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五首(使用)
《唐诗三百首》:杜甫篇38首(收藏版)
![《唐诗三百首》:杜甫篇38首(收藏版)](https://img.taocdn.com/s3/m/7235cc0f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2c.png)
《唐诗三百首》:杜甫篇38首(收藏版)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
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
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唐诗三百首》收录杜甫全部诗章38篇,为个人最多。
按体裁分:五绝1、五律10、七律13、五古5、七古5、乐府4。
《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
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
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别房太尉墓》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此道昔归顺,西郊胡正繁。
至今残破胆,应有未招魂。
近得归京邑,移官岂至尊。
无才日衰老,驻马望千门。
有关杜甫的诗(精选100首)
![有关杜甫的诗(精选100首)](https://img.taocdn.com/s3/m/5ec2c5e5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51.png)
杜甫的诗有关杜甫的诗(精选100首)杜甫,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以下是小编收集的杜甫的诗(精选100首),欢迎查看!1、《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2、《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着,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3、《寒食》寒食江村路,风花高下飞。
汀烟轻冉冉,竹日静晖晖。
田父要皆去,邻家闹不违。
地偏相识尽,鸡犬亦忘归。
4、《登白马潭》水生春缆没,日出野船开。
宿鸟行犹去,丛花笑不来。
人人伤白首,处处接金杯。
莫道新知要,南征且未回。
5、《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6、《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7、《武侯庙》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
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
8、《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9、《规雁》东来千里客,乱定几年归。
肠断江城雁,高高正北飞。
10、《送灵州李判官》犬戎腥四海,回首一茫茫。
血战乾坤赤,氛迷日月黄。
将军专策略,幕府盛材良。
近贺中兴主,神兵动朔方。
11、《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2、《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3、《潼关吏》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馀。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14、《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诗五首1
![杜甫诗五首1](https://img.taocdn.com/s3/m/838d5797647d27284b7351c0.png)
杜甫简介
杜甫出生于奉儒守官之家,他有立登要路、致 君尧舜的崇高理想,但命途多舛,一生坎坷。他的 诗歌忧国忧民,真实感人,安史之乱时期的重大历 史事件在其诗中都有反映;他的诗歌还提供了战乱 时期生动的社会生活画面,故称“诗史”。杜甫在 诗歌创作上各体兼工,遣词造句,精工巧妙,艺术 成就极其突出,后人称为“诗圣”。其诗“上薄风 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 高,杂徐瘐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 所独专矣”(元稹《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 并序》),为诗中集大成者,风格沉郁顿挫。在盛唐 诗坛上与李白双峰并峙,合称“李杜”,对后世诗 歌创作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有《杜工部集》。
《月夜》赏析
首联“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设 想妻子望月怀人的忧心。诗人本是在长安 望月,但他忧心的不仅是自己困居长安、 生死未卜的处境,而且是挂念远在鄜州的 妻儿。自己独在长安,当然是“独” 看月, 而妻子有儿女在身旁,为何也是“独”看 呢?下联紧承而出。
Hale Waihona Puke 颔联“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紧承上 联,是流水对,直写儿女之“未解”,翻进一 层。诗人不写自己对妻儿的牵挂,也不写妻子 是如何的思念自己,却写小儿女因为太小,他 们还不懂父亲不在身边的悲苦,这就更加令人 可怜。“未解忆长安”有双重含意:一是儿女 因太小不懂得想念在长安的父亲,一是儿女们 不理解望月思亲的母亲。
代表作:
一生写下了一千四百多首诗,其中著名的有: 《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杜甫诗五首课件
![杜甫诗五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105dfeef524ccbff1218463.png)
2、问题探究
诗中望月之人是谁?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手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闺中的妻子。 这种手法叫对写法,也即从对面写来,也叫对面落笔, 属于曲笔的一种。
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念对方,而是写对方如何思念自 己,通过这种手法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思念之情,比起 一般的直诉自己的情感的忆内之作,一开篇意思就深 了一层。只提被忆的一方,抒写角度的转换,使得辞 旨婉切,更显出诗人对妻子的一往情深。
诗歌第三句运用了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试简析之。
答:这首诗中一、二两句写除夕之夜诗人身处异乡,寒 灯伴影,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将游子的思乡之情表达 得悱恻凄然。三、四两句笔锋一转,撇开自己,由侧面 从对方入手,想象故乡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情景。 全诗虚实结合,情景相生,传达出普天之下的天伦之情。
采用对写法
③领悟感情。诗人怀古咏古,大致 有这样几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 冷静的理性思考。二种情况是把史 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 人遭遇,或是搏击社会现实。第三 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 借题发挥。
• ①开头两句对郁郁葱葱的翠柏的描写有什 么作用?
• 一是借“柏森森”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 和寂寞荒凉;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 不休”
——杜甫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苦吟
—炼字— 贾岛
• 月夜 • 今夜鄜州月, • 闺中只独看。 • 遥怜小儿女, • 未解忆长安。 • 香雾云鬟湿, • 清辉玉臂寒。 • 何时倚虚幌, • 双照泪痕干。
1.写作背景:
•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五载(756)。当年六 月,安史叛军攻入潼关,接着进入长安, 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今陕西富县),寄居 在羌村。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 回族自治区),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 州(今陕西延安),准备赶至灵武为平叛效力, 但不幸被叛军所俘,掳往长安。因杜甫原 无官职,便未受囚禁。一个月夜,诗人望 月生情,写下这首诗。
杜甫律诗五首课件1
![杜甫律诗五首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c2552ef2a8956bec0875e358.png)
“盘飨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这不是客 套话,句句都是实情。老朋友来得突然,草堂距市镇 又远,备办来不及了,只拿家里现成的酒菜来招待, 更显出主客之间的深厚友情。这跟《有客》中写的 “自锄稀莱甲,小摘为情亲”一样,都是彼此相亲不 见外之“意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从“尽 余杯”一语可以看出,这时酒宴已到高潮,诗人欲 呼邻翁与客人对饮,更增加了欢快的气氛。至此结 束全诗,余味无穷——邻翁来了没有呢?这用不着 交代,当然是来了。
杜甫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春携家人自问州折回成都, 入严武幕。本来,有这位好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 去,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 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乐山)、戎州(宜宾)、渝州 (重庆)、忠州(忠县),于九月到达云安.。《旅夜书怀》 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
这一年杜甫已满53岁,他一直患有肺病和风痹,不时发 作。两年前,当安史之乱初平时,他曾有返回长安或洛阳的 打算,但因地方军阀乘机作乱及其他原因未能如愿。这回因 严武之死,因此一路上心情十分沉重,不知一生飘泊何时是 了。这首诗集中地表现了他这种心情。前一层写一个月夜, 小船孤零零地停在长满小草的岸边,诗人从船上向四周望去, 原野是那样广阔;再看月光下的江水,浩浩荡荡,奔流不息, 不禁心潮澎湃,想到自己一生的经历。后一层先将自己的文 名和它运作了一番比较。然后以“飘飘何所似?大地一沙鸥” 给自己的一生做了总结。
最后两句写千年(实际是800年)以来,人们从琵琶伴 奏的《昭君怨》歌词里听到了她的悲怨,也是从侧面烘 托昭君的形象——人们既赞扬她美好的品格,又同情她 的不幸。
诗人的寄托
诗人在此时深深怀念昭君不是偶然的,他的 遭遇跟昭君太相似了:昭君入宫见妒,他入朝 见妒;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他“飘泊西 南天地间”(《咏怀古迹·其一》);昭君思念 故土,魂魄月夜归来;他思念长安,“每依北 斗望京华”(《秋兴·其二》)。更何况这一年 他已有55岁了,“美人迟暮”之感与日俱增, 但他不敢怨君,所以借王昭君之事抒写自己的 悲愤
杜甫诗五首
![杜甫诗五首](https://img.taocdn.com/s3/m/4e780d12a8114431b90dd878.png)
什么样一番景象呢?
5、那一个词最能表现出长安沦陷 后曲江的荒凉景象?这是运用了 什么表现手法? 6、诗人忆起什么?安史乱前春日 曲江的景象如何? 7、诗人有何感慨? 8、全诗的表现手法怎样?
第一部分为前四句,写长安沦陷后曲江的 荒凉景象 1、开头诗人为何要“潜行”、“吞 声 ”? 一个明媚的春日,诗人前往曲江,偷偷 行走在一个僻静的角落,看到眼前荒凉 破败之景,不禁吞声忍气,暗暗哭泣。 这就是如今的曲江的游人!行人稀少,哭 泣也不敢大声哭,只能吞声而哭。 2、“曲”字重复运用体现出诗人怎样的 情? 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心中愁肠百结、纡曲 难伸的感觉。这两句,写出了曲江的萧 条和气氛的恐怖,因为当时江山易手, 安史叛军已掌控长安。
鉴 赏 提 示
4、那一个词最能表现出长安沦陷后 曲江的荒凉景象?这是运用了什么表 现手法? “千门”,极言宫殿之多,可以想见 当时的繁华;但加一“锁”字,便将 昔日的繁华和今日的萧条巧妙地构成 对比。“细柳新蒲”,又是一个春天 到来了,只见细柳袅袅,茵茵蒲芽, 生机盎然。“为谁绿”三字陡然一转, 以乐景衬哀情,含有肝肠寸断的悲痛: 江山易主,旧的主人仓皇出逃,如画 江山沦入敌手。面对国破家亡的现实, 诗人不禁心中大恸。
古 体 诗 的 特 征 与 李 白 其 他 古 体 诗
写诗人在沧桑巨变之前的哀思, 总结了全篇,且照应了开头。 无情 有情
衬
(更见伤痛之情深)
大自然
人生
此时天已黄昏,胡骑出动,扬 起了满天灰尘,给人一种高压 恐怖气氛。这样,开头写的诗 人为何要“潜行”、“吞声哭” 便有了答案。诗人忧愤交迫, 心急如焚。
鉴 赏 要 点
这首诗虽只写亲情,但具有广阔的概 括性和典型意义,抒发了诗人对和平 生活的渴望。诗中写个人遭际,与亲 人离散之痛苦,但其中所写夫妇、父 子之爱已与忧君爱国、悯时伤乱之情 融为一体,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乱中人 民的悲苦生活。诗人抒发的不仅限于 自己与妻子之间的离别之情,而且包 含了战乱之中广大人民共同的心声。 在诗人“独看”的“泪痕’’里,浸 透的是天下乱离的悲哀;“双照”的 清辉中,闪耀着诗人对四海升平的理 想。在字里行间,时代的脉搏无时不 在跳动。
《杜甫律诗五首》课件
![《杜甫律诗五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c7a98e6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9d.png)
五首诗的主题思想
表达了杜甫对国家前途
《 春
和民族命运的担忧,以
望
及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
表达了杜甫对贫苦人民
《 登
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不
高
公的批判。
》
表达了杜甫对权贵生活 的讽刺和对社会风气的
批评。
《茅 屋为 秋风 所破 歌》
《
表达了杜甫对人生苦短
兵
的感慨和壮志未酬的悲
车
愤。
行
》
《
表达了杜甫对战争的控
杜甫的律诗在形式上讲究平仄和韵律,在 内容上则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这种 严谨的格律和深刻的内容对后世的诗人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诗人深受杜甫影响 ,效仿他的创作手法,进一步发展了中国 古代诗歌这一优秀传统。
杜甫律诗的鉴赏与学习
总结词
鉴赏和学习杜甫的律诗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 古代诗歌的韵味和技巧。
以细腻的笔触和华丽的 词藻,描绘了长安城中 贵族女子的美丽和奢华 ,表现了诗人的讽刺和 批判精神。
03
《杜甫律诗五首》逐篇解析
《春望》解析
总结词
描绘了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忧国思家的 情怀。
详细描述
诗人通过描绘长安城破败的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和对家人安危的牵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 ,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 的深刻思考和悲愤之情。
的观察力。
语言精练
杜甫善于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 沉的情感,使得其律诗具有很 高的艺术价值。
情感深沉
杜甫的律诗中充满了对国家、 人民、社会的深沉情感,反映 了其高尚的人格和情操。
技巧娴熟
杜甫精通各种诗歌技巧,如平 仄、对仗、韵脚等,使得其律
1-3杜甫诗五首
![1-3杜甫诗五首](https://img.taocdn.com/s3/m/f9842078caaedd3383c4d318.png)
的深厚情怀。
《登岳阳楼》写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
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通篇是“登岳阳楼”诗,
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诗人摒弃眼前景物的 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 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身世 之悲、家国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 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又呈吴郎》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大历二年 (767) ,即杜甫漂泊到四川夔州的第二年。
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劝告吴郎让老妇人打枣这样一件小事,表 达了诗人对战乱中的人民真切的关心和深挚的同情。
又呈吴郎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译诗 来堂前打枣我从不阻拦任随西邻,因为她是一个无 食无儿的老妇人。 若不是由于穷困怎会做这样的事?正因她心存恐惧 反更该与她相亲。 见你来就防着你虽然是多此一举,但你一来就插上 篱笆却甚像是真。 她说官府征租逼税已经一贫如洗,想起时局兵荒马 乱不禁涕泪满巾。
古代诗话中有“诗眼”的说法,所谓“一字之响,能使全
句皆奇”。今人认为“诗眼”就是作品中最能表现意境的关键
词句。请指出《月夜》中的“诗眼”。
提示
所谓“诗眼”是能统领全诗的、“能使全句皆奇”的字
眼,《月夜》一诗,字字从月色中照出,而以“独看”“双照”
为一诗之眼。“独看”是现实,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
(2)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品评 什么时候才能够共同倚窗望月,让月光洒照我俩身上,
泪痕消失。两地看月而各有泪痕,这就不能不激起结束这种 痛苦生活的希望。于是以表现希望的诗句作结。“双照 ” 而 泪痕始干,则“独看” 而泪痕不干,也就意在言外了。如果 说,“ 独看 ”的泪痕里渗透着天下乱离的悲哀,那么, “ 双 照”的清辉中则闪耀着四海升平的理想。字里行间,时代的
杜甫律诗五首
![杜甫律诗五首](https://img.taocdn.com/s3/m/19b6fc6b27d3240c8447efd4.png)
杜甫律诗五首这五首律诗都是杜甫的后期作品,写于他从入蜀到飘泊洞庭的十年间。
五首诗的艺术风格不同,有的淡泊闲静,有的绵丽精确,而以沉郁雄浑为主。
读这几首诗,要善于把诗人的悲欢愤激之情同当时战乱的时局联系在一起,逐步深入地感知诗中的意境。
客至①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②不曾缘客扫,蓬门③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④,酒家贫只旧醅⑤。
肯⑥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⑦尽余杯。
注释:①选自《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
这首诗大约作于上元二年(761)。
这时,杜甫住在成都西郊外浣花溪畔的草堂里,生活比较安定。
诗题下原有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
”明府,唐人对县令的称呼。
过,拜访。
②〔花径〕这里指杜甫草堂外的一条小路,路边有野花。
③〔蓬门〕用蓬草编成的门户,意思是房子简陋。
④〔盘飧(sūn)市远无兼味〕由于距市镇远(买不到好吃的),盘子里的菜肴味道很单调。
飧,熟食。
兼味,多种美味佳肴。
⑤〔醅(pēi)〕未过滤的酒。
⑥〔肯〕正、恰。
⑦〔呼取〕叫过来。
旅夜书怀①细草微风岸,危樯②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③,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④,官应老病休⑤。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释:①选自《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
永泰元年(765),杜甫的好友、成都尹严武死去,使杜甫失去了依托,只好离开成都。
这首诗是他在从成都到渝州(今重庆市)、忠州(今重庆忠县)的途中写的。
旅夜,旅途之夜。
②〔危樯〕高高的桅杆。
危,高。
樯,船上挂风帆的桅杆。
③〔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④〔名岂文章著〕我的名声哪里是因为文章而显赫呢?这一句和下一句都是反其意而写的。
⑤〔官应(yīng)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罢退。
杜甫实因上疏救房琯(guǎn)触怒唐肃宗而被罢官。
房697—763),曾任宰相,后因兵败被贬。
应,认为是、是。
咏怀古迹①(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②,生长明妃③尚有村。
一去紫台④连朔漠⑤,独留青冢⑥向黄昏。
杜甫的5首著名诗
![杜甫的5首著名诗](https://img.taocdn.com/s3/m/1a8f1ac8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ea.png)
杜甫的5首著名诗(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文言文、现代文、教案设计、文案大全、作文大全、词语、成语、范文、读后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classical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plan design, copy collection, composition collection, words, idioms, model essays, post-reading comm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杜甫的5首著名诗杜甫一生大致分为四个时期。
杜甫诗五首
![杜甫诗五首](https://img.taocdn.com/s3/m/bf64fb4de45c3b3567ec8b17.png)
赏
析
一、第一句有几层意思?第二句交代了什么内容?这两句 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一个泣咽声 堵的老人,偷偷行走在曲江的角落里,这就是曲江今日的 “游人”! 第一句有几层意思:行人少,一层;行人哭,二层; 哭又不敢大放悲声,只能吞声而哭,三层。 第二句既交代时间、地点,又写出诗人情态:在春日 游览胜地不敢公然行走,却要“潜行”,而且是在冷僻无 人的角落里潜行,这是何等的不幸!重复用一个“曲”字, 给人一种纡曲难伸、愁肠百结的感觉。 两句诗,写出了曲江的萧条和气氛的恐怖,写出了诗 人忧思惶恐、压抑沉痛的心理,含蕴无穷,不愧是文章圣 手!
四、第三部分写什么?分为几层?
“明眸皓齿今何在”以下八句是第三部分, 写诗人在曲江头产生的感慨。分为两层。
第一层(“明眸皓齿今何在”至“去住 彼此无消息”)直承第二部分,感叹唐玄宗 和杨贵妃的悲剧。
第二层(“人生有情泪沾臆”至“欲往 城南望城北”)总括全篇,写诗人对世事沧 桑变化的感慨。
第一层: “明眸皓齿”照应“一笑正坠双飞 翼”的“笑”字,把杨贵妃“笑”时的情态补足, 生动而自然。“今何在”三字照应第一部分“细 柳新蒲为谁绿”一句,把“为谁”二字说得更具 体,感情极为沉痛。“血污游魂”点出了杨贵妃 遭变横死。长安失陷,身为游魂亦“归不得”, 他们自作自受,结局何等凄惨!杨贵妃埋葬在渭 水之滨的马嵬,唐玄宗却经由剑阁深入山路崎岖 的蜀道,死生异路,彼此音容渺茫。昔日芙蓉苑 里仰射比翼鸟,今日马嵬坡前生死两离分,诗人 运用这鲜明而又巧妙的对照,指出了他们逸乐无 度与大祸临头的因果关系,写得惊心动魄。
二、第三四句写了诗人所见,通过哪些字词表 现了曲江今昔对比有极大的差异?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写诗人曲江所见。“千门”,极言宫殿之多, 说明昔日的繁华。而着一“锁”字,便把昔日 的繁华与今日的萧条冷落并摆在一起,巧妙地 构成了今昔对比,看似信手拈来,却极见匠心。 “细柳新蒲”,景物是很美的。岸上是依依袅 袅的柳丝,水中是抽芽返青的新蒲。“为谁绿” 三字陡然一转,以乐景反衬哀恸,一是说江山 换了主人,二是说没有游人,无限伤心,无限 凄凉,大有使人肝肠寸断的笔力。
杜甫·五言律诗(共66首)
![杜甫·五言律诗(共66首)](https://img.taocdn.com/s3/m/e19dc96a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ee.png)
杜甫·五言律诗(共66首)杜甫·五言律诗(共66首)1.《春夜喜雨》唐朝·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春望》唐朝·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登岳阳楼》唐朝·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4.《旅夜书怀》唐朝·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5.《春日忆李白》唐朝·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6.《日暮》唐朝·杜甫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7.《月夜忆舍弟》唐朝·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8.《岁暮》唐朝·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9.《野望》唐朝·杜甫《野望》七言律诗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野望》五言律诗...10.《春宿左省》唐朝·杜甫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11.《对雪》唐朝·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12.《别房太尉墓》唐朝·杜甫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杜甫诗五首(使用)
![杜甫诗五首(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b233eb260066f5335a8121f1.png)
杜诗写出了洞庭浩翰汪洋的不凡气势,亦触 景伤情,写自己身世的凄凉孤寂,反映出诗 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关心。孟诗表达的是漫游 洞庭湖思及个人前途,希望张丞相引荐出仕 的主题。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希望尽早结束这种两地思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念的痛苦生活。
小结:
以“月”为线索,采用了暗示手法,
将“独看”和“双照”作为全诗诗
眼, 虚实结合,表达主题效果显著。
拓展迁移
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
一、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 旷达的情怀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的《山居秋暝》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妇人处境艰难:无食无儿、 困穷、贫到骨
泪盈巾——
虽多事、却任真 征求、戎马 (民苦的根源)
唐朝诗圣有杜甫, 能知百姓苦中苦。
——陕西民歌
杜 甫
登岳阳楼全景
岳 阳 楼 夜 景
背景
写作背景
大历三年(768)冬,杜甫从公安 (今湖北公安〕到达岳阳,到达之时正 是深冬。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是年(769) 诗人已五十七岁。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 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 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 湖向南漂泊。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廿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柳永《雨霖铃》 姜夔《扬州慢》
拓展迁移
四、以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 看明月皆如此。 (李白《把酒问月》)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 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 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杜甫诗五首》ppt课件
![《杜甫诗五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d821baf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ef.png)
赏析全诗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抒写自己对诸葛亮1生遭际的沉痛感慨
英雄——应指千古以下的仁人志士,为 国为民而赴汤蹈火之人,尤其如杜甫这 样许身稷契、志在匡国之人
此联隐含着诗人感时伤乱之意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3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前4句写武侯祠,后4句先概 括诸葛亮的功业,后述惋惜之情 诗中借 歌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 抒发了诗人自 己功业未就的感慨
1、开头两句对郁郁葱葱的翠柏的描写有 什么作用
1是借“柏森森”写出武侯祠的历 史悠久和寂寞荒凉;2是衬托诸葛 亮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 崇敬之情
2、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 闹 ’著1‘闹’字而境界全出 ”参 考此说,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 叶黄鹂空好音”1联里哪两个字跟 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自”、“空” 碧草映阶,黄 鹂隔叶,本是1种赏心悦目的景象,然而用这 2字修饰,而所含之情就大有转折:青草自 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无人倾听,这是何 等凄凉伤感 景中更含有诗人对忧国忧民 的热血知音少的感慨
此联写丞相庙宇幽静、寂寞,先贤的功绩被 人遗忘;诗人1腔忧国忧民的热血知音者少, 只有引古人为同调,这是何等寂寞的怀古之 心啊
或理解为:碧草与黄鹂并不理解人事的变迁 和朝代的更替
赏析全诗
3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概括了诸葛亮1生的功绩和才德 诗人最为羡慕的是诸葛亮能与刘备的 君臣际会,共创大业,1生才学得以施展
赏析全诗
《杜甫律诗五首》ppt课件
![《杜甫律诗五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f8bb15b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7a.png)
白的诗是没有规范的天才美,自然美,不事 雕琢;杜甫的诗是严格规范的人工美,世 间美,字斟句酌.
杜诗对后世的影响
杜诗的艺术成就影响极其深远.韩愈从杜 甫学得沉雄壮大的一面;张籍、白居易 从杜甫学写生民疾苦、写实的一面;商 隐从杜甫学情思沉郁、回环反复的一面; 更不用说宋、明各种诗歌流派标榜学杜, 对杜甫的推崇向往之深了.
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阁夜
此诗作于一个大雪初霁的寒夜.旅居在夔州 西阁的诗人,寒宵辗转,从霜雪之夜的所见所 闻,联想到了国家的动乱、百姓的痛苦,以及 自己的贫病漂零,于是写下了此诗.诗中星河 的摇动暗寓着社会的动荡.在这动荡不安的 环境中,诗人回家无期,乡书不至,不胜“催 短景”之悲,于是聊作宽解之词.这种看似轻 松的自慰其实蕴涵着深深的悲痛与忧愤.
白、张旭等人为代表的“盛唐”,是对 旧的社会规范和美学标准的冲决和突 破,其艺术特征是内容溢出形式,不受 形式的任何束缚拘限,是一种还没有确 定形式、无可仿效的天才抒发.
盛唐之音
以杜甫、颜真卿等人为代表的“盛唐”, 则恰恰是对新的艺术规范、美学标准的 确定和建立,其特征是讲究形式,要求形式 与内容的严格结合和统一,以树立可供学 习和仿效的格式和范本.
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唐肃宗上元元年春 天,杜甫在友人的帮 助下,在成都西郊外
浣花溪畔营造了一 所草堂,暂时定居下 来,生活上也有人接 济他,从“老妻画纸 为棋局,稚子敲针作
钓钩”(江村)可
杜甫诗五首ppt20 粤教版
![杜甫诗五首ppt20 粤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cd0db925022aaea998f0fab.png)
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胡骑尘满城 用行为动作描写来体现诗人感
欲往城南望城北
慨的深沉和思绪的迷惘烦乱, 揭示了内心的巨大哀痛。
总括全篇,写诗人对世事沧桑变化的感慨。
主旨
这首诗写诗人在安 史之乱中独行昔日繁华 之地曲江的感受,通过 今昔对比,表达诗人忧 时伤乱的哀思。
情感
诗眼: 哀
开篇第一句就创造出了强烈的艺术 氛围,后面写春日潜行是哀,睹物伤怀 还是哀,最后,不辨南北更是极度哀伤 的表现。“哀”字笼罩全篇,沉郁顿挫, 意境深远。
我也感到痛苦
现 代 矿 工
唐朝诗圣有杜甫, 能知百姓苦中苦。
——陕西民歌
哀
江
杜 甫
头
哀江头 一杜、甫写长安沦陷后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的日曲潜江行景曲象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昭昔阳霓殿旌里下 第二到南一、曲回江苑人忆的,,安繁苑同史华中辇之景万随乱象物 君以生侍前颜君春色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人渭生东有流情剑 泪三 的阁沾、感深臆写慨,,诗去江人住草在曲彼江江此 花头无岂产消终生息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那寡妇诉说她一贫如洗是因为苛捐杂税实在太多, 我又想到现在的兵荒马乱不由得眼泪纵横!
鉴赏
自己过去任由邻居寡妇扑枣 应该同情体谅穷苦人的处境 寡妇多心只因你插上了篱笆
苛捐杂税兵荒马乱人民贫苦
自叙以前事 以启发吴郎
委婉劝吴郎
民苦的根源
思想
普通的打枣小事 人民的水深火热
老泪纵横
说明: 这是诗人忧国忧民思想的具体例证!
“独看”从对面着想,虽只写妻子的 “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但自己 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蕴含其中;
杜甫诗五首(使用版)
![杜甫诗五首(使用版)](https://img.taocdn.com/s3/m/265d1511c5da50e2524d7f1f.png)
杜甫,字[ 子美 ],唐代 著名诗人。诗中尝自称少陵 野老。 曾做校工部员外郎,故 世称杜工部。晚年携家出蜀, 病死湘江途中。 后人称杜甫为“ 诗圣 ”, 他写的诗被人誉为 诗史 “ ”。 杜甫诗的风格是 沉郁顿挫 [ ]。
重温杜甫的作品: 1、《望岳》 2、《春望》 3、《登高》 4、《江南春绝句》 5、《春夜喜雨》
“长使英雄泪满襟”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怀 抱?
“长使”:“永远使得”
讨论 “出师未捷身 先死,长使英 雄泪满襟。” 中的英雄所指 何人?
英雄
诸葛亮 诗人自己
为国为民而赴汤蹈 火的千古仁人志士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怀
抱,唱出了普天下壮 志难酬者的遗憾与共 鸣。 抒发了诗人对普天下壮志难酬 者深深的叹惋、感伤之情。
2、匠心独运的角度和章法:
老杜并不一般地就景敷情、缘情 述事,而是别出心裁从思念对象一边 落笔,从头至尾细致熨帖地描摹自己 想象中的对方的景况。无限的深情、 痴情都从这一系列想象描写中流泻而 出,达到了抒情的极致。
蜀相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繁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起 承 转 合
自问自答 点明地点 描述景象 凄凉冷落
称赞业绩 表达仰慕
壮志未酬 痛苦伤感
登 岳 阳 楼
Hale Waihona Puke •屹立在洞庭湖畔的 岳阳楼,是我国古 建筑中的瑰宝,自 古有“洞庭天下水, 岳阳天下楼”之誉。
岳阳楼的出名,在
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北 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 写了一篇不朽的散文 《岳阳楼记》。
登岳阳楼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3课杜甫诗五首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3课杜甫诗五首](https://img.taocdn.com/s3/m/ad0cb26965ce050877321356.png)
杜甫出身于奉儒守官之家,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 淳”的崇高理想,但命途多舛,一生坎坷,他的诗歌忧国忧 民,真实感人,安史之乱时期的重大事件在他的诗歌中都有反 映,因此,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在诗歌创作上各体兼 工,遣词造句,精工巧妙,艺术成就极其突出,后人称为“诗 圣”。他在盛唐诗坛上与李白双峰并峙,合称“李杜”。 杜 甫诗的风格是沉郁顿挫。
三、杜甫诗歌的语言艺术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他喜欢佳句,所 以他的语言一定要千锤百炼到那种惊人的程度,如果达不到这 种效果,那么就要继续地反复地修改。语言精工凝练又丰富多 彩。 四、杜甫诗歌众体兼长 杜甫是众体兼长的一个诗人,五言、七言、古体、律诗、 绝句都能够运用自如,尤其在七律方面贡献特别卓著。杜甫不 仅用七律来描绘自然的风景、赠答酬唱,而且用七律这种形式 感叹时事,批评政治,抒发他的忧国忧民的思想。
著 名 的 诗 作 有 “ 三 吏 ” (《 石 壕 吏 》《 潼 关 吏 》《 新 安 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望 岳》《春望》《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 等。
《月夜》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五载(756)。当年六 月,安史叛军攻入潼关,接着进入长安,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 州(今陕西富县)。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回族自治 区),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今陕西延安),准备赶至灵 武为平叛效力,但不幸被叛军所俘,掳往长安。诗人身陷敌 营,失去了自由,一方面心念君王,另一方面心悬妻孥。一个 月夜,诗人望月生情,写下这首诗。
《哀江头》 唐肃宗至德元年(756)秋天,杜甫离开鄜州 去投奔刚即位的唐肃宗,不巧,被安史叛军抓获,带到沦陷了 的长安。旧地重来,触景伤怀,诗人的内心是十分痛苦的。第 二年春天,诗人沿长安城东南的曲江行走,感慨万千,哀恸欲 绝,《哀江头》就是当时心情的真实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西南飘泊时期
(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
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
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
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 到梓州、阆州。后返成都。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 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 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 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 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 《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
一、杜甫
❖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
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
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
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
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 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
思考问题
思考:联系上句,明明家中还有一双儿女, 为何妻子却说“独看”?
❖ 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忆 长安”,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 长安”啊!用小儿女的“不解忆”反衬妻子 的“忆”,突出了那个“独”字,又进一层。
思考问题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有人说这一联中 有两个字用得格外形象生动,含蓄凝练,你 认为是哪两个字,并简要说明理由。
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
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
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
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
“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
沉郁顿挫指诗文的风格深沉蕴藉,语势有停顿转折。
文学史上一般指杜甫的风格特征。沉郁顿挫的风格的基调是悲 慨。杜甫诗歌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在於感情的强烈,这种强烈 的感情是杜甫最能打动读者的所在。就杜甫的诗歌艺术成就而 言,其感情的强烈是第一位的。他的诗,蕴含著一种厚积的感 情力量,每欲喷薄而出时,他的仁者之心,儒家涵养所形成的 中和处事的心态,便把这种喷薄而出的感情抑制住了,使他变 得缓慢,低沉,回环起伏。几欲喷薄而出,但又不得出,缓急 回环,跌宕起伏,是为沉郁顿挫。
思考问题
❖ 诗歌中的主人公是谁? 哪些地方能体现,有什么表 达效果?
❖ 闺中的妻子 。“今夜鄜州月”“闺中独看”,
这种手法叫对写法,也即从对面写来,也叫对面落 笔,属于曲笔的一种。
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念对方,而是写对方如何思念 自己,通过这种手法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思念之情, 比起一般的直诉自己的情感的忆内之作,一开篇意 思就深了一层。只提被忆的一方,抒写角度的转换, 使得辞旨婉切,更显出诗人对妻子的一往情深。
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
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
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 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 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逃 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 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其后,他用诗的形式 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 即“三吏”、“三别”。
这一时期曾先后游历吴、越(今江浙一带)和齐、 赵(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其间曾赴洛阳应举, 不第。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 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 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 有机会再见面了。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 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
著名文学家郭沫若对 杜甫的评价: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朱德对杜甫的评价:
草堂留后世 诗圣著千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杜甫草堂-----四川成都
杜甫草堂——四川成都
❖
月
夜 fú
❖ 今夜鄜州月,
❖ 闺中只独看。
❖ 遥怜小儿女,
❖ 未解忆长安。 huán
❖ 香雾云鬟湿,
❖ 清辉玉臂寒。 huǎn
❖ 何时倚虚幌,
❖ 双照泪痕干。
背景材料
❖ 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进 潼关,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今陕西 富县),寄居羌村。七月,肃宗即位于 灵武(今属宁夏)。杜甫便于八月间离 家北上延州(今延安),企图赶到灵武, 为平叛效力。但当时叛军势力已膨胀到 鄜州以北,他启程不久,就被叛军捉住, 送到沦陷后的长安;望月思家,写下了 千古传诵的名作《月夜》。
❖ “双照”兼包回忆与希望。感伤“今夜”的 “独看”,回忆往日的同看,而把并倚“虚 幌”、对月舒愁的希望寄托在不知“何时” 的未来。“双照”泪痕才干,表达诗人希望 尽早结束这种两地思念的痛苦生活,“独看” 泪痕不干也就包含其中了。 “独看”是现实, “双照”是希望。
• “独看”和“双照”是这首诗的诗眼,是最
❖ 是“湿”和“寒”。一“湿”一“寒”可触 可感,形象生动,表现了妻子望月之久,忆 夫之深。“湿”和“寒的表象是诗人的想象 和联想,其实是写诗人看月之久,忆妻之深 的痛苦现实。明写妻子思夫之深,暗写杜甫 思妻之切。
❖
思考问题
❖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这一联的 关键词是什么?和诗歌中那一个词对应?
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 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 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 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
诗一千四百多首。其经历和诗歌创作
可以分为四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 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 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 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 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
能体现主旨的关键词。
本诗只写个人的遭遇与亲人的离散之痛,对 吗?
❖ 诗中所写的个人于亲人离散的痛苦深 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中人民的悲苦生活。 其中写夫妇、父子之爱已与忧国忧民、悯 时伤乱之情融为一体,这就是文学的典型 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