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入路的选择
CT介入经小关节内侧缘入路射频消融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
可否经此穿刺入路行射频治疗
依据 解剖学 影像学
国内胡有谷,宋文阁等研究认为 绝大多数人L5S1 小关节内侧缘间
距 为24-30mm, 硬膜囊横径小于20 mm , L5S1上下椎板间隙宽,设计穿 刺路径容易
参考文献:
立项背景和意义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保守和手术疗法均有局限性 L5S1椎间盘突出症占一部分比重
国内外近年在影像介入下微创技术治疗腰椎 间盘突出症成为研究热点
激光椎间盘减压术
主要方法 射频椎间盘消融术
胶原酶椎间盘髓核溶解
传统方法 腰椎安全三角入路
缺点
腰5骶1(L5S1)椎间盘解剖上的 原因,穿刺往往难以到达病变突出 的椎间盘
结果 正常的椎间盘组织减压
纤维环未破裂型的椎间盘突出症疗效 好
纤维环部分或完全破裂的椎间盘突出 症疗效差,临床应用受限。
胶原酶椎间盘髓核溶解术 方法 安全三角
小关节内侧缘(L5S1) 解剖学亦称椎板间隙 优点 穿刺方便
盘内外联合溶盘 CT介入可避免损伤神经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硬 膜囊
缺点 疗效不佳 溶解不彻底 胶原酶副作用
图文详解腰椎后侧入路
图文详解腰椎后侧入路腰椎后侧入路在腰椎手术中最为常用,除了可以显露马尾和椎间盘外,还可以显露脊柱的后侧附件—棘突、椎板、关节突关节和椎弓根。
手术入路通过中线,可以向近端或远端延长。
腰椎后侧入路主要应用于以下手术:•1. 突出椎间盘的摘除。
•2. 神经根的探查。
•3. 脊柱融合。
•4. 肿瘤切除。
患者体位腰椎后侧入路可以在以下两种体位显露:•1. 将患者置于俯卧位,长枕垫置于患者身体下,使患者腹部避免受压,以减少脊髓周围的静脉灌注,使之直接流入下腔静脉(图6-1A )。
•2. 将患者置于侧卧位,患侧在上。
患者屈髋屈膝使脊柱前屈,以使棘突间隙增大。
确认患者的病变节段在手术床的腰桥处,将手术床腰桥处摇起,使患者保持侧屈体位,以便使上方的椎间隙增宽。
该体位的优点在于:手术医生可以坐位行手术;术中出血可以流向手术野之外(图6-1B)。
对于上述两种手术体位,最好应用冷光源头灯照亮脊髓周围结构。
△ 图6-1A. 腰椎后侧入路体位。
B. 也可采用患侧在上的侧卧体位。
体表标志与切口# 体表标志棘突:易于触及。
需要注意的是髂嵴最高点连线对应的是L4-L5椎间隙,这条线只是粗略估计手术切口位置。
如果要准确定位,那么就需要在棘突上插一根针,然后摄X线片以定位,或者延长切口至骶骨以定位。
# 切口沿棘突连线作后正中纵行切口,从病变上棘突延伸到病变下棘突,切口长度依据需要探查的节段而定(图6-2 )。
△ 图6-2沿棘突连线作后正中纵行切口,骼峤最高点连线对应的是L-L椎间隙。
神经间平面神经间平面位于两个椎旁肌(竖脊肌)之间,每一节段接受腰神经根后支的一个节段神经支配。
浅层显露及危险切开皮肤后,逐层切开脂肪和筋膜层,直至棘突。
用Cobb剥离器于骨膜下剥离椎旁肌(图6-3),显露棘突、椎板及关节突关节。
对年轻患者,棘突尖部是软骨骨骺,可以沿中线切开它,然后可以更容易地从骨膜下剥离椎旁肌(图6-4 )。
△ 图6-3逐层切开脂肪和筋膜层,直至棘突。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方法的种类及手术方案的选择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措施旳种类及手术方案旳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脊柱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下腰痛和腰腿疼痛最常见旳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和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体现旳一种综合征。
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旳患者通过牵引和加强腰肌锻炼等保守治疗症状可以得到缓和,不过约有15%旳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最终需要手术治疗。
上海同济医院脊柱外科贾永伟1934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旳Mixter和Barr初次用手术治愈腰椎间盘突出症,迄今,腰椎间盘突出症旳手术治疗史已达70数年。
通过大量旳试验和临床研究,该病旳诊断技术逐渐完善,手术方式也有了很大旳发展和创新。
一、直视下后路腰椎间盘突出摘除术老式后路腰椎间盘摘除术仍是目前常用、疗效可靠旳手术措施,尤其是在基层医院比较常用旳治疗手段,其手术适应证为:(1)症状严重,经严格旳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反复多次发作者;(2)有明显神经根受压症状,导致神经根功能损伤者;(3)中央型突出或疑有游离块脱入椎管产生马尾神经症状者,应尽早手术;(4)腰椎间盘突出伴有腰椎管狭窄或合并腰骶部“移行椎”或脊椎滑脱,需同步做腰骶部融合者。
后路腰椎间盘突出摘除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旳经典手术方式,根据咬除椎板旳多少,腰椎间盘突出症老式手术包括有全椎板、半椎板切除腰椎间盘突出摘除术、椎板间开窗腰椎间盘突出摘除术3种方式。
全椎板、半椎板切除腰椎间盘突出摘除术入路轻易,手术视野较宽阔,可直接摘除髓核,对神经根减压充足,术后疗效肯定;但该手术方式旳减压范围过大,会导致脊柱后柱构造旳破坏,影响脊柱稳定性;术中有潜在旳神经根和腹膜大血管损伤旳危险;术后部分病人在椎板缺损区形成大量纤维瘢痕组织或不规则新生骨,与硬脊膜或神经根粘连,致医源性椎管狭窄。
开窗式椎间盘髓核摘除是目前较常用旳手术措施。
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疗效好、并发症少等长处,局限性之处是暴露范围小。
对椎板间隙较窄旳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小切口开窗潜行减压髓核摘除术,对中央型宽基底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钙化患者采用双开窗扩大减压椎间盘摘除术,均能充足显露突出旳椎间盘、神经根和侧隐窝,手术定位精确、创伤小、出血少,最大程度保留腰椎后部构造旳完整性,尽量减少硬膜囊粘连,手术时间短,康复快。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介入和微创治疗操作规范的专家共识(完整版)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介入和微创治疗操作规范的专家共识(完整版)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纤维环断裂及髓核突出使腰椎间盘组织局限性移位而压迫邻近的韧带和神经根导致腰痛及下肢疼痛,是严重影响患者劳动力和生活质量的常见病。
60%~80%成人在一生中的某一时期发生过腰腿痛,复发率为60%~85%,其中35%的患者发展为椎间盘突出症,如果既有腰痛又有坐骨神经痛,则多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以L4~L5及L5~s1常见。
1975年Hijikata首次报道了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percutaneous lumbar diskectomy,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985年Onik发明了自动椎间盘摘除器,20世纪90年代以后PLD在我国发展迅速,相关技术已趋成熟。
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其他介入和微创治疗尚包括经皮椎间盘化学溶解术(chemonucleolysis,CN),经皮椎间盘激光消融术(pereutaneous laser disk decompression,PLDD),经皮椎间盘臭氧消融术及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等。
这些治疗方法的适应证、禁忌证、基本操作及疗效评价相似,关键技术是经皮椎问盘穿刺。
为规范椎间盘突出症的介入和微创治疗,使之能进一步安全、有效、持续地发展,特制定了本规范化操作专家共识。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依据必须包括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检查。
临床症状主要有:下腰痛及背痛、坐骨神经痛、马尾神经受压症状、肌肉萎缩和(或)瘫痪、问歇性跛行、肢体麻木或发凉等,其中坐骨神经痛为常见的症状。
临床体征包括:特殊步态、脊柱侧凸畸形、压痛点、腰部活动受限、下肢肌肉萎缩及肌力下降、感觉改变,以及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屈颈试验、股神经牵拉试验、仰卧挺腹试验、趾伸屈试验阳性等,其中,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和感觉改变最有价值。
必备的影像检查方法包括cT和MRI,备选检查有腰椎x线片、椎间盘造影及骨盆x线片;术前电生理检查包括肌电图和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有助于腰椎问盘突出症的鉴别诊断和术后疗效评价,但不作为常规检查。
脊柱外科OLIF手术临床应用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OLIF手术操作流程
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以确定手术适应症和制定手术计划。
诊断评估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OLIF手术的原理、风险和预后,以及术前注意事项和术后康复计划。
术前宣教
进行必要的术前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等,并确保患者身体状况适合手术。
术前准备
缝合伤口
清洗伤口,缝合肌肉和软组织,包扎伤口。
手术过程中存在感染的风险,包括手术部位感染和全身感染。
感染风险
手术过程中可能损伤神经根或脊髓,导致患者术后出现下肢麻木、无力或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症状。
神经损伤
由于个体差异、骨质疏松等因素,OLIF手术后可能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等情况,影响手术效果。
内固定失败
手术后可能出现邻近节段腰椎退变加速的情况,导致术后疼痛等症状加重。
总结词:矫正畸形
详细描述:OLIF手术对于脊柱侧弯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地矫正侧弯畸形并改善脊柱的生理曲度。该手术通过在腹侧腰椎间进行小切口,植入椎间融合器和矫形器械,对脊柱侧弯进行矫形和固定,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结词:缓解疼痛
详细描述:OLIF手术对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地缓解疼痛并改善患者的活动能力。该手术通过在腹侧腰椎间进行小切口,将压缩的椎体复位并固定,同时进行骨水泥填充,增强椎体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术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腰椎滑脱
对于腰椎管狭窄引起的神经压迫症状,OLIF手术能够通过植骨融合解除狭窄,缓解症状。
腰椎管狭窄
对于部分腰椎间盘突出患者,OLIF手术能够通过植骨融合稳定腰椎,减少间盘对神经的压迫。
腰椎间盘突出
不同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对比
- 145 -起到保护神经组织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13]。
综上所述,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在治疗急性脑出血疾病中有着显著的效果,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在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提高预后效果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值得积极推广。
参考文献[1]侯新宇.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20,15(9):101-103,107.[2]任俊峰.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0,31(8):974-975.[3]申宝芹.尼莫地平联合纳美芬在急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保护中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0):3755-3756.[4]李莉,董海青,贺建辉,等.尼莫地平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脑出血的疗效及对血清HIF-1α、NSE 水平的影响[J].医学综述,2020,26(12):2452-2457.[5]赵艳淑.吡拉西坦与脑苷肌肽治疗急性脑出血水肿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11(8):74-76.[6]赵黎阳,刘扬,白倩,等.尼莫地平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脑出血疗效的Meta 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20,22(2):1-5.[7]刘毅,黄安奇,周汉辉,等.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36):93-95,99.[8]于广亮,高卫丰,万意.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吡拉西坦治疗脑出血的疗效及对血清HMGB-1、IGF-1水平的影响[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9,26(2):178-181.[9]彭小江.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的效果及对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能力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11):31-33.[10]刘玉娟,房卫,孙建忠.吡拉西坦联合脑苷肌肽治疗急性脑出血伴脑水肿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9,30(7):839-842.[11]李军,安彦平.观察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对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9):113,115.[12]马亨曼.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9,16(8):140-143.[13]林霞.吡拉西坦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铁蛋白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3):122-124.(收稿日期:2020-11-16) (本文编辑:何玉勤)①重钢总医院 重庆 400000不同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对比田中① 宋奇志① 裴建祥①【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CLDH)的效果。
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的体会
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的体会(1) 经正中入路:在病变下位棘间隙正中紧贴下位棘突偏患侧做定点标记。
刺入依次经过皮肤、皮下脂肪、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阻力感消失后再继续深入的同时微动针刀,以触及神经根鞘膜产生反射,此时病人患肢有突发触电放射感,并不由自主地颤动或抬起患肢,视为手术成功。
(2)经小关节间隙入路:因患者存在个体差异,故必须根据患者腰椎正位片等比例测量。
在病变下位棘间隙测量患侧小关节间隙与正中线的垂直距离做定点标记,垂直皮肤进针刀,在刺入过程中可能触及上下小关节突骨质,可内外微调针刀寻找小关节间隙,阻力感消失后,证明针刀突破黄韧带进入侧隐窝,微动针刀,以刺激根鞘膜,病人患肢有突发触电样放射感,并不由自主地颤动或抬起患肢视为手术成功。
(3)经椎板外切迹入路:根据病人腰椎正位X片等比例测量,在病变棘间隙下位椎体的患侧椎板外切迹与正中线的垂直距离,结合病人反复触诊,做定点标记。
垂直皮肤进针刀,到达椎板后,针刀向外侧滑行,寻找椎板外切迹,沿外缘继续进针刀,有阻力感消失后,说明针刀突破黄韧带进入侧隐窝,微动针刀,刺激神经根鞘膜,病人患肢有突发触电样放射感,并不由自主地颤动或抬起患肢,视为手术成功。
(4)经小关节外缘入路:根据患者腰椎正位X片或CT片等比例测量病变下位棘间隙患侧小关节外缘与正中线的垂直距离,结合病人反复触诊做定点标记。
垂直皮肤刺入,在刺入过程中可能触及上关节突骨质,可向外微调针刀继续深入,以刺激神经根鞘膜,病人有突发触电样放射感,并不由自主地颤动或抬起患肢,视为手术成功。
手术中注意的事项1.一般情况下针刀突破黄韧带即有明显的落空感,继续刺入,微动针刀患肢可突发弹起或触电样窜麻。
对针刀穿过棘间韧带,黄韧带的突破感、肥胖患者皮下脂肪的突破感、老年患者黄韧带之钙化与骨性组织之硬度,要手感清楚,应反复体会。
2.针刀确实入椎管内,患者未有反应,摸索前进同时纵向摆动针刀致针锋微动,亦未有反应,应即刻退出针刀于皮外,不可强求。
腰椎融合技术OLIF技术适应症、操作优势及手术入路选择
腰椎融合技术OLIF技术适应症、操作优势及手术入路选择技术起源OLIF是经腰大肌前缘和腹膜血管鞘间隙进入椎间隙进行椎体间融合技术,临床应用融合技术以后方融合为主。
手术适应症OLIF是融合技术,和经典的TLIF/PLIF,ALIF等比较区别在于手术入路和器械选择的不同,椎间隙融合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
腰椎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LIF手术适应症是需要重建椎间隙稳定性,恢复椎间隙高度,实现间接减压和恢复腰椎正常序列的各类腰椎疾患。
疾病主要包括退变性的椎间盘疾病,轻中度的椎管狭窄,I或II度的腰椎滑脱,手术邻近节段退变,椎间隙感染,退变性脊柱侧弯等。
OLIF操作时,对椎管内是无法进行安全精准减压的,这些疾病都不是OLIF良好适应症。
后路孔镜+前路OLIF将一个大的TLIF手术分解成两个相对较小的微创手术的方法;或者前路OLIF融合+后路辅助补充减压+固定等方法可以实现前方大面积融合,后方椎管充分减压等。
斜外侧入路创伤更小,手术操作不进椎管,对神经干扰少,术后反应轻微;融合效率更高,前方直接入路,可以置入大号融合器,增加椎间隙融合;应用standalone技术或pivox钢板固定,不损伤后方肌肉,和关节突等结构,避免或减少医源性的肌肉损伤。
操作优势OLIF是从腰大肌和腹部大血管的间隙进入,CLIF是在腰大肌上椎间隙前缘水平建立工作窗口。
OLIF操作是将腰大肌作为一个整体从椎体和椎间隙上剥离,向后牵拉,操作优势是对腰大肌内行走神经丛损伤较少,OLIF手术在无神经电生理监护情况下可安全进行,腰大肌整体要往后牵拉和暴露,对腰大肌特别肥厚患者操作难度会比较大;CLIF是在腰大肌上建立工作窗口,向周围进行肌肉牵拉,暴露难度相对更低,不太容易损伤交感神经等结构,对腰大肌的开窗意味着内部行走腰丛神经潜在损伤风险,劈开腰大肌的LIF手术要在神经电生理监护下完成。
手术入路OLIF主要是通过腰大肌前缘和腹部大血管界面进行椎间隙暴露和操作。
经皮脊柱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入路方式
经皮脊柱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入路方式作者:来源:《青春期健康·下半月》2020年第06期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腰腿痛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椎间盘由髓核、纤维环和软骨终板构成。
椎间盘承受躯干及上肢的重量,且仅有少量血液供应,易发生劳损及退变。
髓核的突出部分和破裂的纤维环突入椎管内,压迫相应的神经根、圆锥,产生严重症状。
LDH多发于20~40岁青壮年,男性较女性多见,青少年可偶发,老年人病情较为复杂。
近年LDH的发病率呈上升、年轻化趋势,LDH的主要治疗方法可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临床上病程大于3个月、保守治疗无效等患者,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有传统开放手术以及微创手术。
开放手术治疗LDH疗效明确,但手术会剥离椎旁肌肉组织,切除椎板及部分关节,破坏脊柱后柱,增加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及预后时间。
微创手术方法中经皮腰椎内镜手术直接摘除病变髓核组织,副损伤小,有术前准备时间短、局麻、血栓形成风险低、术中出血少、感染率低、疼痛轻微、住院时间短等特点。
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腰椎内镜手术具有软组织损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脊柱功能恢复快等优势。
经皮腰椎内镜手术入路包括经腰椎侧后入路、椎板间入路、改良椎间孔入路(ITEA)、经髂骨入路等。
随着经皮脊柱内镜技术的发展和器械的改进,经皮脊柱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逐步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的主要微创术式。
目前最常使用的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LD)包括经皮椎间孔镜系统(YESS)和脊柱内镜系统(TESSYS),两者均为以经腰椎侧后入路方式摘除腰椎间盘。
1999年,美国医生Anthony Yeung以椎间孔安全三角区为基础,研制出YESS,经椎间盘后外侧“安全三角”入路,将工作套管直接置于椎间盘内,在内镜直视下从内向外将椎间盘髓核摘除,起到减压作用,并报道了307例由YESS治疗的患者,术后患者手术满意度为 89.2%,手术并发症出现率为3.5%。
不同入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
HEILONG]IANGMEDICINEANDPHARMACYAae22020, Vy.243Ny22i187•]$Jw_45,C3K L5①魏纯利(河南宏力*+,河南长m 453402)摘要:12:探讨不同入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n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2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417-40~244-43我院114(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者临床资料,根据椎间孔镜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AE(后路入路椎间孔镜术治疗,55()、B组(侧后入路椎间孔镜术治疗,5例),比较两组日本骨科学会评分系统(JOA)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手术后, A组JOA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4,P=4.404);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24%(5/55)低于B组1918% (l)/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4.45)。
结论: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者实施后路入路椎间孔镜术治疗效果优于侧后入路椎间孔镜术'疗,可提升其腰椎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经椎间孔侧后方入路;经后路椎板间入路;临床疗效;6良反应./012:R68125+3134567:B13892:1008-0104(2020)02-0135-02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较为常发的骨科疾2, 'l,C[2@(]s, ;0&}•n。
,出h o大的突出间盘,严重的椎管内组织结构移位现象以O的]/HD,KL HD#™[、p,怕寒,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1]。
给予药物或进行是大出的,u> IJ[/,)h(的,;e0增强,导致对肝脏、肾脏、胃肠功能的不良反应发生@>$f&}[2]。
45Vw的KL ,h)。
KL的45是_,Z-行w_45与后路人路椎间孔镜术治疗两种,但是当前国内外针对二者的临床疗效一直存在争议[]。
基于此,本研究探讨不同入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方法的种类及手术方案的选择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方法的种类及手术方案的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脊柱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下腰痛和腰腿疼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和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
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经过牵引和加强腰肌锻炼等保守治疗症状可以得到缓解,但是约有15%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最终需要手术治疗。
上海同济医院脊柱外科贾永伟1934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Mixter和Barr首次用手术治愈腰椎间盘突出症,迄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史已达70多年。
经过大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该病的诊断技术逐步完善,手术方式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创新。
一、直视下后路腰椎间盘突出摘除术传统后路腰椎间盘摘除术仍是目前常用、疗效可靠的手术方法,尤其是在基层医院比较常用的治疗手段,其手术适应证为:(1)症状严重,经严格的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反复多次发作者;(2)有明显神经根受压症状,造成神经根功能损伤者;(3)中央型突出或疑有游离块脱入椎管产生马尾神经症状者,应尽早手术;(4)腰椎间盘突出伴有腰椎管狭窄或合并腰骶部“移行椎”或脊椎滑脱,需同时做腰骶部融合者。
后路腰椎间盘突出摘除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典手术方式,根据咬除椎板的多少,腰椎间盘突出症传统手术包括有全椎板、半椎板切除腰椎间盘突出摘除术、椎板间开窗腰椎间盘突出摘除术3种方式。
全椎板、半椎板切除腰椎间盘突出摘除术入路容易,手术视野较宽阔,可直接摘除髓核,对神经根减压充分,术后疗效肯定;但该手术方式的减压范围过大,会造成脊柱后柱结构的破坏,影响脊柱稳定性;术中有潜在的神经根和腹膜大血管损伤的危险;术后部分病人在椎板缺损区形成大量纤维瘢痕组织或不规则新生骨,与硬脊膜或神经根粘连,致医源性椎管狭窄。
开窗式椎间盘髓核摘除是目前较常用的手术方法。
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疗效好、并发症少等优点,不足之处是暴露范围小。
对椎板间隙较窄的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小切口开窗潜行减压髓核摘除术,对中央型宽基底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钙化患者采用双开窗扩大减压椎间盘摘除术,均能充分显露突出的椎间盘、神经根和侧隐窝,手术定位准确、创伤小、出血少,最大限度保留腰椎后部结构的完整性,尽量减少硬膜囊粘连,手术时间短,康复快。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选择
探讨 高位腰椎 问盘 突出症的 临床 特点及 手术方 法的选择 。方 法 1 1 2例 高位 腰椎 间盘 突出
1 1 2例 均获随访 , 随访 时间 6~ 4 8个月。术后神 经症状 有不同程 度恢 复, 术 中硬脊
【 摘要 】 目的
症 患者中 2 7例行 全椎板 减压髓核 摘除 内固定 , 2 1例 行半椎板 减压髓 核摘 除, 2 O例 行双侧 开 窗髓核 摘 除, 4 4例行
【 关键词 】 高位 腰椎 间盘 突出症 ; 手术选择
Cho i c e o f o pe r a t i v e me t ho d o n 1 1 2 p a t i e nt s wi t h u ppe r l umba r i n t e r v e r t e br a l di s c he r ni a t i o n LU Zh o n g— da o, Y ANG y 0 ,MEI We i ,F AN Fu — y o u .s pi n e Su r g e r y Ce n t e r ,Zh e n g z h o u Or t h o p a e di c s Ho s p i t a l ,Zh e n g z h o u 4 5 0 0 52,Chi n a
me n t ,l a mi n e c t o my a n d i n t e r n a l i f x a t i o n i n 2 7 c a s e s,s e mi — l a mi n e c t o my i n 2 1 c a s e s ,b i l a t e r a l f e n e s t r a t i o n i n 20 c a s e s a n d u n i l a t e r a l f e n e s t r a t i o n i n 4 4 c a s e s . Re s u l t s Al l t h e 1 1 2 p a t i e n t s we r e f o l l o we d u p f o r
对比不同入路行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治疗效果
对比不同入路行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治疗效果发布时间:2022-12-06T06:17:27.262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23期作者:杨小丽[导读]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入路行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治疗效果杨小丽依安县中医医院 161500【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入路行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将2021年03月-2022年03月本院收治的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9)和实验组(n=39),对照组选择经皮椎板间入路,实验组选择经皮椎间孔入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 AS)评分。
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 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无论是经皮椎板间入路还是经皮椎间孔入路行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发挥理想治疗效果,且对患者疼痛症状的改善程度相当,均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经皮椎板间;髓核摘除术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different approaches of nucleus pulposus extraction under intervertebral foraminal microscopy in lumbar disc herniation. Methods: 78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21 to March 2022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n=39)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n=39). The control group chose the percutaneous interlaminar approach,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chose the percutaneous foraminar approach.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visual analogue scale (V AS)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V A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No matter the percutaneous interlaminar approach or the percutaneous foraminal approach, endoscopic nucleus pulposectomy can play an ideal therapeutic effect on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atients' pain symptoms is equivalent, which is worth popularizing. [Key words] lumbar disc herniation; Percutaneous intervertebral foramen; Percutaneous interlaminar; Nucleus pulposus enucleation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骨科多发病,腰部活动受限、下腰痛及腰骶痛为其典型表现【1】。
椎间孔镜入路的选择
手术结束标准 硬膜囊自主搏动 行走神经根在直腿抬高时可以移动----即刻
解除神经压迫和粘连
第四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六:九点 十四分。
术前影像学检查
第四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六:九点 十四分。
术中穿刺靶点位置
第四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六:九点 十四分。
工作通道放置位置
刺髓核摘除术,称之为椎间盘镜。
1996年,Ditsworth研制出经椎间孔入路的同轴内窥镜下椎 间盘摘除术。
2000年,美国首次成功的利用经皮腰椎射频消融髓核 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六:九点 十四分。
腹腔镜技术给我们的启示
1987年,法国外科医师Philipe Mouret做了世界 上第一例胆囊切除手术
如果扩孔深度过深,将有硬膜囊损伤的风险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六:九点 十四分。
椎间孔镜技术原理
在椎间孔安全三角区做手术
•由外向内的技术,适应症广 •创伤更小
多种衍生技术 •椎管狭窄、椎体固定
•椎间盘造影 •椎间孔成型 •碎片摘除 •减压
•髓核成型 •纤维环成型 •全脊柱手术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六:九点 十四分。
1991年,云南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荀祖武教 授完成中国第一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今天,腹腔镜技术已经成为普外科医生最基 本的必备技术
微创技术始终是医学发展的方向和潮流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六:九点 十四分。
为什么选择脊柱微创 手术?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六:九点 十四分。
传统手术缺陷
创口大:传统长切口,2-5cm,疤痕呈长线状,影响美观。
我国国内于1946年由骨科前辈方先之教授首 先开展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经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临床路径
腰椎间盘突出症(经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临床路径注意伤口护理,避免感染和出血,保持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3.术后康复:根据医生要求进行康复训练和定期复查。
十)出院。
1.符合出院标准:疼痛减轻,自主活动能力恢复,无并发症。
2.出院后必须继续按照医生要求进行康复训练和定期复查。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对于符合特定条件的患者,经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和《外科学(下册)》,我们制定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经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适用对象为首次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且需要行经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
诊断依据包括病史、体征和影像学检查。
治疗方案的选择和依据包括明确诊断、经严格正规非手术治疗3个月无效,以及尿便障碍或单根神经麻痹需要急诊手术。
标准住院日为5-8天,进入路径标准包括符合ICD-10编码、不合并腰椎管狭窄及腰椎不稳定,并且住院期间其他疾病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
在术前准备期间,必须进行一系列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胸片、心电图、腰椎正侧位及伸屈侧位片、CT和MRI。
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其他检查项目,如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椎间盘造影、小关节封闭、神经根封闭或硬膜外封闭以确诊,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应科室会诊。
选择用药时,应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执行,原则上不预防性用抗菌药物。
手术日为入院第4-5天,麻醉方式有全麻或硬膜外麻醉、腰麻(MED)、局麻(椎间孔镜),手术方式为经椎间盘镜(MED)或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不使用内植物。
术后住院恢复期为2-3天,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为血常规。
术后处理需要注意伤口护理,避免感染和出血,保持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术后康复需要根据医生要求进行康复训练和定期复查。
出院标准包括疼痛减轻,自主活动能力恢复,无并发症。
腰椎手术入路的临床应用ppt课件
俯卧于后路手术支架上
完成显露
完成椎弓根螺钉操作
C-形臂透视定位
进行椎板切除减压
安放钢板+植骨
术后拍片
前路手术
适用于 腰椎结核 腰椎肿瘤 脊柱侧弯
前路手术—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术
MRI
体位及切口
切开腹壁肌 显露腰大肌
结扎腰节段血管 清除病灶
取髂骨 植入钛网+髂骨
俯卧位 切口划线
切开皮肤浅筋膜
剥离腰背肌
牵开肌肉显露术野
继续显露至关节突外侧
根据需要先进行椎弓根定位
切除相应节段椎板 显露硬膜囊
在硬膜预切开部位侧方预置牵拉线
后正中切开硬膜显露肿瘤
切除肿瘤后缝合硬膜
缝合完成
完成椎弓根内固定和植术--腰椎爆裂骨折
缝合腰大肌筋膜 术后拍片
前后联合入路—先天性半椎体畸形
切除半椎体
侧方入路(腰大肌与腰方肌间)
切除半椎体横突
显露腰丛 定位
保护神经 切除半椎体
直至完全切除
植骨
后路
显露 注意畸形椎板
切除椎板 拧入椎弓根螺钉定位
矫形 固定 植骨
术后
谢谢大家
腰椎手术入路的临床应用
后路手术
适用于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滑脱症 椎管内肿瘤
切开皮肤浅筋膜
用肾上腺素盐水沿切口浸润注射 控制血压
减少出血
显露及剥离椎旁肌
在腱肌交界处剥离 沿肌骨交界处剥离 不进入椎旁肌肉内 电凝的使用 50-60 ma
剥离肌肉 显露椎板
切除棘突间韧带
后路手术--腰椎管内肿瘤
经皮椎间孔镜下治疗L_5S_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入路选择
论
善 ・
J eRs e2 1 o4 N. d eD 1, 10 o2 M , c0 V . 1
经 皮 椎 间 孔 镜 下 治 疗 L 1腰 椎 间 盘 5 S
突 出症 的手 术 入 路选 择
习家智 林 欣 潘 海 涛 王 磊 崔 维 曾 峥
摘 要 目的 比较 在 椎 间孔 镜 下 后 方 腰椎 板 问 入 路 和 侧 后 方 椎 间 孔 入 路 治 疗 腰 椎 问 盘 突 出 症 的特 点 和 适 应 证 。方 法
to r r ae r n f r mi lmi re 0 c pi ic co y t e h q fi t ra n ra heta so a n la p o c in we e te t d byta so a na c o nd s 。 c ds e t my b het c niueo n e lmi a nd t r n f r mi a p r a h. Th ur es —
na p r a h wa mm e a ey r p a e h ae a p r a h i n a int ra p o c s i ditl e l c d by te l tr la p o c n o e p te .An te a inth d a r vso ir d s e tmy d e t n・ oh r p te a e iin m e o ie co u o i co p ee r mo a fdic fa m e tt r e d y ae fe he ta so a n la pr a h e do c pi u m lt e v lo s rg n h e a slt ra rt r n fr mi a p o c n s o c l mba s e t my C o l i n Ourpr ~ t rdic c o . ncuso e ln na e u t h w h ti i fe tv o h r ame fL5 d s r ito h e hnqu fi e lm ia n h r nso a n la if r r s ls s o ta t sefc ie frte te t nto i y S1 iche n ain by te tc i e o ntra n ra d te ta fr mi a p~ p o e nd s o i umba ic co ra he oc pcl r ds e t my.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的JOA SCORE进行评估。结果ADIF组优良率为87.9%,SD组优 良率为46.2%,两种评价标准的评估结果是一致的,即SD组的 远期疗效不满意率较高(P<0.01)。
ADIF组4名疗效不满意,一名要求二次手术(由于假关节形 成),另一名继发∞一M间盘退变的患者和两名持续髂骨取骨处 疼痛的患者选择保守治疗。在sD组30名疗效不满意的患者中,7 名需要再次手术,所有这些患者均是腰椎间盘再次突出(5例在同 一节段,2名在其他节段)。18名SD组中的病人因进一步的腰椎 间盘退变而产生慢性下腰痛。我们比较了这些病人的原始X线 平片,其中50%的患者是正常的。术前有其他节段间盘退变的患 者83%疗效不满意。Biblioteka 以及,tl,理和经济负担。
/
}
(材料和方法
\|\
1.材料:
以1991年1月至2000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
院骨科病房由同一术者实施手术的所有腰间盘突出症(LDH)的
病人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1)前路:采用Suzuki经腹腔人路或
腹膜外入路行椎间盘切除椎体间髂骨植骨融合术(ADIF)。(2)
中文摘要
前言
f腰椎间盘突出症(1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骨科的常见 蔫、多发病,是腰腿痛的最常见的原因。好发于20—50岁的青壮
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痛苦大,有马尾神经损害者可有大 小便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致截瘫。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均可造成很 大的影响和危害。因此对该病更深入的研究、选择正确的治疗,使 病人解除痛苦、恢复生活和工作能力,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 意义。标准的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standard discectomy,SD)已 被广泛接受,并取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但因其破坏了腰椎的载荷 分布的生物力学机制,干扰了椎管、激惹了神经根,导致硬膜外纤 维化、腰椎不稳、关节突关节退变、椎间盘的进一步退变,椎间盘的 再次突出和椎管狭窄,从而可能影响其远期疗效。而前路椎间盘 切除椎体间融合术(anterior discectomy and interbody fusion, ADIF)仍未被广为接受甚至遭到反对,但从腰椎间盘突出的病因 学、解剖、病理生理及生物力学分析,如果正确的选择手术适应症, 前路问盘切除椎体间融合术似乎更为合理。
讨论
1.标准的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SD)仍不失为解除椎问盘 突出坐骨神经痛比较可靠和有效的方法,也是目前国内外临床骨 科医生最普遍采用的手术方法。然而Hirsch和Nachemson在复习 了几组病例后,发现其术后坐骨神经痛的缓解率几乎达到80%, 但腰背痛(LP)的缓解率却仅有55%。主要原因为:大多数腰背痛 的病因并非单纯是椎间盘突出引起的,故腰椎问盘切除术后腰背 痛的缓解率较低。在我们的研究中,术前ADIF组慢性下腰痛患 病率为79%,SD组为:52%;最终调查时(2一10年,平均5.54年) ADIF组下腰痛完全缓解率为53.6%,SD组为:27.3%,两组具有 显著性差异(P<0.01)。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ADIF在治疗慢性 下腰痛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B:X线研究 术前、术后X线、GT、MR/所见: 1)x线:对术前单纯X线片、过屈、过伸位片进行研究。研究 项目如下:椎体缘骨赘、椎间隙高度、椎问可动区间、椎间稳定性。
2)CT、MR/:椎间盘突出类型、椎问盘变性程度、椎间关节退 变程度、椎管狭窄情况。
C:数据处理
·2·
所有临床指标输入SPSSl0.0统计软件数据库并进行相应的 卡方检验、t检验以及相关分析。所有治疗结果用平均值加减标
除了ADIF组病人患有慢性下腰痛(79%:52%)和原始X线 平片退变性改变(85%:60%)的比率较高外,所有患者的其他指 标均具有可比性。
结果
最终调查时(2~10年,平均5.54年)两组患者JOA得分较术 前均显著提高(P<0.01)。ADIF组由11.09增至25.79,sD组由 11.08增至21.13。ADIF组下腰痛完全缓解率为53.6%,SD组为 27.3%,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准差表示。 我们自1991年1月至2000年12月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
一医院骨科病房按各自手术适应症由同一术者实施前路间盘切除 椎体间融合术(ADIF)以及后路标准的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SD)。在此期间实施手术的患者共121名,其中85名(70.2%) 可以跟踪随访。随访时间为2年一10年,平均5.54年。其中52 名(61%)患者行标准的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SD),33名(39%) 行前路问盘切除椎体问融合术(ADIF)。在ADIF组中,5名患者 (15%)行两个节段融合(L4一S1),28名患者(85%)行一个节段 融合,所有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我们对术前两组病人的各项 临床指标进行了统计比较及JOA评分。
虽然前路间盘切除椎体间融合术(At)IF)与标准的腰椎间盘 髓核摘除术(s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文献报道,但是由同一 术者实施的ADIF与SD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的同期前瞻性研究还 未见相关文献报道。乎r
本研究旨在前瞻性研究前路问盘切除椎体间融合术(ADIF) 与标准的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S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 疗效,分析各自的优缺点及各自的适应症,以丰富腰间盘突出的治 疗方法,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提高疗效,减轻病人的痛苦
后路:采用标准的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SD)。两种术式均按照
各自的适应症选择患者。
2.方法:
A:临床研究
、
研究项目为症状、体症、Ft常生活能力(ability of daily life ADL)的改善情况、就业情况的改变以及术后疗效的逐年变化情 况。对于术后疗效的改变,每例病例通过直接调查、问卷或电话调 查至少完成术后3个月,6个月,1年以及最后(2—10年,平均5. 54年)4次调查。以这些资料进行临床疗效的调查只在最后调查 时使用13本整形外科学会制定的腰背痛疗效判定标准(JOA 8c;01t℃)进行评分。对于术后疗效的逐年改变使用日本千叶大学的 评分方法,分为优、良、可、劣4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