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基层的医疗现状及改革方向
浅谈基层医疗卫生存在的现状、原因和对策
浅谈基层医疗卫生存在的现状、原因和对策作者:陈庆时光多吉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7年第14期摘要:现如今我国的基层医疗以城镇社区医疗机构和农村基层卫生为发展核心,在建设基层医疗卫生体系的时候注重外向拓展,开始了同大型医疗机构的合作,大型医疗机构同基层医疗机构分享医疗资源,基层医疗机构分担大型医疗机构的病源,让社区和农村的基层医疗机构的卫生实现全面网络化,通过与大型医疗机构的合作,我国的基层医疗卫生虽已实现了网络化,但仍存在很多不足,为了让城镇社区居民和农村百姓享受到便捷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必须将基层的医疗卫生体系加以完善。
关键词:基层医疗卫生现状原因对策近些年来我国很多地区都遭受过大型疾病,每一次对疾病的治疗都是对我国医疗卫生的一次考验,我国各大医疗机构的卫生服务在一次又一次的考验中不断的完善,目前,患者在绝大多数的大型医院都会面临“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为了让患者享受到便利实惠的医疗服务,必需将基层的医疗体系加以完善,以此来解决基层患者“看病贵,看病难”这个在大型医院看病的难题,要想改善基层医疗体系,就得解决基层医疗卫生这个难题,我国绝大多数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资源不足,所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必须尽可能多的争取政府、同行以及社会所能提供的一切资源,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全面网路化,进而提高基层医疗体系。
一、基层医疗卫生的现状随着全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整体医疗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我国绝大多数边远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落后,所以不管是交通还是通信的条件还是很不理想,这导致了我国绝大多数的基层医疗体系还不够完善。
1.基层医疗机构缺少医疗卫生设备目前,我国绝大多数边远地区医疗机构中没有基本的医疗设备,乡镇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就诊环境根本达不到我国基本的就诊要求,对于稍微复杂的病症都不能够解决,满足不了村民的就诊要求。
2.基层医疗卫生的信息闭塞我国城市早已实现了信息化建设,但由于我国边远地区的经济发展比较滞后,所以绝大多数的地区还没有开始信息化的建设,这就导致了城市的医疗信息不能够与基层的医疗机构共享,耽误了边远地区人民及时有效就诊的时间。
我国医疗改革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我国医疗改革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一、医疗改革的背景和现状医疗改革是我国社会变革进程中的重要一环,旨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医疗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1. 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扩大随着医疗改革的推进,我国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逐渐扩大,特别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取得了显著进展。
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了基本医疗保障的权益。
2. 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我国加大了对基层卫生机构的建设和改革力度,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通过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设备更新和人才培养,居民可以在家门口得到基本的诊疗服务,避免了“看病难”的问题。
3. 医疗体制改革推动医生收入分配改革医疗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带动了医生收入分配改革。
通过取消以药品收入为主的医药分开政策,实现了医疗费用的合理调控,为医生提供了更稳定和可持续的收入来源。
二、我国医疗改革存在的问题尽管我国医疗改革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医疗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1. 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我国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大城市及发达地区的医疗资源相对丰富,而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医疗资源严重匮乏。
这导致了一方面医疗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患者在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
2. 医患矛盾突出医患矛盾日益突出,成为医疗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患者普遍抱怨医疗服务质量不高、医生不够耐心和专业,并且医疗费用过高。
而医生则认为工作压力大、收入不高、工作环境恶劣等,这使得医患之间的信任进一步受损。
3. 医疗费用过高在我国,医疗费用普遍偏高,成为很多家庭承受的沉重负担。
尽管我国实现了医保制度的全覆盖,但医疗保险的支付比例相对较低,很多高额医疗费用需要个人自行承担。
这使得一些低收入家庭无法承担较高的医疗费用,造成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4. 医疗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尽管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有所提升,但医疗服务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2023年基层医疗机构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基层医疗机构行业市场分析现状基层医疗机构是指在医疗服务体系中处于最底层的医疗机构,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基本医疗服务工作。
目前,我国基层医疗机构行业市场发展面临一定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基层医疗机构的市场需求旺盛。
我国人口数量众多,居民的医疗需求日益增长。
随着医疗保障政策的不断完善,居民对基本医疗服务的需求也不断提高。
基层医疗机构作为基本医疗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市场需求前景广阔。
其次,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空间巨大。
目前,我国基层医疗机构规模普遍较小,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政府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支持力度,推进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和发展,将有助于提升其服务能力和水平,满足居民的多样化医疗需求。
然而,基层医疗机构行业市场发展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水平相对较低。
由于基层医疗机构的规模较小,技术力量相对薄弱,导致医疗服务质量不够稳定和可靠。
这对于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市场竞争力而言是一个重要问题。
其次,基层医疗机构的经济实力相对薄弱。
由于基层医疗机构的规模较小,资金、设备和人员配置相对有限,导致其经济运营能力较弱。
这对于基层医疗机构的可持续发展而言是一个重要挑战。
另外,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资源分配不均。
由于我国医疗资源的不均衡分布,一些地区的基层医疗机构缺乏必要的医疗设备和专业人员,导致其服务质量和水平无法满足居民需求。
总结来说,基层医疗机构行业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同时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政府应该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支持力度,促进其技术和设备升级,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
同时,应加强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经济运营能力,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当前基层医疗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基层医疗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近期,宿松县围绕农村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运行情况这一课题,先后深入该县千岭、破凉等乡镇卫生院及新前、张庙、先觉等村卫生室和池州市东至县大渡口镇卫生院及麻石桥村卫生室等地开展专题调研。
一、当前基层医疗改革基本情况医改后,乡镇卫生院实现公益性回归,超范围执业、超服务能力接诊的现象基本消除,大处方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以药养医”的运行模式被打破。
以宿松为例,全县22所乡镇卫生院和150所标准化村卫生室全部通过省采购平台在国定和省定的584种基本药物范围内进行采购,基本药物零利销售,药品平均降价48%,乡镇卫生院次均门诊费下降33.38%,门诊药品比下降15.82%,住院药品比下降10.45%。
全面推进卫生院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全员聘用、合同管理、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灵活用人机制,宿松乡镇卫生院199人被分流清退,453人纳入编制管理,新招录60人,编制管理达到51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73名,超过总数的90%,比改革前提高20%以上。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岗多人少矛盾突出。
以宿松县为例,该县共核定编制802个,目前聘任上岗513人,差额达到36%以上,医护人员严重不足,导致部分业务难以开展。
基本药物限制、创收缺乏动力、医疗风险较大等因素导致乡镇卫生院“进人难”。
二是基本药物范围偏窄。
用药范围是国定和省定的584种基本药物,其中一部分已被临床淘汰,药物可用范围狭窄;部分疗效明显且有群众基础的传统药物未入选目录,导致患者不得不增加成本外出就诊,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新的“就医难、看病贵”;在药品采购上,中标公司为节约成本,对量少地偏的基层机构申购药品延期配送,一些紧急性和季节性的药品配送不及时,影响治疗进程和医患关系。
三是基层医疗设施设备落后。
医改后乡镇卫生院创收能力大为减弱,宿松去年1-6月,全县乡镇卫生院住院6812人次,总费用768.7万元,今年同期4770人次,同比下降30%,总费用513.9万元,同比下降33%。
基层医疗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基层医疗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1. 基层医疗的现状嘿,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基层医疗的发展现状。
首先,基层医疗就像是咱们生活中的小助手,在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等地方,这些地方的医生就好像是超级英雄,随时准备为大家的健康保驾护航。
可是呢,这些“小超人”也有自己的烦恼,咱们得细说。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大家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深。
你看,现在谁还不关注一斤苹果的价格,背后其实都在计算着“健康”的成本啊!基层医疗承担着重任,为患者提供常见病、慢性病的诊治服务。
听说不少人都把大医院当作“最后的堡垒”,初期的小病小痛都选择在基层医疗去看看。
这样一来,基层医疗的就诊人数蹭蹭上涨,真是个好势头。
1.1 医疗资源的分布不过,话说回来,基层医疗的资源分布可不是说你想要就能有的。
很多地方的医疗设施差得让人心痛,就像是在沙漠里找水,着急也没用。
医生的数量、医疗设备、药品供应,有的地方就像是李白的“床前明月光”,可遇不可求。
而在繁华的大城市,医疗资源那是相对丰富,差异实在让人无奈。
1.2 人员的素质与培训再说说基层医生的素质,虽说他们都拿着救死扶伤的执照,但由于种种原因,培训机会有限。
还别说,有些医生在大医院学到的技能,就像是金玉良缘,能用在基层的机会却少之又少。
大家明白吗,有些医生每天忙得跟“陀螺”似的,心里却空落落的,总觉得缺少点儿东西。
若真能提供更多培训机会,医生的水平肯定大幅提升,患者的满意度也能嗖嗖上涨。
2. 存在的问题好啦,现状简单介绍完,咱们来聊聊基层医疗存在的问题。
这就像洒水车给马路降温,但总有一些路段永远干干净净,咱们得找找原因!2.1 患者的信任度首先,患者的信任度不高,这是一大问题。
有些患者宁愿跑十里八乡去大医院,也不愿意在身边的社区医院就医。
咋回事呢?那是因为对大医院的信任感更强,听说能治病、技术好,简直就像是“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但基层其实也有不少好医生,只是在宣传和口碑上,还有待提高。
基层医疗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基层医疗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要讨论基层医疗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得先把这个话题给捋一捋。
毕竟,基层医疗这块儿的确是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健康大事,像老百姓的“救命稻草”一样。
先说说它现在的情况吧。
1. 基层医疗现状1.1 健康守门员基层医疗的主要任务就是当好健康的“守门员”。
比如说,小诊所、乡村医院这类地方,就像是健康的“前哨站”,在我们出现小病小痛的时候,它们往往是最先帮我们解决问题的地方。
你看,那些大医院就像是“终极boss”,总是挤得水泄不通,等得长啊,烦不烦!基层医疗则像是超级英雄,随叫随到,不怕麻烦,挺贴心的。
1.2 服务的变化以前的基层医疗条件那真是“九牛一毛”,简单得让人哭笑不得。
但现在可不一样了,随着国家对基层医疗的投入增加,很多地方的医疗设施都升级换代了。
医生们也都是经过严格培训的,不再是“庸医小卒”。
当然,虽然这些变化是好的,但想要彻底改变基层医疗的整体面貌,还得继续努力。
2. 基层医疗存在的问题2.1 资源不均可是,再好的东西也会有缺点,对吧?基层医疗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资源不均。
你看,有些地方医疗条件超好,医生超级耐心,而有些地方的医疗条件就跟“贫困山区”似的。
这种情况就像是“冰火两重天”,让人感觉有点不公平。
医疗资源的分配问题让很多需要帮助的地方感到“无力回天”。
2.2 人才短缺再来谈谈人才短缺的问题。
基层医疗对医生的需求大,但是可惜了,合格的医生却是少之又少。
你想找一个经验丰富的医生,那就像是在“天上掉馅饼”,难度极高。
虽然有很多年轻的医生愿意去基层,但是经验和专业能力往往还是有差距的。
医生不够,病人却不少,这种矛盾让很多基层医疗机构头疼不已。
3. 未来展望3.1 相关部门支持不过呢,虽然目前的问题不少,但未来的希望也很大。
相关部门现在越来越重视基层医疗的发展,投入也在增加。
就像“阳光总在风雨后”,只要继续加大投入,基层医疗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
国家的支持就像是“强心针”,能给基层医疗带来更多的希望。
我国医疗改革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我国医疗改革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引言医疗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之一,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我国医疗改革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我国医疗改革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
1. 医疗改革的进展近年来,我国医疗改革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例如,建立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包括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推进医改试点,探索多层次、全覆盖的医疗保障体系;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促进了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等。
另外,我国还加大了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推进了电子医疗卫生建设,加强了医疗信息化的发展。
2. 存在的问题2.1 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目前,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且不合理。
大城市医疗资源过剩,农村和偏远地区医疗资源严重匮乏。
这导致了就医难、看病贵的问题仍然存在。
2.2 医疗服务质量不高尽管我国医疗技术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医疗服务质量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方面,部分医疗机构存在以药养医、囤积医疗资源等行为。
另一方面,由于医患关系不和谐,一些医疗纠纷屡禁不止,医患之间的信任不足。
2.3 医疗费用高企医疗费用长期以来是困扰我国医疗改革的重要问题之一。
目前,在医疗费用方面,患者仍然承担了较高的自费比例。
同时,医疗机构存在一些乱收费、过度治疗等问题。
2.4 医保体系仍待完善我国医保体系面临着多重挑战。
首先,基本医保制度存在层级差异,有些城市的医保报销比例和范围较广,而有些地区的医保政策相对滞后。
其次,医保支付方式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导致医疗服务价格的异质性。
此外,医保基金的可持续性也是医保体系改革的一个难题。
3. 解决途径和建议3.1 加强医疗资源配置应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和投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同时,推动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减少医疗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3.2 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医院管理和医疗质量控制,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
浅谈中国基层的医疗现状及改革方向
目录论文提纲 (2)文章摘要关键词 (3)正文.....................................................................4-12参考文献 (13)文章提纲一、基层医疗的现状分析(一)专业技术人才匮乏(二)医疗基础设施落后。
(三)医疗机构经营困难(四)医药费用负担重(五)医疗保障水平低二、基层医疗现状的原因分析(一)政府投入相对不足(二)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三)医疗补偿体系不健全(四)对基层医疗人才的重视程度不够(五)居民经济收入水平低三、基层医疗改革的方向(一)加大政府对基层的投入(二)调整和优化基层医疗资源配置(三)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四)提高基层医疗保障水平(五)提高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素质(六)规划和建设基层卫生服务网络(七)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的监管(八)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管理机制四、结束语内容摘要、关键词【内容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家之间的竞争日益表现为科学技术和综合国力的竞争。
近些年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医疗制度创新与体制改革进入攻坚的关键时刻。
如何扭转医疗卫生体系重城市、轻基层的不利局面,彻底改变基层缺医少药和缺乏高素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状况,是卫生工作战略的重点。
本文从我国基层医疗基础设施差,医疗设备陈旧落后,医疗机构业务收入能力低,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医疗保障机构不健全等问题出发,分析医疗改革过程中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强、群众信任度不高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明确政府责任、调整优化医疗卫生资源、规范建设基层医疗服务网络等内容使基层医疗满足人民的医疗服务需求,让人人都能分享到医疗改革成果,真正的达到社会和谐。
【关键词】:基层医疗现状;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改革方向。
浅谈中国基层的医疗现状及改革方向医疗改革是世界性的难题,基层医疗改革则是难中之难。
近几年公众对医疗改革的关注度逐年攀升,中国的基层医疗改革究竟向哪个方向走,这一事关人民切身利益的问题,逐渐成为近年关注的焦点。
中国医疗体系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中国医疗体系的现状与发展方向近年来,中国医疗体系的改革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本文将分析中国医疗体系的现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发展方向。
一、中国医疗体系的现状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因此,保障人民的健康是国家的首要任务之一。
当前,中国医疗体系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 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在大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医疗资源相对丰富,但在农村地区和一些边远地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
2. 医疗服务价格过高:当前医疗服务的价格普遍偏高,对于普通群众来说,负担较重。
高额的医疗费用使得一些患者推迟就医或放弃治疗,导致疾病进一步恶化。
3. 医患关系紧张:中国医患关系紧张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患者难以得到及时的医疗服务,就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滋生了医患矛盾。
二、中国医疗体系面临的挑战当前,中国医疗体系仍然面临以下几个主要挑战:1. 人口老龄化: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慢性病和老年病的发病率显著上升,使得医疗资源面临更大压力。
2. 基层医疗能力薄弱:基层医疗机构在人员和设备上存在着不足。
这导致了基层医疗机构无法解决一些常见病与多发病的就医需求,患者只能通过转诊等方式前往二级或三级医院就医。
3. 医疗服务质量有待提升:一些医疗机构在服务质量方面存在问题,包括医疗水平和医疗技术的落后,服务态度不够友好以及医疗纠纷等。
这给患者带来了不便和困扰。
三、中国医疗体系的发展方向为了解决当前中国医疗体系存在的问题,推进医疗体系的发展,以下几个方向是值得我们思考:1. 全面深化医改:进一步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推动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减少医患之间的不公平现象。
鼓励民营医院的发展,完善医疗服务价格管控机制,降低患者负担。
2. 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支持力度,提高基层医疗服务的能力和质量,使患者在家门口就能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3. 强化医患沟通和信任: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加强医患沟通和互动,以提升患者满意度和医疗服务质量。
医疗保障制度的现状与改革思路
医疗保障制度的现状与改革思路一、医疗保障制度现状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经历了多次改革,现行医疗保障制度分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及商业医疗保险等。
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筹资不足。
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依靠单位和个人缴纳保费,但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缴费意愿和能力存在差异,导致部分人群无法参保或参保水平低,筹资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
2. 实际报销水平不足。
当前,我国基本医保实际报销比例约在70%左右,而且公立医院基层医疗机构不能满足大众需求,导致人们就医不易得到报销。
3. 基层医疗机构萎缩。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医疗资源在大、中城市聚集,基层医疗机构得不到合理的资源配置,导致日益萎缩,再加上职业前景不明朗,导致医学专业毕业生更愿意进入大城市高薪工作,而不是选择基层医疗机构。
二、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思路针对以上问题,需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具体而言,应从三个方面进行改革。
1. 加强财政投入。
目前国家不断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财政投入,但比例仍需增加,更多关注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提高卫生人才待遇、鼓励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等,提高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水平。
2. 完善基本医保制度。
为了更好地提高患者就医质量和提高公立医院治疗技术水平,应该探索混合资本制度,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劳动力竞争力,这将拓宽基本医保的覆盖范围,使更多群众享受到优质医疗保障。
3. 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建设。
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能力和组织管理水平,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人才培训和职称晋升的优惠政策,吸引医护人员从上级医疗机构转化到基层医疗机构,加大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投入力度。
三、结语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不仅应该着眼于当前问题的解决,更要将改革的思路贯穿于未来。
有必要建立起公立和民营的多元化医疗服务体系,努力构建起市场化、法制化、专业化的新医疗保障制度,将解决好百姓医疗难题,真正实现良性发展。
我国医疗改革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我国医疗改革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1. 背景医疗改革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旨在改善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我国医疗改革始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多次大规模调整和升级,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措施和改革方向,以提高整个医疗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2. 现状目前,我国医疗改革已经涉及到了医生、医疗机构、医保制度等方面,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医生近年来,我国医疗体系中的医生数量呈现爆炸式增长,但是医生缺乏职业道德、医疗服务质量不稳定等问题也显著增加。
目前,我国正在加强医生考评机制和培训体系,以提高医生的医疗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但是这些努力仍需时间去验证其成效。
2.2 医疗机构医疗机构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但由于机构规模、技术实力、人员素质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差异非常大。
一方面,大型医疗机构拥有更完善、更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不仅更能吸引高水平的医生和人才,也能够提供更专业的医疗服务;另一方面,小型和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供给不足,加上缺乏足够的人员和药品储备,导致医疗服务质量差强人意。
2.3 医保制度目前,我国医保制度分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同时还有商业医疗保险等。
这样的唐三分制保险模式满足了不同居民群体的不同医疗保障需求,但是这种保险制度下的费用负担颇为多样化,有的群体需要承担比较大的医疗保障费用,而有的群体则只需要承担较小的保障费用,导致不同地区和人群之间的医疗保障水平差异较大。
3. 存在问题尽管我国医疗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我们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医生缺乏市场化考评机制和医疗机构基础设施供给不足。
3.1 医生缺乏市场化考评机制目前,我国的医生考评机制是由国家和地方政府主导的,这意味着医生的薪酬水平和职业评价是与当地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政绩挂钩的。
这种考评机制不仅导致医生缺乏职业道德,也让医生的薪酬与其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并不成正比,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第一章: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现状作为医疗卫生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在国家卫生健康事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和机制的优化,是实现健康中国、构建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之一。
但是,在我国的实际情况中,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存在着许多问题。
其中,最为严重的问题便是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和人才短缺。
很多偏远的农村地区及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医疗卫生资源严重不足,导致了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巨大落差。
另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医疗技术总体水平相对偏低,医疗设备和药品种类不全面等问题也比较突出。
第二章:未来发展方向面对着这些问题,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未来发展方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探讨和改进:1.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目前,我国的医疗卫生领域需要大量的优秀医护人员,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全面发展和提质增效所需要的优秀医护人员更是不少。
因此,发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重点应该在于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
2. 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投入为了能够缓解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存在的人才短缺问题,我国应该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投入。
这不仅可以提高医疗卫生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同时也可以改善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
3. 提升医疗技术及设备水平除了针对人才培养和投入这些方面进行改进,我国另外需要着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医疗技术和设备水平。
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和药品等手段,促进我国医疗技术的快速提升,从而让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群众的健康需求。
4. 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针对我国目前医疗卫生体系中存在的多种问题,如人才短缺、资源匮乏等问题,可以考虑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包括如电子健康档案、先进医疗系统等一系列先进医疗管理措施,从而不断优化医疗卫生体系建设。
第三章:结论在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建设和发展中,我们不仅需要只管专业,更需要把握大局,考虑广泛。
基层医疗机构改革及发展研究
基层医疗机构改革及发展研究在中国医疗体系中,基层医疗机构是整个医疗体系的基础,也是服务于亿万人民健康的第一线。
然而,长期以来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瓶颈、人才流失等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导致其服务质量和水平相对较低。
因此,基层医疗机构改革及发展研究至关重要。
一、基层医疗机构现状目前,我国基层医疗机构以农村诊所、社区医疗中心、乡镇卫生院等为主,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居民和农民。
然而,由于经费匮乏、设备不足、人员流失等原因,这些机构存在一些普遍问题。
首先,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相对较弱。
其医师、护士的人均服务量超过任何其他医疗机构,但其服务内容和深度却相对较少,不能满足群众的全面卫生健康需求。
其次,基层医疗机构人才流失严重。
由于基层医疗机构经济状况不佳,福利待遇较低,以及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变化不大,不少专业人才都选择了从基层医疗机构离开,导致这些机构的业务水平得不到根本提升。
二、基层医疗机构改革方向由于基层医疗机构是医疗体系的基础,因此,在保证群众就医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改善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其人才储备是非常必要的。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改革方向:1. 提升医疗设备和技术基层医疗机构的设备与技术解决方案是改善其服务能力的关键要素之一。
因此,在政府的帮助下,基层医疗机构应当努力改善其医疗设备、购买先进医疗设备,同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和交流,以提升其医疗技术水平。
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目前基层医疗机构人才流失严重,机构经济状况不佳是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吸引优秀医疗人才加入基层医疗服务,提高医疗人才的收入福利,加强人才培训和交流,扶持和支持基层医疗机构的人才队伍建设。
3. 加强协作机制基层医疗机构与其他医疗机构之间应当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协作机制,如与医疗中心或大型医院合作,开展远程会诊、转诊等工作,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和技术水平,满足广大患者的就医需求。
4.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在加强医改、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同时,应当充分认识到基层医疗机构的重要性,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政策支持,加大投入;同时,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监管管理,提高其业务水平和质量。
乡村医疗服务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乡村医疗服务的现状与问题分析乡村医疗服务的现状与问题分析引言:乡村医疗服务是关系到人民健康的重要领域,对于农村地区的居民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乡村医疗服务的现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旨在通过对2023年乡村医疗服务的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改进乡村医疗服务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现状分析1. 乡村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仍然突出,主要表现为医疗资源较集中于城市和县城,农村地区由于投入不足导致医疗设施缺乏、医生数量不足等问题。
2. 缺乏高水平医疗技术支持乡村医疗服务普遍面临着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高水平的医疗技术难以在乡村医疗机构普及,这使得一些疑难重症病患往往需要转院至城市才能得到得到适当的治疗。
3. 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强目前,农村地区的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较弱,医生综合素质较低,医疗设备和药品匮乏,医疗服务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二、问题分析1. 医疗费用问题农村地区的居民普遍收入较低,医疗费用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农村医疗服务中普遍存在着虚高费用、医疗保险覆盖面窄以及农民医保报销比例低等问题,这使得农村居民得不到合理的医疗保障和财务支持。
2. 医生队伍问题乡村地区的医生队伍普遍存在着规模小、素质低、缺乏培训和交流机会等问题。
很多优秀的医生更倾向于去城市工作,这导致了农村地区医疗资源匮乏的现状。
3. 药品和医疗设备问题目前,乡村地区的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供应不足、质量不过关的问题依然存在。
在乡村医疗机构内所配备的医疗设备落后且种类较少,无法满足居民的实际需求。
三、问题原因分析1. 资金投入不足乡村地区医疗服务问题的存在与政府资金投入不足有关。
对乡村地区的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医疗设备更新和医生培训等方面的资金支持远远不足,无法满足乡村居民的医疗需求。
2. 人才流失和培养机制不完善农村地区医生流失现象普遍存在,一方面是因为农村医疗资源匮乏、待遇偏低,另一方面是因为乡村医疗机构缺乏良好的培训和发展机制,医生发展空间有限。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方向与措施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方向与措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国家改革大计的一部分,旨在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解决医患矛盾,使百姓能够享受到更加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本文将围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方向与措施展开论述,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一、改革方向1.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当前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城市医院资源丰富,而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区医疗资源短缺。
改革方向应当是加强对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政策倾斜和激励措施,鼓励医务人员到基层单位工作,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2.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医疗保障体系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
应当强化公共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加强基本药物目录管理,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提高报销比例和范围,降低患者就医负担。
3.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
应当强化医疗机构管理,规范医疗行为,建立科学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促进医务人员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态度。
4.加强医患关系管理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频发。
改革方向是加强医患关系管理,建立健全医患沟通机制,明确医患责任和权利,推进医患调解和协商机制,有效解决医患矛盾。
5.推进信息化建设信息是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支撑。
应当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医疗信息数据平台,提高医疗服务的精准度和效率,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改革措施1.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当前的重中之重。
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持续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医疗卫生事业迈上新台阶。
2.完善医疗保障政策应当完善医疗保障政策,加强医疗保障基金管理,提高医疗保障待遇,扩大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覆盖范围,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推动医疗服务价格改革,降低药品价格,提高药品质量。
3.加强医疗卫生资源投入加强医疗卫生资源投入是保障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保障。
应当加大医疗卫生资源投入力度,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我国医疗改革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四篇
我国医疗改革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四篇篇一:我国医疗改革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一、医疗体制改革的社会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
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超过3000美元,经济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但在经济得到发展的同时,由于忽视了社会协调发展,导致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城乡“二元结构”严重,新生弱势群体不断壮大,所有这一切严重影响到我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我国有13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但卫生费用仅为世界卫生费用的很小的比例。
由于经济原因,我国约有48.9%的居民有病不就医,29.6%应住院而不入院。
20XX年《社会保障绿皮书》报告显示,19XX至20XX年的十五年时间中,中国城乡居民人均看病费用支出增加了19.75倍,增速远远超过收入增长速度。
这不仅给企业‘国家和个人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同时还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后果。
同时在卫生领域存在的不公平越来越难以接受,造成了看病难、看病贵以及有病不就医等问题。
在20XX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191个成员卫生总体绩效评估排序中,中国仅列144位;在卫生筹资与分配公平性的评估排序中,中国列188位,即倒数第四位。
这与中国飞速发展的经济状况、以及中国的国家性质相去甚远,医疗卫生事业的严重滞后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瓶颈。
二、医疗体制存在的问题(一)政府在医疗改革中的角色定位不准确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从一开始就确立了市场化的改革方向。
市场化的经济运行方式可以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提高经济效益,但是也使得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平衡。
把医院推向市场,走单纯的市场化道路,正是政府在这场改革中没有对自己进行正确定位的结果。
在改革过程中,政府“抓大放小”的方式正是导致医疗卫生服务出现两级分化的直接原因。
市场化的改革,使得政府淡化了自己对医疗卫生行业的监管责任。
医院产权改革,使得政府在下放权力的同时也放弃了自己的义务。
同时,政府也忽略了对医疗卫生这种本该属于自己社会责任范围的公共品的监管,用改革国有企业的方法来改革医疗卫生行业,将医疗卫生机构视同于一般的企业。
基层医疗机构医改现状及建议
基层医疗机构医改现状及建议基层医疗机构是我国医疗体系中的基础单位,承担着大部分的基本医疗服务工作。
然而,在医改中,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
为了推进基层医疗机构的改革与发展,以下是关于基层医疗机构医改现状及建议的分析:一、现状分析1.人才流失严重。
由于基层医疗机构的待遇和发展空间相对有限,很多医护人员选择去二级、三级医院工作,导致基层医疗机构急需人才。
2.设施设备薄弱。
基层医疗机构的设施设备相对较差,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很多高端医疗技术无法在基层医疗机构普及推广。
3.医保支付问题。
基层医疗机构的医保支付标准较低,导致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也无法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4.医患关系紧张。
基层医疗机构医患关系紧张,患者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存在质疑,选择去二级、三级医院就诊。
5.信息化建设滞后。
基层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无法实现电子病历、远程医疗等便捷服务,也无法与上级医疗机构实现信息共享。
二、建议1.提高待遇和发展空间。
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的培训和职业发展空间,提高待遇,吸引更多的人才留在基层。
2.加强设施设备建设。
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设施设备投入,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满足患者的需求。
3.优化医保支付标准。
合理调整基层医疗机构的医保支付标准,提高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4.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医患关系的管理和培训,提高患者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信任度。
5.加强信息化建设。
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实现电子病历、远程医疗等便捷服务,与上级医疗机构实现信息共享。
6.加强协作机制建设。
建立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疗机构的协作机制,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
7.加强医疗质量管理。
建立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对医疗过程和结果的监管和评估。
8.推动综合医改。
基层医疗机构需要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机构等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推动综合医改的落地。
基层医疗卫生问题与改善方案
基层医疗卫生问题与改善方案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体系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医疗资源不均衡、医疗服务质量不高、医疗费用负担重等。
因此,改善我国基层医疗卫生问题,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质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基层医疗卫生问题分析1.医疗资源不均衡在我国,城市地区的医疗资源相对较丰富,而农村地区却医疗资源相对匮乏。
在农村地区,由于医疗资源不足,导致了很多疾病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医疗水平低下,使得一些患者不得不远赴城市寻求更好的医疗服务,这导致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2.医疗服务质量不高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医生的医术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基层医疗机构设备简陋,药品质量也无法得到保障,这些都导致了基层医疗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
3.医疗费用负担重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医疗费用也在不断上涨,对一些低收入家庭来说,医疗费用已成为了他们的负担。
特别是一些大病治疗,医疗费用更是高得离谱。
这使得很多患者不敢去医院就医,导致了一些疾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
二、基层医疗卫生改善方案1.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资源的投入政府应当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资源的投入,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和装备,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可以采取一些政策鼓励医生到基层工作,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服务水平。
2.加强对基层医生的培训与考核政府可以加大对基层医生的培训力度,提高基层医生的专业技能。
还可以建立健全的基层医生考核机制,对医生的绩效进行考核,减少医生的腐败现象,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3.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政府可以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为城乡居民提供全方位的医疗保障。
如对低收入家庭的医疗费用给予一定补贴,对大病患者的治疗费用给予一定的报销,减轻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
4.发展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政府可以通过多种渠道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规模和水平。
还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
基层医疗问题和建议
基层医疗问题和建议一、基层医疗现状及问题1. 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在许多偏远地区,基层医疗机构常常面临医疗资源匮乏的问题,包括医生、护士、医疗设备等。
这使得当地居民难以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2. 医疗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由于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存在差异,导致一些地方的医疗服务质量不尽如人意。
3. 经费投入不足:政府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经费投入相对较少,这使得基层医疗机构在设备更新、人才引进等方面面临困难。
4. 人才流失严重:由于基层医疗机构的工作环境、待遇等方面与城市医院存在较大差距,导致优秀医护人员不愿留在基层工作,造成人才流失严重。
二、解决基层医疗问题的建议1. 加大政府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水平,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2. 优化资源配置: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和鼓励优秀医疗资源向基层倾斜,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
3. 加强人才培养:政府应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人才培养力度,通过设立奖学金、提供实习机会等方式,鼓励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
4. 提高管理水平:基层医疗机构应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确保居民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5. 加强与上级医院的合作:基层医疗机构可以与上级医院建立合作关系,通过转诊、会诊等方式,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6. 推广远程医疗: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推广远程医疗,使基层居民能够享受到来自上级医院的专业医疗服务。
7. 建立健康档案:基层医疗机构应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实现健康信息的系统化管理,便于跟踪和管理居民的健康状况。
8. 提高居民健康意识:基层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居民的健康教育,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9. 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政府可以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基层医疗市场,通过政策引导、优惠措施等方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基层医疗事业中。
10. 加强监管力度:政府应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确保其提供的医疗服务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论文提纲 (2)文章摘要关键词 (3)正文.....................................................................4-12参考文献 (13)文章提纲一、基层医疗的现状分析(一)专业技术人才匮乏(二)医疗基础设施落后。
(三)医疗机构经营困难(四)医药费用负担重(五)医疗保障水平低二、基层医疗现状的原因分析(一)政府投入相对不足(二)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三)医疗补偿体系不健全(四)对基层医疗人才的重视程度不够(五)居民经济收入水平低三、基层医疗改革的方向(一)加大政府对基层的投入(二)调整和优化基层医疗资源配置(三)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四)提高基层医疗保障水平(五)提高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素质(六)规划和建设基层卫生服务网络(七)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的监管(八)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管理机制四、结束语内容摘要、关键词【内容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家之间的竞争日益表现为科学技术和综合国力的竞争。
近些年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医疗制度创新与体制改革进入攻坚的关键时刻。
如何扭转医疗卫生体系重城市、轻基层的不利局面,彻底改变基层缺医少药和缺乏高素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状况,是卫生工作战略的重点。
本文从我国基层医疗基础设施差,医疗设备陈旧落后,医疗机构业务收入能力低,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医疗保障机构不健全等问题出发,分析医疗改革过程中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强、群众信任度不高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明确政府责任、调整优化医疗卫生资源、规范建设基层医疗服务网络等内容使基层医疗满足人民的医疗服务需求,让人人都能分享到医疗改革成果,真正的达到社会和谐。
【关键词】:基层医疗现状;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改革方向。
浅谈中国基层的医疗现状及改革方向医疗改革是世界性的难题,基层医疗改革则是难中之难。
近几年公众对医疗改革的关注度逐年攀升,中国的基层医疗改革究竟向哪个方向走,这一事关人民切身利益的问题,逐渐成为近年关注的焦点。
一、基层医疗的现状分析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显著成就,尤其是近年来,覆盖城乡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基本建成,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持续推进,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步伐明显加快,药品生产、流通、监管体系不断完善。
但是也要看到,作为服务基层的一线医疗机构如县乡级医疗机构、城市社区医院的发展速度仍然比较缓慢,同时还存在着医疗资源短缺、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都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现阶段的基层医疗现状具体表现为:(一)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县乡和城市社区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缺乏合格的全科医师,服务能力普遍不高。
在农村,有的乡村医生仅有护士资格,有的仅有家传从医经历,少有真正受过正规医药学教育的专门人才。
在乡镇,卫生医院人才结构不合理,从业之后的继续教育培训也很欠缺,相当数量的人员不具备上岗资质,技术服务能力普遍不高,一些危重病人抢救、疑难病的诊治和一般难度的手术在大多数乡镇卫生院难以开展,水平和素质亟待提高。
(二)医疗基础设施落后卫生基础设施不完善,现有医院住院面积不足,房屋老化,结构不合理,科室设计拥挤,床位设置受到制约,卫生服务条件差,设备陈旧,不能给老百姓提供正常的医疗服务,无法满足现阶段当地群众对住院治病的要求。
所以很多人为了看病要到县外、省外、甚至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大医院就医,这不仅增加了就医难度,更加重了经济负担。
(三)医疗机构经营困难由于市场机制的引入,个体私营卫生机构的竞争以及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使人们对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和医疗条件提出更加苛刻的要求,基层医疗机构难以满足人们的看病需求,人们纷纷涌入大城市就医。
再加上地方资金配套困难、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层医疗服务环节多、效率低,部分县乡医疗机构债务负担加重,已对正常运营构成威胁。
(四)医药费用负担重目前,我国居民的人均收入虽然有所提高,但是医药费用也在随着物价的增长而增长着,并且医药费用的增长幅度远远高于居民收入的增长。
新诊疗设备的投入使用需要消耗更多的物质资源,还要由技术高超的医务人员提供,由此带来医疗服务成本的快速大幅度增长,再加上基层医院不合理检查、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收费的现象严重使得很多群众有病不就诊,应该住院治疗而不住院。
(五)医疗保障水平低截至2009年年底,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已经覆盖了12亿多人口,但仍有1亿多人没有任何形式的基本医保。
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仍然偏低,个人自付比例仍占总费用的一半左右。
加上我国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和商业医疗保险起步较晚,覆盖人口和保障力度也不大。
因此,很多群众仍然需要自费就医,承受着生理、心理和经济三重压力。
二、基层医疗现状的原因作为基层医疗保障的重要基础,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县级级医疗机构以及城市中的社区医院在医疗、预防保健服务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在职责定位和财政保证上的错位,基层医疗机构普遍遭遇生存困境,而且由于种种原因已经无法完全满足农民看病的需要,基层医疗的保障程度受到了严重威胁。
(一)政府投入相对不足1.政府卫生投入水平偏低、结构有待优化虽然近年来各级财政对卫生事业的投入总量逐年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并且加大了对农村和基层医疗卫生的倾斜力度,但是,仍不能满足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资金需求。
2.基层政府投入责任没有得到很好落实根据《医改意见》和《关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补助政策的意见》要求,地方政府对城乡基层卫生投入承担主要责任,特别是实行乡镇医疗机构上划到县级管理和省管县财政体制之后,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政补助主要由县、区级财政承担。
但是,一些应由本级政府承担的财政补助责任没有得到认真落实,更多地依赖上级财政补助。
(二)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目前我国总体卫生资源不足,配置还不合理,本应为“金字塔”结构的医疗卫生体系,在我国却呈现为“倒金字塔”型:70%左右的卫生资源在城市,高新技术、优秀卫生人才集中在大城市的大医院,广大农村只拥有30%左右的卫生资源,这就导致乡镇和城市社区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备和条件差,缺乏合格的医疗人才。
(三)医疗补偿体系不健全近年来,我国基层虽然在政府的主导下建立起了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但是,基层医疗保障无论是在范围还是在程度标准上都远远低于城市医疗保障标准。
1.我国基层医疗保障管理混乱,服务功能界定不清、价格体系不完善导致政府补助缺乏依据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中除基本医疗服务外,更多的是公共卫生服务和准公共卫生服务。
但目前,国家对公共卫生服务、准公共卫生服务和非公共卫生服务还没有明确的界定,更没有确立相应的公共卫生服务价格体系,导致各级政府购买或补贴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和准公共卫生服务缺乏足够的依据,对基层卫生服务的补偿机制难以真正实施。
2.在医疗保障基金的管理和发放上经常发生矛盾,资金管理透明度不够高由于地方政府每个部门所处的地位和利益不同,多头管理,相互扯皮,办事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的透明度,使基层人民医疗后无法及时甚至不能够得到医疗保险的额外补偿,这种低效能的管理方式已经影响到了我国基层医疗保障的推行。
(四)对基层医疗人才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政府对基层医护人员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基层工作环境差、工资待遇低、编制、职称和社会保障问题无法得到解决,一些技术水平较高的医务人员想方设法调至上级医院,或干脆辞职至发达地区打工,基层医疗队伍流失严重。
另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存在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学历和职称水平偏低,无学历、无职称人员占有相当比重,年龄、知识、职称结构不合理,医护人员长期得不到培训,都导致基层医疗服务难以满足群众需求,群众不得不到大城市看病。
(五)居民经济收入水平低目前就全国而言,农民的收入增长指数小于医疗费用的上涨指数,抗大病的能力较低。
地区之间,甚至同一地区居民之间收入差距较大,大部分群众剔除支出后少有剩余,而医疗费用的大幅攀升,使无钱看病买药、无钱看病住院的农民显著增加,大部分农民陷入了低收入、低卫生服务需求、低卫生服务利用、低健康再到低收入的恶性循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大量存在。
三、基层医疗改革的方向医药卫生业关系全体人民的切身利益,如何改革现行体制才能使医疗服务回归公益性使群众就医问药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项紧迫工作。
(一)加大政府对基层的投入1.对卫生事业的投入要确定重点,优化投入结构,确保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尽可能地发挥更大的效益一是适当向基层卫生倾斜。
加大对基层卫生投入,在一定程度上校正卫生资源过度流向城市的倾向,保证群众获得最基本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更多享受到政府卫生投入带来的好处。
二是侧重对医疗服务“需方”的投入,特别是加大对弱势群体的财政补助。
通过加大公共财政对需方的投入,利用财政补贴引导居民(农民)参保。
补贴“需方”便于财政投入更有针对性地照顾特定群体,如贫困群体,由此可促进卫生公平。
当然,在财政投入以“补需方”为主的同时,也应当在特定领域加强对“供方”的投入。
2.建立基层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要转变政府投入方式,以投入促改革,建立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管理办法。
按照各级政府事权划分要求,市、县级政府是基层卫生经费的投入主体。
但从目前的情况看,中央和省级的补助在逐年加大,已承担了大部分基层公共卫生的经费补助,基层卫生投入不足主要反映在市、县级政府应该承担的基层卫生事业和公共卫生补助方面。
因此,要强化市、县级财政的责任,对市、县级财政的基层卫生投入情况进行考核,加大对基层卫生投入的约束力。
(二)调整和优化基层医疗资源配置在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中,中央和省分年度重点支持政府举办、未达标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建设和基本医疗设备购置。
县级医院将成为最大的政策受益方,而大幅增加医疗设备则是改革的重要内容。
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整合资源、填平补齐、分级负责、激励先进”的原则,改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基础设施条件,合理配置基本医疗设备。
同时,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对于工作积极主动、已经取得明显成效的县(市、区),省级安排建设项目和资金时可优先考虑。
切实推行卫生资源规划管理,搞好医疗卫生资源整合,合理调整医疗机构布局,尽可能的把企业剥离出来的医院、新建民营医院、高校附属医院,转建成专科医院,做到“大专科小综合”。
最后,建立城市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上下联动的分工协作机制。
通过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管理指导等多种方式,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发挥价格、基本医疗保障支付政策等的引导和调控作用,通过合作、托管、重组等方式,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