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到底有没有副作用
喝中药的副作用有哪些
喝中药的副作用有哪些关于《喝中药的副作用有哪些》,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药材由于价钱相对性划算,并且具备治标不治本标本兼治的作用遭受了很多人的喜爱,非常是一些慢性疾病人,也是优选中药材做为自身的治疗方案。
可是我们也听人说过,是药三分毒,万事万物全是注重适当而行,假如使用量过多便会为自己产生损害。
西药吃多了会给人产生非常大的危害,比较严重的还会继续严重危害病人的性命,那麼吃中药的副作用有什么呢?据国家数据,现阶段有大概12800多种多样中药材,真实产生副作用的也就仅有120多种多样,不上千分之一,比较严重副作用不超过50种从而我们还可以看得出大部分中药材是安全性合理的。
相对性于药物的副作用而言,中药材的毒副作用還是少的多。
中药材服药一定要留意時间、使用量、食法。
长期服用一些药可能出現毒副作用,例如大蜈蚣能够止痉、止痛,一般要求用0.6克至1克,也就是1-2条,假如服食过多,是有害副作用的。
中药材中毒了会危害人体的每个人体器官,包含因而恶心想吐、呕吐等副作用。
中药材中毒了反映是多系统的反映,可是关键是肝肾功能受损。
比如这种中药材长期服用会出現副作用。
1、内分泌系统:蟾酥;2、消化道:巴豆;3、中枢神经系统:马钱子;4、呼吸道:桃仁、甜杏仁、银杏果;5、造血功能系统:雷公藤。
吃中药的副作用有什么,看见上边的详细介绍坚信大伙儿早已针对中药材早已拥有很多的了解,很多人觉得中药材大多数是纯天然的绿色植物,是天然的,可是我们还要了解中药材很善于的便是把各种植物配搭在一起,由于绿色植物的特性不一样,有的能够看病,有的能够致死,因而应对那样的状况一定要依照医师的嘱咐服食药品,不必自身盲目跟风服药。
纯中药制剂也有毒副作用
纯中药制剂也有毒副作用崇尚自然的观念,令传统的中医中药越来越吃香,很多人认为“纯中药制剂,无不良反应,无毒副作用”。
实际上,中草药并非没有毒副作用,一旦使用不当,人参也可以“杀人”。
随着中草药在医学领域的大量应用,有关中草药引起肾损害的报道也越来越多,必须引起大家的重视。
李先生得了尿道炎,到当地医院就诊,医生给他开了一个星期的西药和中成药,吃完之后感觉好多了。
由于害怕西药有毒副作用,他擅自停了西药,继续服用名叫“××丹”的中成药。
本以为中成药应该没有毒性,可当他服用一个月之后,灾难降临了———他的血肌酐值严重超标,肾脏受到明显的损害,原因是他一直在服用的中成药中含有“木通”,对肾脏有毒性,长期服用会对肾脏造成损害,引起肾衰。
临床上,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不能不提高警惕。
能损害肾功能的常用中草药主要有:斑蝥、雷公藤、钩吻、山慈姑、鱼胆、毒蕈、仓耳子、木通、防己、泽泻、巴豆、草(川)乌、马钱子、朱砂、雄黄、轻粉、洋金花、青木香、马兜铃、寻骨风、朱砂莲、细辛、使君子、番泻叶、芦荟、白头翁,等等。
以上这些药物中,有的可以直接损伤肾脏中的肾小管,有的可损伤肾小球,有的会引起肾的血流量减少,从而导致肾功能损害,严重的可以引起尿毒症。
其中以斑蝥、雷公藤、钩吻、山慈姑、关木通、山豆根、鱼胆、泽泻的肾毒性最大,应严格控制这些药物的剂量和适应症,有慢性肾炎的病人最好不要使用这些药物。
不仅如此,长期服用含有这些药物的中成药,如朱砂安神丸、龙胆泻肝丸、龙荟丸、妇科分清丸、耳聋丸、纯阳正气丸、大黄清胃丸、冠心苏合丸等,也同样有可能引起肾功能损害。
因此,即使服用中成药也要多个心眼,弄清各种中成药中所含有的成分。
一些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某类中成药时,必须咨询医生,了解其所含的成分及是否具有肾脏毒性。
服药期间要加强肝、肾功能的监测,肾功能衰竭者更是要禁用具有肾脏毒性的中草药和中成药。
常见西药也有肾毒性除中草药之外,不少常用的西药也具有较大的肾毒性,必须严格遵医嘱服用,儿童、老年人在使用这类药物时更要慎重,肾脏病患者最好不要使用这些药物。
喝中药有副作用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喝中药有副作用吗导语:有很多的女性朋友们都觉得喝中药是没有什么副作用的,喝中药确实比喝西药的副作用要小很多,但是也不能说喝中药是完全没有副作用的,虽然中有很多的女性朋友们都觉得喝中药是没有什么副作用的,喝中药确实比喝西药的副作用要小很多,但是也不能说喝中药是完全没有副作用的,虽然中药大部分还是天然的药物,里面有效成分也是比较复杂的,所以不能够经常去喝中药,那么到底喝中药有哪些副作用产生呢?中药分为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药。
采于天然,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副作用的。
但是,中药有配伍禁忌。
如果搭配不当,会产生毒性的。
当然也有一部分中药是有毒的,但是,那只是极少一部分。
并且,多数只做外用,不做内服的。
喝中药,喝出来不适,有两种可能,一是药物不对症,比方说吧,你阴虚,应该用滋阴的方法,而用了壮阳的方法,那就有有副作用了。
也就是处方不当,或是诊断错误,造成的。
二是,一种正常反映,中药有一部分药吃下去会有反映的。
有点像病情加重的感觉,但是,过一段时间就好了,而且会感觉病情有减轻的。
这是药的作用,因为中医认为病是一种气,黑色的气,是有生命的。
它生活在你的体内很舒服的。
你吃药用药,就是将它驱除的,这样它就没有生存的条件了,而药物的作用它不得不出去,所以,在最后的时刻它会让你再难受一次,或几次。
也就是垂死挣扎。
中医也叫正邪相争。
最后你的正气占了上风邪气就退出了.中药大部分是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比较复杂,如生物碱、皂素、鞣酸质,挥发油等。
既然是药,其多数则会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
一般地讲,中药的副作用比人工合成的西药要小些,但也有些药物毒性较大,如红砒石、白砒石、水银、斑蝥、青娘虫、红娘虫,生藤黄等。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谈谈中药的副作用
谈谈中药的副作用话说是药三分毒,门诊使用中药的频率非常高,大部分病人或多或少均有疗效,但也碰到极少数病人服用中药后出现胃部不适,甚至有出现心悸心慌,口唇发麻,停药后自行缓解,其内在的原因很多,有些中药的成分对于特殊体质的人群比较敏感,或者是某些成分对于特定的人群会导致过敏等情况发生,所以保持医生与病人之间的沟通还是非常有必要,通知整理一下相关的资料,对于特殊的人群予以警示:一、谨慎选用含有毒性成分的中药或中成药。
患者经诊断确需要使用毒性中药时,应选用经过严格炮制的饮片,切不可随意选用未经加工炮制的药材入药,并且不得随意加大剂量或延长使用时间。
最好在中医师或中药师的指导下使用。
含毒性较大的常见中药有:草乌、川乌、马钱子、附子、关木通等。
二、选用中药或中成药时必须辨证用药,切不可擅自滥用药物,即使滋补类中药也应在中医师或中药师指导下正确使用。
三、使用中药时切忌随意加大剂量,应严格按照医师处方制定的剂量和疗程正确用药。
药物若服用过长时间可造成体内蓄积性中毒,如长期服用人参也可导致头晕、胸闷、气喘、失眠等人参滥用综合征。
四、中药汤剂应根据药物属性、质地、处方要求,并在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正确煎煮,如先煎、后下、包煎等。
五、使用中成药时尽量先使用口服或外用制剂,确需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应由医生处方使用,如在用药期间出现任何不适,一定要及时报告医生并暂停用药。
老年人、婴幼儿、孕妇、哺乳期女性、体质虚弱者及过敏体质者等特殊人群应尽量避免使用中药注射剂。
六、使用中药期间应谨慎配合使用西药(化学药品)。
有些中药与西药配合使用时会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如含有枳实的中药与西药呋喃唑酮配合使用可出现中毒反应,山楂、五味子、乌梅等中药与磺胺类药物同时使用会引起血尿等。
小贴士:服用中药后出现不适建议立即停药,并跟医生联系,告知相关症状,排查原因,若没有特殊情况,暂缓服用中药,待排查出原因后继续使用,定期进行肝肾功能检查,排除药物性肝肾功能损害。
中药副作用
中药副作用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草药的药性来治疗疾病。
与西药相比,中药的副作用较小,但仍然存在一些副作用。
本文将介绍中药的副作用。
首先,中药的副作用来源于草药本身的药性。
中药中的很多成分具有强烈的生物活性,它们可以对人体的生理功能产生影响。
例如,一些中药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和毒性,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
此外,一些草药可能会导致过敏反应,如出现皮疹、瘙痒、红肿等症状。
其次,中药的副作用还与个体差异相关。
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草药的反应也会有所不同。
有些人可能对某些中药成分过敏,而另一些人则可以很好地耐受。
因此,在使用中药之前,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个人情况,包括过敏史、现有疾病等,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第三,中药的副作用还可能与不合理的用药方式和剂量有关。
中药的应用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体质等因素进行个体化调整。
如果用药方式错误或剂量过大,可能会导致中药的药效过强,进而引发副作用。
因此,在使用中药时,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用药,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随意更换草药。
最后,中药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也会产生副作用。
有些中药成分与某些药物存在交互作用,可能会改变其他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或药效学。
例如,中药与抗生素、抗凝药物、降血压药等的联合使用可能会导致药物代谢失调或加剧其他药物的副作用。
因此,在使用中药时,需要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便医生可以预先评估潜在的相互作用。
总之,虽然中药的副作用相对较小,但仍需要谨慎使用。
了解中药的副作用,遵医嘱用药,注意用药方式和剂量,并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都是降低副作用发生风险的关键。
同时,中药的副作用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监测,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中药学中药的副作用与禁忌
中药学中药的副作用与禁忌中药作为传统的医学疗法,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然而,在使用中药治疗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其中可能存在的副作用和禁忌。
本文将就中药的副作用和禁忌进行探讨。
一、中药的副作用1. 药物过敏反应:有些人可能对特定中药存在过敏反应,包括皮肤红肿、瘙痒、腹泻、呼吸困难等。
因此,在使用中药前,应该先进行敏感性测试,尤其是对于首次使用的中药。
2. 药物依赖:长期使用某些中药可能导致人体对药物的依赖性增强,使得对药物的疗效产生递减或无效。
这种情况下,需要专业医师进行评估和调整,避免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3. 药物毒性:部分中药可能含有一定的毒性成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
特别是对于儿童、孕妇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来说,更需要谨慎使用,以免产生不必要的风险。
4. 药物相互作用:部分中药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疗效或增加副作用的风险。
因此,使用中药时,应该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便医生进行全面评估和决策。
二、中药的禁忌1.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由于中药可能对胎儿或婴儿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一般应禁止使用大部分中药。
特殊情况下,如紧急情况或经医生评估认为使用中药无风险,则可以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2. 儿童:儿童的机体尚未发育完全,对中药的耐受性较弱,因此需要谨慎使用。
一般情况下,儿童使用中药前需要进行医生评估,并依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因素调整剂量。
3. 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可能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影响,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不适症状。
因此,患有高血压和心脏病的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中药,或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调整。
4. 肝肾功能不全、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由于中药中的成分需要在肝脏和肾脏中代谢和排泄,因此,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使用中药时需要特别注意。
同样,在存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情况下,一些刺激性较强的中药也需谨慎使用。
5. 个体差异:每个人的体质和代谢能力不同,对中药的反应也会有差异。
长期喝中药对身体有什么副作用
长期喝中药对⾝体有什么副作⽤ 中药是⽼百姓⽇常⽣活中经常服⽤的药物,因以副作⽤⼩⽽深受⼈们的喜爱。
但是也有⼈疑惑,长期喝中药会不会有副作⽤的问题。
下⾯⼀起来看看长期喝中药有什么副作⽤吧。
长期喝中药的副作⽤ 长期服⽤中药会产⽣依赖性的毒副作⽤,所以⼀般喝1周左右需要换⽅。
⽐如决明⼦有降⾎脂功效,但长期服⽤决明⼦可能引起腹泻。
益脾补⽓且清热解毒的⼲草长期服⽤会引起⾎压升⾼。
民间谚语“是药三分毒”,就是这个道理。
中药⼤部分是天然药物,有效成分⽐较复杂,如⽣物碱、皂素、鞣酸质,挥发油等。
既然是药,其多数则会有不同程度的副作⽤。
⼀般地讲,中药的副作⽤⽐⼈⼯合成的西药要⼩些,但也有些药物毒性较⼤,如红砒⽯、⽩砒⽯、⽔银、斑蝥、青娘⾍、红娘⾍,⽣藤黄等。
毒性稍轻些的有:⽩附⼦、⽣附⼦、⽣川乌、⽣草乌、⽣半夏、马钱⼦、巴⾖、⽣天南星、⽣⽢遂、闹⽺花、天仙⼦、蟾酥、⼟⽊鳖、吕宋果、云轴⼦、枫茄⼦、枫茄花,⽣硫磺、巴⾖霜、⽩降丹、罂粟壳等。
当使⽤这些药物时,必须慎重,如枫前花浸酒,⼝服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剂量过⼤,常会引起中毒死亡。
因此,有毒性的中草药必须在医师指导下服⽤。
近⼏年,因滥服中草药导致肾炎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趋增多。
专家为此呼吁:必须提⾼⼈们对中草药肾毒性的认识。
据专家介绍,多年来“中药副作⽤少”的说法使⼈们对某些中草药的肾毒性缺少⾜够的认识和重视。
90年代中期,⽐利时医⽣⾸先发现,相当数量的“肥妞”、“胖嫂”在⽆所禁忌地服⽤减肥中药后发⽣急性肾衰,由此提出了“中药肾病”的概念。
研究表明,中药⽊通、厚朴、粉陀已、细⾟中含有的马兜铃酸能导致肾⼩管及间质、近端肾⼩管酸中毒及低渗尿。
此类患者临床初期出现少尿性急性肾衰,随着时间的推移,转变成慢性⼩管间质性肾炎。
⽽这些患者的治疗极为困难,往往逐步⾛向终末期衰竭。
专家强调,许多江湖医⽣打着“偏⽅”、“验⽅”的旗号,滥⽤中草药治疗各种肾脏疾病,加重患者病情甚⾄导致尿毒症,对此必须提⾼警惕。
中药真的没有毒副作用吗?袁希福老中医强调,抗癌治疗正确认知很重要
不少人认为,服用纯天然的中草药,有益无害,尤其是当看到其他病友吃这个药效果不错,就想着把方子抄过来用用,或者自行到药店买一样的药吃。
当有其他人提醒:这样乱吃会不会不好?他们会说:“中药副作用小,吃错了也没事。
”可真是这样吗?并非如此。
人们通常说的“毒”性,指的是药物可以对人体造成伤害的性质,有毒的药物大多性质强烈,作用峻猛,极易损害人体,这是狭义的“毒”的理解。
而广义的“毒”,指的是药物的偏性,所谓“是药三分毒”,指的就是这一方面,中医认为,药物之所以能够治疗肿瘤,就在于它具有某种偏性。
临床用药每取其偏性,以祛除病邪,调节机体平衡,最终达到强身健体之目的。
由此可见,中药并不是没有毒副作用,关键在于医生怎样将其与患者、疾病结合,合理用药。
从事中医抗癌事业近四十年的袁希福老中医说过:“求生是每个癌症患者的愿望,但认知不同,走的路子就不同,自然治疗的效果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既然如此,癌症患者想要运用中药治疗,一定要找个专业的肿瘤医生,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子,万不能胡乱自行服药,以免适得其反。
袁希福老中医强调:“中医用药可不是那么简单,要讲究辨证论治的原则。
什么是辨证?就是要分清具体情况,就好像人渴了,你要给他水喝,要是让他吃馒头,他反而会更渴。
天热了,肯定不能穿棉袄,要穿短袖一样。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药物有寒热温凉之性,苦辛酸咸之味,患者的体质有阴虚阳虚之异,病情又有热症寒症之分,四时又有炎夏寒冬之别。
所以,并不是所有的中草药都像患者所想的那样“药性温和”,遣方用药需要专业的中医师通过全方位的考虑,辨证选药,才能更适合癌症患者的体质与症状,起到补益身体的作用。
患者万不能为了追求疗效,就偏听偏信某一些偏方,或者盲目抄录他人的方子,擅自服用中药方或中成药,很可能疗效没有得到,反而造成了身体损伤,出现各种不良病症,反而加重病情。
喝中药的副作用有哪些
喝中药的副作用有哪些
中药因为价格相对便宜,而且具有治标治本的功效受到了许多人的喜欢,特别是一些慢性病人,更是首选中药作为自己的治疗方案。
但是我们也听人说过,是药三分毒,任何事物都是讲究适量而行,如果用量过多就会给自己带来伤害。
西药吃多了会给人带来很大的损害,严重的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那么喝中药的副作用有哪些呢?
据国家统计,目前有大约12800多种中药,真正发生不良反应的也就只有120多种,不到千分之一,严重不良反应不超过50种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大多数中药是安全有效的。
相对于西药的副作用来说,中药的毒副作用还是少的多。
中药用药一定要注意时间、剂量、服法。
长期服用某些药可能出现毒副作用,比如蜈蚣可以止痉、止疼,一般规定用0.6克至1克,也就是1-2条,如果服用过量,是有毒副作用的。
中药中毒会损害身体的各个器官,包括因此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中药中毒反应是多系统的反应,但是重点是肝肾功能受损。
例如这些中药长期服用会出现副作用。
1、心血管系统:蟾酥;2、消化系统:巴豆;3、神经系统:马钱子;4、呼吸系统:桃仁、杏仁、白果;5、造血系统:雷公藤。
喝中药的副作用有哪些,看着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已经对于中药已经有了许多的认识,许多人认为中药大都是天然的植物,是纯天然的,但是我们也要知道中药很擅长的就是把各种植物搭配在一起,因为植物的属性不一样,有的可以治病,有的可以伤人,因此面对这样的情况一定要按照医生的叮嘱服用药物,不要自己盲目用药。
服用中药有没有毒副作用?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服用中药有没有毒副作用?
导语:凡药三分毒,认为中药是纯天然,无任何毒副作用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我们的祖先对于中药的毒性就给予了高度重视,当代对于这个问题更加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因为对药物毒性的认识是在逐步加深的。
在大家眼中中医药是一座伟大宝库,相比之下,西药的副作用让人们更相信中药是纯天然的,毒副作用少甚至无毒副作用,这是中药最大的优势所在,也是中药赖以生存、发展,沿传至今的根源所在。
中药就真的一点副作用都没有吗?
凡药三分毒,认为中药是纯天然,无任何毒副作用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我们的祖先对于中药的毒性就给予了高度重视,当代对于这个问题更加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因为对药物毒性的认识是在逐步加深的。
因此认为中药是纯天然的,没有任何毒副作用的说法显然和事实是有出入的,另一方面当出现了不良反应后就全面否定了中药的安全有效这一特点也是不对的,我们不能太片面。
据国家统计,目前有大约12800多种中药,真正发生不良反应的也就只有120多种,不到千分之一,严重不良反应不超过50钟。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大多数中药是安全有效的。
相对于西药的副作用来说,中药的毒副作用还是少的多。
用药一定要注意时间、剂量、服法。
长期服用某些药可能出现毒副作用,比如蜈蚣可以止痉、止疼,一般规定用0.6克至1克,也就是1-2条,如果服用过量,是有毒副作用的。
大毒莫过砒霜,随着近代对于砒霜用药的改革,用砒霜注射液来治疗原发性的肝癌、白血病,效果很好,而且不引起砷中毒,这就给了。
中药副作用揭秘
中药副作用揭秘中药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瑰宝,在治疗疾病、调理身体方面有着显著的疗效。
然而,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和对中药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发现中药并非完全无害。
事实上,中药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些常见中药的副作用,以及如何科学使用中药,避免不必要的健康风险。
1. 常见中药的副作用1.1 甘草甘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具有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的功效。
然而,长期大量服用甘草可能引起水肿、高血压、低钾血症等副作用。
甘草中的甘草酸具有类似于皮质激素的作用,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体内钾离子丢失,出现低钾血症,引发肌肉无力、心律不齐等症状。
1.2 何首乌何首乌具有补肝肾、益精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肝肾不足、头发早白等症。
然而,何首乌含有一定的毒性成分,过量使用可能导致肝损伤,甚至引发肝衰竭。
此外,何首乌还可能引起胃肠不适、腹泻等症状。
1.3 黄连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湿热内蕴、火毒炽盛等症。
然而,黄连性寒,长期服用可能损伤脾胃,导致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症状。
此外,黄连还可能引起口干舌燥、便秘等副作用。
1.4 附子附子具有温阳补火、散寒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阳虚寒盛、寒湿痹痛等症。
然而,附子含有乌头碱等有毒成分,使用不当可能引起中毒,表现为口唇麻木、头晕、心悸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2. 如何科学使用中药2.1 遵医嘱使用中药的使用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用药。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搭配药物,控制剂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2.2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中药与西药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影响疗效或增加副作用。
因此,在使用中药的同时,应告知医生正在服用的其他药物,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2.3 控制用药时间中药的使用时间应根据病情和药物特性合理安排。
一般来说,急性病症应短期用药,慢性病症可长期调理,但需定期复诊,调整用药方案,避免长期大量用药导致副作用。
中药有无副作用看了此文,不再纠结!赵芬芳
中药有无副作用?看了此文,不再纠结! 赵芬芳发布时间:2023-06-20T08:46:20.003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3年6期作者:赵芬芳[导读] 中草药是中医预防和治疗疾病所使用的药物威远县中医医院药剂科四川内江 642450中草药是中医预防和治疗疾病所使用的药物,其药物主要是各类草药,这也是中医与西医最重要的区别。
中医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而中草药也不例外。
在传说中,神农尝百草,就是通过自身的身体来对各类植物中所含有的功效进行了解,而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和研究,目前已经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本草学。
中药是根据中医的医学理论进行采集、制作和使用的药物,其主要来源于各类植物和矿物。
目前中药已经达到了5000多种,而相互之间配制成的药剂更是数不胜数,在中国多数的医学院都开设了天然药物这门课。
而在国际社会上,中药的疗效也开始越来越受到重视。
中药与西药相比有着极高的可塑性,不同的药物搭配有着不同的功效,并且不同的服用方式也对中药的疗效有着一定的影响,目前中药的服用方式主要有三种,分别为煎熬服用、酿制药酒和制成药丸服用。
并且中药还有着外敷的效果,通过外敷也能有效对疾病和外伤进行治疗。
一、中药是否存在副作用(一)中医对中药副作用的论述近些年来,中医与西医之争不断加剧,多数西药都存在着一些副作用,使得一些患者在服用西药时都较为谨慎,特别是抗生素类药物,患者担心会产生抗药性或是杀灭肠道有益菌体从而使得进行治疗时都不愿意使用抗生素,降低了治疗效果,也有部分患者由于身体原因无法使用某种西药,出现影响治疗效果情况。
但多数人对于中医的认知较为缺乏,认为中药都是天然药草,不存在化学物质,因此不会产生副作用,因此平时都喜欢用各类中草药酿酒,并在饮食中加入中草药,认为这样便能强身健体。
其实这是错误的想法,虽然中药主要来源于天然动植物,多数药性都较为温和,但是长时间、大剂量的服用依然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反应。
但中药的副作用与西药的副作用并不是相同的概念,西药的副作用更多是由于化学药物过敏效果所带来的,而中药的副作用则更多来源于药物本身具有的功效。
中药也有副作用
中药也有副作用
说到药物的副作用,我们经常认为中药的副作用小,或者认为中药没有副作用,其实真是的情况不是这样的。
我们常说是药三分毒,这里讲的就是中药的副作用。
中药也是有副作用的,服用不当会伤害身体的健康。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可能会伤害眼睛健康的六味中药!
菊花
菊花常被当作茶来饮用,但菊花可以引起严重过敏性结膜炎,特别是那些曾经有过花粉症(枯草热)的变应性结膜炎病史的人需要特别注意,因为这种人服用菊花也很容易引起反应。
可见,虽然菊花茶能养肝明目,但饮用时一定要考虑自身体质是否适宜饮用。
银杏
银杏是最常用的中草药之一,银杏提取物和阿司匹林长期混合服用,可出现自发性眼内前房积血。
这是因为银杏和阿司匹林都有降低血小板的活性的作用,它们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增加了出血的危险性。
甘草
如果每天服用50克以上的甘草,就可能会发生毒副作用。
这绝非凭空捏造。
一次研究发现,每天服用186~746克甘草的5个病人出现了单眼或双眼闪光性盲点和视力丧失,同时伴有头痛、血压升高。
吃中药有副作用吗
龙源期刊网 吃中药有副作用吗作者:肖惠算来源:《家庭医学》2012年第10期人们有一种错误观念,总以为中药大多来自草、木、花、果等植物,其药性和缓,多吃常吃,没有什么副作用。
其实,中药只是就西药而言副作用较小,绝对不是没有副作用。
据古今医者长期临床实践总结,中药服用不当,如用量过大、时间过长,或体质差异等因素,都可产生程度不同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
用药不当如有的人不懂中医辨证论治,不分寒证热证,虚证实证,滥用药物,结果错用热性药治热病,寒性药治寒病,体虚者误用攻伐药,体实者误服滋补药,以至酿成了“火上浇油”、“雪上加霜”和“人参杀人也不知其过”等后果。
用量过大有些人认为中药安全无毒,尤其是一些平补中药,可以不按医嘱过量服用,以至产生了副作用。
如素有“和事佬”之称的甘草,善调百药,但若长期过量服用,可导致腹胀、食欲减退、水肿等不适,甚至出现高血压、低血钾等副作用;又如“补药之王”人参,若服用过量,会引起失眠、兴奋、易激动、皮疹、便秘、鼻出血和高血压等病症。
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多发生于特异性体质。
临床实践证明,鱼腥草、天花粉、板蓝根、人参、五味子、乌贼骨、牛黄解毒片、六神丸、小青龙汤等都可引起过敏反应。
例如,六神丸可抑制心脏跳动及出现湿疹皮炎样损害;五味子、当归、黄连、冰片等可引起荨麻疹;云南白药可导致过敏性休克;鹿茸精可引起剥脱性皮炎;等等。
中毒反应有些中药还有强烈的毒性,如巴豆、大戟、甘遂、蟾蜍、斑蝥、马钱子等,都是广为人知的剧毒药物;临床上常用的蜈蚣、全蝎、白果、半夏、附子等药物,也都有一定的毒性,使用不当可导致中毒反应。
孕妇服药反应有些中药对孕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会发生“轻则动胎,重则坠胎”的不良后果。
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将87种中药列为妊娠禁忌药,如孕妇禁用毒性较强、药性猛烈的中药麝香、三棱、商陆、干漆等;慎用破气、辛热、滑利活血的中药桃仁、红花、大黄、冬葵子等。
中药就没有毒副作用吗?
中药就没有毒副作用吗?医生,你帮我开一点中(成)药吧,我想吃中(成)药,因为中药没有副作用(或者说副作用比较低)、、、、、、相信很多医生都听过类似的话。
当然啦,不管是选择中药还是西药,这个并不能说有什么错,使用哪一种方法或者喜欢用哪一种方法来进行治疗,是患者的喜好自由。
西医西药广泛运用于临床,而祖国医学有几千年的积累,在疾病的治疗方面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和治法,这是我们的祖先在医学领域的一个巨大贡献。
今天在这里要说的是:中药没有毒副作用吗?中国有句古话,是药就有三分毒。
我觉得这是最贴切直接的一个描述,不管是西药还是中药,药物的成分不同,体内作用不同,对人体的影响不尽相同,不管是什么药物的使用,都是在权衡利弊的情况下进行选择的。
在使用药物进行治疗疾病、调理身体、预防疾病的过程中,也同时要承受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或不良反应。
在中药里面,可以说是万物皆可为药,只是你会不会使用而已,这其中就包括了一些含有毒性或者是剧毒的药物,这些药物有植物性的,动物性的,矿物质的,比如朱砂、雄黄、巴豆、马钱子、曼陀罗、川乌、草乌、附子、蟾酥之类具有较大的毒副作用的药物,还有一些是比较常用的一些中药,比如雷公藤,厚朴、槟榔、泽泻、何首乌,麻黄、关木通等。
其实也有报道过大量的中药或中成药导致的严重不良反应,比较多的是对肝脏和肾脏造成损伤,严重的可以导致过敏性休克、肝衰竭、肾衰等等。
比如比较常用的龙胆泻肝丸,不管是在国内或者国外,都有导致严重不良反应的报道。
在中药注射制剂里面,鱼腥草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等也出现过严重的药物过敏,甚至导致患者死亡的病例。
不管是中药还是西药,在药物的应用上都是要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疾病来综合考虑,这其中包括药物的选择、剂量、使用的疗程、用药期间的身体监测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相对于西药在不良反应、毒副作用等方面更加全面,中药在这一方面确实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中成药物包括很多OTC类的药物,在不良反应方面很多都写“尚不明确”,这个不知道是主观因素还是客观因素,中药到了近现代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中医中药也应该随着时代同步发展。
中药有什么副作用
中药有什么副作用中药是传统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疗效和药理作用。
然而,就像所有的药物一样,中药也有一些潜在的副作用。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介绍中药的副作用:药物成分残留、过敏反应和滥用副作用。
首先,中药的副作用之一是药物成分残留。
中药的加工、提取和制备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有毒或有害的物质,如重金属、农药残留等。
尤其是一些廉价的中药材和制剂,往往容易受到污染。
长期服用这些中药,这些残留物质可能会在人体内积累,导致中毒或其他健康问题。
其次,中药的过敏反应是另一个常见的副作用。
有些人对中药中的某些成分可能过敏,一旦接触到这些成分就会出现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红斑、水肿等。
过敏反应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但对于一些过敏体质的人来说,过敏反应可能会非常严重,甚至危及生命。
最后,滥用中药也会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
中药通常具有较强的药效,但也有一些禁忌症和使用限制。
如果不正确地使用中药,或者超过剂量使用,可能会导致药物过量、中毒,甚至是器官损伤。
此外,一些中药在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时可能会产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加重副作用。
虽然中药有一些潜在的副作用,但合理使用和正确使用中药可以减少这些副作用的发生。
在使用中药前,应该先咨询医生或中医师,了解中药的性质、功效和适应症,避免过敏反应和滥用。
此外,购买中药时,应选择有信誉的正规药店或中药材市场,避免购买假冒伪劣产品。
综上所述,中药虽然具有独特的疗效和药理作用,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副作用。
药物成分残留、过敏反应和滥用副作用是中药的常见副作用。
然而,通过合理使用和正确使用中药以及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指导,可以有效减少中药的副作用,确保中药的安全和疗效。
中医草药的副作用与禁忌
中医草药的副作用与禁忌中医草药自古以来就是中医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中医草药可以通过调理人体阴阳平衡,以及促进体内气血运行等方式,起到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作用。
然而,就像其他药物一样,中医草药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副作用与禁忌,需要在使用中予以重视和注意。
本文将重点讨论中医草药的副作用与禁忌,以提醒人们正确、安全地使用草药。
一、中医草药的副作用1. 草药过敏反应中医草药材料众多,其中一些草药可能对个别人群产生过敏反应。
常见的过敏反应包括皮肤瘙痒、红斑、荨麻疹等,严重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严重反应。
因此,在服用中医草药之前,最好先进行过敏试验,以避免可能的过敏反应。
2. 草药中毒一些特定的中草药具备一定的毒性,若使用不当或过量使用,可能导致中毒症状。
比如,附子、蜈蚣等中草药都具有强烈的毒性,应慎重使用,避免发生中毒情况。
3. 不良反应一些中医草药,尤其是复方草药,在使用中可能引发不良反应。
这些不良反应包括胃肠不适、头晕、乏力等,虽一般不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但使用者应及时向医生反馈,以便调整用药方案。
二、中医草药的禁忌1. 草药与现代药物相互作用中医草药与现代药物在治疗原理和应用方式上存在差异,因此,草药与现代药物的同时使用可能会产生相互作用。
有些中医草药可能降低或增强某些现代药物的疗效,甚至导致不良反应。
因此,在同时使用中医草药与现代药物时,应特别注意潜在的相互作用,最好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合理搭配和用量控制。
2. 孕妇、婴幼儿禁用孕妇、婴幼儿对药物反应较为敏感,对中医草药的使用要格外慎重。
有些中草药可能对胎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或导致婴幼儿肝肾功能不完善等问题。
因此,孕妇和婴幼儿最好避免使用中医草药,除非在经过医师指导下。
3. 个体差异由于每个人体质、病情等存在差异,对中医草药的反应也会不同。
有些人可能对某种草药具备特别敏感性,甚至会出现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中医草药时,应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慎重选择适合自己的草药。
中药有副作用吗
中药有副作用吗?在不少关于中医药的广告甚至报导中,有人总是喜欢将“中药没有毒副作用”之类的观点挂在口头,以显示中药的安全性。
这种说法显然是错误的。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这是一个连不通医药理论的普通百姓都懂的道理。
凡是用于治疗疾病的药物,多少都带有一部分对人体起不良作用的“毒性”。
这种毒性,往往是我们所说的药物的副作用。
从中药的起源时,人们就已经认识到中药是有毒性的。
《淮南子•修务训》中有这样的记载:“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
虽是一则神话传说,但却说明了,在本草起源时,在中华民族的医药史上,先人通过亲身实践早已认识到了每一味中药的治疗作用及其毒性。
传统的医药理论中,中药的副作用也被作为中药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与中药的治疗作用同时存在着。
就拿第一部系统论述中药理论的药物学著作《神农本草经》来说,它将药分为上、中、下三品,并且详细论述了每一味药的作用及其不良作用。
在《神农本草经》序录中有这样的话,“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
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
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
” 在中药历史上,古代也把所有治病的药物泛称“毒药”。
《素问•异法方宜论》记载:“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
”《医学问答》对此有解释:“夫药本毒药,故神农辨百草谓之…尝毒‟。
药之治病,无非以毒拔毒,以毒解毒。
”从上面我们也可以看到,即便在最传统的中药学经典著作《神农本草经》中,也并没有认为中药是无毒的。
它甚至指出了,某些药物由于对人体的毒性作用,不可以久服长服。
这比起我们现代无论临床治疗使用某种药物长期不变这些做法来看,也是值得我们现代医药临床方面注意学习和参考的。
随着药物学的发展,有很多毒性很强的中药越来越被我们认识到。
从汉代开始,人们已经知道它们具有很强的毒副作用了,如马钱子、生川乌、生白附子、生半夏、蟾酥、斑蝥、轻粉、藤黄、闹羊花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到底有没有副作用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这个道理看似谁都懂,可生活中又常常被人们抛在脑后。
如今,中药已经成为药物滥用的“重灾区”,甚至有相关专家发出“中药乱用堪比抗生素”的感叹。
日前,国家药监局发布的报告显示,在我国2010年的药品不良反应中,中药的不良反应报告占了13.8%。
针对中药滥用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乱吃中药竟成肝衰竭
近年来,中药养生逐渐成了一股潮流。
记者在北京图书大厦看到,各种中药养生书籍几乎占据了半个楼层,很多还被放在显要位置。
不少中老年人流连其间,有的手捧一大摞中药养生书籍往交费处走,有的则拿出小本认真抄录。
此外,每到傍晚,各大电视台就开始播放养生节目,无数老年人准时坐在电视机前收看,特别关注涉及偏方治病的内容。
养生节目火爆,引发购买中药热潮。
一家药店的营业员告诉记者:“这几年一些中药卖得特别好。
很多人为保健养生,喝茶泡片西洋参,熬粥放把枸杞子,炖肉放点当归、黄芪。
”然而,专家表示,这些补品虽然副作用不大,但如果不辨体质乱吃,或者食用量太大,都对身体不利。
还有人热衷追寻各种民间偏方。
曾有肺癌患者不愿意做化疗,追随小广告找到“神医”,吃了他开的自制胶囊,结果,
咳血、胸痛没缓解,反倒出现了浮肿尿少等问题,原来那些胶囊里含有蟾皮和蟾酥,引起了严重的肝肾损伤。
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贾继东教授回忆起一个病例时,感叹不已。
“半年前,一个15岁女孩因脸上的青春痘非常自卑,吃了几个月祛痘中药,结果痘没见少,人却越发没劲,恶心厌食,皮肤和眼睛都开始发黄。
送到医院时,被确诊为‘药物性肝损害’,而且已经肝衰竭了。
当时内科治疗已经无效,最后还是靠换肝保住了命。
”贾继东告诉记者,像上述女孩的病例,他已遇到好几个了。
滥用中药的另一个主要受害器官是肾脏。
一周前,一名江西乡村教师来到北京安贞医院肾内科,该科主任、中华医学会肾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谌贻璞教授经过检查,发现他患有尿毒症,必须住院治疗。
经询问,谌贻璞得知他因患湿疹,吃了含有广防己的中药,广防己含有“马兜铃酸”,这是明确能够引起肾损害的成分。
中药也有副作用
百姓认为中药无副作用。
导致中药滥用,一个重要因素是很多人认为中药药性平和、无毒副作用,有病治病,“无病健身”。
中国中医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岳凤先表示,凡药物都有毒性,而这也正是其药用价值所在。
很多人觉得中药是无毒副作用的,因而长期服用,这种做法很不可取。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的《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指出,中成药使用中出现不良反应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长期或超剂量用药,特别是含有毒性中药材的中成药,如朱砂、雄黄、蟾酥、附子等,过量服用即可中毒。
不懂辨证也乱吃中药。
记者来到北京朝阳区几家药店,以消费者的身份向店员咨询治疗咽炎该买哪种药,她们都劝记者买中药。
但说到中医的辨证理论,却没人能说得清,倒是让记者自己看说明,“同时吃几种中药,效果好”。
记者在药店中遇到患有心脏病的李女士,问她买中药时都要注意什么。
她回答:“我算是久病成医,凭感觉呗!中药就像保健品,多买些回家,有病治病,没病健身。
”对此,岳凤先表示一定要辨证用药。
任何药物对于健康或不具备适应证的人来说都像是“毒药”。
因此,药方与病症必须高度吻合,只有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用药,才能确保疗效和安全。
医生使用中药不规范。
据统计,70%的中成药是西医开的,其中不合格率高为43.4%,主要原因在于不辨证用药。
岳凤先表示,真正按中医理论辨病,并具备实践经验来开药方的医生不多。
由于中药,特别是中成药的处方权不受限制,中西医都能开,所以合理配伍、辨证论治等原则的把握能否真做到位,就难以保证。
岳凤先表示,很多医生按照西医思路开中药,“不遵循中医思想理论,不出问题才怪。
”
别让中药成“毒药”
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中药的长处,同时避免中药伤身呢?专家给出了如下建议:
不要轻信“纯天然”“纯植物”等药品宣传,不要认为凡是中草药都没有毒副作用。
岳凤先说,中草药都需经过炮制才能使用,所以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纯天然”药材。
单味中药都有毒性,复方才能规避毒性风险。
中药讲究“君、臣、佐、使”,就是通过药物间相互作用,提高药效,减低毒副作用。
开中药必须到正规医院的中医科或中医医院,不要盲目相信偏方、民间验方等,不要到非正规的小诊所看病。
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张苍博士告诉记者,朱砂等药材含有重金属,已被医院弃之不用,而小诊所却还在使用。
中医讲“方对人”,而不是“方对病”。
“需要长期服用中药的患者,一定要定期随诊,注意换方,绝不能一副药吃一年。
”张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