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后睡眠障碍

合集下载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中医护理研究进展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中医护理研究进展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中医护理研究进展摘要:睡眠障碍是脑卒中的常见、高发并发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可导致病情加重,影响预后,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中医护理在脑卒中睡眠障碍的防治具有特色。

本文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总结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中医护理方法,为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及临床护理提供依据。

关键词:脑卒中;睡眠障碍;中医护理脑卒中主要指各类因素导致的脑血管循环障碍,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睡眠障碍是脑卒中术后的高发并发症之一,研究显示卒中后出现睡眠障碍的患者占比20-78%[1]。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不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会对认知、神经功能的恢复造成一定的影响,引发程度不一的负面情绪,血压、血糖波动加大,加重病情。

西医对脑卒中后睡眠的治疗以镇静催眠药物为主,长期用药副作用明显,可产生耐药性和成瘾性。

中医护理遵循辨证施护的原则,具有便捷、经济、安全且疗效理想等优势,如中药贴敷、足浴、耳穴压豆等,临床应用广泛。

本文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中医护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中医病机中医学中并无睡眠障碍这一病名,根据其症状表现,可将其纳入“目不暝”“不得眠”“不得卧”“不寐”等范畴。

针对其病因病机,历代医家作出诸多论述。

如《景岳全书》云:“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不足……”。

外邪侵心,统摄肺腑之能下降,进而导致不寐;营主血,血虚则心神失氧,魂不舍守,导致不寐。

《金匮要略》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情志不畅导致病邪侵脾胃,胃气失和,导致不寐。

中医学认为脑卒中后不寐的主要病机为阴阳不调、营卫不和。

对该疾病的治疗遵循调和虚实的原则,通过补虚泻实调理脏腑,促进阴阳恢复平衡,营卫合和[2];同时还要注重安神镇静和情志调节,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2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中医护理干预2.1 中医药物干预2.1.1 内服药物中药是治疗睡眠障碍的研究特点,相关研究显示,加味酸枣仁汤治疗卒中后失眠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3]。

卒中后睡眠障碍

卒中后睡眠障碍

卒中后睡眠障碍张轩;薛蓉【摘要】Sleep disorder is one of the common complications following stroke, which includes excessive daytimesleepiness,insomnia,parasomnia,narcolepsy,circadian rhythm disorder,sleep related movement disorders and sleep-disodered breathing.Various factors contribute to the post-stroke sleep disorder,such as neurobiological and psychosocial factors.In this article,we briefly reviewthe change of post-stroke sleep structure as well as epidemiology and 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 of post-stroke sleep disorder.%睡眠障碍是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包括日间嗜睡、失眠、异态睡眠、发作性睡病、昼夜节律紊乱、睡眠相关运动障碍及睡眠呼吸障碍。

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神经生物学因素及社会心理学因素。

本文就卒中后睡眠结构变化、睡眠障碍的表现形式、流行病学及其病理生理机制做一综述。

【期刊名称】《临床荟萃》【年(卷),期】2016(031)012【总页数】4页(P1291-1294)【关键词】睡眠障碍;卒中;睡眠障碍,昼夜节律性【作者】张轩;薛蓉【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天津 300052;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天津 300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1薛蓉,女,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卒中之后,警惕睡眠障碍“再将一军”王惠茹_崔晓

卒中之后,警惕睡眠障碍“再将一军”王惠茹_崔晓

24预防与治疗·心脑血管病卒中相关睡眠障碍(SSD)是指在卒中后首次出现或卒中前已有的睡眠障碍在卒中后持续存在或加重,并达到睡眠障碍诊断标准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属于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我国发病率约为18.75%~77.25%。

对于卒中患者而言,睡眠障碍会对康复与预后造成不利影响,可谓在卒中后遭受“第二重打击”,应该引起重视。

卒中患者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是失眠睡眠障碍常表现为白天过度嗜睡、非恢复性睡眠、反应迟缓、运动功能受损、健忘和情绪变化。

与卒中紧密相连的睡眠障碍疾病主要有下面几种:失眠症 失眠在卒中患者中很常见,发病率约为20%~56%。

临床上,约18%的患者表示为卒中后新发失眠。

典型的失眠症往往在卒中急性期发生。

卒中后失眠不仅表现为入睡困难,还表现为睡眠效率下降,比如更加容易觉醒,浅睡眠比例增加而深度睡眠减少。

在部分卒中患者中,失眠的发生与心理情绪、伴随的疼痛等不适以及活动减少有关,也可能是由大脑负责调控睡眠的相关结构损伤所引起,并受多种环境因素影响。

总体而言,卒中后失眠会引起焦虑情绪,影响白天活动、注意力和记忆力以及卒中的康复。

嗜睡症 卒中患者嗜睡的发生率约在1.1%~27%,其发生与下丘脑后部病变相关,表现为卒中后白天睡眠过度,白天打盹增加或夜间睡眠时间延长,有时还会有一些相对非特异的症状,比如持续性的疲劳、易怒、焦虑、食欲下降、思维和言语迟钝、记忆力下降和躁动等。

嗜睡症会影响卒中患者的康复速度和效率。

周期性腿动 临床上,5%~8%的卒中患者伴有不宁腿综合征。

不宁腿综合征属于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的一种,主要表现为睡眠中四肢有节律性的运动,每晚的严重程度可能会有不同。

一般认为,卒中后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与桥脑和放射冠病变相关。

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 卒中后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可继发于脑干梗死,表现为夜间噩梦不断,同时伴有喊叫吵闹、拳打脚踢等行为。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25心脑血管病·预防与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表现为睡眠中反复低氧和低通气,出现呼吸被打断,甚至因试图呼吸而频繁觉醒。

卒中之后,警惕“睡眠障碍”再将一军

卒中之后,警惕“睡眠障碍”再将一军

卒中之后,警惕“睡眠障碍”再将一军睡眠障碍为脑卒中病患常见并发症种类。

详细类型包含异常状态睡眠、失眠、白天嗜睡、昼夜节律紊乱、发作性睡病、睡眠呼吸障碍、睡眠相关运动障碍。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疾病的发生和诸多原因存在关联性。

在此其中,包含了社会、心理学因素以及生物学因素。

睡眠障碍会出现在全部年龄段。

当脑卒中患者发生睡眠障碍之后,生活质量变差。

最新出版的睡眠障碍国际分类,把这种疾病分为八类,详细是:睡眠相关呼吸障碍、睡眠障碍、中枢性过度嗜睡障碍、异态睡眠、睡眠-觉醒昼夜节律障碍、睡眠相关运动障碍以及其他运动障碍。

最近几年,以来睡眠障碍和脑血管疾病之间的相互关系,成为临床中研究的热点话题。

脑卒中急性期睡眠呼吸障碍在临床中相当常见。

这种情况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脑室速患者的疾病预后。

脑卒中之后非呼吸相关睡眠障碍、日间嗜睡、异态睡眠、失眠昼夜节律紊乱、发作性睡病。

睡眠相关运动障碍并没有引发医生的重视。

当前有很多证据表明:非呼吸相关睡眠障碍,特别是失眠、日间嗜睡也是引起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

这种情况在极大程度上对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

特此,笔者与您谈一谈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相关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脑卒中患者睡眠结构1.1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睡眠结构有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在疾病急性期之内睡眠效率降低,这些患者的总睡眠时间缩减,N1睡眠增多、N2和慢波睡眠减少或者入睡后觉醒时间增加,这些病患没有出现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改变。

也有文献表明:REM潜伏期和脑卒中3个月之后功能结局成正比。

和疾病预后比较好的脑卒中患者相比来讲,基本预后比较差的脑卒中患者REM潜伏期显著下降,丘脑卒中急性期病患睡眠结构紊乱,具体表现为睡眠潜伏期延长、睡眠效率降低、N2和慢波睡眠减少。

脑卒中急性期病患睡眠结构改变会受到诸多因素影响。

其一为神经组织受损以及水肿。

其二为脑卒中之后肢体活动受限疼痛。

其三为医院环境因素。

比如病房内噪音以及持续性光照。

卒中后睡眠障碍教材教学课件

卒中后睡眠障碍教材教学课件
专业护理内容
专业护理人员需要掌握全面的护理知识,包括睡眠障碍的评估与诊断、药物治疗、康复治 疗以及心理支持等。
专业护理的注意事项
专业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患者的个体差异、遵循医疗规范和伦理标准、与家庭 成员保持良好的沟通以及定期进行效果评估等。
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在卒中后睡眠障碍中的重要性
01
社会支持对于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来说非常重要,它能够提供
诊疗过程详解
详细描述
介绍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结果,分析失眠原因,制定治疗方案,包括 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案例二:药物治疗在卒中后睡眠障碍中的应用
总结词
药物种类与作用机制
详细描述
介绍常用药物种类、作用机制和 适应症,分析药物疗效和副作用 ,强调个体化用药原则,指导患 者合理选用药物。
避免诱发因素
定期筛查与评估
避免过度兴奋、焦虑、抑郁等情绪波动, 以及过度疲劳、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 。
对高危人群进行定期筛查与评估,及早发 现并干预睡眠障碍问题。
康复训练
01
02
03
04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改善患者的 睡眠习惯和睡眠质量。
睡眠环境调整
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如保持 安静、调整温度、保持黑暗等
卒中后睡眠障碍教材教学 课件
• 绪论 • 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病因与病理机制 • 卒中后睡眠障碍的诊断与评估 • 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治疗 • 卒中后睡眠障碍的预防与康复 • 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护理与照料 • 案例分析
01
绪论
睡眠障碍的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睡眠障碍是指睡眠质量、数量或时序上的异常,可以分为短期失眠、长期失眠、过度嗜睡等类型。

阿戈美拉汀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卒中相关睡眠障碍的疗效观察

阿戈美拉汀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卒中相关睡眠障碍的疗效观察

阿戈美拉汀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卒中相关睡眠障碍的疗效观察引言卒中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睡眠障碍是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睡眠障碍可能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中断、夜间觉醒、早醒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白天的生活状态。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治疗包括非苯二氮䓬类药物和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但疗效并不理想,且长期使用可能伴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寻找一种更有效且安全的药物治疗卒中相关睡眠障碍显得尤为重要。

阿戈美拉汀和右佐匹克隆是近年来新上市的药物,分别属于非苯二氮䓬类药物和苯二氮䓬类药物。

阿戈美拉汀通过增强γ-氨基丁酸的神经递质作用,具有镇静安眠的作用;右佐匹克隆则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理作用,调节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功能,改善入睡和睡眠质量。

本研究旨在观察阿戈美拉汀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卒中相关睡眠障碍的疗效,并评估其对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状态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研究对象:选取符合卒中相关睡眠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共计150例。

男性83例,女性67例,年龄范围为45-75岁。

入组前,详细了解并告知研究目的和过程,并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

研究设计: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

观察组患者给予阿戈美拉汀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

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给予阿戈美拉汀片(每日一次,口服,剂量为10mg)联合右佐匹克隆片(每日一次,口服,剂量为1mg),疗程为4周。

对照组患者给予非苯二氮䓬类药物或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

观察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评定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状态。

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评定,分为总分和各分项评分;生活状态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评估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

统计方法: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并评定差异的显著性。

卒中相关睡眠障碍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

卒中相关睡眠障碍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

4、中医、中药
中成药物 针灸治疗
5、其他:多项随机对照试验显示经颅磁刺激治疗卒中相关失眠效果良好
管理
[推荐意见]
1. 睡眠卫生教育及认知行为疗法在卒中相关失眠治疗中有积极作用(Ⅱa, B-NR)。
2. 针灸治疗可以改善卒中相关失眠(Ⅱa,B-R)。 3. 非苯二氮䓬类药物,如酒石酸唑吡坦及右佐匹克隆,可以改善卒中相关
某些部位的卒中和失眠相关,研究显示右侧大脑半球卒中发生失眠症状的概 率较左侧更高,
以失眠作为主要症状的卒中部位包括丘脑、脑干。
评估
[推荐意见] 1. 研究卒中部位等信息,以确认卒中在失眠发生中可能的作用,尤其是对卒
中后首次发生失眠的患者(Ⅱb,B-NR)。 2. 排除可能引起失眠的其他病因,包括其他类型睡眠障碍、躯体疾病、精神
更有针对性的临床处理措施(Ⅰ,B-NR)。
管理的一般原则
[推荐意见] 1. 按照指南规范治疗卒中(Ⅰ,A)。 2. 根据SSD亚型选择针对性治疗方法(Ⅰ,C-EO)。 3. 全面筛查并控制影响睡眠的多种因素,包括睡眠呼吸障碍、疼痛、焦虑抑
郁等(Ⅰ,A)。 4. 指导患者规律作息和保持良好的睡眠卫生(Ⅰ,A)。 5. 对于SSD的处理应该依据动态评估结果进行相应调整(Ⅰ,A)。
失眠的诊断标准(以下1~5必须全部满 足):
1. 患者自述或照料者观察到患者出现以下1种或者多种症状:(1)入睡困难; (2)睡眠维持困难;(3)比期望起床时间更早醒来。
2. 患者自述或照料者观察到患者因为夜间睡眠困难而出现以下1种或者多种症状: (1)疲劳或缺乏精力;(2)注意力、专注力或者记忆力下降;(3)社交、家 庭、职业或学业等功能损害;(4)情绪易烦躁或易激惹;(5)日间思睡;(6) 行为问题(多动、冲动或攻击性);(7)驱动力、精力或动力缺乏;(8)易 犯错或易出事故;(9)对睡眠质量感到忧虑。

卒中后抑郁的诊断标准

卒中后抑郁的诊断标准

卒中后抑郁的诊断标准
卒中后抑郁是指在卒中后出现的情绪障碍,表现为情绪低落、失去兴趣、自责、焦虑、睡眠障碍等症状。

卒中后抑郁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
以下内容:
1. 症状持续时间:症状持续时间至少为2周以上。

2. 心境低落:患者出现明显的心境低落,表现为悲伤、绝望、无助等
情绪。

3. 兴趣减退:患者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不再感到愉悦。

4. 自我评价下降:患者对自己的评价出现下降,自责、自我否定等情
绪出现。

5. 焦虑:患者出现明显的焦虑症状,表现为紧张、不安、害怕等情绪。

6. 睡眠障碍:患者出现睡眠障碍,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浅、早醒等
症状。

7. 身体症状:患者出现身体症状,如头痛、胃痛、背痛等。

8. 社交障碍:患者出现社交障碍,不愿意与他人交往,避免社交场合。

以上是卒中后抑郁的诊断标准的主要内容。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是否符合卒中后抑郁的诊
断标准。

对于确诊的患者,医生应该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药物
治疗、心理治疗等,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情绪和生活功能。

2021卒中后睡眠障碍(全文)

2021卒中后睡眠障碍(全文)

2021卒中后睡眠障碍(全文)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流行病学PSSD可分为呼吸相关性睡眠障碍和非呼吸相关性睡眠障碍。

前者包括OSA、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central sleep apnea,CSA)和混合性呼吸暂停等,其中OSA最常见;后者主要包括失眠、睡眠过多、睡眠运动相关障碍、异态睡眠等。

研究显示,超过70%的急性卒中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的睡眠障碍,比普通人群高3-5倍。

其中,在卒中的急性期,睡眠呼吸障碍见于50%以上的卒中患者,是很常见的PSSD表现形式之一,卒中不仅会增加睡眠呼吸障碍的发生率,也会改变睡眠呼吸障碍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另外,在卒中的急性期失眠的发生率常高达30%-68%,而在卒中后恢复期失眠的发病率明显下降。

日间嗜睡及睡眠需求增多,发生在约50%的急性卒中患者中,随着卒中后时间的推移,嗜睡的程度往往会有所改善。

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 syndrome,RLS)/睡眠中周期性肢体运动(periodic limb movements during sleep,PLMS)等与睡眠相关的运动障碍在卒中患者中的发病率为12.4%,有感觉异常的患者可能比没有感觉异常的患者发生率更高。

有研究发现,卒中患者出现发作性睡病比例为0.5%,这与健康人群中的发病率基本相似。

快动眼睡眠期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是卒中患者较常见的睡眠障碍亚型,有研究显示急性卒中患者RBD的发病率为10.9%,脑干部位梗死患者RBD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梗死的患者。

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病机制卒中相关睡眠障碍确切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既往研究提示,卒中相关睡眠障碍与解剖部位、神经生物学因素、机体整体功能状态和社会心理学等因素有关。

大脑内存在睡眠中枢,丘脑、下丘脑、基底节、脑干网状结构、额叶底部等都与睡眠相关,卒中发生在这些解剖部位容易引发睡眠障碍。

最新:卒中相关睡眠障碍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

最新:卒中相关睡眠障碍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

最新:卒中相关睡眠障碍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神经精神医学与临床心理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睡眠科学分会,中国卒中学会睡眠医学分会卒中在我国发病率高,超过半数的卒中患者存在卒中相关睡眠障碍(stroke-related sleep disorders, SSD)。

SSD危害严重,甚至增加卒中后患者残疾卒中复发及死亡风险,但在临床诊疗中,SSD易被忽视。

规范评估与管理SSD,对千患者卒中的预防和结局的改善至关重要。

2019年北京神经内科学会联合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及相关领域专家制定并发表了《卒中相关睡眠障碍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2019版“共识”。

2019版'共识“发表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近期,北京神经内科学会汇集各方意见和建议,结合卒中与睡眠领域新临床研究成果,对2019版'共识”进行更新,形成《卒中相关睡眠障碍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以下简称为2023版'共识”。

2023版'共识“主要聚焦有循证医学证据的SSD评估及治疗方法的新进展。

2023版'共识”在遵循循证医学证据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循证证据较少的睡眠障碍亚型诊断及治疗方面的专家推荐意见,更具有临床实用性及可操作性,可以有效指导临床医师规范诊疗S SD,从而提高卒中诊疗质量及患者生活质量。

1、卒中相关睡眠障碍的定义和分类SSD指卒中后首次出现或卒中前已有的睡眠障碍在卒中后持续存在或加重,并达到睡眠障碍诊断标准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根据卒中与睡眠障碍出现的时间顺序,SSD分为两种类型:卒中后睡眠障碍和卒中伴随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类型主要包括失眠、睡眠呼吸障碍(sleep disordered breathing, SDB)、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 RBD)、日间思睡(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 EDS)、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 syndrome, RLS) /睡眠中周期性肢体运动(periodic limb movements of sleep, PLMS)、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觉醒障碍(circadian rhythm sleep-wake disorders, CRSWDs)。

脑卒中患者失眠治疗

脑卒中患者失眠治疗

皮质、视交叉上核、中脑盖部巨细胞区、蓝斑、缝际核、延髓网状结构抑制区及上行网状系统等。
卒中发作导致这些部位的病变,都有可能导致失眠。
2
失眠是一种主观的感受,其包括:适宜条件下 的入睡困难、总睡眠时间不足、睡眠维持困难、
睡眠质量差,并导致某些日间行为损害。3

1. 中华医学
会神经病学分会
睡眠障碍学组.
中华神经科杂志.
卒中合并失眠患者的临床表 现
• 谌剑飞.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卒中患者失眠:警惕器质性 病变
针对卒中后患者失眠的原因,目前仍没有一个一致的结论。参及到睡眠中的解剖部位包括:额叶底部、眶部
• Wu MP et al. Stroke. 2014 May;45(5):1349-54.
按需使用镇静安眠药
可有效改善卒中患者的睡眠
p<0.01
质量
p<0.01
得 分
PSQI
一项纳入80名卒中失眠患者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两组均给予镇静安眠药,观察组按需给予,对照组为 连续使用,使用4周。使用PSQI评估睡眠质量,同时记录睡眠潜伏期、睡眠总时长及睡眠中觉醒次数。 相比基线,观察组及对照组的睡眠潜伏期显著减少,睡眠总时长显著延长,睡眠中觉醒次数显著减少, 睡眠质量明显改善。使用镇静安眠药按需治疗及连续使用均能显著改善睡眠质量。
脑卒中患者的失眠: 当复杂病因邂逅复杂症状
• 人人都可能失眠:宽泛定义下的简单疾病 • 种种“罪证”:卒中患者苦不堪言的失眠
症状 • 失眠:卒中患者病灶和心情变化的风向标
失眠:影响你的日夜表现
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 时间和(或)质量不满 足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
的一种主观体验。1
失眠是一种入睡困难、 睡眠维持困难、早醒的 睡眠不适状态,并损害 日间正常表现和主体功 能的”24小时”失调。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如何使用艾司唑仑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如何使用艾司唑仑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如何使用艾司唑仑艾司唑仑又称舒乐安定,是快速吸收和半衰期中等的苯二氮草安定类催眠药物,其镇静催眠作用比硝西泮强2.4~4倍。

临床研究报道,晚上服用后其作用可持续6小时,可有效治疗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困难。

由于半衰期比较长,出现反跳性失眠比较少。

成人睡前口服艾司唑仑,一次1~2毫克。

艾司唑仑常见的不良反应:口干、嗜睡、头晕、乏力等,1~2小时后可自行消失,大剂量可有共济失调、震颤。

罕见的有皮疹、白细胞减少。

个别患者发生兴奋,多语,睡眠障碍,甚至幻觉。

停药后,上述症状很快消失。

艾司唑仑有依赖性,但较轻,长期应用后,停药可能发生撤药症状,表现为激动或抑郁。

个别患者偶有疲乏、无力、嗜睡等不良反应,1~2小时后可自行消失。

服用艾司唑仑期间不宜饮酒。

对其他苯二氮草药物过敏者,可能对本药过敏。

青光眼、重症肌无力患者应禁用艾司唑仑。

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的急性乙醇中毒、急性或易于发生的闭角型青光眼、老年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严重慢性阻塞性肺部病变的患者应慎用艾司唑仑。

艾司唑仑与中枢抑制药合用可增加呼吸抑制作用。

艾司唑仑与易成瘾和其他可能成瘾药合用时,成瘾的危险性增加。

艾司唑仑与酒及全麻药、可乐定、镇痛药、吩噻嗪类、单胺氧化酶A型抑制药和三环类抗抑郁药合用时,可彼此增效,应调整用量。

艾司唑仑与抗高血压药和利尿降压药合用,可使降压作用增强。

艾司唑仑与西咪替丁、普萘洛尔合用,使本药清除减慢,血浆半衰期延长。

艾司唑仑与扑米酮合用时,由于减慢后者代谢,需调整扑米酮的用量。

艾司唑仑与左旋多巴合用时,可降低后者的疗效。

艾司唑仑与利福平合用时,可增加艾司唑仑的消除,血药浓度降低。

艾司唑仑与地高辛合用,可增加地高辛血药浓度而致中毒。

异烟肼抑制艾司唑仑的消除,致血药浓度升高。

卒中相关睡眠障碍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解读

卒中相关睡眠障碍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解读
指南导航
管理
5. 针灸治疗 一项针灸治疗卒中后失眠的met 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用口服药物相比,针刺或针刺联 合口服药物可提高患者睡眠质量,降低不良反应。 另一项针对缺血性卒中失眠患者的随机、盲法、对照研究结果显示,从治疗第2周开始, 针灸治疗组睡眠质量改善明显优于假刺激治疗组;治疗4周后,针灸治疗组的PSQI、 总睡眠时间、卒中特异性生活质量评分、焦虑、抑郁等评分改善明显;不良反应程度 轻,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据)。 ⑤ 对于轻中度卒中患者的早期失眠,采用早晨光照疗法可以改善日间嗜睡、疲劳、抑郁及生
活质量(Ⅱa类推荐,C-LD级证据)。 ⑥ 针灸治疗可以改善卒中相关失眠,且有较高的安全性(Ⅱa类推荐,B-R级证据)。
指南导航
推荐意见药物治疗
① 针对卒中相关失眠的药物治疗缺乏大规模临床研究,现有证据表明有些治疗失眠的药物可 以用于治疗卒中相关失眠,例如:唑吡坦及右旋佐匹克隆可以改善卒中患者睡眠质量,且 不良反应较小(Ⅱa类推荐,B-R级证据);苏沃雷生与雷美替胺可以改善老年卒中患者 的睡眠质量(Ⅱb类推荐,C-LD级证据);经临床研究证实疗效的中成药物可改善老年卒 中及卒中急性期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降低神经功能损害程度(Ⅱa类推荐,B-R级证 据)。
指南导航
卒中相关睡眠障碍管理的一般原则
首先,强调积极进行卒中规范化治疗的重要性。 在对SSD规范评估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正确的处理,以达到在整体上降低卒中病死率、
改善患者预后的目标。 SSD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卒中所致局灶性脑损伤,卒中急性期和康复期的治疗药
物、环境、心理因素等,上述情况均可能导致SSD发生、持续或加重。 meta分析显示,与SSD风险增加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饮酒、习惯性打鼾、

卒中相关睡眠障碍非药物管理的证据总结

卒中相关睡眠障碍非药物管理的证据总结

卒中相关睡眠障碍非药物管理的证据总结引言卒中,也被称为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生率和病死率在全球范围内都呈上升趋势。

卒中后的恢复过程中,浩繁病人会出现睡眠障碍,如失眠、睡眠中断和睡眠质量下降。

这些睡眠问题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阻碍康复过程。

因此,寻找非药物管理方法来改善卒中相关睡眠障碍是分外重要的。

睡眠环境优化睡眠环境是影响睡眠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探究发现,在睡眠环境中,保持安静、明亮度适中以及适合的温度有助于改善睡眠。

此外,使用舒适的床垫、枕头和床单也能提高睡眠质量。

对于卒中患者来说,睡眠环境的优化可以通过缩减噪音和照明干扰、调整室温柔选择合适的睡眠用具来实现。

睡眠规律的管理建立良好的睡眠规律对改善睡眠质量至关重要。

固定的寝息时间和起床时间可以援助调整和建立健康的睡眠习惯。

此外,防止长时间的午睡和午后过度饮食也是维持规律作息的重要因素。

对于卒中患者来说,遵循固定的睡眠时间和规律作息可以有效改善睡眠。

噪音和光线的管理噪音和光线是常见的睡眠障碍源。

缩减噪音和光线干扰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探究显示,卒中患者在夜晚保持安静和昏暗的环境中入睡更容易。

为了缩减噪音干扰,可实行一些措施如使用耳塞、关闭电视等,而对于光线干扰,可以选用遮光窗帘和眼罩。

睡前行为的调整睡前行为对睡眠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确保在睡觉前两小时内防止饮用咖啡因和酒精等兴奋剂能够援助入睡。

此外,进行放松训练,如深呼吸、冥想和温水浸泡等,都有助于放松身心,减缓入睡。

体育练习体育练习在改善睡眠质量方面起到了乐观的作用。

卒中患者可以进行适当的体育练习,如散步、游泳、瑜伽等,来增进睡眠。

体育练习可以提高身体的耐力和代谢,同时也减轻了卒中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从而改善睡眠质量。

心理干预心理干预是改善睡眠质量的非药物管理方法之一。

认知行为疗法(CBT)等心理干预方法可以援助患者调整错误的睡眠观念和行为习惯,接受乐观的心理策略来改善睡眠。

卒中后失眠的诊断标准

卒中后失眠的诊断标准

卒中后失眠的诊断标准
1. 临床症状:患者报告难以入睡、夜间醒来频繁或早醒,并且这些症状在卒中发生后出现或恶化。

2. 睡眠评估:通过使用睡眠日志、睡眠问卷或睡眠监测仪器等方法评估睡眠障碍。

3. 时间标准:根据国际睡眠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ISCD-3)或其他相关标准,患者的睡眠障碍符合失眠的诊断标准。

4. 排除其他原因:排除其他潜在的导致睡眠障碍的因素,如药物副作用、共病症状、焦虑、抑郁或其他心理健康问题等。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确诊卒中后失眠,医生通常会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临床评估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确定失眠是否与卒中有关,并排除其他可能的原因。

这样可以确保准确诊断,并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

急性卒中并发睡眠障碍的临床观察

急性卒中并发睡眠障碍的临床观察

25 两组睡 眠障碍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分析 治疗后帕 罗西汀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
比对照组 低,两组差别有统计学 意义 ( <O0 ,见表2 P . 5 )。
3 讨 论
经 功 能 缺 损 严 重 程 度 呈 正 相 关 , 因此
脑卒 中急性性期 纠正睡眠障碍非常 重 要 ;使用抗 抑郁 药对 长期失眠治疗 比
的一般资料和神经功能评分 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1 治疗 方法 将肢体运动障碍伴睡眠障碍患者 ( . 5 全天嗜 睡者 除外 )随机分成两 组 ,同时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外 ,治疗组晨 起服用帕罗西汀2 ,对照组不服用 0mg
此 类 药 物 ,4 后 评 定 疗 效 。 周
现睡眠 障碍6 例 ,两组 间差 别具 有统 0 计学意义 ( <0 5 P . )。 0
表2 两组 睡眠障碍 患者 神经功 能评 分分 析
发生率高于右 脑 ,左脑大脑皮 质卒 中
较 易 发 生 睡 眠障 碍 ,可 能 与 其 调 节 睡 眠 功 能 有 关 ; 脑 出 血 患 者 较 脑 梗 死 患 者 对 大 脑 功 能 的 影 响 更 强 ;急 性 期 睡
眠障碍的发生 及严重程度与脑卒 中神
少 ,伴 随精 神 症 状 的 睡 眠… 觉 醒 等 , 同 时还 会 出现 血 压 升 高等 生 理 功 能 改 变 ,导致 再 出血 、 再梗
死 等不 良后 果 。本 文 对 我 院4 0 急性 卒 中患 者 的 睡 眠状 况 进 行 了分析 , 以此提 出改 进 治疗 意 见 。 2例
现 面向全国高等医科院校 、卫生 系统科研 、教学及 医疗 单位征集优秀学术论文 。欢迎广 大医务工作 者踊跃投稿 ,
我 刊对老作者 本人及推 荐的稿件 优先录用 ,并给予一 定的优 惠。本刊具 有容稿量大 、刊登 周期短 、信 息时效快等 特

卒中后睡眠障碍

卒中后睡眠障碍

神经递质与睡眠障碍
5-羟色胺
5-羟色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 ,与睡眠调节密切相关。卒中后 5-羟色胺的减少可能导致失眠、 睡眠质量下降等睡眠障碍。
多巴胺
多巴胺是一种与觉醒和注意力相 关的神经递质。卒中后多巴胺的 增加可能导致过度兴奋,影响正 常睡眠。
炎症与睡眠障碍
炎症反应
卒中后炎症反应可能导致脑组织损伤和神经元功能异常,从 而影响睡眠。
睡眠习惯培养
建立规律的睡眠习惯,避 免睡前过度兴奋或使用电 子产品等。
心理治疗
针对心理因素导致的睡眠 障碍,可采用认知行为疗 法、放松训练等方法进行 心理治疗。
社区支持与教育
社区康复服务
提供康复指导、心理咨询等服务,帮助 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眠障碍的健康教育活动,提 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分类
根据症状表现,卒中后睡眠障碍可分 为短期和长期睡眠障碍。短期睡眠障 碍通常在卒中后1-2个月内出现,而长 期睡眠障碍则可能持续数月或数年。
流行病学研究
发病率
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病率较高,大约有50%的卒中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睡眠 障碍。
影响因素
年龄、性别、卒中类型和严重程度、其他并发症(如抑郁症、疼痛等)以及生 活方式因素(如吸烟、饮酒)等都可能影响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生。
影响因素
神经生理机制
脑卒中可能导致神经生理机制紊 乱,影响睡眠调节中枢,从而引
发睡眠障碍。
心理社会因素
焦虑、抑郁、孤独等心理因素以及 生活压力、家庭关系等社会因素也 可能导致或加重卒中后睡眠障碍。
生活习惯
不良的生活习惯,如作息不规律、 饮食不健康、缺乏运动等也可能影 响睡眠质量,增加卒中后睡眠障碍 的风险。

如何应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

如何应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

目前,脑卒中发病率高,致残率高。

卒中除偏瘫、失语等常见表现外,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到卒中后焦虑、抑郁、认知下降以及睡眠障碍。

卒中后睡眠障碍不仅增加了卒中死亡及复发风险,而且对卒中的康复与预后造成了不利影响。

规范预防和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不仅可以减少卒中复发,还可促进神经康复和改善卒中整体预后。

因此加强对卒中后睡眠障碍的评估与管理,对于提高卒中诊疗质量、改善卒中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那么,如何识别处理卒中后睡眠障碍,是临床经常面对和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在这里就让我们来共同了解一下。

睡眠障碍和脑卒中的关系就本质而言,睡眠障碍和脑卒中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

如果一个人长时间存在睡眠障碍,则会较普通人更容易患上脑卒中。

经研究发现,长时间存在失眠问题的人较普通人脑卒中发生风险高出54%左右,有半数以上的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前都存在睡眠障碍问题。

而在得了脑卒中之后,如果患者的睡眠障碍问题依然十分严重,不仅会增加卒中复发率,还会加重原有基础病情。

另外,一些既往没有睡眠障碍疾病史的脑卒中患者在卒中后也可能出现睡眠障碍,影响患者的预后。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主要表现卒中后睡眠障碍包括失眠、日间思睡、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不宁腿综合征/睡眠中周期性肢体运动、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觉醒障碍,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睡眠障碍:1.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在睡眠过程中反复发生上气道塌陷、阻塞,可引起通气不足,造成间歇性缺氧、高碳酸血症及睡眠结构紊乱,严重时可出现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姻胡悦育(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光华医院神经内科)医诊通慢病26复发等并发症。

2.失眠卒中后失眠主要表现为难以入睡或入睡后难以维持睡眠等,从而使患者睡眠质量严重下降,白天出现诸多不适,比如疲劳、无力、烦躁、易怒、精神不能集中等。

3.睡眠过度睡眠过度一般是指绝对睡眠时间病理性的增加,患者的睡眠时间可能会延长很多,出现睡眠过多或者是深睡过多的情况。

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

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

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摘要:睡眠障碍是诱发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脑卒中发生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严重的睡眠障碍与脑卒中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

不仅影响患者认知、肢体功能及神经功能康复,而且还会增加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影响脑卒中患者预后及增加脑卒中死亡率。

因此需重视此类患者的护理干预工作,改善病情。

本文对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因素及护理进展进行探讨,以期为脑卒中患者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脑卒中;睡眠障碍;影响因素;护理进展脑卒中又称中风,是由脑动脉闭塞引起的脑组织梗死,伴有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的损伤,它是现代社会导致死亡和残疾的最重要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事件[1]。

脑卒中是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近年来,中风已成为中国的第一大死因,也是中国成年人致残的主要原因[2]。

睡眠障碍是脑卒中的常见后遗症,这类患者睡眠质量较差,在此期间可能有异常行为[3]。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可能有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这可能导致疾病复发[4]。

相关数据显示,95%以上的脑卒中患者存在睡眠结构问题,这与神经生物学、社会心理学等因素密切相关[5]。

本文就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疾病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进行综述,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1.卒中后睡眠障碍睡眠障碍是指睡眠的数量、质量或时间的紊乱,包括失眠、睡眠过度和睡眠异常。

良好的睡眠不仅是生理上的需要,也是维持生活能力的必要来源[6]。

然而,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很高,约为80%~95%[7]。

失眠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精神症状。

诊断标准是至少存在以下四种症状之一:睡眠困难、持续性睡眠困难、早醒和非恢复性睡眠。

其发病率为20%~56%,发病率随卒中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急性期发病率较高,与卒中类型相关性不大[8]。

老年人和妇女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失眠可降低脑血管反应性,增加首次中风患者的死亡率。

中风后失眠的机制尚未明确,这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SSD主要表现形式
• 失眠:即睡眠起始和维持困难、早醒、睡眠质量 低并引起白天不适(无力、疲劳、精神不集中、 情绪不稳定、易怒); • 嗜睡:夜间睡眠时间延长或常见日间过度睡眠。 • 睡眠呼吸障碍:睡眠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呼吸事件, 包括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中枢 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SAHS)、睡眠低通气综合征。
• Epworth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 由Johns1991年制定,用于评定日间嗜睡程度,共 有8项因子,按0~3分4级评定,总分值24分,超 过6分则提示存在嗜睡。可用于以嗜睡为主要临床 表现的疾病的筛查。
PSSD的治疗
• PSSD与卒中本身有关,应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前 提下,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相应治疗方案, 临床上多采用药物与非药物综合治疗手段。 • 选择药物时,应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及安全性,如 对失眠患者选择镇静催眠药物时,应考虑呼吸抑 制、药物成瘾、跌倒风险、认知损伤等副作用, 结合患者身体耐受性,慎重选择。因非苯二氮卓 类药物如扎来普隆、唑吡坦治疗安全、有效,临 床实践中多作为首选。
• 褪黑素(melatonin,MT)与睡眠同样密切相关。 已证实MT对睡眠障碍具有改善作用。 • MT的分泌受光周期的调节,其水平呈昼夜节律改 变,夜间MT分泌量明显高于日间。 • 研究发现卒中患者MT依然存在昼低夜高的分泌节 律,但夜间血清MT浓度明显降低,卒中后日间嗜 睡患者夜间血清MT下降更显著,可见MT浓度、 节律的改变可能是产生PSSD的一个主要的原因
卒中后睡眠障碍
周官恩
我们的睡眠
左图:反映正常睡眠阶段的EEG模式 右图:睡眠阶段
(觉醒→S1→S2→S3→S4→S3→S2→REM→S2→S3→S4→S3→S2→REM......)
2018/4/28
人类一生的睡眠模式
2018/4/28
卒中后睡眠障碍
• 卒中引起的睡眠障碍(post stroke sleep disorders PSSD)又称器质性睡眠障碍,主要是指睡眠质量、 数量或时间发生紊乱,包括睡眠结构紊乱、睡眠 持续时间异常以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 影响患者功能恢复,降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 预后产生不良影响。
症状量表
•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s,PSQI)由精神科医生Buysse于1989年编 制,评定患者0~3分4级评定,总分值21分,高于 5分提示睡眠质量差,得分越高病情越重。 • 该量表与多导睡眠脑电图测试结果有较高的相关 性,广泛用于一般人群及各种疾病的睡眠质量的 综合评价。
PSSD的流行病学
• 发作性睡病见于0.5%的患者,而国内未见相关报 道。 • 可见约半数的卒中患者伴发睡眠障碍,明显高于 临床明确诊断的病例数。因此,临床医师对PSSD 的诊断应引起重视。
Sandberg O, Franklin KA, Bucht G, et al. Sleep apnea,delirium, depressed mood, cognition, and ADL abilityafter stroke[J]. J Am Geriatr Soc, 2001, 49:391-397.
PSSD主要表现形式
• 发作性睡病:即使夜间没有持续的睡眠不足,日 间仍有很强的难以抵御的发作性睡眠症状。 • 异象睡眠:夜间入睡后常伴有精神症状,如自语、 不自主摸索动作、兴奋躁动、情绪欣快或愤怒发 作、强哭等精神症状,睡行症、睡惊症。
PSSD的流行病学
• 国外研究显示,高达78 %的急性卒中患者伴发睡 眠障碍,而国内报道PSSD约46% • 不同睡眠障碍形式发生情况有所不同。我国香港 有研究报道睡眠呼吸障碍见于67%的卒中患者, 国外为44%~95%。 • 失眠作为卒中常见的睡眠障碍形式之一,国内报 道急性卒中失眠发生率为57.9%,国外报道为 56.7%。 • 国外研究显示日间嗜睡见于近一半的卒中患者, 与我国香港的数据一致(47%)
• PSSD与卒中部位是否存在相关性,与哪些部位相 关,尚无确切结论。有研究认为卒中病灶发生在 额叶皮质、基底节区、脑干部位时PS SD的发生率 高。 • 一项纳入200例急性卒中患者的研究,将病灶部位 分为左、右及双侧大脑半球,分析卒中侧别与睡 眠障碍的关系,结果虽然显示右半球病变发生卒 中睡眠障碍高于左侧,但差异无显著性。
• PSSD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睡眠评估, 参照诊断标准,同时结合心理筛查量表,对PSSD 类型、严重程度作出评价。 • 睡眠日记是一种比较直观且容易评估睡眠的方法, 可获得患者睡眠相关信息、夜间睡眠变化情况以 及造成睡眠障碍持续存在的因素等信息,可更好 地了解患者的睡眠状况、严重程度以及治疗过程 中的改变情况,可更全面地评估患者睡眠质量和 治疗效果。
• 卒中部位不同,睡眠障碍具体形式也有所不同。 众所周知,丘脑、中脑或脑桥卒中可引起嗜睡。 延髓卒中如Wallenberg综合征时可导致中枢性睡眠 呼吸暂停综合征。
神经生物学因素
• 5-HT对觉醒-睡眠的调节具有重要作用。5-HT能神 经元主要位于中缝核,其降解产物主要为5-羟吲 哚乙酸(5-HIAA)。 • 目前研究多以5-HIAA/5-HT(即5-HT转化率)作 为5-HT能神经元兴奋性指标。 • Imeri等用伏安法在体内测试细胞外5-HIAA浓度发 现,与睡眠期相比,觉醒期5-HT的转化率明显升 高,提示觉醒状态的维持需要高水平的5-HT释放。 因此,若卒中病灶部位5-HT能神经元受损,导致 5-HT释放减少,可引起睡眠障碍。
2018/4/28
失眠
• 入睡困难者给予速效镇静催眠药物,如咪达唑仑、 三唑仑和扎来普隆等; • 早醒者给予中或长半衰期镇静催眠药物,如艾司 唑仑、地西泮等; • 睡眠维持困难(频繁觉醒)者给予阿普唑仑、艾司唑 仑等镇静催眠药物; • 伴有焦虑或抑郁者应用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唑 吡坦等,可加用选择性5-羟色胺或去甲肾上腺素 再摄取抑制药治疗,疗效肯定。
Pasic Z, Smajlovic D, Dostovic Z, et al. Incidence and types of sleep disorders in patients with stroke[J].Med Arh, 2011, 65:225-227.
• 卒中后睡眠障碍是疾病较重的一个标志,多发生 于高龄患者。 • 研究显示,合并睡眠障碍的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 损较重,住院及康复时间延长,甚至会增高病死 率。 • 卒中后睡眠障碍可由多种因素引起,且表现形式 多样,因此在制订治疗策略时应综合考虑。
Bravata DM, Concato J, Fried T, et al. Auto-titrating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a randomized feasibility trial. Stroke 2010;41:1464–70.
睡眠障碍的治疗
1.药物治疗 2.心理治疗 2.心理治疗
认知疗法、睡眠限制治疗
刺激控制疗法 松弛疗法、光照疗法
生物反馈疗法、漂浮疗法
睡眠卫生教育
2018/4/28
漂浮治疗
漂浮治疗可使与紧张有关的生化物质下降,并可保持几 天或几周。
漂浮疗法——一种放松疗法 ●在一个与外界隔离的环境中使患者漂 浮在特制的漂浮液上,治疗师可以通过 指导语、特定的音乐、影像等对患者进 行心理治疗。 ●由于漂浮液的浮力作用,患者可轻松 漂浮在液面上,漂浮液的温度与体温相 同,整个身体就像没有边界一样“融化” 了,“重量感”也随之消失了。
PSSD相关危险因素
• 目前认为,PSSD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解 剖部位、神经生物学因素及社会心理学因素。
解剖部位
• PSSD的发生与睡眠-觉醒系统调节障碍有关,基于 动物研究的“触发转换”双稳态模型是目前较为 广泛接受的一种睡眠-觉醒调节模型。 • 该模型认为觉醒维持系统包括组胺、腺苷、5-羟 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神经肽类、下丘脑 分泌素等神经递质,以及脑干神经核、下丘脑视 前核及丘脑等解剖结构

社会心理学因素
• 可能影响PSSD发生的社会心理学因素有多种,包 括人口学因素如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居住状 况,和精神心理状态如抑郁、焦虑、认知等 • Leppavuori等的研究中51.6%的卒中失眠患者同时 伴有抑郁症状,31.2%伴发焦虑,24.2%出现认知 障碍。 • Palomki等将卒中患者分为失眠组及对照组,将性 别、年龄、婚姻状态、居住状况、卒中严重程度 及卒中部位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抑 郁是卒中急性期及慢性期伴发失眠的独立危险因 素。
• PSSD的发生并非由单一因素引起,卒中病灶本身 可引起睡眠-觉醒系统调节障碍及神经内分泌的改 变,影响睡眠节律;卒中导致的其他生理及心理 伴发疾病可加重睡眠障碍;外界环境因素在一定 程度上也对睡眠产生影响。 • 因此,及早发现PSSD的相关危险因素有助于较早 作出PSSD诊断,及时给予干预。
PSSD的诊断
多导睡眠图
• PSG(polysomnography)是通过监测躯体多种生物电 活动和生理活动研究睡眠的重要手段,需同步记 录脑电图、眼动图、肌电图、鼾声强度、体位、 呼吸和心电图等多种生理指标,其中前3项为判断 觉醒、睡眠并进行睡眠分期所必需。
PSSD诊断标准
• PSSD的诊断前提是有卒中病史,且符合睡眠障碍 不同表现形式的临床特征。 • 目前采用的主要诊断标准有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 计手册第4版(DSM-Ⅳ)、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 (ICD -1 0)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 第3版(CCMD-3)。 • 以上各诊断标准均对睡眠障碍的不同形式给出了 明确定义,失眠、嗜睡症、发作性睡病、睡眠呼 吸障碍等,国内多采用CCMD-3诊断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