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三第三次统一考试 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河南省洛阳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统一考试(3月)(图片)——语文(语文)

河南省洛阳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统一考试(3月)(图片)——语文(语文)

河南省洛阳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统一考试(3月)(图片)语文试题本试题卷共10页,22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旧时,大部分的中国人都好贵古贱今。

凡今人做了什么好事,这些人总觉得无论这事做得如何好,但比之古人,总要差一点,古人所做的事,一定更好,或做得更好。

如果今人做了什么坏事,这些人便借题发挥,用“世风不古,人心日下”等滥套,将令人骂得“狗血淋头”。

在旧时,除了些庙堂颂圣的作品外,在私家著作里,很少看见称赞他自己时代的文章。

王充《论衡·齐世》篇说“古有无义之人,今有建节之士,善恶杂厕,何世无有?述事者好高古而下今,贵所闻而贱所见。

”王充看出了大部分人的错误,所以他在他自已的书里有《宣汉》篇。

在这篇里,王充指出,汉朝的文治武功,都超越前古。

在旧时,大部分人所以都贵古贱今者,其原因有两点可说。

就第一点说,大部分人本来都是“贵所闻而贱所见”。

“今”是一个人之“所见世”,“古”是一个人之“所闻世”。

大部分人本来都是“贵所闻而贱所见”,所以他们亦是贵古而贱今。

就第二点说,中国旧时的社会,是农业的社会,在农业的社会里,人所注意的事情,如四时之变化,五谷之种植收获等,大部分都是循环的,人靠经验即可以知之、治之。

河南省洛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及答案

河南省洛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及答案

河南省洛阳市2016—2017学年下高二年级质量检测语文试卷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说到“经”,便成心无心地把它等同“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

这种观念有些偏狭。

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能够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样。

第一,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鬼包括道教经典。

要明白,“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址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

即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明白“王霸道杂之”,也明白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

因此,回忆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小。

即便是儒家.也包括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初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

应当说,在中国古代,关注政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久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别离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一起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

第二,中国经典没必要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高作,它是不是能够包括更普遍些?比如历史高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高作《说文解字》,乃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经典并非天然确实是经典,它们都经历了从一般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进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没有哪部高作是事前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得好,被引用得多,被人感觉它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说明,还有的被“钦定”为必念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

因此,现在咱们从头阅读经典.又需要把它放回产生它的时期里面,从头去明白得。

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存的,对那些经典里转达的思想、原那么乃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却是要审时虎势“活学活用”,要进行“制造性的转化”。

期末试卷】河南省新乡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期末试卷】河南省新乡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期末试卷】河南省新乡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新乡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題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类文明是在向大自然不断研究中进步的。

知识不过是人类认识自然的经验积累。

在没有发明文字之前,人类靠着自然的启示而选择自己的命运,神祇崇拜在某种意义上讲.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人类文明的每一个重大成就,都有大自然的影子,都能在自然中找到母体。

人类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自然界的某种生物身上获得灵感,都是某个自然物种的“摹本”。

大自然是一部无字天书,这就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不能忘记到大自然中去寻找老师。

《老子》说“道法自然”,意思就是说世间的一切智慧都是从自然那里学来的,要研究探索大自然的法则,领悟大自然的真谛。

大自然的法则是合理、和谐、平衡、对称、协调、一致。

神奇的山峰、奔腾的江河、辽阔的草原、壮美的大漢,我们常常为大自然的天造地设而赞叹不已,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魅力让最优秀的画家也感到惭愧。

夺父追日象征人类追求与日月同光的欲望,其失敗則说明无法超越时间的悲运。

XXX衔木石以填东海的行为,固然表现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那永不可能成功的宿命却也证明了遗憾不平之永无消除之曰。

因此,人要学会敬畏,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敢,有所不敢。

要像自然那样,荨重事物产生、发展、消亡的规律,让一些问题自然地去解决。

不要人为地去过早过度地干顿自然和社会现象,让他们自身去消化、吸收、解决。

人类应该静静地体悟自然的真精神,从而发现有如XXX注释《庄子》中的现点,所谓的自然,本就是“暖焉若春阳之自和,故蒙泽者不榭;凄乎如秋霜之自降,故凋落者不怨。

草木之荣凋正意味着生命过程的必然现象,所以无须因生命之改变而对“自然”产生感谢和怨嗟之情。

山东济宁市微山县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学段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二下册

山东济宁市微山县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学段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二下册

山东济宁市微山县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学段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二下册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语文学科第三学段试卷注意:本试卷共12页,19题,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第I卷(30分)一、语言基础运用。

(18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唐诗宋词吟出口,婉约的江南便款款而来了。

烟雨漂洗过的西湖,宛如(一副/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月色(弥漫/弥散)的西湖,宛如一帘笼着轻纱的幽梦。

黛色乌篷客船轻轻摇曳着,寒山寺钟声寂寥地回响着,两岸的飞檐吊角、灰瓦白墙,①。

当草长莺飞、杨柳拂堤之时,江南春就来了:曲径通向的深深庭院里,春色满园关不住;朱雀桥边的乌表巷口,自在矫莺恰恰啼;绿杨阴里(清净/清静)的长堤上,隐隐笙歌处处随。

江南的春天是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而中原的春天,也是百般红紫斗芳菲:“春来谁敛韶华主,总领群芳是牡丹。

”一千年前的四月,花的艳潮也许正在盍唐的桥边陌上、宫内坊间肆意涌动,整个洛阳城都在为牡丹疯狂,“三条九陌花时节,万马千车看牡丹”,人们②。

诗人们酒气萦身,呼朋喝友,肥马轻裘,踏花归去,一路马蹄馨香,写下荡气回肠的诗句。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A.摇曳yì婉约B.曲qǔ径荡气回肠C.矫莺芳菲D.乌篷肥马轻裘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一幅弥散清净B.一幅弥漫清静C.一副弥散清静D.一副弥漫清净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①无限风情随着蜿蜒的绿水荡漾着②簪花而行,狂歌痛饮,醉卧丛下B.①随着蜿蜒的绿水荡漾着无限的风情②簪花而行,狂歌痛饮,醉卧丛下C.①无限风情随着蜿蜒的绿水荡漾着②醉卧丛下,狂歌痛饮,簪花而行D.①随着蜿蜒的绿水荡漾着无限的风情②醉卧丛下,狂歌痛饮,簪花而行4.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散文能够真正地见出一位作家的个性和。

河南省洛阳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统一考试 语文及答案

河南省洛阳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统一考试  语文及答案

洛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中三年级第三次统一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寒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丝绸之路是一条连接亚欧大陆的文明之路。

这条道路在空间上的地理坐标是复杂的,可以是陆地、海洋,也可以是大漠、草原;也可以是同一个大陆的东亚、南亚、中亚或西亚,或是具体的国家。

从时间上看,在张骞开通西域这一标志性的节点之前,丝绸之路上的欧亚文明交汇已然存在,而且这种不同种族、地域之间的文明对话,历经数千年延续至今而奔流不息。

丝绸之路文明在形成发展过程中拥有一个复杂的动力系统,政治、经济、文化在不同层面发挥着主导、引领的作用。

它可体现为举足轻重的国家安全战略选择,如汉朝开通西域与对匈奴的战争、大唐对突厥的战争;也可视为早期“全球化”的经贸之路,丝绸把中国农民的桑蚕养殖、丝绸生产与中亚、西亚商人的物流运输等以市场的形式连接起来。

丝绸之路的文化融合对于中华文明的丰富和发展具有更重要的价值。

如佛教文化自沈代经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并完成了异域宗教思想的首次中国化。

唐初朝廷明确把燕乐与汉民 .族的传统雅乐一并纳入宫廷音乐,朝野莫不风靡。

这种多样性、包容性的国家文化政策的实施,把中华文明推向了新的境界。

丝绸之路推动了中国文化地理空间不停滞的运动和延展。

如果把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作为一座分水岭,之前是中国本土文明的内在碰撞与交融,华夏与夷狄戎蛮至返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走向了民族和政治、经济、文化的大融合。

之后,中华文明的历史演化进程由于外来新的文化元素的加入而变得更加活跃和精彩。

河南省洛阳市2017届高三第三次统一考试(5月)语文试题

河南省洛阳市2017届高三第三次统一考试(5月)语文试题

河南省洛阳市2017届高三第三次统一考试(5月)语文试题河南省洛阳市2017届高三第三次统一考试(5月)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丝绸之路是民族交流融合的舞台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

古代丝绸之路架起了一座交流物产、连通人心的桥梁,对我国各民族交流融合、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往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前,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续写古代丝绸之路的传奇,不仅要看到其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还要看到其在民族交流融合方面的纽带作用。

古代丝绸之路大体有草原道、绿洲道、茶马道以及海上道四条。

除了汉族,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开拓者,他们的马队和骆驼队踏出了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草原丝路。

他们的迁徙浪潮、相互交往以及游牧经济特点,使其自然而然地成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角色。

早期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在开通草原古道、推动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继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之后,鲜卑、柔然、吐谷浑、突厥、吐蕃、回纥、契丹、党项、蒙古等民族,都曾和丝绸之路结下不解之缘,有的一度控制了草原道和绿洲道,成为经营东西方贸易的主角。

公元439年,鲜卑建立的北魏政权统一了我国北方,使丝绸之路自汉代以来再度繁荣起来。

北魏、西夏占据河西走廊后,吐谷浑控制的青海道和吐蕃控制的青唐道成为中原和南方通往西域的通道。

因此,青海道又称吐谷浑道,青唐道又称吐蕃道。

再看回纥,其与唐朝绢马贸易换回的绸绢,除了供汗国贵族享用,还通过草原道大量输到西方。

安史之乱后,吐蕃完全占据了河西走廊及陇右地区,传统的丝绸之路东段受到阻遏,唐朝和西域各国的交往一度绕道回纥居住地。

因此,这一时期的草原丝路有回纥道之称。

吐谷浑道吐蕃道回纥道……丝绸之路上民族交流融合绵延不断,开遍了民族交流融合之花。

在肯定我国古代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为丝绸之路的开拓与繁荣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更要充分认识中原王朝的主体作用。

洛阳市2017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英语试题-(2017洛阳三练英语卷)

洛阳市2017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英语试题-(2017洛阳三练英语卷)

洛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中三年级第三次统一考试(5月)第I卷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 满分30分)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 满分7.5分)1.What does the man like doing?A.Cooking.B.Shopping.C.Eating.2.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most probably take place?A.At the man's.B.At the woman's.C.At the cinema.3.What season is it when they are talking?A.Spring.B.Autumn.C.Winter.4. Whose is the novel?A.Alice's.B.The man's. .C.The woman's.5.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A.A film.B.A lecture.C.A book.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 满分22.5分)听第6段材料, 回答第6、7题。

6.Which sport does the woman like?A.Chess.B.Jogging.C.Swimming.7。

Why does the man swim?A.For a competition.B.For health.C.For fun.听第7段材料, 回答第8至10题。

8.When did the man like reading science fictions?A.When he was in middle school.B.When he was a teenager.C.When he was in elementary school.9. What kind of books does the man like reading now?A.Mystery stories.B. Romance stories.C.Detective stories.10.What's the conversation mainly about? .A.Writing.B.Listening.C.Reading.听第8段材料, 回答第11至13题。

洛阳市2010-2011学年高中三年级第三次统一考试--语文

洛阳市2010-2011学年高中三年级第三次统一考试--语文

洛阳市2010——2011学年高中三年级第三次统一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0页。

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结束,将答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请把单项选择题1—6题,13—15题的答案。

按照试卷题号顺序,涂写在答题卡相对应题号下。

2.请把多项选择题11题①小题或12题①小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3.所有主观试题全部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4.请在选考题三(文学文本)、四(实用类文本)中任选一题。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写作——与世界对话余秋雨学生:请问您对中学生的写作有何建议?余秋雨:我刚才在考虑一个问题:中学生的写作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认为,不要把写作过早地看成是一个职业的开始。

作文比赛只能改变少数人的选择。

得了一个奖就期许一份职业一—如果是这样,我觉得是把这件事看小了。

学校老师教我们学好作文的时候,并不是想在我们这些年轻的生命中预先培养一群作家。

我们的国家和社会不需要那么多作家,作家多了也未必是好事。

我们面临的职业选择是成千上万的,不必拘泥于一种,也不必太早做选择。

其实在这个识字已经比较普及的时代,写作首先是练习一种与社会、与人沟通的方式,如果学会了很好的写作技能的话,实际上就学会了—种很好的与人沟通的方式,学会了一种和世界对话的方式——这是健康人生的重要开端。

我读过杨振宁先生的文章,还读过李政道先生的文章。

读了以后很惊讶——他们怎么写得那么好!他们的散文如果和作家一样好,作家也已经很惭愧了,因为他们还有那么显著的物理学的成绩,作家没有,可是他们的散文比我们很多作家写的还要好。

这说明什么呢?他们实际上比较早地就获得了一种和世界、和他人、和生命对话与沟通的方式。

无论从事何种职业,这份本领都是健康人生的重要开端,是对自己内在灵魂的挖掘方式、表述方式。

一个不被挖掘、不被表述的灵魂是深刻不了、开阔不了的。

洛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中三年级第三次统一考试英语考试

洛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中三年级第三次统一考试英语考试

洛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中三年级第三次统一考试英语试卷第I卷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

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does the man like doing?A. Cooking.B. Shopping.C. Eating.2.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most probably take place?A. At the man’s .B. At the woman's.C. A t the cinema.3. What season is it when they are talking?A. Spring.B. Autumn.C. Winter.4.Whose is the novel?A. Alice's.B. The man's.C. The woman's.5.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A.A film.B.A lecture.C.A book.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

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Which sport does the woman like?A. Chess.B. Jogging.C. Swimming.7. Why does the man swim?A. For a competition.B. For health.C. For fun.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10题。

洛阳市2015-2016学年高三一练答案(语数外理化生)

洛阳市2015-2016学年高三一练答案(语数外理化生)

洛阳市2015一一-2016学年高中三年级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1.C(耻感文化有助于“形成“奋发有为的民族精神,但它本身并不”是"奋发有为的民族精神)原文说的是“在这种价值追求的基础上'\追求的是道德品格和人生品行,而不是"耻感文化“,选项中“它”指代错误)3.A(因果关系错误)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B5.AC河上就指黄河边。

)6.C (说霍彦威靠着淳千晏的帮助学会了礼节,于文无据。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7.(1)天子不加宽恕,一心想要剿灭他们。

现在应当与城中军队会合,打退各镇的军队。

("垂原宥"、“合势”各1分,句子大意3分。

)(2)朱守殷造反,被杀,霍彦威派使臣骑马给明宗献上两支箭作为庆贺,明宗赐给他两支箭作为回报。

(“伏诛"、"驰骑"、“报”各1分,句子大意2分。

)参考译文:霍彦威字子重,洛州曲周人。

年少时遭遇兵乱,梁将霍存抢掠得到他,收为养子。

后未事奉梁太祖,太祖也喜欢他,升迁为邠宁节度使。

李茂贞派后梁的叛将刘知俊攻打邠州,霍彦威坚守一年多,每次捉到刘知俊的俘虏,一定放还,刘知俊感激他,后来就不再进攻了。

迁徙到天平,和后晋的军队在黄河边相互对峙。

后唐庄宗平灭了后梁,霍彦威从陕州来朝见,庄宗摆酒宴,赐霍彦威姓名叫李绍真。

笫二年,调任镇守武宁,跟随明宗进攻契丹,明宗喜爱他的为人,非常亲近厚爱他。

后来,赵在礼造反,霍彦威被派到邢州单独讨伐赵太,平定赵太后,回师带兵归属明宗讨伐赵在礼。

明宗的军队哗变,纵火焚营吵啋呼叫:“城中之人有什么罪,戍卒思归不得回家罢了!天子不加宽恕,一心想要剿灭他们。

现在应当与城中军队会合,打退各镇的军队。

”霍彦威与安重诲劝明宗答应兵士们,于是带兵入城,霍彦威自己不进城。

明宗手下留在城外的军士都溃散了,只有霍彦威所卒五千人在城西北角安营未动。

过了两天,明宗又出城,得到霍彦威的军队,于是前往魏县。

洛阳市2020-2021学年高中三年级第三次统一考试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洛阳市2020-2021学年高中三年级第三次统一考试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三 %文 学 类 文 本 阅 读 $#$ 分 % 1%,$*母 亲 的 糊 涂 +分 析 错 误 !母 亲 的 表 现 纯 粹 是 出 于 对 儿 子 的 慈 爱 % *%包袱里的老棉袄还在不在, 提醒江安新不要忘了家里经历过的困苦"
我交代你的话还记在心里吗, 提醒江安新在任上不要忘了乡亲的恩情和父亲的 感念" 做人做官之本还记得吗, 提醒江安新不要忘本" $每 答 出 一 点 给 ' 分 !答 出 两 点 #意 思 答 对 即 可 % )%$#%高 贵 品 质 .孝 顺 父 母 -勤 政 务 实 !公 正 廉 明 " $!%内 在 原 因 .不 忘 本 !一 直 让 本 心 *在 +" 外在原因.父亲对他的关心#教导和提醒!时 时 警 醒 他- 父 亲 的 善 良#耿 直#无 私#感 恩 的 情 怀 影 响 了 他 - 乡 亲 们 救 助 父 亲 的 恩 德 感 动 了 他 " $答 出 第 一 问 给 ! 分 -答 出 第 二 问 给 0 分 !其 中 内 在 原 因 和 外 在 原 因 各 ! 分 !各 答 出 一 点 即可% 二 古 代 诗 文 阅 读 '0 分
*司辰+是被置于浑仪最下层的部件!浑仪 三 层 之 间 用 一 些 机 件 连 结!整 个 机 构 并 不 靠 人 力 驱 动 !因 此 这 里 的 *司 辰 +应 是 一 些 人 偶 % #'%$#%如 果 因 为 小 的 争 端 而 失 了 和 气 !一 旦 遇 到 紧 急 情 况 !将 依 赖 谁 呢 " $*小 忿 +#*欢 心 +#*缓 急 +各 # 分 !句 子 大 意 ! 分 % $!%苏 颂 器 度 格 局 宏 大 深 远 !不 和 别 人 计 较 长 处 短 处 !用 礼 仪 法 度 约 束 自 己 " $*器 局 闳 远 +#*校 短 长 +#*自 持 +各 # 分 !句 子 大 意 ! 分 %

河南省洛阳市高三第二次统一考试3月语文试题 含答案

河南省洛阳市高三第二次统一考试3月语文试题 含答案

河南省洛阳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2017.3本试题卷共10页,22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旧时,大部分的中国人都好贵古贱今。

凡今人做了什么好事,这些人总觉得无论这事做得如何好,但比之古人,总要差一点,古人所做的事,一定更好,或做得更好。

如果今人做了什么坏事,这些人便借题发挥,用“世风不古,人心日下”等滥套,将令人骂得“狗血淋头”。

在旧时,除了些庙堂颂圣的作品外,在私家著作里,很少看见称赞他自己时代的文章。

王充《论衡·齐世》篇说“古有无义之人,今有建节之士,善恶杂厕,何世无有?述事者好高古而下今,贵所闻而贱所见。

”王充看出了大部分人的错误,所以他在他自已的书里有《宣汉》篇。

在这篇里,王充指出,汉朝的文治武功,都超越前古。

在旧时,大部分人所以都贵古贱今者,其原因有两点可说。

就第一点说,大部分人本来都是“贵所闻而贱所见”。

“今”是一个人之“所见世”,“古”是一个人之“所闻世”。

大部分人本来都是“贵所闻而贱所见”,所以他们亦是贵古而贱今。

就第二点说,中国旧时的社会,是农业的社会,在农业的社会里,人所注意的事情,如四时之变化,五谷之种植收获等,大部分都是循环的,人靠经验即可以知之、治之。

河南省洛阳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河南省洛阳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2024———2024学年中学三年级其次次统一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留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假如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干脆写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大禹治水到诺亚方舟看中西文化差异古老的文明是从人类与洪水的斗争起先的。

无论是我国的大禹治水传闻还是西方诺亚方舟故事,都说明白在远古洪荒时代已经起先了与洪水抗争的事实。

两个故事在东西方千古流传,积淀了各自的文明,饱含了中西文化的差异,演绎了多彩的文化世界。

大禹治水和诺亚方舟体现了中西文化不同的世界观。

诺亚靠神的启示,借方舟开避了神降给人们的灾难,而大禹则把洪水看作自然现象,带领人民一起用疏导的方法战胜洪水;诺亚给人类繁衍留下了种子,但也给人类向上帝忏悔自己的罪恶供应了先例,而大禹留给人类的却是与自然界和谐与斗争的思索。

在中国,一般把宇宙的起源和发展视为一种健动不息的自然过程,而人则是宇宙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人要适应宇宙的流程,也就是“天人合一”。

正是这种宇宙观,使大禹面对洪水,因势利导,不“堵”而“疏”,使我们的人民在治水斗争中凝合一起,形成了一个宏大的民族,造就了一种古老的东方文明。

而在西方,却试图为宇宙找寻一个不变的确定存在,并从这种确定存在动身规定万事万物的基本性质。

作为西方文明源头之一的犹太—基督教神学,就把上帝作为时间和万物的创建者,是上帝挽救了诺亚,从而演绎了西方文明。

大禹治水和诺亚方舟体现了中西文化的核心———稳健和激进、娴静和跃动、综合和分析的差异。

面对人类的“罪恶”,上帝实行的方式是毁灭人类。

河南省洛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6月)语文试卷和答案

河南省洛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6月)语文试卷和答案

洛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年级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参考答案1.B(“三教合一”是中国文化经典的核心思想,于文无据,无中生有)2.A(《金刚经》不是中国经典,中国高僧的著述被称为经的只有《六祖坛经》)3.A(被“钦定”为必读书不是成为经典的必要条件)4.B(小说写这些情节是为了表达“我”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5.我整天数数,空虚无聊,对工作不满;爱上一位过桥的姑娘后,心情激动愉悦,不满被冲淡;主任检查工作,我内心紧张、强自振作,在激动的爱情和死板的计数之间矛盾挣扎;当我以为坚持不住时,却又碰上好运,被调去数马车,可以和心爱的姑娘更多接触,喜悦兴奋。

(5分)6.主题方面:在德国战后物资匮乏、百废待兴的情况下,小说仍然把超越物质,关注人的精神需求作为关注点。

人物方面:小说中的“我”在主任来检查工作时,执意漏记,宁冒失去饭碗的危险,也不把姑娘计入数字,表现出爱情至上的理想主义精神。

风格方面:小说人物的生活状态是无聊、灰暗的,但作品以欢快的笔调、揶揄自嘲的口气娓娓而叙,体现出面对荒诞的现实,人心灵和精神的高贵。

(6分,一点2分,若有其他分析,只要符合情理亦可得分)7.B(B项,“此项的分析过于绝对,因噎废食,既不可能,也不必要)8.DE(D项,“制作方、播出方是虚假收视率的购买者”不准确,由材料一中“制作方没有购买收视数据”的表述可知,购买虚假收视率应该是制作方的事情,材料没有直接提到播出方购买收视率。

E项,说“进一步”,有承认崔永元说法的意思,不符合材料四的看法;“建立专业、全面、公正的收视率评价体系”不当,应是建立专业、全面、公正的收视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4分,答对一项给2分)9.①目前的收视率调查原本是为广告商向电视台投放广告服务的,并非评价电视节目优劣的标准。

②收视率不能真实可信地反映电视节目收视情况。

除了电视节目本身的因素外,收视率的高低还受时段、编排以及观众心态等外在因素的影响。

③目前的收视率调查不够专业、科学、有效。

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16至2017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平行班

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16至2017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平行班

高二年级月考语文试卷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史料是需要辩证的,同一史实,各书记载互异;同一原文,彼此引述不同;或采摭古书不记出处,或商榷前史而全违故实,以致事实讹谬,文字错舛,真伪混淆。

若不加以辩证而随便引用,不但异说纷纭,无所适从;必至以讹传讹。

帮助我们解决这一难题的就是考据学。

这种学问,汉代的经注已开其端。

自晋以后,辨证史籍的书多起来了,裴骃注《史记》,对于原书的文句音义多所解释。

裴松之注《三国志》,对于原书的史实多所增补;吴缜《新唐书纠谬》对于原书上史料的讹谬多所纠正,这些都是考据学的先导。

到了清代,考据学大大地发展了。

在清代,学者因受政治的压迫,不能涉及与现实有关的学问,于是埋头于故纸堆中,从事与现实无关的考据学。

因而中国的古典文献,无论经书、子史或史书,大部分都经过了一番考证。

对于各种史籍中的史实,凡有可疑的,无不探源索隐,钩沉辑佚,考异正讹,使其本源大白,讹误自明,异说并陈,是非自见。

清代辨证史料的著述甚多,其中有通辨诸史的,有专辨一史的。

通辨诸史的书,最有名的,是钱大昕的《二十一史考异》,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钱书是对原书上文字的校正、名物的训释,王书是对考证原书上的典章制度以及史实的校勘,两书各致力于一个方面,若融合而贯通之,则对史料之辨证,甚为有益。

专辨一史的书,以辨“四史”者最多。

崔适的窜乱《史记》的十余家,纠正纰缪;考证《汉书》的多侧重于文字的校正;考证《后汉书》的多侧重于史实的纠谬。

考证《三国志》的皆系补佚考异。

自《晋书》以下的诸史,辨证的书虽不及“四史”之多,但诸史皆有考证之书。

以史料的范围而论,清代学者所考证的史料只是史料中的一半,即文献上的史料;至于考古学上的史料则做得非常不够。

这是因为许多考古学的史料,如新、旧石器文化遗物、甲骨文及汉晋简牍等尚未发现,同时也是因为他们还不认识地下出土的史料的价值,当时并不是完全没有考古学的资料,如殷周之彝鼎、两汉之石刻画像,早已呈现在当世学者之前,但均未被引用为考证古史的资料。

河南省洛阳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含答案)

河南省洛阳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含答案)

高考语文三模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作为队中的明星级球员,C罗对自己求全责备....,不允许自己在场上有丝毫的懈怠和些微的失误,正是这让他不断取得里程碑式的成就。

②两会期间,政协委员们就住房、医疗、教育等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广开言路....,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表现出强烈的参政议政热情。

③处在三省交界处的这个小镇,是个典型的“三不管”地带,这里五方杂处,良莠..不齐..,一直是一个让人头疼的地方。

④赵教授告诫自己的学生,即使未来成为某方面的权威,即使在科研方面取得不小的成就,也千万不要师心自用,.....忘乎所以。

⑤在生命中最困难的那几年,各种打击和挫折总是如期而至....,让他难以应付,他甚至想到过放弃,但终究是坚持下来。

这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⑥近几日,各大媒体连篇累牍....地报道了广州恒大预备队的两名球员在联赛对阵山东鲁能队时激烈互殴的新闻,该薪闻迅速引起了各方关注。

A. ①③⑥B. ①②⑤C. ②④⑥D. ③④⑤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韩国社会近年日益关注塑料垃圾对环境的危害问题,民众采取措施回收利用和减少使用塑料制品的呼声很高。

B. 阿富汗政府在一份声明中说,总统加尼决定设立一个旨在为了推动阿富汗和平与和解进程的共同行动小组,该小组由国家安全部门负责。

C. 叙利亚人权观察组织说,导弹不仅击中了空军基地内的机动防空系统,还命中了基地附近的一座民兵军营,炸死了十四个人。

D. 这项研究有一定局限,研究对象中爱吃禽肉的女性较年轻,而且身高体重指数较高,而这些因素可能影响患结肠癌的风险。

3.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句是()A. 某作家致信编辑:“方生吾兄台鉴,近日囊中渐空,不知稿费何日能到,望速寄为盼。

”B. 王教授的内人赵沅君女士琴棋书画无所不通,据说当年在金陵大学是有名的才女。

C. 张生上前一步说:“小生不敏,有一个不情之请,不知方丈能否应允。

河南省洛阳市2008—2009学年高中三年级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河南省洛阳市2008—2009学年高中三年级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河南省洛阳市2008—2009学年高中三年级统一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l至6页,第Ⅱ卷7至14页。

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将第Ⅱ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锃.亮(zhâng) 根茎.(jīng) 连累.(lěi) 量.体裁衣(liàng)B.箴.言(zhēn) 船舷.(xuán) 轶.闻(yì) 瞠.目结舌(chēng)C.熨帖.(tiē) 揩.油(kāi) 热忱.(chãn) 箪.食壶浆(sì)D.铁锹.(qiāo) 矗.立(zhù) 侪.辈(chái) 螳臂当.车(dāng)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历史学家经常津津乐道....于北方少数民族在统治中原过程中的被同化,我们知道,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被儒家化。

B.近来,“中国威胁论”又衍生出新的版本:“中国在非洲实施新殖民主义”、“中国导弹威胁论”、“中国军力威胁论”等甚嚣尘上....。

C.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

D.我们的负责欧锦赛采访的记者和工作人员已经严阵以待....,随时准备奔赴欧洲,届时将向国内发回最及时、最精彩的报道。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人们通过网络进行搜索无可非议,关键是当网络搜索上升为“人肉搜索”时,这已经不再局限于网络行为,而是实实在在地给某些当事人带来了物质上的损失、精神上的伤害,这与传统暴力事件性质接近,也就进入了法律监管的范围。

洛阳市2016-2017年高三一练英语试题

洛阳市2016-2017年高三一练英语试题

洛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中三年级第一次统一考试英语试卷本试卷共12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 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 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演草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 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演草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 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道小题,从每题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将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读一遍。

1.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take place?A. At a library.B. At a bookstore.C. In a classroom.2. What’s the woman looking for?A. Her purse.B. Her money.C. Her bag.3. Where are the tickets most probably?A. In the woman’s pocket.B. In the woman’s handbag.C. In the man’s pocket.4. 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about the movie? ,A. It’s disappointing,B. It’s enjoyable.C. It’s thrilling.5. How much did the woman pay for the coat?A. $40.B. $120.C. $200.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共22. 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洛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三第三次统一考试语文试卷本试题卷分第一卷(阅读题),和第二卷(表达题)两部分。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丝绸之路是民族交流融合的舞台“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

”古代丝绸之路架起了一座交流物产、连通人心的桥梁,对我国各民族交流融合、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往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前,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续写古代丝绸之路的传奇,不仅要看到其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还要看到其在民族交流融合方面的纽带作用。

古代丝绸之路大体有草原道、绿洲道、茶马道以及海上道四条。

除了汉族,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开拓者,他们的马队和骆驼队踏出了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草原丝路。

他们的迁徙浪潮、相互交往以及游牧经济特点,使其自然而然地成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角色。

早期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在开通草原古道、推动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继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之后,鲜卑、柔然、吐谷浑、突厥、吐蕃、回纥、契丹、党项、蒙古等民族,都曾和丝绸之路结下不解之缘,有的一度控制了草原道和绿洲道,成为经营东西方贸易的主角。

公元439年,鲜卑建立的北魏政权统一了我国北方,使丝绸之路自汉代以来再度繁荣起来。

北魏、西夏占据河西走廊后,吐谷浑控制的“青海道”和吐蕃控制的“青唐道”成为中原和南方通往西域的通道。

因此,“青海道”又称“吐谷浑道”,“青唐道”又称“吐蕃道”。

再看回纥,其与唐朝绢马贸易换回的绸绢,除了供汗国贵族享用,还通过“草原道”大量转输到西方。

“安史之乱”后,吐蕃完全占据了河西走廊及陇右地区,传统的丝绸之路东段受到阻遏,唐朝和西域各国的交往一度绕道回纥居住地。

因此,这一时期的草原丝路有“回纥道”之称。

“吐谷浑道”“吐蕃道”“回纥道”……丝绸之路上民族交流融合绵延不断,开遍了民族交流融合之花。

在肯定我国古代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为丝绸之路的开拓与繁荣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更要充分认识中原王朝的主体作用。

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汉、唐、元、明各朝代为了经营西域,保障丝绸之路畅通,在丝绸之路沿途设置馆舍以提供食宿,建立都护府、都督府、州、县等以加强治理。

这些措施对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和安全具有决定性作用。

丝绸之路密切了我国古代民族关系,也密切了东西方关系。

中原、江南以及巴蜀的名茶不仅输入西方,也输入西域、青藏高原与漠北,饮茶逐渐成为北方与西部民族的习俗。

在西夏与宋朝的贸易中,“惟茶最为所欲之物”。

同时,西域和中亚、欧洲的物产和文化也传入内地,今天内地随处可见的石榴、葡萄、胡葱、胡萝卜、大蒜、菠菜、芫荽、苜蓿,都是汉朝时从西域传入内地的。

到了唐朝,丝绸之路的东端终点长安、洛阳成为西域文化的荟萃之地,上至宫廷、下至百姓无不受西域文化的影响,穿胡服、习胡俗、食胡饼、听胡音成为时尚。

在唐朝著名的十部乐中,西域音乐就占五部。

到了宋朝,中国的茶叶和丝绸被大量贩运到西方,西方的乳香、硇砂、玉石、珊瑚、玛瑙、琥珀、琉璃等被大量转售到中国。

元朝时,中西交通空前畅通,中国的雕版与活字印刷术、火药等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欧洲和阿拉伯的天文、数学、医药、建筑等科学技术也传入中国。

中华民族是诸多民族相互接触、融合形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

毫无疑问,在这个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中,丝绸之路是重要的沟通渠道与交流舞台。

丝绸之路像一条纽带,联结着农耕文明和草原文明,联结着内地汉族人民与边疆少数民族人民。

未来,“一带一路”延伸之处必将是人文交流活跃之地,它不仅会继续描绘我国各民族交流融合五彩斑斓的画卷,还会进一步架起东西方各民族交流交往的桥梁。

(节选自2017年3月8日人民网)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丝绸之路大体有草原道、绿洲道、茶马道、以及海上道四条,是东西方之间的一座交流物产、连通人心的桥梁。

B.古代丝绸之路不仅对沿路各民族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在各民族交流融合方面也起到了联结纽带作用。

C.游牧民族和汉族共同开拓了丝绸之路,无数的马队和骆驼队踏出了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草原丝路。

D.为了推动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之间的交流,早起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在开通草原丝路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许多游牧民族都曾和丝绸之路结下了不解之缘,甚至因为控制了草原道和绿洲道,成为经营东西方贸易的主角。

B.控制了草原道的游牧民族,在与中原王朝交易时换回绸绢,除了供本国贵族享用外,还将其大量传输到西方。

C.汉代开启的丝绸之路在后世并非总是畅通无阻,它既遇到过衰败和阻遏,也曾经经历过再度的繁荣和兴盛。

D.丝绸之路的开拓以及之后的繁荣,离不开沿途各民族的共同努力,但其中发挥主要作用的还是中原王朝。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中原王朝在丝绸之路沿途设置馆舍提供食宿,建立州府等加强治理,就是为了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

B.丝绸之路促进了我国古代各民族之间甚至东西方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不局限于物质方面,还有文化和思想。

C.丝绸之路是民族沟通的渠道与交流的舞台,它使诸多民族相互接触、融合,并进而形成了多元统一体的中华民族。

D.“一带一路”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延续,它不但描绘出各民族交流融合的画卷,还将架起东西方交流交往的桥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4分)救命恩人江岸正是下班高峰。

侯一凡挺起胸膛,绷紧双腿,笔直地站在工厂门口。

他目送着下班的人群潮水一般陆续涌出工厂大门,后来,只有零星的工人一个个往外走的时候,他才稍微放松下来。

虽说只是一名工厂的保安,但是,侯一凡毕竟刚从武警部队退役半年,他站岗的姿势还是完全保留了真正的军人风范。

他晃晃微微发酸的脖子,扭动了一下腰肢,准备回值班室的时候,突然想起,怎么没看见吕晓红大姐走出来呢?侯一凡楞了一下,勾头往厂区方向看去。

他拥有一双视力在2.0以上的眼睛,一眼看去,能看得很远。

他发现,正在往外走的工人,包括厂区纵深处三三两两的人影,都不是吕晓红。

吕晓红平时上下班都很准时,今天怎么了?侯一凡决定在门口再站一会儿,等等吕晓红。

侯一凡在这个肉联厂虽然已经工作了半年时间,但是,认识的工人并不多,多数人只是在上下班的时候进出工厂,在他值班的时候,才在他面前晃一下。

他一个从山区农村黄泥湾出来到城市打工的小保安,没有几个工人主动跟他搭讪,并告知他自己的名字。

吕晓红这个名字也是他听别人喊的,可能听的次数稍微多了一些,他便牢牢记住了。

大概等了十多分钟,厂里没有一个人往厂门口走了,当然,吕晓红依然没有出来。

侯一凡感觉有些不对劲,到底哪里不对劲,他一下子也想不起来。

他只好给保卫科长打电话。

科长,你认识吕晓红吗?她是哪个车间的?我不太清楚,怎么啦?我没看见她下班出来,有些不放心。

下班的时候,工人一窝蜂地出来,你一个个都看清楚了?你点名了?你怎么知道她没有出来?吕晓红和别人不一样,我知道的。

你别管闲事了,你又不是人事部的,考勤不归你管。

看好你的门吧。

科长没好气地挂了电话。

科长说到人事部,提醒了侯一凡。

他查了一下人事部的电话,把电话打了过去。

请帮忙查一下,吕晓红是哪个车间的?冷冻车间。

还没有等侯一凡再说点什么,人事部那个人已经火急火燎地挂了电话。

他把电话打到冷冻车间,可是,没有人接电话。

他只好硬着头皮把电话打到厂办公室。

冷冻车间的吕晓红,到现在没有出来。

我怀疑她会不会被关在冷库里了。

不会吧?厂办公室的那个人漫不经心地挂了电话。

该打的电话都打了,侯一凡没辙了。

他在值班室坐了两分钟,椅子上好象放着一盆火,烧得他坐不住。

终于,他站了起来,咬咬牙,拨通了厂长的电话。

厂长您好。

我是保卫科小侯,向您报告一件事。

哦?说吧。

冷冻车间的吕晓红到现在还没有出来,我怀疑她被关进了冷库里。

请您赶紧派人到冷库去看看吧。

有这样的事?我马上让冷冻车间主任去看看。

放下了电话,侯一凡惴惴不安地站在值班室门口,眼睛盯着大街。

大约二十分钟左右,冷冻车间赵主任骑着摩托车,箭一般射过来。

到了厂门口,他猛地刹车,停了下来。

赵主任指着侯一凡的鼻子,喝道,就是你打电话给厂长,说冷库里面有人?是我。

侯一凡挺了挺身子。

老子喝个酒都喝不安生。

如果我去看了,冷库里没有人,出来我揭了你的皮……说着,赵主任一加油门,摩托车嘶吼着冲进了大门。

后面的事情就不必细说了。

医院救护车开进厂区的时候,几滴泪水猛地涌出了侯一凡的眼眶,挂在了他的睫毛上。

吕晓红出院以后,买了一大兜水果,到厂门卫值班室感谢侯一凡。

她紧紧握住侯一凡的手,说,大兄弟,如果不是你救了我,大姐就冻成死猪了。

大姐,其实不是我救了你,是你自己救了你。

为什么这样说?侯一凡说,每天你上班,总是问候一声:你好;每天你下班,总是说一声:再见。

我那天没有听到你说再见,所以知道你没有出来。

否则,全厂五六百个工人,我怎么可能单单记得你呢?(选自《洛神》2016年第6期)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篇写侯一凡值班站岗的情景,寥寥几笔就刻画出一个严肃认真,而又拘谨刻板的工厂保安形象,这种形象与下文他救人的执着是一脉相承的。

B.侯一凡在目送下班的人群陆续涌出工厂大门,准备回值班室的时候,想起没看见吕晓红走出来,然后觉得不大对劲,这说明他是一个细心留意的人。

C.多数职工只是在上下班的时候进出工厂,门卫侯一凡值班的时候只见他们一晃而过,这导致他不认识大多数中,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人际关系的单薄。

D.小说明写侯一凡疑心吕晓红留在冷库里,求人救出她,暗写吕晓红被关在冷库里,被救出,两条线索在救护车进厂时交会,这是小说构思的精巧之处。

5.小说详细地叙述侯一凡打电话救人的过程,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5分)6.“其实不是我救了你,是你自己救了你”这句话,对理解小说情节、主人公和主旨都很重要,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