的最优化,这里的最优化意味着当整体最优最终强于局部或个体最优时,集体选择的结果会最终趋向整体最优。
利他主义 名词解释
利他主义名词解释
1. 利他主义呀,就是一心为他人着想,把别人的利益放在首位!就像雷锋,他总是无私地帮助别人,不图回报,这就是利他主义的完美体现啊!
2. 利他主义呢,简单说就是特别在乎别人,甚至超过在乎自己!比如说那些在灾难中舍己救人的英雄,他们就是利他主义的践行者呀!
3. 利他主义,就是当别人有困难时,你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就好比你看到一个小朋友摔倒了,你赶紧去扶他起来,这就是一种小小的利他主义行为哟!
4. 利他主义呀,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意味着愿意为了让别人过得更好而付出!像那些默默资助贫困学生的好心人,不就是在践行利他主义嘛!
5. 利他主义呢,就是把他人的幸福当成自己的幸福一样去追求!就像那些致力于环保事业的人,他们是为了大家的未来,这多伟大的利他主义呀!
6. 利他主义,就是心里总装着别人,时刻想着能为别人做点什么!比如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这其实也是利他主义的表现呢!
7. 利他主义呀,是一种无私的奉献精神,只想着给别人带来好处!就好像那些义务支教的老师们,他们真的是利他主义的典范啊!
8. 利他主义呢,就是忽略自己的得失,一心为了帮助他人!像那些在社区里义务服务的志愿者,不正是在展现利他主义吗!
9. 利他主义,就是看到别人痛苦,自己也会难受,然后去尽力帮忙!好比你朋友遇到烦心事,你耐心地听他倾诉并安慰他,这也是利他主义呀!
10. 利他主义呀,是人性中最美的闪光点,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温暖!就像那些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他们的利他主义精神多让人敬佩啊!
我的观点结论:利他主义是非常值得推崇和弘扬的,它能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美好,每个人都应该在生活中多一些利他主义的行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他主义浅析摘要利他主义强调他人利益,颂扬为他人作出牺牲的精神,并以此作为善的标准。
19世纪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奥古斯特・孔德最初就是在这个意义上来创造这个词的。
一般来说,利他主义往往从抽象的人性本能和人性来证明利他主义的合理性。
一方面,利他主义借助动物的利他行为,来证明人类在天性中也存在着这种利他动机;另一方面,利他主义往往还利用人的本能需要是多方面的,即人既有自私的一面,也有利他的一面的这种观点来证明利他本能的存在。
关键词:利他主义;利己主义;无私利他;利他行为;集体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作用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意识真实的反映( 适应) 社会存在,会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推动作用;二是社会意识歪曲反映 ( 背离 ) 社会存在,就会阻碍社会存在的正常发展。
利他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也在很大程度上对社会的发展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当下我国正面临着社会道德退化的风险,青年人利他行为的心理意识开始弱化,需要通过教育手段来鼓励该行为的涌现。
一、利他主义的涵义及特征1、利他主义的涵义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中很早就有利他主义思想的内容,但是,都浓浓地打上封建专制思想的烙印,比如“三从四德”,臣子对君主的利他思想已经上升到“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程度。
这是很狭隘的利他主义思想。
近代哲学思想对利他主义一词的研究源于孔德。
利他主义一词最早是孔德创造的,他希望用这个词来说明一个人给与他人的无私行为【1】。
后来,社会生物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经济学等都对利他主义进行了研究,并且各自从自己的学科对利他主义给与了界定。
下面是几位学者对于利他主义的界定:①把无私利他奉为评价行为善恶的惟一准则的伦理观,便是把无私利他奉为道德总原则的伦理观。
(王海明)②将牺牲个体自己的适应性来增加、促进和提高另一个个体的适应性的行为原则视为道德总原则。
(威尔逊)③把在利益的分配中优先考虑的是他人,并努力使他人处于有利地位,从而使利益天平更倾向于他人的行为原则奉为伦理观。
(亚当·斯密)站在这几位巨人的肩膀上,我对利他主义也进行了诠释,我的观点是:利他主义是行为主体在内心形成的希望通过行为活动能够在物质或精神上对被行为人产生好 ( 有利 ) 效果的思想意识。
就是把将他人利益作为行为目标且不求任何回报视的原则作为区别善恶标准的伦理观。
2 、利他主义的特征(1)利他主义是行为主体的内心感受和需求。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认识过程有两个阶段,即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然后,理论再回到实践中去检验。
人类在进行某行为时,更多是在以前( 前人 ) 的认识基础上进行,因而,往往会在内心产生一些对即将或正在进行的行为的心理期许。
利他主义的行为者在实施行为前在内心里希望即将进行的行为对被行为人有利。
(2)利他主义是行为主体自愿或主动追求意向目的。
利他主义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指导着行为者实施行为,并且是自觉自愿的、主动的进行行为。
当然,人的意识的作用是具有两面性的,但是,不管利他主义行为者实施行为的结果如何,在行为前的主体意愿是明确指向对被行为方有利一面的。
(3)利他主义者的利他意向具有物质或精神两方面。
人类自古以来就是靠相互依赖而生存的,没有任何一个人能脱离别人而单独存在,美国心理学家路克斯认为,无论从生物学还是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说,帮助别人和原谅别人等利他主义行为有助于人身心的健康发展【1】。
利他主义行为必然会给被行为方产生物质或精神上的影响。
比如对弱智的物质捐助,对心理障碍者的心理干预等。
二、利他主义的相关概念比较1、利他主义和利己主义(1)利他主义和利己主义对人生价值实现的影响。
人类产生意识以后,人的意识形态发展也便出现了纷繁复杂的状态。
作为人的意识形态内容的利他主义和利己主义更主要的反映在人的价值实现方面。
马克思主义对于人的价值的实现主要地包含两方面内容,即人的社会价值和人的自我价值。
社会价值是指个体的人对社会或群体、他人来说所具有的价值;自我价值是指个体的人对个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
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两个不同侧面:首先,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人存在的条件;其次,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和前提;最后,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中最为重要的内容。
由此,我们看到,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人在一定程度上要具有利他主义和利己主义的思想意识。
在实现人的社会价值的时候,需要利他行为才能使个人活动对社会、他人有价值。
而要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个人在行为时必须要有一定的利己思想,才能得到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
(2)利他主义和利己主义的关系。
一方面两者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
在实现人的价值时,需要利他主义和利己主义的思想同时影响和作用于行为人,才能在行为追求自身价值实现的同时也为社会和他人创造价值。
所以,利他主义和利己主义是不矛盾的。
另一方面两者又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
个人在追求人的价值实现过程无非是对社会资源的利用和整合的过程个人在追求自我价值的时候,无序或者无节制的利用社会资源往往会损害到社会资源的平衡和合理分配。
比如汽车的使用可以提高办事效率,如果无节制的使用汽车,那么必然的会造成环境污染、燃料资源缺乏、交通拥堵等问题的产生,也必然的会影响到个人社会价值的真正实现。
2、利他行为和利他主义利他行为是一种行为动作,指个人出于自愿且不计较外部利益帮助他人的行为。
利他行为者可能需要做出某种程度的个人牺牲,但却会给他人带来实在的益处。
马克思主义实践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人的意识的外化表现。
由此看来,利他行为是利他主义思想的外化表现,行为人通过自己的自觉行为把内心的利他主义思想运用到实践中。
研究表明利他行为具有两方面:一是人们在一般社会交往中的利他行为;二是人们在紧急事件中的利他行为,即旁观者介入行为。
利他主义思想支撑和外化的利他行为往往具有一定的行为稳定性,在人的行为价值实现过程中发生着重要作用。
现代生物学和经济学等的研究表明人类利他主义如此强有力并且在动物世界中是独一无二的,人类社会是以在大群基因无关的个体之间的非常细的劳动和社会分工为基础的,而即使像蚂蚁、蜜蜂等所谓社会昆虫的合作也是以大量的基因相关群落为基础。
实验证明,我们任意从现代社会找出两个陌生人并且把他们放在一块,他们将很有可能自发地呈现出互利的利他主义行为【2】。
因而,利他行为作为行为表现必须要在利他主义的意识形态引领下才能产生行为效果。
3、为己利他和无私利他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作为意识形态的利他主义,在对社会存在发生作用的时候也会产生两方面的行为效果,即为己利他和无私利他。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在当今市场经济机制下,资料的利用和整合一定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律运作,价值规律的要求等价交换,操作中提倡平等易,就是平等互利,也就是“为己利他”【3】。
在看待这个问题的时候也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第一,“为己”的目的,加上“利他”的行为。
如果“为己”的目的是自私的,就会导致“损人利己”的行为,这时候,“为己利他”就是仅仅为己而为;第二,“为己”的目的,采用“利他”的行为并且产生“利他”利益,这时候,就是正确理解的“为己利他”。
“无私利他”是利他主义的一种极端。
在几千年中国封建专制思想下形成了封建统治整体集团利益绝对高于个人利益之上;个人在国家社稷中是微不足道的;个人的利益只有被纳入整体利益之后才能存在【3】。
这些“无私利他”的积淀,有的现在还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良性发展,比如男尊女卑、大公无私等,把人性中的平等、关爱、良知都忽略了,去强调对他人和对社稷江山的无私奉献。
我们还可以从孔德最初创造“利他主义”这个词来看,孔德从人性的本能和本性出发抽象证明利他主义的合理性。
一方面,利他主义借助动物的利他行为,来证明人类在天性中也存在着这种利他动机。
另一方面,利他主义往往还利用人的本能需要是多方面的,即人既有自私的一面,也有利他的一面的这种观点来证明利他本能的存在【3】。
所以,绝对的“无私利他”是不存在的。
4.利他主义与集体主义利他主义是私有制社会统一的利益形式相互对立的产物;而集体主义则是消除这种利益对立形式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产物。
利他主义从人的抽象本能出发来颂扬人的利他精神、牺牲精神;而集体主义则从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出发,从人的彻底解放、社会的彻底解放的高度出发,科学地揭示了人的利他精神和对集体作出牺牲的本质。
利他主义在谈论人的利他精神时,往往包含着反个人的倾向,因而往往容易流于禁欲主义;而集体主义在讨论人的牺牲精神时,并不包含着反个人的倾向,而是在正确理解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辨证关系的基础上,把个人的牺牲看成个人自我实现的一种必要形式。
利他主义包含的利他精神往往流于一句空话;而集体主义所强调的自我牺牲精神,是建立在道德自由基础之上的一种崇高的道德选择。
在现实生活中,把集体主义与利他主义严格区分开来,对于我们准确地把握集体主义的涵义,正确地贯彻集体主义原则,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因此我们在实践中必须严肃地把集体主义同利他主义区分开来,反复申明集体主义虽然包含着利他精神,但决不归结为利他主义,以捍卫集体主义原则的纯洁性。
三、利他主义的现实意义1、利他主义的现状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重要的历史时期,2013年人均GDP已经达到6767美元(国家统计局2014年1月20日公布),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同时,一些深层次的社会经济问题也日益显露出来:资源匮乏,贫富差距拉大,地区发展不平衡,科学技术瓶颈加剧,环境污染严重,文化资源开发保护不足,精神文明建设尚需加强,等等。
而这些问题除了制度、管理、法制、发展观等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现阶段的中国社会利己主义在某些领域、某些行为上大行其道,而利他主义行为严重缺失。
从经济学角度看主要是因为:市场经济制度增加了利他主义行为主体的行为成本;人性弱点和社会机制加剧了利他主义行为缺乏;市场化改革打破了传统的竞争规则和个人发展规律;现阶段中国社会正处于发展的初、中期,利他主义行为数量正处于U型曲线的最底部。
而从社会学原因分析看来是因为:民族传统文化的缺失;人才培养和教育存在误区;社会多元化【4】等方面。
所以,我们要正视目前我国的现状,正确看待利他主义的现实效用。
2、正确引导利他主义的行为实现(1)利他主义属于一种意识形态,对于我国现在正在建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无疑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概括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几个主体精神,现在正在形成为我国主流的意识形态,并逐渐影响着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